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政产学研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政产学研论文范文1
【关键词】政产学研用;专业硕士;材料工程
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之下,政府c高校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中逐渐认识到积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教育的重要性。贯彻落实专硕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更偏向于工程实践,学位论文选题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但在实际培养过程中往往由于培养单位条件所限制等种种原因,其中最关键的是缺乏与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和行之有效的实践环节[1],因此进一步探索材料工程专硕的培养模式,以实现预定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政府引导,创造条件,积极搭台
通过“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政府为引导,院校为依托,各方面联动”的政产学研用合作思路,充分考虑政府政策的指导作用和用人单位的反馈作用,更好地推动产学研合作,开创各方面共赢的局面[2]。由江苏省政府牵线搭台、企业创造条件、高校参与合作来设立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由高校或科研院所等单位与企业联合申报工作站;政府经甄选后批准挂牌;专硕研究生在站期间,实行高校导师与企业导师联合指导,在结并对在站研究生有所反馈并对其培养提出建议;运行一段时间后经考核合格的工作站,由政府给予经费支持或奖励,为专硕研究生长达一年的实践训练环节提高了硬件保障。
除此之外,江苏省双创人才项目中有一类“科技副总”项目,明确由高校或科研院所派出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以上职称的科技人才,由企业聘任为非全职技术副总或副总工程师,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该人才项目中对企业资质限定在高新技术企业,或研究生工作站等省级以上企业创新平台的范围内,这一政策促进了高校与企业的合作,促进了科技人才与企业的对接,在客观上对专硕研究生的实践培养又提供了契机。
2 学校有针对性配置导师
以江苏科技大学材料工程领域为例,对于专硕导师的招生资格会定期进行评估,除了具备高级职称和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外,对于一些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或者主持在研工程项目的中级职称教师,同样可破格聘任为专硕导师,以体现专硕研究生贴近工程实践应用的培养特点,有效提高了培养质量。
3 多方合作共赢,推进实践基地建设
在政府积极牵线搭桥下,高校与江苏省企业合作申办研究生工作站等,并“以评促建”,加快推进此类实践基地建设,从而为材料工程专硕的工程研究课题提供保障,也完成了培养中要求的在生产一线实践一年的要求,而此需要多方长期合作。对于企业而言,建设好研究生工作站是其与高校等科研单位建立实质性合作的一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指派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担任专硕在实践基地的导师,指导学生就生产实践中的技术问题进行技术攻关[3]。除此之外,这对于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或联合申报企业创新基金、科技进步奖等都奠定了基础,因此在各方都取得感兴趣成果的前提下,推进实践基地建设并彻底解决专硕研究生的实践培养难题才得以实现。
4 总结
本文分析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原因。针对这些问题,介绍了江苏地区政产学研用背景对高校材料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带来的契机,由政府创造条件、高校与企业响应号召,合作申办研究生工作站、科技副总等项目,加快推进实践基地建设,从而为材料工程专硕的工程研究课题提供保障,同时实现多方合作共赢。该成功经验不仅可适用于材料工程专硕培养,还对其它领域专硕培养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海,王茗.广西无机非金属材料研究生“产学研”联合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视界,2016(8):28.
政产学研论文范文2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政产学研合作;风险控制;技术风险;投资风险;营销风险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263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4-0001-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04.001
1 概述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众多学者证实了政产学研合作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很有必要的。满海雁等研究了政府在“政产学研金介”中的作用,明确了政府在不同的合作发展阶段的定位。Marge Seppo等就欧洲情况基于欧洲各国的数据,分析了政府在合作中的角色定位以及对支持措施进行了分析。
马宁分析了产学研合作成绩、问题和原因之后,提出了在产学研合作中以企业为主体,最快实现技术突破和实现产业化。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风险文献,陈昭峰分析了高新技术产业面对的研究与开发风险、投资风险等,并提出了一些针对风险管理的防范对策。余佳设计了相应的指标衡量与防范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风险。张米尔在讨论技术入股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时,给出了针对道德风险的防范对策。钱丹构建产学研博弈模型提出了利益分配机制问题是道德风险问题的本质。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抢占未来经济发展的制高点,但因其具有高风险性、复杂性、创新性等特点,需要充足的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种资源支持,所以通过政产学研合作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有必要的,整合各方优势资源,攻克技术难关等,促进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微观方面,新兴产业取得成功给企业带来了新的产品、技术及工艺,提高了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对大学而言,培育了高端人才、创造了新的知识、完善了理论知识和实践了现有的知识。宏观方面,推动了技术的进步,实现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高风险性、复杂性,通过政产学研合作帮助其发展,仍然面对不小的风险。文章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面对的风险分为四类,分别是道德风险、技术风险、投资风险、营销风险,并对产生原因、表现形式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2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学研合作风险类型
2.1 技术风险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风险分为两大类别:第一是指技术本身的风险,新兴产业是知识、技术密集型,在发展时因不具备技术开发的条件、技术决策失误等因素,使得产业发展中断甚至是夭折,这不仅打击政府、企业、学研方的热情,而且导致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第二是指技术需求方面的风险,产学研合作攻克技术难关后研制出了新产品、新工艺,但这种产品或工艺并不存在市场需求或市场中已有同类产品,这也将导致较大的损失。技术风险的本质来源于技术的不确定性和技术与经济的互动性,是比较特殊的一种风险。
它是发展新兴产业要面对的首要风险和核心风险,是因科技发展现状、政策支持、人才水平、相关技术等因素导致的集成风险。技术风险发生在产业发展的早期,但严重的结果后期才暴露出来。技术风险的发生主体主要是学研方、企业两方,学研方的基础研究水平、前沿技术研发水准等因素都会导致新兴产业凸显技术风险,企业对市场把握不准、资金投入不足等也会导致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是一种集成风险,要进行系统的防范和控制。第一,政府目光要长远。制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是技术创新,政府不要过于注重产业规模,而要关注产业的创新,依据创新现状给予企业“阶梯状”的资金、税收等政策支持;第二,注重发挥中小企业的作用。我国中小企业数目众多,产学研合作时,大型企业或重点企业应吸纳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创新意识强的中小企业,共同进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开发,有利于新兴产业攻克技术难关、取得技术的进步;第三,针技术风险的第二类――技术发展与市场脱轨,企业要发挥其和市场密切联系的特质,对市场进行调研和预测、分析技术开发的市场潜力,以便及时调整技术发展方向以满足市场的要求;第四,政策合力给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搭建良好的政策环境。
2.2 机会主义
产学研合作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合作中必然要防范合作双方的机会主义。产学研已达成合作,所以本节主要分析道德风险。道德风险的产生原因有:第一,在合作过程中,双方已经签订了合作契约,在合作的过程中由于一方的机会主义导致合作破裂。如企业掌握了学研方的关键技术后终止合作,独立进行技术开发工作,获取超额利润;第二,合作完成后导致的道德风险问题。学研方的研究人员面临着发论文、评职称等压力,科研人员未经企业同意提前把研发的先进技术或核心理念作为自己的创新点发表在论文中。合作过程道德风险的本质是合作双方的诚信问题及利益分配问题,主要发生在技术研发的后期或市场化两个阶段中,产生的后果立即表现出来,发生的主体是企业或是学研方。
本节提出防范道德风险的一些措施:第一,选择合适的合作对象。对于学研方,要选择有高端研究设备、科研人员水平高等综合实力较好的机构。在选择企业方面,应该考虑企业的资金、规模、声誉等因素,声誉是企业无形但宝贵的资产;第二,签订合作契约时,列出违约的一些条款和惩罚措施。如企业违约,应加大惩戒力度,不仅要支付学研方研发投入的人力、设备、技术等资源的一切费用,还要明确规定学研方要占去这项技术市场利润的百分比;第三,合作研发成功后,技术产业的利润分配要合理。利益分配不合理是发生道德风险的主要原因,若新兴产业在市场上取得成功,取得的利益是不可估量的,因此利益在企业和学研方之间的合理分配是至关重要的;第四,选择合适的合作方式。企业和学研方共建研发经济实体如成立联合开发的公司是比较好的合作方式,双方依据投入要素相当的股份,合理分配市场收益。
2.3 投资风险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开发工作要求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撑技术的研发、技术的市场化等。我国R&D研发投入逐年增加,但R&D占GDP的百分比不足,仍然不能跟美国、芬兰等发达国家或新型工业化国家相比。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风险的原因主要有:第一,新兴产业是创新型产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撑;第二,新兴产业的投资要经历较长的时间才能获得收益。投资风险的本质是高风险,融资比较困难。产业萌芽期,许多投资主体持观望态度,依靠政府的一些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等措施吸引投资。投资风险发生在新兴产业的各个阶段,发生的主体主要有政府、企业还有社会上的其他投资主体等。
本节提出降低投资风险的一些建议。第一,政府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投资。尤其是在萌芽时期,政府应投入大量的资金引导企业进行投资,降低企业承担的风险;第二,发展新兴产业要结合时代特点,创新融资模式。正如重庆市通过融资租赁、产业基金、股权投资等模式培植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一定的成效,如应用PPP公私合营的模式进行融资,使得投资主体多元化,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降低其他投资主体的风险,给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撑;第三,正确地对新兴产业进行投资风险分析。对新兴产业的发展环境、相关产业、资源和能力、市场等进行全面的分析,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
2.4 营销风险
政产学研合作把新兴技术产业化投入到消费市觯仍然会面临消费者购买力不足、消费市场无法打开的营销风险,其重要性不可忽视,新兴产业只有通过营销推向市场获得经济效益,参与主体才能获得投资收益,从而更好地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文章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生的营销风险的原因归为:第一,新兴产业形成的新产品没有目标用户或者目标客户定位不清晰;第二,新产品受到用户的消费习惯、消费模式的冲击或现有市场的抵制;第三,对于新兴产品没有合适的营销渠道。营销风险在时间纬度上处于产业的末端,发生的主体是企业方。
本节提出降低营销风险的一些建议。第一,政府拉动需求。新产品的市场购买力不足或者产品价格过高,政府应主动购买这些产品或技术,拉动需求;第二,大学或科研机构对于新兴产业的教育宣传。在大学开设相应的课程或专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人才;第三,企业经常进行市场调研并做好市场营销工作。企业是与市场联系最紧密,面对市场的变化企业应当尽快做出反馈,而且应顺应时代、把握新兴产业的特点创新营销模式。
3 结语
产业的发展总是风险与收益并存的,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这种高风险高收益的产业,文章在搭建政产学研模型的基础上阐述了该产业遇到的四种风险:技术风险、机会主义、道德风险、营销风险,并对四种风险的成因、表现形式、发生主体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述,针对不同的风险提出相应的措施或建议防范风险,但是控制这四种风险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而不是相互独立的。
参考文献
[1] 满海雁,陈明.论政府在“政产学研金介”战略联盟中的角色定位与功效发挥[J].科技管理研究,2011,(11).
[2] Marge Seppo,Kart Roigas,Urmas.Governmental Support Measures for University-Industry Cooperation――Comparative View in Europe[J].J Knowl Econ,2014,(5).
[3] 马宁,王立.企业主导型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分析
[J].科学学研究,2005,23(增刊).
[4] 陈昭峰,江应中.高新技术产业化创新活动风险类型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1998,15(4).
[5] 余佳.战略性新兴产业风险分析及预警机制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1).
[6] 张米尔,武春友.技术入股型产学研合作创新的道德风险分析[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1,13(2).
政产学研论文范文3
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的设置是我国进一步完善农业推广硕士学位制度、推进我国农业推广行业职业教育发展的一大举措,旨在为农业技术推广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研究“政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有助于解决我国专业学位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浙江海洋学院管理学院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该专业依托舟山市政府相关部门,如舟山市港务局、舟山市海洋渔业局、舟山市定海区党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舟山市科技局、舟山市文广局等政府部门,以及浙江正和造船有限公司、舟山市远见旅游发展机构等企业,舟山日报社等媒体单位合作建立“校外研究生培养基地”。学校从这些基地选聘导师。
(二)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方法。根据研究目标,制定两类调查问卷,一类针对研究生导师,共51份;一类面向2011、2012级两个年级研究生,共152份。回收问卷198份,回收率是97.5%。通过对问卷的总体筛选,排除无效问卷5份,最终确立有效问卷193份,有效率为95.1%。
二、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培养现状
从2008年起,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主要面向浙江地区开始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制为三年。2009年,开始面向全国招收全日制研究生,学制为两年。截至2013年6月,该专业共招收全日制研究生178名,授予学位人数77名;非全日制招生人数141人,授予学位人数37名。
(二)合作模式
1.联合招生和培养
除了本校招收全日制、非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外,近两年浙江海洋学院与温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宁波市教育学院采取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模式。这种方式主要利用了浙江省境内温州、宁波人口相对集中,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单位也相对较多的优势。授课地点采取就近原则,在温州、宁波异地授课,而授课和导师选择由浙江海洋学院组织,此模式既扩大了招生范围,又为当地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培养了一批高学历实用型、复合型人才。
2.采用“双导师制”
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采用“双导师制”模式,实行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共同指导的方式。校内导师由该校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副高及以上职称、具有在研科研课题的教师担任,由其具体负责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学位论文指导及日常管理工作。校外导师由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在相关领域有丰富实践经验,同时又取得该领域高级职称或者在该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相关人员担任,由其负责研究生的实践教学、实践项目研究与技术指导等工作。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有52名专职导师及20余名兼职导师。其共同把握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共同确定学生论文选题,确保学生论文研究与实践紧密结合。调查显示,目前该专业学生选题集中在经济和政治领域,所研究的课题方向大都结合舟山当地实际,与农、渔业实践相关。该校对受聘的兼职导师采取“请进来和引进来”的方式,导师采取现场授课方式[1]。兼职导师使学生不出校门就能接触技术前沿,参与到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企业自主创新工程之中,增长了见识,拓宽了眼界[2]。
3.初步建立“政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基地
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侧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要求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12个月的实习实践训练。近两年来,浙江海洋学院充分利用建设舟山群岛新区对高技能实用性人才需求旺盛之机,逐步建立起一批“政产学研”合作培养研究生的基地。2010年,浙江海洋学院管理学院与浙江正和造船有限公司、舟山市文广局、舟山市定海区党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签订了合作培养协议,建立研究生创新人才合作培养基地,派研究生到这些实习基地接受外聘导师的指导,并进行为期半年到一年的实习。至今,在舟山地区已经建成5个研究生合作培养基地。
(三)存在问题
1.培养目标与专业硕士培养目标吻合度不高
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应掌握农业推广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宽的知识面,较强的专业技能和技术传授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新型的农业推广理念,能够独立从事较高层次的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工作。这一领域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为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以及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具有综合职业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由于农业推广硕士具有成人性、业余性、对口性、速成性等特点,加之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报考群体小,生源类型多,其专业背景不同,使得培养方案与研究生自身状况吻合度不高。
2.合作单位性质构成不合理
与浙江海洋学院合作培养研究生的机构比较单一,绝大多数是政府机构。调查显示,浙江海洋学院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政产学研”联合培养单位中,政府占63.8%,企业占26.3%,学校占9.9%。说明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开展“政产学研”合作培养研究生的企事业单位比例失调。
3.合作培养规模小,合作地域狭窄
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招生量逐年增加,但总体上生源不多,第一志愿报考生源很少。这既与招生宣传力度不够有关,也和学校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合作培养规模不大有关。
浙江海洋学院合作培养研究生地域主要局限于浙江省省域范围内,或仅仅局限于舟山市辖区范围内,与外界对接面相对狭窄,这影响到研究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三、构建新型“政产学研”多样化的专业硕士培养模式
(一)地方政府应加大对专业硕士合作培养的支持力度
专业学位教育要求把学术性和职业性密切联系起来。地方政府和高校应该设立专项资金对“政产学研”合作给予扶持,并在政策上通过制定规章制度搭建人才培养平台;立足学术工作的组合与融通,基于产学研战略联盟,在传统研究生教育基层单位和外部系统之间搭建桥梁,构筑新的研究生教育基层单位[3]。
(二)广泛吸纳社会资源,建立新型的培养基地
采取多种方式激发企业参与政产学研合作培养研究生的积极性,鼓 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使其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并结合学校的科研平台和研究生教学平台建设,在企事业单位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基地。学校首先要向社会争取办学资源,政府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应成为首选的合作伙伴;其次,要以企业的生产和实验设备为基础,实行校企合作办学,联合构建实践教学基地;第三,要以高校基础实验室为基础,以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为目标并拓展其功能,充分利用高校的基础研究优势,根据企业实际问题确定研究生的论文选题和研究内容,对专业硕士研究生进行现场能力实践训练,以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以市场为导向,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充分考虑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专业硕士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的设置要根据政府公布的农业推广人才需求预测报告、地方政府“三农”发展战略、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产业和技术结构的变化以及自身办学条件等,并根据市场、经济结构的变化及时作出调整。
(浙江海洋学院研究生教学建设项目《农业推广硕士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的探索》,主持人:付翠莲)
参考文献:
[1]黄雪,柳建良,张文峰.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研究[J].广东化工,2012(1):160,155.
政产学研论文范文4
【关键词】 学研合作 科技创新 对策研究
1 影响产学研深度合作的深层次问题剖析
1.1 影响企业产学研合作的深层次原因
(1)体制因素制约和影响:企业受到传统计划经济阴霾的长期影响。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受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不完善和管理者有限任期等因素影响,导致企业缺乏长远规划,短期行为较为明显,企业的市场意识和风险意识也较为薄弱。调查显示:辽宁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最主要合作对象是私营企业,国有企业退居第二位,分别占81.5%和57%。(2)资金投入制约和影响:企业对产学研合作投入资金结构性失衡。投入资金没有随着产业化的深入而放大。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一项成熟、成功的科技成果发展到产品,必须经过实验室成果、中间应用放大试验和产业化试验三个阶段,投入比例呈现数量级上升,一般为1:10:100,而辽宁却只有:1:4.95:33.4。过低的中间试验和产业化投入,导致很多成果根本没有进行转化即夭折,项目低水平运行,产业规模效率差。(3)企业能力制约和影响:企业受到科技成果转化支撑能力不足的影响。辽宁企业在研发活动和成果应用中,真正具有中试和产业化研究能力的企业凤毛麟角,技术能力不足严重地制约了企业的成果转化。很多中小企业缺少对科技成果的甄别能力和市场敏锐感,主动寻求和转化科技成果的积极性不高。
(4)企业文化制约和影响:企业固有的传统文化和理念束缚产学研发展。“崇尚外来技术”、“重引进轻研发”、“急功近利”、“风险意识淡薄”、“诚信意识差”、“小富即安”等理念和企业文化严重影响了省内产学研的顺利实施。尤其缺乏承担中试和产业化研究的风险意识和创新意识,热衷采用拿来主义等习惯严重限制了产学研的顺利实施。
1.2 影响高校产学研合作的深层次原因
(1)高校教师参与产学研的动因和预期目标与企业相差较远。调查表明院校老师参与产学研的主要动力和动机是获取“权”和“论文署名权”、而省企追逐的主要是“专利权”和“专利申请权”,双方目标和合作动因的差异性,导致二者不能在产学研合作和成果转化的每个阶段都保持行为的一致性,常常偏离共同的目标。(2)高校部分研究成果不能完全满足产业化的要求。由于技术成熟度不够,很多科研成果还没有达到科技成果的程度,通常只是科学形态知识或是实验室技术,在技术层面尤其在系统集成方面还需继续研究攻关,很多距离真正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并且不少科研成果还不具备产业化所需要的条件和市场预期,存在很大的“技术风险”,企业不敢冒风险进行转化的。从调研情况看,这种不满足阻碍了高校成果的产业化进程。
1.3 影响科研院所产学研的深层次原因
(1)科研院所转制不彻底,市场化不够。科研院所实行企业转制以来,在市场化方向上虽然迈出坚实一步,但是转制还没有彻底完成。近三年统计数据表明辽宁省科研机构R&D经费支出仅有7.5%来源于企业,而来源于政府“专项资金”却高达83%,显然对政府的依存度过大,市场化不够。(2)科研院所内部机制不完善,运行效率低。在国家科技体制的大框架下,科研院所由于依附思想较为严重,内部的利益机制、评价(绩效、成果)机制、奖惩机制、用人机制相对欠缺。进而表现在产学研合作和成果转化定位、思路与市场产生“偏移”,“重科研及技术、轻转化及推广”现象较为突出。
2 深化辽宁产学研合作的对策研究
针对辽宁省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关键和深层次问题,结合辽宁实际,以深化科教体制改革,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为主线,实施促进产学研深度合作的专项行动,合力推进产学研向纵深发展。
一是实施高校成果省内转化提升行动。首先,促进科研与经济、产业的结合。鼓励高校教师在企业兼职入股,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业绩突出的教师给予重奖;其次,推进学科建设与经济产业的结合。
二是实施科技与金融结合推进行动。首先,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特别是对重大产学研项目实施滚动支持;其次,加强科技担保业务,引入担保机构分担中小企业项目风险,建立科技型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第三,健全创业(风险)投融资机制。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创业的投资力度,加强政府风险投资(创业投资)服务职能。
三是实施产学研合作人才支撑行动。首先,大力培养和引进高端人才。加大高端人才培养工作力度,实施高端人才支持计划;其次,积极引进海外研发团队。通过人才对外交流与合作,培养一大批掌握核心关键技术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第三,加强创新科技人才培养工作。以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等为载体,实施人才培养与经济、产业的有机融合。
四是实施产学研中介服务体系建设行动。有重点地培育一批骨干科技中介机构,鼓励有条件的市和科技园区成立产学研结合促进会、研究会等行业组织;完善科技中介服务平台建设。加强产学研对接服务平台建设,加速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建设,加强辽宁省网上技术市场建设;第三,加快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鼓励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组建或者联合组建百个共享研发平台和协同创新中心。
五是营造有利于产学研合作的社会氛围和文化舆论环境。加大对科技创新模范人物、典型企业、高端人才、重大科技成果以及发明专利的宣传褒奖力度,在全省营造重视科技、尊重知识、重视人才、崇尚创新、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良好文化和舆论。
政产学研论文范文5
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支持、需要全社会的资源,如果今天的高校仍然坚持关起门来办学,向上要增加拨款,向下要提高收费,发展的道路必然会越走越窄。然而,只要我们转变思路,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让发展的视野超越校园的围墙,向农田、企业、社区延伸,就能形成发展的大格局、大舞台、大空间。更重要的是,产学研结合推动了国家和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不断推进,技术经济和知识经济的比重不断提高,对知识和人才的需求就会不断增长,进一步带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的全面发展,使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都走入一个良性发展的轨道。
我们在广东的实践正在并且还将继续证明这一发展思路的正确性。许多高校支持了广东的建设,也加快了自身的发展;对广东的贡献越大,对学校的反哺也越大。清华大学从2005年起与广东省的横向科技合作经费每年接近1亿元;华中科技大学通过与广东省企业合作,获得各类科研开发项目200余项,与东莞市共建研究院,得到市政府投入1.2亿元;华南理工大学的科技园2006年已经实现总产值近10亿元。这样的例子很多。学校不仅从产学研合作获得了经费支持,更重要的是把学校的科技创新推进到经济科技发展的最前沿,为学校的学科建设、研究生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乃至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产学研结合的工作正在全面推进,我相信,只要坚持下去,不断提高,就一定能够成功地走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发展之路。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走产学研结合的宽广道路,是高等教育系统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此,我提几点要求:
切实提高对产学研结合重要性的认识
高等学校要站在服务现代化全局的高度、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高度,深刻认识产学研结合对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自身的促进作用。要以产学研结合为战略抓手,把促进产学研结合与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技创新和学校管理等各项工作结合起来,使高等学校的发展更加贴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第一线的要求。我们还要站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产学研结合是发挥我国高等学校后发优势实现后来居上的关键举措,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以产学研结合为切入点,大力推动高等学校的办学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打造我国高等教育的比较优势和独特竞争力。教育部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都要把推动产学研结合摆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形成有利于产学研结合的政策环境和体制环境。
不断创新高校参与产学研结合的实践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反复的探索,已经出现了高校参与产学研结合的一些成功模式。如,广东省部产学研结合模式,在省级行政区域内,通过政府的统筹规划和组织管理,吸引全国高水平大学与企业和地方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产学研结合;浙江大学模式,学校同省内各地市县和企业建立长期稳定全面的合作关系,把浙江大学的发展与浙江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上海三区联动模式,对杨浦的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城市社区实行统筹规划、深度融合、联动发展,建设特色鲜明的区域创新体系;河北太行山模式,农业院校和科研院所引导和鼓励教师和科研人员扎根农村,建立成熟适用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实实在在地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大学科技园模式,引进企业和科研院所同高校的人才和知识优势相结合,形成高科技企业的孵化平台。应该说,我们很多学校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但我们还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造。一是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要进一步科学定位,明确服务面向。无论是研究型大学、本科院校还是高等职业院校,无论是综合性大学还是带有行业特色的多科性、单科性高等学校都要发挥各自的优势。二是坚持以学科建设作为推动产学研结合的基础。学校的重点学科、特色学科是产学研结合的突破口,这次参加广东省部合作的高校,都把他们最好、最强的学科拿到广东来,才能取得最好的成效,同时也将有力地促进这些重点学科、特色学科的建设,引领学校的学科建设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三是要坚持立足本地、本区域,更好地当地经济建设服务,要把学校的发展同当地现代化建设融为一体,做出当地人民看得到的实实在在的贡献。
进一步完善高校参与产学研结合的体制机制
从去年在浙江大学召开高校服务地方发展工作会议以来,我们提出要实现产学研结合工作和参与地方建设工作的“四大转变”:即从数量扩张向数量与质量并重、以质量提升为重点转变;从个体自发合作方式向自发与组织相结合、以有组织合作为重点转变;从项目合作为主向项目合作与战略合作相结合、以长期战略合作为重点转变;从适应性合作向适应性与导向性相结合、以导向性合作为重点转变。实现这四个转变的核心,一是要争取大项目,通过重大项目的带动和引领,提高高校科研和产学研结合的集成化、组织化程度,以大事业留住人、吸引人、培养人;二是要形成大团队,改革高校基层学术组织结构,发挥高校多学科的优势、人才汇聚的优势,形成高校创新的核心竞争优势;三是要构筑大平台,进一步整合学校创新资源,推动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建设,形成科技创新的拳头;四是要建立官产学研战略性合作,在政府的支持下,促进高校与行业、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具有伙伴性、联盟性和全面性的合作关系。
形成有利于推进产学研结合的政策导向机制
推进产学研结合要充分发挥高校和广大教师、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这就要求进一步完善和创新高等教育的政策导向机制,这要作为当前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首先,要建立对高校的科学评价制度,把服务和贡献作为评价高校工作的重要标准。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要由用人部门来评价,基础研究的评价要引入国际通行的办法,科技创新、社会服务要多听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的意见。其次,要改革教师工作的评价机制,注重培养人才的实绩、科研的质量和知识服务的实绩。一些高校实行的“技术推广系列”教师职称评审工作,是一个好的探索。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产学研结合来促进教育教学和科技创新质量的提高,不仅要鼓励论文写在大地上、写在车间里,更要鼓励在大地上、在车间里产生高质量的论文;不仅要鼓励教师把高校的科研成果产业化,更要鼓励教师把新鲜、有用的知识带回到课堂。第三,要构建有利于推动产学研结合的体制环境。在质量工程建设、教学评估、重点学科和学位点申报、人才计划、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等方面要进行相应的改革、调整和完善,形成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政产学研论文范文6
论文摘 要:详细分析了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图书馆所面临的新挑战,同时就如何服务师生读者、如何服务于企业和社区提出了重要的策略,对地方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社会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高等职业院校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不仅仅完成人才培养、提供各种技术服务,同时也搭建着各类服务平台,推动着区域科技、文化的发展。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依托于地方政府、企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的“三位合一”、“政府、企业、学校“三方联动”的“三三”办学模式。“三三”模式是一种具有鲜明区域特色、产学研紧密结合并行之有效的现代高职教育模式。
“三三”模式的确立,为图书馆的服务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为拓展图书馆的服务内涵、提升其功能,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作为高校提供信息资源的图书馆,必须尽快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及教育模式的变革,与时俱进地为高职院校培养应用人才及满足区域所需提供创新服务,在服务育人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1 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面临的新挑战
1.1 服务范围在拓宽 服务对象在变化
高职图书馆具有特色资源和服务,对地方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因而高职院校图书馆不仅要继续强化原有的为教学科研服务的职能,更要为当地区域政府、社区居民和合作后的企业产学研提供技术支撑,尤其是为企业生产提供支持。在图书馆应该开设多样化的服务项目,使图书馆服务从静态转向动态,从封闭转向开放,从单一转向多元化,从被动转向主动。
由于服务观念的转变,图书馆读者服务对象由原来的仅限于本校师生员工的服务扩大为地方行政机构、企业以及区域的居民。读者群层次由单一变得更加复杂,潜在需求的读者逐渐增多,读者需求的信息类型变得更为丰富。迫使图书馆工作人员要深入研究不同层次读者的服务需求,根据读者群的需求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并从个性化、知识化的角度深化服务层次,以确保图书馆的发展顺应高职教育办学发展模式。
1.2 服务模式需创新 服务内容需丰富
学院把与企业和社会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作为体制机制创新的切入点,积极构建共赢发展的运行机制,通过创新机制,推动产学研合作进一步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给学院发展带来了全新的变化。作为重要信息资源的图书馆应主动走向社会,积极创新与区域、企业共建共享的机制,探索高职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服务新模式。
2 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策略
2.1 建立独具特色的文献信息资源
图书馆的建设必须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为核心,提供与读者信息需求对应的文献信息资源,而由于服务对象、服务范围发生了变化,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要结合工作岗位,在内容和结构上以应用性、技术性信息为主,必须与高等职业教育相适应,文献资源建设方针应突出特色资源的应用价值,这也是特色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定位。宁波职业技术学图书馆在建立特色馆藏时,对机电模具重点专业的文献进行重点收藏、优先投入;根据学院的实际,自建机电模具特色数据库和动漫产业特色资源数据库,形成有特色的产学研合作数据库,使之成为学院与企业之间产学研结合的纽带;“三三”模式的根本宗旨是强强联合,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转贴于
2.2 开展针对教师读者的个性化的服务
高职院校专业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增补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方面的内容;需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适应高职教育的教学特点。在以教学为核心的同时也不断地提高为区域提供技术服务能力,教师作必须高度关注区域经济发展。尤其对区域发展、产业发展和产品开发创新的相关信息比较关注,希望获取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专利状况,市场推广的前景分析等方面的信息。因而面对新的服务需求,我们积极采取了参与到课题研究当中去,为他们提供信息及参考咨询服务。
2.3 开展针对学生读者的主动流通服务
自从实行“2+1”教学模式后,我校学生实际在校时间只有两年,第三年到企业顶岗实习。在校的两年时间除了学习有关专业课外,还要考取相关的等级证书,学习时间非常紧张,到图书馆的时间相对地减少。这种情况下图书馆的流通服务工作要变被动为主动,就必须创新新的服务模式,我们采取的办法是利用校园网络优势,以学科内容为主线,分析、归纳,向有关班级推荐相关书目,定期综合分析馆藏利用情况,推出利用率高的书目,让读者更好地了解馆藏信息,在最短的时间内借阅到自己所需的资料。
2.4 开展针对当地社区的上门服务
我校图书馆在满足校内服务的同时也免费向社会全方位开放,但由于社区读者的层次不一,多数人缺乏利用图书馆的知识。图书馆利用网络资源和师资、场地优势,组织馆员深入社区举办讲座,宣传和讲解各种资源平台的内容和使用方法与技巧,增强他们查询信息的能力。同时,在社区建立流动图书站,定期派人送书到社区,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并指导、帮助人们提高自己自我学习能力,使图书馆不仅担负起对国家和社会的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的重任,还能培养人们的文化素质、提高人们学习能力的重要场所。
2.5 为当地企业提供专项技术咨询服务
在与企业的合作中,图书馆的优势得以充分利用。因为绝大部分中小企业,甚至大型企业还不具备完善的信息保障体系。企业的决策、发展又离不开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为企业提供专项服务成为主要工作之一。通过网络以在线咨询、定期信息推送、互访交流等形式,围绕企业产品或项目开展定向服务,真正建立起企业与专家、企业与市场的信息桥梁。我校图书馆为企业建立了动漫特色数字文献资源库,文献资源库不但含有丰富的科技论文、企业名录信息、专利文献等显性文献知识,还包括视频、技术要点叙述等能将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文献,促进了相关企业的创新和产学研一体化进程,使动漫产业数字资源资源库成为动漫企业创新的信息技术平台,得到了企业的大力支持与认可。在一定程度上也解决了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利用率低下,咨询服务有如鸡肋的尴尬状况,在为企业服务的过程中,实现馆员自我价值的提升。
3 结语
高职院校图书馆应主动走向社会,探索与社会共建共享、互惠共赢的合作机制,最大化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源,特别是数字信息资源,服务于社区居民和企事业单位技术人员,建立高校良好的社会形象。
参考文献
[1] 潘妙辉,陈小衡,何秀文.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社区的思考[J].图节馆建设,2008(10):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