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服务贸易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旅游服务贸易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旅游服务贸易论文

旅游服务贸易论文范文1

1.指标选取与测度

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测度。国际上衡量某一国家或地区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指标主要有一定时期内该国家或地区的入境旅游人数、入境旅游天数以及入境旅游外汇收入水平,其中以入境旅游外汇收入水平这个指标最具有综合性。因此本文选取入境旅游外汇收入水平来度量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

②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的选取与测度。依据波特的“钻石模型”,一国某一产业是否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主要有六点:即需求状况条件,生产要素条件,支持性产业和相关产业,企业策略、结构和竞争,政府行为和机遇。而韩国学者乔东逊(1994)认为波特的“钻石模型”对于发展中国家产业竞争力的解释度不高,他提出“九要素模型”,突出了人力要素对一国产业竞争力的决定性影响。因为旅游产业涉及面较广,旅游产业链由旅游交通、购物、娱乐、餐饮、住宿等众多产业部门组成,因此影响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因素也有很多。本文根据波特的“钻石模型”和乔东逊的“九要素模型”,将影响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a.旅游产业组织。旅游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旅游产业组织,因此一个地区旅游产业组织的国际竞争力在某种程度上能决定该地区旅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旅行社是旅游产业组织四大核心行业之一,把游客的食、宿、行、游、娱、购这些分散的旅游服务需求有机联系起来。入境游客来浙江旅游往往首选国际旅行社,因此本文选取国际旅行社数量作为代表因素来衡量旅游产业组织接待入境游的能力与水平。

b.旅游人力资本状况。旅游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只有大力发展人力资本,确保满足国外游客的需求和期待值,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才能得到进一步提升。新的经济形势和产业背景下,国际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旅游产业的营运模式也在不断变化,必然需要大量高素质的综合型旅游国际化人才。因此在衡量旅游人力资本状况这个因素中,本文采用浙江省旅游高等院校在校生数量作为代表变量。

c.旅游交通状况。旅游交通业是旅游产业链中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在长距离的国际旅游中,国际航空旅游交通直接影响着地区旅游资源吸引力的大小和客流量,也是旅游创汇的重要渠道。通常一个地区开辟了新航班与航线往往会增加外国游客入境旅游,因此本文选取民航定期国际航班航线条数作为代表性变量来衡量浙江旅游服务贸易交通条件。

d.汇率。理论上来讲,人民币升值会增加中国的入境旅游成本,降低入境旅游的价格竞争指数,从而抑制入境旅游外汇收入的增加。相反,若人民币贬值则会降低入境旅游成本,提高中国入境旅游的价格竞争力和入境旅游量,从而提高入境旅游外汇收入。

2.数据来源与统计方法说明

本文采用Eviews8.0统计软件,选取2005-2013年共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数据主要是根据《中国旅游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和《浙江统计年鉴》中的数据整理计算得来。为了减少时间序列中的异方差现象对模型的影响,本文对相关数据采用了取对数处理。

3.回归结果与相关分析

①回归结果

调整后的R2为95.72%,显示了模型拟合度比较好。F统计量为283.43,模型通过了5%的F检验,说明回归方程线性关系显著,4个解释变量对于被解释变量的影响是显著的。由回归结果可知,自变量LnTIO,LnFR,LnER的参数估计量的P值分别为0.0385,0.0324和0.0159,均小于0.05,说明这3个变量通过了t检验,说明这三个变量对LnY的线性影响比较显著。而自变量旅游LnHR(高等院校在校生数量)的参数估计量的P值为0.5728,未通过t检验,说起其对因变量LnY的线性作用不显著。浙江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回归结果

②回归结果分析

a.国际旅行社数量。根据回归结果可知,国际旅行社数量每增加1%,旅游外汇收入上升0.15%,可见国际旅行社数量对其旅游外汇收入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但促进作用并不明显。主要原因在于浙江国际旅行社虽然数量上一直在增加,但是规模经济不强,行业利润率、接待入境游客人数及天数等硬性指标方面都较弱,行业竞争力远不如拥有大量国际空港的北京、上海和广东等交通枢纽地区,所以国际旅行社的发展还未充分发挥其对旅游服务贸易的带动作用。

b.人力资本状况。由回归结果可知,以旅游高等院校在校生数量来衡量的人力资本状况对于旅游外汇收入没有显著的影响,这点有悖于常理。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浙江省旅游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滞后,不能适应具有国际性的现代旅游业发展对应用型国际化旅游人才的需求;二是是旅游相关专业毕业生的行业就业率偏低,行业忠诚度不高,而且浙江高等院校旅游专业学生毕业不一定都会留在浙江就业。以上原因均可能导致以浙江旅游高等院校在校生数量来衡量的人力资本状况对于旅游外汇收入影响不显著。

c.民航定期国际航班航线条数。回归结果显示:民航定期航班航线每增加1%,旅游外汇收入增加1.84%,其对浙江旅游服务贸易的促进作用远大于国际旅行社的数量,也就表明,交通的便利性对国际游客在选择旅游目的地上的影响远远大于旅行社的影响。

d.汇率。由模型的回归结果可知:人民币相对美元每升值1%,旅游外汇收入降低3.79%,可见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对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有显著的影响。因此当前人民币的大幅度升值对于以价格优势取胜的中国入境旅游有较大的负面影响。

二、提升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1.整合资源优势

推进优质旅行社的企业集团化建设2013年浙江省国际旅行社的数量为87家,根据国家旅游局公布的《2013年度全国百强旅行社名单》,浙江仅有2家旅行社进入了全国百强旅行社行列。为逐步改变目前浙江国际旅行社市场“小、散、弱”的劣势局面,实现旅行社行业整体竞争力提升,从而拉动旅游服务贸易发展,有必要加大对龙头旅行社的扶持力度,通过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进行行业企业兼并重组,形成具有规模经济和比较优势的规模化、集团化、特色化的国际旅行社集团公司。

2.加强旅游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

培养高素质国际化旅游人才浙江旅游人力资源丰厚。2013年,浙江省开设旅游系、旅游专业的高等院校共计35所,在校生数量为28940人。要实现如此丰富的旅游人力资源向旅游人力资本转化,要加强旅游高等院校与本省相关旅游企业的联动,做到人才培养模式与产业发展对接、与岗位需求衔接,从而培育高素质、竞争能力强的国际化旅游专业人才。此外,政府应健全旅游市场规则,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并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工资待遇,从而改善旅游人才的职业认可度和忠诚度偏低的现象,吸引更多人力资本加入浙江旅游行业。

3.加强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推进智慧旅游建设

旅游服务贸易论文范文2

【关键词】服务贸易统计依据统计范围数据分析

【中图分类号】F752

一、服务贸易的定义

服务贸易是一国的法人或自然人在其境内或进入他国境内向其他缔约方提供服务的贸易行为。乌拉圭回合协议把服务贸易描述为:(1)从一缔约方境内向任何其他缔约方提供服务;(2)在一缔约方境内向任何其他缔约方消费者提供服务;(3)一缔约方在其他任何缔约方境内提供服务的商业存在而提供服务;(4)一缔约方的自然人在其他任何缔约方境内提供服务。事实上这里指的是国际服务贸易。服务贸易有四种提供服务的交易方式: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

二、服务贸易的统计依据及范围

我国的服务贸易统计依据的是2012年8月新修订的《国际服务贸易统计制度》,该制度采纳了联合国等六大国际组织共同编著的《国际服务贸易统计手册》中所建议的服务贸易统计基本框架,统计范围主要包括服务进出口统计、外国附属机构服务贸易统计和自然人移动统计三个方面。在具体操作上,以居民与非居民间的服务贸易和通过外国附属机构实现的服务贸易两条主线进行服务贸易统计。而对于自然人移动统计,因其范围难于界定以及可行的统计指标有限,仅作为服务贸易统计的次要组成部分。服务贸易统计类别包括运输服务、旅游服务、通信服务、建筑服务、保险服务、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广告宣传费、电影音像、其他商业服务。根据不同服务项目的业务特点,《国际服务贸易统计制度》规定,服务贸易统计数据采集的方法包括全数调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科学测算,并利用行政记录等资料进行统计。

三、我国服务贸易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科技发展的不断进步,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迅速,新的服务业不断出现,服务项目众多,国际服务贸易交换形式各异,贸易规模迅速扩大,服务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本文仅通过服务贸易进出口数据加以分析利用。根据2015年中国商务部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的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分项目情况统计数据,旅游、运输、其他商业服务一直是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三大主要类别,咨询服务发展较快,2012年起已超过其他商业服务。从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量看,2014年中国服务进出口达6 043亿美元,同比增长12.6%,占世界比重6.3%。其中:服务贸易出口2 222亿美元,同比增长7.6%,占世界比重4.6%;服务贸易进口3 821亿美元,同比增长15.8%,占世界比重8.1%。服务贸易进口远远大于出口,逆差1 599亿美元。

服务贸易进出口快速发展,平均增速均达到17.14%。2014年的服务贸易进出口额6 043亿美元与2000年660亿美元相比,增加了5 383亿美元,年平均增速达17.14%。其中:服务贸易出口额2014年2 222亿美元,较2000年301亿美元,增加了1 921亿美元,年均增速达15.34%;服务贸易进口额2014年3 821亿美元,较2000年359亿美元,增加了3 462亿美元,年平均增速达18.40%;服务贸易进口增速大于出口增速3.06个百分点。从服务贸易各类别的增速看,除通信服务为7.04%,其余呈现2位数的增速,其中增速排前三名的是咨询、金融及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分别为35.34%、33.33%和30.89%。

(一)长期占据服务贸易主导地位的传统服务贸易格局逐步被打破

中国传统服务业――旅游、运输、建筑和其他商业服务长期是中国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以来,咨询服务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建筑服务和其他商业服务。2012至2014年排在前三位的旅游、运输和咨询服务的进出口总额分别占服务贸易总量的70.18%、69.74%和70.39%,已经打破了传统旅游、运输和建筑服务占主导地位的格局。2012~2014年旅游服务进出口总额分别占服务贸易总量32.3%、33.4%和36.7%,呈逐年增长的态势,主要是受中国居民“出境游”持续升温的影响。

(二)服务贸易进出口逆差不断加大

从服务贸易总量看,进出均快速增长,但服务贸易进口增速大于出口增速,服务贸易进出口连年出现逆差,从2000年的逆差57.1亿美元增加到2014年的1 599亿美元,呈逐年加大态势。特别是从2000年以来,运输、旅游、保险、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进出口差距加大,进口服务远大于出口。

(三)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

从各服务贸易构成类别来看,进出口总量较大的仍是旅游、运输、建筑这些劳动密集型服务产业,通信、保险、金融、计算机与信息服务、专有权利服务、咨询等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的行业,尽管有较高增速,但目前这些行业规模偏小,仍处于较低发展水平。

(四)从服务贸易类别分析,存在发展不平衡现象

2014年与2000年相比,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量增加5 383亿美元,其中旅游服务进出口净增加最大为1 923.7亿美元中进口增加1 516.9亿美元,出口增加仅为406.8亿美元;运输服务净增加1 204.3亿美元中进口增加858亿美元,出口增加仅为346.3亿美元,其他像通信、保险、金融、专用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电影音像等均是进口大于出口。只有咨询服务的净增加额中出口425.4亿美元远大于进口256.6亿美元,建筑、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广告宣传和其他商业服务的净增加值出口略大于进口。

主要参考文献:

[1]于文婷.促进浙江省服务贸易发展研究.浙江工商大学硕士论文.2008.

旅游服务贸易论文范文3

论文摘要:文章首先从规模差异、结构差异和收支差异三个角度出发,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发展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主要从服务贸易的增长率、服务贸易结构、服务贸易收支和竞争力系数等方面,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发展趋势进行比较研究,并得出了服务贸易发展趋势仍以发达国家为主。但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将进一步发展,地位将趋于上升。

当今世界服务贸易迅速发展,全球经济的重点正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贸易在一国的经济活动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已日益成为一国产业结构调整和支柱产业战略替代的工具。需要我们正确把握世界服务贸易发展特征与趋势。作为第一大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如何把握当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发展特征和趋势显得尤为重要。

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的主要特征及其比较

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的规模差异。由于当代世界各国经济和服务贸业发展水平的严重不平衡,各国的对外服务贸易水平及在国际服务市场上的竞争实力十分悬殊,与国际商品贸易领域相比较,全球各地区和各国服务贸易发展的不对称性更加突出。国际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欧洲、北美和东亚三大地区。2005年,仅欧盟25国就占全球服务贸易总额44.3%。发达国家在世界服务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990年其服务贸易出口额为6686.05亿美元,占到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70.1%;2005年为18350.2亿美元,占到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的73.6%,到2006年,发达国家服务贸易出口额达到19876.0亿美元,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72.7%。而1990年、2005年和2006年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出口额分别为1543.5亿美元、5934.3亿美元和6697.5亿美元,分别占到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18.6%、23.8%和24.5%。可以看出发展中国家所占的份额还是相当小的。

世界服务贸易一直是以发达国家为中心而发展的。2005年在世界服务贸易中位居前10位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是发达国家,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和日本在2004年和2005年稳居服务贸易进出口前五名。2005年五国的服务贸易出口总额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的38%。服务贸易出口前十位国家和地区只有中国和中国香港归入发展中国家行列。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结构差异。本文列举了五个发达国家和五个发展中国家,在美国的服务贸易结构中,2005年的运输、旅游和其他服务贸易的比例分别为:17.8%、28.8%和53.3%;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代表国中国2005年三类服务贸易所占的比重分别为:20.9%、39.6%和39.5%,列举的其他国家也会有同样的贸易结构。由此可知,发达国家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主要集中在以通讯、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金融、保险、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赞为代表的其他服务类型。发展中国家在服务贸易总体结构上存在明显的劣势。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旅游,旅游服务贸易额在其服务贸易总额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的收支差异。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体现在总量上处于比较劣势,而且还体现在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的贸易收支存在大量的逆差,而发达国家存在着大量的顺差。1980~2006年。发达国家一直保持顺差状态,且顺差增加,由1980年的161.52亿美元到2006年的179.108亿美元。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收支逆差状态严重,由1980年的逆差611.27亿美元到2006年的489.45亿美元。

具体到国别(或地区)而言,服务贸易顺差国前五名的国家(或地区)除了中国香港地区,其他四个分别依次是美国、英国、西班牙和瑞士,均为发达国家,顺差分别为646亿美元、287亿美元、259亿美元和199亿美元。

二、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将进一步发展。地位将趋于提升

虽然发达国家在世界服务贸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服务贸易出口明显加快,在世界服务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本文将从服务贸易出口增长速度、服务贸易结构、服务贸易收支状况和服务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四个角度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比较分析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

1服务贸易出口增长速度——发展中国家增速迅猛。发达国家2006年的服务贸易出口额为19876亿美元,是1990年6686亿美元的Z97倍,发展中国家在2006年服务贸易出口额是1990年的4.3倍,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增长速度。从增长速度来看,进入20世纪90年代,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出口明显加快,发展中国家在2004~2006年,服务贸易出口增长速度分别是23.11%、16.75%和12.86%,均高于同期发达国家的增长速度。

在2003年以前发达国家的服务贸易增长速度都快于发展中国家,但是从2004年起,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增长率开始大大提高,且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的增长率。当然这里面有发展中国家的原来的基数比较低的原因,但仍然可以看出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发展的强劲势头。

2服务贸易结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贸易结构均得到优化,但发展中国家转移速度慢于发达国家。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数据的获取存在一定的难度,本文将以服务贸易出口额为标准,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出口额进行排名,截取发达国家前五名的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前五名为研究对象,对服务贸易结构进行比较分析。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服务贸易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保持旅游、运输等传统服务贸易部门稳定增长的同时,逐渐向新兴服务贸易部门倾斜。首先,1990年至2005年。代表发达国家的五个国家,除了法国的旅游服务贸易占比有所增加外,其他四个国家在运输和旅游两项服务贸易方面均呈下降趋势,其中发达国家代表之一美国,其在运输服务贸易的占比分别由28.1%(1990)下降到17.8%(2005),旅游服务贸易的占比由37.9%(1990)下降到28.8%(2005)。而以通讯、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金融、保险等为代表的其他服务类型的占比呈现上升趋势,同样以美国为例,美国在其他服务贸易类型的占比由34.0%(1990)上升到53.3%(2005);在代表发展中国家的五个国家中,除了韩国和中国分别在运输和旅游服务上占比有所上升外,其各类服务占比的变化总体趋势是由传统的服务贸易部门向新兴服务贸易部门转移。这都与世界服务贸易由自然资源或劳动密集型为基础的传统的服务贸易转向以知识技术密集型为基础的现代服务贸易发展趋势相吻合。其次,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做一个比较,发达国家转移的速度快于发展中国家,例如,在其他服务占比项下,发达国家增加的幅度都保持在10~20百分点,而发展中国家的增幅仅为2~10百分点。

3服务贸易收支状况——发展中国家收支状况改善,逆差减少。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体现在总量上处于比较劣势。而且还体现在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的贸易收支存在大量的逆差,而发达国家存在着大量的顺差。但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逆差额呈现波动减少趋势,虽然在个别年份有所扩大,如在2004年达到最大值,逆差541.88亿美元,但发展中国家逆差总体呈现逐渐缩小的态势,从1980年的逆差611.27亿美元缩小为2006年的489.45亿美元。超级秘书网

旅游服务贸易论文范文4

1.1服务贸易发展相对滞后,发展空间很大

当前,服务业迅速发展并且也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而广东省目前的国际服务贸易水平与其进出口贸易第一大省的地位并不匹配,如表1所示。2007年,广东省服务贸易总额215.6亿美元,仅为同期全省货物贸易额的3.4%,与2006年世界服务贸易额与货物贸易额平均比率22.2%相比有很大差距。2007年,全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2523亿美元,广东服务贸易在全国的比重仅为8.53%。同国内服务贸易发达地区相比,广东服务贸易发展也明显落后,2006年,广东服务贸易收支总额为北京的39.05%,上海的36.64%。

广东服务贸易整体上严重滞后商品贸易。多年来广东进出口总量占全国1/3以上,但是,长期以来,服务贸易总量占商品贸易总量的1/8左右,比上海、北京落后。虽然凭借地利在旅游、海运服务等方面占有优势且得到较好发挥,却在其他许多服务贸易领域未能充分地研究和开发,错过了不少发展机遇。因此,广东服务贸易尚处初级阶段。发展空间很大。

1990年到2002年广东各项服务贸易年增长率均达到两位数,高于世界服务贸易出口同期年增长率7%,也高于其他主要的服务贸易出口国和地区。在2001年世界经济普遍低迷,服务出口出现负增长时,广东服务贸易仍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2002年对外劳务合作的增长率高达40%以上,对外工程承包营业额的增长速度更高达125%。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服务贸易趋于自由化,鉴于目前广东服务的输出规模还很小,未来服务输出还存在着巨大的潜力。

1.2服务贸易外汇收支保持较快增长,且呈顺差状态

根据国际收支统计数据,2003年至2007年,广东服务贸易涉外收支年均增长达到27%,高于同期全省GDP年均14.5%的增长幅度。与全国服务贸易持续逆差不同,广东服务贸易与货物进出口一样,近年来基本为顺差状态,而90年代广东省服务贸易进出口多为负值,但有逆差不断缩小的趋势。

1.3服务贸易交易项目结构集中,现代服务业发展落后

根据国际收支统计数据,2007年,广东省运输和其他商业服务两项跨境收支合计142.52亿美元,占全省服务贸易总额的比例达66.21%;而同期全省通信服务、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体育、义化和娱乐服务等技术和知识密集型项目。

收支总额合计为30.85亿美元,仅占服务贸易收支总额的25.83%。可见,广东省服务贸易结构比较单一,行业不平衡性较为突出,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源禀赋优越的领域,相对于世界服务贸易发达国家和地区而言,技术和知识密集犁等现代服务业在服务贸易中占比明显较小,发展相对落后。

外商投资在第三产业内部的分布也不均匀,主要集中于房地产业和传统服务业,在金融保险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科研和综合艺术服务业的投资较少。如表5所示,1979~2002年,实际利用外资在第三产业各主要行业的分布为:

房地产业占53.3%,交通、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占18.31%;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占9.46%;社会服务业占9.91%;金融保险业占5.46%;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占2.28%;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占0.76%;科研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占0.38%。

1.4集聚效应大于辐射效应,区域差别显著

出于战略布局的需要,广东服务贸易高度集中于广州、深圳两大中心城市,地区结构过于集中。根据服务贸易外汇业务统计,2007年,广州、深圳两市服务贸易合计收入占全省服务贸易收入的88.12%,合计支出占全省服务贸易支出的82.15%,而其他地区服务贸易发展相对滞后。全省服务贸易地区发展不均衡,显示出广东中心城市服务贸易发展的集聚效应大于辐射效应,中心城市在生产要素区域流动中未能发挥辐射中心的作用,其综合服务也未对区域经济起到显著的带动作用。导致该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现代服务贸易发展滞后,未能形成一定规模,无论中心城市还是其它地区,传统服务贸易仍占据主导地位,各城市间仍以竞争为主要关系。

以外商直接投资为例,主要集中在广州、深圳和东莞,如表6所示,2006年实际利用外资分别为29.23亿美元、32.68亿美元和18.06亿美元,占全省实际利用外资总额比比例分别为20.14%、22.52%和12.45%,仅广州、深圳就合计占比42.66%,广州、深圳和东莞三地占全省55.11%,集聚效应非常明显,占比最小的茂名仅占2.07%。这与广东省历年贸易总额分布类似。如图1所示,从2000年到2007年,全省出口主要集中在广州、深圳和东莞等地,2007年三地的出口总额占全省出口总额达72.22%,远高于其他地区。更多经济就在中国论文指导网

1.5服务贸易伙伴不断增多,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和地区

香港、美国、日本是广东服务贸易最主要的贸易伙伴地区和国家。据统计,2007年,广东(不含深圳)与上述三个国家和地区的服务贸易收支总额占全省服务贸易收支总额的68.16%。其中,香港是广东最主要的服务贸易伙伴,广东与香港的服务贸易收支占全省的39.41%。多年来,广东依靠毗邻香港的地缘优势,不断强化粤港服务产业链.加强服务贸易产业问的合作,服务贸易也狱得了快速发展。

旅游服务和交通运输服务一直占了广东省服务贸易的大部分,也是广东省具有资源禀赋优势的产业。以旅游服务为例,如表7所示,2000年、2005年、2006年、2007年国际游客出入境人数中香港同胞占比分别为92.92%、66.35%、67.34%、69.07%。可见,广东与香港的旅游服务贸易虽然占比有所下降,但依然占主要地位。再看与国外的旅游服务贸易情况,如表8所示,主要为日本和美国,其中1995年两个国家共占比35.63%。2007年这两个国家占比有所降低,但依然主要集中于亚太地区以及发达国家和地区。由此可见,广东省服务贸易伙伴基本稳定,但目的范围有逐渐扩大的趋势。

2.广东国际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分析

从广东国际服务贸易总量及发展情况和各服务贸易分项目、各地级市进出口额对照表等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广东省服务贸易的组成主要是运输服务、旅游服务和其它服务贸易中的一些传统服务贸易,发展尚处于初期阶段,发展水平还不高,占全国服务贸易总量和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还比较低,服务贸易结构也有待进一步优化。同时发展潜力也很大,将成为未来广东发展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的重要增长点。

2.1市场占有率不高,但增幅较全国快

虽然广东省服务贸易总额2003年到2007年翻了一倍多,但相对于国内货物和服务贸易总额第一大省来说,广东省服务贸易总额市场占有率低。如表10所示,广东服务贸易总额占全国比例平均为9%,服务贸易进口额占全国服务贸易进口额比例更低,为6.5%,这与中国对外贸易第一大省是极其不匹配的,可见广东省服务贸易市场占有率相对不高,但增幅大于全国增幅。如表9所示,广东省服务贸易总额2007年为2003年的2.57倍,而同期全国为2.45倍,但高出的不明显,基本保持和全国同步增长的步伐。所以从市场占有率来说,广东省服务贸易处于平均水平,竞争力不明显。

2.2服务贸易发展潜力大,竞争力强

把广东省模拟为一个完整性的国家,对其进行与全国服务贸易的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C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指数)计算,然后计算中国与世界相比较的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C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指数),最后进行广东和全国竞争力指数的比较,得出广东省在全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情况。

TC指数=(出口-进口)/(出口+进口),取值范围为[-1,1],TC取值接近于0时,说明竞争优势接均水平,当TC指数的取值大于0时,说明竞争优势大,而且越接近1越大,行业竞争力越强,反之,行业竞争力越小。TC取值为(-1,-0.6)时有极大的竞争劣势,取值为(-0.6,-0.3)时有较大竞争劣势,取值为(-0.3,0)时有徽弱竞争劣势,取值为(0,0.3)时有微弱竞争优势,取值为(0.3,0.6)时有较强竞争优势,取值为(0.6,1)时有极强竞争优势。如表11所示,全国服务贸易TC指数位于(-0.3,0)之间,说明全国服务贸易在世界范围内处于微弱竞争劣势;而广东省服务贸易TC指数位于(0,0.3)之间,说明广东省服务贸易相对于全国来说有微弱竞争优势,且全国服务贸易TC指数一直处于负值,尽管近年来有所改善,而广东省服务贸易TC指数一直为正值,还有上升趋势。因此,从TC指数来看,广东省服务贸易在全国范围内竞争力较强。

再看RCA指数,如果RCA指数大于2.5,则表明该国服务具有即极强的竞争力,如果RCA指数属于[1.25,2.5],则表明该国服务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如果RCA指数属于[0.8,1.25],则表明该国服务具有中度的国际竞争力,如果RCA指数小于0.8,则表明该国服务竞争力弱。如表11所示,全国服务贸易RCA指数保持在0.5左右,小于0.8,而广东省服务贸易RCA指数保持在1.3左右,位于[1.25,2.5]之间,可见,中国服务贸易相对与世界来说处于相对劣势,竞争力弱,而广东省服务贸易相对于中国来说处于相对优势,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且全国RCA指数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没有多大改变,而广东省服务贸易RCA指数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发展潜力大,竞争力强。

3.结语

旅游服务贸易论文范文5

文化同国际贸易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基本物质需要得以满足的基础上,人们更多地关注文化,关注精神上和心理上的需要。人们从商品和服务中购买的主要是故事,情感,生活方式和心灵体验。因而,无论是货物贸易还是服务贸易,都将加入更多的文化因素。这样,在当前的国际贸易中,如何发挥独具特色的本土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国经济发展处于开放的环境中,充分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才能提高中国的国际贸易竞争力。从理论上分析文化和国际贸易的关系,为充分利用本民族文化资源,创造国际贸易竞争力提供依据。在经济一体化的时代,文化逐渐成为活跃在国际贸易领域中的重要因素。

1文化及其特征

文化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社会和人本身的历史过程中,赋予物质和精神产品的全部总和。文化体现在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人类所生产的物质产品上;人类与其他个体或群体的关系上,包括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经济制度,婚姻制度,家族制度以及人的行为方式等;文化还体现在意识形态上,通过宗教,哲学,道德,艺术等来表现,体现出不同民族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和民族性情等。

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是文化的两大特征。①文化的民族性。任何文化的产生与发展,都离不开特定的地理环境,经济条件和社会结构。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生成并发展了具有本土特色的差异文化。②文化的时代性。任何文化都反映了时代的精神,时代的内容,时代的审美要求和审美情趣,都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正是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创造的文化差异为文化和国际贸易的契合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

2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础——比较优势

自从国与国开展贸易以来,通过深入的研究,经济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贸易理论。其中,比较优势论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建立在亚当斯密“绝对利益”学说的基础上,大卫•李嘉图提出了“比较利益”学说。自从诞生之日起,“比较优势”始终是理论发展的线索。究其原因,“比较优势”,这四个字本身就蕴涵了深刻的理论内核,它包含两个内容:一是“比较”,比较就是差异性,是独特性,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客体在某一层面进行的对比。有了差异性或独特性,客体之间才有可比之处。二是“优势”,其核心在于“优”字。它说明比较客体在该对比层面上的强势地位。正是因为国与国之间(比较主体)在可比内容(比较客体)上存在的我有你无,你有我优的差异,才使得交换成为必然,对外贸易得以产生。

3文化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从国际贸易理论上看,由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推导出的文化差异性恰好在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中找到了生存的空间。

在国际贸易实践中,文化较为普遍地存在于传统的货物贸易领域和新兴的服务贸易领域。

(1)在传统的国际货物贸易领域,文化商品一直是贸易的主要内容之一。众所周知,早在西汉时期,大量的丝绸,瓷器和茶叶从中国被运往地中海沿岸的国家。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文化产业的兴起和蓬勃发展,文化产品更是铺天盖地。在追逐降低产品成本的竞赛已经穷途末路的情况下,人们开始普遍地在商品中加入文化的因素,以获取新的超值。

(2)在新兴的服务贸易领域,文化包含的附加值更高。例如基于传统文化之上的文学,戏剧,电影,音乐以及收藏和展览等,其贸易的主要内容就是我们在前面所说的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还有旅游服务,作为一项集观光、餐饮、住宿以及游乐为一体的综合项目,其独具特色的文化内容和形式就是吸引国际消费者的重要条件。

4国际贸易中文化差异的思考及启示

每一种文化都会产生自己的价值体系,只有尊重并深入研究不同文化,才能更好地开拓国际贸易市场。

旅游服务贸易论文范文6

关键词:产业集群 旅游经济 商业管理

产业集群化商业模式的发展优势

一般来说,集群化商业模式优势在六个互相联系的方面得到体现,具体来说:

从产品流通价值角度来看,区域性集群化商业模式的开展可以降低很大一部分的商品和服务物流成本,产品价值实现效率较高,地区竞争力得以整合发挥(朱小斌,2010)。企业的集群化发展使得内部生产剔除了重复性过程,产品生产效率提高,而企业受益于集群化条件也会在信息渠道的拓展方面更加从容,能够灵活应对市场变化。从产业专业化分工角度来看,集群商业模式将产业内部部门进行有机分割,各部门能够自主实现商业人脉拓展,通过交流学习而使得创新协作力加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产业集群化商业模式可以实现规模经济优势,依靠集群经济实力、科学管理方式以及高新技术支持来改革和创新市场体制,发挥市场经济效应(李伟清,2013)。集群化商业模式对于经济资源要素具有加速整合作用,产业群落内信息、资金、人才等要素充分流动,群落内部和外部兼并整合业务加强,集群规模实现有限幅度的扩大。从集群化的内外交流来看,一方面,产业集群具有优势外溢效应,促进国家和地区间经济的交流提升,另一方面,集群化使得经济发展具有内吸作用,外部资金和资源不断涌进,为产业集群提供持续发展动力。

我国旅游产业引入集群化商业发展模式是深化地区经济合作和实现内外经济资源互补战略的必要步骤,集群化旅游模式一方面可以用群体利益性来约束和聚集以分散化为主要特征的小型旅游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另一方面也可以以信任为基础,搭建旅游企业公平、互补以及审慎化的行业发展平台,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我国旅游企业进行集群化商业模式的探索创新是必然趋势,通过产业聚集效应达成的综合竞争力提升效果也为旅游产业继续奠定第三产业主导地位提供了发展基础。

旅游集群商业模式条件下内在利益合理性证明

包含旅游行业在内的任何商业集聚发展合作都以利益的合理分配为核心维持条件,产业集群内的每个企业都渴望建立并遵循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是因为单个企业在经营规模、信息不对称地位以及利益期望等因素方面的差异而有所区别对待,遵循合理的群体利益分配规则是集群得以坚实存在并发展的必要条件。集群化商业模式的优势体现一般与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体系密切相关,为了求证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内在利益合理性,通过基于SHAPLEY数值的单项求解过程可以作为辅助参考条件(赵文潇,2013),具体如下:

建立旅游企业商业集群数集M={1,2,3…N},其中数集内旅游企业可以建立N≥2的子数集组织,以特征函数S(T)表示,子数集可以通过均衡产业集群内微观经济主体的经营能力来对样本企业进行协调,从而获得子集群最大收益S(T)。此外,以S(M)表示N个旅游企业合作与竞争的指令提供,集群企业的利润回报以ζ(S)表示,因此,旅游企业集群商业模式的利益分配就可以归纳如下:

ζ(S)={ζ1(S);ζ2(S)…ζn(S)} (1)

以上利益分配公式旨在寻找多个解决方案中的最佳方案,假设T为S博弈随机抽取的旅游企业子数集,且T数集内不存在全部样本参与数集组织活动情况,则子数集既得利益分配额无限趋近于零,得出:

(2)

假设集群内旅游企业参与群体性活动并得到利益分配,则其与标记M不具有显性相关性;假设集群内存在利益对立企业α和β,则可表示为:

ψ1(α=β)=ψ1(α)+ψ1(β) (3)

以上公式(1)、(2)和(3)同时满足的情况下就代表集群内利益由N≥2个独立企业协作完成,满足三个公理N维向量博弈S的SHAPLEY数值有且只有一个,如表1所示。

假设在产业群落内存在旅游企业1、2和3,提供有差异化的旅游服务产品,三家企业通过协作方式进行上下游业务开展,由于存在规模经济效应,企业联合利润留存相对较多,集群后成本形成表1,而单独旅游企业1的经营成本利润情况如表2所示。

与单独开展业务相比,在集群化商业模式下,旅游企业1留存利益增加值为20-109/6=11/6;旅游企业2留存利益增加值为21(计算方法同1);旅游企业3留存利益增加值为68/3(计算方法同1)。因此,通过产业群落内部微观经济主体的贡献作用来分配集体利益可以体现出集群商业模式的公平及合理特性,利用SHAPLEY数值分配规则具有促进集群稳定性的作用,并且在此基础上使得旅游商业联盟不断吸引新资源,通过集团化运作来让组织成员感受个体价值,并且受到越来越多的群落成员推崇(张鸿敏,2012)。

集群化旅游商业模式的建立原则

(一)注重集群内企业责任感的发挥

从经济学视角分析,基于“古诺-纳什均衡”的集群组织建立要遵循这样一种规则,即组织内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恰好不违背组织利益最大化准则,因此,旅游企业集群化发展要以灵活激励作为发展理念,使得组织内成员有动力参与集群活动和商业创新,认可合作大于竞争模式,通过建立“Y值激励法”来发挥最高水平(饶品样,2010)。

在“Y值激励法中”,Y=,即使得激励程度得以量化,当Y>1时,组织内成员对于组织发展具有积极配合性,协作成本少,而协作利润较高;当Y1的频率出现。旅游产业集群化可以通过按不同比例配比正、负激励的方式来对冲完全正激励或完全负激励风险,落实到实践便是“有奖有罚”,对积极配合产业集群发展的企业实施奖励,对消极懈怠的企业则施加一定的惩罚性措施,直到消极配合企业开始转向积极协作,从而达到群落内每家企业都能规范化发展的目的,提升旅游集群优势及合作的有效性(饶品样,2010)。

(二)旅游产业集群模式下的内部监督原则

成功且具有指导意义的产业经济组织理论依靠科学统筹而不是纸上谈兵,企业间的竞争必然会导致弱势企业出局而强势企业发展壮大,但这一过程不是封闭的线性系统,而是具有循环性质的开放式环形系统,即今天成功的群落式旅游企业在未来也会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如何将这种风险降至最低达到可控水平就至关重要。因此,要规避这种潜在的市场淘汰风险,就要在集群产业内部建立科学的规章制度和企业信用水平评估机制,将企业家个人主观作用力降低,提升旅游企业在人力、物力方面对集群的偏离成本,通过这样一系列的内部监督机制来维持集群的主导力,将群体经济分离风险控制在合理的保证区间,以始终具有良好的群体工作状态和效益稳定性。

(三)旅游产业集群发展商业模式的因地适宜原则

第一,企业间彼此信任的合作基础的建立,产业集群内部成员只有在乐于协作和群体互助的基础上才能够尽个体最大努力来维持并发展规模经济,实现产业集群内成员的“同荣辱、共进退”,避免个人利益原因而导致的对集体利益、集体规则的背叛(王兆丰,2012)。

第二,营建旅游企业集群化发展的轻松友好环境,将合作氛围由竞争建设为和谐共处,消除恶性竞争条件下的企业间由于争夺利益而发生的互相诘难、仇视和报复现象。

第三,处理个体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使之互相称为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的联动利益函数,防止个体利益违背集体利益、集群化发展反而拖累独立自主发展现象的出现,实现组织内经济主体的动态利益均衡。

结论和建议

我国未来旅游业发展必定向集中、整合、获取核心竞争力的方向趋近,旅游集群化商业模式在规模经济、管理创新以及服务贸易领域都开始展露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单一企业过于弱小和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特性的弱点,旅游行业的集群化经营需要政府、企业以及企业家共同推动,具体的操作建议可以分为五个方面:

一是建立旅游集群公司,使之成为旅游企业集群中的主导者,带领群落内全部旅游企业共同发展。旅游集群公司以内部化经营为基础,将专业化分工落实到互有联系的不同环节,通过公司来主导核心关键环节,这些关键环节可以包括购物、餐饮、住宿、娱乐等,其余环节则尽量实现外包经营。

二是创新旅游集群公司运作模式,将“大锅饭”模式转换为“利益联盟”模式。通过联盟化发展,不仅可以实现步骤1中的非关键环节外包经营,而且还可以集中精力做好集群核心竞争力提升工作,最大程度地发挥群体性优势,明确群体目标,减少群体维持成本消耗。

三是组建集群企业影响力品牌,推动市场品牌建设。旅游产业集群的内部成员要共同努力推广产业集群品牌,扩大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影响力,通过内部和外部经济主体、不同行业间、不同利益方互相销售的方式来提升顾客附加消费值,例如实行积分制、优惠券制。

四是加强集群企业协会形式的监督管理工作,确定协会成员公平、公开、公正的参与群体性意见发表,确保母公司对集群成员的较高凝聚力和执行力,避免一盘散沙和各自为政现象的出现(赵春梅,2011)。

五是积极发挥政府性指导监察作用,以局部计划经济模式来消除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障碍。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尽管多数产业经济理论强调政府力量的放开,但是对于旅游服务行业等集中性发展依然不能离开政策的多方面指导,政府要从经济发展大局出发,完善政策制定,加强旅游行业的发展精神指导,保持旅游第三产业的科学布局和合理增速。

参考文献:

1.李伟清.长三角旅游产业的集群显著性及绩效水平评价[J].商业时代,2013(7)

2.朱小斌.中小企业集群竞争优势来源的演化差异[J].管理世界,2010(7)

3.张鸿敏.旅游集群风险与风险传导[J].经济导刊,2012(5)

4.饶品样.旅游产业集群企业共享性资源及动态演化机制[J].旅游科学,2010(9)

5.赵文潇.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演变及新趋势[J].金融经济,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