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网络生活调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网络生活调查范文1
(营口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系,辽宁 营口 115000)
摘 要:随着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网络已渗透到大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作为一种重要的校园文化形式,对学生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心理发展产生日益重要的影响.因此,了解高校学生的网络生活对促进学生成长和成才有重大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 :大学生;网络生活;分析;思考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1-0259-02
信息化时代,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不可替代的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作为一名一线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发现,网络在给大学生生活带来无限生机、活力的同时,其负面影响也日益凸显.客观分析网络的利与弊,充分了解大学生对网络的利用情况及网络对大学生生活的影响,从而进行正确的引导,是摆在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一个重要而现实的任务.鉴于此,笔者立足于大学生网络生活的现状,挖掘其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从而提出促进大学生网络生活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网络资源、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
1 现状解读
大学生作为网络行为的主群体之一,网络文化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渗透进大学生的生活中,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心理发展产生着日益重要的影响.然而,调查表明,大学生的网络生活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第一,上网目的多元化,且相当多的学生使用网络比较盲目,随意性大,具体表现在多数大学生上网是为了打发时间,消遣娱乐,只有少部分学生是想通过网络拓宽视野,增长知识,提高技能,参与互动.第二,上网内容多样化,但欠合理,具体表现在他们偏重于对网络的娱乐休闲功能的使用,超过70%的学生进行网络游戏、看电影电视剧、交友聊天,而对于网络知识、技能的学习不甚关心.第三,上网时间较长,对网络存在一定程度的依赖性,具体表现在60%以上的大学生上网时间都在5小时左右,且男生的上网时间远远超过女生上网时间,可见,大学生正处于高强度的网络生活中.第四,对网络影响的认识不一,具体表现在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网络的积极作用大,网络不仅提供了信息、咨询平台,而且拓展了视野,足不出户就能览观世界.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网络的消极影响大,上网没有节制,致使作息不规律,影响着学业发展、人际交往,甚至严重危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2 原因探析
各种现象和调查表明,大学生网络生活现状不容乐观,尤其表现在他们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比例非常低.笔者认为产生这一问题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1 学校对学生网络生活的教育和指导不够
在中国几亿网民中,高校学生是最重要的群体之一,他们利用网络的机会和时间都较多,从事的活动也比较丰富.但调查显示,大学生利用网络的情况并不理性,导致这种现象的产生与学校缺乏对学生网络生活的教育和指导有直接关系.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资源,多种多样的网络信息,如果没有系统、全面的指导,难免会有许多学生盲目、甚至错误去进行与学习工作和健康的休闲娱乐无关的活动,而且很可能从事的某些活动不利于其身心健康的发展.
2.2 校园文化建设不完善,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学校软实力的具体体现,其具有强大的引导功能,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但是当前一些高校对校园文化建设认识不到位,没有形成完善的活动体系,文化活动流于形式,更缺乏特色,没有足够的吸引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更谈不上使学生在活动中发挥组织、领导作用,这也导致部分学生到自由、开放的虚拟网络中寻找刺激和成就感.
2.3 学生自身缺乏理性的网络活动意识
一般来说,高校学生都是18岁以上的成年人,他们应具备很强的选择、判断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但调查显示,大学生更多地利用网络休闲娱乐,特别是男生打游戏,虚度光阴.这些现象与学生自身缺乏理性的网络活动意识和自我约束力有密切的关系.许多上网目标不明确、态度不端正、自控力不强的学生面对网络上良莠繁杂的信息不免会分散注意力,浏览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信息,从事一些无聊的活动.
3 对策建议
通过对当前大学生网络生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笔者认为,大学生网络生活的教育与管理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
3.1 加强对学生网络生活的管理和引导
网络对校园文化的冲击与挑战有目共睹.净化网络环境,加强对学生网络生活的引导和管理就成为摆在高校文化建设和教育管理面前的重要任务.这就要求学校教育管理部门要从宏观上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制定网络管理制度,规范、调控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而作为从事一线教育管理工作的辅导员、班主任,要从微观上着手,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笔者认为,要紧紧抓住“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个渗透”.“一个中心”即以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坚持把学生放在活动的主体地位,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都要具有教育性,有益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益于增长学生智慧才干.“两个基本点”指立足于学籍管理和宿舍管理两方面:学籍管理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保障,以新生入学为契机,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跟踪学生学习情况,使学生牢牢树立学习意识;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人生目标,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合理安排和管理时间;进行校规校纪教育,增强学生的组织性和纪律意识.加强宿舍管理,制定严格的宿舍用电、上网规章制度,增强学生上网的自律性、法制性和责任感;建设和谐、健康的宿舍文化环境,使宿舍真正成为大学生自由交流、结识友谊、碰撞思想的理想环境.“三个渗透”,就是将网络知识渗透到专业学习中,网络道德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中,网络行为渗透到日常管理中,将网络为我所用,通过网络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困惑,及时给与帮助.从而真正将网络资源作为学习的有益补充,引导学生遵守网络规范、文明上网,提高网络免疫力.
3.2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拓展学生活动空间
大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但是没有健康的体质和良好的情绪是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作为大学生生活的调味剂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发展方面起着积极、有效的作用.因此,充实、优化校园文化生活,拓展学生活动空间尤为重要.一方面学校要提高对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积极吸取、借鉴其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找出差距,剖析原因,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地选题,制定本土化的文化活动方案、计划,把学生的兴趣从网吧拉到校园、操场、活动室来,吸引学生主动、热情地参与其中,使校园文化活动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活动,形成规模,形成气候,形成习惯,形成特色,形成品牌.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网络这一平台的宣传教育作用,切实将网络文化纳入到校园文化建设整体规划中,积极创设以高品位为目标,以思想、学习、娱乐、学术科技为基本内容的网络文化产品;在校园网中多设一些权威性的专业学习站点的镜像;多装一些最新的软件以供下载和学习;开展网页制作竞赛,开设BBS论坛、心灵驿站、个人主页、社团主页,举办计算机技能比赛,组成计算机维护志愿者服务队等,把学生的网络行为引入到健康、向上的轨道上来.
3.3 学生要加强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提高理性网络活动意识
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内因起决定作用.因此,大学生加强自我管理,提高理性网络生活意识,约束网络行为是净化和提升网络生活质量的根本.笔者认为,首先,大学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网络是把双刃剑,既能成就一个人,也能毁灭一个人.如果驾驭网络,科学、合理、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文明上网,就能使网络为我所用,成为网络的主人;否则,沉迷网络,陶醉于网上游戏、聊天、交友,则人的生命将化为愚钝的物质,成为“网中之鱼”,沦为网络的奴隶.其次,大学生要自觉地将他律转化为內律,将网络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人格品质,严格要求自己,挖掘网络最实际的意义,用更多的精力关注网络上有价值的信息,充分利用网络工具为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服务,有效遏制“指尖上的毒瘾”.再次,作为以学习为主的大学生,接触网络的强度是很高的,在信息过剩的时代,面对良莠不齐的信息,大学生要从思想上构筑起坚固的“信息海关”,增强甄别、选择信息的能力,批判地、创造性地利用信息,避免各种诱惑和盲从.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理性的网络活动意识,充分利用网络提供的优势资源,大学生的网络生活才会更健康、更丰富.
综上,网络生活作为大学生的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将长期存在,实现大学生网络生活文明、健康、有序的发展任重道远,但如果我们占领网络教育主阵地,增强思想教育主旋律在互联网上的宣传和影响,我们有理由相信大学生的网络生活定会是一片绿色.
——————————
参考文献:
〔1〕涂炯.大学生网络文化现状浅析——以天津市部分高校为例[J].职业圈,2007(10):62—64.
〔2〕王莉,姜忠莉.大学生网络生活的调查与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3(5).
〔3〕王健.信息时代高职生网络生活调查[J].教育与职业,2005(25).
大学生网络生活调查范文2
Abstract: The network lif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way of life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and has a profound effect on the college students' belief.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influence of network life to students' belief and its presenting features, and then pointed out the countermeasures to guide students to establish positive life belief from enhancing dominant belief influence, enhancing the ability to use the network, encouraging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social practice activities, opening the network literacy project and other aspects.
关键词: 大学生;网络生活方式;信仰;影响;特征;对策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network life;belief;influence;characteristics;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2-0313-02
0 引言
信仰,是个人生存的意义与价值、生活的前途与命运以及人生的状态等的最高信念及坚持,是价值观念在人生问题上的集中体现。它不仅解决“人为什么活着”的问题,更要回答“人应该怎样活着”的问题。大学生是一个负载着时展希望的群体,大学生群体有无信仰、他们的信仰是否正确,不仅影响着大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更关系着国家、民族的未来。作为第四种媒体的互联网强力渗透进人们的生活当中,给这个世界带来了诸多奇迹。大学生作为社会中掌握着最新知识和技术的年轻群体较早也较频繁地使用这一新兴的信息技术。2012年7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网民中学生群体所占比例最高,达到28.6%,远远高于其他群体。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网络在大学生生活中已不可或缺,它已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乃至一种生活方式,并且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在大学生生活网络化的今天,如何看待网络生活方式对大学生信仰的影响,如何发挥网络平台的积极引导作用,应对相应的挑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 网络生活方式对大学生信仰的影响
1.1 拓宽信息获取渠道的同时带来认知的弱化 大学生信仰的形成与发展依赖于其所获取思想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网络生活中获取的海量信息和多渠道咨询一方面给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交往带来便利,给他们的生活增添色彩;另一方面却也容易给社会经验尚浅、人生阅历不足的他们带来思想上的混乱。“信仰需求”是对信仰具备一定的认知基础上的产物,大学生倘若对主流信仰的认知混乱,对社会价值、人生价值认识模糊,就会出现精神世界的荒漠化和信仰需求的边缘化。
1.2 满足心理需求的同时带来情感的淡化 网络生活吸引着处于情感叛逆期的大学生,他们在网络中可以获得更多的独立空间,可以在网络中随意伪装自己,成为想要成为的形象,表达现实生活中无法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宣泄现实生活中无法宣泄的心情。但大学生一旦过多的沉浸在网络虚拟世界的情感交流中,必将造成作为一个社会自然人的社会功能缺失,这种缺失具体体现在:生活中沉默寡言、不善言谈、显出一副冷漠姿态。其后果导致他们逐渐远离社会实践,人际关系疏离。情感是信仰产生的心理基础,为信仰的强化与扩张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凝聚力和驱动力,情感的冷漠势必造成信仰的缺失。
1.3 享受生活便捷的同时带来意志的退化 网络的便捷性,虽然大大提高了大学生利用信息的效率,使他们可以随意在网络上读书、评论、娱乐、游戏、交友等,可以花比以前更少的时间和成本获取更多的信息。在得到现成知识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诱惑,一些大学生缺乏足够的免疫力,容易养成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大学生长期被这类不良思想所浸染,如果思想上辨识不清、意志不够坚定,将如同“温水中的青蛙”,渐渐丧失自律和自主的毅力。虚拟空间中他律与自律的缺位,容易使一些大学生处于信仰的游离状态。
2 网络生活方式下大学生信仰的特征
2.1 主导信仰权威性下降 在进入网络时代的大背景之下,虽然是大学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蓝本,但随着网络社会的快速发展,在各种思潮的冲击下,大学生对作为中国社会主导信仰――信仰的坚定程度大不如从前,其主导地位和权威性日益被削弱,信仰对当今大多数大学生来说仅仅的是为了应对一张考试试卷。
2.2 信仰多元化 当今人们的信仰需求已经觉醒,信仰争夺战已经开始。青年是各种信仰争夺的对象。网络时代是一个思想活跃、观念更新、文化交融的新时代。西方文化殖民主义者利用网络文化的平等、公开、全球化的特征实施其“文化帝国主义”“网络文化霸权主义”的野心,大肆将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以及所谓“自由”“平等”“民主”的“普世价值论”向我国推行,这些形形、千差万别的价值观念,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信仰,使大学生的人生信仰取向面临“多元价值”的腐蚀。呈现出多元多变多样相互交织的复杂局面,直接导致少数大学生信仰根基不稳、徘徊不定,面临着被侵蚀的危机。
2.3 信仰功利性 网络生活相较于现实生活诸多的约束条件,大学生身在其中感受更多的是自由。缺乏约束力量规制的大学生容易滋长个人主义的意识倾向。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使得部分大学生在建立信仰的时候更多的是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的,虽然同样注重理想和追求,但更加注重现实和功利,他们从注重奉献的理想主义转向注重实惠、实用和物质享受的现实生活,价值目标日趋功利化、世俗化。
3 网络生活方式下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对策分析
3.1 增强主导信仰的影响力 虽然是人类优秀文化遗产,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却日渐在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中失去其权威地位。主要原因是其影响力不够,影响力不够的原因是对教条化的理论缺乏精确而又通俗的解释,不能得到大学生的认同。网络平台是滋生各种思想的温床,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复杂多变,主流意识形态只有对此有精确通俗的解释才能被大学生所认同,才能增强其影响力,进而才能被接受,最终确立为行为指南。
3.2 提高教育者网络使用能力,做好全面引导 大学生网络生活方式盛行的时代,高校教育者要增强自身使用网络的能力,引导大学生在网络生活中寻找正确的人生信仰。一方面,教育者要对网络有关的法律法规知识有全面的理解,帮助大学生树立他律与自律相结合的网络文明意识;另一方面,教育者必须紧跟大学生时尚步伐,深入大学生网络生活,积极开展网络实践。网络平台的大量应用,开辟了教育者与学生交流的新渠道,并为引导大学生科学理性的看待分析问题,学会用的观点和方法处理问题,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创造了条件。
3.3 开设大学生网络素养专题课 学校可以把大学生网络素养专题课纳入大学生入学教育、思想品德课程体系。大学生网络素养课的主要目的是针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意识弱化、情感冷漠、信仰迷失、沉溺网络等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思想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信息辨别、判别能力,增强抵御网络游戏的诱惑和黄色信息等不良信息腐蚀的免疫力,指导学生开展网络活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互有短长,各有利弊,教育者要把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形成网上网下联动局面。
3.4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鼓励大学生走出校门,广泛参与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加深对生活,对他人,对自己的认识,使大学生从真实的生活实践中追寻真理的脚印,增强对真理以及信仰的理解和认同,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历史使命意识和大局意识,培养自强自立、艰苦奋斗的情操。激发大学生进一步确立积极向上的人生信仰主动性。
参考文献:
[1]梅萍.从当代大学生的人生困惑看信仰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6).
大学生网络生活调查范文3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沉溺 运动干预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0 前言
大学生是接受互联网最快、受互联网影响最深的群体。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特别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已经引起了社会、高校、家庭以及大学生自身的高度关注,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预防网络心理问题,提高网络心理素质是我们面临的时代课题。
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沈阳体育学院1245名大学生。(2)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体育专业大学生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网络认知、网络情绪、网络行为和网络对现实生活的影响等四个维度进行调查比较;运用数理统计法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在沈阳体育学院大学生中进行网络成瘾状况调查,共发放问卷1309份,回收问卷1245份,回收率为95%。其中体育生934人,非体育生311人。统计结果为体育生中网络成瘾有75人,占8%,网络成瘾倾向有112人,占14%;非体育生中网络成瘾有31人,占10%,网络成瘾倾向有41人,占13%。
2.1 在网络成瘾倾向方面体育生与非体育生的网络生活状况对比分析
体育生和非体育生在网络认知等四个维度上的差异比较,见表1。
2.1.1 网络认知
从表2中可以看出,与体育生相比,非体育生对网络的认知更加积极,更加认同网络生活,且差异非常显著( = -3.93,p = 0.00
无论是体育生还是非体育生,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校园网的建设应该融合学习和娱乐,这样不仅达到学习知识的效果,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仅仅通过课堂学习书本知识的方式,丰富学习内容,使学习方式更加多样化。
表1 体育生与非体育生在网络认知、网络情绪、网络行为和网络对现实生活的影响等四个维度上描述统计
表2 网络成瘾倾向体育生与非体育生的网络认知对比
2.1.2 上网行为
上网行为具体表现在:上网频率、网龄、上网内容、上网习惯几个方面。
表3 网络成瘾倾向体育生与非体育生的上网行为的总体对比
表4 上网行为中上网频率统计
从表3可以看出,网络成瘾倾向学生中体育生与非体育生的上网行为无显著性差异( = -1.05,p = 0.30>0.05)。在日常行为上和上网内容上无明显不同。
调查发现,体育生和非体育生每天上网的比例分别为75.44%和70.09%。90%以上的体育生和非体育生接触网络的时间均在三年以上,这与当今网络信息化的时代背景是密切相关的。
在聊天对象方面,调查发现有接近一半的体育生没有固定的聊天对象,43.89%的非体育生没有固定的聊天对象。17.86%的体育生有很多的聊天对象,而非体育生中仅有9.76%的学生有很多的聊天对象。
调查还发现,无论是体育生还是非体育生都不经常利用E-mail进行沟通交流。大部分网络成瘾倾向的体育生和非体育生都有过参加BBS论坛的经历,分别为66.07%和80.49%。在网络成瘾倾向的学生中,有62.50%的体育生和56.10%的非体育生经常玩网络游戏。有时网络游戏的体育生占29.46%,非体育生占36.59%。在网络成瘾倾向的体育生中,有41.96%想打开所有感兴趣的网站,36.59%的非体育生中想打开所有感兴趣的网站。
3 结论
体育运动是维护人的身体健康、增强人的体质的唯一的途径。网络沉溺无形中占用了大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甚至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但大学生网络沉溺的关键是时间问题,使大学生把更多的时间从网络中剥离开来,就会从客观上减少他们依赖网络的时间,转移对网络的兴趣,以体育运动作为干预手段预防和消解网络带来的影响无疑是合理的而有效的,运动干预的运用在这里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本文是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项目编号:L09DDJ042
参考文献
大学生网络生活调查范文4
作为新时代的生存方式,网络生活正变得普及,它让我们置身于信息的海洋,随时参与社会的变迁。而作为时代的骄子,未来社会的主人,大学生是如何运用网络,如何在寒假这段时间享受网络生活的呢?这两种新势力的碰撞又将给我们的社会带来怎样的希望与担忧呢?了解大学生的网络生活状况对于更加准确的把握时代前进的方向十分重要,所以我们在此将其列为实践报告的主题,调查了寒假期间部分大学生的上网情况。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上网频率和用途的调查
调查显示,大多数大学生在寒假期间都会上网。上网频率一般以几天上一次网居多。上网的时间一般控制在2-5小时。看新闻、查信息、收发邮件、下载软件或资料、制作主页、跟帖灌水、交友聊天和娱乐休闲等为大学生进行的常规上网任务。据有关资料显示:前三者的比率较高,分别占到66%、67%和68%;上网目的只为完成上述内容的某个单项或双项者占24%,76%的人上网为完成上述3项以上的多重任务。人均电子邮箱2.46个,每周人均收发邮件3.34封。做过版主和建有个人主页者的比率分别为10%和15%。而在调查的大学生中,男女生的上网情况又有所不同,以下是详细数据:
男生女生上网人数情况百分率差异表
上网频率(天/次) 用途
0 1 2-6 7 30 30以上 了解信息 娱乐 学习 联络
男生 0.00% 17.65% 43.14% 23.53% 1.96% 0.00% 68.63% 80.39% 13.73% 49.02%
女生 0.00% 5.80% 47.10% 42.75% 10.14% 3.62% 68.12% 87.68% 28.99% 74.01%
平均 0.00% 8.99% 46.03% 37.57% 7.94% 2.65% 68.25% 85.71% 24.87% 64.55%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男生上网的频率普遍比女生频繁,大都集中在1-7天一次。而在用途方面,了解信息两者大体相同,虽然女生在娱乐方面比男生还多1.29%,但在学习方面却比男生高15.26%,这似乎体现了女生的自律性更高些,而在联络方面,女生的``爱嚼舌头’’与``重感情’’是众所周知的,因此,百分率比男生高24.99%也在意料之中。此外,调查显示男生和女生中从未上过网的概率是零,而经常接触网络的占半数以上。这说明网络生活在大学生中已经得到相当的普及。
纵观平均百分率,在用途方面,据首位的不是获取信息,也不是学习,而是娱乐。这也难怪,在这个充斥着诱惑的花花世界里,有太多太多吸引人的东西,作为新一代的我们,还未经历人生百态,世事沧桑,我们所拥有的阅历还不能够使我们在诱惑面前有张有弛,有时宁愿选择娱乐,满足一时的身心放松。但这也不是说我们对娱乐的态度应该一见就嗤之以鼻,适当的娱乐是必要的,毕竟娱乐能放松一个人的身心,它的作用不是其他东西轻易能替代的。但世事万物都遵循着一条不变的道理,那就是过犹不及,娱乐不应该占主导,这就像网络并不是单单为娱乐而发明的,我们始终都得记住网络存在的意义是为了方便生活,方便信息交流。
二,关于网上联络的调查
网友个数 少于5 6到10 11到20 20以上
42% 24% 14% 21%
其中16%的人交有同性网友,交异性网友者多达65%;有大龄网友者仅占4%,而同龄网友比率高达79%
聊天工具 QQ 聊天室 BBS 其他工具
70% 40% 40% 8%
交流思想感情和相关信息是网聊的经常性话题,分别占到63%和53%,同时也有少量的胡扯和对骂现象,分别为17%和5%
看来上网聊天已成为现代大学生与人交流的重要方式,网络交友已经被大多数人所接受。调查显示半数以上大学生有6个以上的网友,而有两成被调查者有多达20以上的网友,可以称这些被调查者已经在网络这个虚拟社会建立了一个不简单的人际网络。大家似乎对交异性同龄网友情有独钟,而大龄网友只占4%,非常的稀少。总体上网聊的话题与实际生活中相似,但也存在胡扯与对骂等不文明现象,虽然它们所占比例较少,但反映的问题仍不可被忽视。
三,关于网游态度的调查
1上网与学习 耽误学习 促进学习 不促进学习但增加综合素质
6% 18% 81%
2 网络信息可信度 较高 一般 较底
11% 73% 16%
3 网络黑客 崇拜 明确反对 有机会也想尝试
29% 27% 44%
4 网恋 支持 反对 既不提倡也不反对
11% 13% 77%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大家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可能在我们周围埋下隐患。以上数据表明,大部分大学生是赞成网游的,积极肯定上网对于提高综合素质的作用。或可欣慰的是,这些调查结果意味着网络信息的可信度有所提高,整治网络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这不意味着可以放松警惕,毕竟网络是存在风险的。
由于大部分大学生不反对网络黑客,这让人对于网络安全性不免产生担忧。众所周知,电脑一旦感染病毒就不能正常运行,里面的重要资料信息可能被盗取,如遇到病毒泛滥,整个感染的局部网络都有瘫痪的危险,而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将无法估量。
另外,大学生对待网恋的态度比较成熟,只有11%的人相信网恋,多数人持观望态度。
一些看法与思考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对信息时代这个大潮流下大学生的网络生活作了初步了解。这其中有意料之外的结果,也有情理之中的答案;有令人担忧的滞后,也有使人欣慰的进展。总体来说,网络生活之于大学生利大于弊,大学生对待网络生活的态度积极向上。网络还在继续的发展与完善,就像当代大学生还在不断的学习和进取。虽然他们都还不够成熟,但他们都在走向成熟。或许现在还看不到他们开出娇艳的花朵,但不久后一定能品尝到他们结出的饱满果实。
有人曾这样反驳那些害怕甚至敌视飞行的人,“不是人人都会碰上空难,乘坐飞机比大多数运动更为安全,汽车和火车也并不是你想象的那么安全,而是常常只有空难才能‘荣登’媒体的头条”,于是说乘坐飞机其实很安全,那么我至少可以在这里肯定上网比乘飞机更加的安全!调查的结果应该也说服了不少网络者,此次的调查如果能增加大家对于网络的信心,也是我们所乐于看到的。
结语
大学生网络生活调查范文5
关键词:网瘾;依赖;大学生;校园
中图分类号:TP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2-0000-02
Dependence Study of College Students on the Network
Yang Xiaoting
(Yunnan Qujin Normal University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Center,Qujing655011,China)
Abstract:The fast development speed of the network within the university campus,students have become the main body of the Internet users,but their online behavior is healthy,whether civilization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growth and future of the university students.According to the definition of addiction excessive network usage, this study is based on previous research and survey methods,to make their own investigations,and conduct research,summarize the last over-reliance on the network to give summary and to make recommendations.
Keywords:Addiction;Dependent;College students;Campus
网络作为一个新型的信息传播途径,深受大学生的喜爱。掌握大学生的上网情况,能够对高校教育、网络建设、大学生的素质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目前,大多数大学对网络的监管比较松懈,校园周围存在大量的网吧。大学生对网络的使用也是非常的普及,网络对学生的学习、娱乐、身心健康都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这些负面影响已经表现在各大高校中,一些学生已经上网成瘾,对网络的依赖性极其强烈,导致他们离家出走、犯罪、辍学等不良现象。网络在这里扮演了一个坏人的角色,给高校学生造成了严重的身心伤害,也给当前的教育带来了各种麻烦,使高校教育工作受到破坏与冲击。
一、网络成瘾的实质
“网瘾”就是对于网络过度使用,这一现象最初在美国纽约由一位从事精神研究的人员提出,并把它称之为“网瘾”。但“网瘾”的概念还是受到部分学者的质疑,在其它领域内形成了争议。有些学者认为“成瘾”这以术语是指人对某种的药物成分在生理上的依赖,是一种摄入体内一种药品所形成的,例如吸毒。也有人提出网络成瘾其实是一种人的心理健康疾病,是被心理健康研究者夸大的说法。他们把在网络上花费大部分时间看作是一种“瘾”,然而,其说法并不能站住脚,例如人可以在学习、看电影和工作等上面花费大量的时间,并因而导致自己的生活出现很多的问题,却无人去把这种行为称之为“瘾”。
在“网瘾”形成的初期,上网者会慢慢感受到上网的趣味,并且随着时间的增加,会出现对网络的期待,进而对网络产生依赖。形成“网瘾”的人开始会经常渴望上网,并且慢慢发展成为身体的依赖,表现为早上起床情绪低落、精神萎靡、思维缓慢和身体乏力等等。只有在上网的时候,“网瘾”者才能够恢复到常人的样子。在文献中对网络成瘾这一现象的界定,本次研究采用调查问卷和座谈的方式。
通过对大学生上网形成“网瘾”的研究,我发现在“网瘾”形成初期,还没有达到“瘾”的严重程度,但此时学生的身心健康已经成为了“亚健康状态”。如果这个时候不能得到及时的制止和治疗,就会很发展成为“瘾”。据此,我们可以讲“网瘾”形成初期称为“网络依赖”,其本质是一种心理上的对网络的依赖。从生活中表现出对学习的厌恶,生活中情绪不稳定,行为比较异常三个方面。
二、大学生对网络依赖程度的调查
在这次调查中,我们对大学生网络的使用情况和网络依赖程度进行了调查。调查中,我们的调查范围包括网龄、上网频率、上网时间、地点、目的等方面。
(一)对象选择
调查对象的选择限于人力资源的原因,只能采取随机分层抽样法,同时考虑到男女性别区别、年级差异、所学专业三个方面。抽取本校大学生作为样本。共发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87份,回收率95.67%。调查情况如下:
(二)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调查问卷,结合对学生座谈对大学生网络的依赖程度进行调查。
(三)研究资料
调查采用自编的《大学生网络使用程度调查表》,其内容设计到大学生使用网络情况和对网络的依赖程度。具体内容有网龄、上网时间、地点、目的、功能等,及学生的个人资料。
学生人员情况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合计
文科 男 22 15 23 10 70
女 12 15 15 15 57
理科 男 35 25 17 18 95
女 24 12 14 15 65
合计 93 67 69 58 287
(四)资料研究
对《大学生网络使用程度调查表》进行统计调查分析,利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对287份有效回收问卷进行编码、整理,建立数据文件,进而分析其相关性,进行相应的统计处理。
(五)研究结果
1.大学生对网络依赖程度的情况
(1)性别分析.本次调查中对大学生性别的差异分析,由SPSS软件计算得Sig=0.054,所以显著性并不明显。可以得出女生对网络依赖程度总体水平比男生高,但男女学生对网络依赖上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2)年级差异。研究发现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对网络依赖程度的差异上,从大一开始到大三明显的上升,直到大四才有所下降。
在对年级间相关性的研究中发现,大一与大二年级大学生对网络依赖程度显著性不明显;大三和大一程度差异显著;大三与大二显著;大二与大四不显著;大三与大四不显著。
(3)学科差异。学科不同造成了学生对网络依赖性的不同,文科和理科生在网络依赖上有所不同,但没有达到显著。
(二)对网络依赖表现
(1)网络依赖程度与上网时间的关系。经过SPSS软件数据分析,上网时间和大学生依赖程度有明显的差异,P
(2)上网地点和依赖程度的关系.上网地点主要存在寝室、网吧、电教室,其与上网依赖性的程度经过分析得。在寝室上网与依赖性存在显著关系,而在网吧上网与依赖程度相关性较前面的较小,在电教室上网与依赖性不存在相关性。
三、研究分析与讨论
在男女性别的比较中,我们可以发现性别在网络依赖性程度上没有明显差异。根据我们座谈的一些情况分析,由于女生对娱乐的功能方面需求高于男生,她们经常用网络去浏览影视作品,慢慢的习惯于网络生活。近几年韩剧的盛行,掀起一股股流行风。大学女生对韩剧的痴迷,可以连续上网十几个小时,只为看自己喜欢的电视剧。而用QQ等等通讯软件聊天交友,女学生也多于男学生。目前,各大网络游戏男生多于女生,但一些如卡丁车、QQ炫舞等游戏,女生却是多于男生的。
在调查中,对网络依赖程度在年级上呈现出差异性。经数据对比分析,大一、大二是学生对网络依赖程度逐渐增强的时期,大三是学生对网络依赖程度最高的时期。大四呈现出回落的趋势。分析其原因,学生从高中升学后,大一新生学习任务较为轻松。新的生活环境、新的学习方式完全没有适应。虽然生活学习较为自由,但网络使用缺少约束,是大学生形成网瘾的关键因素。大二逐渐对网络的依赖程度加深。大三期间,学生的社团活动参加慢慢减少,为了让课余生活更加充分,大学生将额外的时间都花费在了网络上,形成了网络的依赖性。在大学中没有未来的目标的学生更是成为网络的依赖者。大四面对就业、升学的压力,他们对网络的好奇已经不在那么强烈,逐渐开始从网络里面回归到现实中。
我们对调查的学生专业分为文科和理科两大类,从结果中发现文科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平均得分比文科学生要高。但文科学生与理科学生在对网络依赖程度上并没有显著差异。因此我们可以得出文科、理科这两种不同专业的学生没有学科差异。所以在大学教育中,我们应该在网络依赖程度预防上给予这两类学生相同的重视程度。
对上网时间与学生网络依赖程度的数据分析,我们发现上网时间与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具有显著的正相关。上网时间越长的大学生越容易形成网络依赖,这可能是由于大学生长时间处于一个网络环境当中,长时间不与现实中的人交流,进一步造成对网络的依赖。
四、总结与建议
(一)总结
本次调查对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进一步探究,通过调查问卷和座谈的方式,分析得出一下结论:
男女同学对网络依赖程度差异不明显。在大学各年级对网络依赖程度有所不同,大一与大二差异不明显,大一与大三显著,大一与大四显著,大二与大四不显著,大三与大四差异不明显。文理科学生无明显差异。上网时间与依赖程度有显著的差异。
(二)建议
1.男女同学对网络使用的差异。针对男女同学无明显差异,而女同学对网络依赖又高于男生。我们应该在加强校园制度管理,加强对女同学的网络问题的预防,给女同学合理的教育和引导,让大学生有一个健康的上网习惯。
2.年级差异对网络使用的影响。对于在各年级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的不同,这就让我们发现对于预防网络成瘾应该从低年级开始,越早约好,越早效果越好。因此,各大高校应该在大一新生入学期间就应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网络使用教育。引导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能够端正态度,引起学生对网瘾的重视。
3.上网时间与网络依赖性的关系。控制大学生的上网时间是预防网络成瘾的有效方法。学生上网的地点集中于寝室和网吧这些固定场所。所以政府应该加强对校园周围环境的治理,整治黑网吧,创建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对大学生自身,应该要求自己有规律、有目的、有限制的使用网络。从而控制上网时间和预防网络成“瘾”。
参考文献:
[1]杜亚松,吴汉荣.积极干预青少年网络成瘾[J].解放日报.2005,12(11):131-132
[2]白羽.警惕网络成瘾[J].中国教育报,2004,31(4):45-46
[3]张毅.戒掉网瘾要多管齐下[J].山西日报.2007,15(5):66-67
大学生网络生活调查范文6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人格特质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3)02—0066—02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网络在信息传播、知识扩展、人际交往中占据着越来越多的分量,由此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交友方式、以及心理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随之产生的网络心理障碍现象也日益增多。“网络成瘾倾向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首次被提出是在1994年,来自美国纽约的精神病医生依凡·金伯格(Goldberg)将自己发现的一种新的心理障碍疾病命名为网络成瘾倾向症。由于在校大学生对互联网具有更高的可获得性,家庭和学校对在校大学生的约束和管理一般都比较宽松,这使得他们周围能够抑制网络成瘾倾向的环境因素被削弱,发生网络滥用行为的可能性更大。本文的研究重点是网络成瘾倾向在年级变量、性别变量和是否独生子女的差异,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于不同人格特质的关系。
一、网络成瘾倾向的概念
对于网络成瘾倾向之前的研究人员有着具有细微差别的定义。我国台湾的心理学者周倩将网络成瘾倾向定义为:“由重复地使用网络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产生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欲望;同时会产生想要增加使用时间的张力与耐受性、克制、退瘾等现象,对于上网所带来的会一直有心理与生理上的依赖”。本人把网络成瘾倾向定义为:重复使用网络并对其产生一种心理和生理上的依赖,从而影响上网者的认知功能、情绪情感功能以及行为活动,以致网络使用者在思想和行为上偏离现实生活,但仍然沉浸其中不能自拔的一种行为。
二、人格特质的概念
关于人格特质理论我们经常用到和见到的主要有奥尔波特(Allport,G.W.)的人格特质理论,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影响比较大的几种人格特质理论,如卡特尔(Catell,R.B.)的、艾森克(Eysenck)的和近期发展起来的人格的大五或五因素模型。人格特质是指在组成人格的因素中,能引发人们行为和主动引导人的行为,并使个人面对不同种类的刺激都能做出相同反映的心理结构。
三、关于青少年网络成瘾倾向与人格特质方面的研究
目前大多数专家学者对青少年网络成瘾倾向状况进行了研究。西安财经学院政治与行政学院李望舒的《西安市青少年网络成瘾倾向状况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调查表和美国匹兹堡大学金伯利·杨 (K .S.Young)教授设计的网络成瘾倾向问卷,结果显示不良的性格特点与网络成瘾倾向相关,男、女生成瘾特点不同 ,网络成瘾倾向者的上网时间和上网历史均明显高于非成瘾者,理科类院校学生的成瘾人数高于文科类和艺术类院校学生。山东师范大学于宗富的《网络成瘾倾向青少年个性特征、心理健康、社会支持状况研究》指出网络成瘾倾向是指“由于不良或过度使用而对互联网络产生依赖感,导致个体在学习、工作、交往、健康等方面可能发生损害的现象”。于宗富的研究以山东理工大学的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对青少年上网情况及网络成瘾倾向现象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良人格特质的学生容易上网成瘾。网络成瘾倾向者的心理健康因子明显低于非成瘾者。网络成瘾倾向有很深的内部动因,除了网络本身具有易致瘾的特点外,青少年的性格特点、生活方式、性别差异等,都是造成网络成瘾倾向的因素。不同程度网络成瘾倾向的大学生,在生活事件的总分和各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高成瘾倾向的大学生受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更大。
四、研究方法
笔者主要以辽宁省高校400名大学生为例,研究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与人格特质及其生活事件之间存在的关系。
研究工具包括:《中文网络成瘾倾向量表(CIAS-R)》和由英国伦敦大学心理系和精神病研究所埃森克教授编制的《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成人版》。采用这两个量表对辽宁省400名高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并对研究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五、研究结果
(一)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在性别方面在存在显著差异;
(二)年级方面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存在显著差异;
(三)网络成瘾倾向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四)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与人格物质方面存在相关。
六、结论
(一)在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这三个变量上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都存在显著差异。男大学生相比女大学生有更高的网络成瘾倾向;年级变量上大一学生成瘾倾向最高,大四最低,二三四年级呈逐渐下降趋势;非独生子女网络成瘾倾向要低于独生子女。
(二)不同程度网络成瘾倾向大学生在人格特质上存在显著差异,高神经质、精神质的人表现出高的网络成瘾倾向。
由研究结果得知,要调整改善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须结合大学生人格特征及影响因素从以下三方面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合理定位网络功能,培养健康的人格特质
随着经济的发展,电脑做为学习工具也越来越普遍,QQ、飞信、微博在人们的信息交流中也越来越占到主导地位。学生工作中使用网络做为信息交流在高校中也非常普遍,必须承认网络在生活中的确必不可少。但是也需要给网络的存在有一个合理的定位。如果网络占据了生活的绝大部分,沉迷于网络交友、网游等,就会混淆虚拟和现实的界限,因为沉迷网络导致挂科甚至辍学的例子也屡屡出现。合理定位网络生活的功能和作用是我们减少网络成瘾的首要任务。
2建立和完善大学生来自家庭的支持系统
家庭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场所,是父母教养方式体现最为集中的地方,是我们形成人格特征重要的来源,更是社会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良好家庭支持系统的学生,虚拟的网络成为逃避现实问题的一种方式。寻求家庭系统的支持是减少网络成瘾倾向的重要方式,学校在学生工作中也应注意加强班级团体氛围的建设,让远离家庭的学生积极参与团体活动,在团体互动的氛围中多建立现实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积极情绪,完善人格特征,使网络存在于大学生的生活中,而不是生活在网络中。
3建立合理的上网时间管理表
在文献分析和问卷调查过程中发现,是否有明确的时间管理观念在大学生的网络使用中起到重要作用,没有明确时间管理观念的学生每次上网时间都会超过预计时间。表示没有明确的时间管理表,每次都超过预计时间的人数占总数的46%,具有网络成瘾倾向的学生情况更为严重。所以为自己建立合理有效的时间管理档案是减少网络使用过度,明确目的,有效达到目标的重要方式。按照时间管理表进行,也有助于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更好地进行其他各项学习、活动。
[参考文献]
[1]于宗富.网络成瘾青少年个性特征、心理健康、社会支持状况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08.
[2]姚建国.青少年网络成瘾及与人格因素的相关研究[D].南京:南京医科大学,2006.
[3]陈侠,黄希庭,白纲.关于网络成瘾倾向的心理研究[J].心理学进展,20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