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形势与政治课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形势与政治课论文范文1
一、在激发兴趣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道:“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达尔文小时候曾是一个平庸的孩子,因为他对大自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成了著名的生物学家;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成功的起点是他对电脑网络的痴迷;杨振宁博士在总结科学家成功之道时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可见,兴趣是创造的动力,成功的先导。兴趣是创新的启动器,也是创新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兴趣会促使你产生注意力、思考力、想象力,会吸引你身心愉快地投入到创新活动中去,主动积极地追求、探索、想象和创造。
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我们不妨创设情境教学;或者巧设疑问,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兴趣来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就要勤于积累各方面的素材,巧于设计问题、情境,善于驾驭语言技巧,将引人入胜的寓言,幽默的故事,生动活泼的奇闻趣事、漫画、图片等通过电化教学手段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去,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新鲜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有可能带着愉快、高涨的情绪去克服一切困难,执着地去探求。要鼓励学生表现与众不同的创见,提倡个性化发展,对学生提出的不合理的问题应采取宽容的态度,这种教学民主的思想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在这方面,教师要善动脑子,肯动脑子,舍得下功夫,做课堂教学改革的有心人,采用有效方法的手段,激发学生兴趣,激活课堂教学,进而改变学生对政治课不感兴趣的状况。学生爱学了,课堂活跃了,师生融洽了,成绩提高了。可见,只要教师充分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去启发诱导,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一定能使学生爱学习,促使学生产生创造意识。
二、在巧妙设疑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实质上就是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巧妙地提出问题,有了疑问,学生就会积极思考,这时教师就要承担授业、解惑的责任了。先让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通过引导,激励学生去寻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当学生得到成功喜悦的同时,创造思维能力也得到发展。
要鼓励学生质疑,向教师提问题,要学要问,学问学问,有问才有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而不是单纯地被动地思考教师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质疑和学生提问,不仅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而且会增强教学效果。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自身的认识情况,通过质疑来让学生思考问题,允许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恰恰是这些问题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所谓方法和学习需求,解决好这些问题正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最佳教育点。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尊重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调整讲课程序,引导学生在解决自身问题的同时,把握好教材的内容。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教师教学要善于设疑,巧妙设疑,联系学生实际,启发唤醒,鼓励学生参与质疑,帮助学生分析,观察想象,还要抓住时机,提出一些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来激活学生思维,从而提高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
三、兴趣活动与小论文比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中组织兴趣活动与小论文比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性不足的缺陷。
兴趣活动可以就一门课的内容来组织如“政治理论研究小组”、“思想政治课学习小组”等。也可以就某个专题的探讨组建兴趣活动小组,如“法律问题研究小组”、“人生问题研究小组”、“道德问题研究小组”、“学习方法研究小组”等。兴趣活动小组可以是长期的,也可以是短期的。
小论文比赛是就大家所关心的某个社会热点问题开展的论文比赛。论文比赛要有计划、有安排,包括比赛次数、比赛比赛内容、比赛形式等都应纳入教师的教学工作计划。教师对学生的论文比赛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包括课题选择和设计的方法、资料收集的方法、资料整理和研究的方法、论文撰写与修改的方法等方面都要给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兴趣活动和小论文比赛的作用:一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和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政治课教学内容的理解,将所学的内容运用于实际生活;二是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认识社会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受到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三是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增进同学间和师生间的团结和友谊。兴趣活动和论文比赛的组织简单易行,值得每一个政治教师积极组织和开展。
四、联系实际,重视实践
目前很多学生认为学习思想政治课没有用,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为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学习的目的性、重要性教育,授课时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学用结合的原则,向学生阐述与思想政治内容有关的当前国际国内热点问题,引进党的方针政策;引进我国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材料、新观点、新问题;引进社会生活中的轶闻趣事,不断扩大学生的视野,用新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像教育家赞可夫所说的,要把沸腾的生活“请进”课堂来,让“大社会”走进“小课堂”。例如讲授“祖国统一”时,我为学生补充近几年势力分裂祖国的一系列活动,以及我国《国家法》的制定时事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活动的本质。
形势与政治课论文范文2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 提高 教学效率
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以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这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给政治课教师们带来了新的课题。新形势下的政治课与社会、生活更贴近了,这是诸多专家形成的共识。
目前我国高中政治课的教学现状令人堪忧,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学内容相对滞后,内容抽象、理论性强。社会现象复杂多变,课程内容的设置远不能适应新情况的变化,从而使理论和实际脱节,教学内容的相对滞后性,甚至是部分内容和现实相悖,这将会大大降低了教学的说服力,阻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教师队伍综合素质需进一步提高,任课教师自身政治素质、业务水平是影响教学质量优劣的关键。三是传统教学方式单一,教学评价手段单调,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学生选择、尝试的权利,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力的发挥,在教学评价方面,仅以考试成绩作为单一手段,亦不能突破常规。笔者作为一名长期在一线工作的教师,结合不少老教师的经验,特总结一下几点心得体会,以期能对以后的高中政治课教学提供些许帮助。
一、全面提高政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
只有高水平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具备较高的文化修养、扎实的基础理论、丰富的专业知识、渊博的相关知识以及熟练的教学实践技能。为了达到提高教师各方面素质的目的,学校应该鼓励教师钻研业务,定期开展校内、校际间的讲课竞赛活动,能够促进大家互相观摩、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另外,还要安排教师脱产学习、进修或在职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对热爱著书和撰写论文的应给予一定的奖励,以鼓励大家多参与各种学术活动。
二、改变传统授课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切实加强师生间的互动
教育家吕叔湘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可教”活”了,所谓“活”,就是激活学生的情绪,使其精神振奋,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高效率完成整个教学活动。因此,切实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扬教学民主,创设和谐气氛,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改变传统教育的师道尊严,克服学生羞于开流的老毛病,师生间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堂上敢想敢说,尽最大可能地动脑、动口、动眼、动耳、动手以及动表情,以最佳心理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另外,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善于观察的能力和怀疑精神。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逐步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会设置各类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一步一步地开启学生的思维大门,把学生从原来的认识结构中解放出来,激发思维欲望,调动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会学生如何创新。
三、让政治课堂充满时政魅力
时事政治即当前国内外发生的引人注目的、具有重大意义的新闻。政治课结合时政教育,能弥补教材相对于形势发展滞后的不足,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书本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起到“一石多鸟”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及时关注时展的新动向,吸收生活中鲜活的素材,把它及时地整理、融合到自己的教学中,做到对教材的超越。以新鲜的时事热点开场往往能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这样的开场白能使学生由陌生、好奇转为主动认真地对待学习,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新形势下的高中政治课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我们应该通过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提高政治课时政魅力等手段来加以改善,达到教书育人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周书越.多措并举提高政治课的教学效果[J].现代阅读,2011(12).
[2]阿内特.青少年心理学第三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4).
[3]仓道来.思想政治教育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形势与政治课论文范文3
一、中学政治课学习无兴趣的原因及表现
1.自身学习动机不强,缺乏正确的学习目标
大多数学生认为政治课主要讲一些“大道理”“大理论”,缺乏实用性。因此学生学习被动,对学习感到乏味。
2.现有教育体制的影响,片面追求升学率
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估往往是以升学率为主要依据,在这种形势下,学校也只好以追求升学率为主要目标,对政治课教学不重视。
3.教材内容的陈旧、单调,教师上课枯燥、乏味,难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针对中学生的调查表明,82%的人由于对政治课课本的内容没有兴趣,或是难以理解,从而产生厌学心理。教师教学模式单一,政治课经常是一种模式,即学生先看,看完后老师把重点一勾,剩下时间去背,再然后是考试,慢慢地学生就更没兴趣了。
二、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对政治课学习产生兴趣
1.加强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标
良好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学习是自身发展和完善的需要,各方面知识的学习都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2.运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方法,培养和启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课堂教学如何付诸实施?我觉得首先应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1)实行民主教学
变我讲你听,我说你服的单一的灌输式教学为表演、演讲、辩论、讨论、竞赛等辅以多媒体的现代教学手段来激活课堂。
(2)联系社会热点
政治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紧跟社会热点,教师应把它与教材相关的知识点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
(3)语言要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富有情感,教态要得体。
(4)用发人深省的漫画、插图,用工整、美观、精巧的板书,也能增强趣味性,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3.课堂教学中关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
(1)问题推进式
问题推进式的教学基础是知识建构理论。新知识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之上,它们之间有内在联系可以建构学科知识体系。问题推进式的教学结构是:设置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
(2)启发讨论式
这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师生间和学生间相互研讨为主的一种教学法。启发讨论式教学兼容其他教学方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和教学目标,选择适宜的讨论式。
(3)实践探究式
在教学中把社会调查、小论文、小报告作为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途径和手段,创造条件,使学生通过实践的机会,进行观察、分析、研究。这种教学方式能激发兴趣、展开思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种教学方式的实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提供了确切方法。
4.组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第二课堂活动是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讲故事、演讲、读报等活动,也可以结合教材组织,布置或指导学生有目的地到外地或家乡进行社会调查,开展一些调查报告和小论文竞赛,在实践中培养其学习兴趣。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特长,分类组织兴趣小组或特长班,让学生充分施展其才华,以此推动学生自主学习。
形势与政治课论文范文4
关键词:职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
在实际教学中,政治课容易成为一种摆设。如何提高职校政治课教学实效,让职校政治课焕发出新的活力呢?下面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多方面接触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职校政治课师生之间相互沟通的机会较少,而思想政治课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即学生的思想实际、知识实际、生活实际等。如果不接触学生,不深入了解学生,又怎能做到理论真正与实践相结合,让他们把所学的知识用来分析和解决现实中所碰到的问题呢?因此,我们必须变过去的那种只靠上课接触学生为平时经常接触学生,变过去的“守门诊”为“上门服务”。比如,经常到学生宿舍、食堂、操场走一走,或与他们同行,和他们交谈;或参加他们的讨论,回答他们的问题;或参与他们的课外活动等等。从而了解他们在想些什么,关心些什么,这样一方面可以培养师生感情,另一方面可以捕捉到课堂教学的素材。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是老师接触学生了解学生的一个重要途径。让学生及时了解国内外形势,开阔他们的视野,积极开展“时政知识竞赛”。通过竞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让学生从中了解我国的方针政策,了解我国在经济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及与其他国家存在的差距,从而激励他们为祖国更美好的明天而更加发奋学习。
二、不断地给自己“充电”,丰富自己的学识,作学生的领路人
现在的学生思维是扩(发)散的,对于新事物,新知识的认识有时不亚于教师。如果政治老师不看书,不看报,那只能是学生所说的“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教给我们”的那一类教师了,不仅在学生中没有威信,而且更谈不上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了。真正的政治课教学应该是创设乐学环境,做到学生乐意学、乐意想、乐意做,做到情理相融,知行统一。在这里教师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如果政治教师每节课都能给学生崭新的教学内容,典型的生活事例,精辟的见解,上课时能举一反三,旁征博引,学生每节课都会从中吸收知识的营养,他们也就自然而然地亲其师而信其道,并付之于行动。
三、改变单一的教学方法,从封闭式教学向开放式教学转变
开放式教学首先是指思想政治课应当以社会作为自己的大课堂,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让学生到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去印证课本的理论知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这需要一定的条件,比如有关教育部门的重视,必要的经费,相应的安全保障等等。根据目前职校思想政治课的实际情况,更多地可以采用辩论课、讨论课、撰写小论文等教学方式,这样可使教学中心转移到学生身上,他们的主体作用就可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
如在学习“在贡献中实现人生价值”时,这一节内容如果用常规教法,由于教材通俗易懂,学生一看就明白,会厌烦“说教”,抵触心理会较大。可以先用两个课时讲述理论,第三个课时就以“发展市场经济会不会导致道德的沦落”为辩题开展了一堂辩论课。在辩论课上,学生们踊跃发言,在教师的引导下达到了本节内容的教学目的。辩论课开展之后,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一再要求多开几次这样的课,认为这样他们更容易接受。
四、运用艺术性的语言表达能力,消除师生间的语言隔阂
形势与政治课论文范文5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 教学价值 育人价值 实现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1-0068-01
社会不断的发展,公民素质必须不断提升,更好的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公民可以在社会发展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这一过程中,中学思想政治课则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需要充分了解政治课的教学价值,并研究相应的价值实现方法,由此更好的开展政治教育活动,显著提升学生的素质。
一、高中政治课的教学价值取向
(一)满足了社会转型发展的要求
当前阶段,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期,这一发展形势要求公民的素质不断提升。而政治课在和社会的互动中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对于公民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政治课必须及时进行调整,努力同其保持一致,可以正确的表现当下社会生活,实现科技和生活世界二者的整合[1]。其二,公民教育素质在我国社会发展转型中发挥着精神层面的支持作用。一个合格的公民具备较强的国际和全球意识,同时合作和竞争能力较强,这些都对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2]。
(二)课程标准确定育人价值取向
政治课程标准在根据社会发展需求不断的修改,建立了“奠定公民素质、追求发展”的理念,高中时期是学生培养公民素质基础思想阶段[3]。新课程标准确定了政治课的独特属性,推动了政治教育转变为公民教育,由此政治课必须以公民培养为落脚点。新的教育改革纲要明确指出国民素质的提升。要求政治课必须以学生的现实活动为立足点,促进学生个性的张扬以及社会化的发展。
(三)高考命题指导重视学生的生活
政治课程关注育人价值,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放弃高考检测,反之我们却可以利用高考试题解决应试教育自身的价值取向。比如当前的高考试题更多是以我们现实材料作为背景进行考查,这明显的区别以往的灌鸭式教育。现在的高考命题已经得到升级更新,重点检测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能力型以及应用型的命题逐渐多了起来。考试素材常常取材于社会生活。
二、高中政治课育人价值的实现
(一)站在学生成长的角度解析教材
政治课属于一项关注人的课程,教师根据育人价值的引导树立全新的教材思想。教师由过去的“教教材”到现在的“用教材教”。教材更为开放,拉近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以公民成长为出发点将学生自身的体验以及生活汇入教学活动中,使得教材重新焕发生命力。有利于学生获得更强的生活能力。比如,在讲授“民主监督”一课时,教学首先需要分析这一内容对学生生活所具有的意义在哪里,对于学生社会化成长的意义在哪。以此为出发点对于教材中的教育因素进行分析,明确各个知识和生活的关系点,我们可以采用多变的方式,比如,分设小组拟定相应的监督方案,自行寻找生活的问题,设计相关监督方案。
(二)提高教学的实践性
马列主义基本常识为高中政治课程的基本内容,而马列主义最为明显的属性为实践性。育人价值形成与社会实践生活,所以在教学当中必须重视政治理论和学生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教师必须加强实践环节,采取丰富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建立真实的情境,例如,社区等场景,引导学生开展采访、社会调研等活动,同时从活动中最为直观的了解社会现象,有利于学生更为深切的体验和感悟,可以利用自己学习的知识解决所遭遇实际难题,实现育人的目标。例如,在学习《经济生活》中的“股票、债券和保险”一课时,我们加入单纯理论的讲授各个投资形式的特点和属性等知识,即使通过表格的方式进行对比,学生依然无法直观且深切的理解。这是因为投资和我们学生的日常生活毕竟很远,此外学生难以在“岸边”无法学习游泳,最终只能纸上谈兵。对此我们可考虑利用家庭资源,引导学生从家中收集家庭保险、债券、股票,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从家长或者社区了解到投资方面的知识。此外学生还可以利用网易炒股等网络平台体验投资风险。
(三)使评价更加多元
教师必须积极的响应课程标准,树立多元的评价观,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学生的发展进行评价。政治课程本身具有难测性以及内隐性等特点,我们无法简单的通过书面性的测试对其进行评估,对此需要开发评价,强化对品德行为进行评价,重视过程化的评价,同时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之间进行自评、互评活动等。比如,在高中政治课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个“时政论坛”、“市政论文”等互动环节,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也可以引导学生更多的关注时事,在此过程当中,一方面学生的信息收集分析能力、问题发现和解决能力大大提升,另一方面学生的思想和情感也出现了一定的变化。对于国家时政进行评价是合格公民必须具备的能力和态度,教师必须对其时评内容进行恰当的引导和评论,还可以鼓励其他学生对其进行点评,在互动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思想和政治观,进而促进学生健康的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根据社会发展需求,新课标进行相应的修改,政治课的发生了一定的转变,更加专注于学生的成长以及公民素质培养。对此我们了解了高中政治课本身的教育价值取向,进而详细的分析了如何实现其育人价值,更好的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效的推动公民素质的培养,有利于社会转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晴.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价值取向与育人价值的实现[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5,05:100-103.
形势与政治课论文范文6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兴趣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职院校学生的必修课,是培养“四有”学生的主渠道。如何增强高职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反思,谈谈在这方面的一些认识,增强高职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兴趣,政治教师应从备课、讲课、作业和考核四个方面下工夫,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一、备课要加强针对性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政治教师应当高度重视上课的备课活动,备课要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备课要结合形势,思想政治课具有政治性,备课要结合形势,教师要经常了解当前社会的思想现状,研究分析社会上人们的思想热点、疑点和难点,研究社会思潮对学生的影响,教师要多看电视,多阅读报纸、多上网浏览互联网,关心国际国内形势,关注思潮,不断“充电”提高自己。
备教法,针对高职院校生源差,理解和接受能力弱等特点,教师应采用启发诱导、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讲课形式多样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教导学生如何正确做人做事的一门课程,有着鲜明的政治性、阶级性、突出的教育性。坚持正确的舆论引导,面对社会负面事件要正面引导,传递正能量。教师不能违反政治纪律,违背党性原则,违背四项基本原则,信口开河,哗众取宠,似是而非。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融政治性、教育性、知识性、趣味性和科学性为一体。
讲课的关键在于引起学生兴趣,取得实效。行之有效的讲授方法有三:
(1)案例分析法。每堂课给学生讲两三个鲜活的案例,引导学生共同分析讨论,效果一般很好。学生很爱听,注意力集中,参与程度高,讨论非常热烈。
(2)多媒体课件演示法。选择教材中的有关内容,把讲课需要的实例材料制成具有一定水平质量的多媒体课件,上课时教师边讲边演示,效果也不错。例如,讲思想政治道德修养课时,制作课件运用了全国道德模范颁奖晚会实例,把以往抽象的道德理论具体化,事迹真实感人,催人泪下。大部分学生含着感动的泪花看完了多媒体视频,学生深受教益,效果非常好。
(3)讨论辩论法。政治课老师应该重视选择采用讨论辩论这种讲课形式。比较重要的讨论可以提前布置,一般性的讨论辩论可当堂布置,以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准备,无论讨论还是辩论,无论教师是否参与其中,教师都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善于调动和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坚持平等讨论,坦诚交流。决不可以势欺人,居高临下,而要使学生畅所欲言。
三、作业注重实践性
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政治教师应当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布置和检查。课堂上一般以口头作业为主,课后应以书面作业、实践(操作)性作业为主,根据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和特点,教师布置作业应注重实践性,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性作业主要有:社会调查、英雄走访、参观访问。
政治课教师要以身作则,倡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参加义工活动,宣传党的政策等。在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奉献的实践活动中增强社会责任感,懂得做人的道理,陶冶自己的思想道德情操,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
四、考核坚持思想性
考核坚持趣味性和思想性。首先要求我们坚持期末考试与平时表现的结合;知识考查与思想考核相结合;平时表现主要看学生平时上课、作业的情况;实际行为态度主要指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活动中与同学、老师、领导相处的言行举止;思想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政治态度,考查学生在热爱学校、关心班集体、爱护公物等方面的具体表现,考查学生在遵纪守法、校园公德、助人为乐等方面的所作所为。着重要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觉悟水平,其次要注意考核方法。写小论文、写调查报告,分析思想政治案例,参加思想政治演讲等形式都是思想政治考核的有效方法。比较容易全面真实地反映思想政治素质。无论采取哪种考核方法,我们都要注意防止考核的单纯知识化的倾向,“理论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说做两张皮。应坚持以实际思想为主的原则,做到知行统一。
通过多年在备课、讲课、作业和考核四个方面的反思、细作和创新,既充分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觉悟,在有趣、有用,传递正能量的教学氛围中,广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真学,真信和真用。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被评为最受学生欢迎和感兴趣的课程之一。
参考文献:
[1]刘运喜.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课课堂教学效果的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8(06).
[2]徐雅芬.增强“思想道德修养”课教育效果的几点思考[J].教学与研究,2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