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心理健康培训心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心理健康培训心得范文1
积极心理学课程就要结束了,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周时间,却让我学到了很多,这是一门教会我们学习生活的学科。在我以前接触的心理学知识中,都是一些关于负面事物的研究比如说,抑郁,心理变态,精神分裂等等。弄得我一直以为心理学就是和这些负面的东西打交道,所以我对心理学印象不大好。直到接触了这门课,它说的是人性中积极的东西,我一直认为对于我们一般人来说了解积极的事物远比关心那些消极事物有用,所以我对这门课很好奇。只有研究积极的东西,为我所用才有助于我们的心理健康,如果我们心理出现问题,也只有学习那些积极的东西才有助于解决问题。
积极心理学,顾名思义就是以积极的、建设性的心态,去认识世界、发现规律,进而去掌握规律来改造世界。积极心理学并不像传统心理学那样,强调病态、问题,而是在努力探索普通人在良好的环境下如何达到满意幸福的生活。积极心理学以不同于以往的全新角度诠释了心理学的任务,催生教育的生命活力,告了心理学为人类谋取幸福时刻的来临。积极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对普通人如何在良好的条件下更好地发展、生活,具有天赋的人如何使其潜能得到充分地发挥等方面进行研究。深入理解人的成长所需要的条件和环境,充分发掘人的潜力、潜能,促进我们的心理发展,有积极的心理特征去面对生活。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似乎每个人都在想方设法的洞察他人的内心,但只有极少数人愿意以那种方式来观察自己。我们总是想知道是什么是他人动怒,但我们又不愿去分析是什么让我们自己坐立不安。我们不想让任何人,包括我们自己,看到我们实际的样子-深怕看到丑恶的自己。不幸的是,在这当中必定会遗失一些必需且有价值的东西,比如,以看待别人的客观眼光来视察我们自己。我们把一切都颠倒了,就像那些名言说的:反省自己,即使上帝不关注你;认了最应当审视的就是自身。要知道自我,是一种勇气;认识自我,是一种智慧;认识自我更是一种途径。
这门课程中老师教会我们要学会感恩,感谢身边的人,感谢发生在你身上的事,不论它是好是坏,我们都应该感谢,它让我们学到了更多懂得了更多。永远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生活给了我们酸甜苦辣,让我们活的更充实更有意义。不仅要有感恩,我们还需要宽恕。宽恕那些你一直耿耿于怀的人或事,这不但宽恕了别人,同时也是宽恕了自己,让自己不再那么计较,也让自己变得更轻松,这不是更好吗。
我们需要接纳自我,接受子己的不完美性。对于先天给予我们所无法改变的东西,我们需要学会接纳。比如说,我们的出生、我们的高度胖瘦、我们的性别、我们的爸爸妈妈等等,这是先天的,不管我们是否喜欢,但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对于这些我们需要学会坦然接纳。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喜欢和尊重自己,只有喜欢自己才会由衷地欣赏他人。这样你就拥有了自信和乐观的心态。有一句话我特别喜欢,就是“乐观就是对生命的远方,充满了期待。”因为乐观,因为自信,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都会保持前进的动力。
曾几何时,幸福似乎是距离我们很遥远的事情。至于幸福是什么,亦是无法言说的。毕淑敏说有意义的快乐就是幸福。我发现幸福就来自健康的心理。心理健康的人比较积极乐观,而乐观是对生命的远方充满了期待,觉得自己是有能力一步一步地朝着那个既定方向去迈进,尽管在这个过程当中有顿挫,有失败,有遭人误解,你虽然不能保证你一生将会有怎样的困窘出现,如果你心理健康,你就能够学会乐观地看待这些事情,你就能找到前进的动力来。理健康的人也比较善于积极思维,对事物永远能找到积极的解释,然后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得到解决的结果。
幸福其实是一件特别简单的事情,而幸福也总是在引导着人去过这种有意义的生活,实现自我价值。在合理价值目的性的引导之下,人有意义地生活,实现人生价值,体验幸福感受。既要做对生命有意义的事情,也要让自己的内心感到快乐,如是,便离幸福很近。只是,这其中需要很大的勇气,因为坚持自己的初衷与梦想要付出比他人更多的辛苦,留下更多的汗水与泪水。幸福没有比较,只有自己的感觉,不是拥有了什么才是幸福的。人生偶尔也有悲伤,也有失落,但悲伤失落之后,阳光依旧灿烂,幸福的感觉依然存在。简单的生活、给自己一个微笑,也是一种幸福!所以让自己学会快乐,不要悲伤包裹自己!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学习心得总结二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时候,各行各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除了十分强调思想品德、文化素质外,也越来越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积极心理学》是教人如何积极面对人生,如何获得幸福感与满足感,建立起高质量的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
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源于学生的主体活动,积极心理教育最显著的特点就在于“活动”。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获得心理体验,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针对中小学生年龄小的特点,比较适合这一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关心自己的心理发展,成为自己的主人。
人们经常讲现在独生子女多了,逐步会在孩子中形成一种以“我”为中心的现象,有些孩子不关心班级集体,自私自利。所以,培养孩子的团队协作习惯、学会与人相处,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之一。
针对积极心理教育的特点,我上了一节《同学间的互助》的心理活动课。课上我设计了一个活动:让孩子朦着眼睛在教室里走一圈,然后谈谈感受,孩子说:“很害怕,怕撞到课桌上”。第二次,再请这位孩子朦着眼睛,然后请一位同学带着他走,再让他谈谈感受,孩子说“比起第一次不那么害怕了,因为同学搀着我的手,不会撞到东西”。为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的心理体验更加深刻,积极心理教育可以把增加积极的心理体验作为主要手段。我在实践中反复做几次同一种游戏,让更多的孩子来体验,这两次走路的不同感觉。
最后同学得出同一种结论: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互相关心,这样即使有困难也能比较快的克服,还可以少走弯路。这也就是团队协作的魅力,也是我心理课要达到的目的。
这一堂课既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心理,懂得了人与人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又让学生懂得了帮助、关心他人的美德。可以说培养了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从事教学工作,让学生学习在生活中学会与人交往,与人交流的方法与技巧;学习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各种耐挫力,自信心得到增强,这样也一定能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
经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对学生来说,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培养健康心理的基础,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其立足点是通过教育活动塑造学生,使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总之,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感悟生活,用理性对待生活,这是心理健康的一种表现。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学习心得总结三
1、我们从外界所获得的信息或者学到的知识必须在生活中合理应用才能显示它们应有的力量。知识本身无法决定我们的幸福感,我们的成功和自尊水平等,可见光有知识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充分的理解它,能够合理的解读它,同时对知识应用所涉及的现实情况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认知,两者相结合就为我们把知识应用于实践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2、我们应该学会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的接受,主动学习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充分理解所学知识,至少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或文字把所学内容的实质表达出来,也就是说出来或者写出来,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表明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达到了一定程度。在学习的过程中把自己感兴趣的或者感觉可以应用的地方写下来,进行重点的挖掘和探索,让自己对这些内容的理解更深入和充分。第二阶段是制定知识的应用方案,安排练习时间,通过实践检验自己的构想,检验自己对于知识的解读是否合理,对解读的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思考纠正,重新修改应用方案进行验证,在这种实践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升华,只有完成了这两步才算达到了我们学习知识的目的。
3、我们应该学会在学习或工作的过程中主动安排进行积极心理休息,积极心理休息和拖延的区别在于,积极心理休息是有规律的,受自我控制的,目的是为了通过一小段时间回顾总结经验,或者调解心情,缓解疲劳以便以更好的状态投入下一段工作或学习中。而拖延是顺从自己内心的分心冲动而失去控制,占用了本该用来学习或工作的时间。
4、安静的力量:
4.1我们通常都是在遭遇了挫折,感受到了自身的消极情绪的时候才被动的进行反省,在这种反省中,我们很可能进入一种叫做自我倾注的状态,也就是说我们把注意力投向了自己的内部,反复回忆分析引发消极情绪情境的一些细节,使这种消极情绪被加强而不是消弱,容易沉陷在这种消极感受和导致消极感受的想法中。因此我们应该学会主动的反省,在自己心情平静的时候进行反省,以便把注意力集中在客观现实上,针对面对问题进行反省,这时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就可以减少错误归因,得到比较合理的答案。
4.2当某种经历正在进行时,人生经验的获取是在你尝试分辨什么是重要的,什么应该舍弃什么应该保留的时候,也就是进行分析思考的时候,这些一般发生在经历之后,进行安静的自省的时候,有时候急着做事反而不如做完一件事后稍事休息,让心情平静下来认真的反思一下效果好,也就是说我们最好养成经历、享受安静和反省的行为模式。安静为我们进行内省提供了一个可靠的环境,让我们有机会反省我们的所见所闻所说所做的事情,这也可以说是一种深层次的学习,因为这种反省重现可能形成一种学习记忆机制,包括学习、理解、记忆、保留。当我们进行思考时,我们在脑海中重放素材时,我们更容易保留和记住之前的经历,积累对人生有益的经验。
心理健康培训心得范文2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培训教师至关重要。然而,培训什么、怎样培训却是一个十分值得研究的问题,因为培训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的制约。特别是对于不可能长期脱产系统学习的广大中小学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他们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及能力,选择什么样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以增加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是很有必要研究探讨的问题。
从目前的研究情况看,对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研较多,而对如何提高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以及提高教师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及能力的方法学研究却较少。我们借鉴国外培训经验,从2000年3月开始对昆明市盘龙区东华一小的全体教师进行了为期半年的“通过参与式培训提高教师关心学生心理健康意识及能力”的项目研究。旨在通过参与式培训提高该校教师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及能力,并探讨参与式培训方法在教师关心学生心理健康意识和能力提高教育中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2.研究过程
2.1 对象
本项目选择了昆明市盘龙区东华一小作为项目实验学校。该校现有教职工34名,年龄在20~58岁之间,平均年龄33.65岁;教龄为2~39年,平均教龄14.15年;其中男教师6名,女教师28名,大专以上学历15人,中专及其以下学历19人。对照学校昆明市盘龙区董家湾小学在规模、级别、人员组成等方面的情况与实验学校基本一致。
2.2 方法
2.2.1 实验组培训方法
需求评估 通过对领导、教师、学生(好、中、差)分组访谈,了解他们的现状和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12个专题培训内容。
参与培训本实验采用参与式培训方法。从培训开初的需求评估到专题培训活动都运用了参与式手段(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游戏、个案讨论、情境分析、实践作业等),在一种轻松、自然、平等、和谐、开放的氛围中,让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培训活动中,从而提高培训效果。(每周一次约1.5小时)
2.2.2 评估工具
根据访谈中了解的现状和问题,自编“教师日常教学行为评估问卷”(教师自评、领导评、学生评),“教师知识问卷”(以上两问卷两组前后测相同),“教师培训后测问卷”。所有评价结果用SPSS统计软件处理。
3.结果
3.1 教师心理行为变化自评
“教师培训后测问卷”由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能力、行为和自我心理保健的意识四个项目组成,并且都以10分表示“最佳状况”,让实验组与控制组教师自评他们在实验干预前后两个时间点上的情况,然后进行他们的差值比较,结果见表1。另外,实验组的自评问卷还有两个封闭式问题,其结果表明,100%的干预对象认为通过培训干预,自己关心学生及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以及相关能力均有明显提高,并已把培训中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工作和生活中,96.7%的被试表示如果今后还有类似的培训活动仍愿意参加。
表1可见,实验组与控制组教师在关心学生心理健康意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行为和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四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且两者的提高水平(组内比较)皆达显著差异,但是实验组经过培训干预,其增长远大于控制组的自然成熟增长,且他们的增长率差异明显(组间比较)。说明培训不仅增强了教师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提高了教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能力,改善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行为,而且促进了教师自身心理健康。
3.2 两校领导对教师日常教学行为变化状况的评估比较(表2)
表2可见,首先实验组和控制组的教师在日常教学行为上都有改进,而且积极行为的改进程度均大于不良行为的改进;其次,实验组的改进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水平幅度方面来考虑,都大于控制组的自然成熟量,两组平均提高项目数差异显著(p
3.3 学生对教师日常教学行为变化状况的评估比较
表3可见,学生评价结果和领导评价结果基本相吻合,实验组教师经过培训干预,其变化从量和质上皆显著高于控制组教师,这说明参与式培训干预的效果已转化为行为而被学生所感知到。
3.4 实验组教师的教学实践效果及感受
实验组教师的培训心得体会总结材料中显示,96.7%的教师在总结中列举了许多生动感人的事例,说明如何把培训中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绝大多数教师学会了“正确选择强化物”、巧用“剥夺式惩罚”、“多表扬少批评,多帮助少埋怨”、“正确归因”;许多教师在班级开展了一系列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比如“给差生送温暖”,有的教师在学习了“变单一评价为多侧面的评价,让每个学生都尝到成功的喜悦”的原理后在班级里评选“学习星”、“守纪星”、“体育星”、“创造星”、“优秀小厨师”、“故事大王”等。可见,培训的知识和技能已经迁移到了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中。
4.讨论
由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同组纵向比较结果可见,两校的教师都有明显进步,但由两组的等组横向比较可知,控制组教师在无干预情况下虽然也有自然成熟,但其提高幅度比实验组小得多(P<0.01),这充分证明了这次培训的显著效果。我们认为这样的效果与以下因素有关:①教育部要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大气候、科研兴校的倡导以及学校领导的重视,有力地推动了教师培训工作的开展;②心理辅导方法以其特有的魅力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青睐;③培训者扎实的专业功底、丰富的实践经验、认真负责的态度亦是取得培训效果的重要保证。
除了以上因素之外,培训取得成功的关键还在于这次培养的特色:
(1)通过需求评估,确定培训内容
受训人员参与制定培训内容。我们首先与领导访谈,看他们的需求是什么,然后抽好、中、差学生代表分组谈话,了解教师日常教学中有哪些行为对他们的心理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希望老师作哪些改进?最后进行教师访谈,了解其工作中有哪些困惑,为什么要参加这个培训,对培训有什么要求和期望?这些访谈促进教师对这项工作的思考,有利于端正培训动机,对我们确定十二个主题的培训内容及方法有重要参考价值,使我们的培训内容更有针对性,教师们亦更有热情,因为这是他们的需要。
在访谈过程中,我们以一种平等的姿态与他们商讨、沟通,建立了和睦、信任、温暖的人际关系,他们乐于协助、参与。
从教师培训后的总结可见,培训内容深受学校和教师的肯定和欢
迎。所有的参训教师都认为培训是必要而有效的,培训所涉及的内容合适并有用,教师们认为:“培训内容可操作性强,可活学活用”。例如:教师情绪的调控技术使许多教师不再像以前那样爱发脾气了;有的教师用累计积分以及“代币制”手段来矫正学生的问题行为,激励学生不断进步……通过培训,教师们收获很大,并能把培训中学到的东西运用到教学工作中。
(2)学员参与培训活动
本项目采用参与式培训手段,不但在确定培训内容时以学员的需要为中心,而且在培训过程中活动的组织也以学员为中心,力图推动学员参与其中。在培训的原则上,我们坚持民主性原则与启导性原则相结合。民主性原则要求在操作技巧上培训者淡化“领导”角色,减少价值判断,尊重每一位学员,在谈话中采取不批评、不指责、不干涉的方式鼓励成员开放自我;启导性原则要求:不是教训他人而是开导他人,不是替人决策而是帮人决策,不是增加学员对培训者的依赖而是增进学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培训方法上,除了运用启导性方法讲课外,还结合运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体验游戏、个案分析、头脑风暴等多种活动形式,以丰富培训手段,增强培训效果。同时我们还鼓励学员结合每次培训主题在课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出行为演练以强化培训效果。例如在“教师心理卫生”主题培训中,我们采用的培训方法是:首先,由培训者做引导性发言(言简意赅地讲解健康的内涵、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教师的职业特征要求教师有极强酌情绪自我调节能力);然后引导受训教师各自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情绪蛋糕”分割(分析我的情绪是什么);第三步分组讨论:①我们为什么愉快、悲伤、愤怒、紧张、忧虑……(情绪归因)②我们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怎样走出情绪的低谷)③团体交流分享并由培训者点评“经验”,启导情绪的调适,并鼓励学员把学到的情绪调节方法运用于实际生活之中,愉快的工作,健康的生活。本项目实践证明,参与式培训手段深受学员欢迎并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在整个培训过程中,学员们十分投入,自始至终参与的热情很高。本次培训实践证明,参与式培训能够有效地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增加培训的效果,是一种值得推荐的培训方法。
(3)全员参与
不少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只重视培养几个骨干分子,让他们开课和搞个别咨询。这种方法有其明显的局限性――忽视了教师是影响学生的“重要他人”,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是由教师造成的。造成问题比解决问题容易得多,不堵住源头,骨干必然疲于应付,效果不佳。全员培训就可以预防许多“面”上的问题,所以心理健康教育要走普及化的道路。当然,我们也要对学校的辅导人员作进一步的专业培训,解决“点”上的问题,也要走专业化的道路。这样,普及化与专业化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才会更有实效。
(4)多维评估
本次培训的评估采用了实验学校与对照学校教师评、领导评、学生评三种维度,运用了自评与他评、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从多种角度、多种层面进行评价,如此丰富的评价手段一致表明对培训效果的评价是客观的。
心理健康培训心得范文3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1
我有幸参加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对我来说,这次的培训意义重大,对我今后的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本次培训我很认真的听了李慧君专家的理论课,最让我受益的是这句话找回职业生活的勇气和幸福感,需要获得对工作的投入感和掌控感。这会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但自我的努力与调节更加重要。以下就是我在这次培训活动后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所想。积极的自我认同寻找自我价值感,建立社会支持系统,用探究打败无聊,积极的自我调节。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本次学习,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在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迫切性。调查表明,学生中存在心理异常的约占30%,患有心理疾病的约占15%。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与考试焦虑、心理承受力脆弱、人际交往障碍、性格孤僻抑郁、自卑心理严重、对新环境不适应等等,并且在近几年呈上升趋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被重视。可是,不正确的关注,反而引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更严重的后果。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预防为主的,面向的是全体学生,不应该只针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应该是有他们的各自作用的;不应把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地理解为一门增加学生负担的学科,而应该具有促进学生各方面健康成长的独特功能;心理健康教育不是要你生搬硬套理论,不要我们教师诚惶诚恐,而应该是讲究艺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式应该是形式多样,时时处处注意的问题。
二、心理教育培训对于教师自身的重要性
俗话说,“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老师也有烦心的事,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压力和苦恼。但如果要做一名受欢迎的老师,就无论如何也不能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带入课堂,更不能因此而在课堂上随意发怒,挖苦打击学生。而是要学会良好的情绪控制,在走进教室的前一刻,告诉自己,“一定要微笑”,要把自己最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展现给学生,并以此来感染学生的学习情绪。没有一个学生愿意看到一个怒气冲天,动不动就发火的老师的。教师乐观积极地稳定地情绪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三、提高心理健康的时效性
在新形势下,小学生不同阶段表现出各自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这就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一是新生入学的适应期。这一阶段应用心理评价系统建立小学生的心理档案,目的是通过分析评价,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气质、性格类型、兴趣爱好、情绪意向等基本心理素质和个体心理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树立健康的新形象。同时有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的角色转换,为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学习生活的困惑期。这一阶段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这一阶段,第二信号系统活动日益发展并初步占主导地位,口头言语,内部言语能力不断完善,但学习生活中往往表现出自制力差,社会道德是非判断力以近期、自我为主的特点。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训练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方式解决学生学习焦虑、人际关系不良、多动症和学的心理问题。同时通过心理健康指导,开发学生潜能,建立心理健康新观念,塑造正确健康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推进整体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2
我有幸参加了教师心理健康培训,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对我个人而言,收获确是丰富且充实的。这次培训不仅仅是一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培训,也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更是一次精神的盛宴,每个讲座都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在此期间,我自学了网络课程,对心理健康有了初步的了解,使我意识到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重要性,意识到育人的重要性,意识到教师健康的心理对学生以及自身的重要性。在这次培训中,我有了很大的收获,感受颇多。
一、通过培训,我认识到: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每次看到一些有关学生因品行障碍或人格障碍做出违法事情的时候,我的心情便很沉重。为何有那么多的学生,会无所顾忌地去违法犯罪,为患社会,我想这除了少数客观的原因以外,更多的还在于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不够重视,导致他们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等。造成小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是学习压力、社会影响、家庭环境和教师的教育方法等。如我班有个小男孩,长的活泼可爱,但是上课总是喜欢打断老师讲话,跟同学玩时又喜欢动手动脚去搞别人,因此经常遭到同学的打骂,还有,作业老是慢别人一拍,就此,我将情况向家长反映了几次,但家长却不重视,一段时间后其成绩及下降。后来我只好再次找来了家长,先教育家长要从小重视培养小孩的良好习惯,并告诉他其孩子智力很好,很有发展前途,应该用鼓励的方法让他改掉坏习惯。接下来我也找学生交谈了几次,跟他聊聊学习上的优点与缺点,让他要有信心地改掉坏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现在基本上能改掉上课不随便插嘴的坏习惯,对学习也有了更浓的兴趣,也变的更细心了。由此可见,只有了解学生存在问题的成因,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在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去避免它,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各科文化知识,养成良好的习惯,得到全面发展。。
二、通过培训,我体会到:
没有良好心理素质的教师,就不能培养出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师教学的对象是学生,要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就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掌握如何使学生保持心理健康的措施。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造就身心健康的学生;反过来说,教师人格不健全、心理不健康,将对学生的人格成长、个性形成和心理健康状况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当我们心理健康时,做事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心理素质良好的教师,会凭借自己的语言、行为和情绪,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感召下,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体验到愉悦的情感,并流露出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作为一个社会个体,我们应该正确对待自身的工作压力,学会自我调节,努力克服不良情绪的困扰,让自己在不断提高知识素养的基础上,做一个自信乐观、豁达开朗的健康心理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才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效益。
三、通过培训,我学会了:
1、自我调节心理,保持乐观的心态。人不可能永远处在好情绪之中,生活中既然有挫折、有烦恼,就会有消极的情绪。一个心理成熟的人,不是没有消极情绪的人,而是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情绪的人。作为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更要学会自我调节心理,保持乐观的心态,才能以积极的一面去影响你的学生。
2、准确客观的自我定位,情绪不佳,很大程度上是对自己的定位不够合理,定位越高,越难以实现,给自己带来的失望也越大,从而导致心绪不佳。
3、工作之余多参加体育锻炼,体育锻炼能使人忘却烦恼,愉悦身心。教师必须劳逸结合,适量参加体育锻炼以缓解工作的压力,释放工作中的不快心情,同时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4、用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圈。
5、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
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这一次培训虽然结束了,但思考没有结束,行动更是没有结束。我会将所学所感用于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之中,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在自己的教学岗位上锐意创新,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让自己这颗种子能在教育教学的沃土中茁壮成长!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3
7月17日至7月19日,我非常荣幸的参加了宁县教育体育局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分别聆听了西北师大心理学院彭霞老师《心育有行、育心无痕》、丁艳芬老师《做阳光智慧的教师》、赵国军教授《中学生人际交往问题及其辅导》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杨晓莉教授《中学生典型学习问题及其辅导》、姜艳斐博士《放松心情,迎接挑战》的精彩报告,通过三天的学习我受益匪浅, 感受颇多。
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时代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促使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形成完善的人格;有利于学生心理障碍的排除、心理健康的维护。因此说,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班主任的职责来看,班主任要当好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促使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这是因为心理健康是班级德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全面素质。心理健康内涵的核心是自尊。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结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一个学生要能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因此,我们要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平时维持其心理平和、积极、顺畅等上面,营造好孩子们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为孩子们建设和谐平等的集体,尽量让每一个孩子能够在充满关爱、温暖、上进的学习环境之中,避免对于孩子们成长不利因素的出现。
教师本身也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我也加深了对学生的认识,善于读懂学生的心:1、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2、懂得学生的情绪表达;3、判断学生的行为异常。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只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齐抓共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教师只有在了解学生心理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地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力图营造宽松的心理环境,并允许个性的张扬,允许权利的捍卫,允许爱好的发展,允许孩子自主的选择,使孩子的自尊自信得到充分发展。并在教育中积极地挖掘教育思想,在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遇到困难时,才能主动关心帮助引导他们。
心理健康培训心得范文4
我认为,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会;是圣者——不会犯错;是权威者——具有比父母还高的权威力量。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惑不安。
所以,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通过学习,我也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在教师对学生众多的影响中,心理素质的影响是最重要的,好的影响会形成学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不好的影响可能就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人只能由人来建树,我们工作的对象是正在形成中的个性的最细腻的精神生活领域,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因此,教师要运用“同样的东西”对学生“施加影响”,首先教师自身得具备这些“同样的东西”,即常说的健康心理。如果教师自身都心理不健康,人格不健全,影响与培育就无从说起。甚至会产生一些不良影响,如教师情绪不好会影响学生心情;教师若惩罚、报复学生,学生会形成敌视和对抗的习惯等。因此,教师的心理健康是获得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关键。
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会对学生产生人格上的影响,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但是,如果教师能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其影响会更加深远。因此,教师不仅要具有健康的心理,还应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有些教师缺乏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比如,仍有不少教师把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看成是思想品德问题;有的教师虽然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却认为是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事,与自己无关,类似思想观念仍然普遍存在。因此,只有在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有着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教师才会有意识地培养其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在对学生教育管理时,我们要经常想到学生是一位“受教育的人”他应该享受到老师给他带来的,慈母般的爱,必要时给某个学生要有身体的接触,比如说学生扭扣掉了,在教室里帮他缝上,他会感到很幸福,在其他学生面前感到很骄傲。别看我学习不好,看老师多喜欢我。
老师大部分,都有偏向心,有的学生的成绩不好,我们要用正常的眼光,去对待他,去挖掘该学生身上其它方面的长处,比如劳动,体育,画画等,要用赞扬的语气跟他说话,鼓励他把学习成绩搞上去。
心理健康培训心得范文5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没有心理疾病,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够很好地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以适应社会环境,并能够有效地、富有建设性的发展和完善个人生活。
二、员工心理健康问题产生原因
(一)精神需求带来的心理问题。
随着社会的转型发展,员工也从物质生活的需求转变到精神需求。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状态,让员工的心情越来越糟,单纯的物质生活提高已无法满足员工精神需要,从而出现职业抑郁、职业倦怠等心理问题。
(二)工作局限性带来的心理问题。
企业一般实行倒班制,导致员工交际面狭窄,社会关系单纯。工作环境闭塞,工作流程单调,长期缺乏与人交流等情况会对员工的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市场竞争带来的心理问题。
市场经济体制下,激烈的竞争和工作压力,影响了员工的工作状态和情绪,容易出现心理失衡,意志消沉,产生抵触情绪,失去工作的激情和动力。
(四)职业压力带来的心理问题。
工作难、结婚难、买房难等问题已成为影响员工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学习、生活、工作的困难和挫折使有些员工不由自主地产生偏执、迷茫、信心缺失等心理问题,增加了不利于企业发展的不良因素。
(五)人际关系带来的心理问题。
企业有限的资源和岗位会导致显性或隐性竞争,压抑的工作氛围,会影响同事间的协作关系,给员工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和压力,导致缺勤率、离职率及事故率上升,人际冲突增加、工作效率下降。
(六)个人因素带来的心理问题。
恋爱、婚姻家庭、子女教育、个人心理困扰等带来的心情烦躁、疲惫不堪、厌倦沮丧、悲观失望等心理问题,也是影响员工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三、员工心理健康培训及其意义
员工心理健康培训是为了预防和治疗员工的心理疾病、促进和提高员工的心理健康水平,降低企业管理成本,提升组织文化,提高企业绩效,对员工进行的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系统影响活动,使员工保持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
企业开展员工心理健康培训,一方面在于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预防员工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可以为企业带来无穷的效益。一是减少人才流失。人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企业加强员工的心理健康培训,能使员工更有归属感和工作热情,有利于增强员工承受挫折、战胜困难的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从而降低人才流失,为企业发展奠定基础;二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良好的心理教育、疏导和训练,能够增强员工的意志力和自信心,提高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协助员工建立积极的心态和愉快的心境,能高效开展工作,从而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三是预防危机事件发生。企业可以通过员工心理健康培训,调适员工心态,提升意志品质,开发潜能,从而预防员工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四、员工心理健康培训的主要措施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员工心理健康与企业效益之间呈正比关系,可以说员工健康就是企业的财富。企业关注员工心理健康是一种新的“精神福利”,这样做不仅给员工带来好处,也增加了企业凝聚力。员工心理健康培训的宗旨是帮助员工疏导心理压力,改善负面情绪,使员工保持在高效、健康、愉悦和昂扬向上的工作状态,从而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企业要在管理中理解员工、关心员工,员工的积极性才能得到真正的发挥,其心理障碍才可能真正减少。员工本人也要积极调整心态,学会自我放松和平衡心理压力。
(二)加强领导,完善队伍。
心理健康培训作为一种专业性较强的职工培训形式,必须组建一支由单位领导和专业人员组成的领导小组,由他们来具体负责、开展、指导心理健康培训工作的组织实施。可设置员工休息室来缓解员工的紧张情绪;开设员工心理保健咨询热线缓解员工压力;或制订员工健康计划,帮助员工克服身心疾病,提高健康程度;积极提供有关心理健康期刊、书籍、光盘,利用内部网向员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三)制定规划,加强培训。
要将员工心理健康培训纳入更新知识培训的重要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将心理健康培训在全体员工中轮训一遍,以培养员工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调适能力,促进员工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一方面开设有关心理卫生的课程或定期邀请专家作讲座、报告,让员工学会缓解压力、应对挫折,另一方面要进行员工技能培训,使之工作起来更为得心应手,从而减少员工完成工作的能力压力。
(四)以人为本,优化环境。
企业可采取一些积极的人性化管理措施来缓解员工心理压力,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创造宽松、愉快的工作环境,提高员工的安全感和舒适感;建立并完善有利于形成部门间沟通与配合、同事间团结与协作、上下级间尊重与合作,共谋事业发展的企业文化氛围;经常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户外活动等集体活动,活跃员工身心;关注员工生活上遇到的难题,让员工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企业及领导对自己的关怀,产生归属感;完善薪酬体系,向员工提供公平的、富有竞争性的薪酬,增强员工的安全感和较为稳定的就业心理。
心理健康培训心得范文6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分析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 29-0016-03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本调查以参加国培计划(2011)——江西省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项目的学员为对象,他们来自全省11个设区市的中学。
调查以自行设计的“江西省农村中学小骨干教师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学员培训需求调查问卷”进行。问卷包括学员基本情况、参加培训情况、培训需求情况、困惑与建议四个方面。问卷以集体完成的方式进行,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5份,有效问卷91份。
二、学员基本情况分析
1. 参训学员成分
以镇中学教师为主,男性教师居多,中年教师为主。所调查教师中60%来自镇中学,40%来自县(市)中学,;男教师占63%,女教师占37%;25岁以下的教师只占3%,26~30岁占18%,31~35岁占19%,36~40岁占25%,41~45岁占24%,46岁以上的占11%。
2. 参训教师学历
以本科为主,职称以中级为多。调查发现,本科学历的教师占73%,专科学历的占25%,另有2%的教师为研究生学历;中教高级职称的教师占34%,中教一级的占47%,中教二级的占19%。
3. 参训学员中心理教师的比例
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培训的学员绝大多数由各学科教师组成。在所调查的教师中,专门从事心理卫生和心理辅导工作的教师比例总计不到14%。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绝大多数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其中由语文、数学学科教师兼任的为最多,比例都为21%。
4. 参训教师的日常课时量
平时工作比较忙。周课时量以11~15节为多,占44%,其次是6~10节的教师占34%。每周6节以下的教师占18%,16节以上的占4%。
三、参加培训情况分析
1. 参训教师的以往培训经历
大多数教师以往都参加过培训,其中三分之一的教师参加过省级培训。最近5年内,有43%的教师参加过市级组织的培训,为最多。参加过省级培训的教师占34%,其中参加2次省培的占15%,3次及以上的占10%。只有7%的教师曾参加过国家级培训。对于县级培训和校本培训,因为是骨干教师所以相对比较少去参加。对以前参加的培训活动总体上感觉满意的占54%,基本满意的占43%,还有3%的教师感到不满意。可见,随着国家对教师培训的重视,教师接受培训的机会多了,不过在培训效果上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2. 参训教师的积极性与困难
教师参加培训的热情很高,但时间问题是学员参加培训最大的困难。调查中,对于参加培训的态度,48%的教师选择了十分渴望,51%的教师认为有必要;45%的教师认为没有时间是参加培训最大的困难,选择学校经费紧张的占31%,24%的教师认为是领导不重视。这是培训中普遍遇到的两难问题,一方面教师想参加培训,另一方面又难以出来培训。如何解决,需要送培学校和培训机构的合理安排。
四、培训需求分析
1. 关于培训目的
教师参加培训的目的多种多样,排列顺序是:更新教育理念(56%),拓展与更新学科专业知识(55%),掌握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方法、技术(42%),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34%),提高教育教学及科研能力(23%),服从上级安排(12%),为了评职称(1%)。可见,现在教师参加培训的目的是如何促进自身专业发展,而不再是被动应付。
2. 关于培训内容
问及教师急需补充哪方面的知识时,教师的选择依次是:对课程改革、新课程标准、新教材的理解(62%),教育教学理论、方法、策略方面知识(58%),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知识(50%),学科专业发展前沿知识(42%),心理学方面知识(35%),现代教育技术和学科课程整合应用知识(22%),教学研究方面知识(13%)。
对于要加强哪些方面的能力,按教师需求程度排序为: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能力(72%),教育教学评价能力(68%),教学科研能力(54%),课堂教学过程的组织与监控能力(34%),课堂教学话动的实施能力(28%),课程资源开发能力(24%),教学话动的设计能力(14%),教学反思能力(12%)。
在培训内容上绝大多数参训教师认为要把理念、观念、方法培训,知识培训,技能培训三者有机结合。
3. 关于培训的形式
在培训方式上,教师比较喜欢的依次是:专题讲座(75%)、互动研讨(67%)、观摩示范(42%)、在职研修(37%)、成果展示(34%)、实践考察(28%)、个人自修(23%)、课题研究(21%)、网络论坛(12%)。 在培训方法上,根据教师的喜爱程度,排在前四位的依次是专家讲授(61%)、示范观摩(58%)、经验交流(48%)、案例评析(38%)。
4. 关于培训教师教学的要求
通过调查发现,参训学员对培训教师教学的要求首要的是讲学一定要理论联系实践,这一比例占63%。其次是要以问题为中心,这一比例占19%。第三是案例要丰富。
5. 关于培训的组织
对于培训的组织形式,学员们比较赞同的依次是:全员集中培训(62%)、专家进行个别指导(53%)、分学段培训(36%)、远程培训(32%)、校本培训(25%)。可见,学员对全员集中培训和专家进行个别指导的组织形式是比较受欢迎的。
在培训时间安排上,68%的学员认为培训班应安排在暑假进行,有28%的学员认为可以放在学期中进行。对于集中培训时间长短问题,没有很明显的区别,选5天之内的占21%,5~10天的占36%,10~15天的占34%,15天以上的占9%。
6. 关于培训的考核
对于培训进行考核应采用什么方式时,教师们的选择依次是:教学案例(32%)、考勤(29%)、设计教案(28%)、平时作业(26%)、试卷考试(23%)、经验论文(7%)、上一堂汇报课(6%)。可见,教师更愿意通过案例、考勤的方式来进行考核,最不愿以上课、写论文的方式进行考核。
五、困惑与问题
对于目前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教师们的选择依次是:教育观念陈旧(31%)、知识结构狭窄(20%)、教研意识能力薄弱(18%)、缺乏专家引领(16%)、教学方法单一(13%)、不懂现代信息技术(4%)。
对于这次培训教师们最希望解决的困惑和问题是:第一,对后进生的心理辅导;第二,如何解决学生和子女出现的叛逆行为;第三,能够更好地掌握新的教育学理论、方法、技术。在培训内容上最希望开设的三个专题或内容是:第一,后进生的心理状况;第二,如何对中小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第三,如何提高学校对这门学科的重视。同时,参训学员也提出:培训应带着问题(案例)讲解;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六、培训建议
1. 关于培训目标和课程
培训不可能也不应该是蜻蜓点水式的面面俱到,应关注广大学员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最突出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从上面的调查发现,参加中学心理健康教师培训的学员最希望解决的困惑和问题:一是对后进生的心理辅导;二是如何解决学生和子女出现的叛逆行为。因此在培训目标设置和内容选择上要以此为出发点和归宿。
2. 关于培训形式
在培训方式、方法上注重几个方面的结合:一是专题讲座与参与互动相结合。二是听讲座、主题研讨、写反思、参观学校、组织活动、评课程相结合。三是积极搭建网络交流平台并使之贯穿始终,通过开设网上论坛、博客、QQ群、公共邮箱等实现网上网下、课内课外结合。四是集中学习、在职研修、专家追踪相结合。发挥专家引领作用,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短期集中培训阶段,以专题讲座为主导,以帮组学员更新观念、丰富理论、指点迷津、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同时加强互动研讨、观摩示范。在培训中更多的采取“任务驱动”、“观课议课”、“经验交流”等方式进行。
3. 关于培训组织
根据调查平时中小学学校和教师任务繁重,周课时十几节,很难抽出整块的时间来参加培训,影响了学员的按时到岗。有些教师即便来了还惦记着学校的事情,不能完全安下心来。因此,培训时间适当安排在寒暑假比较合适。从时间长短看,每期短期集中的培训时间以10天左右为宜。在培训期间加强过程性评估,重视培训考核,确保培训有序进行。
4. 关于培训教师
培训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培训的效果,应该多方选聘师资,组建专家团队,建立一种专兼结合、能进能出、动态更新的培训师资队伍,既要有高水平的大专家,也要有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优秀教师。作为培训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这样的讲学更受学员欢迎。
5. 关于考核方式
培训各个环节均实行严格的考核制度,凡有一个环节考核不合格者,不发结业证书。集中学习阶段严格考勤,要求每位学员每个单位时间到小组长处签到,考勤情况将记录学员考核表并作为评选优秀学员的重要依据。第二,设计研修日志督促学员每天写反思,并以此作为对学员进行过程考核的主要依据。第三,明确规定学员在三个月的在职研修中应完成的任务,包括上公开课、写日志、做研究方案等。
参考文献:
[1]谢巍等.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需求研究[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