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质量管理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护理质量管理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护理质量管理论文

护理质量管理论文范文1

1.1护理方法

1.1.1循证护理方法

实施循证护理的内容包括:①在医院外科的住院病房中成立专门的循证小组,小组成员的工作是首先找到患者存在的各种问题和并发症情况。②循证小组成员通过查阅患者病情的相关临床病例和参考文献,针对患者问题找到解决的方法。③对患者的病情要进行密切的观察其变化,并且在对其护理时要采取无菌操作,严格执行医院的感染管理制度。在患者的饮食方面要指导患者食用清淡且易消化的食物。④在患者的心理指导方面,要多与患者进行沟通,消除患者不良的情绪。最后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控,如果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1.1.2常规护理方法

常规护理的内容包括:①给予患者常规查房以及输液护理。②对入院后的患者的病情和心理情况进行干预,然后根据不同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③在护理时要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沟通和交流,给患者实时的关心,让患者感受到来自医护人员的温暖,使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

1.2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在整体健康状况、躯体功能等方面的指标均低于实施循证护理的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在情感、角色、认知以及社会功能方面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讨论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们对医院的护理服务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在临床的实践中,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护理模式,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护理效果。成熟的护理模式的形成,能够从不同角度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帮助患者减轻痛苦,提高患者身体各项功能指标,尽早康复。循证护理指的是相关护理人员在护理活动中,谨慎的、科学合理的结合临床经验,并在听取患者意向的基础上,针对性的采取积极的护理决策的护理方式,不仅能够有效的应用临床经验帮助患者康复,而且能够尽可能的依照患者的意向进行。这种方法的运用是主要针对患者躯体进行护理,护理的效果上对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和躯体功能等方面的有着显著的效果。从两种护理方式的对比来看,两组患者在情感、角色、认知以及社会功能方面的评分差异不大,但实施循证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在整体健康状况以及躯体功能的评分上显著高于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充分说明询证护理对于基层医院外科患者的康复更加有效,基层医院外科临床可加以推广运用。

3总结

护理质量管理论文范文2

1.1舒适护理:骨折患者手术后需要长期卧床患者较多,特别老年骨折患者,一般要2个月卧床时间,容易引起褥疮、坠积性肺炎,所以应给患者安置可调性床,并放置电动气垫,柔软舒适,鼓励患者床上锻炼,进行翻身、叩背,早期功能锻炼,受到年老患者的欢迎。护理静脉输液采用静脉留置针,减少每日静脉穿刺的次数,操作时手法轻柔,一针见血,尽量减少患者注射疼痛。老年男性前列腺肥大,患者导尿时,可在利多卡因麻醉下无痛下导尿,使患者感到减轻疼痛。工作中我们创新研究舒适护理技术,体贴患者,总结舒适护理效果的评价,尽量努力保证患者心情、生理需求。针对手术后骨折处疼痛,及时准确地进行疼痛评估,倾听患者主诉,可安置手术后止痛泵定时给药,护士随时观察效果,如效果不好随时和麻醉师联系,如没有上止痛泵患者必要时可给予止痛药物。护理上积极采取措施,如放松疗法、轻音乐疗法减轻患者疼痛。

1.2心理护理:护理人员不仅要具有娴熟的技能,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有一颗同情心,注重人文关怀,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利用与患者交流时调动患者积极的心理因素,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在护理中以患者为中心,强化服务理念,多给予患者鼓励表扬,在肢体康复训练时应循序渐进,不要急躁,事事与患者沟通,对患者的康复护理中最能体会到患者的孤独、无助、焦虑、自暴自弃的负性心理,护士应时帮助患者分析病情,使患者感到温暖,劝解安慰患者,将心理护理贯彻于康复的护理全过程,打消患者的心理障碍,对患者每一次微小的进步应及时给予肯定,增加自信心,护士耐心的倾听患者的心理倾述,为患者解决存在的困难,促进患者情绪稳定,主动投入到肢体康复训练中,降低致残率,使患者满意度提高,早一天重返社会。

1.3出院指导:护士协助家属办理出院手续,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告知患者出院后的各项注意事项,建立定期复查、电话回访制度,正确指导不同骨折、骨病患者功能锻炼的方法及药物的使用方法,使患者及家属了解复诊时间、与医师、护士联系的方式、卫生保健康复知识等,促进骨科疾病配合治疗后续康复方法,把治疗护理从医院延伸到社会家庭,通过电话指导定时复诊回访的实施,得到了患者和家属的好评,加强了医患间的和谐,建立了牢固稳定的医疗护理社会声誉,为整个的护理工作提高了社会影响力。

1.4绩效量化考核的办法:通过开展个性化整体护理,我们科室也对护理工作制定了一套评价标准,内容强化了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把患者的舒适护理列入了考评点,评比中帮助每个护士改进绩效,提高护理水平,护理理论知识和临床时间知识相结合,发现每个人的长处,扬长避短,最终以患者的满意度为最高服务目的。量化考评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高 ,护理上运用现代科学管理的方法,以最优化的控制手段可以达到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及科学管理水平的目的[3]。护士工作奖罚分明,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能力都有很大提升,科室也在年终全员护理评比中成绩优异。

2结果

我科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统计1360例患者,平均住院24.5 d,护理绩效量化考核由合格率82%上升到96%。护士的护理服务意识加强,把患者的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落实到了实处,患者无一例坠积性肺炎和褥疮发生,患者出现的一些儿负性心理得以纠正,护理质量有效地不断提高。

3结论

护理质量管理论文范文3

关链词:持续质量改进;留王导管I护理f业务管理

住院患者留置导管种类繁多,导管护理质量及置管期间的安全直接关系到住院患者的预后。随着专科患者向专病化治疗的发展,各专科导管跨科室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易导致导管护理规范不统一,护理质量参差不齐。为提高导管护理的质量,我院从护理管理的角度对导管护理实施全程系统管理,使导管护理质量不断提高,达到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是一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设44个临床护理单元,每日在院患者平均1500例左右,常规手术50余台次。对2006年全年住院患者留置导管情况进行统计:常用导管种类为18种,如鼻胃管、导尿管、膀胱穿刺留置导尿管、静脉留置针、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人工气道导管、伤口引流管等;各专科使用导管60余种:其中普通外科18种,心胸外科10种,神经外科、泌尿外科各6种,其他各专科导管20余种如腹透管、血液净化用动静脉瘘管等。2006年发生严重差错1起。2006~2007年相继建立和完善常用导管质控规范16种,专科导管质控规范48种。

1.2方法

1.2.1建立健全导管护理质量控制网络以护理部为主导,建立各科室护士长、夜查房护士长及夜班护理组长、护理部质量管理组、护理部四级质量控制网络。护理部首先组织以上成员学习各种导管质量控制标准,在明确质量标准的基础上,每月通过科室护士长自查、夜查房护士长及夜班护理组长每晚查、护理部质量管理组定期查、护理部每月组织高职护理人员专项查4种形式,注重每月重点检查与平时随机抽查相结合,纵向检查与交叉检查相结合,使导管护理的全程质量纳入护理质控范围。

1.2.2定期分析导管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护理部定期组织各管理组成员对环节质量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罗列和分析,主要有:①各科室导管护理缺乏统作者单位•南京总医院1.护理部2.全军蕾叠外科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02)张爱琴(1966一).女.本辩。翻主任护师收I青12008一08—13,II回12008—09一lO一的标准和规范,常用导管护理方法各不相同:如鼻胃管、导尿管固定方法、更换时间不统一,PICC的冲管、封管的方法、时机各科室做法不一致,危重患者护理不当存在计划外拔管;②导管标识不清楚,外用冲洗液与静脉液体相混淆,肠造口灌人营养液与腹部其他引流管错误连接导致严重差错的发生;③专科导管跨科室应用未得到专业化护理:如动脉测压管在心胸外科使用很规范,而在其他科室使用时,护士却不能完全掌握操作方法,影响了监测效果。

1.2.3持续改进和完善各种导管护理规范、操作流程及检查标准对各科常用的导管参照《医疗护理操作常规》结合我院实际制定、完善相关护理规范及操作流程,常用导管护理规范及操作流程:如人工气道护理规范、鼻胃管固定规范、静脉留置针固定规范、留置导尿管护理规范等,专科导管护理规范及操作流程:如腹腔双套管护理规范、血滤导管护理规范、膀胱穿刺留置导尿管护理规范等,使导管护理科学、实用,更符合临床护理实际。然后根据各导管护理规范及操作流程制定相对应的检查标准。组织全院人员对规范进行系统学习,对专科性强的导管护理建立“会诊”制度,电话联系后专科护士到场指导、跟踪服务并通过院内网络办公系统将相关规范发至所需科室,全院信息、资源无障碍共享。

1.2.4改进导管检查的方式改变以往突击检查的习惯,检查前提前预告,科室自查、自行整改,检查中现场反馈,指导其改正问题,科室对照修正,鼓励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缩短检查一反馈一纠正的周期;每月对检查结果进行讲评,向全院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对不足部分共同分析原因吸取教训,使检查真正达到促进护理质量提高的目的。同时从护理管理的角度在检查中持续改进和完善导管环节质量的检查标准和导管护理的规范。如人工气道的护理规范,在执行过程中我们发现气管导管固定带的松紧度不统一,存在固定带较松导管易脱落的安全隐患,于是将规范中的导管松紧度以能插入1指为宜改为以能插入1小指为宜,使临床护理的可操作性增强。

1.2.5改进导管护理的方法

1.2.5.1导管固定方法的改进从导管固定的牢固程度及提高患者舒适的角度对导管固定方法进行改进,将固定用氧化锌胶布改为3M抗过敏透气胶布.①在腹带上开孔方便引流管固定:泌尿外科患者术后使用腹带时无法避开引流管,针对这一问题重新设计,在原腹带基础上根据人体解剖结构在腹带上加开2孔,以解决原腹带使用过程中易导致引流管打折引流不畅的问题。②蝶翼形分叉交织法固定:胃管/鼻饲管采取蝶翼分叉交织法固定,选择l条长15cm的3M胶布,将胶布下端从中间剪开10cm,上端贴于鼻尖,剪开的部分缠绕在鼻饲管上,鼻饲管外露部分用皮肤膜或3M胶布贴于患者的脸颊。③额部吊线法固定:选择10.0cm×1.5锄大小的3M胶布,缠绕胃管2圈后固定于鼻部,取一长约10cm的棉线将胃管出鼻孔处系死扣(紧松适度),双线捻成1股后向上固定于额头,用3cm×4cm大小的3M胶布固定。④高台平举法固定:对留置导尿管采取高台平举法固定,在导尿管尾端2~3cm处将尿管固定于,固定时使尿管留有适当的活动度,以减少导尿管因牵拉对尿道造成的刺激,提高患者的舒适度。⑤交叉固定法:气管插管使用高强度真丝胶带交叉缠绕于导管后固定于口唇两侧,以增强牢固性,降低意外拔管给患者带来的风险。⑥螺旋固定法:胸腔引流管采用螺旋固定法,选择一15cmx5cm大小的3M胶布,将一段长约7cm直接贴于导管上方的皮肤上,另一段长约8锄分成三等份剪开,中间一条缠绕于引流管上,两边直接贴于引流管两侧,以避免患者变动或躁动导致的意外拔管。护理部将各种导管固定方法用文字和图片形式印成小册子,下发科室,供各科室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用。

1.2.5.2导管标识的改进导管标识由护理部统一设计制作,标识由最初单纯颜色区别到标签上注明相关内容,填写项目有导管置入长度、置入日期、更换时间,便于护士对导管的观察和交接班。标识由各护理单元按需领用,纳入科室成本核算。导管标识使用规范以文件形式下发给各科室,每位护士必须掌握使用方法。如标识贴放的位置为:输液管贴在莫菲氏滴管上1~2cm处,PICC管贴在导管末端2cm处;导管标识使用要求为:腹腔引流管≥2根时使用标识,贴在导管末端2cm处。对于容易辨认或位置较远的两根导管,如胃管和导尿管则不需要标识,单独l根输液管或2根以上导管但能明显与静脉输液管区别的也不需要标识。

1.2.5.3置管期间的护理①规范护理记录内容:在护理记录单上详细记录置管日期、名称、位置、导管长度,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输入液体或冲洗液的名称、量及滴速,导管堵塞发生后的处理方法,拔管时间,置管/拔管后患者的生命体征,导管效能等;②规范贴膜及引流袋更换时间:根据文献检索科学规范贴膜及引流袋更换时间,如PICC置管后穿刺点贴膜更换方法为置管后第1个24h更换,以后每周更换l~2次,有污染或贴膜卷边及时更换;留置尿管的引流袋由每天更换改为每周更换。③规范导管交接班:所•77•有导管必须床边交接班,确认后由接班人员负责,导管护理责任到人。

二、效果

2.1导管护理环节质量不断提高2007年以来全院无导管护理缺陷、事故发生,导管护理合格率从2006年的92.5%上升至2007年的96.8%。临床导管护理的操作均能按规范执行,护理频次满足导管护理的要求,导管固定牢固、美观、舒适,导管清洁,通畅保证了引流效果,改变了以往导管护理依赖陪护人员完成的不良习惯。导管标识的使用降低了导管引流、冲洗过程中发生差错的风险。

2.2检查、评价标准统一,提升了医院护理形象以往各科室在导管护理中基本遵循护理教科书,与实际工作中差异性较大。导管护理规范的制定,避免了临床工作中的随意性、不确定性,护理人员在任何岗位都有统一的操作流程,体现了医院规范的管理和服务品质。导管护理质量控制网络在全院覆盖,每天分层次分时间段有检查有指导,对存在的共性和疑难问题能及时得到反馈和解决。

三、讨论

持续质量改进是一种科学的护理管理方法,它是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上,注重过程管理、环节质量控制,体现了在原有的质量基础上不断完善、定位更高的标准。

3.1持续质量改进激发了护理人员的创新意识相关护理器具的改革、护理规范和操作流程的不断完善,激发了护理人员创新思考的积极性、主动性。导管护理规范的制定和完善,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护理人员在完成大量日常工作的同时,确实从患者需要和安全出发,不断积极探索和创新,改变了护士以往活、死干活的形象,既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导管护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又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职业成就感,提升了护理的价值。护理人员创新、发展护理服务的意识已在护理的各个方面卓见成效,在全院形成了良好的氛围。

3.2持续质量改进保证了患者的安全我们将留置导管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控制的重点落实到“以维持导管效能为原则,以预防导管并发症发生为目标,以患者安全为宗旨。每项操作流程的改进,是根据临床护理的发展、患者的需求,组织讨论反复修改而确定,导管护理方法改进后的推广使用,充分保证了患者导管护理安全。完善操作流程、规范护理行为是保障护理安全长抓不懈的工作,从住院患者留置导管的质量管理过程中体会到过程质量控制、纵向质量控制和横向质量控制相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的质量管理体系,成为质量管理发展的总趋势。

3.3持续质量改进提高了导管护理的专业性护理规范及检查标准的制定,强化了过程质量控制,提高了终末质量落实率,体现了专科护理的特点及专科护士的专业性。我们将已制定的专科导管护理规范实行资源共享,加强科问合作和指导,使护士在导管护理工作中有章可循,避免了由于护理人员科问差异、能力差异导致的不良后果的发生,在实施护理过程中保证了实际工作与标准要求相一致,使患者能得到专业化的导管护理。

参考文献:

[1]范德兰.万长秀。刘继芬.医院评审对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作用[J].护理学杂志,2007.22(11):54—55.

[2]刘云,孙琳,胡容。等.成立不同护理管理组提升护理质量的做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8,8(2):26—29.

[3]施雁.规遗留置导管风险的护理[J].上海护理.2007,7(2):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