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理念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抗震理念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抗震理念论文

抗震理念论文范文1

第五届教师论文大赛举行

新年伊始,郑州市商业技师学院举行第五届教师论文大赛。经过近6个小时的角逐,商业贸易系师利君老师和旅游烹饪系周芳老师分获一等奖,数控车焊系李林义等3名教师分获二等奖,医药化工系赫中魁等5名教师分获三等奖,机电工程系王金有等6名教师分获优秀奖。大赛自2012年4月启动以来,共征集到论文285篇。大赛组委会对各系筛选出的32篇论文进行了认真评审,最终确定16篇论文进入决赛。

大连理工大学

孔宪京教授主持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大连理工大学孔宪京教授主持完成的“高土石坝抗震设计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孔宪京教授继2010年荣获核电厂工程抗震领域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之后,再攀科技高峰,率领团队在土石坝抗震研究方面取得的又一项重大科研成果。孔宪京教授科研团队的科研项目研究成果对有效保障我国高土石坝抗震安全、优化结构设计、采取有效抗震措施、节约工程投资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盐城技师学院

与常熟观致汽车有限公司举行校企合作签约仪式

近日,盐城技师学院与常熟观致汽车有限公司举行了校企合作签约仪式。常熟观致汽车有限公司初始注册资本为34亿元,由奇瑞汽车有限公司与世界500强企业以色列集团共同投资成立。院长吕成鹰充分肯定了观致公司对校企合作工作所做的贡献。她说,盐城技师学院的办学宗旨就是为企业服务,为现代企业提供需要的综合素质高的技能人才,希望双方树立起“招生即招工,员工即学生”的理念,真正实现“专家进课堂、教师进企业”的深层次合作。

唐山劳动技师学院

召开首届大专毕业生毕业答辩启动仪式

日前,唐山劳动技师学院举行了河北联合大学唐山劳动高级技工学校函授站首届函授大专生毕业设计答辩启动仪式。唐山劳动技师学院院长、党委书记兼函授站站长李,河北联合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王治国,负责毕业答辩的评委教师以及200多名即将毕业的首批函授大专生参加了启动仪式。本次启动仪式标志着唐山劳动技师学院函授站自2010年初建站以来,在河北联合大学的支持下,经过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迎来采撷丰收的时刻——第一届215名函授大专生即将顺利毕业。

广西南宁高级技工学校

医药校区举办第二届“趣味竞技拓展活动周”

为了活跃校园文化氛围,丰富同学们的第二课堂活动,增强班级团结力和凝聚力,广西南宁高级技工学校医药校区学生科、团总支联合举办第二届“趣味竞技拓展活动周”。此次活动周活动分三周举行,每周举办一个项目,这三个项目分别为袋鼠跳、贴长龙、夹气球。同学们以班级为单位组队参赛,每个项目参加人数上限为20人,以三个项目的总分计算成绩,共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8名。学生们纷纷表示很喜欢趣味竞技拓展活动,丰富了自己的课余生活,密切了自己和同学间的交流,希望学校今后能继续举办类似的活动。

大连市房地产高级技工学校

多位老师在全国职业学校教学设计及说课比赛中获奖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贯彻“做中学,做中教”的职教方针,引进更好的教学方法并实现与外校的交流,大连市房地产高级技工学校教师积极参加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学设计和说课比赛,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吴丽媛老师参加机械类专业课程“创新杯”教师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获得二等奖,李雯老师参加数学课程“创新杯”教师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获得一等奖,侯晓宁老师参加工艺美术类专业课程“创新杯”教师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获得一等奖。

五四一高级技工学校

举行赴京工学交替学生欢送仪式

抗震理念论文范文2

关键词:型钢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水平;容许变形值;量化指标

abstract

combining with performance grades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 at home and abroad,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src) structures can be induced into four levels: normal service, temporary service, life safety and collapse prevention. the failure mod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rc columns are introduced, and limit states of the four seismic performance levels and their dominating parameters are put forward. on the basis of the experiments and results of src frames and columns, the story drifts angle limitation and range of crack width on the column end are obtained for four different seismic performance levels. finally considering ideas of performance based seismic design, problems needed much further study about src structures are proposed.

keywords: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src) structures, seismic performance levels, tolerantdeformation values, quantitative index

1. 引 言

型钢混凝土结构(src 结构)又叫劲性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骨混凝土结构,是钢-混凝 土组合结构的一种形式。src 结构通过把钢和混凝土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了这两 种材料的特性,其具有比传统结构承载力高、强度刚度大、稳定性和抗震性能好等优点。随 着超高层建筑的发展和理论研究的深入,src 结构在我国将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目 前国内外对 src 结构的研究工作和成果主要集中在构件的承载能力,即针对强度计算开展 研究[1]。随着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理论的提出和发展,人们意识到这种传统基于力的设计方 法还存在缺陷,开展基于性能的 src 结构抗震设计理论则更加科学合理,既符合当代抗震 设计理念的发展趋势,又为工程实践应用和推广型钢混凝土结构提供基础。

确定 src 结构在不同性能水平下的容许变形值是实现其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理论的前提 和关键。由于结构的性能与破坏状态有关,而结构的破坏状态又可由结构的反应参数或者某 些定义的破坏指标来确定,所以,结构性能水平可以用这些主要的参数来划分。容许变形值 被认为是比较重要的反应参数,但对此方面的研究还比较欠缺,本文即在此背景下研究 src 结构功能失效的判别参数和容许变形值的大小。

2. src 结构的性能水平和抗震设防目标

2.1 性能水平划分

结构的抗震性能水平是指建筑物在某一特定设防地震水准下预期达到的最大破坏程度, 或容许的损坏极限状态。目前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性能水平的划分比较明确,比如我国现行抗 震规范[2]将其分为三档,美国 vision2000、fema273 和 atc-40 分为四档,当然还有学者 提出其他不同的划分标准。

性能水平为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和震后修复加固提供依据,对于 src 结构,结合已有 的划分方法和试验理论研究成果[2],将其性能水平分为四档,见表 1 所示。

表 1 src 结构四个性能水平及其宏观描述

tab.1 target performance levels and damage control of src structures

 

2.2 抗震性能目标确定

结构的性能目标是指一定超越概率的地震发生时,结构期望达到的某种功能水平。我国 现行抗震规范采用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三水准设防目标,但在表 1 提出的 src 结构性能水平背景下,已有的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需要更加细化。按照小中大三个地震作用 水平和“四档”性能水平,可对 src 结构建立表 2 所示的抗震性能目标。

表 2 src 结构抗震性能目标

tab.2 seismic performance objectives

 

(其中:①为基本目标,指一般使用要求的建筑应具备的最基本性能目标;②为重要目标,指重要性很高

或地震后危险性较大的性能目标;③为非常重要目标,指对安全有十分危险影响的性能目标)

可以看出,排除掉不符合实际工程的情况,这里对 src 结构建立了 10 个抗震性能目标,

其比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三水准设防目标有所提高,且“中震可修”的性能目标变得更加具体 化。以上三个地震作用水平、四档结构性能水平和 10 个抗震设防目标的提出为实现 src 结 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奠定了基础。

3. src 框架柱的破坏模式及描述

src 构件是在混凝土中主要配置型钢,同时配有受力和构造钢筋。型钢分为实腹式和 空腹式,实腹式型钢主要有 i 字钢、h 形钢和 l 形钢等。理论和实践均证明,实腹式 src 构件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而空腹式 src 构件的抗震性能与普通 rc 构件的抗震性能基本 相同。因此,这里主要研究含钢率为 4%~8%的实腹式 src 构件。

3.1 破坏模式和特点

src 柱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主要产生三种破坏模式,破坏形态按剪跨比的不同大致分为 三种。当剪跨比小于 1.5 时,src 柱发生剪切斜压破坏,首先剪跨段产生许多大致平行的斜 裂缝,将混凝土分成斜向受压短柱,钢骨腹板此时基本处于纯剪应力状态,最后钢骨腹板在

近似纯剪应力状态下达到屈服强度,剪压区混凝土压碎而破坏;当剪跨比为 1.5~2.5 时,src

柱在反复荷载作用下发生剪切粘结破坏,首先在最大弯矩处出现剪切斜裂缝或竖向粘结裂 缝,随着荷载的增加与往复循环,粘结裂缝扩展成两条沿型钢翼缘的竖向粘结主裂缝,最后 裂缝处混凝土保护层剥落,剪切承载力下降,构件破坏;当剪跨比大于 2.5 时,src 柱的承 载力往往由弯曲应力起作用,一般发生弯曲破坏,其首先在最大弯矩截面处形成水平裂缝, 随着荷载增加,柱底纵筋屈服,紧接着型钢翼缘屈服,随之腹板屈服,外围混凝土不断剥落, 纵筋和型钢翼缘压屈,最后 src 柱达到最大承载力而破坏。

3.2 与 rc 柱破坏的主要区别

试验研究表明,src 柱比 rc 柱具有更优越的抗震性能,其优越性主要在于型钢的影响。 型钢的存在使构件的变形能力增强,破坏时吸收的能量增大,延性也相应得到提高。rc 柱 的最终破坏是由于压区混凝土的压酥,src 柱由于设置较强劲的钢骨,压区混凝土逐渐压 酥后,rc 部分的承载力将向钢骨转移,其后期仍有相当大的变形能力来延缓破坏。可见, 无论在承载能力和刚度方面,还是在延性和耗能能力方面,src 构件均体现了良好的抗震 性能,其在不同性能水平下的变形容许值也将大于传统 rc 结构,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值得深 入开展。

4. src 结构功能失效的判别标准和容许变形值大小

4.1 四个性能水平及其极限状态

目前关于结构性能水平的划分方法很多,美国 vision2000、fema273 和 atc-40 均将 其划分为四种性能水平,日本和墨西哥则采取三重性能水准,参照已有的划分标准和我国新 的“建筑工程抗震性态设计通则(试用本)”,本文按照我国抗震设计的需要和建筑损伤加重 的程度,对 src 结构采用正常使用、暂时使用、生命安全和接近倒塌四个性能水平。

传统基于力的抗震设计理论将 rc 结构的极限状态分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 极限状态,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考虑到“投资-效益”因素,从结构受力和业主损失两方面出 发,对应于所提的四个性能水平,将 src 结构的破坏极限状态分为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暂 时使用极限状态、生命安全极限状态和接近倒塌极限状态。

4.2 不同性能水平的失效判别标准和参数

为了确定 src 框架柱在四个性能水平下的容许变形值,首先应该能够对各种性能水平 的损坏极限状态进行描述,相应的就必须建立 src 柱不同性能水平的失效判别标准和参数。 传统的 rc 结构采用层间位移角这种单一指标作为量化参数,对于 src 结构,可以利用层 间位移角、裂缝宽度、塑形耗能、塑形转角和延性系数等加以描述和量化。

src 压弯构件经历了混凝土开裂、裂缝延伸扩展,直到压区混凝土剥落,受压纵筋和 型钢受压翼缘屈服,承载力达到峰值的一系列过程,构件最终以受压区混凝土破碎作为丧失 承载力的标志。为了与上述四档性能水平相对应,可将其整个受力过程划分为弹性阶段、带 裂缝工作阶段、弹塑性工作阶段和破坏阶段。

在前述 src 柱破坏形态与剪跨比的定量关系基础上,可以建立 src 柱三种破坏模式各 自的失效判别标准。经过分析,发现得出的三种失效判别标准之间有很多共同点,因此可将 其归纳为统一的判别标准以便应用。对于 src 柱,从开始加载到沿柱身出现剪切斜裂缝或 弯曲裂缝为正常使用性能阶段,此为弹性工作阶段,以开始出现斜裂缝或弯曲裂缝为正常使

用性能极限状态;从混凝土开始出现裂缝到受拉钢筋或型钢受拉翼缘屈服为暂时使用性能阶

段,此阶段是带裂缝工作阶段,以受拉纵筋或型钢翼缘屈服为暂时使用性能极限状态;从型 钢开始出现屈服到外围混凝土剥落,纵筋压屈且水平荷载达到最大值为生命安全性能阶段, 此为弹塑性工作阶段,以水平荷载达最大值为生命安全性能极限状态;从 src 柱承载力达 最大值到混凝土保护层严重剥落,直至核芯混凝土发生局部破碎且承载力严重下降为接近倒 塌性能阶段,此阶段为塑形阶段,以核芯混凝土发生局部破碎为接近倒塌性能极限状态。

4.3 不同性能水平的容许变形值

结合上述判别标准,可分别以层间位移角、裂缝宽度、塑形耗能和延性系数等作为 src 结构四个性能水平极限状态的判别参数。考虑到其中一些指标计算的难度,并为了与我国抗 震规范的性能指标相一致,这里以层间位移角和框架柱的裂缝宽度作为各种性能水平极限状 态的判别指标。

为了得到各种性能水平的层间位移角范围,本文对国内外 src 试验柱、src 平面框架 试验共约 90 个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试验框架柱大部分为实腹式 src 构件,轴压比范围为

0.3~0.8,体积配箍率为 0.8%~2.2%。通过分析文献[4]-[20]中试验柱和平面框架的变形性能, 以及对各个性能水平极限状态的层间位移角统计结果来看,所有试件在未开裂弹性阶段的层 间位移角分布范围为 1/400~1/185,其中 1/400 对应的 src 柱仅有不到 4%的配钢率且轴压 比较高,大部分试件的弹性位移角集中在 1/350~1/200 范围内;仅有少数试件测到 src 柱 受拉钢筋或型钢屈服时的层间位移角,分布范围为 1/120~1/100,有的学者统计为 1/133~

1/100,但大部分集中在 1/120 左右;所有试件均得到了 src 构件在接近倒塌极限状态的层 间位移角,其分布范围为 1/53~1/11。

表 3 src 结构各性能水平的层间位移角分布范围及分布比

tab. 3 distribution range and proportion of inter-storey drift

正常使用阶段

 

从上表各性能阶段的层间位移角分布情况来看,src律性较好。按照各个性能水平层间位移角的分布比例,在达到一定安全保证率的情况下,将

src 框架结构正常使用、暂时使用和接近倒塌三个性能水平极限状态的层间位移角限值定

为 1/350、1/120 和 1/35;同时,将生命安全状态的层间位移角限值设在 1/120 和 1/30 之间, 取为 1/75。

另外,框架柱的裂缝宽度也易于作为各种性能水平极限状态的判别指标。文献[4]-[20]

所做的 src 框架柱抗震性能试验中,在对层间和柱端位移角测量的同时,考察到的柱端裂

缝宽度 在正 常使用 、暂 时使用 、生 命安全 和接 近倒塌 四个 性能水 平的 分布范 围为

0.05~0.1mm、0.5~1mm、1~2mm 和大于 2mm。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的 src 框架结构在不同性能水平时的层间位移角限值和柱端裂缝 宽度可总结为表 4。

表 4 src 框架结构性能水平量化指标限值

tab. 4 limit value of quantitative index for src structures

 

5. 结论及建议

1) 提出基于性能的 src 结构抗震设计理论这一新课题,结合国内外对钢筋混凝土结构 性能水平的划分标准,将 src 结构的性能水平划分为正常使用、暂时使用、生命安全和接 近倒塌四个等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 src 结构的 10 个抗震设防目标;

2) 总结了 src 柱在不同剪跨比时的破坏形态,提出了四个性能水平的失效判别标准和 参数,建议各自的层间位移角限值分别取 1/350、1/120、1/75 和 1/35,并将对应的柱端裂缝 宽度范围定为 0.05~0.1mm、0.5~1mm、1~2mm 和>2mm;

3) 本文所提四个性能水平的容许变形值仅建立在少量试验基础上,还需要将试验量测 结果和大量数值模拟结合起来,从理论上建立容许变形值的计算公式;同时,已有的 src 结构试验研究主要针对框架结构,目前迫切需要开展型钢混凝土组合件和型钢混凝土剪力墙 的试验研究,以便为全面实现 src 结构性态抗震设计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0]

[1] jgj138—2001/j130-2001.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 gb50011-2001.抗震结构设计规范[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 李俊华, 王新堂等. 低周反复荷载下型钢高强混凝土柱受力性能试验研究[j]. 土木工程学报.2007,

40(7):11~18.

[4] 贾金青,姜睿,厚童.钢骨超高强混凝土框架柱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6,39(8):14~18.

[5] 闻洋.钢骨高强混凝土柱受力性能的试验研究[j].混凝土,2006,(9):25~26.

[6] 薛伟辰,胡翔.钢骨混凝土框架滞回分析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5,25(6): 76~80.

[7] 李斌,闻洋,李云云.钢骨高强混凝土柱受力性能的试验研究[j].包头钢铁学院学报,2006,25(2):197~199.

[8] 蒋东红 , 王连广 , 刘之 洋 . 钢 骨高强 混凝土框 架 柱开裂荷 载 的试验研 究 [j]. 四川建筑 科 学 研 究,2002,28(3):7~9.

[9] 曹万林等.异性截面钢骨混凝土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2004,20(2):64~68.

[10] 白国良,石启印.空腹式型钢混凝土框架柱的恢复力性能[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1999,31(1):32~34.

[11]黄亮.深圳时代财富大厦超高层建筑结构若干问题研究[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6,28(3):60~64.

[12] 薛建阳,赵鸿铁.型钢混凝土框架模型的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2000,21(4):28~33.

[13] 徐培福等.带转换层型钢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模型拟静力试验对抗震设计的启示[j].土木工程学 报,2005,38(9):1~8.

[14] 杨勇, 郭子雄, 聂建国. 型钢混凝土竖向混合结构过渡层抗震性能研究综述[j].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 造,2006,28(5):78~86.

[15] 李丕宁, 秦荣.基于性能的高层钢—混凝土混合结构住宅设计 [j].工程力学, 2007, 24(sup1):87~93.

[16] 田玉基等.钢骨混凝土梁式托柱转换层结构的研究[j].工业建筑,2000,30(2):54~57.

[17] 刘阳.核心型钢混凝土柱抗震性能实验研究[硕士论文].华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18] 庄云.src 柱—rc 梁组合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硕士论文]. 华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19] 王妙芳 , 郭子 雄 . 型钢混凝土柱抗震性态水平及极限状态的讨论 [j].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06,

28(3):31~36.

[20] mizuo inukai, kazuya noguchi, masaomi teshigawara, and hiroto kato. seismic performance composite columns using core steel under varying axial load [j]. 13th

world conference o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2004:598~606.

抗震理念论文范文3

关键词:建筑方案设计;建筑物抗震;作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在建筑方案设计中,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现有的研究和经验表明,在建筑方案设计中全面贯彻抗震设计的主要内容,将二者结合到一起,能够有力的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1、建筑方案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几个主要设计问题分析

1.1建筑体型设计问题

建筑体型包括建筑的平面形状和立体的空间形状的设计。震害表明,许多平面形状复杂,例如平面上的外凸和凹进、侧翼的过多伸悬、不对称的侧翼布置等在地震中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海城地震和唐山地震中有不少这样的震例。而平面形状简单规则的建筑(包括单

层和多层建筑)在地震中都未出现较重的破坏;有的甚至保持完好无损。沿高度立体空间形状上的复杂ss和不规则,例如相邻单元的高差过大、出屋面建筑部分的高度过高、有的建筑装饰悬伸过大过高,这些沿高度形状上的变化,在地震时都会造成震害,特别是在建筑结构刚度发生突变的部位更易产生破坏。在历次地震中工业与民用建筑都有此类震例。

所以,在建筑体型的设计中,应尽可能的使平面和空间的形状简洁、规则;在平面形状上,矩形、圆形、扇形、方形等对抗震来说,都是较好的体型。尽可能少做外凸和内凹的体形,尽可能少做不对称的侧翼和过长的伸翼,在体型布置上尽可能使建筑结构的质量和刚度

比较均匀地分布,避免产生因体形不对称导致质量与刚度不对称而引起建筑物在地震时发生对抗震极不利的扭转反应。在建筑方案设计中,特别是高层建筑的建筑方案设计中,为了建筑立面美观和艺术上创意,复杂的建筑体型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在设计时一定要把建筑艺术、建筑使用功能同结构抗震安全很好的地结合起来。

1.2 建筑平面布置设计问题

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在建筑方案设计中是十分重要的部分,它直接反映建筑的使用功能和要求。柱子的距离,内墙的布置,空间活动面积的大小,通道和楼梯的位置,电梯井的布置,房间的数量和布置等等,都要在建筑的平面布置图上明确下来;而且,由于建筑使用功能的不同,每个楼层的布置有可能差异很大。因此,这就带来一个建筑平面布置的多样化如何同时考虑结构抗震要求的问题。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建筑平面上的墙体(包括填充墙、内隔墙、有相应强度和刚度的非承重内隔墙)布置不对称;墙体与柱的分布不对称,不协调;造成建筑结构质量与刚度在平面上分布的不对称,不协调;使建筑物在地震时产生扭转地震作用,对抗震很不利。根据抗震设计审查结果统计,有的城市在建筑平面布置上不合理的达17%,在墙体设置上不符合抗震要求的达24%。

1.3地展力问题

在高层建筑方案设计中,除了考虑垂直荷载和水平荷载外,还要考虑地展力。往往由水平地震力产生的内力,成为设计控制的主要因素。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有多种,当地震烈度低于8度时,只要建筑物体型合理。垂直刚度均匀,九层以下的高层建筑,仍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然而,由于高层建筑结构体系自身的柔性较大。加上设计师在建筑方案设计时因商业要求,无法建筑结构上进行合理的设计,从而引起建筑结构设计不合理,造成这类建筑抗震性能先天不足,加上临街一面底层抗震墙设簧减少,引起底层的侧移刚度比纵横墙较多的第二层要小,这种结构的建筑物其地震倾覆力矩主要由钢筋砼框架柱承担,使得底层钢筋砼框架柱的承载能力大为降低,当地震时,因为下柔上刚,从而危及整座建筑的安全。如何才能克服这些闲难就是建筑方案设计者所面临问题。

1.4 缺乏理论指导和经验

建筑抗震设计中缺乏科学规范的理论指导,缺乏实际经验的积累;我国对地质地震的认识尚不够完善,对地震的成因,预测,防治研究不够深入,地震防治规范不够科学。因此,在进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时候,缺乏一定的科学依据,或依据的是不完善的理论。因此,难以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完美融合防震设计理念。设计中,没有能够深入研究地震对建筑结构破坏的层次和顺序,难以做到重视主体的设计而兼顾细节问题。没有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的运用抗震设计准则。

2、建筑方案设计和抗震设计的关系分析

建筑方案设计对建筑抗震起重要的基础作用。建筑的结构设计难以对建筑方案设计有很大的改动,建筑方案设计已经初步形成了,建筑结构就必须按照原则服从建筑方案设计的要求。设计师在建筑方案能够全面的考虑到抗震设计的要求,那么结构设计人员按照建筑方案

对结构部件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保证建筑结构质量与结构刚度均匀分布,结构受力和结构变形共同协调,提高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和抗震承载能力;如果建筑方案没有考虑到抗震的要求,直接给结构抗震设计带来更大的难题,建筑布局设计限制结构抗震布局设计。为了进

一步提高结构部件抗震承载能力,就必须增大结构构件的截面面积,这样又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浪费。所以,在建筑抗震设计的过程中建筑单位要对建筑体型设计、建筑平面布置设计、屋顶建筑抗震设计等问题加以关注。

3、在建筑方案设计中考虑抗震问题的作用

3.1体型设计中能够避免质量和刚度分布不均

建筑体型包括建筑的平面形状和主体的空间形状的设计。震害表明,许多平面形状复杂,如平面上的外凸和凹进、侧翼的过多伸悬、不对称的侧翼布置等在地震中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唐山地震就有不少这样的震例。平面形状简单规则的建筑在地震中未出现较重的破坏,有的甚至保持完好无损。沿高度立体空间形状上的复杂和不规则在地震时都会造成震害。特别是在建筑结构刚度发生突变的部位更易产生破坏。因此在建筑体型的设计中,应尽可能地使平面和空间的形状简洁、规则:在平面形状上,矩形、圆形、扇形、方形等对抗震来说都是较好的体型。尽可能少做外凸和内凹的体型,尽可能少做不对称的侧翼和过长的伸翼。在体型布置上尽可能使建筑结构的质量和刚度比较均匀地分布,避免产生因体型不对称导致质量与刚度不对称的扭转反应。

3.2屋顶建筑的抗震设计作用

屋顶建筑的抗震设计人员常被人们忽视,这是因为屋顶并不是结构承重的重要部分。所以人们并不重视这一方面的设计。事实上恰恰相反。屋顶建筑是建筑方案设计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根据现在一些地震的破坏来看。屋顶建筑是地震破坏最严重的地方之一。在这一部

分的设计中应该尽量降低屋顶建筑的高度,在材质上选择用高强轻质的建筑材料和轻型的建筑造型,保证屋顶建筑的结构质量和刚度的均匀分布,这样就能保证地震作用沿结构方向的均匀传递。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屋顶建筑与整体建筑的重心应该保持一致,这样能

够显著提高屋顶建筑的抗震稳定性。减少地震过程中扭转、变形等情况对建筑物自身的破坏。

结语:

总之,建筑方案设计在建筑的抗震设计中非常重要,二者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对于建筑方案的抗震设计,我们要有足够的重视并且使其能够发挥它的作用。从而保证建筑的抗震能力,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蒋山.浅谈建筑方案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作用,[期刊论文]中国房地产业,2011年10 期

抗震理念论文范文4

关键词:既有建筑 加层改造抗震性能 计算模型

Existing buildings with light steel structur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Abstract: layer for steel structure is now gradually spread of form of houses with layer and transformation, in such aspects as technology, economy and security than concrete structure has more obvious advantages.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development of layer for steel structure,for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existing buildings with light steel structure puts forward my own view.

Key words:existing buildings Add layer building

seismic performancecalculation model

中图分类号:TU352 文献标识码: A

既有建筑加层改造在我国的发展及应用

上世纪70年代我国的房屋加层改造技术迅速发展起来,全国各地都纷纷展开加层改造的实践。既有建筑增层改造后既美观大方、装修考究,又风格新颖、立面错落有致,具有时代感。在全国各地开展的房屋增层工程实践中,出现了一批杰出的、有代表性的、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独具匠心的工程,其中部分加层工程统计见表 1.1,

表1.1部分加层工程实例

序号 工程名称 原建筑 加层建筑

1 保定市电力学校综合楼 4 层砖混 1层门式刚架结构

2 北京京西宾馆 2 层框架 1层钢框架

3 新乡百货大厦 4层 4层组合网架架

5 郑州某大学食堂 2层框架 1层刚框架

6 保定电力学校学生宿舍楼 4 层砖混 1层门式刚架结构

7 华北电力学院教学楼 4 层砖混 1层门式刚架结构

8 北京城建集团总公司办公楼 6层框架 增至12层

既有建筑轻钢整层结构的优越性

钢结构加层是目前逐步被推广的一种房屋加固与改造形式,在技术、经济以及安全性等方面较混凝土结构具有明显的优点:

(1)钢结构建筑采用先进的设计和加工工艺以及大规模的生产方式,所以可大大地降低造价。同时由于安装简单迅速而节省大量的施工费用,有效地缩短了工期。并使企业或开发商得以更快投产见效,有效地缩短了工期,

(2)钢结构加层形式多样,建筑内部空间宽敞,可以更好地满足建筑上大开间、灵活分隔的要求,又可灵活布设各种工业管线,且可以保持原结构的布置不变,很好的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3)采用钢结构加层在施工期间不影响旧房屋的正常使用,避免了由于施工带来的旧房屋的停止使用,造成的经济损失。

(4)采用钢结构加层不需要购置新地,很好地节约了土地面积,大量节省了征地费、拆迁费、减少住户搬迁的安置费。

(5)抗震性能好相对于混凝土结构,钢结构重量轻,且具有很好的延性,能够很好地吸收地震能量,有效地减小了地震力,从而保证了房屋结构的安全。

(6)相对于混凝土结构施工而言,在施工过程中钢结构建筑基本上没有建筑垃圾产生,施工过程中噪音污染微小,对周边居民的生活和工作基本上不产生影响。同时钢结构建筑便于拆卸、回收,可实现重复利用等优点,这些都完全符合国家对建筑环保节能的要求及理念。

既有建筑轻钢整层结构在我国的研究概况

随着增层技术在我国房屋增层与改造中的应用,与之相关的技术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工程界的普遍重视。先后成立了“中国老教授协会全国房屋加层改造技术研究委员会”和“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物鉴定与加固技术标准委员会”等学术团体[1],使加展改造工程的经验交流、学术研究日益活跃。

目前我国针对混凝土结构上部加钢结构的代表性研究成果有:

(1)袁文章,何小燕[2,3]以北京某医院的住院楼加层为背景,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上进行钢结构加层的整体结构的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推导出了整体结构等效阻尼比的公式,并在下部为14层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上部为一层钢结构的实际工程中得到了很好的运用。

(2)吕凤伟[4]分析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和钢结构连接节点。对比三类加层连接节点:锚栓生根加层节点,焊接生根加层节点,增大截面生根加层节点。通过拟静力试验和低周反复试验,,提出了适用于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的钢框架加层的加层节点、抗震评估和设计方法。

(3)张 涛,王元清,石永久,麻建锁[5]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某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办公楼顶部加两层纯钢框架的抗震性能进行反应谱分析。计算表明,由于加层后结构周期加长,整体框架的底层层剪力变化较小。而且加层设计的同时应进行抗震加固验算,并结合实际工程的需要进行整体结构的耗能减震设计。

(4)王元清,宋 锋,石永久,钱晓键[6]通过建立空间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采用隔震技术的跃层加层框架的动力特性,并用时程分析法对隔震结构及其相应的非隔震结构进行了地震反应分析,得出:铅芯橡胶隔震支座能够明显地减小结构的地震反应。橡胶隔震垫的水平刚度和阻尼对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较大。

我国轻钢增层结构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建筑轻钢结构增层在国内逐渐获得广泛的应用,显示出很好的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目前设计方法也不够完善,对其进一步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在房屋钢结构加层技术的研究中主要表现在着如下关键问题:

国内外对钢结构加层结5构的破坏机理、抗震性能、抗震薄弱环节等还缺乏深入的研究。对这种由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所组成的混合结构的破坏机理、抗震性等都还缺乏深入的理论研究,仅靠一些相关行业标准,没有一套统一的标准。

(2)由于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两种结构的阻尼比不同,在实际工程设计中阻尼比如何取,还缺乏一定的研究。不同的设计人员取值不同,取值比较混乱,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因此就这种混合结构的阻尼比如何取值还有待于深入研究。

(3)钢结构加层后如何能保证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协同工作也有待于更进一步研究。

为促进轻钢增层结构进一步的发展,还需要加大对其研究的投入,采用钢结构加层后整个混合结构的整体质量、刚度、周期、阻尼比等都发生较大的变化,应该对整个混合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出规律。

结论

在加层中要尽量减少对下部建筑物和地基的影响,钢结构加层作为一项新型的加层技术越来越受到工程界的青睐。但目前我国对这种新型结构的工作性质、破坏机理等关键技术问题研究还不透彻,理论研究远远落后于工程应用,因此必须大力加大对其研究的投入。

参考文献

[1] 骆甜.轻钢加层结构的地震分析与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7

[2] 袁文章,何小燕.北京某医院住院楼钢结构增层设计[J].山西建筑,2008,34 ( 8):103~104

[3] 程河山.既有钢筋混凝土框架顶部钢结构加层体系受力分析[D].[硕士学位论文].郑州:郑 州大学,2009

[4] 吕凤伟.混凝土框架顶部钢结构加层连接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南京: 东南大学,2009

[5] 张 涛,王元清,石永久,麻建锁.钢筋混凝土框架顶部钢结构加层的抗震性能反应谱分析[J].工程抗震与加固,2006,28(3)

抗震理念论文范文5

关键词:沉降;桩基础;承载力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随着高层建筑和体型复杂建筑的发展,地基基础的不均匀沉降问题越来越凸现出来,传统的桩基础设计理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近年来随着一些相关学科的发展,桩基础设计思想有了很大突破。这些思想首先源于研究在减少天然地基的总体沉降问题,认为群桩和承台下同承担建筑物荷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所谓减沉桩、疏桩、复合桩、塑性支承桩等桩基础设计理论,这些理论是以总体沉降为主要控制因素,采用少量桩来协助天然地基以减少其沉降或弥补其承载力的不足。

1977年英国的Burland教授在日本东京召开的第9届国际土力学与基础工程会议上,做了《结构物和基础的性状》的专题报告,指出在天然地基强度能满足设计荷载的要求但沉降却过大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少量发挥极限承载力的桩以减少基础沉降,并将其称为“减少沉降量桩基础”。一年后Hain和Lee等人采用Poulos的弹性理论及理想弹塑性模型也得出了建立竖向刚度较大的桩―土复合桩基并不需要很大的桩数,桩数的进一步增加对减少最大沉降和差异沉降的作用非常小的结论。但目前为止将这一设计思想还仅仅停留在理论阶段,很少在工程上得以应用。

Poulos在屈服桩基础的方法上提出了可以考虑让桩完全发挥极限承载能力,桩仅是作为减少沉降所采用的构件,并称其为“piled raft foundation”,以示与传统的“pile groups”的区别。他认为由于筏下土体过于软弱时,使筏板能提供的承载力十分有限,不适合采用这种设计方法。

相比于国外桩基础研究的发展,我国的桩基础理论发展也在快速的发展。1979年,我国岩士工程界前辈童翊湘在探讨上海软土地区桩基础设计经验时就提出了基于群桩基础工作机理的分析理论,形成了分不同情况按沉降设计桩基的初步想法,指出桩土相互作用的应力对计算桩基下沉量的影响。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同济大学开展了桩土相互作用课题的研究,杨敏等在1988年研究了在桩基础设计中减少桩数节约造价的问题。研究中指出了如果桩数是受沉降控制的,则在地基强度满足荷载条件下,减少用桩数量只会对基础沉降有影响,不会引起建筑物的使用,并于1989年开始在上海的多层和小商层建筑物的基础设计中应用沉降控制概念进行工程实践,实践表明根据该理论能够有效地减少工程造价。此后杨敏等人经过10多年的对桩土相互作用、软土地基变形控制等有关课题的研究,于1998年提出了减少沉降桩基础的设计理论,其只要思想是基础中的桩除承担部分荷载外主要还是起减少和控制沉降的作用,进而提出了将控制设计值确定桩数和桩长的设计方法。1983年华东电力设计院在桩和承台共同作用的报告中再次指出,在软土中进行基础设计时充分利用桩和承台板的共同作用,可以有效提高桩基础的承载能力和减少沉降,并给出了相应的设计计算式。上海民用建筑设计研究院黄绍铭、裴捷等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探索软土地区沉降控制复合桩基设计方法,根据在上海康健新村原位观测得到的实测数据,提出了基于Mindlin解的Geddes应力公式计算土中应力,再用分层总和法计算沉降的设计理论。

宰金珉提出了复合桩基的设计方法,综合分析了沉降控制复合桩基非线性工作性状的基础,指出应用复合桩基设计方法的前提条件是天然地基承载力满足率指标大于0.5,如果小于0.5则还是沿用常规桩基础设计方法,同时提出在整体承载力和沉降量双重控制下按单桩极限承载力设计复合桩基的方法,其设计原则为:在总体安全度K大于2和总沉降小于允许沉降的双重控制下,单桩近似取用极限承载力。另外将“复合桩基”定义为以大桩距(5~6倍桩径长以上)布置的底承台摩擦群桩或端承作用较小的端承摩擦桩与承台底同承载的桩基础。1994年上海市地方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BJ240294将减少沉降桩基础的桩基础设计方法收录在规范中,并取名为“沉降控制复合桩基”。1993年蔡杉龄对深厚饱和软黏土中薄硬夹层作桩基持力层做了研究,引用了板带强度计算理论,经过计算分析,得出了薄硬夹层可以作为扩底桩的桩端持力层的结论。

温州建筑设计院管自立工程师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提出了基于充分利用浅埋硬土层良好承载力的设计方法,建立了疏桩基础设计思想。指出饱和软土地基中存在一个“最佳容桩量”,在这个容桩量进行设计时建筑的沉降最小,从而对由传统桩基设计确定的桩数和间距进行精简和疏布。

在高层建筑超长大直径灌注桩的研究上,张忠苗、汤展飞等对杭州某长45m的试桩的进行了实测,认为桩端沉降量对桩侧极限阻力有很大的影响,并定义桩端沉降量达到约2mm所对应的桩顶荷载为极限阻力值。通过分析指出按各层摩阻力平均值用一般静力经验公式来计算桩侧阻力是不正确的。楼晓明、洪毓康、陈强华对群桩基础地基中的竖向附加应力性状进行了研究,指出等代深基础法Boussinesq公式确定的附加应力要比桩端以下附加应力大得多。并且随着桩长度的增加,基础面积随之减小,下卧层中的附加应力系数也逐渐变小。

在当前的高层建筑桩基设计中,多数采用“等桩长、等桩径、等桩距”的设计方法,实测表明,虽然采用的桩数不少,但碟形沉降仍然时有发生,框剪、框筒、筒中筒结构中这种情况尤为突出。这种碟形沉降对建筑结构内力影响很大,是基础和上部结构的受力都有所增加,从而板厚和配筋增多,使得工程造价升高.因此,宰金珉、刘金砺等提出对基础刚度进行调节的变刚度调平设计方法,目标是尽可能地减少材料消耗和差异沉降。

管桩的工期较短,质量控制容易,场地污染及噪声很小,具有很多优点。但在高层建筑中,管桩接头太多,容易在下压的过程中破坏焊接;而钻孔灌注桩却不受土层的限制,可以打到任意的设计深度。而沉管灌注桩一般只能在20米以内;其次,管桩只是桩头桩帽的短筋锚入承台,而灌注桩直接是桩身钢筋锚入承台,因此管桩相对灌注桩的抗拔能力较弱。

同时灌注桩由于混凝土自身强度形成的过程存在有充盈效应。因此灌注桩的承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及桩周土的的恢复,桩周摩擦系数会越来越大。抗拔能力及抗震能力也越来越强。

H型钢桩的力学性能优良,性柔、强度高,震不断,抗震能力强。利用液压振动锤可轻松地将H型钢桩振入卵石层中10米以上,最深可达30多米。从振动减振的角度来分析,基础的柔性结构更重要,大地是激振源,桩是减振器,上部建筑物即使是刚性体也无所谓,因为刚性体的振动烈度完全取决于减振器。

在地震爆发时,强大的地震水平往复冲击波,完全改变了管桩和灌注桩上述状态,使端承桩在地震冲击波中发生水平往复运动,对桩身构成了往复水平冲击,使摩擦桩桩身四周土层与桩基松开,并且土层对桩身构成水平冲击力,其结果:无论端承桩还是摩擦桩不是破坏,就是失稳。

桩基础结构破坏、地基土失效以及桩基整体失稳,常常引起上部结构的整体性破坏;地震引发桩基沉降、倾斜、桩基结构轻度受损,将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和使用寿命。因此桩基础的抗震,应从建筑物整体抗震的角度出发,确定相应的抗震设计原则,采取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进行相应的抗震计算,以达到抗震设防目标。从桩基抗震设计角度,选择桩基类型应优选H型钢桩,其次是钻孔灌注桩,沉管灌注桩,再次是预应力高强管桩。

参考文献:

抗震理念论文范文6

关键词:管道企业;产品策划;转型升级

本文系2015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京津冀设计产业协同发展”结题论文(课题编号:HB15YS007)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4月18日

一、关于产品战略策划

产品战略策划是一种系统的产品发展总体战略规划,即创造产品竞争优势,建立良好产品形象,提升产品附加值,向消费者传达不一样的产品与品牌形象和理念。在以产品为主的市场竞争中,形成自主品牌优势离不开新品开发,企业转型升级得益于新品开发前期以市场及用户需求为导向的产品战略策划,新品设计、生产、销售能否成功取决于对未来市场及用户需求的掌握,提高企业产品形象及附加值,用产品理念去引导消费者,这些都需要对企业产品进行战略规划,从而形成有别于其他产品且具自身特色的产品形象。

二、国内外优秀管道企业导入产品战略策划情况

本文对国内外管道企业的产品系统、主打产品、视觉体系进行了调研分析,国外以德国阔盛、德国洁水为主,国内以金牛为主,学习他们如何建立产品战略策划,如何在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取胜,成为行业佼佼者及消费者信赖的产品。

(一)德国阔盛。全球PP-R管道发明者和领导品牌,主打PP-R管道,推出七彩管,色彩区分管材型号,使用户更易识别管道,每种管材有专用领域,管材图形有喷码信息及防伪标识,产品视觉性强,形成企业“特色”。产品策略定位:在老本行暖通领域寻求重大突破,除民用领域外,致力在专业领域中为各行各业提供一个整体管道系统解决整合方案。

(二)德国洁水。学习阔盛优点,结合自身情况进行优化升级,首推色彩联盟理念,将原有PP-R、PE-RT管道系统进行全面升级,以色彩区分四大系统并赋予理念且有相应宣传口号,将绿色、健康、舒适、环保、节能的定位和科技、人文、时尚的生活理念引入中国现代生活。产品策略定位:为中国家庭带来高品质产品、技术和服务,提供以用户为核心的国际品牌价值与全球领先管道解决方案。

(三)武汉金牛。金牛注重研发新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主打PP-R冷热水管、PE-RT地面辐射采暖管。分家装和工程两大类,以用途划分系列和系统,以用途材料特性命名管道型号,详细明了。产品图形包括防伪标识及条形码管理体系,确保产品放心使用。定期推出新品,凸显一个“变”字,具有特色。产品策略定位:以管道为基础,成套技术为延伸,在建筑冷热水、采暖、排污、市政给排水、化工等领域向全球客户提供专业管道及系统解决方案。

不少中国管道企业热衷“打造”各种各样的品牌策划,但对产品设计和建立自己独特的产品策划缺乏足够认识。殊不知,品牌策划的成功最终依靠的是产品战略策划的成功。目前,不少企业热衷品牌的原因是企业仍有一定利润空间(成本优势),实际上,随着关税降低和各项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进而与国际接轨,大量物美价廉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利润空间越来越少;同时,企业对建立产品战略策划缺乏信心和相关专业人员。目前,多数企业产品同质化和低价格战现象严重,使企业丧失利润空间,带来巨大灾难。企业想成为行业规则的突破者还是制定者,产品战略策划的导入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因此帮助我国管道企业建立产品战略策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我国管道企业导入产品战略策划基本思路

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是企业竞争亘古不变的准则,我国管道企业要生存就必须适应市场的千变万化。目前,我国管道企业同质化现象严重,要发展壮大,就要了解用户需求及市场发展趋势,当然,质量和创新是最根本的生存条件,质量过关和产品创新,才能得到长期发展。鉴于我国管道行业的现状及产品特点,了解市场发展走向,完善现有产品技术水平,研发高性能、高附加值的新产品是当务之急需要做的事情。同时,加大改性、复合以及其他新型塑料管道材料研发,以提高应用性能指标,满足不同用途塑料管道需求及安全卫生、抗菌阻氧、保温耐热、环保节能、防火降噪、增强抗震等性能要求。管道企业建立产品战略策划要对市场及同类竞品进行分析对比,主要从产品的理念(MI)、视觉(VI)、行为(BI)三个系统入手。

(一)产品理念系统(MI)。产品理念系统主要从市场细分化、产品差异化两方面进行,在产品设计上提出有别于其他同类产品的特色理念。

1、在市场细分化方面。第一,需要进行市场现状分析,包括市场经济及行业现状分析、南北方市场分析、管道应用模块分析;第二,结合分析进行市场初步定位,总结主打市场、领域及产品发展方向;第三,结合市场需求分析不同行业及用途对管道需求、对生产领域及南北方市场需求进行初步定位,确定产品发展方向;第四,结合政治、经济、社会、技术(PEST)分析和评价这些因素对企业战略目标和战略制定的影响;第五,结合社会热点分析热点社会问题、生活方式、生活需求,并总结对产品战略的指导方向;第六,对产品细分化进行总结,得出结论,用以指导最后的产品策划。

2、在产品差异化方面。首先,对自身企业及产品进行系统分析;其次,从竞品企业概况、竞品系列分析(从产品的系列、命名、理念、型号、形状、颜色)对自身产品与国内外竞品进行系统分析,总结并学习其优势,结合自身品牌文化提出具有自身特点的产品理念。

(二)产品视觉系统(VI)。人们获取信息80%来自视觉,VI是最形象直观最有冲击力的部分。产品视觉系统主要从产品的命名、色彩、材料、技术、工艺、结构、特点、图形、用途与竞品同系列产品优劣势进行分析并学习优势之处,并对管材竞品进行总结,即发展企业的核心技术;要有主打产品、核心产品;要学会用颜色区分管材,形成视觉差异化、统一性;加深客户对产品的辨识,产品说明需加入结构工艺图;对进行比较的竞品与自身进行总体比较,从产品结构、产品图形、产品系列宣传语建立识别;学习其优势之处,归纳总结出最终的系统划分、产品命名、图形、理念、科技、口号,建立起具有自身特色的视觉系统。

(三)产品行为系统(BI)。从独特的市场、营销模式、产品推广、展览展示和特色服务等行为要素对管道产品进行推广。将企业理念贯穿到企业形象、产品设计、宣传及销售,要保持从品牌到概念保持产品延续性。根据市场调研结论确定特色市场,将产品理念及视觉系统运用到特色市场,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进行宣传(要具有企业理念和管道特色),可打情感及公益牌。例如通过管道图形(结构工艺图)来帮助人们认识理解管道设计理念和推广管道产品,或加入企业文化与传统文化融合的方式推广管道产品。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优秀管道企业进行产品战略策划分析,总结出我国管道企业建立产品战略策划的必要性及基本思路。期望这种思路可以对传统管道企业建立产品战略策划有所帮助,同时增加产品附加值,实现产品创新,为企业带来增值效益,进而转型升级,对管道企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刘钢.产品设计战略研究及实务.江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