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行业工作经验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金融行业工作经验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金融行业工作经验总结

金融行业工作经验总结范文1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培养目标精确 实操能力

高考,是学生面临的人生中的第一个重大的选择。有的学生上了普通高等院校,还有一部分学生,会就读职业院校。在很多家长的眼中,高中毕业后读大学才是正道。但是在前几年,一个父亲,让自己的儿子从大学退学,两个人一起去了一所职业院校学数控机床,这件事情,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了很多年,确实给很多人提供了享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是,目前的普通高校大学生就业的问题相当突出。关键问题是,毕业的大学生,没有一技之长。一个电焊工的工资,都可以比大学本科生的工资高很多。技术蓝领,是目前很紧缺的人才,而相当多的技术蓝领,都是在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 国家花了很大的力度扶持职业院校的发展,不管是公立的职业院校,还是私立的职业院校。

一、职业教育的现状

职业教育虽然在中国已经存在了好多年,教育部门也花了很大的力气扶持职业教育,但是,职业教育在中国还只能算是一个新生的事物。说它是新生的事物,是很多人对它认识不足,不能真正理解职业教育的目的和重要性。很多人都认为读完小学,高中,再读大学才是理所当然的成才之路。只有考不上大学的人才去读职业院校。这种保守的思想给中国的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很大的难度。

再者,很多职业院校是民办的,学校的经济来源直接就是靠学生的学费。学校为了生存,在招生的时候把很多学生忽悠进来,但是没有好好的抓好教育质量。职业院校的质量意识不够浓,以质量求生存,质量才是职业院校的生命线。很多办学校的人,不能把赚钱放在首位,教学质量办好了,声誉在外,不用担心没有学生来这里学习,学生多了,自然教育经费就多了。不能本末倒置,以赚钱为第一目的。

二、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

职业学院和普通高等学校的区别在于,高等学校培养的是综合素质高的人才。目前在职业院校读书的学生,大部分是高考后没有被普通高等大专院校录取的学生。那么针对这样的学生,职业院校培养的目标就在于生存技能的培养,就是具有某种专业技能比较过硬的人才,培养目标比较明确,甚至可以说就是对某个职位的工作所做的培养,比如说汽车修理师。

职业学院为了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要在很多方面和普通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有所区别。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介于蓝领和白领的一种工种。培养的目的是直接面对工作岗位,直接面对就业,目的性比较强,有很高的针对性。所以,职业院校在教学中,教学做一体化。在教学过程当中,很注重实践性。

三、职业院校的专业细分

普通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都有相同的专业,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学课程中很多是理论教学,从这里毕业的学生,有一部分可能以后要从事理论研究的工作。但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会从事理论研究工作,特别是职业院校的学生,做理论研究工作的可能性就更小,所以,在专业设置方面,职业院校也和普通高等院校的做法有所不同。比如国际贸易专业,在职业院校中,这个专业可以更细分为国际贸易专业报关方向,它的培养目标,直接就是报关员相关的工作,针对性很强。这样,就能凸显出职业院校的职业特色。

四、职业院校的实习基地

就读职业院校的学生一般是初中毕业生或是高中毕业生。职业院校的一个很大的作用就是给这些不能在高等院校深造的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学习赖以生存的技术的地方,说的直白一些,就是能让他们可以有一个工作。所以,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实操方面的技能,就要更强一些。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职业院校和社会上很多不同的行业中的公司建立合作关系的原因。这些公司就成为职业院校的实习基地。在校学生可以去这些公司实习,把学校里面学习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去掌握。而这些作为实习基地的公司,也可以在这些实习的学生中,挑选一些优秀的学生,以后可以直接签约成为公司的员工。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实操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就业水平,而公司也招聘到了合适的人才。

五、职业院校的师资队伍

由于职业院校培养目标的特殊性,所以职业院校的老师,除了有相应的理论知识基础外,更应该具备的是一线公司的实际工作经验。

职业院校的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实操经验,或者是以前的工作经验总结。这样对学生日后踏入社会工作岗位,更有帮助,可以使学生少走弯路。在职业院校当中,学术型教师可以有,但不用太多,双师型的老师是大量需要的人才。

六、职业院校的教材与教学实训室

职业院校培养学生的方向,直接面对以后的工作岗位,所以,在教材的选择上,应该比普通高等学校的教材更加突出实务教学。在必要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基础上,实务教学是不能缺少的必要环节。所以,在教材的选择,甚至是在教材的编写上,实务的内容,更应该是教材的重中之重。

除了有注重实务的教材, 建立教学实训室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实训室,学生可以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在实训室中,可以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更有利于在将来毕业后在公司更快的进入职业角色。因为作为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和普通高等学校的毕业生竞争,更强的操作性是职业院校的学生的一个有利的竞争优势。

七、总结

中国的职业教育现在已经受到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但是由于目前传统思想的问题,还有就是职业院校本身存在的问题,使职业院校的发展受到一些阻碍。但是,不可否认,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正是现在社会上很短缺的技术型人才。而这也是目前中国就业市场上一个很大的缺口。从长远看,中国的职业教育的地位将越来越高,而培养出来的人才在素质和技能方面,也将得到很大的提高。

金融行业工作经验总结范文2

关键词:银行;员工;绩效管理

一、前言

自美国“科学管理之父”泰勒(Taylor)1891年创立科学管理理论后,关于企业绩效管理的相关研究就成为了管理学中的一个热点。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现代企业间竞争的持续加深,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作为企业的重要环节,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我国商业银行间的竞争早已升级为人才的竞争。绩效管理工作是企业人力管理制度制定的基础,其评价结果的应用为员工培训、晋升等人事调动工作及薪酬制定等提供了客观的依据。通过将绩效评价的结果应用于管理工作,可以很好地分析员工的特点和个性,为各个员工安排适宜自身能力的工作岗位,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切实提高工作效率。

二、我国商业银行绩效管理工作现状

1.指标现状

在绩效管理工作中,常用的绩效考评方法主要包括量表考评法、360度绩效考评法、关键业绩指标法及目标管理绩效考评法等。实际中,企业应根据自身特色来选取适宜的绩效考评方法。现阶段,我国多数商业银行都制定了适宜自身的绩效管理科学办法,并针对不同岗位的工作制定了各具特色的考核指标。由于银行内部包括了管理、销售等多个岗位,因此考核指标也应结合不同岗位工作来设置。一般来说,管理岗位员工的考核应以组织绩效为主、个人行为能力为辅。专业岗位员工的考核应以个人绩效及能力为主,并与其部门绩效挂钩。销售岗位员工的考核应以销售业绩为主、行为能力为辅。

2.体系现状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建立了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以笔者所在的大连银行为例,银行内部成立了由人力资源部及其他各部门负责人组成的绩效管理委员会,对不同部门的绩效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并对绩效日常事务进行管理。在确定各岗位考核指标后,由绩效管理委员会统一组织工作,并将评价结果应用到各类日常管理工作当中。基于绩效评价结果建立的绩效管理体系充分发挥了绩效的考核与激励作用,并综合考虑了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多项因素,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企业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积极性,并实现企业自身竞争力的加强。3.应用现状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是绩效管理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实际操作中往往容易忽略的一个环节。将绩效评价结果及时地反馈给员工,可帮助员工分析和总结日常工作中存在的各类问题,更好地落实绩效考评工作的激励作用,并为银行绩效管理工作提供依据。现阶段,大连银行制定了绩效评价结果沟通机制,通过银行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面谈,来引导员工关注自身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真实听取员工对工作的看法和意见。通过将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于员工岗位调动、晋升等人事管理工作,可进一步增强员工对于绩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三、我国商业银行绩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技术问题

互联网+技术在金融行业的逐渐渗透,也为新形势下的银行员工绩效管理工作提供了发展机遇。绩效管理工作涉及到多方面的基础数据,如采用手工统计的方法势必影响效率与准确度。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逐步加深,一些国际知名商业银行也纷纷加入我国市场,并带来了先进的绩效考评制度与方法。国外商业银行拥有先进化的网络数据信息库,并可借助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等完善自身绩效管理工作。其工作效率、专业程度等都要优于国内的商业银行。

2.制度问题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绩效管理工作制度还不够完善,绩效考核的前期培训工作存在不足,员工对考核工作的内容、环节、方法和流程缺乏足够的了解。个别管理者没有充分认识到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一些员工甚至将绩效考核看作企业监督自身的工具,对相关工作存在抵触心理。多数商业银行的考核周期为一年一次。这种年度考核一定程度上会给员工带来“例行公事”的感觉,从而影响考核工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随着商业银行的不断发展,原有的绩效管理制度必须得到创新与突破。3.机制问题现阶段,评价指标的适宜性、考核工作的公平性、反馈制度的完善性、数据处理的专业性等因素还应进一步增强。对于一些难以详细的定性描述和定量评价的指标因子,应加强其评价工作的可操作性;此外,还应进一步搭建评价结果的应用——反馈机制。将考评结果全面应用于岗位设置、薪酬管理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当中,从而发挥考评工作的激励效能。

四、新形势下绩效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

1.先进的技术保障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等的不断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应尽快建立数字化的考核信息录入、处理、存储平台,并借助先进技术构建绩效管理系统。通过为每位员工建立单独的绩效考核档案,来及时调整各个岗位的绩效目标。运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动态的绩效访问系统,让每个人都能够通过绩效评分来查询到自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此外,还应学习国外银行绩效考评的先进方法、流程,从而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绩效管理工作的技术水平。

2.规范的管理制度

在实施绩效管理工作中,应建立包括绩效考核指标、绩效沟通和监控措施、绩效考核与反馈激励机制的完整管理制度,并通过网络办公系统抄送至各部门。为了提升员工对绩效管理工作的环节等的认知,应制定各部门各职位的职务说明书,并适当地开展绩效管理工作介绍会。通过明确各个部门、岗位的责任与权力,使绩效考评中的指标设定、任务分配等工作有据可依。对一些需要合作进行的工作任务进行合理分配,还应在工作和组织设计方面明确权责、工作关系以及工作流程。此外,还应结合各部门工作计划,灵活调整绩效管理的周期,从而使绩效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3.完善的应用机制

应建立完善的考评结果应用机制,将绩效考评的结果与招聘、选拔、薪酬、晋升、调配、辞退等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效结合。将绩效考核结果与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其他工作挂钩,克服绩效考核工作中存在的走形式、讲人情等不良倾向,提升绩效考核工作的严肃性和公平性。通过制定《绩效考核工作标准》、《绩效考核方法与考核程序》、《绩效考核结果应用方法》等规章制度,进一步明确各个岗位的实际职能,并对考核工作的方法、标准、程序等进行规范,从而实现商业银行绩效考核工作的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借助上述工作,能够更好地保障自身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

五、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了国内商业银行数量及规模的增长,同时也引发了不同银行之间的剧烈竞争。为了满足资本市场发展的需求,同时追求自身利润的最大化,我国商业银行开始探寻先进的管理模式。绩效管理是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核心内容,对于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增强部门凝聚力和竞争力、促进企业和员工自身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互联网+模式在金融机构中的不断深入,我国商业银行的员工绩效管理工作也迎来了崭新的局面。本次研究从指标现状、体系现状、绩效结果应用现状等三个方面出发,对我国商业银行绩效管理工作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并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总结出相关工作中技术、制度、机制等方面的存在问题,以及新形势下绩效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研究认为:商业银行应借助先进的技术保障、规范的管理制度、完善的应用机制,来加强自身员工对于绩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知,让企业和员工在共同受益的基础上形成高效的工作氛围,并实现商业银行的可持续良性发展。未来,广大管理人员应进一步提升对银行员工绩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并加大绩效考评与薪酬体系的内在联系研究。

作者:徐艳辉 单位:大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行

参考文献:

[1]郑善彪.基层央行绩效考核与员工素质提升的辩证关系[J].经济师,2011,(11):192-193.

[2]冯莉.论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创新[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11,(4):25-26.

金融行业工作经验总结范文3

【关键词】大学生 创业示范基地商学结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9C-0174-02

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广西与东盟之间的贸易往来密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按照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现在的发展速度,到2015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才需求量将达100万人,特别是国际商务、物流、建筑等行业。当地企业用工需求量将大大增加,而商务经济类高职院校毕业生成为企业用人的首选对象。

但近几年的就业调查表明,大部分企业仍很难找到合适的人才。主要原因是学生在校学习的大多为理论知识,实践能力欠缺,毕业生在刚工作的两年难以适应工作需要。因此,建设商务经济类高职院校创业实习基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搭建平台实现学生与企业岗位零距离接触,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大量的合格人才,是高职院校目前的紧迫任务。本文以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创业示范基地为例,对此进行探讨。

一、建设示范基地

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和鼓励大学生创业,以带动就业的号召,以培养外向型、技能型、应用型、创业型商务经理人才为己任,通过建设大学生创业基地,扶持大学生创业,孵化创业企业,培养未来的企业家,并在全区、全国乃至东盟各国起示范带头作用,倾力打造商务财经类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

2011年,学院投资300多万元,在学院图书馆二楼建成占地1400平方米的大学生创业园,免费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场所。2011年9月被自治区教育厅评为“广西高校创业示范基地”建设单位(广西高校首批两个基地之一),并与南宁市工商局紧密合作,孵化微型企业,打造广西高校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二、主要措施和成效

(一)扶持大学生创办微型企业,为“八类人群”做示范

2011年6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了《广西关于大力发展微型企业的若干意见》的文件,自治区工商局也推出相应举措,积极推动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农转非”人员、库区移民、被征地拆迁户、残疾人、城乡退役军人等八类人群创办微型企业,通过财政资金补助、税收扶持、融资担保扶持、行政规费减免等优惠政策,提高微型企业的成功率。学院立即与南宁市工商局联合,在校园内进行微型企业政策宣讲,微型企业深入人心,自2011年8月份开园到现在,已经扶持微型企业将近40家,平均每个星期扶持1家。创业园还作为2011年“全区扶持微型企业发展现场会”的会议现场,有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高雄、全区各市分管微型企业的市领导、各市工商、财政、人社单位负责的同志、微型企业代表等一行170多人参观了创业园,并将学院扶持微型企业的做法带回本地,借鉴扶持“八类人群”,特别是对大中专毕业生的创业中。2011年9月,南宁市高新区微型企业发展办公室授予学院园区“微型企业创业创业园”、“微型企业创业示范园”荣誉称号。

(二)以创业园为平台,开展示范性创业教育

为培养大学生创新、创造和创业意识,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学院因地制宜地设置创业教育课程。秉承着一切创业必须从“商”字起步的理念,以创业园为实践基地,引导学生练摊、创办企业,把创业教育的课程列为学院所有学生的公共必修课,并纳入到大学生职业指导的一部分,安排在大二讲授,共12个课时,给予0.6学分,由全国的职业指导师和专业指导队伍进行授课指导,采取kab和siyb的专业培训办法。课程内容包括对企业及创业的认识、自我创业能力评估、创业项目的选择、创业计划的制订、微型企业政策、风险评估等。同时,邀请学院的创业明星为学生开展讲座,安排学生到创业园进行观摩实践,与创业企业和业主亲密接触,感受创业的氛围,并以他们为榜样,激发创业的热情。

(三)引进优秀企业入园做示范,校企合作培养人才

大学生创业园还引入部分优秀企业特别是学院毕业生创办的企业进入创业园,比如东盟外语培训学校、钦州市博艺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广西衡高商贸有限公司等企业,他们的成功激励着在校的学生。企业为节约用人成本,储备人才,在园区内招聘在校学生为企业员工。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的运作和管理,熟悉企业经营内容及模式,培养适合企业的员工。在校期间,企业和学生度过磨合期,学生毕业后可直接入企业工作。

(四)打造专业人才培养基地,为国内外兄弟院校做示范

园区引进的项目均与学院开设专业相关,项目涵盖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市场营销、会展策划、财会金融、旅游管理、外语培训等,竭力打造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学院每个系在创业园都有扶持项目,每个创业项目都有专业教师进行辅导,有些甚至是系全体人员入股支持,帮助企业做业务,直接参与企业运作。专业教师把学生带到这些企业中实习实践,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工作,直接接触职场,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开园以来,创业园接待全国各高校、广西各兄弟院校、南宁市各企业、团体、协会以及东盟国家代表团大约60批次,涉及人员近1000人,园区向各来访单位和个人介绍创业园的做法、成效,分享经验和教训,探讨共建办法,达到了示范和交流的目的。

(五)宣扬创业企业行为,提高学生素质教育

在指导学生创业的过程中,教师强调学生依法经营、诚信做人,以感恩的心去回馈学院和社会,得到了学生的认同。在园区内,没有发现一例违法经营,获利的企业纷纷以自己的方式回馈学院和社会,有直接捐款、资助困难学生、免费培训、提供勤工俭学岗位、活动赞助等,而学院通过电视、报纸、网络、校园广播、校刊、课堂等宣传他们的行为,赞扬并感谢他们的义举。在规范创业学生行为的同时,更为其他学生树立了榜样,让学生学会感恩,踏踏实实做事,诚实守信。

三、存在问题

(一)学生创业成功率不高

作为创业者,需要面对项目选择、资金投入、营销办法、团队管理和风险评估等问题,还要学习各种政策、法律条款、金融知识和专业知识,对个人的能力和素质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更何况是没有任何社会经验、人脉关系、资金积累和管理经验的在校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往往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和潜在的风险,他们并不能预知。目前,在创业园内,能够成功创业的企业只有三分之一,大部分的企业都因为各种原因而失败,学生也容易因失败而放弃。

(二)创业园管理不足

由于大学生创业是一个新生事物,没有任何经验可循,大学生创业有自身的特点。因此,对于创业的指导和跟踪,创业园的管理只能一边运作一边摸索,尽管学院制定了一体化管理制度、成立了业主委员会,但是,实践时很难进行统一,仍然发现很多管理漏洞。创业企业千差万别,对指导教师的能力和素质也是一个较大的挑战,因而不可能随时注意和了解创业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学生的思想动态,因此,创业园的管理上还需要进行积累和总结。

(三)创业教育的效果未能凸显

尽管创业教育融入到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但由于历史、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原因,大学生并不重视创业指导,创业教育未能提升到素质教育的高度。且学院创业教育的队伍基本上是就业工作的指导老师,真正从企业来,有丰富企业工作经验的比较少,一定程度影响了创业教育的效果。此外,由于场地有限,创业实践场所不能容纳所有的学生进行创业,只有少部分同学得以实践,这也影响了创业教育的开展。

四、成功经验总结

(一)领导重视是关键

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能够成功建设创业示范基地,关键是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能够一直秉承学院的办学宗旨,打造办学特色,以“商”字育人,商学结合、人才强商、以商会友、借商交流,形成了许多毕业生创业的优良传统。如今,学院还会继续沿着这个商学之路,培养更多有知识、高素质的儒商。

(二)学院扶持是后盾

学院为大学生提供免费的创业实践场所,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一个坚强的后盾,使学生创业更加大胆;在机构管理上,成立创业指导中心,有2名专职教师负责;每一个项目都有指导团队,在公司注册、政策解读和会计服务上实行一条龙服务;成立业主委员会,由教师和学生业主共同担任管理人员;每一个创业项目的甄选、开创、管理和孵化都进行指导。这些措施,为学生解决了创业初期的困难,扫除了创业的顾虑,使学生的创业热情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

(三)外界支持是基础

大学生有活力、有知识、能创新,是未来国家的希望,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但是,他们没有经验、资金和人脉,因此,要将创业的意愿转变成现实,需要外界各方的支持。目前,国家关于扶持大学生创办微型企业的优惠政策已经出台,利用好政策,可为大学生创业铺路;社会各界人士对大学生创业应该给予一个宽容、宽松的环境,形成鼓励他们的氛围;学生家长也应该支持大学生勇于尝试,不惧怕失败,理性创业;舆论媒体更要积极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对大学生创业做好正面的宣传,让每个人都支持创业。

金融行业工作经验总结范文4

[关键词]建筑 风险管理 识别 措施

中图分类号:F4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0-0117-01

建筑工程具有建设工期长、投资规模大、施工技术复杂等特点,在工程建设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可预见的因素,所以说建筑项目一种高回报,高风险的投资,如不对风险加以防范,很有可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尽管在国际上建筑工程的风险管理已经被认定为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但是我国的建筑工程风险管理并未形成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依旧存在较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建筑工程风险管理的重要作用

建筑工程的风险管理是对潜在的意外损失进行识别、分析、评价和控制的过程,通过采取合理的风险应对措施、管理方法、技术手段进行有效地控制,尽量减少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通过最低的成本来制定具有安全保障的决策行为并谋取最大利润。

有效的实施和推广建筑工程风险管理不仅能够助力建筑企业获得巨大的经济效果,同时有助于企业竞争力、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具体有以下作用:

(1)建筑工程风险管理的决策是依据于大量准确而可靠的材料,能够增加建筑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建筑工程风险管理减少了工程项目的不确定性,能为建筑企业提供一个安全的生产经营环境,有助于提高各个环节的生产效率。

(3)建筑工程风险管理是一种主动控制,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缩短工期、提高质量、增加工程的安全性,有利于建筑企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保障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

(4)建筑工程风险管理可以提高工程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总结积累以往的经验教训,能够提高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适应力。

2.建筑工程风险管理系统

建筑工程风险管理系统的主要职能是辨识和确定工程的风险,并促使建筑企业制定和选择风险处理的方案。通常该系统包含三个阶段,即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三个阶段不断重复进行,使得项目的风险管理达到最优化。本文将项目风险管理规划加入该系统,列于风险识别之前,使之成为整套系统的行动指南。

2.1 风险管理规划

建筑工程风险管理规划是对整个风险管理的计划,目的在于通过有计划有目标的风险管理思路和方式,预防、遏制或消除不利事件的发生概率和后续影响。该规划统领整个风险管理的全程,如果规划合理并加以严格实施,则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建筑工程风险管理规划的制定过程中,应该选择最佳的管理技术,充分的体现成本效益,所以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影响因素。通常而言,制定规划的依据包括四个方面:该规划所涉及的项目内容,历史累积的风险管理经验,决策者和责任方的授权情况以及项目利益相关者对风险的敏感程度和承受能力。而该规划的内容应该包括建筑工程全周期所涉及的所有人员配置、时间工期、规则标准、资金财务、总结汇报等,并在最终整理为全套文档资料,用于风险管理、项目检查及经验总结等。

2.2 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指工程参与主体在通过资料收集和研究分析后,对工程项目中不同的风险源或不确定因素按照产生的背景原因、表征特点及预想后果进行辨别分类的过程。风险识别首先要分析项目的组成、各分项的性质与相互关系以及该项目与环境的关系等。然而多数情况下,风险并不能被准确预测,如何区分潜伏风险和假象风险也是一个难题。因此在此基础上可以利用系统的、明确的方法来针对性的进行研究。常用的识别方法有头脑风暴法、SWOT技术分析、德尔菲法、流程图分析法、访谈法、检查表法、因果分析法、项目工作分解结构、财务报表分析法等,报告中应明确个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及损失,并将最终成果通过风险目录摘要体现出来。

2.3 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一般包括风险估计和风险评价,风险估计是以单个风险为对象,而风险评价则全面分析了所有阶段的整体风险、风险间的相互影响以及主体对风险的承受力等。通过估计和分析建筑工程风险的性质和大小,可以加深工程参与方对建筑工程及建设环境的理解,有助于合理安排工程风险的处理方式。

风险估计通常运用概率统计的方式,对工程项目风险予以量化,并将已经识别出来并且经过分类的风险按照权重重新排列。风险估计的内容一般包括四个方面,即“对风险事件发生可能性的估计、风险事件发生时间的估计、风险事件发生后严重程度的估计以及风险事件影响范围的估计”。

风险评价则是在之前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系统评价模型来进行分析。风险评价过程可以依照四个步骤进行:确定风险评价基准、确定工程项目的风险水平、比较工程的风险水平和评价标准以及确定工程的风险等级。通常采用的分析方法可以分为两类,即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需要事先主观判断出起主导作用的风险因素,再结合历史经验和相关研究结论做出判断。定量评价的方法在国际工程中更为常见,通过科学、理性及客观的系统数据分析找到风险因素,并将风险造成的损失概率、损失程度及其他因素结合考量,相较于定性分析而言更具为客观稳定,是我国建筑工程风险管理发展的方向。

2.4 风险控制

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控制措施很多,而不同的工程项目可采用不同的方式,具体可以有以下几种策略。

(1)风险回避。风险回避主要是通过中断风险源,杜绝风险的发生或者抑制其继续发展。该策略通常应用在项目的计划阶段,通过放弃具有高风险低收益的项目内容而从根本上避免损失。在这个过程中,一般采取两种方法进行风险回避:拒绝承担风险或者终止已承担的风险项目来避免更严重的损失。从工程风险的处理方式来看,这是一种消极的防范手段,但同时也是最彻底的方式。

(2)损失控制。控制损失应采取主动积极的立场,以预防为主控制为辅,通过研究分析风险根源来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损失控制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损失预防和损失遏制。通过前期的损失预测防范以及相关危害程度分析及时制定有效合理的控制措施,有助于建筑企业以较小的经济成本获得较大的安全保障。

(3)风险转移。风险转移是指通过合同或者协议,设法将风险结果连通风险应对的权利和责任都转移到其他具有较强抗风险能力的组织,增加风险承担的主体,降低建筑企业的风险损失。风险转移常用于高风险高收益的工程项目,主要采取工程保险、工程担保及工程分包转包等方式,增加风险承担单位减轻总体风险压力,最终实现共同分摊计提风险。

(4)风险自留。风险自留是指在损失发生后,由项目组自行准备基金,通过资金融通来承担风险损失提供财务保障的风险处理方式。风险自留常用于其他风险处理方式无法有效应对此风险的情况中,虽然可以节约保险成本来带部分效益,但建筑企业也容易因风险过大而造成资金周转困难。

(5)风险储备。风险储备是指在有效地掌握项目发生风险的规律时,对于风险发生有比较准确的测试,事先制定好科学有效的应对风险的计划。风险储备并不直接解决风险,而是当工程项目风险发生时,该储备计划规定相关的组织人员所要采取的行动措施[7]。

3.结语

在我国建筑工程中大力推行风险管理制度,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经营能力的重要措施,也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与国际接轨参与竞争的有利条件。总之,在认识到风险无法避免的前提下,要想将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使企业获得最大的利润,必须对建设项目的特点及企业自身状况的具体分析,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方式并灵活运用各种策略技巧加强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l] 陈惠增.浅析建筑工程项目安全风险管理[J].城乡建设,20l2(19).

金融行业工作经验总结范文5

【目标】

相信和不少朋友一样,有了几年工作经验成为Senior后就开始了面试别人的经历。我在最初这个阶段只是按照自己的想象把”找到基础好的程序员“,”找到算法能力优秀的程序员“,”找到有Android开发经验的程序员“等作为面试的目标。但是,实际的经历告诉我,尤其是按“基础好”,“算法好”这些目标招到的人最终效果并不好。比如,有的面试者基础知识和算法掌握情况不错,进程、线程、内存等概念清晰,基本的Hash,二叉树,快速排序等数据结构和算法也比较熟悉,但是进公司后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得很糟糕。后来,我才发现原来是我的面试目标出了问题,我原先的面试方法更像是大学的算法或操作系统期末考试,按照这种方法让许多并不合适的人通过了面试,同时也可能错过了许多合适的人。

后来,我的反思是,从公司的角度讲,面试的根本目的是找到"能够干好工作"的人,而“高学历”,“算法好”,“基础好”,“有经验”这些都是表象而不是根本,它们并不能直接和“工作好”划等号。

【方法】

目标明确了,但接下来的问题是假设面试者是一个黑盒系统,“工作好”不是直接可观测变量,你所能直接观测的变量是基础、算法、经验、学历、性格、谈吐、年龄等等。所以,实际上,你只能从“基础好”,“算法好”等可以直接观测的量去推测“工作好”的概率,这就是一个在“X好“条件下"工作好“的条件概率问题:P(工作好 | X好)。

根据这个模型,面试所应该考察哪些方面就很明显了,那就是选择那种最具有区分性的方面来考察。比如,考察面试者的体型特征没有太大意义,因为P(工作好|高),P(工作好|矮),P(工作好|胖),P(工作好|瘦)的概率都差不多;所以,体型特征不具有区分性,这不是面试所应该关注的内容。

面试官应当结合职位的要求明确哪些因素具有比较好的区分性。比如,如果要招一名技术门槛比较高的3D游戏引擎开发工程师,面试者A具有3D游戏引擎开发的经验,但是在基础知识和算法面试方面表现一般;面试者B相反,基础知识和算法面试表现很好,但没有游戏开发经验,而你只能选择其一。你选谁呢?其实,这就是两个条件概率问题P(工作好|经验好,基础一般,算法一般)和P(工作好|没经验,基础好,算法好)。这个问题就留给面试官来判断了,就我个人而言,对于技术门槛较高需要技术积累的职位,经验更加说明问题,因此,我更倾向于面试者A。

下面,我再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对面试中常见方面的看法。

【算法】

算法是Google和MS等大公司面试所重点考察的内容。我个人很喜欢算法,曾经参加ACM/ICPC拿过北京赛区的13名。但是,就个人经验来看,我所接触过的绝大多数开发职位而言,算法都不适合作为考察面试者优劣的主要因素。对于普通的非算法性开发职位,考察面试者的算法就相当于考察他打乒乓球好不好一样,与目标“工作好”的相关性太低。就我个人的经验来看,差不多P(工作好|算法好)=50%,也就是算法面试没有太大的区分性。

甚至,还有一种很不好的情况特别多地出现在算法好的面试者身上,我称之为“只磨刀,不砍柴”。什么意思呢?有类人只对什么A*算法,异步编程,JVM类加载机制这种纯技术问题感兴趣,对实现用户需求毫无兴趣。这类人看起来有一定的技术能力,但是对公司来讲贡献十分有限,甚至不如技术一般但认真负责的人。所以,一旦遇到面试者算法好,我就特别留意考察会不会是这种“只磨刀,不砍柴”的人。

另外,虽然我个人不了解Google和MS,但我对于其特别重视考察算法能力的面试策略是持怀疑态度的。即使在这样的世界级大公司,算法虽然重要,但可以想象在项目实施过程所遇到的各种各样问题中,算法问题绝大多数时候不会是主要瓶颈,没有到那种需要每个人都是算法高手的情况。实际上,绝大多数项目真正难点并不是一两个算法瓶颈,甚至也不是单点的技术瓶颈,而是系统性的组织、协调、设计、开发问题,有大量的看起来不是那么有技术含量的脏活累活,也有许多问题是由于信息不足,并不是技术能力强就能克服这些困难。一个团队最好优势互补,有人算法强,有人业务分析能力强,有人擅长后端服务,有人擅长前端界面,有人聪明,有人踏实,这是最好的。如果按照“算法好”的单一标准选材,必定会把许

多优秀的人才拒之门外。

补充:在更多地了解了Google和Facebook等一流公司的面试细节之后,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改变,实际上这些公司在面试过程中并不完全强调技巧性很强的算法,而是更加注重编码(Coding)能力,只是在进行编码测试的过程中往往是通过一些简单算法题来进行的。我对于这种面试方法越来越欣赏,并且也作为了我们公司面试过程中的重点环节,因为编码能力的测试是十分必要的,它有着知识性问题无法取代的作用,如果一个面试者连“判断一个字符串是否是另一个字符串的子串”这样的题目都无法正确并快速地实现,那么基本上可以直接排除了。我这里所强调的是不必考察高难度的算法问题,并非不重视编码能力测试,请读者不要误解。

【基础】

基础面试是指考察诸如指针使用、进程线程概念等基础知识的面试,十分类似于大学期末考试题。我曾经以为基础面试十分重要,但是现在不这么看了。在工作中基础的确是重要的,但是在面试过程中,它必须具有区分性才有意义,也就是说P(工作好|基础好)的概率要高,那么考察指针使用,进程线程区别这样的基础题目才有它的意义。我的实际经验是,基础面试并不具有很好的区分性,和算法一样, 差不多P(工作好|基础好) = 50%。同时,基础面试是最容易准备的,中国人有长期的应试教育经验,要准备几个把玩指针题目太容易了。

我曾经遇到过这样的面试者,他的C语言基础和编译、链接等原理掌握得非常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给的面试结论是:知识面不宽,只会C语言,但基础很扎实,建议录用。后来的事情证明了那个结论的前半部分是对的,但是”建议录用“错了。他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得一塌糊涂,不理解需求,不理解整体架构;同时,上班时间不是花在项目上,而是花在阅读诸如《程序员的自我修养》之类的书籍上。最后,这位同事由于长期“不出活”离开了公司。

基础不是不重要,而是“基础好”不足以说明面试者能干好工作,因为基础是属于局部性知识,而实际工作需要综合性能力,二者有天壤之别。C语言、操作系统能考高分,但是不会写程序的人在大学我们还见得少吗? 软件开发就像盖房子,综合能力是设计和搭骨架,基础知识是码砖。张小龙原先Foxmail是Delphi开发的,他它不懂C#,你如果要招聘一个开发.NET Email客户端的人,你考察他对CLR掌握得好不好有意义吗? 让张小龙来开发一个C#版的Foxmail真的会有困难吗? 你招一个精通C#但没有Email客户端开发经验的人来真的比张小龙靠谱吗?

我说基础知识不重要,和古人说的“不积洼步无以至千里”是不是矛盾呢?不矛盾!“洼步”与“千里”是一种可累加关系,但再多的“基础知识”都累加不成“综合能力”。学习软件开发要像持续集成一样,一开始就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虽然规模不大,问题很多,但它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从小系统到大系统,从简单系统到复杂系统逐步演化。

所以,基础好本身不足以说明太多的问题,必须进一步考察综合能力。对于基础面试表现不好的面试者,如果时间允许也要进一步考察,有的面试者其实是有能力的,只是没有进行充分的准备。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是基础和综合能力俱佳,若不能兼顾,应当综合能力优先。

【经验】

这里所说的经验不是通过工作了多少年来衡量的,而主要是指面试者的经历,比如,是否完整地实现过一个软件,或作为主要开发者完成过一个项目。经验的重要性在于它能说明一个人的综合能力。从项目的性质、规模和难度,面试官就可以大致判断出面试者的综合能力。如果一个面试者一直在大公司负责一个小模块的开发维护,那么基本可以判断他不具备独立或作为主要开发者承担一个项目的能力,只适合在另一家大公司做类似的事情。对于门槛较高需要长期技术积累的职位,相关经验更显得尤为重要,比如,Linux内核开发,JVM开发,游戏引擎开发,数据库实现,高级UX等。对于这类职位,没有经验的面试者即使综合素质不错也是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积累才能胜任。所以,基本上如果确定了你的职位属于此类,那么相关经验毫无疑问应该成为首选因素,换句话说,P(工作好 | 相关经验好)的概率是非常高的。

通过项目经验判断面试者的优劣比通过基础和算法测试更加靠谱,所以,面试过程中面试官应该花比较多的时间听面试者介绍项目经验,并进行深入地探讨交流,了解面试者的知识面、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同时,可以结合项目提一些基础知识和算法的问题,比如,如果面试者做过C++相关的项目,那就可以问他如何进行内存管理?是否熟悉智能指针?如果面试者的回答不能令人满意,那么就基本上可以判断他的项目做得不是很好。

要注意的是,经验也是一个多维度的事物。比如,C++股票交易中间件系统,这就涉及(C++,中间件,股票) 3个维度。假如面试者A做过C++股票交易客户端,面试者B做过C的股票交易中间件。从语言角度看,A最匹配,从项目性质看,B最匹配,你如何选择?这就是在多个维度中,哪个维度更重要的问题,就这个例子而言,我个人更倾向于B,因为我认为中间件开发经验是主要矛盾,而从C切换到C++并不是问题。所以,面试官需要判断哪一种经验是主要的,而哪一种经验是次要的。比如,我们招聘Android应用开发,这个职位的Android技术门槛并不高,它的真正难点在于做出好的用户体验(UX)。所以,如果一个面试者没有Android的经验我们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我希望他在UX方面有经验,至少做过其他平台的移动应用开发。

【性格】

现在,我来谈我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性格。这可能是许多初为面试官的朋友所难以想象的,怎么会是性格最重要呢?说实话,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时,我自己也很惊讶!说白了,还是 P(工作好|性格好)的概率最高啊。我的实际经验是,如果一个人的性格好,他能把工作做好的可能性是最高的,性格好远比基础好、算法好要靠谱。

一个人如果技术上有缺陷,经验上有不足,但性格好,在团队中是很容易由其他人来补位的,他自己也很容易逐渐补起来;相反,如果一个人的性格不好,所有的技术优势经验优势都发挥不出来,甚至还会起到负作用,而且性格缺点很难改变。我一直谈到实际工作所需要的是综合性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发挥中性格是至关重要的。项目中不止会遇到技术问题,要涉及沟通、协调,不同的人不同的部门既有合作又有磨擦,如何处理这些事情都需要一个良好的性格。可以说,在开发团队里让你与众不同的不是你从哪个学校毕业,也不是你过去的经验,而是你的性格。

当然,性格是一个复杂的东西,它包含了很多的方面,并非所有方面都是程序员面试所需要关注的。我的经验是可以重点考察这些方面:

1) 态度积极还是消极。有的面试者在谈吐中就会自然给你一种积极上进的感觉,或者你可以在他的经历中发现他积极的因素,这些都不是太难看出来的。相反,有的面试者你能明显感觉到他的消极情绪。积极性在工作中是十分重要的,积极的人能给团队带来朝气,也更易于合作。基本上,如果确定面试者属于态度积极的,他通过我这一关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相反,如果确定属于态度消极的,即使技术

能力不错我也会十分谨慎。

2) IQ。我的经验是,总体来看,聪明的人在工作中的表现更为优秀。在面试中要考察一个人是否聪明并不一定要像Google和MS那样找些专门测试IQ的智力题,其实,你只需要看他讨论问题是不是很有逻辑性,思考和说话是不是反应敏捷就可以做出大致的判断。另外,眼睛是人心灵的窗户,一个人聪明与否,眼睛是会说话的。不过,聪明也不完全是优点,比如,当公司或项目遇到困难时,往往是聪明人先跑掉了,坚守的往往是IQ一般的人。

3) 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是程序员十分重要的一项素质,它关系到项目中的沟通是否顺畅。面试官可以看看面试者能否用简明的语言介绍清楚曾经做过的项目,能否抓住要点,能否考虑到听者的相关背景。一般来讲,语言表达能力强的人综合能力都不会太差。(文秘站 )

4) 是否具有用户意识。有人说程序员是做研发的,哪来什么用户?只有销售、市场人员才会和用户打交道。其实,这是完完全全的错误认识。你写一个模块,甚至一个API,只要有别人用,他就是你的用户。有的程序员设计一个模块或是一个软件总是习惯于从使用者的角度来考虑,尽量地方便使用者,这就是一种良好的用户意识。具有良好的用户意识的人更能考虑别人的感受和整体的需要,而不是单纯地从自己和局部来思考问题。当面试者谈及过去的项目经验时,面试官可以常常站在用户的角度对其进行提问,从这个过程中观察其是否具有良好的用户意识。

5) 如何应对质疑和压力。面试官应该对面试者的回答以及以往项目进行合理的质疑,看看他如何应对。曾经有一位面试者谈到做游戏登录服务器的经历,我就问:“如果登录服务器挂了,怎么办呢”?他说原先虽然没有考虑这个问题,但是可以怎么怎么改进。其实,大家都理解项目中有各种不完美,这里面原因很多,只要面对质疑和压力能从容应对努力往好的方向思考解决就可以了,不需要掩饰缺陷,更不应该有情绪。我遇到过有的面试者,一旦你对其项目提出质疑,他马上产生反抗情绪,或不高兴,或不承认有问题,这很容易一下子看出来他在工作中容不得质疑和批评,这种人要想合作就很困难。

6) 个性特点。许多面试者喜欢在简历上写“精通C++/Linux“,这些字眼看得人麻木,如果有人写”喜欢C++/Linux“,我就会有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精通”是没有感彩的叙述,而“喜欢”包含了面试者的个性,我更愿意看到面试者的个性。我相信对某样东西真正的热情远比你当前对它的掌握程度更为重要。其实,N年的经历告诉我们,同一个班的同学,同一个项目组的同事,虽然每天所学的知识,所接触的工作都是相同的,但其实每个人的成绩和表现差异是十分明显的。那么,到底本质的差异是什么呢?其实,就是每个人的个性。是个性使得有的人业余时间去打球,有的人业余时间去看书,有的人喜欢Linux,有的人喜欢Mac。一个人在团队中扮演的角色也和他的个性有很大的关系。面试官应该引导面试者展现自己的个性,并判断其是否有益于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