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八上生物知识点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八上生物知识点总结范文1
1案例引导教学法
《医学微生物学》的传统教学模式,通常是先讲授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学形状,再讲其致病性、免疫性及防治原则。
这种系统、规律的教学方式便于学生对于各种理论知识点的横向比较记忆,但相对枯燥平淡,不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此,可以利用医学微生物学与临床结合紧密的特点,用一个临床案例引出教学内容。临床案例的选择很重要,既要贴近临床,接近实际,又要体现出基本知识点。首先,通过给出一个合适的临床案例,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度;然后由老师对微生物的基本原理和知识进行系统讲解;接下来,回到开始的临床案例上,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对病例提出诊断诊治办法,最后由老师对学生们的意见进行归纳总结,去伪存真,查漏补缺,提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要求。例如在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的教学中,可以先给出一个人的“乙肝两对半”的检查报告单,提出问题:该受检对象是一名健康人还是病毒携带者亦或是感染者?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进行接下来的学习;通过老师对乙肝病毒基本知识点如形态结构、致病性等的讲解,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开始的病例展开讨论;最后由老师总结,强调几个重要知识点如乙肝病毒的形态结构、乙肝的诊断与防治等的掌握[3]。这样的课堂组织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活学活用,并能从中找到学以致用的成就感。
2文献阅读研讨课
医学微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与医学有关的致病微生物,它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有新的病原微生物被鉴定,也有过去已被基本控制的致病微生物又重新流行,构成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而相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的瞬息万变,课本上的知识是相对固定的,课本更新换代的速度远远赶不上知识发展的速度[4]。因此,想要了解一门学科的前沿进展,阅读文献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在对临床八年制学生的医学微生物学授课中开设了文献阅读研讨课,并将其安排在了理论课的最后两次课,此时学生已经对微生物学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和了解,有了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课程的开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准备工作。在课程开始之前,笔者会拟定一个专题,例如:禽流感病毒的感染与流行,然后列出几个相关问题,如(1)禽流感为什么会导致人类感染?(2)什么情况下可能导致禽流感大的流行?(3)目前针对禽流感有哪些有效的防治措施?(4)针对禽流感引起的民众的恐慌,作为一个医学生,你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然后,给出经典的综述的相关中英文文献1~2篇,让学生课下针对专题和给出的题目,阅读文献查找资料。接下来,就是课上讨论部分。针对八年制学生人数少的优势,进行分组讨论。将20位同学分为A、B、C、D4个大组,每个大组的5位学生分别对应1~5的编号,即A1、A2、A3、A4、A5等,每组分别就一个问题进行讨论,5~8min后,每组选派一个代表就自己讨论的问题进行总结陈述;然后,A、B、C、D4组中每组编号相同的同学重新组合成新的一组,即A1、B1、C1、D1为一组,以此类推,共5组。5组同学就4个问题进行交叉讨论5~8min。最后,老师对整个文献讨论进行归纳总结。文献阅读研讨课的开设,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交叉讨论的分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参与得更彻底,对文献了解得更全面[5]。
3学生自主授课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是老师“教”、学生“学”,学生学习知识相对来说是一种被动接受的过程。笔者通过挑选合适的教学章节,在临床八年制班级中推行角色互换,让学生由过去单纯“听”到主动“讲”。这一转变迎合了青少年们挑战自我、展示自我的心理特点,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学生自主授课的开展,第一要素就是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社会关注度高,易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和学习动力,因此本研究将逆转录病毒中的HIV这一节作为学生自主讲课的内容。为了防止内容上的重复和单一,笔者将20位同学分成4个组,给出4个专题,例如(1)HIV的流行现状及发展趋势;(2)HIV的致病性及临床表现;(3)HIV传播途径及防治原则;(4)HIV的研究现状及有无有效治疗方法。每组针对一个专题进行备课,准备15min左右的PPT。课上,每组随机抽取一位同学上台讲授。每位同学讲完,老师从教学内容、PPT制作形式、语言组织能力等方面作简要点评,同时学生也可以对讲课同学的表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最后,老师对4个专题的内容进行抽提归纳,方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同时,由于时间限制,不可能每位同学都上台授课,为了让所有同学都有参与感,笔者要求同学讲自己制作的PPT内容打印为纸质版上交,设立评分标准,由老师批改打分,按10%的比率计入最后成绩[6-7]。实践表明,这种学生自主讲课的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同时也可以让老师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加以改正。
4第二课堂活动
对于医学微生物学这种临床基础性学科,实验课的开设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实验课的设立,有利于帮助学生验证和巩固医学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锻炼其动手能力。但由于课时的限制,实验课的内容多是一些单纯性验证学科基本理论的简单实验,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另外,本校在对临床八年制学生的培养中,有一定的科研任务要求。因此,笔者在对临床八年制学生的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针对一些学有余力的同学,开设了第二课堂的活动。所谓第二课堂,就是在课余时间开展的老师对学生的科研辅导活动[8]。在老师和学生之间实行“双向选择”,在老师选择学生的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科研方向选择指导老师。一般1位老师带教1~2名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的实施中,笔者首先会对所有参与学生进行集中培训,内容包括实验室规则及仪器的安全使用、分子克隆实验技术的基本操作等。然后由带教老师对所带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具体辅导。老师会给出3~5篇相关研究领域的综述类文献,学生阅读后与老师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与理解,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由学生提出科研问题并完成实验方案设计,在这一阶段中,通过文献的阅读及实验设计,有助于学生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论证方案的可行性之后,接下来就是实验操作阶段,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实验,期间老师可一周组织一次实验进展的汇报讨论,及时解决学生实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最后,以学生汇报答辩的形式对第二课堂活动进行总结。对于实验进展顺利,实验结果理想的学生,老师应鼓励其撰写研究论文并发表,并给予一定奖励[9]。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质量,充实了实验教学内容,给学生打开了一扇了解科研、接触科研的窗口,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独立思考的能力。综上所述,针对医学微生物学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和不足,笔者在对本校临床八年制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尝试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案例引导教学和学生自主授课,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考验了老师的课堂组织能力,同时也给了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文献阅读研讨课和第二课堂活动的开设,给热爱科研的学生创建了一个平台,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尽管新的教学方法在老师和学生们中普遍得到好评,但仍有改进的空间,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为推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不懈地努力。
参考文献
[1]李明,申晓冬,黎庶,等.《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改革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1(6):116.
[2]李亚敏,陈俊国.临床医学八年制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4):117-118.
[3]陈静,李树清,张颖,等.以病案为基础的PBL教学法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4,43(20):2677-2678.
[4]胡晓梅,汪正清,胡福泉,等.医学微生物学创新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2,11(11):1108-1110.
[5]汪凤兰,邢凤梅,张小丽,等.文献导读研讨教学模式对护理学硕士研究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4,43(11):1399-1401.
[6]陈霞.学生自主讲课方式在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36(36):662-663.
[7]张洪平,张永红,张海英.中药药理学教学改革初探———对大学生自主讲课的几点思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5):70-72.
[8]何海洋,吴玉章.医学本科生第二课堂教学实践与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12):1885-1886.
八上生物知识点总结范文2
一直以来,学生总觉得复习课枯燥,缺乏新鲜感,课堂容易沉闷没有活力,为此我做了以下努力。
(1)充分利用多媒体,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以填空形式出示重点复习提纲和知识体系,相关图片与视频,典型试题等,以利于学生既能全面把握教材,又能更好地把握重点。多媒体的使用还利于使复习课变得不再枯燥,单调,易于集中学生精力和提高兴趣。
(2)选择恰当的材料引入课堂,激发学生兴趣。比如在复习被子植物的一生一章内容时,我引用了《悯农二》中“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诗句的导入使课堂充满文学气息,又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
再如复习血细胞一节,讲到白细胞的功能时,可以形象的比喻白细胞在人体内就像像忠实的卫士。当人的体表或体内出现病菌时,它就与那些病菌进行生死搏斗,直到最后英勇献身。就这样,在课堂上。同学们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之中。
(3)课前一题,创设中考气氛,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幻灯片出示上节课刚复习章节的往年精选试题,使学生把握重点,及时巩固前面所学,复习完新内容之后及时做本节课的重点习题(习题以往年本章的各地中考题为主,以便使学生把握中考方向)。
二、记牢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注意能力培养
记是相当重要的,没有“记”一切就无从谈起。记忆的方法其实有多种,每个学生还应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特点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方法。但记忆不等同于死记硬背,如果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效果会更好。例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方面的知识,学生一直较难理解,我们利用农村学生家里很多种大棚的,利用家长为了提高产量是如何种植大棚蔬菜为例,从而比较容易理解到光合作用的条件需要有充足的光照,主要器官在叶,通过通风和浇水措施获得二氧化碳和水分等。近年来,中考题越来越灵活,且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很密切,注重了知识的运用,强化了对能力的考查,如果只是死记硬背,而缺乏对知识的足够理解,那么面对题目就会束手无策,当然无法获得比较理想的成绩。
三、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做到事半功倍
(1)总结归纳,简化记忆法。学生需要掌握初中生物知识点很多,可是这些知识点又比较零散,在复习的过程中往往造成记忆力差,不容易掌握。因此影响了学生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在复习的过程中除了温故而知新外,还要教给学生复习的方法,尤其是对知识进行梳理和记忆的方面。在复习时我们可以采用比较法、归类法来增加记忆,还可以编一些顺口溜,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第一章《人的生活需要营养》第一节时,关于维生素缺乏时出现的症状,可以这样编顺口溜“夜盲A,脚气B,坏血C,佝偻D”。这样的方法避免了机械的死记硬背,读起来朗朗上口,记起来也比较容易。还有像血液循环复习时比较抽象,涉及到的结构也较多,选用总结法不但使内容简化还易于梳理记忆:血液循环路线不好记,可以试试下面的方法;“室连动,房连静,中间毛细血管交换功能少不了,房上室下,左右不相通”,这样联系在一起可以总结为“左主动"即血液从左心室流向主动脉;“右被(肺)动”,即血液从右心室流向肺动脉………
又如在复习甲状腺激素的功能之前,抛出一句“一代肿二代傻三代四代断根芽”,让同学考虑字面上的意思,再加上一些巨型蝌蚪、大脖子病患者等图片让学生彻底了解该激素的功能,这样以后学生一看到有关甲状腺激素的题目,脑中自然会浮现出鲜活的画面,记忆深刻。
(2)教会学生学会充分利用图表。生物课本里有许多图片,除了给视觉带来冲击力外,利用这些图片既可以帮助我们记牢知识又可以加强理解,同时又可以摆脱枯燥的文字,激发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如,利用课本的实验插图复述对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的认识、区别及联系,(列图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表格,呼吸作用相关实验表格)既有感性的认识又有理性的认识,就会有比较透彻的领悟。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列表进行有效的复习。通过列表比较是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的一种方法。例如,学生对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产物等内容容易混淆,动植物细胞的区别,种子的结构,血细胞的特点,植物的类群等,通过列表可以使相关知识一目了然,且有助于记忆。
(3)建立知识网络,系统复习知识。结业考试试题往往不单单考某一知识点,而是多个知识点交织的综合性题目,如果我们将各知识点串起来形成知识的网络,学习起来就会事半功倍了。教材中,各知识点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当课堂中呈现一个知识点时,往往可以凭借其联系导出对其他知识的回顾,再由这些知识导出对下一个知识的探讨。如复习初二教材时就可以采用串联式构建于一个知识网络之中。以“人的生活需要营养”为切入点,引出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是怎样被消化和吸收的?食物在消化过程中吸收什么气体、产生什么气体、营养物质和氧气是怎样到达身体各个器官、各器官产生的CO2等废物又是如何排出的?从而导出对“物质运输的途径――血液循环”和“废物的排出”等内容的复习,再从“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出发探索尿、汗液等废物排出异常引出“免疫与健康”、“传染病的预防”等知识。如此构建起的知识网络,既能巩固各部分的相关知识,又能让学生很好地把握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以血液循环为中心的所有知识实现灵活的迁移和应用。
四、直观教学,提高实验技能
每年中考前的实验操作技能测试,实验练习时间短,学生又遗忘多,我们采用以下措施区解决这个问题
(1)利用顺口溜简化繁琐步骤:显微镜使用步骤:一取二放三安装,四转低倍五对光。六上玻片七下降,八升镜筒细观察。看完低倍转高倍,九退整理十归箱。洋葱表皮临时装片的制作:一擦玻片二滴水,三取内皮四展平,五盖玻片六吸染,表皮细胞镜下见。
(2)加强直观操作,反复播放操作过程,我们生物组利用一个老师解说步骤,一个老师严格操作演示进行录像的方法来突破,及解决了以往教师累忙,学生看不清的弊端,又起到了事半功倍的直观效果。
五、贴近生活,加强应用
八上生物知识点总结范文3
【关键词】高中生物;知识结构图;有效笔记;学习习惯
在多年的生物教学中,发现好多学生智商并不低,而且下了大力气去学习生物,但就是不能取得与其能力相匹配的成绩。事半功倍,是每个学习者所追求的。大家都知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学习上只有找到适合学科特征的学习方法或技能就是“利器”的重要方面,同时再学会一些答题技巧就万事具备了。不同的学习者受其知识构成、学习经历、智力因素等方面的影响,他们取得成功也各有其法。综合大多数的成功经验,要学好高中生物应做到下面几点: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想学好每一门课,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认为,你对某个事情越感兴趣,它就会越容易引起你的注意,你就会积极探索,认真钻研,该信息就容易进入你的长时记忆。
二、学会构建知识网络
生物是一个整体,生物知识是从不同角度去描述生命现象的,所以各种生物知识之间必然存在直接或间接联系。通过构建知识网络图就可以将多而杂的知识形成一个相互间具有清晰逻辑关系的整体,其中的每个知识点都有特定的位置,从而使大脑对知识的提取、应用变得比较容易。同时每个知识点还可通过不同的连线与其他多个知识点相联系,随着学习和理解的深入,新的知识可以不断地补充到原来的知识网络中,使网络中的知识点不断增加,知识点的联系更广泛、更优化。所有知识网络的构建可以将书由厚读薄,进而站在一个系统的高度审视问题。
三、会记笔记
有实验表明:上课光听不记,仅能掌握当堂知识的30,一字不落地记也只能掌握50,而上课时在书上勾画重要内容,在书上和笔记本上记有要点的关键语句,课下再去整理,则能掌握所学内容的80。一个有效的笔记是对获得信息经过思考后记录的,而不是简单的抄写。用一些通用符号或图形代替文字,可以加快记笔记的速度。听课有疑问时,做上记号,继续听课,课后再处理。一些知识可直接立足标题进行笔记,既减少文字的书写量,又简洁直观。对有些配有图解的知识,,可先画简图,再立足图解将要记的知识总结在一幅图中等方法。
四、建立错题本
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往往会出现同一类型的试题或同一考点的试题训练了很多次,仍有较高的错误率,先前的训练事半功倍,所以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建立错题本 。错题本是对学生自身各类错误的系统汇总。翻开它,你的各种类型的错误就非常直观的呈现在你的面前,一览无遗。要常翻错题本,而且错题要有进有出,这样你就可以有针对性的着手改正错误 ,解决问题,尽力做到“不过二”即同一个错误不犯第二次。同时还可将一些典型例题、难点题、容易出错题涉及的知识与方法直接记到笔记中,让这些题在学习中发挥重要作用。
五、要有好的问题解决习惯
学习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应通过思考和查资料自己想办法解决,这样不但培养了一个人解决问题的习惯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解决问题的效果比直接问别人的要好得多,还可能因为要解决一个问题而发现和解决了一系列问题,一个问题的解决对学习的帮助远远超过问题的本身。如果个问题经自己的努力后还不能解决,再找一些生物高手讨论,在别人的讨论和交流中学更多的知识。若大家都解决不了的再去问老师。这样的问题解决方案使问题解决的更彻底。
六、积极回答问题
心理学家认为:学习某个科目最好的方法就是教授该科目,因为要把信息传授给别人,自己不仅要再现该信息,还得理解它,积极回答问题就包含把信息理解并再现的过程,这个过程有利于发现自己的问题和深化重点问题的理解。同时经过回答问题你已经将知识的理解由“别人说给你明白的”低水平层次至少达到“你能将已知信息说给别人明白的”程度。再者可能提高学习兴趣,促进自主学习,提高成绩。
七、理解加记忆
很多同学认为,生物知识是“易学难记”。他们重在记忆而忽视知识的理解,忽视学习中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从而造成“难记”和记忆量加大。因此,在生物学习时一定要形成“先理解和知识的意义建构,再记忆”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要学习一些记忆技巧如谐音法、联想法、心像化等,让瞬时记忆转化为短时记忆,进而成为长时记忆。
八、学会答题技巧
(一)选择题审题、解题方法和技巧
1.提倡两遍读题。第一遍,快速阅读,抓关键词;第二遍,放慢速度,缩小范围,限定主语、条件、要求、特征等。
2.掌握错误原理。知识错误排第一,逻辑错误排第二,表述错误排第三,与题干要求不吻合排第四。
3.启用对比思维,有时候用已知推导未知。包括“异中求同”和“同中求异”。
4.避免惯性思维或思维定势带来获取信息错误。在审题和读题时,遇到类似训练过的试题,往往会读题过快,受惯性思维或思维定势的影响而“先入为主”,结果忽视了试题中某些关键信息或条件,导致原本不难的试题出错。
5.复杂信息转化为图解。有些文字信息多而叫复杂的试题,可将复杂的文字信息简化为直观的图解,将极大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二)非选择题审题、解题方法和技巧
1.学会寻找题眼和关键词。
有些试题虽然提供的信息较多,但其中一些信息可能与试题的回答无关,则忽略解题无关内容,紧抓答题关键信息。
2.能准确定位题目所要考查的知识点。
3.从题干和课本原话去寻找和组织答案。
4.答案的整理采取逆向推导,顺向作答的思维模式。
5.注意挖掘题目中隐含信息。
八上生物知识点总结范文4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生物课堂;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16-0042-02
关于多媒体的概念,通常来说,狭义上指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如对计算机的综合利用,对声音、文字、符号、图像等多种媒介信息的利用和控制,以及将电视、录音、计算机等技术有机组合在一起完成的教学;广义上指将多个具有单一功能的教育教学使用媒体进行应用式组合,如投影仪、幻灯片、挂图的组合等。利用多媒体技术完成教学,能帮助学生更加直观了解到所学的知识,将晦涩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生动。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特长和优势,能完善生物教学结构,充分调动初中生参与生物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强化学生自主进行生物学习的效率,实现激发学生创新品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
1 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关键问题
伴随科技的不断进步,在生物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实际效果,被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采用。在实际利用多媒体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
1.1 多媒体技术存在与传统课堂教育教学手段脱离现象
在实际的生物课堂教学中,部分生物教师会认为,一旦利用多媒体之后,就可以不用书写板书了,于是放弃了粉笔和黑板。事实上,作为有效的教育教学手段,优秀的板书能将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内容体系中的学习要点以及重点结构进行结合,保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清晰的教学思路,有助于学生及时理解知识。而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出发,教师还可以及时调整板书。因此,这些传统的教学手段具有多媒体无法替代的功用。在初中生物实践教学中可以发现,选择、组合媒体必须坚持信息最优化原则,需加强传统媒介与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互补。
1.2 应用多媒体技术与教学节奏不适应问题
教师对生物教学节奏的把控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实际教学效果产生影响,需要教师为主导,对多种媒体使用的速率、利用频率进行艺术化的处理,将多媒体技术进行交叉利用,最大程度丰富课堂教学质量。如将紧张的、轻松的教学画面穿插传授给学生,给学生留下充分的讨论、交流和观察时间。另外,可以允许利用多媒体展示模拟实验,但是不允许利用多媒体的操作演示替代学生的实际操作[2]。
2 生物课堂教学应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所在
2.1 将抽象的课堂教学内容变得直观形象
通过教育教学专家的研究发现,中学生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基本的认知规律在于先直观再抽象、先现象后本质。有心理学实验表明,人体在获取外界信息的时候,视觉获取的信息量约占84%,听觉获取的信息量约占12%。从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多媒体技术教学既能让学生直观看到信息,还能通过音频设备接听到需要的信息,此外还可以进行动手操作强化获取信息,较之教师一味单调地“满堂灌式”教学效果好很多。另外,多媒体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直接参与和交流讨论知识信息,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记忆程度,较之传统的教学方式大大强化了学生的记忆功能。
如在学习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植物的生殖”章节的知识点时,生物教师如果使用手绘图片进行教学,则获得效果较差。教师可通过播放对应的教学课件,将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制作成动画,通过色彩鲜明、生动形象的图片,对绿色植物传播花粉、运动、植物卵细胞、花的结构(图1)等生长过程进行讲解,这样学生能更深刻掌握种子形成过程、受精现象等知识要点。
2.2 提升学生的空间和时间思维想象能力
同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能快速提升教学效率和信息传播速度,在课堂上全面灌输电、光、声、形等知识,利用图像、动画、音乐等技术,减小传递信息的距离。另外,多媒体还能直观展示给学生在中学阶段应该掌握的多种生命构造和生物现象,视频、动画等技术能对微观世界如人体新陈代谢、遗传物质DNA等进行直观阐述,拓展学生时间、空间想象能力,轻松化解生物教学的重点难点知识。
在学习“血管和心脏”知识点时,多数学生无法掌握的心脏规律为心脏瓣膜位于心室、心房间,动脉与心室间,为能开闭瓣膜,但只能朝一个方向打开,确保血液流动的方向,避免出现倒流情况。学生对心脏瓣膜缺乏直观感受,掌握这一知识则存在困难。教师可通过播放血液流动过程瓣膜活动的影像(图2为心脏结构图),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将抽象难懂的知识点进行形象化教学。
3 优化初中生物教学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措施
3.1 加强动画的演示
中学生物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大量抽象的知识点,在课堂上对教学重难点进行讲解时,单纯依靠教师“满堂灌”或者只进行板书教学则无法将知识点讲透彻、讲深入。可以用模拟动画的形式将部分晦涩难懂的知识点转变为可观察的多媒体画面,将复杂的生物变化过程进行直观动画演示,辅之以教师生动的讲解,帮助学生消化吸收知识点。
教学“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章节时,教师可播放动画,展示给学生尿液形成和排出体外的过程。观看完动画后,可以让学生讨论:血液在肾小球内流通是什么物质?哪些物质无法穿透囊腔?肾小囊中的液体是怎样产生的?毛细血管中包含哪些物质?等等。学生通过对动画展示的内容进行讨论,可以得出最终结论:人体血液中包含的成分包括葡萄糖、无机盐、水等物质;形成尿液过程包含肾小管重吸收以及肾小球的滤过等。学生利用动画的演示能开拓思维,轻松突破教学重难点。
3.2 将多媒体技术与其他教学手段灵活结合
八上生物知识点总结范文5
一、把握一个合适的平衡度
1.相关的基础知识需要进行铺垫。在每次进行实验之前都要帮助学生复习一些有关实验的基础性的知识要点,这是实验之前所必需的铺垫,这样也可以为之后实验的顺利进行创造一些有利外界的条件。但其实所需要复习到的知识点也没必要做到面面俱到,能够切中要点并且与实验相关的知识才是需要掌握的核心部分,必须顾及到实验的真是需要。
2.知识点的导入要有吸引力。实验开始之前可以巧妙的饮用一些相关的导语,这样可以充分有效地引起学生的关注度以及注意力,并且可以进一步激起学生们内心强烈的求知欲,可以营造出一种积极、热情、勇于探索的学习氛围。
例如:在“练习使用显微镜”以及“观察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的实验中,在实验课正式开始之前运用下面的提问将对学生进行引导:
①生活中有哪些用肉眼无法观察的物体?这些物体能用显微镜观察到吗?为什么?
②显微镜主要由有哪些结构构成?每个部分有什么作用?
③谁曾经正确使用过显微镜?这样的几个小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以及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可以很认真地做起实验,具体的操作过也会非常仔细、负责。
除此之外,在对课程进行复习时,可以提出一些与植物细胞有关的知识要点,让学生能对自己所要进行研究、分析的对象能有一个总体上、清晰的了解,这样可以使得具体的实验过程顺利进行。
二、促进参与及多角度分析
1.学生的充分参与才是实验成功的保证。学生是整个实验教学的主体部分,那么在实验整个教学过程中,就必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能偶促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动用自己的脑、手、口,主动地投入到整个实验的探究中来。
2.实验结束之后还要对问题进行多方面的探究。实验结束之后,对实验现象进行相应的探究、分析、总结是实验的主要目的之一,结论的总结也是整个实验的核心构成部分,教学老师要从各个角度引导学生对实验结论进行分析。要有思考,也要有疑问。要提出有质量也有数量的疑问,同时,提出的疑问应该要准确的切入实验的难点、重点以及疑点,引导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分析、操作、讨论以获取较为有用的技能。
例如:在“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这个实验中,在原有的实验基础上,让学生按照下面的实验配置在进行一些相关的实验探究:
通过不同实验条件之间的比较,学生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到:唾液淀粉酶一般在37℃的条件下活性是最强的。温度过太高或太低都有可能破坏到酶的整体活性,从而可以影响其对淀粉的分解。
三、灵活实施因材施教
不同的学生对于生物实验有着自己不同的看法,因此,在具体的实验活动中要注意合理、有效地引导不同类别的学生进行学习,最终的目的也是为了服务与学生,具体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厌学的学生进行诱导。大部分的实验内容都比较的枯燥、乏味,过程也很复杂,具体的要求也有一定的难度,这就导致一部分的学生对于实验有一定的讨厌、害怕心理。面对这类问题,教师应该适时的进行诱导。在“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的实验中,煅烧骨会散发一种比较难闻的味道,并且在浸泡骨这个操作中需要用到一些稀盐酸,稀盐酸也能挥发出一些难闻并且带有刺激性的气体,具有一定的腐蚀性,这些容易促使学生对实验有厌倦感和恐惧感。因此,教师需要对实验的方法、实验的技巧等加以引导。将一些操作要点传授给学生,还要帮助他们排除恐惧心理,让他们大胆、专心的探索整个实验,慢慢的的迈向成功,还可以使得学生产生满足感、愉悦感,厌学就会变成爱学,教学质量也可以进一步提高。
2.对于难学的内容要进行疏导。在做某些实验时,大部分学生因为受到实验中的难度影响思维上出现了一定的偏差,这个时候,教师应该对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化难为易,使学生可以充分了解每个知识点,例如:“显微镜使用”实验中,需要对物像进行寻找、“观察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中对于水浴温度的合理控制等一些难点时,教师需要做好重难点的疏导工作,抓住知识要点,将一些难学的内容转换为简单的部分,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3.对于死学的学生进行引导。一部分爱学习的学生在某些实验中,特别是一些难度相对较大的实验中,往往照搬一些实验方法,显得比较盲目,忙得却是不亦乐乎。但是他们对现象的分析、观察并不详细,因此,在对结果的总结上显得不是那么透彻,也不会得到比较正确的结论。对此,教师需要做的就是避虚就实,把实验的具体特点和相关学生实际结合起来,有选择地把一些实验步骤分解为较为简单的几个部分,分析出若干个小的问题,这样进行层层的递进,可以进一步促使学生发现问题、总结规律,最后获取知识。
例如:在“观察小肠绒毛”实验中,通过设置下面的几个问题加强学生对于实验的理解:
①小肠内壁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
②小肠表面有哪些具体的结构?
③这样的结构对于人体吸收营养有什么好处?
④小肠表面的那些结构又包含哪些具体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对于其他的功能又有哪些辅助作用?
⑤人体中又是哪些组织或者器官负责分泌这些化学物?分泌的数量多少于哪些因素有关?
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促使学生自己去研究课外知识,不至于盲目地进行实验操作,大致上有一个较为清晰的了解。
四、总结
八上生物知识点总结范文6
一、以旧引新法
古语云:“温故而知新。”以旧引新法是一种传统的导入方法,即在上课之初复习学过的知识,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从对旧知识的总结概括中提出即将学到的新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愿望。这样导入的好处就是既复习巩固了旧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为学习新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提出问题法
这也是生物教师常用的导入方法之一。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学习的基础,有了疑问学生才能进行深入的思考。所以在上课伊始,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通过挖掘答案,触发学生的思维灵感,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迫不及待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如学习“血型与输血”时,教师可问:“病人在手术中需要输血时,为什么一定要输入符合要求的血型呢?其他的血型为什么不行?”在讲“鸟的生殖和发育”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大家都知道鸡是由鸡蛋孵化出来的,那是不是所有的鸡蛋都能孵出小鸡呢?”问题提出后会马上吸引学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引入新知识的学习。
三、故事导入法
大部分的中学生都非常喜欢听故事,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进行新课导入,把知识融入到故事中,用故事带领学生开始新知识的学习。比如,讲“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时,给学生讲“阿凡提训练驴看书”的小故事;讲“生物进化原因”时,讲述生物学家达尔文的故事;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谈到“生物变异”;在讲伴性遗传时,可先讲由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开始的皇家病――血友病等等。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的形式来导入新课,学生不仅情绪饱满、兴致高涨,保持着高度的注意力,很容易进入新课的学习,而且增加了学生的生物学史知识。但是教师要注意:故事宜短不宜长,且要给予适当的分析,使学生透过故事来理解其中蕴含的深意。
四、讨论比较法
生物课中讲授的各种生物都是相互联系、密切相关的,他们之间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比较,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学习“真菌”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将真菌与细菌进行比较,两者在生物类型、结构、大小、增殖方式上有哪些不同?边讨论边总结找出异同点。这样的讨论比较学习,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五、实验导入法
实验室是生物学的基础。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生物课离不开实验教学,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操作实验法导入新课,让学生在试验中认识事物、理解抽象的知识。比如,学习“种子的结构”时,可让学生做“观察玉米种子和菜豆种子”的实验,通过观察总结出种子的结构;再比如,教师可以让一位学生在蒙眼的前提下用手摸不同的物体(球、书、石块、冰块、热水杯等),一边摸一边说出事物的特征。教师指导学生分析:人们没有用眼睛看,只是用手来摸,怎么就能知道某一物体的形状、大小和凉热等特征呢?这说明什么问题?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教师通过简明的语言导出“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内容。
六、诗歌导入法
学生对诗歌都有所涉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适当运用诗歌导入新课,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陶冶性情、启迪思维。比如,讲“苔藓植物”时,引入古诗“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宋朝诗人赵师秀有“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辛弃疾《西江月》中也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可以由此设问:蛙为什么鸣叫?什么时节鸣叫?从而引出生物生殖和发育的学习。用这样的方法导入新课,既建立了学科间的联系,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七、成语、俗语、谚语导入法
在这些约定俗成的语言形式中蕴含了很多生物学的知识,教师可以用这些学生耳熟能详的短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用“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烂泥”的俗语来引出“食物链”的讲解;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来导出生物的遗传; 用农谚“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引出“根对无机盐的吸收”的内容;“龙生九子,各有所好”这句俗语就讲出了遗传的变异性等等。
八、游戏导入法
用游戏导入新课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之一。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一个小游戏,在轻松活泼的游戏氛围中,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集中注意力,进入新知识的学习。如讲“神经系统的组成”时,可以设计一个拍手游戏,即让学生两个一组,跑一段距离后拍对方的手,看看我们的身体有何反应,以此为契机来引入新课内容的学习。
九、角色表演法
所谓的角色表演法,就是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引导学生编排小品或者短剧,将新课的知识点蕴含其中,在学生自编自演的热烈气氛中,教师导入新课。如表演小品“超生游击队”来形象地向学生讲明计划生育的问题;学生可以分角色扮演,演出短剧“小蝌蚪找妈妈”,以此来讲“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内容。这样的导入方式能够吸引学生保持高度的注意力积极参与到新课学习中。
十、多媒体演示法
现代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已经被广泛应用,在生物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技术导入新课,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素材,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对知识点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也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讲解“基因”的相关知识点时,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学生好奇的克隆技术;讲解“人体骨骼的组成,儿童坐、立、行姿势不正确所造成的后果及原理”时,在屏幕上展现三维立体人体骨骼的转动和行走动画,配以动感的音乐,这样一下就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上课时教师可以播放适当的音乐渲染背景气氛,这样做不但能引起学生注意,而且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融情于课。如播放《丹顶鹤的故事》这首歌,通过哀伤、婉转旋律的渲染,能唤醒人们对动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在美妙的音乐中得到知识和情感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