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作文素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国梦作文素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国梦作文素材

中国梦作文素材范文1

在贝聿铭的一生中,拥有非常多的经典事例,而作者如何选取经典素材安排行文尤其重要。余玮的人物通讯与周瑛琦的纪录片,两文虽文体不同,但选取的素材有很多相同之处,如: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肯尼迪图书馆、国家美术馆东馆、香山饭店、许多商业及住宅群的设计、香港中国银行及新加坡、中东的一些建筑设计等。然而,两人所选择的这些素材的排列顺序又是不同的。《展示华夏文化魅力》以北京长安街西单路口的中国银行总部大厦开篇,中间穿插有为柴根道夫的房地产公司完成许多商业及住宅群的设计、社会公寓、肯尼迪图书馆的设计和建造、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楼的设计建造、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香山饭店,以香港中国银行居尾。而《筑梦天下――华裔建筑师第一人贝聿铭》选取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开篇,中间穿插有肯尼迪图书馆的设计和建造、为柴根道夫的房地产公司完成许多商业及住宅群的设计、国家大气研究中心、波士顿汉考克大厦、美国(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楼、香山饭店、香港中国银行,最后以苏州博物馆结尾。

为什么素材颇多相同,而作者安排行文的方式却不同呢?

首先,这不仅与文体有关,也与文章的标题有关。人物通讯是报刊、广播、电视上最为常见的通讯形式之一;它以人物的新近行动为新闻,重在表现人物的品质、性格和精神面貌,通过个别显示一般、平凡突出伟大,达到揭示时代特征、感染教育读者的目的。《展示华夏文化魅力》写于1995年,而其写作背景是1995年北京中国银行总行落成,因此必须以此为突破口,援引贝聿铭所取得的成就。同时,开篇北京中国银行总行与结尾香港中国银行正好形成照应;香港中国银行不仅是当时香港最高的建筑物,也是当时美国以外的世界最高建筑物;而且贝聿铭的父亲是香港中国银行的最早创办人,使他对这项建筑有一种亲切感,他也强调:“这座大厦在香港是中国的象征之一,应该让它‘抬抬头’,要显示出点风格和气派,这也是中国的骄傲。”这也照应了文章标题――展示华夏文化魅力。其次,在结构上,《展示华夏文化魅力》是以表现贝聿铭的高超建筑艺术和一片爱国之心这一中心来组织安排材料。主体部分用小标题分成三个部分:早期成就、突出成就、爱国之心,这样人们就可以对贝聿铭的事迹有一个简单而全面的了解。

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影视艺术形式。《筑梦天下――华裔建筑师第一人贝聿铭》,要想突出华裔第一人的位置,必然要突出其最高成就(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是法国密特朗时代最辉煌的建筑,整个建筑只有塔尖露出地面,别具匠心的设计被公认为当代建筑艺术最伟大的奇迹,位列“当代建筑的十大奇迹”之首。)因此,周瑛琦以此开篇。

综上,我们也可以从两篇文章中得到一些启发:对于相同的素材,不同的文体(或者相同的素材,不同的文题)该如何进行选择素材,更好地衔接,有层次地作文?考场作文中,许多同学的议论文,虽论点鲜明,但因素材存在一些问题而严重失分:或素材低幼化,蜻蜓点水;或素材雷同,千人一面;或素材新颖,泛泛而谈,缺乏深入分析……这些问题着实令人遗憾。因此,很多学生以为议论文的素材,尤其经典素材很难找。殊不知,课本素材也是我们写作素材来源的一大法宝。比如,大家都了解史铁生,其散文代表作《我与地坛》也是高中教材上必选篇章(人教版、苏教版等都选用此文)。其实,我们完全可以运用史铁生及《我与地坛》作为作文的素材,并进一步挖掘素材,让作文随我们的新意而飞。

下面尝试以2011年上海高考作文题为例,看看一位考生写的《一切都可以过去》。(其中有引号的语句,全源自教材《我与地坛》)

多年后的一个苍白的冬夜,弥留之际的史铁生,一定还会记起手摇着轮椅,进入地坛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那时,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在一个活到最狂妄的年龄,却忽然断了双腿者眼里,命运或许有如古希腊悲剧式的严厉、阴森和绝望。该何去何从?路又在何方?漫漫十五载,地坛处处留下了他的身影,他的灵魂穿梭在一草一木以及来来去去的人之间,地坛给予了他一切,他将要用一生来反刍这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

灵魂的雪崩之后,疲惫不堪的他,终于看见那冥冥之中已经等待了四百多年历尽沧桑的地坛向他招手,那是上帝煞费苦心的一个安排,那是无法抗拒的宿命:上帝仿佛在向他诉说,必须跨过这道坎,一切都会过去!

“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在地坛,他就像一个高僧,顿悟了生死,豁达、通透、一清如水的偈语,世间万物,草木一秋,人生一世,既然一切都会过去,他必须跨过这道坎。也曾经在地坛,母亲焦灼的脚步和眼神,在倔强而痛苦的史铁生眼里,曾经是一个刻意逃避的累赘。在地坛,使他难忘的是试图以长跑改变一生却总是被命运捉弄的好友,以及美丽却弱智的小女孩风中凄楚而迟滞的双眸。

也是在地坛,沉寂在一草一木里,他看见了匆匆行人永远无法触及的世界:“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那双凝视昆虫的世界的双眸里,有着孩子般的天真透明,洞彻了整个世界的奥秘。他终于想通了,既然一切都会过去,那么,就以一支笔撞开一条生路。

遗憾的是,母亲早早地离他而去。他曾追问上帝为什么早早召母亲回去,回答是:“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幸运的是,是地坛给了他顿悟,让他跨过了这道坎――一切都会过去。地坛,不仅是他精神的避难所,也是命运给他的一次安排,让他依然以一颗童真、透明、澄澈的心去观照一切,然后借他一支笔,写下地坛里点滴过往的一切,静谧,快乐,忧伤,宿命。他永远只是一个孩子,身残反倒成全了他思想的自由,他永远不须融入那个世故的成人世界中。

在一个苍白的冬夜,他躺在床上,静静地闭上双眼。现在,遥远的地坛里,草木的声响再也不会扰他少年的的好梦――他要去天堂见妈妈了。此生可以无憾。是的,跨过了这道坎,也就解脱了,一切都会过去。

综观此篇,作者思路清晰,文采飞扬。联想丰富,分析深刻,见解独特,这些得益于作者对文本素材的截取,然而作者的理解又不囿于素材的束缚,因而才能成就华章。因此,关键在于我们要用心,从纵深处挖掘课本素材涵义,这样的作文也会因富有新意而出彩。

烂熟史铁生及其《我与地坛》的素材,我们完全可以一材多用,写其他题目的文章,如《必须跨过这道坎》《我想握住你的手》《拒绝平庸》《忧与爱》等等,或者写《面对苦难》《挫折》《直面人生》《微光》等文题,不一而足。

然而,这些只不过是我们作文时的一个范例,其实,不论是什么素材,只有我们成竹在胸,才能闲庭信步,信手拈来,下笔千言。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根据自我的兴趣,熟练掌握自己所需要的素材进行作文。做到这一点,我们就不会在作文时泛泛而谈,而会有独特的视角,深刻的理解。

中国梦作文素材范文2

作文的命题非常重要,因此教师要使用合理的课堂教学方法,认真的研究小学语文的作文命题。因为小学生的年龄小,对于社会的认识太少,并不能掌握多种多样的写作方法。很多小学生反应在写作的时候都是无话可说,因此教师在作文命题的时候尽量选择生活化的命题,贴近学生的生活,提高学习的质量。写作课堂教学应该是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师要引导着学生贴近生活实际,在写作中表达真实感情。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让学生能够认真的观察生活,找到生活中的精彩故事,更好的进行语文的写作。而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则是要注重培养一定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能够对事物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提高作文的深度。教师在进行作文命题的时候,也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和成长经历选择,对于城市中的小学生,接触的事物大多是比较先进的,因此就可以选择贴近生活的命题作文,“大汽车的重要作用”,而农村的学生接触到的新鲜事物比较少,所以教师就可以进行“做饭的妈妈最美丽”这样的作文命题模式。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写作能力制定合理的作文命题,可以选择“我最感兴趣的一幅画”“这个小动物我最喜欢”等这一类的开放性命题,学生的思维比较宽阔,选择也更多。例如,教师在小学五年级的作文题目中,“我们生活的庭院记载着成长的点点滴滴,原来的秋千已经推了颜色,原来高不可攀的桌椅已经变得这样矮小,原来的小鞋子小衣服也成为了甜美的回忆。生活中的哪些物品承载了我们的成长?请选择一个,题目自拟。”

2.增强学生日常的阅读素材积累

学生想要写好了作文,就必须掌握大量的生活素材,素材是作文的骨血,只有合适的作文素材支撑的作文才是优秀的作文。因此教师要鼓励同学们积极地寻找生活素材,细心的观察生活。作为素材的来源非常多,在生活中可以将日常的事件积累起来,作为作文的素材,也可以是自己的生活经验。教师还要鼓励同学们拓展阅读量,在大量的阅读中积累作文素材。语文是一门综合的学科,包括大量的人文知识和社会生活知识,因此仅仅是教材中的知识根本不能满足作文课堂教学的需要。首先,教师要给学生推荐很多的课外优秀阅读书目,鼓励学生在课下的时候认真的阅读这些优秀的中外经典,从中提高写作的能力。其次,学生要掌握大量的好词好句,在阅读中将喜欢的优美的句子和精美的词汇收集起来,还要经常的翻看这些摘抄,做到孰能成诵。教师还要鼓励同学们将阅读中的体会写下来,毕竟只有写下来的感悟才会更加的深刻。在进行课外知识阅读的时候,教师要做好引导作用,帮助同学们积极地理解经典中的场景,能够有自己的审美意识,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推荐的优秀经典书目一定要仔细的筛选,符合小学生的知识层次。推荐的书目不仅要有中国古代的优秀经典《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等,还要有外国的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悲惨世界》等,学生在阅读这些书的时候就能够提高对人物的形象有深刻的认识,在作文的过程中就可以合理的使用进去。在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中,教师尽量的选择一些简单的书,例如是《弟子规》《三字经》等,在高年级学生中,就可以提供一些高难度的书,《论语》《资治通鉴》等,都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很好的帮助。

3.学生要多多的进行写作的实践

中国梦作文素材范文3

孙雪琬同学在江苏省2010)年高考中考出了总分431分的高分(位居江苏省高考总成绩第三名),现在就读于清华大学。她的语文成绩为134分,她自己估算作文能得60多分(满分70),是很好的成绩!

她的高考作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平时的练笔和模拟考试作文。高三时她仍坚持练笔,习作《那些花儿》曾在校报上发表,其中写到了外婆小院里的木香花,写到了乱世中的美神――李清照;市模拟考试作文题为“生命的品质”,她很自然地想到了外婆如木香花般的生命品质,写到了满院的绿色,得了63分的高分。于是,我把这篇优秀的考场作文推荐到了《作文成功之路》杂志发表。班里的同学对《生命的品质》都很欣赏,孙雪琬也很满意自己的这篇作文。后来接连的模拟考试作文《绽放》《预约精彩》写作时她放弃了关于外婆的材料,尝试用其他素材,但成绩不理想,都在54分左右。高考前,她就高考作文的选材和基本模式等问题和我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我告诉她,最近几次作文,你故意撇开熟悉的材料,作为尝试并不是很成功;高考作文,你应该选择最熟悉的素材,坚持写最擅长的散文。开篇由熟悉的景物或人物自然落笔,可以先描写具体景物,进而联系熟悉的人特别是外婆的事例,再推及自己所熟悉或欣赏的其他人的事例,最后再回到眼前的景物或人物。这样文童首尾圆合,主体部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以联想或想象穿插相关的人物事例以充实内容、提升主题。她很认同。我最后提醒她,考场上需要注意的就是围绕话题准确立意、对熟悉的素材重新剪裁、巧妙点题等。一番交流之后,她带着满满的自信上了考场,并写就了《绿色生活》这篇高考作文;该文沿用了她平日熟悉的素材(外婆、辛弃疾、李清照)和擅长的散文体裁。

[考前模拟作文]

生命的品质 赣榆高级中学高三 孙雪琬

春至,木香花开了,在外婆家的院子里,一架清纯的白色,和着轻风摇曳,呢喃着春的美好。外婆生活在这个院子中,一年又一年,老去的是岁月,不老的是如木香花般美丽的生命品质。

木香花没有华丽的外表,正如外婆朴素的品质。

记忆中,外婆永远只穿那几件简单的衣裤:夏天总是白色衫子,冬天总是传统的棉衣棉裤。妈妈每次要给外婆买衣服,都会被外婆拒绝,她说:“我衣服够穿,要那么多干什么?”外婆整天呆在农家小院里守着一院绿色,晚上坐在门口的青石板上看满天星斗,听鸟儿啁啾,不在意食物是否丰盛,居所是否华丽。她就那么一如既往,保持着生命的本色,仿佛白色的木香花。

木香花总是默默散发着清香,正如外婆善良的品质。

外婆的姐姐从前对她很不好,在她最困难的时候冷眼旁观。而今,外婆的姐姐行动不便,儿子不孝,无人照料。外婆每天都挪着同样不便的腿脚,在夜色或晨光中,从街的这头儿走到那头儿,给姐姐送水送饭,为她洗头洗衣。外婆的手很粗糙,然而我每每握起它,总会感到一种力量,一种温暖。

木香花总是开出大簇的花,装点春天,正如外婆以勤劳的品质坚强地面对每一个平凡的日子。

外婆总是闲不住,种了满满一园子的瓜果蔬菜。这边是一架吊瓜,那边是丝瓜,还有黄瓜、黄豆、豆角。每到端午,外婆就准备好一盆粽叶,一盆糯米,煮上一锅香香甜甜的粽子,分给左邻右舍。外婆用她一双勤劳的手把生活打扮得丰富多彩,坚强地支撑起一个大家庭。

在木香花如雪的洁白中,在木香花沁人的芬芳中,外婆一路走来,把朴素、善良、勤劳的品质保留至今,传承给我。当然,我也会毫不犹豫地把这美好的生命品质继续传承下去,使之永远芬芳!

[简评]

文章独出机杼,把木香花的品性与外婆的品质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以花喻人,读来有“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之感。小作者很善于剪裁,撷取最能表现外婆品质的几幅生活画面,进行生动细腻的描绘,语言饱含深情而富有诗意。在平凡的日子里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这是“外婆”教给我们的;从熟悉的人和事中发掘闪光的素材,这是本文给予我们的写作启示。

[高考考场作文]

绿色生活 赣榆高级中学高三 孙雪琬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站在外婆家的院子里,看各种绿色蓬勃地生长着:春至,木香花开了,清纯的白色,在绿油油的叶子中,随着轻风摇曳,呢喃着春的美好;夏日。院子里这边是一架黄瓜,那边是几线牵的丝瓜,然后是整畦的香瓜,浅绿、草绿、深绿,瓜儿竞相争绿;秋天,豆荚由绿变黄,嫩绿的豆角婀娜地绕满藤蔓,妩媚的白菜披上了层层绿衣;冬季的院子里,绿意在塑料棚里盎然呈现着,那头茬的韭菜更是翠绿欲滴。

外婆就在这满院的绿色之中,呼吸着绿色,像一株植物般,安享绿色的生活。记忆中的外婆永远是几件简单的衣裤,夏天是白布衫,冬天是传统的棉衣棉裤,梳一个最简单的发髻,穿一双布鞋,朴素得一如常青的植物,生活简单但绝不单调。外婆就这么日复一日地守着这一院的绿色,晚上坐在门口的青石板上看满天星斗,听鸟儿啁啾,不知外婆是否也会像舒婷那样深情地发问:“我的前生,我们的前生,会是一棵水杉或是一株栀子花吗?”是呀,像外婆那样,做一株植物,在绿色中生活,是多么美好的事啊!

做一株植物吧,生活在大自然中,享受自然的美丽与清新,与风为伴,与雨为友,荡涤心灵的尘埃,远离世俗的纷扰。心中有一份绿色,便能在纷乱之中寻得一份宁静与安然。晚年的辛弃痰就一直试图把自己的心放置于山水、农田的绿色中。“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东篱多种菊,待学渊明。”辛弃疾陶醉在山水之中,忘记了勾心斗角与烦恼琐事,把绿色化做内在的平静与喜悦。

做一株植物吧,不管在多么恶劣的环境中都能坚强面对,始终保持着绿色的姿态,不断地向上生长。笑对风雨的挑战,看似柔弱,实则有内心的坚韧与不屈,这是绿色生活赋予的力量。乱世中的美神――李清照,历经磨难后仍能留下美妙的诗词,凄风苦雨摧残不了她内心的完整与诗意,她的生命与艺术之树常青!

做一株植物,如果可以选择生活的环境,不想成为黄山的迎客松,也不想成为内蒙古草原的一棵草,就静静地生长在外婆的小院里吧!因为外婆坎坷的人生里,已经拥有了辛弃疾赏绿、种绿的那份平和,已经充满了李清照那份常绿的生命诗意。就那么自然地长成外婆小院里的一株木香花或者一棵白菜吧,把绿色生命中的那份芬芳或纯真悄悄地传播或者层层地包裹,等到枝叶枯黄的季节,留一个绿色的梦,给自己,也给生活。

(注:考后根据记忆整理)

[作者感言]

考场上看到作文题目是《绿色生活》,我马上想到了曾在《作文成功之路》杂志上发表的《生命的品质》,想到了外婆和她的绿色瓜果的绿色生活。思路确定为由现实描写、记叙到抒情、议论,联想阅读中熟悉的人物,做一株植物,真正拥有绿色的生活,即简单、安静、纯朴、坚韧

地生活。写作时我主要追求事例素材和情感意境一致,结构上力求首尾呼应,主体部分由景及人,由外婆、他人、“我”再及植物,力争做到景人合一,以绿意统摄全篇。

[考前准备]

高考作文要想得高分(或者与平时作文相符的分数),必须从熟悉的生活中找“米”――熟悉的素材,熟悉的人物,熟悉的写作模式;因为熟悉,所以可以多角度熟练运用。要想从熟悉的生活中淘取高考作文之“米”,必须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①独特的“这一个”“我”。每个人都是不可复制的,“我”是唯一的“这一个”。“我”的生活是用之不竭的作文素材。所以,整合素材的首要任务是梳理这10多年来“我”的生活,撷取没有“风化”的记忆,诸如“我”经历的喜怒哀乐,“我”的亲情、友情故事等;也可由此剪辑编写成“我”的小传。近年的高考作文题“我能”“与你为邻”“我生活的世界”“我与故事”“找回童年”等所涉及的素材“舍我其谁”呢?

②“我”熟悉的一个人。拿出粉丝对偶像的热情去关注“我”熟悉的人,能“爱屋及乌”地搜集和他(她)有关的素材,亦能在作文中和他(她)畅所欲言。这个人可以是当红明星,可以是彪炳史册的古人,可以是文学作品中的典型人物,也可以是身边平凡的小人物。如姚明、周杰伦、谭嗣同、诸葛亮、觉慧等,再如我的家人、同学、老师、邻居等,他们身上的“金子”都能在作文中“闪光”。

③“我”常读的一本书。阅读是作文最直接和最丰富的素材源,但不能一味沉溺于时文的快餐,那只是浮光掠影;应该享用的是“大餐”――至少要熟读一本经典(名著、传记、作品专集等)并能做到“刻骨铭心”。高三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重新阅读一本新书,即使读也在短时间难以读透;所以最好是把以前常读的一本书拿来重读,像《红楼梦》《三国演义》《热爱生命》《高老头》《莎士比亚戏剧集》《白鹿原》《周围平散文》等,这样的书信息量大、蕴涵深厚,重读就会有新的发现,作文时可以依托书中人物、作者思想表达自我的新认识。

④“我”常思考的一个问题。“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问题。”除此,白日神游、夜晚不寐之际,还常常思考什么问题?是人性的美丑、生活的意义、中国的未来还是世界的和平?因为困惑,所以才会努力探究这些问题。考场作文若能呈现对某一个问题长期思考的过程或结果,放射出理性的光芒,往往能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中国梦作文素材范文4

关键词:初中语文 作文教学 措施 方法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任务还很艰巨。目前,我们虽然有一整套作文教材,但真正落实教材的要求尚有很大差距。其原因并非教材本身的问题,而是教师的教学理念与驾驭教材的能力问题。因此,重视作文教学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不可推卸的责任,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在这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本人逐渐摸索了一些作文教学的方法,望与大家共同探讨,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认为,要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应注意以下几点:一、精心设计作文题目,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二、指导学生广泛阅读,获取大量信息。下面,本人就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精心设计作文题目,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应成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原则。在我们现在的日常作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并不重视作文的命题选择,表现在对学生作文的训练缺乏通盘考虑,作文布置往往兴之所至,信手拈来,题目陈旧,内容重复,致使学生了无兴趣,丝毫没有创作激情。其实作文题目命得怎样,集中体现了一个语文老师自身的素质水平,也关系到写作训练的成败,所以本人极为重视作文的命题。命题要贴近学生生活,善于捕捉他们生活中闪光的情景。

我曾经调查过,许多学生还不能很快地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还留恋于小学的快乐时光。根据这种情况,我设计了这样一些题目:《童年的梦》、《童年趣事》、《我上中学了》……学生对这些题目非常感兴趣,为以后的作文训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初二阶段是初中生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对一些事情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很有点儿“小大人”的派头。于是我又出了这样的题目:《我入团了!》、《绿色,你哪儿去了?》、《倾听桌椅之诉说》、《我尝到了苦头》、《难忘的课堂提问》等。命题既形象具体,又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初三阶段,学生的思想日趋成熟,也善于思考一些较深刻的问题,这就要求命题要有一定的思想性、深刻性。例如《中学时代的我》、《成功很难吗?》、《小议理解》、《雪中情》……经过这样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训练过程,学生作文水平逐渐提高,同时又与学生心理的成长保持同步,比较有科学性。

中国梦作文素材范文5

因形就体,量身剪裁

一位高明的裁缝,面对同一种布料,往往会根据顾客的不同身材、不同需要,缝制出不同款式的服装。中考作文,面对不同命题,要根据文章主旨或内容需要,灵活借用同一则经典素材,从不同角度切入,在叙述角度与侧重上把握好分寸,写出不同主旨、不同风格特色的佳作来。请看2016年山东德州市中考满分作文《陪伴》的片段:

阳光正在窗户上泼洒着桔黄色的写意。林徽因用目光寻找着那一对靛蓝色的小鸟,它们在窗外的竹梢上跳着、唱着,仿佛从唐诗中飞来的鸟儿,阳光梳理着它们轻灵的羽毛。有时它们便跳到窗台上来,在这个狭长的窄窄的舞台上蹁跹起舞。

林徽因多么羡慕窗外的一切,羡慕在窗台上舞蹈的小鸟,她也需要那么一小点儿平凡而简单的欢乐,而此刻,她却只能躺在病床上,一任阳光在窗棂上涂抹着晨昏。

你看,将林徽因的例子灵活运用,不仅巧妙切题,而且使得行文语言诗意灵动,让文章更多了一份厚实与底蕴。而2016年湖北孝感考生《陪你一起感动》,也巧妙地化用了林徽因的素材。

“停留是刹那,转身是天涯。”你给我带来感动,林徽因。你本应是那个撑一把油纸伞,行走在青石板路上的江南才女,但你做了一朵绽开在乱世的白莲。你的诗文有着江南的清丽淡雅,但是你在建筑学上的造诣则更为人所叹服。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你奔赴各地,保护那些古建筑免受战火的侵袭。后来,柔弱的你卧病在床,却依旧执着地伏案工作。女儿梁再冰说过:“国徽中也有妈妈的一份心血。”

素材与主题衔接如此自然恰切,显示出考生驾驭素材与语言的能力。同是林徽因,两位不同地域的考生从不同角度切入,巧妙地化用,演绎出不同主旨的满分作文。真可谓“材不在多,会用则灵”。 同一素材,切入角度不同,叙述侧重有异,都能演绎出不同的精彩。

巧拼妙凑,神奇剪辑

如果说“因形就体,量身剪裁”是“一料多用”,那么“巧拼妙凑,神奇剪辑”则是“将零锦碎布巧妙拼裁”,即把本质上相近、内容相似或有一定关联的几则精要的素材,根据主旨和内容的需要,合理剪裁,灵活组合,使文章内容丰富多彩,意蕴绵长。具体组合时,一定要注意句子精致整齐,灵活排列,如:

江南,是你心灵栖息的地方。

古往今来,多少人在这里寻找到生命的归宿。传奇女子三毛,浪迹天涯几十年,一来到江南便哭了,像见到亲切的老祖母,她终于找到生命中可以停歇心灵的地方;江南巨贾沈万山,历经商场的风风雨雨,最后仍定居在周庄的水边,不再争名逐利。还有许多不留名的文人隐士,或许他们曾想金榜题名,仕途得意。最终,他们打点行囊,到了江南,终老于斯。

江南是心灵栖息的最佳圣地,三个例子,个个典型,有点有面。“点”是浪迹天涯的三毛、历经商场风雨的沈万山;“面”是群体形象,是中国古代曾想“仕途得意”的文人官宦。这些人都把江南作为生命的归宿,就更显出江南的美好,的确是“心灵栖息的圣地”。可以说,不巧拼妙凑,灵活剪辑,任何一则材料“单打独斗”,都没有文章的深度与厚度。

当然,要特别注意,巧拼妙凑一定要联系材料主旨,找到“缝合”点。形式上,可以是同类事例并列组合,层层堆叠,逐步深入,可以是正反事例对比组合,相互映衬,对比鲜明,如:

智慧是一种心境,境由心生。

心基吸智,方寸之间皆海阔天空永无涯畔;心若有慧,则宛若长空旭日终至至灵之境。

民国课本中有这样一段话:“三只牛吃草,一只羊也吃草,一只羊不吃草,它看花。”

我想,在茫茫绿原上看花的那只羊便是智慧的,它看花的景象,便是智慧独有的景象。正如《平凡的世界》中所说,人生的意义不是吃饭这么简单,还应有更高的追求。

诚然,智慧对人类最基本的要求便是要有抛开物质层面的精神追求。只有不被浮华物质遮住双眼的人,才是有资格称做智慧的人。

这是2015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境由心生》片段,考生有意从不同侧面选择对联、民国课本中的俗语、《平凡的世界》中的话等有关“智慧”的素材,事例新鲜,叙述简练,同类事例并列组合,强化读者对“智慧”的定格,彰显出新鲜素材的魅力。

眼光独到,合理取舍

作为厨师,有时会遇到顾客提着一篮子鱼肉蔬菜,要求你做出一桌佳肴。厨师一番目测之后,定然会合理归类,去粗取精。不少素材为作者的原创,内容、情节、叙述等难免打上作者的风格与烙印,因此,我们就要根据自己的眼光适当取舍:“挤干”素材中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水分”,或舍去细节概述总体,或舍去总体而取一细节。如此创造性地取舍,就能统一风格,为我所用。请看2016年贵州毕节中考作文《那盏灯》片段:

故乡永远是我们魂牵梦萦的地方。余光中的《乡愁》,每每读来,总如鲠在喉。“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却只能“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老先生“在这头”,望着“在那头”的大陆,挥之不去的乡愁郁结于心。不知道多少次,他迎着余晖自酌独饮,故乡总在他心间挥之不去,便只得“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故乡永远是我们魂牵梦萦的地方,他的诗里永远蕴含着情意缱绻的赤子情怀。

故乡永远是我们灵魂的归宿。一枚小小的枣核,承载着无尽的故乡梦。萧乾笔下的老华侨事业有成,心中却牵挂着故乡。久居异乡的她把花园装饰成北海公园,种下了故乡的枣核。每到夕阳西下时,她和老伴牵着手,徜徉其中,似乎回到了故乡,嗅到了故乡泥土的芬芳。迎着微风,她望着初生的新月,思绪在远方回旋,在那里,灵魂似乎也找到了归宿。

我们感叹于考生的慧心与用心,大家都忙碌于从课外阅读中苦苦地去广采博览素材时,这位考生却避开热闹与繁杂,从我们熟悉的课本中采撷素材,巧妙化用。第一段来源于人教版九年级语文课本余光中的诗《乡愁》,行文围绕“魂牵梦萦”删减活用;第二段来源于苏教版八年级萧乾的《枣核》,行文紧扣“灵魂的归宿”,浓缩删减了《枣核》。内容新颖别致,漫卷诗意,让人叹服。

合理取舍,更多是根据文章主旨,采用一线串珠或镜头剪辑,将一些富有文化内涵与底蕴的材料巧妙串联,以显示丰厚的文化积淀。写作时,或自然涌出,或顺手拈来。请看2016年宜昌中考满分作文《宁静的午后,我心怡然》片段: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一阵阵清香拂来,仿佛洗涤了充满着尘世喧扰的心灵。外婆携来一个青瓷壶,倒给我一杯茶水,告诉我,这是茉莉花茶。

我轻尝一口,清新的味蕾绽放,茶香萦绕舌尖。顿时,我竟感受到几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领悟到几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

原来,这就是茉莉花茶的味道!

这是最常见、最实用的方式,这些句子展示了厚重的文化底蕴,使句子更有书卷气、更有诗意,尤其巧妙的是将诗文灵活化用,为我所用。再看2016年湖北宜昌中考满分作文《沉醉古诗,不亦怡然》片断:

沉醉在清新之美中。

沾衣欲湿,吹面不寒。缠绵的雨丝,撩拨人的心弦。绿蚁新酒,红泥火炉,晚来能饮。红彤彤的火炉映着白色的大地,好客的主人以及被炉火熏染的丝丝情意飘荡。小楼听风雨,深巷卖杏花。被雪、雨水亲吻的杏花和清丽的卖花女相比,不知哪个更美?

沉醉在婉约之美中。

和羞走,把青梅嗅,勾勒出一个青涩的女子躲着不敢见路人的画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中细数流年,繁年一梦;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你看,本文根据需要,灵活化用志南的诗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化用了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还灵活化用了李清照“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化用了李煜“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化用,既要援引前人词句,保留原有汁味,又要旧瓶装新酒,演绎翻新,为我所用。这种引用,兼容古今,思接千载,语言典雅,意境悠远。

选定主料,添油加醋

高明的厨师,要一条鱼,添加佐料,添油加醋,就可做出十几道不同风味的菜肴。每个考生都必须具备这种素材加工的写作技能。行文中,照搬素材几乎不可行,也极少有这样的素材,通常都要根据写作内容或表达的需要,将材料巧妙加工,合理取舍,添油加醋。作文时,描写某一真实事件、真实人物,事件本身简单,情节平淡无奇,或只是一个轮廓与梗概,这就需要我们发挥想象,合理地补充情节、故事与具体细节,并融入自己的感情倾向,使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内容丰富、深刻,人物形象丰满。下面是一段加工前的素材:

有一次,在亲戚家吃饭,我觉得糖醋鱼烧得挺好吃,随口说:“糖醋鱼真好吃,以后要是天天吃就好了。”妈妈对我说:“你要是喜欢,每次回家我都给你做。”过了几个星期,我回家吃饭,妈妈特地从菜市场买回两条鱼,忙着烧糖醋鱼,即使累得满头大汗也不亦乐乎。

考生如此加工:

去年春节,我在姥姥家吃饭。糖醋鱼就摆在我的面前,那种滋味诱惑着我,不知不觉间,我把糖醋鱼消灭光了!等到意识到这一点时,我的脸红得像关公一样。母亲打破了尴尬的沉默:“姥姥的手艺实在太高超,你看……”说得姥姥心花怒放。在回家的路上,妈妈悄悄地对我说:“你要是喜欢,每次回家我都给你做。”

从此以后,鱼市场中天天穿梭着母亲忙碌的身影,几乎无一天例外。

有一次,风雨交加,狂风怒吼,母亲又患了感冒,我想今天我的糖醋鱼肯定泡汤了。

晚上回家,刚到家门口,门缝中就飘来了那熟悉的、诱人的的香味。我真的不想进去,我怕我的眼泪不争气!我真的不想进去,因为我的内疚与自私!我真的不想进去,因为母亲那带着体温的糖醋鱼……

你看,一是在艺术真实上下功夫,为买鱼、烧鱼设置场景。二是在细节描写上下工夫,不但有符合生活真实的对话,而且有人物的心理活动。如此,母爱就表现得更加具体真实也更加强烈了。

当然,还可充分发挥联想与想象,由一物、一景、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丝心绪的牵挂等,或触景生情,或引发联想,或补充引申,或添枝加叶补充细节,使平淡无奇的事件变得光彩照人。请看2016年上海满分作文《没想到,真没想到》片段:

从窗口望去,小巷只有那个三轮车和一把格子伞,丝丝的红、缕缕的粉、点点的白,像是一幅水墨画,在水汽中氤氲开去。花香似风,似纱,似月光,似她善意的提醒,若隐若现,丝丝浮动,雨丝洗刷过的花,竟然变得如此娇艳。她的为别人着想的善意,也一定就像是这花香,滋润着这条小巷。

雨停了,格子伞变成了花头巾和清亮的一声“天晴嘞――”,像是雨后的阳光,照亮了我的心。许多衣服重又在风中飘动,一条小巷,有了她“想想别人”的善意,变得充满了诗意。

从此,盼着她的花头巾,盼着她的三轮车,盼着她清亮的吆喝,更盼着她的花。

中国梦作文素材范文6

赣榆县第一中学 高一(16)班 徐笑笑

夜,好深沉,柔和的月光洒了一地银白;夜好静谧,只听得见窗外似有似无的风声。此时,我伏在课桌上,绞尽脑汗地想着如何把手头的作文写好。不知不觉,我的眼皮竟松驰了下来……

咦?我这是在哪,为什么我周围都是一些生面孔。“小徐,你准备好了吗!还不快给我去采访!”啊?是在叫我吗?还没等我回过神来,我已被一个行人拉到了车上。车上摄相机,麦克风等应有尽有,没想到,我竟成了一位记者了。

车子驶进了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在一片田野上,我们下了车,不远处,一块块庄稼地星罗棋布地排列着,农民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向村内延伸,原来的土砾瓦房早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二层的小洋楼;原先的泥泞小道哪去了?噢,原来早已被宽敞的水泥路所替代。不远处,一位慈详的爷爷和他的孙子在玩耍,好一幅“祖孙嬉戏图”啊。

在去第二站采访点的路上,我还徜徉在那种淳朴厚道的气氛中。汽车在一座航天博物馆前停下了。刚迈进博物馆,我立刻被那神圣而不可触摸的飞船及宇航服所吸引。遥想当年“东方红”1号成功飞向太空,那对于我们中国人是何等自豪,因为我们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自强不息,自力更生的民族精神。自此,一个个奇迹便降临到中国人身上,“神五”“神六”的成功发射,再次证明了华夏子孙是不可小觑的。当“神七”发射成功的消息传开,十三亿中华儿女的心中无不自豪喜悦。这表明中国的空间技术已达到了很高水平,中国已成为万众瞩目的对象,它早已不是当年的“东亚病夫”,而是如今的“东亚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