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地方经济发展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地方经济发展论文范文1
【论文摘要】:计量工作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在我国经济面临结构调整、改革发展的时期,计量工作若仅仅以传统的方式来支撑并服务于经济的发展显然是力不从心。我们要积极探索,“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推出有效的管理方法,促进量值溯源的正常进行,以达到更好为经济发展服务的目的。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买方市场的到来,为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众多企业纷纷通过体系认证来加强企业的管理和提高知名度。这些通过认证的企业无论在规模、产品质量、计量管理上,在当地都是位居前列的,通过对这些企业计量器具检定情况的调查和分析有助于管理部门了解企业对计量工作的要求,切准技术机构为企业服务的重点和发展的方向,找到计量工作的突破口。
现在通过体系认证的企业已经为数不少,而在这些企业当中,计量器具的配备从数字上看起来也是非常让人乐观,而实际工作中,经检定后使用的计量器具数量与显示数据有很大差距。窥斑见豹,我们可以分析当前计量检定存在的具体问题:
一是有很大一部分企业的认证是是受益方推动、受外界的压力的结果,企业自己没有加强企业管理的意愿,缺乏必要的自觉性。为获得认证,企业常常突击送检计量器具,突击培训计量管理人员,突击制订规章制度,一旦通过认证,则对这些工作放任不管,等待下一次的突击。在日常的检定中,企业不送检计量器具就想获得检定证书就是这类问题的表现。
二是企业的计量器具用来进行检测的比较少,大量的是一些基本的工作计量器具(如卡尺、台秤等),这从一方面说明企业不重视产品的检验工作,造成企业的检测能力比较薄弱,制约了产品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也说明产品科技含量低,缺乏高新技术的产品,不需要高精度的计量器具来进行检测。这一点也可以从电磁类计量器具的数量上反映出来。
三是部分认证机构的不规范操作导致了一些认证企业对计量工作不重视,对计量器具管理不到位。有的企业计量器具没有建台帐,有的甚至分不清什么是计量器具,全由认证机构说了算,企业对计量器具不送检或者少送检的情况时有发生。对一些溯源困难或者送检麻烦的计量器具,企业干脆就放弃检定了。
四是部分企业的经营者素质偏低,没有意识到计量工作对企业增效节支方面的作用,片面强调检定费用等支出,不愿花人力、物力来支持计量器具的检定工作。
五是溯源困难,检定时间长,以及企业连续生产等也成为影响企业计量器具送检积极性的因素。
一、抓好外部协调,促进检定工作开展
首先,抓好计量器具的检定工作,关键在企业。技术监督部门要帮助企业加强计量法律法规的学习,一方面要使他们认识到依法检定的重要性,特别是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企业必须要落实好检定所需的各种资源,从“要我检定”转变到“我要检定”的思路上来;另一方面,帮助企业把计量工作的着眼点放在提高产品质量、节能降耗上来,使企业明白计量工作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将起到基础保障作用,要把计“量”变为计“钱”,把计量工作为企业带来的效益算在明处,提高计量在成本核算中的地位和作用。
其次,计量检定工作要注重实效。计量检定工作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不能走过场,要帮助企业把计量工作融入本企业的工作目标方针中,使之符合自身发展的需要,对一些上规模上档次的企业更要加强引导,要增强企业领导的计量意识,树立正确的观念,从而提高计量检定工作的有效性。
第三,我国的量传体系是国家根据经济合理分工协作的原则、就近就地组织起来的按区域管理的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检定资源配置不尽合理的现状,主要表现在高资源不足而低资源却简单重复。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技术机构应该多加强横向与纵向的联系,从而使高准确度的计量器具和低准确度的计量器具都能得到量值传递,从这个意义上说,协调好省、市、县三级技术机构的设置非常重要。
第四,有关部门要加强认证机构的管理,使认证工作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企业要端正认证的态度,要把认证作为提高管理水平的主要手段,克服为证书而认证的消极观念,充分认识计量器具检定作为企业基础工作的重要性,促进企业计量器具检定工作的健康发展。
第五、计量检定工作的开展必须切入社会的热点和百姓关心的主题,从而得到政府和社会的支持,为检定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抓好内部建设,提高检定深度广度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及其所属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在创建“政府需要、企业欢迎、群众信赖、社会赞誉”的部门形象时,要转变职能,把服务的职能放在首要的位置。要服务企业,必须提升我们服务的能力、服务的手段和服务的水平。具体来说,以下几方面应该成为我们工作的重点:一是要提高人员的素质。简单、低水平的重复性检定工作阻碍着计量技术水平的提高,当前,技术机构要为始终站在科技前沿作好准备。我们前些年还在为取缔古老的计量器具——木杆秤而奔走,转眼间我们就必须面对技术含量超越了几个数量级的高新技术产业、信息产业、新能源等一些新门类学科中的“新新”计量器具。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技术机构必须正视技术更新带来的挑战,要制订人员的长期培训计划,完善人员的考核、评价制度。培养或者引进开发型的人才和高端科技发展方面的人才,使技术机构有能力解决新技术应用中碰到的问题,这样,才能树立技术机构在企业中、在社会上的技术形象。
二是必要的硬件设施。对一个技术机构来说,精密的检测设备是必需的,一边是新型、尖端的产品不断涌现,一边我们的技术机构却可能还在使用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前的设备搞检定,这就无法适应科技发展的要求。当前要增加现代化检定手段,利用有限的经费购置专业性强且利用率高的通用设备,进行重点培育,同时对购置设备的更新换代要有好的计划,使检定设备能够跟上技术的发展。
三是用良好的内部环境,营造单位文化。技术机构的内部环境是保证公正、科学、高效的必备条件,是体现一个单位的社会形象的本质要求。我们在用制度、用体系营造一个好的内部环境时,要体现自己的单位文化,技术机构也要有名牌思想,要打响自己的牌子。企业文化现象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技术机构追求的文化必须能体现单位内涵、产生强大凝聚力、有助于树立良好形象。总之,着手培养自己特有的文化,对技术机构的长远发展非常必要。
四是抓好校准市场的开发。由于检定规程是按各类计量器具制订的,使一部分与产品质量检测关系不大的计量器具也纳入强检工作范围,增加了管理工作量。减少强检项目,开展校准工作,增强企业的自主性在目前非常重要。技术机构要充分利用已开展的校准项目,抓好校准市场的开发,使计量器具在量值溯源方面也能获得发展。
五是有计划地进行项目开发。在日常的工作中,企业往往要求技术机构下厂检定的要求,却往往受到某些条件的限制。针对企业连续生产和送检不便的特点,技术机构要想企业所想,在开发检定项目时应优先考虑能下厂的项目,减少企业检定的成本。
地方经济发展论文范文2
关键词: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宏观经济
自上个世纪80年代起,我国对土地、住房商品化开始实施试点改革,30年多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开创了良好的发展前景,人们的生活环境也得到了大大改善。该阶段,城市房地产业发展速度不断提升,在国民经济增长中占据的地位愈加重要。目前已经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已经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但近年来,房价波动极大,房地产市场供需矛盾极为突出,社会人居住房不合理分配现象极为严重,甚至出现开发房地产严重破坏资源环境的情况。以我国房地产业总体发展情况分析,一度出现房地产业过热现象,如2007年我国房价连续5年上涨情况结束,开始产生下跌情况,特别是部分经济发展良好的地区跌幅已达到一半以上,交易量萎缩现象极为严重。为避免房地产经济泡沫破裂,建设和谐社会,保持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国家对房地产等过热行业进行了宏观经济调控。笔者通过定性结合定量等方式,按照“宏观—中观—微观—预测—战略推导”为线路,进行和谐城市构建及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房地产经济的概况
房地产经济是指以房地产为主体,围绕房地产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产生的人和人间的经济关系,是房地产经济关系有机结合房地产生产力的重要方式。房地产生产、流通与消费过程中出现的所有经济活动与其条件都被成为房地产经济。其中房地产直接生产过程为房地产生产,房地产再生产与其实现过程为房地产流通,房地产生产目的的实现与部分直接生产过程在消费环节的延伸为房地产消费。在整个房地产经济活动中需要具备一定的经济运行机制与经济体制条件。从微观经济、中观经济、宏观经济三个层面对房地产经济进行考察。微观层次是指将房地产企业作为经济单位,其产生的一切经济行为与对房地产开发经营项目的运行。中观经济是指房地产部门经济、区域经济。作为产业经济的重要类型,房地产部门经济在与其他经济具备相同属性的同时,还存在诸多特殊性及规律;各个省、市与区房地产经济被称为房地产区域经济,也可被叫做区域产业结构的一个部门。宏观层次是指整个国民经济为主体进行考察,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对象,房地产经济更是宏观经济的主要构成成分。
二、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内涵及现状
“既要满足当代人对房地产的种种需求,又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为后代人的生产生活创造必要的空间发展条件”为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在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应对其可持久性加以重视,站在统筹关系角度分析,做好城乡规划、能源节约等工作,实现房地产建筑规划形态、住宅功能、环境效益、人文特色的可持续发展。
(一)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内涵
李晓云认为,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满足国民经济总体发展需求,必须与所在地区经济发展相适应,并在房地产经济发展做好各方协调关系,如人口、环境与资源利用等,并始终坚守资源集约、经济效率提升等原则,实现房地产合理开发与保护生态环境有机结合的目标。其内涵包括以下几点。1.房地产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环境是经济发展基本条件。在房地产经济可持续中应对环境承受能力进行充分考虑;同时,房地产经济发展可为环境发展提供有利条件,能够符合环境对其发展的需求。2.房地产经济自身发展。房地产自身发展是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基本条件,如房地产自身发展不足,将严重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进度。基于此,在一定条件下,房地产经济必须满足自身发展要求。3.房地产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经济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属于互动性,经济发展对社会发展起到严重影响,社会发展也就对经济发展产生直接决定作用。作为现代经济的主要表现形式,房地产经济因与社会具有互动关系,在寻求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将与社会协调发展。
(二)房地产经济发展现状
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房地产投资增速呈现出下降趋势,由2013年20%下降为2014年10.5%,为加大调整力度,提高房地产经济发展水平。本文以房地产图1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表2015年1到2月份开发投资进行探究,8786亿元为该时间段开发投资总额,和2014年相比,投资增速只下降了0.1%,其中住宅投资总额为5922亿元,占总投资额67.4%,增长率为9.15,回落点为0.1%,如图1所示。整体分析,我国房地产市场现状为供过于求,为改变该现状,要求相关部门、企业必须对房地产投资问题加以重视,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为实现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三、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措施分析
(一)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产业发展战略措施
作为经济发展重要增长点,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产业链的重要内容,对国民经济推动转变为全面基础,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调整产业提供有利条件,并将服务提供给人们生活与有关产业发展。1.经济发展中确定房地产业重要增长点产业地位,为调整其他产业提供可靠保证;2.社会经济数据统计和房地产数据统计的完善,各个区域数据统计工作的加强及经济数据的及时公布。通过房地产数据信息制度的建立,可将土地出让总量等行业有关数据及时公布,能够将房地产经济发展中真实、透明与全面原则充分体现出来;3.数据分析能力提高。利用行业发展预测模型的合理构建及有关产业政策制定,可对土地供给总量、商品房供给总量加以控制,确保供求调节的平衡性;4.房地产业预警系统、危机干预机制的建立,为房地产经济稳定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二)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引导的房地产市场控制措施
房地产市场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导致大量贷款、投资人员无法正确感知风险,在国家一系列政策出台后,房地产市场价格产生了极大的波动,投资者此时才意识到房地产投资风险并对其进行重新审视。为避免银行流动性危机的出现,降低国家经济影响,必须有效控制房地产施工,规范市场行为,降低投机行为对市场的影响,建立有序的市场环境。在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中,为构建良好的发展市场,必须加强政府宣传,正确引导购房者;并对银行信贷加以严格控制,防止商品房价格背离价值现象的出现,对房地产过热现象加以控制。
(三)改善居民居住环境战略措施
在经济核心圈位置实施大规模土地开发计划,以政府提供限价土地、大型房地产企业提供开发资金的联合开发房地产项目方式,在确保开发商获取相应利益后应对商品房价格加以限制,并利用限价出售土地的回款对项目区域政府配套设施加大建设力度,如公交体系的完善、学校医院的兴建等,以此达到居民居住环境改善的目的。
(四)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战略措施
集中统一土地管理与城市规划实施中,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与社会经济发展具体情况相符,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方向相符。在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的基础上,必须以土地保护为中心,建立土地开发与经营制度,对现有土地开发投资去向合理规划,对农用土地、城市待开发土地资源加以重点保护,通过相应法律措施对土地地权关系加以处理,如占有权、使用权等。土地供应市场的统一建立,应具有公正、公平、公开等特点,通过土地整治,与土地收益管理水平的提升,可实现房地产经济健康、稳定的快速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全面分析、研究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可对市场主体行为选择进行有效约束,实现市场经济的有序性,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可靠依据。在充分发挥房地产经济功能的同时,应了解与掌握房地产经济的概念、并对其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采取科学有效的发展战略措施,实现住宅标准化,降低投资成本,为房地产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依据与强大支撑。
作者:张艳艳 单位:河南省省直机关房地产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刘静岩,韩文秀.房地产投资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2).
[2]侯姝羽.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要点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4(18).
[3]孔行,黄玲,于渤.区域房地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长期动态协调关系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3).
[4]王勉,唐啸峰.我国房地产投资波动与经济周期的相关性[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
[5]张霞伟,丁姝.城镇居民可支配性收入对可支配支出的短期影响研究分析———基于省际面板数据误差修正模型[J].品牌:下半月,2015(8).
[6]张红,李洋,张志峰.中国城市软实力对住房价格的影响—————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和面板数据模型[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4(3).
地方经济发展论文范文3
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房地产经济的暴利性成为了人们关注与争论的焦点。尤其是近几年,学术界、媒体、人民群众都对此进行了批评与赞扬,各种言论争论不休。在此,我们不否认房地产为国民经济提高所做出的贡献,房地产经济的迅速崛起,不但满足的人民群众的住房需求,还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2]。但在发展地过程中,房地产业不仅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还应为后展开辟道路。房地产开发不是单纯的把土地变成房子,应对环境、资源、金融等问题进行全方位进行考虑。房地产经济发展应根据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与人口发展之需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的,不是盲目开发,乱修乱建。过度的开发必然导致房地产经济衰退,进而制约相关产业的经济发展,因此研究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持续发展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其他相关产业提供发展的空间与平台
如:家具行业、装修行业、中介行业、保险业以及其他服务业,同时还解决大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房地产经济的发展为上述行业开辟发展空间,解决剩余劳动力为维护和谐社会做出了卓越贡献。
(二)房地产行业是我国的龙头产业之一,在拉动国民经济发展方面功不可没
据统计,现阶段,我国每投入100元房地产资金,需要70-220元相关产业支持。住宅每销售100元,可带动130-150元的相关商品销售。因而,我国住宅建设每上涨10个百分点,可推动国民经济1个百分点的生产总值上涨。所以,房地产经济的发展推动着国民经济的提高。
二、房地经济发展存在的矛盾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房地产经济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同时,房地产经济的发展也面临新问题与挑战。现阶段,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突出的矛盾:
(一)房地产经济发展与土地资源供需矛盾
房地产在开发的过程中,对土地掠夺性的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城市可利用资源已到山穷水尽的地步,而偏远地区又没有开发利用价值。因而,合理的运用节能技术、有规划的开发、加强管理以及节约资源,形成良性的循环是房地产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
(二)房地产经济发展与文化资源保护矛盾
为满足住房需求,大面积的折迁,使许多具有文化特色,具有历史意义,保护价值的建筑也逃不掉拆迁的命运。特色城市的建设,发展特色文化是城市建设的重要方向,然而房地产经济一味追求经济效益,我国的城市文化正在慢慢消失,出现千城一景的尴尬局面。
(三)房地产经济发展的供需矛盾
房地产在开发的过程中,没有对市场需求量作充分的调查,盲目的发展与当地需求严重脱轨。接二连三的鬼城出现,就是房地产盲目开发的结果。大量空置房的出现,增加房地产的资金压力,导致许多房地产企业资金链断裂,面临破产。另一方面,某些不良企业在追求高利润的过程中以次冲好,房屋质量问题频出,造成销售困难,加大房屋空置量同时,激化了供需矛盾。
(四)房地产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
在房地产开发的过程中,在利益的趋使下,高密度的建筑使绿化面积越来越小,生态环境的破坏,造成大量的环境问题出现,如空气质量问题、气候问题、珍稀物种保护问题等,进而导致城市生活紧张、压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严重的困扰。
三、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我国房地经济迎来新的转型时期,开始行业洗牌,通过优胜劣汰的洗礼之后,存活下来的企业实力更强。随着国家对房地主经济发展规划,房地产发展正向规范化、合理化、理性化以及国际化方向发展。形成了房地产市场公平公正、合理有序的竞争环境。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房地产经济也从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推动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杜绝资源浪费,促进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加强土地资源永续利用价值开发,是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由于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在房地产开发的过程中,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严格执行人均居住用地,降低容积率。由于我国土地资源没有价格底线,出现资源低价或无价,产品高价的现象。使资源再生产缺乏积极性,在刺激消费的同时也造成了资源浪费。因而,房地产要加快从粗放型开发向集约型开发的转变,对土地资源实行可持续开发与利用。同时对住宅用地加大使用率的监管力度,打击哄抬地价、炒地皮的情况出现。根据城市规划之需要,对新纳入的住宅用地进行合理的配置,把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运用。
(二)保护生态环境,是推动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房地产经济发展要与环境发展,人口发展以及资源合理利用有效结合。生态环境的保护可将房屋价值体现到极致。房地产经济的生态价值是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因而,在房地开发的过程中,对环境价值进行核算,在开发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使房屋融入生态环境之中,而不是将环境成为房屋的点缀,追求原生态的生活方式,是当代人的住房选择的主要方向。保护生态环境是实现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三)加强房地金融体系构建,保障房地产行业的良性循环,促进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
抑制房地产经济发展又一关键性因素就是金融信贷。在发展面临流动资金困难、资金来源没有保障、期限错配等问题,要实现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构建房地产金融体系,发展专属的房地产金融的二级市场,把抵押贷款进行证券化,把一、二级级市场有效结合,形成一个大循环体系,打通资产市场与房地产市场的联系,解决房地产发展的资金来源问题。
(四)增强市场调控与监督力度,是市场功能的有力保障
任何一项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高效、公平的竞争环境是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首先,政府应将建立保障房地产经济持续发展的制度作为工作重点,减少政府部门对房地产经济发展的抑制作用,杜绝暗箱操作行为,根除腐败行为,减少中间环节,取缔不合理收费等行为。其次,建立健全房地产经济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法律法规的实施细则,尽量避免法律漏洞,建立完整的执法体系,打造公平、透明的房地产市场环境,根据市场法则优胜劣汰。同步提高房地产企业综合能力与素质,把房地产开发项目与资源、人口、市场需要以及生态环境相协调,减少房地产开发的投机行为和短期行为。
四、结束语
地方经济发展论文范文4
关键字: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
近年来,我国的房地产市场蓬勃发展,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无序开发以及总量性与结构性失衡、供给需求矛盾、房价居高不下等诸多问题,使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
一、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发展趋势
房地产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促进因素,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处于重要的地位,不仅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还对国家经济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未来房地产经济的良性、健康发展是一大趋势。
(一)房地产市场日趋成熟
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是在近期却出现了发展的瓶颈期,使得房地产业陷入了僵持阶段。但是随着国家经济的宏观调控和对房地产市场的干预,将会对此作出调节。所以说在未来的时间内我国的房地产业仍将会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提高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房价将会日趋稳定
房价的大幅升高是过去一段时间内房地产市场的景象,对人们的生活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调整,这些现象就会得到解决。因为房地产经济是和国家经济成正比的,房地产经济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同时国家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房地产经济的发展。近几年的时间里,我国的经济一直处于增长的态势,并且政府也采取了经济政策对房地产业进行调整,通过宏观调整和经济手段的干预,房地产的价格将会日趋稳定。在最近时间段内的房价下降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所以房价的稳定将会慢慢实现。
二、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
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它的暴利性是人们争论的焦点。 尤其是近年来,人民大众、专家、媒体都对其批评与赞扬争论不休。 我们不能否认房地产经济在十年来带给国人经济的提高。 它的迅速发展不仅仅满足了当代人对房屋的需求,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房地产业不仅仅要合理利用每一份宝贵的土地资源,还要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合理的发展道路。 房地产不是单单盖房子与卖房子这么简单,还要考虑到其是否会影响环境、资源、金融等相关问题。 房地产业的发展要顺应社会发展、人口发展、经济发展,更要适应生态的发展。 过度的地产行业发展势必将导致地产行业经济的衰退,从而制约多方面行业经济的发展。 所以,房地产经济走可持续发展对社会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三、我国房地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无序的开发与发展,导致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及生态环境的破坏
房地产业发展中资源浪费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有限。房地产业要想持续长久发展,合理的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及有效的保护环境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二)总量性与结构性的供求失衡,导致了大量的商品房空置
从目前的房地产业发展来看,一个实际情况是,有相当一部分商品房未得到有效的利用,空置率居高不下。空置商品房产生的原因很多。包括开发商资质低,开发的房地产质量有问题、销售不畅,或缺乏自身特点导致的空置等等。空置商品房不但占用大量宝贵的资源,长此以往,还将影响到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
(三)在房屋的开发建设上科技含量低,新材料、新技术使用量小
某些开发商为了节省资金,在房屋建设过程中,不愿意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房屋建设的科技含量较低、质量较差。因此,房地产业要想长久发展,在建设上必须走上高科技、低消耗,少污染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四)房地产投资的比重过大,造成金融潜在风险及行业不平衡
我国房地产金融虽已完成基本制度的建设,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及良好发展态势的金融体系。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房地产的投资过大,住房消费贷款的发放将给银行资产带来安全隐患,贷款资产流动性不足,低进低出运营的方式使资金使用低效率且有失公平。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将影响房地产业的持续发展。
(五)房价过高导致贫富悬殊的加剧,也增加了社会的不和谐因素
房价的超高上涨,使中低收入人群很难拥有一套房子,一般的老百姓买不起房,这样一个庞大的社会阶层必然存在一定的心理落差,导致社会失去和谐。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公,各阶层间严重对立就不可避免。房价不和谐导致了社会底层涌动大量的不满及愤怒情绪,贫富差距悬殊导致社会矛盾激化,也致使社会稳定的成本过大,房地产经济的发展也将会受到严重的阻碍。
四、促进我国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科学的规划与管理,有效利用各种有限的资源
房地产业只有持续发展才能满足人们不断改善住房条件的需求。为了抑制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各种不良现象的发生,就要加强管理,进行科学的规划,适度控制其发展规模与速度。在政策上限制粗放型的房地产经济,使房地产经济走资源集约利用的发展道路。,提高土地与空间资源的利用率。要发挥房地产对国民经济的支柱作用,避免那种过分超前,危害经济发展的行为,形成房地产业同国民经济三大产业良性与协调的发展态势。
(二)和谐的开发与利用,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房地产业是城市生态经济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在进行房地产项目的建设时,要进行充分的调研,科学的进行规划,树立“保护环境,以人为本”设计理念。合理利用及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房地产经济要想持续发展,就必须处理好人类生存发展与保护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房地产与环境因素的衔接应自然优美,房地产建设应当以低消耗、高效率为根本,确保环境质量的不断改善及有效提高。
(三)加强市场监管及宏观调控,依靠科技进步、加大科技投入
政府公平、高效的监管与宏观调控是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的外部环境。政府部门应加强管理与监督,减少或避免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政府行为或腐败与暗箱操作现象,相关部门应严格执法,并力求不断完善房地产经济的法律法规,创造一个公平与透明的良性发展的市场环境,使房地产项目与市场需求相协调。并在开发建设中依靠科技进步,加大在房地产建设中的科技投入,提高城市住房的科技含量。将新科学知识运用于住房建设实践,不断开发新材料代替有限的自然资源,重视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提高能源使用的效率,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房地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五、结束语
房地产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命脉之一,其健康有序的发展是国家经济繁荣昌盛的重要保障条件。所以必须加强房地产市场的监督与管理,有效保证其健康稳定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房地产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从而达到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
参考资料:
[1] 祁兆珍;房地产经济理论研究的开拓与发展(上)[J];中国房地产;2004年12期
[2] 游军涛;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与指标控制[J];上海统计;2010年10期
[3] 林卿;对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不能离开对制度的思考[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4] 张远华,葛琦;对佟二堡小城镇建设的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地方经济发展论文范文5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地方经济发展 问题 研究
我国的高等教育和地方经济的发展联系非常密切,不但关乎高等院校的生存和发展,还与经济的持续发展要求相吻合。我国高等教育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改革,尤其是在体制上的改革,给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伴随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产业的发展与壮大,高等院校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高等教育必须面向经济发展,地方经济的发展必须依靠高等教育。
1.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之间的关系
在我国,高等教育和地方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互相制约,但又互相支持。从高等教育角度讲,一是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了许多各个层次的人才,培养了许多能够适应不同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通过高等教育培育出的人才,某些就职于高校所在地成立的企业,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二是为地方经济发展奠定了科技基础。近年来,地方企业的很多课题都由高校承担,研究得到很多新的科技成果通过与高校的合作,企业在新技术与科研成果的指导下,提高生产经营水平,提高了经济效益,明显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从地方经济发展看,一是地方经济的发展给高等教育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高等教育是在高等院校中产生的,存在于地方中,生存与发展必须依靠物质支撑。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与地方经济的发展水平有直接关系,经济水平好的地区财政收入就会比较高,可以在资金等方面给予高等教育更多的支持。同时,地方经济发展好的区域,能够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吸纳更多的高校毕业生,从而影响高等教育。
基于二者之间互相促进和互相制约的关系,所以必须保证二者之间协调发展,但不能要求二者做到同步发展。高等教育的发展在某一时期可以超前地方经济的发展,也可以稍微落后一些,这完全不影响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但从高等教育近些年的实际的发展看,发展水平还是要超前于地方经济的发展水平,主要原因是高等教育的客观规律和滞后性人才培养的特点。
2.高等教育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原因
2.1人才培养结构缺乏科学指导
据有关研究表明,在高等教育中,科学合理的本科与专科比例应该在1∶1~1.5。梯形或宝塔形人才结构是最合理的一种结构,纺锤形人才结构很容易导致地方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失衡。在当前高等教育的现实情况中,很多地方的高等院校都是由一些中专或高等职业院校合并产生,随后进行资格升级,学科建设水平不高,师资队伍综合素质较差,难以适应本科教学,甚至某些高校为增加生源,盲目开发社会上需求量比较大的专业或学科,不但抢占地方有限的教育资源,而且对原本高校中专业特色强、学科实力强的发展产生很大负面影响,最严重的后果是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以适应地方经济的发展,不能满足地方经济的发展需求。
2.2科研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
高等院校在选择科研项目时,大多是围绕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等这些较重大的课题,很少对地方经济发展进行考虑,也很少考虑地方企业的客观需要,导致高校科研投入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不一致;评价科研成果时,大多量化论文数量,很少考虑科研成果是否能真正转化为生产力,可以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于地方企业发展。当前,还没有专门的机构负责科研成果的转化,还没有专项资金支持科研成果的进一步验证,导致高校的很多科研成果难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2.3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不高
地方经济水平是否发达,与高校科研经费的投入有直接的关系。当前,很多东方企业拿出资金进行科研投入时,通常要与经济利益挂钩,因为科技研究及科研成果的转化本身具有很大的风险。如果没有足够的科研经费,则会对参与科研的工作人员的积极主动性产生很大的影响,很多成果的中试环节难以进行,就难以保证科研成果带来企业的经济效益,难以保证很好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3.高等教育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有力措施
3.1调整人才培养结构
高等教育必须建立合理的人才培养结构,以保证更好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在高等院校中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等人才层次培养要呈现梯形结构,这样才能保证培养出的各层次人才与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相协调。就地方而言,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必须以当前某一阶段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未来经济的发展趋势规划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正确引导地方高等院校持续开展人才培养工作。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对专升本院校、专业进行严格控制与管理,保证高等院校的特色专业和优势学科不断发挥特长优势,加强专业性、技术性、实用性人才的培养;高等院校要以地方产业的发展为战略目标,对当前设置的专业、学科依据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做出改革与调整,保证地方高等院校中的专业结构、学科建设、地方经济发展三者相互协调发展。
3.2争取更多的科研资金
地方高等院校要进一步拓宽筹集科研经费的渠道,仅仅依靠国家和地方政府资金投入是远远不够的,要全面发动社会上企业的力量,争取企业更多的专项补助资金,争取地方企业家、社会名流等各项资金资助补充科研经费,确保高校中的各项科研项目顺利进行,促进科研成果的中试、转化,确保科研成果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高等院校在进行科研项目的选题方面,必须立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地方企业需求实际,选择可以为地方中小企业排忧解难、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带来实际经济效益的科研项目,开展联合攻关,保证地方中小企业的发展更持续健康,地方大企业能够顺利转型,为地方政府带来可观的财政收入。
3.3加强校企合作
高等院校与地方企业之间要加大合作力度,不断推进产学研更好地合作,在校企之间的人才交流方面,一定要建立完善的校企人才交流机制,在高等院校内可以将企业内部的优秀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聘为某个专业或学科的兼职教师,定期到学校开展教学工作,在课堂上对学生讲述企业生产经营过程面临的机遇和困难,引导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思考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技术改造升级等方面的客观问题,不断提高高校学生找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企业可以在高校中聘请理论知识丰富、实践能力强的教师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定期深入企业一线,对企业发展所面临的管理、资金、技术等难题进行调研,然后提出针对性强的发展建议,保证企业更好地发展。校企双方要以便捷沟通、提高办事效率为前提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双方可以定期召开研讨会,一是让高校的科研团队及时掌握企业为何难以更好地发展,做好客观实际的调研工作,以便展开更有针对性的课题研究;同时企业可以进一步掌握科研项目的研究现状,以便更好地对科研成果进行及时转化;在转化科研成果为企业生产力的过程中,校企双方要成立专门的机构,具体负责评估科研成果的产权归属、商业价值及利益分配,确保高等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
3.4转变办学观念
高等院校不但要培养研究型人才,而且要培养更多的创业型人才,这就需要转变高校办学观念,将高校定位于创业型大学。在地方,创业型大学是地方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主体,密切联系地方政府和地方企业,使三方更好地合作;创业型高校必须保证高校的研究质量,为企业的创业注入新鲜的血液。
3.5兴建科技园区
地方政府可以在高校相对密集的区域,兴建特色明显、优势集中的科技园区,加大科研成果转化为企业生产力比例,以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和政府的财政收入。科研成果的转化,可以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更先进的科技手段和管理方式,条件具备的地方可以以科技园区为中心,充分发挥辐射功能,促进地方其他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进而提升整个地方的经济总量和发展速度。
4.结语
高等教育是对人才培养的基础环节,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针对性强,具有全局的作用,要稍微超前于地方经济的发展。所以为促进地方经济更好发展,必须重视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从资金、教育改革、专业设置等方面支持高等教育,确保高等教育更好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芮桂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特色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08).
[2]邓雪峰.新形势下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2).
[3]张振助.高等教育与区域互动发展研究――中国的实证分析及策略选择[J].教育发展研究,2003(09).
[4]高江宁.地方高校拓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途径的实证分析――以南通大学为例[J].中国科技产业,2013(10).
地方经济发展论文范文6
【关键词】区域经济;高校职能;科研
一、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现状
1.社会服务机制不完善
地方高校的科研实力、人才和科研成果是一个地区的财富,它对于提升和发展地方经济有这重要作用,能让更多的技术创新和创业型人才走出来,将会形成巨大的推动力。沿海地区的高校资源更是在全国是首屈一指的,其强大的质量和数量是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但是就是由于资源强大,显得高校与地方政府、企业之间的横向联系机制并不是那么通畅,与应有的沟通联系规模还有一定差距。除个别名校外,还有一些高校没有工作管理机构,没有专人负责,认为这些事情都是个别名校该做的,自己只有口号没有行动,措施少,社会服务仅仅注重表面。
2.成果转化能力较弱
东部沿海的大学有这全国最强的科研实力和最优秀的教授团队,他们的研究成果可以说是占到了全国科研成果总数中很大的比重,但是相比与科研成果的转化为生产力则似乎没有那么强大,虽然这是大部分教学型高校的缺点,但是毕竟西部高校科研能力有限,成果较少,固然转化结果也不会多。沿海的高校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这里的竞争力是和国外高校相比转化科研成果的竞争力,也就是说不必让当地企业去舍近求远,寻求其他地方的高校和学院提供服务。沿海地区的中小企业众多,但由于经济条件限制,这种客观需求短时间内还难以转化为现实的需求,这些现象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发挥。
3.社会服务意识滞后
沿海地区高校密集度是全国最高的,这其中不乏有许多高校不重视社会服务职能,认为经济的发展与自身关系不大,主要由综合性名牌高校承担,自身没有主动为地方服务的意识,潜意识中认为承担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工作只是简单的服从和被动的适应,更没有主动去建立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机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也无法起到引导的作用,循规蹈矩的办学,逐渐使得学生学习和学校建设脱离当地发展更脱离世界潮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波动,每一所都应该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作用,充分认识到自己应该负有的服务职能,服务和依靠地方让高校自身的壮大建立在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础上。
二、沿海高校服务地方的实践路径探索
1.寻找服务地方的切入点
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实体经济建设的机会多,高校要积极落实服务职能,切实结合地方世纪,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新兴产业的创新,协助区域经济增长点。一要着力服务于地方政府的项目建设,主动参与地方科技平台(产业基地、工程中心、孵化器建设)建设。二要以产学研基地、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人文社科校外研究基地、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基地建设为抓手,为地方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支撑,扩大社会影响。
2.主动服务与辐射地方文化建设,发挥软实力
高校文化是区域文化的一部分,高校众多的沿海地区已经成为地方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对地方文化有着较强的辐射作用。高校文化对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无论是市场还是人才供应、创意实现各个方面。地方特色文化是每个区域独一无二的东西,高校应该努力挖掘地方本土文化,开展地方特色文化的研究,结合当地发展,适时进行文化宣传和研究。地方高校相对中央名校在这方面有一定优势,根据地区情况和学校师资队伍可以将地方历史文化进行开发,推动文化和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学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科研能力的逐步增强,对地方文化建设起到推动作用。
三、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意义
1.有助于实现地方高校与地方经济互动双赢
地方高校的发展毋庸置疑离不开地方财政支持,烙上地方特色的是肯定的,为地方建设服务,互帮互助也是地方高校建设的应有之义,沿海地区的高校发展更加迅速更是离不开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形势,但是如何让高校对地方经济进行反哺,进行知识转移特别是针对性的转移还缺乏理论指导,许多高校更是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和提供服务、接受服务的支持环境。地方高校能否提升竞争力办出特色,关键在于能否立足当地,做出正确的前瞻性分析和把握,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开拓更加广阔的空间。高校与地方经济发展应该是良心循环和双赢的关系,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的高校应该充分利用地区优势,地区经济水平提升,就可以实现高校的进一步发展,像更高层次建设。这里的进一步发展不单单是经济和政策的支持,还有校友的协助以及学校声誉的提升,更多的人才吸引进来。因此地方高校必须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出发,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才优势和科研优势,主动融入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之中,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2.有助于提升地方高校办学水平和质量
由于地方高校具有很强的地域性,所以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高校是地方的名片,高校要始终把服务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作为办学的宗旨,只有在为地方发展服务中才能寻求到更加崇高的价值。作为地方高校必须不断深化改革,明确自身培养人才的方向,走出一条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依据,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目标的办学新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技与经济相联系,在实践中不断注入新的内容,提升自己的办学层次。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地方高校教育水平和质量,为地方提供优质服务,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官瑞娜,李峰.关于地方高校服务社会职能的探讨[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