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范文1
自从读了《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文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谈迁的那些身影一直在我眼前回荡。是啊,有几人能在辛辛苦苦花费20多年的时间,6次修改,且文字达500万之多的明史《国榷》被一夜之间盗走。而不气馁重写呢?这话说着容易,做着难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话果真在谈迁身上应验了。谈迁又通过不懈努力写成了一本新的《国榷》,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可信这种坚定不移的信念难道不该值得我的们学习吗?
中国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小时候因得了伤寒病,导致左腿终生残疾,但他长大了。并没有因嫌弃左腿有残疾,而悲观消沉,华罗庚奋发图强,写出了许多震惊数学界的论文,还培养了一批新的数学家,他靠的不也是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吗?
世界着名音乐家贝多芬,耳朵聋了,却仍以坚强的信念继续创作了震惊音乐坛的《第九交响曲》……
种种事例告诉我们,在漫长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范文2
自从读了《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文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谈迁的那些身影一直在我眼前回荡。是啊,有几人能在辛辛苦苦花费20多年的时间,6次修改,且文字达500万之多的明史《国榷》被一夜之间盗走。而不气馁重写呢?这话说着容易,做着难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话果真在谈迁身上应验了。谈迁又通过不懈努力写成了一本新的《国榷》,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可信这种坚定不移的信念难道不该值得我的们学习吗?
这篇文章使我想到了以下事例:我刚练字时,常常遭到周老师的批评,终于有一天,我------伤心的哭了。失败的泪水使我对书法失去了信心,对成功之道失去了信念。
可是当我转念一想,失败乃成功之母,像爱迪生,诺贝尔,爱因斯坦,霍金这些名人,不都是经历过无数次失败与实践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科学巨大成就。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我的刻苦学习,努力钻研,我终于取得了明显的成就,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周老师也常常夸我现在有字有力,活,有笔锋,神都掌握得差不多了,相信,坚持下去,要你谈迁那样有着遇到困难,勇敢面对的品质。
事后,通过我的努力,我还在青少年国际书法大赛上获得金奖、银奖,在母亲颂中获得金奖,太平洋保险书画二等奖……
从此,我对书法有了兴趣,有了力量,从中,我明白了:只要有着坚持不懈地坚强精神,就一定能取得信人满意的巨大成绩。
可是当我转念一想,失败乃成功之母,像爱迪生,诺贝尔,爱因斯坦,霍金这些名人,不都是经历过无数次失败与实践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科学巨大成就。
何况我们的人生之路才刚刚起步,还需要我们去一步步探索,一步步去实践。即使成功之路充满艰辛,我们也要迎韧而解,毕竟,我不是天才,所以我常常失败,可是每次失败不都是成功的开始吗?只要努力,只要坚强,只要不怕艰难,就可以通往我们心中的那一条美丽的成功之路。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我的刻苦学习,努力钻研,我终于取得了明显的成就,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周老师也常常夸我现在有字有力,活,有笔锋,神都掌握得差不多了,相信,坚持下去,要你谈迁那样有着遇到困难,勇敢面对的品质。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范文3
这篇课文叙述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全文共有四个自然段,分为三段,第二段即课文二、三自然段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表现了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
设计理念:
本课文本语言浅显,情感浓烈,蕴含哲理。教学时从新《国榷》的诞生入手,抓住“新”和“原先”这两个词语,引出课文的内容,再抓住“厄运、信念、打不垮”这三个词语,采用读中体验,读中明理的方法,走进谈迁的内心世界,领悟谈迁为了实现自己的信念,那种不屈不挠地与厄运抗争的精神。从而明白“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这样一个深刻的道理。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
3. 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让我们钦佩。理解“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这一深刻的道理。
教学重点:
1. 明白文中数据使用的作用,学习运用数字的表达效果。
2. 通过品、读、感悟,明白谈迁完成《国榷》的艰辛,树立面对困难不畏惧、不退缩的坚强意志。
教学难点:
学习谈迁在厄运到来时打不垮的信念,并懂得只要有信念,生活就会充满希望的哲理。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回顾与谈迁有关的词语。
家境贫寒 博览群书 一袭破衫 终日奔波
年老体弱 奋笔疾书 翔实精彩 鸿篇巨制
2. 用上这些词语来介绍一下谈迁这个人物。相机板书课题。
【本环节的设计,重在考查学生第一课时的学习情况及对谈迁这个人物的了解,学习谈迁的精神,学会正确使用一些重点词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上课伊始,可以燃起学生的自信,激起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本节课的学习。】
二、 激活文本,感悟谈迁精神
1. 出示课件1:新写的《国榷》共104卷,500万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
(1) 这段话谁会读?该怎样读呢?学生试读。
(读时应把“新”“原先”“翔实精彩”“不可多得”这些词语突出出来。)
(2) 为什么要突出这些词语呢?
(这些词语能看出谈迁在这部著作中所付出的心血之多,还有从“104卷”“500万字”也可以看出。)
过渡:那谈迁原来的著作又是什么样子的?再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
板书:《国榷》 翔实精彩 不可多得
2. 出示课件2: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从“终于”一词中,你读出了什么?(谈迁付出了很多心血,写书非常不容易。)
【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有一种跃跃欲试、竭力获取知识的欲望,这样,才能诱发出学生自主学习的思维活动,产生一种积极发现问题、积极探究问题的心理取向,从而诱发探究的意识,进一步激发他们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兴趣和动机。】
让学生读课件1和课件2的两段话,从中有什么新的发现?这些数字说明了什么?
20多年――时间之长 6次修改――次数之多 500多万字――字数之多(从这些数字中体会谈迁治学的刻苦和信念的坚定,突出人物的品质。学习数字表达的作用,学会说明方法。)
板书:完成史书
4. 谁能用朗读的方法,读出谈迁的艰辛。指名读,齐读。
【由新的《国榷》引出原稿,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初步感受谈迁为了写这部史书所付出的沉重代价,从一系列数字中,体会谈迁的精神,学习谈迁的品格。为下文写《国榷》被盗,谈迁所受到的打击,埋下了伏笔。】
过渡:谈迁为了写《国榷》吃了很多苦,终于完成了。可后来到底发生了什么,让谈迁又发奋重写呢?请同学们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5. 认真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谈迁遭到了怎样的厄运呢?找出相关的句子。
(1) 什么叫厄运,谈迁遇到了怎样的厄运?板书:书稿被盗
(2) 理解“化为乌有”的意思。
(3) 此时的谈迁非常伤心,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他的情绪?
出示课件: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4) 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面对遭此厄运的谈迁,你想对他说什么?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谈迁的悲伤,感受谈迁为写《国榷》所付出的艰辛。初稿被盗,给他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伤害,让学生来安慰谈迁,实际上也就是让学生感受谈迁的不幸,在学生的内心产生共鸣,从而走进课文的情境之中。】
(4) 谈迁为什么会这样?他写《国榷》又付出了哪些心血呢?联系课文第一自然段中的有关语句,体会谈迁所受到的打击,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
过渡:遭遇如此打击的谈迁,已经50多岁了,他还会为自己的信念去努力吗?继续读课文,画出谈迁面对挫折的句子。
出示课件: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了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板书:重写史书
(5) 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话要对谈迁说吗?从中你又受到怎样的启发呢?
【前后两次的说话,心里感受是不一样的。前一次是为谈迁伤心,这一次是敬佩谈迁,口吻不一样,更能让学生进入课文的角色当中,感受谈迁打不垮的意志,从而指导自己的行为。】
6. 小结:谈迁在即将成功时,遭遇如此大的打击。为了自己的信念,他毫不动摇,毅然决定再写《国榷》,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呀!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再次走进人物的内心,感悟谈迁不屈的精神。板书:厄运 信念 精神
过渡:为了重写这部史书,谈迁又做了哪些事情?找出段落,画出词语。
7. 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出示有关的词语。感受谈迁再写《国榷》的艰辛。
师:功夫不负有心人,谈迁经过几年的奋斗,新的《国榷》诞生了。请同学们再次读课文中描写新旧《国榷》的语句,比较一下这两段话有什么异同点?
8. 学生交流,再次体会数字描写的好处。板书:名垂青史
三、 整体把握,得到启示
1. 从谈迁的事例,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引入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 这一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从中你明白了什么?
(2) 得出结论: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一定会有希望。
2. 生活中你也遇到过挫折吗?你是怎么对待的?
(通过比较,突出谈迁在逆境中不低头、不屈服、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可贵品质。)
3. 出示有关战胜挫折的名言警句,读一读,进一步勉励自己。
4. 小结:生活中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一些挫折或失败,但只要我们心中充满希望,有坚定的信念,即使厄运来临,也终究打不垮我们。让我们齐读课题,愿我们永远成为生活的最强者。
四、 板书设计
20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厄运: 书稿被盗
谈迁 信念: 完成史书
(名垂青史) 精神: 重写史书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范文4
那么怎样才能很好地导入新课呢?我们说,没有统一的万能模式。学生的差异和教学的开放,使课堂呈现出多变性和复杂性。在实际的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所使用的导入语类型是千差万别、精彩纷呈的,无法也无须一一列出。这里只从本人实际的高年级课堂教学举例说明几种常见类型略做浅议,以见语文课导入语设计之灵活。
一、设计悬念,激疑导入
这是在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导入方法。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则需疑”。亚里士多德也曾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始。”采用这种导入语,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学生最感兴趣的地方入手,能收到较好的课堂效果。但设疑要有讲究,提出的问题要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或教学重点,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提问要有效。
一个有效问题的提出,往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思考,然后带着疑问进入新课。这种方法一般是从文章的题目上做文章,分析标题含义,引起学习兴趣。这种方法,开门见山,简洁明快,三言两语就直切正题,是一种直接导趣,诱发学生好学的方法。教师直奔主题,能引起学生极大的求知乐趣。
例如在教学《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时,我是这样设计导入语的:
1.板书课题,请学生齐读课题。
2.师:什么叫“厄运”?请同学们借助工具书理解“厄运”的含义。
3.师:对于“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个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4.学生质疑。
5.师:让我们带着问题来读书,相信你一定会有满满的收获。
学生很快对课题进行了质疑,集中了三个主要的问题:谁有着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他遭受了哪些厄运?他的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是什么?这三个问题,不仅能让学生很快理清文章的脉络,了解全文的主要内容,而且这三个问题也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主要要解决的问题,是我们的学习重点。
二、温故知新,复习导入
温故知新法,即通过复习已学知识的方式进而过渡到新课内容的讲授。导入新课时,引导学生学习与新课有关的旧知识,新旧联系,温故知新,既能巩固旧知,克服遗忘;又能让学生自信百倍,去学习新知。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面对新奇的信息,学习者一般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选择,只有与旧知识建立起联系的新信息,才能引起学习的兴趣。正如孔子所说的“温故而知新”。在新授时,利用文与文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新旧知识间架起桥梁,使学生在温故之时激发起他们对新知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游园不值》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
1.师:一提到春天,我们就会想到春光明媚,绿满天下,鸟语花香,万象更新。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用彩笔描绘它,歌颂它。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是怎样描绘春色的?”(生背)
2.师:你还会背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呢?(生背)。
3.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关于描写春天美丽景色的古诗。
这段导语先温习以前所学关于春的诗句之后顺势引入新课,既引导学生复习了旧知识,又很自然地过渡到新知识,激发了学生知新之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电化渲染,激情导入
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优势,为学生创设有声有色的图景,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听觉冲击,能够很好地将学生引入情境,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感情后导入新课。特级教师王崧舟说过:“就语文教学而言,没有情感的课堂,如同没有清流的溪涧,没有清香的荷塘。”设计情感性导入语的关键在于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用不同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这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有效手段。为此,教师首先要钻研教材,把握作者蕴含在其中的情感脉搏,挖掘文本中最能打动人心的情感点,设计出与作者感情一致的导入语,引导学生品读文字,进入情境,想象画面。在实际导入课文时,教师还需注意自己的语速、语调及面部表情甚至服装搭配等感染因素,要把文章中的感情充分地展现出来,这样才能切切实实地打开学生的心门。教师一定要避免矫揉造作、故作姿态,一定要从真情实感出发,努力做到语情兼美,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人类共同的美好情感,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获得激动人心的个性体验,让他们的情感如涓涓细流自由流淌,让一切变得可闻、可视、可感、可触。
如在学习《长江之歌》时,我在课前就让学生广泛查阅关于长江的图文资料,力求缩小他们与文本之间的时空差距。在课堂导入时,我利用多媒体再现长江源远流长、气势磅礴的形象,自己满怀激情地进行诵读,带着学生一起走近长江,与作者进行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与学生共同创设一种“人与文相融”“情与智共生”的诗意意境。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范文5
时刻充满感激之心会让你保持快乐。
我们虽然哭着来到世上,但应该用微笑面对人生,创造精彩人生。
只要厄运打不垮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不要认为只要付出就一定会有回报,这是错误的。学会有效地工作,这是经营自己强项的重要课程。
自己丰富才感知世界丰富,自己善良才感知社会美好,自己坦荡才感受生活喜悦,自己成功才感悟生命壮观!
不要把成功想得太遥远,有时候,它离我们很近,只是由于我们的疏忽而与它失之交臂。
相信自己,你能作茧自缚,就能破茧成蝶。过你的日子,别去想你过了的日子。
就算你不快乐也不要皱眉,因为你永远不知道谁会爱上你的笑容。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范文6
一、想象拓展:让词语呈现具体形象的画面
不少词语的喻义抽象,就事论事地讲述,学生则难以理解。而这些词语,既有形象的原型,又有形象的延伸。对此,可从它的形象原型入手,让学生对词的本义有清晰的理解;再由它的形象延伸着力,让学生对词语的喻义有真切的理解。这样,词义就能以形象贮存于学生的语言仓库,一旦生活中有类似画面,学生就能自如地用这些词语进行画面的描述;一旦阅读中有相关词语,学生就能自主地用这些画面进行词义的演绎。如:“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苏教版第9册《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对句中的“崎岖和坎坷”,教师就要进行引导。
对“崎岖”“坎坷”的本义,学生一般不难理解,但比喻义就不那么容易。如简单地讲解,学生或许也能理解,但这难以把它化为学生的活的库存。上述案例中,教者先引导由“崎岖和坎坷”的本义想象开去,借助形象理解“崎岖和坎坷”,以及它对行人和车辆带来的困难。此后,又引导联系课文内容,借助具体画面理解。这样,人生的“崎岖和坎坷”就变成了具体的形象,借助这些形象,学生就能真切地感受到谈迁“永不言败”、“百折不挠”的精神。
二、引导品味:让词语展现自身丰富的内涵
文中的词语,既是作者描述事物、陈述事理、舒展心灵的依附,也是读者透视形象、体会语义、感悟情感的凭借。教学中,可捕捉重点段落,在引导把握内容、体会情感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语,反复揣摩,认真品味,让词语展现出自身丰富的内涵,以促进学生对语言形象的整体构建,对语言意义的深度理解,对语言情感的真切感受。
三、充当角色:让词语成为精神活动的元素
为使学生从阅读中获得精神提升和语言发展的一个个支点,须通过言语实践激起精神活动,让阅读中获取的词句成为学生参与精神活动的心灵元素。因此,对意思抽象而使用频率颇高的词语,可通过激活文本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引进情境等方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意思,体会情感,表达心声。如:“后来,由于媒体的干预以及养母的不懈努力,小恩科西才得背上书包去上学。”(苏教版第9册《爱滋病小斗士》)句中的“干预”学生难以理解,教师这样引导:
师:恩科西是多么不幸啊!他能挺到上学的年龄,人们理应为他高兴。可当养母带他到学校报名时,一些老师、学生、家长竟要将他拒之门外。如果你是哪家媒体的记者,你将如何“干预”呢?
生:如果我是电视台记者,我将通过电视采访,对这件事全面报道,呼吁所有的人都来关心恩科西的上学问题,让他及早和正常的孩子一样享受上学的权利。
生:如果我是电视台记者,我会以电视新闻的形式,对反对恩科西上学的行为表示强烈的愤慨和谴责。
生;如果我是电台记者,我会采访学校校长、老师和学生,请他们谈谈该怎样对待这样一个可怜的孩子,并让校长和老师们想一想:如果恩科西是他们的孩子,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会想些什么?我想让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恩科西是他们的弟弟或他们自己,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想?让他们设身处地,谈自己的想法。
生:如果我是报社记者,我会对这件事作追踪报道,根据事态的发展采取对策,如果还有人一意孤行,不让恩科西上学,我将在报纸上公开他们的姓名。
(其他学生发言略)
师:是啊,如果我们遇到这种情况,一定会对恩科西表示深切的同情,并想办法解决他上学的问题。
要小学生说出“干预”的意思,也许比较困难。上述案例中,教者直接引导学生充当角色,走进情境,用真情去“干预”,用真爱去“表达”,使“干预”成了学生参与精神生活的心灵元素。这样,在想象创设的生活情境中,在自我参与的精神生活中,学生不仅理解了“干预”的意思,而且把握了“干预”的用法。可见,对学生难以理解的重点词语,可创设语言情境,引发精神生活。这样,词语教学便会进入一种境界。
四、相机渗透,让词语逐步进入语言的仓库
学生课外阅读接触的词语比课内要多,但相当多的词语他们却难以吸收,更难以运用。其重要原因在于缺乏“意外词语”理解、运用的语言场。如果坚持课内与课外的融合,以文本为词语提供语境,让学生在相似、相关的联系中盘活词语,那课内阅读会因这些词语的介入而精彩,这些词语会因课内阅读的激活而灵通,这些词语便最终成为学生语言仓库中的积极库存。请看《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的教学片段:
师:(出示非课文中的词语)请读读下列词语,能联系课文理解它们的意思吗?
一贫如洗 一蹶不振 殚精竭虑
精益求精 风烛残年 呕心沥血
倾家荡产 省吃俭用 百折不挠
生:谈迁家徒四壁,可以说是一贫如洗,小偷竟把他的书稿当作宝贝偷走了。
生:谈迁家境贫寒,为了写书,他省吃俭用,可以说是倾家荡产。
生:书稿少了,对谈迁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不仅家中贫寒,而且他已经是风烛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