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士防护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手术室护士防护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手术室护士防护论文

手术室护士防护论文范文1

【关键词】护理工作;纠纷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法律意识普遍提高,患者为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医疗纠纷日益增多。手术室是医院对病人进行手术治疗、抢救的重要场所,随着临床医学科学的迅猛发展,手术的范围越来越广,手术技术越来越高,对手术室护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之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实施,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护士所面临的责任和风险也逐渐增多。

面对新的形势,新的规则,手术室护士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做好工作中每个环节的风险监控,防止发生差错事故,在维护病人权益的同时,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预防、杜绝因护理工作而引发的医疗纠纷。

1手术护理过程中易发生的差错事故

1.1告知行为不规范告知中该讲明白的没讲明白,给病人带来不应有的痛苦,也导致医院的负面影响。

1.2接错病人特别是病人术前紧张及应用镇静剂后,不能正确回答问题,易发生接错或放错手术间。

1.3手术放置方向有误;放置不当造成压伤;约束带过紧或上肢过度外展造成神经压伤等。

1.4器械准备器械准备不全或器械性能不好,造成意外。

1.5术中仪器使用不当如使用电刀时,电极板固定不牢,造成电灼伤。

1.6操作错误(1)术中用药有误或药物过敏或执行口头医嘱有误,输错血等。(2)器械或纱布遗留体腔或创腔。(3)术中取下的病人的标本或移植物遗失。(4)护理文件书写、护理记录不规范,医护记录不相符或记录不完整。

2造成差错事故发生的原因

(1)缺乏责任心,服务工作不到位,有些护士不能严格履行职责制度,工作时精力不集中,把病人接到手术台上擅自离开,易造成病人坠床摔伤或自伤。有的护士在手术过程中不注意场合,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精力分散,致使术中物品准备不全、记录不及时、清点物品不清楚等。(2)不注意新业务的学习,致使手术过程中护理配合不当,引起手术病人的意外损伤或导致手术失败。(3)缺乏服务意识,服务态度生硬,语言简单生冷。(4)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风险意识,如:没有把手术记录单、抢救单等的重要性提高到法律的高度,工作中存在记录不认真,内容不完整,字迹不清晰等。

3预防措施

3.1严格遵守各项护理规章制度规章制度是预防和判定差错事故的法律依据,是正常医疗活动的安全保障。建立健全完整的规章制度,是护理行为的可靠保证。广大医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杜绝违反原则的事情发生。

3.2加强责任心,提高护理技术水平和护理服务质量临床工作中,许多医疗纠纷并不是因为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所限,而是责任心不强,不严于职守而造成的。因此要求手术室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敬业慎独,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遵守各项护理操作规程,认真学习强化相关的医学知识和技能,提高技术水平,保障护理安全,使事故发生率降为零。

3.3增强法律意识,尊重病人的权利在围术期护理中,患者享有生命健康权、知情同意权、平等医疗权、隐私权、人格权、身体权、选择权等等。作为护理人员,要认真学习患者的权益,把病人的权利放在第一位,在手术过程中注意避免损害病人的权利。

手术室护士防护论文范文2

1手术室工作中易出现的护理差错

(1)工作中未认真执行接送病人查对制度,接错病人,开错手术部位;(2)输液、输血故障未及时处理,使术中入液不足,影响用药;(3)未严格执行用药查对制度,用错药物或用错剂量,延误病情甚至危及病人生命;(4)不熟悉各种仪器的性能及使用方法,电伤、灼伤病人;(5)术中观察病情不细心,交接班不认真,或术中不坚守岗位,对手术病人的病情变化未及时发现;(6)术中未认真收集标本,造成手术标本混淆或丢失;(7)术中执行器械敷料清点制度不严格,出现差错,易致手术物品遗留人体腔内;(8)工作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工作疏忽,造成交叉感染;(9)因手术摆放不当,肢体过度外展,造成副损伤并发症的发生。

2消除差错隐患的措施

2.1认真执行接送病人查对制度手术做错对象的可能性无时不在,为避免这种情况,巡回护士必须加强工作责任心,仔细核对病人的身份,知道正确的手术部位,认真执行接送病人查对制度,并登记在手术护理记录单上。即使从未发生过接错病人的事,在这一点上,手术室人员也决不可掉以轻心,如果病人神志不清,巡回护士应请手术缴な挡∪撕硕晕尬蟆N颐且灿泄谑质跆ㄅ宰詈笠坏馈肮乜ā被狗⑾植∪松矸萦形蟮氖虑椋招鸪纱蠡觥?/P>

2.2静脉通道的建立每台手术都要建立静脉通道,以供麻醉用药及输液、输血的需要,手术室护士一定要有过硬的静脉穿刺技术,对新上岗护士要加强静脉穿刺基本功训练,熟练掌握不同年龄、不同部位的穿刺技术,以确保麻醉和手术的顺利进行。有些病人因手术中需要变换或术后回病房搬运病人时,一定要注意观察静脉管道的畅通,及时纠正输液、输血故障,防止套管针脱出或空气进入输液管等问题发生。术中需要输血的病人,我们要求巡回护士和麻醉师二人唱名核对,以防止输错血的严重后果。

2.3护士对口头医嘱的执行手术过程中,巡回护士经常要执行口头医嘱,特别是一些大手术,抢救休克或术中突况,巡回护士要分秒必争迅速准确地把药物输入,以达到麻醉和抢救的效果。另外,局麻手术一定要仔细查对药物过敏试验结果,严格掌握用药剂量、浓度、时间,术中密切观察病人,以防发生全身毒性反应,随时做好应急准备。为此,手术室护士必须加强对药物知识的学习,正确掌握药物的浓度、剂量及配制方法,准确执行医嘱,在执行口头医嘱时要重复一次,严格执行药物查对制度,每个手术间药品要放在固定、便于取用的位置,尽量避免术中出现差错的机会。

2.4手术器械的管理越来越多的仪器设备运用在手术中,手术室护士要加强对各种仪器有关知识的学习,正确掌握其使用方法和原理,随时检查仪器的附件是否齐全,螺丝是否松动,掌握一般故障的排除方法。注意某些大手术及术中需要变换时,巡回护士要及时查看负极板位置有无改变,防止触电、灼伤等意外事故的发生,必要时使用一次性负极板。使用空气止血带时,巡回护士要严格记录使用时间并及时提醒手术者定时放松止血带,以免造成病人肢体的功能障碍或损伤。另外,护士长要定期督促检查仪器设备安全使用程序的执行,设专人管理,保证手术所需要的器械和设备均处于运转良好的状态,避免因设备使用不当或故障所引起的医疗事故及纠纷。

手术室护士防护论文范文3

【关键字】手术室护士;锐器伤;危险因素;流行病学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067-01

1手术室护士锐器致伤情况

1.1 手术室护士锐器致伤主要种类 手术室中导致受伤的锐器主要有缝合针,手术刀片,剪,各种穿刺针,手术钳,安剖玻璃片等受伤方式。手术室护士产锐器致伤的主要时间为手术中。产生主要原因为手术中要求护士必须节奏快,步调和主治医生完全一致,不能有半秒差错,而且手术中操作时间有时过于漫长,从而会导致手术室护理人员操作时因疲乏而分心,致使受伤的几率加大。

2 锐器致伤产生的相关因素

2.1 工作环境及护理工作量 繁忙的工作环境及超强度的护理工作量极易导致锐器伤。手术室连台大手术及复杂手术中、多个危重病人抢救护理等,心情急躁或紧张时、工作较忙及抢救病人较紧急时发生锐器伤的频率较高,较大的手术,锐器损伤的发生率较高,这提示工作负荷过重及工作紧张可能也是导致锐器伤发生的一个危险因素[1]。

2.2 护龄 工作1年或不到一年的发生锐器上述占总数的21.9%~35.0%,说明锐器伤与护龄有关。与年轻护士工作经验不足,操作不熟练,不规范,防护意识不够等有关。

2.3 与锐器相关的操作环节 护理工作繁忙而复杂,每次治疗与护理操作环节较多,本次调查中不及时正确处理锐器,处置用后的锐器是造成手术室护士锐器致伤的一个中要环节,其次是传递锐器时,配合医生操作时,接触不适当放置的锐器物,静脉加药时等。手术室护士对锐器的准备,使用,传递,处理等各个环节操作不规范,防护措施不当,均有发生锐器致伤的可能,手术室护士在传递手术刀片,缝合针等锐器是操作不规范,术中和医生配合不熟练,医生将用后的刀片,缝合针的锐器随意放置,用后的针头随意乱扔,无人管理,徒手折安掊,取刀片,徒手对各类穿刺针进行毁形,整理锐器时不注意防护,工作忙乱是仓促处理锐器,锐器的清洗及处理未分类进行等诸多环节,均可导致手术室护士的锐器伤。

2.4 缺乏标准预防知识 标准预防是由美国CDC颁布的一项预防血液性传播疾病的指导,在这个概念下,病人的血液体液都被视为传染源,护士对标准预防内容缺乏依从性事发生针刺伤的一个危险因素。有调查显示[2] :39.7%的护士对标准防护不很熟悉,甚至从未听过;高达69.9%的护士在注射.输液操作时不戴手套[3] ,认为操作不便,没有必要,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差甚远;另外医院没有要求戴手套的占37.6%[2]。这一结果暴露了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不强,造成针刺伤的发生率相对增加。

3自我防护情况

3.1 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情况 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之一,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高达60%.有资料显示被污染针头刺伤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几率为6%~30%,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几率为1.8%,艾滋病病毒的感染几率为0.3%,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几率明显高于其他病毒的感染几率[4]。为未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手术室护士面临严峻的职业暴露的危险。

3.2 手的保护 调查中发现,手术室护士锐器致伤的主要部位是手。手术室护士用手接触被血液污染的器械,针头等锐器时,如静脉穿刺抽血,输液,处理针头时均未戴手套,可见手术室护士的防护意识有待提高。

3.3 自我防护意识和知识缺乏 一部分医务人员对锐器伤的防护知识知之其少,防护行为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手术室护士发生锐器上的原因很复杂,如手术过程中被手术刀,缝针,穿刺针刺伤皮肤,掰安掊时划破手指,抽药后刺伤手指等,且受心理压力,职业紧张,工作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1]。对危害因素的理解和防护问题只有50%的正确率,而防护知识的来源有58%来自书本,38%来自经验,只有4%来自社会宣教[5] 。

4 应对措施

4.1 加强操作技能培训 加强手术室护士特别是年轻护士的基本功训练,使其熟练操作程序,规范操作行为。对手术室护士操作技能定期进行考核。使其做到术中配合熟练,用物八方合理,传递锐器操作规范,对各项锐器的使用做到熟练,安全。

4.2 掌握不同锐器的使用哪个方法 1)不用手将锐器传来递去,手术中传递手术刀,缝针等锐器可用合适的容器(如弯盘)盛装传递;2)在给已确诊或可以有血源性传播疾病的病原进行静脉穿刺和注射时应戴手套;3)不能将用过的锐器随意放置或无人管理;4)对用过的锐器应尽快处置;清洗锐器应分类进行;5)把注射器与针头的处理作为一个单独的处理步骤;6)应分类放置用后的锐器和其他垃圾,不能将使用过的锐器扔进医疗垃圾袋内;7)折安掊时,用纱布包裹后折断或用折安掊起折断,避免用手接触;8)取刀片时不要用手,最好用设当的器械协助。

4.3 建立安全操作规章制度 使用安全医疗器具 如锐利器具的安全处理,所有污染器具的严格消毒,正确的洗手,口罩,乳胶手套,隔离衣等防护设施的使用,废弃物的安全处理等。现在国际上提出使用安全医疗器具可以阻止锐器伤害的放生,被用来降低使用锐器时所造成针头扎伤或其他锐器伤的危险[6]。

4.4 锐器致伤后的处理

4.4.1 发生锐器致伤后应按正确的方法处理[7]立即挤压伤口,使伤口处血液流出,然后用流水清冲伤口,最后用碘酊消毒后密闭敷料包裹伤口。若有疑似感染病毒,则须处理伤口后报告相关部门责任人,填写“锐器伤后登记表”,请部门负责人签字后送感染科。

4.4.2 后期处理 ①误伤者2d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②感染HBV的针刺伤者,应在24h内接受乙肝免疫球蛋白治疗;③对于感染HCV的受伤者,目前尚无有效的补救预防措施,只能加强伤口的处理,定期随访;④确认感染HIV阳性,应及时向HIV职业暴露安全药品储备点报告,进行风险评估,在医师指导下运用抗病毒制剂或三种药物联合治疗,将感染率从0.30%降至0.06%,暴露后6w,12w,6个月,12个月定期检定HIV抗体[8]。

4.4.3 锐器致伤预防性治疗方案 1)对乙型肝炎感染患者(指未接种过疫苗者,接种过疫苗但对疫苗无反应者或抗体效价已降至很低时)受到乙型肝炎病毒(HBV)污染的锐器上后可接受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或乙型肝炎疫苗注射,有效率可达75%[8];2)艾滋病暴露的预防心治疗,对于受到艾滋病阳性患者血液污染的锐器伤后,应在伤后几小时内立即使用齐多夫定(叠氮胸苷),氮它并不能预防感染的发生;3)丙型肝炎病毒暴露后的预防性治疗,目前无有效的事后预防措施,只能强调局部伤口的处理,定期随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5 小结

针刺锐器伤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遇到的情况,也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职业损害。因此,在工作中无论面对的病人是否患有传染性疾病,护士均应清楚地意识到自己面临潜在的危险,在护理操作中注意没一个细节,加强防护,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有锐器损伤所引起的血源性疾病感染,把职业风险降到最低。提高防护意识,对减少杜绝针刺锐器伤,减少医护人员的职业性感染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晓丽。手术室护士锐器伤现况调查与对策 [J]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8):730―731.

[2] 毛秀英,吴欣娟,于丽梅,等。部分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查;中华护理杂志。2003.38(6):422.

[3] 吴安华,任南,吕一欣,等.护士面临针刺伤的危害及其对策.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7):525-527.

[4] 陆连方,孙慧娟,杨过真。针刺伤所致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播病的预防。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18(11):506.

[5] 李玉芝,手术室护士职业有害因素及防护,国外医学护理学期,2005,5(24);237-238.

[6] 李晓梅。手术室护士潜在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临床误诊误治,2008,10(21),85-86.

手术室护士防护论文范文4

1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

1.1生物性危害因素护士在繁忙的工作中,每天都不可避免地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如果保护措施不完善,经血液及接触传播疾病的感染率就增加。1.1.1传染性肝炎最常见、危害性最大的是乙型病毒性肝炎和丙型病毒性肝炎[2]。医疗护理工作中最容易被感染的人群以外科医生和护士居多,常见的感染途径是有创操作中经皮肤暴露造成的血液感染。1.1.2艾滋病(AIDS)据报道,美国1981年~1993年发现的30万AIDS患者中,已有20万人死亡,其中6.0%是卫生工作者,在受感染的卫生工作者中,护士占63.0%[3]。护士在工作过程中论文被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黏膜或者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则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4]。

1.2化学性危害因素

1.2.1化学消毒剂护士在工作中接触各种消毒剂,这些消毒剂对人体的皮肤、神经系统、胃肠道及呼吸系统存在一定的不良影响,甚至可以致癌。

1.2.2抗肿瘤药物化疗药物在配制过程中可形成含有毒性微粒的气雾,通过皮肤和呼吸道进入护士体内,可造成护士白细胞下降,月经不调,脱发等症状。

1.3物理性危害因素①特殊科室护士(如放射科、手术室)少量多次接触X线可因蓄积作用致癌致畸。②紫外线用于空气消毒对视网膜产生损害。

1.4心理性危害因素医护人员的心理性危害主要由精神压力、工作紧张、轮流值班、生活缺乏规律引起。护士长期不规律的饮食,可导致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致胃肠道疾病发生等。

2自我防护对策2.1生物性危害因素的防护2.1.1乙型肝炎病毒与丙型肝炎病毒的防护①护士要严格遵守医疗技术操作规程,在医院内进行的所有操作都视为可感染性操作。②配备隔离防护用品,如:一次性手套、护目镜、隔离衣等。③在接触每名患者前后都要洗手,包括脱手套后,当预料到手要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或污染物时,要戴手套进行操作。④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或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做到早期预防。

2.1.2艾滋病的防护①采用预防HBV感染的标准措施足以防止HIV的感染[5]。②预计血液、体液有喷溅至眼、口腔、其他黏膜或身体其他部位的可能应戴护目镜和防渗透性口罩。③护理人员自身带有皮肤伤口、皮炎或黏膜完整性受损(如口腔溃疡)等,不应参加艾滋病患者的直接治疗、护理、检查工作。④操作时不慎被污染的锐器损伤时,应立即用流动水冲洗伤口10min;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出血液,再用流动水和肥皂液冲洗;0.5%碘伏消毒后包扎伤口。按职业暴露后预防(PEP)的程序进行处理[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