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师个人培训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教师个人培训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教师个人培训总结

体育教师个人培训总结范文1

大学体育作为高校工作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地位也在不断提升。当前,我国体育事业改革正向深层次迈进,大学体育必将随之做出相应的变革。体育教师做为高校体育的执行者,承担着教学、训练和科研任务,其专业素质、知识结构应不断更新以适应高校体育发展的需要。因而,继续教育正在成为高校体育教师提升素质水平、改善知识结构的一个重要手段。

二.终身教育理论的重要意义

法国成人教育家朗格朗是终身教育理论的奠基人和积极倡导者,他的终身教育思想在世界各国影响广泛,直接引领着成人教育研究的基本方向,他的主张和理念是世界各国教育理论界探索终身教育和实践工作的主要参考依据,深刻地影响着各国的成人教育。

(一)促进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

朗格朗认为:“现代社会需要终身教育,对于人,生存从来就意味着一连串的挑战。”教育和教育工作者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需要解决诸多问题。其中就涉及到成人教育,他说:科学技术的迅速进步,迫使各行各业的人员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技能,从而要求发展成人教育。终身教育就是使人在身体、精神和思想上完善发展,不断提高和更新自己,摆脱由于出生、受教育不足而带来的种种困境,使人们更好的生活。同时,终身教育又鲜明地指向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必将带动整个社会的不断进步。

(二)赋予教师继续教育以新的意义

在任何终身教育的体制中,教师作为教育者的作用将要加强。教师所面临的学生不仅仅是名册上的一个数字、一个普通学生或者一个优秀学生、在各门学科上没有才能的学生,他首先是一个有个性的人。他有自己的心灵、他存在的社会意义、他在一系列场景中的地位、他的冲动和抑制。教师在对学生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应当理解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观察他们周围的人群和发生的事情,把学生的行为放在一个发展的环境中来评价,而不是简单地判断是对还是错。这对体育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和实践经验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必须不断的拓展已有的知识结构。人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相互促进。教师做为一个人,既承担着向学生传递知识的任务,同时又要不断的学习来适应教育的发展。因此,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继续教育对于教师的自身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三.终身教育理论给大学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所带来的启示

(一)终身教育理论是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指导思想

终身教育理论是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对成人学习和继续教育实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索,从而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奉献了雄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总结。随着终身教育理论研究的不断成熟,继续教育的理念已经渗透到全世界各个行业的成人教育实践中,高校教师的继续教育实践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它的影响。当今人类社会巨大的变革,给高等教育、学校体育和我国的体育事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也打破了大学教师传统的在职培训观念,教师的继续教育不是简单地满足行业发展需求的修修补补,它应当成为终身教育背景下的一种专业教育,它的目标就是激励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升。

(二)终身教育理论为大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提供方法和措施

终身教育理论倡导一个或者几个人组成的小规模教学单位,根据学习者的不同学习需求采取自由开放式的教育模式。它给终身教育的发展策略、措施和方法带来什么样的启示呢?

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职后培训,学习形式主要以几个人组成的小组甚至一个人为主,培训教师针对学习者的个体特征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合理灵活的教学方式可以充分的激发学习者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要始终以专业发展为出发点,应注重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的提高而非简单的数量增加。时刻围绕着终身教育这一主导思想,转变延续多年的教师职后培训观念。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应当转变以往的那种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而以一种主体的身份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发表对教学实践的看法,独立思考问题提出相应的观点。教师和学习者之间的互动能将教学的效果发挥到最大化,提升教师继续教育的效果。

我们可以看出,这种小型化团队的学习组织形式,对于调节教与学之间的矛盾、引导学习者主动学习、激发学习者思维的创造性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大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内涵

体育教师个人培训总结范文2

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成人教育局局长、法国学者保罗•朗格朗(P.Lengrad)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成人教育会议上提出了关于终身教育构想的提案。1972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认了朗格朗提出的终身教育理论。自此世界各国将终身教育思想作为教育改革的指导原则,并在实践中逐步实施。朗格朗认为终身教育是“人的一生的教育(水平方向)和个人与社会生活全体的教育(垂直方向)的统合”。终身教育实质上就是指一个人一生的教育机会与社会的教育机会的统一,涵盖了人的一生所能接受的所有形式与内容的教育和学习。终身教育思想的出现直接影响了教师教育的发展,国际上逐渐形成了教师职前、入职与职后教育相统一的趋势。终身教育理论确立了教师教育的一系列原则:连续性原则,把教师教育的视野扩展到教师一生的专业发展中;一体化原则,终身教育理论要求建立教师教育各个阶段既各有侧重又相互衔接的一体化体系;发展性原则,终身教育理论要求教师教育要把教师的态度、技术、知识和能力等方面的专业发展内涵有机地结合起来,实施知识、技能、情意的一体化教育,使教师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终身教育理论要求教师教育课程一体化。

二、我国体育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体育教师培养和在职培训课程两阶段分工不够明确、重点也不突出、衔接不很自然,两阶段课程呈现条块分割的现状,尤其是入职培训课程缺失。

(一)我国体育教师培养阶段课程体系分析

我国体育教师是由高等院校设置的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的,我国改革开放后教育部先后颁布了五套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方案(前三套为教学计划)。2003年颁布的第五套方案在课程体系方面有很大的创新发展,课程设置整体上与国外发达国家体育教师培养课程设置的取向一致,基本上与国际接轨,存在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我国教育学科类课程比重低、门类少。目前我国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学科类课程占总学时的6%~10%,开设的教育学科类课程仅有5~8门,而国外发达国家体育教师培养教育学科类课程占总学时的16%~33%,大多在20%~25%。如德国教育学科类课程占总学时的25%、英国占25%、法国占20%。发达国家教育学科类课程开设范围广、门类多,涉及教育理论、原理、方法、技术和教育史等方面。在课程开设上灵活多样,重视小型化和专题化课程,大多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教育学科类课程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内容,提高我国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必须增加教育学科类课程的比重,增设教育学科类课程的门类。2.我国教育实践课程学时少、形式单一。我国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为8~10周,多采用集中一次实习,内容只有见习和实习。国外发达国家普遍重视教育实践课程,德国教育实习分3次共12个月。美国、英国一般为15周左右,而且实习的形式多样,如现场观摩、微格教学体验、教学助手等;多采用分段实习,如德国、韩国等;还有采用贯穿于学生大学全过程的实习,如芬兰、日本等国家。教育实践课程是教师培养的重要环节。因此,我国应该增加体育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时间和改革教育实习的模式。3.我国术科课程学时比重过大。2003年颁布的第五套方案术科课程比重34.3%,学科与术科比例是我国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老大难问题,一直存在争议,部分学校是在术科教师的批评和学生的反对声中减少术科学时的,有些学校至今减的不多,目前我国大多数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术科课程学时在40%~50%。国外发达国家多数学校术科比例约30%,美国最少,多数院校术科比例在20%左右。在教师专业化背景下,学会教学是教师职业不可替代的保证,教师培养必须增加教育类、教育实践类课程的学时等,术科学时必然下降。

(二)我国体育教师入职阶段课程体系分析

我国体育教师任用制度中有“见习期”的设置,但现实中新任体育教师的入职教育没有受到相应的重视,基层学校只进行短期的培训,通常是介绍学校情况、新教师座谈和老教师介绍经验,还存在部分基层体育教师没有接受过入职教育的现象。国外发达国家均有完备的体育教师教育入职培训课程体系。入职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环节,新教师入职教育是沟通教师职前教育与在职教育的需要,是加速新教师成长,促使其专业发展的需要。我国应尽快建立体育教师教育入职培训课程体系。

(三)我国体育教师在职阶段课程体系分析

目前,我国教师在职培训工作已得到国家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教育部师范司1998年颁布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开发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是国家对中小学教师在职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规定。课程结构方面,《指南》把课程分为必修、限选和选修三种。课程内容体系方面,《指南》将教师在职教育课程分为公共必修与选修和专业必修与选修两大类。公共必修课为国家规定课程,其他均为推荐课程,供各地根据实际需要选用。我国体育教师在职培训课程体系是依据《指南》已相对稳定,形成了“3+x”型特征。“3”为课程类型,即公共课类、学科专业类和实践活动类,“x”为课程构成模块,根据不同层次教师培训需求设定。我国体育教师在职教育课程体系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程结构不尽合理,学科专业课程比例过大,教育专业学科比例低,教育实践课程比例小,选修课比例低。二是部分在职培训课程与教师培养课程重复设置,这造成了培训教师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三是在职培训课程内容重理论轻实践,与基础教育教学实践结合不够紧密,这样的教学内容对基层体育教师的实际工作指导作用不大,也就难以引起基层体育教师对在职培训的兴趣。

三、构建我国体育教师教育课程一体化体系的设想

(一)确立体育教师教育课程一体化的指导思想

要构建体育教师教育课程一体化体系,要从宏观上确立体育教师教育课程一体化的指导思想。我国学者研究提出教师教育课程一体化的指导思想:“体现现代化的教育思想观念,反映人类优秀科学文化成就,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逐步建成结构合理、内容充实、教材完备、面向未来、综合性的、一体化的教师教育的课程体系。”这符合我国现阶段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可以作为构建体育教师教育课程一体化的指导思想。

(二)明确体育教师教育课程一体化的目标

依据我国教师教育的目标,教师专业化发展方向,结合体育教师的特点,将我国体育教师教育课程一体化目标确定为:培养政治思想合格、师德高尚、关爱学生和爱岗敬业,具有广博的知识、良好的专业技术和全面的能力,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心理素质,具有现代体育教育思想和理念,熟练掌握和运用教育教学方法和技能,同时具有较强的专业发展能力的教师。

(三)体育教师教育课程一体化内容的构建

1.教师教育方案的一体化。教师教育方案的一体化是实现教师教育课程一体化的前提。教师教育分为职前、入职和在职三个不同阶段,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应尽快颁布入职教育方案,弥补这一缺失,并与已经颁布的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方案整合,制订出各阶段重点突出,互相衔接,互相补充,不断深化,不断提高的一体化教育方案。

2.体育教师培养培训课程设置的一体化。教师培养培训课程设置的一体化是使三个阶段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相互衔接,形成既有教育的阶段性,又体现整体性的教育内容和课程体系。

第一,体育教师职前培养阶段的课程设置应侧重理论课程,力求理论课程的实践化,与基层教育实践紧密结合。优化课程结构,降低术科类课程的比重,重视教育学科类课程,增加教育学科类课程的比重,增设教育学科类课程的门类,重视教育实践,延长教育实习时间,采用系统教育实习模式。系统教育实习是通过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循序渐进,全方位进行实习并贯穿学生整个大学过程的教育实习模式。使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理论学习、应用、理论反省、实践总结的过程中积累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培养相应的能力。职前课程设置应关注基础教育,根据基础教育的实际需要,增加小型化、专题化、案例化等课程。大学与基层学校亲密合作,与中小学建立友伴学校,大学教师要到基层学校,深入了解基层教师的实际需求,教学理论联系基层实际,邀请基层优秀体育教师走上大学讲台,把基层教育改革的实践成果引入职前培养课程。

第二,体育教师入职培训阶段的课程设置应侧重实践课程,加强基本教育教学技能的训练,促进所学的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加速新教师角色的转变。可借鉴美国完备的体育教师教育入职培训课程体系,美国的教师入职培训课程有定向课程、支持和辅助课程及训练课程,定向课程的内容是教育政策和规范及熟悉学生需求。支持和辅助课程由经验丰富的辅导教师负责对新教师支持、建议、辅导和帮助,内容主要包括新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的确定和新教师专业教学行为的养成两个方面。训练课程主要包括:新教师个人学习计划的确定、校内教学观摩、校际教学观摩、研讨会、教学工作反思、小组教学、教学心理咨询、行动研究、个案讨论以及网络教学等。

体育教师个人培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提高 体育教师 体育能力

在学校开展体育科研是推进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加快体育教学创新的客观要求,是学校创建教育特色,提高办学水平,提升学校品位的重要举措,是提高体育教师素质,发展自我,成就自我的重要途径。我们体育老师应充分意识到开展体育科研是促进学校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内趋力,学校体育只有以体育科研为先导,才能使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顺应改革的潮流,不断向前推进。因此,我们体育教师都应树立体育科研意识,积极参与体育科研活动,不断培养和提高自身的体育科研能力。

一、体育教师体育能力的现状

体育教师的体育科研能力主要是指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总结工作的创新能力、实践的动手能力、组织能力与公关能力等。上述能力在个人有意识地不断学习中培养;在工作实践中总结和亲自动手中锻炼;在组织群众活动中不断提高。目前,根据我们对无锡市中小学体育教师的问卷调查和走访以及文献资料的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多数体育教师的体育科研能力目前尚处于一个比较差的状态,究其原因。

二、找好有效途径培养体育教师体育的能力

进入"学习型"社会,继续教育开展得轰轰烈烈,体育教师的"终身学习"意识也因此得到不断加强,我们要充分利用继续教育来重点培养和提高体育教师的体育科研意识,让他们了解体育科研的一般原理,基本掌握体育科研方法的一般步骤和主要科研方法、基础知识及应用技能,使他们初步具备进行体育科研的能力。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少骨干体育教师在面对体育科研时,感到自身缺少必要的科学研究方法训练,缺乏课题的拟定、捕捉能力,为之,我们在继续教育培训时,要认真组织体育教师学习相关的体育科研理论和课程理论,突出安排体育教育理论课程和体育教学研究课程,如"体育科研基础知识"、"体育教改理论"、"体育科研方法"等等,重点进行科研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的传授,使体育教师通过继续教育培训来有效培养和提高他们的体育科研能力。

体育专家和学者不但站在了体育科研的最前沿,而且他们也具有很强的体育科研能力和丰富的体育科研经验,聘请他们来进行各种关于体育科研的讲座或报告,能有效培养和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的体育科研能力。通过他们的讲座或报告,体育教师不但可以在体育科研上少走弯路,而且可以从他们的失败中吸取教训,从他们的成功中借鉴经验;通过他们的讲座或报告,体育教师可以和他们直接交流和探讨自己在体育科研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也可以和他们保持联系,定期或不定期的接受他们在体育科研方面的指导和帮助。

三、体育教师定期撰写教学心得和教学论文

体育教师个人培训总结范文4

一、农村体育教师培训的价值取向

1.实然的“工具论”

基于此种假设和理念,大多数培训过多的注重于先进的体育教学理念、现代的体育教学与训练方法和技术等,而教师师德与教师职业礼仪、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与科学研究、体育教师健康与心理调节等内容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必然导致部分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对培训积极性不高、参与程度不深。

2.应然的“育人为本”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坚持“育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就要求体育教师培训不仅要关注参训者的当前发展,还要关注他们的长远发展,更要关注他们的全面发展;不仅要关注他们的服务对象——国家和学生,还要关注他们自身接受教育的个性需要和期望。

二、农村体育教师培训公平问题

1.缺少制度约束的实然不公平

通过对2010年“国培计划”甘肃省农村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的236名教师的调查发现,共有123名体育教师兼任学校其他科目的教学,占总人数的52.1%,而其他科目教师兼任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共有85人,占总人数的36%,只有23人专任体育教师,占总人数的9.7%,其中初中17人,小学6人。还有5人是专任其他科目,与学校体育教学无关的教师,占2.1%。这反映了甘肃省基础教育师资的现实情况,教师兼任课现象普遍,同时也反映出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对国家教师培训政策贯彻不力,对国培计划的重视程度不够高,以致在参培学员的遴选中忽略了教师的培训需求和专业发展需求,没有培训制度约束,造成一定程度的不公平。

2.基于教师法和教育政策的应然公平

首先,我国于1994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二章第七条教师享有权利中明确提出:教师有“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的权利。这说明每一位体育教师都有权参加进修以及各种方式的培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单位都应当予以保障和提供相应的机会。其次,我国《教育规划纲要》鲜明提出“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促进教育公平、保障人民群众公平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已经成为我国基本教育政策。目前,我国教育公平问题虽然主要聚焦在学生身上,但体育教师的教育公平也必然成为我们关注的问题之一,应当在制度上予以完善和践行。

三、农村体育教师培训中的组织管理

1.各种利益诉求中松散组织管理的实然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和体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各种级别、类型的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相继展开,教师培训这块诱人的“大蛋糕”已经成为诸多机构和单位试图分割的美餐,而真正能承担培训责任和高质量完场培训任务的却为数不多,许多承担机构的师资力量、专业结构、培训场所等捉襟见肘。从培训组织来看,基本上是由国家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推出,各省(地、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培训项目招标和形式上的管理、各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市场的分割和组织培训,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和农村学校负责人无利可图,就表现淡漠。这种现象随着培训的级别越高越普遍,因为培训级别越高,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和农村学校获得培训经济利益的可能就越小,以致他们的积极性和配合度越低。其次,由于培训政策对培训机构约束力的薄弱,缺乏对培训机构的监管,仅是笼统地要求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适应教育改革或课程改革的需要,而没有量化标准和质的检测尺度。由于有国家专项资金保障实施,各培训机构是比较热衷于做,因为既有经济效益,又积极支持了国家的教师教育事业的发展,名利双收,于是乎出现了教师培训“实工虚做”[1]。

2.教育兴则国家兴,教师强则民族强的应然要求——形成农村体育教师培训的纵横合力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师强则民族强。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人才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教育使命光荣,教师责任重大,教师培训责任更大。《意见》(教师[2011]1号)指出:切实加强教师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高度重视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要摆上重要日程,做到认识到位、政策到位、管理到位。所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教师培训机构、单位和个人都应该统一认识,将农村体育教师培训工作放在国家兴亡、民族强盛的高度去认识,它关系到我国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和改革开放的进程,也关系到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发展与稳定以及城乡教育公平的实现。它需要在纵向上各级部门自上而下的团结与协作,包括培训政策法规、精神理念、组织管理、考核评估的贯彻与执行,培训的各种资源、信息等方面的公开与共享;在横向上培训机构、单位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包括培训方案、内容、方式、资源、组织管理等内容的研发与讨论,培训经验与总结、心得与教训、反思与启发等内容的分享与交流。

四、农村体育教师培训的内容

1.农村体育教师培训的应然需求

我国于2010年开始对全国18000名中小学优秀骨干教师进行为期15天的研修培训,为各地培训一批“种子”教师,使他们在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和教师培训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为此,对于培训单位、培训组织者和培训者来说,在制定培训方案、确定培训内容时存在理想中的“应然”,即他们认为,体育教师的培训就应该提高学校体育教学与训练的能力与水平,必须掌握体育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等。目前,从农村体育教师培训实际来看,大多数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修养”为基础,根据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以学科为基础,以任务为驱动,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农村体育教师培训中的实然需求

掌握现代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技术固然重要,但在培训中,脱离教师的教学实际工作,搞一刀切,大谈特谈先进教学理念的落实、教学方法的运用,这种思想的实质是将教学看成是一种技术规则,可以复制,却忘记了教学也是一种发生在特定情景中的艺术,在面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时需要不同的方法和策略[2]。对于农村体育教师来说,什么才是他们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呢?在2010年“国培计划”甘肃省农村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中,组织者安排了北京师范大学某著名教授与培训学员之间3个小时的互动与交流,根据参培学员对该教授的提问中发现,所有学员提问中,涉及现代体育教学与训练、体育新课程改革的问题寥寥无几,而其他问题却五花八门,有的涉及体育活动中伤害事故的法律问题,有的涉及农村体育教师的待遇问题,有的涉及农村体育教师交通问题,有的涉及农村体育教师的婚姻、家庭、生活、养老问题等等,这些问题虽然看上去庞杂零乱,不值得向这位国内著名专家请教。然而,在冷静思考之后才发现,这些问题正是困扰农村体育骨干教师日常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核心问题。所以,如何解决这种“应然”需求与“实然”需求之间的矛盾,让培训真正走进农村、满足农村体育教师的“实然”需求,是关系到培训质量的关键所在[3]。

农村体育教师培训是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是推进我国农村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各地各校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农村体育教师培训,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从总体上看,农村体育教师培训中存在着“应然”与“实然”的矛盾。《教育规划纲要》对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大力加强农村体育教师培训,是新时期农村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和紧迫要求。

参考文献

[1] 周颖华.教师培训中“实工虚做”现象解析.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

体育教师个人培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体育教师;教学创新;课程改革

一、存在的问题

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简单。体育教师在教学观念上重运动技能教学,忽视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教学上以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和增强体质为目的,忽视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和锻炼习惯的培养;重视少数尖子生的选拔和培养,忽视全体学生的发展;忽视终身体育的功能,学生学习了大量的运动技术,可是对他们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并无多大的作用,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激发体育教师的创新潜能

1.教学能力。教学能力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培养新时期人才的重要保证,也是开发学生智力的关键性因素。要充分理解新课标,发挥体育教师的发散思维和创造精神,结合时代的特点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科学合理地制订初、高中体育课程的计划和进度。根据对学生体能、运动知识以及技能难度等多方面的综合分析,科学合理地设置体育课堂中学生应达到的学习目标。

2.课余运动队的训练能力。课余体育训练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也为国家体育事业储备了坚实的后备力量。在学校中,开展体育活动、推广体育文化,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体育教师需针对不同学生的特长进行科学培养、合理训练,使每位队员的潜在能力得以发挥,并妥善利用。

3.应变能力。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讲,体育教学在内容和时间上都有很大的弹性与随机性。体育教师必须具有处变不惊、临危不乱的应变能力。教师只有灵活安排,巧妙处理,才能保证教学工作按照计划顺利进行。但应变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培养出来的,要经过多实践、多观察、经常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来实现的。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与时代接轨,以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4.创新能力。体育教师的创新能力是说教师为解决体育教学课题,运用一切已有信息,开发出某些新颖、独特、有价值的成果的能力。它一般包括两方面:一是教学能力,二是科研能力。

5.计算机应用能力。上网搜集信息是体育教师提高个人水平、拓宽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因此,计算机的实际操作能力对于每位体育教师来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通过计算机可获得大量信息、制订教学计划、体现科研成果、规范管理工作等。因此,合格的体育教师必须懂得如何使用计算机,并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让幻灯投影、电视录像、电子计算机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参与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6.组织能力。教学的成功与否,与体育教师的引导和安排紧密相连,组织能力强的教师组织的教学,前后之间井然有序,环节与环节之间能平稳连接。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运动技能与学生身体发展为主线,讲求45分钟的效益;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发展需要,具有比较鲜明的体育文化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步骤清晰、组织严密、分段合理,使其充分体现新课改的各项要求。

7.竞赛组织能力。竞赛是对教学和训练效果的检测,既能提高竞技水平,又能促进全民健身的展开。体育教师通常是竞赛的组织者,要对整体竞赛的内容进行编排,同时还要准备充足的场地和器材。这不仅需要体育教师具有良好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

8.操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通常会用到诸多运动器材和现代的电化手段,体育教师除了会正确地使用它们,还要懂得如何保养和维修。通过对学生的身体和技能情况进行准确判断,对课程进行合理安排。对紧急伤害事件做到及时正确的判断并妥当处理。

三、发展与培训创新型体育教师的途径

根据体育教师的发展规律、体育教师对教学创新的知觉和“教学创新型中学体育教师特征”,通过系统、科学的培养过程和培训,促进教师发展,使他们迅速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断进行教学创新的体育教师。创新型教师发展与培训途径为:

1.理论的积淀。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指导教学实践。

2.实践的积累。通过实践探索、总结积累、提炼教学精华,并使之上升为理论,并指导实践。

3.交流展示。通过观摩、交流、展示,为教师提供交流的平台,促进他们快速成长、发展,成为勇于探索、创新的体育教师。

4.专家引领。在专家的引领下,组成课题与教学研究小组,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和科研水平。

5.教学反思。不断进行深层次的教学反思,积累教学经验,为教学创新积累资源。

6.改进教学。基于教学中的问题,通过专家引领下的教学反思,创造性地改进教学。

7.教学创新。通过实践检验达到高层次的提升和质的飞跃,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与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树华,李洪针.教师能力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

体育教师个人培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体育教师 科研 能力

影响一个国家运动竞技水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体育教师的多少和水平的高低,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何体育教师科研能力的修养,提高教学训练的科学化水平,是现代化教学涉及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体育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主要从以下途径经进行。

一、加强基础知识学习,扩大知识面

现代科学技术向体育进行全面渗透的时代已经到来。因此,加强体育教师文化知识的学习,提高体育教师的基础知识水平和科技水平。是搞好教学工作,攀登世界体育高峰的根本大计。德国思想家莱辛曾经指出:“能作正确理论的人,也会创造。谁想创造,必须学会理论。”从某种意义上也给人们以下启示:只有了解现代科技并具有较高文化知识的人,才能胜任并指导体育教学的训练工作。

二、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高多种能力

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体育教师,不仅需要较高的文化水平,而且必须具备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这是提高教师科研能力的重要保证。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对体育教师指导训练的能力、创新能力,协调人际关系能力和科学创造能力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能力在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知识在能力的指导下‘活化’,没有知识的能力是低层次的,没有能力的知识是僵化的。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因此,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多种能力,对于教师的科研工作有重要意义。

三、学习科学方法论,提高创造才能

科学研究方法是人们为了正确认识和揭示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客观规律,而采用的途径、手段和方式的总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方法的理论发展很快,已由科学研究中广泛采用的逻辑方法、经验方法、教学方法,发展到系统方法、系统学、系统动态学等。此外,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也非常普遍。一个教育工作者是在科学研究中有所作为,取得教育教学的突破,就必须学习科学方法论。

科学方法论可以告诉人们如何运用和驾驭知识,如何概括已有的知识去创造和发现新知识。在竞技运动的科研中,对观察实验获得的材料、数据进行加工处理,需要运用理论思维的多种方法和教学方法;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需要运用科学抽象方法;根据已知的竞技运动科学理论和事实上推测事物发展变化的未知规律,需要运用假说方法。总之,运用知识必须依靠科学方法。只有依靠科学方法,才能架起从已知通向未知的桥梁,并沿着这些桥梁,不断地向新的体育科学高峰迈进,才能够有效地促进人们的创造才能。

四、积极参加各种培训班和学术研讨活动

积极参加各种培训班,如运动训练科学化培训班,和种短期的体育教学讲座、学习班、新课改、科学教学方法学习班等,是促进体育教师知识更新,提高竞技运动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培训班和短训班的学习,可以获得大量有益的信息,有利于了解国内外的发展趋势与动态,从而在教学中积极采取对策,提高科学化训练水平,促进体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此外,有计划地组织本组教师总结经验,结合教学工作开展科学研究,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体育教师或多学科人士参加的多种学术交流会、座谈会、讨论会等,是提高体育教师科研能力的又一有效措施,并有利于交流信息和成果,激发灵感,促使科学研究获得成功。

五、善于积累资料,扩大信息来源

文献资料是体育科研和运动训练的重要情报和资料来源,是信息交流的重要工具,能够帮助教练员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并为论证课题和从事体育教学研究提供理论和事实根据,因此搜集和积累文献资料极为重要。

六、努力钻研,重视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