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实验心理学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实验心理学论文

实验心理学论文范文1

一、浓缩教学内容,侧重实验设计等基础理论讲述,改变教材以科研为主的偏向。

实验心理学》(朱滢编著)、《心理学实验纲要》(杨博民主编)、《实验心理学》(杨治良编著)、《实验心理学》(孟庆茂编著)、《实验心理学》(张明、张亚旭)等教材在语言心理学、记忆心理学、情绪心理学、思维等方面的实证研究篇幅较重,因为教材编制者依托的高校都有非常先进的教学实验设施,在语言、记忆、注意、思维等方面有很多科研成果,此类学校学生有较多机会参与、观察相关实验研究,理解教材的难度较小。但我校属于财经类院校,没有可以进行语言、记忆、注意等较为先进的科研条件,如ERP、fMRI等实验设备,学校从事此类研究的教师较少,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到此类研究。在没有相关科研设备、科研氛围的前提下,学生要想较好地理解这些专业语言、记忆等研究难度非常大。同时,我校属于财经来院校,学生对经济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心理学类相关知识更感兴趣,对语言、记忆等偏向基础心理学的内容缺少学习兴趣。因此,本课题组根据院校的设备情况删除语言心理学、感知觉、记忆等在实验心理学中的比重,添加一些与经济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相关的研究。

《实验心理学》课程重点突出心理学实验的变量设置部分、实验设计部分内容的讲述[1]。在变量设置部分重点讲述自变量、因变量及额外变量的种类及如何尽量减少额外变量对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影响。实验设计种类可以分为被试内设计、被试间设计及混合实验设计。在讲解不同实验设计类型时,注重结合单因素实验设计、双因素实验设计及多因素实验设计等内容。

二、教学方法采用问题为中心、小组学习方法,改变以往传统理论讲授的偏向。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讲解完基础知识后,以问题学习方式进行实验案例谈论[2]-[5],使学生深入了解每一种实验设计的原理、过程和应用注意事项及相应的统计处理方法,如T检验、F检验、方差分析等。每堂课结束后,要求学生针对本次课内容设计恰当实验,下次课教师将对此进行检查。例如,讲授被试内实验设计时,教师针对这一内容进行重点讲授,然后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设计课程内容小组学习和讨论。实验课程中安排与实验设计有关的实验创新思维训练、文献检索和读写实验报告和论文,以期通过这样的安排保证学生充分理解并应用不同实验设计方法,培养科学研究能力。

实验心理学论文范文2

关键词:大学物理实验实验室建设应用型课程

1完善规章制度,强化实验室建设

规章制度是大学物理实验中心运行的基本保障。为保证实验室各项工作安全、有序、高效的运行[3],大学物理实验室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大学物理实验室应对突发安全事件处置预案》《大学物理实验室设备的监测、检测和维护制度》等一系列实验室制度,并利用教研会、班会、上课等时间对教师、学生进行全面培训,同时还增加了一些新的规章制度,比如在《实验室仪器借还制度》中,为突出强调实验室在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等方面的作用,制度中说明了借还仪器的相关规定、程序及归还日期;在《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中细化了在实验室管理上的一些具体操作流程及细则,包括实验教师、实验室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职责。为充分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热情,营造一种积极的、和谐的、良性竞争的工作环境,更好地利用实验室资源,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特别推出了《实验室环境卫生管理办法》,该办法的出台,使各实验室的使用人认真负责,各间实验室的面貌焕然一新。为了充分发挥实验室的资源共享优势,增设了开放实验室,同时出台了《大学物理实验室开放方案》和《实验室学生守则》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为学生提供各种类型的实验,使学生自主选择时间和实验项目来做感兴趣的实验。

2完善实验教学体系、内容和方法

2.1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开放性实验

对于无专业依托公共基础课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而言,开设的项目如果以基础类的验证性实验为主.不但学生觉得枯燥无趣,而且也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因为这类实验虽然可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但是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简单地测量就能获得实验结果,学生认为实验课老套死板,同时也缺乏挑战性。为了使学生积极踊跃地进行动手实践,笔者学校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实行开放式的管理模式,通过在教学内容上增加一些常用仪器的操作实验,学生可以在实验室与实践教学综合服务平台网上预约开放实验项目,通过实验过程管理,学生可以更好、更快地掌握相关仪器的原理和操作方法,逐渐提升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放期间学生积极主动申请去实验室进行实验,同时根据学生的层次、特点、实验基础、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实验内容,学生主动通过教材、网络教学平台、网上查阅资料等参考资源来进行实验的预习,真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采用开放式教学,实现了实验项目、实验时间、实验教师、实验资源等方面的开放,真正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结合专业特点的教学模式。全面开放式的实验教学管理模式,从实验内容和实验时间上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选择,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时间安排自主选择实验项目、预约实验时间,并按照所选择时间去做实验,有利于实现因材施教,培养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2.2注重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在实验项目的选择上更注重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的开展与研究,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不仅能够提升学生自我设计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综合应用实验仪器、选择实验方法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学生根据所选实验项目进行自我选材设计实验,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改进完善实验,最终完成大学物理实验的设计与研究。学生通过实验知识的掌握进一步巩固大学物理理论知识,促进理论知识的掌握,与此同时,理论知识的理解也进一步提升了实验技能,形成理论实验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2.3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实践能力的考核

传统的考核方式较单一,我们的做法是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改革了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授课组织形式和成绩考核办法,整个过程更加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以学生的整个实验过程作为考核的原则,制定了以平时的各个教学环节为基础,以学生实验过程中的实际表现为第一手材料的实验成绩评定办法。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出勤、课堂操作表现、实验报告、实践活动等多种模式相结合的方法,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机制,科学全面地考核学生的实验能力。改革期末实验考试模式,实行操作考试,考查学生操作能力的同时,也考查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全面考核学生的实验能力。平时成绩中实践活动这一项目的设计,体现在每个实践活动评分标准的设计都体现结合专业的特点,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每一次实践活动。这样的考核方式不仅体现了服务学生成长的需要,也融入了服务学生专业学习的要素。操作考试的特点体现在:第一,时间的开放。学生可以在操作考试周的规定时间内预约进行考试,学生们积极踊跃地备考,并在规定的时间来参加考试。第二,内容的开放。将该学期所学习的所有实验项目设置为考试的内容,学生考试前10min抽签来决定所考的实验项目,这样的设计使学生考前认真复习每一个实验项目。第三,评分上的开放。根据学生的操作表现及数据处理过程,实验老师现场给出分值,学生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自已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实验心理学论文范文3

一、应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素质教育。

目前,我国已从过去“闭关自守”的地域性封闭中走出,迈向了面向全球化开放的崭新轨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教育界。中学教育也不例外,教育对象也有了新的变化———不是从前的“墨守成规、逆来顺受”的书呆子式的学生,而是“有棱有角,有点霸气”的时尚儿。教师再也不能像以往那样“用大喊三声,就镇住了”的简单粗暴的家长式的教育方式来对待学生,而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及年龄特征,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在了解尊重学生心理活动的基础上,采取“顺藤摸瓜”有理有节的愉悦式的方法进行教育。让学生在适意舒坦的气氛中学习,受到教益、启迪。简言之,就是要根据学生的认识、学习、行为等的规律去做工作,促其产生自觉、自律的潜在学习心理,方能事半功倍,持久生效。

二、应在尊重学生“学习心理”的基础上进行素质教育。

中学时期的学生朝气蓬勃,求知欲强,洋溢着开拓进取的气息,最厌恶老生常谈、干巴巴的说教及消磨时间的繁重课业负担。此时,教师不能忽视学生的心理、生理方面的承受能力问题。教学时,应该熟悉教材,尽力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同时锤炼语言、说话艺术,尽量做到说文讲课解义释意之精当、事例切题生动可感。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严格遵循学生的“学习心理”原则。教师的“原始职责”就是充分地指导、帮助学生挖掘出上述学习“要素”,使他们乐意学习,情愿接受教育,如此,效果就会有显著的不同了。

三、应针对学生伙伴归属心理进行素质教育。

中学时代的学生“伙伴归属意识”或朋友聚集意念很强,在一起时常常喜欢有较统一的举动,戴同样的服式鞋帽,做同样的游戏等,甚至出现类似于“小团伙、哥儿们义气”等现象,这都是他们伙伴归属心理的自然流露。若花点时间了解他们的心理特质就不会认为他们在一起就是搞“小团伙”与教师对抗或斥责为“哥儿们义气”作祟,要加强师生心灵的沟通、感情交流,做出切合实际的判断,减少工作中的失误和障碍。同时,教师应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教育,可请法制干部进行法制讲座,还可邀请与他们同龄的在押“少年犯”来“现身说法”。

四、应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素质教育。

由于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生中常出现这样的“热”、那样的“族”,诸如迷恋网吧、玩游戏、看武打言情小说、集邮票、追星等行为。教师若一律简单地不加分析引导就斥责为不务正业,妨碍学习,对学生是不公平的。因为此期间的学生有喜欢收集纪念物品和崇尚偶像的热切愿望,是好奇、兴趣、欲望所涌动之时,不能一味责怪他们。只要不是“丧志”,便可放心。当然,为了朝“德智体美劳”兴趣方面引导,可举办名人伟人、文学名著、科普知识等讲座,参观各种博物馆、展览馆,组织春游、秋游,领略祖国风光,收集动植物标本等,陶冶他们的情操,增长他们的课外知识。这一系列的课外、户外活动会大大促进学生的兴趣爱好朝“素质教育”的要求方面发展,将减少低级趣味的萌发率,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超级秘书网

五、应针对学生性心理、生理特点进行素质教育。

实验心理学论文范文4

比如,在学习光的色散知识时,可以用玻璃杯、水来做实验;在研究压强时,可以用笔或者小刀等日常用品做实验;在研究电路知识的时候,可以用家用的开关、手电筒、小灯泡等材料做演示实验;在学习浮力知识的时候,可以利用可乐瓶、乒乓球、玻璃球等材料来做实验。将生活中的物品,搬到讲台上,首先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让学生感知物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大大促进了教学效率的提高。当然,利用生活用品做演示实验,同样可以用多媒体展台进行放大,假如在布置预习的时候,让学生带上下节课实验时需要用到的生活用品,那么,在具体上课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做实验了,它能有效的解决学校实验室里器材不能满足人人一套的问题,而且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在探究中创新

学生的创新能力落实在实验中,因此,新课改重视探究式教学的开展。但实际情况是初中生的探究能力远远低于老师的预期,因此,不少老师不能真正的开展探究式教学,所以容易走形式主义。有人听课的时候,开展探究式教学,没有人听课的时候继续采用灌输式教学,即使某些老师利用探究式教学,也是空有其形,本质还是灌输式教学。比如,当一个问题揭示出来后,老师总是代替学生进行实验的设计,然后再反复的提示实验中的步骤,学生按照老师的提升“终于探究”出来了!这样的教学模式是无法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

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重视探究式教学的开展,还应该赋予它新的内涵,要实现创新的探究式教学,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更好的培养。比如,在学习电路知识的时候,可以直接向学生分发电池组、开关、导线、小灯泡等等的器材,然后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请你用课桌上的器材,使小灯泡亮起来,又有多少种办法让小灯泡不亮?让小灯泡亮起来是比较容易的事,也没有多少种不一样的办法,但让亮着的小灯泡熄灭,却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想出了很多办法,投入实验的积极性是空前的。有的学生断开了开关;有的学生拔出了电池;有的学生拆除了导线;有的学生弄松了灯泡等等,此时,老师可以再抛出一个小小的要求:不做上面任何一件“破坏性”的事,能不能再增加一根导线,使电灯熄灭?学生是没有什么电学知识的,但对于这样感兴趣的问题是有积极性研究的,它们在摸索着如何增加一根导线使小灯泡不亮的办法。不少学生终于找到一个办法———电学上称为的短路。由上可见,探究式教学的本身不是一成不变的,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实施必要的创新,让学生更好的体验研究物理问题的过程,像一个小小的科学家那样潜心的研究科学,在探索中不断的前进。当然,初中学生毕竟无法探究出惊世之举,只要能将他们的科学作风以及创新的思维能力培养起来就已经很好了。

三、小制作,大作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级领导对学校的投入也在不断的增加,很多学校里的设备是很现代化的。但,有时仍然无法满足教学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毕竟,人手一套的器材是很难配全的,而且学校里的实验器材也不能随便的让每个学生带回家做各种实验。所以当学生的实验积极性高涨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老师可以向学生定期的开放实验室,也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自制器材。制作器材,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初中学生特别喜欢用这些简陋的器材做各种实验,这是他们的好奇心。因此,小制作在物理实验中却发挥着大作用,我们不妨顺势引导,让学生“动”起来!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日常用品进行小发明,小创造比赛,比如,看谁利用橡皮筋等材料做出来的弹簧秤比较精确等等的小实验,不仅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总结

实验心理学论文范文5

一、演示实验首先要能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

“三维目标”的第一目标就是“知识与技能”,而所有的物理知识,包括物理概念、定律和理论,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培养严格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学生今后搞科学实验和技术革新有重要的基础作用。这也是当前我们贯彻和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实验素质的正确教育思想。

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基本途径。认真上好实验课,既能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物理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是训练和提高实验技能的基本途径。演示实验是学生使用仪器,进行实验操作的典范,它教给学生正确的实验方法。如:如何正确使用仪器、安排实验步骤、操作、读数和记录数据、列表和作图线、分析和推理,得出正确结论及分析误差等。通过大量的演示实验,学生可以在长年累月的耳闻目睹中,潜移默化地学到实验技能。实验时,教师可先介绍实验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然后教师在台上做示范,学生在台下跟着教师做,这种方法对于初中起始年级的学生是合适和有效的。学生在教师的步步指导下,养成良好的实验方法、实验修养。随着实验技能的不断提高,逐步培养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独立实验的能力。

二、改演示实验为研究性、探索性实验

“三维目标”的第二目标是“过程与方法”,要求我们在重视实验基本技能的同时,更要重视实验的过程,物理规律得出的过程。并且近年来中考物理对实验的考查,已不仅从学生实验发展到演示实验,而且已从简单的实验知识、基本技能转向考查对实验的思想、原理、方法的理解上,重在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照方抓药”式的演示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但不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而探索性实验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自学能力、观察实验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独到的作用。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对真理的探索比占有更加宝贵”。探索性实验教学较普通的课堂教学有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可以激发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与创新的欲望。学生在自己探索物理规律的实验过程中可以把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通过尝试错误发现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八年级物理“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讲授时,课本上只提到“在一定范围内,拉力越大弹簧伸的越长。”笔者就提出“弹簧受到的拉力与弹簧的伸长量具体是什么关系?”启发学生思考。然后提供给学生足够的器材:轻质弹簧、钩码(提示给学生每个钩码产生的拉力)、铁架台、刻度尺等,让学生自己选择合适的器材,设计步骤,设计记录表格,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其研究方法:①首先让学生按照自己设计好的实验方案做实验,使学生从实验中初步认识弹簧受到的拉力与弹簧的伸长量。②探索知识:指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具体研究,处理实验数据、列表、画出拉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图象。③归纳总结:师生共同分析、归纳、总结出:在弹性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与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这样,让学生用实验探索的方法自我进行推证,在推证过程中学生就自然而然地对核定的研究对象、成立条件、使用范围、注意事项搞得一清二楚。让学生由学知识变为主动探索自然规律,对知识学得更扎实更牢固,同时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

三、尽可能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

演示实验是教师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演示,在操作的同时又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的一种物理实验教学方式。传统的课堂教学,演示实验通常教师演示,学生看,但是很多实验学生根本看不清,特别是后边的学生。不同程度的限制和阻碍了学生智能和潜能的发展,直接影响学生实验素质的提高。

笔者连续多年分别选择了初二和初三学生为调查对象,分析调查。结果发现:有超过80%的学生对实验有兴趣,只有不足20%的学生害怕做实验。这说明实验以其真实、直观、形象和生动的特点吸引了天生好奇、好动的中学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加以诱导,这无疑为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提供的良好的前提条件。并且从超过80%的学生愿意动手实验和愿意参加物理活动来看,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自然也会产生自己动手的欲望。因此教师可设法通过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多动手操作,在实验和想象推理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引导。学生独立设计出各自的实验方案后,可采用小组交流、全班评议、教师评价的方法,选评出最优的实验设计方案(可能有几种),在检查合理性、安全性后,开放实验室,让学生根据各自的实验方案,自己独立实验,以验证实验方案设计的科学性,使学生在设计、实验、观察、对比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性地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并在探索的实验中获取新的知识。

总之,在《新课标》强调“三维目标”的要求下,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科学探究过程”的课程理念,教学既要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重视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发展学生的能力。由于学生在演示实验中基本处于被动地位,课堂演示实验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学生这种被动性的意识程度,以及意识到自身主导性作用发挥的程度,这些都对我们物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实验心理学论文范文6

积极心理学自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兴起,主张研究主观体验、积极品质与积极制度,致力于培养人的优秀品质,促进人的心理的和谐发展与潜能的充分开发,力求用一种更加开放、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提倡用主动、乐观的心态看待事物,立足于发掘人们自身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旨在通过运用个体的性格优势与美德等练习,对抗不良情绪和症状。积极心理学的观点告诉我们,通过积极的体验,能逐渐培养积极认知,增强积极情感,有助于学生增强主观幸福感,获得正确的自我意识,并不断挖掘自我潜能,从而改善各类心理问题,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本课题组拟选取部分具有某些心理问题的学生———社交焦虑群体,从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开展小范围的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效果验证为心理健康教学提供一定的启发与参考。

二、大学生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实验

研究发现,社交焦虑从儿童期到青春期有显著增长的趋势。跨文化研究表明,亚洲国家这一现象特别严重,尤其是大学生。付梅等(2005)对安徽某大学学生(共735人)的调查,(IAS)高焦虑学生占总数的16.6%。湖南警察学院每年进行的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回访率高达15%,其中很大部分为人际关系问题。为了有客观数据方便前后比较,笔者选用具有较高信效度的交往焦虑量表(IAS)对湖南警察学院大一新生进行施测,对参加测试的462个学生数据进行分析,经过测后谈话,最终筛选出28名具有社交焦虑倾向的学生,其中14名随机纳入对照组,另14名参加实验组(6男8女,公安专业5人,非公安专业9人),实验组将接受课题组精心设计的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一)研究方案的设计

根据积极心理学的观点,课题组精心制定了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将重心放在被试心理品质及潜能的提升和挖掘上,具体操作过程中注重被试在整个教育模式中获得的感悟和正向激励,整个过程以实验参与者的成长为目标,不关注来访者的具体问题,用发展的观点来进行具体的操作,以区别以往的修补型干预方式。训练共分为24次,每个星期集中训练两次,第一次训练内容主要为破冰训练,让受训者初步形成团队意识,增强团队凝聚力,力争让每个成员都觉得不可或缺,感受到团体的包容性及相互支持。在第一次训练后留下了所有队员的手机、QQ号及微信号,课题组通过查阅实验组成员的心情、微信朋友圈、微博了解实验组成员的心情变化特点,对实验组成员的个性特点进行基本判断,查阅被试的朋友评论及频率可以了解被试的社会支持情况及人际交往模式,为教学方案的设计提供参考。训练的内容涵盖自我意识、人际适应、人际交往、生涯规划等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内容,采取全体验式的教学模式,具体的训练过程根据学生互动中的表现进行适当调整和修改,跨度大概为3个月。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实施训练前,课题组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数据进行了独立样本T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和控制组的社交焦虑程度没有显著差异(T=1.5,P>0.05),但经过为期三个月的体验式训练后,两组的数值发生了变化,其中实验组的社交焦虑值为41.3±7.1,对照组的社交焦虑值为49.0±4.3,T=-2.6,P=0.02(小于0.05),显然经过实验干预后,实验组的社交焦虑水平大幅下降,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对实验组训练前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实验组在接受训练前的均值为53.9±5.6,而接受训练后的均值下降到41.3±7.1,进行差异分析的数据显示,T=8.4,P=0.00(小于0.01),差异极其显著。显然,经过为期三个月的训练后,实验组的社交焦虑水平显著下降,课题组精心设计的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发挥了明显的效果。

三、社交焦虑实验研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一)改变教学理念,关注积极人格培养

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将更多目光聚焦于学生群体存在的各类心理问题,以问题的改善与解决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心理教师充当着消防员的角色,忽略了学生自我潜能的开发及积极情绪体验的调动。在本实验中,尽管被试存在一定程度的社交焦虑,但课题组并不关注他们具体的心理问题,而在实验方案的设置上更多考虑被试心理素质的提升、潜能的挖掘以及积极人格的培养,最终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我们可以仿照课题研究的思路,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引入教学中,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问题”模式转化成“发展”模式,适当弱化对心理问题的关注力度,聚焦学生的优势及积极品质发展,关注学生的成长,用积极的视角解读问题,通过教学为学生提供积极体验、使其自己提炼出积极应对方式、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通过积极人格的培养最终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二)调整教学内容,丰富教学体系

面对一群社交焦虑的学生,课题组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在这群被试身上挖掘出他们自身的生命能量,这种力量足以使其应对社交焦虑的负面影响。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课题组设置了一系列活动,包括自我确认、自信培养、自我展示、价值探索、人际融入、人际支持、生涯规划等模块,帮助被试在活动中挖掘潜能,完善自我。而在消极心理学统治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其内容更多集中在心理问题的诊断与治疗,重点在于解析心理异常现象,注重心理问题解决。俗话说“善于预防,能治未病者为上医”。在积极心理学的视野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真正目标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潜能的开发和心理素质的培养,这也应该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级目标。因此,我们应该不断扩充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关注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客观认识现实,积极悦纳自我;应该丰富大学生应对心理问题的技能,教会学生情绪调节的方式,使其在心理危机情境下能够做到自我调控;不断培养大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提高其挫折承受力;应该促进大学生自觉地开发潜力,培养积极乐观的人格特质。

(三)拓展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体验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注重实用的学科,单纯的课堂讲解及理论传授并不能很好地帮助大学生达到真正的预防及疏通心理问题的目的。而体验式教学方法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能迅速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并且学生亲身体验后得出的结论远比理论讲解让人更加印象深刻。如课题组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为了让被试更深地体会人际交往的“反黄金法则”对交往的影响,设置了一个小活动,分给每个被试5颗花生,然后大家划拳,赢者从输者那儿拿走一些花生作为收益,由于没有规定每次拿走几颗花生,结果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表现,如有些被试在活动中每次赢的时候可能只索取了一颗花生,但跟另外的被试划拳时输了一把就被拿走所有的赌资,因此觉得特别愤愤不平。通过实验者的点拨,最终让被试领悟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希望“我对别人怎样,别人就应该对我怎样”的观点常常是导致我们痛苦的绝对化观点,也会影响到我们正常的人际交往。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