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化学与化工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绿色化学与化工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绿色化学与化工论文

绿色化学与化工论文范文1

1.中国精细化工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展望

2.精细化工过程控制技术的发展动向

3.以绿色化学理念贯穿精细化工专业课教学

4.精细化工废水的污染特性分析及其控制策略

5.我国油脂化工、精细化工生产现状与发展建议

6.从“十二五”规划看中国精细化工行业发展趋势

7.精细化工的发展趋势以及如何发展绿色精细化工

8.精细化工专业实验教学新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9.固相有机合成及其在精细化工中的应用与前景

10.精细化工过程控制技术的重要发展趋势

11.我国精细化工发展现状和趋势

12.有机精细化工中间体的发展现状及仿生催化氧化在中间体合成中的研究进展

13.精细化工发展前景以绿色精细化工的发展策略

14.现代煤化工产业的精细化发展

15.精细化工的现状与发展

16.精细化工发展的关键技术——模型化、控制与优化研究

17.我国精细化工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8.精细化工的发展趋势以及如何发展绿色精细化工

19.我国精细化工行业现状和“十三五”发展规划

20.精细化工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1.广东省精细化工发展现状与对策

22.精细化工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23.生物催化在精细化工产业中的应用(上)

24.浅谈绿色精细化工关键技术

25.基于现代精细化工发展初探

26.对辽宁省精细化工产业“十三五”规划的建议

27.生物催化在精细化工产业中的应用(下)

28.我国精细化工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9.晋煤集团精细化工产业发展前景

30.浅谈“十二五”期间精细化工发展方向

31.广东省精细化工现状与发展

32.论我国精细化工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33.精细化工课程群的整合及改革实践

34.浅析我国精细化工的现状与前景

35.精细化工领域过程系统工程技术研究发展趋势探讨

36.我国精细化工产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37.21世纪精细化工的发展

38.精细化工的发展趋势及关键技术

39.绿色精细化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

40.地方本科院校精细化工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41.对中国精细化工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42.精细化工的产业转移与辽宁的比较优势

43.浅析精细化工产业对深圳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意义

44.精细化工专业课教学中的绿色化学探讨

45.加快发展我国绿色精细化工

46.热点精细化工中间体生产现状和发展导向

47.浅议精细化工生产企业成本控制

48.精细化工过程控制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绿色化学与化工论文范文2

关键词电镀;硅酸盐;钝化;工艺;机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F4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金属的腐蚀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危害。电镀锌是提高钢铁抗腐蚀能力的有效途径,但是锌镀层在潮湿的环境中,镀层极易发生腐蚀,从而失去防护作用。为进一步提高镀锌层的耐蚀性,提高其表面质量,延长其使用寿命,需对其进行钝化处理。传统铬酸盐钝化处理毒性大,污染环境和危害人体健康。

一、概述

电镀是金属防腐蚀常用技术之一。电镀锌是提高钢铁抗腐蚀能力的有效途径,目前广泛地应用于造船工业、机械工业、航空、建筑等许多领域中。但在潮湿的环境中,尤其在不通风的湿热环境中,镀层极易发生腐蚀,表面形成暗灰色或白色疏松的腐蚀产物—白锈,影响外观质量;时间长了会出现红锈,从而失去防腐效果。因此,在生产过程中,为了改善金属或镀层制品表面耐蚀性能和涂装性能,提高其表面质量,延长其使用寿命,一般都要对其进行适当的钝化处理。钝化处理属一种化学转化膜技术,它是通过化学或电化学等手段,使金属或镀层表面由活泼态转变成不活泼态的过程。

二、化学转化膜的定义

化学转化膜又称金属转化膜(钝化膜)。它是金属(包括镀层金属)表层原子与介质中的阴离子相互反应,在金属表面生成附着力良好的隔离层,这层化合物隔离层称为化学转化膜,而这个反应过程被称为金属的钝化过程。在本论文中采用的是化学处理液,使金属表面与溶液界面上产生的化学或电化学反应,生成稳定的化合物的薄膜处理技术。有人用下面反应式来严格定义和表达化学转化膜的产生:

式中,M表示表层的金属原子;Az一表示介质中价态为z的阴离子,e为电子。

化学转化膜同金属上别的覆盖层(如电镀层)不一样,它是基体金属与选定的介质起反应,生成自身转化产物(MmA。)。反应式中,电子是作为反应产物来表征的。这就表明,化学转化膜的形成既可以是金属/介质界面间的纯化学反应,也可以是在施加外电源的条件下所进行的电化学反应。对于前一种情形,反应式所产生的电子将交给介质中的氧化剂;在后一种情形下,电子将交给与外电源接通的阳极,并以阳极电流所形式脱离反应体系。化学转化膜的形成过程相当复杂,它可以是在不同程度上综合化学、电化学和物理化学等多个过程的结果。而该反应式只是用来定义,化学转化膜的一种表达方式。

三、镀锌及钝化试验工艺

3.1镀锌工艺的选择

镀锌电解液可分为碱性和弱酸性两大类,国内外常用的有无氰锌酸盐镀锌、氰化物镀锌、钱盐镀锌、氯化物镀锌、硫酸盐镀锌等,各种体系都有各自的优缺点。通过综合对比考虑,本论文拟采用氯化物体系进行电镀锌。这不仅是因为氯化物镀液具有成分简单,镀液稳定,使用维护方便。而且氯化物镀液是不含络合剂的单盐镀液,废水极易处理;镀层的光亮性和整平性优于其它镀液体系;电流效率高,沉积速度快;容易施镀于氢过电位低的钢材如高碳钢、铸件、锻件等。

氯化物镀锌溶液根据导电盐的不同又分为3种体系,分别是氯化氨体系、氯化钾体系和氯化钠体系。查阅大量资料对这三种体系做综合比较,如表1所示:

表1氯化物镀锌液的优缺点

经过综合对比,氯化钾体系镀液具有:导电性好,镀层脆性小,镀层结晶细致、光亮,配置成本低,镀液处理简单等优点,故本论文拟采用氯化钾镀液进行施镀,并对该镀层进行钝化工艺研究。

3.2氯化钾镀锌溶液组成

其中,电流密度选用1. S A/dm2,电镀时间为20分钟。.镀层厚度采用Hcc- 24涂层测厚仪进行测定,试样镀层厚度6一10 μm.

3.2.1铬酸盐钝化液的组成及工艺

试验中将硅酸盐钝化工艺与小哨电镀厂用的GR-10高耐蚀蓝白钝化工艺进行对比(以下均称为低铬酸盐钝化),低铬酸盐钝化液的组成及操作工艺如下:

3.2.2钝化工艺流程

镀锌层钝化处理工艺流程如下:

试样除油一水洗一酸洗一水洗一活化一,水洗一电镀Zn一水洗~出光一水洗一钝化一水洗一吹干。其中,出光液为自配浓度约3%0稀HNO3溶液,出光时间55左右。

四、硅酸盐钝化工艺应用前景

4.1不同镀层硅酸盐钝化膜盐雾试验对比

采用中性盐雾试验方法,对锌镀层、锌铁合金镀层的硅酸盐钝化膜耐腐蚀性能进行检测,并比较其结果。表2为不同镀层硅酸盐钝化膜中性盐雾试验结果。由表2可知,Zn一Fe合金镀层硅酸盐钝化膜的抗出白锈时间略高于Zn镀层硅酸盐钝化膜,说明硅酸盐钝化工艺能够应用于Zn一Fe合金镀层中去,并且此工艺能显著提高Zn一Fe合金镀层的耐蚀性能,硅酸盐钝化工艺适用性好。

表2不同镀层硅酸盐钝化膜中性盐雾试验对比

4.2应用前景分析

针对镀锌层开发的硅酸盐钝化工艺,经过在Zn一Fe合金镀层中的试探性应用试验,得知硅酸盐钝化工艺能够成功应用于Zn一Fe合金镀层中,显著提高了Zn一Fe合金镀层的耐腐蚀性能,且其钝化膜耐蚀性高于镀锌钝化膜,可见,硅酸盐钝化工艺的适用性较好,能够在Zn一Fe合金镀层中直接应用。而因低铁含量(0.2%一0.8%)锌铁合金镀层具有优良的抗蚀性能、机械性能、焊接性能和漆膜的附着性能等优良性能,在日、美等发达国家已得到普遍应用,多用于汽车、机械、电子和电器各种部件;我国也在九十年代开始进行研究和开发,目前zn一Fe合金镀层在国内也开始应用于生产[64]。zn一Fe合金镀层作为镀锌层的升级工艺,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有必要对其进行试验研究。将硅酸盐钝化工艺应用于低铁含量Zn一Fe合金镀层中,并针对Zn一Fe合金镀层对硅酸盐钝化工艺进行进一步改善,则钝化效果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另外,硅酸盐钝化工艺无毒无污染,符合绿色环保要求,其应用前景十分可观。

结束语

综上所述,镀锌硅酸盐钝化工艺稳定性能好,耐蚀性优于传统低铬钝化工艺,操作简单,成本低,无毒、无污染,可改善电镀锌行业环境污染的现状。因此,硅酸盐钝化工艺在代替传统含铬钝化、促进电镀行业实现绿色生产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柯伟.中国腐蚀调查报告[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2]李鑫庆,陈迪勤,宇静琴.化学转化膜技术与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3]吴双成.高耐蚀性低铬钝化工艺的应用[J].材料保护,19%,29(3):33一34

[4]曾祥德.镀锌层铬酸盐钝化经验谈[J].材料保护,2002,25(9):44礴7

[5]李鸿宾.镀锌层表面硝酸饰盐钝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沈阳:东北大学2002

绿色化学与化工论文范文3

一、结合学校专业培养计划,确保专业培养计划的实施

专业培养计划是高校为完成其所承担的教育功能和社会任务而制定的有关专业教学活动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途径和具体实施方案,是高校进行各项具体教学活动的基础。

化工类专业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专业之一,其重要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化工基础理论、基本实践技能和工程素质的应用性人才,并要求培养的学生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科技管理的能力。在化工类本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论文一般是作为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安排在第四学年进行,不让学校在毕业论文完成时间上也有差异,一般在十几周到二十几周不等。同时越来越多的高校要求毕业论文须做到“一人一题”,并要求毕业论文选题必须遵循客观性、创造性和科学性。这些因素客观上就要求毕业论文选题必须结合学校的专业培养计划和要求,以确保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能够完成毕业论文各阶段的工作任务和目标,并提交具有一定科学性的毕业论文。在毕业论文选题时,切忌选择在规定的时间内难以完成的课题,以避免由于论文选题上的不足给学生造成的不良影响。

二、结合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效率

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时拥有的兴趣会成为学生搜集资料的主要动闪,它会影响到学生对文献资料的占有和理解及对所遇问题的思考,最终会影响到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时是否能进行更多的创造性思维和劳动。因此在论文选题时,教师不但要发现和培养学生完成论文的兴趣,而且要正确引导和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毕业论文的完成效率。

在2007年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时,我曾为一名学生选择了利用天然高分子壳聚糖的化学改性制备高性能吸附树脂的课题,但是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发现他对利用植物油、多元醇和多元酸制备醇酸树脂更感兴趣。其后,我对课题及时进行了调整,研究中学生也很快进入了角色,并成功地完成了如何通过化学方法去除存在于醇酸树脂中微量水的研究,得到的醇酸树脂无论是粘附性能还是成膜性能都明显改善。

三、结合学生学习能力和基础,确保毕业论文的完成质量

毕业论文是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环节,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通过毕业论文,可以使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研精神和独立工作意识切实得到锻炼。但在毕业论文完成过程中,学生由于基础、学习能力和方法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在课题的理解、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及分析等方面的完成程度上也不同步。这就要求教师在毕业论文实施的具体过程中,尤其是毕业论文的选题上。必须要针对学生具体情况,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

根据作者对近几年盐城工学院化工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完成情况的分析。认为学生可以大致分为三种类型:提高型、巩固型和弥补型。提高型学生不但学习基础和能力较好,而且还学有余力,具有较强的运用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巩固型学生在毕业论文以前的学习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基本掌握了化工专业所需化学化工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一定的运用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在面对创新性课题时还需教师更多地指导和帮助:弥补型的学生在毕业论文以前的学习中。对化工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还存在一定不足,对创新性专题文献的分析和总结更是由于学习能力方面的原因而难以独立完成。对于这三种类型的学生,在毕业论文的选题上应有所差异:提高型学生可选择一些具有较高创新性要求的课题:巩固型学生可选择一些具有一定创新性要求的课题;弥补型学生主要考虑选择一些相对成熟并有验证性特点的课题。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完成质量达到要求的毕业论文。

四、结合教师科研项目,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学生介入教师科研课题是提高毕业论文创新性的有效措施。教师的科研课题是教师对某一领域经过较长时间思考和研究之后形成的成果,一般具备较好的创新性。将毕业论文选题与教师科研课题结合起来,不但可使学生对教师所从事的研究工作有较好了解,而且也可通过学生参与教师部分科研项目的研究,使他们能更好地了解专业发展的新水平、新动向和新特点,从而在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上获得较高的起点。

在2007年盐城工学院化工专业2003级毕业论文选题阶段,作者将承担的盐城市社会发展项目《基于两性壳聚糖的靶向药物缓释载体材料的研究与开发》的部分研究内容进行了分解,并以分解后的课题作为毕业论文备选课题。在论文选题初期,通过教师向有意参与这些课题研究的学生介绍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目的及课题的研究价值,使学生对这些课题产生了兴趣。其后通过具体研究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间的不断交流,使学生对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特点有了更多了解,也使他们的创新能力、实践精神和科研素质得到了提高,保证了毕业论文的质量。学生完成的《季铵化羧乙基壳聚糖的制备及其吸湿保湿性能研究》和《季铵化羧甲基壳聚糖的制备及其吸湿保湿性能研究》两篇毕业论文被评为盐城工学院优秀毕业论文,并且《季铵化羧乙基壳聚糖的制备及其吸湿保湿性能研究》还获得2007年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二等奖。

五、结合社会需要和企业要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根据对学生毕业后所承担的工作性质和任务的统计和分析可知,化工类学生毕业后承担的任务主要有技术革新、企业管理、产品研发、工艺改造、设备设计、环境治理、节能降耗、工程施工及产品营销等,内容相当广泛,而高校自身又承担着传递知识、培育人才和服务社会的功能。这就要求毕业论文选题需要结合学生未来可能从事的工作和社会的需要及企业的要求,尽可能选择一些与实际工业生产和工程实践密切相关的课题。这些与社会需要和企业要求结合的课题往往具有实用背景,因而通过相关课题的研究可以直接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并通过学生在论文研究过程中激发出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而论文完成过程中的每次进步更可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在2006年,作者根据江苏一家农药企业的实际生产状况,拟定了一个从乐果生产废水中回收硫磷酯和氯化铵的课题作为毕业论文备选课题。在论文选题初期,通过向学生介绍该企业现有乐果生产工艺特点及硫磷酯和氯化铵的应用价值,使学生对所选课题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和认识。其后通过论文研究过程中与学生的多次探讨以及实验方案的完善,顺利解决了该企业乐果生产废水的处理及资源化利用问题。学生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不但在工程实践和创新性思维方法上得到提高,而且完成的毕业论文内容翔实、完整,具有较高质量。

六、结合学科前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绿色化学与化工论文范文4

当代化学工业对化学化工类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工作适应性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综合性大学化学化工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目前,综合性大学化学与应用化学专业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进入化学、化工和制药等企事业单位业从事研究开发或工程技术工作,这种趋势还会随着创新性国家的建设而逐年增长。化学工程基础是综合性大学化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唯一的一门工程技术类课程,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对于理工学科交叉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综合性大学化学与应用化学专业其他课程所不能替代的。在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基础理论研究优势的同时,通过对理科专业化学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更新、充实和调整,为化工类企事业单位培养和造就具有开拓创新精神、胜任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工作、适应性强的化学化工专业人才。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优化

以创新教育思想为指导,研究改革化学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建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化学工程基础课程内容新体系。动量传递、热量传递、质量传递与化学反应工程(“三传一反”)仍将是化学工程基础教学的核心内容,应不断充实更新才能反映学科发展现状和适应社会经济需求。化学和化学工程学是支撑物质转化相关工业的学科,前者研究分子之间发生反应的可能性、必要的条件和产物的结构,后者研究物质的流动、质能传递及其对反应过程与产物的影响。

1.优化更新教学内容,反映体现学科发展与技术进步。化学工程基础作为理科化学专业的工程技术课程,其教学内容除了动量传递、热量传递、质量传递与化学反应工程以外,还应当及时反映和体现学科的发展与技术进步。根据授课学时,突出教学重点,优化教学计划,精选教学内容。以化学工程学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为核心,结合典型化工过程,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学时内,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知识,熟悉研究与应用对象,为今后从事化学化工专业技术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在其他科学技术的带动和社会需求的推动下,化工分离技术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步。新技术不断涌现,膜分离和超临界流体萃取等新型分离技术就是其中的代表。我们在教材的编写和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入这些内容,便于学生从课堂上了解新的科学知识,拓宽学术视野。

2.引导学生建立工程技术与技术经济观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科学与技术的交叉和渗透,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要学会运用所学的理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综合性大学理科化学专业的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比较扎实,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工程实际,启发学生从工程实际问题出发,强调工程实际的特点,突出工程实践的技术经济问题,灌输学生节能减排与绿色环保的理念,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物理与化学等多学科知识,综合分析化工单元操作与工业装置中涉及的复杂问题,培养学生的工程技术思维方法与工程设计等综合素质。

3.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化学工程基础课程的课堂教学内容涉及化工单元操作与工艺过程。综合性大学化学专业的学生一般没有见过真实的化工设备,对化工厂与化工设备和装置缺乏感性认识,通过多媒体教学技术和传统课堂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学生感知与思维、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对化学工程基础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由不熟悉、不了解化工企业与装置转变为喜欢应用学科、乐于进入与应用密切相关的教师实验室开展业余科研。为此,我们一方面利用多媒体的优点,在课堂教学中放映一些设备的实物图像。另一方面,在有关课程中增加了实习参观环节,组织学生到石油化工厂、有机化工厂和精细化工厂等企业参观实习,增强学生对加热炉、精馏塔、泵、换热器等主要化工设备的感性认识。

三、教学团队与课程体系的建设

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先导,以高水平的教学团队为根本,以科学的课程新体系为核心,以优良的规划教材为保障,强化教学团队的建设,使所有主讲教师成为教学改革的高水平运动员和创新教育的优秀教练员。

1.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从事课堂和实验教学的主讲教师也要承担高水平的科研项目,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我们承担“化学工程基础”的主讲教师都具有教授职称并担任博士生导师,承担了一些科学研究项目。同时,也积极思考和实践课程的教学改革,奠定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坚实基础。没有高水平的教学团队,不可能进行教学改革的实践,更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绿色化学与化工论文范文5

[关键词]初中化学 绿色 教学 环保

1 绿色化学的含义

化学对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衣、食、住、行的生活必需品到汽车、电视、洗衣机等家用品,无不与化学有关。可以说化学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类的健康与生活水平。但化学的这些巨大贡献却同时伴随着一定的代价,那就是制造、使用与处理这些合成物质对人类健康及生活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绿色化学的口号最早是由美国提出的。绿色化学即是用现代化学和化工生产的技术去减少或消除对人类健康、社区安全、生态环境有毒的原料、催化剂、溶剂和试剂的使用,不产生有毒有害的产物、副产物和废物。绿色化学与传统化学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绿色化学是对环境不产生污染的化学,发展不产生污染的新化学反应和化学产品,从源头上消除污染,使化学产品既能为人类服务又不污染环境,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它是化学发展的新阶段,是促使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更高层次的化学。

2 教师要树立绿色化学实验意识,并在教学活动中实践

初中生的年龄尚小,自主学习和规范的能力有限,因此需要老师进行引导,尤其是在绿色理念背景下进行化学实验,这是一个比较新颖的话题,学生有一定的陌生感,也缺乏理论的指导,因此必须依靠老师的力量让他们明确绿色化学实验理念的精髓,并在实验中进行运用。作为学生们的领路人,化学教师首先要树立绿色实验意识,然后明白具体的实验操作方法,指导学生进行绿色化学实验。多数化学实验会消耗大量的药品,产生各种有毒有害的气体、液体或固体,对外界环境产生污染,处理不当会损害学生的健康。

3 规范实验操作

化学实验中,师生都要接触有害物质和无害物质,在实验中也会闻到有害和无害气体。因此,必须指导学生要严格按照实验操作的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各种实验。正确地闻气体、取药品、取有毒性原料,甚至如何盖瓶盖、放置试剂、取药品的各种工具的选用、取用药品量的多少都要向学生交代清楚;改进实验方法,设计合理的实验装置。尽量采用封闭措施,减少师生被动接受有毒有害气体的污染。实验结束后,处理化学废物和实验中产生的废气。把仪器洗涤干净放回原处,擦洗干净实验桌面,这些都要认真细致指导,使实验活动从始至终成为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课堂。

4 引入习题内容渗透绿色化学理念

在初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有很多的化学练习题,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引用化学习题的方式,渗透绿色化学理念,使学生在长时间的练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绿色化学理念。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布置“在我们生活中,烧烤、油炸食品通常被称之为‘垃圾食品’,这种食品在生产的过程中会对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的不利因素?在油炸的过程中会产生哪种化学物质?”等问题,指导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研究。

5 重视培养实验活动中的绿色化学意识

化学作为一门实验学科,化学实验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实现绿色化学真正的深入人心就必须重视其在实验活动中的渗透。

在实验活动中加强绿色化学意识就要注重实验细节的改进。以往的教学中,因为课时条件的限制,或者是教师不在意,有些有害的实验气体会被学生们随意排放。那么在绿色化学的教学模式下,就要求教师注意这些细节。教师可以在实验过程中告诫学生,实验气体要尽量排放入玻璃瓶中,并把这个细节广泛运用到每一个实验中去。

6 扩大实验影响面,深化绿色化意识

绿色化学与化工论文范文6

专家简介:

程党国,副教授,浙江大学求是青年学者,博士生导师。1979年11月生于陕西省,于2001年7月、2006年3月在天津大学化学工艺专业分别获得学士、博士学位。2006年4月进入浙江大学化工系联合化学反应工程研究所工作,2009年12月晋升副教授。2014年8月受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资助,前往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进行为期一年的访问交流,专业特长为催化及催化反应工程。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参与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1项,在研项目主要集中在新型催化材料(分子筛)的设计与制备、催化反应机理研究等方面。相关研究成果已在Small,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Applied Catalysis A, Indu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40余篇,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6件。

蓝天、绿地、碧水,清洁、安宁、宜人的环境,是全人类共同的渴望,也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化学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且还将继续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许多传统的化学化工过程目前还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近年来,以从源头上消除污染和安全隐患、节省资源为核心的绿色化学引起国内外专家的普遍关注。在解决经济、资源、环境三者矛盾的过程中,绿色化学将发挥重要的作用。据统计,绝大多数化学品的生产过程都有催化剂的参与, 因此绿色催化反应是绿色化学的重要内容。

浙江大学求是青年学者、博士生导师程党国就是一位专注于绿色催化领域的科研工作者。近年来他主要致力于催化及催化反应工程等领域,针对分子筛催化过程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他带领的创新团队在科研上引导前沿,在产业化上立足国家重大需求,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重要研究成果,为我国科技创新体制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基础研究 创新为本

上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联碳公司首先生产出X-型和Y-型分子筛,它们是具有均一孔径的硅铝酸盐结晶体,其孔径为分子尺寸数量级,可以筛分分子。

自分子筛出现后,1964年联合石油公司与埃索标准油公司推出负载金属的分子筛裂化催化剂。利用分子筛的择形性,继20世纪60年代在炼油工业中取得的成就,70年代以后在化学工业中开发了许多以分子筛为基础的重要催化过程。

“分子筛,是具有规整孔道结构且能将不同大小分子分离或选择性反应的固体吸附剂或催化剂,是一种结晶型的硅铝酸盐,有天然和合成两种。其结构因SiO2与Al2O3等比例的不同,有不同的型号。分子筛在化学工业、石油工业及其他部门有广泛的应用,如气体和液体的干燥、脱水、净化、分离、回收及催化裂化等石油加工过程。”程党国形象地告诉记者,“分子筛催化剂,又称沸石分子筛催化剂,指以分子筛为催化活性组分或主要活性组分之一的催化剂。它具有离子交换性能、规整的孔道、酸催化活性,并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水热稳定性,可制成对许多反应有高活性、高选择性的催化剂。广泛应用在催化裂化、裂解、催化重整等石油化工反应当中。”

在研究中,程党国发现分子筛催化过程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他的预期和想象,他和课题组成员付出了超过预料的努力。

“具体来讲就是,在催化过程中,研究者一般希望将反应的活性位分散于分子筛孔道中,这样分子筛孔道尺寸会影响活性位大小,从而影响反应活性;另一方面,分子筛孔道也会影响反应物与产物在其内的扩散,即在分子筛孔道中存在反应与传递的协同作用的现象,通过对此研究可以为催化剂的结构设计提供指导。我的工作主要针对两个典型反应体系开展工作。”程党国对研究的指向做了简单的阐述。

“第一个反应是甲烷等小分子转化过程,在这个反应中分子筛孔道主要影响活性位结构及反应机理。我们通过不同的制备方法,调控活性位的种类和空间分布,不但加深反应机理的认识,同时提出了催化剂孔道中存在活性位空间位阻的学术观点,得到研究者的认同。”程党国对自己的科研充满了激情。“选择的第二个反应体系是大分子催化裂解为小分子的过程,如轻油裂解。为了提高大分子反应物在分子筛孔道的扩散行为,提出了合成多级孔分子筛,即在分子筛微孔的基础上引人介孔,从而实现的分子筛性能的提高。将多级孔分子筛体系应用于催化裂解中,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得到很大提高。在这个研究过程中,同时又发现了一种一步法制备整体型多级孔分子筛的新方法,这个方法区别于传统的分子筛合成工艺,具有环保、高效等特点,已在材料类权威的国际学术期刊作为封面论文报道。”

为了追求科学真理,他认真钻研、奋发向上、甘当幕后、乐于奉献,有着实事求是的科研作风、严谨的科学态度,从不追名逐利,从不弄虚作假,以一个平凡的科研工作者姿态投身分子筛催化的科学研究领域。

立足国需 领航发展

随着石油资源的日渐衰竭,低碳烷烃作为石油的替代和补充用作化工原料已成为必然,以它们为原料直接转化合成其他化工产品无论从技术还是商业方面都有巨大的吸引力,是当前化工技术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从2011年立项开始,三年的历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分子筛孔道限域下低碳烷烃氧化反应与传递协同作用机理研究”凝聚了程党国及其科研团队无尽的心血和汗水。

项目以甲烷等低碳烷烃的直接氧化为研究对象,采用包括XAFS、原位反应技术及分子模拟等各种表征和研究手段,对铁磷酸铝分子筛上低碳烃转化反应与传递协同作用机理进行了系统的实验和理论研究。通过认识分子筛孔道结构对活性位形态和产物脱附的影响机制、氧化反应过程反应中间产物结构的演变规律等,深入地探析了分子筛孔道微环境对甲烷催化氧化反应过程的影响,阐明反应与传递协同作用的机理,以此来进一步指导分子筛的优化设计。

项目的实施不但能为实现低碳烷烃直接转化提供新的催化技术和理论方法,同时也为化工过程强化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成果的背后是对清寂的坚守和对科学的执著,这份执著使他视科学研究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对科研的热忱是程党国不断奋勇向前的源源动力,对信念的坚持是程党国坚守科研阵地的精神支柱。带着这份激情与执着,他在科研的路上走得更好更远。

2014年启动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向连串反应的核壳型催化剂的构建及其作用机理研究”,以费托(F-T)合成反应为例,针对其重质烃收率高往往需要再次裂解的问题,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制备新型核壳型F-T合成催化剂,利用壳层分子筛膜的择形及酸催化的特点裂解重质烃,以提高液体燃料的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