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贸易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商业贸易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商业贸易论文

商业贸易论文范文1

关键词:国际贸易融资;商业银行

国际贸易融资是商业银行最为常见的传统信贷品种之一,它与国际贸易、国际结算紧密相连。国际贸易融资是银行对进口商或出口商提供的与进出口贸易相关的贷款。一方面,它收益率高,利润丰厚,具有综合性效益,是现代银行有效运用资金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方式;另一方面,它有效地解决了企业从事进出口贸易活动所面临的资金短缺,增强了在谈判中的优势,使之有可能在更大范围和更大规模上发展国际贸易;同时,它也是国家贸易政策的组成部分,是鼓励出口的积极手段之一,不仅可以调节进出口结构,而且对一国参与国际经济可以起到促进作用。尤其在这金融危机肆虐的时刻,国际贸易融资的合理发展运用,将对企业对银行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的普遍开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繁荣和进出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而得到很大发展。据统计,2007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是1978年的85倍多,已经稳居世界第三位。据海关总署统计,2001至2006年间,我国进出口贸易增长了179%,2007年增长23.8%,其中出口增长27.2%,进口增长20%,全年实现贸易规模1.76亿美元进出口贸易的增长,使得企业对银行融资需求增加,为银行发展贸易融资业务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但从整体上看,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仍然较慢,从国际贸易融资额仅占银行贷款余额3%的比例中就可看出端倪,对应地贸易融资的收入在银行的总收入中也是微乎其微,而国外的一些银行该项业务已占到收入的四至八成。具体分析,目前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

1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授信规模核定随意性强,标准不一

各家银行在核定国际贸易融资授信规模标准上有较大区别,有的银行将国际贸易融资视同流动资金贷款处理,有的银行则根据融资品种的不同放大一定的倍数,融资政策的制订多是根据自身对国际贸易融资的理解,缺乏深入、科学的研究。在对国际贸易融资的认识和风险控制上,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有明显区别,如对打包贷款这一传统业务,外资银行在操作流程和手续上要简化得多,他们更①本文作者:赵阳,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国际贸易学07级硕士研究生注重通过控制贸易全程来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而不是过分关注企业本身的规模和实力。相对而言,国内银行的国际贸易融资产品流程设计相对不够科学,手续烦琐,可操作性不强。

2企业申请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存在担保难问题

一方面企业在找第三方担保时,会顾虑对方将来会要求自己提供担保,进而产生其难以控制的风险;另一方面部分申请国际贸易融资的企业为贸易公司,缺乏银行认可的固定资产,如厂房、土地等,生产型出口企业的机器设备虽能用于抵押,但抵押率低,而且费用高、手续烦琐、时效性差,不符合国际贸易融资方便快捷的特点;第三,企业对国际贸易融资产品不熟悉,对各种金融工具不能合理运用。在银行产品不断更新、新的国际贸易融资名词不断涌现的情况下,大多数企业不能很好地结合自身实际,选择适合本企业业务特点的业务产品,对各类融资产品无法灵活运用。3风险控制手段落后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所涉及的风险有客户风险、国家风险、国外行风险、国际市场风险和内部操作风险。这些风险的管理需要先进的技术手段将银行相关部门之间、分支行之间高效有机地联系起来。而目前我国各国有商业银行在开展国际业务特别是国际结算业务方面一直沿用的是分散的经营模式,外汇业务处理系统较为落后,国际结算与外汇信贷、外汇信贷与会计独自运行,缺乏网络资源的共享和统一协调的管理,以致无法达到共享资源、监控风险、相互制约的目的。

4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方式简单,新产品开发力度不够

目前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基本仍维持传统融资方式,即以信用证结算与融资相结合的方式为主,而较为复杂的业务如保理业务、福费廷业务则开展有限。随着银行业务国际化和我国加入WTO,国内银行在科技和管理水平、金融服务及经营方式等方面与外资银行的差距日益显现,据统计外资银行办理国际结算业务已经占有中国市场份额的40%左右。近年来,根据市场的需要,各家银行也在不断推出新的融资产品,但因对业务理解的差异,在业务操作上各有不同,缺乏对各种融资形式严格统一的标准,更缺少对各项业务相对比较规范、明细的统计资料。

5国际贸易融资的对象过于集中

受传统授信业务理念影响,国内银行融资业务对象集中于优质大中型企业。目前,各大银行对优质大企业客户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已经逐渐趋向饱和。而近些年来我国中小外贸企业迅速发展起来,目前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60%左右由中小企业实现,在从事跨国投资和经营的3万多户我国企业中,中小企业占到80%以上,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以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对商业银行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对策建议:

(1)实行适应国际贸易融资特点的授信规模控制方法。

国际贸易融资的客户评价标准应有别于对流动资金贷款客户的评价标准。评价时更多地根据客户以前在海关、银行、外汇局、工商、税务等办理业务的记录,在此基础上,再参考客户的财务报表反映的经营业绩和整体实力。银行应着手开发建立国际贸易融资客户信息管理系统,为客户建立详尽的业务档案,通过业务了解客户及客户的交易对手,分析其实际履约能力,为国际贸易融资授信提供依据。根据不同的国际贸易融资产品的特点建立不同的判别标准。不同种类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所涉及的风险,及该业务所能提供的保证、抵押或质押要求都有区别,银行所承担的业务风险也因此有很大不同,银行应根据不同国际贸易融资产品的特点制订相应的产品标准及对客户的授信标准。

(2)采取适应国际贸易融资特点的担保方式,丰富业务内涵。

首先,针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特点,创新思维,制订操作性强的担保方案。可由企业联保或提供个人担保,或开展与社会信用担保机构的合作,对有条件提供抵质押的企业,可采取动产等质押、应收账款质押、仓单质押等融资担保方式。其次,充分引入第三方金融机构的信用,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企业面临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进口国的国家风险。第三,积极鼓励出口企业投保出口信用险。第四,加强对企业相关人员的培训,使其了解银行的贸易融资产品理解各类产品的特点和实质,适时向企业推介合适的业务品种,发挥理财顾问的作用。

(3)建立科学的贸易融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风险管理。

建立风险防范体系,采取有效的手段控制风险,是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前提条件之一。如确定融资条件和标准,建立风险指标监督体系,使用外汇交易以保值或降低风险;完善分层授权设置、加强密码管理;严格审查真实贸易背景、认真按照操作规程和审批程序处理;定期与客户进行沟通,追踪业务状况;成立信用审批中心和贸易融资业务部门,集中商业银行内部有限的信贷业务专家,成立独立的信用审批中心,以评估客户的信用;集中目标结算和贸易融资人才资源,成立国际贸易融资业务部门以专业处理贸易融资业务及其可能形成的业务风险,利用人才优势事前防范和事后化解各种业务风险。

(4)更新观念,积极创新国际贸易融资产品。

首先,应在传统的国际结算业务,如L/C、托收、信用证等业务的基础上,根据对国际市场的分析,不断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如保理、福费廷等新业务在我国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当前应适当引导客户对贸易融资的产品需求,逐步推出国内保理、福费廷、票据贴现等有市场前景的业务品种。其次,国际贸易融资的产品设计要与贸易链有机结合,从贸易环节出发设计产品,才能有效地解决企业在采购和销售中的融资需求。再次,要根据客户的需求量身定做国际贸易融资产品,将传统方式与新的国际贸易融资方式结合起来,使国际贸易融资服务“增值”。亦可根据客户的需求,为客户提供包括定单融资,动产质押开证、进出口保理、全球互联网托收、网上开证等不同类型的创新产品,解决客户在不同的贸易环节中的个性化需求,利用科技平台为企业提供高效优质的增值服务。

(5)依托全方位多系列的产品,培育多元化的贸易融资客户。

商业贸易论文范文2

关键词:商贸专业;商务礼仪教育;设计

在当前中职院校教育教学中,商贸专业属于十分重要的一门专业,在培养商贸专业人才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有效进行商贸专业教学也就十分必要。在商贸专业教学中,为能够使整体教学得到较好效果,应当对各个方面教学进行有效设计及应用,而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商务礼仪教育。所以,商贸专业教师应当对商务礼仪教育进行合理设计及应用,从而保证得到更加理想的效果,对学生进行更好的培养。

一、商务礼仪教育在商贸专业教学中的必要性

对于商贸工作人员而言,其专业形象在商务交往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属于关键影响因素,而个人形象的构成因素主要包括衣着打扮以及言行举止等相关内容。在商务礼仪教育中,其内容主要就是对服饰礼仪、仪容仪态礼仪以及商业礼仪与商业会议礼仪等内容进行介绍,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将基本人际交往法则掌握,使其以尊重为本的思想意识能够得以增强,使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能够得以有效提升,以形成较良好个人形象。而对于商贸工作人员而言,良好个人形象可代表企业形象,能够为商贸人员更好进行商务往来提供较好基础保障。在商贸专业教学过程中,为能够使学生在今后更好适应商务活动,在实际专业教学中便应当接受相关商务礼仪知识,特别是应当对其礼仪意识进行培养,从而使其修养及素质得以有效提升,所以在商贸专业教学中开展商务礼仪教育也就十分必要,这对提升教学效果及学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职商贸专业教学中商务礼仪教育设计

1.商务礼仪教育目标设计

在商务礼仪教育整体设计过程中,教育目标设计属于基础内容,在对教育目标进行合理设计的基础上,才能够对教育进行较好指导,保证得到更好效果。在实际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当依据相关人才培养方案,对商务礼仪课程所对应主要岗位技能及素质培养相关要求进行分析,从而对课程目标进行合理设计,具体而言,可将目标确定为以下内容:使学生能够熟悉常见商务活动策划及组织的常规程序,使其对不同商务活动总相关礼仪规范加以掌握,并且能够熟练运用,对各种商务活动进行合理组织策划;逐渐形成在正式场合运用合理表情及体态表达尊敬他人的良好行为习惯;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及书面表达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形成良好团队合作意识;对学生组织策划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及应变能力进行锻炼与培养。

2.商务礼仪教育内容合理设计

在商务礼仪教育设计过程中,在对教育目标合理设计之后,还应当注意对教育内容进行合理设计。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应当注意遵循相关原则,即课程内容应以工作过程及职业活动作为导向,在此基础上对课程顺序及课程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在深入分析商务活动的基础上,将商务礼仪课程所涉及主要岗位中的各个方面业务工作作为依据,对不同岗位任务在职业能力方面的要求进行积极分析,从而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设计与选择,在此基础上使完善合理的课程体系得以形成,具体而言包括五大模块内容,分别为职业形象礼仪、商务会议礼仪以及商务办公礼仪与商务仪式礼仪,还包括商务宴请礼仪,在此基础上也能够从各个方面对学生商务礼仪进行较好培养,有利于其商务礼仪素养的有效提升。

3.商务礼仪教育教学方法设计

在商务礼仪教育整体设计过程中,教育教学方法设计属于核心内容,同时也是关键内容,在提升商务礼仪教育效果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及意义。在商务礼仪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任务书形式向学生布置相关任务,并且提供相关资料,在学生执行任务过程中进行咨询、引导及评估。学生在接受任务之后,需要制定相关工作计划,然后实施计划,对任务完成结果进行自查评估。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及评估,将实际学习过程分解成为具体工作任务,设计项目教学方案,不但能够使学生较好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还能够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够进行较好培养,这对学生今后发展十分有利。

三、结语

在当前中职院校商贸专业教育过程中,商务礼仪教育属于重要内容,而未能够較好进行商务礼仪教育,应当对其进行合理设计,从而保证得到更好效果。作为商贸专业教师,应当认识到商务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应从各个方面入手对商务礼仪教育进行合理设计,从而保证更好培养学生商务礼仪素养,促进其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吉婷.浅谈商务礼仪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5,(20):450.

商业贸易论文范文3

[论文摘要]云南是民族文化大省,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民俗文化资源。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民俗文化开发的市场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其中从经济学、人类学等方面,对云南民俗文化的市场化研究状况作了总结,可资参考。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交通的便捷和人们生活消费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对民俗文化发生浓厚的兴趣,客观上在促进民俗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将其推向了市场化的境地。与此同时,对以丰富的民俗资源著称的云南进行有关市场化的研究也有了很大的进展,内容涉及经济学、人类学等多方面,现将其研究成果综述如下。

(一)文献典籍中的记载

民俗文化市场化是经济进步和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故国内早期专门研究民俗文化市场化的著作几乎没有,但关注商品市场与民俗文化之间关系的观念中国早已有之。从历史典籍记载进程来看,《庄子·逍遥游》记载:“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用“章甫”(帽子)这个商品因民俗文化的不同而在市场上无法流通的事例,记载民俗与商业贸易之间的关系。司马迁在《史记》中专辟“货殖列传”专栏,以区域性民俗特点作为该传的基本框架。把各地物产概括为山东、山西、江南和江北四区,然后结合各地的民俗来阐述当时的商业活动规律,认为古代风土人情对区域贸易的影响很大。潘雄先生对此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认为,如果经济民俗学或民俗经济学能正式成为一门应用科学的话,那么这一学科的先驱者应该是中国的司马迁。此后的《风俗通义》、《荆楚岁时记》等文献也对一些民俗文化事象展开论述,但未见将民俗文化与市场相结合进行叙述的内容。

(二)经济学角度的研究

目前,关于民俗文化市场化有系统研究的成果甚少,从可以查阅到的资料来看,专著类的成果有:何学威所著的《经济民俗学》,围绕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等方面展开,阐释经济生活中的民俗文化因素,首次提出了民俗文化产业理论与实践的问题,从经济开发角度系统地研究民俗文化,将民俗文化与文化产业挂钩。民俗文化与文化产业的关系实质为民俗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民俗文化与经济的关系相辅相成,作者提出以经济腾飞带动民族民俗文化发展,以传统民俗文化的发扬光大促进经济繁荣的观点。该著对民俗文化在经济的冲击下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没有做深人地探讨与分析。论文类的成果,最典型而且最具代表性的是潘雄的《民俗研究在商业贸易中的重要性)(载于张紫晨选编《民俗调查与研究》,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一文。该文作者运用对比研究的方法,追述了中国民俗与贸易之间关系研究的最早典籍记载,见于《庄子》与《史记》,同时与马林诺斯基的“库拉”制度研究作对比分析,以实例论证的方式,阐释了民俗在商业贸易中的巨大作用:作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商人来说,只有翔实具体地了解民俗事象,才能在商品交易中获利与成功。该文只是着重论述民俗在商业化中的重要作用,对市场化给民俗事象带来的影响没有涉及。

(三)人类学角度的研究

20世纪80年代,旅游经济正式纳人国民经济计划,作为旅游资源当中极为重要的部分,民俗文化资源随着旅游文化的发展,渐渐走向产业化道路。目前,真正对民俗文化市场化进行的研究,也着重从民俗旅游和产业化角度进行研究与分析。

从民俗旅游角度对文化资源开发进行研究、分析的成果较多。王德刚的《民俗旅游开发模式研究—基于实践的民俗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探讨》(载于《民俗研究》,2003年第1期)一文,通过对民俗旅游发展经验研究,总结出了民俗旅游开发的六种模式:品牌经营模式、社区一历史(传统)街区模式、乡村模式、“生态博物馆”模式、主题公园模式、节庆活动模式。同喜琴的《论民俗旅游对旅游地民俗文化的“污染”与防治)(载于《贵州民族研究》,X006,_年第1期),阐述了民俗旅游对旅游地民俗文化的“污染”:由于过于关注民俗文化的形式,常常导致民俗文化精神内核的丧失;伪民俗大量涌现,破坏了旅游地民俗文化的

和谐性等方面。李彬,包磊的《旅游商品化对民俗旅游本真性影响研究》(载于《商场现代化》2008年3月(下旬刊))文,着力探讨民俗旅游本真性和商品化的内涵,并力图寻求二者之间的内在张力,提出解决的建议,以获得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徐赣丽的《民俗旅游的表演化倾向及其影响》(载于《民俗研究》2006第3期),李正欢,黄远水的《解读民俗旅游本真性与商品化的内在张力》(载于《哈尔滨学院学报),2002年第11期),邱扶东的《论民俗旅游资源的保护原则与方法》(载于《宁夏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等一系列文章,对民俗文化旅游开发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作了探讨与研究。

从产业开发角度进行研究的,主要有何学威的《民俗文化产业与振兴民族经济》,(载于《中南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第6卷第2期),把民俗文化当作一种隐藏在人民生活与思想中的象征符号,研究民俗文化产业在振兴民族经济中的作用及可行性。姜继为,吕桂兰的《试论民俗文化与市场经济的相互融合》(载于《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主要论述了民俗文化与市场经济相互融合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民俗文化与市场经济相互融合的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民俗文化的生命力与市场经济的生长点的问题。此外,张来芳的《民俗文化产业化的构想》(《江西社会科学》,200()年第5期),邱扶东的《论民俗旅游资源的保护原则与方法》(《宁夏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等论文都相应分析了民俗文化产业化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可实践性。新晨

(四)国外的研究状况综述

国外旅游产业发展较早,对民俗文化商品化、市场化研究的论著也较多,美国旅游人类学家格林伍德(Greenwood.1977)就对旅游文化的商品化给予了较多的关注。他认为,文化旅游的开展必然带来文化的商品化,但若是把文化完完全全按照商品来进行包装,就会带来极大的消极意义,因为这实际上“剥夺了文化的内涵”,同时也剥夺了构成文化的方方面面。商品化使文化失去真实性,使民俗生活置于舞台化和戏剧化之中,故格林伍德反对民俗文化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将民俗事项商品化,提倡对文化的市场持一种理性的态度。但是,也有学者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待民俗文化的商品化。以色列著名的旅游人类学家埃里克·科恩(ErikCohen)就认为,民俗文化商品化、市场化使其真实性丧失的说法是不贴切和荒谬的。一种新的商品化了的民族文化,可以随时被接受为是真实的,哪怕仅仅只是市场化了的真实,同时这种商品还会得益于悠久的民族文化所赋予的深厚内涵,成为更具吸引力和市场的商品。由于有了商品经济效益带来的资金支撑,又反过来使文化产品的生产更加完善和进步,进而促进民俗文化的推广和发展。

此外,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现代旅游规模的日益扩大,民俗文化的市场化程度也不断加深,由此而带来旅游开发对旅游目的地及民俗文化所造成的影响,尤其是负面的影响越发引起学者的关注。这些负面影响大多发生在不发达国家和地区,涉及到社会文化和环境影响问题,成为20世纪70年代学术界最感兴趣的领域。随着民俗旅游商品化倾向的日益严重,国外很多学者开始在“真实性”和“舞台性”两方面展开了研究,试图寻找民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这方面,影响最为深远的理论就是马康纳(MaCannel)的“舞台真实”理论,较系统的探讨了关于旅游景观系统的六种舞台类型。国内对民俗文化市场化的境遇研究,较少有比较系统论述的著作,大多只是在民俗旅游的研究中有所涉及。虽然有一定数量的文章谈及民俗文化的市场化,但是对于民俗文化市场化进行实例探讨的文章并不多,在笔者涉猎的文献中尚未发现从市场化境遇角度出发来研究云南民俗文化发展的专题性论著。

商业贸易论文范文4

关键词:商务信函;中俄贸易;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4-0181-02

一、中俄商贸基础和前景

近年来,随着中俄两国日益密切的交往,中俄的经贸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特别是2001年《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签订,两国建立了政治上的互信,在国际事务和地区合作方面成功合作,双边经贸关系取得稳步的发展。两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也为合作创造了极大的需求。中俄这两个邻国的贸易往来,成为促进两国发展、繁荣世界经济的重要课题。

目前两国关系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随着中俄关系的深入发展,当前,中俄合作正进入一个战略转型期,即从以政治安全为主,转为以经济合作为先导的阶段。中俄经贸合作的潜力是很大的,预计在双方共同努力之下,两国在经贸合作,特别是在投资这一重要领域的合作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商务信函对俄贸易的作用和意义

我们应当看到,对于同为转型国家的中国和俄罗斯来说,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操作起来,远比发展在其他领域的双边合作要困难而复杂得多。要长期、顺利地推进双边经贸合作,还需要解决许多问题,需要做很多工作。在这种形势下,商务信函作为沟通商业活动的重要手段,对贸易的成败与否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规范、礼貌、得体的商务信函能够为贸易伙伴展现出良好的企业形象,体现出严谨的工作作风,促进贸易活动的顺利开展,从而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反之则会阻碍商业贸易的进行,甚至造成贸易分歧和摩擦。所以,商务信函的作用举足轻重。

三、商务信函用语特点对贸易的影响

(一)商务信函用语简洁,是高效工作的一种体现形式

这些年来,高科技的广泛使用实现了人们工作效率的大大提高,为了追求时间的最大利用效率,在贸易领域中总是运用最简短的表达方式表示最大化的意思。所以商务信函总是会采用简单明确的词汇和表达方式,避免冗长繁琐的句子,使读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最清楚地知道信函中传递出的信息。这样一种沟通的形式,既节约了时间,又达到了传达信息的目的,同时简洁的语言,传递出了工作中利落的工作作风,也符合商业活动的正式性。如今的现代商务活动中,人们越来越重视工作效率,所以商务信函中用词的简洁可以体现出良好的工作作风和高效的办事效率。

如果从读者的角度去考虑,越直截了当的表达越显出寄信人的诚意,所以在商务信函中,尽量多地使用实词,不拐弯抹角地表达想要表达的意思,是对读者表达礼貌的方式。同时,一些尽可能避免的虚词,在书写商务信函的时候也要尽量不用,以达到简洁的目的。

(二)商务信函用语精准,是清晰表达的一种要求

商务信函主要有两方面的功能,一个是传递信息,即告诉对方自己的想法或者已知事实;另一个就是敦促收信人要做的事情。故准确地选择表达所需要的词汇是很关键的。同时,令收信人感兴趣的内容也是使他们阅读和回复的重要前提。而运用一些准确的实词能够帮助收信人保持阅读兴趣,使他们能够清晰地知道信函所要传达的信息和内容。相反,语义模糊或者使用虚词过多的商务信函只会浪费收信人的时间,并且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用词精确,无可厚非也是体现工作效率和工作作风的一种形式。精准的用词,能够体现出高效的工作作风,同样,拖沓冗长的商务信函,给商务伙伴一种拖泥带水的感觉,不利于企业形象的树立,从而不利于商务活动的开展。所以,在书写商务信函的时候,要注意到用词的精准。

(三)商务信函用语肯定,态度积极,是公司自信的一种暗示

主动句能使全文的语气显得积极,所以在商务信函中多用主动语气,就能够给读者充分的主动的暗示,显示出发信人的自信。反之,如果总是采用否定的词语或者语式,则会给读者传递出一种消极的态度,不利于商业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积极语气的使用能够促进双方的友谊,能够保持和客户的良好关系,也维护了企业形象,有利于双方长期贸易关系的确立和维持。

积极的态度和语气能给贸易伙伴传达出一种强烈的合作态度,表明对双方开展贸易的自信和期待,正是这样的一种态度,才能塑造出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工作态度,从而有利于贸易的顺利开展。同时,要多在信函中使用肯定语气代替否定语气,尽量用肯定词代替否定词,以达到积极的效果。

(四)商务信函用语亲切,是加强沟通的重要手段

亲切随和的商务用语可以给读者造成良好的印象,反映出公司优质的服务和态度,从而间接上也促进了贸易的顺利进行。同时,对于信函中的承诺的履行,也是公司信誉的一种体现,透露出一种企业文化和人格认同。友好、谦逊的书信表达方式不仅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也为商业活动的开展铺平了道路,促进商业活动的顺利开展,带来经济效益。

(五)规范准确的贸易信函能够促进商务谈判的开展

商务信函用语要简洁准确,避免过多的自然段,而是要最简短的文字表达出最多的意思。采取正确的语言表达形式,注意商务信函中表达的规范,尽量避免在沟通中出现误会,以保证贸易活动顺利开展和进行,是非常重要的。而应该值得注意的是,准确地表达方式和规范的语言使用需要大量的实践积累,所以从事贸易活动者应该注意自己平时在这些方面的训练和提高。

四、在商务信函中运用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合作原则首先是由美国哲学家Grice提出的,在他看来,表述时所用的词语远远不能完全涵盖所要表达的全部意思,所以在表达的时候,所传达的目的是很重要的。同时,Grice还指出,合理的语言编码间有着合理的联系。而他所指的合作原则包括数量、质量、关系、方式四个方面,数量是指所说的话不累赘,不重复包含信息;而质量是指所说的话要有理有据,不含有不真实的成分;关系指的就是所说的话要互相之间相关联;而方式是指用语简洁,语义清楚没有歧义。同时,Leech于1983年提出了礼貌原则,他指出:礼貌原则作为合作原则的补充,包含得体、包容、称赞、协同等方面。

在商务信函中,双方的交流主要通过信函这种书面的方式进行,于是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必然体现在信函当中。具体体现如下:

(一)信息的完整性

一封质量良好的商业信函必须包含充分的信息,既不过量也不出现信息短缺。信息的完整既表现在数量上,也体现在信息的质量上。

俄语经贸信函的正文通常按一定的格式书写,包括开头、主体、结尾三个部分。开头部分写明发文的主要目的,此前与发文内容有关的会晤和来往信函,问题提出的依据、产生的原因等;主体部分用于连贯、详细地阐释问题;结尾部分应有针对性,由一个自然段组成,包含2―4句话。第一句话通常对所述内容进行总结,下一句话通常要包含请求、要求、指示等用语。

这三个部分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不能相互孤立,彼此矛盾或重复。这种结构上的划分是相对的,亦可根据信函的用途和目的使用其他结构形式。

(二)信息的有效性

Grice为质量原则所定的标准时:能够确保信函内容足够真实可信,不可出现错误信息或是证据不足的信息。在书写商业信函的时候,贸易双方都必须保证所传达给对方的信息真实有效,力求每个细节,每个环节都是正确的,禁得起考验的。同时,在数字的处理上,必须认真仔细,保证正确,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俄语经贸信函中的数词通常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一千以上的数字从个位算起,每三位一进,书写时通常每隔三位留一个空格。设计精准的数额时,应在数字之后的括号内表明数额的大写形式,例如:

12 000(двенадцатьтысяч)1.2万

400 000(четырестатысяч)40万

(三)信息的关联性和简洁性

在处理商务信函信息的时候,要注意,不同的信函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不同的,所以每一个基本的交流层面都必须互相关联,避免脱节的现象产生。

同时,要尽量使用简洁明晰的结构来使所要表达的内容一目了然,尽量避免有歧义的词语的运用。同时,商务信函中清晰的表达能给对方一种精炼的感觉,有助于提升企业形象,促成商务交易的成功开展。

俄语经贸信函中的某些词语和连接词通常可以用缩写形式,例如:

тоесть―т.е.(即)

сегогода―с.г.(今年)

и другие―идр.(等)

五、结论

总之,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的进一步开展,中俄两个邻国的双边关系有了较快的发展,他们在地区合作上也呈现出越来越蓬勃的发展面貌。这两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随着政治关系的日益牢固和法制建设的不断健全,贸易往来也愈加频繁,这样,起到沟通作用的俄语商务信函的地位也愈加重要,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工作者投身此中。

参考文献

[1]董德福.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的现代性诉求,2004.

[2]黄颖.发展我国与俄罗斯贸易关系之我见[J].北方经贸,2005.

[3]胡明媚.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发展问题探讨,2005.

[4]季塔连科.中国振兴东北战略与中俄合作,2004.

[5]江华.论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及对策研究,2003.

[6]李保民.简论中央企业境外投资风险防范,2006

[7]李辉杰.中俄贸易存在大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纵横,2004.

[8]李炳言.中俄综述:共同为建设发展与和谐的世界履行责任, 2008.

[9]刘全顺.中俄贸易合作向战略高度发展探析[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5.

[10]凌激.关于规范对俄贸易的几点思考[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4.

[11]陆南泉.对中俄经贸合作形式的几点分析.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6(7).

[12]冒天启.中俄经济贸易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发展――在第三届中俄区域合作与发展国际论坛上的发言.2008.

[13]彭华.直面“全球化”的中国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思考. 2003.

[14]秦宣仁.国际贸易,2003年第11期.

[15]孙晓郁.面向未来的中俄贸易.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3.

商业贸易论文范文5

    [论文摘要]随着Internet的发展与成熟,电子商务交易愈加频繁,如何保障电子商务交易的绝对安全是电子商务能否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

    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是指是在全球各地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电子商务的重要技术特征是利用网络来传输和处理商业信息,因此该模式的安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网络安全和交易安全。计算机网络安全主要是针对计算机网络本身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实施网络安全增强方案,以保证计算机网络自身的安全性为目标;交易安全则紧紧围绕传统商务在互联网络上应用时产生的各种安全问题,在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础上,如何保障电子商务过程的顺利进行。计算机网络安全与商务交易安全实际上是密不可分的,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然而商务交易是电子商务的核心,是运营价值链的根本,因此交易安全对于电子商务来讲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

    一、电子商务交易存在的安全问题

    当许多传统的商务方式应用在Internet上时,便会带来许多源于安全方面的问题,如传统的贷款和借款卡支付/保证方案及数据保护方法、电子数据交换系统、对日常信息安全的管理等。电子商务的大规模使用虽然只有几年时间,但不少公司都已经推出了相应的软、硬件产品。由于电子商务的形式多种多样,涉及的安全问题各不相同,但在Internet上的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最核心和最关键的问题就是交易的安全性。一般来说商务交易安全中普遍存在着以下的安全隐患:

    (一)窃取和篡改信息。由于未采用加密措施,数据信息在网络上以明文形式传送,入侵者在数据包经过的网关或路由器上可以截获传送的信息。通过多次窃取和分析,可以找到信息的规律和格式,进而得到传输信息的内容,造成网上传输信息泄密。当入侵者掌握了信息的格式和规律后,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和方法,将网络上传送的信息数据在中途修改,然后再发向目的地。这种方法并不新鲜,在路由器或网关上都可以做此类工作。

    (二)假冒和恶意破坏。由于掌握了数据的格式,并可以篡改通过的信息,攻击者可以冒充合法用户发送假冒的信息或者主动获取信息,而远端用户通常很难分辨。由于攻击者可以接入网络,则可能对网络中的信息进行修改,掌握网上的机要信息,甚至可以潜入网络内部,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二、电子商务的交易安全要求

    (一)信息的保密性。交易中的商务信息都需要遵循一定的保密规则。因为其信息往往代表着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商业机密。而电子商务是建立在一个较为开放的互联网络环境上的,它所依托的网络本身也就是由于开放式互联形成的市场,才赢得了电子商务,因此在这一新的支撑环境下,势必要用相应的技术和手段来延续和改进信息的保密性。

    (二)信息的完整性。不可否认电子商务的出现以计算机代替了人们大多数复杂的劳动,也以信息系统的形式整合化简了企业贸易中的各个环节,但网络的开放和信息的处理自动化也使如何维护贸易各方商业信息的完整、统一出现了问题。而贸易各方各类信息的完整性势必影响到贸易过程中交易和经营策略。因此保持贸易各方信息的完整性是电子商务应用必备的基础。

    (三)信息的不可抵赖性。在交易中会出现交易抵赖的现象,如信息发送方在发送操作完成后否认曾经发送过该信息,或与之相反,接受方收到信息后并不承认曾经收到过该条消息。因此如何确定交易中的任何一方在交易过程中所收到的交易信息正是自己的合作对象发出的,而对方本身也没有被假冒,是电子商务活动和谐顺利进行的保证。

    当然,在电子商务活动中还有许多要求,比如交易信息的时效界定问题,交易一旦达成后有无撤消和修改的可能等。相信在电子商务的发展中必将涌现各种技术和各项法律法规,规范人们的需求并帮助其实现,以保证电子商务交易的严肃性和公正性。

    三、电子商务交易安全防护技术

    (一)加密技术。保证电子商务安全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使用加密技术对敏感的信息进行加密。现在,一些专用密钥加密(如3DES、IDEA、RC4和RC5)和公钥加密(如RSA、SEEK、PGP和EU)可用来保证电子商务的保密性、完整性、真实性和非否认服务。然而,这些技术的广泛使用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加密技术本身都很优秀,但是它们实现起来却往往很不理想。现在虽然有多种加密标准,但人们真正需要的是针对企业环境开发的标准加密系统。在电子商务领域应用较为广泛的加密技术有数字摘要、数字签名、数字时间戳以及数字证书技术。加密技术的多样化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但也同时带来了一个兼容性问题,不同的商家可能会采用不同的标准。

    (二)身份认证技术。在网络上通过一个具有权威性和公正性的第三方机构认证中心,将申请用户的标识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等)与他的公钥捆绑在一起,用于在网络上验证确定其用户身份。前面所提到的数字时间戳服务和数字证书的发放,也都是由这个认证中心来完成的。

    (三)支付网关技术。支付网关,通常位于公网和传统的银行网络之间(或者终端和收费系统之间),其主要功能为:将公网传来的数据包解密,并按照银行系统内部的通信协议将数据重新打包;接收银行系统内部传回来的响应消息,将数据转换为公网传送的数据格式,并对其进行加密。支付网关技术主要完成通信、协议转换和数据加解密功能,并且可以保护银行内部网络。此外,支付网关还具有密钥保护和证书管理等其它功能(有些内部使用网关还支持存储和打印数据等扩展功能)。

    交易安全是电子商务正常健康运营的关键所在,不同性质的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最为安全和行之有效的防护技术,对于加密、身份认证以及支付网关技术不断的加强测试,加强优化为安全运营构筑强有力的屏障。

    电子商务是因特网爆炸式发展的直接产物,是网络技术应用的全新发展方向。以互联网为依托的“电子”技术平台为传统商务活动提供了一个无比宽阔的发展空间,其突出的优越性是传统媒介手段根本无法比拟的。然而交易安全问题仍然是影响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一部分人或企业因担心安全问题而不愿使用电子商务,安全成为电子商务发展中最大的障碍,因此,在探索电子商务交易安全的道路上理论界和企业界要不断的寻求突破和创新。

    参考文献:

    [1]康晓东等,电子商务及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3.183~218.

商业贸易论文范文6

关键词:跨境电商;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跨境电商人才需要兼具外贸人才和国内电商人才的双重能力,这种人才目前我国人才市场紧缺,而且由于电商工作有着很强的本土特点,因此企业很难从外直接招聘,加上我国跨境电商的相关人才培养体系不够完善,更是加剧了人才缺乏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次论文研究针对新型外贸跨境电商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全面探究,首先对具体的培养模式内容进行了分析,其次针对新型外贸跨境电商高职人才培养措施进行了总结。

1.新型外贸跨境电商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1.1课堂采用模拟案例教学

培养跨境电商人才就必须要培养有实际工作能力的人员,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模拟教学方法和案例教学方法。这两种教学方式都能够直接开展具体问题的分析,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外贸电商工作的关键。首先,要模拟电商工作的现场,在教学中应该正确引导学生养成一种独立自主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并且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以便使学生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能够正确地选择自己的行为。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电子多功能教师来模拟探路跨境电商服务,在模拟工作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电子商务获得中国境内买家(模拟)的购物单,从国外原产地委托物流公司将货物运至保税物流中心转关、申报,同时接受检验检疫部门的抽样查验,再终端配送到中国境内买家(模拟)手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如果能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完整掌握基本工作方式就能够在以后的工作中顺利完成任务。其次,要开展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方法主要是针对理论学习而设立的,让学生分析具体的跨境交流案例,然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向实用技能的转化,同时也在很大层面上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1.2构建开放教学体系

为了让学生获得跨境电商工作能力,更好地适应新型外贸交易的工作,教师要联合高职学校,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出开放的教学体系。首先,要建立基本技能培训的开放体系。在基本技能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些课堂小任务来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其次,要开展电子商务系统建设开放体系。如通过局域网组网、网络接入与系统设置、文件传输服务器和电子邮件服务器等,通过这一系列的具体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形成感性认识。另外,要完成综合训练,开放课堂环境可以让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学习。

2.新型外贸跨境电商高职人才培养措施

通过以上基本教育模式的分析可以总结出新型外贸跨境电商高职人才培养措施必须要重视课堂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尽可能建立起校企联合教学模式,为开放教学提供保障。

2.1明确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目标

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要秉承“以能力为中心”的基本目标,“能力”不仅仅是操作技能(Ability),而是一种职业能力(Competence),要求教学过程要完成职业任务所需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同时,要考虑到跨境电商人才的实际作用,要“以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宗旨,培养实用型人才。因此,与之相关的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机制,以至于课程设置、课堂教学等都要围绕这一培养目标来构建、实施和组织。知识课程体系建设应成为具有多层次、多结构的系统化课程体系,以课堂为核心向学校教育、企业培训、社会实践、国家认可、国际通行等逐步拓展,实现个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互协调。

2.2大力推行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办学能够保证跨境电商学习过程中有更为广阔的实践空间,更为真实的实践平台。首先,要对学生实行企业化管理。在企业化管理中,班主任成了企业领导,老师换成电商工作的主管,学生就成了具体操作人员的角色。在这种管理下,他们懂得了什么是合作,什么是效益,更从实际生产中懂得了怎样协调多方面的能力,完成跨境贸易的工作任务。其次,课堂教学也要根据市场需求,加强专业建设和改革。对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下的电商行业进行岗位需求调查,然后教学过程中突出适度超前性,与相关企业共同谋求和设计专业的发展和建设方案,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多种培养模式,根据行业和企业需求确定招生计划、课程设计等。总之,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人才培养模式能够保证电商人才的培养实现全面发展。

2.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跨境电商的师资队伍水平决定了具体的教学效果,因为跨境电商专业的教师要有英语、外贸知识和电商知识,三位一体的要求使得很多高职院校缺乏这些师资力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高职学校要重视内部培养和外部聘任。师资引进来自于一线电子商务企业的操作人员或是具备电子商务师等资格的电子商务从业人员,这些老师其中一部分必须懂得工业、商业、流通、外贸、消费领域等的商业贸易的模式,能够在精确的成本效益分析基础上评价电子贸易时机。内部培训则要针对原有的师资力量进行有明确方向性的培训学习,让高职教师尽快获得专业知识能力,完成教学任务。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要重视校企联合下的开放教学设置,保证课堂教学中能够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向平,吉飞.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10年10期

[2]廖茂林.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引厂进校模式探索[J].学园(教育科研),2012年22期

[3]周建松.试析高等职业院校特色人才队伍体系的建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