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经营管理者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经营管理者论文范文1
一是民主纳言。企业经营者真正属于“通才”的很少,即使是“通才”,思维有时也会陷入主观片面。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企业经营者在决策时要遵循民主的原则,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真正维护工人主人翁的地位,使职工积极参与企业的购销渠道、投资方向、产品开发、商品销售、价格制定、库存结构、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决策。要广开言路,博采众长,对不同的见解筛选后,再好中选优,从而找出最切合实际、能获得最佳效益的途径。市场经济实行的是厂长经理负责制,但不能因此实行个人专断,只有集思广益,才能更有益于快速正确决策。
二是创新意识。要适应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教条主义不行,经验主义也不行,必须具备创新精神。经营者要摆脱传统的思维定势,强化创新意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者要有独具卓识、高人一筹、超常规思维的能力,要有强烈的求异心理,思人之所未思,做人之所未做,寻求他人尚未或不敢思索的领域,做到“知一而创十”。总之,要求企业经营者随时处于开拓性的思维格局之中,要以战略家的眼光,以异想天开的思维,以敢天下先的胆略,花大力研究市场新形势,掌握市场新技术,开发市场新产品,把握市场主动权。
2管理素质
第一,有用人之德之道。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企业经营者之间用人之道的一种较量。卓越的企业是由卓越的人才构成,一切竞争的实质都是人才的竞争。企业经营者必须彻底解决思想,牢固树立远见卓识的人才意识,提高识人用人艺术,以生产力为标准去选拔人才。“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要在市场竞争中发现和选用能力挽狂澜的“领头雁”。用人不避嫌,要有“弃仇而纳”的用人气魄、胆识和胸怀。现代管理学认为:“只有无用的管理,没有无用的人才”。所以,企业经营者应把如何用人、管人放在企业管理的重要位置上,明确“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的道理,顺应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大胆起用一批具有市场意识、懂市场规律、敢于到市场大潮中拼搏的开拓性人才。第二,有公共关系之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形象起着关键作用。企业经营者为企业形象的化身而展露在职工和社会关系之中。与上级、同事、下属以及客户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至关重要。企业与社会是一个整体,经营者突出的应该是“我们”,而不“我”。所以,经营者不仅需要在企业内部充分发挥个人魅力并知人善任,而且更应善于“公关”和社交,与外界人士融洽相处,注重公共关系。公关中,企业经营者应具有企业家的头脑,外交家的风度,军事家的胆略,宣传家的技巧,演说家的口才,以奠定企业坚实的公共关系基础,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第三,有稳定人心之术。稳定人心的管理是当今一门新课题。从实践来看,企业经营者必须具备两点:一是清廉自律,管人先管己。“公生明,廉生威”应是企业经营者的座右铭。应保持清廉的自身形象,赢得职工爱戴,增强管理的说服力。二是肝胆相照。经营者应把职工的利益放在重要位置,要与工人、下级同呼吸、共命运,共同树立“企业兴旺我光荣,企业衰败我耻辱”的思想,使企业的整体效应得到更好的发挥。
3经营素质
经营管理者论文范文2
论文参考文献的撰写表明了作者是站在什么样的高的,以什么起点来进行学术研究的,没有一定的文献阅读参考,怎么能反映对这个学术领域研究的动态。下面是学术参考网的小编整理的关于建筑安全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建筑安全论文参考文献:
[1]李博.石国栋.试论如何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建筑的安全性[J].科技信息,2012(24).
[2]黄春明.试论建筑结构设计安全度【J】.中国科技信息,2009(16).
[3]高杰媚.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如何提高建筑的安全性[J].中华民居,2012(05).
[4]钱伟.谈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0.
[5]林伟雄.浅谈发挥建筑施工安全监管机构的职能作用[J].中华建设,2010.
[6]陈远.关于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要点的探讨[J].建筑工程,2010
建筑安全论文参考文献:
[1]钟贤,狄伟.论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成因及预防措施[J].现代商贸工业,2010,21:66-67.
[2]柴继红.浅议建筑安全事故的起因及预防措施[J].经济师,2012,01:283-284.
[3]潘毅.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现代装饰(理论),2012,03:1+3.
[4]马铁群.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成因及预防措施探讨[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2,06:84.
[5]曹汉斌.浅谈建筑安全事故原因及防范措施[J].建材与装饰(中旬刊),2008,05:447-448.
[6]王颖,胡双启,池致超,刘丽丽,李媛.建筑安全事故成因分析及预警管理的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07:112-115.
建筑安全论文参考文献:
[1]白洪潮.基坑支护技术方案的选择及其优化设计[D].长江大学,2012.
[2]李振.复杂场地桩锚支护基坑变形性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大学,2012.
[3]魏鹏程.盖挖逆作法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影响的研究[D].湘潭大学,2013.
[4]杨海平.土建监理在保证实施质量中的作用[J].房地产导刊,2013(4)
[5]贾伟.谈土建监理在保证实施质量中的作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2)
经营管理者论文范文3
[关键词] 企业家精神 职业经理人精神 MBA精神 成长模式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渐繁荣,以企业为生存平台,逐步形成了企业家、职业经理人、MBA等一系列新的社会阶层。伴随着对这些新兴阶层的关注,人们不禁要对其做出更进一步的认识,提出一系列的疑问。而企业家精神、职业经理人精神和MBA精神,及其三者的关系正是这些纷至沓来的疑问中的焦点之一。
一、企业家精神、职业经理人精神和MBA精神的定义及内涵
尽管企业家、职业经理人和MBA三个阶层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同,而且三者大多数情况下是作为不同的企业经营者面目而独立存在的。然而在当前逐渐成熟规范的企业界,确实存在着这样一类人,他们最初是MBA学员,而后步入职业经理人生涯,最后又创办企业,成为一名企业家。如果说早期的企业家更多是先从事企业实践工作,而后返回来学习MBA课程的话,那么有理由认为科学、规范的企业经营者成长模式正在日趋完善,并最终在企业家成长轨迹中占据主导地位,这一模式即:MBA职业经理人企业家。
1.企业家及企业家精神的含义
目前学术界对企业家尚没有一个全面而统一的定义,溯其渊源,企业家一词的原文是法文:entrepreneur,其含义带有冒险家的意思,指当时领导军事远征的人,这种人需要承担风险,因而十八世纪后期的重农学派经济学家鲍杜认为:企业家具有承担风险和创新两个重要特点。首先给予企业家较严格定义的是萨伊,他在《政治经济学论文》(1803年出版)和《政治经济学精义》(1815年出版)两本书中,把企业家看作经理人,经理人“把他所有的生产手段结合在一起,取得产品的价值,……不断重新建立起来他们全部资本,他所得的工资、利息和地租,以及属于他自己的利润。”随后,充分论证企业家定义和职能作用的是熊彼特,他认为经理不能都有资格被称为企业家,只有当他对经济环境能做出创造性的或创新的反映,从而推进生产的增长时,才能够被称为企业家。所以,企业家是促进物质生产增长的中心人物。
“企业家精神”是指人们竞相成为企业家的一种行为,其内涵是“着手工作,寻求机会,通过创新和开办企业实现个人目标并满足社会需求”。从以上对企业家的不同理解中,可以归纳出企业家精神表现为:
(1)承担风险精神。正如1755年,法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坎博龙将企业家精神定义为“承担不确定性”。(2)创新精神。在这个意义上企业家被称为“创新的灵魂”。正如1942年熊比特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主义》中指出,所谓创新就是企业家对新产品、新市场、新的生产方式、新组织的开拓,以及新的原材料来源的控制调配,就是对传统生产力要素进行重新组合,从而使企业家成为企业的“催生婆”或走出困境的领路人。(3)强烈的责任心。
2.职业经理人及职业经理人精神的含义
职业经理人是指运用资本所有者的资本、机器等生产资料,通过运用各种科学管理知识,使其与员工进行最优匹配、整合,并对市场信息进行把握、运用,从而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具有专门职业能力的企业经营者。从这个意义上讲,职业经理人应该在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两个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平,同时具备管理和决策两大社会职能。
本文认为职业经理人精神首先应该包含企业家精神中的诸多方面,其次也有其独特的内容,主要体现于以下几点:
(1)克已敬业的奉献精神;(2)永不满足的追求精神。具有领导力、想象力、判断力、组织力和坚持性;(3)敢于领先的英雄主义精神。具有独特的个人魅力和卓越的监督管理才能,充分的专业知识背景和较强的学习能力;(4)当机立断的决策精神。善于捕获时机,相机做出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决策。
3.MBA及MBA精神的含义
MBA是工商管理硕士的简称,首创于1908年的美国哈佛,于1991年引进中国,是一种注重实战能力的教育。经过近一个多世纪的实践创造了举世瞩目的MBA神话。所谓的MBA精神主要指崇尚自由竞争和个人奋斗,崇尚冒险和创业,鼓励对事业的追求,强调勤奋工作以创造富有生活,强调个人能力、毅力、智慧和决心,注重理性分析,讲求实际和办事成效,在某种意义上,MBA精神也可以说是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精神的一个综合,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1)诚实守信精神。要想做事,先学做人。而做人最基本的一条信念就是要以诚实守信为立身之本。(2)开拓创新精神。熊彼特曾给企业家下过这样一个定义:企业家是从事“创造性破坏”的创新者。从这个角度出发它说明了创新不仅是企业家精神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同样的,创新也是MBA精神中不可或缺的一面。(3)积极主动精神。MAB要争当企业的“领头鸟”,积极应对市场变化,主动寻求企业发展契机,勇于承担责任,努力学会从CEO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凡事积极主动,先人一步。
二、企业家精神、职业经理人精神和MBA精神的比较分析
从企业家、职业经理人和MBA三者的关系来讲:MBA以培养具有专业知识背景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职业经理人为直接目的,而职业经理人却并不都能成为企业家。据此分析,企业家精神、职业经理人精神和MBA精神并没有本质上的冲突和区别,三者只是企业经营管理者在“MBA职业经理人企业家”这一成长模式的不同阶段中,着重拥有的品质的一个凸现。换言之,三者的精神是一个统一体,只是在经营管理者个人成长的各个阶段中,这一精神统一体的不同构成要素交替发挥着首要性作用。
1.MBA精神与职业经理人精神的对比
从“MBA职业经理人企业家”的经营者成长模式中可以看出,MBA在某种意义上以培养职业经理人为直接目标,因而,可以认为MBA是职业经理人的初始化阶段,而职业经理人则是MBA的实践过程。因而现实中的MBA教育必须和职业经理人市场挂钩,加强学员对企业管理基本要素和经济环境的了解,对各种行业和行业典型企业的了解,对商业思维方法和沟通能力,信息收集和研究能力等的掌握,并在MBA教育中积极强调职业道德等文化教育。侧重培养职业经理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所需的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实践经验和组织能力。职业经理人则应在管理实践中充分运用MBA知识,并结合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大力培植实战能力。
2.企业家精神与MBA精神的对比
在“MBA职业经理人企业家”这一企业经营者成长模式中,MBA和企业家分处首尾两端。我们说,每个MBA都渴望有一天能独掌大权,成为企业家。因而MBA是经营者的最低阶段,而企业家是经营者的最高阶段。其最明显的阶段差别,说明了MBA应侧重于不断的培养管理技能、方法和信心,致力于敬业精神、团队精神的塑造。而企业家则要树立敢于承担责任、务实创新、善于协调各种关系、豁达的胸怀、平和的心态等企业家精神。
3.企业家精神与职业经理人精神的对比
首先,从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与企业的所有关系来讲,职业经理人有别于企业家。职业经理和企业家不同,他们通常不是其所管理公司的所有者,而是被雇佣来管理公司日常运作的人。其次,企业家注重创新精神,是企业的创立者;而职业经理人更注重管理能力,是企业的维持守护者。职业经理人的才能可以通过正规的教育和训练培养出来,而企业家则被理解成具有非常的创新、敏锐、敢于破坏和敢于建设的人,他们身上那种最可贵的创新精神是不能通过学校教育培养出来的。最后,企业家是敢于超越自己的资源去开拓事业的人。而职业经理人则主要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最大程度使其发挥作用。
三、企业家精神、职业经理人精神和MBA精神在参与企业运作过程中的冲突
尽管从单一的经营管理个体来说,企业家精神、职业经理人精神和MBA精神是不同成长阶段上的统一体。然而在由不同成长阶段上的经营管理者共同组成的企业管理层中,企业家精神、职业经理人精神和MBA精神三者却在参与企业运作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发挥着迥然的作用,有时会产生尖锐的冲突。
1.MBA精神与职业经理人精神的冲突
MBA精神崇尚自由竞争和个人奋斗,这样会使MBA学员一面憧憬于典型的创业英雄事迹中,生搬硬套成功人事的所谓成功秘诀;另一方面,多从自己的成长角度出发,锋芒毕露,试图抢夺一些大事的决策权,从而导致急功近利。而职业经理人精神更多的是强调一种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有时会以牺牲个人的代价来谋取企业所有者的利益。当放任和规范、利己和服从相遇时,MBA精神与职业经理人精神的冲突也就发生了。
2.企业家精神与MBA精神的冲突
企业家精神中的创新精神常常使企业家会做出一些非同寻常式的大胆决策,这些决策更多的是建立在企业家以往的经营经验基础之上,带有随意性,冲动性和直觉性。而MBA则早以熟稔了成功企业家的创业事迹,在不知不觉中会陷入对他们的无意识模仿,并会在实践中囿于其中。这样,在遵循前车之鉴和信服超人直觉的两难抉择之间,往往就导致了企业家精神与MBA精神的冲突。
3.企业家精神与职业经理人精神的冲突
企业家多数具有英雄主义特征,有着传奇式的成功经验,如比尔・盖茨、松下幸之助、柳传志等。这样的风险冒进精神在企业创立之初,往往会极大地鼓舞士气,对于企业的顽强生存和迅速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恰恰又是这种精神在企业发展并走向正规化后,会因为所谓创业时期的成功经验,创造性举动以及企业家的管理随意性等,给企业的发展造成障碍,甚至毁灭企业,如史玉柱和他的巨人集团,以及马胜利和他的超级小造纸航母的由盛至衰。然而职业经理人精神则更加侧重于基于科学预测定位基础上的程序化规范管理。这就势必产生企业家精神和职业经理人精神的冲突:是要大起大落跌宕起伏的意志性管理,还是要四平八稳波澜不惊的规范化管理;是循规蹈矩的发展,还是冲动型的开拓。
四、结论与启示
通过本文从“MBA职业经理人企业家”这一经营管理者成长模式出发所进行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MBA精神、职业经理人精神和企业家精神各自有其独特具体的内涵,并且有时会出现抵触情况。但从一个经营管理者完全的成长模式来看,MBA精神、职业经理人精神和企业家精神只是其成长过程中的阶段性精神体现,是一个互为基础的统一体,并没有根本性的区别,正如一个人从幼年到青年到老年会表现出不同的精神状态一样。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要着重注重经营管理者在其特定成长阶段上的阶段性精神培养,使三种精神贯穿于经营管理者的整个经营管理职业生涯之中。
参考文献:
[1](美)彼得・德鲁克彭志华译:创新与企业家精神[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
经营管理者论文范文4
参考文献
[1]梁慧.基于云计算的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会计信息化探讨[J].财经界,2015(14).
[2]刘兵.基于云计算技术的企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新模式的探索[J].机电兵船档案,2015(2).
[3]杨雯.云计算环境下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会计的信息化发展[J].经营管理者,2015(10).
[4]李善贵.浅谈基于云计算的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会计信息化[J].中国总会计师,2015(2).
参考文献:
[1]曹钢.财务管理与会计的关系及发展趋势[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27:395-396.
[2]刘清.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比较分析及其发展趋势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0,04:260+258.
[3]杨瑞青.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的关系及发展趋势[J].企业研究,2012,16:64+68.
[4]樊林堉,何世鼎.浅析管理会计的未来发展趋势——基于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对比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5,16:225-226.
【参考文献】
[1]张爱民.中国公办和民办高校会计制度改革研究[J].新会计,2009(9):4-6.
[2]刘芳.政府会计和非营利组织会计的界限——基于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的会计比较[J].现代经济信息,2010(12):120.
[3]孙莹.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财务运作模式异同比较研究[J].当代经济,2011(9):108-109.
[4]徐梅兰.美国公立和私立高校财务报告要求之比较[J].事业财会,2003(6):23-25.
参考文献:
[1]廖家生.管理会计:企业应对经济“新常态”的重要工具[J].财务与会计,2015(01).
[2]智建成.分析企业财务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外资,2013(09).
经营管理者论文范文5
会计实习论文参考文献:
[1]舒光伟.德国高等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征和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05,(11).
[2]李芹、谭辉平.政府在高职产学合作教育中的角色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6,(3).
[3]孙伟民.大力加强实践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高教研究,2005,(11).
[4]王晓江等.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与提高教学质量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6,(1).
[5]王福英.加强会计模拟实验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J].会计之友(下),2006(10).
[6]盘玲敏.论如何提高会计模拟实习的教学效能[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5).
会计实习论文参考文献:
[1]宋庆恩.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J].经营与管理,2010(04).
[2]孙勇.浅谈我国管理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03).
[3]何现营.对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0(06).
[4]姚天.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09).
[5]刘永泽,著.高级财务会计[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会计实习论文参考文献:
[1]何爱霞.国外自我导向学习研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J].成人教育,2009(12).
[2]杨浪萍,汤俊.职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模糊综合评价[J].商业会计,2015(02).
[3]Guglielmino,L.M.Developmentoftheself-directedlearningreadinessscale[D].UniversityofGeorgia:DissertationAbstractsInternational,1977.
[4]魏昊君.成人自我导向学习研究[D].南昌大学,2011.
[5]WuJL.Linkingassessmentquestionstoaresearcharticletostimulateself-directedlearninganddevelophigh-ordercognitiveskillsinanundergraduatemoduleofmoleculargenetics[J].CBE-lifeSciencesEducation,2009(08).
[6]陈明灿,蔡晓恒,李勇义.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2014年年会暨第七届会计学院院长论坛论文集[C].2014.
经营管理者论文范文6
关键词:家族企业 社会责任 规制
0 引言
目前,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已经设计非常宽泛的领域,不仅仅是一种理念,更多的是实践与理念的集合。在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将企业经营目标由以赢利为目的逐渐地转向多元化的目标。尤其是在最近几年,企业的利益与其他社会群体利益的冲突,以及来自舆论及各种规则的压力,促成了企业高度关注此问题。对于家族企业而言,其战略发展中关于社会责任方面的关注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才能有助于其持续稳定发展。
1 家族企业社会责任概述
作为一种普遍的组织形式——家族企业,在我国的市场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不断的成长和壮大,并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能够坚强生存并稳定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健康、稳定的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家族企业主要是指以血缘和婚姻关系为基础,创业者个人拥有或与其家庭共同拥有占支配地位的所有权和在所有权基础上的控制权,并能合法地将其所有权和控制权在家庭内部传承的企业组织。
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话题已经讨论了好久,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观点起源于亚当·斯密斯关于“看不见的手”的理论。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成熟及我国对外经贸的发展,企业社会责任观逐渐演变,企业社会责任开始引起学术界乃至市场的不断关注,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与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对于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家族企业,同样不可忽视企业社会责任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所谓家族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家族企业为自身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家族企业的社会责任从纵向上分包括4个层面,即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而从横向分包括,对于家族的责任、对于企业的责任、对于社会的责任。
2 家族企业社会责任问题表现
中国本土家族企业的寿命周期都很短暂,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家族企业缺乏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似乎已经成为制约其成长发展的主要因素。主要可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企业融资困难
对于中国本土的家族企业而言,资金问题一直是困扰其成长发展的基本问题。家族企业由于常常出现贷款逾期不还的现象,导致银行呆账坏账过多,同时给金融机构形成低信誉的形象。面对此现象,大多数家族企业选择上市,然而上市似乎并未给家族企业的资本融入环境带来改善,反而因缺乏社会责任而带来更大的风险隐患。
2.2 经营管理者素质不高
对于企业而言,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是企业文化的代言人,其个人的形象、言行举止、知识底蕴、气质秉性、领导才干等素质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企业的兴衰存亡。在家族企业中不乏有些经营有道的高素质管理经营者,但是从整体的中国家族企业情况来看,中国本土的家族企业创始人或经营管理者大多数文化程度不高,经营管理知识缺乏,自我知识的更新较少,职业化意识不强,社会责任缺失。甚至有些企业主法律意识淡薄,伦理道德丧失等,导致了企业的发展缓慢或停滞。
2.3 用人原则不当
在家族企业内部,讲究上下的等级观念及家长的权威性。而对于企业内部员工,家庭成员一般持不信任的态度,并对其进行强化监督。而对于家庭成员的能力与职位的匹配性,考虑较少。整个企业的管理过多的依赖于家族成员的关系及个人魅力,企业的经营模式及工作风格趋向于企业主的风格。此种文化不利于企业团队成员的能力发挥及组织的创新和完善,必将成为企业发展的阻力。
2.4 家族企业信用体系普遍危机
在中国市场上,家族企业长期都受到由于信任问题而带来的各种束缚。家族企业似乎成为信用低下的代名词,尤其是中小型家族企业长期以来受到信用质疑。家族企业信用体系的普遍危机,主要反映了企业内部外部利益之间没有处理得当,如逃避税收、以次充好、“三角债务”等。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问题导致家族企业的道德风险,使得企业的生产经营与企业整体利益出现矛盾。家族企业长期受信任机制困扰,而使得难以获得社会舆论好评,同时难以得到社会资本支持,企业的稳定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
2.5 传承机制欠完善
中国的家族企业蓬勃发展时间还较短,随着企业进入成长期成熟期,其经营管理者已经进入不惑之年,家族企业的继任计划尚未被重视,继承机制远远没有完善,没有明确的传承标准和传承体系。很多家族企业正是由于传承机制设置的不合理,导致企业险象环生,甚至被颠覆。
3 家族企业社会责任规制
关注社会责任逐渐成为家族企业发展的需要,是家族企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必要的策略和举措。对于如何使得家族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何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规制:自我规整和外部压抑。通过自我规制和外部规制的共同作用使得家族企业自身的主动因素与外部约束力量相互结合,才能更好的承担企业社会责任。
3.1 外部规制
外部规制,主要是指通过国家的法律法规、新闻媒体、社会舆论、商业伙伴、消费者维权组织以及其他社会非正式组织等家族企业的外部相关力量,监督并规范家族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使其及时高效合理的履行社会责任。
外部规制力量为家族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提供了外在的强制性约束和保障,通过教育和规范,不断提高家族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法律意识、义务观念及社会责任感。通过规范监督的方式,增强家族企业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以及承担社会责任的主动性。通过各种惩戒、制裁措施,增强了外部规制力量的权威性,保证了消费者及各个社会团体的正当权利,增强了人们安全感和归属感。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和配合,来共同引导和调整家族企业的行为。
外部规制在规制家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但外部规制的被动性、强制性、机械性、滞后性,使其发生作用时比较生硬教条,无法激励家族企业的积极主动性。因此,需要引入家族企业社会责任的自我规制。
3.2 自我规制
自我规制,主要是通过内部自身的各个构成因素,如企业经营管理者、内部员工、企业经营方式、企业文化等,相互之间的协调作用,促进家族企业自主、自愿、自觉的约束不当行为、承担社会责任。
家族企业自我规制主要是发挥家族企业内部各构成要素积极主动、自觉自愿的调整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家族企业社会责任的自我规制具有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和非强制性的特征,是家族企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的动力源。虽然家族企业社会责任的自我规制不具备强制性,但却可以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激发家族企业内部环境中各因素的主动性、积极性,达成自觉自愿承担社会责任的目标。
4 小结
总之,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社会的进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企业与社会是共生共荣的关系。在当今经济社会发展中,家族企业作为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力量,承担社会责任不仅成为促进家族企业自身健康稳定发展的动力,同时成为提高整体社会发展水平的要求。我们要倡导“以规制促责任”的理念,通过家族企业外部规制和自我规制的共同作用,促进家族企业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储小平.家族企业的成长与社会资本的融合[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