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出差考察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出差考察报告范文1
为了切实加强本校后勤内部管理工作,增强争创省一级重点中学内部管理工作的后劲,经后勤组全体人员商讨拟定,利用本周双休日xx中学参观考察。
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xx同志负责本次活动的具体组织工作
xx同志负责本次活动的后勤保障工作
xx同志负责本次考察学校的联系工作
xx同志负责本次活动的安全及协调工作
本着厉行节约为原则,本次活动经费由学校、个人各负一半
外出时间:4月7日上午6:00——4 月8日下午6:00(7日上午6:00于校门口集中上车)
外出人员:本校全体后勤组人员及部分有关同志
您正浏览的文章由kt250.COM(第一·范·文网)整理...
出差考察报告范文2
一、华东五市百货业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我们考察的这几个大型商场,它们在所经营商品的品牌组合、企业形象规范、员工管理、卖场陈列布置、楼层品类布局特点、会员维护及服务项目等方面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1、近年来华东五市百货业的发展变化和趋势
(1)业态的变化:华东五市传统大型综合百货商店经过近10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处于分化状态。我们考察的4家大商场,其中南京金鹰国际、新街口大厦、上海东方商厦营业面积15000㎡以上,已向购物中心方向发展,苏州泰华商城营业面积30000㎡以上,已向SHOPPINGMALL方向发展。从未来的趋势看新兴百货业态店和大型购物中心必将迅速成长。
(2)经营方式的变化:华东五市百货商店调整了经营方式,首先是扩大与品牌商的联营,并逐步与顶级品牌商扩展经销和授权业务,并开始出现类别化的自有品牌专业店。譬如东方商厦现有美莎、依利欧两个自有品牌,经营服饰包袋等,并担任了法国兰姿包袋和英国道顿瓷器的总。
(3)市场需求的变化:随着专业化和综合化的业态演进,零售业按品类和目标客户群细分业种,传统百货店的空间更趋“窄小”。从这次考察来看,购物中心和SHOPPINGMALL的兴起,扩大了传统百货的服务内容,不仅满足购物需求,更注重与休闲、娱乐、餐饮、文化消费结合的多业态组合,实现“一站式”满足消费需求。
(4)规模和经营水平的变化:区域化和规模化是百货企业发展的必然方向,在一个城市商圈有限的市场空间里,品牌企业因其品牌商品的占有率和服务质量的商誉而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赢得更多的顾客,如南京鹰国际、新街口大厦、苏州泰华商城,上海东方商厦等,其单店销售能力一般达到1亿元/年/万㎡,这也成为业内衡量一个百货店经营水平的标准。
2、“特色化”是百货店竞争的显著特点
华东五市百货业经历了一次日化用品向超市的转移,电器家居向专业店的转移,品牌商品向专卖店的转移。今天,我们看到华东五市这几个大百货店处于一条商品类别齐全的现代化商业街或SHOPPINGMALL中,走主题店、特色店的道路,及时、便捷地满足特殊类别顾客的需求,在商品组合上形成系列化(品类、规格、花色)和品牌规模(品牌知名度、品牌忠诚度),建立起足够的时尚性和挑选性(新、特、名商品,一般应占到商品比重的70%以上),这是百货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东方商厦坚持以高档商品为主的经营方向,以礼品化经营为特色,泰华商城以精品为主导形成了精品与流行相结合的特色,两店均取得不错的业绩。
随着中国经济和城镇化的更大发展,多种体量的MALL商业地产将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和新型商业业态组合的主要载体。主题百货店将更多地进入新兴的SHOPPINGMALL中而成为其主题店专业店,作为购物中心的经营主体,而与其他商业业态配套落位。
总之,从这次考察我们体会到因规模的限制,传统大而全、小而全的综合百货店将越来越少,今后百货店将不再经营包罗万象的商品,而是从少数大类商品中发掘更丰富的品种,走特色百货、主题百货和专业百货的道路。
3、“连锁化”是百货店改造的主要内容
目前,华东五市百货业巨头能够控制本地区主要的市场份额,其特点是,这些巨头几乎都是做连锁的。可见百货店必须走连锁发展的道路。百货连锁经营的核心是生产要素的集约和标准化配置,主要是品牌商品资源的渠道管理、门店作业的标准化管理和选址定位标准及立地条件的品牌化管理,这有利于克服传统百货行业单店经营的孤军奋战、势单力薄的弊病,形成对品牌供应商的销售规模优势和目标客户认同能力,有利于优化供应商管理,开发商业集团的定牌商品,向上游采购的成本空间要利润,提升核心竞争能力。
4、“品牌化、服务化、人才化”是百货店发展的主要内容
以品牌制胜无疑是各家百货店成功的关键。上海东方商厦靠规范管理、信息系统、物流配送、服务质量的特色,用十年铸就一个品牌,因此中国传统百货业市场战略的创新,同样不能忽视品牌战略。东方商厦开业时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阶段,人们的消费观念也正在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在这样的形势下,东方商厦适时地表现出经济发展转型期所凸现的某些特征:率先提出为“一小部分人”服务的概念,倡导了超越温饱型水平的享受型消费,培养了国内第一批高消费阶层。在坚持高档定位的前提下,又明确了“礼品化经营”的理念,率先在商界实行境外采购、买断经营和总业务,不断宣传推广国际国内的知名品牌。他们先后举办了“世界品牌推广会”、“十大世界品牌系列展”等大型活动,组织采购团赴香港、法国、德国、意大利等举行品牌招商会,扩大引进世界品牌,为品牌营销创造了条件,使国内消费者不出国门即能领略这些商品的独特魅力。
树立商业服务理念对树立品牌有催化作用,可以加大品牌效应。东方商厦开业伊始,所有营业员(除个别特殊岗位)都以站立姿态接待顾客,在商界第一次搬走了营业员座下的椅子,这在上海零售行业是首创。1994年上半年,他们在站立服务和微笑服务的基础上制订了规范化服务标准,正式对服务提出了全面和系统化的要求。1995年东方商厦又在学习宾馆式服务的基础上,率先在商界推出了星级服务,评选出一批不同星级的商品部,使商业服务又上了新的台阶。此后星级化服务在市商委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得以在全市范围内推广,成为全市商业服务的一个有力抓手。2000年3月,东方商厦又在商界率先倡导了全方位服务的理念,这一理念是以市场需要为导向、以顾客满意为中心的全面、全程和全员的服务。全方位服务实施以来,东方商厦已陆续推出“代客泊车”服务、改造硬件设施、推广礼品化包装、加强商品质量管理、加强营业现场管理、创建服务品牌和强调诚信待客等措施,受到了目标消费者的高度赞赏。
现代企业的竞争更是人才的竞争,各商厦采取措施不断提高员工素质,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加大品牌影响力。东方商厦围绕“礼”的核心,逐步在员工中形成共同的价值观,使员工个人的价值取向和企业发展保持一致。通过与高等学院联合办学、参加境外实践和研修、实行轮岗锻炼、开展岗位练兵活动等途径,为员工的成长、成才创造条件,使一批有事业心的员工,在东方的不同岗位发挥作用,担当重任。东方商厦培养了“钻石大王马海燕”,“真心换童心的许宁姐姐”,上海百万商业职工业务、外语、法律知识竞赛总冠军金蓓沁,礼品包装专家盛晓岚,“配镜一眼准胡荣彪”等在消费者中享有盛誉的服务品牌。
二、几点启示和建议
首先,政府在政策上应给予引导,使业态各异,把市场做大做足,满足城市各个消费层面的需求。城市各业态各商家要做到共存、共赢、和谐发展,政府应起到宏观调控作用。错位经营、差异化经营除了靠市场引导,更有赖于政府规划、行业主管部门的政策引导。应总体规划、合理布局,新增加网点应慎重考虑,尽量避免同业态竞争。一万平方米以下的商场应搞主题店、专业店、生活店、会员店等,不应搞小而全的业态。同时应引进新的业态,如娱乐、文化、服务、展览、旅游、康乐中心等,使城市商业街集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真正体现现代化都市风貌。
出差考察报告范文3
一、外出学习考察的总体感受
XX县在农业农村工作上,特别是在扶贫开发工作上,发展理念明确,思路思维清晰,工作重点突出,重点打造了美丽乡村、产业发展、党的建设“三位一体”的敦永线、吉新线百里示范带,同时加速推进一户一亩井冈蜜柚、一户一亩XX葡萄、一户一个鸡棚、一户一人进园务工的“四个一”百姓致富工程,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一)XX镇XX村XX村:村庄打造“精”
突出了追求精致与因地制宜。该村是山区贫困村,人口仅18户6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户15人。在扶贫开发上,该村脱贫致富不盲目,在“精”字上下足功夫,在全村仅有耕地150亩的情况下,以通过实施村庄整治,整理出房前屋后空地80余亩,见缝插绿种植井冈蜜柚2500多株,户均4.5亩,其中5户贫困户更是户均6亩以上。
(二)XX镇XX村XX村:规模效应“显”
措施有“力”。为保持产业的健康发展,该县出台了贷款担保、现金奖补、贷款贴息、产业保险等“四轮驱动”产业政策,妥善解决了群众的远虑近忧。同时,还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产业发展的各项配套。带动有“用”。该村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带领村民全村发展葡萄种植1300多亩,户均种植达13亩以上。扶贫有“果”。“xx”期间,该村有贫困户31户109人,贫困发生率高达34%,经过大力发展葡萄种植产业,目前,贫困户为6户16人,贫困发生率下降了29个百分点。
(三)XX镇村前村肉鸡养殖小区:模式效益“好”
该小区有两个自然村村民投资兴建,与XX温氏禽畜公司发展合作养鸡,采用“公司+贫困户”的模式。破解了资金难题。采取赊销记账方式,提高鸡苗、饲料、疫苗,实现零成本养殖。破解了就业难题。每户家庭无需外出辛苦打工合作养鸡户实现户均年收入4.8万元。破解了技术难题。禽畜公司派出技术员进行养殖培训,养殖指导,极大程度地降低了养殖风险。破解了市场难题。由禽畜公司全部收购养殖户养殖的合格肉鸡,养殖户无需跑市场。
(四)XX窖遗址保护公园:历史底蕴“厚”
先做旺人气。结合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镇村联动,集聚人口,加强古窑址保护,吸引市民观光。再扩大名气。大力建设XX窑遗址博物馆、遗址公园、宋街等,全面打造好古窑遗址保护区。后填充底气。引进永和瓷业、香港向荣集团、书香叶等8家陶瓷艺术企业落户XX窑,发展陶瓷生产作坊10余家,下一步规划建设陶瓷文化产业园等。
二、外出学习考察的几点启示
20xx年,XX镇将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各项部署,结合学习考察的经验和自身实际,建立健全扶贫开发新机制,积极探索扶贫开发新模式,沉下身子,全力以赴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
(一)抓项目争取,完善基础设施。加强与上级部门的衔接与沟通,加大向上争资争项力度,围绕扶贫产业发展及群众脱贫,着力加强产业发展所需的道路、电力、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节约贫困群众产业发展成本,完善其生产生活设施。
(二)抓产业扶持,促进农民增收。抓好重点扶持,引导帮扶大墩村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发展好绿茶生产示范基地。抓好特色扶持,引导周田、桂岭、王屋、团丰等村发展好苹果桃、火龙果、肉牛、灰鹅、猕猴桃、石参、油茶等种(养)殖业,切实提高贫困群众的收入。
(三)抓就业培训,增强致富技能。按照扶贫重“扶智”的思路,大力开展好实用技术培训、产业技能培训等相关培训,力争培训人员达到700人次。积极解决贫困群众就业问题,在阳光购物、东源果业、亿丰果业等企业设置贫困群众就业基地,力争解决贫困群众就业500人以上。
(四)抓移民搬迁,改善人居环境。加大移民扶贫政策的宣传力度,督促引导深山及有地质灾害隐患的住户进行移民搬迁,力争全年完成394户1455人进城进园。全力打造好王屋村移民安置区,进一步完善亮化、排水排污等基础设施。
(五)抓基层组织,健全各项机制。健全镇村干部考核机制,积极引导大学生村官、村干部或有经济基础的村民争做精准扶贫带头人,带领贫困群众早日脱贫。健全精准扶贫工作督查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对自身的精准扶贫工作进行自查、督查,及时发现问题,加快工作步伐。
三、外出学习考察的几点建议
针对全县的扶贫开发工作,再提几点粗浅建议:
(一)要谋划好有一个详细的扶贫规划。结合XX实际,明确扶贫开发的总体思路,不盲目追求大、洋。优化好产业布局,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而不是面面俱到,什么产业都发展。
出差考察报告范文4
以下是收录的一些范文,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6月13日—14日,县委、县政府组织各乡镇、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20余人,赴XX县就扶贫开发工作方面进行了学习考察,重点对该县XX镇XX村XX村、XX镇XX村XX村、XX镇村前村和XX窖遗址保护公园进行了实地考察。通过此次学习考察,进一步开阔了个人的眼界视野,进一步打开个人的思维空间,本人取得了良好的预期效果。现将个人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外出学习考察的总体感受
XX县在农业农村工作上,特别是在扶贫开发工作上,发展理念明确,思路思维清晰,工作重点突出,重点打造了美丽乡村、产业发展、党的建设“三位一体”的敦永线、吉新线百里示范带,同时加速推进一户一亩井冈蜜柚、一户一亩XX葡萄、一户一个鸡棚、一户一人进园务工的“四个一”百姓致富工程,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一)XX镇XX村XX村:村庄打造“精”
突出了追求精致与因地制宜。该村是山区贫困村,人口仅18户6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户15人。在扶贫开发上,该村脱贫致富不盲目,在“精”字上下足功夫,在全村仅有耕地150亩的情况下,以通过实施村庄整治,整理出房前屋后空地80余亩,见缝插绿种植井冈蜜柚2500多株,户均4.5亩,其中5户贫困户更是户均6亩以上。
(二)XX镇XX村XX村:规模效应“显”
措施有“力”。为保持产业的健康发展,该县出台了贷款担保、现金奖补、贷款贴息、产业保险等“四轮驱动”产业政策,妥善解决了群众的远虑近忧。同时,还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产业发展的各项配套。带动有“用”。该村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带领村民全村发展葡萄种植1300多亩,户均种植达13亩以上。扶贫有“果”。“十一五”期间,该村有贫困户31户109人,贫困发生率高达34%,经过大力发展葡萄种植产业,目前,贫困户为6户16人,贫困发生率下降了29个百分点。
(三)XX镇村前村肉鸡养殖小区:模式效益“好”
该小区有两个自然村村民投资兴建,与XX温氏禽畜公司发展合作养鸡,采用“公司+贫困户”的模式。破解了资金难题。采取赊销记账方式,提高鸡苗、饲料、疫苗,实现零成本养殖。破解了就业难题。每户家庭无需外出辛苦打工合作养鸡户实现户均年收入4.8万元。破解了技术难题。禽畜公司派出技术员进行养殖培训,养殖指导,极大程度地降低了养殖风险。破解了市场难题。由禽畜公司全部收购养殖户养殖的合格肉鸡,养殖户无需跑市场。
(四)XX窖遗址保护公园:历史底蕴“厚”
先做旺人气。结合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镇村联动,集聚人口,加强古窑址保护,吸引市民观光。再扩大名气。大力建设XX窑遗址博物馆、遗址公园、宋街等,全面打造好古窑遗址保护区。后填充底气。引进永和瓷业、香港向荣集团、书香叶等8家陶瓷艺术企业落户XX窑,发展陶瓷生产作坊10余家,下一步规划建设陶瓷文化产业园等。
二、外出学习考察的几点启示
2015年,XX镇将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各项部署,结合学习考察的经验和自身实际,建立健全扶贫开发新机制,积极探索扶贫开发新模式,沉下身子,全力以赴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
(一)抓项目争取,完善基础设施。加强与上级部门的衔接与沟通,加大向上争资争项力度,围绕扶贫产业发展及群众脱贫,着力加强产业发展所需的道路、电力、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节约贫困群众产业发展成本,完善其生产生活设施。
(二)抓产业扶持,促进农民增收。抓好重点扶持,引导帮扶大墩村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发展好绿茶生产示范基地。抓好特色扶持,引导周田、桂岭、王屋、团丰等村发展好苹果桃、火龙果、肉牛、灰鹅、猕猴桃、石参、油茶等种(养)殖业,切实提高贫困群众的收入。
(三)抓就业培训,增强致富技能。按照扶贫重“扶智”的思路,大力开展好实用技术培训、产业技能培训等相关培训,力争培训人员达到700人次。积极解决贫困群众就业问题,在阳光购物、东源果业、亿丰果业等企业设置贫困群众就业基地,力争解决贫困群众就业500人以上。
(四)抓移民搬迁,改善人居环境。加大移民扶贫政策的宣传力度,督促引导深山及有地质灾害隐患的住户进行移民搬迁,力争全年完成394户1455人进城进园。全力打造好王屋村移民安置区,进一步完善亮化、排水排污等基础设施。
(五)抓基层组织,健全各项机制。健全镇村干部考核机制,积极引导大学生村官、村干部或有经济基础的村民争做精准扶贫带头人,带领贫困群众早日脱贫。健全精准扶贫工作督查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对自身的精准扶贫工作进行自查、督查,及时发现问题,加快工作步伐。
三、外出学习考察的几点建议
针对全县的扶贫开发工作,再提几点粗浅建议:
(一)要谋划好有一个详细的扶贫规划。结合XX实际,明确扶贫开发的总体思路,不盲目追求大、洋。优化好产业布局,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而不是面面俱到,什么产业都发展。
出差考察报告范文5
一、各具特色,亮点纷呈
(一)多点聚集,多彩绽放,打造大型田园综合体。
广西玉林“五彩田园”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规划总面积52平方公里,集合“现代特色农业出彩、新型城镇化出彩、农村综合改革出彩、农村生态环境出彩、农民幸福生活出彩”等五个出彩,充分挖掘园区特色优势,集中打造森林公园、荷之源、农友草堂、石斛龙园、中国现代农业技术展示馆、中国南药园、南美园、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科技园、樱花园、荷塘月色、地质公园、禅园、五彩花田、树绵基地、辣树基地、隆平高科杂交水稻种植示范基地、中国杂交水稻援外培训基地及生态餐厅、生态乐园等十多个景点,建设1个小镇、5个核心园、30个特色园,打造成为集休闲度假、观光旅游、康乐美食、科普教育为一体的高品位乡村生态旅游景区。目前,“五彩田园”被评为“中国农业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五星级乡村旅游区”等称号。
(二)把握优势,立足一产,打造三产深度融合示范区。
广西贵港市覃塘区有一千多年的种藕历史,因莲藕的“粉”和味美而素有“莲藕之乡”的美誉,该区深入挖掘莲藕产业,邀请专业设计团队制定示范区总体规划,示范区分为核心区、拓展区、辐射区三个区域。核心区种植莲藕3160亩,开发了藕粉、藕汁、藕糖、藕酒、藕茶等莲藕深加工产品,莲藕年产值达4000多万元。景区内依托多个品种的莲藕,打造成片的荷花景观,景区内配套建设了观荷长廊、观莲亭、游客中心、莲藕博物馆等旅游设施,同时将“莲文化”与“廉文化”结合起来,打造了当地廉政文化教育点。对示范区周边的龙凤村、姚山村两村庄进行了景观打造,完善村庄道路,实施民居立面改造,设置景观石,实施村屯绿化,引导开发民宿,打造出干净整洁又极具乡土气息的“荷美庭院”,打造出集合绿色生产、示范带动、科普教育、休闲观光等功能的综合示范区。在荷花开放季节,日接待游客近5万人次。
(三)政策驱动,推动转型,打造现代都市农业样板区。
武汉市东西湖区,位于武汉市的西北近郊,全区蔬菜产量超过50万吨,占武汉市的1/10。当地政府不仅仅局限于向武汉提供农产品保障,而是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的价值,积极发展生态休闲农业,为广大市民提供精品的农产品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保障。按照现代都市农业总体规划的发展要求,推进农业由单一的生产功能向生产、生态、生活多功能转变。自2017年起,武汉市、东西湖区两级财政投入专项资金1.93亿元,整合、引导其他资金和社会资金近5亿元,规划建设3.24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引入30多家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进驻,探索出“一产三产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新途径。重点打造“四季吉祥”“石榴红”“柏泉古镇”等特色乡村休闲旅游板块,石榴红村成为全国新农村建设和乡村休闲旅游的典范。抢抓武汉赏花游发展的战略机遇,成功吸引了一大批业主投资开发赏花游产品。包括湖北宏华农业公司占地1000亩醉美西湖赏花休闲体验园、武汉林业集团东西湖基地郁金香主题公园、新沟镇二大队千亩桃花观赏园、东山陈家冲大队千亩桃花观赏园、武汉卓尔汉江花世界江滩公园等六个赏花游项目集体推出,总投资5883.31万元。2017年全区共接待赏花游游客222万人次,实现综合经营收入1.9亿元。2017年3月,首届武汉农业嘉年华在东西湖区柏泉农场开幕,60余种新奇特农作物种类、300余个农作物品种、50余项国内前沿农业科研成果、20余项国际尖端农业科研成果在此集中展示,搭建主题农业创意景观20余处、设计互动体验活动120余项、开发农业创意产品200余种,农业嘉年华两个月期间,共吸引游客70万人次,园区综合收入2800万元,带动周边增收2.2亿元。
(四)规划先行,串点成线,打造休闲游精品路线。
江苏盐城大丰区依据《大丰区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XX-2020)》《大丰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7-2020)》,在历时近三年的建设进程中,以农业园区为依托,集结粮棉油植物、花卉园艺等种植业自然生育阶段花果孕育的精采绽放,全力打造丰收大地、盐土大地、荷兰花海、梨园风光、希望的田野、丰禾大地、三元农庄、七彩花田、西郊风貌区等一批休闲农业观光点。依靠现代信息传媒多方式、多途径、多频率宣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工作,办好多种主题类型的节庆活动,设计了多条农业休闲旅游精品路线,与同程、携程、去哪儿等旅游网站合作,开展网络团购。致力于农业旅游场所企业星级达标创建活动,支持指导经营单位加强场所规范化建设。中华麋鹿园通过国家5A级旅游景区挂牌,被农业部、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荷兰花海成功摘取全国五星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企业(园区)称号,全区获此殊荣的景点总数已有6个。
(五)十年磨一剑,多元素融合,打造国家级农业公园。
兰陵国家农业公园规划占地面积2万亩,其前身是2007年成立的农业示范园,2013年根据发展需要,重新调整规划设计发展国家农业公园,期间政府持续投入资金进行补贴,企业持续投资运营,实现了滚雪球发展,旅游收入不断增加。现已开发建设1万亩,是首个国家农业公园试点项目。该农业公园建有锦绣兰陵、兰香东方、沂蒙山农耕博物馆、雨林王国、水上乐园、竹林水岸、湿地公园、花海田园、游乐城、荷兰风情园、百果园、沂蒙老街等休闲游乐项目。该农业公园计划总投资10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5亿元,其中,政府出资1.2亿元,企业出资3.7亿元。公园内共有15处游乐项目,各项目主题突出,差异性大,在空间布局上搭配合理,吸引力强,能够有效的进行互补,对游客产生持续的吸引力,尤其是景区内新开通的小火车项目,增强了游览效果和乐趣,提高了旅游收益。园区内旅游元素众多,渗透性强。公园内食宿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配备齐全,有服务点7处,购物点20余处,自行车租赁处2处,电瓶车站点2处,配备食宿1条街,可同时接待游客2000余人。园区实行“政府+企业+农户”的模式运营,采取政府投资、公园所在村集体投资、招商引资等方式筹集资金。村集体成立开发运营园区的开发有限公司,被流转土地的农民优先就近就地就业。农业公园引入研发企业,园区聚集了20多家农业研发企业,从事农产品新品种开发、农业科技的试验与普及工作。此外,还通过承包租赁方式,引入蔬菜花卉农业公司、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养殖大户来建基地。2013年以来,共接待游客36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37亿元(门票收入1.44亿元,餐饮、住宿、体验、购物等收入1.93亿元)。
二、深刻领会,对照反思
(一)实现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必须突出规划的引领作用。
参观考察的各地区在发展现代农业及旅游业方面都坚持高点定位、科学布局、整体规划,充分发挥当地独特的资源优势与区域优势,合理配置区域农业旅游要素,整体实现一业一规、特色各异,推动全区农业旅游经济的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比如,盐城市大丰区大力实施旅游兴区战略,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加进旅游兴区的“总盘子”,按照发展规划合理布局,在建设现代农业园区的同时融入休闲观光农业的元素,使休闲观光农业串点成线,打造出多条成熟的观光游路线,成为拓展现代农业功能、增加农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的新途径。我区在2013年也制定了《垦利县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但制定完成后就“束之高阁”,没有按照规划对农业各类业态进行布局,各类农业园区布局零散、发展随意,水利、农开、农业、林业、畜牧、水产等行业项目也难以整合使用,导致基础设施重复建设,政府投资、社会投资规模效益无法实现。
(二)实现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必须做好一产与三产的结合文章。
先进地区都把发展农业基础上的旅游作为着力点,依托高标准的设施农业,进一步融合创意设计、文化特色,拓展体验、观赏采摘、休闲产品销售为主的休闲观光功能,极大地延伸了农业产业链,提升了产业综合效益。在一产与二三产结合上,先进地区抓住关键点,起到了穿针引线的关键作用。比如,盐城市大丰区多条休闲旅游路线启动后,由于路线布局上缺少餐饮配套服务,游客留不住,影响了整体景点路线的利用率,该区采取财政补助的方式,发动周边村发展农家乐,发展起完善的旅游餐饮配套体系。武汉市东西湖区的吉农农场探索的“以劳换宿”的项目,游客一上午的田间劳动,可以换取一家人当天免费食宿,项目一经推出,短短几个月就吸纳会员1000多人。所考察地区多为人口密集地区,与他们相比,一方面是我区及周边城镇人口少,人气难以聚集,另一方面,我区休闲农业数量少、布局分散、建设标准低,多为近郊游、半日游,无法留住游客,起不到带动一产的明显作用。
(三)实现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必须发挥好政策的引导作用。
此次考察,我们切实感受到以上地区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上的超前意识和发展魄力,当地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在农业基础设施、农业标准化提升、旅游配套服务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强力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如,武汉市东西湖区2017年政府财政可用财力达到110亿元,按照都市农业的发展定位,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通过集中流转,政府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按照每亩1000元打包对外流转,各级财政在农业基础设施上投入达到每亩2.4万元,在12万亩耕地上发展设施农业10万亩。在发展休闲农业上,市区两级财政按照基础设施投入50%的比例对农业经营主体进行补助,上不封顶。今年4月份,武汉市又出台了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黄金20条”,鼓励市民下乡以租赁、合作方式利用农村空闲农房创业创意、休闲养老养生,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村增加财产性收入。东西湖区现代农业发展离不开雄厚的财力支撑,而广西贵港市覃塘区则是在有限的财力下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引导社会资金助力现代农业发展。覃塘区2017年财政总收入为18.2亿元,为典型的吃饭财政。在这一状况下,区政府整合各类项目资金3200万元,为覃塘区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配套建设基础设施,通过“公司+家庭农场”方式进行社会运营,建成以示范区为中心的集观光、体验、休闲、娱乐、文化、饮食于一体的农业生态旅游园。与东西湖区相比,我区设施农业数量小、建设水平低,农业依然以传统农业为主导。与覃塘区相比,作为优势产业的莲藕产值低、产业链条短,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刚刚起步。因此,如何整合各类资金,引导发展高科技农业及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我们目前面临的关键问题。
(四)实现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应坚持高端定位、长远发展的战略。
先进地区在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过程中,没有一蹴而就,而是在长期规划的引领下,通过政策倾斜、资金倾斜、信息与技术支持等手段,抓龙头、建基地、抓大户,促使他们逐步发展壮大。如,广西玉林的五彩田园立足起点高规划,按照标准化、规模化、特色化、生态化、田园化、品牌化的“六化”要求,建设三类功能区,第一产业功能区为高标准、高水平的规模化种植园,包括中国南药园、海试区科技园、五彩花田等13个重点产业项目;第二产业功能区建设中药材加工、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生物质能源萃取等农产品深加工;第三产业功能区建设物流、商贸、观光、旅游、文化服务等产业,包括花卉产业园、国际物流园、健康小镇、岭南农耕文化园等16个重点规划项目。整个园区规划起点高、建设速度快、总体规模大,走在广西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的前列。兰陵国家农业公园,自2007年启动建设,历时近10年,期间经历两次总体规划调整,先后投资5亿多元,发展到目前已成为集现代农业科技示范、科普教育、休闲农业观光旅游于一体的大型农业公园。纵观其发展历程,我们感受到当地政府在打造高端现代农业园区的恒心和毅力,可谓是十年磨一剑,砺得梅花香。我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虽然已发展55处,建设投资规模60余亿元,但由于运营主体观念陈旧、思路不清、投资盲目,多数园区处于低水平运营,整体效益不高。
三、理清思路,加快突破
(一)立足实际、科学规划。
根据今年区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品质的发展理念,对我区现代农业、全域旅游进行科学规划,构筑生态旅游大开发、生态高效农业大发展的新格局。将我区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精心打造以自然景观游为龙头、沿黄风情游为主体、北方鱼米之乡为目标的亮点工程。在规划建设上,一是结合现有农业资源和区域产业布局,着眼长远、整合资源,以全国领先、世界一流的标准科学规划、精心设计,以一流的规划引领一流的建设,把亮点做亮、优势做大、重点做强。二是在项目选择上,既要坚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总体规划、群众需求、文化休闲“四符合”标准,也要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和做法,敢于探索创新,用改革的方法破解难题,用创新的手段推进发展,多上规模大、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项目,把资源优势利用到极致,确保项目的档次和水平。
(二)政府引导、树立标杆。
尽快成立以书记、区长为组长,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起“部门联动、政策集成、资源整合、资金聚焦”的工作机制,整合各部门的支持政策向重点地区、重点项目集聚、倾斜。以旅游部门为主,相关镇街以及农业、国土等部门配合,抓紧开展前期工作。要充分发挥我区农业资源优势,突出产业特色,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产业聚集、协调开放”的原则,区政府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设立专项农业+旅游发展引导资金,及早研究制定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财政贴息等扶持政策,重点搞好对各旅游景点基础设施的投入。各有关部门要积极争取上级涉农、旅游、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等扶持项目、资金。要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和招商模式,引进国内外资本参与旅游项目开发建设,重点打造10个万亩自然景观、滨海旅游特色小镇、水语小镇等标杆、亮点工程,以此推动全区农业+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三)解放思想,冲破禁锢。
通过外出考察对比,与先进地区发展旅游业的发展态势及思想理念来看,我区还存在“固步自封、小成自满”、“非山即水不能搞旅游”等消极思想和错误发展理念。对此,我们必须要直面、正视存在的差距的问题,破除“坐井观天”的狭隘思想,务求开放致远。要打破思想陈规,用长远眼光谋划旅游发展思路,用科学布局推进项目落地,用开放态度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既要“走出去”,学习借鉴他人发展经验和发展模式;也要“请进来”,通过开展研讨会、培训班等形式,提升干部以及从业人员的发展理念,提高业务本领。要坚定发展信心,树立“时不待我、只争朝夕”的发展意识,动员和凝聚各方力量,加快推进今年确定的旅游重点项目建设,让旅游成为我区产业转型升级、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柱产业。
(四)造点串线、连片打造。
借助“黄河入海、胜利油田发源地”世界唯一优势,主打“黄河口生态游”品牌,突出“走近黄河、拥抱自然”主题,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亮点突出的大地自然景观、高科技农业产业园、农家乐集聚区、果蔬采摘园,打造一流的集农业观光、农事体验、居住餐饮、休闲娱乐、亲子教育为一体的农业休闲旅游综合体,尽快实现点上突破、线上串联、面上提升。一是打造沿黄生态游。从南向北沿黄河大坝整合提升董集镇黄河金滩、南展区房台村民俗体验、天宁寺佛教文化、湿地公园、万亩麦田怪圈、万亩花海等旅游资源和项目,打造黄河三角洲重要的生态观光带。二是发展田园体验游。即以东二路为中轴的辐射周边的中央休闲娱乐区,围绕“土、特、奇、鲜”作文章,精心打造万亩荷塘、万亩稻田、万亩河蟹、万亩林场、万亩桃园等大地自然景观和重复消费群体认可的“我的菜地”“我的稻田”“我的果园”“我的渔池”等特色体验田园。三是滨海特色游。即以市现代渔业示范区为主的渔业参与休闲度假区,重点打造温泉养生、泥滩捉蟹、制盐体验、海参养殖、中心渔港等市民亲身参与休闲项目,打造成全市生态旅游的典范区。
出差考察报告范文6
(一)粮食供需等基本情况
1.粮食生产和消费情况
日本近年谷物产量950万吨左右,消费量3600万吨左右。其中水稻产量850万吨左右,消费量900万吨左右,基本自给;小麦产量80万吨左右,消费量600万吨左右,绝大部分需进口解决;玉米产量极少,消费量1600万吨左右,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另外,大豆产量在25万吨左右,消费量500万吨左右,绝大部分需进口解决。如2004年日本谷物产量981万吨,其中稻谷873万吨,小麦86万吨,大麦18万吨。谷物进口2643万吨,其中大米73万吨,玉米1625万吨,小麦548万吨;出口19万吨(大米)。
2.食物消费结构变化情况
据农林水产省综合食物局介绍,由于经济的增长、生活节奏的加快,日本人的饮食消费习惯和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饮食消费结构趋向于欧美。受此影响,日本的食物生产和消费总体呈下滑状态。食物生产额(按金额评价)的自给率由1965年的86%下降到2004年的70%,其中主食用谷物(大米、小麦)自给率由80%下降到60%;食物卡路里消费(按热量评价)自给率由1965年的73%下降到2004年的40%,其中谷物(含饲料)自给率由62%下降到27%。日本人饮食消费结构中大米的卡路里消费(按热量评价)逐年下降,1960年人均每日热量消费为2291大卡,其中大米为1106大卡,占热量消费的47%;1980年人均每日热量消费为2562大卡,其中大米为770大卡,占热量消费的37%;2004年人均每日热量消费为2562大卡,其中大米为600大卡,占热量消费的23%,即从1960年到2004年人均每日大米的消费量减少了一半。与此同时畜产品、油脂类的卡路里消费则大幅上升,2004年人均每日畜产品和油脂类的消费量分别是1960年的3.5倍和4.7倍。由于日本人饮食消费结构的变化,造成本国饲料和油脂需求的90%依赖进口,这对日本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造成很大的打击,对此日本政府制定并实施了2003年到2015年食物生产自给率的目标计划,同时还在农业生产和饮食结构消费指导方面提出了对策:一是多扶持大型农户;二是尽可能提高土地利用率;三是加强农户与食品加工业的联系;四是号召公民重新审视饮食习惯,宣传大米是日本人民的传统食粮,吃米饭符合日本民族的生活习惯,从健康出发,扩大大米的消费量,谋求供求的平衡;五是呼吁农户多做宣传争取得到消费者的信赖,选择本国的产品。
3.2006年至2007年大米供给、消费及库存情况
据北海道农政事务所提供的资料显示:2006年6月日本全社会大米库存为260万吨,其中:政府储备米77万吨、农户储存58万吨、批发商库存94万吨、零售商库存31万吨。2005年当年大米产量为833万吨,其中:政府收购40万吨用于储备大米轮换。2006年大米总供给量为1093万吨,当年消费总量为844万吨。预计2007年6月末全社会大米库存为249万吨,其中政府储备大米77万吨。
4.大米流通渠道
近年日本的大米销售已经逐步放开,其流通主要有以下三种渠道:
一是农户基层农协集粮集团(国家规定的为数不多的大企业)大米价格中心(买卖双方投标形成价格)批发商商店消费者
[集粮集团也可出售给政府作为储备]
二是农户直接卖给消费者
三是农户卖给基层农协卖给消费者
消费者购粮主要渠道是:超市占33%、农户直销占21%、生活协同会占14%、米店占6%、农协占4%、亲属间转让占14%。
(二)粮食流通政策的演变
日本的粮食流通体制自战后以来经历了由政府直接管理到间接管理的演变,并形成了较完善的粮食宏观调控体系。
1.从自由交易到国家统购统销(上世纪20~60年代)
上世纪20年代以前,日本粮食流通实行自由买卖,政府不加干涉。明治年间各地设有大米市场,买卖双方可以通过市场自由交易。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到60年代,由于战争的影响,日本国内经济崩溃,临近战争结束时,日本的农业生产比战前下降了40%,人均谷物量由228公斤减少到130公斤,粮食危机严重。为了保证城市供应,稳定大米市场,政府不得不干预粮食市场,改粮食自由流通制度为政府直接统制。1942年日本政府出台了《粮食管理法》使粮食统制更趋法制化,该法不仅将大米列为统制物资,还将包括麦类、薯类、水产品、加工食品在内的一切食物都列为统制物资,实行配给。
战后,随着日本经济逐渐恢复,统制经济也有所调整,1952年修改了《粮食管理法》。相继撤消了对各项农产品的统制,即放开了小麦和大麦的国内市场;废除了饲料配给和价格管制制度,实行玉米贸易自由化;但仍将大米置于国家直接统制之下,坚持大米自给,对大米进口实行严格控制。粮食进出口由政府统一管理。1961年,日本政府出台了《农业基本法》,通过生产政策、价格和流通政策以及结构政策缩小了农业和其他产业之间在生产力和生活水平方面的差距。如引进二重米价制,成立了反映各界意向的米价审议会;把大米收购价格的核定方法由均衡法改为收入均衡法;由于米面价格倒挂,政府采取价格补贴和费用补贴方式进行粮价补贴等。这样,以对主要口粮大米的直接统制为核心的粮食流通管理制度,更加趋于完善。
2.引进市场机制(二十世纪70~80年代)
上世纪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初,由于生产的发展,大米产量迅速增长,连续几年产量超过1000万吨,1967年总产量达到1440万吨的历史最高水平,结束了长期以来困扰日本的大米不能自给的局面,甚至出现了大米过剩,政府大米库存激增,财政负担相应加重,以及优质大米暗中流通、黑市交易增多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为了平衡供需,减轻财政负担,在粮食流通中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一是自1969年起实行了自主流通米制度,即把农民出售的大米分为政府管制米和自主流通米两种。自主流通米的数量由政府确定,在价格形成上间接干预,但政府不负责购销。二是实行生产调整,限制产量。即由政府根据大米的供需预测,确定减种转产的目标面积,逐级分配下达,直到农户。向农户收购大米也改按全部数量收购为预约限量收购。三是取消粮食配给制,废止《物价同治令》对大米销售价格的制约。四是放宽了指定集货业者、批发业者、零售业者的必要条件,扩大业务范围。五是设立自主流通米价格形成机构。自主流通米通过招投标,公开、公平地形成大米批发的全国指标价格,成为各地进行批发交易时的价格基础。通过上述改革,日本形成了政府收购与自主米流通的双轨制。
3.实施部分管理间接统制(上世纪90年代中期后至今)
1993年日本大米大幅度减产,当年产量只有783万吨,比上年减产26%,导致了供给紧张。由于日本政府没能有效地稳定市场供给,发生了“平成米骚乱”、“黑市交易”。乌拉圭回合之后,日本政府在保持国内大米供求基本平衡的同时,每年又不得不进口一定数量的大米(日本承诺每年要进口77万吨大米)。面对国内市场和国际贸易方面出现的问题,1995年,日本粮食流通体制进行了重大调整,并开始实施《关于主要粮食需求及价格稳定之法律》(简称《新粮食法》),政府开始逐步退出收购,限定政府米数量,并增加计划外流通米,允许农民自主销售生产的大米。以政府米及进口米设立专项储备,废止农户向政府交售粮食的义务,确保计划流通米的稳定流通,建立价格形成中心使价格真实反映供需状况。到1999年4月,以大米贸易完全自由化为标志,日本粮食流通基本实现了市场化,国家只管大米储备并对粮食市场实行间接调控。在粮食流通体制随供求关系变化而不断调整的同时,日本政府通过补贴等多种措施引导农民减少水稻种植,转种其他作物,以缓解大米过剩带来的压力。
近年,日本政府对粮食市场宏观调控的主要做法:一是对粮食生产及流通进行计划指导。每年由农林水产省制定、公布粮食供需及稳定的基本计划,提供粮食生产、流通量、品质、价格等信息给农民、流通业者和消费者;二是市场结构的管理。对市场实行登录制,流通业者只要符合条件,进行登记,都可以参与流通经营。三是稳定价格。日本除按基本计划推进生产调整外,还根据大米生产丰歉灵活吞吐专项储备,从总量上维持大米的供需平衡以稳定米价。在流通环节,设立1个全国性的大米价格形成中心(农林水产省属下的财团法人),通过招投标形成合理的价格,成为各地交易的标杆价格,并在价格形成过程中对价格波动的范围进行限制,以维持米价的相对稳定。
(三)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及粮食补贴政策
1.粮食价格形成机制
1972年以前,按照《物价统制令》的规定,大米的收购价格和销售价格都由政府统一规定。1972年废止了对销售价格的统制。目前,大米的价格形成是由买卖双方通过大米价格形成中心以招投标方式竞价交易形成。大米价格形成中心于每年7月下旬开市到次年7月下旬结束,每月组织一次交易。交易方式有传真交易、网上交易、现场交易、邮递交易四种。大米价格形成中心对进场交易买卖双方的资格有各种限定:即卖方为县级(相当于中国的省级)以上农协(集粮集团),必须有8000吨以上的大米收购量,收购量的三分之一必须进入价格中心交易,每次交易量在200吨以上,全国有40家左右;买方为政府备案的批发商,全国有300家左右。买卖双方交易时,中心对卖方提出最高限价,即以上年度最后三笔交易的平均数为最高限价,对买方没有限制。交易结果交中心监视委员会审查同意后执行。大米价格形成中心的费用开支由国家负担50%、交易双方负担50%。
2.粮食补贴政策
日本的粮食补贴形式已从过去的流通、生产环节为主,转向以支持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为主,大大增加了“绿箱”政策的补贴支出,并保持了较高水平的“黄箱”政策的补贴资金。目前日本对粮食的补贴主要有:一是为了稳定粮食生产者收入而建立的稳定基金,基金由政府和生产者按大约3:1的比例共同建立,当生产者收入低于正常收入的80%时,由稳定基金进行补偿。二是对粮食生产的基础设施进行补贴,农户购买农业机械设备可获得一定补贴。我们在大阪经济大学观看《日本农业经济发展》录像时看到:北海道农户山内先生购置了5架农用直升飞机用于施肥和施药,共计花费5千万日元,其中40%就是政府补贴。三是对进行生产结构调整的农户,例如水稻改种大豆,按调整的面积给予补贴。四是对生产条件较差的地区,政府给予农户直接补贴。五是通过控制进口,利用国际市场价格与国内市场价格很大的差价,将其中大部分利润用来支持国内较高的收购价格。六是对政府米储备费用进行补贴。七是对生产者在年度末未能卖出的粮食进行部分储存费用补贴。
(四)粮食储备制度及仓储管理
1.粮食储备规模及库存
《新粮食法》中明确规定政府需设立专项储备。储备规模相当于居民2~3个月的消费量。粮食储备建立之初规模为150万吨,并规定可上下浮动50万吨。品种为大米(主要为糙米,也有少量进口的成品米)。目前政府粮食储备规模调整为100万吨,以周转方式定期吐故纳新,粮源主要来自于政府直接收购和进口的粮食。近几年日本的政府储备米库存变动情况如下:2001年190万吨,2002年166万吨,2003年163万吨,2004年60万吨,2005年84万吨,2006年77万吨。
2.储备粮食管理及运作机制
日本农林水产省下设的食粮厅是国家粮食流通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全国粮食供求预测,制定生产调整指标和库存调整指标;负责管理粮食进出口和政府米。食粮厅在地方设食粮事务所。政府粮食储备由农林水产省食粮厅进行垂直管理,政府粮食储备的轮换由农林水产省直接制定计划,其轮出的销售价格和购进价格是由大米价格形成中心通过招投标决定的。
储备粮的储存由政府与民间共同负责。政府粮食储备有15万吨储存在全国的10个政府仓库中。如我们参观东京深川政府仓库的库容为5.95万吨、近畿农政局大阪茨木政府仓库的库容为2.52万吨、福冈政府仓库1.02万吨。其余的85万吨则通过招标方式交由社会力量代储,主要是农协或专业的储存公司。对于委托民间储存的粮食,由农林水产省负责与代储企业签订合同,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明确规定对违约将如何赔偿。据北海道农政事物所介绍,到目前为止,代储企业没有发生过违约行为。
粮食储备费用由政府进行补贴。政府仓库的保管费用,由政府按照每年每吨大米1.2万日元(约合0.40元人民币/斤米·年)的标准(据了解政府仓库是按仓容量补贴的)进行补贴,民间代储的保管费用与此大体相当。政府除了支付储备费用补贴外,储备粮轮换销售的价差损失也由政府负责,政府储备粮的收购资金是由财政资金拨付。政府仓库的建设维修改造、设备购置等费用也由财政部门核实后列入财政预算后下拨。
3.储备粮食的仓储管理
日本的仓储管理设施先进,现代化程度高。其政府储备的大米多为糙米,糙米水分为15%,仓库都是低温储存,仓温不超过15℃、相对湿度为70%~75%。仓内湿度在不影响储存粮食品质的前提下,可以适当调节,因此,糙米在储存中,基本没有丢失水分的情况。糙米在运输过程中没有保持低温的设备,多为布袋或纸袋包装,叉车装卸。储备糙米在一年以后就开始进行轮换,糙米一般储存2~3年,特殊情况下也有储存期较长的。如:日本深川政府仓库储存的一部分糙米已有10年。
据介绍,日本之所以采取低温储存方式,主要在于以前通过常温保管,容易发生虫害,需要进行熏蒸处理,要花费很多的人力和代价,而且储存的米将不能食用,因此经过多次试验后,才确定了这种低温储存方式,以保证储备米的品质。低温储存的大米储存2-3年品质与新米差别不大,储存时间更长的虽然仍可食用,但日本人一般不愿吃陈米。对储存时间过长的或受污染的,用于饲料或工业用粮。另外,日本政府对一部分轮出的储备米也用于对外援助。
政府仓库的工作人员均是政府公务员,工资由财政负担,不与政府仓库的经营业绩挂钩。政府仓库的正式工作人员很少,如东京深川政府仓库仅有10人,福冈政府仓库仅有3人。其职能是按储存要求负责保管粮食,主要是控制仓内的温湿度。晚间警卫工作委托给民间保安公司,清洁工作委托给民间清扫公司,粮食的进出运输委托给社会运输公司,粮食品质的检测由专门的检测单位的质检人员来定期进行检查测定。
4.粮食储备与供给保证体制
据了解,由于日本是地震、台风、水灾等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日本政府对公众应急知识普及宣传演习、危机管理和应急物质储备非常重视,如在日本福冈政府仓库,我们看到储备的救灾米饭,在佐竹株式会社的展览厅中看到展示的各种防灾用方便食品。日本政府将粮食供求分为正常、紧张和发生意外时三种情况,并分别制定了不同的对策。
(1)在供求正常情况下,一是对国内和国际粮食供求有关情况和价格情况进行整理分析;二是对民众普及危机管理时的应急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