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考化学复习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考化学复习计划范文1
一、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习惯很有问题,学习过于浮躁,班级内的同学间差距太大,最高分和最低分相差较大。针对以上问题复习时主要是知识点梳理填空、过关练习、章节练习、其中穿插部分考试,检测学生复习情况。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主要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复习,老师少讲多点评。
二、具体计划:
1. 梳理基础知识中,主要抓住基础薄弱的学生,让学生自己讲、自己填、自己记,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最基础的知识,都能拿到基础分。记不住的重新记、多次记、反复记,确保每个同学过关。
2 重点知识一定加大复习力度,让大多数学生都能非常熟悉解题思路和涉及到的相关课本知识,做到心中有数、考试稳重、不失误、少丢分。
3 适当培养学生分析解答信息题、实验探究题,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由于这次是市调研考试,难度比重估计较大,而且这种题型也是近年来成都市中考的一种趋势和热点。而我们学生在迁移知识、运用知识方面存在较大问题。这方面的练习会在每章每套模拟题中以一定比例出现,让学生适应这种考察方式,掌握答题技巧,尽量争取更多分数,以适应明年中考考察方式。
4 为了提高平均分,还应该准备一套针对差生的复习方法,计划在全班性复习的基础上,对差生“再炒一次回锅肉”,所以这次我在印资料的时候也每套资料多印了些,准备在复习时让全班同学都做到全面复习的基础上,再给部分差生来一次“小炒”,争取让他们“回味无穷”。
当然,在实际的复习进程中,会根据具体情况对复习策略做适当调整,特别是个别学生做单独辅导,让学生在原来的学习基础上更上一层
三、复习时间安排
11.5——11.7 复习第一章内容。
中考化学复习计划范文2
关键词:化学;学考;复习;学习动机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4-0111
高中化学学考对培养高中生的科学素养起到指导和推动的作用,高中学考复习是整个中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要使学生巩固知识并使之系统化、结构化,同时也承担着进行人才素质教育和迎接达标考试的重要使命。笔者所在学校高二学生第一学期的十月就迎来了第一次化学学考。学考复习虽然没有高考复习的难度、深度、广度,但也有时间短、内容多、对象广的特点,针对笔者所在学校学生生源一般甚至平均之下,如何在短时间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争取第一次考试就能取得较满意的成绩,为后续的科目和选考腾出更多的时间呢?笔者认为在化学学考复习中只有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使他们在掌握化学知识的同时取得最佳的学考成绩。
何谓学习动机?它是指一个人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而萌发的一种内在的推动力量,它促使学生将自己的行为指向学习。动机产生的重要主观原因是兴趣,应该渗透于教学活动的每个结构成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以便为教学创造良好的气氛,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经过几年的教学体会,笔者认为在化学学考复习中培养和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动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知觉好奇
动机源于个体的内在需求、内部唤醒状态。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学习的动力。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经过一年的高中学习,学生对于各门课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学考和选考上已经做好了选择。现在的学考应该是学生相对薄弱的科目,笔者所在学校尤其对于一些学习成绩中下、学习习惯较差、自我克制能力弱的学生,更是表现出对学习的不满和厌恶。如果在复习课上将化学情境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他们感受知识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同时知识产生于生活、所有化学原理基本都是借助对口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不断实验和研究得到的。比如,在复习硫元素时,可以从生活中的硫酸型酸雨着手,把酸雨的成因与防治、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硫酸的工业生产和稀浓硫酸的区别知识串列起来。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对生产生活的重要性,从而萌发对化学的兴趣。所以,在高中化学学考复习中,化学教师应该最大限度地把枯燥晦涩的化学理论知识融入现实生活中,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感悟化学情景,并发现一些化学问题,使学生以一种解决问题的心态独立研究和解决问题,进而得到正确答案,有效地加强学生对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学好化学的自信心,形成较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二、优化教师语言,激发思维动机
苏联教育家斯维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枯燥乏味的语言与风趣幽默的语言在课堂上所造就的效果迥然不同,前者是催眠剂,后者则是兴奋剂。短暂的学考复习时间更要追求课堂的高效,如:如学生对有些相似化学式容易混淆,容易张冠李戴,如生石膏(CaSO4・2H2O与熟石膏(2CaSO4・H2O),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利用CaSO4前系数的不同而加以区别。“一回生CaSO4・2H2O ,二回熟2CaSO4・H2O”,就像我们常说:“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是朋友”的口头禅,这样就使学生很简单地把这两者区别开来。趣味性教学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求知欲望,充满情趣的语言也能调剂课堂教学的气氛和节奏;师生能在会心的笑声中达到默契交流,从而提高化学教学效果。当讲盐类水解规律时,可用“两军对阵看谁强,强者为王,弱者为寇;谁强显谁性。”这种生动的语言,既突破难点,又风趣。学生的兴趣顿时被激发了,甚至有的学生产生了对别的物质的类似的创作欲望。教师运用语言的趣味性来调动学生的兴趣,那是一种艺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人格的魅力。平时有意识地动一下大脑,查阅一些资料,相信你定能激起思维的火花。这样的复习势必事半功倍。
三、巧设实验,诱导探究兴趣
化学学考虽然时间短暂,但化学实验以其生动直观、鲜明的特征,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很大的作用,适当的实验对整个复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中阶段,学生要学习和复习的内容繁多,任务艰巨,极易使学生产生厌恶学习的感觉。这时,化学教师可以借助创设相关化学实验情境,使晦涩难懂的化学反应以一种直观方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更深入理解化学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提升高中化学学考复习效率。比如,在复习氯气的性质时,可以设计一个工业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实验,学生既可以感受氯碱工业的生产原理,又可以探究氯气的各个性质,尤其是使鲜花黯然失色,还可以制备生活中的漂白粉。种种必然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极大地调动他们的参与性,这样这节课定是兴趣盎然的,这节课的效率自然是高效的。
通过创设生活情境、优化教师语言、巧设实验等方式直接动机被充分激发之后,还要给予强化。学生感受到教师心诚意切、实事求是的评价,感受教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都会使学生的动机演化为持久的学习情感。这样,既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又能考出理想的成绩、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 施良方,崔允t.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 钟 萍.高中信息技术学考复习点滴体会[J].考试周刊,2014(48).
中考化学复习计划范文3
一.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分别是指元素符号、化学式和离子符号等及其周围的四种数字所表示的含义.具体内容如下:
1、元素符号宏观上表示元素,微观上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另外,还有一种特殊情况;那就是,部分元素符号还能表示由它所组成的物质等;
2、化学式宏观上表示物质及其组成,微观上表示该物质的构成.如果构成该物质的粒子是原子,那么它还能表示元素和一个该原子;如果构成该物质的粒子是分子,它除了表示一个该分子外,还表示该分子的构成;
3、离子符号整体上表示一个该离子,右上角表示一个该离子带几个单位的正或负电荷.
4、四种数字的含义是这样的:(1)化学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微粒的个数.(2)化学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该微粒中所含该原子的数目.(3)化学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4)化学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在该化合物里该元素或原子团所显的化合价.
1.下列化学用语所表达的意义正确的是(
)
A.2K﹣﹣2个钾元素
B.Al3+﹣﹣1个铝离子
C.O3﹣﹣3个氧原子
D.2N﹣﹣2个氮分子
2.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A.氦气:He2
B.两个金原子:2AU
C.铝离子:Cl﹣
D.硫酸铁:Fe2(SO4)3
3.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A.两个氮原子:2N2
B.两个氢分子:2H
C.氧化铝的化学式:Al2O3
D.一个钙离子:Ca﹣2
4.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二个氮分子﹣﹣﹣﹣2N
B.氦气﹣﹣﹣﹣He2
C.二硫化碳﹣﹣﹣CS2
D.锌离子﹣﹣﹣Zn+2
5.对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2N
②2NH3③2OH﹣④SO2⑤H2O
⑥Mg2+
A.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⑥
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③
C.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④⑤
D.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②
6.下列各组选项中数字“2”的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O2和2O
B.Cl2和Cu2+
C.3O2和SO2
D.2H2SO4
7.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
A.SO2表示二氧化硫中含有2个氧原子
B.2CO﹣﹣两个一氧化碳分子
C.Ca+2﹣﹣一个钙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D.2Fe:表示2个铁元素
8.对于下列几种化学符号,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Fe②③N④OH﹣⑤CaCO3⑥H2O2
A.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有①③⑤⑧
B.④⑤⑥中都含氧元素,其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均为﹣2价
C.表示阴离子的有②④,且它们都带有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D.①③符号有三层意义:表示一种单质、一种元素和一个原子
9.下列各种符号所表示的意义最多的是(
)
A.H
B.2N
C.Na
D.2O2
10.下列化学用语的使用及其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
A.Ca+2:1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B.2K:2个钾元素
C.4SO3:4个三氧化硫分子
D.N2:1个氮原子
11.对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2N
②2NH3③2OH﹣④SO2⑤H2O
⑥Mg2+
A.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⑥
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③
C.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④⑤
D.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②
12.对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含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2CO②2NH3③2N④SO42﹣⑤⑥2H+⑦SO2
A.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②
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④⑤
C.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④⑥
D.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⑦
13.下列化学用语书写错误的是(
)
A.氮元素﹣﹣﹣﹣﹣N
B.氧化铁﹣﹣﹣﹣﹣Fe2O3
C.氢分子﹣﹣﹣﹣﹣H2
D.硫离子﹣﹣﹣﹣﹣S﹣2
14.化学用语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对化学用语的说明中,不正确的是(
)
A.2SO42﹣:表示两个硫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
B.Na:表示钠元素,表示钠这种金属,表示一个
Na
原子
C.2H:表示
2
个氢原子
D.He:表示氦元素,表示氦气这种气体,表示一个氦原子
15.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
A.2H:两个氢元素
B.CO2: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
C.S2﹣:硫元素的化合价为负二价
D.:一个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正电荷
16.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
A.Zn2+:一个锌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B.SO2:二氧化硫中含有两个氧原子
C.2H:2个氢元素
D.:氧化钙的化合价为+2价
17.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钙离子:Ca+2
B.2个氧分子:2O
C.氯化亚铁中铁显+2价:Cl2
D.铝原子结构示意图:
18.下面关于“2”的含义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Zn2+中的“2+”表示锌元素显正2价
B.2NO中的“2”表示2个一氧化氮分子
C.2S中的“2”表示二个硫元素
D.Fe2+中的“2”表示每个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答案:
1-5
BDCCC
6-10
CBCCC
11-15
CADAB
中考化学复习计划范文4
关键词:有机化学;有效复习;策略方法
有机化学作为高考的必考内容,是考查考生对有机化学知识综合分析能力的一种题型。考题常将大学学科的有关知识放到高考考题中作为信息材料出现,考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看似颇具一定难度,其实这些都源于已学过的知识。只要正确提取有效的信息并将其应用在新情境中,题目往往高起点低落点。要做到有的放矢,运用自如,关键在于掌握有效的复习策略。
一、抓点
从具体的代表物入手,熟悉各种官能团的性质,夯实基础。根据饱和烃、不饱和烃、苯及其同系物、烃的衍生物(卤代烃、醇、酚、醛、羧酸、脂)的课本顺序,依次整理其结构特点、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化学性质中的反应类型和反应机理。比如,整理醇的化学性质时就可以以乙醇为例,在其结构中熟悉各个反应中的断键位点,从而对醇的化学性质胸有成竹,同样对其他官能团都应采取同样的方法,达到对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再如甲烷、乙烯、乙炔、苯的特殊空间结构,二烯烃的1-4加成与加聚反应形成新的新双键,1-位醇和2-位醇的氧化反应的区别,苯酚与甲醛的缩聚反应,羧基不能发生加氢反应,甲酸结构的特点是既有羧基又有醛基性质,酚与三价铁的显色反应,醛基被氧化的银镜反应以及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的砖红色沉淀,制备乙酸乙酯的实验等,都是考题的重要来源。最好的记忆方法是自己归类,用心整理,抓住要点,建立知识数据库。
二、连线
按照官能团及有机反应的九大类型,即取代、加成、消去、加聚、缩聚、氧化、还原、水解、酯化等反应,归纳出何种有机物能发生相关反应,能熟练地书写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并把相关的知识连成线。比如醇氧化成醛,醛氧化成酸,这就是一条氧化链,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以乙醇氧化、乙醛氧化为例,其他依据反应的原理,方程式中注意结构中变与不变即可。但是,甲醛的氧化反应有甲醛结构的特殊性,注意其产物并非甲酸,而是二氧化碳和水。另外,乙烯加成为醇或卤代烃,又可将烃和衍生物连成一串,将烃及其衍生物串联起来,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还要对以下内容进行小结:①能与特殊试剂反应的官能团或有机物,如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的四氯化碳、金属钠、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等。②反应条件决定的反应类型,如氯气(光照)――烷基取代,铜(加热)――醇的氧化反应,溴的四氯化碳――加成反应,氢氧化钠水溶液――卤代烃的水解,氢氧化钠醇溶液――卤代烃的消去反应等等。③官能团的消除。通过消去反应等消除卤素原子、醇羧基,通过加成反应或催化氧化反应等消除醛基等。④官能团的引入。如双键的引入方法:某些醇或卤代烃的消去反应会生成双键化合物,醇的催化氧化生成醛或酮等含碳氧化键的化合物等。再如卤原子的引入方法:烃与卤素单质取代反应,不饱和烃与卤化氢或卤素单质的加成反应,醇与卤化氢的取代反应等等。⑤官能团的衍变。
三、建网
有机化学知识点较多,但规律性很强。在复习中,通过横向、纵向的知识梳理,把头脑中分散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高考复习中以结构为主线,做到“乙烯辐射一大片,醇醛酸酯一条线”。抓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有机物的相互转化关系,将凌乱的知识结成网,能减轻学生的负担,有利于知识的迁移,获得较高的复习质量和效率。
四、精练
有机化学复习过程中,做一定量的题加以巩固是非常必要的,但一味盲目地搞“题海大战”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要选择符合考试说明又具有典型性的试题,坚决放弃偏题怪题。还要从做题中善于总结,及时查缺补漏。如:用式量为43的烷基取代甲苯苯环上的一个氢原子,所得芳香烃产物的数目为
( ):A.3、B.4、C.5 、D.6.
【考点直击】本题既考查了学生对苯的二元取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又考查了根据式量求烃基的方法。
【解题思路】式量为43的烷基为C3H7―,包括正丙基(CH3CH2CH2―)和异丙基[(CH3)2CH―],分别在甲苯苯环的邻、间、对位上取代,共有6种。烃及烃基的推算,通常将式量除以12(即C原子的式量),所得的商即为C原子数,余数为H原子数。
本题涉及的是烷基(C3H7―),防止只注意正丙基
(CH3CH2CH2―),而忽略了异丙基[(CH3)2CH―]的存在。答案:D。
中考化学复习计划范文5
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已经成为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学习内容。本文把近几年中考对实验探究试题综合为四个方面,将实验综合试题分类、提炼出相应的知识点和能力点,对实验内容进行复习,以提高得分率。
[关键词]
中考;化学;实验;科学探究;复习策略\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探究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科学探究的重要实践活动。科学探究有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提高,因此,《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并将科学探究作为义务教育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模块,科学探究已经成为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学习内容。
在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中,无论是教师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分组实验,实验探究都是实验教学的重点。全国各省市中考试题及辽宁省各市的《考试说明》均以科学探究为考试重点,尤其是中考中实验探究题的分值所占比例较大,彰显了对科学探究的高度重视。近几年,全国各省市中考试题中化学实验探究题,都注重考查实验能力、探究能力,同时注重试题的探究性、开放性。其中,实验能力考查既包括基本实验技能,也包括对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每年的中考试题中,化学综合实验题的平均得分率较低,原因在于试题种类较多、知识点混杂、综合性强、复习难度大。如果能将实验综合试题分类、提炼出知识点和能力点,站在比较高的层面上进行复习,能让学生克服畏惧心理,提高得分率。
如何在复习中提高对科学探究试题的应试能力?一是,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二是,研究教材,吃透教材;三是,理解实验原理,体现科学探究的过程。即应理顺知识、明确内容,进而理清考点、把握方法、提高成效。本文从中考试题中选取一定量的试题实例进行分析。
近几年的中考对实验探究试题的考查可分为这样几个部分:
一、基本实验操作
【例1】(2006北京)下列物质中,不能与水形成溶液的是( )
A.白糖 B.食盐 C.纯碱 D.植物油
【例2】(2011本溪)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例3】(2015本溪)请根据有关实验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理由是________。
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在集气瓶中预先放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__。
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首先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
测定酸性溶液的酸碱度时,预先润湿pH试纸,导致测得的结果___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变”)。
分析:这三道试题考查的是常见物质的溶解性及常用仪器的用途和基本操作,均为记忆性知识,影响试题得分率的主要因素是考生对知识的熟悉程度,其中【例3】中的(2)和(4)低于【例1】和【例2】中的(1)、(3),原因在于学习【例1】【例2】中的(1)、(3)大多同学都自己动手做过实验;(3)虽然做过实验的很少,但由于涉及到自身安全或教师的演示实验或播放的视频印象深刻,得分率较高,其他实验虽然教师讲解过,但不如做过的实验记忆深刻,因此,丢分较多。
应对策略:重视实验操作,抓好实验基础的复习。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此类试题以化学实验为载体,考查化学基础知识。因此,掌握基础知识,熟知初中化学实验基本技能,是提高准确率的前提。复习时可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做一些让全体同学都参与的实验,让学生真实感受实验的过程,强化对实验知识的记忆,在“做中学”,而不能以“读文字”代替“做实验”。
二、演示实验与学生活动实验的观察、记录与分析
【例4】(2015铁岭)请根据相关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步骤为:溶解、______、蒸发、计算产率。在粗盐溶解的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______。
(2)如右图所示,在电解水的实验中,收集到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________;说明了水是由________两种元素组成,依据的是________。
【例5】(2011抚顺)请将下列实验操作可能导致的后果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B.量取一定体积的水 C.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1)如图A所示,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内未放少量的水或沙子,可能导致的后果是________。
(2)如图B所示,用量筒量取43ml的水,俯视读数,所量取水的实际体积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43ml。
(3)如图C所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装置的气密性不好,所测得的氧气体积将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分析:上述试题考查的是学生在探究活动和教师的演示实验中出现的相关问题,除考查了实验步骤外,考查了学生在具备了一定实验操作知识的情况下,分析问题的能力。
应对策略:对教材中的实验内容进行分析、整合。
让学生能够主动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进行思考、推理和联想,远比结论更重要。我们可以将平时教材中的这类实验尤其是错得较多的内容录制成视频播放,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回忆相应实验内容,让学生从中指出错误,从而进行自我校正的过程,提高辨识能力。
三、物质的制备
【例6】(2013兰州市)实验室常利用以下装置完成气体制备及性质实验。请回答:
(1)指出编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
(2)以上________(从A―E中选择)装置有一处明显的错误,请加以改正________。利用改正后的装置继续完成后面的实验。
(3)欲使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为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若使用C装置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应先从水槽中移出导气管,再熄灭酒精灯,原因是________。
(4)将CO2和CO的混合气体通过F装置(液体药品均足量),实验开始时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广口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此时从导管c逸出的气体主要是________。一段时间后,再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将分液漏斗中的稀盐酸滴入广口瓶中,此时逸出的气体主要是________,反应原理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欲收集该气体,应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
分析:气体制备是教师普遍重视、学生有兴趣学习的典型实验内容。其中,还涉及到气体检验、验满及仪器的选择、连接和实验操作步骤等的考查点。命题的中心是氧气、二氧化碳、氢气三大气体的制备,用来考查学生化学思维和科学态度。仔细分析近几年中考试题可看出,此类试题在分值以及考查形式上都比较稳定,考查的都是课标要求的重要知识点,要求学生能熟练应用所学化学知识。
应对策略:重视实验基本功以进行识记类知识的学习。
教师在复习时,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对知识归纳、掌握规律和方法,理清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如:多功能集气瓶在不同实验中的应用,试管在不同实验中的应用,或者在课堂上展示多种仪器让学生选择、组合、操作,等等,将这些知识进行分类、整合,既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增强其应变能力,为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不能因为是复习内容,而把“做”化学实验变成老师“讲”实验、学生“听”实验和“背”实验的过程,那只能使复习过程枯燥无味。
四、物质的性质
【例7】(2014本溪)化学实验活动课上,同学们利用下列实验探究酸和碱的性质。实验操作如下图所示。
(1)写出步骤三试管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应方程式________。
上述三个步骤的A试管中固体始终无明显减少,那么能说明A试管的水中溶有氢氧化钙的现象是________。
以上实验结束后,B试管中固体消失,溶液澄清并呈无色。
【提出问题】步骤三的溶液中,除指示剂外溶质的成分还有什么?
【猜想】猜想一:溶质为CaCl2、HCl;
猜想二:溶质为CaCl2、Ca(OH)2、HCl;
猜想三:溶质为________。
【小组讨论】同学们经过讨论得出了猜想________一定是错误的。
【实验探究】小红同学利用下面的实验验证了猜想一。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将步骤三B试管中溶液倒入盛有锌粒的试管中\&______\&猜想一正确\&]
【讨论交流】小红同学所做的实验结束后,试管中所得溶液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
【例8】(2015北京)众所周知,酚酞溶液遇NaOH溶液变红。但是,在分组实验中(如右图所示),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现象:有的溶液变红后褪色;有的出现白色浑浊物。
【提出问题】分组实验中,出现意想不到的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酚酞溶液由酚酞固体溶于酒精配制而成。
【猜想与假设】
Ⅰ.红色褪去,与NaOH溶液和空气中的CO2反应有关。
Ⅱ.红色褪去,与NaOH溶液的浓度有关。
Ⅲ.出现白色浑浊物,与酚酞溶液的浓度有关。
【进行实验】
【解释与结论】
(1)NaOH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实验1的现象表明,猜想与假设1__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
(3)由实验2得出结论:出现“溶液变红后褪色”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
(4)实验3的操作步骤: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水,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5)依据现有实验,为了确保红色不变,若酚酞溶液浓度为0.5%,建议选用NaOH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_%。
(6)有同学认为,仅通过实验3得出“猜想与假设Ⅲ成立”证据不足,理由是________。
Ca(OH)2
分析:【例7】试题内容来自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下册69页学生实验活动6酸、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步骤(5)。本试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碱的性质,是一道原创试题,目的是考查学生的置于具体实验活动中的碱的性质与化学实验知识与技能的结合,考查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应用实验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若没有做过该实验,学生接触到该题时,会感觉到陌生,尤其是对氢氧化钙微溶于水这部分知识丢分较多。
相应策略:利用教材内容,开发教材中的实验。
在教学中,要注重教材中的学生实验,对教材中的内容要有一定的敏感度,对性质实验的复习不能局限在“做题”“讲题”“对答案”上,而是要结合需要复习的内容,创设真实情景,让学生对这部分的知识得到升华,所以,要加强对学生活动实验与重要物质性质的研究,开发教材实验,促进知识的生成。
分析:【例8】这是一道综合实验探究试题,利用实验中的意外现象,作为“科学探究”问题中心,让学生自己运用已有的知识选择恰当的手段,探究未知的现象、数据,并通过对获得的现象、分析、归纳,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这样的实验探究题,目的是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和求异思维的科学探究态度,获得科学方法,提高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中考重点考查的内容之一。
相应策略:主题式探究复习。
教师在带领学生复习时,可以围绕具体知识点,利用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现问题,设计方案,通过主题探究,研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学习活动。如:探究“暖宝宝”的成分;探究食品包装袋中干燥剂;厨房中的化学系列①调味品与化学②燃料与化学③炊具与化学及【例8】中的实验意外,等等。
总之,从历年的大型的实验探究题来看,考查内容主要有两类:探究实验的分析、探究实验的设计。具体包括:对探究实验的设计、分析探究的问题、明确探究的方法、预测实验的现象、分析实验的结论、修订实验方案、分析实验的数据、查找实验误差或差异现象的产生原因等。中考试题中一般不会出现原题,实验探究题中的探究内容可能是来自书中,也可能是教材以外的内容,命题者都是以《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为依据,从教材中都会找到试题的影子,所以,要挖掘教材,整合教材,带领学生从所给的信息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提炼规律和原理,在迁移到未知的问题上进行探索。
同时,教师也要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美国《国家科学教育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句话:“科学学科的教师,就是科学界派往课堂的代表”,这句话意味着我们每一位化学教师必须具备足够的科学素养,尤其是当实验结果与理论记述不符时,必须尊重事实,找出原因。要对日常生活与化学相关的问题比较敏感,从身边的小事中发现好的实验素材用于教学。平时注意热点问题素材的积累,从中获取足够多的信息及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选取相应素材,编制一些高质量的实验探究试题,以提高复习的质量和效率。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中考化学复习计划范文6
关键词:中考化学;有效复习;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2-0176-02
中考总复习具有巩固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疏通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由此及彼、提高综合运用能力的作用。中考复习阶段的学习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学生的中考成绩。如何提高中考化学复习的有效性,使学生的解题能力在短时间内有突破性的进展, 是中考化学复习的终极目标。下面我就如何提高中考化学复习的有效性,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1.精心制定复习计划,合理安排复习进程
1.1 精心制定复习计划。在精心设计和安排复习计划的时候,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复习计划的可行性,即复习计划的针对性、可操作性、达成性。每年的3月初,进入总复习的前期,我们备课组会发挥集体智慧,在一起探讨复习计划的制定。从初中生的特点分析,更加注重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梳理,复习阶段和时间的安排,阶段性测试的制卷、时间,预期的效果和可能出现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结合初中生的实际,制定好复习计划。
1.2 合理安排复习进程。我们化学学科只有一年的学习时间,教授完上下两册书后最多就剩两个多月,在这有限的时间内要完成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梳理、专题的复习以及解题方法的升华,没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是不行的。主要有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第5-11周)按照如下4个板块进行复习:基本概念(包括溶液部分)等基础知识,元素化合物知识(包括燃烧部分等内容),化学实验(包括实验基础、物质制备、综合实验),化学计算(包括化学式、方程式、溶液和综合计算)。要求:以中考化学考试指南为依据,紧扣考纲,以本为本,全面复习,夯实双基。
第二阶段(第12-15周)专题复习。专题应以题型专题和方法专题为主,根据情况兼顾知识专题。专题内容建议:选择题的一般解题方法,简答题的解题技巧,物质推断题的特点及解题方法,科学探究题的特点及解题方法,综合计算题的特点及解题方法,信息、图表、图像题的解题方法。要求:重点按照考试题型复习,构建知识网络,分类、归纳、迁移。
第三阶段(第16-17周)强化训练。主要训练市第一次和第二次模拟试卷。要求:完善知识体系,见识考试要求和各种考试题型,升华应试技能。
第四阶段(第18周)考前讲话,根据教育局下发的考前讲话,编制符合自己学生的实际的考前讲话。要求:查漏补缺,回归教材(是在教师指导下有重点、有目的让学生回归教材、补上盲点),错题再练,调整心态,轻装上阵。
2.注重细节,着重有效
每个阶段的复习,我们始终坚持以课本为主,坚持"以本为本",依据市中考化学考试指南和《化学课程标准》,明确考查的要点,着力解决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具体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2.1 以本为本,理清结构。随着学习的深入和知识的增多,就容易记错、记混。[1]所以在首轮复习中,更需要回归教材,梳理主干知识点,不断反思与总结,我们和学生一起将课本上一些分散知识点进行归纳、分类、整理,系统化、网络化的提炼出知识点,突出主干脉络;重视对课本中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进一步理解。
2.2 细节指导,提高实效。从我们初中生的实际出发,要想提高复习的实效,应着重抓好三个环节:"预习的有效化"、"课堂的务实化"、"训练的科学化"。
2.2.1 有效的预习是提高化学复习效率的前提。第一阶段(第5-11周)按照如下4个板块进行分块复习。学生自己主动预习,对照市中考化学考试指南先自己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再向学生呈现完整的知识点,同时让学生独立完成知识点填空题。这样学生便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听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2]。
2.2.2 务实的课堂是提高化学复习效率的根本。课堂是学生学习和老师指导的主阵地,如何向课堂要效益,使学生在课堂上夯实基础,掌握解题规律、方法,提高读审能力、探究能力和综合多项知识技能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一定要务实,要立足中考,不能流于形式,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找出学生的薄弱环节,对症下药。如何形成一个"务实化"的课堂,我采取的措施如下:
(1)由此及彼,触类旁通。进入中考化学复习阶段,我们就不能只是以简单的要求学生掌握很多的知识为目标,而是应要求学生在复习时能由此及彼,触类旁通的消化化学知识,努力从一个信息源多方面的获取不同的信息。在复习"氢气的性质"时有这么一个化学方程式H2+CuO=Cu+H2O,通过这个化学反应我们知道氢气可以还原氧化铜,具有还原性。
(2)紧扣考纲,熟悉题型。中考化学复习是以提升学生解题能力为最终目的,因此必须具有极强的针对性。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必须认真研读《化学课程标准》,把《化学课程标准》作为复习的标尺。在复习中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使得存在的问题在复习中得到全面的解决。
(3)分析历年中考试题,把握当前中考的脉搏,注重信息采集的敏感度。尽管每年的中考试题力求稳定,但稳中有变,在往年的基础上,一定会有所变革。因此我们要通过分析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多方面采集信息,把握中考的命题趋势。在课堂教学中既要扫清基础性知识的障碍,又要对中考的考点和热点倍加关注。分析历年中考试题是作为一名化学教师的必修课,尤其是前两年的试题。
2.3 科学的训练是提高化学有效复习的保证。中考化学复习更应注重综合训练。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章节知识已有较好掌握,能运用知识解决一些问题,但要取得中考的成功,还必须要过好综合训练这最后一关。科学、合理的训练,才能有效地提高复习水平,如何使训练更为科学有效呢,常采用以下几个措施:
2.3.1 精心选编习题是实现科学训练的基础。选编习题要注意:巩固"双基"和综合应用相结合,难题与易题相结合,陈题与新题相结合。
2.3.2 精心组织安排是实现科学训练的保证。训练的方式为多种,要精心组织安排。课堂练习力求多样化,如提问、讨论、讲解、复述、抢答、竞赛等。专题复习阶段则以形成性测试为主,测试时间控制在一节课之内。
2.3.3 注重习题讲评是实现科学训练的关键。科学的习题讲评,对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讲评习题时要注意精讲、少讲,但必须向学生讲清以下问题:讲化学习题解答的一般思维模式、讲各类题型的一般解题思路及技巧、讲一题多变和一题多解、讲中考命题走向与解题要求。
3.做好心理疏导,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是有效复习的保证
面对中考,由于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考生并不完全能展示自己的真实知识水准,而影响到考试发挥的重要因素是人的情绪。因此,在复习迎考时调节好学生的学习情绪,缓解学生的应考压力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要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正确认识压力,以一种热情向上的乐观生活态度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同样对于即将到来的中考,帮助学生建立信心,不要患得患失,告诉他们:放松心态,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在考试中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就是最成功的完成中考任务。这样,我们就能在自己的周围营造一个相对轻松的应考氛围,复习起来也就感到格外的有精神。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