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调查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三年级调查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三年级调查报告

小学三年级调查报告范文1

关键词:习作;起步教学;写作能力

三年级,是写作训练由第一学段的“写话”转变为“习作”的阶段,此时正是习作教学的关键期。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发挥自己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做习作的积极性,提高对习作的兴趣。唯有如此,才能做好习作起步教学,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以下是笔者在实践中总结的指导经验,以供同仁交流。

一、要指导,更要灵活指导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作教学要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因此,针对三年级习作的有效指导,应遵循其认知发展规律,重兴趣、重坚持、重鼓励,实现低、中年级写的过渡。

1.训练要循序渐进

可以继续从说话、写话训练入手,从说到写,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训练方式可以多样:词语造句、看图说话、写句子、联想说话、复述课文和讲故事等。适时围绕一个中心说几个相关的词及句子,再连成一段通顺的话。根据三年级学生好动、注意力易转移的特点,平时多让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活动中让孩子说说动手过程及感受。在充分说的基础上,再写成句子或片段,不会写的字可用拼音代替。这样,孩子就有内容可说,有事情可写了。

2.指导要丰富多彩

为了给三年级学生打下扎实的写作基本功,形成一定的写作技巧,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单项描写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对于三年级学生写不具体、写不细致这一普遍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采用写实或微格素描的方法,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去积累语言、组织语言,从而形成能力。

3.命题要贴近学生

第一,多用半命题、自由作文和“问题”式作文替代传统的“命题”方式。第二,以“系列作文”替代“单一作文”,可以一反传统每次习作孤立地写一个题、写一种体裁文章的做法,有目的地组织活动,进行一系列的作文训练。如:组织一次环境考察后,学生可以写“考察日记”“调查报告”,还可组成小组,各写其中一部分,最后形成一个系列。习作命题不强求统一,也可以从学生讨论中,选取学生最能畅所欲言的内容。

二、要仿写,但不唯仿写

由仿到创,是习作教学的必由之路。但是笔者认为,起步阶段的习作训练,不能单一依靠仿写。仿写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两点:

1.模仿中感悟方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例如:写一件物,要指导学生注意观察、阅读与对比:同是一件物品,别人是怎么观察的,从哪些方面写,为什么用这个词,我又怎样写等等。在学习例文时,应指导学生思考:例文好在哪里?对你有什么启发?从而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习作技巧。

2.模仿中创新语言

习作要写诚实而富有个性的话。《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因此,教师要告知学生作文语言不能老一套,如:写高兴就“一蹦三尺高”,写眼睛就“水汪汪”,或“炯炯有神”,写着急总是“像热锅上的蚂蚁”,这些词句不是不好,只是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个性,要换角度思考所写的内容,不要被固有的思维方式所束缚。正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指出: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三、要积累,且要多元积累

苏轼曾说:“为学之道在厚积而薄发,”这是他写作经验的总

结。所谓厚积,就是要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这是写好文章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途径。厚积,包括两方面:

1.阅读积累

通过广泛阅读,增强语感,积累语言材料。要为学生创造大量阅读的条件。在班内设一个小书架或图书角,发动每个学生从家里拿来几本书与大家“共享”,并定期更换。每周安排一定的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去校阅览室看书或到图书馆借书。在学生有书读的情况下,要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还需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如,让学生学会选择性阅读。拿到一本书,首先快读目录,以获得一个总的概要。然后找到你想读的内容,反复诵读,记住其中的要点、自己的感受以及好词佳句、诗句、名言和警句等,摘在笔记

本上。

2.生活积累

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向大自然,走向鲜活的现实生活,广泛地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勤于练笔,积累写作素材。生活中有许多有意义的、值得观察的事物,怎样使学生不错过这些宝贵的生活画面,及时捕捉住观察的对象呢?教师一要多引导,二要多提醒。比如要写周围熟悉的人,首先要选定目标,注意观察。这个人在外貌上有什么特征?在行为习惯上有什么特征?有没有与别人特别不一样的地方?什么地方最引人注意?类似的问题教师要经常提醒,慢慢培养观察兴趣,逐步形成观察的习惯。

小学三年级调查报告范文2

改革开放十几年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教育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绩,但同时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在农村和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农村教育还存在着许多不适应的地方,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农村教育仍是我国教育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在此,本文拟就我市××镇农村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其出路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对象及调查方法

在××市××*区选取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地方,走访了××镇的八个村和多所学校查阅了大量资料和进行了大量的问卷调查。还跟25个老师、区教育局领导和分管文教的镇领导进行了个别访谈。我通过同农民、教师、村镇干部、教育局有关人员等阶层交流,初步了解了目前南康教育现状和各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我试图通过了解、分析这些信息来寻找一条符合农村尤其是北海南康镇发展现状的教育之路。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众所周知,中国的社会发展还处在向工业化过渡的阶段,有的地区甚至还是以原始的手工农业生产为主,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村问题关系到中国的基本国情,而且大多数农村人口继续快速的增长,经济又非常落后,贫穷和由此产生不平等越来越严重,城市和农村的差距愈来愈大。总之,人口压力大,文盲率高,卫生条件差,交通等基本设施缺乏,是我国大部分农村的普遍情形。

农村教育尤其面临严峻的困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关于教学硬件:

由于经济状况、地理位置、民众意识观念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制约,南康教育基本硬件设施仍处在相对落后的阶段。其落后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学校房屋陈旧。因为南康镇方位偏僻,面积大,而人口分布不均匀。小学一般是村属小学,规模小,在校学生数量大都不超过300人,少的甚至就一二十人。因而村里很难投入大量资金到这些学校来建造校舍。长时间以来,大部分学校房屋得不到修整翻新,才出现了我们走访时的破败景象。

第二,学校体育、娱乐设施简陋。一般中小学的体育设施仅限于一个劣质篮球场(有的中小学篮球场地是裸露的土地)及一些歪倒不堪的双杠,水泥乒乓球台而已,至于娱乐设施则更谈不上。

第三,教学设施欠缺。据走访观察,除个别学校外,南康大部分学校基本教学设施缺乏,而幻影灯,电脑等教学设施更是严重不足。

二、关于教育收费:

收费直接关系农民切身利益,是当前关注的焦点。农民对教育收费问题反映强烈且众说纷纭,使教育收费变得错综复杂。

本次调查问卷统计分析数据显示:25的民众表示教育负担沉重,需要借款供小孩上学,50的民众表示家庭能够负担得起,但占家庭开支的比例较大,仅有25的民众表示家庭能够负担得起,且占家庭收入比例少。我个人认为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南康镇人民收入状况是产生这种结果的决定性因素。其二,教育费用的确有过高嫌疑。据黄鹂窝村一村民反映,其孩子五年一期的学费竟高达500多元。当然由于去年税费改革,政府免除了教育附加费,使得学费相对以前有大幅度的下降。如黄洞乡元冲村一村民家有两个小孩,一个上小学三年级,一个上小学二年级。前年两小孩的学费总共为670多元。而去年两人学费仅为360元。但仍有一些群众反映,尽管中小学学费有所下降,但对于贫困村(如黄鹂窝村、火甲村、雷田村等)而言,支付起来仍感吃力。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发展南康经济和提高农民收入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而收费问题之所以错综复杂,是因为民众对现行教育收费制度持怀疑态度,认为有乱收费现象存在。统计结果显示:大约37.5的民众认为现在学校乱收费现象十分严重,46.4的民众认为乱收费现象存在,但不多。仅17.9的民众认为乱收费的现象极少。从这些统计数据我们不难看出,民众对教育收费的不信任和不理解。一是民众对教育费用的名目及相关数目的不了解导致农民怀疑教育费用的合理性,甚至以偏概全,只要学校收费就认定为乱收费。一是部分学校的确有乱收费的现象存在。从学校收取学杂费来看。××小学五年级期末考试费21.4元,××中心初中二年级期末考试费用为32元。而在走访的众多村中,仅有大塘村村民反映乱收学杂费现象有所收敛,平时很少收费,期末考试费用为几元钱。正是因为考试费用高,一些学生因此而不参加学校考试。范文搜版权所有

学杂费的收取无序及相关部门对费用缺乏统一管理或管理力度不够再加上部分学校对规定落实不到位是造成乱收费现象的主要因素。

三、师资现状分析:

据调查,目前南康师资现状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在××镇的偏远地区,如里三塘村、里头塘村、龙门村等,教师资源缺乏严重。从一教师处得知,三塘中学师资缺乏,学生总数600多人,而教职工总数仅为29人,由此而出现一些小学教师任职中学的现象。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一般中小学教师被要求同时从事多门课程的教学。如里头塘村某老师要教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等多门课程,几乎每天要上6节课。然而一个人精力有限,一个教师从事如此多门课程,工作时间过长,难免会出现缺乏耐心,责任心大打折扣的情况,这样必然会影响教学质量。

其二,教师流失严重。造成教师流失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教师工资问题。在××镇即使从事小学教学工作达二三十年的老教师,工资也只有500-600元,并且12个月的工资还要被扣掉一个月。工资水平极低,尢其与市区的教师比工资相差太大。据调查,三塘中学教师工资加奖金总共约八九百元。而市区中学教师工资达一千五百元左右。因而许多乡下优秀教师流向工资更高的学校,这些教师的流走造成的目前镇中小学师资力量下降,总体教学质量更呈逐年下降趋势。

再由此,在教师间就形成一种观点,到乡下中学就教只是一个“镀金期”,很多教师只是将其看成一种往上爬的阶梯,因而出现“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现象,教师不是全心搞好教学,而是满门心思寻求调迁机会。教师如此,又怎能提高教学质量呢?

第二,乡镇中小学教师男女比例严重失调。黄洞乡中学男教师27人,女教师仅2人(且是近两年才分下来的),这也成为乡镇学校留不住青年教师的原因之一(错,女的多)。

·社会调查报告格式 ·社会调查报告怎么写 ·中学生社会调查报告 ·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

其三,教师素质存在一些问题。据一些教师及村民反映。现在初中教师的学历一般是大学专科或师专函授。但也有些特殊情况,如有一人小学毕业后就接父亲的班来教小学。

当然,学历不是本质因素,但教师素质却能反映一个学校,一个地区的教学水平。由于本地教师培养不足,大部分教师来自较远地方,居无定所,责任心不强。有部分教师更是聚赌成风,既影响社会风气,又影响学生成长,给教育体系带来了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四、关于学生流失现象:

目前南康镇学生流失现象严重,调查结果显示,南康镇中某班初一入学时62人,进入初三时只有29人;三塘中学初一100多人,初三时只剩下30人,失学率高达50-60(除去中途转学学生)。农村学生流失现象是多重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在当前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下,大量家长外出打工,小孩得不到很好的家庭教育,更有些家长目光短浅或局限于经济原因,即使其孩子未完成九年基本义务教育,仍强迫其孩子外出打工,剥夺了孩子受基本教育的权力。另一方面,学生本身学习意识缺乏,尤其是一些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我个人认为这些学生中途辍学是因为面临来自家庭,老师和同学三方面的压力,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或机会。

与此同时,大量优秀小学毕业生被招到一、二中附属中学,致使南康中学生源质量下降再加上中途转学的中学生数量逐年增多,因而出现了南康中学高中上线率逐年下滑的现象,这一结果又影响了教师教学热情,形成恶性循环。

五、关于教育管理体制:

现行教师应聘制从大局上看的确有利于教育业的不断进步。但面对南康经济现状,面对学校对教师的吸引力欠缺的局面,南康教育能否在应聘大潮中站住脚实在令人担忧。据调查,南康镇中小学校长任期一般不超过三年,在校长任职期间,改革措施得不到彻底贯彻,从而大大影响学校建设。要改变这一现状,镇中一教师明确表示应该实行校长任期制。的确,实行校长任期制即将校长任期定为4-5年,是避免校长经常性流动给学校带来影响的较好方案。任期制给了校长足够多的时间来进行教学改革,从制度上保证了其改革措施的连续性。然而要突破教师流失这一瓶颈问题,在政府加大对教育投入的同时,学校还应建立教师奖惩体制,成立教师评定委员会,综合教师一年来工作情况,通过严格的审核,由监督体系对教师作出综合评定,并由此决定教师奖罚金数目。这样可调动教师积极性,使其更专心投入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从总体来看,要发展教育事业,必须坚持和完善“四制改革”。“四制改革”是指“教师聘任制”,“校长负责制”,“岗位责任制”,“考师制”。四制改革有利于优化学校管理,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教学质量,它从教师责任环节来抓好教育改革,表明了改革的方向,只有坚持和完善“四制改革”,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教育工作的有力实施和教学水平的稳步提高。范文搜版权所有

六、教学内容现状分析:

据一些教师反映,素质教育喊了十几年了,但目前仍是一句空话,而教育本身已误入歧途,功利性的教学模式将学生带到只有通往大学的独木桥上,葬送一大批本来在其它方面可以大有作为的人才。

在教学内容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思想道德教育没引起足够重视,以致当地一中学竟被当地民众称为“培养流氓的学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较低,一些学生毕业后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不稳定因素。

二是吃苦耐劳的教育应成为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吃苦耐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农村人走向社会极其重要的非智力财富。但调查显示,现时期青年身上明显表现出了吃苦耐劳精神的严重缺失。多重社会因素酿成了许多青年过强的依赖心和惰性。对于自身教育已极大落后于城市的农村,再失去吃苦耐劳这一宝贵的精神资源,若干年后,农村又将走向何方呢?因此,吃苦耐劳教育势在必行,全面提倡吃苦耐劳精神,以期达到这一传统美德的生生不息。

三是心理教育施行的刻不容缓。就现状来看,南康中小学在学生心理教育的环

节上极其薄弱,根本没有形成心理教育体系,而一般学生没有什么心理承受能力。事例是令人心寒的:社内村一女孩仅因家长骂了几句便服毒自尽了。这的确需要我们深刻反省一下我们的“教学成果”。当前很多青少年把生命当儿戏,根本没有体验到生命的美丽和短暂,要么庸庸碌碌虚度一生,要么走入极端。而一旦在生活中遇到挫折,便只看到生活的阴暗面,而非乐观积极地追求生活。于是很多青年甘愿自我沉沦。在家庭教育不合理这一大前提下,学校教育更应承担起它的使命,通过心理方面的良好教育来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尤其在农村,心理教育更是任重而道远。

小学三年级调查报告范文3

关键词:小学数学;口算教学;有效策略

G623.5

小学数学口算教学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将小学数学课堂打造成为轻松活泼、各抒己见的现代式课堂。在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里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和老师、同学进行良好的互动。小学数学教学中增强口算内容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口算的相关技巧,在口算学习中感知数学学习的乐趣,自觉树立学好数学的意识。口算学习和学生的数学学习紧密相连,学生可以在强化数学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口算练习,在口算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口算教学的现状分析

在新课程改革与小学教育日益结合的背景下,小学数学不断优化各个教学环节内容。作为数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口算教学一直是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主要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等方面发挥其积极作用。

1.口算教学未能在教师中间形成共识。口算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但长期以来,不少教师未能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是将其当做可有可无的教学内容,也未能设计专门的教学任务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甚至在实际教学中直接忽略。一方面,基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师一时难以摆脱思想上的桎梏,仍然实行的过去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教学内容单调,基本上以书中内容为主,教师缺乏拓展和延伸教学内容的意识,因而未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小学生数学基础有待提高,折射出数学教学的一般性问题。小学生口算学习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之上,而不少小学生对基本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并没有达到相应的要求,对口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无法及时解决,对整体学习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例如学生在学习小学数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在进行“1+2”、“5+4”等十以内加法时,学生的错误率基本为零,而当进行“7+5”、“4+9”等运算时,学生往往只记得保存个位数字,却将要进位的1给忽略了,导致运算结果与正确答案相差甚大。由于缺乏对进位加法中的注意事项的认知,不少学生在口算过程中通常也会犯同样的错误。

3.小学生普遍缺乏学习的耐心,而教师又疏于引导。小学生正值活泼好动的年纪,对一切未知的事物都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但同时也容易精力分散,难以专注于一件事情上。在学习的初期,学生往往会认真听讲,保持着强烈的求知欲,但随着教学时间的变长,学生很容易走神,而此时教师又没有进行正确的引导,学生的学习效率便大大降低。学生基础知识学习过程中缺乏一定的知识积累,便难以进行高效的口算学习。小学生普遍存在“三分钟热度”的现象,为此,教师需要不断优化和丰富原本的教学内容,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保持与学生的高效互动。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口算教学的一般策略

1.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运算法则和规律。小学数学教学中口算教学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虽然小学生在学习口算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但只要引导小学生掌握其中的口算法则和规律,使其内化为学生潜意识里的东西,就能够有效避免学生口算过程中的失误。教师要向学生正确灌输口算的基本法则和规律,还需要在基础教学阶段创新教学模式,主要表现为增强师生互动,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情况,并积极地加以研究;还要鼓励学生之间加强合作学习,允许学生提出合理化的学习建议,鼓励学生积极地尝试各种学习方法。

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口算乘法、除法”的内容时,从平时的学习可知,学生在笔算乘法和除法时就存在很大的难度,因而口算的难度很大,不少学生也因此产生了畏难心理。为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探究口算乘法的基本规律。如在口算“20*21”时,教师先要求学生笔算,在笔算过程中摸索原式的规律。研究发现,学生在口算过程中要善于拆解原式,将“20”当作“2”,即先求解“2*21”,再在所得结果的末尾加上数字“0”,从而将原式化繁为简,有效地提高了运算效率。诸如此类,教师要不断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能力的培养需要长期有意识地去努力,因此,教师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

2.灵活运用学习规律还需要与“死记硬背”相结合。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常碰到一些固定的解题公式,对于这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公式,教师应要求学生加强记忆。有的学生对教师的上述教学行为不理解,认为教师的教学方法太缺少趣味性。然而,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需要学生对某些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因为这些知识点是学生灵活运动一系列学习方法的依据和保证。

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求解四边形面积”的内容时,学生必须要熟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而学生却不一定要了解这些公式的推演过程。学生只有熟记上述公式,才能正确解决不断变换的题型。学生在口算学习中必然也要熟记某些内容,如具有强烈个人特色的口算习惯和规律等。当然,这里所讲的死记硬背指的是记忆某些解题规律,而非真的让小学生勿囵吞枣。

四、结语

总而言之,口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培育小学生的数学修养,帮助小学生奠定良好的数学基础具有至为关键的作用。口算教学需要教学者进一步做好基本数学知识的教学工作,促使小学生掌握完整的基础知识体系,不断夯实数学基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口算学习的质量。教学者在口算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加强小学生的智力开发,结合各种新的教学手段,不断优化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晓霞.四川省六年级小学生数学基本计算技 能的 调查报告[J].数学教育学报 ,2009,18(4):42-45.

小学三年级调查报告范文4

2005年3月10日,当“河南省十佳春蕾女童”王德贵握着前来看望自己的市妇联主席、妇联关工委主任李爱香手,动情地说。她脸上绽放的甜美笑容,使人们很难相信这是一个过早品尝人世沧桑的小女孩。

王德贵4岁的时候,母亲就离开了她,父亲则是个连自己都照顾不好的残疾人,是年逾70的奶奶用很驼的背,驼着她,驼着这个家。小学三年级的一天,已经拒绝吃药两个月的奶奶吞吞吐吐地对她说:“娃,回来吧!”轻轻的一句话却重重地打在了她的身上,任凭委屈的泪水洒满衣襟,她离开了心爱的校园。在春蕾计划的帮助下,小德贵读完了小学、初中,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济源市高级中学。为了使小德贵能顺利读完高中,妇联关工委协调有关单位免去了她的学费、书费,还给她筹集了高中三年所需的7000元生活费。在济源,像王德贵这样被春蕾计划资助的幸运女孩还有很多很多,而春蕾计划的发起者和组织者就是济源市妇联关工委。

让春蕾不再含泪

她们本来应该像歌谣里的“小儿郎”那样,背着书包上学堂;她们本来应该像城里的孩子一样“荡起双浆”,驶向知识的海洋……但是,家庭的不幸,使她们过早地离开了校园。有一次,在市妇联关工委召开的例会上,王屋乡妇联主席说有一个叫孔紫君的女孩,因为家里困难,小小年纪就退学了。言者无心,听者有意。这几句话使市妇联关工委主任李爱香陷入了长久的沉思:山区还有多少像孔紫君这样的女孩子因为家境困难而上不起学?作为妇女儿童的娘家人,又能够为这些孩子做些什么呢?

李爱香组织妇联关工委的同志迅速到山区各乡镇进行调查摸底。调查的情况让她们深感震撼,她们为这些孩子小小年纪就遭受的不幸而落泪,更为这些孩子在困难面前表现出的坚强而感动。坡头一中初三学生刘丹丹,母亲在干农活时被疯牛活活撞死,父亲受不了这沉重的打击突患脑血栓瘫痪卧床,无奈中哥哥已退学,丹丹虽然成绩优秀,但由于没有经济来源也面临失学;大峪镇董岭村的张会芳,两年中先后失去了奶奶和妈妈两位亲人,而家里也为给两位亲人看病负债累累,每当新学期开学,看到爸爸佝偻着身子四处奔走筹措学费,看到爸爸双手抱头蹲在地上,看到爸爸愁眉苦脸地看着妈妈的遗像落泪,小会芳就感到揪心地难受……她们还都是孩子啊!她们本来应该像歌谣里的“小儿郎”那样,背着书包上学堂;她们本来应该像城里的孩子一样“荡起双浆”,驶向知识的海洋,然而,上学——这个看起来理所当然、天经地义、轻而易举的事情对于她们来说却是那样地艰难、那样地遥不可及。那一眼望不到边的大山啊,就这样挡住了孩子们通向未来的路。

两个多月的调查,她们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沉重,泪水一次次模糊了妇联关工委同志的双眼,她们很快写出了一份长达10页的调查报告和关于在济源市开展春蕾计划的方案一并提交市委。报告引起了市委的高度重视,市委书记要求要严密组织,抓紧实施,而且市委常委会上市级领导干部达成了共识:市级领导每人资助两个孩子,各局委领导每人资助1个孩子。

春蕾桥上爱潮涌

送上一个爱的眼神,让那长夜迎来黎明。送上一张爱的笑脸,让那蓝天远离乌云……”1999年4月14日,妇联关工委在《济源日报》刊登了周会敏、周会丽两位姐妹的不幸遭遇。当天下午,就有两名来济源做生意却不愿透漏姓名的先生打来电话。他们说:“每个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我们愿意帮助她们”。这两位不知姓名的先生的义举鼓舞了妇联关工委的同志,也更坚定了她们搞好春蕾计划的信心。她们在《济源日报》开设了“春蕾桥”专栏,定期刊登贫困女童的情况;在济源电视台《百姓故事》、《今日话题》栏目制作了“她们要读书”的专题;印发了以“我的一点节省,改变她的一生”为主题的捐资助学倡议书;争取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以市委办号文件转发了妇联关工委《关于在全市深入开展资助贫困女童就学活动的意见》;开展了春蕾计划邮资明信片发行工作;举办了“春蕾计划实施五周年表彰及爱心献春蕾大型公益文艺晚会”;联合济源日报、济源电视台推出了“春蕾救助大行动”……

春蕾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86岁的退休干部魏克成、78岁的退休教师石心科老人分别救助了一名女童;不肯暴露真实身份的“丁梦”、“魏荣”分别通过邮局汇来了1万元的现金;民营企业家孟国平资助了11名孩子,又捐资6万元办了两个春蕾班;豫光集团、太行水泥厂、王济文先生也分别捐建了一个春蕾班;济源一中99级10班的全体同学用自己节省的零花钱捐助了一名贫困女童;盲人按摩师李胜利资助了两名孩子;残疾汽车维修工张振中一次救助5名孩子;市农科所、河口电站青年职工,定期到受资助孩子的学校、家庭看望她们,送去生活用品、农作物种子、化肥等农用物资.......

爱心像涌动的春潮,在济源大地回荡起了一首爱之歌。广大干部、职工、个体工商户等许许多多社会热心人士,纷纷加入到春蕾桥活动。

甘为春蕾洒心血

帮助孩子们上学的强烈信念支撑着妇联关工委的同志,春蕾桥越架越宽,向妇联关工委求助的孩子也越来越多,求助的范围也越来越广。

为了更多的募集资金,妇联关工委的同志进机关、下厂矿、找个体户,多方游说筹措资金。有些人很理解,很支持这项工作,但有些人却以为是在给他们找麻烦,不是避而不见,就是打哈哈搪塞。最令人气愤的是,有些人当着她们的面就说:“妇联关工委有什么困难就直说,济源哪有那么多困难的孩子?”还有些一对一资助的人,开始资助时为了落个好名声捐助了一个孩子,而到新学期开学时,任凭你电话一个接一个,就是不见来交钱,无奈,妇联关工委只好再给孩子联系资助人。更典型的是一个体老板,自己找到妇联关工委说是要资助1个孩子,但他同时提出,必须让电视台、报社报道一下他的“先进事迹”,否则他就不捐,还口口声声说,我就是想拿500元钱做个宣传。关工委的同志气愤的将钱还给了她。

提起劝募工作中的辛酸苦辣,妇联儿童工作部部长李小娟深有体会地说:“真善美,假恶丑,关键时刻就可见分晓。”尽管工作中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阻力,受到了一些奚落,但帮助孩子们上学的强烈信念支撑着她们。6年来,她们凭着对山区孩子的满腔爱心,凭着对妇女儿童工作的无限热爱,凭着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累计筹资61.2万元,一对一资助贫困女童2100人次;资助31名孩子走进了向往的大学;在山区5个乡镇开办了7个春蕾班,而且,今年9月,投资153.5万元的“坡头豫港春蕾中学”就将正式招生。她们还加大管理力度,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到困难孩子身上。她们设立了专门的帐户,委派专人管理捐助资金,妇联关工委主任亲自负责发放的每一笔捐助款的审批。出台了《济源市春蕾计划管理办法》,明确了资助对象的条件、资金发放的环节、捐款的使用和管理,印制了“春蕾桥捐款使用明细表”发到学校,委托各乡镇妇联负责监督资助款的使用,市妇联关工委每年下去检查。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市妇联关工委先后被评为“河南省儿童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实施春蕾计划先进集体”、“济源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

春蕾行动润春蕾

她们通过春蕾桥走出了大山,她们也必将走出父辈们因贫致盲、因盲更贫的恶性循环,她们的人生也必将因为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更加丰富多彩。苍天无情人有情,春蕾计划助春蕾。6年来,619名女童在妇联关工委的帮助下,走过了春蕾桥,走向了美好的未来。

信用社资助的王屋乡茶坊村赵小丽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临行前,她专程来到市妇联关工委,她说:“人的出生无法选择,既然贫困选择了我,我就选择奋斗,相信我,我一定不会辜负你们对我的帮助”;下冶乡杨木洼村郑倩倩凭者刻苦勤奋、拼搏向上的精神被评为了“河南省优秀春蕾”;王屋一中的张丽以总分530的高分考上了济源一中,她立志要考上大学,用知识来回报社会......

她们是不幸的,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幼小的她们过早地接受了命运的挑战;但她们更是幸运的,在社会热心人士的帮助下,她们通过春蕾桥走出了大山,她们也必将走出父辈们因贫致盲、因盲更贫的恶性循环,她们的人生也必因为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更加丰富多彩。

春蕾在爱心中绽放

“送上一句爱的话语,让那寒冬荡漾温馨。送上一份爱的心意,让那盛夏拥有绿阴……”几年来,妇联关工委以实施“春蕾计划”为载体,主动地、积极地、默默地、无怨无悔地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耕耘着、奉献着。2000年起,妇联关工委在全市儿童少年中相继开展了“城乡少年手拉手”、“我做合格小公民”活动,引导孩子们从小树立博爱心、责任心、公德心、自尊心;针对广大家长想教而不会教的现实,她们牵头成立了济源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举办了5期家长学校骨干教师培训班、组织家庭教育专家巡回作报告20余场;她们还利用清明、国庆等重大节日、纪念日组织报告团为孩子们作报告,教育孩子们不忘国耻,为“中华之崛起”、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读书。

小学三年级调查报告范文5

【关键词】普通高中 写作序列 “螺旋线”式

一位基层学校的高级教师在给笔者的来信中写到:

能否考虑编写我区统一的写作教材,哪怕简单一些也可以。这样我们心中也有一个大方向,也便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操作。

那么,怎么统一?统一什么?如果要统一,就必须高度概括和抽象,否则,怎能符合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学生的需要?同时,又必须非常具体,否则又如何“便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操作”?“统一”很难,而“统一”中最难的是“什么时候该写什么,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即“序列”的安排。但是如果不能尽快给出一个可操作的序列的话,就意味着有许多教师与这位教师一样连“大方向”都没有。

写作教学,说到底是教学生写作。那么,从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角度来说,写作到底有没有可能存在一个科学的或者说接近科学的序列呢?

先不急着回答这个问题。先谈谈什么是“序列”,简单一点说,什么是“序”。序,形声字。从广,予(yǔ)声,指“堂屋的东西墙”,因“广”有“房屋”义,故序从广。由本义引申指“排列的先后”。

中国古代很早就有“先后之序”的文化观念。如《礼记》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宋人唐庚(北宋元间人)说:凡所以正其位,进其治,作其事,制其食者,莫不有先后之序。这种文化观念认为,宇宙自然原本就有一定的秩序,因此人类文明也有一定的秩序。如宋人卫《礼义集说》卷54引方悫的话说:天地有上下之位,四时有先后之序,礼之道如斯而已。

“礼之道如斯而已”,作文教学应该也“如斯而已”。如果我们承认确实有那么一个“序列”存在,那么这个“序列”到底是什么?它究竟在哪里?

一、前人对写作序列的探索

首先,写作教学的序列指的是什么?从教师教的角度是指怎样安排三年的写作教学任务,通俗一点说,即先教什么,后教什么?从学生角度来讲就是先学什么,后学什么。

1.我国古代关于写作序列的思考。

我国古代除《文心雕龙》等少数几部专著外,很少有系统的写作理论阐述,自然也缺乏对写作教学序列的系统阐述,但有一些关于写作发生、写作能力成长的零星表述出现。

《九章・惜诵》开篇的名句:“惜诵而致愍兮,发愤以抒情。”是我国古作理论中“发愤”与“抒情”说的源头。它对写作教学的启示就是,应该培养学生忧国忧民的广博情怀,引导学生介入生活,干预生活。这是随时都要做的,而且是首先要做的。笔者曾探讨过“写作――人生”互动训练法,即依据此理论。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有一段记载:“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孔子在这里排出了“文――言――志”的顺序,他是把语言的书面化训练放在第一位的。从现代思维学关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来看,这个排列也很科学。孔子甚至对如何提高“言”的水平给出更具体、干脆的策略:“不学诗,无以言”。近来许多所谓的思维训练法,应该都是延续着孔子的思想。

《论语・宪问》中记载了孔子所称道的子产外交辞令的制作过程:“草创之”、“讨论之”、“修饰之”、“润色之”。这也是文章制作的一般程序。西方写作教学的“过程论”近年来随着对外汉语写作的开展而在国内渐有流行趋势,似乎是新的东西,实际上早在孔子那时就已经理清楚了,只是已无从知晓孔子是如何具体开展教学的罢了。墨子从实用的观点出发,提出了写作的三原则:“言必有三表。何谓三表?墨子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废(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此所谓言有三表也。”这三原则已触及到写作的材料来源、作者的生活体验和写作目的等问题。许多关于写作的“积累说”,应该可以在这里发现知音。

刘勰在《文心雕龙・体性》中把文章风格归纳为八种。他说:“若夫八体屡迁,功以学成。”又道:“八体虽殊,会通合数;得其环中,则辐辏想成。故宜摩体以定习,因性以练才。”各种各样的风格虽然表现形态不同,但彼此融会贯通就能体现出一定的写作原则,关键在于“摩体以定习”,“因性以练才”,即从模仿各种风格中来确定适于自己学习的方向,顺着自己的性情和气质来锻炼才能。这应该是后世“模仿――创造”说的滥觞。在《文心雕龙・总术》中刘勰认为“文场笔苑,有术有门”,这是中国古作理论上首次用最为明确的语言肯定写作规律、技巧的存在。他认为“才之能通,必资晓术”,而要掌握写作方法,就必须全面深入学习研究。

姜夔的《白石诗说》大都是讲作诗方法的,他在书中论述自己的作书宗旨时说:“《诗说》之作,非为能诗者作也,为不能诗者作,而使之能诗,能诗而后能尽吾之说,是亦为能诗者作也。虽然,以吾之说为尽,而不造乎自得,是足以为能诗哉!”姜夔这段话颇能代表重视法度、技巧研究者的苦心,也反映了掌握法度、技巧的三个层次,是清代“入格――合格――破格”说的先声,而近世汗牛充栋的所谓“写作教程”,采用列技法逐项训练的方式,应该就是秉承了这个路数。

关于文体的研究,中国古代论述虽多,但发展缓慢。最先“体”的内涵并不确定,或指风格,或指体裁。而对体裁的分类,标准也颇杂乱,或以功能,或以形式,种类繁多,莫衷一是。到了清代,开始有了对各类文体本质的辨析,已经有了诗词曲的比较,戏曲与诗文的比较,诗歌与散文的比较,史传文与小说的比较等。但直到在梁启超先生的《作文入门》一书中才见到关于“记述文”、“论辩之文”等按写作的表达方式划分的文体概念,也才有了我们今天惯常使用的记叙文、议论文等文体的训练方法、训练程序方面的阐述。

2.近代以来关于写作序列的陈述。

近代以来,随着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面对分学段的集体教学,官方颁布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常常会对作文教学序列给出建议或要求。我所见到的关于语文的最早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是1902(光绪二十八年)颁布的《钦定中学堂章程》。在这部钦定的章程中,作文教学是有的明显序列的。

第一年 词章(作记事文)

第二年 词章(作说理文)

第三年 词章(学章奏传记诸体文)

第四年 词章(学词赋诗歌诸体文)

这个序列,今天看来仍是科学的。前两年为基本的文体写作,第三年为应用文,第四年为文学作品写作。基本的文体写作,先记事,后说理,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这在皮亚杰的发展心理学中已得到证明。在基本文体写作掌握之后,一偏向实用,一偏向文学,实现写作的两大功能,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或走向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做好衔接,都是非常正确的选择。1963年5月颁布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细化了高中各年级的训练目标:

(1)高中一年级写作教学要求。

掌握比较复杂的记叙方法,培养记叙、说明、议论综合运用的能力。注意记叙复杂事物时能够详略得当,条理清楚,用词造句正确;并能够适应文章内容的性质,配合运用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法。

第一册 在阅读和写作中,着重学习比较复杂的记叙文的选材和组织。

第二册 在阅读和写作中,着重学习比较复杂的记叙文的剪裁、布局和议论、抒情的配合运用。

(2)高中二年级教学要求。

培养比较复杂的议论能力,理解和掌握论证的方法和步骤,注意概念准确,判断严密,推理合乎逻辑,能够有理有据地发表意见。

第三册 着重领会典范的议论文用词造句的准确、鲜明、生动。在阅读和写作中,学习各种论证方法。

第四册 在阅读和写作中,学习议论文的篇章结构和归纳、演绎的运用。

(3)高中三年级教学要求。

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各种表达能力,掌握比较复杂的议论方法,注意观点正确鲜明,材料充实可靠,论证严密,语言简练。

第五册 阅读和写作训练,注意观点和材料的统一,掌握论证的各种方式。

第六册 阅读和写作训练,进一步注意观点和材料的统一,掌握论证的各种方式。

1990年颁布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有各年级不同的写作要求。这些要求,较1963年版体现了人们对写作发生的顺序有了更复杂的认识:

(1)高中一年级。

写作能力:①继续培养观察认识事物的能力,养成练笔的习惯,能较好地选择和组织材料。②写一般的记叙文,线索清楚,能根据内容的需要,运用说明、议论等方法表达中心思想。③写一般的说明文,能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使用准确明白的语言和各种说明方法。④练习写一般通讯报道、调查报告等。

(2)高中二年级。

写作能力:①作文讲究构思,条理明晰,语言顺畅,有一定的写作速度。②写一般的议论文,论点明确,论据比较充分,能运用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一定的逻辑性和说服力。③继续培养写记叙文的能力,能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把对象记述得具体生动。④练习写一般书评、影视剧、剧评和计划、总结等。

(3)高中三年级。

写作能力:①能比较熟练地运用记叙、说明、议论各种表达方式,写一般的记叙、说明、议论的文章。②能写常用的应用文。

时间又过了20来年,人类的脑科学、思维科学、语言学研究都有了进展,那么在此基础上的中学乃至高中写作教学的序列应该怎样安排呢?许多人在探索,也在不同的场合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但大多是冲着高考而去的。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跳出高考,从更广阔的视野来思考这个问题呢?

二、安排高中教学序列的依据

1.高中写作教学基本的训练任务。

我思考问题的方式是逆推法,或者叫着“由远及近法”。首先,什么是“作文”,人一定需要作文吗?“作文”一词,或者是动宾结构,即写作文章;或者是名词,即书写出来的文章。所以,作文其实就是书面表达,是人类外部言语行为中的书面言语。人类外部言语包括两部分:口头言语、书面言语。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人如果缺乏书面表达能力,生命就缺失了一半。所以说,写作从本质上来说,是生命的拓展。越熟练的写作能力越能带来越精彩的生命空间。所以,写作能力之必要毋庸讳言。

那么,对于一个成熟的生命来说,到底需要哪些写作能力呢?这又要从生命体的生存方式上加以区别。如果是专业写作工作者,如作家、报告撰写者等,其生存的支柱是写作,那么,他所需要的写作技能很明确,即其所从事的职业写作所需之能力,如虚构能力之于小说家,推演辨析能力之于理论家。对大多数人来说,写作是生存所需的诸多非职业能力中的一种,需要在不同的场合,为满足不同的功能而使用。而人类要想实现更有效地沟通、交流,就必须具备若干基本的写作能力。那么,这些能力有哪些?分别是什么?这又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回答。从功能上来说,要掌握现实所需的实用文的写作,如书信(手机短信)、简介、发言稿、便条、合同、工作总结、计划等;同时,一些人还会有个人抒情言志的需求,所以,也要会写作一些诸如诗歌、散文类的抒情文字。从写作所使用的表达方式上来说,又可包括议论、说明、记叙、抒情、描写。当我们需要通过文字表达情感的时候,我们写出来的东西是抒情文;当用文字讲述或转述一段经历时,我们写出的东西被称作记叙文;当我们在某些场合对人、对事评头论足,记录下来,就是议论文;此外,我们还会写些简单的说明性文字,以便介绍自己或某个物品、某个程序、某个道理等。这些写作,许多时候还会受到时间、空间限制,因此,在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写作规范之外,还要具备受限写作(限制时间、空间)的能力。这些知识都是现代社会对一个高中毕业生的基本要求。无论你是升入高校,还是踏入社会,上述能力都是一个人日常生活的基本保证之一。

总结一下,我们可以从社会对高中毕业生写作能力的要求角度,梳理出一名高中在中学应完成的训练任务:

这几者的关系如上图所示成阶梯形。所以,从写作最基础的训练来说,应该是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基本表达能力的训练。将人物的经历、行为或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表达出来的语言手段,即为叙述;所谓描写,即描绘、摹写,是对表达对象的特征、状态作具体、形象、生动的描摹、刻画;抒情即抒发感情,是作者或文章中人物抒发主观情感的表达手段;议论,即说理、评断,是作者通过事实材料及逻辑推理来明辨是非,阐发道理,表明见解、主张的一种文字表达手段;说明,就是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对事物的性质、形状、用途、成因、结构、功能、特征等加以解说和介绍。熟练地掌握这些基本能力,应该是大学前的中学写作教学的基本任务。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这几种基本写作能力哪一个先练,哪一个后练,道理在哪里?

2.找寻较为科学的写作教学序列。

如果我们认可写作的本质是生命的一种拓展的话,那么,我们就还要从生命体本身的发展(即身心的发育、成长)来找寻较为科学的序列。

(1)从脑科学角度。

在《脑的功能――将研究结果应用于课堂实践》一书中,美国科学家Patricia Wolfe认为学习就是建立神经网络的过程。在人的一生中,每个人都在脑的皮层上建立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大量神经网络来储存信息。这些网络是如何形成的呢?Patricia Wolfe认为,总的来说,脑是通过如下三种方式形成了这一网络的:通过具体的经验、表征或者符号学习以及抽象学习。而这三者构成与年龄对应的三个层次,即由小到大,我们逐渐掌握了“通过具体的经验、表征或者符号学习以及抽象学习”的方式。如果将其与我们刚才讨论的写作基本能力对应起来,应该是这样的:

通过具体的经验简单的、零星的叙述、描写、抒情、介绍性说明

表征或符号学习有条理的、完整的叙述、描写、抒情、说明

抽象学习议论、事理说明、议论性抒情、高度概括的叙述、复杂的描写

关于年龄的对应,Patricia Wolfe只用了模糊、感性的语言来表述,如在谈论“通过具体的经验”来学习时,使用的语言是“你还是一个小孩子”,这应该是指学龄前;“表征或符号学习”时期,一定是在掌握了一定的表征或符号后才可以进行的,所以,应该是具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之后的,相当于小学高年级以下。“抽象学习”时期,作者所用的语句是“你已经长大了,父母不再带你到动物园了,也不再买动物图画书给你看了”,所以,应该开始于六年级以后。作者没有给出更具体的年龄界定,可见这个问题的复杂性。不过已经可以让我们对学生学习能力(包括写作能力)的发展层次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也就便于我们给学生安排合适的学习任务(包括写作任务)。

(2)从思维科学角度。

思维科学的发展同样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朱智贤、林崇德先生的《思惟发展心理学》一书中指出:中小学生掌握逻辑,从小四到高二,其能力是逐级提高的,概念也好,判断推理也好,其发展的阶梯都是十分显著的。林崇德先生在《发展心理学》一书中进一步指出:从初二开始,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由经验型水平向理论型水平转化,到高中二年级,这种转化初步完成,这意味着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趋向成熟。这些结论都可以为我们安排议论文的写作教学提供依据。这本书里还对学生作文的对象、内容做了研究,实验所采用的题目是“记一个熟悉的人”。结果发现,中小学生作文的对象是以同学为主;但随着年级的增长,亲人和老师的比重逐渐下降,而同学和亲友的比重逐渐升高;从初三开始,那些为小学生所注目不到的,如邻居老太太、学校工友之类非亲非故,亦进入心坎,成了非说不可的“熟悉的人”了。

另一方面,从个案分析来看,“老师”和“同学”二项,小学生写的是现任老师和当前同学;而中学生笔下却是过去的老师和以前的同学居多,高二只有一人写现任老师,二人写当前同学。从写作内容看,也很清楚,中小学生关心的学习,但随着年级的升高,内容的重心也是随之而发生转移。小学三年级以生活为主,写到亲人、老师,是把镜头对准关心其生活的;小学五年级的镜头是转向学习,谈对自己学习的帮助;初二考试起了质的变化,镜头所指的是品德;高二也是以品德为中心,但已多半偏重于性格,把品德又作了升华。这项研究为我们命制作文题目、安排简单或复杂的记叙、议论序列提供了依据。

林崇德先生的《发展心理学》一书中还对高中生个性的发展做了研究。他认为,高中阶段,正是一个人必须明确自己个性的主要特征,开始考虑自己的人生道路的时候,所以,一切问题既是以“自我”为核心而展开的,又是以解决好“自我”这个问题为目的的。这种主客观上的需求使得高中生的自我意识获得了高度发展。而高中生自我意识地发展对于其形成稳定的人格特征以及价值观等方面均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这个结论有助于我们关于学生思想深度教学的序列安排。

三、“螺旋线”式的高中写作教学序列

学生的作文无外乎内容与表达两方面,上文我们依据脑科学、思维科学、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最新研究成果基本摸清了学生高中阶段写作素材、思想认识、情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发育、发展的顺序,在此基础上确立的写作教学序列就应该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因而也就可以期待收到更大的教学效益。

然而,在此基础上建立的能力训练、思维训练、阅历拓展、思想提升都只能是片段训练,最多只能以语文作业形式呈现,还不能成“文”,因此,还不能称作“作文”。这里的“文”指“文章”。学生的作文训练,更多的是时候是以“文章”形式表征的,即有头有尾,有中心有结构,篇幅长短不一的文字流。因此,还存在着写作过程问题,即怎么聚材,怎么构思,怎么行文,怎么修改等等。这些东西什么时候教呢?这是每一次写作都将遇到的问题,不可能分到三个年级依次去教。那么,怎么分解训练?怎么安排这个序列?“聚材、构思、行文、修改”之下又可分出若干项目。如“行文”又牵涉到表达技巧,语言组织等,都是必须要落实的教学任务,自然也需要一一理出,并分别落实。

藏传佛教的《时轮摄略经》可以给我们以启示。《时轮摄略经》分为外时轮、内时轮和别时轮。外时轮讲宇宙结构及历法知识,内时轮讲人体生理知识,别时轮则讲解怎样使内时轮与外时轮结合,做到天人合一,更有效地修炼密法。

我们可以把高中三年六个学期的时空看作是“外时轮”,把每一次写作过程看作“内时轮”,两者的结合是“别时轮”――当然只是借以更形象地表述,作文教学与修炼密法原本没有任何关系,也没有任何相似之处。(虚构类文学作品的写作也是中学特别是高中写作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一般也必须在高二前完成基本训练,这里归入叙事、抒情类文字训练体系中去)。

需要单独拿出来说明的是,我们认为在高三之前伴随着学生身心的成熟,五项基本的表达能力训练可以完成了,到了高三,作为前社会(或前高校)人,应该引进新的坐标,主要应以实用写作为主。

所谓“实用写作”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应试作文”,一类是“复杂的常用应用文”,如评论、学术报告类,计划、总结等公文类,书信、演说辞类等。而“应试作文”较之先前的写作类型,有其非常特殊的个性,如时间受限,需要审题等。一般不允许修改,因此需要列提纲,先构思;同时,写作地点也受限,这就牵涉到素材的储备与积累;而读者固定,评分标准统一,对写作内容、言语表达等都会有深刻影响;应试作文对文体、字数等还有限制,实际上,对立意等也有隐形的限制,这些都需要较长时间的适应性训练。“复杂的常用应用文”写作也是这样,这些东西学生都是极其陌生的,平时接触的也不多,也需专门的训练。所谓“复杂”,是相对于小学、初中的“常用应用文”如便条、日记类等而言的,会有更多的格式限制,更严谨的语言表述,更复杂的信息处理。

概括起来,我们这里所探索的写作序列可以表述为:以写作主体身心发展规律为准绳,以“表达能力培养”为主轴,以写作过程、写作技能为经纬,以写作时间(年级)、空间(写作场所)的变化为进程,以写作主体的生命拓展为旨归。

如果我们把每一次的写作训练看作一个点,这些点将在理论上连成一条线,这条线的安排依据的是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思维发展规律,但是,这条线不是直线。它有怎样的特征呢?每一个点的表征都是以某一项写作能力为核心的某个文体(可以是训练文体,也可以是文学文体,也可以是实用文体),但每一次训练任务的完成都要把写作过程走一遍,因此可以看作是一个圈,这样整个高中乃至中小学的写作训练序列实际上许多圆圈连接而成的“螺旋线”。因此,我们可以把上述写作体系称之为“螺旋线”式写作教学序列。图示如下:

其中,垂直坐标为写作能力,圆圈为一次写作过程,横坐标为递增的年级,弯曲的螺旋线代表成长。

参考文献:

[1]朱智贤,林崇德.思惟发展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Patricia Wolfe脑的功能――将研究结果应用于课堂实践[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3]李道荣.中国古作学概论[M].郑州:文心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