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程行业调研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程行业调研报告范文1
通过现场调研、问卷调查、电话咨询、在线QQ咨询等方式,对省内至少二十家相关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专业岗位分类与职责,岗位所需技能等情况进行调研,成立由校企双方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结合调研情况与行业企业专家、设计人员共同对职业岗位群及工作过程的分析,归纳典型工作任务,并进而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对应的职业能力。结合所需的知识、技能、素养,参照本专业从业人员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确定专业学习领域课程的课程目标和学习内容,最终形成科学准确的调研分析报告,并以此确定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确定调研内容
在明确专业方向的基础上,针对室内装潢与展示设计、广告设计、网页与杂志等媒体的美术设计等企业,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调研:a.目前吉林省该行业市场人才需要情况;b.企业用人渠道及从业人员薪酬情况;c.企业的岗位设置情况;d.企业对人才的技能、素质及理论知识的要求情况;e.目前以及2~3年后岗位最需要的能力和知识。
3组织开展调研工作
明确了调研工作任务、调研对象、调研方式及具体的调研内容之后,进行调研工作分工,形成调研工作日程表,并按日程逐一落实。要求调研工作要落到实处,所调查到的数据准确性要高,要客观,不弄虚作假,对调研数据要做认真的分析,形成调研工作报告,并针对调研报告的内容提出专业建设的建议。
4做好调研情况分析
4.1做好本省、市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人才需求情况分析,以此确定本校该专业每年招生的数量。
4.2做好各相关企业职业岗位分析。对平面设计师、包装设计师、VI设计师、印前设计师、书籍报刊设计师、影楼设计师、图文设计师、网页设计师、家装设计师等岗位所做的主要工作任务、技能要求、职业资质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定位。
4.3做好平面设计行业人才规格分析。
4.3.1确定该专业从业人员知识结构(文化基础知识、美术基础知识、计算机平面设计基础理论知识、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理论知识)。
4.3.2确定该专业从业人员能力结构(其中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职业核心能力)。
4.3.3确定该专业从业人员素质结构(职业道德素质、专业素质等)。
4.4做好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根据行业调研和企业调研的反馈信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经过多次研讨,对适合本专业中职学生的工作岗位及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典型工作任务及完成该任务需要的职业岗位能力。分解出具体的工作岗位及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
4.5根据企业各相关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结合本校实际,分析确定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
4.6对该专业毕业生应取得哪些职业资格证书进行详细的分析,确保学生能双证毕业。
5给出调研结论
根据调研情况的分析,要从以下几方面形成初步意见:a.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毕业生需求情况及本校开办该专业的优势及前景;b.本专业的专业定位、学生的培养方向;c.研讨确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d.研讨确定该专业课程设置;e.形成课程体系构建及教材建设的初步意见;f.形成教学方法改革的初步意见,改革教学模式的初步意见;g.形成该专业师资队伍培养培训规划;h.形成实训基地建设的初步意见
6形成调研报告,为确定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课程行业调研报告范文2
1.1专业资源
专业资源主要包括专业调研报告、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及教学进程、实践教学体系等教学资源。首先,对公路运输管理专业的在校生、毕业生、用人单位、行业主管部门进行深层次、广泛的调研,明确专业培养目标、专业核心能力,形成专业调研报告、人才需求分析报告和就业分析报告;其次,在专业调研深度分析的基础上,将核心能力筛选、序化和重构形成专业核心课程;最后,建设和完善专业考核标准、毕业条件等教学资源。
1.2课程资源
在调研的基础上,初步确立了《运输管理实务》、《运输安全管理》、《汽车客运站务管理》、《城市公交管理》、《运输市场营销》五门核心课程,构建五门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具体建设内容包括:
(1)核心课程标准:每门核心课程负责人在课程调研的基础上深度分析该门课程映射的核心能力,并将核心能力进行筛选、序化和重构,形成课程内容框架,构建该门课程的课程标准。
(2)教材及校内讲义:每门课程根据实际情况建设课程教材,作为教学资源的教材可以是公开出版的教材,也可以是活页讲义。
(3)教学课件:开发独立的教学课件及课件辅助资源。作为教学资源的课件,不是传统简单的PPT电子资料,而是将任务单、教学案例、视频资料、动画等集成一体的现代化教学课件。
(4)题库资源:一改传统任课教师独立开发题库的做法,课程小组共建题库。每门课程开发试题库十倍量的题库资源,题库题型丰富,能够满足日常教学后的课后练习及考试需要。
(5)案例库资源: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发教学案例库,案例素材均来自于企业生产实践一线,由企业真实案例编撰而成。
(6)视频及动画资源:开发适合课程使用的视频资源,将企业真实的运输生产过程情境通过拍摄小视频的方式做成视频资源,方便学生形象地掌握和了解真实的生产流程及所需的业务技能。
2教学资源包建设的展望
课程行业调研报告范文3
l近年来,利用计算机和计算机网路进行知识的传播和学习,正在由一种时尚变为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越来越便捷的电脑、软件、互联网等科技产品,改变和更新着几千年来人类积累知识、传播知识、学习知识的工具和方法。在这场伟大的变革中,固定场所、固定时间、群体式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将会更多的通过互联网表现为一对一式的定制化教学服务模式。新市场的诞生意味着巨大的商机,这对于教育机构、投资者、企业管理者都是很好的发展机会。
l报告研究的样本为来自全国各地考入我院计划内本、专科学习的学生。这批新生入学一个多月,对刚刚结束的高考复习阶段体会深刻,比起各地在校的高中生,他们对高考复习辅导的方法及效果的认识都将更加趋于理性。
l本报告旨在通过问卷调研,更加深入的了解高考网络辅导市场及高考网络视频辅导市场的发展现状,把握其运行和发展规律,为目前所进行的网站市场建设工作提供可靠的事实依据。
Ⅱ.研究方法
报告数据收集和分析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方法,以及对相关运营商和渠道商及相关群体进行深入访谈和研究获得。调查数据将帮助网络教育产业有关管理者和投资者对网络教育消费者有清晰的把握。
(一)调研方法说明
依据统计学理论,本次调查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来进行,调查内容包括省市区位、院校层次、班级类型、命题方式、教材版本、辅导资料、复习过程、网络教育、搜索引擎、电子邮箱、即时通讯、上网频率、视频使用等方面。通过在来自全国13个省近1700多所重点与非重点高中院校的在校本、专科学生所在的系部班级中发放问卷,于2009年10月23日-10月28日期间由学生主动参与填写问卷的方式来获取信息,共收到调查问卷超过3200份,经处理排除无效问卷,获得3099份样本。本次调查最小误差为+5%,置信度为95%。
(二)行业研究说明
行业研究部分主要采用行业深度访谈和桌面研究的方法:
l通过对行业专家、渠道进行深入访谈,对相关行业主要情况进行了解,并获得相应市场等方面数据。
l桌面研究,对部分公开信息进行比较,参考问卷调查数据,最终获得行业规模的数据。
l获得一些公开信息的渠道:
政府数据与信息
相关的经济数据
行业公开信息
行业资深专家公开发表的观点
III.报告正文
1.1高考信息调研过程分析
高考信息征询工作结束之后,将进入调研报告的撰写阶段,本阶段的首要工作是掌握科学有效的统计数据,因此3099份有效问卷的统计过程将显得尤为重要。按照既定调研目标,问卷统计工作需要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分阶段进行。本次调研统计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采用地区归类法,把3099份问卷按照省区进行分类。最终区分出山东、江苏、河南、河北、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湖北、安徽、浙江、新疆、山西等13个省区的样本资料;
第二阶段,采用全面统计法,按照问题及答案的排列顺序,统计出所有省区、每个问题、每个答案样本的数量。近20位师生工作人员利用周末时间连续作战,最终统计出13个省区、3099份问卷的29个问题、121个选项的统计数据,计算出了各省区高中生在高三复习阶段的互联网使用率、视频使用率、复习阶段内容、复习资料类型、教材类型等方面的重要信息;
第三阶段,采用重点统计法,根据调研报告所需使用的个别数据资料,对问卷的个别问题进行重点统计。
1.2高考网络教育含义及原因
课程行业调研报告范文4
关键词:行业职业素质;制药专业;课程体系;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2-0047-01
职业素质一般包括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对于中职学校而言,学生的培养应遵循“素质为本,崇德重技”的原则,使学生素养与行业职业岗位对人才的职业素质的要求“零距离”。现以制药专业为例,研究构建以行业职业素质为导向的中职制药专业课程体系。
一、开展行业职业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通过对企业、行业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学生具备较高职业素质是从事专业活动的前提,其次是专业知识与技能。特别是对于制药这个特殊行业,学生是未来的药学工作者,加强对制药行业职业素质培养是对人民的生命健康负责。因此,医药教育不仅有责任教学生学会如何制药、如何销售药品,更有责任使学生理解并认同医药行业的责任和职业精神。
二、 针对行业职业素质的培养构建中职制药专业课程体系
(1)行业职业素质为导向的制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行业职业素质为导向的教育旨在从行业职业岗位实际出发,以社会对制药人才职业需求为导向确定人才培养目标。首先,拟定调研方案,采用面谈和信函相结合的方式,分别调研医药行业专家、领导和一般员工;其次,确立不同的调研内容,制定调研表;第三,通过调研获得制药专业就业岗位,做出岗位工作项目表,对制药专业就业岗位进行解析、整合、归纳,制定出《制药专业岗位群的职业素质与课程分析》,获得不同岗位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并撰写调研报告,最终确立人才培养目标。
(2)行业职业素质为导向的制药专业的课程体系。为了达到上述以行业职业素质为导向的培养目标,对中职制药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重新构建,将职业素养培养落到具体课程上,新课程体系设置从培养学生具有从业必备的职业素质出发,结合本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将该课程体系分为三个模块,即职业通用素质模块、职业岗位素质模块和职业拓展素质模块。职业通用素质模块用来培养学生从业所必备的通用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职业岗位素质奠定基础。职业岗位素质模块用来培养学生从事制药专业所具备的职业能力、职业行为和职业习惯。职业拓展模块用来培养学生从事制药职业认知、职业理念、职业道德。在三个模块基础上,根据实践教学内容设计构建“四阶梯、递进式”的实践教学课程模式,即基础实训、岗位综合实训、企业实践和毕业实习。按照每个阶段的要求和实践难度逐年递进,做到实践教学目标明确,环环紧扣,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专业实践与综合实践相结合。
(3)行业职业素质为导向的制药专业的课程标准。根据制药专业岗位群的职业素质、课程分析,参考国家职业标准中对应等级(中级)人员的资格要求标准,编写制定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体的“制剂技术专业教学标准”。该标准明确了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将制药职业岗位必须具备的岗位能力、岗位意识和团队意识等职业素质融入到课程标准中。
(4)行业职业素质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改革。改革“重理论、轻技能”或“轻理论、重技能”的传统教学模式,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理实一体”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做、边学,全程构建职业岗位素质培养框架,提高学生职业岗位素质。在实践教学中,采用“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缩短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过渡带”,促成行业职业素质的养成。
(5)行业职业素养为导向的评价方式。采用校内评价与校外企业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总结评价相结合,建立学生知识水平、操作技能水平、职业道德、综合素养等多元化评价新模式,以职业素养为本位实施多元化教学与评价模式,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
三、行业职业素养为导向的新课程体系构建效果
以实施新课程体系效果评价为目标,对实习生进行跟踪调查,调查项目为学生岗位适应度、用人单位对实习生素质的评价。调查结果:在学生岗位适应度、职业通用素养、职业岗位能力、总体满意度四方面的评价结果依次是试验班为53.2%、85.4%、81.3%、80.2%;对照班为49.5%、52.7%、76.5%、63.5%。由此可见,实施“行业职业素质为本位”课程体系的学生比对照班的学生在岗位职业素养方面有显著提高,受到了企业的好评。
四、结束语
基于行业职业素质导向的中职制药专业课程体系,打破了原有以专业知识或技能为本位的课程体系,充分将医药职业理念和职业精神融入到课程中,使制药专业学生深刻理解并掌握医药职业道德、职业理念、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使其职业人格得以完整塑造,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振华.提升高职药学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2,(29).
课程行业调研报告范文5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
课程涵盖了整个时装工业内各相关行业和部门的历史、特征和相互联系,并揭示了纤维、纺织品、服装的生产商、零售商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并将产品销售给最终消费者。课程介绍了从时装材料,到设计、生产、销售各环节,以及服饰品、化妆品、内衣、家纺、时尚媒介等相关行业和部门。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区分整个时装工业内有哪些相关行业和部门,各行业和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能够掌握和正确使用时装行业的相关术语;能够识别各行业和部门的业内机构;了解时装工业的入门职业。
鉴于服装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为达到教学效果,课程不仅在工作室进行实验性教学,还直接到服装企业进行实践。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到图书馆查阅各类期刊等资料,而且要求接触市场,进行市场调研,并撰写调研报告。组织学生查阅资料,观看法国时尚台(Fashion TV),以加强学生对于时尚传播、时尚组成和时尚的原则有更直观了解;要求学生到产品开发实验室进行模拟产品开发,以巩固学生对服装产品开发过程的认识;安排学生参观服装企业,主要了解服装公司的运作模式、产品种类以及企业现存的问题;对服装市场进行调研的实践性环节,要求深入观察零售市场,对产品的种类、规格、色彩、面料、价格、陈列方式、销售渠道进行重点调查,撰写市场调研报告并演示。通过以上实践性教学的实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理念
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掌握全球时装工业的知识和运作模式,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观念的人才,课程是我国首次从国外引进。课程使我国传统的服装教育有了新的尝试和创新,也使“时装工业导论”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手段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特别在课程体系建立、教学实践创新、教材采用和网络课程建设上,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培养了一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人才队伍,在培养学生实践意识和全球观念、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始终贯穿素质教育和
全球化服装产业链的观念
为适应现代服装产业综合性,多学科交叉的特点,“时装工业导论”的课程内容和实践方式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在教学中对课程的内容进行精选、重组和优化,充分体现时装工业是一个从时尚原理到时装销售的综合性概念,其中包括时装的原理、时装的环境、服装产品开发、美国服装工业、配饰品工业、全球市场和零售市场,让学生对时装业从设计、生产到销售整个过程有所了解,使学生全面了解和熟悉现代时装业的发展趋势,更深刻地了解时尚产业的发展。
实践性环节是课程的重要内容
实践性环节是服装专业里非常重要的一环。课程设置各章节的实践性项目,从市场调研到服装品牌的分析。通过企业实践和市场调研的参与,使学生具有更大的动手和实践能力。近年来的实践显示,培养学生这种自主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实践创新。
精品课程拉动课程体系的建设
“时装工业导论”课程是我校学生受益面广、课时多、占用设备资金较大的课程,有一套完整的、具有独特功能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课程组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讨,根据课程特点,从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着手,精心编写教案和教学文件,系统地开发、制作和完善各种CAI课件,通过多媒体、网络化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使课程教学生动丰富。在教材建设方面,由于从FIT直接引进,因此根据需要进行采用,而中文版的“时装工业导论”也正在建设中。
教学特色
近年来,随着全球服装产业链的分化,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服装贸易和消费的重要力量,迫切需要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服装复合型人才,“时装工业导论”作为特色鲜明的课程,适应了时代的需求。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能熟悉掌握全球时装工业的知识和运作模式。课程总结具有以下特色:
国际视野,全球化意识
“时装工业导论”的教材、教学大纲和教学体系是2000年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时装学院引进的,在全国服装院校是首次。除了引进国外的教学体系,还实现课程教师互访,迄今已有16位教师赴美进修学习,均能运用双语上课。同时,美方每年定期派教师来我校进行授课。
理论联系实际,校企互动
“时装工业导论”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不仅在实验室里进行服装设计、生产管理和市场销售的模拟,还到服装公司进行参观、实践和学习。课程学习过程中,始终突出实践性环节,专门制定实验性环节的市场调研方案,加强学生参与服装企业的实践。
信息量大,时效性强,
课程行业调研报告范文6
一体化课改稳步推进
新专业一体化课程框架审定暨课程方案编写会在《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规程(试行)》(以下简称《规程》)颁布不久后召开,可以说是对《规程》的一次“实战”解读。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技工院校管理处相关同志在会上强调,在一体化课程开发过程中,必须要以《规程》为标准,严格按照规程要求进行开发。同时,他介绍了近期人社部对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工作安排。
一是全力以赴做好10个新专业一体化课程开发工作,确保课程方案和各项教学资料开发的质量和进度,为9月1日在各试点院校顺利启动10个新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工作奠定基础。二是开展基础工作研究,委托相关单位开展《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评价研究》和《技工院校一体化师资标准及培养方案研究》,组织开发一体化课程技术规程视频培训课件。三是组织实施一体化师资培训。利用中央财政资金,在今年暑期,继续开展一体化师资培训工作。除做好汽车维修、数控加工等第一批试点5个专业的一体化师资培训外,还要按照第二批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验工作的安排,在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前,对各试点院校承担相关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线教师进行培训,为第二批10个新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工作顺利启动提供师资保障。据介绍,今年暑期的一体化师资培训名额为800人,以第一批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5个试点专业为主,以第二批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10个试点专业(课程)为辅。
一体化不仅仅是口号
在调研报告的撰写、一体化课程框架的制定工作中,各试点院校和参与的老师深入企业、行业调研,召开大大小小的研讨会、讨论会,不断探索与学习,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这次为期3天的会议里,10个专业的骨干老师分为两大组,提交了行业企业调研报告和一体化课程框架初步方案,一体化方法专家张利芳、朱永亮、辜东莲、黄景容、周晓峰、程森分组进行全程指导,不仅从方法上进行了技术评审和指导,明确了修改方案,还就一体化课程方案编写进行了技术培训。老师、专家们展开了热烈讨论,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亮点频现,并共同制定了下一步组织实施方案,会议获得了圆满成功。
方法专家朱永亮、张利芳两位老师是一体化课改的首批指导专家,他们就目前在各技工院校炙手可热的一体化课改提出了三点建议。
首先,两位专家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人”的问题。一体化课改在我国还处在起步阶段,相应的人力资源储备还不充足,而实施一体化课改急需两类人才。一类是技工院校的专业系主任或专业带头人,他们在精通专业知识之外,还应该不断增加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分析等方面的知识储备。一类是一体化教师。学生光有知识和技能不一定能胜任工作,还应该了解工作的要素、工作的改善等内容。因此,一体化教师教的是工作,能培养学生具有胜任工作的能力。这对一线老师的能力要求也相应提高了很多,一线老师必须懂得更多工作层面的东西,必须具有工作经历,同时知识的应用、分析、提炼能力也非常重要。朱永亮老师更是建议技工院校的老师们,最好自己先把活儿都干一遍,并且要以企业工作的最高标准来要求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