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

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范文1

【题目一】

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调查研究

1、十报告精神落实情况的调查研究

2、关于贯彻落实2016年中央1号文件的调查

3、新形势下坚持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调查研究

4、理想信仰问题调查研究

5、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调查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调查报告

1、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研究

2、当代大学生道德情操研究

3、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

4、当代大学生与父母沟通状况的调查

5、贫困大学生问题调查

6、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

7、大学生就业压力与社会适应问题调查研究

经济建设研究

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调查研究

2、十二五时期经济运行新特征的调查研究报告

3、加快实体经济发展的调查研究

4、民间金融问题调查研究

5、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

6、中国品牌战略研究

7、房地产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

8、新能源产业发展调查研究

政治建设与社会建设研究

1、生态问题调查研究

2、稳定物价保障民生的政策措施调查研究

3、加强食品、药品安全问题调查报告

4、网络群体事件发展动因及演化机制调查研究

5、网络虚拟社会的现状调查研究

6、新兴媒体舆论引导问题研究

7、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调查研究

8、地方民生工程现状的调查研究

文化建设研究

1、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的调查研究

2、文化民生工程实施路径调查研究

3、旅游业发展质量和竞争力的调查研究

4、动漫产业升级的调查研究

5、红色旅游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调查研究报告

6、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调查研究

7、民俗文化调查研究

8、文化品牌与文化精品调查研究

9、关于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的调查

10、关于农村小学资源整合问题

11、关于农村社会治安问题的调查

12、关于调整农业经济结构问题调查

13、农民工创业问题的调查

【题目二】

1、科学发展观与我的故乡建设。

2、对你居住地人们对科学发展观理论学习和熟悉情况的调查。

3、当地实施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举措。

4、对你居住地农村或企业实践科学发展观存在的题目的调查。

5、对你居住地企业职工收进情况进行调查。

6、对你居住地企业以人为本理念贯彻情况的调查。

7、当地如何发展本身上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区域经济的调和发展。

8、当地如何落实党的农村政策?存在的题目有哪些?

9、调查分析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题目。

10、当地农民收进与农业生产结构调剂的相干性分析。

11、农村社会保障现状调研。

12、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调研。

13、新情势下当地低收进群众生活保障题目的调研。

14、当地政府在正确处理先富起来和共同富裕的关系中采取了哪些基本措施?

15、家电下乡情况调研。

16、当地在构建社会主义***社会中有哪些重大举措?

17、调查分析某个村镇(社区)构建***村镇(社区)的经验与存在的题目。

18、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有哪些特点变化。

19、当地农村留守儿童题目调研。

20、调查所在地区社会治安状态存在的突出题目及其成因?

21、当前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新特点新变化的调查。(对文化产品的消费能力、鉴赏水平、趋势等)

22、改革开放后,特别是最近几年来当地人民生活水平进步和消费构成变化的进程和现状。

23、当地如何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深化农村改革,解决三农题目。

24、当地如何发展第三产业,进步其在社会经济中的比重。

25、对你居住地企业节能减排情况的调查。

26、调查当地耕地保护情况(基本农田的保护情况)。

27、对当地农村的医疗合作制度调查。(参与方式、建立情况、运行情况)

28、对所在地环境保护情况的调查。

29、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调查。(金融服务机构服务类型、服务职能等)

30、农村产业化经营状态调查。(当地的主导产业、农产品基地、管理制度、龙头企业、利益机制等)

31、你所在的村镇龙头企业发展情况及带动效果调查。

32、记载本地致富带头人的发展历程。

3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调查。(农村道路、通讯、水电气、水利及基本农田改造、环境设施等现状与建设投资总量及结构,当地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等)

34、农业科技服务机构及队伍情况调查。(机构的数目、经费来源、科技人才数目、结构、工资水同等)

35、当地农民被征地的补偿标准调查。

36、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题目调查。

37、城镇新增劳动力、农村充裕劳动力或下岗失业职员就业状态调查。(从事的产业、行业、职业和岗位、收进等情况)

38、进城农民工社会保障状态解决思路调查。

39、80后员工的职业特点及有效管理

40、80后农民工职业需求与工作满意度的调查

41、当地就业服务机构发展状态调查。(中介机构、社会劳动就业保障局等)

42、当地对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再就业培训的措施及实施情况调查。

43、你所在乡镇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情况调查。(校舍、师资、经费保障、学杂费等)

44、当地适龄儿童进学率、失学率、停学率情况调查。

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范文2

>> 河北省农村网站建设调查报告 中国高校英文网站建设研究现状 河北省助推智慧景区建设 河北省政府网站无障碍建设现状调查与分 高校英文网站建设模式探究 河北省旅游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对策 河北省景区英语解说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河北省旅游景区项目融资模式探析 我国高校英文网站建设现状的探讨 河北省劳动保障系统门户网站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 河北省高校档案网站建设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对当前高校英文网站建设的若干思考 关于中国煤矿企业英文网站建设的思考 浅谈中国高校英文网站建设 “互联网+”时代高校英文网站建设探析 包头市旅游景区英文解说系统翻译现状调查与对策 河北省“村改居”社区文化建设现状调查 新农村建设时期河北省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现状调查 河北省农村中小学师德建设现状调查研究 河北省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165.

[2]周邓纪念馆[EB/OL].http:///Default2.aspx.

[3]苏州博物馆[EB/OL].http:///default.php?mod=c&s=ssa6d2030.

[4]金门大桥[EB/OL].http:///.

[5]刘建明.宣传舆论学大辞典[M].经济日报出版社,1993:54.

[6]曾利沙.从对外宣传翻译原则范畴化看语用翻译系统理论建构[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

[7]杨丽娟.基于旅游文化视角下的旅游景区对外宣传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1.

[8]杨越森、肖薇.企事业单位网站英文版的现状分析与建设[J].中国西部科技,2012,11(06).

[9]王炳鹏.高校英文网站的设计与实现[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10]崔美善.网页风格构成[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11]张晓源.图书馆网站设计基本原则[C].2002年中南.西南省(市),自治区公共图书馆业务协作研讨会论文.

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范文3

繁荣和发展农村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资料,是丰富和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在要求,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加强xx县农村文化建设,5月下旬,县财政局与县文广新局组成联合专题调研组,深入全县14个乡镇,采取召开座谈会、走访农村基层干部群众、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对全县农村文化建设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调查。

一、xx县农村文化建设现状

素有“梅花鹿之乡”和“农民画之乡”美誉的xx县是东北黑土地上的一颗明珠。它位于吉林省中南部,属“五山一水四分田”的半山区,是著名的“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和”全国绿化先进县”。县域面积2522平方公里,辖14个乡镇,229个行政村,总人口40.8万,其中农业人口近28万。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xx县的农村文化建设也有了长足提高,全县农村文化建设呈现蓬勃健康的发展势态。

1、农村文化娱乐设施日臻完善。

近几年来,xx县以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核心,扎实有效地推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农村文化娱乐设施日臻完善。为加快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先后投资100多万元,新建扩建了1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全县乡镇文化站建成率达100%。在此基础上,县委、县政府一向高度重视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和农村文化活动的开展,在抓好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社区)综合文化活动室等文化阵地建设的基础上,近年来,该县立足为农村群众供给更多更好文化服务,将组建各类文体社团、协会和村级文化大院建设作为繁荣农村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构成了“县有文化中心、乡有综合文化站、村有文化大院”的发展新格局。截至目前,全县14个乡(镇)已建设农家书屋229个,文化大院229个,实现了行政村农家书屋和文化大院建设全覆盖,并在229个行政村都配设了文化志愿者。建设农村文化大院小广场78处,室外活动场地面积达28万多平方米。

2、提升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服务体系,农民文化生活越来越精神。

xx文化底蕴深厚,民间文化能人层出不穷。多年来,一些农村文化能人依托自家庭院或村级活动场所,自发组织开展文化娱乐活动,文化大院应运而生,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引导下,全县文化大院建设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县委、政府一向关注民间文化的发展,把发展群众文化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进取引导广大群众组建各类业余社团、协会、演出队伍,把文化大院建起来。一是整合文化资源。引导各乡镇利用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和农村书屋,充实文化大院的资料。利用村委会闲置房屋或公用场地,经过整修粉刷,绘制文化墙,建成文化大院、活动广场。小四平村利用村中闲置的一块低洼地,平整出了1500平方米的广场,建起了200多平方米的活动室。二是整合人才资源。发挥乡村文化带头人组织和建设文化大院,带起一个甚至几个村的文化活动。北屯基村的“张家文化大院”集中了戏曲、书法、绘画、舞蹈等各类人才,常年开展文体活动,涉及周边多个村组,吸纳聚集和涌现出了众多的文艺人才,构成了“能人”建大院、大院出“能人”的良好机制,为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供给了广阔的舞台。三是不断加大投入。县财政与文化部门在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使用上,顺势推动,经过政府采购集中为文化大院配发秧歌服、音箱、锣鼓镲唢呐等器材,吸引了广大农民进取参与,用最简单、最普通的活动方式,让老百姓跳出健康、舞出欢乐。目前,全县已成立各类农村群众文体活动组织500多支,常年参加文化体育活动的农民有近5多万人。这么多的队伍于劳作之余排练节目,在节庆或农闲时进行演出活动,不仅仅丰富了农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也进一步宣传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受群众欢迎。此刻农村文化大院已经成为了各村村民的娱乐健身、学习休闲的好地方。我们在对xx镇的调查中,了解到该镇活跃着神鹿艺术团、中老年艺术团、喜洋洋秧歌队、火苗健身舞队、太极拳、广场健身操队、诗词协会、读书协会、农民书画院等30多支队伍,每支队伍都在50人以上。每当夜幕降临时,参加文体活动的人们,脸上洋溢出喜悦的笑容,手舞足蹈,欢声笑语,如痴如醉地享受着幸福生活,与围观欣赏的群众喝彩声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值得一提的是xx镇的神鹿艺术团所演出的文艺节目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主要是针对个别群众出现的封建迷信、不赡养老人、邻里不团结、赌博、酗酒等陋习和群众中涌现的礼貌新人新事来编排节目,所表演的资料在群众中有原型,深受群众喜爱,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像小四平镇的小阳村、那丹伯镇屏风村、南屯基镇的张家大院在村干部

和文化带头人的组织下,纷纷建起了农民秧歌队、广场舞表演队、二人转小剧团等。只要“喇叭一响”,男女老少齐上阵扭起大秧歌、跳起广场健身舞,全村的村民都进取来参加,已经成为村里主流娱乐方式,使得各村多年来没有发生治安案件,邻里关系更加融洽,整个村组在一片和谐中欢乐的生活着。这些看得到、摸得着的“文化惠民”措施的深入实施,让全县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变得越来越精彩。

二、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几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xx县的农村文化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必需看到,当前的农村文化发展与深厚的文化底蕴相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相比,与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重点体此刻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村文化发展不平衡。一方面农村基础文化设施存在地区差异。在调查中,xx镇、小四平镇的总体情景远远好于拉拉河镇和三合乡,在xx镇湾龙村我们不仅仅看到该村有报栏、多功能活动室、图书室、村民活动广场,并且该村还建有健身路径和篮球场。另一方面农村业余文艺演出队伍发展不平衡。我们在调查村组里是否有文体队伍的问题时,呈现出较大的地区差异,比如南屯基镇、横道河镇、xx镇基本上每个村组都有2-3个民间文艺体育组织;而文化基础条件不好或没有团体经济收入的村组,如二龙山乡、大兴镇等,一个村里仅有1支文体队伍或者只停留在庭院活动中。

二是免费开放资金尚未到位,缺少文体活动设施器材。国家要求乡镇文化站每年免费开放资金不少于5万元,应由县级配套的25%资金始终没有到位,经费不足已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乡镇文化站的正常业务工作及开展活动。由于城乡发展不均衡,农村文化建设历史欠账较多,异常是村组一级的文化建设,至今仍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最薄弱的环节,严重阻碍了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在对各乡镇村级文化设施调查中,目前现有的农村文体活动设施器材根本不能满足农民群众需求和农民的“求知、求富、求乐”的愿望,有的文化大院虽然配发了音响、乐器和服装,建设了文化大院小广场,但对于更多的农民群众需求(比如一个村有多个组有秧歌、健身舞蹈队)还只是杯水车薪,无法满足更高的要求。

三是文化娱乐活动形式单一,缺乏文化人才。当前,农村群众文化娱乐活动资料不丰富,形式单一,范围不广泛,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精神生活需求,有的乡村开展活动,也只是平时组织农民扭扭秧歌、跳跳广场舞,或三五个人搭个土台子,唱一唱戏,农民在劳作之余从事较多的活动是看电视。调查中发现,与农村群众对文化生活需求大、参与热情高相比,农村文化培训工作尚未跟上,农村文化人才缺乏、素质不高、成员年龄老化等现象在许多乡镇存在。尽管此刻有些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大院已配备了乐器、音响、灯光、电脑等文化设备器材,但由于缺乏懂得使用专业人才,而使这些文化设备器材闲置。另外大部分的文化带头人专业素质低下,活动手段过于简单,形式过于陈旧,活动资料缺乏创新,可供给的文化服务的资料和文化资源严重匮乏。群众所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形式没有充分挖掘和利用,文化阵地的宣传,教育,辅导,娱乐的功能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

三、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几点提议

1、加大农村文化建设投入,促进城乡文化协调发展。针对城乡文化发展不均衡的现状,要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就必须统筹城乡文化,进取推进城乡互动。一是要推动文化资源向乡村倾斜,加快推进落后乡镇村级的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把一些群众基础好、建设进取性高、贴合项目建设场地要求的村组作为重点示范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点。建设资料包括一个标准的小广场、一个文艺舞台、一栋公共服务楼、组建一支或多支农民文艺队伍和健身队伍。二是深入开展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薄弱乡村组建文艺组织扶持力度,整合各种社会资源,不断壮大农村文化大院文化队伍。三是加快推进村级基层文化服务网络建设,经过文化资源共享工程网络体系,为广大农民供给公益性文化服务。

2、加大农村文化建设投入,调动农民参与活动的进取性。农村文化建设,农民群众是主体,农民参与度高了、主动性强了,工作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一是切实发挥好村级文化公共平台作用,充分利用重大节庆、民俗和各种文化节等节日经常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艺竞赛活动,调动农民参与活动的进取性。二是充分发挥县文化广播站、文化馆、艺术团和民间文艺团体的“传、帮、带”的作用,深入农村与农民观众同台演出,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这样的演出既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演出活动的进取性,又使农民在娱乐中受到了潜移默化教育。三是广泛开展农民乐于参加的五好家庭、礼貌户、模范夫妻等礼貌创立活动,用农民亲身经历的形式,容易理解和理解的方法,促进礼貌新风进万家,这样的礼貌创立活动既增强了活动的感召力、渗透力、吸引力,又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参与活动的进取性和主动性。

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范文4

一、课题背景

霍邱二中的学生主要来自于广大农村。随着农村地区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很多的孩子留守在农村,他们所接受的家庭教育主要是“隔代教育”或“教育”,家庭教育相对缺失,直接导致部分学生的文明素养较差、行为习惯不良。与此同时,随着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的不断老化,留守儿童的学习缺少必要的监管,学生的学习习惯等存在诸多问题。霍邱二中的生源较差,不仅新生的入学成绩较兄弟学校低,而且很多学生在行为习惯、文明素养、思想意识等方面与兄弟学校的学生有一定差距,因此,在霍邱二中开展学生的思想道德及习惯养成教育研究,不仅是学校提升办学内涵、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完成新时期历史使命、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促进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的客观需要。

基于此,霍邱二中向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办提出了《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及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的立项申请,以课题为载体,全面开展针对新时期学生特点的德育实践。

二、实施过程

课题的研究过程,也就是德育实践不断深入开展的过程。我们首先结合课题的研究实际,广泛开展了中学生思想道德和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现状调查,并以霍邱二中为实验样本,深入开展了新时期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行动探索。

1.问卷调查,形成调查报告

课题组分别制定了《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问卷调查表》和《中学生习惯养成教育问卷调查表》,组织课题组成员在全省范围内分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学校,对各级各类学校的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现状和中学生的行为及习惯养成教育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在充分分析研究调查报告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学生思想道德和习惯养成教育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2.以霍邱二中为样本,开展德育实践

课题组根据问卷调查分析发现的诸多问题,结合霍邱二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际,制定了以解决当前问题为主要目的的课题实践规划,并开始了为期三年的德育实践。

首先是以主题教育月活动为载体,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及习惯养成教育。每年开展三次主题教育月活动:3月份突出文明礼仪教育的养成教育月活动,以规范学生的行为为抓手,提出治理“十乱”的管理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有校本特色的文明礼仪规范;5月份加强学校与家庭联系的感恩教育月活动,强化学校与家长联系,开办家长学校,对家长如何适时有效开展家庭教育进行培训,同时在每年的5月份母亲节时召开家长会,强化学生的感恩意识;9月份开展突出学生思想教育的品德教育月活动,近几年来,学校已经累计开展了责任教育主题、法治教育主题、遵规守纪教育主题、励志教育主题等教育主题活动。

其次是经常性开展大型签名活动,让学生告别不良习惯或远离不良诱惑。针对当前学生行为习惯方面已经形成的不良习惯,在加强学生教育的基础上,学校采取大型签名活动,时间选在周一到周五的大课间,每次一至两个班级,采取的基本模式是先组织有关班级发出倡议,其他班级积极响应,签名后的签名簿悬挂于教室之中,以警示他人,教育自己。近期,课题组主要开展的大型签名活动主要有:一是针对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反复性,开展告别不文明陋习签名活动;二是针对一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开展告别网吧签名活动;三是结合学校为六安市禁毒示范学校的特点,让学生知毒、识毒,开展远离签名活动等。

再次是积极开展全员参与的校园文化建设,通过环境影响教育学生。主要构建四方面的校园文化:一是班级文化,定期开展班级文化评比;二是走廊文化,让杰出校友、优秀学生走进走廊,以他们的成长事迹、格言寄语丰富走廊文化内容:三是校园长廊文化,以全国道德模范人物、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等先进事迹来感染学生,同时通过读后感和演讲比赛来强化教育效果;四是寝室文化,校园文化向寝室延伸,以寝室的美化、香化、文化为目标,定期开展检查,促进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最后是积极开展以国旗下讲话为主要内容的持续性思想教育活动。每周一规范地举行升旗仪式,让班旗与校旗、国旗一同升起。国旗下的讲话一般由升班旗的班级同学代表和班主任进行。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学生的国旗下演讲;二是班主任针对发现的不良行为发表有针对性讲话等。

3.撰写中学生教育读本

为了更好地让课题研究成果持续发挥作用,让更多的学生接受思想道德教育和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组从2008年底启动了《做一位合格的中学生》的撰写工作。课题组先是编写了《做一位合格的中学生60讲》,在霍邱二中广播站每天播出一讲。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课题组决定对该书内容进行扩充,尤其是2009年安徽第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结束以后,课题组把高中新课程的有关课程设置、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等内容写入了读本,最后定稿为18万字的《做一位合格的中学生》100讲,由黄山书社正式出版发行,连续再版五次,累计发行近40万册。

三、实施效果

通过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的近三年的德育实践,学校不仅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的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习惯养成教育的管理办法,取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还特别让课题组成员在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习惯养成教育的观念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

一是建立了全新的德育观:养成教育是最为基本的思想品德教育;是非观是最为基本的道德观,诚信教育是最为重要的品德教育:感恩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善育”也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元素;思想品德教育离不开活动载体,思想品德教育需要样本示范:课堂仍然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习惯养成教育需要反复,习惯养成教育需要从义务教育阶段抓起。此外,学校充分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在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及习惯养成教育方面有着重要地位与作用,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离不开校园文化的熏染。

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范文5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一、加强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意义

1.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

高等职业教育近年来获得长足发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定岗实习”是高职教育最突出的办学理念。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高技能型人才,这个目标就决定了高职教育要把实践教学作为重要手段,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除具备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之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和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环节显得尤为重要,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也就需要从职业教育的客观需求出发,体现出高职教育的职业特色。

2.符合思政课教学要求

注重实践教学是理论的本质要求,思政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运用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和分析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的必要环节,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通过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参与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体验学习的乐趣,可以使学生获得思想道德方面的直接体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一方面可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另一方面这也是取得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性的保证。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面临的困境

实践教学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还存大很多制约性因素。

1.组织实施不规范

在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着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问题,一些院校没有详细的实践课教学大纲和计划,甚至有的根本没有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由于受到资金保障、实践场所、教学安排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往往也只能选拔一部分学生作为代表来参加,多数学生没有机会参与,思政课实践育人的效果大打折扣。

2.教学形式单一化

许多院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仍普遍采用听讲座、写报告等传统方式,忽视其他方法的运用。并且,没有充分利用专业实践基地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思政教师布置实践内容时也很少考虑学生的专业特色,通常是所有专业学生开展相同的实践活动。

3.考核方式简单性

目前,对实践活动的考核方式往往都是通过学生提交一份实践报告来评定。由于缺乏科学完善的考评体系,学生未能对实践活动产生足够的重视。此外,这种考核方式只重结果不重过程,而实践教育作为一种参与和体验式的教育,强调的是学生在实践中得到的感受和体会。

三、构建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新模式

1.深化课堂实践教学,创新实践教学的形式

思政课课堂实践教学要满足高职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调动其学习理论的兴趣,可以依据教学的内容而开展专题讨论、课堂演讲、课堂辩论、学生讲课等活动。

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社会热点难点相结合,围绕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设计一些专题,采用学生分组讨论的形式,按照“教师布置题目――学生课下准备――课上互动讨论――教师总结点评”的流程开展。或是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这些专题进行调查,写出调查报告,安排学生在课堂上谈感受,交流经验,教师进行讲评。也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有关中国革命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教训等方面的纪录片,如《复兴之路》、《大国崛起》等,加深学生对课堂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

2.丰富校园实践教学,探索多渠道实践途径

定期组织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以团委、学生会为纽带,联合各类学生组织,经常性地开展讲座、报告、知识竞赛、志愿服务、义工活动等各样形式的学生实践活动。

在具体内容上,要与高职生的日常生活有机融合,把文明上课、文明就餐、诚信考试、创建文明班级等纳入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可以利用板报等形式,进行普法宣传、禁毒宣传、环保宣传等活动开展服务宣传实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活动。还可以让部分学生特别是学生干部协助学校有关部门工作进行短期挂职锻炼。节假日期间,鼓励和指导学生参观考察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历史博物馆、历史文化遗址、大中型企业、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等地方。

3.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建立职业导向型模式

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实践教学方案,建立起与职业导向相结合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

思政课实践教学要突出职业特色,除了课堂实践要体现专业特色外,还可以利用专业实践基地将思政课开到企业去、开到实训实习现场去,请一些典型人物作报告,让企业领导、专家、技术人员给学生讲有关企业发展的经历、企业文化、员工职业素质、职业道德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以及职业规划教育,使学生在生产现场接受更切身、更深刻、更生动的职业素质教育,培养高职生的职业精神和敬业精神。

4.创新考核评价方法,探索多元化考评体系

在建立高职院校思政课考评体系时,应将实践教学纳入学生成绩的考评体系,并占到相当的比重。思政课的成绩考核可以实行“出勤成绩10%+课堂表现20%+作业成绩20%+实践成绩30%+期末考试20%”的模式。

对学生的思政课实践考核内容应注重对实践过程的考核评价,并且将考核的重点转向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把学生每次参加实践活动的出勤情况、活动过程表现(包括个人品德、职业道德、团队精神、创新精神等)、师生交流情况、实践单位对学生的评价以及对学生提交调查报告等内容纳入考核评价体系。通过采取科学的评判方法,对实践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评判,使思政课实践教学取得实效。

总之,思政课实践教学要突出时代特征,紧密结合社会发展方向。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改革,思政课实践教学将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要不断探索,把握时代脉搏,创造出更多适应新的方式方法,使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范文6

【关键词】农村妇女 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中国农村妇女占农村人口的半数,她们和男子一样,同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改革发展的主力军。新世纪新时期,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劳动力的流动,妇女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显著。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村妇女发展

党在新时期提出的建设社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广大农村妇女的参与和发展。新农村的建设离不开农村妇女的智慧和创新,妇女的积极支持和参与,使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充满旺盛的生机和活力。农村妇女与男子同是农村社会的主体,是我国农村社会进步的推动者,也是农村社会发展的建设者。没有男女两性的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难以实现。一方面,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为农村妇女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另一方面,农村妇女的发展必须融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之中,在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谋求自身发展的最佳途径,以实现她们与社会同步、协调、可持续发展。

实现包括妇女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终极目标。农村妇女发展是我国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是实现中国妇女事业全面发展进步的重大课题。农民妇女发展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农村妇女发展应是相对于农村社会发展、相对于男性农民的一种性别视角,是通过多层次农村妇女的个体发展而实现的群体发展;包括农村妇女自身素质能力的增强,社会参与和作用发挥的程度,以及在政治、经济、文化、家庭领域地位的提高等诸多方面。农村妇女发展既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也包括自主创新意识、性别平等与竞争意识以及自然环境保护意识的确立。只有农村女性实现全面、科学和可持续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建设才能成功。

农村妇女是提高农业生产力的重要力量

建设新农村首先要振兴农村经济,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新农村建设目标中的“生活宽裕”是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使农民财富增加,过上相对宽裕的生活。“生产发展”为建设新农村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生活宽裕”是建设新农村的具体体现。农村妇女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生产力的重要力量。正如总书记所言:“她们(农村妇女)已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大军,托起了农业生产的半壁江山,是社会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创造活动中,妇女的伟大作用得到了空前的发挥。”①我国现在有13亿人口,农村人口占56%,而妇女占农村人数的一半。在农业生产中,女性参加生产劳动的比例高达73.4%。②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大量农村男性剩余劳动力加快向城镇转移,农村妇女已成为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农村妇女和家庭,成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依靠力量。而农村妇女是否发展、发展程度如何,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败,事关农村社会和谐、科学发展大局。因此,必须提高广大农村妇女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农业劳动技能,才能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实现农业全面稳定发展。广大农村妇女也只有在促进农村社会科学发展与和谐进步的伟大事业中,才能实现其自身价值和全面发展。

农村妇女是农村社会和谐、乡风文明建设的关键

总书记指出:“妇女是人类文明的一支伟大力量。”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中的“乡风文明”,是指农村精神文明要有新进步,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乡风文明是建设新农村的灵魂。在农村,文明之风若不能愉悦人们的身心,腐朽的东西就会侵蚀人们的心灵。“乡风文明”包括伦理、文化、风俗、法制等诸方面。文明而和谐的乡风,不仅是农村文化和人力资源提升的标志,也是农村社会富足、安康的目标。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实现乡风文明,离不开广大农村妇女的努力和发展。近年来全国妇联开展的“美德在农家”、“五好文明家庭”创建和“文明风尚进农家”活动,引导妇女和家庭巩固共同的思想基础,强化主人翁的精神,坚定信心和决心,树立符合新农村建设要求、体现时代特征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激励妇女和家庭在新农村建设中,以实际行动积极推动生产发展,积极改变生活方式,参与移风易俗、树立文明风尚的火热实践,共同开创农村生活的新天地。围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这一农村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根本要求,大力加强道德建设、文化建设和环境建设,培育农村文明风尚,发展农村和谐文化,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建设文明和谐新农家,不断提升农村社会的文明程度。农村妇女和家庭弘扬社会新风、崇尚科学文明、明辨是非荣辱、和睦家庭邻里,使符合新农村建设要求的道德规范、文明礼仪、科学知识和健康理念在广大农村普及推广,促使广大农村形成团结互助、扶贫济困、平等互爱、融洽相处的社会关系,以农村家庭的和谐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当前各地农村中涌现出为数不少的致富女能手、女带头人、女经纪人及五好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文化中心户等妇女和家庭中的佼佼者。广大妇女逐渐走上勤劳致富、崇尚科学、讲求美德、追求文明的发展道路。

农村妇女是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支柱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中的“村容整洁”,主要是指通过新农村建设改变农民的生存环境,让农民呼吸新鲜的空气,饮洁净水,森林覆盖率达15%以上,使我国农村的卫生环境得到根本性的改善。“村容整洁”就是要建设生态文明,这是建设新农村的外在表现。长期以来,由于农业生产的粗放经营和对农村周边生态环境的不重视,农村生态环境遭到相当大的破坏,耕地日趋贫瘠、森林被毁、水源枯竭,加上乡镇工业企业随意排污,许多乡村只剩下衰败和贫困的景象。如何恢复传统农村的自然生态美,是新农村建设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农村妇女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充分发挥农村妇女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妇女在绿化、美化、净化庭院,建设生态农业,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生活环境,以及教育引导家庭成员增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意识,增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树立绿色环保理念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农村妇女承担着繁衍后代、从事人类再生产的任务。这一神圣的使命使她们更能深切地感受到环境恶化给自身及子孙后代造成的苦果,更加关注影响后代生存的环境问题。其次,农村妇女在家庭生产劳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妇女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能否兼顾环保的要求,大力提倡绿色生态农业、少用或不用化肥农药等有害物质,开源节流,不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效益的提高,对于我国实现农业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非常关键。第三,农村妇女在家庭消费领域中占主导地位。妇女对消费品和消费方式的选择,即能否选择一种低碳低消耗、低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可以直接影响生产结构的改变,进而影响到农村环境状况。总之,农村妇女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保护地球美好家园,实现中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农村妇女发展是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先决条件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中的“管理民主”,是指落实和完善村民自治、民主选举和民主监督机制,实现农民自己当家作主,努力实现农村政治文明,这是建设新农村的政治保证。而女性参与国家和社会管理事务的程度,参政议政的深度和广度,是社会发展和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这需要亿万农民的积极参与,尤其是占农村人口一半以上的广大农村妇女主体意识的增强。因此,扩大广大妇女参与农村社会管理的范围,提高广大农村妇女参政议政的水平,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必须努力消除不利于农村妇女地位提高的各种障碍,提高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热情。

伴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观念的不断更新,广大农村妇女越来越多地走出传统的樊篱,家庭的束缚,主动地融入到农村经济建设中来,参与到乡村组织建设和村民自治的过程当中。同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不断促进农村女性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实现从弱者形象向更具有发展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强者形象的历史性转变。(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本文系2010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项目《农村女性发展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003098)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