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教学法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项目式教学法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项目式教学法论文

项目式教学法论文范文1

影视广告欣赏课程一般属于艺术类专业的专业任选课或者文学类的公选课,主要是向学生介绍影视广告欣赏的方法和评判标准,同时通过大量的经典影视广告案例展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使学生了解影视广告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知识,理解影视广告中的感性诉求和理性诉求,思考影视广告创作的规律和原则,掌握影视广告创作中的一些关键元素。课程的要求是通过学习欣赏,使学生能掌握独立地、正确地评价广告作品的能力,能够针对某一广告作品分析其得与失,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形成文字评论,并提出自己的新创意。课程属于欣赏类、辅质的课程,但是为提高学生的专业修养、帮助其在赏析优秀广告的基础上进行广告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养料,特别是为广告专业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为面对的是全校不同专业的学生,其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同时,对学生各自的专业学习也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而且也是陶冶性情、拓宽思路的好方式。课程虽然以欣赏为主,但是对学生仍有明确的学习要求。本课程重在独立地评析某一广告作品的得失,要求学生注重培养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采取多样化的方法,如课堂讨论、案例分析以及课后练习等形式增进学生对于影视广告相关理论的理解。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活泼地讲解心理学知识,展示相关案例。教学形式应当丰富多样,对重点词语和概念进行强调,并做好影像资料的放映准备。

二、案例项目教学法主要内容

案例项目教学法是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某一案例进行鉴赏、分析,获得该案例的主要信息,然后有针对性地按照该案例进行相关项目的制作,制作环节包括临摹、仿制到独立创作。影视广告欣赏课程的基本知识点有:信息、通讯类;金融、保险类;汽车及关联产品;房地产及其用品;家电、食品类;饮料(非酒精、酒精);药品与保健品、卫生用品;时尚商品;文化教育及关联用品、媒体;公用事务及服务、公益类影视广告欣赏。按照界域风格划分,典型的有:法国影视广告的创意风格、英国影视广告的创意风格、美国影视广告的创意风格、日本、韩国影视广告的创意风格、中国影视广告的创意风格等。而按照广告节的精品广告来进行授课,又能划分出戛纳广告节、莫比广告节及广告饕餮之夜等。如何在这些教学信息中挑选出重要的信息进行案例项目教学,是教师应重点考虑的教学问题。

三、案例项目教学具体实施方法

1.房地产广告选择一个优秀案例,分析广告的拍摄手法、建筑动画案例和广告语。通过课堂欣赏、实地考察等方式,使学生从广告中体验到美感及制作流程然后进行作业布置、案例分析、案例总结等,最后点评案例作业。案例作业完成后,教师开始进行项目化教学,让学生自拟课题,进行房地产广告的制作:实地考察,分析该地产的优势特色,提炼该房地产的广告词,进行宣传海报、建筑动画的制作,进行实地拍摄,然后进行后期剪辑合成。最终完成包括建筑动画、广告词语、宣传海报、视频广告等一系列项目化教学。

2.食品广告选择一个优秀案例,如中秋月饼的影视广告,前期进行案例欣赏,重点在于产品的拍摄手段、拍摄角度、拍摄流程、解说词、色调等。在案例欣赏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审美的角度进行欣赏,然后写出欣赏心得、案例分析、案例总结等,最终还需要点评案例作业。项目化教学时,让学生多欣赏相关的案例视频,如当下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然后让学生挑选一种食品自拟课题,准备策划案、广告词、拍摄方案等,教师再进行拍摄指导,确定拍摄风格等。案例项目教学最终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制作水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实用型人才的培养。

项目式教学法论文范文2

我国的高职教育正处在一个发展机遇期[2]。为了高职教育的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2006年,教育部明确提出“项目导向”的人才培养方式,奠定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高职教育模式的地位[3]。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飞速发展,医药企业的生产水平有了质的提高,企业急需高技能、高素质的一线操作人员。学校以前在实训教学中,往往只是灌输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操作技能,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如在压片教学中,学生仅做一些基本的压片操作,对于碰到实际问题不会自行解决,更谈不上创新提高。这种巨大的反差,挑战了职业学校传统的教学模式。

2学生的学习兴趣现状分析

对我校药学系2008级、2009级、2010级药学、生物制药与药物分析三个专业的469名学生进行学习兴趣的问卷调查,68.2%的同学认为,学习的最大动力在于自己的兴趣,12.4%的同学认为学习的最大动力在于家长的管教,只有10.8%的同学认为动力来自于教师的管教。而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来自于教学方法的占91.8%,课程的重要性等仅占8.2%。工作任务名称:维生素C片的压制(规格0.1g/片)3.1.2学生完成的工作任务:学习片剂制备的工艺流程、压片机工作原理、电子天平、崩解仪、硬度仪、脆碎度仪等仪器的操作手册。

3老师分组

笔者根据任教的班级人数与学习情况进行合理分组,一般为4~6人为一组,在分组时,兼顾每组的男、女生搭配,好、中、差学生的合理搭配,以利于组内学生的交流学习提高,同时也能使每组间的基本情况趋于平衡。教师讲解:片剂生产相关的理论知识、ZP-35型压片机的设备知识、ZP-35型压片机的工作原理与设备操作程序(SOP)[4],[5]等。交待本次实训的评价标准与评价方法。教师准备:讲解时使用的多媒体课件(PPT、生产车间压片的一些视频);ZP-35型压片机;电子天平、硬度仪、脆碎度仪等质量检查仪器;已经制备好的维生素C颗粒料(每组5KG);其它一些辅助工器具。明确本项目模块的学习目标教师通过实体展示(给学生展示维生素C片实物)、播放产品视频等活动,提出本次实训任务(要求每组在规定时间内压制出合格的维生素C片)。分组讨论(由各小组长主持)明确本次压片的目标:(1)压片机装拆的顺序;(2)压片装量与硬度的调节;小组进行学习讨论,各组长对各组的讨论情况进行交流与总结。维生素C片压片操作过程的编写由各小组长主持进行缩写:(1)维生素C片压片操作工艺拟定(2)压片机中每个设备部件的操作(3)压片机操作要点与片剂硬度与片重调节。实训操作装中模、上下冲月形栅式饲粉器刮粉器加料斗流片槽除尘机吸风管加油,空车试车加维生素C颗粒料控制面板操作点动调节填充量点动调节压力片剂质量检查点“运行”正常压片;期间教师进行巡查指导,并同时播放压片机操作的PPT及相关视频。结束后,学生做好清场工作,教师进行总结。

4学生作品展示与分组讨论

项目式教学法论文范文3

关键词:项目驱动式教学;中国对外贸易;教学效果评价

一、引言

“中国对外贸易”是我国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将其设为该专业的必修课或选修课。该课程以我国对外贸易的理论、政策和实践为研究对象,具有理论性、政策性和发展性的特点。该课程的传统教学方法是教师讲授法。在教学实践中,单一地使用“讲授法”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这种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采取传统的授课方式,即使此门课的课程内容能跟上我国外贸发展的形势,学生掌握的也只是我国外贸发展的现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提高,当他们毕业后从事相关工作时,会发现对现实的贸易问题不知从何入手解决。因此,该课程的教学方法迫切需要进行改革。针对“中国对外贸易”课程的特点,众多院校都进行了相关教学改革。如东北财经大学的李辉把专题式教学应用于“中国对外贸易”课程教学中,包括专题教学课程体系的设计、课程内容的设计、专题教学方法的设计、专题教学手段与考核评价方式五个环节,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又如新疆石河子大学的唐勇和陈砺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学生对理论性较强的知识进行深入探究,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2]南京大学、南开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大连民族学院等高校也分别对“中国对外贸易”课程教学体系进行了改革。20世纪八九十年代,西方一些发达国家高校就已开始运用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现状,较好地解决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问题,融知识、能力、素质教育为一体,是培养综合型、应用型人才的一条很好途径。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在不同课程的教学中均尝试运用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例如,郭雪峰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中采用了该教学方法,以教学项目为主线来组织教学内容、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并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再如,刘波等指出了当前高校计算机教学的误区,结合授课对象的特点和实施项目驱动式教学所需具备的条件和要求,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采用了该教学方法。[4]

二、项目驱动式教学的实施

从各个高校在不同课程教学中应用项目驱动式教学法的实践来看,该教学法在实践中的教学效果受到课程特点、学生和学校的支持与配合、教师的科研和教学能力、学生的学习基础等的影响。因此,针对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特点以及“中国对外贸易”课程在专业课程中的定位和性质,需要探索出适合我校该课程的项目驱动式教学法的具体实施方案,以进一步促进“中国对外贸易”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我校自2004年开始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生开设“中国对外贸易”课程,目前该课程为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设置的专业选修课。该课程研究内容决定了课程理论性较强,且伴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正持续更新和发展。因此,自2005年开始,笔者就不断探索该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形成了该课程教学中讲授法与项目驱动式教学法相结合的模式。笔者在“中国对外贸易”课程中应用项目驱动式教学法的具体过程如下:

(一)教学内容结构的调整

利用32学时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基本理论和方针政策等知识点进行讲授,8学时开展项目驱动式教学,分别设置了农产品贸易和区域经贸关系两个方面的项目。项目具体名称根据授课学期的中国对外贸易前沿热点问题进行确定。

(二)项目驱动式教学在“中国对外贸易”课程教学中的实施

学生通过教师设置的各项目,学会在项目小组中分工合作、对项目研究的整体方案的设计、文献数据等资料的查找、数据的分析、图表的制作、项目研究成果汇报PPT的制作和课程论文写作等。在各项目组开展研究的过程中,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微信群或QQ群等平台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和帮助,课堂成果汇报时教师和其他小组同学可以提问展开讨论,最终由教师对各组成果进行评分和点评。因选修“中国对外贸易”课程的学生大多为大三学生,即将要开始课程论文和毕业论文的写作,然而由于学生没有学习过经济论文写作,且对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规范及查阅文献数据的途径等掌握很少。因此,教师在实施项目驱动式教学法过程中,使之与课程论文、毕业论文写作相结合,在指导学生进行项目研究的过程中教授学生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和规范等,为学生后期课程论文写作和毕业论文写作打下基础。

(三)项目驱动式教学效果的评价

项目驱动式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授课学生进行调查,从而了解项目驱动式教学法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同时,结合教学效果的评价,不断进行教学法的改进。从近年来所教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反馈结果看,项目驱动式教学法能较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查找文献、数据、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规范制作Excel图表、制作PPT以及课程论文写作的基本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通过参与到项目学习的整个过程,其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团队协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三、项目驱动式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项目驱动式教学在“中国对外贸易”课程教学的应用中遇到了如下问题:

(一)授课内容需不断调整和更新

“中国对外贸易”课程传统的授课方法是以教材为依据,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这种教学方法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加之教材内容总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不能让学生及时掌握最新热点问题。因此,采用项目驱动式教学法首先要对授课内容进行调整和更新,压缩部分理论内容,增加项目驱动式教学的课时。

(二)项目驱动式教学的课时少问题

项目驱动式教学在实施时只安排了8个学时的课时,最多只能安排两个项目。因此,需要适当增加项目驱动式教学的课时量,让学生能参与更多的项目研究。

(三)选课学生人数多,项目分组人数设置的问题

目前,每学期选修“中国对外贸易”课程的学生人数在130人左右。如分组过多,学生汇报项目研究结果需要较多课时;如减少小组数量,则每组人数又过多,不利于项目的开展。

(四)传统的成绩考核方法需改变

传统的成绩考核以期末闭卷考试卷面成绩为主,对学生课下学习过程考查比较欠缺。项目驱动式教学需要学生课下花较多时间查阅文献和数据、进行小组讨论、制作PPT以及项目论文的写作。因此,需要增加平时成绩所占比重,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才能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效。

四、项目驱动式教学的改进措施

(一)调整与拓展原有授课内容

授课内容包括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基本政策、中国对外贸易管理制度(法律制度、关税制度、海关管理制度、贸易促进制度)、对外贸易关系、农产品贸易等专题。教师讲授专题内容前启发学生先自学,教师重点讲授难点,并多结合案例或实例进行分析。项目驱动式教学是以基本知识点为基础开展的。

(二)增加项目驱动式教学的课时数

由原来的8个学时增加到20个学时,设置农产品贸易、区域经贸关系、贸易争端等方面的项目,具体项目名称结合每学期中国对外贸易中的热点问题制定。

(三)每组人数控制在7人以内

目前,选修“中国对外贸易”课程的学生人数较多,一般在100人以上。那么,一个项目的分组数量就会在20组以上,汇报项目组的成果需要较多的课时,且先汇报完成的组到最后几个组汇报时学习的积极性会大大下降。因此,建议5个行政班选修该课程时,分为两个教学班来授课,每个教学班人数控制在70左右,每个小组7人左右。

(四)对评分量化标准进行细化

成绩考核方面,笔者已经从研究方案设计、数据来源可靠度、图表规范性、数据统计分析的准确性、PPT制作、成果陈述的条理性及回答提问的准确性等方面对评分量化标准进行了细化。同时,期末试卷题型及分值也应进行相应改革,以主观题为主,主观题占总分的60%,客观题则占40%,主观题以分析中国对外贸易热点问题的材料分析题为主,重在考核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项目式教学法论文范文4

[关键词]高职学生;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我院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一项重要内容。高职会计专业对于毕业论文的要求,和本科有一定的区别。高职教育培养的目标是高技能人才,学科体系重点在于技能型工作。基于这个基本指导思想要求学生运用三年来所学习到的专业知识,结合在实际单位所遇到的实际情况,提出发现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毕业论文也是高职院校综合考核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机会,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教学环节。本人从2009年起指导学生撰写毕业论文,通过总结三届学生的毕业论文情况,发现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由于调研力度不够,缺少实例论证,明显缺乏说服力,更有部分学生的论文存在着明显的抄袭现象。因此,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一、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选题失误

毕业论文的选题是毕业论文的第一步,学生需要结合自己在工作单位遇到的实际问题以及自身能力情况进行选题,并由指导老师负责把关。但是许多学生都徘徊“写什么”的困惑之中。大部分学生的选题范围过大,很多人潜意识的认为选题范围大则涵盖的内容就多,可以写的东西也就比较多,却忽略了自身能力存在的不足,选题过于空、大、泛,远远超出学生的驾驭能力。比如我院2011届毕业生中有个学生的选题为“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案”,作为一名高职的会计专业学生,还没有足够的视角去审视整个会计工作所存在的问题,所以很明显,此选题不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而做出的选择。还有一些毕业论文选题涵盖内容过于狭小,可操作性不强,没能发挥出学生自身的水平。

2、参考抄袭问题严重

现在社会信息化程度逐年增高,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或者其他渠道得到各方面的信息。但这也为学生去做毕业论文时抄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大多数学生对于自己的选题联系实际不够,缺乏深入的社会调查,论文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网上资料。论文的写作变成了“复制”加“粘贴”,至多对所复制的资料进行“剪碎”和“转述”。论文缺乏创新观点和内容。

3、学生撰写论文的水平参差不齐

我院对于学生毕业论文的要求包括论文的内容及格式两个部分。对于论文的内容,大部分学生视角都比较狭隘,或者空洞无实际意义。本来要求3000字的论文,学生在交第一稿的时候往往文章只有不到2000字:或者走另外一个极端,从好几个地方生搬硬套,凑了将近6000字的论文,但是内容却毫无实际意义。对于论文的格式,尽管我们在给学生布置论文的时候都已经把格式的要求讲的非常明白,但是还会有70%的学生的论文格式不符合要求。很大一部分学生连如何设置合适的行间距都不会操作。

二、提高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

(一)加强学生对自身写作能力的培养

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需要进行长时间的积累。这期间需要老师们有计划,有目的地去安排,同时也需要同学们的积极配合。

1、增强学生的主观意识。向学生灌输毕业论文的重要性,使学生在主观上形成一种意识。用人单位在选聘毕业生时,增加对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要求。这样,在进行毕业论文创作时,学生就会更加积极主动。

2、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在大学期间,最重要的是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首先要做好思想工作,使学生在专业学习的整个过程当中能够持之以恒,能够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会计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学会会计方法与技术。其次,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在校内和校外,让学生接受多种实践教学的锻炼,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定期邀请一些实践经验丰富的管理者传授会计实务理念。适时邀请一些企业家、经营管理者、财务总监等来学院开展实践性知识讲座,介绍前沿管理思想、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结合现实中的会计案例解读会计实务方法,介绍会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素养、会计准则变化后所产生的经济后果等。

(二)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教学改革。

高职的教育理念就是培养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这一点对于会计专业来说有更大的意义。所以,从学生一入学开始,就应该双管齐下,在不放松理论学习的基础之上,加大实训课的力度。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对所学的内容有深刻的理解,这样到了实习时在工作岗位上才能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在深化教学改革上,应做到以下几点:

1、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从源头开始准备。为了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并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应从人才培养方案这个源头提前安排准备。

2、深化教学方法改革,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与提高教学质量所采用的重要手段。传统的会计教学方法基本是重教师讲授、轻学生参与,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掌握会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有一定的成效,但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出来的只能是理论不深、实践不精的教条型人才,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针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我们积极探索各种启发式教学法和行动导向教学法,比如案例教学法、问答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问题导向法、项目教学法、技术规程教学法等。

参考文献

[1]曹禧修,新本科院校毕业论文写作之症候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2

[2]周晓斌,钟瑶,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形象化指导初摊[J],当代教育论坛,2005.23

项目式教学法论文范文5

[关键词] 参与式教学;本科教学;创新;思考

【分类号】G642.4

基金项目:河南大学民生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资助计划(MSJG2014047)

一、参与式教学法引入的必要性

传统的本科教学多以教师为中心,以“填鸭”的方式把教学内容灌输给学生,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受者,长期以往使得学生逐渐丧失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随着“参与式发展”理论在国际发展援助项目中的不断应用,这一思想被引入教育教学领域,形成了参与式教学法。

参与式教学[1]即合作式教学或协作式教学,是一种鼓励教学对象(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的教学方式。参与式教学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2]: (1)平等参与:教师不再是标准答案的“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协助者”;(2)重视过程:参与式教学特别重视教学的过程,这将有利于学生树立自信更加积极地去创新探索;(3)完全开放: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教学构思,教师也要定期与学生沟通并根据学生需求及时调整教学方式。

《土地经济学》主要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运行中的土地问题,突出特点是时效性与实践性很强。因此,在该课程教学中实践参与式教学法,具有十分必要的意义。

二、参与式教学法在本科课堂中的实践

(一)实践对象与方法

在对2011级~2013级地理科学与城乡规划专业学生的《土地经济学》课程中,尝试使用了参与式教学法改革,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别为:课程形式多元化(即:讲授、讨论与实践相结合)、考核形式去单一化(即:“平时+期中+期末”)和课后反馈互动化(即:开展自评与互评活动)。

(二)实践过程

在《土地经济学》中进行参与式教学法,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讲解。1-14周系统讲授课程基本理论与知识点,同样重视学生的参与,通过课上提问、案例讨论等形式,及时听取学生意见的反馈,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本学期课程的内容。

第二部分:小组展示汇报。每学期最后两周为小组专题汇报时间,要求每组以团体的形式登台展示其研究成果,台下其他组同学针对其汇报提出问题,每组时间控制在25-30分钟。从选题、查找资料、PPT制作到商讨以何种形式展示,全程由各组学生在其组长带领下,通过分工合作完成,这一阶段教师只是协助者。

第三部分:反馈反思提高。小组汇报结束后,要求各小组在接受其他同学及老师点评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提交课程学习心得体会。学期末,发放课程调查问卷,由学生对参与式学习情况做出评价与总结,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满足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与提升创新能力的需求。

(三)实践效果

通过几学期的教学实践,参与式教学法在本科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改革效果,相较于传统教学法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突出的优势:

第一,提高学生参与度,理论联系实践。参与式教学法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使学生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e极主动地学习知识。同时,该教法使学生在书本理论基础上,将理论与现实问题结合起来,有利于提升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第二,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高。开放交流的教学方式,使得作为课程设计者和指导者的教师,必须不断思考改进教学方法,进而提高驾驭知识的能力。

第三,增加师生互动,实现教学“供需平衡”。师生之间平等对话的反馈反思机制,能够有效增强师生间互动,帮助教师真实掌握学生学习中的困惑与思考,进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真正实现教与学的“供需平衡”。

三、对参与式教学法有效实施的思考

(一)摆正教师的作用

学生参与课程设计,不代表就要弱化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相反教师的作用变得更为重要。参与式教学中,教师承担更多的角色:必须拥有丰富的教学方法技能,必须能够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必须为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和谐自由的学习环境,必须组织与管理课堂讨论,必须能够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总结提高。可以说,表面看参与式教学教师讲授的部分缩减,但对教师综合能力的要求却更为严格。在参与过程中,要避免排斥教师作用的极端行为,教师与学生各尽其力,共同为完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而努力。

(二)避免参与的形式化

在参与式教学实践中,要避免两个方面的形式化:一方面是,教学模式的固定化。参与式教学设计具有很强的情境性、变化性,并无固定模式可循。在实践中,应鼓励学生依据课程内容安排课程模式,避免机械按照固定步骤行事而忽视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和效果;另一方面是,参与的有形无实化。现实情况是,部分学生不愿进行课程规划而宁愿被告知如何做。缺乏参与积极性的学生,在参与式教学中很可能沦为有参与之形式无参与之实质,汇报沦为一种表演,看着热闹非凡却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并无裨益。避免这一现象的办法是,让学生充分认识教学设计的意义,让其自愿、愉悦地参与到教学设计中,同时,尽量简化参与形式,避免因过程过于复杂而使学生避而远之的现象发生。

(三)重视全员参与的积极性

参与式教学应注意避免话语权被少数学生占据,大多数学生成了旁观者和看客[3]。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点,都有对自身学习规划的能力,只要引导得当,学习差的学生也能够加入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中。教师应积极引导每一个学生参与到教学设计中来,发现每个学生擅长的方面,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从参与式教学法中获得最适宜的发展,提高学习规划、学习管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保同、许祥云等.“参与式”教学模式在农科专业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 高等农业教育, 2006(6): 39-41.

项目式教学法论文范文6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计算机;实验教学;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而设计的教学模式[1]。它把传统的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实际问题、完成实际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能够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解决方案、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方法应用在计算机实验课程教学中,通过创设任务,让学生带着特定任务自主探索问题,这种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创新的能力。

1.引言

计算机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过程是一个培养学生动手、动眼、动脑的过程,可以发掘学生较大的潜能,从而能够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实验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概念,理解和巩固科学知识,正确掌握实验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而且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究问题的科学方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2]。

2.“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提出

美国教育家杜威以实用主义作为教育理论基础提出了“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它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3]。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新方法。根据这种教学法的核心理念,教师的课堂教学始终围绕既定的教学任务展开,教师把新知识的传授隐含于每一个实际的任务中,强调学生密切联系生活、学习和未来实际工作中有意义的“实际任务”情境中去,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全新方法,目前很多课程已经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积极主动对学习资源的应用,共同进行自主探索和协作互动的学习,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实践活动[4]。它将以往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理念,转变为了以解决实际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新理念;从而将再现式教学模式转变为探究式学习模式,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这种方法更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解决方案,从而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法要求创建“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真实性,能够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更能让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更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通过对美国教育家杜威等提出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进一步理解,而我认为所谓“任务驱动式”教学新方法,就需要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些具体的实际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实际任务,掌握教学新内容,达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积极主动的发展空间, 更好的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以后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3.传统计算机实验课程教学的弊端

3.1 “以教师为中心”和以“满堂灌”的方式传授知识

“以教师为中心”和以“满堂灌”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体作用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只把学生看作是外部环境刺激的被动反应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5]。长期以来,实践教学主要依附于理论教学,致使学生在思想上也不够重视,学生普遍实践动手能力比较差。进入大学虽然有很多独立的实践课程,但上实践课时,大都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做、学生看”的形式,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缺少主动学习和探索的机会,在进行实践操作时,学生都习惯于机械地按照实践讲义,照方取药。不能主动对各种现象进行观察和思考、测量分析和研究,完成对内在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往往是动手不动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实践课在培养学生科学实践能力上的优势。如何在实践教学实践中,转变学生对实践可态度,使学生从实践中真正培养科学实践方法和实践技能,是深化实践教学的重点。任务驱动是一种探究式教学模式,我们在实践教学中通过任务驱动,改革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起来,明显提高了教学效果。

3.2 实践教学内容陈旧单一

传统的“先理论再实践”实验教学模式使计算机课程理论知识学习与实际操作分离,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6]。

3.3 校内实验教学与社会实际工作内容脱节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的计算机课程实验教学仍然仅限于课本上的上机操作,学生没有进入社会实际角色中,因此不清楚当前社会对计算机课程真正需要掌握哪些必备的知识,对社会实际业务处理缺乏直观了解。

4.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优点

经过多年的计算机课程实验教学后发现,实施任务式驱动式教学法,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验课堂气氛明显活跃,互动效果较好。任务驱动是一种探究式教学模式,我们在实践教学中通过任务驱动,改革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起来,明显提高了教学效果。

5.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实施

5.1 强调任务的可操作性

计算机课程实验教学大部分在实验室进行。而现在许多院校由于条件限制,实验设备简陋,导致任务无法正常开展。因此在对任务进行设计之初,教师除对相关的实验室有一定的考虑外,还要考虑可供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是否齐备等,以便于对任务的实施进行掌控。

5.2 设计任务的原则

任务的选择不是随意的,需要熟悉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掌握教学内容,分清教学重点及难点,再结合实践,自主研发设计满足教学要求的任务。为了做好任务准备,可遵循以下设计原则[7]:

(1)针对性强先将教学总目标分成多个小的学习目标,再将学习模块细化成若干个容易掌握的具体任务,通过完成这些针对性强的小任务来最终完成综合设计任务。

(2)可操作性强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只有学生亲自操作完成相应的任务,才能吸引学生,让学生对课程的学习从被动变成主动。

(3)简单易懂分解后的任务应简单易懂,容易实践,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可以轻松学习和实践,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学习兴趣。

(4)具有一定扩展性在任务实现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来扩展任务,深入挖掘出不同层次学生的潜力,使每个学生都能依据自身能力获得最大收益,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计算机人才。

5.3 精心设计任务

教师编排合理的实际任务对学生就是一个兴趣,计算机实验教学中,任务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设计和编排任务非常关键,必须具有趣味性、难易适中并具有可操作性,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在设计编排任务时要尽量从学生感兴趣的情景出发,例如大学生毕业时毕业论文是每个学生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在学生学习Word中,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份毕业论文的排版样本,同时提供一份未排版完成的毕业论文,让学生自己按照排版的要求完成排版工作。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能够调动起来,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行动起来进行到任务中去。设计任务时一定要以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指导,展示情景和样本主要是为了让学生知道某个工具或软件能够实现的功能, 通过让学生直观而真切地感受具体的任务实例,能够使学生头脑里分散的知识点表象形成一个个相对具体的知识结构, 通过这种情境,学生把所要学习的内容巧妙的隐含在相应的实际任务中, 使学生更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通过完成实际任务掌握任务包含的知识点[8]。

5.4 自主实践任务

通过在创设的情境下完成任务,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实际任务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去面临一个个需要立即解决的现实任务。不要害怕学生理解不了课本的教学内容,如果就算理解不了,也应该尽量让他们去尝试。当然,关键的操作步骤可以强调,否则学生如果达不到目的,就会产生畏难的心理,对任务的完成产生负面的影响。在任务完成阶段,教师只是一个帮助者和指导者,只起着引导作用。因此,要注意观察学生和发现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自由地和大胆地去完成实际任务。学生可以探讨完成实际任务的方法和途径,引起对先前知识的进一步回忆。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知识与经验,在完成实际任务的过程中都有着各自的不同方法。多个小组的同学进行讨论和沟通后,可以得出几种不同的方法,并作出分析和比较,这样会大大的开阔学生的思路[9]。整个课堂倡导师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更进一步增强师生间的朋友关系。随着实际任务的完成,学生会在成就感中掌握计算机的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

5.5 重视任务结束后的总结与评价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并不单单是一个任务布置与完成的简单过程,师生们应该做好课堂的阶段性总结,在每个任务的布置与完成之后,应该回顾本堂课学习的内容,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进一步提高,提升整体的教学效果[10]。首先可以让学生每一组派代表对他们这组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对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自我剖析;然后由老师对各组在总结中提出的共同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剖析,分析原因,总结同学们出现问题的情况,并给出实际的解决方法,以达到提高掌握知识的目的。

6.结论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在我国高校计算机实验课程教学中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它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也必将面临众多的新问题,如何构建“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体系结构和模型仍然需要我们在实践教学中不断地探索、总结研究。我们相信通过众多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一定会被有效地运用于高校课程教育教学中。

参考文献

[1]李兴霞.“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校教学中的研究[J].职业教育,2012(3).

[2]许雪康.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基础教学中的实践及效果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3).

[3]徐兵,张南宾. 大学计算机基础任务驱动式实验教程[J].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4]陈小阳,骆竹梅.基于任务驱动导向的高职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探讨[J].科教导刊,2012(3):42.

[5]梁红.计算机“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运用原则[J].广西教育,2007(Z5).

[6]向生.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VFP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8(09).

[7]王延平.试论化学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J].职业技术,2009(05).

[8]王晓岩.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01).

[9]张永志.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PLC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09(05).

[10]徐兵,胡宁.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电子世界,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