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年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计学年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计学年总结

会计学年总结范文1

20**年是我校各项改革迅速发展的一年,教学、科研、管理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为我们搞好工作提供了有力保证。我们审计处认真贯彻落实审计厅、教育厅等上级部门的指示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在做好审计工作的同时,积极配合其它各项工作的开展。坚持完善自我,提高认识的原则,努力完善审计制度,健全审计机构,调整人员结构。

1.参与制定了学校物资采购、设备管理及相关规章制度若干项。规范了经济行为,使审计工作进一步走向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2.在学校机构改革后,进一步明确了审计工作人员的职责和权限。使内审工作的内部监督职能进一步得到体现,可以更好的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

3.调整人员的知识和年龄结构,新增专业审计人员2名(均为应届本科毕业生),加强了审计队伍建设,一名同志获高级会计师资格。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和积极上进的年轻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以老带新、新老结合,形成了一支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较为合理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审计队伍。

二.学习及培训

强化措施,进一步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使我校每个内审人员都真正成为 思想领先、业务过硬、技能娴熟、务实高效的工作高手。

1.派一名同志随同教育厅考察团赴法国等国外学习考察,获取了大量审计工作信息及先进工作经验。

2.与南京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河南大学等省内外高校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审计工作新思路。

3.加强自身业务素质的学习,积极进行学术研究和探讨,公开发表专业学术论文4篇。

三.参与后勤改革

随着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的深入,我校后勤集团已逐步成为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健全成本核算制度。我们参与制定了一系列后勤改革的规章和措施,同财务处、后勤管理处一道,对集团每个中心进行了成本核算,并结合外校经验,根据本校实际,制定了各项定额标准,为推动学校的后勤改革和发展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四.参与校办产业改革

科教兴国和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这一战略的提出,给以高科技为特征的高校校办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但是由于校办企业的利益和学校的利益并不完全是一致的,企业内某些同志往往会为了个人利益或小团体利益而致学校利益于不顾,很难保证学校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面对这一现状,我们会同财务处、企业管理处一道,参与制定了校办产业改革工作的相关文件,对校办每个企业进行了清产核资,摸清了企业家底,改善了经营环境,明确了经济责任,提高了经济效益,为领导提供了决策依据,为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会计学年总结范文2

会计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和专业性很强的专业,其中实践教学环节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会计实践教学大多已完成了手工系统向计算机系统、单机模拟实验向网络模拟实验的转变。这一转变对于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却滋生出了新的问题,这使得高校迫切需要对会计学教学实践进行改革。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本科生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绝大多数本科生毕业后将在各行业的第一线从事实务工作,因此加强本科生的实践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教育部2007 年1 号文件强调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并要求增加实践教学在总学分中的比重。会计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加强会计学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显得更为必要。为了充分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了解会计实务中所需要的知识,笔者所在的课题组精心设计了调查表,对学校连续三届毕业生和一届应届毕业生做了一项统计调查,这些毕业生有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三资企业、民营企业以及其他性质单位工作,在不同规模的用人单位中,有近一半的是大中型企业,近40%是小型企业,其他规模单位占10%左右。调查情况总结如下(见表1)。从表1 中可以看出,认为加强会计实践课程(包括校内外实习)的比重最高。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考虑,对于会计学专业来说,加强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二、会计学专业加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一)会计信息化对于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会计信息化是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为主的信息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存储、应用等处理,为企业经营管理、控制决策和社会经济运行、管理提供充足而适时的信息。会计信息化是会计电算化顺应时代的发展对传统会计进行改革的必然结果,是适应信息化社会和管理理论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为决策者提供可靠、实用的决策信息并能实时主动地报告财务信息的一个过程。

(二)会计学实践教学可以缩短学生融入社会的时间 从调查过程中可以看出,对于刚进入社会的会计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既需要做一个身份的转变,同时也需要做一次知识的过渡,而在校期间的实践教学恰恰就是这个知识过渡一个最好的试验和演练。近几年,在人才市场上,大部分用人单位在进行财经专业,特别是会计专业人才选择时,都要求应聘者必须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并持有会计上岗证或其他职业资格证书。所以在高校进行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既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需求,又符合单位用人的需求,可以节约从学校到用人单位即社会的时间。

(三)实践教学可加强学校与会计实务界的联系,关系到学校的长远发展 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如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要,学校就无法生存。随着改革的深入,外国办学渐入我国,加上许多民办学校的设立,教育资源的约束不断弱化,市场的需求与教育资源配置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学校办得好坏,是以满足市场需求的程度及被培养者对社会贡献的程度为衡量标准的。会计教育培养的目标主要是为实务界输送合格的会计人才。而实践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使其具备独立从事会计工作,并能胜任其他相近专业工作的能力,使会计学专业办学更加适应社会需求,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有利于教师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相互促进,并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因此高校必须疏通会计人才供求双方的联系渠道,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以致用,学校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在确立符合实际的培养目标的前提下,才可以对学生入学条件、师资队伍、硬件配置、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对现存的会计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实现会计教学目标,学校才能得到长远发展。

(四)通过实践教学改革,能够正确定位社会培养会计人才的目标 通过实践教学改革,有利于高校会计学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提高会计人才的培养质量,有利于形成各专业及专业方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通过实践教学改革,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使会计人才的供给者――会计教育部门以及高校能够根据企业会计人才的需求状况,订立教育目标,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会计人才,在学校、企业和社会形成一个良好的人才输入输出机制,这对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有着深远意义。

三、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问题与不足

(一)校内实习缺乏新颖的内容和必要的技术 建立会计实验室是搞好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途径和措施,这一点在教育界已达成共识。目前一些高校已经建立了会计实验室,会计实验教学的验证作用、学习作用、研究作用得到了一定发挥。但校内的会计实验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实践教学的应用层次较低,与社会需求难以接轨。目前许多高校的实践教学形式还处于校内模拟企业或校外跟岗进行某些会计核算工作这一水平,实践教学的应用层次基本处于会计工作的最基础层即会计核算层。会计职业的其他应用领域,如财务管理与分析、审计、投资与决策等还较少涉及。实践教学内容的涉及面较窄,学生缺乏运用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进行不同行业会计实务的适应能力训练,使得学生走出社会难以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2)实践教学的内容简单陈旧,难以根据社会需求迅速做出相应调整。目前在实践教学中,无论是课堂作业,或是模拟实都已经设计好了答案,且只有惟一解,脱离复杂万变的现实情况。而且一般实习环节所用资料也比较陈旧,没有根据社会需求及时更新,实践教学缺少能激发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各种方法手段创造性地分析复杂现实问题并分别情况提出不同决策方案的内容。笔者认为,实践教学是否有利于分析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应是高等会计教育与中等会计教育的主要区别点之一。

(3)实践教学技术方法落后,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热情。目前我国的会计实践教学基本是手工模拟作业或用会计核算软件去模拟和操作传统的手工会计业务,教学情景与实际会计职业环境尚有较大距离。教学内容反映信息化、网络化和综合分析的实践教学内容较少,这样学生就难以培养出对实践教学的热情和积极性。

(4)高校实践教学培养方案定位不够准确。各高校在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上,更多的是考虑专业素质的培养,忽视了职业道德、人文素质以及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以致一些高校的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及其运行出现明显的缺陷。传统的会计实践教学模式侧重于基层业务数据的操作,已不能适应新的社会经济环境对会计职业提出的要求,尤其是不能适应高层次会计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必须按照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相应的创新与发展。

(二)校外实习通常流于形式组织学生到校外企业进行实习,或建立一些零星的校外实习基地,是多数高校所采取的一种会计实践教学方法。但不少高校的会计实习流于形式。其原因是:(1)多数高校缺乏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由于企业的财务信息具有一定的保密性,因此,企业大多不愿意接收学生在本单位进行会计实习,使得各高校在校外设立实习基地的愿望难以实现。(2)由于很难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以致校外实习点多面广,教学管理难度大。临时找的实习企业,往往工作环境较差,办公场地、接纳实习人数均受限制,这样,指导教师只好将学生分散到多个企业去实习,给教学管理增加了困难,达不到实习的预期效果。(3)实习时间安排与理论教学脱节。从各校的教学组织来看,校外会计实习主要集中在学生全部专业课学习结束后进行,需要实习的内容较多。由于高校受实习经费的限制,往往安排的实习时间有限,再加上会计理论教学与实习时间上存在差异,使得学生很难及时解决书本上没有弄懂的问题,以致学生难以及时消化书本所学的知识。

(三)学生对实践教学认识不到位长期以来重理论、轻实践的错误认识根植于施教者的思想之中,理论教学主宰着教育教学的阵地,实践教学的空间有限。在被调研走访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中,有87%的人认为,在校会计专业课学了不少,但如果直接到岗位上从事会计工作,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学生对校外会计实习的兴趣不大。这是因为指导实习的会计人员存在不愿教授的心理,在带学生实习时不愿放手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使得学生在实习单位很难接触到原始凭证等会计资料,只能看不能干,以致学生对校外的会计实习失去兴趣,从而失去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的锻炼机会。

(四)高校会计老师缺乏扎实的指导经验 高校会计学专业教师大部分是理论型的,据不完全统计,在实际会计工作岗位上工作过的教师不到10%,经常到企业参加会计实践的教师不足20%。近年来,随着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的进一步推进,高校师资队伍的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有些院校因近几年突击进人,使教师出现了年轻化态势,高学历、高职称教师增多,但他们缺少专业实践和教学实践经验;而老教师又忙于评职晋级,教师社会实践缺少系统的参与和研究。多数会计学专业的实践指导教师由理论授课教师兼任,教师实践指导意识不强,缺乏指导经验的积累。

四、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思路

(一)实践教学贯穿专业学习的始终,提高学生实践积极性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实践教学也不能仅限于毕业实习环节,而应该贯穿于专业主干课程的始终。从时间安排角度来说,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学生每学年都应该去企业实习,实习并不意味着一定参与会计业务处理。在低年级时,学生可通过参观观摩或参加生产劳动了解生产流程,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丰富感性认识;到高年级后,逐渐进入专业实习,这种专业实习既可以在校内实习基地完成,也可以在校外独立实习。从课程安排角度来说,从“基础会计”开始到“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会计专业主干课程,除了课堂教学外,应该安排一定的课时让学生进入实验室从事技能训练,以逐渐增加感性认识和提高动手能力,同时为下一步的理论学习奠定基础。

(二)加大集中性实践教学的力度,加强学生对实践教学的重视 会计学专业是一个实践操作性非常强的专业,所以除了在教学中不断贯穿实践教学环节,还应该适当安排一些集中性的实践教学环节,鉴于此,我校对于集中性实践教学进行改革,在内容、时间和学分设置上做了一定的调整。

一是提高集中性实践环节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重。从表2中可以看出,整个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学分为30分,占整个专业总学分180分的1/6,可见学校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的重视。

二是实践内容和形式丰富化。首先,实践教学不仅仅针对于专业实践能力,对于主要核心课程除了安排课内实践,还应单独进行集中性实践,进行一些专业技能训练,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第二,拓宽专业界限,培养学生对于相关领域知识的拓宽,如组织学生进行企业经营模拟,撰写企业创业计划书等。第三,注重学生身体体能、社会交际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具体可参见图1。

三是时间安排宽裕化。从图1不难看出,实践教学分散在整个大学四年期间,从一开始的入学教育,到每学期寒暑假期间的社会实习到最后的毕业生产实习,形成一整条实践实习的时间链,使学生在这条时间链上能够将理论和实际得到最佳的融合。

(三)设置综合考评指标体系,考核会计实践教学环节 为了更好地进行会计实践教学,学校会计学专业有必要设置专门用来考评会计实践教学的指标体系,并将其与其他会计学专业课程、基础课程和通修课程等一并纳入学生大学四年的成绩册中。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是课内实践考核。主要是配合各门会计专业课程教学而进行的实务操作考核,可以设计适合于学生实务操作的案例和实践内容。在考核内容中,加大分析、创造能力方面的内容,并将实践成绩最终计入该专业课程成绩,这样可以加强学生对于课内实践的重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是综合实训考核。在相关会计专业课程结束后进行模拟综合实训,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分组,要求对整个实训过程进行监控和考核,提交实训过程材料,对实训作业与小结进行评价考核。在这个环节中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具体动手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是社会实践和生产实习。利用假期较长的时间,安排学生直接在实习基地或自行联系实习单位参与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实务工作,应要求学生结合实习内容撰写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并接受实习单位签署实习鉴定。在实习的结束阶段,应按计划收回实践资料,由实习单位的财务主管和学院老师共同进行考核评价。

四是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在最后一学年,由学生选择会计专业方向的问题进行研究,结合社会实践和生产实习,撰写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由论文指导老师进行选题及专业指导,根据论文的理论水平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定成绩。

五、结语

加强高校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高校的长期任务,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对人才培养意义重大,以能力培养为出发点设置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是应该深入思考和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而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实施与运行是一项既重要又复杂的任务, 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的过程,也是一项需要花大气力做的事业。 因此,应结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建立科学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加强高校会计学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研究。

[本文系“财务与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教改研究项目(项目编号:教高函〔2007〕29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改课题“《管理会计》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N188009051)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徐峰:《对本科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金融财经》2009年第4期。

会计学年总结范文3

一、应用型人才的基本特征

社会对人才有共性要求,各类人才都应具备相应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人才需求具有多样性,从大类来分,可分为研究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主要面向行业需求,着重培养工程师、设计师、经济师、管理人员等人才,更注重能力的系统化培养,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的要求中,能力为本是应用型人才的基本特征。应用型人才的能力要求包括社会适应能力(就业适应能力)、实践能力(专业工作能力)、创业创新能力、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语言表达等能力等)、持续发展能力(学习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贯穿于各门课程教学中,特别是课程的课外设计与实践环节之中。

二、传统管理会计教学方法不能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传统的管理会计教学方法,可以归纳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的比较呆板的公式化的教学模式,不能全面启发学生的思维,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不能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难以培养出发展后劲足,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具体表现为:

(一) 教师满堂讲授,学生被动接受

长期以来,我们把管理会计知识本身看得太重,在教学中,采用“填鸭式”灌注教学法,重管理会计知识的传授,轻管理会计知识的运用,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二) 重理论,轻实践

在管理会计教学中,教师重点介绍管理会计的原理和方法,学生掌握和做作业时“依样画瓢”,使管理会计理论与企业实践严重脱节。

(三) 考核方法单一,教师考,学生背

长期以来,管理会计考试以试卷形式命题,题型侧重于静态测试,学生死记硬背,唯“分”是图,对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加以考核评价。

三、管理会计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指导思想

传统的管理会计学教学忽视了专门技术方法的操作训练,缺少了实践环节,学生难以取得实效性的知识收获,因此我们将管理会计学的教学方法沿着内容如何讲授――过程如何体现――形成何种变化这一主线总结为“三式”、“四变”和“六讲”。

(一)三式

课堂教学过程体现“启发式、讨论式、交互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及时反馈学习信息。

(二)四变

变单项灌输为双项交流;变简单作业为复杂作业;变注重问题结论为注重解决过程;变重视记忆训练为原理应用。

(三)六讲

课堂讲解做到“讲重点、讲难点、讲要点、讲疑点、讲思路、讲方法”,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自学弄懂的内容,教师不讲,实行个别问题个别解决。

四、管理会计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具体内容

(一)模块教学法

我们将管理会计课程划分为三个模块,包括管理会计基础理论模块:涵盖有管理会计概述、成本性态分析与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的内容;管理会计应用模块:涵盖有预测分析、短期经营决策、长期投资决策、全面预算、成本控制、存货控制、责任会计的内容;管理会计发展新领域模块:涵盖有作业成本法、战略管理会计等内容。三个模块之间的关系是:第一个模块是课程的基础,第二个模块是课程的核心,前两个模块是学生必须重点掌握的内容,第三个模块是课程内容的拓展,属于学生应当了解的新内容。这样的划分,有助于学生很好地把握管理会计知识体系,能够区分重难点内容并进行针对性地学习和掌握。

(二)案例教学法

课程教学中我们每章都设有导入案例,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带着问题进行内容讲授,其间再及时穿插课堂教学案例,即适合应用型本科教学的单一知识点的案例加以分析。每个重点章结束后,再给出相应的讨论案例,即涉及多个知识点的分析性案例,由学生以小组形式课下准备,课上派代表上台进行总结,交流学习体会,最后再留出课后思考题,以巩固强化相关知识。这样,将教学内容全部用案例贯穿起来,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统一,做到了相得益彰。

(三)辩论赛法

在学习成本性态分析与变动成本法内容时,对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进行比较,我们将学生分为正方(变动成本法)和反方(完全成本法),并选出学生评委,进行辩论赛。这种方式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沟通协调和团队合作意识,效果较好。

(四)小组调查法

在学习企业短期经营决策方法的具体运用时,我们采取小组调查和上台演说的形式,将学生以宿舍为单位分为若干小组,各组分别设调查分析者,报告撰写者,上台演说者,并选出评委和教师一起评判各组的调查分析效果。

(五)参观情景法

针对学生提出的进入大企业进行参观实习和调查的建议,我们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实施参观情景法教学。即让学生到企业参观,或引入管理会计仿真软件或模拟实验室,增加学生动手实践、参与企业具体管理操作的机会。

目前的大学生,普遍缺乏对企业和社会的了解,因而也就无法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有深刻的认识,不能真正了解学习管理会计课程的重要性,更无法了解管理会计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这样既不利于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参观情景法教学是一种既注重获得间接知识,又注重获得直接经验的教学方法,它可以逐渐改变学生参与企业实践机会少的状况,增强学生的专业认知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应尽可能多地建立教学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教学实践的场所,以便深入企业进行实地考察。

(六)参与科研学术法

教师推荐名著和管理会计学前沿著作,引导学生撰写读书报告、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和调研报告等,这样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视野,提高写作能力,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会计学年总结范文4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 三维阶梯式 会计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0(c)-0227-01

“经济愈发展,会计愈重要”。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求就职员工上岗即能处理业务,一些用人单位甚至对毕业生提出需拥有工作经验的条件。同时,鉴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用人单位还希望员工对待就业岗位要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对企业能保持一定的忠诚度。这些条件看似苛刻,其实说明了用人单位希望毕业生能缩短见习时间,提高专业素养。然而,长期以来,我国高职会计教育不能突显自身优势,出现了“理论知识和综合素质不如本科生,技能操作不如中专生”的现象。从目前高职会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来看,存在着“两多一少”的情况,即高职会计毕业生多,企业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需求多,但高职会计毕业生能胜任企业会计岗位,真正满足企业需要的少。

1 构建思路

针对目前高职会计教育存在的缺陷,考虑市场对高职会计学生的需求,本人综合相关因素,针对五年制高职,提出了构建“三维阶梯式”会计专业教学体系的设想。该设想利用三个纬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每个学年的教学进程中充分运用和体现,并随着教学内容的逐步细化和深入,实现阶梯式的递进,最终实现五年制会计专业学生在三个纬度上的共同提升。这种教学体系突破了传统高职教育仅注重考试和流水型的技能训练,以单一进程(“先理论,再技能,后实训”)完成五年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的模式。

2 模式构建

2.1 三维的内涵

三维:三个维度的简称,指的是同一内容必不可少且相互交融的三个方面,是构成一个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学体系中的三维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指学生能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能举例说明所学知识点的有关特性或意义,或能根据所学知识点的特征,从具体事例中辨认出这一知识点。

(2)“过程与方法”:指学生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运用了怎样的方法,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指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总会产生一定的态度和价值倾向,如对同一件事物,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和价值判断及内化。

总之,“知识与技能”是学生发展的基础,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它通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而最终实现。“过程与方法”是教学体系的操作系统,是实现另两个教学目标的环境、途径和桥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学的动力系统,它伴随“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而实现。

会计教学体系的三个维度,是将专业化的教学方式融入到三个维度中,教师通过会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讲解,使学生掌握会计业务操作的“过程与方法”,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对待会计工作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2 阶梯的内涵

第1学年:“专业基础知识学习+专业认知训练”阶段.通过第一学年相关理论与实训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基础岗位,如收银员、出纳员的岗位技能。同时,进行会计专业基础技能(书法、点钞等)的学习和训练,为从事出纳和会计工作奠定基础。

第2学年:“专业核心知识学习+核心技能训练”阶段.根据会计岗位核心能力的培养要求,开设专业核心课程,并将核心能力进行细分,根据细分的各项能力要求,系统的讲授会计专业核心内容,使学生具有成本核算、纳税申报、编制报表、财务软件应用等会计信息处理和分析的会计核心能力。

第3学年:“专业综合知识学习+岗位应用训练”阶段.本阶段旨在使学生具备会计综合核算工作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和财务管理能力,实现“课证融合”、“模拟实训”两者的有机结合,使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专业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第4学年:“专业化岗位知识学习+岗位轮换训练”阶段.为达到现代高职教育的要求,使学生真正做到“毕业即就业,就业即上岗”,单纯进行综合业务的实训远达不到要求,还必须进行会计各行业各岗位的仿真模拟实训。

第5学年:“毕业顶岗实习”阶段.该学年是五年制高职学生学习的最后一学期,对于学生的顺利就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会计专业教学体系的“三维阶梯式”模式,是将“三维”和“阶梯”进行有效的融合,最终应具备如下能力。

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能力:会计核算能力;成本核算能力;结算能力;财务分析管理能力;纳税申报能力;审计监督能力。

思维方式与方法的能力: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信息获取加工与处理利用能力;计算机办公软件应用能力;不断总结提升质量满足岗位需求的能力;通过自学获取新知识和新业务的能力;独立完成岗位工作设计建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人际交往和协商沟通能力;克服困难与挫折的能力;创业创新意识与能力。

3 意义

高职教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形成自己的认识基础,如果缺乏这一点,它将失去前进的精神动力。在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时刻,只有弥补当前高职教育存在的不足,才能促进高职院校更好更快地发展。

五年制高职采用“三维阶梯式”的教学体系,能从根本上避免教师在会计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仅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单纯传授,实训任务的完成与否。“三维阶梯式”的教学体系,对于“知识与技能”在教学中高效实现,“过程与方法”在继承中创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交流中闪现亮点均能得到体现。这种教学体系,将会计专业知识按五个学年进行阶梯式的细分和教学,把纵横交错,又各有侧重的会计知识进行梳理,使学生对专业知识从基础认知―具体掌握―综合理解,对业务处理的能力从教师教予―方法引导―自我处理,对专业的情感态度从一知半解―树立兴趣―充满自信,最终完成三个纬度的阶梯式提升。

4 结语

本人认为,在现代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三维阶梯式”的教学体系理论上应该是较为合理的,至少这种体系能有意识的培养高情商和高能力的学生。但是由于每个高职院校都有自身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特点,要把这个体系运用于诸多高职院校,还存在诸多困难。此外,核心教材的选择,必修与选修课程的确定等都还有待商榷。希望在今后对高职会计教育研究的过程中,能不断完善和提高其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会计学年总结范文5

一、会计学专业学生能力要素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推动下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主要从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就会计专业而言,应以培养掌握高级会计技术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使本科会计专业的学生经过四年的系统学习能够熟练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核算方法,形成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实务操作能力、职业判断能力、沟通交际能力等,使毕业的学生一进人工作岗位即能很快适应并能进行会计的账务处理等一系列工作。这就要求在会计教学时要非常注重实践教学,对学生的培养要关注其职业能力的形成。为探讨会计学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笔者以宁渡工程学院会计学专业的学生为对象展开了一系列调查分析。

(一)调查设计对该校会计学专业已毕业的学生进行追踪调查,调查内容侧重于工作以来的感受;在校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的吻合程度。在校进行的实习实验是否符合实际工作的需要;在校形成的能力与用人单位需求的差距;对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等,该调查主要采取问卷和访谈方法进行。

(二)会计学专业学生能力要素对以上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汇总后,又聘请了宁波市不同行业的9位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进行了研讨,确定了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要素,主要包括6大能力,即:准则运用和解决问题能力;逻辑思维和分析判断能力;人际交往和沟通协调能力;组织管理和团队合作能力;科研和创新能力;遵循职业道德和养成职业价值观能力。以上6大能力领域又可细分为143项专项技能。其中的能力领域是相关专项技能的任意组合;专项技能是每个学生利用其所学知识和技能去有效地从事某一具体工作的能力。专业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每个学生可以通过仿效、学习、练习反馈等过程掌握各项专项技能,由不会到会到熟练,从而达到自动化式的定型。当然,技能的学习要以程序性知识的掌握为前提。大学四年期间,通过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的设计、修正、优化、整合,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使培养的学生能够掌握或基本掌握职业能力框架中的大部分专项技能。从而形成相应的会计职业能力,达到对接社会市场、培养有用人才的要求。

二、实践教学体系构成与内容

就会计学专业学生来说。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对其职业能力的形成是―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因此在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和实践教学内容的组织实施时,应以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为前提。实践教学体系和内容的改革设计,具体可通过校内模拟实习和校外社会实践两种方式进行。

(一)校内模拟实习校内模拟实习可分为手工模拟和计算机模拟两个环节。其中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分为平时的课后模拟和综合的实验室模拟。课后模拟是针对课程教学中的某些重点难点单独进行的模块实验。它以会计理论课教材的相关章节内容为依据,按理论教学进度分阶段组织实验,以解决专业课学习中某一方面的实务操作问题。通过实验可使学生充分理解会计的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专业学习中的某些关键点和难点。课后模拟侧重于知识点的巩固,它将实验教学融入到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务会计、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等专业课之中,将会计理论教学与会计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综合的实验室模拟就是利用真实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对一定时期的经济业务(来源于企业)进行会计核算,通过编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计算成本、利润和编制会计报表,熟悉会计循环过程和掌握会计核算基本技能。综合的实验室模拟的重点是识别、审核和整理原始凭证,根据经济业务正确地编制记账凭证,开设并登记明细账和日记账,编制科且汇总表,进行成本核算,设置并登记总分类账,期末结账,编制会计报表。综合的实验室模拟能增强学生对会计核算的感性认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模拟实验所使用的经济业务资料直接来源于现实生活,而且是经过认真挑选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经济业务,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同时在进行模拟实验时学生可以通过定期轮换实习内容,达到实践的系统全面性,因此,模拟实验可以说是一种在仿真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的相对真实有效的实践活动,可以起到和社会实践相同的教学效果,甚至还能克服社会实践的某些不足。对学生掌握具体会计准则的运用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计算机模拟实验是组织学生利用会计模拟实习软件系统,在计算机上根据模拟实验资料进行会计处理。其主要内容有输入记账凭证、开设并登记明细账和日记账、编制记账凭证汇总表、开设并登记总分类账户、编制会计报表。在目前会计信息化普及的背景下,学生应当学会在计算机上从记账凭证输入到自动登记账簿和生成会计报表的整个会计处理,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账务处理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极为重要。

(二)棱外社会实践校外社会实践包括参观观摩和在岗实习等多种形式,可通过以下环节实施:感知实践、工商实训、诃研实训、毕业实习等。感知实践和调研实训是组织学生到企业、事业、社会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等单位参观调研,了解其经营管理活动、生产工艺流程、会计业务处理程序等内容。通过参观调研,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其对系统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并鼓励学生善于从中发现问题,进而研究解决问题。工商实训、毕业实习等是指让学生到实习现场,实际参与实习单位的业务操作。这不仅可以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真实的条件下得到真实的业务技能训练,促使其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业务问题,提高逻辑思维和职业判断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和沟通协调能力,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并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有利于职业价值观的养成。

以上实践环节内容的设计主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要与本学期开设的理论课程密切相关,二是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各环节的具体安排如下:第2学期安排2周的感知实践、第3学期安排2周的工商实训,以提高学生认知社会的实践能力;第4学期安排2周的文献检索、第5学期安排2周的调研实训,以培养学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科研精神、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第6、7学期安

排4周撰写学年论文,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综合分析的能力,书面和文字的表达能力,并为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奠定基础:第8学期一般安排4周专业实习、8周毕业实习并提交毕业实习报告,通过毕业实习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适应能力,为毕业后步入社会做好准备;同时,第8学期还安排撰写毕业论文并进行毕业论文答辩。

此外,还设计了一些其他实践环节作为对以上实践内容的补充。如:文献检索方法应用;经济大讲堂;ERP模拟训练;职业经理人大赛;财会信息化竞赛;暑期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从不同的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实践教学体系组织与实施

为了实验有效进行,有必要对实践教学各环节进行有效的组织,并制定一系列可行的措施加以保障。

(一)制度保障对每个实验环节都编写相应的实践教学大纲,指定专门的指导教师,并制订《会计模拟实验室管理制度》、《会计信息化实验室管理制度》、《校外实践指导教师职责》学生每完成一个实践环节,都要填写详细的实验手册,强化实践过程中的计划、管理与控制,以增强社会实践的有效性,为此编写了实习指导手册。在内容安排上,涵盖了财务会计、审计及理财等方面最基本的会计相关工作。学生写出的实践总结报告,教师给予细心指导和批改,最后由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谈收获、谈改进,再由教师进行相应的总结。

(二)条件保障加强校内实验室软硬件条件的建设。学校建成了专门的经济管理实验中心作为会计专业实验室,可以进行本专业的会计电子模拟实验、会计信息化实验、会计手工模拟、ERP模拟训练等。其中的《会计实验》和《会计信息系统》是校内实验的两门主要实验课程,都具有综合性实验的特点,分别在第4、第5学期开设,采用的实验教材和实验应用软件不断修订、不断更新,内容紧密结合实际,符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为了实施以上实践环节,学院和教研室积极拓宽与企事业单位、社会中介机构等的联系。建立比较稳定的关系,签定合作协议。目前已与宁波地区近20家企业事业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以帮助其进行科研攻关,向企业提供优秀的专业人才,企业则每年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实习,形成一种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从而使企业成为学校固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实习场所。

(三)实施组织在每个环节的组织形式上,都是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展开。实行合作性学习方式。分组操作时,遵循混合编组的原则。既关注每个小组学生的成绩差异、个体差异、性别差异和家庭背景--差异,又尽可能使小组成员各具特色、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注意组员必须分别承担互补的、有内在关联的角色,并分别制定各自的主要职责。每个实践环节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起主导性作用的是学生,他们相互交流、相互探讨,共同组织、实施、完成整个实践过程。指导教师只是起到引导和帮助的作用,提供建议、适当的介入与干预、游走与观察、总结评估与反馈等,是指导教师在实践管理中的职责。

合作性学习的目的不只是传授知识,完成实践教学规定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综合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合作中得到全面的发展。立足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思考、学会创新、学会实践;培养学生健康向上、敢于探索、积极开拓创新的精神,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宽容大度、团结合作、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精神;增强自信与团队观念,促进学生自我管理、相互合作与沟通。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在合作性学习形式的实践环节组织与实施过程中,得以充分的实现。

(四)考评机制加强并优化了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工作。考核内容主要分两部分:一是实践过程中的表现,主要考核动手能力;主动性;熟练程度;团队意识;沟通能力等。二是实践报告,主要考核文字表达能力;材料组织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综合概括能力等。对第一部分主要是由实践小组的组长和班委会成员对每位同学考核;对于第二部分主要是由指导教师对学生考核。考核一般采用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评分制。每一实践教学环节完成后,都将测试学生对相关技能的掌握情况。测试方式多样化,一般采用笔试和口试相结合、个人和小组相结合。考核时间分为平时和实习结束后,并多注重平时的测试,测试不一定是卷面形式的,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是某一环节的具体操作过程、案例分析、也可以是自由讨论的笔录。考核类型与题目不一定要有+标准答案,以便让学生有更多的发挥余地,注重测试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及融会贯通的能力。

会计学年总结范文6

关键词:融合;引进;改进;与时俱进

中图分类号:G71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4-0049-01

我校财会专业从成立至今一直在求新求变,力求能与时俱进,能科学发展,在改革中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从核心课程会计学和实训课开始,探索改革的思路

1. 改革的视野面向制药企业,特别是中国药都

会计学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经济法、税法、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课程,要学的内容非常多,如果讲的全面,两个学期也讲不完,如果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会计学的学习,就必须改革现有的教材。

职业技术教育的目的是为培养生产、建设、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所设计的所有教育活动、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反映了学生在学校的指导下应取得全部职业经验的过程。我们的教师通过实地调研、学习和参与企业会计工作实践,对药都企业所用会计专业人才进行分析。为了保证学生在学习期内获得全部职业经验,我们拟订了一学期会计学理论学习计划,同时结合我校的实训场地,将重点放在成本会计中。结合理论知识和教师在企业的实践所学,编写了理论与实践有效对接的核心课程教材《基础会计》《会计学》《成本会计》等,编写了以企业药品销售为主的工学结合实训教材《药品营销》。通过这些卓有成效的改革和校本教材的使用,教学更加有的放矢,更加受到企业的欢迎。

2. 理论课程系统化,实训课程项目化

根据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聚焦点不同,大体可分为:知识本位、能力本位和人格本位三种模式。知识本位课程模式,也称之为学科本位模式,其关注的焦点是学科知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教学的整体性,学生理论知识学习较为全面和系统,也有一定的深度。能力本位课程模式,是以能力为基础的课程模式,提倡按职业实践活动的实用要求来重新组合课程,体现了活动中心课程的特点。能力本位课程模式培养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较强,但由于过多地削弱了专业基础理论的学习,使学生缺乏就业的弹性和职业变化的适应性,忽略了学习者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需要。人格本位课程模式,同时关注了知识和能力,其倡导者强调课程设置的目的首先不应以学生掌握多少知识为主,而是要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其次是学生所学知识的基础应该是能发展个人的智慧与创造力,最终使学生在从事职业的过程中完善自己的人格,体现人生的价值。其实,不管哪种课程模式都有其合理性和应用价值,需根据各自的培养目标、市场需求、学生情况做出合理的选择与整合,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我国职教课程模式“学科中心”型课程模式占大多数,以职业实践活动为导向的课程模式、以职业资格证书为导向的课程模式、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多元整合课程模式的新课程模式初露端倪。我们的教学特色是将知识和能力相互融合,互为支撑,兼顾人格本位的教学模式。

由于职业教育招收的是初中毕业生,有入学年龄小、可塑性强、进入职业世界早等特点,所以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技能形成规律、成长特点、教育教学规律,创新课程模式,彰显职业教育特色。

(1)我们对会计学进行一个学期的系统培训。将会计学按企业会计工作实际进行梳理,归纳成一个合理的流程,并按此流程进行学习。基本流程为概述会计学原理。经过这样的系统培训,学生基本懂得了会计工作的基本流程和法规的严肃性,同时也为下学期的实训课程打下了基础。

(2)实训课程。这是利用会计学理论知识指导为期一个月的会计工作的过程,以项目为单元,运用分层次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通过反复训练和实践达到熟练程度和操作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但要提升会计操作技能,还要熟悉会计工作流程,还要进行技能考试。同时也是对理论知识进行提升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3)在第四学期进行选择性综合项目训练。这是对所有会计知识进行综合并付诸实践的教学环节,在这个过程中,能体现学生的协同工作能力,训练他们的合作能力,更加贴近财务现场,为他们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建立项目化课程结构,便于及时调整教学内容,适应市场人才需求的变化,同时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增强课程实施的可操作性。

3. 人才培养方式专业化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突出实践性教学是由其培养目标所决定的,让学生在较为真实的企业会计环境中学习与工作,才能有效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达到预期培养目标。为此,在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我们体现的是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教室即财务科,教师即财务人员,学生即新员工,作业即财务工作流程。也就是要进行角色模拟和现场模拟,将教室布置成财务科,教师扮演财务人员,学生扮演新员工,将学生的作业布置为财务工作流程,完全按照财务部门培训员工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开展这种模式培养学生,是为了满足财务部门对招聘的学生即能上岗的要求。

4. 教学设计形式多样化、教学质量评价过程化、行业专门化

为了使教学达到应有的效果,必须根据学生的好奇心设计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我们在教学形式上,大胆创新,使教和学水融。

(1)理论课堂联系企业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企业会计工作的事情非常敏感和有兴趣,我们就要求老师尽可能地举企业财务的例子,特别是学校在每年冬夏两个假期都安排教师到企业财务科培训,极大丰富了老师的企业工作经验,使教学效果显著提高。用老师的话说:“以前不知道工作现场到底是啥样,现在终于知道了,课也能讲明白了。”通过企业实践,我们的老师讲课更加自信,更加有吸引力了。

(2)建立教学资源库,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专业教师到企业财务工作现场拍摄和录制了大量的图片、视频资料,在网络上收集了大量的图片和视频,并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极大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3)互动,让学生兴奋起来。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学校要求各位老师对于刻板的理论知识进行互动设计,让学生最大程度地参与,老师进行总结式的讲解,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对自己的思考产生信心,克服自卑懒惰心理,对课程的学习保持兴奋度。

另外,我们对培训项目设计了详细的考核标准,并对教学质量进行全程跟踪,即学完一个会计项目,考核一个项目,合格一个项目。考核的标准按照财务部门对招聘的学生上岗要求进行。

二、文化课与专业课相融合

虽然文化课是国家规定的课程,但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改革课程内容更能体现职业教学的理念。例如,数学课,如果能让数学老师讲解专业课的计算,那将是事半功倍的事情,也减轻了专业课老师的负担。数学老师也更有办法让计算变得简单易学。

三、多渠道吸引双师型教师,培养会计新生力量

财会专业的双师型教师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直接引进;二是派老师到企业会计科实践;三是从事财政工作的兼职教师。但这对于教学需要还是远远不够的,跟不上会计工作的发展。因此,除了继续引进企业会计来做教师外,现有教师的企业会计实践培训是重要的补充形式,学校安排的假期会计培训就使我们的教师受益匪浅。

四、改革需要注意的问题

(1)师资队伍建设需要长期化。要做好课程建设和改革工作,师资队伍是根本。教育的发展必须跟上时代的发展,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也必须更新。培训工作要做到长期化,希望国家有教师专项培训资金。

(2)工作室建设需要与时俱进。中职学生最需要的就是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能力的培养又不能离开会计模拟工作室这个载体,工作室的及时更新非常重要。

(3)教材建设要跟上改革的步伐。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教材不能适应现代职教的教学需要,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但符合现代职教理念的理实一体化教材、项目教材等的开发需要时间,不可能一蹴而就。校本教材的开发更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参考文献:

[1]王玉梅.谈职业中专财会专业课堂教学改革[J].职教通讯,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