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工程专业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车辆工程专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车辆工程专业

车辆工程专业范文1

关键词: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培养模式

随着我国经济的新常态影响,我国高等教育正在面临着关键发展时期,为了迎合新时代背景下的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发展,大学生的就业困难已经成为人们不得不关注的社会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的很多企业为了迎合产业结构转型的发展要求,却难以招到自身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这种矛盾问题则是直接影响到我国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问题。就其大学毕业生“结构性失业”的问题进行分析,主要集中在我国当前的理论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这样的影响则会造成人才供给和社会人才需求存在着较为严重化的错位情况,难以符合实际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要求。对于本科院校的发展来说,考虑到其正处于这样特定的历史时期,则应非常重视如何从传统的理论型人才向培养到应用型人才的转型发展,这样才能符合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才能更好体现出本科院校的发展潜力。这里结合相应的本科院校为例,通过车辆工程专业的培养模式进行深入化的分析,在高举建设应用型大学为指导方针的要求下,重点积极探讨了如何有效进行基于合作办学、应用导向教学平台建设,以及全面提升科学研究能力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在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相关建议,希望对于广大同仁能起到一定的抛砖引玉的作用。

1学校转型发展现存问题

结合当前本科院校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在相应的建设应用型大学为指导方针的要求下,结合学校的转型发展实际情况来看,主要存在着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2]:第一,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相应的基础设施普遍较低,经过统计,大部分专业课教师则是高校毕业后直接开始了任教工作,这样就没有相关的工程实践经验,也难以从工程实践的角度来进行学生的辅导工作,往往在进行实训课程中,难以有效结合工程实践的特点以及要求开展重点的论述,也不利于学生掌握工程实践中的关键点。另外,部分工程实践中所涉及到的仪器设备数量比较少,存在着一定的陈旧设备难以符合实训课的教学要求。第二,本科院校的原有人才培养方案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并没有深入相应的企业来进行调研活动。在这样的背景下,大部分课程教学活动都是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大都是体现出科研型高校的特点,其中的专业基础课程所占的教学比例时间比较多,而往往忽视了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其所占比例内容比较低,这样就会造成学生的实践性能力比较低,学生动手能力差,这样就难以适应当前的工作岗位需求,在进入工作岗位前还需要较长的适应过程。从总体来说,人才培养不能符合当前的汽车行业的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求。第三,当前本科院校存在着单一化的教学模式,大部分教师则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依然采用机械化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师为主体的一言堂教学模式中,主要时间则是用来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难以体现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没有足够的互动教学的内容,难以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另外,在开展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过程中,选择题目过于陈旧以及落伍,并没有结合时展的特点来实现题目的创新发展,也不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

2应用型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的探索

在当前的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过程中,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应该充分重视如何迎合社会的发展需求,能够实现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需求。从我校的车辆工程专业发展的角度来看,重点从校企合作办学、基于学科竞赛、搭建学生学科竞赛平台以及相关科研项目驱动毕业设计的角度出发,重点论述了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有效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对策,希望能全方位实现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

2.1校企合作办学

利用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逐步深入,应加强学生和社会进行平台搭建的机会,进一步拉近企业和学校的距离,帮助本科院校在转型发展中获得足够的支持,利用在企业的锻炼机会来全方位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的专业化技能人才。本学校的车辆工程专业同当地的企业进行密切联系,并能从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再结合企业发展中的实际需求,逐步完善相应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协议,并积极推行校企合作教学实验班等活动。利用寒假暑假等时间,全方位支持教师去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旨在全方位有效实现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得到提升,并能鼓励用人单位积极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加强车辆工程专业中的毕业实习、毕业实践、实验室建设等项目内容,鼓励企业能够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指导等活动[3,4]。经过这方面的不断努力,签订协议的两年时间中,已经联合培养了两届65名学生。在具体的合作办学过程中,积极邀请企业工程来学校进行专业课程讲解,能从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重视实践性技术细节的探索,另外,安排学生到企业开展实习过程以及毕业论文的撰写,要求论文写在实际工程项目中,以便全方位有效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专业化的职业素质能力。

2.2搭建学生学科竞赛平台

鼓励学生从自身的学习需求出发,积极参与到全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巴哈大赛等项目中,全方位为学生的发展而构建学科竞赛平台,利用竞赛方式来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鼓励学生全面参与到活动过程中。在这种学科竞赛平台的基础上,应要求学生能够利用实际工程设计的契机,有效实现了解并参与到毛坯制造、零件加工装配到整车组装、调试、维修等过程,这样能够结合相应的竞赛需求而获得符合要求的赛车。正是利用上述方式,一方面能有效提升学生的个人专业性知识水平以及实践操作能力,另一方面还能有助于保障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得到提升。在进行全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以及全国大学生巴哈大赛汽车大赛中,正是本着全方位搭建学生学科竞赛平台的教育理念,我们学校获得一等奖、二等奖的优异成绩[5]。学生利用学科竞赛活动,一方面能有效全方位保障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兴趣得到提升,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激发。

2.3基于学科竞赛和科研项目驱动毕业论文

在当前的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过程中,一般存在着毕业设计题目陈旧、学校实验资源不足的问题,这样在进行本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以及指导工作中,都是结合相关的学科竞赛以及教师科研项目等来将其进行创新发展毕业设计的主要方向,这样也能有效全面提升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充分体现出在进行毕业论文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比如,针对全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项目的相关内容,所涉及到的学生毕业论文题目可以为大学生方程式赛车悬架运动学分析以及优化、方程式赛车空气动力学仿真模式分析等方面的题目,这样则有利于学生的创新型思维能力的提升,也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相应要求。

车辆工程专业范文2

目前国内高校车辆工程专业网络通信类课程教学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课时比重偏低,缺乏对新概念、新技术的介绍;

(2)设备陈旧,缺乏实用性实验的开设;

(3)科研活动参与率低,未形成完善的创新培养体系;因此,在培养体系、课程平台、教学模式等方面对车辆工程专业网络通信类课程进行全新的探讨,既可以作为对“机电结合,特色分流”交叉教学的补充和深化,也可以通过车辆工程专业“以点带面,见贤思齐”,带动其他专业学生对网络通信类课程的兴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培养体系的改革

现有网络通信类的课程教学以车载CAN和LIN网络理论的认识为主,实验教学则以演示性和验证性内容为主。但是,传统的车载网络已失去原有的主导地位。针对“以车为本兼顾网络”的原则,需要逐步扩大网络通信类的广度和深度,鼓励学生立足本专业课程,学科交叉,勇于探索。通过车辆工程专业导论和认知实习,重点在于拓宽学生视野,初步建立学生对车载网络知识体系的感性认识。展示本专业前期积累的各项成果,如飞思卡尔智能小车等,为后续知识体系交叉学习打下基础。在验证、巩固和加深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选择车辆相对独立、功能简单,但系统结构较为完整的网络通信类实验项目,力求学生能在课程实验中能加深对车载网络通信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车载网络算法优化等方面的基本技能。以课程设计、竞赛的形式,选择适当的课题展开具有实际工程应用的综合训练。围绕汽车行业生产、研发过程中具有实际工程意义的问题进行选择,力求实现能正常运行的实验室样机,提高学生在车载网络通信及优化方面的综合能力。

3课程平台的改革

围绕培养体系的三个层次,对车辆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创新性规划,在专业基础课中增设网络通信类基础课程,整合优化成“大机械类基础课程平台”,并配合车辆工程专业主干课,适当增设专业特色选修课,引导学生进行机械设计方向和车载网络通信方向的分流。在先修机械类、通信类公共课程的基础上,以学生的专业兴趣为主要依据,搭建“车载网络特色课程平台”。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调整,既要增设网络通信类课程,还要兼顾原有机电类课程的设置。相互支撑,构建车载网络特色课程群,通过车辆机械与电子信息学科体系的交叉,实现创新型、综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3.1基础平台

通过增设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等基础课程,结合相应的课程实习,将通信网络类课程融入到基础课程平台中。以主题会议、专家报告等方式向低年级学生介绍行业前沿技术以及网络在汽车中具体应用,形成直观的认知,增强学生的兴趣。由于总课时的限制,通信网络类基础课程以小课时、重实践、多交叉的形式进行调整。由于机械类课程在车辆工程总课时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因此网络通信类的课程根据“不同方向不同要求”的原则进行压缩。在总课时不变的前提下,压缩课时量,以增设相关网络通信课程。需要注意的是,在总学时不变的前提条件下,如果不进行专业分流,势必会造成机械类课程与电子信息类课程在学时分配上发生冲突。面向高年级学生进行专业分流,形成车辆与通信互为支撑、优势互补的格局。创新性的将部分学生引导到车载网络通信方向,有效缓解机械与通信类课时冲突的问题。

3.2特色平台

围绕新能源汽车、车载网络等汽车行业重点研究方向,设置课题研究小组,由教授或副教授担任负责人,配备2-3位中级职称的教师和实验室教师,团队结构合理,知识体系交叉,阶梯分工明确形成结构合理的学术团队。鼓励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进行自由组合,选择部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参加科研课题研究,为学生的科技创新提供支持。创新平台的课程覆盖了车辆、机械、通信等领域,涉及汽车电子、新能源和通信网络等多个方向,满足车辆工程本科专业学生的兴趣要求。团队结构合理,知识体系交叉,阶梯分工明确;对部分优秀本科生,仿照研究生的培养方式实行导师指导的培养制度,进入实验室协助配合研究生完成相应的课题研究,实现导师负责、研究生协助的双导师培养制度。

4教学模式的构建

教师在课程中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网络通信类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师同时具备车辆工程和网络通信的知识,既能将教学内容从机械知识结构拓展到网络通信领域,也能够将网络通信领域的最新技术应用到车辆工程中。但我国高校中在机械工程和电子信息领域中的“双师型”教师数量明显不足,缺乏具有实践经验的中高级技术人员。为了充实教学队伍,可以聘请汽车行业有经验的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同时,支持和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学习新技术。鼓励学生将新想法、新创意,以发明专利、科技创新竞赛的形式实现。对构思新颖的选题给予必要的科研经费和指导,同时设定创新学分,进一步推动创新研究。

5结语

车辆工程专业范文3

关键词 高校;车辆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03-0059-02

Teaching Method Exploring of Vehicle Engineer Special English//Luo Jianbin1, Hu Aijun2

Abstract The special English is a compulsory course for the undergraduate majored in the vehicle engineer. It is necessary that the universities launch the special English teaching to bring up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 Aiming at the some weak points existing in the teaching at present, the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vehicle engineer special English teaching method has been made in this paper. These tests have the obvious effect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Key words university; vehicle engineer special English; teaching methods

Author’s address

1 The Department of Automobile Engineering, Guang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Liuzhou, Guangxi,

China 545006

2 The 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Power Engineering,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Jiaozuo, Henan,

China 454000

1 车辆工程专业英语教学重要性、特点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经济、科技进一步飞速发展,社会各方面也逐渐接轨国际社会。目前,我国汽车工业蓬勃发展,为车辆工程专业大学生创造了宽广的施展才能的舞台,同时也对大学生综合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当今社会需要的是既掌握专业知识又具备较强专业英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同时,我国高等教育对外交流日益频繁,车辆工程专业的大学生常常会接触很多外文版的教材和文献资料,也有机会听一些外国专家和教授的讲座。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相比大学基础英语,车辆工程专业英语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涉及车辆工程专业文化,包含特定的语言结构、词汇以及特殊的技能。

2 车辆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方法不足

目前车辆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方法上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绝大多数承担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师仍然以自己为中心,整堂课都是由教师自己独打独唱,很累、很辛苦,但是实际的教学效果却并不理想。这种缺乏互动的教学方式没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思考,反馈少。教学方法单一、模式化,基本上是讲解词汇和语法并附带翻译的程式化教学。这种方式对于提高学生阅读翻译能力有益,但由于忽视听说能力培养,学生专业英语交际能力得不到提高,这对于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专业人才培养是不利的。另外,教学手段也十分落后,大多数没有将传统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长处。

3 车辆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方法策略

车辆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改革难度大,并非一日之功,要持久地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改革车辆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提出几点看法。

3.1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

正如孔子之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激发人的学习热情,挖掘学习潜力。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授课时经常增加丰富汽车文化知识的讲解。这样做起来效果很好,学生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慢慢地由被动接受变为自主学习。在学习车辆工程结构和功能时,常结合实物进行讲解,将具体零部件和机构拿到课堂上,对照实物讲解;对整车或大型仪器设备,可在实验室内现场用英语教学。这样使原本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变得丰富而且有趣起来,常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2 从灌注式教学法向启发式教学法转变,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瑞士教育家亚美路说过,教育最伟大的技巧是知所启发。教师应钻研教材,深入浅出地阐述;讲授得法,适时地点拨诱导;发挥潜力,潜移默化地给教育对象以感染熏陶[1]。启发的方法很多,效果也各不相同,激疑吸引法是其中重要的一种方法。通过启发学生质疑、解疑,开拓思想,启迪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能力。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在课堂上主要是由学生唱主角,先让学生自己阅读,并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然后对其进行点评,指出不足之处,肯定可取之处。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并激励学生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勤思多想,寻找问题答案。相比过去“填鸭式”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多,课堂气氛非常融洽,教学效果良好。

3.3 针对科技英语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在课堂讲解方面,精讲与泛讲结合。针对专业英语特点,精讲复杂长句和难懂专业术语及概念,泛讲文章大意和常见搭配。这样可以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主次分明,重点突出。还可以传授一些基本翻译理论方面的知识,比如傅雷的“神似说”,钱钟书的“化境”学,奈达的“功能对等”论以及社会符号学等[2]。通过翻译理论系统学习,可以提升学生专业英语翻译和理解能力。

3.4 加强学生专业英语听、说训练,着重提高综合能力

专业英语教师在教学时全程用英语讲解,使学生在英语语言环境中耳濡目染。通过开设口语实训周来模拟真实场景,提升学生专业英语听说能力。另外可以通过车辆工程专业英语应用文写作的培养,提高学生实际应用专业英语的综合能力。

3.5 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分类指导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的不同,对不同学生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个性化教学。因为学生基础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学习方法也千差万别,对不同层次学生设定不同学习目标,并相应调整教学内容,开展灵活多变的教学活动,进行分层教学,个性指导。

3.6 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

多媒体介入课堂是教学手段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相对于传统教学手段而言,多媒体教学集声音、图像、色彩多位一体,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还能活跃课堂气氛。在讲解车辆的具体工作过程时,利用计算机动画图文并茂、直观形象地演示给学生,并让学生试着用英语阐述,再加以引导和补充。也常常让学生在课前通过网络搜索国际上有关车辆工程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然后大家在课堂上用英语交流分享。同时可以在教学中引进国外最新的“Auto Insight”车辆工程教学软件[3]。

4 结论

车辆工程专业英语是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将专业知识和英语表达方式相结合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开展车辆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是培养新时代车辆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的重要环节。本文就如何进行教学方法改革从而提高车辆工程专业英语教学质量进行初步探讨。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这些方法的尝试对教学质量提高是可行的、有益的。

参考文献

[1]徐澜.高校专业英语教学方法初探[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4):85-86.

车辆工程专业范文4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遵循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以质量为根本,重视教学管理与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德与学风建设、教学软硬件环境建设;发扬团队精神,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努力推动学科专业的发展和教学水平的稳步提高。

突出办学理念与人才培养特色,通过人才培养教学体系与课程内容的改革,通过“理论学习与技能培养―创造力开发―应用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通过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培养平台的建设、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教学、科研实践与人才就业”三位一体的校企业合作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构建车辆工程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平台。

一、我校车辆工程专业的基本情况

西安科技大学车辆工程本科专业于2006年由教育部批准设立,同年开始招收车辆工程本科生。该专业主要培养面向工矿行业生产一线的矿用车辆、工程车辆等的设计、制造、试验、应用开发、运行管理、销售服务等方面的车辆工程领域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2011年,我校车辆工程专业开始招收国防生,为军队和国防事业输送优秀的车辆工程领域的工程人才。2006年车辆工程专业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车辆工程专业取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并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2012年获批机械工程(车辆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积极引进高层次车辆工程专业人才,以加强我院车辆工程专业教师队伍。经过多年的积累与建设,逐步形成了一支年富力强、勇于献身西部的专业教学队伍,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为社会服务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丰硕成果,并使该专业的师资队伍结构更趋于合理。

按照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定位的要求,通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夯实专业基础,强化实践环节,提升车辆工程人才的能力和素质,基本满足了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基本要求。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具体目标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重点进行师资队伍的结构优化,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围绕核心课程群,建设优秀教学团队,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并健全教师培训机制。

2.完善车辆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理论教学体系与课程内容

瞄准车辆工程专业发展前沿,借鉴国内外成果,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数字化课程群,并对传统课程进行优化,通过协同开发,形成优质教学资源的开放共享。

3.大力进行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完善教学手段,探索案例式、启发式、参与式教学。通过软件工具应用,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

4.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运用信息技术,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改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软硬件的更新与配置,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加强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和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建设。充分利用软件工具,搭建虚拟设计与演示平台,并接触网络工具,改造现有实验室。

5.更新教学管理理念

探索通过数字化技术加强教学过程管理的方法,建立健全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

三、车辆工程专业建设思路

我校车辆工程专业,强调应用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强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强调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战场。本专业建设的思想是培养具备车辆工程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学生经过四年本科学习,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车辆工程领域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坚持“夯实基础、注重实践、关注前沿、鼓励创新”的专业教育理念,由浅入深、步步推进、教学相长、逐步展开、注重实践、产研支撑、考核激励、管理科学。

四、车辆工程专业建设具体措施

1.师资队伍建设

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教师。因此,必须建设一支知识结构、学历层次和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积极引进高层次、高水平的学有专长者来校工作,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提高现有师资的教学和科研水平,积极聘请校内外经验丰富的在职或离职教学、科研人员参与到教学科研工作中来,努力建设一支专业水平过硬、具有创新精神、年龄和学历结构更加合理的师资队伍。

2.优化课程设置与课程安排

课程体系的建设坚持“加强基础、重视应用、特色培养”,避免盲目跟进研究型大学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从现代工程应用角度出发,分析工程应用型车辆工程专业的学生应该学习哪些有用的基础理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基本能力。通过以上考虑,制订课程体系,安排授课内容,开设相应的实验、实践环节。

传统课程体系建立在理论平台上,理论是实践的基础,是一种学科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但对于某些课程,现在人们已认识到,在强调给学生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更需要关注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具备了什么能力。这种新的课程体系的特点使理论成为实践的背景,强调在实践中构建自己的经验体系,更多地采取新的教学方法,比如,现场教学、案例教学等,通过这些方法加强实践教学。采用“学习―实践―再学习”的模式,在教学方法上开展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多种形式的探索。

3.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研究与改革

如何把课程学习与教学理论、教育传播理论结合起来构建系统科学的方法论,如何把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等整合起来构建人工智能技术,并有效地应用于车辆工程专业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这是我们面临的课题和挑战,也是车辆工程专业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拟采用专家指导法、教考分离法、学科交叉法、教授导学法、实践、实习教学法等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进行教学方法改革,通过研究各种方法的优、缺点,研究组合搭配的可能性,建立完善、适用的教学方法体系,建立有效的企业沟通和交流机制,在广泛听取企业意见的基础上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通过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借鉴其他院校的经验,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以满足能力培养和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通过加快教材建设以实现教学内容及时更新,充分反映了汽车工业领域的新发展和新要求。

参考文献:

[1]严新平,谢峻林,李志峰.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构思[J].理工高教研究,2009,28(1):74-77.

[2]杨更社,李树刚,张涛伟.依托行业特色,优化专业结构,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11,33(1):30-32.

车辆工程专业范文5

关键词:工程技术人才培养 强化专业 车辆工程专业 教学改革

《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就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而目前,教育部关于高校转型改革的精神是基于中国大学生总量并不过剩而存在严重的结构性问题的条件下提出的,其目的是要淡化学科、强化专业,按企业需要、按岗位来对接培养人才,这无疑是必要之举。现代工业需要的是更多的工作在一线的现场工程师,需要有实际动手能力,有较扎实的理论知识的“脑力”和“体力”相结合的劳动者。加强改革和创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地方应用型高等学校,我们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应该怎样对工科专业改革才能适合时代的新要求,本文针对地方应用型高等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卓越计划》及教育部关于高校转型改革的精神为依据,以车辆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为基础做了一些粗浅的探讨,主要涉及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体系、教学形式、研究性学习方法教学、师资建设等问题,以期能对其它工科类专业有所借鉴。

一、调整教学计划,修改教学大纲,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形式

对现有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应进行彻底的调整和改革。从目前教学计划上看,应该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以及改革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使之实践化问题。车辆工程专业现在执行的教学计划,在近几十年来尽管多次修改,也得到了逐步完善,但是每次修改只是在一些课程安排、课程内容、成组选修课、课程学时数、实践环节等方面做一些微调,如按照《卓越计划》的要求,还不能满足要求。现有的教学计划,学生四年的学习时间,学生需完成约3100学时左右学习,其中基础课程约占1140学时,专业基础课约占870学时,专业课程约288学时,实践环节约648学时,由此看出,专业课程和实践环节学时所占比例较少。在有限的学时内怎样增加安排实践环节,增加实践课的学时数,是教学计划调整的关键所在。

对基础课和理论课,应适当地削减学时数,以补充实践环节学时。作为应用型高等学校,是以培养研究型和应用型二类人才为目的,而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因此,制定教学计划时,应侧重工程实践环节,删除那些理论性很强、但在工程实践中极少应用或者根本不应用的内容。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应增设补充教学计划学时数,主要是补充基础课学时,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学生可以在基础课中缩减200左右学时,主要用于增加专业课理论教学学时和实践环节学时。

专业基础课,讲授内容应侧重工程应用,练习题应与工程应用紧密配合,去除那些只适用训练做题或单纯的为理解概念和方法而编制的练习题,使学生能在学习中注重理论与工程实践相联系,关注其内容在实践中的应用,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机械加工基础》在讲授基本加工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应针对汽车零件进行分类,如轴类、齿轮类、壳体类等,在毛坯制造、机械加工、热处理等方面,以具体的零件为例,有针对性地进行讲授。

至于专业课,应彻底地改变对专业课的认识观念,应该把专业课纳入到实践环节。一些专业课的教学大纲虽然也多次调整,但是都没有本质上的变化。专业课改革涉及很多方面,如专业教材、专业课授课内容和授课模式、专业课考核方式等。

1.以前的专业课教材,普遍落后于时代,比如《汽车设计》采用的是全国统编教材第四版,是2004年编写的,至今已超过10年。汽车行业新的设计思想、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等都没能及时编入,甚至存在一些不适宜的观点。因此,教师在以教材为基本授课的同时,应该经常到汽车设计和生产部门去调研,把新的设计理念、方法及时纳入到教材中来,及时更新教材内容。

2.专业课授课内容和授课模式

加强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实现专业知识体系的系统化讲解。如将专业课《汽车构造》的底盘部分与《汽车设计》对应章节合并,形成一门新的课程《汽车底盘结构与设计》。如离合器部分是将其结构、原理、设计、实验等放在一起讲授,同时将拆装实习的学时纳入到《汽车底盘结构与设计》课中,在讲解某些部件的结构与设计时,如与典型零部件的工程图结合起来讲授,会使这一部件的体系更加系统、完整、更加工程实践化。讲授安排应按照理论讲授与实践讲授各占50%的比例,即上午2个学时的课堂讲授,下午对应安排2个学时的实践讲授,同时附加相应的作业,使其完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认识过程。同时《汽车底盘结构与设计》的讲授要以一种典型车型为主,兼顾其他车型,如以解放货车为例,其组成、各部件的结构及设计均以此车型为例,详细剖析其结构设计、材料、制造、装配、调试的要求及特点。并可根据教师的专长选择汽车各部分讲授,这样有利于教师收集资料,集中精力备课,集中精力专攻一部分,同时也有利于与教师的科研形结合。“教之道,贵以专”,如果每一个教师能把汽车的某一个部分搞透、搞深,就会使教师的能力有很大提高,学生也能汲取各个教师的长处,正所谓“偏工易就,尽善难求”。我们目前还是在“尽善”上下功夫,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再有就是需要改变专业课授课模式,如设小班型在实验室授课等方式,目前的专业课的讲授方法还是采取大课堂,每周几个学时的按部就班的讲授方式,有些实物结构的设计根本没办法拿到课堂上来进行直观的讲授。作为专业课的讲授,要尽量做到授课不离开实物、不离开实验室,把实验室作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的第一课堂。《汽车底盘结构与设计》的讲授内容不再以原理的讲授为主(这一部分学生可安排学生先预习),而指导老师的讲解重点放在方案、结构设计上,使该课作为专业基础课,如制图公差与技术测量、机械原理、机械零件、机械加工、工艺学等课程的综合运用和总结,为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3.专业课考核方式

专业课的考试,应该相应的转移到侧重工程实践上来,如零部件的工程设计、加工、调试等问题,抛弃以往那种使学生复习脱离实际的、限于基本概念等条条框框中的考试内容,即考试题安排亦注重工程实践,不仅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加强实践能力锻炼,同时在考试中也获得加强实践能力的训练。

二、着力推动基于实际问题、项目、案例等多种研究性学习方法

问题来自于生产实际。从目前的教材看,专业基础课中一些习题的编制多数是为课程的学习而编制的,即使涉及到工程实际问题还是缺少工程背景,甚至我们的一些专业教材本身就缺少工程背景,甚至有些专业课还没有比较系统的习题。要处理好基于问题的学习,应该让专业教师深入到工程实践中了解工程实际,将工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按工程背景、解决方案等编写成习题,并可将工程问题提升为专题研究,使之转化为科研项目或基本案例。例如对刚度问题的认识,大学生方程式赛车CBR600发动机离合器踏板的设计中,由于仅考虑到强度问题,而忽略了刚度问题,导致底座支撑刚度不够,变形过大,使离合器踏板行程增加,导致离合器拨叉损坏。由于CBR600发动机的离合器拨叉轴是“瓶颈”型,其设计本身就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因此屡次损坏,经过反复查找最后确定是踏板的底部刚度不足所致,学生从中吸收到了深刻的教训。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按照实际问题解决的学习过程。

结合横向纵向科研项目的学习,是专业课学习的另一个有效的方法。教师的科研项目都是为解决生产中的问题,因此围绕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了解和掌握该问题领域的最前沿的动向,设计出最可行的方案,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用最适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学生配合教师解决这些项目问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搞好工程问题案例汇编,是解决问题的另一个办法。把企业中出现的技术问题,编写进专业课教材及习题集中,由企业技术人员与教师合作编写教材,既考虑到教材应具有的教学功能,又同时把工程技术中的问题、案例经过适当的加工提炼纳入教材之中,逐步实现教学大纲、教材内容、讲授方法的工程化。

三、 师资问题

搞好工程实践教育关键在师资。调整现有师资队伍,加速培养年轻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充分挖掘社会力量,合理地借用企业及科研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打通高等学校的工程实践教学与工厂工程实践的联系和对接,是提高工科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师资队伍建设是首要任务。现有高校工科师资的来源以博士、硕士为主。他们有着较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一定的科研训练,但是严重缺乏工程实践训练。在专业课教学和工程实践教学中,就明显暴露出不足。因此,加速培养这些教师的实践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比较有效的措施是完全脱产和半脱产的形式,把教师送到工厂做实际工程设计,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经过2~3年的实践,会使这部分人的实践能力得到加强,同时会对其理论提升和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对进一步的科研工作也会打下良好的工程基础。将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请到课堂上来,以讲授工程实践问题为主,将产品的开发程序、方法、经营策略等直到具体的设计、加工、工艺、装配、调试等以具体的案例讲授。不仅如此,还要进一步加强教师与工程技术人员的合作,将工程实际问题教学化。

综上所述,本文根据《卓越计划》及教育部关于高校转型改革的精神,从调整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形式、开展多种研究性学习方法、实践基地师资建设等方面论述了如何系统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车辆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上述环节的部分实施,也证明了以增强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改革,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 龚克. 关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思考与探索[J]. 中国大学教授, 2010(8):4-5

[2] 罗永革,冯樱,王保华,等.车辆工程应用型本科大学生工程素质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 2009

[3] 孟庆华.面向能力培养的车辆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科学咨询, 2011(1):106.

作者简介:

车辆工程专业范文6

关键词 专业认证 毕业要求 车辆工程 实践课程体系 反向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12.021

Abstract Under the program accreditation background of the engineering education, the undergraduate teaching should highlight the principle of the application and practice. At the same time,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development must meet the current social needs, and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not only include the requirements when students graduate, but also reflects the expected achievement success in the social and professional field after students graduated 5 years. The education reform of the reverse design research for the practice curriculum system based on graduation requirements, and actively explore and to build a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for the demands of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and scientifically and objectively set the practical curriculum system, which can ensure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the graduation requirements are fully realized.

Key words program accreditation; graduation requirement; vehicle engineering; practical course system; reverse design

0 前言

目前,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工科在校生约 700 万人,居世界首位。①但我国工程教育目前普遍存在着工程实践教育严重不足,毕业生难以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等问题。主要表现为:工科专业课程体系相对陈旧;学生的工程实践训练相对缺乏;教师队伍普遍缺乏工程经历;工程专业毕业生普遍缺乏团队协作能力、有效的人际交流能力等现代工程能力。②据世界经济论坛《2012-2013 年度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美国 81% 的工程专业毕业生能够立刻胜任工作,而中国只有 10% ,这说明我国高等教育存在与社会需求相脱节、学生实践能力薄弱等问题。工程教育认证通过引入第三方机构对相关专业进行认证,可有效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缩小高校培养目标与用人单位需求之间的距离,其作用正日益受到政府、高等院校和企业的重视。③

为确保毕业生质量,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提出了10条通用毕业要求,认证专业必须通过评价证明所培养的学生达到这些毕业要求,确保毕业生质量。就目前我国的工程教育现状,毕业要求的达成主要是通过合理设置理论课程系统和实践课程体系得以实现,而其中实践课程体系是不仅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而且是训练学生基本技能、全面提升专业素质的重要途径。本项目以我校车辆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进入持续改进阶段为背景,开展基于毕业要达成的实践课程体系反向设计研究,对提高毕业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已发表的文献进行分析,当前的研究中还存在以下问题与不足,④⑤例如未在工程教育认证制度背景下,针对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探讨课程体系的优化问题。因此,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基于毕业要求达成对实践课程体系进行反向设计是否有必要。

1 基于毕业要求达成的实践教学活动的反向设计

1.1 基于培养目标的毕业要求反向设计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应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的原则,制定的培养目标必须符合当前社会需求,并能对未来发展有合理的预期,即培养目标不仅包括学生毕业时的要求,还应能反映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在社会与专业领域预期能够取得的成就,因此有必要根据培养目标进行毕业要求的反向设计,步骤如下:首先根据培养目标分解出实践能力,根据实践能力对认证标准的通用毕业要求进行反向设计,提出毕业要求的指标点;然后再根据毕业要求的指标点对实践教学活动进行反向设计。拟建立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实践课程体系之间的关系表。在此关系表中,通过实践课程体系的实践教学活动实现毕业要求的达成,最终实现车辆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

1.2 实践教学活动的反向设计

首先将我校车辆工程专业制定的11条毕业要求进行指标点分解,力求将宏观、抽象的毕业要求具体化和具有针对性;然后根据指标点反向设计包括理论课程实验、实践课程、课外活动在内的实践教学活动;最后,为了考核毕业要求的达成度,制定相应的考核方式、达成度评价周期,并形成记录文档。以毕业要求4的2个指标点为例进行说明,对于指标点――能熟练运用车辆工程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反向设计的实践教学活动为:理论课程实验――汽车电控单元与接口技术、汽车理论、汽车试验学;实践课程――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对于指标点――熟悉现代汽车制造工艺流程和先进制造方法,反向设计的实践教学活动为:论课程实验――汽车制造工艺学;实践课程――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外活动――挑战杯、大学生方程式赛车竞赛。采取的考核方式以提交报告和参加竞赛为主,达成度评价周期定为整个本科学习期间,需形成的记录文档包括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毕业论文、实习报告、实验报告、学科竞赛获奖等。

2 基于毕业要求达成的实践课程体系结构反向设计

2.1 构建实践课程体系与理论课程体系的新型关系

建立两者之间的新型关系,是进行实践课程体系调整的基础。以毕业要求为核心,以课程体系为要求达成手段,构建实践课程体系与理论课程体系的关系结构。其中课程实验主要实现对理论课程知识点的实证,创新性课程实验由对应课程的多个理论知识点支撑,而综合性实践环节由多个理论课程支撑。在此关系中,实践课程体系与理论课程体系为并行关系,并非传统的实践课程为理论课程服务的关系。为了确保毕业要求所体现的实践能力有效达成,可调整理论课程的知识点,甚至配置相应的理论课程。

2.2 实践课程体系结构的调整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下的毕业要求对毕业生的人文素质、终身学习能力、团队协作、国际视野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因此有必要对原有的实践课程体系需要进行调整,使新实践课程体系能达成毕业要求新增加的指标点。以毕业生应具有终身学习能力这一毕业要求为例,应增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实践课程。或是在原有实践课程增加相应实践内容,例如在毕业设计中增加新知识的应用内容,通过自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3 基于毕业要求达成的实践课程反向设计

3.1 基础课程实验反向设计

基础课程实验以促进掌握基本理论为目标,实验内容以基本理论的实证为主。根据课程教学大纲所定的知识点和毕业要求,反向设计课程实验的项目和实验内容。以“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为例说明如下:首先根据该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知识点情况确定需要的实验项目;然后车辆工程专业的毕业要求2的指标点2(“能系统或过程进行数学建模,并达到适当的正确性和可用性”)设计实验内容。由于该指标点强调的是数学建模能力,因此针对“运动定律与力学中的守恒定律”知识点设计动量守恒定律验证实验的内容时,应通过建立动量守恒定律的数学模型进行定律验证。

3.2 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实验反向设计

基础课程实验以夯实专业基础知识为目标,实验内容以汽车原理理解为主。根据汽车的重要组成子系统,确定课程实验的项目,根据毕业要求反向设计课程实验的内容。以已实施的“汽车电控单元与接口技术”课程实验为例说明。电机驱动系统是纯电动汽车的重要系统,根据毕业要求4的指标点1、3和4,以及毕业要求7的指标点3(“综合考虑环境、法律、伦理等影响因素的制约,能充分论述设计的合理性”),确定开设纯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实验,反向设计实验内容包括驱电池管理、电机控制、行驶负载模拟三大部分。对于毕业要求4的指标点1――用于车辆工程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反向设计思路为“驱动系统性能是保证纯电动汽车动力学、经济性和续驶里程的关键,但目前仍有很多关键技术未得到解决”,反向设计的项目为驱动系统实验。对于毕业要求4的指标点3――能应用先进的机电一体化及电控技术,反向设计思路为“电机控制,SOC 预测、能量管理、充放电均衡是驱动系统的关键电控技术”,反向设计项目为电机控制实验、电池管理实验。对于毕业要求6的指标点3――综合考虑环境、法律、伦理等影响因素的制约,能充分论述设计的合理性,反向设计思路为“目前国家对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实验制定了相应的行驶工况模拟方法,且驱动系统要求满足“双百”指标,即续驶里程超过100km,最高车速超过100km/h,以上需要考虑的因素必须进行行驶负载模拟实验”,反向设计项目为行驶负载模拟实验。

4 结论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基于毕业要求达成对车辆工程专业实践课程体系进行反向设计,首先根据培养目标进行毕业要求的反向设计,拟建立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实践课程体系之间的关系;然后基于毕业要求达成进行实践课程体系结构的反向设计,构建实践课程体系与理论课程体系的新型关系;最后基于毕业要求达成对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实验进行反向设计。

论文资助项目: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湘教通[2014]247号),学生能力导向的机械类专业工程训练改革与实践,回归工程实践的机械类专业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注释

① 张学洪,张军,曾鸿鹄.工程教育认证制度背景下的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教学改革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11(6):37-39.

② 罗卫兰,骆健,王海艳.基于专业认证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J].中国电力教育,2014(30):54-55.

③ 毕家驹.中国工程专业认证正进入稳步发展阶段[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9(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