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化发展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低碳化发展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低碳化发展论文

低碳化发展论文范文1

[论文关键词]体育旅游资源 低碳化 体育旅游 趋势

三、低碳化体育旅游产品特点

(一)低碳体育旅游可带动经济效益

低碳体育旅游可带动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开发体育旅游项目只需要的前期投入较少的资金,就会收获更多的经济效益。其次,体育旅游业的开发会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这不仅体现在直接为交通运输、宾馆餐饮、商品贸易、景区景点带来客源和市场,而且间接地带动和影响农业、工业、城建、文化等行业的发展,进而还能促进金融、保险、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发展。

(二)低碳体育旅游有利于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低碳体育旅游着重点在“低碳”上,将节能和生态放在体育旅游的第一位,在旅游开发前进行详尽的评估和认真的市场调查,建立规范的规章制度,使得达不到“低碳”标准的体育旅游项目和产品不允许开发和上市。重节能,重保护,轻开发,这样就避免了许多不可再生的宝贵体育旅游资源人为的破坏与浪费。由于重开发、轻保护,造成许多不可再生的宝贵体育旅游资源人为的破坏与浪费。由于缺乏市场调查研究和详尽严谨的评估与规划制度,使得体育旅游产品的品质很多达不到低碳要求,积极培养和培训低碳体育旅游方面的专业管理人才,重视对游客环保意识和低碳生态意识的宣传和教育,为经济转型中低碳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排除障碍,并提供有利条件。

在颁发《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将旅游行业定性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产业和新兴产业,这是在减排的大背景下,国家为配合低碳经济发展而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积极信号。在中国“十二五”规划中,将“发展绿色和低碳经济”作为重点内容,怎样应对全球环境恶化趋势,如何在全社会提倡节能减排,并保持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是中国经济转型发展中面临的难题。因此,中国大力发展“低碳旅游”的趋势已不可阻挡,那么作为“低碳旅游”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低碳体育旅游”也必将迎来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机,成为旅游产业中的新生力量。

四、低碳化旅游产品未来发展趋势

(一)大力提高低碳体育旅游服务质量

大力提高低碳体育旅游服务质量不仅包括低碳、便捷的交通、节能、温馨的住宿、可口的膳食、宾至如归的接待等方面的服务,还包括安全、完备的体育设施、丰富的体育用品、特色化的环保旅游纪念品和人性化的体育活动设计,这些共同构成了高质量的低碳体育旅游服务,以满足游客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前者为低碳旅游的共性所在,后者则是突出体育旅游特色之处,是打造高品质低碳体育旅游产品必不可少的条件,只有做到这些才有可能提高产品的吸引力,吸引游客的注意力,并使其产生归属感,从而提高低碳体育旅游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科学发展,有效开发体育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开发是通过适当的方式把旅游资源及其所在地改造成具有吸引力的旅游环境,从而使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得以发挥、改善和提高的技术经济过程。而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建立在对旅游资源本身的深层次认识和对其内涵的准确把握之上。中国有丰富旅游资源条件,只有反复论证,精心策划,突出地方特色,才能将旅游资源变为旅游产品。开发低碳体育旅游首先要保证它的科学性和可持续发展性,使旅游产品既具有地方色彩,又具有科学性,才能提升低碳体育旅游资源的含金量,提高低碳体育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树立科学发展观,给予低碳体育旅游以政策支持

随着近几年经济的快速发展,体育旅游业在旅游业中已极具活力和发展潜力,而低碳体育旅游的发展还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面临很大的阻力。游客低碳理念弱、发展资金短缺、人才匮乏、政策缺乏等问题,目前我们应抓住全国产业结构调整和旅游消费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在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旅游局两个政府部门的共同指导下制定加快发展低碳体育旅游的相关政策,通过政策的导向和杠杆作用,推动低碳体育旅游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尽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和组织起草“加快发展低碳体育旅游业的实施意见”。

(四)建立科学的低碳体育旅游的绿色运营模式

低碳体育旅游产业应转变奢华浪费攀比之风,强化清洁、节约、舒适、方便的旅游服务功能,提升低碳体育旅游文化的品牌性,提倡低碳、环保的旅游出行模式,鼓励游客少乘坐或不乘坐碳排放量多的公交车或自驾车出游、多采用电动车、自行车或步行等低碳或无碳方式出游。低碳体育旅游产业应加大低碳体育旅游的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旅游者文明健康的低碳旅游消费意识和修养,倡导游客低碳体育旅游理念,促使体育旅游者将低碳体育旅游视为一种自觉的行为规范。加强低碳体育旅游产业的智能化发展,提高运行效率,同时及时全面引进节能减排技术,降低碳消耗,最终形成低碳体育旅游全产业链的良性循环经济模式。

低碳化发展论文范文2

【关键词】云计算辅助教学;云服务;低碳教育;教育活动低碳化

【中图分类号】 G40-057 【文献标识码】 A 【论文编号】 1009―8097(2010)06―0019―04

引言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United Nations’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在《第四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中指出:人类活动,特别是化石燃料的使用和土地利用变化导致了温室气体的增加,预测在未来20年,每十年温度升高0.2℃。指出气温升高1摄氏度,缺水的人口将增加4亿到17亿,气温升高2摄氏度,缺水人口将达20亿,地球上20%到30%的物种濒临灭绝。地表温度上升7至9华氏度,全球人口将有1/5受洪水影响,11亿至32亿人缺水,全球出现大规模物种灭绝。[1]上述全球变暖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已经引起各国的重视,每个国家都要为共同生活的地球负责。中国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向全世界宣布,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这在工业化尚未完成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是十分难得的,也体现了我国对世界环境保护高度负责的大国态度。在2010年的“两会”中代表们明确提出了低碳要求,并采取限制空调温度、低碳出行等系列低碳化生活方式为我国实现对世界的承诺作出贡献。在当前全社会低碳化要求下,我国教育事业中的低碳教育也应运而生,本文将从低碳教育入手深入探讨教育活动中的低碳化问题,并分析低碳教育与教育活动低碳化之间的关系。

一 低碳教育与教育活动低碳化

1 什么是低碳教育

所谓的“低碳教育”是指在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对学生和全体公民进行有关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应对地球气候变暖的知识和行为方式的教育,[2]低碳教育的范围很广泛,可以囊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涉及各行各业。同时,低碳教育也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包括从人们的意识形态、生活习惯等养成教育到行为方式的方法形成教育等多个方面。

2 教育活动中的低碳化问题

在整个教育活动中低碳化问题日渐显露,并同样会为我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作出巨大的贡献。本文所说的教育活动中的低碳化就是指在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为减少直接或者间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而进行的工作。在教育活动中存在着大量的不为人们所注意的二氧化碳的排放过程,比如:教育活动中学生、老师所使用的纸质教材、教科书,办公纸质文件,多媒体计算机等生产或者使用过程中都会间接地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据统计:每减少一本新教科书的使用,可以减少耗纸0.2千克,节能0.26千克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0.66千克,如果每年将5%的图书、期刊、报纸用电子书刊代替,可减少耗纸约26万吨,节能33.1万吨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85.2万吨。[3]同时,移动硬盘、U盘、计算机等教育用具的生产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要想实现教育中的低碳化,就必须减少上述材料的生产和使用,这就要求我们能够充分合理的应用云计算辅助教学,合理高效的设计和使用“云服务”。

二 云计算辅助教学(CCAI)和“云服务”

1 什么是云计算辅助教学

“云计算辅助教学”(Clouds Computing Assisted Instruction,CCAI)是指学校和教师利用“云计算”支持的教育“云服务”,构建个性化教学的信息化环境,支持教师的有效教学和学生的主动学习,促进学生高级思维能力和群体智慧发展,提高教育质量,①也就是充分利用云计算所带来的云服务为我们的教学提供资源共享,存储空间无限的便利条件。

2 什么是“云服务”

Google提出“云服务”的特点――“第一、数据在云端,可靠和安全的数据存储;第二、软件在云端,无数的软件和服务置于云端的服务器中,不必下载软件,软件能动态升级;第三、无所不在的云计算,基于网络的‘云’服务器的物理位置与用户无关,只要使用者能够使用接入网络的任何设备,登录即用,十分方便;第四、无限强大的云计算,为全球化的用户提供了无限空间。”②

李开复(原Google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曾把云计算形象地比喻为――钱庄。他说[4]:“最早人们只是把钱放在枕头底下,后来有了钱庄,很安全,不过兑现起来比较麻烦。现在发展到银行可以到任何一个网点取钱,甚至通过ATM,或者国外的渠道。就像用电不需要家家装备发电机,直接从电力公司购买一样”。其实“云”就是计算机群,每一群包括了几十万台、甚至上百万台计算机。他能为我们存储无限的资源,帮我们管理和更新资源。

三 “云服务”在教育活动中的现状及特点分析

1 现状分析

正如上述李开复对“云计算”理解一样,云服务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也不神秘,比如收发邮件,利用各种电子邮箱存储重要信息,使用公共搜索引擎,检索信息等都属于“云计算”,只不过我们在使用时并没有意识到这就是云服务。在我国教育中随处可见“云服务”,但这种便利服务在教育的教学及管理工作中是怎样发挥作用的呢?通过观察和分析,笔者发现目前对于“云服务”的系统分类还较少,本文主要从“云服务”的实际应用状态出发将目前我国教育中常见的“云服务”归为两大类即固态“云服务”和常态“云服务”,其各自的应用现状分别是:

(1)固态“云服务”,资源共享丰富但缺少低碳化意识。

所谓固态“云服务”是笔者对人们直接能意识到的“云服务”项目的总结。比如,目前教育工作者最能想到的“云服务”项目就是Google推出的Google sites,即网络协作平台,2008年2月28日,谷歌宣布推出协作网站编辑工具Google Sites,“这是一款基于Jot Spot的协作编辑工具,用户可以通过Google Sites将所有类型的文件包括文档、视频、图片、日历等与好友、团队或整个网络分享。”[5]纵观目前许多协作平台的应用,结合笔者在教育技术学专业课教学中建立的数字视频与图像处理协作平台的实践,发现固态“云服务”大家都很重视,都在尝试着建立,但有很多老师利用Google Sites建立的网络协作平台都只是简单地向学生提供一些零散的学习资源,或者组织学生建立自己的网站。在老师的平台上将学生们的网站一一链接,但就学生们而言,仅仅是起到了学生个人学习和知识管理的作用,学生与老师以及与其他同学的联系较少。而且,在这些“云服务”的应用中很多使用者都没有考虑到低碳化问题,仅仅将学习平台作为学习资源的以及教学交流的桥梁,没有深层次挖掘固态“云服务”在教育低碳化方面的作用。

(2)常态“云服务”使用频繁,但使用方法单一,低碳化意识不强。

所谓常态“云服务”,是笔者对除协作平台等开源软件以外的日常使用的“云服务”项目的总称,例如:腾讯QQ、电子邮箱、博客、贴吧、移动服务等等,这些“云服务”都是日常使用的项目,正因为太平常才容易被人们所忽视,很少有人在使用QQ时会意识到自己在享受“云服务”。我们每天都在非常频繁地享受常态“云服务”,但由于使用方法单一,所以很多常态“云服务”只是发挥了其最普通最基本的功能,如QQ只被许多同学和老师们用做聊天工具,完全没有意识到QQ提供“云服务”的其他强大功能,和对教育低碳化的贡献,即使有许多同学已经在用常态“云服务”为低碳化作贡献但他自身并没有意识到,也就是说低碳化意识不强。

2 多种“云服务”在教育中的特点分析

结合两种状态的“云服务”现状,围绕教育中的教学、管理和科研等主要工作,可将固态“云服务”和常态“云服务”的从应用的角度细分为八种服务状态,即:第一种是协作平台,第二种是电子邮箱,第三种是博客空间,第四种是网络贴吧,第五种为搜索引擎,第六种是QQ空间,第七种是QQ群服务,第八种是移动服务。

上述八种云服务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作用,大致分析如下:

(1)协作平台:协作平台是进行团队开发、协作的系统,一般是基于互联网,也有用专业网的情况。协作平台的主要功能是:分工合作、进度控制、版本控制等功能。[6]如最常见的Google协作平台,它是一个在线应用程序,使用者可以像编辑文档一样简单编辑网页。Google协作平台将Google的很多服务,如:视频、日历、Google DOCs、相册、小工具等等提供给用户。人们可以很方便地将多种信息以恰当合理的方式整合于一体,并可以轻松地将所有的信息共享给他人,供他人查看、编辑。这不仅可以实现信息的收集和整理,而且可以实现交流和写作。Google协作平台有多种用途,公司简单主页、学校网站、个人主页、教学网站等等。[7]协作平台适应于建立师生共享共建的教学和科研研究空间;

(2)电子邮箱(包括QQ邮箱):电子邮箱(E-MAIL BOX)是通过网络电子邮局为网络客户提供的网络交流电子信息空间。电子邮箱具有存储和收发电子信息的功能,是因特网中最重要的信息交流工具。[8]它除了收发电子邮件以外还是存储重要资料的好空间;

(3)博客:又译为网络日志、部落格或部落阁等,是一种通常由个人管理、不定期张贴新的文章的网站。一个典型的博客结合了文字、图像、其他博客或网站的链接及其它与主题相关的媒体。能够让读者以互动的方式留下意见,是许多博客的重要要素。大部分的博客内容以文字为主,仍有一些博客专注在艺术、摄影、视频、音乐、播客等各种主题。博客是社会媒体网络的一部分。[9]博客成为了发展自己个性,自由学术交流和教师之间以及师生间沟通的空间;

(4)网络贴吧:贴吧是百度旗下的独立品牌,全球最大的中文社区。贴吧自2003年11月26日创建,贴吧的创意来自于百度首席执行官李彦宏:结合搜索引擎建立一个在线的交流平台,让那些对同一个话题感兴趣的人们聚集在一起,方便地展开交流和互相帮助。[10]是学生跨系、跨学院交流的信息平台,是可以自由言论的公园;

(5)搜索引擎:是指根据一定的策略、运用特定的计算机程序搜集互联网上的信息,在对信息进行组织和处理后,并将处理后的信息显示给用户,是为用户提供检索服务的系统。[11]常用的有百度,谷歌等;

(6)QQ空间:是一个专属于自己的个性空间。拥有Qzone就可以拥有网络日志、相册、音乐盒、神奇花藤、互动等专业动态功能,[12]是一个相对博客空间较为私密的个人空间,适合小范围人群的交流;

(7)QQ群:群是腾讯公司推出的多人交流的服务。群主在创建群以后,可以邀请朋友或者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到一个群里面聊天。在群内除了聊天,腾讯还提供了群空间服务,用户可以使用论坛、相册、共享文件等多种交流方式。[13]QQ群服务在提高管理工作的及时性及节约资源方面作用巨大;

(8)移动服务包括多种业务,如无线上网、手机上网、短信服务等适合于班务及系务管理和跨越地域的及时信息收发,并成为多种“云服务”超越时空限制的新载体。

四 合理设计、应用“云服务”实现教育活动低碳化

只有合理应用“云服务”,充分认识到八种“云服务”的功能和特点,才能更加高效地享受“云服务”,如何设计和应用“云服务”才能使教育低碳化,笔者在分析“云服务”及教育活动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措施:

1 创设学术园地和自学空间,建立学习资源重复使用机制,最大限度减少纸质材料应用率。

通过协作平台(如:Google Sites)、博客空间可以创设学术园地,一方面为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科研活动提供平台,减少纸质往来。另外,还可通过协作平台为学生开辟自学空间,老师可将自己的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等一些教学资料按照课程系统归类后放进为学生创设的自学空间里,以便学生自学查阅,并在平时的教学中建立学习资源重复使用机制,即老师同学均可重复使用部分教学资源,而对资源的更新应以电子化为基础。

2 培养师生“云服务”意识和能力,大力减少光盘、U盘、移动硬盘等存储设备的使用量。

今天,随着新材料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广大师生几乎人人拥有U盘、移动硬盘、光盘等便携式存储器,为人们存储各种数据、影音资料等提供了便捷。但这些设备的生产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如何才能减少这些为人们所喜爱的便携式移动存储器的使用率呢?“云服务”为广大师生提供了高在云端的存储空间,你不需要维护,也不需要携带任何设备,只需要通过一根网线连接网络,享受“云服务”带来的存储空间无限的便捷。师生们需要同时意识到“云服务”中的协作平台、电子邮箱(包括QQ邮箱)、移动服务的信息存储能力,通过创建协作平台、每人至少申请两个电子邮箱等手段为自己在云端开辟一块方便、快捷、无需维护的存储空间。

3 通过移动“云服务”减少使用计算机的时间。

计算机使用率高时,势必会更费电。主机平均耗电150W,17寸液晶屏幕平均35W,17寸CRT平均85W,音响平均15W,另外计算机待机状态也要耗电30W左右,液晶屏幕平均5小时1度电,CRT的平均4小时1度电。[14]通过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如果减少使用计算机的时间就可以省下许多电能,进而极大的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移动“云服务”就是目前我国正蓬勃发展的移动通讯技术,3G时代的到来可以使很多以前只有计算机可以完成的工作由手机等移动设备来完成,而手机和计算机相比无论是在生产过程中还是在使用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都要少得多。

4 利用邮箱服务建立师生间新型的作业反馈形式。

电子邮箱即我们常说的Email(包括QQ邮箱),是目前人们交流的有效途径。据统计,用一份电子邮件代替一份纸质信函,可相应减排二氧化碳52.6克。如果全国三分之一的纸质信函用电子邮件代替,那么每年可减少耗纸3.9万吨,节能5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12.5万吨。[15]从上述数据可看到电子邮箱巨大的减排二氧化碳的潜能,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利用电子邮箱的特点和服务功能建立师生间新型的作业反馈形式,尽量减少纸质或者光盘等形式的作业提交量进而间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5 充分发挥网络检索的作用,提倡多多访问电子图书馆,缩减传统图书馆规模,建立新型图书馆管理模式。

目前有如百度、谷歌等多种网络搜索引擎为人们提供着丰富的网络检索服务,同时随着新型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建立传统图书馆的规模将大大缩减,电子图书应运而生,管理者再也不用发愁同一本书如何满足多个人阅览的需求问题,当然也不用将同一本书购置多套,因为电子图书可以无限共享,进而极大地缩减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6 建立“云服务”管理理念减少纸质信函往来

以班、系为单位让师生充分享受“管理云服务”,通过QQ群、移动服务等方式在班级管理和系务管理中充分挖掘“云服务”的特色。管理者可通过建立系级和班级QQ群,飞信业务等来发出通知及时传达学校的各项要求,还可展开针对不同学生的个别化教育,并让学生在享受“云服务”的同时,学会利用“云服务”及时汇报思想、反映问题,培养班务管理的新理念。可以大大减少纸质信函往来,减少教育活动中间接二氧化碳排放量。

7 应用“云服务”创建无纸化电子研究新平台

在魔灯(Moodle)、Google Sites等协作平台以及各种博客中,教育者可以很方便地创建研究板块,和同行间探讨学术问题,上传和共享多种教学研究资源如:论文、专著等,分析教学案例,并可通过便捷的网络调查问卷等来及时获得研究的反馈信息。上述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创建了新型研究平台,形成了无纸化电子研究的新方法。多种“云服务”为教育活动中教学研究层面的低碳化创设了条件。

8 应用“云服务”变革考试方法和理念

“云服务”下的考核方式一改传统理念,突破纸质考核的限制。结合部分老师网络考试的经验来看,协作平台上考核方式往往是开放式的,对学生的作答时间、作答形式没有做过多的限制,但考核的内容必须精心设计,最好是能考查学生的原创能力、设计能力和理解能力。其实只要合理设计,上述八种类型的“云服务”项目都可以作为不同阶段、不同专业考核的工具,有的适合于短时间快速考核、有的适合于长时间多次考核、有的还可以作为随堂考核工具,有的还可以作为其他考核工具的辅助。只要正确分析考核内容的适应性,选择最适合的“云服务”项目作为考核工具就能充分发挥云下考核方法的优越性和便捷性。而这种新的考试方法和理念的形成将为教学活动低碳化从思想上奠定基础。

五 低碳化教育与教育活动低碳化之间的关系

教育活动中的低碳化过程是个长期的工程,它和低碳化教育是一个并行的关系,即在低碳化教育的过程中也要努力实现教育活动低碳化,比如:低碳教育读本《全民节能减排手册》的最后一页就标有“本手册采用再生纸制作”,同时,该读本在网上以电子稿的形式广为流传,这本身就是低碳教育的教育活动中低碳化的表现。当然低碳教育所涉及的面很广阔,它将通过日常生活、行为习惯来教育人们如何节能减排。

从上述八种教育活动低碳化设计应用思想来看,不断被人们认识、不断发展成熟的“云服务”必将成为教育活动低碳化得以实现的重要技术手段。

参考文献

[1] 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气候变化2007》[DB/OL].

E7%AC%AC%E5%9B%9B%E6%AC%A1%E8%AF%84%E

4%BC%B0%E6%8A%A5%E5%91%8A_%E6%B0%94%E5

%80%99%E5%8F%98%E5%8C%962007.html.>

[2] 黎加厚.低碳型教育与云计算辅助教学[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1):73-78.

[3][15] 全民节能减排手册[DB/OL].

[4] 李开复形象比喻云计算为“钱庄”[DB/OL].

[5] 新浪科技.谷歌推出协作网站编辑工具Google Sites[DB/OL].

[6] 协作平台[DB/OL].

[7] Google协作平台[DB/OL].

[8] 电子邮箱[DB/OL].

[9] 博客[DB/OL].

[10] 贴吧[DB/OL].

[11] 搜索引擎[DB/OL].

[12] 什么是QQ空间?[DB/OL].

[13] 什么叫QQ群?[DB/OL].

[14] 台式机功耗[DB/OL].

低碳化发展论文范文3

通过对现代艺术设计与科技、资源再利用和常用材料三方面的正面论证以及借低碳之名行炒作之事实的负面论证形式来突出“低碳”理念对现代艺术的影响就是形成了“低碳”艺术设计形态——“少即是多的绿色设计”这一论点。

【关键词】“少即是多的绿色设计”;“低碳”艺术设计;现代艺术设计;影响

引言

“低碳”一词自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以来,已经成为全球最热门的话题,各行各业都刮起了一股“低碳”之风。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低碳设计理念更是渗透到了人们的生活中,特别是在现代艺术设计上的表现最为突出。“低碳”的意义无非是指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其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在本质上也是如此,但就表现形式而言却又有所不同。低碳理念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其实最终形成的是一种新的艺术设计形态——低碳的现代艺术设计,具体说是指在节能环保的前提下,合理使用材料和技术的同时运用一定的设计理念,巧妙地从现有材料中来提炼设计元素,并以精练、纯粹的设计语言,来创造一个具有当代艺术内涵和精神的绿色设计。“少即是多的绿色设计”作为现今艺术设计发展的主潮流,其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代艺术设计与科技的结合

低碳设计理念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最为突出的就是科技的运用。科技的发展也带动了设计的发展,其在现代艺术设计里是低碳设计中最主要的表现手段之一。

(一)运用科技手段合理利用现有资源

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科技的运用是必然的,而在低碳风潮掀起的现今,科技更是不可或缺的。如:在建筑领域,其产生的二氧化碳占全球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55%,所以科技的使用在这就显得尤为重要。就低碳理念而言,在建筑行业要想实现低碳化,首先就应该解决建筑设备对电力和燃气等化石能源的消耗,而解决的手段就是科技对现有资源的利用。如最近世博会上英国的零碳馆,其设计和建造主题就是零二氧化碳排放,向人们展示的就是一个零碳的未来。这个展馆集中体现了世博会的“低碳”主题,可以说科技对能源的利用发挥到了极致。在这个场馆中,空调使用的是太阳能、风能和地源热能的联动能源,通过安置在屋顶上的22个色彩鲜艳的三角形风帽,将室外风动力转化为室内建筑通风的动力,从而免去了传统空调通风系统的能耗,并在外界风力不足时,通过来自光电板收集的能量进行通风。这种通风方式使能耗降低为常规系统的1/5。而在零碳馆的地下埋着一根细小狭长的管道,可把源源不断的黄浦江水通过馆内的水源热泵装置,为游客送来徐徐凉风;在零碳馆最北面,有一套生物质锅炉,可把剩饭剩菜即时降解,转化成电能和热能,而被系统处理后的产品还能够用于田间生物肥。而这个展馆的外观造型并没有因为要体现低碳而忽略了设计元素,从外形来看,零碳馆更像是两栋造型别致的“小别墅”,而不是展览馆。它的外墙主要为黑白两色,最吸引人的部分是屋顶22个色彩鲜艳的三角形风帽和屋顶充满绿意的空中花园。这在各国的特色场馆中显得十分低调,但更为人性化更为低碳化,给人一种舒适惬意的感觉。当然,科技对现有资源的运用在其它现代艺术设计中也是都有着突出的表现的。

(二)运用科技手段推动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

在如今低碳潮流的引领下,人们追求低碳的生活方式,这对于各行各业来说是一个挑战,当然现代艺术设计领域也不例外。如在工业设计上,人们对于当代低碳理念以及时尚的追求,促使工业设计在体现功能性的同时还必须具备时尚元素和低碳元素。就以手机设计来说,手机的基本功能定位在初期就是打电话发短信,随着人们不断的需求,手机功能也不断完善,到目前低碳风的出现,我们的一些高端手机已经如电脑一样可以进行软件的运用,这对我们来说手机设计的发展其实就是运用科技手段进行低碳设计的一个过程,把多种功能融合为一个物体,不仅在制作上节约了成本,降低了能耗,而且在环境保护上也起到了低污染,低排放的作用。从中可以看出科技带动了手机功能的发展,实现了低碳化设计。但反观,低碳化设计也促使手机外观设计发生了变化,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变动手机外观设计也发生了变化,同时还带动了手机界面设计的发展,而手机界面设计在一定时间的发展演变后,已然成为了现今一种新的现代艺术设计形式。所以科技手段的运用对于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还是有一定影响的。

二、现代艺术设计与资源再利用的结合

低碳理念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还可表现在对资源循环利用上。如在室内设计中对一些老旧家具,可在其表面刷上特定的颜色,再配以一些相应风格的织物和其它软装,打造一个富有情调的怀旧复古风格,也可打造一个时下最为流行的混搭风格,这样既可以节约成本又可以营造一个环保的绿色空间,充分体现了“少即是多的绿色设计”原则;又如在陈设品设计中,东京的艺术家河地贡士就利用旧的、厚厚的漫画书作为介质,开辟了低碳环保的“漫画农场”之“种植技术”,独具匠心地使植物种子以漫画书为营养源,发芽并茁壮成长,以这样的方法让泛黄的旧书再次重新充满生机,使之成为了一尊具有独特韵味的艺术品;所以,资源再利用的低碳设计理念不仅节省了一定程度的能源消耗,同时在现代艺术设计上打开了人们更为广阔的创意之路。

三、现代艺术设计与常用材料的结合

在现代低碳艺术设计中,要善于寻找和研发最常见材料的美,即利用身边最常用的材料,用合理的设计方法来进行现代艺术设计的创作。如在家装设计中,常用的纯棉、棉麻制品,对皮肤没有任何伤害,而棉、麻、木等非人工合成的化学材质,又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至于余下的碎布头也可制成布艺装饰、靠包、首饰袋等。这样,不但节省了购买和运输成本,还将材料的用途发挥到了极致;又如在服装设计中,可运用羊毛保暖的特性,在秋冬多选用羊毛做材料,亦可运用丝麻柔滑凉爽的特性,在春夏多选用丝麻做材料,并用现今流行的设计方式来带动人们的审美,让人们接受这些纯天然的绿色面料。这样不仅能够节约工序成本的消耗还起到了绿色环保的功效。由上述可看出低碳的艺术设计不光是要有低碳的理念还必须要有艺术设计的思想,只有这两者兼备才能真正成为“少即是多的绿色设计”。但是就目前来说,社会上出现了一股借低碳之名行炒作之事实的风气,这对低碳艺术设计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某书法爱好者在博客中这样写到:“我在90分钟内写了83幅书法作品,创下了用纸、用墨的最大节能,单位时间作品产量最多的纪录,我称这种节能为低碳艺术。”在90分钟内完成了如此多的书法作品的设计,对于纸和墨确实是做到了节能环保,但这83幅书法作品确实具有艺术价值吗?其实不然,我们所说的低碳艺术设计除了具有低碳理念外还必须具有艺术的内涵和价值,并不是随便一个作品就可以被称为是低碳艺术设计下的艺术作品的。在《艺术概论》一书中就这样阐述过,艺术作品的价值判断标准是多元化的,艺术品所蕴含的价值是一种以审美价值为中心的多种社会文化价值构成的多层次的有机统一体——审美价值整体,其包含了审美价值、社会价值、认识价值、情感价值和历史价值等。因此从中可以看出,艺术作品除了具有艺术价值外,收藏价值也决定了艺术作品的成败,其与艺术品的创作者、材料、技术、稀缺程度是息息相关的。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讲这83幅作品与低碳艺术设计下的艺术品意义相去甚远,其充其量只不过是个人书法爱好练习下的产物,并不具备一定的艺术内涵和价值。如果反过来看的话,这种不具有艺术价值的书法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称之为是浪费,并没有起到话中所说的节能环保的功效。要想使之成为真正低碳艺术设计的艺术品,贵不在多,而在于精,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少即是多的绿色设计”的含义。由此可见,这83幅的书法作品并不是低碳艺术,只不过是一种被冠以“低碳风”之名的莫须有的炒作。所以我们在做低碳的艺术设计时要正确认识其含义,只有这样才能做出精彩的“少即是多的绿色设计”。综上所述,“低碳”理念对于现代艺术设计是具有一定影响的。随着人们对于低碳这一词的深入认识,“少即是多的绿色设计”方式将会是现代艺术设计的一个长期的可持续发展过程,其在现代艺术设计领域也将会成为可持续发展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9.

[2]吴建中.上海世博会看点[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10.

低碳化发展论文范文4

Abstract: As a form of low-carbon economy,low-carbon tourism represents the trend of the world's tourism industry. Low-carbon economy mainly includes three factors: macroscopical low-carbon decision-making,microcosmic low-carbon production and low-carbon consumption. Based on the three points of low-carbon economy,the article redefines the low-carbon tourism, analyzes the differences and links among low-carbon tourism,ecological tourism and sustainable tourism.

关键词: 低碳经济;低碳旅游;概念体系;三位一体

Key words: low-carbon economy;low-carbon tourism;concept system;trinity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8-0151-02

1研究背景

继工业化、信息化浪潮之后,世界已经迎来了第四次浪潮,即低碳化浪潮。低碳化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人类发展的必由之路,“低碳经济”(low-carbon economy)一词也便应运而生。而随着资源环境的日益枯竭与人们低碳意识的不断提高,低碳化也必将是未来旅游产业发展方式的新选择,低碳旅游必将成为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低碳旅游是近几年才刚刚“崭露头角”的新名词,尽管已经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但目前业内对其的研究无论从深度上还是广度上都还远远不够,从概念,到结构,再到构建模式的各个方面都十分模糊,亟待完善解决。

2相关概念界定

2.1 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低碳经济”一词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表面上看,低碳经济是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所做努力的结果,但实质上,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变革,它将全方位地改造建立在化石燃料(能源)基础上的现代工业文明,转向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低碳经济的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1],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即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实施一场能源革命,建立一种较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模式[2]。国务院总理在2009年8月12日主持召开了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草案)》,首次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把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适应气候变化目标作为各级政府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和规划的重要依据,这标志着低碳经济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地位的确立。旅游产业的关联效应和“无烟”特性决定了其既是经济腾飞的重要助推器,又是当前最适合发展低碳经济的领域。低碳旅游是低碳经济的一种形式,其概念的提出,最早见于2009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在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推进节能环保,倡导低碳旅游方式。可以看出,国家已经将旅游产业的良性循环摆到了一个相当重要的战略高度[3]。低碳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发展方式,目前对其概念的界定及其内涵的解读还众说纷纭,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众多专家学者基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各种各样的诠释,如“低碳旅游是指在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基础上开展相应的旅游活动,尽可能减少碳足迹与温室气体(CO2)的排放,从而使游客的旅游体验质量与旅游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获得共同提高。”(吴莹,2010)[4]“低碳旅游,就是借用低碳经济的理念,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游。它不仅对旅游资源的规划开发提出了新要求,而且对旅游者和旅游全过程提出了明确要求。”(黄文胜,2009)[5]“所谓低碳旅游,就是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树立低碳意识,将各种旅游消费行为的碳排放量控制在合理的水平,并尽量减少碳排放量的一种新型旅游消费模式。换句话讲,低碳旅游是一种倡导低碳饮食、低碳住宿、低碳旅行、低碳游览、低碳娱乐、低碳购物的旅游消费活动,而贯穿其中并居于核心地位的,是旅游者的低碳意识。”(郑琳琳,林喜庆,2010)[6]“所谓低碳旅游,就是借用低碳经济的理念,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游,要求通过“食、住、行、游、购、娱”的每一个环节来体现节约能源、降低污染,以行动来诠释和谐社会、节约社会和文明社会的建设。”(刘啸,2009)[7]。不难看出,以上概念大多倾向于从旅游者的角度出发,重视了旅游产品需求链中的“低碳化”,但忽视了对于旅游产品供给链的说明。相对而言,华东师范大学的蔡萌、汪宇明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于低碳旅游概念界定的突破,将旅游供给系统纳入到了考虑范围。他们认为,“低碳旅游是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以减少旅游发展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和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低碳旅游装备、低碳旅游吸引物、碳汇旅游体验环境、低碳旅游消费方式为主要实现途径的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式。[8]”“低碳旅游是基于生态文明理念,对发展低碳经济的一种响应模式,即在旅游吸引物的构建、旅游设施的建设、旅游体验环境的培育、旅游消费方式的引导中,运用低碳技术,融人碳汇机理,倡导低碳消费,来实现旅游的低碳化发展目标。[9]”

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处主任夏冶と衔,低碳经济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低碳生产,另一种是低碳消费[10]。该观点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认同,这在蔡萌、汪宇明的两篇论文中体现得尤为明显[8、9]。但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都是市场经济下的微观主体行为,低碳经济还应该包括一种宏观主体行为,即国家(各级政府)的低碳决策行为。以此“三分法”为核心思想,低碳旅游的概念可以界定为:所谓低碳旅游,是指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舆论宣传等多种手段影响旅游宏观主体行为和旅游微观主体行为,不断减少旅游活动各个环节(政府决策过程、旅游企业生产过程、游客消费过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从而实现对旅游资源环境的永续利用的一种新型旅游发展方式,它包括政府的低碳决策行为、旅游企业的低碳生产行为和旅游者的低碳消费行为。其中,政府低碳决策行为主要依靠政策法规创新和制度创新来实现,低碳生产方式主要通过低碳技术的运用和各种节能管理措施加以实现,低碳消费方式则主要通过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和旅游者生活方式的转变得以实现。

2.2 低碳旅游、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根据世界旅游组织(WTO)的定义,所谓可持续旅游,是指“在维持文化完整、保持生态环境的同时,满足人们对经济、社会和审美的要求”的旅游方式,“它既能为当代人提供生计,又能保护和增进后代人的利益,并为其提供同样的机会。”可持续旅游的核心思想是强调“旅游发展环境的持续性”、“旅游发展效益的福利性”以及“旅游发展机会的公平性”。从低碳旅游、生态旅游和可持续旅游三者之间的关系来看,低碳旅游和生态旅游作为两种现代旅游发展方式,都属于可持续旅游的范畴,它们都以可持续旅游思想为导向,以实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终极目标:生态旅游着眼于维护旅游生态环境的独立性和持续性,目的在于通过营造良好的旅游生态环境为旅游者及当地居民提供福利,并强调旅游发展机会的公平性。低碳旅游则立足于对旅游发展中碳排放量的控制,其中必然包涵了对维系旅游持续性所应付出的责任;低碳旅游主张通过旅游发展模式的创新,降低旅游产业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贡献率”,谋求整个行业甚至全人类的福祉;低碳旅游还强调旅游发展过程中满足所有国家、所有个人的基本生活需要与碳排放权利,也就包含了对旅游发展机会公平性的关注。[10]简而言之,生态旅游和低碳旅游是实现可持续旅游的两种途径,两者均包含了可持续旅游“持续性”、“福利性”和“公平性”的核心思想。从理论层次上讲,低碳旅游与生态旅游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递进或者继承关系――低碳旅游正是继承了人们对生态旅游的厚望,在充分吸纳了低碳经济的理念后才发展起来的。但低碳旅游从内涵、范围、实现手段三个方面又与生态旅游有着明显的不同[12]。

①从内涵来看,生态旅游建立在“资源有限”、“环境易损”的观点之上,因而其所追求的是一种减少人为干预,保持资源天然性、原真性的“零碳排放量”的旅游发展方式[9]。国际生态旅游协会(TIES)将其定义为:“为了解当地环境的文化与自然历史知识,由目的地到自然区域所做的旅游,这种旅游活动的开展在尽量不改变生态系统完整的同时创造经济发展机会,让自然资源的保护在财政上使当地居民受益。”该定义有两个要点,一是生态旅游的物件是“自然区域”中的自然景物;二是生态旅游的物件不应受到损害。因此,生态旅游着眼于旅游的“生态”特性,即“自然旅游”,强调的是较少的开发和干预。而低碳旅游以减少旅游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目的,着眼于低碳环境创设、低碳管理创新和低碳生活方式转变。低碳旅游不排斥开发,相反,它鼓励那些通过制度创新,依托新型能源,运用低碳技术的开发建设。

②从范围来看,生态旅游是“生态旅游者”通过“生态交通”到“生态旅游资源”目的地的旅游。一种旅游方式必须要突破“生态旅游者”、“生态交通”和“生态旅游资源目的地”三层限制才能称得上是生态旅游。然而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在现实世界,对于三者的界定存在着明显的分歧,因而生态旅游的范围是十分模糊的。并且这三种条件缺一不可,也使得真正算作生态旅游的旅游方式并不多,也便缩小了生态旅游的范围。而低碳旅游涉及到旅游活动的全过程,所有有助于减少能源消耗、温室气体排放的旅游方式都可以被称作低碳旅游。因此,低碳旅游的鉴定指标清晰,并且其范围要明显广于生态旅游的范围。

③从实现手段来看,生态旅游侧重的是“维持”、“保护”,通过对“有限资源”的“有限开发”,制造“有限废弃物”来实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生态旅游是一种较为“被动”的“适应”自然环境的旅游发展方式,它在一定程度上是排斥旅游规划与开发的。而低碳旅游则主要依靠政府的低碳环境创设、旅游企业的低碳管理创新和旅游者的低碳生活方式转变来实现,这些方法与手段包含着一种“主动出击”、“积极改造”的意味,当然这种“出击”与“改造”也是建立在不损害自然承载力的既定条件之上的。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低碳旅游比生态旅游更具可操作性和实用性,而生态旅游则更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它实际上是一种理念,表达人类对旅游发展的一种价值取向的追求[9],而两者同样以旅游可持续发展为终极目标。于是便构成了一个层次分明的金字塔式现代旅游发展方式模型(见图1)。其中,可持续旅游既是生态旅游所追求的,又是低碳旅游欲求达到的目标,位于金字塔顶端的目标方向层;生态旅游多数情况下则作为一种追求可持续旅游的抽象理念,位于金字塔中部的理念指导层;低碳旅游是对可持续旅游、生态旅游发展理念的一种行动响应,是将可持续旅游和生态旅游理念转化为一种实实在在可供操作的旅游发展行为方式,其位于金字塔底部的基础响应层。

3结论

在当代,低碳旅游作为一种低碳经济,引领着旅游产业发展的潮流。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最新的研究报告预测,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未来10-15年内将达到顶峰,而后逐渐减少,直至本世纪中叶将下降到2000年一半的水平[10]。因此,可以预见,低碳经济至少在未来10-15年中都将是一个热门话题,而低碳旅游方式也将成为全球旅游产业发展的主流。

参考文献:

[1]马驰,丁俊慧.基于低碳经济的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2009,(7):17-19.

[2]庄贵阳.气候变化挑战与中国低碳经济发展之路[J].国际经济评论,2007,(5):50-52.

[3]苟春,马元祝.推进低碳旅游科学发展[J].科技创新与品牌,2010,(7):21.

[4]吴莹.倡导推行低碳旅游――旅行社发展的新契机[J].管理与财富,2010(3):100-101.

[5]黄文胜.巴马旅游实施低碳旅游模式研究[J].今日财富,2009,(10):104-105.

[6]郑琳琳,林喜庆.试论“低碳旅游”模式的构建――气候变化条件下旅游业的应对[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40-43.

[7]刘啸.论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J].中国集体经济,2009,(13):154-155.

[8]蔡萌,汪宇明.低碳经济、低碳旅游与旅游发展新方式[J].中国城市研究,2009,(12):40-46.

低碳化发展论文范文5

关键词:系部 教学档案 低碳 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c)-0120-02

自2013年顺利通过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后,我院的教学基本建设、教学改革、教学管理方面整体运行都更上一个台阶,真正达到了“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目的。评估工作也督促建立并丰富了系部教学档案。系部教学档案在高职教学及迎评促建工作中有着重要地位和作用。它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重要资料及凭证,是院校教学工作运行状况的重要体现。评估过程中学院教学档案的基础,系部教学档案是否齐全和规范,将直接影响到评估的结果。

系部教学档案真实记录了日常教学科研及管理等重要工作相关信息。它是开展教学改革和评估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记载着广大师生员工教学活动中的经验和教训,是他们劳动中的智慧和结晶,反映了教学改革和研究的成果。评估前,我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致力于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两轮评估工作促使广大师生平时就重视积累保存各种原始资料,系部的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日积月累堆积如山,随着低碳理念的不断渗透,传统的教学档案管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系部发展的新要求。

1 系部教学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评估后,系部档案管理工作虽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系部日常教学工作涉及的归档内容及范畴太广、太繁琐,纸质材料及电子档案形式、规格不一,教学管理部门没有制定和下发教学档案规范化建设的管理文件,日常档案保存及处理办法不清晰,档案管理人员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从院部到系部领导只重视教学中心工作,对于在实施教学工作中形成的档案材料认为有就好,对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缺乏完整的认识和长远的规范化管理,从而导致工作中出现了漏洞。如:有些人员需要文件时乱翻乱抽,借阅从不登记,用后也不及时归还,导致有些文件下落不明;有些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材料,怕丢或自己用起来不方便,不及时上交归档,散在个人手中,等等,直接导致档案收集不全、流失、归档材料质量不高。我院系部档案管理都由教学秘书担任,从未受过任何档案管理方面的培训或学习,专业知识缺乏,业务水平不高,规范意识薄弱,“做好人”,导致档案归档滞后和混乱。

高校作为影响力巨大的社会组织,是培养具有现代公民意识的高素质人才之地,在将迎来低碳的文明时代的同时,首先我们要通过自身的典型示范将低碳生活的文化理念传播出去。从院部就要制定和加强教学档案规范化建设和管理文件,将教学档案管理列入年度考核,明确档案管理责任人,日常教学档案的收集分类立卷和归档,要求按学期为时间点,当学期就理清;明确要求什么类型的纸质文件与数字化资料同步归档;为教学秘书配备移动硬盘及刻录机等设备,便于教学档案工作的开展。评估后,广大师生对教学档案引起了重视,随着系部各种教学资料的上缴,教学资料归档时的纸张和油墨高耗费问题尤为突出,此问题如果不解决,将直接导致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繁琐和重复。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发展则是以三低为基础来协调经济发展和碳减排目标之间的矛盾冲突。低碳理念一经提出就在全国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共识。每年一届的毕业生所产生的毕业论文及相关材料,纸质的每个学生上交两份。就我系来说,一个年级至少10个班,每班学生最少35人计算,那纸张数量也是耗费巨大,存放空间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所有这些都违背低碳发展的趋向。还有,每学期各位任课老师需上交教案也重复多多。虽然,高校已正进行低碳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但好像都是在教育自己的学生,没有联系上自己日常的工作中。关于院校系部教学档案管理上如何进行低碳发展,没有人好好思考过,也没有人创新管理办法实施过。

2 低碳理念优化系部档案管理

要克服档案保存单一的现象,除注重纸质档案的收集外,应充分发挥现代化办公设备的作用,注重非纸质档案的收集,尤其应大力发展电子档案,提高档案工作效率。教学档案最原始地记录了系部日常教学活动过程中的留下的宝贵痕迹。要明确系部教学档案的各种资源类别及存储方式,才能根据以后的用途选择恰当的存储方式,避免人力物力的高消耗。首先需明确什么档案是需要永久和长期保存的,什么档案是只需要短期保存;什么类型的材料是需要纸质存放,什么类型的材料只需电子保存;什么性质的纸质材料需要多久存放,多少时间需要处置或销毁。如果这些都有明确的管理规划,那系部教学档案的低碳管理也将顺利达成,系部档案没地方存放和乱存放现象也将大大改观。

完善系部档案监督管理体制,周期性的评估虽然促使高校系部档案工作快速发展,但是影响系部档案管理的因素还长期存在。其中管理档案人员“做好人”现象,直接威胁原始档案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管理人员业务不精、管理意识淡薄,导致档案收集滞后和混乱;各任课教师原始材料递交意识不强,又导致档案保存价值的缩水。所以,要杜绝上述现象,就是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从根源上消除这些不良现象。要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制定完善的管理监督细则,定期按照规范的管理办法对系部教学档案进行抽检督查。管理机构也要提供机会或直接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档案管理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为系部教学档案的低碳优化奠定基础。

现在为止,我院系部档案的查询还使用最原始的方式进行。每次有需要资料时,没有可查的编号或检索方法,只能在堆积如山的文件柜或货架上乱翻乱找。此种方式不仅累人还浪费时间,而且更容易把原先整理好的档案弄乱和弄坏。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绿色高效的无纸化办公将是我们重视的低碳化办公方式。很多资料可以在系部网站上实现资源共享。广大教师及相关人员只要登录我系网站,就可以查询所需要的信息和资料。系部可创建教学档案数据库,供相关人员或可通过登录用户名及密码验证身份,进行共享资料的查询和下载。所以系部档案分类需明确清晰。此种方法也可以提供院部其他部门人员的需求,他们也可通过身份认证直接查询资料。必要时,建立系部档案QQ群也是不错的选择,通过网络可以更快捷地传递资料。如果这种无纸化检索方式真能实现的话,对系部档案管理低碳化又做了一大贡献。

高职院校系部档案管理实现低碳化管理还需要不断创新与研究。目前,院校间合并系部的庞大,各部门的档案工作也将更繁重,必须配备相应的档案管理人员负责教学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资料上传工作。不管是教学秘书或是不同专业的专任教师,都要负起责任,引起重视。院部要对所有相关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提高专业素质,增强档案意识,才能满足优化系部档案管理低碳化发展的新需要。这是低碳理念下优化系部档案创新管理的必经之路。

低碳生活,已经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低碳经济已成为国际经济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是我们急需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环保理念,是21世纪的一种生态文明观。高等教育应首当其冲成为低碳发展理念的传播者和先行者。这是因为,高校系部档案管理存在很大的低碳发展空间。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在系部档案管理工作上运用低碳理念优化和完善,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深刻影响我们周围的人,逐步向全社会推广低碳的生活方式。这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

参考文献

[1] 郭洪莉.高校教学评估与系部教学档案建设[J].黑龙江档案,2011(1):73.

低碳化发展论文范文6

论文关键词:经济发展方式 低碳产业 发展策略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模式:低碳经济

(一)低碳经济的特征

低碳经济具有综合性、战略性与全局性的特征。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实现跨越式发展和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路径,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实现能源消费结构转变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的双赢选择,发展低碳经济有助于降低发达国家向中国进行污染转移和转嫁的风险,因而发展低碳经济具有综合性、战略性与全局性特征。低碳经济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或经济问题,而是涉及到技术、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综合性问题。

低碳产业将成为一个新兴产业。低碳经济的发展以及低碳技术的创新会带来产业结构的调整,低碳领域的开拓会带来新兴产业的发展。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十分突出,重化工业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化石能源支撑,而以化石能源为基础的产业发展又不可避免地带来高能耗、高污染和高排放。因而,推行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低碳领域是我国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需要,也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更是在未来建立我国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需要。

低碳经济是一场新国际趋势。《联合国》将国家疆土用国际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任何国家都不得以武力掠夺他国领土及其之上的各种资源,而《关贸总协定》则允许各国以国际贸易的形式,利用他国领土上的资源,包括货币资源、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李俊峰、马玲娟,2008)。而气候变化后制定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则是规制世界上国家、民族、企业和个人利用这种资源的权利的原则和法律。庄贵阳(2008)认为,英国提出低碳经济概念,是为了打破国际气候谈判中的僵局,着眼于国际气候制度建设,希望以此建立起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相互理解的桥梁。

(二)低碳经济发展对转变发展方式的意义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与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即高资源生产率,但低碳经济更强调低能源强度和低碳排放强度,这同样也是全球范围内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中国在面对气候变化的形势下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和国家整体国际竞争力。

通过技术进步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传统产业的低碳化发展,通过技术进步促进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传统能源的清洁利用和高效利用,通过国际合作,集成技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目前,低碳技术国际合作紧密,发达国家并承诺要向发展中国家大规模转让温室气体减排技术,作为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的中国,应抓住时机,积极引进先进技术,促进自主创新。

低碳经济的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国民经济发生重构,低碳产业蓬勃发展,新能源产业异军突起。同时,消费者要转变观念,提倡低碳生活方式,大力倡导适度消费、公平消费和绿色消费,促进生产领域低碳技术和工艺的开发与应用,带动低碳产品和服务的发展。

低碳经济是建立在高资源生产率基础上的经济与环境双赢,以更少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获得更大的产出。当然,这里的“产出”不仅仅是产值或GDP,还应包括发展机会。茅于轼、李来来(2007)认为,“低碳经济”比单纯追求GDP能创造出更多的体面就业、不错的收入、更少的废弃物或零废弃物以及良好的生活空间,那么“低碳”相对高GDP而言,就可能使人更多一些快乐。

我国目前低碳经济发展的重点:低碳产业

在任何时代,任何经济发展模式,产业的发展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际竞争能力提升的巨大推动力,低碳的兴起和发展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和科技进步的结果,也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低碳产业也理应成为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支柱。林善浪、吴肇光(2003)指出,国家核心竞争力就是产业国际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国家之间的竞争表现为各个国家的产业之间在国际市场上的实力较量,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低碳产业必将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低碳经济,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实现能源利用转型和经济转型,这样就必然带来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科学技术等领域的一系列变化。

低碳经济的发展源于具有竞争优势的低碳产业及产业集群。对碳基能源的低消耗,对碳中和、碳封存和碳捕获技术的密集使用,以及对新兴清洁绿色循环能源及原材料的充分利用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意味着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产业基础应该是低碳乃至非碳消耗的新兴产业或产业簇群。因为具有竞争力的低碳产业会吸引经济资源、生产要素等流入该领域或相关产业,同时形成分工明确、相互关联的企业、供应商、专门化的制度和协会聚集于某一区域,最终必定推动具有竞争力的低碳产业集群的形成。低碳产业集群在国际市场上会获得竞争力,给一国带来持久的核心竞争力。

低碳新兴产业体现技术的创新性和先导性,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及服务保障。低碳产业发展中技术创新是核心,技术的先导性是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在提高能源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强度。刘畅等(2008)对29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科技经费支出的增加有助于高能耗行业能源效率的提高,其中工业部门的技术改进是影响能源消耗强度的主导因素。因此,我们必须实行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提高产业项目环保准入门槛,特别重要的是要淘汰污染严重的落后工艺、技术和产品,引导节能技术和清洁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将低碳技术创新置于低碳产业组织环境。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背景下我国低碳领域布局策略

(一)加强领导且强化低碳产业发展规划的组织实施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组织协调机制,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职责和工作任务。建立发展低碳产业联席会议制度,注重解决低碳产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尽快建立健全低碳产业体系的统计指标、监测和评价体系,建立健全产业安全预警应急机制和政策实施反馈机制,优化低碳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做好专项规划、年度计划与总体规划的衔接,根据总体规划的要求,科学制定年度计划,分年度落实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对规划中提出的政策性内容,相关责任部门要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落实,确保规划的可操作性。建立规划实施监督考核机制,由人大、政府督查部门和政协相关部门组成联合考核组,分年度和中期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建立和完善规划评估修订机制,做好规划中期评估工作,落实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及重大项目等内容。

(二)加强低碳技术创新以构建产业自主创新体系

当今世界,以技术创新为导向的新的一轮世界低碳经济角逐已拉开帷幕。因此我们必须做到:贯彻落实相关关于加强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若干规定,做好国家、自治区技术创新、高技术产业化等项目储备工作;组织多方力量联合开展低碳经济关键技术的科技攻关,制定长远发展规划,优先开发新型高效的低碳技术;发挥资源优势,选择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汽车等众多产业作为重点支持的产业,及产业相关的新产品开发,新技术、新工艺开发和产业化;利用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承接企业的新产品和先进技术引进,充分利用国内外、区内外的科技人才、技术资源和市场,多渠道实现低碳技术引进。

(三)设立低碳产业导向资金以打造融资平台

多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设立低碳产业发展导向资金。在整合重大战略低碳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基础上,重点支持关系低碳产业全局的关键领域、战略性新兴低碳产业的领头项目以及欠发达地区低碳产业发展;用好节能减排、“双转移”以及现有支持自主创新和低碳产业发展的各项专项资金。广辟社会筹资渠道,引导和带动社会民间资金投入现代低碳产业体系建设,设立高新技术低碳产业投资基金,争取国家支持募集建立若干低碳产业投资基金。积极推动国有企业和优势中小企业上市融资,稳步发展企业债券市场。建立低碳产业投资基金,逐渐完善低碳产业投资公司内部运营机制,确保投融资工作加快推进;鼓励发展私募股权融资基金、风险创业投资基金,探索发行用于基础建设的项目收益债券,开展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试点。

(四)培育和发展骨干龙头企业以提高本地企业核心竞争力

做好骨干龙头企业的选择、认定,培育、引进一批工业、农业、服务业骨干龙头企业,重点培育一批加工主导型和流通主导型龙头企业,选择培育发展一批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支持在市区的骨干龙头企业的搬迁改造,到开发区、工业园区继续扩大规模,利用原有土地建设研发中心和发展都市型工业,鼓励现有龙头企业在开发区、工业园区投资开发新的项目或建立特色产业园区,鼓励园区内中小企业向专、精、新、特方向发展,为骨干龙头企业做好配套服务,从而提高产业集聚度,形成产业集群优势;努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本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施自主创新行动计划,健全行业、区域自主创新服务平台,实施自主创新重大科技专项。加大骨干龙头企业研究开发投入,提高骨干龙头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力研究和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专有技术。

(五)转变政策导向以提高工业园区质量

根据国际惯例建设和发展工业园区,从单纯的税收优惠变为创造整体的有利于高科技企业发展的环境,从主要依靠政府的推动变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从以技术引进为主变为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为主,逐渐过渡到以技术创新为主;通过与跨国公司结成多层次、多方位的战略联盟,造就一批高科技的产业集团,融入世界经济的良性循环,选择和支持具有与跨国公司结成战略联盟条件的大企业和高级科研机构,或者科研与产业一体化的企业集团;加强科技力量,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把提高大型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意识、能力和效率放在重要位置,将技术创新成果列入考核指标,瞄准国内一流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紧密的技术合作,加大集结国内一流技术成果和人才的力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加强知识产权制度研究,加快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