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学结合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学结合教学范文1
工学结合与产学研结合相比较为微观,它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形式多种多样,有一年分为三学期,工作与学习交替进行的;也有一个星期几天学习几天工作的;也有每天半天学习半天工作的,等等。无论是什么形式,他们的共同点是学生在校期间不仅学习而且工作,也就是半工半读。
2、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实施的政策依据
1.教高[2000]2号《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
2.教高[2004]1号《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
3.教职成[2004]12号《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4.教高[2006]14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
5.教高[2006]16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3、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实施的必要性
(1)英国哲学家波兰尼(1891~1976)以现代思维给予了科学的证明与强化
波兰尼的理论指出,“不能详细描述的技巧也不能通过规则的方式加以传递,因为它并不存在规则。它只能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加以传递。”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默会知识”——技能技巧,特别是操作性技能技巧的掌握,一定要由两个关键因子促成:一是“师傅”及其示范和样本式的手把手传递;二是“徒弟”步步的模仿,用心的体悟及其身历其境的“历练”。两者缺一不可。
(2)近年来一些学者对“工作技能获取的主要途径”的量化研究
在当代行为科学研究的成果中,关于“工作技能获取的主要途径”的量化统计分析,对我们研究职业技术教育走“工学结合”道路必然性的认识也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不同地区教育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在1998年对3万多职工所进行的关于“工作技能获取的主要途径”的抽样调查研究,人们工作技能,包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规划和沟通的能力、与他人合作共事的能力,乃至动手能力等等,都要在工作和生活实践中通过不断学习与训练才能获得,即在“做”中才能“学”得。
二、机械与电力工程学院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1、概述
2010年12月,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教研室提出《关于“厂中校”建设的申请报告》,在报告中选择了位于天津滨海新区的天津新丰冶金机械有限公司作为校企合作单位。2011年5月,选取2009级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10名优秀学生到企业进行参与实际工作的学习,并先后委派王志威、闫鹏、那顺巴雅尔、巴力吉、赵牧原五位教师到企业进行理论授课和实习指导,同时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开展学生的岗前安全培训、机械加工方面的基础知识讲授等。2012年6月,这10位同学通过一年的工学结合的学习,顺利毕业。2012年9月,我院又有2010级专业的十位同学到天津新丰冶金机械有限公司参加顶岗实习并委派教师随行教学和指导。
2、教学过程
为了配合企业的生产,我们把理论授课时间定在晚上19点开始,学习时间一个半小时。正常工作时间里,每位同学的岗位不一致,对他们进行集中理实一体授课不可能实现,只能针对某一同学的某一岗位上的设备、仪器、工具进行讲解,针对其操作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帮助学生快速提高和成长。讲授的课程主要是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应该学习但尚未开设的理论课程直接给学生授课。
3、教学评价
考核由两部分构成:一是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70%;二是学校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30%。
4、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我院学生的收获
(1)使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从而加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
(2)使学生看到了自己在学校中学习的理论与工作之间的联系,提高他们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使学生跳出自己的小天地,与成年人尤其是工人接触,加深了对社会和人类的认识,体会到与同事建立合作关系的重要性;
(4)为学生提供了通过参加实际工作来考察自己能力的机会,也为他们提供了提高自己环境适应能力的机会。
(5)使学生经受实际工作的锻炼,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责任心和自我判断能力,变得更加成熟;
(6)有助于学生就业的选择,使他们有优先被雇主录取的机会,其就业率高于未参加合作教育的学生。
5、发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学生的管理。由于脱离学校,部分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之后,组织纪律性降低,极个别学生出现迟到等违纪情况。我院施行学生实习成绩与实训表现挂钩,对于在企业出现严重违纪情况的,坚决返送学校,实习成绩按不及格处理。
(2)学习时间难保障。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存在部分同学企业加班的情况,个别同学有病事假的情况,导致一两次课不听之后的前后知识联系不上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院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听评课,在生产实际中把理论与实际联系在一起,更好的培养学生,同时对我们教学工作起到指导作用。
三、对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思考
1、企业的积极性不高
企业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是一个全球普遍存在的问题。所谓不高是相对学校而言,因为培养人才是学校的主业而非企业的主业,因此企业的积极性没有学校高理所当然。换句话说,在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实施中学校是“主办方”,企业是“协办方”。想做实“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服务于“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制度和体制必须到位。
2、学校为学生统一安排此种教学有一定困难、要安排完全对口的岗位更难
我国目前很多学校仍然习惯于教学实习的传统办法,将学生成群结队地安排在某一个企业。这样做虽然省力,但效果不很理想。企业为追求利润,更多的是把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并无真实的岗位提供给学生实践,学生学不到真本领。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打破了这种传统方法,学校和企业共同教育指导学生的成长。但是,学生数过多又可能导致企业的生产无法正常运行,仅能安排部分学生参与此类教学模式的教学。
工学结合教学范文2
[关键词]工学结合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宠物疾病诊治》是根据畜牧兽医专业都市型人才培养目标,针对动物疾病诊断和治疗两大核心能力培养而设置的专业核心课。
本课程的设置以专业需求为导向,以岗位技能为标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课程知识结构有针对性,应用性强,课程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突出高职特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备在今后工作中不断深入学习,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与素质。
针对宠物医院的化验室、X线诊断室、B型超声波诊断室、心电图诊断室、内窥镜诊断室、处置室、手术室、住院部、门诊室等主要技术岗位对毕业生所要求的专业知识、能力与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将课程有机溶合为对应的岗位化技术模块,岗位的知识、技能和素质需求就是学习、实训内容(见岗位学习目标表),教学是在生产岗位上,按照岗位职责任务要求,将知识和敬业精神融入岗位化教学之中,针对性和适应性较强。在岗位上实践教学,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能力架构较为完善合理。课程的岗位化教学,将知识技能、素质培养融为一体,体现对宠物疾病的诊治工作基本规律和教学规律的一致性,有利于学生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塑造。
在教学实践中,课程组非常重视教学法研究,大家定期进行教研活动并与学生开展交流,在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过程中,积累了较丰富的教学体会,形成了具有一定高职特色的教学模式,并且注重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法,因材施教,现将我们运用的教学法和教学体会总结如下:
1.项目驱动教学法
主要用于校内教学。在校内教学过程中,经常有来我院就诊的病例或教师从宠物医院带回来的动物主人放弃病例,教师指定学生负责整个诊治过程,在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过程中,学生常会遇到理论和操作的难题,产生知识需求,教师针对这些具体的情况引入相关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要求,有效地调动了学生们对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学习积极性并逐渐提高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学生通过这样的方法,逐渐了解、掌握了疾病的诊治流程。
2.“边讲、边学、边练”的工作过程导向法
在校内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采用“边讲、边学、边练”的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法,主要用于基本操作能力的学习和训练。例如在影像学诊断的学习中,当学生掌握了基本理论知识后,教师让学生小组自行操作,包括动物的摆位、投照条件的设定、洗片、读片等过程,完成一个完整的影像学诊断操作过程,让学生建立起影像学诊断的概念和操作流程,教师也是根据工作过程提出相应的指导,并根据操作产生的知识需求引入必需的理论知识,教学做结合,避免了理论知识的枯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典型病例分析”、“启发式”、“提问式”教学方法
主要用于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同时,导入岗位学习,主要用于理论知识的教学。在各系统疾病的讲授过程中,为了避免理论知识单纯讲授的枯燥,教师先举出相关的具体病例,在教师的“启发”、“提问”下,让学生集体分析后提出诊断、治疗方案,由教师对学生的方案提出质疑,由此产生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教师再对有关知识进行讲授。
4.角色体验教学法
主要用于校内教学实训。将学生分为小组,分别担任动物主人、临床检查、实验室化验、仪器诊断、治疗、护理等角色,让学生掌握动物医院治疗流程,了解各工作岗位的岗位能力需求,将枯燥的介绍转变为课堂游戏,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加深了对工作岗位的了解。
5.“真实环境”教学法
工学结合教学范文3
关键词:液压与气动技术 工学结合 项目教学
长期以来,我院的人才培养工作都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走工学结合的道路。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加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实现学生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工作实际零距离对接。
《液压与气动技术》是高职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应用性很强,在机械类的各个专业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专业课中的重点基础课程。这门课程不仅理论性强,而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企业的生产实际联系紧密,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分析设计液压气动基本回路,安装、调试、使用、维护液压与气动系统,诊断和排除液压与气动系统故障等能力。而这些能力又恰恰是企业所需的职业能力。因此为了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快速、顺利的适应就业岗位工作,我们对《液压与气动技术》这门课程采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在真实的生产场景或是模拟加工情景中让学生更好的组织思维,理解具体情景中传递的知识和信息,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认识
《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就是以企业的工作过程及工作过程中的任务、环境为基础,设计学习性工作过程及工作任务,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联系起来,它强调将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与专业能力培养融为一体,从而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核心能力。
二、工学结合教学内容设计
工学结合的教学设计,就是通过市场调研,职业分析,总结实际工作,由工作实际来确定典型的工作任务,通过工作任务来设计教学情境。使学生在企业情境中学习职业技能,体验企业的工作流程。它注重直观、形象、生动的知识表现和丰富、深刻、具体的实践锻炼,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能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三、工学结合教学实施过程
课程实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在“做中学、学中做”。课程教学模式采取“理论教学--仿真教学―实验操作―顶岗实习”一体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分析典型液压系统,最终达到培养高端技能型合格人才的目的。
我们以具体的项目为例。在“项目三锅炉门液压系统的设计”中有一个典型的任务是“锅炉门液压系统设计仿真”。这个任务的描述是“锅炉门的开启和关闭由一个双作用液压缸来控制,双作用液压缸的动作由一个三位四通阀来控制”。任务的下达是设计锅炉门开启和关闭的液压回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首先通过对各任务的学习与训练,制定项目的实施方案。通过“咨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法完成项目教学。每个项目任务完整的工作过程训练,将会使学生掌握设备液压与气动系统维护维修的技术和技能,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任务的实施过程如下:
第一步,分小组讨论,分析出完成此任务所需要的液压元件有双作用液压缸,三位四通换向阀,液压泵,液压油管等,基本液压回路中能够实现锅炉门的开启和关闭作用的有方向控制回路,绘制出回路图。
第二步,小组成员中推举出一个成员上黑板将自己组中的设计回路图展示出来,由教师和其他小组点评指正。
第三步,回路图修改无误后,利用液压仿真软件仿真回路,验证仿真结果是否与要求的理论结果一致。
第四步,仿真正确后再由学生在实验台上用实物搭接回路,用实践来验证理论结果。
整个过程都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只起监督指导的作用。通过这样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在校系统学习后,组织学生到企业中顶岗实习,有针对性的采取工学结合,使学生在企业实际的生产环境中进行实践锻炼,最终实现课程岗位职业能力培养。
四、教学效果考核
《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教学效果的考核改变传统单一的试卷考核方式,采用“尊重差异,注重过程”的考核评价方法,强调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能够按照自身的特点发展自己的技能。课程考核采用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考核是指学生平时学习的表现,包括学习态度,上课积极回答问题情况,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实验课的动手操作情况等等。终结性考核包括理论考核,仿真考核和实操的考核。通过这种考核形式使学生能够真正的学以致用。考核过程中加强了过程性考核的力度,重视学生平时学习表现,在日常的学习中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
总之,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课程的优势,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利用校内外的一切资源,充分保证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端技能型合格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宁.高职《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5(5):38-40
工学结合教学范文4
【关键词】工学结合 教学模式 外科护理学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0C-0084-02
我校以培养一线需要的人才为办学宗旨,为广西医疗卫生行业培养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基层卫生技能人才,全面推进“专业对接产业,学生对接职业”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医院对临床护士的要求,逐步推广“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所谓“工学结合”,就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即设置医院工作情景(情景教学)、案例导入(案例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教学)和布置工作任务(任务驱动),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笔者在我校护理专业14班的外科护理学教学中实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随机抽取我校2011级普通中专护理学生99名,均为女生,年龄15~18岁。随机将护理14班分为实验组(50名)和护理17班分为对照组(49名),两组性别、年龄、课程及专业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二)方法
两组均由同一教师授课,所授科目的教学目标、教学学时、内容相同。
1.对照班的授课方法:按传统的授课方式,由教师先传授理论,通过讲授、课堂提问、讨论、做练习来完成,后进行实验课,由老师示教、学生练习、教师检查操作来完成。
2.实验班的授课方法:采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的核心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完整的工作过程包括明确任务、收集资料、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质量检验、总结与评价环节。现以“肺癌病人的护理”为例介绍“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1)“工学结合”的教学场景:利用临床综合实训楼创设“工学结合”的教学场景,将学校的临床实训楼的模拟实训室布置成模拟病房,并布置与临床一致的布局,如设置护士站、治疗室、普通病房等,护士站设有患者一览表、病历车等。同时制订相关的规章制度,要求学生进入场景练习时犹如进入病房,做到衣帽整洁、举止端庄、行为规范。实验室的用物管理规范,每次使用有记录。
(2)方了便于学习,将学生分组,每组选出一名责任心强的同学担任小组长。
(3)课前一周老师以案例的形式布置工作任务。病人张某,女性,38岁,因咳嗽、血痰入院,诊断为“肺癌”,需要手术治疗,收入外科住院。需完成的工作任务有:说出肺癌病人的主要病因、临床表现特点;提出病人手术前后的主要护理问题;制定病人术前、术后的护理措施。
(4)学生根据教师下发的工作任务,利用课余时间到学校图书室、网络、临床医院等收集相关的资料。
(5)教师检查学生知识准备情况,精讲重点内容。
(6)学生分组讨论,制定工作计划,教师与学生审核工作计划。
(7)在模拟病房分组,按工作计划边工作边学习,在实施过程中如有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8)工作任务以小组形式展示。
(9)总结、反馈、评价。
(三)评价方法
1.考试成绩。理论考试实行教考分离,题型由教务科随机从题库中提取。操作考核由2位教师考核,取其平均分。考核标准由教师与学生一起按工作任务的情境设计评分。理论成绩占60%,学习任务情境考核成绩占40%。两部分成绩相加结果为学生最终成绩。
2.问卷调查。调查两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程度,共设计5个方面,包括: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对职业的情感、合作与沟通能力、理论与实践融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放问卷99份,回收有效问卷99份,回收率为100%。对所得数据运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
(一)两个班学生成绩比较
经检验,两班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二)两组的学生对不同的教学方法的效果评价
实验班与对照班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P
三、启示
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实施“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完成学习性工作任务中将学习知识、技能结合在一起,能结合临床岗位的需求,将知识与技能转化为职业能力,真正体现了工作与学习、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
(一)提高了学生对职业的情感
在职业教育中,教师必须改变教育理念,教会学生必须理解人、关怀人,具有人文精神。学生对护理职业所持的情感和态度不仅影响了其专业思想的稳定性,还影响了其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热爱。因此,笔者在外科护理学的教学改革中,在工作与学习场景设计中,在护士站墙上贴置南丁格尔画像以及南丁格尔誓言,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护理专业的神圣,弘扬南丁格尔的奉献精神。在具体的工作岗位演练中,学生按照临床岗位的具体要求,充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同时为了增加学生对职业的情感,在工作与学习过程中,始终将职业认识教育贯穿情境演练中,加深学生对职业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对职业的情感。
(二)提高了合作与沟通能力
临床医院对整体护理的实践调查表明,护理需要用70%的时间与他人进行沟通。而中职生年龄小,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学生的个性强,且中职生文化基础不好,总体表现出沟通能力较弱,如何加强学生这方面的教育?“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就是通过情境的练习,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边学习边工作,通过合作与交流,学会与不同的人群沟通,从而提高了沟通能力。
(三)提高理论与实践融通能力
国外研究表明,一个人的知识能力有80%是通过亲身体验得到的。传统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关心的是自己的教学方案能否按计划进行,对学生的参与情况、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等重视不够。职业教育应在做中教、做中学,只有在做中教才是真正的教,只有在做中学才是真正的学。传统的教学是学生先学理论,后进入实训室练习技能操作,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学生在临床应用能力较弱。“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就是将工作与学习融合为一体,在学习过程中将各学科的知识融为一体,解决了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四)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就是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过程,是近年来职业教育课程发展的重要方向。它强调工作过程的系统化,教学中按照岗位工作过程进行教学设计,学生可利用模拟病房或到医院临床见习,这样使学生对医院病区的环境有了感性认识,并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且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学会边工作,边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与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李秋萍,杨支兰.国内外护理学教育中人文教育现状对比及发展趋势[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12)
[3]黄白华,肖春秀.护理大专本科生职业情感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3(9)
[4]史瑞芬.护理人际沟通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
[5]赖晓军,田新立.大学生课堂学习状态评价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7)
[6]李锡丹,徐晓丽.医学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初探 [J].卫生职业教育,2011(2)
[7]皮令阁.情景教学法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8(5)
工学结合教学范文5
【关键词】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目标 课程改革 教学管理 校内实训基地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05-01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即“教育十二五规划” 中,提出高职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推进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
为贯彻规划纲要的指导思想,黑龙江煤炭职业技术学院遵循“学生第一、实践第一、就业第一”的办学理念,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方针,通过市场、企业调研及毕业生质量的追中反馈,针对2011级矿山机电、矿物加工、电厂运行、煤矿开采、矿山地质、矿井通风、矿山测量、矿山安全共八个专业试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与龙煤集团双鸭山分公司下属的七星矿、东保卫矿、东荣三矿、东荣二矿、新安矿、集贤矿、中央选煤厂七个单位及矸石电厂共八个单位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完成了2012-2013学年度的上述八个专业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任务。
对于首批进行工学结合培养的学生,在教学效果上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相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提高:第一,由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场所都在企业,因此对毕业后就业环境有一定了解,为就业做好了心理准备。第二,为学生聘请了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教师,针对企业具体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进行讲解,真正实现授课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第三,采用每门课程集中教学,按照企业生产流程安排教学内容进度,实现了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的对接。第四,在学生实训环节,为学生聘请了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由于每个工学结合点在学生管理、师资队伍、教学环境上的差异,所以教学效果参差不齐,整体效果提高,但和预期效果有一定的差距。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符合现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符合当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是我院今后教学改革的方向,将会长期坚持下去。作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首次试行的全程参与人员,通过一个学年度的机制运行管理,个人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提升教学效果:
第一,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的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加强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内容的联系,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但这并不要求教学场所一定在企业,在生产现场,因为企业的首要任务是生产,当教学过程和生产相冲突时,教学必然被忽视,而且在生产现场进行讲解,由于噪音及安全方面考虑,教学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这在我们过去机制试行的一个学年里,已经发现这个问题。因此,我们可以和企业共同建设小型的模拟生产车间,这样就可以实现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教学过程可以顺利进行,避免了因企业生产带来的打乱教学安排的情况出现。
第二,企业培训校内专职教师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教师素质要求较高,必须具备企业工作经验,熟悉企业生产流程,即要具备双师素质。由于我们校内的专职教师大多是从校门出来直接从事教师岗位,缺乏企业经验,因此在过去的一个学年里,我们主要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教师,这样不但增加了教学成本,而且由于企业技术人员缺乏教学经验,在教学效果上会有所影响。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重点培养校内专业教师,针对不同职称级别的教师,每隔两年分别进行一次培训,助理讲师培训一年,讲师培训半年,副高级职称培训三个月,高级职称培训一个月,通过分批去不同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掌握最新的企业生产工艺,把握行业最新发展方向,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实现教学内与时俱进,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
第三,建设健全外聘教师的管理制度
由于某些专业校内专职教师紧张,加之欠缺企业经验,因此,必然要从企业聘请一些优秀的技术人员进行授课,为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充分发挥出企业技术人员的优势,学院应加强建设对外聘教师的培训、管理制度的建设,从而提高外聘教师的教学水平,养成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
第四,“三管”齐下抓好教学管理工作
在过去的一个学年里,由于各专业师资力量不均,虽然学院尽最大力量进行了人员的调配,实行了三级管理,但各工学结合地点的管理还是有所区别,有的结合点一个管理人员要负责七八十人的管理,相比只负责三十人的结合点来讲,工作量超出很多,教学管理效果上出现了明显不同。因此,要想提高教学效果,健全的管理模式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可以在原有的“学院、系部、专业教研室”三级管理的基础上,在增加三个方面的建设,即以每个班级为单位,分别配备三个导师,分别是学校实习指导老师(也是学生工学结合期间负责主要技术理论和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企业综合技能指导教师(负责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的综合技能指导,主要是从企业聘请专业工程师),就业与素质教育指导教师(学生班主任,深入学生实习企业,利用学生每周班会时间,围绕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定期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专业负责人组织三个导师,每两周召开一次教学研讨会,及时分析总结学生工学结合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第五,积极进行课程改革
在传统的学科式教学模式下,教学内容均以教材为准,理论教学内容过多,且与工作岗位内容脱节,培养出的人才质量,不符合现代企业的需求。因此,要想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预期效果,必须要进行课程改革。通过企业调研、校企共同开发适合工学结合的课程,并重新根据企业生产过程,岗位工作内容,编写适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教材,改变传统的根据教材决定授课内容,变成岗位任务决定授课内容,授课内容决定教材内容,使教材内容不再滞后于企业生产过程。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标志着我们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等方面工作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我们将在摸索中前进,在前进中发展,在发展中壮大!
工学结合教学范文6
[关键词]高职院校发酵工程制药工学结合
[作者简介]李云静(1979-),女,吉林四平人,吉林农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生物制药方面的教育研究工作。(吉林四平136001)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2-0159-02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培养的人才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尤其在当今社会经济迅猛发展,高职教育应该如何进行教学改革才能更好地顺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企业、行业输送合格的人才,其核心问题是教学模式的改革。发酵工程是生物技术获得最终产品的手段,也是生物技术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与实际工作结合紧密的课程,在人才培养方面更要注重能力培养。为了让学生能够在工作过程中更好地应用发酵技术,充分掌握发酵基本操作技能,“发酵工程制药”课程应采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对此我们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整合课程体系,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是人才培养的中心点,是进行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发酵工程制药从工学结合的角度出发,从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优化制定等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1.整合课程体系。“发酵工程制药”课程讲授的是利用微生物代谢生产药物的技术过程,即微生物在液体培养状态下通过分解有机物质制造工业原料或工业产品的过程。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微生物发酵制备酒精、乳酸和丙酮等医药原料;在有氧条件下,微生物则进行抗菌素、氨基酸、维生素、核酸类物质、有机酸、辅酶、酶抑制剂、激素、免疫调节物质以及其他生理活性物质等药物的生产。无论是有氧状态还是无氧状态对发酵过程所涉及的原理、菌种选育、工艺参数、产品分离提取等工业化过程其基础理论相同,基本采用的生产模式相似。依据职业技能鉴定工种及岗位需要不同,有菌种培育工、微生物发酵工、微生物发酵灭菌工、发酵液提取工、微生物发酵药品精制工。根据不同工种,确定所需掌握的基础理论和技能,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2.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岗位能力培养。“发酵工程制药”是一门专业基础课,菌种选育、培养基选择制备、发酵灭菌、发酵液的提取和精制是一套完整体系。因此,为满足岗位需要,我们重新编排和调整了课程的教学内容。首先,在章节顺序编排上调整为:发酵工程制药总论、微生物发酵菌种选育与制备、发酵培养基原材料选择及其配制、发酵工程的灭菌及染菌防治、发酵过程工艺条件及控制、发酵液的提取、微生物发酵药品精制。这样,可以使学生清晰、全面地掌握发酵的整体过程,又紧密衔接各章节内容,而发酵生产的工艺与操作形成的动态过程,可以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既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其次,我们以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在各章节中重点强调不同工种需具备的知识及操作要领。
二、优化教学模式,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热情
1.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制定新的考核模式。发酵工程制药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一门专业技能课,实践性非常强。实践课程作为教学的重要部分,是课程改革建设的一部分,改革后注重学生实验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规范操作要领,并以此建立了一整套的实验技能考核管理体系,形成了我校实验教学的特色。为了制定新的考核制度,实施分组考核,每组完成整个实验模块的一个单元,重点考核操作技能的准确性。模拟工作环境,分车间分工段。选择一具有代表性的综合性实验,如青霉素发酵工艺,把它分成五大单元实验模块,将发酵过程按工艺流程整合成菌种诱变、培养基配制、种子扩培、发酵培养、产物提炼。每组学生完成一个单元,要求每人完成,避免了一组只做出一个结果,这样每个单元就出现多个平行数据,这样既完成了实验全过程,又能得到一个最佳实验结果,而且也利于教师知道哪个环节哪个学生做得好或不好,教师在整个考核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学生操作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解决了学生人数多、考核困难等诸多问题。安排实践教学环节,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了成功经验。考核模式改革有利于教师监管,及时发现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
2.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深化产学研教学模式改革。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是办好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素质培养的关键所在。高职院校校内外实训教学基地必须具备与企业一线相一致的“职业环境”,为学生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素质培养创造一个仿真的实训环境。高职院校所构建的“职业环境”是指实训场所的布局与工厂实际环境基本一致,实训仪器设备功能与生产一线的设备功能基本一致,工作要求及工作规程标准与企业规章基本一致。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模式集生产、科研、教学于一体,以生产促科研,以科研带动教学。学校应创办科技实体,面向社会承接各种培训与设计业务,教师既是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又是科技实体的生产者或经营者,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师生共同参与,提高了教师的科研开发能力。学生的动手能力、相互协作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增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适应能力和竞争力,从而使教学更贴近社会、贴近市场、贴近生产,使教学过程真正融入市场,促进学校职业设计教育的社会化。
三、校企合作开发工学结合教材
在构建发酵工程制药课程时,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对岗位职业能力需求进行调研,确定教材的教学内容,对岗位所需的各工种,进行项目分化,由多个任务完成各项目标教学,再以项目及任务为依据进行教学内容的删减。发酵工程制药课程组教师和有关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在开展校企合作的根本上,以微生物发酵项目为载体,以发酵技术练习为核心构建工学连络课程,部分项目可在实验室中进行现场教学,边教学边操作,摸索一套合适的教学模式。本着常识分化、能力递进的教学系统和凸起能力的培育方针要求,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强化了实训教学系统的扶植,把理论常识和岗位能力练习有机地融合在一路,实践技术练习以校表里实训基地为载体,以不合的教学形式进行出产性实训,经由过程校表里、课表里缜密相接的教学实践,力求实现学生能力和企业岗位要求的无缝对接,在全真的职业环境下培育学生的岗位能力和职业本质的培育要求,强化工学连络,凸起实践技术。教学中和企业、就业相连络,针对岗位设计课程,对接社会搞教改,在为企业的办事中求共赢、求成长。
四、开设虚拟仿真软件运用于教学
为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生能力培养,模拟实际岗位工作操作要求,可采用仿真模拟操作软件,如青霉素发酵工艺和青霉素提炼工艺,在实训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青霉素发酵生产工艺和提炼工艺过程,学生能够亲自操作,并可以随时取样观察反应现象和反应结果,使学生能够及时做出正确操作。同时,会对学生的操作准确性和产物产量等结果做出客观的考核和综合评价。仿真模拟操作软件系统特别配备了综合评价系统和教师站管理系统,便于教师给学生评分,录入成绩。每一步操作系统会自动给出一个单项成绩和结果分析,最后再自动合出总成绩。通过仿真模拟操作,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生产及提炼的整个操作过程,学生从开始备料加菌种到生产获得产品及产品的提炼,各道工序一一进行控制,灵活掌握每一步操作要点,控制反应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参数,控制反应条件,使发酵产量达到最大值,通过软件评分提示学生可以积累经验,顺利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难题。仿真模拟操作软件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岸嫔.中职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仿真职业环境建设提升学生职业素养[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