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道路交通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道路交通管理范文1
【关键词】交通运输;交通规划;交通管理
中图分类号: U491.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近些年来,由于人口的不断增加,对机动车的需求也相应的增多,再加上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城市化发展进程,给道路交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或多或少的影响,譬如交通堵塞、道路交通事故等,交通堵塞也可造成对大气环境的污染,由于在交通堵塞的情况下,机动车并未熄火,导致其排放大量的尾气,从而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同时,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也给道路交通运输规划及道路交通管理与应用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
二.道路交通规划的深远意义
交通与人类的社会生活和社会生产息息相关,人类发展离不开交通。交通运输在人类社会生活和生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道路交通运输行业的飞速发展离不开道路交通的合理化规划,只有将合理化的交通规划落实到现实中的交通运输中,才能有效的实现交通安全、保证交通畅通、保护环境、减少大气污染,从而实现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
科学的进行道路交通规划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当今世界各国主要的战略选择,合理的道路交通规划,可以将人类的发展、资源的合理配置、环境的保护进行综合统筹,从而谋求经济发展。交通运输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发展进程加快,给道路交通造成了相对大的压力,因而合理的进行道路交通规划是我们迫切需要的,客观上表明了我们必须要从长远利益和统筹全局两个方面来共同协调,妥善的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加强道路交通规划的管理。
2.合理的进行道路交通规划促进城乡建设的合理化。
我国城乡经济发展以及道路交通发展相对缓慢,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国家道路交通总局必须要科学地、合理地对加强城乡交通规划,一方面可以合理化的利用土地资源,不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的控制道路交通开发的规模,以免造成规模较大,给政府造成损失,可以合理的保障重点建设、减少政府投资。因而合理化的道路交通规划可以促进城乡建设的有序进行。
3.合理化道路交通规划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道路交通规划是道路交通的建设的先决条件,只有将规划做好,才能实现交通带给人类的好处,例如,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深化,城市化的进程也在加快,合理的道路交通规划在道路交通运输中产生的社会以及经济效益是不可比拟的,城市化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益处,但是如果规划的不合理,也将会造成城市化质量低的现状,不合理的规划譬如盲目的扩大城市规模、增加经济总量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合理性的进行道路交通规划,不要盲目的布局、扩大城市的功能,从而造成国民经济的浪费。
4.合理化的道路交通规划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合理的进行道路交通规划可以实现土地的有效利用、促进资源合理的配置、减少资金的投入,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将道路交通规划合理的统筹,并且完善交通法规的建设,严格执法,对道路交通规划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一直流传着“要想富,先修路”的一句俗语,这就从根本上表现出了交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只有交通发达了,才能引进外来经济,使国有资源世界化,促进经济面向国际化发展,合理的统筹规划道路交通,加强对交通道路的干预与调控,提高道路交通利用效率,使道路交通资源价值发挥到极致。力求各类交通设施规范、齐全,布置合理,具备先进的交通管理、控制和交通指挥技术手段。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三.道路交通规划与道路交通管理存在的问题
1.通行能力超荷。
随着我国经济飞速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数量增长也是一个时期发展的必然规律,人类为了提高自身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从而加大了对机动车的需求,近些年来特别是对小轿车、摩托车的需求只增不减,再加上由于市政道路建设滞后,主干道网通行能力不足,这对一个本身不太成熟的道路交通造成的压力越来越大,尤其在节假日的时候,交通堵塞的现象表现的更是尤为突出。
体制不完善。
对于道路交通管理这方面由于管理没有形成具体的体制,主要是因为道路交通管理被不同的政府部门管辖,而各个政府主管部门之间没有统一性,只考虑在自身职权范围内来规划和管理交通道路,很少考虑到道路交通建设滞后的管理问题。
缺乏预见性和远见性。
现代道路交通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交通建设上了档次,城市就上了档次,不论是在道路交通规划时期还是在道路交通建成之后所会引发的问题,都必须要在道路交通规划时期考虑到,如在一些人流量、车流量都较多的路段,都常常会发生交通堵塞的问题,修建天桥后,又没有相应的停车场,道路经常是堵塞的,这就需要在当初规划的时候,就要考虑到修建一些配套设施。
四.道路交通改进措施
完善道路交通的法律体制,统筹协调、统一管理。将最终目标都协调到如何将交通规划好、建设好的目标上来,务必要让规划部门和管理部门统筹协调,使道路交通更加合理。使道路交通在规划时期就要考虑到建设之后会出现的种种问题,必须要有相应的对策去完善,道路交通建成后也要进行规范的停靠,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强化监管力度,并且也要政府和国家加大对交通建设的投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也可将相关部门统一协调、整合,对道路交通问题共同建设、共同监管,加大管理法规的执行力度,合理的分布道路交通运输网,并进行功能分区,合理的利用路边停车带。各个职能部门也必须持有积极的态度,相互之间沟通、协调,尽最大的力量提高我国道路交通规划与道路交通管理的科学性与前瞻性。
五.结束语
道路交通规划和道路交通管理事关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是否将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到实处的重要举措,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和谐发展离不开交通,从某种程度说,一个城市的交通建设上了品位,城市就有了品位;交通管理上了档次,城市就有了档次,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首先是要考虑这个地区的交通,交通是一个城市经济社会走势的直接体现。俗话说的好,“要想富,先修路”,交通是一个国家的动脉系统,人们的出行离不开交通。经济建设也离不开交通的建设,道路交通发展离不开道路交通的合理规划。只有将一个国家的道路交通规划好、建设好、保养好,才能促使我国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国际化,从而将可持续发展战略认真的贯彻实施。
参考文献
[1] 金有杰 道路规划与交通安全的关系研究 [学位论文]2007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
[2] 程琳,王炜,王京元 邵昀泓,鲁亚晨,CHENG Lin,WANG Wei,WANG Jing-yuan,SHAO Yun-hong,LU Ya-chen 城市道路网络容量、交通规划和交通管理 [期刊论文] 《公路交通科技》 ISTIC PKU2005年7期
[3] 张卫华 王炜 胡刚 基于低交通能源消耗的城市发展策略[期刊论文] 《公路交通科技》 ISTIC PKU 2003年1期
道路交通管理范文2
“教学练战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经过一定的实践摸索、总结的适合公安院校和借鉴的教学方法,它依托公安实践业务需要,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将教授、学习、演练和实战四种教学方法按照科学的方法组合,各种方法互相促进,互相补充,以实现强化学生理论基础,提高实战应用能力的综合性的教学方法。根据警专道路交通管理专业培养“公安基层部门从事道路交通管理的应用型人才”的教学需求,其教学重心由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向以职业精神培养、专业能力教育和警务技能训练为主转变。为了良好地实现培养目标,作为交通管理工程专业的学生,一方面要具备一定的工学理论基础,另一方面要还有具备比较扎实的法律理论基础,了解和适用道路交通安全执法的实践。基于此,在道路交通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培养目标和规格,良好地设计道路交通管理专业学生的“教学练战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培养合格的毕业生是交通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1.“教学练战一体化”是适应公安院校学生培养目标的教学模式2008年,11个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印发〈2008年政法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提出:“在培养模式上,以公安业务综合素质培养为基础,以职业精神、基本技能和专业能力教育培养为核心,探索‘教、学、练、战’—体化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就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完成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传授,在真实或模拟的教学环境中,学生首先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然后进行实际操作的观摩和训练。其中的“教”,是指教师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教学;“学”,是指学生学校内外的学习;“练”,是指综合训练与专项训练、基础训练与专业训练;“战”,是指仿真模拟实践与全真实战实践、应急处置实践。教为学,学为练,练为战。以实战需要主导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学习、指导模拟演练、参与实践,使教学从“课堂理论为中心”向“现场实践为中心”的转变。“教、学、练、战”一体化,是警务实战训练创新的重要内容,也是警务实战训练改革的先导。作为一个有机联系整体,它包含了理论和实践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方法以及效果评估等要素和实践环节,体现和追求的都是培养学生的警务实战能力。2.教学内容结合道路交通管理专业专科层次教学的实践,“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其实质要求是改革现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方式,融素质、知识、技能培养成统一体系,道路交通管理课程教学内容的取舍和编排应遵循职业性原则,即从交通警察职业需求出发选择课程内容,安排教学内容。通过交通警察各岗位工作分析,明确其所需能力要求,从而确立专业课程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在课程目标确定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交通警察岗位能力要求设计课程能力训练项目,整合教学内容。3.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应当围绕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设计,选择能够培养学生执法能力教学方法。对于理论部分在传授知识的同事,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实践环节则注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实战为导向的一体化教学体系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理论融入训练和实战,用理论指导训练和实战,提高教学训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改革考核模式,采用现场情景模拟、实战现场操作、角色扮演等多种操作考试方式,发挥导向作用,切实加强学员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4.演练与实战这是增强学生感性认识与实际应用能力的环节。一是应当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交通警察岗位的需求训练学生掌握相应的警务技能;二是练中学,通过演练,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训练其应用理论和实战的能力;实战,可以考虑学生寒暑假进行实习或者毕业实习;同时为了配合“教学练战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也可以进行相关科目的考试改革,如在最后的考核部分增加调研报告,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进行实地调研并撰写调研报告,以掌握各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执法的实际状况,了解实际需求,进一步了解和发现下一步学习中的问题,并为今后在校期间能都真正做到带着问题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警专道路交通管理设置分析
(一)道路交通管理课程设置警专道路交通管理专业,培养掌握法学、公安学、交通法规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并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具有维护交通秩序、处理交通事故等专业技能和从事交通调查、事故分析的初步能力的大学专科毕业。为了满足道路交通管理人才培养的需要,其主要课程包括公共课、警务技能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几个部分。从警专道路交通管理课程设置来看,相较其他道路交通管理其课程设置多了国内安全保卫、缉毒、刑事技术等相关专业和技术性的课程,这是依照公安工作的实际需求而设置。(二)道路交通管理学生情况从目前的招生来看,警专的道路交通管理专业招收理科生,这样保证了学生对道路交通管理所需要的工科类课程,如道路交通工程、道路交通控制等课程的学习。而从今后的培养来讲,则应当注重对学生法律素养和执法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三)培养学生能力要求从警专道路交通管理的人才培养规格来看,除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外,还要求有与公安工作相适应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写作和藏汉双语口头表达能力、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的创新能力。注重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则对教学过程提出了相同的要求,教师的教学不仅仅是对知识的传授,更要通过适当的教学方式的选择注重对学生执法能力的培养。
三、警专道路交通管理专业“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设计
道路交通管理范文3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绿色交通
Abstract: how to solve the current urban traffic problems have become city an important topic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rban road traffic management work faces serious challeng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in the big cities of the main traffic problems and reason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traffic management planning method, and combining with shenzhen traffic management practice discusses the concept of "green traffic" traffic planning system.
Keywords: urban road traffic management, green traffic
中图分类号:TU984.1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0.引言
从古代星罗棋布的原始路网布局,到二战后出现的现代城市交通规划;从美国以家访小型样本调查结合查核线测量以确定现有交通形态,到50年代人们开始认识交通和土地使用有密切的关系,用路网规划代替单一的道路规划;此后逐渐采用电子计算机处理资料,使规划的内容更趋完善;直至60年代后期,对各项评估由定性向定量发展后,交通规划成为交通工程的一个重要内容。经多年的不断完善,形成了现有的兼具“连续性”、“综合性”和“协调性”的交通管理规划模式。
1.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基本内容与方法
1.1对道路交通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从道路基础设施状况、土地利用与公共交通、交通管理设施及现代化程度、交通秩序、交通质量及交通安全以及交通管理体制、政策、规划及宣传教育等方面对城市道路交通及管理现状进行分析、诊断。需要调查、搜集的资料有:交通小区划分及小区经济、土地利用资料、交通网络结构及道路几何要素资料、历史道路交通量及流向资料、居民出行特征资料、机动车出行特征资料、货物出行特征资料、现有交通管理设施及效果资料等。
1.2城市交通需求分析
通过交通需求模型的建立和计算,获得交通管理规划方案实施(评价)年份的各车种(客车、摩托车、公交车、出租车、货车、自行车)的OD矩阵,为后期交通规划提供规划依据和参数。
1.3城市交通管理方案的设计
一个城市的交通管理方案,往往是由多种管理策略和数种管理措施组合而成的。一般包括交通需求管理策略,如优先发展策略、限制发展策略、禁止出行策略、经济杠杆策略;交通系统管理策略,如结点交通管理、干线交通管理、区域交通管理。
1.4城市交通管理方案的评价
交通管理方案的评价可按道路网络抽象化、交通管理方案抽象化、交通流重分布模拟以及管理效果分析四个步骤进行。通过对方案的综合评价,分析交通管理措施是如何影响交通流的,预测交通管理措施实施下的交通运行指标,分析是否达到了管理目标。
2.当前大城市交通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1道路面积严重不足 首先,我国大城市市区正处在从中心区向郊区化扩散过程中,近几年城市道路建设的增加,主要分布在新开发的市区和郊区,相对来讲,中心区的道路面积率反而略有下降;其次,城市房地产开发集中于市中心地区,产生了过量的交通,造成道路超负荷运载。此外,我国城市中占用道路和人行道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城市新增的道路面积,往往很快就被各种摊商、集贸市场和停车场相继侵占,使本来就严重短缺的道路面积更加紧张。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居民人均道路面积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只是近年来才有较快发展,人均面积由2.8m2上升到6.6m2,仍不及发达国家的1/3,尽管增长幅度较快,却赶不上城市交通量年均20%的增长速度。2.2私家车增长速度快、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加剧了交通拥挤 近年来大城市机动车增长速度飞快,由于居民生活水平及出行要求的提高,轿车、客车、面包车以至于摩托车的年平均增幅在15%以上。我国现有城市路网一般都是密度低、干道间距过大、支路短缺、功能混乱,属于低速的交通系统,难以适应现代汽车交通的需要。大量非机动车与机动车混行,造成道路交通复杂化,增加了管理难度。因此,尽管我国城市机动车人均保有量较低,但我国城市的道路交通拥挤状况大大高于国外同等机动车拥有水平下的交通状况。2.3交通产生的污染十分严重 我国城市机动车交通造成的大气污染约占整个城市大气污染的一半以上。噪声污染主要来自交通和工业生产,而以交通噪声污染为主,各车辆造成的噪声一般在80分贝以上。
2.4公共交通日趋萎缩1978年至1995年间,全国公交车辆数和线路长度分别增长了2.5倍和2.8倍,公交车辆达到0.62辆/千人,但公交车辆的运营速度由每小时 12km~14km下降到5km~10km,新增的运力被运输效率下降所抵消。其原因是“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方针没有真正落到实处,运营效率没有和经济挂钩,服务质量下降与企业生存无关,因而普遍处于亏损状态,公共汽车在整个城市交通客运量中的比重越来越小。
2.5交通管理水平偏低,缺乏整体的交通发展战略
由于历史和认识方面的原因,我国大城市中交通控制管理和交通安全管理的现代化设施很少,导致管理疏漏较多,交通事故率居高不下,同时缺乏科学的整体交通战略和规划,治理工作往往顾此失彼,前后失调,投入不小,而收益不大。
3.结合城市交通特点,融入“绿色交通”理念,合理应对交通问题
其实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总结起来无外乎“统筹”二字,通过合理地整合资源,达到人、车、路的和谐共处,而“绿色交通”理念既是“统筹”的目标,也可以说是“统筹”的方法。
“绿色交通”是伴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出的一个新的理念,具体是指适应人居环境发展趋势、方便、安全、高效、低公害、人性化、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多元化的、与生态环境协调的、与城市发展协调的城市交通系统,是从“以车为本”到“以人为本”的转变。
“绿色交通”理念提倡减少个人机动车辆的使用,提倡步行、自行车与公共交通,贯彻理念的同时并加之有效地约束管理,能有效地减少车流量,提高公众对公共交通的需求,有效提升了道路使用效率;该理念同时提倡使用清洁干净的燃料和车辆等,这无疑是减少污染,节能减排的正确举措;它是一种适合于所有出行者的低成本、无污染、节约土地资源和空间的交通系统,不仅是低碳、环保的出行方式,同时也是一种健康、休闲生活方式的回归。
自09年至今,深圳市已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先后确定为节能减排财政综合示范城市、低碳交通运输体系试点城市,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2011年底,我市路网体系总里程达到了6041公里,开通运营5条城市轨道线路,总里程178公里;开通公交线路758条,运营车辆12833辆,日均客运量880万人次,形成快、干、支三层次、多模式、一体化的公交服务体系。以下是是深圳发展低碳交通的行动与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第一,坚持以科学的政策、理念为指引,转变交通发展模式。2010年以来,深圳市不断完善相关政策规划体系,相继研究制订了深圳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十二五"专项规划和工作方案,深圳市综合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与策略,为构建低碳交通运输体系,促进深圳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政策依据和规划指引。
第二、优化交通组织结构,加快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交通发展模式。加快建设以轨道交通为骨架、常规公交为网络,出租车为补充、慢行交通为延伸的公共交通体系。实施公交提速工程,优化公交新网,新增公交运力,增设公交专用道及自行车道(绿道),目标至2015年全市公交站点500米,半径覆盖率达到93%以上,公共交通占集中化出行分担率达到56%,同步建成500公里自行车网络。
第三、合理引导个体集中化交通需求,适时实施交通需求管理政策。2011年下半年,为了保障城市交通系统的正常运行,进一步提升城市交通运行效率,相继出台了深圳市城市交通白皮书,以进一步转变交通发展方式,加大力度整治交通拥堵。目前,深圳市政府正在就各项交通需求管理政策推行的时机、具体内容、操作方式和相关配套措施进行紧密部署。
第四、推动建立交通引领城市发展的TOD机制,推进公交都市建设。建立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协调机制,宏观层面上推动建立高快速路导向的产业空间发展模式和公共交通导向的人居空间发展模式,以轨道车站、公交站点为城市发展节点,进行土地功能高密度混合开发,推动建立紧凑型城市。
4.结语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会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不断地补充和深入,也会随着不断应用的实践经验的积累去反哺印证使之更加完善,更加人性化,而当务之急就是紧扣时展主题,响应国家构建和谐社会及节约型社会的号召,贯彻落实“绿色交通”的理念,针对性的解决现有交通问题。
参考文献:
道路交通管理范文4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hunt”为你整理了这篇2020年度乡镇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20年以来,黄兴镇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在县委县政府正确引导下,在黄兴镇党委、政府的强力支持下,以压降道路交通事故、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畅通为目标,按照省、市、县各级会议精神及文件要求,黄兴镇各部门、单位围绕交通问题顽瘴痼疾集中整治行动,通过执法与宣教并行,多措并举加强我镇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责任
2020年,我镇党委、政府对交通安全管理工作高度重视,并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特别是2019年12月开展交通问题顽瘴痼疾集中整治行动以来,为确保整治行动有序开展并取得实效,成立了由黄兴镇镇长为组长的镇交通问题顽瘴痼疾集中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制定了《黄兴镇交通问题顽瘴痼疾集中整治行动方案》(黄镇道安发〔2019〕 11号),通过多次会议部署,分阶段提出了工作目标和要求,明确了整治范围和工作措施,强化了相关职能部门和各村社区的工作职责,提高了全镇对交通问题顽瘴痼疾集中整治行动工作的认识与紧迫性,确保了整治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措施、有效果。为打好顽瘴痼疾集中整治行动攻坚战,我镇制定交通安全大整治百日行动方案,实行每周一简报,每半月一调度,每月一总结的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各部门间的协同合作,做到了有机构、有方案、有实施、有总结。
二、加强宣传手段,强化宣传氛围
为有效开展各类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自顽瘴痼疾整治工作开展以来,我镇通过“七进”活动大力开展交通问题顽瘴痼疾集中宣传工作。通过“戴帽工程进校园”将戴帽教育与戴帽督导齐头并进、“戴帽工程进企业”发挥企业主体责任夯实安全生产基础,为顽瘴痼疾整治工作开出“靶向药方”。通过安全宣教“大篷车”载歌载舞进农村、进企业,为辖区群众带来了接地气、聚人气的安全宣传文艺汇演活动,各村社区“五老”志愿者队通过跳舞、打快板等各种方式,在农村开展交通安全宣传,为道路交通顽瘴痼疾集中整治行动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这些工作都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认可,也在全县尝试进行推广。此外,还加强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国庆节期间的宣传力度,利用农村大喇叭,流动宣传车、微信、户外屏幕等宣传交通安全法规,警示广大群众出行安全。
截至目前,2020年我镇通过多种渠道、各类宣传方式共开展交通安全专题宣传教育101场次,全镇共发放安全头盔3400余顶,印发“2019年我镇摩托车电动车亡人事故警示宣传三折页”6000份,印发粘贴戴帽提示4000余张,一盔一带宣传海报400份,悬挂横幅近百余条,设置橱窗、展板30余块,在省、市、县各级媒体平台报道25篇。
三、加强整治力度,强力推进工作进度
一是强化道路交通违法行为整治工作。为确保我镇道路平安、畅通,营造严查严管高压氛围,自2019年12月份以来联合各相关部门单位在辖区内重点路段共开展专项联合执法行动95次,黄兴交警中队、黄兴行政执法大队等执法部门更是进行不间断的路查路检,重点打击“三驾”(酒驾、毒驾、无证驾驶)、非法载人(农用车、三轮车、工程车)、校车、渣土车、危化品货运车辆、面包车超员、驾车时使用手机、机动车占用右转道直行、摩托车不戴头盔、无牌无证驾驶、逆行、闯红灯等交通违法行为,共查处违法行为过万起。
二是强化对“马路市场”进行全面整治。今年以来,我镇对辖区范围内16处农村集贸市场进行全面整治。根据《黄兴镇关于加强马路市场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以强制取缔中心城区6处(高塘坪集市、桑田集市、窑元集市、大杉元集市、凤凰庙集市、长轴社区集市)马路市场和外围3处(鹿芝岭集市、沿江集市、座寺岭集市)的马路市场,对规范的非中心城区4处(雷家组集市、甲田组集市、石家河集市、卢家围集市)在赶集时段安排人员值守,对集市周边进行临时交通管制,严禁乱停乱摆;对规范改扩建的3处(仙人集市、早禾集市、长英市场)按时间节点进行了规范建设。马路市场的整治充分发挥了各部门、村社区的合力、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协同作战的优势,确保了我镇“马路市场”整治的成效。
三是强化重点(危险、事故多发)道路整治。针对镇内19条约95.3公里主要干线公路,及25公里村级道路管护任务,我镇今年共修剪遮挡标识标牌树木杂草120余处,整理公路路肩、水沟和边坡40余处,每月对桥梁、涵洞、临水临崖等路段进行隐患排查,排除存在的安全隐患30余处,安装护栏1900余米,并清理桥梁中间伸缩缝12处,砍伐桥梁涵洞周边延伸的树枝8处,对桥梁路面的沉积泥沙进行冲洗,对生长速度快的杂草进行施药防控。2020年11月,应急管理办根据各村社区及黄兴交警中队排查的隐患进行了实地查勘并对政府提交了整改申请报告,确保尽快尽早将此批隐患进行整治。
四是坚持预防为主,把握关键环节,落实重点抓。针对我镇道路交通特点和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渣土车、混凝土搅拌车等重点车辆,我镇按照“政府主导、镇街牵头、部门联动、属地管理”的治超模式,采取日常班前会自主教育、监管部门定期警示教育与路面严罚的形式进行源头控管,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货运源头企业50吨以上超限超载车辆基本消除,全镇公路交通状况明显改善。由黄兴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牵头,对辖区内问题拖拉机进行全面排查,摸底上报变型拖拉机逾期未检验、逾期未报废清单34台,其他在用拖拉机问题清单98台,注册登记拖拉机查无此人台账15台。截至目前,34台逾期未检验、逾期未报废变型拖拉机已全部注销并签订不上路承诺书,其他在用问题拖拉机已注销39台,63台已签订不上路承诺书。各重点车辆的监管,从源头上消除了安全隐患。城市管理服务中心、黄兴行政执法大队、黄兴交警中队等部门对辖区国际会展片区、集镇、海吉星周边摆摊设点、乱停乱放、占道经营等影响交通通行能力的行为进行劝导、整治,截至目前,我镇累计劝导流动摊贩2600余次,规范摊位摊点850次,整治违规店外经营20余家,劝导、疏散摩的及车辆1400余台次;抽查各主干道通行渣土车258台;违停车辆抄牌2500余张,有效地提高了道路通行条件。
五是各村社区劝导站力量的充分发挥。自2018年9月以来,我镇“两站两员”建设工作稳步推进,真正发挥了在辖区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秩序维护、宣传教育以及事故矛盾纠纷调处中的前哨作用。尤其是在日常工作中,在辖区集镇、上下学、红白喜事、重点路段治堵保畅,确保了车多不乱、有序通行的良好局面。我镇交通劝导员在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社会反响好、工作成效高、责任意识强,在路面劝导中不怕艰辛,是一支随时能调动,能重用的队伍,为我镇交通环境综合治理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受到了上级的充分好评。
2020年,通过各相关部门、各村社区的群防群治、齐抓共管,我镇交通安全呈平稳趋势,全镇未发生一起重特大交通安全事故。
四、不足之处
虽然我镇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是我镇交通亡人事故仍频繁发生,截至12月21日,我镇共发生交通事故1620余起,亡人事故13起,死亡13人。
一是道路安全方面。我镇快速的城市化建设带来了大量车流人流,辖区路多面广,弯道多,陡坡、临崖临水路段较多,农村公路宽度仅有3~4米,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无法分离,交通方式混行现象严重。加之部份村道公路安全警示标志、隔离桩、防撞墩等安全防护设施建设相当滞后,安全行车条件较低;路灯等交通设施不完善,导致事故多;另外,我镇海吉星市场群、会展片区、集镇等重点区域都没有大型停车场,乱停乱靠现象严重。
二是辖区在建工地多、时间紧、任务重,辖区工程车及过境工程车多,违法行为较为普遍。
三是海吉星市场及黄兴镇发达的仓储物流行业、国际会展中心的各种展会,带来不可管控的各类车辆和各种层次的外来务工人员,不熟悉我镇交通现状,安全意识不足,也是宣传教育的盲区。
四是摩托车、电动车无牌无证、违法载人、不戴头盔等违法行为没有达到整治效果,戴帽率没有提升。主要是电动车戴帽没有相关处罚规定,无法进行强制措施;受人员编制等影响,目前一线执法队伍不能对全镇范围进行网格化监管,执法存在盲区;部分村社区工作开展流于形式,不能持之以恒。
五是辖区主要干道存在大量流动经营摊贩,特别是国际会展会议片区、海吉星市场周边等,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目前我镇共整治、劝离近2400起,但是还未达到根除效果。
五、下一步工作
当前,我镇还存在一些屡禁不止、危害严重的“顽瘴痼疾”没有彻底根治,随时都有可能酿成现实危害。为在巩固整治成果守住安全底线的同时,更好地服务社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回应人民群众对交通安全出行的美好期待,根据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及达哲书记指示交通问题顽瘴痼疾集中整治工作继续一年的要求。2021年全省交通问题顽瘴痼疾集中整治行动的主要任务是以坚决杜绝重大交通事故,坚决遏制较大交通事故为目标,以防范化解交通安全领域重大风险为主线,通过一年的具体整治,使全省交通安全管理能力全面提升,安全设施更加完善,管理水平全面提高,守法意识显著增强,交通事故明显减少。具体目标是六个明显:一是责任落实明显改善,党政加强领导、部门联合共治、社会广泛参与的交通安全管理模式要进一步形成;二是安全隐患明显减少,容易诱发群死群伤事故的“顽瘴痼疾”得到根本治理;三是通行秩序明显好转,野蛮驾驶、酒驾、醉驾、疲劳驾驶、违法载人等危害交通安全的非法行为得到严厉打击;四是管控效果明显提升,人防技防物防措施得到加强;五是交通事故明显下降,杜绝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重大交通事故,力争不发生一次死亡5人以上的较大事故,一次死亡3人的交通事故比上一年度减少;六是安全文明意识明显增强,“一盔一带”、安全文明驾驶等交通安全常识和企业安全生产观念成为常态。重点打好风险路段治理攻坚战、源头安全隐患清剿战、重点车辆管控阻击战、重点违法整治歼灭战这“四大战役”。
所以现阶段,我镇各部门单位要按照力度不减、班子不散、措施不变的要求全力干好下阶段的工作,岁末年初人流物流车流急剧增加,各部门、村社区要谋划和实施好岁末年初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要加强警示宣传,加强路面执法劝导,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加大投入加强摸排加大整治,做好雨雪冰冻天气道路交通事故预防;积极谋划新一轮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特别是新一年的交通问题顽瘴痼疾集中整治工作,应急管理办也会牵头起稿下一步工作方案。
道路交通管理范文5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 管理规划 交通需求 预测
0.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如何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995年的《北京宣言:中国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为中国城市交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交通的目的是实现人和物的移动,而不是车辆的移动。而这样的战略目标只有通过政策法规和严格的管理才有可能实现。
为了保证城市交通合理、有序的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从城市交通系统的内在机制及其与外部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出发来进行合理的交通管理规划。具体而言,应从城市结构与土地利用、城市交通结构、城市交通网络的完善与充分利用三个层次,从供给和需求量方面解决问题。因此,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是城市总体规划中重要的环节,制定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也就显得十分必要而迫切。而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有利于提高我国城市整体管理与文明水平,适应国民经济和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
有鉴于此,全国城市“畅通工程”实施和检查评估中要求各被检查城市必须进行城市交通管理规划。其主要评价内容包括道路交通流特性调查、现状分析与问题诊断、交通需求分析计算、交通管理方案(含交通需求管理措施、交通组织方案优化)分析评价、通过专家论证及政府实施等。
1.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现状
西方国家城市交通系统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即建设阶段:二战后至二十世纪70年代;管理阶段:二十世纪80年代至现在。重点在公共交通系统、小汽车发展、单项交通、交通信号控制以及道路的有效利用等多方面进行交通管理规划。
目前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历程相当于西方国家的60~70年代,与发达国家相比,城市机动车密度还比较低。尽管如此,由机动车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和城市交通堵塞问题也很严重。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在道路交通管理方面还存在体制上、行政上和技术上的问题。
随着全国城市道路交通畅通工程的深入开展,许多城市的交通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观,而且一系列先进的交通管理设备和先进的管理模式被采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厦门、大连、南京、青岛、济南、杭州等城市的交通管理工作均很有成效,先后被评为畅通工程“优秀管理水平”。
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清楚地认识到,目前我国城市交通管理总体水平与畅通工程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在2000年全国“畅通工程”工作组检查的138个城市中,42个城市的交通管理规划工作只达到畅通工程11项要求中的5项要求,20个城市仅满足4项要求。由此可见,我国在城市交通管理规划方面远远滞后于现代道路交通发展的要求。
城市网络很复杂,交通的运行很复杂,产生交通问题的因素也很复杂,相应制定的城市交通管理方案往往由多个管理策略、管理措施组合而成,任何一个建设或管理措施的实施都会引起整个城市路网上交通运行情况的改变。如将一条路的某个路段改为单行道或单双号通行、将交叉口的类型改变(无控制改为信号控制)、将某路段改为公交专用道、打通某条路或拓宽某条路等,都会引起整个城市80%~90%以上的主要道路交通流量和车速的改变。因此,交通管理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常用的经验性的方法是不能完全解决的。因此交通管理需要做规划,实际上,目前一些城市所实施的有些管理措施,都是做过规划的,只是不太系统、全面而已。
为了改变当前城市交通管理规划滞后的局面,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和东南大学等高校以及公安部交通科学研究所、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部门正致力于部分城市的道路交通规划编制工作,为提高我国道路交通管理水平作出应有的贡献。
2.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基本内容与方法
2.1 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目的
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目的是解决要不要管、什么时间管、怎么管、管什么地方等问题。通过规划,人们能预先知道管理策略实施后的效果,避免由于盲目管理而带来政策上的失衡和经济上的巨大损失。
2.2 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基本内容
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
(1)城市道路交通现状调查
应调查、搜集的资料包括:交通小区划分及小区经济、土地利用资料、交通网络结构及道路几何要素资料、历史道路交通量及流向资料、居民出行特征资料、机动车出行特征资料、货物出行特征资料、现有交通管理设施及效果资料等。在这方面,由于交通调查面广,调查工作量大,资金投入多,因此,有的城市交通规划编制单位,甚至有关政府部门领导对基础数据调查工作不够重视,认为只要在原有交通规划资料搜集的基础上,作些补充调查即可,以致于规划方案与现实脱节,其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差。这是一种极为错误和片面的观点,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2)现状分析与问题的诊断
从道路基础设施状况、土地利用与公共交通、交通管理设施及现代化程度、交通秩序、交通质量及交通安全以及交通管理体制、政策、规划及宣传教育等方面对城市道路交通及管理现状进行分析、诊断。
(3)城市交通需求分析
通过交通需求模型的建立和计算(具体模型及方法将在下一节讨论),获得交通管理规划方案实施(评价)年份的各车种(客车、摩托车、公交车、出租车、货车、自行车)的OD矩阵,为后期交通规划提供规划依据和参数。
(4)城市交通管理方案的制定
一个城市的交通管理方案,往往是由多种管理策略和数种管理措施组合而成的。一般包括交通需求管理策略,如优先发展策略、限制发展策略、禁止出行策略、经济杠杆策略;交通系统管理策略,如结点交通管理、干线交通管理、区域交通管理。
(5)城市交通管理方案的评价
通过方案评价,分析交通管理措施是如何影响交通流的,预测交通管理措施实施下的交通运行指标,分析是否达到了管理目标。
交通管理方案的评价可按道路网络抽象化、交通管理方案抽象化、交通流重分布模拟以及管理效果分析四个步骤进行。
2.3 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层次
可分为三个层次(如图1所示)。三个规划层次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层次越高,其规划效果越大。
图1 交通管理规划的层次
宏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的目的是制定城市交通发展政策,影响、优化交通结构。优化城市交通结构的本质是优化城市道路资源的利用,它通过交通政策的引导来实现,而政策的实施需要强有力的保证体系。
道路交通网络的组织规划的目的是在城市交通网络已建成的情况下,通过实施各种技术措施,平衡整个交通网络的交通流量,均衡交通分布,提高运输效率,使这个交通网络发挥最大的效用。如通过实施单行线、专用线、诱导系统、绿波、特殊运输线路、转向限制等措施的综合运用,使交通网络的时间资源、空间资源得到优化利用。
重点交叉口、路段的交通管理方案设计是交通管理最基础的工作,也是解决近期局部交通问题最简捷的手段。具体措施有:交叉口渠化、信号灯配时优化设计、转向控制、路段机非分隔、车道划分、港湾式公交停靠站设计、停车管理、设“严管街”等。
2.4 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操作过程
管理规划过程的核心是管理方案设计及方案评价。方案的设计是在掌握现状交通信息,分析出其存在问题,并预知未来交通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的;方案评价过程是对未来交通运行情况的模拟过程,它是建立在掌握现状及未来交通信息基础上的。交通管理规划的基本过程如图2示。
图2 交通管理规划的基本过程
3.交通需求模型的建立及发展预测
交通需求预测是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工作的基础,要做好一个城市的交通管理规划,首先要对出行进行定量预测,并对某一交通设施或系统进行分析、论证,各个路段、路口以及整个路网的通行能力都必须满足现状、近期或远期出行的交通需求,因此只有搞好流量预测才能了解该路网能否满足该城市的出行需求,并由此加以改善。
3.1 出行生成预测
居民出行产生预测的目的是建立小区居民出行发生量和吸引量与小区土地利用、社会经济特征等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推算规划年各交通小区的居民出行发生量、吸引量。出行产生包括出行发生与出行吸引。居民出行产生预测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有交叉分类法、回归分析法、生成率法、吸引率法及平均出行次数法等。
居民出行分布预测是将预测的各分区出行发生量、吸引量转化为未来交通分区之间的出行交换量的过程。预测方法大体分为三类,即:增长率法、概率模型法和重力模型法。其中,双约束重力模型法在国内外交通规划中使用最为广泛。
3.2 交通分配预测
在掌握各分区出行产生、出行吸引,以及出行分布情况后,即知道了各分区之间有多少出行交换量后,就可着手进行交通分配。交通分配就是把各分区之间的空间O-D量分配到具体的交通网络上。通过交通分配所获得的路段、交叉通量资料是检验道路规划网络是否合理的主要依据之一。目前,道路交通管理规划中应用较广泛的交通分配是随机用户平衡模型(Stochastic User Equilibrium)。该模型建立了路段行驶时间与路段交通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并考虑了通行能力的限制,通过反复迭代计算,直至达到要求的精度为止,最后分配出各路段上的交通量。
3.3 停车需求预测
世界上许多大城市均对停车需求预测进行过深入研究,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城市发展形态不同、经济增长不同,停车预测模式也不同,其计算方法差异较大。常用的预测模型有:停车生成率模型、用地与交通影响分析模型、相关分析模型、机动车OD预测模型、交通量-停车需求模型、静态交通发生率模型。下面对应用较为广泛的静态交通发生率模型和交通量-停车需求模型作一简要介绍。
(1)静态交通发生率模型
根据停车调查数据汇总可得到各交通小区的日停车数,再根据停放车辆车型比例换算为标准车,利用综合交通规划中社会经济与土地利用现状及发展预测所提供的现状和近、远期规划年的就业岗位数,抽取一定的样本,可建立静态交通发生率模型:
Pij=∑aiLij (i=1,……,m j=1,……,n) (1)
式中:Pij为预测年第j交通小区的基本日停车需求(标准车次/日);ai 为第i类用地的静态交通发生率(标准车次/100工作岗位·日);Lij为预测年第j交通小区第i类用地的就业岗位数(人);n为小区数;m为用地分类数。
对模型的求解采用非线性优化的方法,即建立非线性优化模型:
式中参数意义同前。
(2)交通量-停车需求模型
通过对几种停车需求预测方法的比较可知,该模型虽不能具体得到区域内每一土地使用的停车设施需求量,但由于它与动态交通的预测方法相结合,因此比较适用于对交通小区的宏观停车需求分析。因此该模型可用来检验静态交通发生率模型的计算结果。
模型表达式为:
logPi=Ao+A1·logVki+A2·logVhi (3)
式中:Pi为预测年第i交通小区的日停车需求量(标准车次/日);Vki为预测年第i交通小区的客车日出行吸引量(标准车次/日);Vhi为预测年第i交通小区的货车日出行吸引量(标准车次/日);Ao、A1、A2为回归系数。
4.应用实例
4.1 哈尔滨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
哈尔滨市作为中国东北北部的最大中心城市,素有“东方小巴黎”之美称。经过多年,特别近五年的建设和发展,哈尔滨市的城市交通框架已初具规模,无论是在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还是在城市交通管理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重大进展。但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管理的水平及其与交通发展需求的适应性、城市交通管理的科学化等方面尚存在较大差距。为了实现城市交通管理的现代化、满足或合理地适应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系统地进行城市交通管理规划和交通系统建设规划就显得十分必要而迫切。
4.1.1 规划内容
(1)城市道路交通现状调查及数据库的建立
为了明确城市交通发展目标、找出城市道路交通存在问题,项目组于2001年6月和2001年8月对哈尔滨市区19个主要路段和56个交叉口进行了调查,获得了大量丰富、翔实的第一手交通流资料,并对有关数据进行了分析、整理,建立了相应的道路交通管理数据库,为后期交通管理规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调查内容包括主要路段、交叉口、行人及非机动车、主要交通枢纽、单向交通管理设施、交通标志、标线设置、交通拥堵、事故、交通停车设置及其它监控设施等交通调查。
(2)现状资料分析与问题诊断
在掌握了哈尔滨市道路交通全面资料情况下,重点从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城市道路交通状况、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交通事故与安全、停车状况、公共交通、交通规划等方面进行了现状分析及问题诊断。
(3)理论研究与模型建立
以TransCAD、VISUM、Transtar等软件为基础,配合交通管理规划方案进行交通流量验算等评价工作,并建立了针对哈尔滨市的一系列交通模型。如选用双约束重力模型进行居民出行分布预测,采用随机用户平衡模型进行交通分配;选用静态交通发生率模型进行停车需求分析,并利用交通量-停车需求模型检验静态交通发生率模型的计算结果。
(4)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方案拟定与评价
交通管理规划方案主要包括近期交通组织管理规划、ITS发展规划、交通管理设施规划、停车管理规划、公共交通管理规划、交通监控系统规划、交通管理其它规划等方面内容。针对上述交通管理规划方案,进行系统地分析、讨论和评价。
4.1.2 主要成果
本项目成果主要由下述几部分组成:
(1)在大量基础性实地调查数据资料基础上,建立了内容全面、数据翔实的道路交通管理数据库系统。该系统的建立,对哈尔滨市道路交通管理的科学化和信息化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采用四阶段法及综合预测法,并利用目前世界上先进的交通规划软件对哈尔滨市交通发展进行预测,进而得到规划年道路网各路段、交叉口的分配交通量,以及公交客流量、停车需求量等交通管理所需要的规划依据资料。
(3)对哈尔滨市现状道路管理设施、交通组织方案、CBD交通管理、公共交通、停车场和加油站、对外交通等存在的问题及交通运行质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评价。同时,开发了城市停车规划地理信息系统UPP-GIS,使停车设施的规划、建设、利用及组织管理更直观、科学、高效。
(4)对哈尔滨市近、远期道路网、主城区二环路以内的路段、交叉口以及CBD区域公交、停车、安全和政策法规等交通管理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规划,提出了各项规划指标及管理、实施建议,并给出了相应的规划图、表及建设项目库。
(5)立足于战略发展的高度,对哈尔滨市智能交通系统及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进行了近期和远期规划,为哈尔滨市城市交通管理迈入现代化行列确定了目标和方向。
4.1.3 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哈尔滨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是针对哈尔滨市道路交通管理存在的具体问题而进行的规划项目,该规划实施后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社会效益
在短期内改善城市部分区域交通阻塞的现状,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通过对道路基础设施规划,采用交通信号线控和面控、规划路网结构等手段,增加主要干道道路通行能力,合理控制非机动车车流和行人人流,突出“以人为本”、“公交优先”的政策思想,进行专项公共交通规划,并对哈尔滨市停车管理进行专项规划,避免车辆乱停乱放、节约市区土地占用。上述规划措施可以有效缓解城市行车难、乘车难、停车难和行路难等问题。同时,规划中建议采取减少城市用地占用和对机动车尾气排放超标的汽车进行严格管理等措施,这对城市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经济效益
借助先进的管理手段来改善道路交通环境,防止资金的盲目投入和重复建设,从而节约了大量的建设资金。此外,规划的实施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交通事故,从而避免人身的意外伤害和车辆物品的意外损失,也就有效地避免交通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4.2 大庆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
4.2.1 规划背景与内容
作为享誉世界的石油基地,大庆市在黑龙江省乃至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经过多年的交通发展,大庆市城市交通框架基本形成。但截至目前,大庆市在道路交通管理系统规划方面还是一个空白。为此,本项目结合大庆市城市布局、交通组成、出行方式、土地利用等具体特点,确定和提出大庆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方案。这对于改善大庆市城市道路交通现状,适应未来城市交通发展需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按照项目研究工作计划,本项目分十个专题进行,主要包括: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现状调查分析与问题诊断、城市交通需求分析与预测、近期交通组织管理规划、智能交通系统(ITS)发展规划、交通管理设施规划、停车管理规划、公共交通管理规划、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规划、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其它规划和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信息系统。
4.2.2 规划过程
根据大庆市道路交通现状、发展设想以及城市畅通工程对交通管理规划的要求,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和区域自然环境等条件,对大庆市道路交通的管理提出近期和远期的规划方案。在规划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大庆市与同等规模城市相比地广人稀、规划发展空间比较大的自身特点,同时,为了使规划方案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交通预测中对交通小区的划分、出行产生、吸引量预测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建立了各种出行目的出行吸引与土地利用的基本关系;在道路网络规划方面,按先整体、后局部的规划思想,对市政道路和油田道路进行了具体分析、统筹规划。
4.2.3 建议与展望
建议交通主管部门按照本规划中市区近期交通组织管理规划的内容,加强和完善道路交通管理,改进存在问题的路段和交叉通组织形式;在停车、公共交通、智能交通系统、道路交通设施、监控系统和法规政策等领域中逐步落实规划方案。为了实现本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建议尽快开展世纪大道、重要干线道路、交叉口的交通组织、交通控制问题及综合交通管理方案的交通设计工作,提高交通服务质量,最终实现达到模范管理水平的目标。
总体来讲,大庆市道路交通在城市布局、道路网及车辆拥有等方面具有较扎实的基础条件,加上大庆市日趋成熟的现代交通管理技术和管理水平,这一切均表明,大庆市已具备了向现代化城市交通体系迈进的条件。可以相信,随着《大庆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制订与实施,大庆市的道路交通管理与规划必将走上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
5.结语
近年来,随着城市“畅通工程”的深入开展,各地城市都在积极进行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编制工作。本文结合我国哈尔滨和大庆这两座具有重要政治、经济意义的东北边陲城市的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编制与实施情况,全面、系统分析和阐述了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内容、方法及相应理论模型,并在具体规划实践中,在引进国际先进技术软件基础上,开发了适合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应用软件,建立了道路交通管理数据库系统。这些工作,希望能够对其他同类城市今后的规划工作有所借鉴和帮助。理论与实践表明,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对于改进和加强我国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哈尔滨市赴大连等六城市考察团.关于对大连等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情况的考察报告.交通工程通讯,2000(2)
庄严、罗辑.促进城市交通发展、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之路. 交通工程通讯,2000(2)
盖春英、裴玉龙.基于公路网的路段交通量预测方法研究. 交通工程通讯,2001(2)
王炜、徐吉谦、杨涛、李旭宏.城市交通规划理论及其应用.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8.
TransCAD Transportation GIS Software (Travel Demand Modeling with TransCAD 3.2),1999.
Meyer D. Urban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McGraw-Hill Book Company,1984.
Debbie A,et al。Optimization Models for Transportation Project Programming Process.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Journal of ASCE,1990,116(3).
Research on the Method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for Urban Traffic Management and Planning
PEI Yu-long ZHANG Ya-ping MA ji
(College of Transport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arbin,150090)
道路交通管理范文6
[关键词]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应用型课程;思维导图;课程设计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6.159
[中图分类号]U49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6-0-02
1 应用型课程建设的意义
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是交通工程专业本科教育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其特征主要表现为政策性、群众性和技术性强,实践性、综合性和权变性强等方面。因此,在教学工作中既要培养学生高水准的道德素养、传授理论知识使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向题。应用型课程是指在教学环节中更侧重知识实践性,更加强调理论的实际运用的课程。在其课程安排上要面向需求、面向市场、面向就业,从而培养出具有大学层次的知识与技能,又具有从事某一专业的科研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因此,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应用型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可以总结为以下3点:①应用型课程建设是推进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②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应用型课程建设是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③“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应用型课程建设是顺应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交通工程专业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必然要求。
2 应用型课程的知识体系构建
为满足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应用型课程建设既要注重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不能忽视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因此,构建完整的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知识体系是应用型课程建设的重要基础。
2.1 明确的逻辑关系是应用型课程知识体系构建的基本前提
明确的逻辑关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交通管理、交通控制与其他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二是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中各主要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
在交通工程学科领域中交通管理、交通控制与交通规划、交通设计等概念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交通规划是指确定交通目标与设计达到交通目标的策略或行动的过程,交通规划与土地使用、社会经济条件、运行模式及其时间变化等因素有关。交通设计是运用交通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以交通安全、通畅、效率、便利及其与环境的协调为目的,优化现有和未来的交通系统及其设施。交通规划是基础,是实施交通设计、交通管理与控制的指导思想。通过交通设计可将交通规划的目的和要求得以具体实施。交通管理是交通工程各环节中的最后一环,交通规划概念、设计理念、建设想法都将在交通管理过程中得以体现。交通控制作为交通管理的具体措施主要以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标线等方式体现。而在交通管理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将通过动态反馈的机制反馈到交通规划中,并在下一轮规划时进行改进。因此,交通管理是交通工程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这门课程知识点繁多,主要分为交通管理、交通控制两部分内容。其中交通管理包含交通管理法规、行政管理、运行管理、需求管理、系统管理、优先通行管理等知识点;交通控制主要包括单个交叉口的信号控制、干线交叉口信号联控、区域交通信号控制等内容。因此,学生只有将这些繁多的知识点通过一条主线有效地串联起来,在头脑中建立起完整的知识框架才能从真正意义上理解、掌握这门课程。思维导图,能够将那些看似杂乱的知识点通过一定的归纳总结方法进行梳理,并通过极为直观鲜明的方式得以展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建立较为平等的师生交流互动关系。
2.2 “Y”型教学是构建应用型课程知识体系的重要方法
“Y”型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科学知识、职业技能、发展能力3线融合。首先,“Y”型教学更加贴近生活的实际问题,能够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生产、生活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其次,“Y”型教学可充分兼顾到学科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与逻辑性;再次,“Y”型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向上、不断探索、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的精神。
3 实践性教学环节设计
应用型课程与理论性课程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其是以问题为中心,以知识为基础,以主讲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以基于问题的PBL教学模式为指导思想,结合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的课程特点通过以下3种途径来进行实践性教学环节设计。
(1)注重交通现场调查,拓宽学生视野。交通现场调查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交通现象、发现交通问题、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还可以获取交通流量、信号灯相位、信号灯配时等基础数据,通过对原始数据的加工处理,为实验环节提供基础数据。
(2)开设课程设计课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依托实践基地、实际工程项目中的相关内容,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完成课程设计的同时会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了解各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与具体项目接轨可以提升学生专业素养与职业技能。
(3)增加实验课学时,以问题为中心,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在教学安排上增设24学时的实验课程,结合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内容中的重点、难点,由浅入深,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平面交叉口不同控制方法比较分析”“平面交叉口不同控制方法比较分析”“快速道路入口匝道控制方法分析”3个实验内容。运用交通仿真软件,对交通环境进行模拟、仿真,解决实际交通问题。
(4)鼓励引导学生进行交通创新项目训练。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交通工程方面的科技创新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激发专业创新灵感,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是以大学生为主体参与者的全国性、学术型的交通科技创新竞赛项目。教师可以通过组织校内选拔赛,扩大学生参与比例,同时对学生的创新科研能力进行培养与指导。
4 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设置
传统的评价体系往往是以一次期末考试成绩为评判标准,这就造成了学生不注重平时知识的掌握与积累,陷入只靠考前“突击”的学习误区。而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应用型课程的评价体系综合了课堂讨论、课外作业、交通调查能力、课程设计、课程实验以及课程考试5部分,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这5部分考核内容所占的比例。该考核体系中每一环节都与课程中的核心内容息息相关、环环相扣,学生在完成考核项目的同时也是对所学知识的梳理与综合运用。同时,该考核体系也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更为全面地把握,为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5 结 语
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是交通工程专业本科教育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本文结合该课程的教学目的、知识体系的特殊性,借助“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并对交通调查、课程设计、实验课程等实践环节进行改革、完善,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设置多元化的课程评价考核体系,可以全面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综合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1]吴兵,李林波,李晔,等.《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2(30).
[2]王中云.21世纪高校应用型课程教学模式建构论略[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6).
[3]戴冀峰,马健宵.交通工程概论[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4]吴兵,李晔.交通管理与控制[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5]陈欣,蓝国兴,段枫,等.基于思维导图的仿真实验方法研究[J].兵工学报,2013(3).
[6]刘丽梅,张英良.建设应用型课程 实现新建本科院校转型[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
[7]孙逢春.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大力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