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产业汇报材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产业汇报材料范文1
用不断增强 (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高 (三)产业集聚效应逐步凸显
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初步形成了优质水果、名优茶业、精细蔬菜、道地中药、优质生猪和特色林竹等区域优势明显的特色农业生产基地。以战略资源开发、现代加工制造、科技创新服务、农产品加工为导向,重点打造了三江流域水电开发基地,德阳重大装备产业集群,以成都高新区和绵阳科技城为代表的成德绵高新技术产业带,攀西钒钛制造基地,川南综合化工产业基地和川东北天然气产业基地。围绕建设西部物流中心、西部商贸中心和西部金融中心,以生产业为重点,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
二、主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成就
(一)特色农业 (二)清洁能源 (三)高新技术 (四)装备制造产业规模较大、技术装备先进、研制水平领先、配套体系完善的发展格局,拥有德阳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和东方电气、二重集团、成飞集团、资阳机车、机床、新筑路桥等一批龙头企业,带动大批地方配套企业迅猛发展,形成了清洁高效(含核电)发电设备、冶金化工成套设备、工程机械、石油钻采、铁道机车车辆等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产品,是国内三大重装基地之一。在全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5家,为产业持续高速发展提供内在动力。
(五)农产品加工
产业汇报材料范文2
08年,全乡共有5个村,50个村民小组,633户种植香料烟,种植面积达1848.8亩,收购产量220935.6kg,收购平均价格10.89元/kg,亩产值达1301.17元。
二、09年种植发展情况
(一)目标任务
09年县委、政府下达我乡指令性种植面积2700亩,指令性收购任务8000担。为抓实我乡香料烟生产,圆满完成县委、政府下达的指标任务,乡党委、政府将指标任务分解下达到各村,下达种植面积3590亩,指令性收购烟叶8496担。其中上甸村2210亩,5304担;小街子村360亩,864担;下甸村360亩,864担;大城村510亩,1224担;芒回村150亩,240担。
(二)生产情况
1、全乡共有5个村,50个村民小组,1074户种植香料烟,种植总面积达3486.3亩。各村种植情况为:上甸村,8个村民小组,209户,种植面积2280.8亩;小街子村,12个村民小组,188户,种植面积350.5亩;下甸村,12个村民小组,256户,种植面积216亩;大城村,12个村民小组,329户,种植面积536亩;芒回村,6个村民小组92户,113亩。
2、目前,我乡香料烟生产已全面进入采摘调制阶段,××烟站将于4月16日开始收购。截止4月14日,全乡累计采摘3394亩,1052户;调制烟叶5850棚;干烟累计下架158.8吨,961户;堆捂142.1吨,949户;累计砍采面积2350亩,852户,累计砍采结束58亩,54户。各村情况为:
上甸村:累计采摘2270亩,209户;调制烟叶4200棚;干烟累计下架112吨,209户;堆捂104吨,209户;累计砍采1650亩,200户。
小街子村:累计采摘320亩,183户;调制烟叶480棚;干烟累计下架14吨,183户;堆捂11吨,183户;累计砍采240亩,176户,砍采结束5亩,5户。
下甸村:累计采摘175亩,246户;调制烟叶210棚;干烟累计下架4.8吨155户;堆捂4.5吨,150户;累计砍采75亩110户,砍采结束11亩,13户。
大城村:累计采摘525亩,324户;调制烟叶820棚;干烟累计下架25吨,324户;堆捂20吨,317户;累计砍采345亩,293户,砍采结束35亩,29户。
芒回村:累计采摘104亩,90户;调制烟叶140棚;干烟累计下架3吨,90户;堆捂2.6吨,90户;累计砍采40亩,73户,砍采结束7亩,7户。
三、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新烟农户数多,各项措施难以落实,标准化水平不高。今年香料烟种植面积翻番,点多面广,地块分散,小户多,尤其是新烟农多,有633户新增烟农,占60%,指导难度大,田间管理水平低,有的采摘调制不够及时,直接影响烟叶质量。
二是种烟大户多,劳力紧张,采摘调制不及时。今年种烟农户中,10亩以上大户有115户,由于劳力紧张,采摘不及时,导致部分地块出现烟叶落黄现象,势必对任务产量有一定影响。
三是香料烟产业工序多,用工量大,与果蔬产业相比周期长,见效慢,效益不明显。
四是扶持力度不够,生产能力不足。今年突出的问题是公司扶持力度不够,钢架棚供应严重不足,加之穿烟机、大棚膜等烟用物资没有及时足额到位,严重挫伤了烟农的生产积极性,烟叶生产能力低,影响了香料烟产业在我乡的正常发展。
四、下步打算
一是及时采摘调制,促进烟叶质量。全面及时抓好采摘工作,杜绝烟叶过熟黄烂现象,做到应采尽采,要求技术员进村入户督促采摘,分类指导科学调制堆捂。协调落实好大户烟叶堆捂装储场地,保障烟叶生产质量。
二抓实烟叶收购环节,规范烟叶收购秩序。严格按质量评级,按照国家规定价格全部收购烟叶,确保产量任务,全乡每公斤收购平均价不低于12元。
产业汇报材料范文3
一、基本情况
(一)高度重视,措施到位,文化建设环境良好
乡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工作,文化中心由副乡长直接分管,岗位职责、财务财产管理、档案管理等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并一一落到实处。乡文化站业务用房因修建政府大院被拆迁,于 乡党委政府划拨土地重建文化站, 10月建设完工并投入使用。文化岗位现有3人(大专学历),工资和业务金费得到落实,列入财政预算。每年用于文化站业务金费3万余元。文化中心活动正常。目前,有6个村委会建立了村级文化活动室,活动开展正常,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二)底蕴深厚,队伍庞大,文化建设阵地广泛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出发,依托彝、壮族传统文化以及多民族文化融合的深厚底蕴,切实加大了对文化阵地的建设,使文化阵地由平面的、单一的向立体式多样化转变。每年农村的文化活动主要是在各种节庆日、纪念日,由乡文化站通过协办等方式,组织开展民间文艺演出及棋、球类比赛等。上级宣传、文化等部门组织开展 “文化下乡”活动,活动形式多为慰问演出、电影公映、送书下乡等,基本解决了老百姓看电影、看戏、看书、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问题。目前,全乡14个村委会共有文化室6个、农村文化户14户、文艺演出队5支;文化爱好者队伍也十分庞大,全乡有群众文化业余骨干1200余人,文艺演出队、文化室、文化户工作开展情况良好,在不断繁荣文化事业的同时,也开辟了文化经费给养的新途径。
(三)结合实际,创新载体,推进文化建设健康发展
一是加大彝壮乡民间文化的搜集整理力度和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力度。把挖掘彝壮族原生态小调演唱形式作为民间文化搜集的重点,使原生态小调大放异彩,走出民间,走上舞台。
二是推进广场文化的发展。建设集文化、体育、休闲为一体的娱乐阵地,搭建展示文化风情的平台,为全乡人民提供文化活动场所,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三是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坚决加大对网吧、图书市场的管理力度,清除文化垃圾,净化文化事业,为乡文化市场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乡文化建设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受自身环境、场地简陋、经费紧缺等方面的因素制约,工作开展难度大,特别是以文补文方面,没有固定资金收入,给今后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农村文化建设仍然面临着诸多突出问题,具体情况是:
(一)专业人才紧缺
我乡文化站编制为6人,但在编的仅3人,由于缺乏专业文化人员的指导,农村从事文化工作的人员年龄偏大,知识老化,专业化水平低,而且素质参差不齐,农村文艺后备人才相当缺乏,农村特色文化人才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
(二)文化事业投入少,活动经费短缺
县、乡对文化事业的经费投入相当有限,文物事业经费没有纳入财政预算,由于缺乏资金,使得文化部门无法对一些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维修,也无法向民间征集文物。文化室、文化户开展活动没有固定经费来源,主要靠临时筹集。经费的匮乏,造成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现有资源难以得到充分、有效利用。文化站多年来未能添置新书,且文化活动器材匮乏。
(三)文化建设观念滞后
对于文化建设方面普遍存在认为文化是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在建设上打不开路子、迈不开步子,缺乏创新意识。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要积极借助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大发展文化事业的探索。
(四)文化保护及民族民俗文化挖掘力度薄弱
我乡由于受经济、历史等因素的影响,民族民俗文化挖掘力度不够深入。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加大力度,充分发挥农村文化阵地的作用。引导农村文化进入千家万户,形成健康的精神食粮,逐步提高群众的文化素质涵养。
(二)抓好文化市场管理,使文化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
(三)积极开展“先进文化乡镇”创立活动,完善文化阵地设施。多层次多渠道的开展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发展业余演出团队,搞好各类文化艺术培训,更好的满足群众多方面的文化需求。
产业汇报材料范文4
近年来,城关街道认真贯彻落实市区决策部署,围绕传承老潍县文化、提升中心城区品质,助力文化项目发展,创新文化资源模式,把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发展城市经济的新引擎,为高品质强区建设提供支撑,为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凝心聚力。
一、政策多方扶持,提升文化聚合力。
省政府《关于潍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批复》、市规划局《潍坊市中心城区休闲体系概念规划》、区政府制定出台《支持十笏园文旅产业园发展若干政策》,目前城关街道依托辖区内十笏园博物馆等文物古迹,十笏园文化街区等文旅项目,非遗空间、潍坊市工艺美术研究所等非遗传承地,潍坊市美术馆等公益展馆,郑板桥政德教育基地、潍县战役党性教育基地等,形成了文化旅游、党政教育、文创文产、展览展演、非遗民俗、特色美食共六大版块的文化聚集地。
通过各项文化政策扶持,多渠道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自身拥有知名文化专家队伍的优势,建立社会文化艺术人才库,通过多种途径整合社会文化资源,利用灵活多样的用人方式柔性引进各类文化人才,现辖区有国家省市工艺美术大师、非遗传承人60余名,文创IP、基层文联、社会文艺团体等70多个单位和组织。进一步加强对优秀文化人才的管理和使用,更好地整合文化人才资源,搭建文化人才队伍展演展示平台,十笏园文化街区的文创集市被省文化厅认定为山东省第一批“文化创意集市”,潍坊市工艺美术研究所被省经贸委授予“山东省风筝产业基地”称号,被省工农业旅游示范点评定委员会授予“山东省工业旅游示范点”称号,城关街道的文化人才队伍已初具规模,成为一个既具有共同的价值追求而同时又各具特色的文化聚合体。
二、创新体制机制,提升文化吸引力。
推行“十百千”的城关文化新举措,提升老潍县文化形象,将传统工艺、非遗手艺、精品艺术转化为文化滋养的持久软实力,增强地域性文化吸引力。
“十”是城关街道10个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10个社区精神文明实践站,在复工复产期间主办10场“城关街道文化旅游节文艺演出”,繁荣“文化夜市”。从7月份开始连续开展城关街道“唱响潍城·文明之夏”—最美城关社区文化节的31场文化活动,社区文化培训、红色研学、非遗传承、节日庆祝、公益电影、志愿服务等180余次活动,结合云直播、新闻报道、公众号宣传等媒体,文化惠民覆盖80%的居民网格,提高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水平,满足了居民不断提档升级的文化生活需求,不仅以高质量的文化供给增强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更是通过全民互动的方式让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遍地开花。
“百”是举办百场展览展演、培训教育等活动,将精品艺术、传统手艺推向大众、精彩纷呈,让专业文化人、业余文化爱好者、大众文化喜爱者等多维文化相互渗透、融合和学习,形成一股强大的文化推动力和巨大的文化精气神。今年的节庆展演期间,五十余万人次参与街道辖区内的重大节会、展览活动,如第三届陈介祺艺术节、2020 潍坊文艺精品展演周演出、战疫情优秀文艺展演、2020十笏园非遗嘉年华、“潍坊好手艺”精品展、潍坊市2020年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互动交流等活动,让群众能观赏精彩的演出、亲近丰富的馆藏展览,增强了群众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其中于希宁艺术研究展已连续两年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季”项目。协办“潍水坊” 公益非遗免费传承研学活动,以及各类非遗手艺课培训20余场次,让更多大众了解体验非遗知识和传统技艺,增强对老潍县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热爱之情,做好新时代传统文化传承和传播,通过普及引领的方式让高端大气的精品文化创新发展。
“千”是培养千名文化爱好者、传承者、传播者,放大“中国金石之都”、“山东省(桃)核雕之乡”品牌效应,通过各项体制机制增加群众对文化的热度和深造的机会,进一步提升文化生活的参与感、获得感与幸福感。利用街道、社区的文化阵地,表彰了辖区“最美”居民278 人、“最美”单位92个,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倡树文明新风,滋养文化氛围,培育文化力量,强大文化精神,通过文化的传承传播的方式优化文化精神品质、提高文化精神能力、增强文化的凝聚力与吸引力。
产业汇报材料范文5
20*年10月30日至11月2日,我局莫华建副局长带领农技、植保、果蔬、农经等站技干组成的秋种工作督查组,深入三合、水龙、中和三乡镇田间地头,督促、检查三乡镇秋种工作进展情况,通过实地查看、走访群众和乡镇汇报,具体完成情况如下:
一、秋种工作进展情况
三合镇:油菜播种计划面积为4050亩,其中育苗移栽3200亩。现已完成播种3100亩,占计划76.5%,其中移栽2700亩,占计划84%;小麦计划面积2800亩,已完成900亩,占计划32%;冬春商品蔬菜计划面积10000亩(其中大蒜3155亩),已完成3900亩,占计划39%,大蒜完成2967亩,占计划94%;马铃薯计划面积2600亩,已完成1600亩(秋马铃薯);绿肥面积600亩,完成200亩,占计划33.3%。
水龙乡:油菜播种计划面积为4000亩,其中育苗移栽3200亩。现已完成播种2600亩,占计划65%,其中移栽2000亩,占计划62.5%;小麦计划面积2400亩,完成200亩,占计划8.3%;冬春商品蔬菜计划面积1500亩(其中大蒜300亩),已完成300亩,占计划20%,大蒜完成300亩,占计划100%;马铃薯计划面积1060亩,完成160亩,占计划15.1%;绿肥面积400亩,完成100亩,占计划内25%。
中和镇:油菜播种计划面积为3550亩,其中育苗移栽2800亩。现已完成播种2200亩,占计划62%,其中移栽1200亩,占计划42.9%;小麦计划面积2600亩,已完成350亩,占计划13.5%;冬春商品蔬菜计划面积1500亩,已完成400亩,占计划26.7%;绿肥面积400亩,完成280亩,占计划70%。
二、兴办示范点情况
三合镇兴办秋种示范点2个,即晨光村200亩脱毒马铃薯高产栽培示范点、姑挂村200亩苔蒜高产栽培示范点,目前苔蒜已栽植完毕,因缺水,出苗不整齐,马铃薯项目现已开始调种;水龙乡兴办了独寨村200亩苔蒜高产栽培示范点,其中有120亩为乡农技站干部承租农户稻田进行高产栽培示范,种植较为规化、连片,现已出苗;中和镇在中和村、庞寨村、姑引村三个村分别兴办各50亩油菜育苗移栽示范、各4亩苔蒜生产示范。其它原计划兴办的示范点,因农户种植不连片或不愿种植,没有办成。
三、秋种工作存在的问题:
1、旱情严重。由于久旱无雨,目前我县各地旱情较为严重,导致群众无法播种或播种后不出苗,影响了秋种生产进度。
产业汇报材料范文6
年初下达的工作任务,年我单位按照省农业厅、州农业局和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结合我单位实际及当地农业生产情况开展工作。抓好重点农业科技示范,确保18万吨粮食生产目标实现的同时,积极发展粮食作物间套种小杂粮、蔬菜等特色农业10万亩,做好玉米、蔬菜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建立4个玉米高产创建示范乡镇,4个水稻高产创建示范乡镇,抓好“百、千、万”高产创建示范样板建设。
1玉米新组合示范种植工作
结合我州生产实际与州种子站合作。组织泸水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乡和镇农技站十六名技术人员在泸水县乡荣华村委会的下白嘎自然村和箐地自然村建设了100亩玉米高产核心示范区和在荣华村委会建设1000亩玉米高产连片展示区。
2州级农作物高产创建工作
州级玉米高产创建项目我单位共派出技术骨干四名。带动全乡8000亩玉米高产示范区;泸水县镇的村委会建立了一个100亩玉米高产核心示范区和1000亩的玉米高产连片示范区,建设5000亩玉米高产示范区以带动全镇12000亩玉米高产示范区。示范区11800亩玉米全地膜覆盖栽培;5000亩运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0000亩实行统一病虫害防治。指导全县12万亩玉米生产。以两个乡镇的百亩核心区、千亩展示区和万亩示范区带动全州35万亩玉米生产。示范区参与农户5905户,涉及人口23000人,实现增产50万公斤玉米,示范区人平均增产玉米13公斤以上。
县组织了1000亩玉米高产创建示范区。目前州级玉米高产创建面积共计种植完成22000亩,县组织了1000亩玉米高产创建示范区。完成计划的110%州级玉米高产创建项目已进入苗期中耕除草管理阶段。四个示范区共组织现场培训221场次,参加培训人数4753人次。其中150场次,培训2123人次;51场次,培训1930人次。印发技术资料4531份;组织20场次,培训700人次。
3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工作
年我单位组织和参与以现场为主的培训201场次,结合高产创建、农作物间套种、科技示范和技术培训。参训群众4053人次,发放技术培训材料5400多份。同时根据工作情况我和县农业局于年月日联合组织请农大教师对79名农业技术人员进行了以农作物高产创建、间套种为主的技术培训;于年4月2日与泸水县农业局联合组织请农大教师对75名农业技术人员进行了以农作物高产创建、间套种为主的技术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