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土木工程博士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土木工程博士论文范文1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S96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土木工程的混凝土施工技术直接关系着混凝土结构的使用性能,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好坏。在施工之前应清楚的了解混凝土的结构和产生问题的原因,这样才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从根本上提高混凝土的结构安全使用寿命,从而有效的保证施工的质量。下面该文旨在探讨在施工各个环节,混凝土施工工艺的注意要点。
一、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的处理要求
1、与基础的相接要求
柱与独立基础或底板不同强度混凝土的交接面,一般设在基础或底板的上表面,与混凝土施工缝相重合,以方便施工。若为独立基础,亦可设在梯形截面的变截面处。柱与独立基础或底板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交接面,也可设在柱外距离柱为柱宽的截面处,深度至底板或基础底部。
2、柱与梁相接要求
柱与梁相接的节点核心区受力非常复杂,且施工缝常留置在该区的上部及下部,若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在此处理不好,可能留下隐患。柱与梁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交接面设在距离柱为梁高的梁上。在与梁下皮等高的柱的施工缝上继续浇筑混凝土时,浇筑与柱等强度的混凝土至板下平面,混凝土也随同浇至柱相邻梁内距离与梁高相等的梁内,梁内混凝土也浇至板底平面,此时混凝土浇筑不能停止(此处不能形成施工缝),而应在柱截面内继续浇筑与柱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的混凝土至板的上表面,此处作为柱混凝土浇筑的施工缝。为此,当节点核心区混凝土浇筑至板下平面时,在柱的截面位置上要支设高度等于板厚的柱模板。此种做法施工过程繁琐,施工时除要注意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浇筑在交接面处的更换外,还要及时支涉高度等于板厚的柱模,但能保证柱节点核心区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与柱相同。梁板的混凝土尽可能采用相同的强度等级,一般设计的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关并不大,通常相差1-2级;整浇梁板结构的钢筋混凝土梁是按T形截面内的混凝土按强度等级高的混凝土浇筑,剩下的低强度混凝土量也就不多了,为方便施工,梁板混凝土宜采用与梁相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如果梁和板的混凝土等级相差较大,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交接面可留在弯起钢筋等于板厚的竖直截面上
二、混凝土原料要求
1、对水的要求。在混凝土施工的各用水环节里,不能使用没经过处理的沼泽水、工业污水、工业废水。预应力混凝土以及钢筋混凝土不得应用海水。拌制混凝土要符合下面的要求:水中不得有影响混凝土硬化凝结的糖类与油类,PH值必须大于4,硫酸盐含量不得超过1%。
2、对水泥的要求。使用水泥时一定要区别水泥强度等级,掌握正确的使用办法。由工程基础情况为标准,选择合适的水泥种类。
3、对骨料的要求。混凝土中最基本的骨料成分是砂石,根据砂石掺入比,我们知道,它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在土木工程施工时,应该进行统筹规划,仔细研究砂石质量、力学指标、开采储存办法等。对于骨料应当从经济、优质、就地取材等几个原则出发,进行合理选择。可以用天然骨料,可以用人工骨料,也可以用混合骨料。
三、配料和搅拌要求
1、配料准备前提:水泥进场的时候,要按照级别、包装、品种、出厂日期、装配仓号等进行一一检查,而且还要对安全性、强度等性能指标实行复验制度。其质量一定要符合国家标准。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对水泥的质量与出厂日期产生质疑,可以要求复验,复验不合格的水泥产品,不得继续使用。预应力混凝土中,绝对不能使用含有氯化物水泥。
2、混凝土配合比要求:在正式配料之前,应当要进行配比实验,而不得根据经验进行配比。在保证水泥质量的同时,也要注意合理与经济的原则。对于检查发现的错配、少配、漏配的混凝土禁止出仓。生产混凝土过程中,石、砂实际含水量可能同设计配比含水量有差距,施工中要随时根据现场测试结果进行配合比调整。
3、对投料量的要求:搅拌机承载混凝土量不应过多,投料量应控制于搅拌机额定容量以下。根据施工配合比、搅拌机型号,对投料量进行科学要求。
四、运输混凝土要求
1、运输基本要求。在运输的过程中,要使混凝土保持均质,不要让水、砂浆产生流失与流动性减小的现象。要用最短的时间和尽量少的转运次数把混凝土运到浇筑地,确保初凝之前混凝土的浇筑完成。对于应用了滑升模板进行施工的工程以及大体积无施工缝的浇筑,运输速度一定要跟得上浇筑速度,中间不得发生中断。
2、运输方法要求。混凝土的运输种类分为平面运输、楼平面运输以及垂直运输。平面运输一般应用砼运输车以及自卸汽车。楼面运输多以双轮手推车为主要运输方式。垂直运输的方法可以有井架运输、快速提升架运输、混凝土泵运输、塔式起重机运输等等。
五、混凝土施工要求
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筑之前,要认真检查模板尺寸、标高、强度、位置等,并检查预埋件同钢筋的位置是不是准确。把检查结果记录在隐蔽工程情况表内。在雨雪等天气情况下,不应露天进行混凝土浇筑工作。在对竖向结构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应当先在底部填进与混凝土砂浆相匹配的水泥砂浆,在浇筑期间不能发生离析。若浇筑高度大于三米,应当用振动溜管让混凝土实现下落。应当边施工,边对模板、钢筋、支架、预埋件和预留孔洞进行随时检查。发现移位变形,随时处理。最后,要确保混凝土的密实均匀,模板空间内不要留有缝隙。为保障混凝土的完整,浇筑中的间歇时间要尽量缩短。
因为一些设备、技术、人力等方面原因的限制,混凝土浇筑无法实现连续工作而必须出现间歇且间歇时间大于初凝时间的时候,那么应当留有施工缝。施工缝位置应当由施工技术与设计要求共同决定。由于施工缝处新旧混凝土结合力比其余部分要差,所以,应当把施工缝留在便于施工的部位,且该部位所受的结构剪力一定要小。
混凝土在浇筑入模之后,一定要进行即时充分的振捣工作,让刚进入模板的混凝土马上充满到每个角落,把气泡排出去,使之尽可能地做到均匀性与密实性的最优化。振捣方式分成机械振捣和人工振捣。一般情况下应采用机械振捣,当工程量小或者缺少机械的情况下,应用人工振捣。
六、混凝土养护的要求
混凝土硬化与凝结是因为水泥同水产生了水化反应。在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我们应当采取一些有效的工艺手段,让水化反应发生得更快更彻底。这种建立合适水化反应环境的工作,就是混凝土养护的过程。为了让水化反应快速充分完成,使混凝土硬化凝结速度加快,我们要防止成型混凝土的过度风吹、寒冷、干燥、暴晒。这些恶劣的环境都会使其产生异常缩或是裂缝破坏。对此,我们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要对其表面进行及时洒水养护,以保护表面湿润,防止表面过干造成的裂缝。表面养护的具体要求有:
1、养护混凝土的时间不应当少于28天。
2、低塑性混凝土应当在浇筑完成之后,马上进行喷雾养护,之后再进行及时的洒水养护。而塑性混凝土也应当在浇筑完成的6-18小时之内开始进行洒水养护工作。
3、混凝土的养护应当连续进行,中间不要中断,确保在养护期间内,被养护建筑一直处在表面温润的状态。
七、结束语
总之:由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对于整个土木工程建设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在进行施工以前,一定要清楚了解到混凝土的结构特点,各环节的施工技巧。针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处理。惟有如此,才可以促使问题快速得到解决,以得到保障混凝土施工质量达标,为土木工程建设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本沛.混凝土结构理论和应用研究的理论与发展[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
[2] 吴景海.土工合成材料加筋的试验研究和有限元分析[D].博士论文,天津大学,2003.
[3] 陈宏山.土木工程发展中的几个重点问题[J].建筑与结构设计,2007(02).
土木工程博士论文范文2
关键词:高层建筑;反弧悬挑结构;模板支撑;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20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工程概况
某工程总建筑面积41358m2,由两栋对称单体建筑组成,地下一层,地上二十六层,框架剪力墙结构,该项目融商业、住宅和地下停车一体,平面布局别具一格,整个立面阳台均为弧形设计,同时在屋面东西两侧设计了两个反弧装饰结构,左右对称,形成了不凡的立面装饰效果。
2 施工难点分析
反弧挑檐位于屋面结构标高 86.7m 处,曲面半径 3.8m,计三跨共24m 长,由四根挑梁支撑,结构从主立面向外悬挑 3.412m,自重达 40.3t,倾覆力矩为 705kN/m。因此,必须认真做好模板支撑设计,在安全可靠的基础上,确保经济合理。反弧挑檐设计为清水混凝土,外置涂料,对挑檐底面混凝土成型质量要求较高,因此,必须严格组织好模板支撑体系的放样、定型及施工测量工作。弧形曲面混凝土浇筑,应认真解决好混凝土密实度、曲面混凝土浇捣流淌问题。
3 模板支撑体系选型
通过各种方案的比较,该工程采用型钢悬挑、底部架设钢管斜撑,与挑梁焊接构成悬挑三角架,其上安排型钢排梁,形成模板支撑的空中基础;该方案搭拆方便,场地空间利用率高,组装杆件较少,内力分配明确,且工16 组杆拆除后,可作为本工程 16 层铝饰板主钢骨架(设计为工 16),重复利用。具体做法是:从 15 层楼面构设120b@2000 钢梁,外挑 4.0m,内附楼面 2.0m,钢排梁采用 3 排工 16,用 φ16 高强螺栓与钢挑梁联结。为减少钢挑梁对楼面负荷,于挑梁下部14 层、13 层楼面分别挑出钢管斜撑与挑梁焊接,构成三角钢架,上搭钢管扣件式脚手架,完成挑檐结构施工承力体系。
4 结构计算
4.1 基本假定
4.1.1 假定钢挑梁根部锚筋与楼面联结无相对位移,钢挑梁近似为一端固定,一端自由的悬臂件。4.1.2 假定钢管斜撑集中作用于悬臂钢梁端部,暂不考虑中部顶撑,斜撑简化成悬臂梁端支承。
4.2 荷载计算
4.2.1 圆弧自重(含挑梁、三角联系梁):F1=403kN(16.8kN/m);
4.2.2 脚 手 支 撑 及 模 板 自 重 力 :F2=250N/m2;
4.2.3 施 工 荷 载 :F3=2500N/m2;
4.2.4 框架梁自重:F4=6.2N/m (考虑框架梁自重一半作用于支撑平台);
4.2.5 挑梁自重:F5=31.05kg/m;
4.2.6 钢排梁自重折合:F6=17.23kg/m;则作用于钢挑梁的荷载分配。
5 施工方案的实施
5.1 搭设步骤
5.1.1 根据前述挑架布置方案,于 23、24 层斜撑位置预埋 φ25限位筋。5.1.2 预埋固端锚栓:当结构施工至 25 层结构平面时,钢挑梁相应位置,预埋M20 螺栓,螺栓锚固端与 15mm 钢板顶焊并与梁主筋焊接。
5.1.3 搭设斜撑,固定钢挑梁。
5.1.4 搁置型钢挑梁,搭脚手架支撑,并张好安全网。
5.2结构及支撑加固措施
5.2.1 在 25 层结构施工时,于挑梁固端锚栓位置增设一根小
梁250×350,上配4φ16,下配3φ16加强(因本工程室内吊井,故增加梁不影响室内效果)。
5.2.2为确保25层楼面安全,将M20螺栓间隔改为φ16 拉筋,穿过 25 层结构预留孔,锚固于 24 层楼面,将挑梁对25 层的拉力传递到 24 层,减少楼面负载。
5.2.3 为缩短斜撑有效长度,于24层框架梁内设置穿梁钢管与斜撑扣接,另之间增设一根通长钢管与室内棒架相联,以增强支撑系整体受力性能。
5.2.4 最外侧斜撑杆。采用双肢钢管,旋转扣件扣接。
5.2.5 支撑体系中挑架安全储备最低,故于挑梁上部最大应力处焊接鱼尾钢板加劲。
5.3 模板设计、安装
圆弧曲面底部成型质量要求,故考虑采用 300mm 宽十一夹板模组拼,用50mm 宽薄胶带贴缝,并均涂隔离剂。圆弧曲面模板支撑龙骨采用φ20 弧形 @400 钢筋骨架,内侧半径为 3945mm,拆除后,钢筋调直后可重复利用。
5.4 模板放样
模板安装采用直角坐标法进行测放,以外挑水平距离为横坐标(Xi),以模板底面标高为纵坐标(Yi),利用既定的每 50cm 水平距离,求出模板底标高,测放时,用水准仪测出Yi:500 的水平面,并弹出曲面边缘线,然后架设水平钢管,敷设弧形钢筋骨架,并与水平钢管焊接,形成曲面网状承力系,上铺模板。
6 混凝土浇捣
曲面混凝土浇捣突出矛盾就是混凝土流淌及混凝土密实度问题,经过多方案比较,采取如下措施:
6.1 优化混凝土配合比,在混凝土标号不变的前提下,减少混凝土坍落度,掺加适量减水剂,并适当提高石子(连续级配)粗粒径含量,以减缓流淌。
6.2 掌握二次振捣时间,布料后,先用铁楸拍振出浆,然后过60min 后,再用小型高频振动棒振捣(振动棒不可长时间振击模板),木抹搓平(60min 指振动界限,由现场根据混凝土参数、气温和浇捣条件等因素实验确定)。
6.3 混凝土浇捣时,由下至上进行。布料时,应左右均匀布料,严禁集中下料,以免打弯或踩弯面层钢筋。
6.4 振动密实后,用定制的弧形刮尺刮平,并注意经常性检查曲面混凝土厚度及弧度,以确保成形质量。
7 模板拆除
待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后,申请拆模。拆模时,首先拆除最上一步支撑,待气割割离钢筋龙骨与钢管的联结(要保留最上一根两者之间的联结,以保证其整体性),并用搭机吊钩勾住钢筋网架,另系一根保险绳进行调节,然后依次退后拆除模板,掉落在满铺50mm 厚木板的支撑平台上。型钢挑架的拆除,同样用搭机及气割配合,各组装杆件逆顺序依次拆除。拆模过程中,要认真组织、确保安全。
8 实施效果评价
经浇捣过程中的跟踪检查及拆模后实测,曲面上各点弧度一致,沿同一圆弧素线上各点标高最大差值为 8mm,曲面底部平滑密实,无明显接缝。结束语综上所述,悬挑构件施工,必须认真做好模板支撑设计,通过挑、撑、拉等形式构成荷载传力架,在确保结构自身安全度的前提下,施工方案达到经济、安全、合理。对于大面积反弧挑檐等构件施工,要重视施工过程中的雨水等尚未预见的荷载,本工程每块挑檐长24m,深 0.6m,宽 1.5m,在拆模前,雨水管未导通的情况下,存水可达20t之多,这部分不小的荷载在施工前,也经过了认真的考虑,并及时采取了排放措施,避免了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隐患。
参考文献:
[1]郭彦林,刘学武.大型复杂钢结构施工力学问题及分析方法[J].工业迂筑,2007,37(9): 1-8.
[2]志远.土木工程分析的施工力学与时变力学基础[J].土木工程学报,2001, 34(3):41-45.
[3]张其林,罗晓群,振锋,苄子旭.大跨钢结构施工过程的数位跟踪和图形校拟[J].同济大学学报,2004,32(10): 1295-1299.
土木工程博士论文范文3
关键词:轻骨料;混凝土;发展现状
一、前言
高性能轻骨料混凝土已成为当今混凝土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这是因为,优质的高性能轻骨料混凝土与传统混凝土相比强度高,且质量轻,而且耐久性好,因此在建造大跨度桥梁和超高层建筑时,结构自重会大幅度减轻,相应的材料的用量也会减少,基础荷载也会降低。从建筑节能方面考虑,在北方地区采用高性能轻骨料混凝土作外墙,冬季取暖能耗较传统的实心黏土砖或普通混凝土墙体节省约30%--50%,如考虑夏季降温能耗,使用能耗将节省40%--60%。以上这些都会提高建筑工程的使用性能,降低工程总造价节省了维护费用。此外,轻质结构用混凝土还是海上采油平台的理想建设材料,与现在的钢铁采油平台相比,具有安全度高、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维修费用低、综合造价低等优点,对开发我国的油气资源,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1]。
二、轻骨料混凝土的特点
配制轻质结构用混凝土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采用轻骨料。轻骨料表面粗糙多孔,有一定的吸水能力,这十分有利于改善混凝土的界面黏结,提高整体的强度;其吸水能力可做为水分存处器,先吸入一部分水分,在以后的养护过程中又释放出来,有利于水泥的充分水化。由于轻骨料混凝土具有轻质、高强等优点,它比相同强度等级的普通混凝土自重降低20%―30%。这就使结构荷载占有较大比例,并且对材料性能具有较高要求的高层建筑、大跨度桥梁、海洋工程等来说,轻骨料混凝土的这种性能具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2]。
轻骨料混凝土具有以下特点:
1、轻质高强:轻骨料混凝土的干表观密度一般为760~1950kg/,结构轻集料混凝土的干表观密度为1400~1950kg/,普通混凝土的干表观密度一般为2000~2800kg/,与之相比,轻骨料混凝土可减轻20%~40%,而其强度可以达到普通混凝土用的强度等级CL15~CL50。
2、抗震性能好:地震力和上部结构的自重成正比,当结构采用轻骨料混凝土将降低地震力。同时,由于轻骨料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比同等级的普通混凝土低,结构的自振周期将变长,变形能力增强,结构破坏是将消耗更多的变形能,因此,轻骨料混凝土有利于改善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和抵抗动荷载作用的能力。
3、抗裂性好:和普通混凝土相比,轻骨料混凝土的热膨胀系数和弹性模量较小,使得由于冷缩和干缩作用引起的拉应力相对较小,表现为轻骨料混凝土的抗裂性较好,这时改善结构的耐久性,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是非常有利的,并有助于降低结构在使用期间的维修费用。
4、耐久性好:使用轻骨料能有效避免混凝土的碱集料反应问题,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
三、轻骨料混凝土在我国发展情况
我国轻骨料混凝土发展和应用相对较晚。从50年代开始研究人造轻骨料,先后研制成黏土陶粒、页岩陶粒和烧结粉煤灰陶粒,几经起伏目前年产量达300万立方米。据1990年对北京、上海、黑龙江、吉林、沈阳等10个省市不完全统计的资料表明,从70年代―80年代的10年中,用于房屋建筑外墙板的轻骨料混凝土约占其总量的50%;用于建筑砌砖占砌砖的27%。
90年代我国轻骨料混凝土的应用发生了出乎意料的变化。它在墙体中的应用从以高层建筑外墙板为主,改变成以高层建筑框架填充墙用的小型空心砌块位主地格局;而在承重结构中的应用不仅没有提高,反而有所减少,出现了近十年来的全国各地新建的万余栋高层、超高层建筑、大跨度桥梁和高速公路桥等,于是墙体材料得应用,而用于承重结构的高性能陶粒的生产与发展,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轻骨料混凝土发展缺乏统一的管理和协调[3]。
随着对建筑节能和建筑物功能性要求的提高,高性能轻骨料混凝土的研究和应用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据1995年不完全统计,以超轻陶瓷粒为主的各种陶粒年产量在200万立方米以上。如今,广州、乌鲁木齐、昆明、黑龙江和京津塘地区已成为超轻陶粒盛产基地。上海生产出堆积密度为700~800 kg/的粉煤灰陶粒和500 kg/以下的超轻陶粒;湖北宜昌生产的高强陶粒,可以配制出强度等级为C30~C60或更高的轻骨料混凝土。
随着宜昌、上海等地高强、高性能轻骨料的规模化生产,高强轻骨料混凝土,结构轻骨料混凝土 在我国已逐渐应用。
四、轻骨料混凝土存在的问题
轻骨料混凝土在我国已走过了近40年的研究和应用的历程。由于技术、经济和建设观念等的限制,该材料没有取得预期的市场份额。轻骨料混凝土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技术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
企业生产规模小,生产工艺老套,产品分级处理随意,而且质量不稳定。基本上是没有环保设施的简陋生产线、污染严重、与国际水平差距正在拉大。
产品质量不理想
绝大多数的企业的人造轻骨料仅能达到普通轻骨料的质量标准,密度等级在300―900之间,颗粒均匀性差,强度不高,一般仅适用于制备非承重的混凝土制品,以轻骨料混凝土砌块、轻质内隔墙板、保温材料为主。严重制约了轻骨料在国内工程结构混凝土上的使用。
从业人员对轻骨料经济性认识不全面
综合评估轻骨料混凝土的结构工程发现,轻骨料混凝土依靠其自身的优点,会大幅度降低整体建筑物的成本。资料介绍,采用轻骨料混凝土可降低构筑物自重30%~40%,减少劳动强度约20%,减少材料运输量30%~40%,节省钢筋量10%左右,工程造价综合降低10%。但是,由于人造轻骨料比普通碎石、卵石的价格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通常只简单地从混凝土单方面造价上进行核算,而不考虑整个建筑造价,结果成本较高,从而抑制了轻骨料混凝土的生产和应用。
五、结束语
轻骨料混凝土满足利废、节能原则,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于实现建材工业的建筑节能和墙体改革的目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目前轻骨料混凝土的质量和产量还远远不能满足建筑业高速发展的需要,并且存在许多问题。提高轻骨料混凝土的质量,大力推广应用轻骨料混凝土,仍是摆在所有技术人员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营建知讯 第120期PP.88.
土木工程博士论文范文4
【关键词】锚杆(索);ANSYS有限元;锚固系统;影响因素
LIANGANG cold rolling plant main slope stability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 of anchoring systems
Jiang Zhi-xin,Lv Ping-bo
(Nuclear Industry Geological Bureau of Hunan Province, 303 Brigade Changsha Hunan 410000)
【Abstract】LIANGANG rolled through the main plant Slope geology research, using ANSYS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for slope stability conditions were simulated and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and the specific circumstances of the slope, designing prestressed anchor Mississauga net grid beam reinforcement program. Then its slope reinforcement, and reinforcement effect and anchor the force carried out a simulation analysis and the results prove that the reinforcement effect is good.
【Key words】Bolt (Cable);ANSYS finite element;Anchoring system;Factors
1. 引言
涟钢冷轧主厂房为湖南省重点建设项目,该主厂房工程建筑面积约90000m2 ,由12 个布置合理的纵横跨间组成,均采用全钢刚架结构,最大跨度 36m,基本柱距 12m,最大柱距 36 m,厂房高度 20m~42m;柱子采用阶形柱,上柱为焊接“H”型钢,下柱为钢管砼格构柱;吊车梁为实腹式焊接“H”型钢梁, 高度1200mm~3000mm,最高轨面标高17.5m。厂房沿线地形起伏较大,坡角陡,一般50°左右,出露以泥灰岩为主,岩体风化程度普便较大。所以,边坡的稳定性对厂房的安全至关重要。因此,研究此类边坡的稳定性,对于设计和施工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1]。
2. 风化岩体边坡的特点
(1) 风化残积层。
该层厚度不大,大多数地段基岩,出露覆盖层主要为沉积物,岩性上部主要是 (含砾)低液限粘(粉)土,褐黄色、土黄色、灰黄色等,可塑~硬塑状,砾质成份主要为硅化岩角砾,粒径0.5~2cm,次棱角~次圆状,含量约占25~35%左右,层厚0~5.85m,分布于山坡坡脚地段。
(2)泥灰岩。
青灰色、灰色,泥中厚层薄层状,岩质较软,易风化。
全风化层:岩性已全风化成碎石土组成,层厚0~2.5m。
强风化层:节理裂隙较发育,岩芯破碎,呈碎块状,层厚0~2.5m。
中风化层:节理裂隙发育,岩石相对较硬,钻孔岩芯较完整,多呈短柱状。
经原位测试、室内试验、并参考有关规范规程结合当地工程经验,推荐各工程地质分区的主要岩土力学指标值如表1所示[1]。
3. 风化岩体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3.1 由于风化岩体结构的破坏,从很多方面降低了边坡的稳定性,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2~3]。
(1) 透水性能增加,抗剪强度降低,从而降低了边坡的稳定性。
在泥灰岩中,由于各矿物颗粒的膨胀率各异。当风化作用导致其不均匀的膨胀和收缩;或者由于水的溶蚀、水解岩中某些可溶物质,都将削中和破坏岩石中矿物颗粒之间的联结,导致岩石力学性能降低,特别是岩石的透水性能增大,抗剪强度降低。
(2)形成和加剧的岩体裂隙,导致软弱结构面的产生,从而影响边坡的稳定性。
由于风化作用,使岩体沿着已有的联结比较软弱的地方,如未裂开的层理、片理、劈理方向上,矿物结晶颗粒之间的结合面上,以及在矿物结晶颗粒解理方向上,形成新的裂隙。或对原有裂隙进一步加深、增宽、延伸和扩大。这种形成或加剧岩体裂隙的作用,主要是由于水的楔入作用和冻胀作用。
3.2 在边坡开挖后,通过对现场工程地质情况的调查,发现在强风化带、中风化带中岩体裂隙较为发育,裂隙面倾角较陡,裂面多呈闭合状,且裂隙中多有泥质胶结的充填。幸运的是没有一组节理倾向与边坡的临空面倾向一致[4]。
4. 边坡开挖有限元计算
(1)本文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开挖后的边坡的坡面进行稳定性验算,通过验算结果了解开挖后边坡的稳定性情况。图1为边坡开挖前和开挖后的整体模型和网格划分。
(2)模型采用D-P屈服准则。建立模型时,先生成加固锚索所在位置的关键点和节点,然后再根据节点建立锚索单元,采用beam3二维梁单元来模拟锚索,这样可以得到锚索所受到的轴力和剪力,整个支护结构共有12根锚索。然后再建立台阶处的关键点,生成台阶处的网格梁单元,根据加固设计的情况整个模型共建立了5个台阶,因为网格梁可以看作是柔性支护结构,所以也可以采用beam3二维梁单元来进行模拟。接下来,再建立边坡的坡面曲线和坡体的面,在此过程中生成开挖时需要杀死的单元的面,这样就可以方便的通过生死单元来模拟边坡的逐级开挖的过程了[5]。
(3)计算模型经过分台阶开挖荷载逐步释放的计算后,可以看到在未进行任何有效的支护的情况下边坡开挖后的位移和受力情况,图2为边坡在分台阶开挖完成之后的竖向位移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开挖之后边坡有明显的向下滑动趋势,边坡的竖向位移最大值达到7.13cm。从图中还可以清楚地看出,如果步对开挖的边坡进行相应地支护措施,则由于边坡的滑移还会引起了左侧向上隆起,隆起量可以达到将近20cm。
(5)从图4边坡的总的位移矢量图中我们也能很清楚的看出,边坡在没有有效的支护的情况下,即便是分多台阶进行开挖也会对整个边坡造成很大的扰动,使边坡产生明显的滑移。另外还可以从位移的云图中看出边坡单元的运动趋势呈圆弧状破坏。
5. 边坡加固设计与稳定性分析
(1)坡面每10m高设一台阶,台阶宽2m,上设截水沟。在边坡稳定性系数不足1.2的断面之间以3.5~5m间距,沿坡面布置规格400×400mm的地梁, 每根地梁安装3根预应力锚索。第一级坡面的地梁之间浆砌片石窗式护坡,窗内浆砌片石造景。从第二级至第三级坡面的地梁之间浆砌片石窗式护坡,岩层内安装泄水管,窗内坡面栽植灌木和植草。第四级至第五级坡面强风化层较厚,为了防止地表水渗入岩层,造成岩层软化,采取先在岩层内注浆封闭透水层,再在坡面栽植灌木和植草。其布置如表2所示[6]。
(3)如图5边坡加固后的竖向位移云图所示,在对边坡进行的相应的加固措施之后,边坡的竖向位移有显著的减小,边坡的竖向滑移最大值减小到了2.92cm,左侧向上隆起位移最大值也减小到了8.57cm。对边坡的水平位移而言,加固后与加固前相比,也可以清楚的看出,加固后的边坡水平向位移也有很明显的减小。边坡水平位移的最大值由加固前的21.7cm减小到了6.90cm,而且边坡左侧的水平位移最大值也由边坡加固前的10.5cm减小到了加固后的4.35cm。由这两个数据的对比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边坡的滑动在加固后得到了明显的控制(边坡加固后的水平向位移云图见图6)。
(4)图7为加固后的边坡的总的位移矢量图,从图中我们也能很清楚的看出,边坡在进行了有效的支护的情况下,整个边坡的变形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综合边坡的竖向位移和水平位移以及总的位移,可以说这次加固就本边坡而言还是比较成功的。
(5)对于锚索(杆)的具体受力情况,我们同样在进行每步的开挖运算之后,给出锚索在工作状态时的轴力和剪力的分布图,如图8a和图8b所示。对于网格梁的具体受力情况,我们同样在进行每步的开挖运算之后,给出网格梁在工作状态时的轴力和剪力的分布图,在本文的分析中是选用ANSYS的二维梁单元beam3来对网格梁进行模拟分析的,网格梁的受力情况如图8c所示。
6. 结论
本章通过对边坡的地质情况调查,参考相关的资料,对其边坡的情况进行了描述,同时选取了相关的一些参数。然后通过ANSYS有限元程序对其边坡的稳定性情况进行了模拟分析,分析边坡在开挖后的位移情况,说明边坡处于不稳定状态。根据边坡稳定性的分析结果,确定了预应力锚索加地格梁的加固方案,并通过有限元方法验证了此加固方案是合理和有效的。随后又对影响边坡锚固效应和锚固支护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支护系统的受力进行了分析。提出理论一些对工程有指导意义的方法和措施,但是岩土锚固问题对于不同的工程还需要因地制宜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和评价。
(6)从上图的边坡支护系统的受力情况可以清楚地看出,锚杆对边坡的滑动起到了很好的抑制作用,锚索(杆)的应力最大值为0.55MPa,位于第9根锚杆的后端位置。从锚索(杆)的受力特点看,锚索(杆)的受力集中在锚杆的中部,呈现中部大,两端小的情况。另外,在下部的几根锚索(杆)的里端,出现了受拉的情况,受拉的拉应力值不大。对整个边坡的稳定性没有影响。从图中还可以看出,锚索的轴力和剪力沿锚索全长呈非线性分布,但由于它随着岩体变形而变化,所以要给出它的轴力和剪力的简单计算公式或实测值是很困难的[9]。文献[10]中也给出了锚杆在工作时和拉拔试验时受力的分布情况,与本次模拟的结果比较一致,也说明了本边坡的分析是比较符合实际的。
参考文献
[1] 汤雷. 锚固力作用机理及锚固技术研究. [中国矿业大学博士论文],2010.
[2] 张发明,邵蔚侠. 岩质高边坡预应力锚固问题研究. 河海大学学报,2009年 第27卷 第6期 73~76.
[3] 陈卫忠,朱维申. 节理岩体加固效果及其在边坡工程中的应用. 勘察科学技术,2011. 1: 3~6.
[4] 郝文化. ANSYS土木工程应用实例[M]. 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9.
[5] 交通部第二公路勘察设计院. 路基.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5: 40~60.
[6] 张宏博,李英勇,宋修广. 边坡锚固工程中锚索预应力的变化研究. 山东工学学报(工学版),2002.12: 575~578.
[7] 冯文学. 预应力锚索在路基边坡加固施工中的应用. 山西建筑, 2003.5: 233~234.
土木工程博士论文范文5
关键词:重大体育赛事;社会影响;评估内容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11)05-0082-04
Abstract: In order to discuss the assessment of social impact of major sports events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interviews were used. Social impact of the major sports events including: economic impact, social impact, the impact of sports and other cultural aspects. The social impact assessment of major sports events should include: the employment, urban or regional development, living conditions and quality of life, culture, education, urban transportation, urban landscape.
Key words: major sports events; social impact; assessment content
大型体育赛事是指那些影响举办城市和社区整体经济,并在全球范围和广大媒体范围产生回响的体育赛事,如全运会、亚运会、奥运会和世界杯足球赛[1]。由于大型体育赛事具有参与人数众多,媒体覆盖面大,公共财经参与度高、市场目标广大等特点,因此,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发展的作用是显著的,这些作用涉及到城市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经济、旅游、交通、城市空间与景观、环保、媒体网络、文化发展等等。 重大体育赛事是推动举办城市发展的特殊事件,不是一般要素,目前有关此方面研究成果较少。为此,本文就我国重大体育赛事对社会影响评估进行探讨,为主办城市对赛事的投资和承办做出合理的规划以及赛事举办前后的发展提供参考。
1 大型体育赛事举办后对社会的影响及时序
赛事评价是管理循环过程中的一环。根据赛事管理活动过程,评价可以分为赛事前评价(可行研究)、赛事实施期间评价(监视)、赛事后评价[2]。赛事评价不仅是赛事管理者的任务,赛事评价具有广泛性,表现在赛事各个参与体对赛事的评价,特别是对涉及自身利益的评价上。大型体育赛事对社会的影响属于赛事后评价一个方面。重大体育赛事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因此有关体育事件的研究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出现。近年来,国际性重大体育赛事成为众多的国家和地区角逐竞争的对象。事实证明,成功举办国际性重大体育赛事,将为主办城市和国家带来巨大的无形价值。所以,许多国家和城市将举办重大国际性体育赛事看作是一个发展本国或本地区经济的不可多得的契机。大型体育赛事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分为:经济影响、社会影响、体育等文化事业等方面(见下页图1)。从时序角度来看,重大体育赛事对区域社会影响大型体育赛事对社会的影响可分为近期、中期和长期的(见下页图2)。
图1 大型体育赛事举办后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图2 大型体育赛事对社会影响的时序
2 大型体育赛事举办后对社会影响评估的内容
体育赛事社会影响评估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不同级别的体育赛事后的评估内容有所差异。对于体育赛事社会影响的后评估是要分析体育赛事对国家或地方的社会发展目标的实际影响情况和体育赛事社会影响前评估与后评估结果的对比分析等。体育赛事社会影响后评估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大型体育赛事对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社会环境等三个大方面;就具体而言主要包括:就业、地区收入分配的影响,体育赛事对于地区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影响,受益者范围的分析,反映体育赛事对于地方和社区的发展等方面的影响。体育赛事社会影响评估的内容,参见图3。
图3 体育赛事社会影响评估的内容
2.1 体育赛事对于就业的影响
这里主要是指体育赛事对于就业的实际和直接影响。体育赛事对于就业影响的评估可用绝对量指标,也可以使用相对量指标。绝对量化指标是体育赛事实际直接招收的就业人员数量,相对量指标是体育赛事的就业率指标。
举办奥运会将带来相关产业的发展,奥运投资将创造许多新的就业岗位。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创造了2.5万个就业机会;1988年汉城奥运会提供了30万个就业岗位,其中为服务业提供了16万个,为制造业提供了5万个,为建筑业提供了9万个就业岗位;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在1987~1992年的筹办期内新增就业人数5.9万人;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带动了佐治亚州7.7万人的就业;2000年悉尼奥运会为10万人创造了就业机会。由于北京市整体劳动生产率、资本和技术的密集程度以及劳动力价格都低于发达国家的奥运会主办城市,因此主办奥运会在带动北京地区就业方面的作用更大。2008年北京奥运会新建和扩建了共计102个奥运项目,分别位于北京、天津、上海、沈阳、秦皇岛、青岛等城市,项目总投资194.9亿元,这项奥运场馆项目为建筑业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由于奥运经济的带动作用更多地集中在第三产业上,北京市第三产业比重将进一步提高。2008年北京市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达到70%。此外,奥运会将累计为北京市提供超过180万个就业岗位[3]。
2005年,南京市承办了我国第十届全国运动会,由十运会带动的城市建设规模史无前例。据统计,4年内南京在城市建设上的投资高达1155亿,是“九五”期间用于城市发展的350多亿元资金的3倍多。据有关方面测算,在举办十运会的三五年内,十运会的拉动效应使江苏GDP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以上,每年新增就业岗位50万个,南京等主要城市现代化水平提前5~10年。它为推进南京的跳跃式发展带来一个完美的契合点。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创造了大约200万个就业机会,其中直接就业岗位就有80万个。2010年山东全运期间,济南市围绕全运会的直接投资创造4.28万个就业岗位,总投资带来的就业增量为23.8万人,新增就业大多分布在第二、第三产业。第二产业新增就业大约占新增就业总量的49%,建筑业新增就业与制造业新增就业比例大概为5:3。第三产业提供就业机会占新增总量的45%,主要集中在旅游业、文化体育业和社会服务业,旅游业将新增就业与文化体育业和社会服务业新增就业比例大概为2:3。
2.2 体育赛事对城市或地区发展的影响
体育赛事对城市和社区发展的影响,主要评估赛事对于城市和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未来发展的各种影响,赛事对于城市和社区的社会安定、社区福利、社区组织和管理等方面的影响。这种后评估的内容也要作赛事实际情况与赛事前评估预计情况的比较。大型体育盛会的举办权就是城市的发展权,不仅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也是如此。重大体育赛事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是首要的,除了盈利以外,最重要的是以承办比赛为契机实现城市发展的飞跃。重大体育赛事对主办城市经济效益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短期的直接效益,二是长期的间接效益。通过对近几届奥运会经济效益的分析,结果表明奥运会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电视版权、奥林匹克营销计划(TOP)和无形资产的开发和利用,这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82.88%。重大体育赛事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一种乘数效应,因为承办大型赛事必须有超前的规划建设,需要得到国家、地方政府及社会各界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的支持。在这种支持和巨大投资背景下,会带动许多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使投资的影响扩展到多个行业和生产领域,各行业的利润增多了,人们的收入和消费也随着增多,这样就又带动一系列的投资和消费,结果是国民收入成倍增长。
从体育产业方面来看,根据美国管理咨询公司科尔尼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体育产业的市场价值达1520亿美元,是美国的第十一大产业,占GDP的比重名列第二;而足球及其发达的意大利,20世纪80年代末,体育产业就已经是该国的十大支柱产业之一。Matheson的研究进一步确认了这些观点,他认为体育赛事及其相关部门共同构成的体育产业已经成为许多国家日益重要的经济部门,并且表现出自身的特征,包括创造就业岗位和体育消费等等。与重大体育赛事相关的行业中,第三产业的收益最为明显。研究表明,2007-2009年期间,山东第十一届全运会用于场馆建设直接投资(包括全民健身活动场所建设投入)大约150亿元人民币,大致可以创造250亿元GDP。2007 -2009年之间,全运场馆建设直接投资带来的GDP增加分别占当年山东省GDP总量的0.25%、0.28%、0.26%,占当年GDP增量的1.75%、1.45%和2.86% 。2007-2009年间,包括直接投入和间接投入在内的总投入带来的GDP增加分别占当年GDP总量的1.96%、2.59%和1.13%,占当年GDP增量的13.35%、13.55%和12.06%[11]。
2.3 体育赛事对居民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体育赛事对于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的后评估,包括分析和评价赛事实际引起的居民收入的变化,人口和计划生育情况,住房条件和服务设施的改善,教育和卫生条件的提高,体育活动和文化娱乐活动的改善等,以及相应的项目前后评估的对比。
南京市通过举办十运会,4年里实施城建项目数百个,个个都是精彩的“大手笔”。全市1117个工地,全方位、全领域进行了新区开发与建设,老城的保护和改造,环境的整治和出新,基础设施的配套和完善等工作,南京的城市建设获得超乎想象的快速发展。河西新城的建设初见成效,将成为未来现代服务业和CBD(中央商务区)中心的潜力无可限量。长江三桥、地铁1号线等耗资数十亿的重大项目,以及南京铁路新客站、绕城公路等重点工程项目的建设,使“五横七纵”12条主干24条支路的网状交通网络已经形成,城市的承载力、流通力迅速增强。秦淮河整治工程,让古老的母亲河重新流动,重述秦淮河畔的沧桑繁华。
山东通过举办十一届运会,实施“一点三线全民健身工程”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省规划建设健身工程8000多项,总量增加了近50%。在济南、青岛等城市主要城区,基本形成了15分钟健身圈。而在广大农村,3.2万个村庄新建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40%。通过举办十一运,山东人均体育场地比10年前翻了一番,体育设施建设前进了近10年,“十一五”规划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的目标任务提前一年半完成,山东省体育人口从35%上升到40%以上。
2.4 体育赛事体育城市或地区的第三产业的影响
体育赛事对于第三产业影响的后评估,包括分析和评价赛事实际引起的城市或地区第三产业发展的影响。一般重大体育赛事参与人群规模巨大,并且为办好这些赛事,主办城市往往投入大量的资金改善城市景观和形象,提升旅游环境和质量。西方学者将重大体育赛事作为引起旅游行为的“项目”来研究[4]。1961年美国学者布尔斯廷提出“伪项”的概念,他将体育赛事作为“伪项目”的一种,并从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各方面分析了这类事件的形象影响。此后到20世纪80年代“项目”旅游开始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之一。国际旅游科学专家协会和人和自然环境研究大会分别召开了题为“重大项目的影响和角色及其在区域与国家旅游发展中的吸引力”和“标志性项目对城市的影响”的国际会议,其中有关于体育赛事与旅游关系的研讨。1992年Burgan和Mules对重大体育赛事经济影响的旅游乘数效应进行理论探讨,并认为对这类事件的经济乘数进行定量分析是一项难度大却富有意义的研究工作。1997年Getz认为对于旅游发展而言,事先经过策划的事件是研究的重点,并将体育赛事归入此类事件。Roche也综合了规模、目标观众及市场、媒体类型覆盖面等几个方面的标准,将体育赛事作为影响旅游发展的重大事件。
从实证的角度来看,重大体育赛事可以吸引额外的海外游客前来旅游,广告收入、城市品牌效益、媒体宣传价值等都得到巨大提高,同时借重大体育赛事的机会邀请世界有影响的人物到访,提高旅游管理机构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地位,从而为城市创造直接和间接收益。另外,奥运会对潜在的旅游者的爱好趋向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从而直接促进海外客源市场的增长,引导旅游结构的变化,推动对城市旅游长期的影响。
大型体育赛事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收益,2008年北京奥运会,北京奥组委收入将达到205亿元,较预算增加8亿元;支出将达到193.43亿元,较预算略有增加;收支结余将超过10亿元[4]。大型体育赛事不仅可以获得颇佳的经济收益,而且对城市或地区的旅游业产生非常的影响。因为世界各国参赛运动员、媒体记者、工作人员以及观看体育赛事的旅客等人数就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如2000年悉尼奥运会吸引各类人员参观澳大利亚的人数(见表1)[6]。美国经济学家对体育与旅游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推算出6个与体育产业最为紧密的行业之间的产业关联度,如(表2)所示[6]。数据显示旅游业与体育产业的关联度指数最高,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效果最为明显,两大产业相结合而成的体育旅游业与其它关联产业相比,更能加速地区经济的增长。
美国经济学家对体育与旅游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推算出6个与体育产业最为紧密的行业之间的产业关联度,结果表明旅游业与体育产业的关联度指数最高,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效果最为明显,两大产业相结合而成的体育旅游业与其它关联产业相比,更能加速地区经济的增长。另外,大型赛事具有较强的“富矿”效应,蕴含了巨大的财富,只要趋利弊害,有序开发,一定会成为社会持续稳步发展的强劲动力。这种效应尤其表现在旅游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方面。
第11届全运会的“全运经济”带动山东建筑产业、体育产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对提升第三产业中的新型服务业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推动力量[11]。全运会拉动山东第三产业增速年均提高0.5个百分点左右,使第三产业年均增速达到14%左右,高于第二产业增速1.4个百分点。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看,与全运会相关的旅游会展、商业服务、现代流通和文化体育等一批体现城市功能的现代服务业,受到明显拉动,以年均10~14%的速度发展,逐步成为服务业的主导产业,并带动一批新兴服务部门的发展。
2.5 体育赛事对于文化教育的影响
这方面的体育赛事后评估内容,包括赛事对于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影响等。这种后评估也是包括体育赛事实际情况的评估和赛事前后评估指标的对比。例如,南京十运会,4年内南京启动了十运会“10+2”配套场馆建设,这些项目总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总投资26亿元,使南京市体育设施实现了20年的跨越,不仅省内领先,在全国也仅次于北京、上海、广州,位居第4位。在第11届全运会中,筹办、举办城市遍及山东17地市,在筹办举办过程中,在山东范围内组织了影响广泛的全民健身活动,真正体现和谐全运、全民全运的办会理念,由此开启了中国体育与时俱进、和谐发展,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共同繁荣的新时代。山东各地市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获得巨大突破,接待和举办赛事的能力大幅度提高,为未来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2.6 体育赛事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由于重大体育赛事的参与人群规模巨大,导致使用交通设施的人群规模在短时间内大幅度增加。亚奥理事会要求亚运会主办城市,必须构建2~3天内运送80000人的交通系统,而实际在运动会期间,主办城市的外来人群将超过10万人,这些人并不包括城市里每天使用交通设施的常住人口。因此根据交通设施的需求,学术界将重大体育赛事期间的交通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背景交通,即城市的日常交通,一类是运动会交通,即为重大体育赛事使用的交通。重大体育赛事的开展可以推动交通设施的更新和建设,提高运营效率,提高交通等基础设施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
学术界对重大体育赛事主办城市的交通问题及其解决途径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胡宝哲等在研究第12届亚运会与广岛城市发展中,对广岛的“新交通体系”进行分析[7]。所谓“新交通体系”就是一种新型的轨道式公共交通。广岛的新交通体系的构建,主要是为加强西部丘陵地区副中心和老城区的交通联系,并采用橡胶轮轨,速度快、噪音小。章希对悉尼的城市交通建设进行了总结[8],悉尼在奥运会城市交通建设方面主要采取了6个方面的措施采用超级列车、快速渡轮、特快公共汽车、修建大型火车站与公共汽车站换乘、划定奥运交通专用道。徐诚也对此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9],并针对性的总结了悉尼奥运交通的主要难题,包括在奥运公园内建设新火车站和环形铁路解决50万人的高峰交通问题,调集3800辆专线巴士解决亚运村与场馆、观众到场馆的快速交通问题,以及采取限制私车进入城市CBD和奥运比赛场馆区、中小学放假等措施来解决交通堵塞和拥挤问题。
北京奥运会期间,划定了12条城际“奥运快速通道”,确保奥运车辆优先通行,做到通过收费站无障碍行驶,同时还采取了单双号车辆限行措施;建成和使用了奥运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极大提高了首都科学交通管理水平,为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有序、畅通,实现平安奥运,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证。
2.7 体育赛事对城市景观和形象的影响
城市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已经成为今天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主要特点,这些投资包括场馆、运动员村建设和交通设施、公园、酒店等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新建设施必然成为城市的新的景观,这些景观有的是集中某些区域布局,有的是在城市范围内分散布局。因此重大体育赛事会对城市景观造成较大的影响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例如,北京奥运会新建和改扩建比赛场馆36个、独立训练馆和国家队训练基地66个,共计102个奥运项目,分别位于北京、天津、上海、沈阳、秦皇岛、青岛等城市。北京奥运场馆建设中,38个项目获得国家建筑工程鲁班奖、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结构长城杯金奖等各类奖项118项,较好地满足了奥运会赛时运行要求,得到国际奥委会、各国奥运代表团官员和运动员以及国内外来宾的高度评价。
奥运会结束后,奥林匹克中心区成为北京市新地标和旅游热点,举办了多项大型活动,截至目前已接待国内外游客400多万人,取得良好社会和经济效益[4]。“鸟巢”对北京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主要为“鸟巢”及周边区域结构的改变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规划与建设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北京北部的城市肌理,稀释了这片区域的城市密度,形成了大型的公共区域。“鸟巢”对改变了北京城市空间结构,成为北京中轴线新结点,“鸟巢”等大型项目对北京城市形象的“现代感”的提升[10]。
十运会的举办极大地提升了南京的城市影响力,树立南京新的城市形象,这带动了城市交通运输业、建筑业、旅游业(奥体中心、秦淮河、中山陵等)的快速高效发展。而十运会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预演,为世界瞩目,来宁参观旅游的人数呈几何倍数增长,十运会期间,南京将迎来了10万多的运动员、教练员、训练员,以及慕名而来的100多万游客,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都随之涌入,直接拉动旅游、会展、物流、商贸等现代服务业。这对南京经济单一的重化结构是一个巨大的冲击,有力地拉动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济南市通过承办第十一届全运会,建设了全运会公园,使济南“一城两区”的中心城布局更加完善, 包括体育设施在内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前5~8年,在城市形象、市民心态等各个方面亦显著改善,济南和济南市民是全运会的最大受益者。
3 结 语
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对承办城市的影响是长期而深远
国家队科技服务主体经历了从运动员和教练员——科技人员个体——科技人员群体的演变历程,服务主体不断扩展,知识生产与创新主体更加多元。国家队科研团队的形成,使得科研人员构成的异质化程度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从改变教练员个体的知识结构,逐步演化为改变训练群体的知识结构,也即由个人学习想组织学习过渡。综合体育科技保障系统,已经成为中国国家队备战奥运会等世界性重大赛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 司虎克.基于战略联盟的竞技体育科技攻关与服务的理论思考[J].体育科研,2005,26(3):1-3.
[2] 陈小平.当前我国竞技运动训练科学化的构想[J].体育科研,2005,26(6):47-54.
[3] Tuckman, B.W. Developmental sequence in small
groups. Psychological Bulletin,1965,63:384-399.
[4] 罗超毅.运动训练科学化动力系统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2000,27.
[5] 徐本力.21世纪中国竞技体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6] 谢亚龙,王汝英.中国优势竞技项目制胜规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8-14.
[7] 石岩,赵阳,田麦久.建立学习型教练员团队的理论分析[J].体育科学,2006,26(1):6-12.
[8] 邓运龙. 主教练和其他教练的基本要求及相互关系[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8,(4):15-16.
[9] 石岩.我国备战与征战奥运会中有待思考与解决的问题.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4,19(3):26-30.
[10]王君侠,谭燕秋.竞技体育教练体系[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17(3):27-30.
[11]崔大林.树雄心壮志、攀奥运高峰——谈对教练员和训练的几点认识[R].太原:山西省体育局的专题报告,2007.
[12]周爱国.运动训练分工及其特征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4):549-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