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实验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心理学实验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心理学实验报告范文1

一、研究思路和指导思想

本研究以高中新课程“化学必修1”为媒介,以现代学习策略、元认知为理论生长点,在高一化学教学中设计可操作的元认知优化训练方案:激发兴趣;规范和形成常规学习习惯;抓住学科特点培养学科思维和方法;通过自我提问法、目标激励法、时间管理法、自我评价法、阶段总结法等来提高学生的元学习能力,旨在寻找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自我学习监控力的方法。

二、实验设计

本实验采用平行组实验设计,自变量是高中化学元学习能力训练。因变量是学生化学成绩、化学元学习能力和化学兴趣态度的改变。通过实验考查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实验模式:(1)单组前后测设计G:01―X―02;(2)实验班与普通班对比实验。

三、实验目的

以高中新课程“化学必修1”为媒介,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设计可操作的元学习能力训练方案,并考查此训练对“学生学习兴趣、化学成绩和元学习能力各维度的影响”,旨在寻找出提高学生的元学习能力、自我学习监控力的方法。

四、实验假设

1.元学习理论和新课程功能相结合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化学元学习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2.元学习理论和新课程功能相结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五、实验材料

1.人教版《普通高中化学(必修1)》,2007年3月第三版。本研究将元学习能力的训练渗透到该册书的教学中。

2.问卷调查表。中学化学学习过程的元学习能力问卷。该问卷是依据北京师范大学董奇、周勇编制的“学习自我监控量表”,借鉴王会丽等硕士学位论文中的有关量表,又经深入了解高一中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实际情况,经综合分析归纳编制而成。经小范围预测后,对问卷初稿又做了进一步修改,最终形成该问卷。该问卷共50道测题,测量学生在学习中的元学习能力高低,共有三个方面八个维度,包括学习活动前的准备性和计划性,学习活动中的意识性、方法性和执行性以及学习活动后的反馈性、补救性和总结性。其中,准备性,如学习之前准备好学习用具,创设好学习环境,调节好情绪与精神;计划性,如学习之前做好计划,对学习哪些内容如何去学以及学习时间安排等进行计划;意识性,如上课时知道老师为什么要这样讲这些内容,可能以何种方式讲这内容等;方法性重在一般方法、预习、上课理解、复习、课后练习五个亚维度所采取具体的方法,如预习时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听讲时重在弄清老师讲课的思路,应采取理解记忆的方法,及时复习等;执行性的表现,如上课克服开小差的现象,坚持在完成学习后做其他事;反馈性侧重对学习状况进行检查,反馈与评价;补救性要求学生根据反馈结果对自己学习采取补救性措施;总结性意指学生总结学习的经验和教训,如总结自己或借鉴别人和书本上好的学习方法和经验,不断提炼和完善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该量表的评分办法采取六分制:完全不符合表示l,基本不符合表示2,有点不符合表示3,有点符合表示4,基本符合表示5,完全符合表示6。某学生在某维度所有试题的得分总和,作为该学生在该纬度的得分。施测所得的一致性系数a=0.97。试题分布见表4-1。

3.化学学习兴趣问卷。(见附录1)该问卷由杨育玲的《物理学习兴趣、态度调查表》改编而成,能反映学生对学化学习的兴趣程度。该问卷采取5分制评分办法,评分标准为:非常同意5分,同意4分,说不清楚3分,不同意2分,非常不同意l分。所有试题得分总和作为该学生对生物学习兴趣的得分。分数越高表示兴趣越高。

4.实验前后的化学测试题2套(前测和后测各1套)(见附录2、3)。玉林市中学高一化学月考试题和期考题。两套试卷都重视双基、突出重点,注重对学生思维与能力的考核,与生活联系紧密,有较强区分度,能较好地反映学生化学学习的实际水平。

六、实验对象的确定和无关变量的控制

本研究以博白县中学高一年级两个自然教学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10班学生作为实验组,11班学生作为控制组。这两个班学生都是按中考成绩高低三个层次随机抽取分班,所以两个学生总体情况比较均等,平均成绩相近。以学生的中考化学成绩作为划分依据,将成绩为84、100分之间者划分为优等生,将成绩在60、84分之间者划分为中等生;将成绩在60分以下者划分为学困生。被试构成情况见表4-2。

实验班和控制班好、中、差三个层次学生人数相近,可以认为学生基础基本相同。

两个班在学生人数、性别比例以及前测成绩等方面都基本一致,无明显差异。两个班由同一教师任课,在实验过程中,两个班的授课总时数、课外作业量尽可能保持一致,且都要参加不定期的小测验、两次相同的月考,两次阶段性(考试期中段考试和期末考试)。使两个班学生这个变量具有初始的一致性,以保证实验研究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七、实验的程序

1.前测。以高一新生入学后摸底考试成绩为前测成绩(分班时按成绩由高到低循环排列,各班无显著差异),同时进行化学学习兴趣问卷调查,化学元学习能力问卷调查(前测)。

2.通过观察、谈访、问卷调查明确高一学生学习存在问题和新教材使用状况,利用新教材特点设计学生化学元学习能力训练可行性实验方案,并实施实验。对照班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学生的元学习能力是自发形成的。实验组按元学习能力训练的原则和方案进行教学活动,学生的元学习能力训练有目的、有计划地与教学活动相结合进行。实验时间从2012年7月至2013年1月,为期一学年。

3.后测。包括高中生化学学习自我监控能力调查问卷;学生化学学业成绩;化学学习兴趣水平测验题。

用对实验结果(调查问卷和前后测成绩)进行分析和处理。

八、实验结果与分析

经过一学年实验,笔者分阶段对实验对象进行化学元学习能力水平、学习成绩、学习兴趣进行检测。

定量结果分析:

1.实验班与对照班化学元学习能力前后测比较。实验前后,分别对实验班和对比班进行了《高中生化学元学习能力调查问卷》的调查,发放试卷120份,回收120份,回收率100%。元学习能力分数均转化为百分制标准。结果统计见下表4-3和表4-4。

后测结果表明,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元学习能力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

前后测对比说明经过一个学期的元学习能力训练后,实验班与控制班之间的元学习能力产生了显著差异,实验班学生元学习能力得到显著性提高。

2.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化学成绩前后测比较。以高一入学后第一次化学摸底考试为前测,试题经科组成员研究确定,信度和效度较高。以玉林市期末化学统考试题为后测试题,试题为专家命题,水平较高。两次考试流程正规、严格,全封闭流水账评卷,成绩客观,真实有效。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学习成绩的平均分比较,实验班高出对照班约0.03分;标准差S,实验班略小于对照班;Z=0.0180.05即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学习成绩无显著性差异。

实验后,实验班比对照班学习成绩的平均分高出约16.01分,Z检验发现,Z=2.69>Z0.05=1.96,P

实验前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习成绩对比说明,结合高中新教材特点实施元学习能力训练,能显著地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

3.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前后测比较。

由表4-6可见,统计检验结果表明实验前两个班差异不明显。从总体上看,两个班的兴趣水平分都不高。在经一学期的教学实践后,重新对两个班进行了化学学习兴趣的调查,发放试卷120份,回收120份,回收率100%。结果统计见表4-7。

从上表可看到,实验班学生经过元学习能力训练后,化学学习兴趣显著高于对照班的学生,说明根据培养学生元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提高。

定性结果分析:

定量研究是围绕实验目的而设计的,数据只是反映实验结果的某些方面,本实验所带来的影响远不止这些。为了得到更准确的实验结果,本人还通过观察、访谈等方式对学生的变化进行定性的考查,发现实验实施后,实验班学生在下列几方面有巨大的变化。

(1)学习的自觉性加强了。通过确立目标,制订计划,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学生比实验前更喜欢学习化学,积极主动地进行预习、听课、复习和作业,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不再害怕“练习和测验”,而是把它们当作检验自己学习得失、方法正误的一种手段。自觉规划学习,自觉对学习进行归纳总结的学生人数也大大增加了。

(2)学生的问题意识加强了。通过问题清单训练,学生形成爱思考、爱提问的习惯。如在学习SO2化学性质时,我引导学生按物质类别,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有学生提出:既然SO2与CO2一样是酸性氧化物,它们的性质很相似(如都能使石灰水变浑浊,都能与水结合形成弱酸等),那么SO2是否与CO2一样能与Na2O2反应放出O2?我立即表扬了提出问题的学生:你问得很好,初步具备科学家的素质。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接着让学生就此问题展开讨论,大多数学生认为2Na2O2+2SO2=2Na2SO3+O2。但也有学生提出反对意见,理由是SO2可能被Na2O2氧化,生成Na2SO4。两种意见似乎都有道理,我没有立即给出自己的观点,而是让他们课后进行探究性学习,引导他们通过查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实验以证明各自观点的正确与否。在下一次课上,让学生汇报自己的实验设计方案和实验结果,经过全班讨论,最终形成正确的方法和结论。在民主融洽的课堂氛围,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激活,自然容易发现问题,知识与能力就在这师生动态的交往中生成。学生提出的问题得到肯定和尊重,进一步鼓励了其他学生勇于思考、大胆质疑,把学习思维推向一个又一个高峰,完全超出了教师的课前预设。很显然,这种超预设问题教学所带来的教学效益是巨大的、长久的,是传统灌输式教学无法达到的,它给学生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形成科学的思维和方法。

总之,经过训练,实验班学习风气浓厚,学生的元学习能力增强,思维活跃,学生不仅能及时完成课内作业,而且每天还主动地去阅读相关的课外辅导书,期考该班化学成绩成为高一年级最高的,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明显比控制班强了许多。

九、实验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本课题的理论假设是成立的,即利用新课程特点结合元学习能力训练,按照元学习理论的原则、方法和策略进行高一化学新课程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化学元学习能力和化学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从而减轻学生的负担,进而提高了学生的化学成绩,促进学生更快地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所以,结合学科课程在高一实施元学习能力训练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

心理学实验报告范文2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概念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

关于心理健康的概念,现在学术界众说纷纭,不同学派也有不同的角度,根据我们按照官方(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疾病或变态,不仅指个体社会生活适应良好,还指人格的完善和心理潜能的充分发挥,亦即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将个人心理发挥成最佳状态。在我国,心理健康既指心理健康状态,也指维持心理健康预防心理障碍或行为问题,进而全面提高人的心理素质的过程。根据以上定义,我们可以将心理健康从社会适应和发展性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大致可以包含人际关系协调、社会功能完善、情绪控制力强、人格正常等方面。

(二)教师心理素质与教师心理健康的关系

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因此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是教师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反映和评价指标。教师心理素质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其中决定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显著影响的,在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本质特征。教师心理素质是一个结构和过程统一的系统,作为一个系统,若其结构完整,在与环境、他人互动过程中各个成分能协调有效的运行,那么,教师的心理就是健康的。如果教师的心理素质系统结构不完整或不够完善,系统在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某个环节上存在问题,致使该系统的功能出现失调,教师在教学活动或生活中不能良好地适应或潜能得不到正常发挥,那么教师的心理就不够健康或者存在一定的心理行为问题。

(三)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教师的心理健康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变迁而具有不同的涵义。根据教师织业的特殊性,我们认为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至少有以下几点:

1、对教师角色的认同,勤于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全身心的投入教育工作并取得成就,免除不必要的忧虑。

2、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能正常与周围的人进行交往,并在交往中得到支持,其个人思想、目标、行为能与社会要求相互协调,客观的评价自己和别人,在师生教学活动中则表现为师生关系融洽,领导理解、帮助学生、不满、惩戒、犹豫行为较少。

3、能够正确的认识、体验、控制自我。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在教学活动中确定适合于自己的工作目标,能通过他人认识自己、学生、同事的评价与自我评价较为一致;具有自我控制,自我调适能力。

4、具有教育、教学的独创和果断性。在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创造。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环节,使用语言布置作业等。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特点理解和使用教材。

5、生活、工作积极乐观。教师的劳动对象是人,乐观的情绪健康对工作尢为重要,不将不愉快的情绪带入课堂。能够冷静地处理课堂中的不良事件;对学生一视同仁。积极乐观的对待个人生活中的一切。

二、教师心理亚健康的表现、原因

(一)教师心理亚健康的表现

随着教育的受重视程度逐渐增加,教师的工作压力也在与日俱增。这就导致教师群体中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的现象非常普遍。导致教师心理亚健康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教师心理行为问题的形成途径,也是各异的,因此,表现也是多样的。根据调查研究,我们发现,教师心理亚健康的主要表现有:

其一是生理、心理症状。(1)抑郁。表现为情绪的衰竭,长期精神不振,对学生漠然,对外界事物失去兴趣等。(2)焦虑。主要是忧虑,非特性的焦虑,预期焦虑等,生活当中的这些现象不能忍受占据了主导地位,长期存在就伴随着身体上的症状。如果这些情绪得不到解决,便会产生深层次的心理行为问题,如成就感降低,把工作上的失败归于学生、家长、领导。

其二是人际关系问题。教师心理不健康的身心症状影响到与家人朋友,学生的关系,这是由于沉重的心理压力和失调的情绪状态下会发生认知偏差。没有耐心听取他人劝告和建议,拒绝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表现为攻击性行为,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下,学生接受新事物、新信息的能力很强,常常被不良社会因素影响致深,如抄别人作业,用钱雇人写作业等等表现,教师面对现实,无法用一种理智的,没有伤害的,对后果负责的方式表达自己或对他人做出的反应。发脾气,出口伤人,甚至出现违法事件,打伤学生等。

其三是职业行为问题。表现为(1)逐渐对学生失去耐心和爱心,备课不认真,教学活动缺乏创造性,对教学活动中表现的问题置之不理。(2)对学生和家长的期望降低,认为学生是“孺子不可教也”,放弃努力,不再关心学生进步。(3)对教学工作完全失去了热情,开始厌倦、恐惧教学工作,试图离开岗位,就目前,许多学校(特别是农村偏远山区的教师)的教师另觅职业的人大有人在。这种怨职情绪在教师之间互相强化,从而影响整个学校气势。

其四是教师职业倦怠。职业倦怠是一种与职业有关的综合症状。由于社会因素的影响力让情感和身体的衰竭,导致焦虑、悲伤和自尊心降低。教学工作诸方面经种种努力已经无效,任务永远不会完结,但总得不到成功,进步,他人承认的回报,便失去了信心。长此以往,必然职业倦怠。

(二)教师心理亚健康的原因

根据上述表现,我们进行了走访和调查,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发现,教师心理不健康主要原因是在外界压力和自身心理素质的互动下形成的。

1、社会因素。首先,现代信息技术普及飞速发展,知识信息普及大大提高教师,已不是学生唯一信息源,教师权威地位受到挑战,当今素质教育的要求冲击教师的心理。其次,教师劳动复杂度、繁重度、紧张度强,教师应该享受的福利待遇不能保障,农村、山区学校非常明显。再者,《教师法》虽然颁布,但不发教师工资,侮辱、欧打教师事件不断发生。这些都是教师心理压力的来源。

2、职业原因。教师劳动的特殊性造成的角色冲突,角色过度负荷是很多教师感到压力和紧张的根源。社会对教师职责期望值过高,而现实办学的非教学任务过重,教师的社会角色规定与其真实人格及真实情绪体验之间的冲突等。这些不能不造成角色过度负荷。

3、个人因素。有些教师出现心理问题,一方面是人格因素。不能客观认识自我和现实,目标不切实际,理想和现实差距太大和教师或有过于强烈的自我实现和自尊而安的的教师更容易出现问题。另一方面是个人生活的变化,在人的一生中生活诸方面会有很多变化,不管是积极的,或是消极的,都要适应新的生活模式调整,如果调整不好,家庭、婚姻关系等方面的关系问题,也会导致心理不健康问题的出现。

三、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

(一)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影响的意义

1、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学生起到示范作用

教师自己的心理会通过教师的言行表现于学生面前,学生会在无意当中受到熏陶。有时教师不正常的心理表现和不正常的心理状态下的行为表现,也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所以教师在学生的面前保持良好心态,对于处在成长时期的学生来说有特别的重要意义。

2、教师保持良好的心态会减少宣泄式体罚的机会

许多教学实践表明:有很多教师也反对体罚学生,也深知体罚并不能解决学生实际的思想问题,但是当自己的情绪特别激动的时候,就控制不住自己了,于是体罚出现。也有的教师体罚学生是由于自己当时处于一种不正常的情绪状态,是将自己对其它方面的情绪反映宣泄到学生的身上。这些由教师的不良情绪状态带来的体罚结果,对学生的伤害更大,这样的体罚不但会比较严重,而且还会使学生对是非的观念糊涂,给学生的身心带来极大的伤害。

3、教师保持良好的心态会减少对学生的心理虐待

调查表明:许多学生恨教师的主要方面不是简单的体罚,而是更痛恨心罚―心理上的处罚或虐待。学生经常受到成人的心理虐待,心理受到的伤害很深,有时会影响学生的一生,使学生产生自卑的心理,使自己的生活失去了光彩。(例子略)

有对别人心理虐待习惯的人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有的人总是愿意挖苦,讽刺、打击别人,或是总是设法侮辱比自己强或自己看不上的人,这也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如果某个教师在这方面的心理出现了问题,受伤害的当然是学生了。所以学校的领导要关注教师教师的心理健康,因为这也是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了素质教育。

(二)教师言行对学生人格形成的影响

1、教师言行的消极影响

美国学者普雷斯科特(D.A.P)在检讨美国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行为产生消极影响之后,指出,教师的不良言行及不科学知识构成对学生的人格形成是有害的。因此,对教师提出八点批语意见:(1)教师缺乏人类发展的知识;(2)混淆事实与谣传;(3)轻易做出结论;(4)忽视变化了的情境;(5)盲从肯定假设;(6)用情绪代替理智处理事件;(7)主观性的判断;(8)投射自己的情绪问题。这八条批评意见提出,指的是不是所有的教师错误。但是,即使是少数教师的言行以及由此形成的消极的环境足以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不良的影响。

2、教师言行的积极影响

学校教师心理健康,其言行情绪必然是积极的,对学生影响也必然是积极的,教师的情绪对学生起着暗示作用。

(1)教师以自己对学生爱心和对事业的执着,去营建民主和谐的教育环境。学生的心理产生于人际环境,一个充满友善、民主、和谐的人际环境,将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人格的形成产生积极健康的影响。教师健康稳定的人格,将会使学生保持一个稳定的而愉快的心境,进而增进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

(2)帮助指导学生建立起自己的适当志趣水平,使学生有一个积极稳定的自我概念。这就需要教师根据“个体差异”原则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学习目标。这样,学生可以实事求是地并总能看到希望地投入到学习情境中去。

(3)教师应时刻注意自己的示范作用。做到合理的情感表现。存在主义学者认为,教师应具有独立的,自由的人格,并以此来影响学生的人格。此外,教师还必须有着广博的知识,教育教学技巧,能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情感传递给学生。在此过程中要尊重学生合理的表现欲望。

(4)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完成设置目标的积极动力,是个体在处理某种问题时能做得多好的一种自我判断。一般来说,自我效能感与目标的实现有较大相关。自我将效能感强对目标的承诺也就会提高,它可以产生积极的自我内在激励。这一方法或对策会给教师的实际工作带来很大的帮助。

(5)教师要正确的评价自己。在现代社会里教师只有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认识自己的知识,才能认识到一个人的人格重要,美的重要。把自己的美德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对学生的影响才是理性的。

心理学实验报告范文3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治疗 大学生 积极心理品质 调查分析

据有关调查显示,近年来全国大学生中因精神疾病退学的人数占退学总人数的54.4%,有28%的大学生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有近10%的学生存在着中等程度以上的心理问题。由此,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就显得尤为重要。

积极心理品质是积极心理学的核心概念,是个体在先天潜能和环境教育交互作用的基础上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正向心理特质。研究者们在两百种人类拥有的美德上提出了普遍著作和观点都支持的6种美德24种力量。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能更好地预防心理疾病,有利于塑造高素质人才。

奥尔夫音乐治疗建立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基础上,通过音乐的方式,刺激听觉、触觉、视觉、动觉等各种器官,参与者进行深入的思考、反应并有机会使用整个身体来表达、创造和想象。治疗活动作为一种刺激,引发对集体音乐活动的归属感和成就感。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工具

1.SCL・90症状量表

此量表包含90个项目,10个因子,每题采用5点评分,症状从无到严重分别评为1、2、3、4、5,得分越高表示症状越明显,心理健康状况越差。

2. 24项积极心理品质量表

Park和Peterson等人编制的成人版积极人格特质问卷。

3.总体幸福感量

为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制订的一种定式型测查工具,用来评价被试者对幸福的陈述。

4.生活满意度量表(LSR)

包括三个独立的分量表,分别是生活满意度评定量表、生活满意度指数A和生活满意度指数B。

5.结构化访谈施测对象,并对访谈内容进行分析。

(二)研究对象

均为上海某大学自愿报名参加的学生。通过量表,筛出施测对象70人,平均年龄20.5岁。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男20人、女15人。实验组的成员分为五组进行,数据统一计算。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

(三)研究程序

研究历时两个月,每周1次,共8次。治疗活动经历了三个阶段。即:自我发现阶段,自我探索、发展阶段,自我创造阶段。在治疗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动脑、动手,运用肢体和声音全身心地感受和表现音乐。涉及目标领域包括:感知能力、完全形态、语言、交流、激发。

(四)数据处理

使用spss19.0对施测对象前后测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数据处理。

(五)结果分析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前后测差异进行检验:前测中两组施测对象的24项积极心理品质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两组是同质的。后测中两组施测对象的创造力(t=8.31,p

(六)结论与分析

从研究的数据分析和主观评价两方面显示,通过治疗,实验组对象24项积极心理品质中的11项有显著改善,主观体验愉悦,自我能力提升。综述归纳为以下方面:

1.治疗师与施测对象之间的关系。治疗师是整个活动的核心,必须具有灵活性和熟练的专业技巧。良好的共情,会缓解成员间的不良情绪。有效的沟通,促使大家积极努力参与,并逐步享受音乐活动带来的乐趣。

2.团体活动中情绪的改善。施测对象目光从游移到肯定,表情由紧张到放松,在设想对方不友好不热情的疑虑逐步消失的同时,情绪得到缓解。“棋盘”声势活动中,施测对象的肢体在音乐伴奏中逐渐放松,利用身体各部位发出的声音拍打创作节奏。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目光接触、交流,最后将节奏重拍用与伙伴握手和相互问好替代。非言语的行为,将对自我的专注力转移到互动中,明显降低了自我困扰,有效地改善了情绪。

3.接纳与自信。对他人的接纳标志着一个人内心的开放程度,只有打开封闭的自我,才能体会到来自他人的接纳和理解。纸杯编创属于自己的节奏活动中,某个成员打错了或没接上,其他成员将鼓励的眼神传递给他。大家在相互支持下,从最初的磕磕碰碰到后来的流畅、有序。讨论中大家谈到,正因为队友敞开胸怀无私的接纳,才逐步建立自信,相信自己一定能行,大胆尝试,接受挑战。

4.团队中的协作力。随着音乐治疗活动的深入,施测对象彼此间的信任关系不断建立。例如:五个小组分别为《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旋律即兴编创伴奏。如何突破常规思维,从其他小组中脱颖而出成为讨论重点,分歧矛盾不断产生。如何找寻团队和个人创作的突破口就显得尤为重要。大家意识到勇于面对分歧,齐心协力,积极寻找解决方法,互相理解包容,矛盾分歧调和的同时,彼此间的感情也更加深厚了。

在多元化的社会思潮和社会压力下,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或多或少的存在各种各样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式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显示,音乐这种非语言交流的艺术形式,在告别传统艺术欣赏和审美领域外,应用于心理治疗领域,在愉悦身心的同时,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充分发挥、利用音乐的最大效能,引导学生积极健康成长,在主动参与治疗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能力,达到宣泄情绪、自我表现、自我实现的目的。

参考文献:

心理学实验报告范文4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家的一项调查报告指出,日常交谈中常用“我们”的夫妻关系更加亲密。

专家对154对中老年夫妻的谈话和关系稳固程度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那些在交谈中经常提及另一半或者说经常说“我们”的夫妻比那些只谈论自己的夫妻更能够解决冲突、和谐相处。

这份报告指出,谈话中使用的代词能够反映中老年夫妻的感情深浅和对另一半的满意程度。研究人员让这些夫妻进行15分钟的争论,记录他们在争论期间的情感和心理行为,并将他们的谈话类型分为两类,一类常说“我们”或者类似的代词,另一类谈话更多使用“我”或“他、她”等单数代词。结果发现第一类夫妻的互动指数理想,表现出较为稳定的心跳频率、更为积极的情感行为,而经常使用“个体语言”的第二类夫妻的表现则相反。

专家指出,这种差异在老年夫妻中更为明显。此外,老年夫妻总体上比中年夫妻更多地说到“我们”,这说明他们建立了更强烈的“夫妻一体”意识。

由此看来,在夫妻关系中,失去一点“自我”、成为“我们”的一部分显然更有益。

(雅伊萨・马丁内斯)

“创可贴”式新疫苗

据美媒体报导,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科研人员报告了一种接种疫苗的新方法――微型针头贴。

研究者介绍,采用这种贴剂注射疫苗像贴创可贴一样简单。贴剂里有直径不到1毫米的“超微针”,药物通过这些“超微针”缓慢溶解渗入皮肤,整个过程只需5-15分钟,不会导致流血和疼痛。

研究负责人萨里万说,如该方法在人体试验成功并得到推广,人们以后接种疫苗,只需到药店买个“创可贴”,往身上一贴即可。(刘波)

美国研究发现果糖是高血压罪魁祸首

美国研究人员称,摄入大量含果糖的食物和饮料会大幅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

这是有关含糖过多的饮食与高血压有联系的最新研究,它也清楚指出,果糖是导致高血压的罪魁祸首。

科罗拉多大学卫生科学中心专家迈克尔・琼乔尔说:“本次研究的数据与其他研究的数据非常一致。”

他说,减少摄入含糖食物和饮料有助于降低血压,从而减少患心脏病和肾病的风险。

据美国心脏病协会称,过多摄入任何类型的糖不仅引起肥胖,而且是引发糖尿病、心脏病和中风的重要原因。

果糖(如玉米制成的糖浆,通常添加于饮料、烘烤食品以及其他食品中)可以提高尿酸的水平,而尿酸过多会产生一种名为“血管紧缩素”的激素,引起血管收缩,从而使血压增高。

琼乔尔说,其他糖类,如甘蔗和甜菜制成的蔗糖对人体不会产生这样的影响。

日美研发心肌细胞直接培育法

日本和美国的研究人员近日说,他们通过在纤维原细胞中植入特定的3种基因,成功培育出心肌细胞。

研究人员发现,在小鼠胚胎的心脏中,有3种基因是生成心肌细胞必不可少的。通过向纤维原细胞中植入这3种基因,可以获得驱动心跳的心肌细胞。

心理学实验报告范文5

>> 网络匿名性对英语写作教学影响的实验报告 实施英语情感教学实验报告 大学英语实验报告的探索 《血染的实验报告》教学实录 《血染的实验报告》教学设计 电子词典对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影响的实验报告 《阅读教学中“少教多学”课型研究》实验报告 初中英语开设活动课的实验报告 “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实验报告 小班分享阅读活动的实验报告 英语阅读课的延伸教学 英语阅读课的教学 影子的实验报告 协商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验报告 语篇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中的应用实验 中班幼儿名画欣赏教学的实验报告 葫芦丝课堂教学的实验报告 谈谈英语阅读课教学中对多媒体网络的使用 关于“感恩之心”的实验报告 关于“改过”的实验报告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等等。许多著名报纸杂志的链接也能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纯正的英语,让他们第一时间接触国外发生的事件,从而提高英语阅读兴趣。答疑辅导区和讨论组(区)是师生、生生、互动、协作的基础,也是实现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的重要保证。测试区可分为学前测试、过程性测试和终结性测试,贯穿学习始终。学前测试有利于为学习者提供学习诊断,根据其学习特征和认知水平提供适应性学习目标、内容和学习策略指导,待其实现一定目标后再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形成一个卓有成效的螺旋式上升的学习系统。

3.网络阅读资源在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实验过程

我将本次实验做了如下计划安排:

第一阶段研究通过网络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产生了储存内心的力量。”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强烈的互动性,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第二阶段通过学生自主测试给学生一个阶段性评价,激励他们继续学习,同时完善该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在这一阶段,我除了要为学生精心设计、提供阅读资源外,更试图扮好引导者、助学者和管理者的角色,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学习策略指导和帮助。通过建立答疑系统、参与学生的讨论、提供阅读学习策略知识、对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和反思等方法,促进学生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达到帮助学生学有所得的目的。

4.网络阅读资源在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应用实验结果展示

(1)组织测试

在这一个学期的实验期,我共组织了四次测试,分别为第1周,第5周,第10周,第15周。考核的方法为阅读测试。经过十五周的实验,两个组的英语阅读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从测试成绩差距看,网络组这一学期的进步比对照组要明显很多。由此可见,网络英语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问卷分析

根据回收的45份“学生学习态度调查”的有效问卷,80%的学生觉得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快乐;96%的学生喜欢这种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93.3%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习英语的自信心。由此可见,学生对网络阅读课的英语教学模式表示了极大的认同。

5.网络阅读课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反思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绝对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纯网络化的学习,既要克服传统“填鸭式”以“教”为主的模式束缚,又要看到它能在短暂的时间内大面积地增加知识量的优点;既要完成正确引导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以“学”为主的方法,发挥学生潜质,又要看到缺乏教师的“主导”的弊病所在,杜绝“放羊”现象的出现。

这次教学研究给我最大的启示是学生蕴藏着巨大学习潜能,只要教师的教学模式设计合理,不但在规定的学时可以实现教学目标,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信息素养,使其在今后的学习中受益。同时,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他们英语基础差、学习没信心,在刚接触网络阅读英语教学时不能完全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知识难点。此时,一方面教师要循循善诱,尽量降低学生学习的焦虑感。另一方面在学习方法上引导学生,为学生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轻松自信地学习,还要让学生明白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让学生在劳动中感受到收获的快乐。

参考文献:

[1]Beane,J. Curriculum BIntegration:Designing the Core of Domestic Education[M].Teachers College Press,Culumbia University,1977.

[2]章兼中.外语教育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9.

心理学实验报告范文6

【关键词】应用心理学;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当前,对于各个高校来说,在创建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时要做到“一个中心、二个基点、多层次、多渠道”,一个中心就是开展的一切实践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在设置所有实践环节时,都要首先考虑到学生的成长与就业。二个基点就是依靠应用心理学的专业建设与发展,依据社会不同领域对应用心理学人才的不同需求,来创建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多层次就是指专业课程学习中的实践教学部分、学期中的专业调查部分、实验部分、专业学习中的实践教学部分、存在于毕业论文中的实践教学部分、利用节假日学生参加社会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种实践部分、学生在社团中的专业实践活动等,利用各个层次对学生开展实践教育。多渠道就是利用校内和校外的不同专业实践资源,为学生创造丰富多样的专业实践机会。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

为了让大学生在学习中掌握更多的知识与能力,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利用大学四年时间,高校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参与能力、创新能力、设计能力等。专业基础实践能力就是指学生利用专业学习掌握为社会服务的基础性能力,主要内容有心理学实验、设计、处理各种实验数据的能力,可以自行完成实验报告,对各种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的能力,可以利用分析软件对各种数据进行分析,能够自行完成对心理学专业文献的检索等。专业实践能力就是指学生在进入工商企业、社区、教育部门、行政管理部门以后,利用自己掌握的应用心理学知识从事心理辅导工作、咨询治疗工作、管理工作、教学工作、人力资源评估与开发工作、市场营销工作等。社会服务参与能力就是指学生可以利用自己在学校学到的应用心理学知识在上述部门中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依靠自主就业,可以提前掌握社会就业信息、就业渠道的能力,帮助学生提前适应社会需求,在心理上做好进入社会的准备。科研创新与综合设计能力就是在掌握上述所有能力的基础上,根据当前社会需求与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重视自己的专业兴趣出发,提高科研设计、社会调查、设计问卷、完成论文的能力。在笔者提到的四个能力当中,首先要求学生具备专业基础实践能力,然后在此基础上可以上升为专业实践能力,学生要想具备综合设计能力则需拥有服务于社会的能力、参与能力、科研创新能力。

二、应用心理学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实施方法

1.开展专业意识教育

将专业意识教育与其他学科的学习分离开来,这在教学中不但是一种创新,而且属于学生的需求。当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应用心理学专业的特点,就用心理学专业是为人提供服务的专业,在进行实践学习时要具备严肃的学习态度,更需要深入了解人们的心理疾苦和心理生活,要同情人们的各种遭遇,要有极大的爱心,要想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都依靠对学生进行专业意识教育。此项内容的教育主要内容有入学教育、专题讲座、学生自行检索心理学知识、学生真正领悟人生、形成高尚品格等,属于一个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环境形成的系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选择有利于自己发展的、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学生进入大三学习后明确主攻方向。

2.开展专业课程与实验教学相结合

专业课程与实验教学在学生的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在专业学习与基础课学习中,教师要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大力开展实践教学,应用案例分析、技能训练等方法,同时认真编写教学大纲、确定教学内容、应用合理的考核方法等。学生进入大三以后,专业课分为二个方面,一是心理辅导二是人力资源管理。心理辅导课的主要内容有学校心理学、个体心理咨询、团体咨询理论。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有人力资源开发、绩效管理、工资管理与设计等。学生进入大四以后,学生可以依据自身兴趣在二个方面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主要内容有情绪心理学、认知疗法、艺术与音乐疗法、精神分析原理、家庭心理学、创业管理、环境心理学、经济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等。

3.开始短期实践教学和毕业实习,积极组织社会服务与社团活动

短学期实践教学和毕业实习主要集中于学生结束四年的学习生活时,开展综合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内容有大一的专题调查、大二的实验设计、大三的专业见习、大四的心理辅导、毕业前的实习内容等。社会服务活动与社团活动是依靠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自发组织,带有明显的专业特点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内容有学生在进行专业实习时开展的勤工助学、社会领导的宣传心理知识、在社团和教师的共同参与下创办的报纸类与杂志类、联合其他大学生共同开展的心理学知识比赛、心理学内容的戏剧表演等。这些内容都属于实践教学内容,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形成专业意识,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创建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基于完善理论的、不断发展的长期工程,在创建过程中,要认识到这是一个动态的、创新的实践过程。

作者:陈奕运 单位:海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姜媛媛.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构探讨[J].情感读本,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