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房地产市场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房地产市场论文范文1
通常而言,经济高速增长都要归因于投资、消费及出口等的拉动,且投资和消费贡献极大。根据马克思扩大再生产理论,第Ⅰ部类存在优先增长趋势,但第Ⅱ大部类也需有一定的增长,用以满足两大部类增长所需的ΔV和M/X需求,如果第Ⅱ部类增长不能满足增加的需求,便会在经济增长同时伴随一定水平的通货膨胀。我国开始改革开放至1998年这一经济发展过程验证了这一点。
(一)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期我国通货膨胀路径的偏离1998年以来,我国通货膨胀在原有路径上发生偏离(如图2),从1998年开始,我国CPI增长由过去的大起大落变为较平稳的低位小幅震动,并出现几年负增长。可见,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迅速发展,我国经济呈现世界经济体发展中罕见的高经济增长与低通货膨胀并存的现象。在此期间我国投资的快速增长带动了经济高速增长,却出乎意料地未出现严重通货膨胀。由表1可见,自1998年以来,我国持续保持较高经济增长速度,最高年份为2007年,达到14.16%的增长率,而CPI却出现较低水平上涨,其中有9年时间CPI上涨在2%以内(包括4年时间负上涨),经济面临通货紧缩风险[4]。2008年物价指数上涨最多,也仅为5.8%,属于较温和的通货膨胀。另外,我国在保持较高增长速度同时,最终消费需求的贡献有8年时间都小于投资贡献(如图3所示),消费需求拉动明显不足,成为特有经济现象。从1998年开始至2013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仍保持较高速度,其中有9年时间增长率超过20%,最高年份是2009年达到29.95%,其余年份除1999年外增长率也都不低于10%。较高的投资增长率和不足的国内消费需求同时存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又在低位增长,这些现象似乎有悖于马克思扩大再生产两部类平衡规律,并使我国通货膨胀变得不可预期,唯一能够解释这种经济现象的便是我国房地产商品化的快速发展。
(二)房地产市场对通货膨胀的抑制效应我国1980年开始推行住房商品化,但由于具体政策尚属空白,房地产市场商品化只能在探索中进行,各经济组织、个体、经济制度等都在探索中适应这种重大改革。如图4所示,我国房地产经历过探索式发展后,1998年开始迅速发展,商品房自由买卖使得改善自身住房条件的需求迅速增加。我国开始住房商品化前,由于原有经济体制下人们住房大都是单位分房,因此住房支出占收入比值极低,同时住房条件也较差。随着住房商品化的实施,单位福利分房制度被逐渐取消。原有住房条件差,新家庭又失去福利分房机会,因此对居住用商品房的需求迅速膨胀。近15年来,房地产开发企业平均每年新开工房屋面积中,供居住用的普通住宅面积占近80%,高档别墅、公寓又占了4.05%,两者之和达到84.05%,剩余的生产经营用房屋仅为15.95%。可见房地产企业开发的房产也主要为满足这种消费需求。商品房属于长期资产,但在房地产市场兴起后的一段时期,占房地产市场主要部分的居住用房屋主要用于满足人们基本居住需要,具有完全消费资料属性①,房地产开发绝大部分应归为第Ⅱ部类生产,而所占比例极低的办公及营业用房屋开发属于第I部类产出。根据马克思扩大再生产理论,由于商品房需求骤增,这种特殊消费品具有占用流动性大的特点,在第Ⅰ部类高速增长期,与两部类(V+ΔV+M/X)相对应的收入将有很大份额用于购买第Ⅱ部类产出的商品房,商品房价格逐年上涨。人们为满足最基本居住需求,不得不改变消费倾向,节制普通消费品购买,以满足相对昂贵的住房需求。两大部类普通消费的抑制必然使国内消费需求难以拉动,消费价格指数也因此在经济较快增长时期仍处于极低上涨水平,甚至出现通货紧缩迹象,因此房地产市场兴起将通货膨胀推离原有路径。我国自2000年以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房价同时增长,但商品房并不能拆分为每平米购买,也不能按使用时间段平均购买,而只能整套获取。这样,购房者不得不一次性支付较大数额房款或首付款。如表2数据,2000年,我国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每人6280.0元,若以三口之家测算,两人收入共12560元,供养一名未成年人。2000年我国城镇人均居住面积为20.3平米,住宅商品房平均售价为每平米1948.0元,该户购房总价款为118633.2元,相当于两人收入的9.45倍,即使采用房屋抵押贷款的形式取得住房,按照30%的比例支付首付,也相当于2.83年收入总和,抛除生活必要开支,需要近6年时间才可完成积累。由此消费者必然改变原有消费倾向,节制普通消费用以支付购房需求,2000年我国消费者价格指数仅上涨了0.4%。另外,随着房地产价格泡沫的充斥,购房总款与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有提高趋势,对消费也继续起着抑制作用。房地产市场对通货膨胀的抑制不仅因为商品房吸收流动性大,还因为商品房总需求增长迅速。2007年之前,我国保持平均9.95%的经济增长速度,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除2004年外都低于2%,甚至有三年时间该指数变化为负,而同一期间,商品房销售额却出现高速增长,最高时为2005年的69.23%。2000—2007年,年商品房销售额占国民总收入比值也呈递增趋势(如表3),房地产市场迅速发展使本应出现的通货膨胀并未出现。房地产市场发展对通货膨胀的抑制作用被掩盖在经济增长背后,这种抑制使中国投资过热拉动的经济增长并未受到通货膨胀的威胁,反而促进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这掩盖了两大部类不平衡的潜在威胁,使我国在发展房地产市场过程中很少主动预测该市场发展趋势和调整周期[5],难以做到未雨绸缪。如2008年我国“四万亿”计划,虽然让2009年房地产市场重新振作,但却让我国与世界市场相脱节的房地产市场进一步偏离,并出现2013年的反弹性增长,使房地产价格泡沫继续膨胀。总之,由于第I部类中V和M较多,房地产市场发展成为改善住房需求的重要部分,对V和M的购房满足减少了对其他消费品的需求,由此CPI持续低位上涨。但当房地产完全成为投资品时,这种形势便会逆转。
二、房地产市场调整期的逆向通货膨胀冲击
房地产市场发展具有周期性,经快速发展之后,必然会达到饱和,继而陷入低迷[6]。饱和的房地产市场真正属于投资品市场,房地产也成为第I部类产出。房价内充斥的泡沫一旦破灭,社会扩大再生产的两大部类比例便顿时失衡,造成逆向通货膨胀冲击,且伴随房地产市场的产能过剩。
(一)房地产市场部类转移房地产市场由第II部类向第I部类的转移包含两个层面:一是房地产新开发面积中居住用房屋比例减少。从2008年开始,房地产开发企业新开发房屋面积中,无论普通住宅还是高档别墅、公寓所占比例开始持续下降,同时,办公楼及商业营业用房屋等所占比例开始逐年上升。后者明显属于两大部类生产中的C部分。根据马克思两大部类平衡理论,两部类的C都由第I部类生产,根据图5所示的房地产用途变化趋势,房地产开发正逐渐向第I部类转移。二是由于居住用房地产属性转变,此类商品房也转变为第I部类产出,这是对经济影响最主要的部分。房地产具有消费资产和投资品双重属性[7],由于商品房用途由最终获取者确定,而不是房地产开发企业决定,其属性也取决于购房者的需要和预期。在购买的商品房满足居住需求之后,购房者继续购买的商品房便成为投资的一种方式。此时购买者增加的房产主要用以赚取租金或增值收益,因此居住用房屋的投资品属性变得更强,并逐渐变为社会再生产的第I部类产出。这种转移可能产生两方面影响:一方面,由于房价泡沫破灭,在房价看跌的形势下,投资于房地产的预期收益减少[8]。根据资本追求利润的特点,商品房需求将下降,商品房成为产能过剩产品。另一方面,由于房地产开发时间较长,生产规模难以自由收缩。房地产价格上升时期,潜在的房地产投资规模过大被隐蔽,房价泡沫破灭时,占经济活动重要地位的房地产投资过快问题便会显现出来。如果我国继续依靠投资拉动带动经济增长,便会造成第Ⅰ部类的(V+ΔV+M/X)过多,向第II部类购买的普通消费资料增加,没有商品房的第Ⅱ部类产出便不能完全满足两部类消费需求,从而出现通货膨胀。我国现今房地产市场正处于这种过渡期,房地产市场向第I部类的过渡,使我国不得不面对由此可能产生的通货膨胀冲击。
(二)我国房价泡沫破灭压力表象我国房地产高速扩张之后,价格泡沫逐渐形成,现今房地产价格泡沫破裂压力增大[9]。首先,作为实物资产,房地产使用已趋饱和。我国房地产市场从1998年开始获得迅速发展,进入明显的扩张期。2008年“四万亿”计划的刺激使房价反弹程度较大,到2013年底,我国商品房价格、销售面积都出现非正常速度上涨,12月份同比价格上涨最高达21.9%,全国商品房销售量增长了17.34%,城镇人均住宅面积高于32平米。商品房的需求趋于饱和,一些城市出现大打折扣销售以及抛售现象,过剩的商品房供给短期内难以消化。其次,作为投资品,房地产投资收益低下。房地产作为投资品可获得的收益主要包括租金、增值收益、更多的动迁补偿等,这三类收益的赚取都须以其实物使用形式为基础。在实际生活和经营求难以挖掘的情况下,房地产投资价值降低。如今,我国房地产市场平均收益率下降,年净租金收益与房价的比例大都低于2%,小于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3.25%。一些商品房空置的“零租金”现象愈加突出,我国商品房空置率已高于20%,一些大中城市呈现所谓的“鬼城”[10]。投资于无租金低价格上涨的房地产市场等于资金受到侵蚀。再次,维持房地产发展的资金链支持削弱,行业资金周转困难。房地产业是资金密集性行业,其发展离不开强大资金链的支持。我国房地产投资资金中自筹资金的比例一般为30%左右,其他主要依靠商业银行提供的资金,包括房地产开发商向银行获取的20%左右的直接贷款、个人购房时采用住房抵押方式向银行所贷款项,两种方式所获银行资金量极高。近几年,房地产业的直接贷款比例下降,2010年直接贷款比例就开始下降为17.30%,其后两年都在15%左右,2013年在房地产市场获得极强增长的情况下也仅为16.11%。长时间的银行信贷收紧使房地产商降价抽身的压力加大。银行资金支持削弱使得房地产商资金链条紧绷,时间愈长,房价泡沫破灭压力愈大。
(三)房地产调整期的逆向通货膨胀冲击引致因素中国房价泡沫存在已成为事实,但房价泡沫一旦被硬性挤破,其直接后果便是通货膨胀冲击。首先,房地产市场的流动性释放施压于通货膨胀。房地产吸收资金量大,对物价指数影响也大。1998年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以来,我国出现罕见的高增长低通胀态势。2008年政府采取的4万亿刺激计划,使2009年物价指数出现暂时紧缩。2013年房地产市场出现反弹性增长,并导致令金融业措手不及的“钱荒”。2014年5月份一些城市房地产销售价量双降,CPI增幅却创今年来新高。可见房地产市场对物价的影响力量之大。若房地产价格失控性下跌,房地产市场不但不能吸收流动性,还会因房地产抛售挤出极多的流动性,加剧流动性过剩,给经济造成极大的通胀压力。2014年6—7月份,房地产市场低迷趋势明显,而不同于2013年的“钱荒”,一些银行开始主动设计新的放贷方式,以寻找资金的投向,这可说明银行流动性比较充裕。其次,银行次贷风险加大。房地产价格泡沫破灭时,购买者若选择弃房,银行不得不对商品房进行拍卖,抵押物价值存在损失显而易见,这种损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作为抵押物的房地产价格下跌,这种价值减损是最基本的减损,银行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规避部分风险。近几年我国商品房贷款的严格控制,减少了这种抵押房估计价值下降造成的风险。另一方面是抵押用房地产拍卖价格的下降损失,实际上银行面临更大的损失便是这种拍卖损失。因为房地产价格过高,房地产需求变弱,二手房有价无市。商品房按照市场估价拍卖,通常都会流拍,如2013年温州弃房进入首拍后,成功率还不到5%。经多次拍卖、多次折价后商品房才能成功拍卖,这种价值减损及拍卖费用是风险的实质来源。若房价泡沫破灭,弃房急剧增多,银行风险会更大,可能导致局部性金融危机。再次,地方政府债务存在危机风险。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各城市承载力不足,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巨大投入。地方政府在推出新产品“空地”之前,需要预付很大一部分动迁支出。所有支出是每年财政收入所不能弥补的,因此地方政府大规模举债,并通过出让土地使用权来弥补。房价泡沫破灭将导致土地出让难以实现,甚至出现房地产商想要“退货”现象,地方政府收入锐减。支出增加和收入下降共存的结果便是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开始。政府作为公共管理部门不能破产,最终不得不靠增发货币来解决债务问题,货币的增发必然会加剧通货膨胀。总之,我国房地产抑制通货膨胀时期基本结束,对房地产市场的过度依赖可使经济失去对新形势的适应能力。在我国根本的结构性矛盾没有完全解决的情况下,持续通货膨胀压力会加大。若持续使用计划性的救市政策,人为推高房价,只能助长社会投机活动,使房地产泡沫持续膨胀,最终可引发通胀全面爆发。
三、政策启示
房地产市场论文范文2
摘要:我国现行的房地产税制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存在着重流转,轻持有,税制不统一,立法层次低、征税范围窄、配套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为此,在立足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合并税种,下放管理权限,开征不动产闲置税、完善各项配套改革措施等,尽快完善税制,缓解社会矛盾,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房地产税制改革
一、我国现行房地产税制存在的主要矛盾
我国现行的房地产税制中,涉及到营业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契税、耕地占用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使用费等10余类。随着住房制度的全面改革以及房地产市场的建立和发展,房地产税制与经济发展存在矛盾,不同税种之间也存在冲突。这不适应当前人们已购有较多较高价位住宅,需要进行有区别的财产占有关系的税收再分配调节,缓和社会矛盾的迫切要求,也不适应需要通过税收调节房地产供需关系及其结构,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现实要求。
(一)重流转,轻持有
房地产持有阶段课税少、税负轻;而流通环节,多个税种同时课征。着重对营业性房屋、个人出租房屋征税,如个人房屋出租收入既要征收房产税,又要征收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明显存在重复征税的问题。但不对个人非营业性住房征房产税,这相当于给了土地持有者无息贷款,只要未流通,就无须为土地的增值而纳税。这样做实际上鼓励了土地持有,助长了土地投机,导致了高房价与高空置率的存在。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止2007年4月,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为1.27亿平方米,其中空置商品住宅0.69亿平方米,全国空置率超过25%,大大超过国际公认的10%的警戒线。一边是1亿多平方米的商品房白白空置,一边是大量迫切需要住房的居民买不起房子,这一不正常的现象已到了需要严重关注的时候了。
(二)税制不统一,内外两套有违公平
内企及华籍居民适用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和土地增值税,外企和外籍人士适用土地使用费和1951年当时的政务院公布的《城市房地产税暂行条例》的城市房地产税。这不仅给税收征管增加了难度和成本,还造成内外资企业竞争起点不同,税负不公,不利于统一市场的构建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培育发展。
(三)税收立法层次低,征税依据不太充分
按税收法律主义原则,税收的征收必须基于法律的规定进行,没有法律依据,国家就不能征税、任何人就不得被要求纳税。这里所指的法律仅限于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不包括行政法规。但我们现行的企业房地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其法律依据是由国务院制定并以暂行条例的形式颁布实施的行政法规,级次较低。
(四)征税范围窄,财政功能不强
房产税限在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征收,还把行政机关、人民团体、军队自用、财政拨付事业费的机构、个人居住用房等房产列为免税对象;土地使用税也排除了农村土地,仅限于对城镇土地征税。房地产税范围过窄,税基偏小,收入不高,也使其难以成为地方政府的主体税种。
(五)税、费不清,费高于税
目前,我国涉及房地产开发、销售全过程的所有税收,约占建设成本的9%;而如配套费等各类规费却达到41%。
(六)配套制度不健全,税收征管难度大
考虑到将来的税制改革,需要进行财产评估的税种和数量会很多,而我国的房地产评估业起步较晚,既不规范也不成熟。房产评估制度作为房地产税收的主要辅助手段还很不健全,目前还无法帮助实现房地产税收的顺利征收。
二、房地产税制改革的总体思路
采取“一清,二转,三改,四留”的办法,即对现行涉及房地产方面的税种进行整合,清理取缔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税种,合并税基重叠或有紧密关联的税种;将流转环节过重的税收负担转移到房地产持有阶段;把一部分体现政府职能,属于税收性质,且便于税收征管的收费,改为征税;对符合国际通行作法,又属必要的少量规费,继续规范化保留。统一内外资企业的房产税,简化税制;提升房地产税收的立法层次;扩大税基,公平税负;建立和完善房地产估价制度等配套措施,促进我国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有序地发展。
三、房地产税制改革的具体设想
(一)合并税种,开征统一规范的物业税或不动产税
把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土地使用费,以及属于税收性质的其他收费,合并为全国统一的物业税。既包括房屋、土地,又包括难以算作房屋的其他地上建筑物及附着物。我国物业税的主要设想如下:
1.扩大征收范围,确定征免界限。要改变房地产税收重流转,轻持有的现状,就必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扩大不动产的征收范围,取消那些不适应现实情况的减免。一是取消个人所有非营业性住房免税的规定,初期可把征税范围只限制在非普通住房,特别是对占用土地资源多,拥有住房面积大的豪宅、别墅等高档房实行高税率,而对占土地资源少、拥有住房面积小的低收入阶层给予税收减免政策。这样可改变部分居民买不起房,而买得起的人因持有成本过低,就多买多占的现状。这笔税款应专项使用,作为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专项基金,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积极建设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也可作为对符合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住房有困难的家庭提供购房或住房租金补贴,这样将高收入者的收入转移给低收入者,抑制目前我国逐渐拉大的收入差距,控制收入分配中的“马太效应”,缓和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二是取消对事业单位有关免税的规定,把非公益性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用地用房纳入征税范围。三是把农村的工商营业用房和高标准住房纳入征税范围。
2.对房产税以评估市场价作为计税依据。现行房产税一是从价计征,是以房产余值(房产原值一次扣除10%--30%后的余值)作为计税依据;二是从租计征,以租金收入作为计税依据。这很不合理,按历史成本价余值征收,使得税收收入与房地产价值背离,国家不能分享土地增值收益,还将承担通货膨胀损失;从租计征的则对其实际租金难以把握,且对经营行为征税与营业税有交叉;而且对同一宗房地产按从租计征与从价计征两种方法分别计算出的税额相差很大。
3.对土地使用税应按类型和用途分别制定税率。现行城镇土地使用税是分地区按单位面积实行固定税额的办法,一是国家不能及时分享土地增值收益;二是税率过低,且不同等级土地之间的税额差距太小,体现不了调节级差收入的作用,对促使土地使用者节约用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益等方面的效果不明显;三是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许多地方城乡结合部难以区分,分设在城乡的企业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也会产生税负差别;四是部分减免税规定,过多地照顾了纳税困难企业,不利于一些占地面积大而经济效益差的企业加强自身的经营管理,影响企业间的平等竞争。对此可借鉴国际通行作法,对个人住房按类型、经过评估的市场价格采用三四级超额累进税率制。
4.全国税率应有弹性。我国地域广阔,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全国不宜采用统一税率。可设立一个弹性控制区间,各地根据经济发展的水平、纳税人支付能力等因素,在许可的范围内选择适用的税率。
(二)提高立法级次,下放管理权限
中央制定物业税的基本法,对税法要素做原则性规定,而由省级立法机关或政府制定细则,明确具体征收范围、税目税率、减免优惠、实施办法及其征收管理等,不仅有利于维护中央的税制统一,而且有利于各地因地制宜、灵活处理税收问题,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逐步把物业税培育成为县市级地方税的主体税种。
(三)开征不动产闲置税
目前,土地、房屋资源浪费现象相当严重,存在大量已征未用和购而不用的情况,有的地方政府还征用大片土地,等待招商引资时高价出让。国内有1亿多平方米的商品房空置总量,其中空置一年以上的超过50%,占压资金超过2500亿元。而我国商品房开发商大多以银行贷款为主,房子销售不出去,必将威胁金融业的良性运行。为制止这种坐享房地产自然增值带来的收益的行为,打击囤积居奇,抑制非理性投资,制止资源浪费,优化资源配置,防范金融风险,需要采取税收强制措施,开征不动产闲置税。这样可大大增加国家的税收收入,非常有效地遏制房地产投机,避免任何因房地产泡沫给国家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四)完善各项配套改革措施
一是建立和完善房地产登记制度,全面掌握房地产各方面情况,找准征税目标。二是建立和完善以房地产市场价格为依据的价格评估体系。三是注意房地产税制改革与其他税制之间的协调。房地产税制的变动,将关系到有关房地产业的多项税收和收费,因此,要把该项改革和整体税制完善结合起来,处理好相关税种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房地产市场论文范文3
[论文摘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以上海市房地产消费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定性定量的分析诸多影响上海市消费者购房决策制定的因素,并从把握消费者心理的角度对房地产市场营销提出建议。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步发展,房地产行业也蓬勃发展,已成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房地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逐步走向成熟,上海作为国际性大都市更吸引了世界各地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投资,房地产价格不断飙升。但经历了多次宏观政策调控之后,2007年底至今,房地产市场消费者持币观望心态日益明显,新房及二手房的交易数额不断走低。从营销手段来看,仅仅靠重金投入举办大型推介活动,大规模投放广告等方式已经很难收到良好的营销效果。现阶段的房地产营销只有从项目策划阶段开始就准确把握消费者心理开发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房地产产品才有可能完成预期销售目标。
一、上海市房地产市场消费者特征
心理活动是人的头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是各种信息在人的头脑内进行整合后,形成意识,并以言语、动作和活动的行为方式表现出来的反射过程,因此,消费者心理对购买行为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房地产市场具有区域性特征,因此不同城市的房地产消费者在选择住房的过程中有其不同的心理特点,本文以上海为研究对象,采用市场调研法,收集了从2007年1月到2008年7月的房地产市场消费者心理调查数据。调查对象为在上海居住3年以上并已在上海购房或打算在1年内购房的准购房者,共获得调查问卷5000份,经电话核实其中有效问卷为4500份。调查内容包括购房者基本特征、购房者购房要求和购房者购房行为及习惯三个方面。购房者基本特征包括被调查者年龄、职业、家庭收入、性别等个人基本情况;购房者购房要求包括房型、区位、建筑形态、价格等因素;购房者购房行为习惯包括房款支付方式、购房影响因素、房地产品牌影响力、对未来房地产市场的预期等因素。本文以定量研究为主,定性研究为辅分析了诸多影响上海市消费者购房决策制定的因素,并从把握消费者心理的角度对房地产市场营销提出建议。通过调查分析,上海市房地产市场消费者心理具有以下特征:
(一)购房者年轻化
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购房者年龄处于26-35岁之间的比例最大为42%,其次是处于36岁-45岁之间的购房者,占购房总人数的25%,55岁以上的购房者比例最低仅为5%。结合其他问卷问题进行分析,26-35岁之间的购房者大多收入良好,职业以企业管理层、医生、教师、自由职业者为主,具备良好的经济条件,其中63%的被调查者是首次置业,37%的被调查者在上海拥有一套以上的房产。相比26-35岁之间的购房者,36-45岁购房者的二次置业比率明显上升,达到58%。对于55岁以上的购房者来说,贷款门槛高成为制约他们置业的最主要原因。
(二)高学历购房者比重增加
购房者中专科学历所占比例最高为30%,本科为28%,硕士及以上学历15%,此比例除受到中国人口学历组成的金字塔形结构影响之外,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结合年龄统计进行分析,专科学历中年龄位于36-45岁之间的占总人数的64%,以上海本地居民为主。本科学历中年龄位于26-35岁之间的比例稍有提升,上海本地居民的比例略微下降。硕士及以上学历中26-35岁购房者比例与本科学历中此年龄段比例基本相当,但上海本地居民的比例大幅下降,他们当中大多数都是“新上海人”,其中包括本地高校毕业留沪人员,外地或国外赴沪就业人员等,从统计结果来看,这些人大多年纪轻、收入高,逐渐在购房者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
(三)单身购房者期待受到重视
与传统观念中所认为的不同,购房者不在单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购房行为,越来越多的单身人士加入到购房者的行列中来。调查显示,大概有38%的购房者为单身。这些单身购房者需求大大多是总价低、面积小、功能完善、交通便捷的房地产产品。
(四)房型与住房面积受购房者关注
在参与调查的购房者中,三室二厅的需求比例最高为33%,三室一厅为20%,其次为二室二厅和二室一厅,分别为17%和15%。购房者心目中合适的住房面积为80-130平方米。相当比例的住房者参与问卷调查的过程中反映了对目前市场房型的不满,住房面积越来越大,总价越来越高,面积房型都合适的住宅产品越来越稀有。
(五)多层住宅受欢迎
52%的被调查者表示希望购买多层住宅,30%希望购买小高层,独栋别墅项目占比例最小,仅为5%。与上世纪90年代末、本世纪初消费者青睐高层住宅的情况不同,更多的被调查者认为,多层住宅让消费者享受更加轻松的居住氛围,更宽阔的草坪和更低的人口密度。
(六)多种因素影响购房决策
影响购房决策最重要的指标为总价,约有30%的被调查者表示房屋总价是影响购房决策的最重要的因素,其次地段约占被调查者总人数的20%,关注社区环境和交通状况的受访者皆为14%左右,还有少数被调查者提到了物业管理、升值潜力、房屋年代、区域生活配套等因素。从数据分析中发现,房屋总价依然影响消费者决策的最重要因素。大多数关注地段的被调查者表示考虑到出行成本、房屋升值等因素,地段成为他们选择房产时不得不考虑的因素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区域生活配套的关注程度非常小,大约只有2%左右,这也解释了上海市郊区一些区位配套及其不完善的房产热销的原因,大多数消费者认为配套不完善仅仅是暂时现象,随着区域发展、市政设施完善,区位配套程度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
(七)付款方式随年龄变化
被调查者中,年龄在26-35岁之间的购房者中70%左右选择按揭购房,55岁以上的购房者多选择一次付清和向亲戚朋友借款。除了银行贷款制度的制约外,通过访谈发现,理财观念不同也是这种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
(八)投资性购房者比例下降
通过比较2008年1月之前与之后被调查者的购房目的发现,随着各项宏观调控制度的出台,投资性购房者的比例出现相当幅度的下降。2008年之前以投资为目的的购房大约占购房总人数的27%左右,而2008年之后投资购房者比例下降了约10个百分点,有投资需求的购房者也多数选择持币观望。
(九)对房地产市场的预期走低
通过对比2008年前后的数据发现,2008年之前,约70%的购房者认为上海市房地产价格将大幅上涨或小幅攀升,2008年之后的调查数据显示只有30%左右的人认为房地产价格未来将走高,约30%的人认为房价将走低,其余受访者选择未来房价走势不明朗。
(十)上海消费者对区域无明显偏好
与通常认为的不同,黄浦、徐汇等中心区域并没有受到购房者的额外青睐,选择在各区域购房的消费者数量大致持平。究其原因,上海市交通状况不断改善,出行时间不断缩短;郊区拥有更高的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且房价普遍较低。
二、提出建议
上海市房地产市场消费者心理呈现出以上特点,在市场营销过程中,把握消费者心理特征无疑将取得更好的营销效果。本文试从把握房地产消费者心理的角度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营销提出以下建议:
(一)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必需全面细致地进行调查,把握需求信息尤其消费者心理信息分析
这一工作要摸清消费者喜欢什么样的产品,具有哪些消费习惯,消费者有怎样的审美观念,对产品有哪些特别的要求等,然后根据消费心理合理地进行产品定位。开发商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建造过程中使用哪此工艺等都必须围绕消费者心理需要展开。
(二)要善于从众多消费者多样性的消费心理中提炼具有共性的心理特点,准确地进行客户定位
从目前我国房地产的发展来看,房地产营销还没有到针对个人心理需要“量身定制”的程度,而往往是针对一批消费者开发一批产品。消费者心理需求各种各样,但是在某一层次的消费者中还是存在着带有共性的消费特点,如何把这些带有共性的心理提炼出来,贯穿到房地产再生产的整个过程中是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只有将共性心理提炼出来,营销人员才能准确地把准潜在的消费群体,实施客户定位。
(三)实施名牌战略,进行形象定位
名牌战略就是企业通过对自身的产品、管理、服务、商誉等进行宣传,让消费者对企业品牌产生良好的印象,并形成习惯性消费心理的过程,它不仅仅是利用某一方面信息对消费者实施影响,而是通过多种“良性”信息对消费者心理进行长期影响。
(四)通过有效的营销手段和营销技巧影响消费者惯有的消费心理,诱导其形成购买决定
房地产营销人员科学地运用一些营销技巧(如营销人员细致地服务、详尽地讲解等),同样可以与消费者形成心理共鸣,促成交易。
参考文献:
[1]尹志东,成都市主城区住房需求结构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2]张晓斌、张声东,试论我国房地产开发的项目策划模式[J].国外建材科技.2004年02期.
[3]万浩华,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结构和行为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4]邹高禄,成都市商业房地产市场需求敏感性因素分析[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4年05期.
房地产市场论文范文4
[关键词]外资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
近年来,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环境的日益转好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房地产市场逐渐活跃,大量外资不断涌入我国房地产行业,并呈逐渐膨胀之势。据有关资料显示,房地产市场已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第二大行业。2006年一季度,境外机构和个人购买境内房地产结汇12.49亿美元,增长211.4%。外资已经成为我国房地产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其影响和作用不可忽视。
一、外资进入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成因
1.我国现行房地产业政策的不完善和监管不力
我国目前对产业基金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依据,因此无法以法律的形式对房地产基金的发起、设立、组织形式、治理结构等重要原则做出明确的规定,房地产基金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这为国外投资机构大规模进入房地产提供了便利条件。另一方面,我国各级政府和部门对外资进入房地产市场监管不力。例如,2004年11月我国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将普通住宅作为鼓励类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将土地成片开发、高档宾馆、别墅和高档写字楼等作为限制类项目。
2.人民币升值预期
近几年,由于我国对外贸易规模增长迅速和进出口顺差不断扩大,使得我国成为贸易摩擦的“众矢之的”。美国、日本等国家把本国的贸易逆差和失业归罪于我国的外汇制度和货币政策,不断对人民币升值进行施压。因此,我国一直承受着较大的货币升值压力,这给国际资本进入我国提供了较好的获利预期。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使得国际资本源源不断地进入我国房地产市场。
3.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和房地产业较高的市场利润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稳定开放的市场环境为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同时,按照国家计划2020年达到小康水平,人均住房面积达35平方米的基本目标测算,到2020年我国房地产住宅市场平均每年增长速度至少应在7%~10%。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较高的市场利润,在资本逐利本质的驱动下,海外资本大量流入我国房地产业,并且集中投入热点地区的房地产。
二、外资进入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1.有利的一面
(1)弥补了我国房地产行业资金的不足,带来了先进的房地产金融运作理念
长期以来,我国房地产行业的主要融资模式过于单一,资金来源渠道狭窄。据统计,房地产开发投资资金中银行贷款比重为30%,如果考虑住房消费贷款、建筑企业流动性贷款和土地储备贷款,这一比重将上升到80%,而其他融资渠道如房地产信托、房地产股权融资、房地产债券、住房资产证券化等融资方式,在我国房地产金融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所占比例十分小。因此,海外投资者的纷纷进入,尤其是具有金融投资性质的海外投资机构的进入,不仅带来了大量的资金,弥补了我国房地产行业资金不足的问题,也带来了许多新的房地产金融理念和金融工具,有利于丰富和发展我国房地产金融体系,促进房地产金融创新。
(2)加剧了房地产市场的竞争,促进国内房地产企业不断提高竞争能力
我国房地产市场是一块巨大的蛋糕,房地产企业数量众多,竞争十分激烈。但是多数企业规模不大,资金实力较弱,管理体制陈旧,营销手段落后,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不足。而各方面实力雄厚的海外房地产企业的纷纷进入无疑进一步加剧了房地产市场的竞争,直接影响和冲击国内各大房地产开发企业原有的利益分配。中小开发企业则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生存挑战。因此,国内房地产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竞争能力,必然会加快企业间的并购重组,同时不断改进技术和设备、强化创新及管理理论,降低开发成本、提高产品品质,生产出更高水平的、更适合消费需求的房地产产品,从而提升整个行业的发展水平。
(3)提供了高品质的房地产商品,满足了消费者的需要
随着国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房地产商品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关注住宅或办公的面积大小,也开始强调环保节能以及人性化设计等要求。由于海外房地产开发企业大多具备雄厚的资金实力、先进的技术和开发理念、成熟的管理体系,能够在房地产规划、设计、开发、物业服务等各个环节做到更加科学合理,更富有人性化,从而能为国内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房地产商品,满足人们对优质的办公环境和住宅的需要。
2.不利的一面
(1)制约了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性,增大了调控难度改革开发以来,由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政府长期实行招商引资的政策,使得外资在外汇、信贷、土地和产业政策等方面具有相应的优势,并且能够有效逃避宏观政策的制约。而国内许多房地产企业不仅没有同等的优惠政策,还经常受到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措施的约束,例如当前房地产“银根紧缩”的信贷政策就加剧了国内房地产企业资金紧张的局面。这样一来,许多国内房地产企业为了自身发展的需要纷纷寻求外资的合作,通过与外资的相互融资,逃避国家产业政策的限制和约束。因此,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效果,增大了调控难度。
(2)加剧房地产市场价格波动,助推房地产价格上涨
外资在投资市场中对国内投资者的心理影响非常大。以股票市场为例,2002年以后,我国股票市场开始引入境外的合格投资者(即QFII),到目前为止,QFII的资金总量只有60亿美元,占流通市值的4%,但这4%的外资对我国股票市场的投资理念和投资行为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外资大规模进入房地产市场,也将推动非居民机构和个人购房的比例不断增加,形成较强的房地产市场“标杆效应”,促使国内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另外,外资对高档住宅和商业地产的炒作,也会由于交易活跃和利润率攀高而挤压中低档房产的投资,造成中低档住宅市场供求失衡,从而进一步抬高其市场价格。
(3)加大了国际收支失衡和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加了金融体系风险
只要国际资本对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存在,它们进入我国投资的势头就不会减弱,而且会更加强劲。而随着境外资本特别是国际游资的不断增加,将进一步拉大我国国际收支差额,加剧各国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一旦对人民币升值预期消失,大量投机性资金就会迅速撤离楼市,汇出国外,这样一来不仅会对以银行贷款为主要融资渠道的我国房地产行业造成致命打击,也会严重危及到我国金融体系的安全,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对策建议
1.要充分认识加强对外资进入房地产市场的管制的必要性
房地产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产业相关性高,带动性强,与金融业和人民生活联系密切。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3年各国汇兑安排与汇兑限制》,183个成员中,有137个成员对外资投资房地产进行管制,其中既有发展中国家也有发达国家,既有货币可兑换国家也有不可自由兑换的国家。而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人多地少,土地资源十分稀缺是基本国情,房地产业发展又正处于初级阶段,市场比较脆弱,法制还不健全。因此,加强对外资流入房地产的管制,不仅符合国际上大多数国家保证和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通行做法,更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防止国民财富外流的需要。
2.改革现行的外汇管理体制,建立灵活的市场汇率机制
稳步推进我国汇率制度改革,降低结汇的强制性,扩大售汇的自主性,形成相对中立的外汇管理政策框架,并采取较为灵活的浮动汇率机制。对人民币进行小幅升值是目前解决人民币升值问题的最佳方案。因为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加国际游资的投机成本,另一方面也弱化了人民币大幅升值的预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境外投机性资本投机“人民币汇率”的意图。
3.综合运用税收、信贷等手段调控外资在房地产市场的投资
在房地产消费环节,对于非居民购房,要以自用为基本原则,而对于购买多套住宅和短期内转手交易的境外非居民,应实施严格的管制措施,加大税收征收力度,提高其投机成本;针对外资产业基金大量进入商业地产,应及时制定针对外资进入商业物业的调控政策,提高营业税和收入所得税的比例。同时,加强对房地产贷款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信贷管理,提高境外投资者购买住房按揭贷款的比例,禁止境内银行为境外非居民个人和机构在境内购买商品房提供按揭购房贷款及外汇抵押人民币购房贷款。
4.建立健全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和预警预报体系
当前,我国对房地产市场的监测和管理手段仍相当落后,为防止外资大量流入房地产而引发各种风险,要加强对外资流入房地产市场的监测和预警。例如,针对目前外资流入房地产市场底数不清等问题,要加强统计分析,建立外资购买房地产的登记体系,全程跟踪资金的流动,防止外资对房地产进行炒作;充分发挥专业统计部门的信息主渠道作用,根据外资流动和房地产交易的有关数据设计一套科学的、可操作性和定量化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以便及时掌握市场运行态势,制定有效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和措施。
参考文献:
[1]温建东马昀:房地产市场对外资“设限”的思考[J].中国外汇,2006(9)
[2]韩忠雪:外资进入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变化趋势和影响[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6(7)
房地产市场论文范文5
与此形成鲜明对应的是一些成熟的开发商不约而同地把客户服务当作了今年的重头戏。像广州市“合生创展”特意将2002年定为“服务质量年”;广地花园也将社区服务领跑计划作为今年的主打方向;还有一些开发公司纷纷成立了“客户服务部”等等。看来,在今后一段时期房地产市场上开发商之间的服务战是不可避免的了。
一、服务——市场营销的新杠杆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及市场营销策略被广泛地运用,一些市场营销创新者大胆地突破了传统的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四个市场营销组合因素框架,把服务作为第五个因素引进了市场营销组合因素之中,使以顾客为中心的观念深入人心,并在营销活动中得以贯彻实行。作为市场营销主要因素的服务,从产品的整体概念中延伸出来,其对象及内容出现了新的变化,它不仅包括对现实顾客的服务,而且也包括对潜在顾客的服务;不仅要提高顾客现实的(售后的)满意程度,还要提高预期的(售前的)满意程度。服务可以使企业创立个性,增加竞争优势,有效地增加企业的新销售和再销售的实现机率。服务作为第五个因素的导入为市场营销提供了一个新的杠杆,为企业市场定位和增加竞争优势等开辟了一条新路。
由于市场上竞争模仿的日益加剧,企业的技术和产品的特征优势通常是短暂的,服务是产生差异性的主要手段。服务对顾客感知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服务可用来创造竞争者难以模仿的竞争优势,即在定位中创造差异性。
服务可以提高企业竞争优势。按照菲利普·科特勒的“顾客让渡价值理论”,顾客在选择不同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时,首先考虑是否能够获取最大顾客让渡价值。所谓顾客让渡价值是指总顾客价值减去总顾客成本的差。总顾客价值由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和形象价值组成;总顾客成本由货币成本、时间成本、体力成本和精神成本组成。总顾客价值中的服务价值提高了,就意味着加大了顾客让渡价值的值,从而也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二、开发企业开展服务营销是大势所趋
面对市场竞争的压力,许多开发企业开始意识到优质的服务才能占领或保住市场,由此产生出“以市场为中心”和“以顾客为导向”的市场营销观念。它强调企业与顾客之间的沟通与联系,以不断满足顾客的需求为中心,以采取具有竞争性的策略为特点,成为当今倍受关注的一大营销理念,即“服务营销”。现在,服务营销的观念越来越被开发商所认同和接受,它必将推动房地产市场走向更加成熟和理性。
1、服务是房地产业的本质。房地产业属于第三产业,是服务领域的行业。开发企业为顾客提供满意的居住(办公、投资)服务责无旁贷。在过去的房地产卖方市场的条件下,平庸的服务司空见惯,久而久之,交易双方对此也习以为常。然而,当今买方市场的条件下,顾客正变得挑剔、精明,其消费行为也日趋成熟,平庸的服务再也不能赢得顾客的青睐,优质服务才是企业走向成功的金钥匙。
2、服务经济时代推动服务业蓬勃发展。随着科技和企业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顾客购买力和需求趋向的变化,服务因素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已取代产品质量和价格而成为竞争的新焦点。世界经济开始进入服务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将是服务的竞争,任何企业越来越无法抵御服务浪潮的冲击。
3、市场价值中心的转移是一种客观规律和趋势。在世界范围内,各产业的发展早已经历从产值中心论、销售中心论、利润中心论到顾客中心论的阶段,并已进步到以“顾客满意度”为核心价值的时代。这种市场价值中心的转移是一种客观规律和趋势。对于房地产业来说,也应顺应这种发展趋势,以客为尊。企业如果没有服务,也就意味着没有营销。
4、需求的变化要求服务的及时跟进。顾客有不同的偏好,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其偏好也在变化。不同生活方式的人们寻求不同的产品,并采取不同的交流方式,结果使大型的房地产市场分解出许多的细分市场来。服务作为一个新的市场营销组合因素后,为顾客服务观念被贯彻到从产品设计到售后服务的整个活动中,这就为满足各细分市场提供了可能。开发企业根据不同顾客的需求,及时、准确地制定出服务目标,营销效果就会大大提高。
三、行之有效的服务形式
随着买方市场的到来,顾客越来越要求企业提供细致、周到、充满人情味的服务,于是,选择什么样的服务形式去满足顾客的需求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是几种常见的服务形式。
l、全过程服务。全过程服务是在房地产售前、售中及售后的每一环节都对顾客进行细致而深入的服务。也就是从顾客产生购买欲望的那—刻起,到产品使用价值耗尽为止的整个过程,都对顾客细心呵护,使顾客与自己的产品紧密相联,让顾客在每—个层面都感到完全满意。
2、全员服务。全员服务要求企业增强员工的服务营销的群体意识和团队精神,并在企业内部形成新的服务关系。总经理为各部门经理服务,各部门经理为销售一线人员服务,销售—线人员为顾客服务,从而形成一条以顾客为导向的企业服务运作链。企业全体员工都在不同岗位全心全意服务于顾客并以此作为工作信念和发展目标,在企业内部逐步形成以服务文化为核心的企业文化。
房地产市场论文范文6
为了更好的了解咸阳市房地产市场,需要先了解咸阳市概况、综合实力、经济结构、现代工业、城市建设、人口及人民生活。咸阳市位于关中平原的中部,既在九竣诸山以南,又在渭水以北,山南叫阳,水北也叫阳,山水俱阳,故名咸阳。咸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中国的封建王朝一秦王朝建都之地。南北长145千米,东西宽106千米,面积为10196平方千米。辖兴平市一市,秦都、渭城2个区,武功、泾阳、三原、礼泉、乾县、永寿、彬县、长武、旬邑、淳化10个县,共有216个乡镇,8个街道办事处,3843个行政村,163个居委会。人口494万人。地处陕西关中平原腹地的咸阳,有着2350多年的建城史,是中国甲级对外开放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卫生城市、中国地热城、全国十佳宜居城市及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市。2004年,又被评为首届中国魅力城市[33]。经过建国5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的建设,咸阳已具有较强大的工业基础和经济实力,现已形成纺织、电子、煤炭、石油化工、机械为主体的工业体系。“十五”期间,咸阳市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就,经济建设进入突飞猛进的时代,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突出表现是:经济总量迅速扩大,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到2006年底,五年工业总产值完成1930.45亿元,2005年当年生产总值实现了433亿元[34],2006年当年生产总值实现了484亿元。2006年咸阳市实现财政收入为35.1亿元,同比增长了11.3%;2006年财政支出为42.8亿元,比上年增长36%。2006年人均生产总值达到9723元,比上年增长7.4%[35]。咸阳市综合实力。全市生产总值、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的总量居全国第111位,居陕西省第2位[36]。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及增速均保持在全省前列,在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经济社会科技全面进步,经济运行质量创历史最好水平。咸阳市经济结构。咸阳市三次产业结构继续优化,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2006年,认真落实国家农业和粮食生产政策,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第一产业稳步发展,完成增加值98亿元,同比增长7.2%;第二产业仍然是咸阳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完成增加值218亿元,同比增长16.4%;第三产业发展活跃,完成增加值168亿元,同比增长11%;三次产业结构为20.3:45.0:34.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1.7%、57.9%和30.4%[37]。咸阳市现代工业。咸阳是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纺织工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棉纺、毛纺、化纤、印染、服装、纺织机械及纺织科研门类齐全、相互配套的完整13体系,成为全市出口创汇的主导产业,其年产值占全省纺织业的1/3。电子工业已成为实力较强、技术装备水平较高的新兴产业,全国最大的彩管厂陕西彩色显像管总厂等13家大中型电子企业集中于市区西郊,其年产值占全省电子工业的近一半。秦都已被人们誉为“纺织电子城”。咸阳市已成为陕西最大的果品生产加工基地,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电子工业基地、能源化工基地,医药保健基地、纺织工业基地。咸阳市城市建设。要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就必须进一步提升城市的品位和城市形象,以扩大知名度。近几年以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为重点,推进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2005年,全市上下以打造绿色咸阳,争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龙头,抓紧实施“蓝天、碧水、绿色、宁静”工程。咸阳市城市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城市综合功能显著增强。全市天然气用户发展到10万户,天然气加气站3座,市区天然气覆盖率达到90%;污水处理率达8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78.4%;城市绿化率达到36.7%。咸阳市城市道路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实施了人民路、玉泉路、文汇路等多条道路的改造建设,大大改变了往日破败不堪的旧面貌。2005年咸阳市入选为“中国十佳宜居城市”,是西北地区唯一入选的城市[38]。2006年新建、改建一、二类公厕50座,城市公厕达到299座,其中二类以上公厕达20%以上;共改造、新建市场38个,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生活[39]。咸阳市人口及人民生活。2005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98.0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43万人。其中,其中农业人口355.4万人,占总人口64.16%;非农业人口142.67万人,占总人口35.84%[40]。随着企事业单位增资政策的落实、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加强以及农村富民工程的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780元,比上年增加522.69元,同比增长6.3%。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7147元,比上年增加708元,同比增长11%。城镇居民用于医疗保健、娱乐教育文化和居住方面支出分别比上年增长42.3%、4.5%、7.5%。2006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393.4亿元,比年初增加36.7亿元,同比增长10.3%。全市年末人均储蓄存款额为7909.13元。2006年末城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25平方米,比“九五”末增加7.25平方米。咸阳市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五大保险全面启动,参保人数大幅增加。城镇居民最低生活标准提高到160元,最低生活保障、失业保险金、最低工资标准三条社会保障线资金发放情况良好。
3.2咸阳市房地产市场的发展阶段
咸阳市房地产市场形成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1990年5月,国务院出台了《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和《外商投资开发经营成片土地暂行管理办法》为全国的房地产开发提供了法律依据。咸阳市房地产市场开始真正启动。在1991年,咸阳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只有两家,1995年以前,咸阳的房地产开发商多采取拆迁原地安置的方式发展房地产,加上严禁公房交易,因而无法刺激房地产市场14活跃,个人购房寥寥无几。1995年后实行货币安置的办法,再加上公积金归集和贷款力度的加大、银行对个人抵押贷款的支持、公房交易禁锢的解除,刺激了住宅市场的活跃。经过1995年的快速爬升,到1997年、1998年达到高位,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房地产市场发生逆转,整个市场出现下滑趋势,以写字楼市场的情况最为严重,一大批在建项目资金枯竭,不得不半途而废,形成烂尾楼。1999—2002年,咸阳市房地产市场一直在进行调整。从2002年咸阳市房地产市场开始升温,年末有开发活动的房地产企业达到45家[41]。到了2003年由于咸阳市和西安市签订了《西安-咸阳经济一体化协议书》,加大了西咸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的力度,同时在政策上实施了一些有利于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措施,2003年上半年咸阳市房地产市场出现了快速增长的势头。图3-12003—2007年咸阳市房屋建筑施工及竣工面积情况
3.3咸阳市房地产市场投资状况
3.3.1投资开发形式
咸阳市房地产投资开发由主要以本地开发商为主开始过渡到本地开发商、省外开发商、周边盟市开发商三足鼎立的局面。咸阳市本地开发商由于熟悉环境,拥有便利的开发条件,占据了咸阳市房地产开发投资的主要份额。但是本地开发商除了极少数几家外,大多数规模有限,投资也仅限于一两个项目,他们的投资力度与规模相对较小。也有如茂源集团、新元房地产开发公司、咸阳万国房地产开发公司等实力较强的本地开发商,他们在成功运作了几个大型项目后积累了资本,投资的力度规模逐渐加大。省外开发商的市场份额迅速扩大。随着政府招商引资的加大,像上海绿地集团、中房集团等都到咸阳市开发项目。这些项目多位于咸阳市边缘地段,投资力度较大,而且02004006008001000120020032004200520062007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万平方米)15以中高档项目为主。从2002年开始,周边盟市开发商开始进入咸阳市,这部分开发商一般是通过修路补偿、基础设施交换、招拍挂摘牌等形式获得土地,其中以西安市企业为主,如:西安大信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陕西泰盈环达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
3.3.2开发投资量及投资结构
这几年咸阳市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高速增长,增幅高于同期固定资产投资。2001—2007年房地产投资分别为4.35亿元、6.55亿元、11.6亿元、16.6亿元、24.8亿元、28.07亿元、42.1亿元,2004年的增长率为28.9%,2007年的增长率达到了50%,是近几年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房地产投资增长速度增幅比同期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高于13.1%。这是与西咸经济一体化大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42]。2007年咸阳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投资比2006年增加了14.03亿元,且当年咸阳市房屋竣工面积达到327万平方米,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加是由于2002年年底提出西安咸阳经济一体化以来,西安许多有车族逐渐在咸阳市置业投资,从而促使咸阳市房地产开发投资额连年不断稳步增加。从房地产投资结构上来看,这几年一直是住宅投资为主的趋势,办公用房及商业营业用房投资也是比较高的速度增长,2005年办公用房和商业营业用房完成投资分别为500万元和27141万元,合计9409万元;2006年办公用房和商业用房投资分别为1226万元和8183万元,合计32141万元。其中办公用房完成投资增长了2.45倍,商业用房完成投资下降了近70%。2007年住宅房地产投资继续保持增长势头,房地产投资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比重持续上升,其中住宅投资达到12.5%。咸阳市住宅房地产市场起步较晚,在市场的成熟过程中投资起伏较大,但总体呈现出与经济发展相对应的快速增长特征。从咸阳市的国民经济与市场发展阶段和总趋势来分析,住宅房地产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上升是市场需求结构变动的必然结果。
3.3.3经济适用住房建设
投资起步晚从商品住宅的投资类型结构看,从2000年开始到2005年未建设经济适用住房。这种情况一方面弱化了对商品房价格上升的抑制作用,在住房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健全的情况下,不利于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解决;但另一方面,在客观上有利于早日终结住房市场供给的双轨制。2006年起咸阳市才启动经济适用住房及廉租住房建设项目,目前,市区仅建设廉租住房1.05万平方米,210户入住,300套1.5万平方米廉租住房工程项目正在建设中,已开工建设的“阳光一村”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已完成投资3800万元。针对这种情况,从2007年起咸阳市计划将投资3.89亿元,建设经济适用住房27.2万平方米。
3.3.4开发投资理念
发生碰撞随着西咸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咸阳市郊区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是把开发16重点放在郊区还是继续固守中心城区的问题就摆在了每个开发商的面前,因而引发了“居住郊区化”和“新都市主义”的理念之争。支持前者的开发商们认为城市因人炸、交通拥挤和空气污染而使环境不断恶化,号召追求生活质量的人们逃离城区,到郊区寻找舒适的空间。有的甚至把“住宅郊区化”作为一种“革命性的居家理念”。支持后者的开发商们注意到一种“回流”趋势,即有一部分郊区住宅购买者,在将郊区物业出租或抛售之后陆续反城,由此,以西咸经济一体化带来的郊区蔓延的“新都市主义”居住理念被导入市场。“新都市主义”认为真正高质量的生活仍然在城区,郊区的种种不便短期内无法快速发生改变,号召规划部门、开发商共同努力,提升咸阳市中心城区的质量,让城市焕发更大的吸引力。其实无论现在和将来,“居住郊区化”和“新都市主义”都并行不悖,无论是对于城市的居住开发,还是城市中心地带的开发,崇尚自然与社会的融合和“以人为本”的精神,是现代居住社区的共同追求,它们在社区规划设计上都遵循共同的原则:(1)明确社区边界是创造领域感和归属感必不可少的条件;(2)适度的社区规模和具有明显特征的社区中心是创造可识别的场所的关键;(3)居住、就业和商业的多功能混合和提供多种类型的住宅是创造丰富多彩的社区生活的基础;(4)以公共交通为导向、以行人为基本尺度的道路系统应构成社区基本的网络结构;(5)公共参与应成为社区设计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目前咸阳房地产开发和居住潮流中“双强”格局已经奠定。“新都市主义”在保留传统都市主义精髓的同时,博采了郊区大盘所长,注重项目环境的营造;郊区大盘也在大力完善各项生活配套,弥补自身不足。这两种理念的合理碰撞,使房地产市场能健康快速地发展[43]。
3.4咸阳市房地产产品及配套状况
3.4.1建筑类型
咸阳市房地产项目的建筑类型十分丰富。过去开发的住宅项目以5到6层或6到7层砖混结构的多层建筑为主。从2005年开始,建筑类型逐步丰富起来,近来开发的大型小区中大多规划了部分低密度住宅区,建筑以4到5层的联体TOWNHOUSE形式为主,如:华宇豪庭、奥林匹克花园等,这些别墅区用以提升小区档次,吸引高端客户;同时,高层、小高层住宅开始大行其道,如:金泰丝路花城、英伦风景等,都是12层以上的建筑;但是,受国家政策限制,以及本地自然条件的局限,纯别墅住宅小区近年来没有出现。商业营业用房的建筑类型也比较有限。多数大型专业市场都采用了3到4层的砖混结构或钢结构,每层的建筑面积较大,形成大开间、自由分隔的商铺。大型商厦则通常17采用框架结构,以期形成大的空间。临街的商业用房多采用3到6层的砖混结构,其中1—4层为商业部分,4层以上为公寓或住宅。
3.4.2规划及建筑设计水平
咸阳市房地产市场的规划及建筑设计水平在近两年有较大的提高,虽然相比国内同类中等城市还有一定差距,但房地产项目已经逐渐呈现出多样化、综合化的趋势。咸阳市大多数早期开发的房地产项目的规划与设计缺少自身特色,建筑类型雷同,户型设计不够合理。
3.4.3园林环境建设水平
同建筑设计水平一样,咸阳市房地产项目的园林环境建设水平也是在近几年开发的楼盘中才有所提高,以前开发的小区多数没有园林绿化设计,环境比较差,楼间距也比较小。新开发的大型小区多数比较注意园林环境建设,小区绿化率多在30%以上,还有不少项目在小区内设计了水景,使小区环境建设水平提升一个档次。但多数小区项目,尤其是建筑面积在5万平方米以下的小区,其园林环境建设还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3.4.4工程建设水平
咸阳市大多数住宅项目都选择了5至6层的砖混结构。工程建设情况因施工队伍的不同而不同,总体来讲,由于施工项目难度普遍不大,工程建设质量基本可以得到保证。但部分正在施工的项目,施工现场没有被分隔,现场物品堆放比较杂乱,工人工作态度不很积极,工程建设水平不是很高。从2005年开始,小高层甚至高层项目开始逐渐涌现,并逐渐占据市场主流,同时,外来的建筑商大量进入咸阳市,给本地的建筑市场带来不小的冲击,也促进了当地工程建设水平的快速提升。
3.4.5物业管理水平
咸阳市物业管理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咸阳市众多的房地产项目中,绝大多数项目都是由开发商自行成立物业公司对开发的小区进行物业管理,基本上属于前期物业范畴。物业管理的专业化程度不高。物业管理的范围主要集中在小区卫生、绿化、安全几个方面,其他增值服务内容有限。小区物业管理的水平随小区档次的不同有较大差别,最新开发的小区引入了智能化系统管理,采用了IC技术、红外监控、电子巡更等新技术,物业管理水平相对有所提高。目前管理水平较高的小区有:英伦风景、平湖秋月、华宇御景名苑等。
3.5咸阳市房地产市场的供给状况
3.5.1区域开发分布比较
咸阳市的房地产开发在地域上有比较明显的分布特点,下面从住宅和商业营运用房两个方面分别讨论:
(1)住宅开发项目全市开花18从2006年开始,随着西安咸阳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及政府扶持力度的加大,市内的两个区开发力度和拆迁力度都迅速加大,开发格局也由以前的秦都区为主,转变为两区齐头并进、全市开花。东区特点:①区域项目规模日趋扩大,大盘进入该区域。如:紫韵东城,日月星城等楼盘。②2007年开发体量较大,以小高层、高层为主,智能化较高,容积率较高。③项目规模比例协调,以市场需求为主要导向。④到2007年底房价上扬幅度较大,商品房均价达2200元/平方米。南区特点:①以大体量开发为主,规模和品质明显优于其他区域。例如:奥林匹克花园,上林苑,金泰丝路花城,华宇·蓝郡等。②紧邻世纪大道两侧,以西咸经济一体化为发展方向,引导咸阳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趋势。③咸阳的对外窗口,西安扩展的重要战略领地。西安开发企业进驻较多,说明该地段的不可替代的性质。④该区域商品房均价达2300元/平方米。西区特点:①开发体量及进程不均匀,过大或过小的项目参杂其中。华泰·世纪家苑等。②处于中心边缘地带,受中心地带发展制约。19③2007年底该区域价格才有明显上浮,但产品品质因受区域现状限制,品质相对较差。商品房均价达2100元/平方米。北区特点:①目前有两个500亩左右大楼盘即将在2008年推出,其中就有华宇公司开发项目:华宇·景观天下,作为北区项目标杆,规模宏大。②该区域以高校为主,是咸阳的文化教育基地。还有中铁二十一局集团公司和中铁一局集团公司新运处等此类效益较好的大型国有企业。客群以高校教师、此类单位员工为主,周边乡镇(马庄、双照)村民为辅。③文林路是咸阳目前最北边的一条路,咸阳现在主要发展方向放在南区,故发展有一定的局限性。商品房均价达2150元/平方米。市中心特点:①由于区域中心,可开发土地有限,故以高层为主。代表楼盘有双峰·城市花园,银都·国际广场,国润·翠湖等。②销售业绩不存在太大问题,打价格战是相对其他方面在该区域的主要竞争思想。③价格稳步上涨,价格体现城市中心楼盘品质和城市经济发展步伐。商品房均价达3000元/平方米。
(2)商业营业用房局部集中,整体分布均匀人民路商业圈:咸阳市的商业中心位于人民路与团结路构成的一个块状地带,尤其是人民路一带,这里也是咸阳市商业营业用房最为集中的区域,分布了大大小小十多个商厦如:华联商厦、人民商场、金元商场、宝安大厦、银泰步行街、嘉惠商场等,形成了一个以零售为主的休闲消费商圈。七厂什字商业圈:七厂什字一带经过十多年的自然发展,形成咸阳市集饮食与零售消费与一体的商业圈。分布的商厦有:金义大厦、苏宁电器、华润万家、凌云楼、天王饮食城等,其中凌云楼建于1986年,共12层,昔日享有“咸阳第一高楼”的美誉。玉泉路商业圈:玉泉路商业圈是近五年刚刚兴起的一个新兴商业圈。这一带主要的商厦有:人人乐购物广场、国美大厦、义乌商城等,形成了一个零售与批发集一体的商业圈。随着丽彩广场的开盘,集商铺与住宅的综合项目在玉泉路商圈已经悄然兴起。其他商业营业用房多为临街商业用房,分布于咸阳市各街道两侧,这些商铺规模普遍较小。
3.5.2房地产郊区化发展成为趋势
咸阳市中心区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特别是2006年市政府严格控制市区土地的批租,使市中心土地供应更趋紧张。与此同时,国家取消福利实物分房,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增加住房信贷的投入,开放住房二级市场,减免部分税费等一系列措施,极大地20提高了群众改善和购买住房的积极性,住房开始成为人们最大消费。面对这一市场局面,开发商们跃跃欲试。根据调查,咸阳这样一个中等的城市,现已注册100多家房地产企业,仍有不少从事其它行业的企业家,准备进军房地产,咸阳近年来的房地产发展势头使西安、深圳、广州等地的诸多房地产商“抢摊咸阳”已成为共识。在目前市中心地带土地供应十分紧缺的情况下,开发商们开始把目光投向郊区地带,如毛条路、咸阳偏转、世纪大道等沿线,这些昔日不被看好的土地资源纷纷升值,一块土地,好几家地产公司“较劲”,市郊房地产开发“行情”看涨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以金泰丝路花城、平湖秋月等为代表的城郊物业,代表着一种以城郊结合部绿色和环境文化为主要特征,倡导回归自然,脱离城市喧嚣,通过绿色环境和整体平面规划的主要内容及人性化“以人为本”为卖点的突出特点,从内涵、价值上更加符合广大中低收入消费者的需求,故销售都比较红火。同时,筑城郊区住宅的文化板块正在形成,市民居住城市中心的传统观念正在发生变化,投资者越来越重视物业的环境,配套设施和物业管理,郊区地块大有可为。
3.5.3供给量趋势
西咸经济一体化以来,咸阳市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对商品住宅、商业用房和办公用房的需求不断扩大,咸阳市房地产业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房地产开发投资从2003年的11.6亿元[44],增加到2006年的38.46亿元。商品房竣工面积从2002年的45.85万平方米增加到2006年的68.44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竣工面积从2002年的31.24万平方米增加到2006年的61.30万平方米。房地产投资开发利润较高,在市场机制的驱动下,各行各业都来做房地产,房地产企业一哄而上,加之房地产管理体制不健全,房地产法规不完善,管理手段跟不上形式的发展,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不严格,开发商获地相对容易,结果造成商品房供大于求的局面。表3-1咸阳市商品房供应量表年份本年度商品房竣工面积(万平方米)本年度住宅竣工面积(万平方米)本年度住宅竣工面积占商品房竣工面积比例200030.3428.6994.56%200127.5726.2195.07%200233.1531.2494.24%200337.5836.7997.90%200445.8542.3892.43%200573.9169.3993.88%200668.4461.3089.57%数据来源:2000—2006年咸阳市统计年鉴213.6咸阳市房地产市场的需求状况3.6.1房地产市场需求群体3.6.1.1被动型需求被动型需求是直接由于西咸经济一体化产生的动拆迁户需要重新安置所带来的刚性需求。此类人群基本的情况是收入水平较低,原居住条件较差,无力承担自主改善住房条件所需的资金。因此,在西咸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大部分仍然需要政府安置。正是由于这部分人群的收入层次较低,因此其需求的产品结构基本是中低档的,价格处于政府控制线内,位置也都基本迁出原居住地,在市区以外较偏远的地区落户。
3.6.1.2主动型需求
主动型需求主要是指有能力的居民为了改善目前的居住状况(居住面积、居住环境及条件等)或提供子女更好的教育条件,而进行的二次或二次以上的置业。西咸经济一体化带动了咸阳市发展,带来的不仅是环境的改善,还继续保持了原有社区的优势,例如学校,菜市场,医院等各方面优秀的公共设施和部门,区域优势显而易见,因此成为许多居民改善住房的理想场所。但是正是因为本身的地理位置优越,加上改造后的环境及各类资源的改善,相应的市场价格也随之攀升,相应的这部分类型的产品基本是以中高档为主,面积也较大,满足改善住房条件的要求。
3.6.1.3投资(机)型需求
投资(机)型需求是指投资(机)者为达到获利目的,从事购房出租或转售的盈利性投资行为引发的房地产需求。投资与投机都是以盈利为目的,他们最大的区别就是其获利的合理性及相应房产持有的时间长短不同。如上所述,西咸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各类设施及环境的改善,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的目光,其相应的需求也随之增加。表3-2咸阳城镇家庭拥有多套房屋情况表户数(万户)占总户数的比例有自己房产的家庭81.8759.6%拥有两套以上房产的家庭28.1620.5%拥有三套以上房产的家庭2.21.6%注:总户数以2006年137.37万户计资料来源:陕西省地情网由于这部分需求主要是为了盈利,所以其需求的对象基本是所处地理位置非常优越,中高档以上,价格较高的产品。
3.6.2购房客户群特征规律分析
咸阳市购房客户主要还是以本地居民为主,但外来客户近年增加很快。从社会购房层次调查来看,如图3-2现在咸阳市购房的主要对象是:企事业单位及公务员占45%,22图3-3咸阳市购房面积分布80平方米以下80--120平方米120平方米以上图3-2咸阳市购房对象分类企事业单位及公务员个体商人外地来咸阳市经商的人员转卖二手房调整住房人员复员军人及工作调动人员个体商人占20%,外地来咸阳市经商的人员占4%,转卖二手调整住房的人员占15%,复员军人及工作调动的人员占16%。从购房面积情况调查来看:如图3-3,购买建筑面积在80平方米以下的占40%,购买80—120平方米的占35%,购买120平方米以上的占25%。小户型、中户型和大户型的客户群分布相对比较均匀,各个档次、面积的商品房都有一定的市场存在,中等偏小户型的客户数量相对比较多。
3.6.3置业地段和生活方式的逐渐改变
以前咸阳市民的传统观念是“宁要城里一张床,不要郊区一套房”,甚至把居住在市中心当作一种身份的象征。近些年来,随着西咸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咸阳市郊区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交通条件的改善,人们固有的物业区位观念逐渐发生了变化。现在,人们购买住房时,不再仅局限于市中心的房子,而是考虑配套、交通、环境、价格、升值潜力等综合因素。现在在郊区购买住宅,不但可以增加居住面积,拥有优美的环境,还可以享有低地价带来的实惠,更有一些西安的中等阶层和咸阳的富裕阶层在郊区二次置业,购买住宅,实现“5+2”的生活方式,即五天在市区,周六、周23日在郊区,或者实现五天在秦都区,周六、周日在渭城区区东面老城区。因此,过去一些排斥在郊区置业的人们开始逐渐到市区购买住宅。
3.7咸阳市房地产销售状况
3.7.1租售情况
咸阳市房地产项目的销售情况根据项目运作的情况好坏有很大不同。住宅小区环境好,地理位置优越的销售情况比较理想,如丽彩怡和人家以独特的环境设计赢得了客户的青睐,开盘时间不久就已经售出50%的产品。而文林由于户型设计不合理,销售情况不佳。总体讲高层1、2层以及小区边缘的房子比较难卖。除去刚开盘的项目,住宅的整体销售率在40—50%。商业用房的租售情况根据所处地段不同有较大的差别。位于咸阳市几个成规模的商圈中的商铺租售情况十分良好,如义乌大厦,开盘不久,一层商铺已全部售空。而地理位置相对比较偏僻,又没有临主要街道的临街商铺的租售情况就比较差。总体而言,位于商圈范围或临主要街道的商铺租售率都在85%以上,而普通临街商铺的租售率在50—65%。
3.7.2商品住宅销售量持续增长
表3-32000-2007年咸阳市商品住宅实际销售情况年份商品住宅实际销售面积(万平方米)200019.88200122.08200229.04200330.09200431.79200542.87200637.72200766.3数据来源:2000-2007年咸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上是咸阳市近几年的住宅销售情况表。2007年商品房销售量继续大幅增长,达到66.3万平方米,比2006年增加28.58万平方米,为住宅商品化以来的最高值。房地产年销售额也随之大幅上涨,在销售总额中,个人购房所占比重持续增加,2007年达到60%。从各类商品房销售的构成来看,2003年以后,在销售总量中住宅一直占近58%,反应出居民对住宅需求持续旺盛的态势。24
3.8咸阳市房地产价格
3.8.1各类物业价格
咸阳市住宅房价根据地段、小区档次、户型及层数的不同而各有不同。总体上讲,普通住宅的平均价格在2300元/平方米左右。根据小区的档次、楼层的变化,价格范围在1750—3600元/平方米。而产品建筑形式的不同,会造成售价的很大的差异。在咸阳市,普通六层砖混楼的售价基本在2100元/平方米左右,根据地段、品质的不同,价格在1800—3000元/平方米之间;带电梯的高层公寓起价在2500元/平方米以上;别墅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售价较高,达到2800元/平方米以上,最贵的达到5000元/平方米,这基本上也是咸阳市住宅的最高价。此外,小户型的房子售价相对便宜,大户型尤其是跃层户型售价较高。咸阳市的商业用房价格也有一定的差异性。价格最高的是商业繁华区的大中型综合商业用房,其价格在6100元/平方米以上,最高达8000元/平方米。临街商铺的价格根据所处位置及所临街道的不同而有不同,商业繁华区中临主干道的1、2层价格通常在6500元/平方米以上。专业市场中,1层的价格最高,出入口及电梯旁的铺位价格也较高。商铺的租金和售价基本上是正相关的,售价高租金也高。大中型综合商业用房的月租金最高,可达到平方米150元以上。专业商品市场的商铺租金普遍高于普通临街商铺。早期开发的一些商品市场由于环境较差,配套设施不齐全等原因租金较低。一般来讲,商铺每月每平方米的租金在80—150元之间,100元左右的区间内最多。
3.8.2房地产价格迅速上升
西咸经济一体化带动咸阳市房地产价格上升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随着人口和产业的迁入,增加了咸阳市住宅和产业用房的市场需求量,促进房地产价格上涨;二是西咸经济一体化促进政府不断加快对城市及区域市政等设施的投资,使房地产的价值量增加,引起房地产价格上升。咸阳市2002年住宅房地产均价为1400元/平方米,2004年涨到1610元/平方米,两年上涨了260元/平方米;到2005年住宅单价基本在1750—2230元/平方米的区间,部分地段受地铁交通等利好因素的影响,达到2750元/平方米;2007年第一季度,渭城区的住宅单价集中分布在2250元/平方米左右,秦都区的住宅单价集中在2400元/平方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