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语文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语文教育范文1
现阶段,仍有部分初中语文教师没有意识到人文教育对于学生的重大意义,导致在教学环节中缺少了人文教育;大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只是简单地讲解课文,没有深入挖掘课文背后蕴藏的人文精神和内涵进而对学生进行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中也没有明确提出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教学目的,致使学校和老师都忽略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二、语文教育如何体现出人文教育
1.深度发掘教学内容
初中语文是语文教育的基础起步阶段,其教材内容十分丰富,涉猎范围也很广阔。从现代诗词到古体诗词,从散文到文言文,从中国名著到外国名著一应俱全。初中语文教材均是中外古今各位名师大家的作品,其意义与内涵都极为丰富。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深入发掘将其中蕴藏的人文教育题材进行剖析,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例如,在《沁园春•雪》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分析其内容,更要深入挖掘写作背景与作者心理情感等。《沁园春•雪》是在全面抗日之前写下,其中不仅描绘了祖国的壮丽河山,更是赞颂了当时的各路革命英雄。表现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以及对抗日的坚定决心。教师通过深入挖掘这些内容,可以热爱祖国坚决抗日的伟大品质展现到学生面前,给学生树立一个积极的榜样。
2.加强与学生沟通促进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是多样全面的,并不是仅限于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从广义层面来讲,人文教育包括了道德审美心理交际等方面。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以促进人文教育。多与学生沟通,可以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在学习上教师应当多与学生沟通。语文是一门理解记忆性的学科,与数理化等有严谨的公式和推理的科目有差异。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教学过程的不足与学生学习困难的地方,双方进行意见互换。这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难点在什么地方并加以改进,学生也可以明白老师重点想讲什么并着重掌握。其次,在生活方面,教师也应当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解惑,帮助学生解决在道德观念上的一些问题,促使学生心理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最后,教师要和学生做朋友。教师虽然贵为师长,是学生的长辈,但对于初中学生而言,长辈带来的只有压力。教师自身先放下教师的身份,真心实意地和学生打成一片成为朋友,用自身的言行来影响感染学生,发挥自己作为教师的榜样作用,才能为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以及审美情趣等。
3.在语文测评中引入人文教育
现今语文评测依然受到应试教育影响。大部分初中语文单以一个数字将学生分成了三六九等,这对于学生的人文教育是极不利的。语文教学评测应当引入人文精神,使人文教育透过语文评测得以体现。具体来说,首先,应该改变语文评测的模式,取消按照考试分数来划定学生优良的规则,改用更加有人文精神的模式。其次,扩大语文评测的范围,将学生的课堂表现、道德素养水平以及平时和学生沟通交流的结果等均纳入语文评测的范围。通过这种综合考量,才能真实体现出人文教育。最后,引入互评机制。最了解学生的还是学生,学生通过相互评测,不仅可以发现自身的缺点,还可以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这对于学生成长和人文教育都具有重大意义。例如,初中语文教师让学生互评试卷,可以发现学生互评都是按照标准答案来进行对错区分的,不存在酌情给分的情况。虽然从语文角度来说严格按照标准答案区分对错不太合理,但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其能够按照标准答案进行对错区分,没有加入私人因素,说明学生之间的评测是很客观公正的。
三、结束语
初中语文教育范文2
关键词:微课;初中语文;必要性;策略
一、初中语文微课教学的必要性
微课,是指作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拓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学生来说,微课都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
其一,微课可以让教师在教学中更丰富、直观的去讲解知识,让所授内容有趣易懂。无论是网络动画、手机拍摄还是录屏软件,教师都可以与教学内容融合起来,以更加直观生动的方式去呈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积极性,同时也可以更好的集中学生们的注意力。利用微课,
其二,微课可以让教师在授课前对学生学习有大概的认知。微课可以将教师需要在课堂上讲解的重要内容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讲解,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初步的了解、认知,为课堂教师的讲授做“预热”。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他们在看微课的时候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讨论,从而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有竞争才会有进步,而且教师可以从中发现共性问题,在课堂上具有针对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其三,微课可以使教师兼顾到全部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会知识,尤其是薄弱生。微课针对性强,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自主的选择自己的学习进度,也可以重复观看,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教师依据教学内容所录制的微课都是教师多年教学所累积的精华,这些微课不仅方便学生预习、复习,也可以留住这些“精华”,方便以后有需要的时候针对性复习。
其四,微课可以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态度,自主学习。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被动的学习不如让他自己学会学习。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同时也是一种学习方式,微课的出现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可以先自主学习,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像教师求助。微课的出现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与互助学习的契机,让学生对学习赋予激情,提高学习效率。
二、初中语文微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其一,微课的内容不够有“性格”。微课教学时间较短,需要具有一定的课程特色,不能做的平铺直叙。据调查,现在有很多的教师在做微课的时候,将课堂教学上的全部内容,压缩在了微课的几分钟教学时间内,这样的设计完全掩埋了微课所具有的特点。
其二,其结构缺乏完整性。“微课”的教学时间较短,在有时间的限制下微课应该拥有完整的课程结构,然而如今网络上现有的语文微课,却很少有完整课程结构的微课。
其三,微课的资源相对来说还不够全面?微课是主题突出、内容具体而又相对独立的微型学习资料。而如今网络上出现的绝大数语文微课都仅仅是个教学视频,与之相符合有配套的资源却较少,而资源不够全面的微课能够带给学习者的效果会比预期的相差甚远。
三、初中语文微课教学的应对策略
在对初中语文微课进行设计时,不仅仅要考虑到语文学科与微课相结合的特点,而且更要考虑到中学生学习各方面的特点。所以,在教师设计微课的时候应该遵循以下策略:
其一,“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策略。无论是教师应该讲授的内容还是要开展的教学活动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而微课的设计更应该了解学生的需要,明确什么内容是他们所想要学习的;在学习资源上,要以学生为本,要选择能够激发学生热情的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其二,结构组织策略。微课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较少而且资源容量小,所以应该在有限的时长内保证结构的合理完整。视频的开头起关键性作用,所以要具有足够的吸引性,这就导致教师要精心设计。有了良好的开始,教师就可以编排教学内容的重点,而在最后教师还要言简意赅的概括内容,让学生对比微课具有更完整的了解与认知。
其三,微课内容组织策略。一个效果良好的微课首先要对该课程所要讲解的知识点进行一合理的划分,根据课程知识的逻辑关系将所要学习的内容有机的分解,同时保证知识点划分过后局部的完整性和一致性,从而给予学生更清晰的思路,提高学习效率以及学习质量。
四、总结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而微课便是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之一。微课作为现代教学的产物,对我国的初中语文教育模式进行了转变,微课通过运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打破了以往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各种“枷锁”,以其富有感染力的音效以及更加直观生动的图像促进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从整体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以及教师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教育范文3
关键词: 人文素质;语文教育;学生
在我们目前的教学中,常常会发现,部分学生人文精神方面存在着失落的现象。何为语文的人文性?事实上就是语文人文素质的培养。人文素质是指人在人文方面的综合品质,是人建立在人文科学知识之上,通过对文化和一切优秀经验的吸纳所反映出的精神面貌和内在气质的综合体现。也可以说,语文的人文素质是指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符号时所表现出来的,具有内涵的、水平层次高的语文涵养。
一、语文人文素质
语文的人文素质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
(1)知识。也可以称为“人文知识”。“人文知识”不同于“语文知识”,语文知识是指基础知识。而人文知识则是与社会知识、自然知识相对应的一种知识类型。是以文字符号的方式对人文世界的体验、把握、表达和解释。人文知识具体可以提现为:政治知识、法律知识、艺术知识、宗教知识、历史知识等。
(2)思想。也可以称为“人文思想”。人文思想存在于人文知识之中,亦可以称之为人文知识的延伸,是人文知识的系统化和理论化。如果人文知识具有个别性,那么人文思想则是是抽象性的东西。与科学思想相比较,人文思想更加偏向于民族的色彩、意识形态和个性色彩特征。而科学思想探求的是真理,是不以人的感彩而偏移的。语文的人文思想就体现在语文教材之中、教学活动中和语文学习者的听说读写的过程之中。
(3)方法。人文方法是人文思想中的实践方法,人文方法可以表现出人文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学会运用人文方法去思考解决问题,是人文素质中的重要环节。人文方法重点在定性,强调体验,并且其和特定的文化要有一个联系。语文的人文方法体现在思路、文路、学路和教路之中。
(4)精神。人文精神指的是一个人的个体,所体现出的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关怀,是一种以人作为对象、以人作为中心的思想。其中主要包括人的理想、信念、道德和人格等。人文精神是人文方法、人文思想产生的价值观世界观基础,其是最重要,最基本的人文思想。
(5)行为。人文行为是指,人通过对人文知识的学习和感悟,唤起人对生命本身性质的追问,养成一系列正确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品格。人文知识内化即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外化便是人文行为。
综上所述,语文教育的人文化就是:以人文精神为教育内容和教育价值取向,在实施人文关怀中学习语文,在语文学科的各种活动中使学生获得人文知识和人文思想、学习人文方法、塑造出人文行为。
二、语文教育人文化的价值理念
在现今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同样在实施着人文化的教育,其在初中教材上的编写之中,加大了社会、哲学、文学、历史、科学史、艺术等人文科学内容的课文数量。在课堂的设置上,同样也增设了具有人文性质的语文课程。教育不是单方面的,不光是学生去学,也要老师具有良好的教学方法。所以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上,需要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中心思想。教师要尊重学生、关怀学生、努力使得学生造就身心健康、追求自由、知识丰富、有爱正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初中语文教学中更加应该讲求人文性渗透,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笔者认为,通过语文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出重视生命的价值、死亡意识、思辨意识、超越意识、审美意识、宽容意识、自由平等意识、责任意识和人格意识。这九种意识,便是语文教育人文化价值理念的具体体现。
三、构建初中语文教育人文化
语文教育人文化主要是对语文学习主体素质的建构,语文学科要实施好人文教育,就必须将语文学习主体素质的建构。教学是以人为本的,读写教学是构建初中语文教学的基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弘扬阅读人文精神,提倡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和阅读需求的多样性。从文学作品中,学生可以体会到人文情感的浸润。在阅读一个文学作品时,学生可以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同时,要源于“生活”人文,让学生体验到语文教学中“人性”的生活元素。在我们生活中,无时无刻有能让我们感动的事情,它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的舞台。如果在教学中,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人与事,并通过这样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的人文。那么就能运用这种方式,抓住学生心中的每一个体悟、每一个领悟、从而引导学生的“人文意识”。这便是运用“生活”人文来构建初中语文课堂的一种方法。
还应当缘于“情感”文化,让学生体味到语文教学中的“人情”情感元素。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善于抓住与书本中的各色人群相遇的“缘分”,在教学中多注入“人情”感情元素,引导学生痛优秀的文化进行接触。充分运用情感元素,来培育学生们热爱祖国、关心他人、关爱社会、珍爱青春的良好心态。
参考文献:
[1]朱绍禹.中学语文教材概观.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4)
[2]丁钢主编.历史与现实之间:中国教育传统的理论探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0)
初中语文教育范文4
【关键字】初中语文;创新教育;问题;方法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语文教学中所面对的对象不全面
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仍然为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教师往往围绕升学率的提高设置教学任务。许多教师往往只关注班级内部分成绩优异的学生,而忽视了本应该多给予教学指导和关注的成绩较差的同学,导致班级内成绩的分化日益明显。另一方面,我国现行应试教育体制的单一性试卷成绩评价体系,实则为忽视了语文教学的本质,培育出学生也往往是高分低能,这与我国的素质教育目标相背离。
2、忽视了学生的主置。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育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忽视了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和引导,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导致学生产生思维上的依赖性,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不足,更谈不上去创造性的思维。
3、对教学目的的认识存在偏差。
初中语文的教学任务是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能力,在听、说、读、写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和领悟能力,通过长期且系统的大量训练使学生具有独立解决语文问题的能力,于此同时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而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对这一整体教学目标的认知仍存在偏差,一味的要求学生埋头苦读,忽视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初中语文教育创新方法
(一)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 强化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包括与语言能力有关的积极、健康的价值取向、认知态度、情感态度以及思维意识,当然这一切语文素养的养成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语文基础应知识。其中培养学生的语感,便是在长期的语言教学实践中所培养起来对语言的整体感知和审美理解能力。要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的语文素养,主要途径如下:
1以培养语感为教学切入点
语感的培养是强化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要素,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的语感培养方法如下:
1)教师在范文朗读中融合感情、表动、肢体动作等丰富的表现形式,让学生在体味中进行模仿,并在反复的吟诵中体会文章包涵的感情、事件发生场景、人物心理特征等各方面的因素,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亲身感知中获得认知能力生的升华,从而感知语言之美。
2)引导学生分析作品, 体味含蓄之意, 言下之意和言外之意。
(二)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目的, 构建语文学习的平台体系。
培养创新精神是教育教学的目的之一, 教师的教学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 应该注意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做法:
1 宣传先进典型, 鼓励向上求新。
2 活跃课堂气氛, 培养创新意识。可以在课堂上做到“ 三个提倡” ( 即上讲台、七嘴八舌、标新立异) 和“ 三个不准”(满堂灌、照本宣科和熄灭学生思维的火花) , 努力营造活泼和谐的课堂气氛, 其着眼点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 重视个性发展。有人说得好: 好奇心可以害死一只猫, 但可能造就一个科学家。教师应该为具有不同秉赋和不同潜能的学生创造一个发展的空间, 为他们提供开发潜能勇于创新的机会。
2、加强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就是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正确的认知自己、审视自己、协调与他人的关系,以正确的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明确自己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树立要成长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的远大理想。语文学科作为人文教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责任和义务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人文教育。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抽取其中的人文教育可利用资源,如《论语》中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三人行,必有我师”让学生明白做人与处事的基本道理;《种一片太阳花》令学生了解“个人只有融入集体,事业才能长盛不衰”的含义;《散步》叫学生晓谕“扶老携幼,勇担人生责任”的内涵……
3、优化学生创新思维品质
开展初中语文创新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目的便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探索,在思想上摆脱对家长、教师和同学的依赖。创造性思维主要包括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异向思维等多个方面。下面仅就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进行探讨:
(1)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所谓发散思维,即是根据已有知识体系,多角度、多层面、多途径的找寻问题解决的方法,它不拘泥与常规思维方法和既有的问题解决方式,而是善于求“异”、善于求“新”。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结合听、说、读、写各个环节的教学要求,结合单元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如:鼓励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质疑,大胆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以主人公的身份来思考文中问题的独特解决方式;作文教学中,教师设置能激发学生发散思维兴趣的作文题目,如《“0”的联想》、《“?”的联想》等等。
(2)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辩证思维法去多角度的审视问题,让学生多从对立的角度对问题进行质疑,如“教师的方法一定是正确的吗?”、“将故事的人物角色互换会发生什么?”、“多读书的好处和坏处各是什么?”,以此来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摆脱常规知识的束缚,去创造性的思维和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 彭小虎.论创新教育的三个层次[J].教育科学.2001(02)
初中语文教育范文5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育;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1-0093-01
1.初中语文教学必须树立素质教育思想
1.1 制定好能为全体学生接受的教学目标。要使每个学生都喜欢语文,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的可接受性。要使学生学得会、能掌握,就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明确学习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目标的制定要有层次性,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和提高。
1.2 要重视教学效果。在初中语文中实施素质教育时,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就要及时了解教学效果,通过效果的反馈,随时调整教学的动态过程。教师了解、收集教学效果的信息,可用个别谈话、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单元测试等方法。这样能做到“顾两头,促中间”,使基础好的学生保持稳步上升,使基础差的学生能有明显的提高,使全体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都有所进步。
1.3 不断改进教法和学法。一方面,教无定法,初中语文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而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的最好办法是设法让学生对学习语文感兴趣。教师要注意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一般可采用“设疑激趣”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有疑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其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另一方面,语文教师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让学生“会学”,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注意培养学生的各种语文能力
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具体表现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上。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总任务我们说语文教学效率不高,主要指培养出来的学生听、说、读、写的各种能力低下。语文学科从小学到中学,其课时量在各个学科中是最多的,但学生到了初中毕业或高中毕业,学了许多年,走入社会,这几项基本功却过不了关,这不能不说是令人十分遗憾的事情。在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中,我们又只重读、写而轻听说能力的培养,这是传统语文教学的流弊。直到目前为止,听说能力的培养还远未做到与读写并重,缺少系统训练,培养出来的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普遍较差。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真正把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各种能力落到实处。
3.注重课堂互动教学
3.1 课堂朗读互动活动。课堂朗读,以读带讲,让重读来加深记忆并且形成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但是这种互动教学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不能以自我的主体性特征完成自主性的互动学习。教师所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动口,必要时动手,但是动脑的程度相对较低。这种朗读一般运用于诗歌、散文、文言文、生字词语的记忆中。
解决的方法有三种:开展互动性比较阅读教学活动;让学生对课文中的优美句子、疑问句、感叹句等进行小组讨论,自我分析,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分角色朗读模式的运用。学生在进行课前预习时对文章已经有初步的了解,让学生自我选择喜欢的角色进行朗读能够培养学生情感,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其进行自主性学习。
3.2 课堂问答互动教学
课堂问答教学一般分为:①开放性问答,即学生根据自我的理解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回答。语文是一个思维的结果,每个人都有个人独特的思维。开放性教学能够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形成自我的思维方式和创造力。②悬疑性问答。悬疑性问答又称为推理性问题,这种问答方式主要是采取悬疑问题设置的方法使得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并进行不断的连续性提问,以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③评论性问答。评论性问答主要分为两种:评价性问答和辩论性问答。这种类型的问答不仅要求学生对文章本身进行理解还要进行延展性的思考,分辨出文章思想的利弊并且根据自我的实际对课文的主旨和内容进行深度性的思考。这样的问答方式能够使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和筛选,让学生自主投入到课堂的互动中来。
4.加强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语文作为人文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责任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语文教材本身就包含了丰富的人文教育素材:《论语》使学生明白“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道理;《为学》让学生领悟“天下无难事,只要肯为之”的哲理……语文教师应通过语文教材启迪学生感悟人类的价值观念,体会人类的美好情操,使学生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5.思维培养,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
素质教育就是要发展学生的素质,也就是发展他们的思维力。思维的种类很多,结合语文教学法的特点,语文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和发散性思维。想象思维能力,是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形象的能力。发散思维是一种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沿着不同方向去寻求事物的多样性的能力,要求人们多方面、多角度、多途径寻找多种方法,不拘泥于常识,善于求“异”,善于求“多”。
初中语文教育范文6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育教学 积极性 体验式 自主
新时期,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已经受到众多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所谓的高效课堂,即是指教师通过最小化的前期投入来获取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并且能够在既定的教学时间内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的一种新时代课堂,而且其已逐渐成为当代初中教师完善教学方案的关键要素。为此作为新时期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经过多年的教学,以及参阅大量文献,对于新时期初中语文优质教学课堂合理构建有着深刻的认识,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一、优质教学课堂构建的基本条件
不容否认,优质教学课堂构建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目标。当然,我们也在为之努力中。那么何为优质教学课堂,优质教学课堂构建的条件是什么呢?我认为,首先我们应该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为构建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保驾护航。兴趣是学好任何一门课程的关键。当然初中语文学习更是如此。因而要想构建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就必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只有和谐而又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确保课堂的高效性和和谐性,只有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下才能更好的沟通和交流。同时,注重创新意识意识的培养,充分认识到构建高效初中语文课堂的重要性。要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就必须构建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因而作为教师就必须充分认识到构建高效初中语文课堂的重要性。首先是始终坚持新课改理念和生本原则,着力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更新教育理念;其次是着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再次是不断总结和反思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经验;最后是转变角色,做好学生的引导者、领路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只有做到以上几点,才能从根本上确保所创建的初中语文课堂的高效性。
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习能力的提高,学习效果的加强主要依靠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核心环节。学习动机是能够直接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它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更为集中,对课堂活动的参与更为积极。而对于初中语文教师而言,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效课堂中,包括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以及语法知识的学习,都需要充分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动机,否则,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为此,在教学过程中,积极的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而现在很多中小学生,由于各种原因,丧失了学习兴趣,这种被动的学习对于他们来说根本没有快乐可言,这种情况下,高效学习只能是奢望。为此,作为新时期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地营造和谐愉快学习氛围,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仅如此,还应该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收获成功的体验。明确的学习目标,能激励人为之奋斗,给人以战胜困难的勇气,使之坚持不懈,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三、体验式教学的合理开展,促进优质教学课堂的合理构建
初中语文教学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老师在课堂上起到辅助的作用,老师和学生之间积极互动,从而营造了一种活跃的学习环境。课堂教学改变了传统的照本宣科式的教学,老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挖掘学生个性化的情感体验,在轻松而活跃的课堂上,学生可以用心去领会课文的内涵。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主动地去领会课文要表达的思想。同时,积极注重学生个性化的体验。中国的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各类文学作品都体现着作者的情感,老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选择那些具有时代意义的文章让学生理解,让学生在阅读中产生共鸣,既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又要注重学习内容的多元化,这样有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宽。老师所选择的文章要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获得情感的升华。体验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优质教学课堂合理构建。
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