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圣诞节吃什么食物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圣诞节吃什么食物范文1
在西方,圣诞节这天都要吃大餐。其中有几道传统美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圣诞火鸡、烟熏火腿、圣诞三文鱼、圣诞布丁等。圣诞晚宴极为丰盛,种种美食,色香味形俱备,令人大快朵颐,所以圣诞晚宴又叫圣诞大餐。在餐桌上,黄色圈状的鲜橙片预示着美好的祝愿。玫瑰、核桃、桂皮和颜色鲜艳的水果,是圣诞节传统的桌上饰品。
圣诞晚宴最主要的一道菜是必不可少的传统佳肴——烤火鸡。在西方人眼里,没有烤火鸡就算不上是圣诞晚宴。有些西方人还习惯在圣诞晚宴的餐桌上摆一整头烤乳猪,英美等国的人们还喜欢在猪嘴里放上一只苹果。这个习惯可能源于一些较大的家庭,因为只有大家庭才有可能吃得了一头猪。后来一些讲究排场的人在圣诞请客时也纷纷效仿。(PS:传统的圣诞大餐,在最早的时候流行吃烤猪、火腿,因为在天主教国家看来,猪象征着“富裕”。不论是早期的烤猪、火腿,还是后来的火鸡、三文鱼,总之都是以肉为主。因为在靠天吃饭的时期,“饥饿”是常有的事,能在一年之尾享受一顿“大块肉”晚餐,总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除了吃肉,圣诞大餐还是有红酒,这一传统形成的理由是:肉象征着耶酥基督的肉身,红酒代表他的血。耶稣替人受难,被钉在十字架上所受的血肉之苦,是应该被纪念的。
晚餐后的甜食,通常有李子、圣诞布丁、蛋糕和碎肉馅饼等——英美等国人认为,吃过这几种食物后就会福星高照、大吉大利。
圣诞布丁Christmas-Pudding,源于传统的圣诞食物牛奶麦粥及干果布丁。传统习俗是在圣诞前一个月就开始制作布丁,而制作过程中每位家庭成员都要参与,象征着团结和谐之意,而且每人都要负责搅拌一下面团,在搅拌时会默默许下一个愿望,最后就在面团中藏入一枚硬币,如果幸运地吃到这枚硬币,就会有一整年的好运气。
圣诞蛋糕ChristmasCake是一种餐后点心,是用干果、杏仁蛋白等做成,表面裹有一层雪白的糖粉,味道带甜,口感较实,有些人会在圣诞蛋糕上涂上奶油或果酱,甚至写成“圣诞快乐”的字样,食用时有人会喜欢在蛋糕四周插上特制的圣诞蜡烛,蜡烛的形状细小精致,只有两三四寸长,色彩缤纷,点燃之后由主人吹熄,然后切成一片片与家人享用,并作为圣诞大餐的完满结束。
中国的圣诞节习俗
圣诞节是西方的节日,在中国也是一个外来事物,习俗主要是西方的。
1、平安果
提起中国圣诞节的习俗,首先要提到的就是“平安果”,平安夜赠送平安果是中国自创的一个习俗,寓意“平平安安”。
2、圣诞色
红、绿、白三色为圣诞色,圣诞节来临时家家户户都要用圣诞色来装饰。红色的有圣诞花和圣诞蜡烛,绿色的是圣诞树,它是圣诞节的主要装饰品。
3、圣诞老人
他是圣诞节活动中最受欢迎的人物。西方儿童在圣诞夜临睡之前,要在壁炉前或枕头旁放上一只袜子,等候圣诞老人在他们入睡后把礼物放在袜子内。在西方,扮演圣诞老人也是一种习俗。
4、圣诞树
圣诞树是圣诞节中最有名的传统之一。通常人们在圣诞前后把一棵常绿植物如松树弄进屋里或者在户外,并用圣诞灯和彩色的装饰物装饰,并把一个天使或星星放在树的顶上。
圣诞节吃什么食物范文2
毕家妈妈和她的跨国家庭俱乐部
毕家妈妈:
全职母亲, 酷爱旅行、 摄影以及社交,和澳大利亚丈夫共同抚育两个活泼可爱的儿子。跨文化的经历和背景使她的育儿观赋予独特立场和视角。
跨国家庭俱乐部:
这里有从国外回来的中国家庭, 有定居上海的西方父母, 有海外的职场妈妈, 他们都与毕家妈妈志同道合, 以新时代的、跨文化的方式抚养下一代。
新婚的法国女子蔚虹陪伴丈夫来到中国工作的时候,以为不过像以往在香港、德国和英国一样,过客一般,热闹一阵子,呆上两三年就走了。没想到,他们竟然在上海安顿了下来,买了一个大单元,生了两个儿子,而在上海出生的大儿子Victor转眼就要满4岁了。
在中国扮演一个母亲的角色,对蔚虹来说意味着双重的挑战,在从容应对的同时,她欣喜地感到自己的人生也在渐渐成熟。
不给玩具给书碟
女人没有不爱买东西的,结婚前给自己买,生了孩子后给孩子买。但蔚虹很快意识到在中国这样做的危险――因为对法国人来说,中国的玩具实在太便宜了,如果要随心所欲地买的话,家里很快就会堆满廉价的塑料玩具。“开始的时候,”蔚虹说,“几十块钱一件的玩具,随手就买了,觉得这么便宜,孩子弄坏了扔了就是,可没想到弄坏了一半,而孩子也死活不要扔……”而且孩子们一旦意识到大人对便宜玩具的宽松态度,则会动辄就要求买新玩具,有了玩具之后也不珍惜,随意糟蹋。蔚虹很担心孩子养成对钱的漫不经心的态度。她说:“我宁愿孩子稍微拮据一点,也不希望他们养成挥霍的习惯。”
现在蔚虹除了特别场合,比如生日、圣诞节等或特别有意义的日子之外,不再轻易给孩子买玩具。如果要去商场,她会预先跟孩子打招呼:“今天我们会看到很多玩具,如果你感兴趣,我们可以看看,但我们不买。因为家里的玩具已经太多了,你不需要更多的玩具。”Victor开始的时候当然不听,闹着非买不可,但蔚虹和丈夫都态度坚定,一两次下来,Victor也就习惯了。如果碰上什么他实在喜欢、大人也觉得不错的玩具,蔚虹就告诉儿子她会记下来,等他生日的时候送给他。蔚虹开玩笑说结果家里买得最多的玩具是乐高,丹麦生产,不光是为了孩子,更是为了满足身为丹麦人的丈夫的爱国情怀。
玩具不买,蔚虹却给孩子买大量的图书和DVD。每次从国外度假归来,旅行箱里最重的东西就是各种语言的儿童书籍。回到法国过圣诞节,外公外婆问圣诞老人该给孩子们送什么样的礼物,蔚虹的回答总是:书,更多的书。蔚虹曾经让孩子们观看电视上的动画片,觉得对他们的中文有帮助,结果有一次她和孩子们一起看电视,是CCTV播放的老动画片,其中一群邪恶的老鼠内讧,一只老鼠被惩罚割去了耳朵,血淋淋的,触目惊心。蔚虹看得目瞪口呆,从此只给孩子看DVD了。目前她最爱给孩子放的是《托马斯和他的朋友们》以及《小建筑师波布》,平和,友好,又富男子气。
选择的苦恼
蔚虹虽然全心全意做妈妈,但她还是把两个孩子都送到了幼儿园里。她认为孩子到了一定年龄,需要学习社会交往的能力。如何与他人打交道,在社会环境中采取什么样的行为,都需要在集体交往中学会,在家中,被母亲和保姆围绕着,是永远学不到的。这是蔚虹这个法国妈妈的“中国特色”――在家乡,她的朋友们最多会把孩子一周送去幼儿园一两天,她自己的母亲更是亲手带大了她和弟弟。蔚虹觉得这也是环境使然:在法国,哪里都有亲子小组,孩子们互相交往,自然而然就学会了社交技巧;而在上海,别的孩子都去上学了,Victor和弟弟当然也只好去幼儿园了。他们只去上午班,吃完中午饭就接回来,结果有时下午蔚虹带孩子去商场,常常会碰上好奇的老太太问:孩子不上幼儿园啊?
挑选幼儿园,曾经让蔚虹十分头疼,因为选择实在太多了。蔚虹说:“如果在法国,一切都很简单,我只需要跟别人一样,把孩子送到附近的公立幼儿园就好了,但这里,学校多得让人眼花缭乱。”蔚虹家附近有一所幼儿园,老师和环境都不错,但她最后还是把孩子送到远一点的一家国际幼儿园中去,因为她担心在全是中国孩子的幼儿园里,金发碧眼的Victor会受到太多的额外照顾和关注,而不知道真正的世界是什么样的。现在的这家国际幼儿园是小班教育,一个班上3个老师,十几个孩子。蔚虹选择这所学校,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这里推行的是美式教育理念。蔚虹相信美式教育在早期对孩子的自尊自信的培养十分有好处,她半开玩笑地说:“好像不管孩子们做了什么,这里的老师总是说‘做得好,做得好!’”蔚虹认为对学龄前的小孩子来说,让他们觉得自己很棒,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很快乐是最重要的。
每天下午,蔚虹都会花时间和孩子一起看看他们做的手工,在这个学校里,数字和字母的学习都不重要,孩子们每天做得最多的是手工。Victor圣诞节前带回来了各式各样的圣诞树,今天带回来的是一只厕纸卷筒做的万花筒。
等到Vicotr满5岁,蔚虹打算把他送到英式的学校去上学前班,因为一方面英式学校提供可在欧洲通用的学分,另一方面,自己在欧式教育体制下长大的蔚虹还是相信英式的教育在学术方面较美式体制更严谨一些,“到时候又要选得头疼了,”蔚虹笑道。
养成“好吃”的习惯
在法国时十分重视食物味道的蔚虹,来到中国、有了孩子之后,更看重食物的营养和搭配。说起该给孩子吃什么,蔚虹滔滔不绝,她称自己的基本原则是要给孩子从小养成“好好吃好吃的东西的习惯。”
蔚虹所说的“好吃的”,就是天然健康的东西。主食方面,她避免给孩子们买精面做的食物。她的柜子里,装的是褐色的全麦面粉,全麦通心粉,以及褐米。全麦的东西当然没有精面的口感细腻,蔚虹就把褐色通心粉和黄色的通心粉混合,孩子看着颜色挺丰富的,也就吃了。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蛋白质是蔚虹坚持每餐都要搭配上的。她给孩子们准备的主食一般是土豆和玉米。孩子两岁多的时候有一段时间都不爱吃蔬菜,蔚虹就强制性地要求他们先吃完蔬菜才能吃他们爱吃的面条和米饭。结果孩子们现在什么都吃――习惯是养成的,蔚虹对此很满意。蔚虹不爱用油盐和调味品,她觉得自然的味道就是最好的,如果孩子从小就能够欣赏新鲜食物的天然味道,那对他们的一生都有好处。
圣诞节吃什么食物范文3
万圣节的9大传统食物
1、南瓜馅饼
每年10月31日是西方国家传统节日万圣节,南瓜在万圣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万圣节是祈福平安的日子,同时也是庆祝秋天丰收的节日。这时候美国人和西方很多国家会庆祝万圣节吃南瓜饼及各种南瓜美食。南瓜仿佛已经成为秋季的代表美食,也是秋天丰收的象征。
“万圣到,吃南瓜。”南瓜也是万圣夜的节庆食品,特别是在美国。南瓜派是美国南方的深秋到初冬的传统家常点心,平常就有在吃,特别在万圣夜的前后,成为一种应景的食物。另外烘干的南瓜子也是常被当做万圣夜的食品。
2、女巫状的香料生姜饼
万圣节的传统食物是苹果汁、爆玉米花、南瓜馅饼和女巫状的香料生姜饼。
3、焦糖苹果
由于万圣夜临近苹果的丰收期,焦糖苹果成为应节食品。做法是把苹果从果蒂部直插入竹签,然后手持竹签把苹果浸在糖浆中沾上一层糖衣,有时再黏上果仁、棉花糖、小饼乾、爆米花等,有时会添加一些肉桂粉,成为精巧的零食,有时也会浸入巧克力来做,外头再黏上彩色的巧克力米。
4、热苹果西打
和苹果有关的还有一个热苹果西打,西打cider就是苹果汁或苹果酒,这种饮料是用苹果酒加热再加入肉桂、丁香、糖熬煮而成,酒精在加热时已经挥发得差不多了。这种饮料在欧美的冬天都很盛行,一路喝过圣诞节到春天,热红酒也常常在这个时候喝,做法颇为类似,就是把苹果酒换成红酒。
5、爆玉米花
众所周知,南瓜食品是万圣节的必备,但你知道,爆米花也是万圣节不可缺少的食物吗?
爆玉米花很简单,是一道快手零食,装盘晾凉,装到密封盒里,随吃随取。爆玉米花也营养,玉米富含胡萝卜素和纤维素。爆玉米花的营养更容易被人体吸收。爆玉米花不健康,问题不在于玉米本身,而在于添加的盐、脂肪和糖上。
6、糖果
万圣夜晚上小孩子和青少年都会化妆成鬼怪沿街要糖果,因此各种糖果也算是应景食品的一种,这时候商店里卖的糖果较受欢迎的是各种鬼怪造型的糖、和以万圣夜常见的橘色、棕色或黑色为包装的糖。
大人应该要求孩子只许去门口有节日布置的并点了灯的人家,否则不去打扰。另外讨糖过程的始终必须站在大门口等待,不许进屋,讨回的糖也要交大人检查后才许吃。对接待孩子的人家也要求不给自家制作的食品也不给未包装的食品。
7、蛋糕
万圣节,蛋糕是必不可少的配角,特别近年来,针对万圣节推出的种种恶搞,鬼怪蛋糕,当然其中也有部分的可爱蛋糕,可爱程度让你不忍心下口,也有恶心程度让你不敢下口的!
8、粟米糖
粟米糖是在美国和加拿大的糖果,主要是在秋季的万圣节流行。糖果是模仿玉米粒;三种颜色。每片约3倍的一个玉米粒。糖果是主由糖,玉米糖浆,人工色素和粘合剂。传统粟米糖片是三种颜色:黄色广泛年底,锥形橙色中心,白鳍尖。
圣诞节吃什么食物范文4
除夕晚上,全家要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合家欢”。这顿团圆饭具有特别的意义――无论相隔多远,工作有多忙,人们总希望回到自己家中,吃一顿团团圆圆的年夜饭。有时实在不能回家时,家人们也总是为他留一个位子,留一副碗筷,表示与他团聚。
家庭是社会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团年饭充分表现出中华民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家人的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眼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过去的关怀与抚养子女所付出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幸福感就自然涌上心头。年轻一辈,也借机向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感激之情。
当孩子们在玩耍放爆竹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许多过年的菜肴都在前几天做好了,但年夜饭总要在大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还夹杂着处处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合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人们不仅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更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 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寓意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寄寓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暗示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芹菜象征一年之中要勤快;葱象征聪明;蒜象征一年之中会计算;青菜、韭菜、粉条等合煮,称“长命菜”,全家老小都要吃一点……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这天,即使不会喝酒者,也多少喝一点。
年夜饭的主食很有讲究,通常有馄饨、饺子、长面、元宵等。新年吃馄饨取混沌初开之意。再则取“馄饨”与“浑囤”的谐音,意思是粮食满囤。
饺子是我国的传统食品之一,以前只有馄饨而无饺子,后来将馄饨做成新月形就咸饺子了。在唐代吃饺子的习惯已经传到我国的边远地区了。除夕夜,十二点钟声一敲响,就开始吃饺子,因此时是子时正,“饺子”,即“交子”,寓意新旧交替,子时来临,又是一个全新的开端。
长面也叫长寿面,新年吃它,预祝寿长百年。古代的一切面食都叫做饼,所以汤面起初也叫汤饼,开始的面片不是擀咸或压成的,而是将和好的面,用手往锅里撕片片,和现在北方吃的“乌鸦头”、“猴耳子”等的做法差不多。到唐代以后开始用案板擀面,才逐渐有了长面、短面、干面、素面、荤面、挂面……
元宵又名汤圆,在南方比较普遍。寓意团团圆圆。元宵一般当早点或年饭主食。
年夜饭早巳超出了“吃”的范围。那份人与人之间的温馨,一家人的问候和温情,和谐欢欣;浓郁的节日气氛中,既有对即将逝去的旧岁有留恋之情,也有对即将到来的新年怀有希望之意。
TIPS:民间的传统习惯
我国各地的年夜饭食俗各不相同:北方人吃饺子,南方人吃米团子、水磨年糕;江浙和闽粤等地初一吃元宵;福建漳州人初一早上吃生蒜和皮蛋;广东潮州人初一吃当地特有的“腐圆”;回族人正月初一吃面条和炖肉,初二才吃饺子。
记者是在北方工作的南方人,初一早餐吃素,也叫吃斋。这是普通家庭唯一必须吃素的一餐。这个风俗至今仍保留在南方许多家庭之中。
留在记忆深处的是幼年时在老家,初一那天沾不得半点荤腥。全家人身穿新衣,菜炒好后,先端到正厅八仙桌上祭祖后才开始吃,以表示对祖先虔诚尊敬。吃时,长辈给晚辈边挟菜边说些祝愿的话,如挟茄子时会说:“我吃了茄子,今年学习一定‘茄’别人(比别人好的意思)。”同样,晚辈也可以给长辈挟素菜,并说祝健康长寿……吃斋的素菜一般只有豆腐、茄子、芥头、水芹菜、绿豆芽等。选茄子是因为“茄”字在海南话是比别人好的意思,吃茄子象征着比别人好;水芹菜的“芹”字读音和“勤”字谐音,吃芹菜象征着新的一年工作勤勤劳劳,发财致富;芥头根多又白,很像寿翁的银须,吃时连根带叶一起吃,寓意长寿;豆腐嫩口无纤维,无牙齿照样能享用,象征活到牙齿自然落光(古时海南人认为人活到无牙最长寿);豆芽的形状很像寿翁,吃豆芽也象征长寿。
这种文化意蕴深厚,既有酽酽的过年习俗韵味,从科学饮食的角度来看,又是一种最佳的春节饮食方式。因为前一晚的年菜太油腻,清肠胃也有益健康。
古人曰:五谷为主,五畜适量,不宜失豆,五蔬色杂,瓜果辅之。素食不仅代表了先民们对大自然的敬畏,怜惜万物的仁爱之心,表明贤哲的家风,也代表了人们对健康理念的推崇。
初一的早餐吃斋之俗象征意义远大于现实意义。这种象征意义乃是“以仁祈福”,以平和之心求得幸福的愿望表露无疑。如今,我们更需要这样的吃斋求仁祈福之心,在紧张的生活节奏中求得平和之心,了解安宁之福。
中国饮食文化的核心,一切指向礼,礼的目的是和谐。春节饮食风俗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教育形式之一,承载着代代先贤哲人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对后辈的生活希望,因此千百年来,形成一股强大的文化力量,得以持续的传承和发展。
TIPS:世界各国吃素的习俗
圣诞节吃什么食物范文5
英国人认为,健康饮食观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了解食物与营养的基本常识,二是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如果你让孩子做到这些,那么,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否则就没资格来要求一个孩子。 父母吃得健康,孩子体重才不超标
小胖墩在英国也不少。英国肥胖儿童的调查显示:如果父母中一人肥胖,孩子的肥胖率是50%,如果父母双方肥胖,孩子的肥胖率是80%。孩子肥胖当然与基因有一定关系,但也与生活及饮食习惯密不可分。父母是孩子最直接的学习模型,如果父母平时饮食没有规律,不注重营养搭配,摄入高脂肪及热量食物过多 (如油炸食物、甜食),孩子耳濡目染,也很难建立健康的饮食观。相反,如果父母对于健康饮食有概念,每日饮食均衡,并不断灌输食物与营养的基本概念,孩子当然也会不断学习。 父母树立榜样
家长建立起健康饮食观非常重要,这不但是为自己健康负责,也是在给孩子树立榜样。健康饮食不是吃的量大,而是要吃的种类多;种类多还不够,还要五大类(谷物类、蔬菜类、水果类、奶制品及肉类)齐全,确保膳食中富含人类需要的各种营养素。 食物分类呈现,让孩子吃得心中有数
我的洋老公在中国吃饭总是觉得心里不踏实,后来问他怎么回事,他说在中国大家围着好多菜吃饭,首先他无法知道自己吃了多少,其次他不知道所吃的东西营养是否配比均衡。后来他真的自己拿一个大盘子,先把要吃的食物放到盘子里,再从盘子里吃饭,这样就安心多了。当初觉得好笑,甚至觉得他小题大做。不过,后来在孩子吃饭的问题上,我确实体会到英国人为何是先把食物放到盘子里并按照主食、肉蛋奶及蔬菜三大类呈现,即便是吃甜点,也是在主餐后,这样做的原因是:每顿饭吃多少,营养分配怎样,心理有数,便于平时控制及管理饮食。
吃饭也反映一种文化,英国人喜欢把自己的事情管理得很清楚,理性总是大于感性。儿子奥利和查理从小吃饭,不管是中餐和西餐,都是按照英式的吃法,把主食、肉蛋奶类与蔬菜分别呈现,饭后一般吃一些酸奶和水果。由于模式化的呈现,双胞胎不到3岁就学会了营养管理,有次给孩子吃饺子,奥利就问:妈妈,怎么没有肉和蔬菜?虽然孩子不懂食物中的化学成分,但是他们通过模式化的呈现,已经根深蒂固地学会了一顿饭要包含哪些部分。我这个妈,也会动不动就加点常识,什么吃土豆面包是给你们能量,让你们有力气,但是要不生病一定要吃肉和蔬菜食物……分类呈现的办法是孩子在幼儿期建立营养及饮食结构概念的最直接方法,一堆理论灌输不会起大作用,但是每日的模式化呈现会在小脑袋中建立一个食物结构图。
简单直观的健康饮食法
中西的饮食截然不同,但是对于孩子来讲,分类呈现是他们建立健康饮食观最简单而且最直接的方法,中国的妈妈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尝试。当一个两三岁的孩子会判断自己的饮食结构时,你会为此而感到惊奇。 好吃的不健康食物,只能在特殊的场合吃
非健康食品主要是指众所周知的洋快餐,高脂肪高热量,还有各种甜点、糖果和巧克力。一般英国家庭只有出门才会带孩子吃油炸食物,至于糖果、巧克力只有在生日派对或圣诞节这些特殊的时刻孩子才会吃到。正是由于食用场合不同,孩子自然也就把不健康食品与健康食品分类了。这也需要家长不断地提示,例如糖类会伤害牙齿。这样孩子就会对不健康食品有深刻的理解,而且明白特殊的场合才可以吃,所以平时就不会有太多无理的要求。
英国的谷物早餐中有的含糖量也不低,我就会告诉奥利和查理哪些是高糖的,如果是高糖一定要和低糖的谷物一起吃,这样就不会伤害牙齿,也许是我讲得太绘声绘色,有一次他爸爸只给了高糖的谷物,哥儿俩见我就大喊:“妈妈,危险!”把不健康食品设定为特定场合吃,并反复而一致地告诉孩子不健康食品的危害性,他们比大人更紧张自己的健康与安全。 生活乐趣VS健康
不健康的食品一般都是孩子们爱吃的食品,生活总是要有些乐趣,但是一定要控制。最好的方法就是建立不健康食品的食用特殊性,并告诉孩子不健康食品的危害,这样孩子有所期待,自己也会控制不健康食品的摄入。例如,如果小朋友的生日派对不是那么多,家长也可以设定周末的甜食、糖果时间,并让孩子知道吃太多牙齿会受苦。当然,对小孩子也要绘声绘色一点才更有说服力。 设定好时间和种类, 帮孩子建立饮食秩序感
英国妈妈在孩子刚出生就会建立一定的作息时间表,饮食当然是这个时间表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就饮食来讲,一日三餐不管冷食与热食都会包括食物中的五大种类,除了一日三餐,妈妈一般把每天的零食时间也设定好。零食主要是以水果和酸奶为主,有时会加入坚果类,即便是碳水化合物也是不加糖的,但在孩子情绪低落或很累的时候家长会给予一些蛋糕类的甜食。至于饭后甜点,虽然这是英国人的习惯,但是对于学龄前的孩子,家长还是有所控制的。这也许与我们想象的西方饮食完全不同,但是大多家庭对于孩子的饮食都是能够做到规律性及营养结构控制的。
圣诞节吃什么食物范文6
五月初五端午节演讲稿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我今天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关于端午节起源的传说有很多,其中,纪念屈原的说法流传得最广。历史上的这天人们会通过赛龙舟、包粽子等形式来纪念一颗不朽的灵魂——屈原。
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出生在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楚国。他为人正直,学识渊博,很有才干,在楚国担任要职。因为他坚决主张抗击秦国侵略,而受到打击、排斥,被楚王赶出了朝廷。屈原悲愤至极,在流放途中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主义精神的诗篇,如:《离骚》、《天问》、《九歌》等影响深远的诗篇。后来,秦国军队攻占了楚国的都城。楚国失地千里,尸横遍野。屈原心如刀绞,他不愿意看到国破家亡的惨景,就在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在写下了绝笔《怀沙》之后,抱石投江而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百姓们爱戴屈原,当听到他自杀的消息后,纷纷划船打捞屈原的遗体,但没能找到。他们怕江中的鱼虾会咬食屈原的遗体,又纷纷把江米装迸竹筒,扔到水里,想用江米喂食鱼虾来保护屈原的遗体。从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都会自发地来到江边,悼念屈原,还要划着船冲进汹涌的波涛,象征人们争相打捞屈原遗体,以此来寄托对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
屈原离世已有两千多年了,今天我们来纪念他,主要是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辉”的人格。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不管时光如何变迁,他会永远生活在岁月的长河里,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中!
让我们怀着对伟大爱国之士的敬爱之心和珍爱之情来看待中华的每一个传统佳节吧!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留存着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
感谢大家耐心的倾听,在此,请接受我对各位的节日祝福:端午节快乐!谢谢。
五月初五端午节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我今天的演讲题目是《纪念传统节日 传承传统文化》。
大家都知道,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关于端午节的由来,有很多种说法,最常见的说法是为了纪念屈原。屈原的国家楚国被侵略,屈原跳江身亡,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划龙舟,往江里投饭团、鸡蛋等,不让鱼吃屈原的身体,饭团逐渐发展成为今天的粽子。
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儿歌:“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端午节到底有哪些习俗呢?
端午节吃粽子是一个传统习俗。粽子皮是树叶做的,粽子馅有很多种。吃粽子的习俗还漂洋过海流传到国外呢。同学们,我想问几个问题,你吃过什么馅的粽子?你包过粽子吗?怎么包的呢?对,最常见的就是糯米、大枣包的粽子,你喜欢吃什么口味都可以自己调,也可以包肉粽子呢。我记得,在幼儿园的时候,端午节前举办过包粽子活动,当时我和姥姥都参加了。每逢端午节,社区也会组织各族居民一起包粽子呢。
端午节赛龙舟也是一种习俗,每年电视上都会演赛龙舟。
我听妈妈说,她的家乡在端午节有很多纪念活动。比如,清晨用艾叶洗手洗脸,门上插着艾草、彩色葫芦,用香草做一些香包,给小孩子戴五彩线,煮鸡蛋,包粽子等。一派喜气洋洋。总之,这个节日很重要,是民间的一个大节日。
以前端午节是中国的女儿节,每年人们都会拿五彩线团五彩球,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的后一个雨天,人们就会把五彩球扔到下雨的地方,传说这样会带给人们一年的好运。
我们国家一直重视传统节日。近些年来,端午节列为法定节假日,全国人民欢度传统佳节。在这里,我特别想说的是,现在有很多人忽视了中国的传统节日,却喜欢外国的洋节,比如说:圣诞节、愚人节、万圣节,这是不能提倡的,我们是中国人,每个传统节日的背后都有深厚的传统文化,每过一次传统节日,身心都受到洗礼,我们应该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同学们,屈原的故事离我们很久远,但他的爱国情怀离我们很近。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需要我们每代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我们是祖国的未来,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五月初五端午节演讲稿
亲爱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五月五过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一些地方又将端午节称之为五月节、艾节、夏节。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xx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主要有: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和纪念曹娥说;据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赛龙舟和吃粽子,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今天我就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屈原说: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流放。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亡,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蛟龙水兽喝醉晕倒,就不会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今天的棕子。
而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
端午节除了人们所共知的吃粽子外,各地还有丰富的食俗。吃黄鳝吃面扇子吃茶蛋江西南昌地区,端午节要煮茶蛋和盐水蛋吃。蛋有鸡蛋、鸭蛋、鹅蛋。蛋壳涂上红色,用五颜六色的网袋装着,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谓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无事。吃打糕吃煎堆等等。我最喜欢吃粽子了,南北各地风俗习惯不同,粽子大小不一,有甜有咸,大的有达二、三斤的巨型兜粽,而小的也有小巧玲珑,长不及两寸的甜粽。。我吃过咱们四川乐山产的肉粽子最好吃,黄澄澄的糯米里夹着腊肉,肥而不,吃起来一股花椒和竹叶的清香,口齿留香,味道悠长。最可贵的是价格低廉,每个重有八两,才二元五角钱。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从20xx年开始,我国为宏扬民族文化,保留民族传统,将五月初五列为法定节假日。
五月初五端午节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你们知道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传统节日嘛?(端午节)对,是端午节。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让我来告诉你们吧!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关于端午节起源的传说可多了,其中,纪念屈原的说法流传得最广。历史上的这天,人们会通过赛龙舟、包粽子等形式来纪念一颗不朽的灵魂——屈原。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出生在20xx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楚国。他为人正直,学识渊博,很有才干,在楚国担任了重要职务。因为他主张坚决对抗秦国侵略,而受到打击、排斥,还被楚王赶出了朝廷。屈原悲愤极了,在流放途中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精神的诗篇,最有名的是《离骚》。后来,秦国军队攻占了楚国都城。楚国失地千里,尸横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愿意看到国破家亡的惨景,就在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怀抱石块,跳进了汨罗江,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百姓们爱戴屈原,当听到他自杀的消息后,纷纷划船打捞屈原的遗体,但没能找到。他们怕江中的鱼虾会咬食屈原的遗体,便把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据说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了。后来,为了防止饭团被蛟龙吃掉,人们便提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的办法,这便是粽子的原型。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都会自发地来到江边,悼念屈原,还要划着船冲进汹涌的波涛,象征人们争相打捞屈原遗体,以此来寄托对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
和屈原不同,我们身处的时代是盛世的中国。国家富强,民众和谐。在这一个富足自信的新时代,我们更应该学会爱国,学会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最后用一句屈原的话送给所有的同学"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黄而不毁其节。",希望我们珍惜今天的生活,彼此勉励,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做一个奋发图强,能为祖国建设贡献心智的人。最后,预祝大家过一个快乐的端午节!谢谢!
五月初五端午节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国旗下的讲话的主题是:纪念屈原,过端午节。
大家都知道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那端午节到底是怎么来的呢?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