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级计算机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级计算机论文范文1
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生活水平呈现不均衡,学生所享受的教育条件也不尽相同。在一些偏远、落后的农村,学校的教学设施比较落后,甚至根本就不齐全,很难达到教学的实际需求。
二、初中计算机教学发展的主要应对策略
1.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分类、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由于学生具有不同的计算机基础,使不同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具有不同的表现。一部分条件比较优越的家庭很早就为孩子准备了电脑,一些兴趣高的孩子还参加了课外的补习班。这样,他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已经具有一定的水平,掌握了基础知识。还有一些家庭因为条件差,没有给孩子准备电脑,他们的孩子就对电脑缺少认识。为此,教师在课堂讲解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分层教学,从根本上提升初中计算机教学的效率。
2.初中计算机教学要突显实践性的特点,加强对计算机课程的安排。计算机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教师在课程传授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通常情况,理论知识给人以枯燥的感觉,理解起来存在困难,学生掌握得不够娴熟。此时,如果注重实践,反而使学生更加直接地获取知识,在实践的操作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为此,为了提升计算机教学效果,教师要注重效率,增加实践操作的时间和机会,改变以理论讲解为重点的教学模式。运用全新的方式引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而后,进行新知识的传授,最终安排一定量的习题来加深和巩固知识点,实现教学目的。
3.为了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多采用举例说明的方式,实现直观教学的目的。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方式还没有完全解放,受到一定的限制,缺乏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他们更倾向于直接的知识传授,这样才能学得轻松和愉快。但是此时期计算机的知识又恰好比较枯燥和抽象,学生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课堂内容。所以,教师可以采取理论和实例相结合的方式。将深奥的知识用通俗易懂的例子讲解清楚,这种方式效果更佳。
4.为学生营造教学氛围,进行积极的提问,激发学生进行积极地思考。初中教学课堂中,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参与计算机学习,要适当采取提问的方式来营造教学环境,实现对学生的引导。在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中,以学生的知识水平为基础,充分考虑他们对知识的认知能力和掌握程度。老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探索学生的个性特征以及此阶段学生的普遍性特征,用事实加以佐证,进行说明和讲解,将单调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变成简单、易懂的语言,使学生能够更加直接地获取知识。
三、结束语:
初级计算机论文范文2
基础教育中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应用前景非常的广泛,不仅有广阔的市场需求,更是有对教学实践操作能力提升的现实需求。随着就业市场竞争压力的增加,掌握更多专业性的计算机软件技术能够为学生参与就业竞争提供有力地砝码。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更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最有效的体现,人们的生活和学习都离不开计算机软件的帮助。在基础教育中将计算机软件的操作作为专门的课程规划已经成为这个社会发展的必然。
二、基础教育中计算机软件技术运用教学实践对策分析
(一)完善计算机软件技术应用课程。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应用在基础教育范围内还没有形成系统化的学科教学,只是在计算机教学中作为一个主要的教学方面。因此,完善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应用课程,将计算机软件作为专门的教学内容,以理论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活动促进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改革。不断地丰富计算机软件的教学内容,从基础性的软件应用到实现创新应用领域,为软件应用创造更好的平台,顺应教学改革的发展需求。
(二)提升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应用范围。计算机软件就似乎的应用可以实现和其他基础学科教学之间的融合,在其他学科的教学实践中以计算机软件作为教学辅助工作,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提升对计算机软件应用的重视程度。教学活动的设计可以以计算机软件的应用作为依托,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操作巩固学科学习的成果,同时提升对计算机软件技术的使用能力。将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的扩大,实现对基础教育能力的有效提升。
(三)促进计算机软件技术的操作能力。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应用是实现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的前提,在基础教育中存在着很多的可能性,学生在学习和操作过程中可以发现更多的使用问题,为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开发提供更多的有效建议。同时计算机软件技术的操作能力更是实现计算机技术推广的重要手段,计算机技术的普及是整个社会进步发展的现实需求。社会想要实践长远发展必须要提升计算机软件在全社会的应用程度,不仅仅在基础教育范围内,而是作为全社会成员必备的一项技能进行培养。
三、结论
初级计算机论文范文3
对策与措施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对计算机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培养学员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利用计算机解决其他专业领域问题的能力,它是卫生士官人才培养计划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笔者根据我院教学现状,基于自身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水平提出若干思考与建议。
1现状分析
1.1教学手段为促进《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的良性发展,教研室多次修订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不断推陈出新。在教学手段上,较早应用了国内先进的苏亚星多媒体课堂教学系统,使教学质量有了质的提高。
1.2教学条件在过去几年中学院陆续拨出专款更新计算机设备,改善多媒体教学环境,加强网络建设,使教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学员的上机条件较好地满足了教学要求。
1.3师资配置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一线教师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专业素质和能力不断提高,年龄梯次和学历结构逐渐趋向合理。
2存在问题
2.1学员基础参差不齐,认识存在误区随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逐步下移到中小学,但由于各地区发展极不平衡,入学新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例如我院卫生士官学员,有的入学前在通信站或机关工作,经常接触计算机,能够熟练运用Word、PowerPoint等应用软件,部分学员还会进行网页制作、图像处理等,甚至有的还通过了计算机等级二级考试,但大部分学员从未接触或很少接触计算机。我们对2007年新生进行了一次计算机基础知识水平调查,结果表明,高中学过计算机应用课程的占多数,新学员计算机知识的起点较前两年入学新生有显著提高,但中学计算机课程偏科普性,理论内容较少,技术含量较低。调查显示,相当多的学员认识上存在误区,以为会上网和玩游戏就是会使用计算机了。
2.2学员学习观念与方法不正确《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对象是新学员,他们尚未摆脱中学灌输式教育模式,再加上自身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对大学的学习模式不适应,学习自觉性差、主动性不高。相当一部分学员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以为仅靠记忆法背概念、不用上机实践就能学会计算机;还有的学员学习观念不正确,认为上学就是拿文凭,上不上课无所谓,实验课也不上机练习。而从未接触或很少接触计算机的学员却感觉计算机深奥难懂,产生畏难情绪,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失去了学习信心。
2.3授课学时不足《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概念性、操作性和实践性都很强,但课时严重不足,加上实验课只有60学时,如何在短短的60学时内把所有的教学内容组织好,讲解到位,是教员面临的最大难题。
2.4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结合不够《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必须要有实验课来调动学员的兴趣,如果实验做不好,将大大影响教学效果。在对实验课的调查中发现,95%以上的学员对实验课的兴趣很高或较高,80%的同学认为实验课对理论课的促进作用很大或较大,但不到5%的学员认为理论课对实验课的指导作用很大或较大。这说明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结合不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实验教学在课程体系中仍处于从属位置。
3对策
3.1优化教学内容在构建课程体系时,要结合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现状,分析学员的实际水平,精选学员感兴趣,工作、生活中实用的计算机操作技巧作为教学内容。根据该课程概念多、操作性强、课时少等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抓课程的重点、难点,删繁就简、深入浅出。例如,我们将教学重点放在“计算机系统平台基础及使用”,即操作系统、网络基础知识及其基本应用,建立计算机系统平台概念有利于学员对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概念、组成、工作原理及操作有较深入的了解,便于他们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认识和使用计算机。
3.2构建学习平台《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体现了对全体学员的信息技术基础的共同要求。我们针对学员不同层次的基础而采取灵活的学习方式。一是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为新生提供一个如何学习《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及每个知识模块应达到的水平要求的实验指导文件;二是采取灵活的考试方式,学员根据自己的计算机水平,开课前可参加一次计算机基础测试,考试合格即可免修《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同时开设一批选修课作为补充,例如安排一些常用应用软件的选修课,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三是配合教学与考试方式,构建一个学员自主学习的网络教学环境,该教学平台可以提供学习资源、教学课件,提供交流、答疑解惑,为学员自学、学员与教员交流提供高效方便的平台。
3.3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艺术在教学方法上,以讲案例为主,少讲多练,增加学生的练习时间,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提供的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员要在平时教学中逐渐积累和改进教学方法,结合自身情况不断探索和尝试,不断提升教学艺术,让学员真正体会到课堂学习的“快乐”。例如,我们在以操作为教学目标的“Excel”教学中,采用生动形象的实际案例进行教学;在介绍抽象概念时,用图解法或比喻法帮助学员理解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初级计算机论文范文4
目前部分学校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评价方式单一,用学生参加国家级计算机考试过关率来衡量,这样将导致教师的授课重点单纯集中在考试内容上,学习这门课程的精力集中在考试的相关内容上,导致学生追求考试合格率。造成与实际应用脱节,如部分学生在写论文,或者社团活动中连简单的排版都不会应用。
2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措施
1)案例教学
在教学中,通过课程内容的讲解来帮助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教材中的基本内容和相关知识点,在课堂一问一答过程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学生能轻松掌握基本知识点、概念,活跃学生的思维,并使学生能自主分析,逐步提高学生理解、思考、表达、分析的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如在讲信息安全这一章时,采用案例讲解分析、概念分析、课堂问答、幻灯片演示、图表讲解等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整个单元的讲课以案例“不翼而飞的存款”为例引入信息加密的概念,从而培养起学生对信息安全的正确概念和对整个课程的兴趣。由每个学生上网查询资料、整理企业案例,让学生在结合教学内容的同时,访问相关的精品课程网站,阅读教师指定的参考资料,最后完成给定实验题目,并写出实验报告,帮助学生消化课堂上所讲授的基本知识点。
2)开设第二课堂教学,注重课外实践活动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喜欢实用性的技术,对于理论等不是很感兴趣,喜欢能够看得见、能够动手试一试的学习方式,而且更加关心这些知识或者技术能否在今后有用。学生们的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是,我觉得大学教育阶段除了知识教授之外,还需要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开设第二课堂教学。为了提高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技能,有限的课堂教学是不能满足需求,尤其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较好的学生,如何培养他们的创新学习,培养他们的计算机信息素养,正确引导他们的兴趣。为此,我们每年举办全院性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大赛。如多媒体设计大赛、计算机基本技能大赛、编程大赛等形式多样的比赛活动,设立计算机协会、网络协会,组织学生参与课题小组。丰富了校园文化,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即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又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我院参加河南省ACM大赛,荣获三等奖。
3)注重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
在全面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深入了解信息技术应用的环境,将会使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专业理论知识。在课程学习阶段就参加科研实践活动是理论与工程实践结合的方式之一。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习中的具体技能,如复杂的文字处理工作等,这些技能经过亲历亲为的锻炼将会更好的掌握。所以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结合方式要更加注重,本门课程所讲述的内容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有什么样的用途,以及如何在灵活的应用本门课程的知识。所以在课程教学中,在保证所讲述课程知识体系完整的前提下,需要注意尽量阐述课程知识的应用。将会进一步提高所学知识的被理解程度,提高学习效率。开拓学生的思路,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基础课要系统、透彻,专业课程要覆盖全面
基础课程属于学生专业知识体系的基本盘,是学生基础知识向专业知识延伸的过渡。掌握基础知识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可以举一反三,不断扩展自身知识面。因此在课程教学中要充分注意课程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要把知识结构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关系讲述明确,尽量建立起概念和理念,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达到理性的认识水平。计算机专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科。各种新技术和新思想不断涌现。因此其课程内容可能具有很快的更新速度。课程教学要能够准确地反正这种变化。但是由于其变化的迅速,我们很难在课堂上将每一个变化都讲解透彻。所以一个可行的办法就是在讲好专业基础课的前提下,尽可能使专业课程的覆盖面广,让同学们对该部分知识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具体理性的理解则可以让其在后期的具体工作中继续锻炼提高,升华为理性认识。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全面性可以包括为两类:一是要覆盖本专业课程所涉及领域的最新科研进展;第二是要尽量把本课程所涉及领域的发展历程描述清楚,阐述清楚不同历史进程之间的衔接关系。对于一些比较新的领域,可以对其近似的知识体系进行综合的阐述。
5)要重视提升理论水平高度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同学们理论水平的提升。理论水评的提升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二是从实际的工作中发现问题,总结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所以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和总结问题,以及什么样的问题才是科学问题等,提高学生对总结和发现问题的感觉。课程学习阶段虽然很难让同学们熟练掌握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但是至少可以提升大家对理论水平提升的兴趣和积极性,为其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打下一定的基础。
6)当好导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研讨式教学是一种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老师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去思考、设计、总结和报告,由学生自主完成。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和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活动中需要老师的指导,教师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引导学生通过开展导向性的专题研究和讨论,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和亲身实践去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让学生树立起自主学习的信心。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为以后的学习研究奠定基础。知识教授很重要,兴趣教学也很重要。因此,我们还需要讲究教学的艺术,大量的知识灌输,学生可能兴趣不大。应多举实例,多联系信息时代的新技术。同时,把知识教授转化为一种问题解决的过程,启发大家共同思考,共同学习。
7)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总结前人创新方法。让学生有意识地分析前人如何在当时的知识框架和一般看法之上,独辟蹊径,取得自己的成果。通过这样的实例,学生就会了解前人的创新方法和思路,为我所用。鼓励学生在自己想法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做出成绩。对于课程内容相关的问题,如果学生有自己的想法,作为老师,最好能够进行鼓励;如果学生思考方向有更深的内容可做,并且符合学生的研究方向,可以引导学生继续做下去。平时作业中,设置一些开放问题,有意识的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业中的一部分当然应该是锻炼基本能力和基本知识的问题,但除此之外,可以设置一些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出自己的答案。
3结束语
初级计算机论文范文5
1.1精讲多练,讲练结合
核心:以学生为主现在的教育模式要求从以前的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向现在的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模式转变。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课堂教学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更是如此,教师要精讲,让学生多练,真正实现将课堂还给学生。通过做中学、学中做不知不觉掌握了该节课的基本技能,并通过基础练习、巩固练习、提升练习使学生的技能进一步得到巩固和提高。真正达到向动手动脑的应用技能型人才转变。
1.2任务驱动教学法
核心:创设有效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情境教师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情境。有效的学习情境能让学生身临其境,有感而发,从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灵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然后通过设置一个一个的任务,让学生完成。小的、简单的任务由学生独立完成,大的、较难的任务由小组合作完成。通过这种把大的问题细化,把难的问题简单化的方式,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能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成就感,从而不对该门课失去兴趣。
1.3分组合作法
核心: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分为一组师生通过一段时间的认识和了解,由教师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一般为4-5人一组。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平均分配,使各小组水平均衡。组长由教师指定。一般为有责任心,计算机水平相对较好,能指挥协调小组内部成员的学生担任。分组完成后,每节课较难的教学任务由各小组合作完成。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每次小组合作的形式也不同。可以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完成,也可以由组长分配指定任务由小组成员独立完成,也可以集思广益共同完成。教师在这个环节只起到协助、指导的作用。最后每小组指派一人代表该小组展示交流该组作品。通过小组合作环节,既能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又可以确保该组每个成员的水平都得到提升,更好地掌握该节课的知识技能。通过展示交流环节,即展示了自己又学习了他人,开阔了思路,提升了自我审美能力,还能更好地发挥中职生爱表现的个性,充分地体验成功的喜悦。每节课结束前统计各小组的成绩,期末评选出成绩最好的小组并颁发奖品。通过奖励的激励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求胜心。
1.4重过程轻结果
核心:与考证挂钩。新课改要求全面考核每一个学生的各个方面。不再像以前只是单纯的看重考试的结果。考核评价要求多方面。该研究者的课程考核机制是平时占80%,考试成绩占20%。而平时考核中每节课都要求学生进行一个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教师评价,但即使这样也不足以让一些学生重视该学科。该校的做法是这门课必须参加考证考试,而这个证书和中职毕业证书挂钩。这样一来就促使一些学生不得不适当的重视一下计算机基础课。同样的,该研究者看到其他的学校不单要求这门课还要求学生拿到一些其他的证书,比如:普通话、打字录入、外语口语等等。这样做的好处是不单可以提升向社会输送的生源质量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更可以改变一下文化课的尴尬处境。
2结语
初级计算机论文范文6
现代社会多青睐于复合型人才,不仅要求人才能熟练掌握现代技术,对跨学科、跨专业的领域有一定的了解,还要求其具有一定的软实力,沟通表达能力较强,具有团队精神。以上都非常贴合开放教学环境下自主学习策略的目的,因为通过自主学习策略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在开放教育的环境下进行则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综合能力,不仅是要求知识、信息上的综合,也是自主学习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的综合。
2.开放教育中如何有效地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策略
(1)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实用性原则
开放教育和一般的普通高等院校教育不同,因此开放教育计算机的教学更应当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来合理设置课程以及教学内容。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握该课程是以计算机基本原理和计算机基础应用为主的课程设置特点,设置合适的课时以保证讲述的完整性,同时也要求学生学习时应当集中注意力等。还有,在开放教育环境下实施自主学习策略应当注意要坚持实用性原则。很多高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设置极其不合理,有的甚至还是以讲授传统的OFFICE的3大软件为主,忽略了网络基础知识,忽略了学生信息检索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没有将最新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应用到课程的教学当中去。因此开放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应当对专业口径进行适当拓宽,结合学生的实际条件来对课程和实验进行合理设置,注重实用课程的开设和实验实践,要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提高其计算机的应用水平。
(2)注重对学生信息意识的培养
在开放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中,教师应当将多媒体教学环境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化,使信息资源得以全面调动,进而调动起学生的信息意识,使学生在对较为混乱无序的信息进行处理时能明确其性质、范围,进而实现对其的分析、管理分类,之后再对信息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对新问题提出疑问和表达自己的看法,然后通过这一系列的实践使学生实现学以致用的最终目的。
(3)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由于开放教育中学生和教师之间处于分离状态,因此,一方面,我们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明确自己在开放教育中具有充分的自,能够自由地进行思维的创新和发散。另一方面,要重视在开放教育中同伴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可以组成小组,使得各组员之间开展相互合作、资源共享等,也便于教师对教学任务的分配,随着组员之间交流沟通能力的加强,学生自学实践能力也在逐步提高。
(4)正确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通过便捷的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可以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网络教育资源进行有机结合,使得学生更容易通过网络来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上的探索性学习,然后让学生对每一章节的个人心得体会进行总结,由教师进行学习评价,将形成性练习和论坛相结合,不仅增加了知识容量,提高课程效率,还梳理了教学中的重难点。
3.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