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生怎样写日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生怎样写日记范文1
我从《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中得到了许多,我知道了牛有四个胃、我还知道了向日葵并不是向着太阳转、还有,我知道了每天的人早晨都比中午或晚上高一点等许许多多的知识。我还读过许多童话书,有:《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许多童话书。我还读过许多动漫书,如:《西游记》、《大头儿子小头爸爸》、《葫芦兄弟》、《金钢葫芦娃》、《黑猫警长》等。
记得7岁的时候,我买了一本名叫《日记起步》的一本书,这本书是专门告诉怎样写日记的,从那时候起我就开始学写日记了,并慢慢的写,从开始的写一段到后来五段,从原来写不精彩到后来的精彩。
到了三年级我们开始写作文了,我就买了一本《小学生新概念作文》天天看,月月看,年年看。正因为这样的看,使我的作文水平得到了提高,当时在我们我的作文次次是优秀的。有的时候老师还会把我的作文在班上读,我感觉我非常的自豪。
小学生怎样写日记范文2
关键词:培养兴趣 开阔视野 拓宽思维 积累素材
小学生的经验少,社会阅历浅,涉世未深,积累的写作素材自然比较少,这样,学生感到作文难的问题极为普遍。一些学生在作文课上冥思苦想,拿起笔来还是无话可说;一些学生抱着应付的态度去写作,即使完成了,也是东拼西凑。究其原因,就是习作素材匮乏,没有真情实感。不知道怎样写是导致学生怕写作文、写不好作文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多看、多练,充分利用各种有效方式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一、培养习作兴趣,在兴趣中积累素材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让学生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开展兴趣小组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学习、交流、表现的机会,有利于激发写作动机,培养写作兴趣。在活动中,让学生充分放开手脚,自由表达,真正体现“我手写我口”“我手抒我心”。为此,我校组建了一支“竖笛队”,学生积极报名参加,认真练习,兴趣十足,练习的曲子由易到难,“六一”儿童节那天,“竖笛队”的学生表演了一支支动听的曲子,赢得了台下阵阵掌声。教师不失时机地鼓励引导学生写这次活动,令人惊喜的是学生写的作文内容真实感人,语句流畅,就连平时作文基础差的学生也积极动笔去写了,写起来也有话可说了。
二、开展“大课间”活动,在活动中积累素材
我校的课间操形式在以前的广播体操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兔子舞”,对此我校教师访问了家长和学生,得到了他们的一致赞许。我们每天都能看到这一幕,第二节课下课铃声响起后,全校157名小学生像小鸟一样跳着、笑着,欢快地从教室里跑出来。学生很自觉,不等教师整队就将队伍站得笔直。当广播操结束后,《兔子舞》的音乐响起,学生和教师一起伴随着节奏感十足的音乐沸腾起来。课间操结束,学生踏着乐点精神饱满、斗志昂扬地走进教室,开始了新一节课的学习。在“大课间”活动中,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兴趣是永恒的动力,每当下课铃声响起,学生就飞奔着跑出教室,在教师的带领下踢毽子、跳绳、打羽毛球、打乒乓球,等等。操场成了学生的运动场,也成了教师的“健身房”,到处是欢声笑语,到处是春光无限。在这样长期不懈的活动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希望,看到运动会上学生那矫健的身影,那拼搏的精神,那激动人心的场面,无不萦绕在我们的脑海里。在运动会上,学校广播站频频接到学生来稿,学生争先恐后地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真实地抒发出来,“大课间”活动不但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合作与竞争意识,陶冶了他们的情操,而且还为他们的习作积累了至关重要的素材。
三、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积累写作素材
《新课程标准》中的语文教学,注重学生的阅读训练,并且十分明确地指明了这一任务:“要通过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通过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来实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因此,要特别注重阅读。要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地指导,循序渐进地训练,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还要特别注重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开拓视野、承受熏陶、积累材料的重要渠道。同时开展作文评比活动,每月本班教师指导的习作定期上交参与评比,让学生多练勤写,提高写作能力。各班选手,认真阅读各种有益的课外书籍,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学生崭露头角,他们的习作题目有角度,立意有高度,题材有广度,升华有深度,五年级王杰的《春天来了》、六年级王琪培的《假如我有一双翅膀》、二年级徐文慧的《我给花儿洒香水》同时被评选为优秀奖并刊登在我校《校园文学社》第一期的校刊上。这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主要培养自觉阅读、动笔阅读、多形式阅读的习惯。从而积累宝贵的习作素材。
四、引导学生坚持写日记,在生活中积累素材
日记是积累写作素材的有效方式,学生的生活内容极为丰富多彩。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著名作家老舍曾经讲过这样的话:“写日记是学习写作的‘基本功’。最好的窍门就是‘每天必写’‘天天拿笔’,哪怕是写几十个字也好。”很多著名作家也都是从写日记开始,逐步走上创作道路的。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对周围生活的敏锐观察力,而且学生能迅速地用语言文字表达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而且从日记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家庭等情况一一得到反映。在长时间的日记写作中培养了学生认识和感受生活的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素材,为作文提供了丰富的思想与题材,最终解决作文难的问题,为学生过渡到作文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久而久之,学生很快就会发现日记本所捕捉到写作素材将成为写作时的关键源泉,认识到习作就是生活,当生活丰富多彩了,习作中的精彩语句也多了起来。
小学生怎样写日记范文3
[关键词]作文教学 观察 体会 读书 练笔
作文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要想写出好作文,必须要有丰富的内容和巧妙的手法。“巧妙的手法”就是写作方法,它是表达的一种手段。而“丰富的内容”,就是文章的“血肉”,是小学生写作的重点和难点。这需要丰富的生活体验,需要教师在生活中给予孩子具体的指导。
1 重观察,多记录
茅盾先生十分强调观察对于写好作文的重要性,他说:“初学者,尤其不能不下苦功的是观察能力的培养。”观察是获取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之一。小学生怕写作文、写不出作文,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小学生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只有学会悉心观察,写文章时才会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真实、具体、生动。教师要引导孩子们做有心人,去寻找、去发现生活中的写作材料。
1.1 激发孩子观察的兴趣,培养观察的敏感性。教师可能都有体会:让孩子看蚂蚁搬家,他能够看一下午,也不会觉得蹲得腿疼。这就是因为他有兴趣呀!孩子来到这个对他来说完全陌生的世界,他充满了好奇,万物对他都有强烈的吸引力,教师可以借任何一种孩子感兴趣的事物鼓励孩子开始观察。
1.2 教给孩子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的条理性。因为小学生观察的目的性、持续性、细致性、概括性都比较薄弱,故而引导孩子观察时,要先教给孩子观察的方法,使孩子有目的、有准备地去观察。要教给孩子要按一定的顺序,让孩子有重点、有主次地观察,使他们学会有条理地观察事物,从而在作文时就会有条理地表达。
1.3 启发孩子边观察边思考,培养观察的全面性。小学生观察最大的毛病是观察事物笼统,往往满足于表面认识,所以要教给孩子从细处着眼,深入细致的观察方法。训练孩子观察事物最好的方法就是用“问题”导向目标,即:根据作文训练的过程,确定观察的范围、对象,再按照一定的顺序和重点,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孩子带着问题,有意识地在观察中寻根溯源,边观察,边思考,边记录,直到逐个弄清问题为止。有了这些问题作引导,孩子会不知不觉地逐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掌握观察要领,从而积累大量作文素材。
2 重读书,多感悟
鲁迅先生说过:“文章应该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我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读多看,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高其实,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习作能力的根。“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怎样写,大多是从阅读中悟到的,以读促写,才能海阔天空。
培养孩子读书的好习惯也要有要求:
2.1 选择好书。这个“好”包含着内容好、思想健康、文笔优美……孩子通过大量的阅读欣赏,欣赏文中的语言美、结构美、意境美,从中受到熏陶,提高鉴赏能力的同时理清文章思路,接着诱导孩子回忆生活所见到的美景,让他们模仿作品畅所欲言,激发创作欲望,为下面的写作做铺垫。“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此言就是劝诫我们通过大量阅读与欣赏去培养和获得语感,去熟悉和掌握语言规律,增强语文修养,提高语文能力。
2.2 善于积累。好文章,一定要孩子们好好学习,积累词汇,积累句子,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把好的文章背诵下来,成为自己的语言,以后要用到了,就自然会联系上的。巴金曾说过,他背了很多文章,虽然自己没有仔细地去研究过它们,但在背了这么多的文章之后,至少知道文章是怎么一回事。
2.3 勤做读书笔记。好记性比不上烂笔头。优秀的作品给人的启示太多,光靠脑记不行,还要教育孩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勤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可以摘抄好词好句或片段,可以记录当时读后感受……学生在欣赏中积累大量的写作知识与写作素材,为今后写作作好充分的准备。
2.4 多思考。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无非是想心思。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想出来的。可见,构思对于作文的重要性。读书就要多想想作者的心思。想什么?不外乎想作者为什么写(文章主旨);写了哪些,不写哪些(文章内容);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叙述顺序);怎么写(语言和表达方法)。
只有加入了自己的思想去读书,书才能够读活,书中的知识才能够为己所用。
4 重练笔,多投稿
作文是技能,不是知识,空讲文章作法是无济于事的。一定要勤动笔,少束缚,要放手让孩子写,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思路写自己想写的内容。同时,教师还应该把这种练习渗透到日常生活当中。
4.1 用笔对话。当发现孩子有什么优点或缺点时,当教师有什么心里话想说给孩子听时,不妨写给孩子看,那他(她)也会写给你一个回复。
4.2 写日记。这是一个很好的习惯,但也是最难坚持的一个习惯。要想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要么教师和孩子一起写日记,要么就需要老师在学校统一要求。这个习惯只有在大家多交流的环境中才能得以坚持,才能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小学生怎样写日记范文4
[关键词] 汉字;笔顺;教师;习惯
课程改革的实施,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诸多变化,成绩是显著的,但也出现了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如现在新课标已经淡化对笔顺的要求,语文教学好像不再强调笔顺规则,只要学生能写出这个字就行。所以导致现在很多孩子写字时笔顺错误严重。
笔顺教学,应该是小学一年级的课程。升到二年级时,学生掌握写字笔顺应该不成问题。然而据一项对小学五年级学生写字笔顺的调查显示:能按照正确笔顺抄写古诗《春日》的学生,几乎一个也没有,错误率将近100%,让人大吃一惊。河南卫视播出的一档新节目《汉字英雄》,现场几乎80%的孩子写出来的笔顺都是错误的,其中一个已经上高中的孩子总共写对了五个生字,结果没有一个字的笔顺是正确的,让当场的嘉宾于丹都不禁直摇头。
身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看到此情此景,实在有些汗颜。那么笔顺教学真的可以淡化吗?对此,我是不敢苟同。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笔顺写字,是小学写字课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为汉字的书写笔顺是有一定规律的,每个汉字都有各自的书写顺序。按正确的笔顺书写,不仅可以提高写字效率,容易把字写清楚、写整齐、写美观,还能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那现在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究其根源,我想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一、家长急于求成,揠苗助长
现在的家长都普遍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小孩子手指力量发育尚未达到握笔要求,还没认识几个字,就早早地让孩子看图写话,写日记。当孩子遇到不会写的字时,家长常常会找到孩子问的字,告诉他就是这个字。或者给孩子写“范字”让孩子照着写下来。在这个过程中,绝大部分家长重视的是“指明”,忽视的是这个字的间架结构及笔顺。即便注意到了,也不会很细致地和孩子讲“偏旁是什么”,每一笔的笔画名称。因此,当孩子见到认识但不知怎么写的字时,他只能按照画图的办法“依样画葫芦”。久而久之,“凑”字,“画”字的现象就出现了。当孩子对原来错误的写法已经熟记以后,要想改过来就难了。
二、教师定位不明,放任自流
很多老师们没给笔顺一个正确的定位。有的老师认为笔顺是一成不变的,有的老师认为笔顺不重要,不去分析学生的笔顺为什么会错。为什么会认为笔顺不重要?问起原因来,很多老师都说,现在的考试对笔顺的考查也淡化了,课堂上的时间有限,有时看到学生写字出现“倒笔画”没有及时纠正,虽然知道学生的写法不对,但不过多的去重视,只是嘴上讲讲,而不去实践,这就是学生的潜意识里认定了笔顺不重要,所以不去理睬。对学生的书写缺少必要的监控,任由学生书写。还有些学生的书写能力也在退化,谈及这个问题,绝大多数老师认为这和电脑的普及有直接的关系。电脑的打字功能让人渐渐疏于书写,特别是某些打字软件具有联想的功能,出示很多的词汇,这就促使了“书写危机”的进一步加重。但是,我们并不能把学生“写不好字”的罪过都归咎于老师或电脑,实际上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忽视了对书写这一基本技能的训练。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又该如何去改进呢?在此,我想还是得从我们老师和家长自身入手。
首先,家长不应要求孩子书写过多的字,顺其自然。同时孩子刚开始接触汉字时,家长一定要进行指导,讲清字的笔顺规则,指导孩子观察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认真写好每个字。每一件事,开头很重要。
其次,教师要反思,提高认识,在平时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基本笔画的训练,重在指导运笔。学习书写时先从基本笔画学起。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抓住这个特点,教师要进行直观教学,加强示范。每次进行汉字教学都应该画好田字格,便于进行示范,指导书写时对学生要有如下要求:(1)看,用眼看,用心记。看老师是怎样写的,记每种笔画都是如何运笔的。(2)描,每个学生在书上的田字格中都可描红,学着老师的样子,认真地描每一笔,从中体会每一笔是怎样运笔的。(3)摹,描完后,照着书上的例子去仿写,争取将基本笔画写得规范、顺利。
学生在汉字笔顺书写方面出现这么多的问题,不能把问题简单的归咎
学校或家庭中的某一个,而是要把二者紧密地结合起来,双管齐下。而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更应该走在前面,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个孩子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许凤奇.关于笔顺的思考[j].语文建设,1999(10).
[2]郑进.浅谈小学语文中的生字教学[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6.
[3]启凤.写字课中基本笔画教学浅谈[j]青少年书法,2007(5).
小学生怎样写日记范文5
[关键词]习作教学;多措并举;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4-0080-02
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有的人说起来滔滔不绝、条分缕析、头头是道,可是让他下笔成文,却不知从何处入手。尤其是小学生,提起作文他们就头疼,写不出,写不好……各种问题不一而全。究其源头,还是方法没掌握好的问题。
一、乐写――建一个台阶
(一)对低年级学生也要进行写作教学
好多教师认为,作文不是中高年级的事吗?其实不然,低年级才是作文教学的起点。有经验的教师在低年级教学中就重视这方面的练习,例如回答问题时强调学生说话完整,并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说话要具体。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但是教师只要善于挖掘,就是一个好的训练素材。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在教学时可以从图画入手,让学生结合图来进行想象说话。比如,教学《识字8》(鸟类篇),在出示鸟的图画后,让学生想象:杜鹃(在哪里);杜鹃(在哪里)(干什么);(怎样的)杜鹃(在哪里)(干什么)。这是教师在教学中设计的说话练习,这样的教学非常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时巧妙地设计了一组练习,呈梯度上升的层次,既让大部分学生能说出来,也照顾到一些拔尖的学生。同时能够培养学生善于倾听、善于思考的习惯,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长此以往,学生说话就会完整、具体。
(二)起步作文应放低要求
中年级开始的作文教学,应从片(句)段开始。根据学生的水平,提出不同的标准,让学生围绕着某个话题说,在充分说的基础上,再动笔写。没有字数要求,只要把事情说清、句子说通顺即可。学生乐意完成这样简单的“作文”,写完以后也不用教师大包大揽地批改,可先让学生和同桌在小组里相互读一读,在读的基础上,一些小问题学生自己就可以解决。这样既节省了教师大量的批改时间,又让学生参与修改作文的过程,可谓一举多得。学生在尝到了写作带来的成就感之后,自然会对写作充满向往。
作文起步阶段,教师应突出说的教学,说之后再接着写。让学生充分地读,其实也是开口说,淡化作文是写出来的,从意识上让学生接受这个新事物。
二、趣写――搭一个平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一)体验是最好的素材
我们知道,对于经历过的事情、有感触的事情,学生写起来会游刃有余。那么,在写作的时候,教师就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去经历和感触,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比如,写一次做菜的经历,在写作前一周,我就要求学生利用周末跟父母去菜场体验一次买菜(最好是自己买),并且亲历一次做菜的过程。这之后写出来的文章,让我读到了他们在买菜、做菜时的所思所想,这比教师的指导实用得多。实践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触摸到了写作的真谛,那就是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唯有如此,文字才能打动读者的心灵。
(二)活动是源头的活水
现在的学生很“宅”,安全重于泰山,在这条“高压线”下,教师都不敢让学生“动”起来。一味地把学生束缚在教室里,能期待他们有丰富的体验吗?当然不行。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在一年中景色最美的春秋两季,学校总是协同相关部门,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去爬爬山、逛逛老街,在凤凰湖畔走走、在湖边的草地上坐坐。我发现,闪耀着汗滴的学生,眸子特别闪亮,那r的他们才是最开心的。回来以后,让学生写下游玩的见闻和感受,他们的文字真实而不平淡,内容也变得丰实起来了,字里行间洋溢着欢乐。
让学生亲近大自然,他们可以自己去触摸、感受美好的事物,写起作文来就有了源头活水,也就能感受到写作的乐趣。
三、仿写――借一支“神笔”
求知的过程,先是模仿,才是创造,写作也是如此。课文就是最好的作文参考书,让学生从课堂中体会“怎么写”的,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那么学生就能做到“知其所以然”,既读懂了课文,也方便了写作。
(一)句式练习
比如,教学“有的……有的……有的……”这个句式时,教师可以在读熟课文的同时,创设情境让学生说说大课间活动(或者其他方面)。在说话练习中,学生就知道怎样把几种活动用这样的句式有机联系起来。教学“首先……接着……再……然后……”这个句式时,教师让学生用上这些词语说说做过的一件事情,学生会发现,用了这些词语,事情就能说得非常有条理。
(二)片段训练
中年段最常见的是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读句段,在读了之后让他们说说这段话写了什么,引导他们找出中心句,进而发现文章围绕中心句写了什么。在找到规律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用“先总后分”或者“先分后总”的构段方式说话,可以教师准备话题,也可以让学生自定话题。在说的基础上学生再写,那就有模有样了。
(三)谋篇布局
教学《和他的大黑骡子》一课时,我引导学生体会在“大黑骡子杀与不杀”这个问题上经历的波折,抓住人物的语言,特别是提示语,感受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品质,课文就是利用“一波三折”的写法,把人物的内心世界呈现出来了。我告诉学生一个朴素的道理“写文章离不开折腾”。我让学生说说做番茄炒蛋时,会遇到哪些“波折”,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出“磕蛋的时候蛋壳掉碗里了”“油锅里的油溅出来了”“蛋炒糊了”等。我随即问了一句:“那能不能把这些波折都写上?”学生马上纠正:“不能,那样太不真实了。”“是啊,哪有这样‘衰’的人呢,倒霉事都摊上了。”在师生的对话里,学生知道了如何在写作中巧妙运用“一波三折”的写法。
四、善写――塑一把“钥匙”
写作离不开兴趣,离不开模仿,更离不开一颗敏感的心。写作的技巧是可以学到的,但还需要学生留心观察、反复观察,这样才能写出与众不同的感受。
(一)观察要留心
每个人的观察力是有差异的,但毫无疑问,观察力也是可以培养的。比如,教师在活动之前提醒学生要观察什么,做到有的放矢,在交流中指导学生完善观察到的内容,尤其要帮学生理清观察顺序,这样才有助于学生的写作。
观察什么?怎么观察?我让大家去了解福楼拜教导莫泊桑如何写作――“怎么能说没有什么东西可写呢?那富丽堂皇的马车,跟装饰简陋的马车是一样的走法吗?烈日炎炎下的马车是怎样走的?狂风暴雨中的马车是怎样走的?马车上坡时,马怎样用力?马车下坡时,赶车人怎样吆喝?他的表情是什么样的?这些你都能写得清楚吗?你看,怎么会没有什么东西好写呢?”福楼拜滔滔不绝地说着,一个接一个的问题,都在莫泊桑的脑海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观察就是要写出别人没有注意到的细节,与众不同才是好文章的不二法宝。唯有细心,方能观察到别人没有留心的事物;唯有细腻,才能触动别人的心灵。
(二)坚持写日记
教师应该培养小学生写日记的习惯,引导他们用文字诠释多彩的童年生活、抒发内心的感受。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就是这个道理。只要坚持写,总会收获精彩。
日记切入点要写,但不必写得“轰轰烈烈”,只要“小打小闹”,在真实处做文章,细微处显真功,同样也能写出精彩。
(三)讲评中提升
作文完成以后,教师要重视修改、重视讲评。讲评也不用“大包大揽”,更要发挥学生互评的作用,让学生同桌评、小组评,群策群力地参与整个评改过程。 “文章不厌百回改”,我们要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到了高年级,尤其要注意让学生来评改作文,一来可以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欣赏其他同学的习作,二来通过评作文,让他们认识到什么是好的作文,怎样写好作文。这才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关键。
五、阅读――挖一泉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写好作文,广泛的阅读和积累也是十分必要的。阅读应该成为一种习惯。因为阅读,我们走近了自然,走进了伟大的心灵,走进了自我。
(一)营造氛围,让书香弥漫校园
读书活动需要一个富有文化气息的环境,因此,优化环境,让校园弥漫书香气息是我们的追求。我们可以让墙壁“说话”:在教室外布置“推荐书目”“新书介绍”“师生读书感言”;楼梯墙面上布置“读书名言”“名人读书故事”“读书横幅标语”。我们新建了一个电子阅览室;与新华书店联合打造了“诚信书屋”(“梧桐书屋”),每天中午和下午文体活动时间向全体学生开放。我们还灌输给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理念,让他们一边阅览,一边摘录,做到日有所记。
(二)开展活动,让书籍陪伴学生
我校每天开展晨诵午读,共享阅读的幸福。晨诵:在玲珑的晨光里,在优美的诗歌中,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声情并茂地诵读古今中外的经典诗歌,开始一天的学习生活,书声琅琅,诗意浓浓。午读:在广播发出“读书丰富人生,阅读点亮生命,走进阅读时光,共享读书快乐”的阅读提示后,学生在教室里捧出喜爱的图书,伴着悠扬舒缓的音乐,开始轻松、快乐地阅读。
我还邀请儿童文学家曹文轩、秦文君、晓玲叮当走进校园,让学生与大师零距离接触。学生沐浴书香,有了不同层次的体验和收获,书籍的营养必将润泽他们的整个生命。
大量的课外阅读,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打开了他们写作的思路。我们发现,善于写作的学生,都是喜欢阅读的人,读着读着,就会为文中的主人公或喜或悲;就会感慨于作者笔下的丰富世界;就会惊叹于文章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当学生学会了思考,写作才会成为他们的一个习惯,他们才会有用笔倾吐的冲动,“灵感”也会随着积淀而迸发出来。
小学生怎样写日记范文6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一种创造性的练习,是学生认知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是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学生说:“我就怕作文,一提笔就头疼,总觉得没东西可写”。有的干脆说:“我真不知道该写什么,从何写起”。有的学生作文虽然也交上来了,但仔细一看,刚开个头,敷衍几句,就草草收场。内容空泛笼统,不知所云。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类:1、写的作文没有条理,东一句,西一句,对要表达的内容说不清楚,说不明白。2、无话可说。面对作文题想不出几个句子,不知道写什么。究其原因是找不到材料,没有学会从观察生活中积累材料。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不会用抽象、美好、感性的辞藻来叙述,以至作文写得短,枯燥无味,写不具体。3、在写作过程中学生不知如何将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
针对以上这些情况,我认为万事开头难,要把学生对习作的恐惧感消灭在起始阶段,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研究教学教法,有效引导,让学生从怕写变得乐写、爱写。我是这样做的:
一、多读书,增加知识积累量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做到让学生有话说,会说、想说、就要让学生多读书,积累丰富的知识。三年级的学生阅历不丰富,知识功底浅,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各方面见识有限。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还怎样写文章呢?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就要培养学生多读书、爱读书的兴趣。首先要求学生从读课文开始,力求把所读课文,读熟、读透。认真领会作者的写作思路,研究语言的表达艺术。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加深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并把好词、佳句抄下来。遇到不懂的词、句、通过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查资料的方式弄懂。课余时多读《优秀作文》选,报刊、杂志、《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十万个为什么》、《一千零一夜》等,能从这些好书中获得一些见解,明白一些事理。并把所读的文章题目记下来,看见题目就能说出它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所获得的感受。教师要对学生阅读情况进行检查。我想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的知识功底会大大提高。好词、好句的积累会更加丰富,视野会更加开阔,思维会更加敏捷。懂得的多了,话也就自然会说了。
二、多说,锻炼学生口语转化书面语的能力
“多说”是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最好方式。“多说”就是鼓励学生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持有的观点和态度。俗话说:“能说的人善于写。”如果激发学生有爱说的兴趣,提高他们会说话的能力,那么他们的写作水平也会大大提高。因此在课堂上注重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从说课文开始,再结合单元上的口语交际进行训练。如:列出课文结构图,写出口语交际的提纲。引导学生先说什么,后说什么,然后的再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有条有理地把故事讲清楚。在说的过程中,对于哪些能说出自己感受或学习收获的学生要给予及时表扬。最后再鼓励学生把刚才说的内容写下来。这样学生感到心中有话可说、可写,有感而发,写作的兴趣才能提高,写作才不会当成是一件头疼的事。
三、多写,不断培养学生写作技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三年级的作文是写作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是很重要的。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及认知能力,在作文命题和选材上尽量引导学生去写贴近他们生活中熟悉的、易理解的、感兴趣的人和事,选材范围放宽,尽量能写他们看到的实物、实景,才能写得真实、具体,才能表达出真情实感。如《我熟悉的一个人》、《我喜欢的小动物》、《一件小事》等此类题目。让学生一看就觉得不难,有话可写,有话想写,有更多的材料可选择,只有从简单处入手,降低写作难度,从熟悉的事情开始,才能激发出写作的欲望。
然而,要写好作文一定要多动笔,把想到的,听到的好句子,好片段马上记录下来,然后再整理成篇。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通过让学生写日记的形式,把写作文当成一种习惯。养成“天天动笔”多少写一点”的习惯,那些习作写得好的同学,经验是在于他们天天坚持写日记。“有话则多写;无话则少写,哪怕只写几十个字也不从不放弃。”,“天天动笔”能记下瞬间的灵感,能使笔头练得灵巧,能使思维练得开阔,时间长了也就累积了丰富的素材。另外把学生优秀的习作当成范文,在班上朗读、讲解、评品、并把它张贴在板报栏里,让更多的学生模仿、借鉴,从而激发出更多的优秀作品。
四、多修改,在不断修改中提高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