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数学教学心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范文1
关键词:中学数学 学习兴趣 分层 情境 实践
一、倡导“分层推进”
1.学生的学习习惯、基础知识、智力水平千差万别,这就给我们的实际教学带来了挑战,如何在统一的课堂教学中面对各个层次的学生成为我们教学面临的一大难题。所以,我们应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实行分层递进教学。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尽可能的发展。
2.“分层推进”教学策略的实施
(1)了解学生,对学生分层和目标分层
(2)备课、讲课分层进行
①备课分层
②教学分层
(3)作业、练习分层,量化检测
(4)单元考核、评价分层
(5)在分层推进教学中组建学习集体
①建立互助合作小组
②组间交流
我们分开层次、承认差距,是一种符合新课程改革原则的教学方法,它能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普遍提高,这也正是素质教育的精华所在。实践证明,分层推进教学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一条重要途径,特别是对学生行为习惯、基础知识、智力水平都存在较大差异的班级,更是一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法。
二、兴趣是效果的保证
1.兴趣是提高成绩的有力保证
教师可创设贴近现实生活和具有典型数学特性的教学情境,以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
做好中学数学的兴趣教育对于刚升入中学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和之前轻松欢快的小学相比,初中数学学习难度增加了,所以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兴趣的培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讲授课程时,不但要注意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培养刚入学的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综合能力,甚至抽象与概括能力,要求学生能用归纳、演绎和类比等方法进行推理,从而把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成课本上的数学问题。没有兴趣为前提的教学,数学学习必然枯燥无味。
2.培养数学兴趣的方法
培养兴趣的方法有多种,教师可通过直接形式培养,亦可通过间接的途径培养。如现代化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教师通过数学竞赛,培养学生数学兴趣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师在课堂上适当让学生展开讨论,在班级里树立榜样,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及时鼓励表扬;教师施行分层递进教学,因材施教等等。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非常活跃的心理意向活动。如果数学教育工作者多动脑筋,多想办法,让数学教学不再枯燥和单调,让课堂教学不再是简单的填鸭式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出学习的兴趣,激发探索问题研究问题的兴致,才能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三、学习情境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必要条件
学习其实就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源于学习情境的好坏,也就是说,学习情境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最基本的条件之一。无论是数学概念的建立,公式定理的熟练应用,以及对新的知识的了解,都和学习情境与学习精神如影随形。这就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启发,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乐于参与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情境,达到顺利地开发数学方面的智力,提升数学思维品质,从而拥有高素质的数学创造能力。关于教学的内容,教师要掌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多参与,提高全体学生参与的程度。教师通过学生的动手,让他们自己得出结论与验证,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这样生活和学习就相互结合了,学习就不至于枯燥。
四、利用好多媒体,掌握方法与教学原则
多媒体对教学来说不可或缺,对于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来说如虎添翼,但是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要讲究原则,要追求良好的教学效果,要让形式服务于教学的内容,要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操作,要追求省时高效。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必须注意艺术性,因为艺术性提高了趣味性就会增强,就能够营造一种最佳的学习情境,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用多媒体教学以后,教师要更新观念,同时也不能亦步亦趋,仍然需要保持教学个性;要勤于收集教学信息,让学生有强烈的竞争意识,使学生有强烈的责任感,力争让自己成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五、引领学生注重实践
学生没有实践,就缺乏对知识的体验,就不会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深刻的感受。学生只有注重实践,才会对知识增进理解,才能够熟练地掌握知识,同时才能够具备准确应用的能力。亲身体验能帮助记忆,很多终生难忘的知识都得益于实践的功劳。脱离了实践,知识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慧人慧语》中的“在教室外吸到的空气,总要比教室内的新鲜;在实践中得到的经验,总要比课本中的丰富”就是说的这个道理。
在教学“垂线段最短”性质课的时候,我立刻抓住时机,利用学生对知识的初步的印象,把学生组织起来进行跳远比赛。比赛的过程当中,我要求他们的把所学的知识在头脑中进行回顾,说出怎样跳能跳得远,并在比赛结束之后,测量比赛的成绩,验证自己的猜想。学了“统计初步知识”以后,我让学生自己计算一下自己一年的花费,同时估算一下父母的收入有多少,自己怎样花费能为父母节省一点等等。这样的教学不仅仅有实践,同时也增强了德育教育,让学生感受了父母的恩情,引导学生努力学习,以报父母之恩,可谓是一举多得。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范文2
关键词:新课改;素质教育;学习潜能;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5-0071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我们要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究和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充分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从实际出发,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思考、探索,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数学新教材的最大特点就是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重视人的发展、提倡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以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为主线,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那么,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怎样把握和创新呢?笔者就这些问题结合亲身实践做了一些思考与分析。
一、当前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 少数学生“灌”多数学生
时至今日,绝大多数教师都已认识到“满堂灌”的危害,都在有意识地转变这种教学方法。但又出现了另一种现象:很多教师不直接去“灌”,而是通过少数学生去“灌”多数学生。当前有不少的数学课堂,其整堂课的教学内容几乎都以问题的形式出现,教师频频发问,为数不多的优生就来“和”。表面上,教学顺利、气氛热烈;实质上把大多数学生放在“听众”席上。这种做法比教师的“满堂灌”危害更大。
2. “讨论”流于形式
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讨论”太流于形式了,主要表现在:(1)讨论时间太短,学生根本无法进行有效交流,讨论好像成了一堂课为体现新课改要求而不得不有的一个环节;(2)讨论的问题不太明确,或大或空,学生根本找不到讨论的焦点;(3)差生没机会表现,变成优生轮流“发表演说”。
二、新的课堂教学应该注意几点
1. 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最直接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组织好教学,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要在“引导”上下功夫。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因势利导,把教学过程导向预定目标的教学策略。如果教师的行为不是建立在主动适应学生的学习活动规律或特点的基础上,那么教师的课堂主导作用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2. 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探索
创造是人的智慧和意识能动性的最高表现,也是学生自我发展的一种需要。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做出来的,不是教师教出来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绝不能只满足于知识的传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使学生像数学家那样“去想数学”;在经历一番发现、创新的过程后,还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觉得每项知识都是他们实践创造出来的,而不应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
3. 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必须在平凡的教学中去发掘创新因素,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新教材在内容编排上切实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通过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或我们身边的数学事例来阐明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好教材列举的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素材和形象的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经常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学习上,教师要及时总结表彰,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要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想学、愿学、乐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感受到终生学习的必要性,真正做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4.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育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即要为所有学生打好共同基础,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每个学生是一个具有不同特点的社会个体。教师在教学中要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要分层教学,分类指导;要让“能飞的飞起来”“能跑的跑起来”,该扶的扶一把,让优秀的更优秀,让大部分学生稳步提高,使后进生得到切实、有效的转化。
新教材设计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试一试”“想一想”“议一议”等问题。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选用。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也可另外选择一些较灵活的问题让他们思考、探究,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数学水平。
5.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常规教学手段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能较好地处理好大与小、远与近、动与静、快与慢、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化抽象为形象,使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启迪学生的思维,扩大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范文3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数学;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5-137-01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笔者深深感到在教学改革的道路上还任重而道远。为此,多年来,笔者一直致力于初中数学课堂教改实践,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它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师生的感情,关系到学生对学习的正确认识。为此,本文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将自己的探索心得和同仁们做――交流。
一、数学知识要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所以,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觉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而不断寻求数学问题,不断求异创新。
1、课前深人生活实践,发现数学问题。在上数学课前,教师应让学生深入实际生活,对将要学习的知识进行调查了解,然后做与实践生活联系紧密的练习,通过做练习,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于是,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这节课的知识进行了一个综合练习,而且兴趣盎然,意犹未尽。例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时,学生通过帮助家长购物算账,不但获得了有关“方程”的感性材料,而且学习热情高涨,从而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体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让学生在这些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中获得数学体验,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方程的理解,而且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方程概念的必要性。
2、新课改倡导让课堂回归生活,让数学回归生活。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生产实践中去,以帮助学生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自己生活的世界,发现他们的生活中随时都在用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感受到数学的有趣与作用。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能使学生用数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而达到数学教育的目的。
二、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实践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己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理解一个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是如何形成的,一个结论是怎样探索和猜测到的,以及这个结论是如何被应用的。
为了促使学生合作交流,在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上要进行改革,逐步由原来单一的接受式班级授课制转向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
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合作小组内自主探索、交流、对话、,获得成效。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评价,达到教学互动、互促,形成比、学、赶、帮得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与结果,体会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和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注重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众所周知,数学是由相互联系的知识点所构成的有层次、有结构的知识体系。数学教师只有从宏观上把握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才能够自觉地、系统地、有计划地进行有效教学。
因此,数学教学要突出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包括同一领域内容之间的相互连接、不同领域内容之间的实质性关联。例如,对于数与代数的内容,要重视有关内容的几何背景,运用几何直观帮助学生理解、解决有关代数问题;对于统计与概率的内容,要重视统计与概率之间的联系,通过频率来估计事件的概率,通过样本的有关数据对总体的可能性作出估计等。
在教学中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进行教学的反思
初中数学教师应深刻地反思自己的数学教学历程,从中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并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去探索和理解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建立起新的、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我在具体的教学中,长期坚持每节一后记、每周一反思、每期一总结。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反思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在反思中不但总结成功的经验,而且更注意总结失败的教训,失败也是宝贵的财富。、在自己不断反思的同时,还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反思。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那些年,我只注意讲解和训练,学生的成绩往往不理想,后来我提出让学生进行反思的做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总之、在当前形势下,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日益推进,我们作为初中数学课程教师,必须认识到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必要性,想方设法探索出一套有利于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教学体系,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充分调动起来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效率。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一定的帮助。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范文4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数学 数学教学 完善策略
一、新课改下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意义
新的课程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给初中数学教育教学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新课改注重培养和完善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理念,通过多种手段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转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养成主动学习的学习习惯。与此同时,教师的责任也在课程改革下发生了改变,不论是数学教师的思想认识,还是数学教师的教学理念,都要与新课改的精神相一致,就是不断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高低,对于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也对新课改能否顺利进行起着关键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初中数学教学对于初中生的数学思维开发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往往都是在初中阶段才开始正式的接触到实用数学,将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这时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初中生对数学的认识。第二,初中数学教学对初中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具有重要的意义。新课改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其中最可行的操作就是“兴趣教学”。初中生在面对陌生和抽象的课程内容时,起初是较有兴趣的,如果教师能够用合适的恰当的方式引导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注重培养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对初中生终生的学习十分有益。由此可鉴,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不仅有利于提高初中生的数学水平和能力,也有助于促进新课程改革。
二、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教师培养初中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方式单一
凡事有兴趣就有了强大的动力,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对于初中生而言。新课改要求全方位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吸取,初中数学教师应善于借助初中生易养成学习习惯的这个特点,在培养和提高初中生数学水平上多思考和总结,力图使初中生产生对应于学习的浓厚兴趣。但是,目前大多数缺乏这方面的意识,或者虽然有意识,但意识不够强烈。此外,培养学生兴趣的方式单一,往往是教师口头讲述,而很少采用多媒体等多种方式来提高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在讲解“负数”这一概念时,很多老师就是从定义开始讲起,然而学生对这个陌生的概念一时很难接受和理解,很可能因为失去兴趣而不愿意接触数学;如果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一个范例引入,“2-1=1”,那么“1-2=?”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大家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有利于同学的接受。因此,提高初中生数学的教学质量应注重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和提高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 教师和初中生的情感交流不够
初中生刚刚有了自己的思想,但对事物缺乏准确的认识,和他们讲学习数学有怎样的意义和价值,他们是不会理解的。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用初中生们能够接受的表达方式和他们进行交流。用这种方式把数学学习的内容和方式传达给初中生,让他们懂得学习数学的方式和方法,并且还要让初中生们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养成自主学习数学的好习惯。但是,目前的情况是,初中数学教师和初中生的情感交流是比较缺乏的。存在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初中数学教师往往都是比较年轻的老师,有一部分初中老师还是八零后,他们往往是独生子女,缺乏与非同龄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往往在课堂传授完课程之后,在课下缺乏和同学们的深入交流。
三 新课改下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对策
1 教师应注重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初中生自我约束和控制能力还不是很强,对新知识的学习主要靠兴趣,而初中生的学习兴趣主要依靠初中教师的引导。因此,教师应注重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第一,教师应提高培养学生兴趣的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由人脑指令人体去实施一定的行为。通过这个朴素的哲理我们可以分析出,意识对于人的行为来说是起到了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的。初中数学教师应首先提高意识,要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初中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爱好。第二,应采用多种方式教学。教师往往只是将教学内容复制到多媒体中,而很少利用多媒体的互动功能,多媒体有听说互动的功能,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施,在多媒体设施中安装卡通对话软件,这样就能大大提高初中生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2 初中教师应该与初中生加强交流
交流和沟通不仅能够提高教师和初中生之间的感情,而且还能够为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依据。因为教师在和学生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会发现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会了解到学生对于数学教学的意见和建议,教师积极和初中生交流数学学习心得,并认真总结和初中生的交流内容,会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从而会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
新的数学课程改革最终的目的是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运用能力,而这其中的重要保证手段就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因此,对于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师,在学习领会新课改对初中数学教学的要求,不断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推进初中数学教育改革,探索科学的数学教学方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和能力。
3 教师应注重中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中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对于中学生现阶段的数学学习,以及对于中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中学数学教师不仅仅要重视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中学生数学知识和数学学习方法的传授,更应该重视中学生养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曾国强. 新课改背景下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1(16)
[2]王建荣. 浅析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的转变[J].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 2009(10)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范文5
【摘 要】 针对当下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学生学习兴趣低下,学习习惯错误等诸多不良现象,身为初中数学老师,我们理应想尽一切办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积极性,并借助多种途径及方式帮助孩子们学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文对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诸多不足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对策,以促进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 新课改;初中数学教学;不足;对策;质量
近年来,鉴于新课改的全面推行,初中数学教学也获得了很大的进步,然而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诸多不足也不容忽视。所以为了更好地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各初中数学老师理应以本班实际为依据,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以提高自身教学的质量。
一、当前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低下
至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低下这一方面,其在课堂上的突出表现通常有如下几个方面:其一,上课打瞌睡;其二,上课不认真听讲,老是做小动作;其三,不积极思考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其四,逃避作业,偷懒现象严重。
(二)诸多学生数学学习习惯较差
目前,许多学生在进行初中数学学习时,其所具有的学习习惯是特别差的,通常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其一,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其二,不喜欢与其他同学沟通;其三,不擅于在原有的基础上深化,无法举一反三;其四,无法提出及发现问题,不具有创新精神;其五,老是喜欢抄袭他人作业等。
(三)老师职业素质低下
当下,部分初中数学老师存在职业素养低下的现象,其具体表现如下:其一,讲课时马虎了事,课前未进行充足的准备;其二,课后不和学生交谈,老是批评或训斥学生;其三,重视成绩好的学生,忽略成绩差的学生;其四,对学生缺少应有的耐心。
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推行人文关怀,重视学生感受
新课改已然经历了多年的发展,老师们理应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总结,找出自身教学存在的不足,并解决这些不足,为自身教学效率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新形势下,老师们必须重视人文关怀的巨大力量,理应给予学生学习需求及学习感受应有的重视,以更好地促进其学习主动性及积极性的提升,将其潜在的才能统统挖掘出来。此外,老师们还必须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深入研究素质教育的核心使命,明确教学创新及改革的必要性,提高自身工作的热情,以更好地提高自身教学质量。
(二)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系一门趣味性特别高的课程, 鉴于教学理论的前进,各初中数学老师理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对初中数学中的概念及定理进行诠释,提高学生的主动探索意识,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1.把数学文化和基础知识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初中数学基础知识里的概念及定理都特别的抽象,同时其理论性也非常强, 为了加深学生们对概念及定理的理解,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 把静态知识转变成动态的演示,在此过程中,老师们必须将数学文化融入到教学中,如此学生便可以对老师所教授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比方说在讲解二元一次方程这一章的知识时,老师们便可引导学生追溯历史中与二元一次方程知识相关的记载,例如周髀算经里便明确记录了勾股定理的公式等。通过此种方式,我们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同时还可以在此过程中宣扬古人擅长思考的美德,进而贯彻德育教育。
2.把情境教学与习题研究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数学习题研究系开拓学生思维结构的重要步骤,由理论知识的了解至习题的轻松应对属于一个跨越前进的过程。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老师们可以选择把习题研究和情境教学完美结合起来,借助不同的情境促进学生探究意识的提升。同样以二元一次方程的讲解为例,老师们在进行二元一次方程式解题的讲解时,可选用一千零一夜的有趣场景,借助多媒体显示蕴含数学玄机的对白,创建一种异常真实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终实现促进教学效率提升的目的。
(三)创建开放式教学空间
在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前提下,老师还必须给予学生个性化发展应有的重视,并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及交流。比方说老师可选择在班级开设数学值日生活动。每一天均选择不同的学生担任自己的助手,借助让他们介绍数学解题的各类新奇思想,讲解出色的解题思路等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此外,老师们还可以选择开设班级博客的方式,延长教学的时间,拓宽教学的空间,并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空间进行数学问题的探讨,分享学习心得,帮助他们养成关心教学问题及热爱研究数学问题的良好习惯。
三、结语
总而言之,各初中数学老师理应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对策,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带着积极向上的心态快乐的学习。
参考文献
[1]高雪明.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学习方法及对策[J]. 教育教学论坛.2013(03)
初中数学教学心得范文6
关键词:数学教育;实践;实验;分层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12-0085-01
教育必须培养更具创造力和锲而不舍、追根究底的人才,才能解决新世纪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各种问题,在面对新时代更多元的世界文化,也需要一种具有团队精神、愿意与他人合作、肯随时随地学习新知识和不断充实自我的人;他必须懂得和他人相处,他要独立自主而不随波逐流,他能察省自身的长处与不足而加以发扬和克服;他会欣赏美的事物而有健康的身心;他还具备创造思维、批判反省以适应变迁的能力。因而他是一个能自律、自强而乐于进取的社会新人。数学教育如何面对新时期的挑战,培养新型的人才呢?现将自己的探索心得和同仁们做一交流。
一、在课堂内外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1.加强动手操作是现代数学教学与传统数学教学的重要区别之一。在本人从事初中数学教学的几年来,对于如何提升课堂教学中操作的有效性也在不断地思考,正在逐步探索。
2.操作是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与教师提供的定向指导,通过动手操作探究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结论、理解数学知识的一种活动。操作活动的特点,决定了教学过程既不是重复人类的认识过程,又不同于直接向学生传授概念、公式和法则的传统教法。尤其是一些探索性的、创新性的操作活动,为学生积极探究、主动获取知识提供了机会;为学生感知具体数学知识的现实背景、来源创造了条件。
二、用教学实验来培养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
随着实验效果的逐步显示,越来越多的数学教师对此项实验感兴趣了,从不自觉以逐步自觉地在自己的传统教学中局部采用了自学辅导的方法,数学自学辅导实验的教学方法,不但为数学教师所接受,也影响到其它各科教学方法的改革。
1.进行数学自学辅导教学实验,并未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学得生动、愉快,特别是在教师有事外出期间,学生进行自学,效果仍然较好。
2.学生养成自学习惯,掌握的自学方法,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成长起到不可估量的极影响。从目前情况看来,学生思维活跃、积极,通过实验对于开发学生智力,造就适应未来世界的建设人材都有积极作用。
3.传统的观念,必须有外界的影响和冲击才有可能改变,对数学自学辅导实验,大多数教师关心的。但开始时,认识并不是很一致的,特别是在确定对比班的问题上,对比班的教师种种顾虑,一怕对比班的成绩赶不上实验班,说对比班教师不行;二是怕学校特别关照实验班而压低对比班;三怕实验班教学方法的变革影响非实验班学生的情绪。对于这些顾虑学校出面作了耐心细致的工作,指出这是教学方法的对比,不是教师与教师的对比,实验成功是全体教师共同努力的结果,包括对比班所做出的贡献,同时在实验班与非实验班的教师安排、教学条件、教学时间等方面,学校都采取了严格的科学态度,不人为的拔高实验班。这样的实验班才有说服力,非实验班的顾虑解除了,也就为实验铺平了道路。
三、让学生学习有层次化,因材施教
1.给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分层次教学中的分法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其指导思想是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是成绩差异的分层,而不是人格的分层。为了不给差生增加心理负担,必须做好分层前的思想工作,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讲情道理: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分层次教学的目的不是人为地制造等级,而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让不同成绩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以逐步缩小差距,达到班级整体优化。分层次教学的原则是在完成大纲任务的前提下,对学生个体要求有所不同,使学生心理平衡,互相帮助,形成一个团结友爱的集体。作为合格的教师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民主的教风,要敢于承认工作中的不足,在学生中树立威信,要注意师生感情的交流,注意信息反馈,不断纠正工作中的失误和偏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2.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自愿选择的情况进行合理性分析,若有必要,在征得学生同意的基础上作个别调整之后,公布分层结果。这样使部分学生既分到了合适的层次上,又保留了自尊心,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但学生的层次也不是永远不变的,经过一段学习后,由学生自己提出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变化情况,作必要的调整最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