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提高记忆力的音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提高记忆力的音乐范文1
关键词:小学教育;音乐教学;形象思维;培养方法
我们欲求不断有崭新的思想、设想、设计、构思产生,必需充分使用右脑。形象思维是反映和认识世界的重要思维形式,是培养人、教育人的有力工具,形象性是形象思维最基本的特点。所反映的对象是事物的形象,是意象、直感、想象等形象性的观念,其表达的工具和手段是能为感官所感知的图形、图象、图式和形象性的符号,使它具有生动性、直观性和整体性的优点。音乐是兼有表情性和造型性的艺术,又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在培养情感和联想、想象力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过去的音乐教育忽略了这方面的培养,过多地注重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传授,限制了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在音乐教学中加强形象思维的训练。根据形象思维的特点,我们可以通过培养直觉能力、情感、联想和想象,音乐记忆力、创造力五个方面进行形象思维训练,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一、教学中激发学生想象力
人的想象力与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反比的。儿童的知识虽然不十分丰富,但他们的想象力却都非常发达。如果我们有效地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就能使学生迅速吸收知识。教学内容,教学题材、教学形式要有趣味性,艺术性,游戏性,要选择那些既对儿童有吸引力,又能使他们轻松愉快地接受的内容和形式。想象中的不随意想象在人们生活中是常发生的。例如,在听音乐时,人们会不禁意地随着起伏的旋律想象到的一些画面。看到空中飘动的白云,也会根据自己当时的心境把它想象为追逐的雄鸡或者是奔驰在草原上的骏马等形象。这种想象的特征,是在头脑中的映象产生,并不是由特殊的意向所引起的,因此,属于不随意想象;随意想象又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图样的表示,在头脑中再造出相应形象的过程。这种类型的想象是文艺欣赏、相互了解所必须的一种心理过程。例如,人们在阅读文艺作品时,在作家高水平的笔法和艺术风格的熏陶下,作品中的许多人物和自然景色被描写得栩栩如生,这些作品被不同水平的读者各自运用自己所积累的知识,再造出相应的形象。随意想象中的创造想象,则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独立地在头脑中创造出新的形象的过程。而这种新形象的创造过程又必须运用积累起来的感性材料作为基础。
二、通过音乐培养直觉能力
人们对各种事物的感知能力是形象思维的基础,只有丰富的表象积累才能为形象思维提供广阔的天地。知觉的范围很广,如视觉、听觉、触觉等。音乐是培养听觉的重要手段,有较强的听觉能力对提高直觉能力有根大帮助,可以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音乐的表象积累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对各种音乐要素的表象积累,二是对各种音乐作品的表象积累。音乐语言是由音乐的各种要素组成的,如旋律、节奏、音色、和声等。把音乐课简单地认作教歌的过程是片面的,加强形象思维的训练就要注意各种音乐要素的表象积累。比如我们在教授《小纸船的梦》时不仅要让学生会唱,还要学生通过唱这首歌感到旋律的优美、节奏的舒展、力度的变化,以及伴奏中琵音的效果等。经常的训练就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了。熟悉更多的音乐作品是积累丰富的音乐表象另一种重要方式。作曲家之所以会创作出风格各异的作品,和他们有着丰富的音乐作品表象积累有很重要的关系。他们随时随地注意搜集各种音乐素材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之中,如德沃夏克《自新大陆》交响曲的慢板乐章取自一首黑人民歌,柴可夫斯基的《第四交响曲》第四 乐章以俄罗斯民歌《田野里有一棵小白桦》为主题、我国作曲家刘炽的《我的祖国》的旋律则是从几十首中国民歌的旋律中诞生的。大量的音乐作品表象积累丰富了人的形象思维,对发展创造力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大量掌握音乐作品,从最新的音乐教材统计在小学阶段学生将会演唱一定数量的歌曲,欣赏古今中外的音乐作品135首,这将大大地加强学生音乐表象积累,为发展形象思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加强音乐记忆促进形象思维发展
形象记忆是右脑的功能之一,加强记忆力的培养可以促进形象思维发展。思维是非常依赖于记忆的,由于音乐具有流动性的特点,因此追踪和理解音乐就必须依靠己忆去完成。也就是当音乐的实际音响消失之后,在心里仍然要保留这个“音响”,这就是“内心音乐感”。这种能力的形成对提高记忆力有很大的帮助。
记忆的方式概括起来有两种,一种是抽象记忆,另一种是形象记忆,即把记忆同某种形象联系起来。凡是记忆力强的人,他们的形象记忆能力都很强。如一 个高段的棋手能够不看棋盘与人对弈,实际上在他的头脑里有一个棋盘的形象,一幅图胜似千方万语。音乐家的记忆一般都很强,莫扎特能够凭记忆把多声部的《赞美歌》记录下来,门德尔松能把遗失的管弦乐总谱凭记忆再写出来。音乐促
提高记忆力的音乐范文2
音乐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最乐意接受的一门艺术。幼儿在音乐表演中感受音乐的艺术形象,从而产生想象和联想,进而达到审美的目的。幼儿园实施五大领域的任意领域的活动中都少不了音乐,幼儿的生活中更少不了音乐,音乐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着积极作用,使幼儿多方面得到发展。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学的不仅仅是音乐,强调并且训练音乐智能,将同时促进幼儿其他智能的成长。
一、音乐能培养幼儿的直觉思维和想象力。
直觉思维是一种跳跃的思维,要求孩子快速反应。想好了再说是逻辑思维常用的方法,而一看就说却是直觉思维倡导的,强调时间、强调快速反应、寻找第一感觉都是直觉思维所要求的。我们的教育比较注重培训幼儿的逻辑思维。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认为:思维基础是逻辑思维,但创新往往来自于直觉思维。生活中追求有中求新,把学习的过程看成是一个创新的发展的过程。众所周知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还是出色的小提琴演奏家。他从6岁就在父母的指导下学习小提琴,正是因为这样,爱因斯坦说:“我的很多发现都是受到音乐世界的第六感的启发”。因为音乐是培养一个人直感的最有效手段。
想象在儿童的学习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对此,许多学者都有所论述。爱因斯坦曾经这样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则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在音乐活动中,组织幼儿欣赏古典音乐,鼓励幼儿用语言、肢体、图画等不同形式表达他所听到的内容,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有效的想象力的训练。
二、音乐可以使幼儿的记忆力得到非凡的发展。
科学研究表明,幼儿期是人一生中记忆力发展的最快的时期,而5-8岁是人一生记忆力发展的关键期。根据递减的法则,提高幼儿的记忆力,就应该在这个价段训练他们,在这个关键期训练幼儿,可使他们的记忆力最少高于同龄人4-8倍。人的记忆非常重要,无论人的各种思维还是想法都是以记忆为基础的,人有记忆才会有经验,因为有经验,才能不断的前进。人的记忆能力不是天生的,没有谁天生记忆就是好,都是经过后天的培养,靠训练才能逐渐加速和储藏记忆的持续时间,音乐正是培养孩子记忆力的最佳教材。通过音乐欣赏,首先教会孩子们理解音乐的内容,理解音乐所描绘的场景和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让他们感受音乐,喜欢音乐,如此反复,直到完全掌握为止。要知道,音乐对孩子在关键期的记忆训练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音乐的欣赏和演奏可以训练儿童注意力。
音乐作为一种转瞬即逝的时间艺术,要求幼儿保持注意力的稳定,习惯于跟随音乐的运动和变化,以便了解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和情感,形成对乐曲的整体感受。音乐欣赏和演奏还要求儿童具有一定的注意力分配能力。在演唱中,既要控制自己的发声,使自己的音高、节奏和自己的声部协调统一,还要倾听其他的声部,注意指挥的手势和要求;在欣赏中,既要聆听主旋律,又要注意其他的声部,倾听不同的音色、表情的变化等等,否则就无法完整地体会音乐作品的丰富性和层次性。
提高记忆力的音乐范文3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具有创造性才能的人,他既要有高度的抽象思维能力又要有高度的形象思维能力,而这两种能力正是人的左、右脑所分别具有的优势功能。在过去的教育中,由于受到形象思维是低级思维、抽象思维是高级思维的这种片面观点的影响,对形象思维的研究很不够。即使像音乐这样一门主要开发右脑功能的学科,也忽视了形象思维的训练。音乐是兼有表情性和造型性的艺术,又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在培养情感和联想、想象力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过去的音乐教育忽略了这方面的培养,过多地注重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传授,限制了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在音乐教学中加强形象思维的训练。根据形象思维的特点,我们可以通过培养直觉能力、情感、联想和想象、音乐记忆力、创造力五个方面进行形象思维训练,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一、丰富音乐的表象积累培养学生的直觉能力
人们对各种事物的感知能力是形象思维的基础,只有丰富的表象积累才能为形象思维提供广阔的天地。音乐是培养听觉的重要手段,有较强的听觉能力对提高直觉能力有根大帮助,可以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音乐的表象积累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对各种音乐要素的表象积累,二是对各种音乐作品的表象积累。音乐语言是由音乐的各种要素组成的,如旋律、节奏、音色、和声等。把音乐课简单地认作教歌的过程是片面的,加强形象思维的训练就要注意各种音乐要素的表象积累。例如我在教授《小纸船的梦》时不仅要让学生会唱,还要学生通过唱这首歌感到旋律的优美、节奏的舒展、力度的变化,以及伴奏中琵音的效果等。
二、通过音乐培养丰富的情感形象
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情感性。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人们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情往往借助于声音的表现。从喊叫、欢呼到引吭高歌都是感情的流露,而音乐则是最善于表现感情的艺术。柔美、慢速、稍弱的音乐同人们平静的心境是吻合的,激烈、快速和强的音乐同人们激动时的心情是相似的,而下行的旋律造成的压抑的感觉又同人们悲伤时的心情一样,因此人们常常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而在强烈的音乐感情因素影响下,形象思维则得到更大的发展。
通过音乐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首先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运用一切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次要鼓励学生运用音乐表现自己的情感。演唱和演奏的过程就是内心情感抒发的过程,是内心情感更深层的流露,也是感情的一次升华。例如,在时期流亡的学生聚集在一起,总要唱起“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表达对沦陷的家乡的怀念和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
三、培养联想和想象力发展形象思维
联想和想象是形象思维的主要思维方式。作曲家创作音乐的过程首先是一个形象思维的过程,无论是从生活中提取的题材还是从文艺作品中提取的题材,无论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还是从某种艺术中萌发灵感而成,总之都是在他头脑中最先出现感兴趣的形象,然后运用音乐语言和音乐表现技巧创作而成。当我们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时也必然要沿着作曲家为我们创作的音乐形象出发,去探寻作曲家创作时的形象原型。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
1. 掌握音乐的表现手法,这是引起联想和想象的必要条件
如钢琴的快速琶音好像流水,长笛三度音好像鸟呜,定音鼓的轮击好象雷声等等。
2. 积累约定成俗的曲调,它可以使人产生对某一特定地区风土人情或特定历史背景的联想
如听到《信天游》就可以联想起黄土高原的景象,听到《茉莉花》就好象见到了秀丽的江南水乡。
3. 鼓励学生在特定情感基础上的“瞎想”
过去的观点总是避免学生在欣赏音乐中编故事,如果在正确感受音乐情感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对发展形象思维也是大有益处的。
4. 经常进行选择性想象训练
教师首先提供一个想象的范围,由学生选择适合的音乐。例如,教师提出一个田园的景象,学生可以选择《森吉德玛》、《田园》、《龟兔赛跑》等音乐。
5. 丰富学生各方面的感受,增加想象的深度和广度
四、加强音乐记忆能力培养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发展
形象记忆是右脑的功能之一,加强记忆力的培养可以促进形象思维发展。思维是非常依赖于记忆的,由于音乐具有流动性的特点,因此追踪和理解音乐就必须依靠记忆去完成。记忆的方式概括起来有两种,一种是抽象记忆,另一种是形象记忆,即把记忆同某种形象联系起来。凡是记忆力强的人,他们的形象记忆能力都很强。如一个高段的棋手能够不看棋盘与人对弈,实际上在他的头脑里有一个棋盘的形象,一幅图胜似千言万语。音乐家的记忆一般都很强,莫扎特能够凭记忆把多声部的《赞美歌》记录下来,门德尔松能把遗失的管弦乐总谱凭记忆再写出来。在音乐教学中加强记忆力的培养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做法:1.听记旋律,学生模唱;2.旋律听记填空;3.记忆主题,提高音乐的记忆力;4.默读乐谱,训练内心音乐感,加强记忆;5.反复欣赏。
五、把培养创造性思维与发展形象思维结合起来
提高记忆力的音乐范文4
“倾听”是人获取知识和有效交流的途径之一,从小培养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倾听”习惯,对于学生学习音乐和学习其他课程均有良好的作用。培养“倾听习惯”也是培养“音乐听觉”能力的前提基础。为了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倾听”习惯,我在课堂里尝试了这样一个做法,即:每当我讲完一句话或者一个知识点后,让学生立即重复我刚才讲话的内容,要求是一字不差而不是描述大概,比如:一句话有20个字,那么我要求他们把20个字重复完整,我要判断学生在听课时的“专注程度”和课堂记忆力;如果他们在课堂里能够时刻集中注意力,时刻紧跟教师讲课的思维和逻辑,那么,他们的听课就是有效的,学习结果也将是有效的。我尤其重视对学前儿童的训练,我认为,学前儿童在入学前如果能够养成一个良好的“倾听习惯”,它不仅仅是受益于学习音乐方面,而是广泛地受益于其他课程的课堂学习,这一点得到的了家长的认同。实践证明,这样有意识的长期训练,不仅能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倾听习惯”,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做事的细心性。“倾听习惯”同样对于学习钢琴技术很重要,比如从开始学单音就要养成一个听“音准、长短、音色、均匀性、颗粒性、连贯性、节奏的准确性以及踏板的运用”等方面的习惯,这对于提高钢琴演奏的艺术性具有重要的的意义。
二、“倾听能力”的培养
有了良好的“倾听习惯”,并经过一个长期的坚持训练,就可以提高“倾听能力”。因此,我要求学生在学习钢琴时要养成一个良好的“听音”习惯,这里的“听音”包括许多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听“单音”的固定音高,其次是听这个音的“音色”,因为不同的触键方式就会产生不同的音色,进而培养他们的“内心听觉”。学生在音乐课堂里要从“单音”开始,经过长期的科学的训练,使他们从小形成准确的“固定音高”的听觉能力,才能逐步训练他们准确地听好音的质量,如“双音”“和弦”是否整齐,“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等是否均匀并具有良好的颗粒性,“连音和跳音”是否有区分且符合要求,“乐句”是否具有良好的连贯性和歌唱性,“节奏和节拍”是否准确且具有很好的表现力等等,这对于他们学习器乐和声乐以及以后的音乐创作都会受益终身。有的学生在演奏时只停留在弹奏“音符”表面上,不会留意“音的质量”,因此就没有一定的音乐表现力,声乐学生也只是学会了歌词和音调,不会追求每个音所表达的音乐内涵。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更全面更精致去关注。我经常批评学生说“你们弹的仅仅是音符,不是音乐……”
三、“倾听元素”的培养
音乐元素包括“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区、音色、和声、调式、调性”等,构成音乐的元素,有纵、横和单、复之分。我们在课堂里要尝试着训练学生在听单音、双音、和弦的同时,进一步训练学生听两个以上的声部。比如在弹奏一些复调作品和欣赏多声部乐曲时,要求学生要同时倾听每个声部。即使一首歌曲也要同时关注其旋律、和声织体,歌曲的伴奏以及歌词等多个音乐元素。弹奏一个和弦时要求学生倾听和弦的“整齐性”以及它的触键效果,即使打击乐中也一样要关注到各声部的节奏和不同乐器的进行。乐队指挥也同样需要这些综合元素的听觉培养。又如在演奏“电子管风琴”和“双排键”乐器时,还要同时关注“脚键盘”的旋律。这些综合听觉能力的形成,必须经过一个科学的系统的训练过程,才能逐步提高。
四、“倾听记忆”的培养
音乐记忆是“音乐表现”和“音乐创作”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储存了丰富的音乐语汇,才能激发音乐创作的灵感,进一步感悟音乐的内涵。当学生要背奏一首完整的乐曲时,需要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去背诵,尤其是“内心听觉”的记忆很重要。比如有时去外地参加比赛,身边没有乐器可练习,那么我们可以默默地去想象着弹奏,这就需要“内心听觉记忆”发挥作用。再如“视唱练耳“考试中,我们发现,有的人音乐听觉记忆力强,在模唱中的失误就少些,有的人听觉记忆力稍差些,每当音响停止时,模唱的准确率就显低些,这是因为,人的大脑在单位时间内储存的元素数量有差异。但是,如果我们平时能够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一些科学的训练,那么,在学生的大脑里储存的音乐元素就会慢慢地增多,听觉记忆力也会逐渐增强,而这方面的能力会给学生的“音乐表现”和“音乐创作”带来很大的益处。我在课堂教学中,尝试着训练学生的音乐记忆力,比如,我弹奏一个乐句让学生在第一遍结束后就能记住大部分的音,第二遍第三遍就要全部记住,开始是一些短乐句,大约2-4小节,慢慢地增加长度和难度来训练。另外还要求学生背记一些视唱旋律,以丰富他们的音乐语汇。
五、“倾听意志力”的培养
提高记忆力的音乐范文5
关键词: 钢琴演奏 背谱演奏 记忆力培养
引言
钢琴演奏记忆即是我们大家所谓的普通意义上的背奏,所谓背谱演奏就是把提前存储在大脑中的音乐信息适时调配出来,并指挥手指等身体器官实施演奏的过程。上至很多钢琴名家下至刚刚学琴的孩童,都有可能被这个问题深深困扰过。很多演奏者在脱离乐谱弹奏时,总是出现很多平时没有出现过的问题以至演奏质量大打折扣。因此绝大多数演奏者都很惧怕也不明白为什么要脱谱演奏。著名钢琴家安德烈·度夫说过“对我来说,要去给予一部独奏作品感情上令人满意的演出,必须脱离乐谱。乐谱就像我和音乐之间的一堵墙,我要听乐谱被拿走之后的声音的另一层东西,脱离乐谱演奏是真正意义上要求演奏者用心理解音乐的本质,从而进行再创作。以与靠扎实的乐谱记忆为基石,融入自己的见解和真实感受”演奏记忆力是依靠动作记忆、听觉记忆、视觉记忆的信息在脑海中经过不断地输入、编辑、整理和储存,从而最终形成稳定、牢固的程序性记忆。演奏记忆力与演奏技巧和音乐表现力一样都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运用合理科学的方法来培养。
一、动作记忆
对于很多演奏者来说,演奏记忆就是最单纯的手指记忆,是演奏者通过反复多次重复练习一首乐曲,从而在脑海中留下痕迹,自然而然地记住手指运动的速度。手腕移动的位置音区以及大小臂的力量,依靠手的惯性动作来演奏乐曲,此时这种手指记忆只是一种下意识的动作延续是无意识的。这种无意识的记忆具有一定积极意义,能使演奏者在不需要付出特别努力的情况下,轻松愉悦地获得所需要的信息,但显然无意识的手指记忆在正式比赛、公开演出中是非常危险且不牢靠的。很多演奏者会因为紧张或各种因素的影响发生暂时性的记忆中断,造成演出过程中发生不同程度的失误。这些失误对演奏者造成的心理打击都是巨大的。因此在平时的练琴中,我们需要通过进行一些积极有效的练习,把无意识的“顺手溜”的手指记忆变成有意义的受大脑控制的准确动作,提高演奏素质。
(1)指法固定记忆
俄罗斯钢琴学派奠基人安东尼·鲁宾斯说过“指法固定有利于背谱中的手指记忆”著名钢琴演奏家霍尔金认为“动作记忆是一种恼火又靠不住的事,因为我会不打断地改变指法,一时的冲动、钢琴的条件、音乐厅、情绪、状况等等,都会影响我的指法”。在绝大多数的钢琴作品中,都会有很多长串快速的音阶和琶音跑动。很多演奏者因为随意地改变指法,在正式的演出中常常出现卡壳甚至中断的情况。好的指法有助于乐句流畅很平稳,而不顺手的指法往往容易造成重音、破音,也会造成节奏摇晃,加重演奏者的心理紧张情绪。这就要求我们在处于最初始的识谱阶段时,就根据乐谱提示或个人的用指习惯找到最优化的指法,在乐谱上做好标记,并在日后的练习中坚持使用标记好的指法,通过反复地练习使这种优化指法固定下来,在正式演出中使用练成的固定指法能使成功率大大提高。在贝多芬奏鸣曲Opus31NO3第一乐章中右手旋律有大段单手的快速音阶跑动,演奏者在弹奏时,时常出现因手指指法运用不当而造成的跑动不平均含糊不清的情况,在使用固定指法反复慢练后,情况明显好转,旋律性及准确度明显提高。
(2)和弦位置记忆
手指记忆另外一种重要的方面即是对和弦位置的准确把握,在弹奏大段快速的和弦位置转移时,演奏者会通过视觉的帮助寻找手在键盘上的位置,但往往准确性欠佳效果并不理想,为了提高演奏中和弦弹奏的准确性,演奏者在日常练习中应有目的训练手与键位置间的距离感,通过反复多次地强化练习,使手眼使用有效地结合提高和弦演奏的准确性。在很多现代作品中,经常使用左右手重叠或穿插演奏,这也要求演奏者双手对键盘的空间感非常熟悉,务必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准确地到达所需要的位置。
二、听觉记忆
从理论上说,听觉记忆是将音响效果作为记忆的依据,在弹奏时根据回忆音响效果,帮助手做出正确的演奏动作。不同的和声、调试识体所产生的听觉效果是强化听觉记忆的重要途径。阿列克赛耶夫在《钢琴演奏教学法》一书中曾经特别强调“更好地倾听音乐就意味着更牢固的记住它。拥有良好的听觉对演奏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倾听中要听到主要声部和其声部的旋律、节奏、音色变化,能充分感受和理解音乐的层次性和丰富性。
(1)和声记忆
和声记忆对演奏记忆的重要性在巴赫十二平均律赋格中有着很明显的体现。演奏者在背奏赋格时,因为各声部的音响交织造成头脑中音响效果的混乱,常发生中断背不下去的情况,这就要求我们在演奏前清晰地找出主题旋律和剩余的声部旋律,并逐一弹奏,直到完全熟悉每个声部的音符及旋律走向布局再进行合奏。以三个声部的赋格为例,分别练习好每个声部以后,也可以将三个声部分成两个声部和两个声部组合进行练习,也就是说高声部和低声部,高声部和中声部以中声部和低声部一起进行练习。练习中也可以弹奏两个声部,心中默背第三个声部,这样交替进行。这种内心听觉训练可以帮助我们检验和声记忆的成果把握伴奏与旋律的关系,得心应手地处理好声部作品。在分声部背奏时需要特别注意应该以完整的旋律为单位来背记。而不应一小节一小节地背,如按小节来背容易折断旋律线条,使旋律在脑中的音响记忆不完整。
提高记忆力的音乐范文6
一、良好的音乐听觉能力是准确理解音乐作品的基础
音乐听觉指领会、想象、思考音乐印象的能力,包括外在听力和内在听力。古人云:“六律具存而莫能听者,无师旷之耳也。”说的就是听的关键作用。我们也可将音乐听觉理解为“音乐感受力”。音乐听觉有两种:一种是外在的听力,就是听到且分辨演唱或演奏的声音;另一种是内在的听力,就是想象着音乐应该拥有的样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内心听觉。音乐听觉的形成需要经历感知、记忆、思维三个认识过程。有组织地发展音乐听觉是一种统一而复杂的能力,它可以完整地理解和表达作为形象和思想内容具体表现的音乐作品。普通心理学概括的认知过程中并没有提到人对音乐的认知,但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听觉是五种感觉之一,是仅次于视觉的重要感觉。具备了产生听觉的条件,不同的人对载有不同信息和意义的声音的理解和反应能力依然具有很大的差异。
二、先听后唱、边听边唱的教学模式决定了音乐听觉在合唱中的重要地位
合唱教学实践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音色、共鸣位置、音准、节奏、咬吐字、气息、力度、情绪等,每个实践环节都离不开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
1.音准,音乐听觉和合唱的初级交叉点。在合唱的坐标中,横轴是一个声部的单旋律,竖轴是多声部的音程或和弦。在歌曲的流动之中,正确地听辨音的高低至关重要。音准的训练具体包括单音、音程、旋律。单音的听辨在音乐听觉训练中可以说是根基和源头。它是指被给定国际标准音后唱出或记录下所发声的音的高低。紧接着进行扩大昕辨音域和半音阶的听力记谱训练。听出来、记下来相对较容易,将昕出来的音再准确地唱出来就有了难度。外在的听觉要通过思维的转换和内心的强化后再现。倾听、接受、演唱三个过程都需要音乐听觉能力的参与。
2.节奏。音乐听觉为合唱搭起的支架。节奏是音乐的骨架,它赋予音乐以活力,没有节奏旋律便无意义。所以说演唱一首作品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节奏和音准,然后再根据作品内容的需要通过速度、力度等手段去表现它。因此培养准确、独立的节拍感,对音乐表现是十分重要的。笔者这里讲的节奏既包括不同的节奏型也包括恒拍的稳定。学生内心感受恒拍的能力不好,表面看上去是节奏感有问题,其实是学生内心听觉和音乐记忆力不够完善。当然在合唱时我们不可以用手、脚、头去击打拍子,最好的方法就是看指挥,用视觉带动听觉共同感受。
三、合唱教学统一的特性为明确音乐听觉提供了优势高效的训练平台
1.音色,音乐听觉和合唱共同的灵魂。音色是音乐要素之一,它带给人的感受是丰富的。美好的童声在音色上应该是“既结实又明亮,既圆润又通畅,统一自然、空灵柔和”。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可能在音色上没有过多的要求,“轻而不虚、亮而不叫”。而合唱队的训练要求就高了很多,不同风格的作品音色的选择也有所不同。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排练,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必不可缺,但永远代替不了演唱者自己的聆听、感受和比较。
2.音乐记忆力,合唱中培养起来的听觉素质。所谓音乐记忆力就是听者凭借内在的想象与记忆把已经进行了的旋律保持在头脑中。音乐内心听觉培养的过程就是由外在的听力向内在的听力转化的过程。在合唱教学中进行音乐内心听觉和记忆力的训练非常重要,它是演唱者学习试唱作品和高水平表达完整音乐作品必不可少的。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看谱默唱、背唱和想象音乐。再有就是多方对比、寻求统一。
3.调式调性,音乐听觉为合唱搭起的学习平台。调式调性是音乐结构与发展的最重要的逻辑手段之一,是学习音乐的重要内容。遗憾的是,在实践中调式调性对许多学生来说只是乐理知识中枯燥无味的概念。学生们认为调式调性和实际演唱歌曲根本无关。合唱这一音乐艺术形式在其实践的每一个过程中都和音乐听觉能力紧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