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范文1
关键词:课题研究基本情况;尚存问题;已获成果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5-074-2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
(一)问题的提出(略)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目前镇江市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例题习题的教学现状以及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
研究的范围不仅仅限于我校,我们在研究之初就对目前镇江市高中学生开展抽样调查,调查的重点是课本例题习题教学的现状。我们编制了科学的量表,然后开展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初步分析导致这些现象形成的原因,并深入开展研究。
2.教师的课堂组织形式、教师的态度对学生是否重视课本例题习题的影响及优化策略
我们都有一个共识,就是老师教学的方法、态度、侧重点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老师的课堂组织形式、老师课堂所选择的例题、课后选择的习题都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需要教师在教学时改变一些陈旧的就题论题的模式,将课本例题一样教得有声有色。教师要多组织有效的课堂活动,少制造沉闷的课堂;要多让学生说和做,少个人一言堂。课题研究中,我们要求每个有研究任务的任课老师每学期详细记录针对一个学习小组或一个学生课题研究过程,编成研究性的案例集,并开展典型的个别学生(或小组)和典型老师追踪研究,从这些个案中较深入地把握真实情况及前后变化的归因。
3.探索出课本例题习题教学的基本模式
(1)累积教学中的例题、习题教学案例,进行分析;
(2)积极探索出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例题、习题教学策略,改进例题、习题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
(3)初步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调控策略,指导课堂教学,形成数学例题、习题教学的新模式并对周边学校产生辐射作用。通过课题研究,我们将本课题组创造性的工作形成成果,使之融合在学校素质教育的内涵中,形成全校教师的共识,形成我校的办学特色。
二、开题以来的主要工作
(一)做好开题论证,明晰研究内容
课题组先后对课题方案进行了多次认真的学习和研讨,通过学习和研讨确定研究方向,撰写课题方案,进一步明确研究的目标和方法。
通过论证,我们确定本课题研究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1.研究如何充分挖掘课本例题、习题的丰富内涵,通过拓展、类比、延伸、联想等方法发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发现新的结论,并利用它们解决新的问题,实现课本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2.探讨课本例题、习题教学的模式,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如何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有效变革,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二)进行理论学习,提高研究水平
在学校教科室的积极指导下,从课题立项的前期准备,到课题立项、再到课题实施,我们一直在不断的学习中,特别是立项后我们把加强理论学习作为课题实施前的必要环节,并且确定在具体的实施中不断研讨方案。
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了《数学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解读》、《走进新课程》、《新课程怎样教得精彩》、《数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研究方法》、《中国著名教师的精彩课堂》、《结构的力量》等名著,并订阅了《数学通报》、《中学数学教学参考》、《数学通讯》等一线教育教学杂志,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研究水平。
(三)理论结合实际,展开课堂教学研究
课堂是课题研究的主渠道。课题组制定了详尽周密的研究工作计划,确定了分期研究目标和研究的重点。考虑到课题对教师学科知识整体建构及系统整合的独特要求,在理论学习和骨干示范的前提下,我们推出了“同课异构”活动:课题组确定一个课题,通过集体研讨确定处理课本例题、习题的两种不同方式,然后由两位老师就同一课题各自独立备课,课题组成员集体听课,研讨两种不同处理方式之间的优缺点。通过这种形式的比较和分析进一步读懂教材、提升自己。
在一些示范课例的引领下,我们还积极鼓励课题组成员带着每一次活动后的收获和思考在日常的教学中开展自觉研究,不断优化课本例题习题教学的策略,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总结教学经验。
除此之外,我们还将课题活动与教研活动联系起来,将课题研究渗透到数学教研活之中,推介我们初步的研究成果,听取一线老师的意见和建议,使课题研究更具有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课题成立以来,我们以公开课和研究课等形式共上课十余节。
三、目前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一)通过研究取得的共识
有什么样的认识就会有相应的行为,要改变教师的行为必须先改变教师的认识。通过研究,我们就课本例题习题达成了一些共识:课本例题是数学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数学课程目标、实施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是数学教科书中概念、命题与习题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教科书设置例题的目的,是引导与培养学生应用基本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进一步搞清基本概念,启发学生学有所用,用有所疑,疑有所思,从而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课本习题是为巩固所学基础知识、拓展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而设置的,因此,例题、习题在学生数学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无论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命题的掌握、数学方法和数学技能的培养和发展,都必须通过例题习题的解决来实现;教科书中的例题、习题具有示范引领、揭示方法、介绍新知、巩固新知、思维训练和文化育人的功能。
(二)调查得到的结论
1.教师普遍不重视例题、习题的教学,大部分老师没有认识到课本例题习题的价值和作用,对教学中课本的例题,教师经常是一笔带过甚至不讲,课本的习题也就是让学生自己看看,很多习题被老师放弃,如应用题、探究拓展题、实习作业等。
2.教师对待课本例题、习题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待课本例题、习题的态度,教师普遍不重视课本例题、习题,学生也就把时间都放在了参考书上,课余时间学生研究课本的少,由于课堂上缺少教师对课本例题习题拓展研究的示范,学生想研究课本也无从下手,所以课后学生钻研参考书上难题的多。教师课堂教学的方法、态度、侧重点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老师的课堂组织形式、老师课堂所选择的例题、课后选择的习题都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三)促进了教师、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课题组老师积极围绕课题方案展开研究,就课堂教学的理念与实际操作情况、教学效果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经过大胆的尝试与探索,获得了不少全新的教育理念,积累了不少鲜活的教学案例与经验。开题至今在杂志上发表或在论文评比中获奖的论文有近二十篇,教师的研究意识更强了。
在学习中思考、在实践中积累、在反思中提升已成为老师们行动研究的轨迹,该课题的研究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自我发展,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我们也欣喜地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了创造信息的潜能。
(四)提炼了课本例题、习题拓展教学的有效策略
1.充分挖掘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同一个例题、习题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研究,可以得到不同的启迪,因而可用不同的解法,进而延伸解题的思维触角,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通过多角度的分析来解决问题,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解题策略。
2.利用例题、习题的结论进行解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开阔性
利用例题、习题已经得到的结论去解题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跨度,学生可以更透彻地理解其他问题的本质,提高学生思维的开阔性。
3.变换条件或结论,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教材上有些例题的问题背景和解决方法有类似之处,甚至有些题目就是同一题设条件,只是求证的结论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因此进行一题多变是很必要的。这种一题多变的训练方式,对学生思维的多向性、严谨性及灵活性都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4.对例题、习题进行推广,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对例题、习题进行推广的前提是理解例题、习题的本质,挖掘例题、习题的广度和深度,可以让学生在更高的层次上来审视课本的例题、习题。
总之,课本中每一道例题、习题的设置都有其目的和作用,体现着本节知识应达到的能力要求。因此,重视例题、习题中数学思想方法和潜在功能的挖掘和应用,特别是对课本典型问题进行引申、推广等,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新课改下,教师角色转变不到位。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引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去从事观察、猜想、实验、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自己形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教师充当的角色是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而实际是部分教师的角色转变不到位,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只要求把例题讲完,布置好习题就算完成教学任务的课堂还有存在。
2.教师对教材例题、习题拓展研究的意识还不强。教师在备课中不能对例题、习题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拓展、再创造,在授课时也往往出现一笔带过、草草了事的教学现状,根本没有很好地利用例题、习题所潜在的价值。
3.教师课题研究的理论水平还有待提高。在教学中,教师对例题、习题多少也有点改动,但是,这种改动只是基于经验和直觉,远未达到理性和自觉的认识。新课程倡导教师创造性地和个性化地运用教材,这意味着教师不再是外部课程的被动消费者,而是积极的开发者。教师对教材重要组成部分的例题与习题进行拓展研究,就能不断丰富着自己的课程知识,创造着新的课程经验,成为自己专业生活的主人,同时才能真正体现新课标的要求。
五、今后研究的方向
1.为最大限度地对例题、习题进行研究,教师还需加强自身的业务素质。新《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都作了较大调整,对教师的基本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灵活运用和开发教材的能力,加强自己探究性、创造性的指导能力,形成教学反思的习惯等。当教师自身业务素质提高了,对数学课本例题、习题的“二次开发”就会游刃有余,一方面教师的自身素养会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数学课堂会更加有效。另一方面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能充分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能主动地、自觉地去探究数学问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也能充分发挥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加强对教材例题、习题的研究,通过研究理解例题、习题再巩固、拓展课本知识中的作用,熟悉课本例题、习题的编写意图、来龙去脉,进一步熟悉、理解、把握教材。教师通过研究充分挖掘教材设计的意图,从而可以设计出恰当的问题串,以引导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起到很好的导学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通过研究搞好课本例题、习题的剖析教学,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概念、公式、定理的理解,而且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等方面,能发挥其独特的功效。
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范文2
关键词:生物学;研究性学习;思考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6-032-1
笔者通过近几年对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积累了一些关于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经验,现总结归纳如下,以期与同行切磋。
一、对生物学研究性学习的认识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有许多教师对“探究式教学”与“研究性学习”不能正确区分,常常把两者混为一谈。“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自主选题,重在体验中学习的学习过程;“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课程内容为基础的,重在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生物学研究性学习是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学大纲要求的,研究性学习要充分体现新课标要求。
二、研究性学习特点
研究性学习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第二,学生自主地收集资料。(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第三,学生自主地进行分析研究并得出结论。
三、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
1.生物研究性课题的选择。
课题选择好坏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关键,教师指导选择、确定课题,选择研究角度,确定切入口。课题选择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①可操作性;②应与学生实际能力和教学内容相结合;③应与学生生活实际与社会实践相结合;④应与当地的经济建设和当代科技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2.生物研究性学习的方法的选择。
应根据课题内容选择恰当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文献研究式,一般指学术理论较强或对中学生来说难于进行实验和观察而只能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来进行的研究,这类课题常偏重于增长知识和收集信息的训练,如关于细胞衰老、癌变的机理的探索。②调查研究式,在研究广泛的社会调查的资料分析基础上再进行深入研究,社会问题、人文科学的课题常属于此类,如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③实验观测式,通过科学实验或观察来获取数据进行研究的课题。这类课题的关键是控制好有关条件,真实地记录变量,确保提取一定量的正确数据,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数据,得出客观结论。如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④建模应用式,将生物学原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并概括为以实物模型或数据模型为目的而进行,如设计小生态瓶。⑤学术思辨式,主要是指就某一中心议题建立几种不同的观点或论点,分头收集论据素材,再组织相互辩论来进行。经过思辨后还需做出总结,使其成为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如基因技术能造福于人类吗?⑥假设论证式,先就某一未知问题进行分析,根据所学原理和知识提出可能一种或多种假设,再用现有理论或实验加以验证的研究课题。
3.生物学研究性学习开题时间安排。
尽量安排在非正常上课时间,(课题内容必须在特定时间除外),如寒暑假返校,五一、国庆放假,并在每次放假前一个星期发动,这样既考虑了学生正常学习,节约了上课时间,既丰富了学生的假期生活又增强了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还解决家庭和社会实际问题。
4.活动前动员。
活动前动员的目的,主要是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存,激发学生对该题的研究兴趣,因此活动前动员不仅不可少,而且还要大幅度鼓动学生积极性。
5.实施形式。
根据课题内容及能力培养目标选择恰当组织形式。①集体讲座,通过集体讲座使学生明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了解课题选择、研究方法、研究报告的撰写等。在讲座中举一些研究过程的实例,鼓励学生使其相信自己也具有像成人一样的研究能力和独立动手能力。②个人独立研究式。③小组合作研究式,一般由3―6名学生组成研究性学习小组,聘请有一定专长的成人为指导教师。在研究过程中,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各展所长。④个人独立研究结合全班集体讨论式,采用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全班同学往往需要围绕一个研究专题,各自收集信息资料,开展研究活动,取得结论或研究成果,由此推动学生在各自基础上深化研究。
6.资料整理。
研究性活动完成后,学生回校应及时整理有关材料,并开放学校图书馆给学生查阅资料,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研究性学习报告,要保证报告的时效性。这样使学生对所做研究上升到理性知识,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7.撰写报告。
实验类型的报告内容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材料用具、实验过程、实验数据和现象的记录、数据的处理和现象的分析、总结得出结论等。社会调查类型的报告应有调查目的、调查方法、调查时间及地点、调查的具体内容、调查的结果分析等。
8.成果汇报展示。
将各组的创新汇集起来,利用班会课或辅导课时间,在班上进行演讲,或利用实物投影仪或幻灯片展示学生的探究成果,组与组之间进行点评,学生互评和师生共同讨论。
四、生物研究性学习的总结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进行专题研究的兴趣,以提高学生进行专题研究的积极性。在过程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教师要加强自身课题研究能力,只有教师自身具有较强研究能力,才有可能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
研究性学习应该少而精,以避免过多消耗学生的精力,影响学习成绩;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去做,不能事事包办代替,处处居高临下,当然也不能只布置某个课题,无任何指导,放任自由;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不以考试成绩、结果好坏论英雄,研究性学习重在学生学习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及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的知识基础、技能、价值态度、健康心理是否有了自我提升;
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要有坚强的意志,刻苦研究的精神,防止学生知难而退;
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范文3
关键词:高中政治;转变观念;研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9-038-01
随着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的实施,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性学习,已正式列入课程计划。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设置研究性学习,其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显而易见,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具有新的特色,特别是教师如何适应研究性学习的要求,将影响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和收效。
首先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要走出对研究性学的认识误区,不少教师认为,中学属于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打基础的最佳时期,其主要任务是学好各门文化课,搞研究性学习应放在课外,不应作为必修课;搞研究性学习,农村中这的教学条件还不足、执行有困难,很难搞出名堂来;搞研究性学习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降低升学率……显然,这是受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所产生的顾虑,教师应加强对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意义和实施方法的认识,消除上述顾虑,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学会了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把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这不仅使学生看到了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价值,提高学习积极性,还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要充分认识研究性学习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和重要意义。要改变自己的角色,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习与教师一样能通过互联网,各种媒体等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教师已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而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建立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
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范文4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课程 课题 导航 深度和广度 评价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指导能力的研究”课题是我校申报的一个省级课题,研究时间是两年。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高中必修课,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三部分的内容。我校实施此课题研究的主要载体是研究性学习课程,为达到最省时、省力,最高效的课题研究成果,我们力求将研究性学习和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挂靠起来,以此来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1 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说明
1.1 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培养探究精神,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
1.2 研究性学习过程包括准备阶段(问题准备、心理准备),实施阶段(确定研究课题,制定计划,准备研究材料,收集资料,进行实验并获取数据,处理信息资料和数据,制作图表,提出观点或对假设进行证实和证伪等)和总结阶段(撰写报告,答辩,汇报研究过程和结果,对研究的全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等)。每一个阶段的每一次活动都必须做出记录,通过记录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心理品质、智力水平、管理水平、合作精神,以及收集信息、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有这些都要在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活动记录本》上留下探索的足迹。
2 教师有效指导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策略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指出:研究性学习活动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三年共计15个学分(我校根据校情制定的学分赋分方案是高一、高二各完成一个大课题研究,高一7个学分,高二8个学分)。研究性学习,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位参与新课改的教师都必须承担指导的任务。
2.1 课程选题的确定应当合理、科学。
2.1.1 选题存在的问题。研究性学习的选题,不仅是研究的课题,还应包括我们所要研究的范围、内容和方向。所以一个题目的选定是我们着手研究工作极其重要的开端。“万事开头难”、“一个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选一个好的课题就可以为我们的研究指明成功的方向。所以选题一定要正确、恰当、合适。
2.1.2 确定研究课题的指导策略:①关注社会热点,从现实生活中发现研究课题。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学会从自己的身边发现可研究的课题。③注重引导学生关注选题的可行性。
2.2 研究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导航作用。在研究性学习开展的各个阶段,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和疑难问题,例如调查问卷设计得是否科学,如何进行访谈,如何安排组员的分工,如何和陌生人沟通,如何进行数据分析,如何撰写调查报告等等,这些都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协调。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成为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的引路人。
2.3 注重学生在研究活动中参与的深度与广度。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是活动的中心,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有序地利用丰富的资源收集、评估、组织和分析相关信息,通过主动的探究形成自己的结论,通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使自身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都得到充分地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本身的许多特质(比如性格、气质等)往往或多或少地影响和制约着他们参与活动的深度与广度。
2.4 充分运用评价功能的指导策略。
2.4.1 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定位。评价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进行评价,关系到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我认为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具体应从过程和效果两个方面进行评价。研究性学习的评价重点是学生在“研究性课程”中探究的整个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所起作用、合作能力等,以及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信息素养等方面的提高。例如在开展课题研究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系统地收集信息并进行整理、组织和分析,教师的指导这时就是一种隐性的过程评价。它指导学生进行价值判断,引导和激励学生在研究的领域中不断探索。它关注的是学习探究的方法和途径,强调学生学会收集、分析、归纳和整理材料,学会处理反馈信息,注重研究过程。课题研究完成后,以评审答辩的形式进行总结,是研究性学习的效果评价。效果评价关注学生调查报告或论文、演示文稿或网站的制作与演示效果,强调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以及对自己探究结果的自我评价。通过过程评价和效果评价,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发展了创新思维,提高了信息素养,获取了知识,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研究性学习的效能。
2.4.2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策略。评价一方面是对学生成绩的肯定,另一方面也是也是教师对学生负责的一种体现。研究性学习是一门特殊的课程形式和全新的学习方式,就应该在一种全新的教育评价理念指导下进行新的评价。评价的目的应该不仅仅是为了甄别,更是为了改进;不是为了选择,而是为了促进;不是为了淘汰,而是为了激励。发展性评价就是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可持续发展,所以我们建议采用发展性评价体系。
3 结论
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在教师的组织、导引和帮助下,以学生为活动主体,在充满趣味性、生活性的情景里运用网络资源进行主动探究,获取、分析和处理信息,并形成自己的创造性的探究结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科学合理的选题是进行探究的前提;教师的组织、导航和帮助是完成探究任务的保障;学生广泛深入地参与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多角度丰富的评价是促进学习过程顺利进行的动力;学生的创新思维与信息素养的提高是进行研究性学习所要实现的最终目标。我们在研究性学习道路上应该继续探索,不断提高研究性学习的效能,让每一位参与者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范文5
要求;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20―0083―01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和发展,研究性学习已成为了高中阶段学生的一种新的学习模式。但在农村高中,由于师资紧张、观念落后等许多原因,仍有许多地方不能开展研究性学习,有的即使开设了,也没有专职教师指导,形同虚设。尤其是一些政治教师对其不够重视且缺乏引导性,使学生丧失了对学政治的兴趣,至于研究和探索能力的培养更无从谈起。下面笔者就农村高中思想政治课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将研究性学习引入农村高中政治课教学的客观要求
1.政治课教材明确提出的教学原则之一就是理论联系实际。这一原则明确指出,教学要密切联系国际社会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这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要求。在教学目标上,要求要使学生提高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提高适应时展、社会进步和社会实践的能力。这些教学目标为教学提出了一个明确要求,使理论联系实践原则能够得到真正贯彻执行,注重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政治课教材的每一个教学基本要求中,在联系实际比较紧密的一些重点内容上,均要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从而非常明确地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进行有效地鼓励和引导。
2.深化政治课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农村高中,课改程度不如城市,在政治课教学中,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方式还很普遍。政治课的教改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作指导,学习方式要有所改变,以创造性学习取代维持性学习,以参与性学习代替被动式学习成为一种必然,因此迫切需要提高农村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而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和生成性恰好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它的实践性更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研究性学习在农村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1.课堂内开展研究性学习。
(1)学生自学,发现问题。“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要求学生预习教材,就教材内容形成自己的想法和疑问,发现问题。教师不给提纲和思考题,学生的思维不受任何限制,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想象力。
(2)提出问题。学生在自学、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其问题可能是对概念、原理和针对社会现实提出的问题,也有可能是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甚至是与教材内容较远的。或者出现的问题是:学生提不出问题,这时该怎么办?这就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3)解决问题,验证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体是学生自己,可让学生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或解答自己同学的疑问。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教师可参与讨论,但只是参与者、合作者、服务者、引导者,教师可有目的地将讨论的问题引导到课文内容上来,学生在思考讨论的基础上答疑解惑,有计划、有重点、有层次、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地解决问题。当学生仍有不能解决的问题时,教师适当指点。
2.课堂外开展研究性学习。
(1)研究性学习实施类型课题型。以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某一问题,特别是农村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开展研究,如“农民收入情况调查”等。
(2)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有个人独立研究、小组合作研究、全班合作研究等形式,以小组合作研究方式最为普遍。
(3)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程序。
准备阶段(进入问题情景阶段),组织学生学习:让学生明确“什么是研究性学习”、“有何意义”、“如何开展”等,把学生带入研究性学习的情境中。
了解学生情况:在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长、课题研究的有利条件等,以便于组织和协调研究的力量。成立合作研究小组,包括研究小组成员名单,小组成员的分工,确立指导教师等。
课题立项:学生申报学科课题,教师筛选,课题确立后即可写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包括课题名称、立题依据、研究目标、预期成果、课题实施计划等。本阶段是实践体验阶段,可用科学方法动手实验或进行社会调查。
实施阶段(实践体验阶段):让学生收集资料、分析材料、得出结论,以科学态度解决实践问题,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及成果,培养学生不断探索、锐意进取、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从而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自我,增强他们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造就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范文6
1.作为一门课程,“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载体,整个教学过程围绕着问题的提出──寻找收集资料──分析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而英语学科教学是以教材为依据和载体,教学过程是围绕完成教材所规定的目标而进行的教学活动的过程。
2.在英语教学中往往以教师为主,“知识”在教师那里,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只是单向“求学”,是知识的接受者;研究性学习主要由学生负责完成,它赋予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同时也承担达到目标的义务。
3.英语教学偏重于学生通过记忆、练习、重复等方式掌握学科基础知识达到简单应用的目的;研究性学习重视学习的结果,更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4.英语教学活动一般在课堂上进行;而研究性学习的活动不局限于课堂,它根据问题的需要走向开放的社会,向社会索取知识。5.英语学科教学的评价方式一般是以分数为手段的标准化考试;而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是一种综合的、定性的方式,它以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活动以及体验为依据。
二、英语研究性学习与英语学科教学是有联系的
从我校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来看,1.课题的提出基于英语教学,根据学科教学内容中的问题、方法、规律等提出探索性课题。如:英语语法学习和词的用法总结,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的不同,英语学习方法的研究以及从教学内容延伸出的课题等。2.在收集资料过程中,学生必然会运用已学英语知识查阅因特网上、图书馆中的大量英语材料;运用英语与外籍人士交流,对他们进行调查访问。3.学生运用已学的英语知识完成部分课题的结题报告。4.在答辩过程中,课题组学生得运用英语来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阐述。
三、如何进行英语研究性学习英语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实施计划
1.课题:(1)中西方餐饮文化的异同(2)美式与英式英语的不同(3)英语学习方法的研究(4)东西方身体语言的异同(5)讲英语国家的概况(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6)汉英句子结构的异同(7)语法的学习和词语的用法总结(8)英语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目标:(1)增进学生对西方国家政治、历史、人文、地理、餐饮文化、风俗习惯等的了解。(2)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的英语基础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探索创新精神。(4)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群体意识。(5)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增强科学意识。
3.计划:第一步:选题以及论证阶段四周时间第二步:资料收集阶段十二周时间第三步:结题阶段六周时间第四步:成绩评定阶段四周时间第五步:总结与展示阶段三周时间
4.预计到的障碍:(1)缺乏资料来源(2)对西方文化无亲身体验(3)在遇到困难时可能出现畏难情绪(4)指导教师是否具有驾驭能力5.对策:(1)指导学生查询资料,利用因特网、图书馆、报刊杂志等查找所需资料。(2)近可能多地联系外籍人士,对他们进行调查采访。(3)注意研究过程中反映出的情况,及时调整计划,针对问题借鉴他人经验及时解决。(4)加强理论学习和方法学习。
6.预期成果:(1)总结报告、调查报告、论文、心得体会等(2)按照实施计划进入选题以及论证阶段,学生根据兴趣爱好选择研究课题,由课题指导组进行分组,此时课题组的学生和教师已打破了原来教学班的界限,如:我指导的课题组“东西方餐饮文化的异同”由来自同一年级四个不同班级的学生组成。课题组在指导教师的协助下写出开题报告,课题指导组进行开题评审工作。(3)资料收集阶段。该阶段是整个研究性学习中最为重要的阶段,在每一次活动前指导教师和学生都要做好准备工作,填写好活动安排表。每次活动之后作好记载,学生互相交流心得体会。(4)结题阶段。作为指导教师应开设讲座,让学生懂得撰写总结报告、论文、调查报告等的格式,学生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分工合作写出结题报告初稿,交各小组讨论,对初稿加以补充、修改、完善,最后定稿。(5)成绩评定阶段。首先根据课题组的开题报告、活动资料(包括笔记、资料、照片、活动情况记录、阶段总结等)、结题报告、小组答辩情况,由评审组打分,然后课题小组再根据得分情况、参考小组成员在整个活动中的参与情况,评出小组成员的等级。(6)总结与展示阶段。学生对自己在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活动情况进行反思、总结,互相交流学习,并展示研究成果,必要时邀请家长参加。
四、实施英语研究性课程的体会
1.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再处于中心地位。研究性学习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基础,学生才是整个活动的中心,教师在很多情况下是以协调者或协助者的身份出现,协助学生解决他们在活动中遇到的麻烦。
2.教师不再是权威,对教学内容不再具有垄断。不是教师说的就是标准答案,课题所需的各种知识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很多知识已经超出了教师的专业范围,如本课题中涉及到的烹饪、营养等。
3.教学方法不像课堂教学那样有较为固定的模式和程序,它更具有灵活多变性。
4.教师成为更加主动的学习者。由于英语教学内容有教材可依,导致有的教师长期以来依赖教材,不思进取。而面对英语研究性学习,教师无优势可言,同学生一样,要学习的知识太广阔了,从研究性学习的流程、内容以及一般的科研方法到课题所涉及的其他专业知识都需要教师认真学习,否则难以适应研究性学习的指导需要。
5.有利于促进英语教学。学生在活动中涉猎了大量西方餐饮文化知识,对饮食结构、营养、风俗习惯、就餐礼仪等有较多的了解,对英语教材中(Book1)Unit15Healtheating这样的课文,学生学起来就更轻松有趣;同时,在与外籍人士的交流中,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所学的英语知识有限,更激励自己要努力学好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