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业分析与检验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业分析与检验范文1
[关键词]煤焦油 分析 检验
中图分类号:TE6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6-0052-01
按照煤干馏的不同终温,将煤的干馏划分为3个干馏类型。干馏温度大于900~1000℃称为高温干馏;700~900℃范围内称为中温干馏;干馏终温在500~700℃范围内称为低温干馏。煤的低温干馏始于19世纪,在20世纪40年代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些低温焦油加工生产厂的工艺过程与高温煤焦油加工生产厂完全不一样,德国曾采用类似的方法将低温焦油加工成战时用燃料,而当时焦炉生产的高温焦油在加工量上相当于低温焦油加工量的42%。
适合用于低温干馏的煤是无粘结性的非炼焦用煤,如褐煤或高温挥发分烟煤。由于廉价的石油冲击,使低温干馏工业处于停滞状态,而一些石油资源贫乏的国家,至今仍停留在常年操作生产中。若能通过回收低温干馏煤气和焦油,使低温干馏产品能找到较好的利用途径,并得到有效的综合利用,将会具有很好的竞争力。单一的煤低温干馏已经不多见,低温干馏过程比煤的气化和直接液化简单得多,加工条件温和。但从能源以及化工资源考虑,低温干馏和低温焦油加工还得到一定的发展。我国这类煤种储量丰富,是发展低温干馏的基础。煤焦油是一种碳氢化合物的复杂混合物,大部分为价值较高的稀有种类,是石油化工难以获得的宝贵资源。在石油化工高速发展的今天,煤焦油化工仍然占有重要地位,在提供多环芳烃和高碳物料原料方面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非烃类化合物含量较高,主要是酚类,粘度大,低温焦油是极其复杂的有机化合物,350度前馏出量在50%。在石油化工中煤焦油化工仍然占有重要地位,是炼焦化工的大宗产品,在提供多环芳烃和高碳物料原料方面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性碳氢化合物主要有:苯(甲苯、二甲苯及其衍生物)、萘(α-、β-甲基萘及其衍生物),屈 、茚、芴、苊、蒽、菲、芘等。碱性化合物中最多的是吡啶(甲基吡啶、二甲基吡啶)、喹啉(异喹啉)等。中性含氮化合物有苯并咔唑、氰化苯、吲哚、咔唑、氰化萘等。
构成焦油主要元素有五种:C、H、O、N、S。作为炼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化产回收产品,基本上由烃类和非烃类有机化合物组成含量高达40%。煤焦油是一个组分上万种的复杂混合物,目前已从中分离并认定的单种化合物约500余种,低温焦油,暗褐色液体,密度小于1,有时接近1。焦油中含氮化合物具有碱性或中性。含氮化合物约占焦油的1%左右。可分为两类中性---环上带氧的化合物:①; ②酸性---在侧链上带氧化合物,属于类的酚有三种甲酚和六种二甲酚的同分异构体等。
主要有噻吩、硫杂茚、苯并噻吩等。含硫化合物一般不到焦油的1%。上述化合物中,约占煤焦油总量的55%,其中包括苯、二甲苯、萘等174种中性组分;酚、甲酚等63种酸性组分和113种碱性组分。此外还有极少量其他元素和稀有元素。低温焦油也是用蒸馏、洗涤等方法分离成各种燃料油、酚类、沥青等。含氧化合物中的酚类是酸性化合物,其中又以碳氢化合物为主体,是组成焦油的最主部分。
煤焦油的性质与原料煤的性质有明显的依赖关系而高温焦油是经过二次分解的产物,这种依赖关系已基本消失。煤焦油的产率与煤的热解温度关系密切,当煤热解温度低于600℃时,常温下煤焦油是一种黑色粘稠液体,炼焦生产的高温煤焦油密度较高,为1.160~1.220g/cm3 。褐色。有特殊臭味。在室温下,煤焦油易燃,为致癌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其蒸汽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相对密度约0.85~1.05。主要成分是环烷烃和烷烃等。主要由多环芳香族化合物组成,烷基芳烃含量较少,高沸点组分较多,热稳定性好。其组分萘含量较多,其余相对含量较少,主要有1-甲基萘、2-甲基萘、菲、咔唑、莹蒽、苊、芴、氧芴、蒽、喹啉、芘等。煤焦油中各主要组分含量均随着焦炉气相温度的提高而降低,因此,为了提高煤焦油的质量,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高温干馏煤焦油的产率一般为3%~4.5%(干煤)。采用配型煤炼焦时由于型煤粘结剂的加入使焦油产率有所增加。
工业分析与检验范文2
关键词 工作过程 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 实训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其为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做出了积极贡献。目前,高职教育存在的矛盾仍然是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发展不协调,劳动者技能与岗位需求不匹配的就业结构性矛盾。近些年,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采取工学结合、产学研结合等有力的措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且后劲十足,培养出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所需要实用高技能人才,得到市场与社会的广泛认可。
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中化工技术类的一个专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素有工农业生产的“眼睛”和科学研究的“参谋”之称。作为一种检测工作,其行业覆盖面宽,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实训技能的熟练掌握尤为重要。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练地运用化学分析及仪器分析等分析检验技术对生产原料、中间产品及成品等进行质量检验及监控,从事石油化工产品检验、药物检测、产品开发、化验室管理及环境监测等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该专业学生更需要熟练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重庆能源职业学院学习借鉴德国高职院校办学模式,结合实际情况,在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实训教学体系探索。
1 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构建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职业教学思想
高职高专学生总体来说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学生的学习情绪化较强,对感兴趣的东西学习积极性较高。而对于内容枯燥的内容则学习效率较低。不喜欢纯粹的理论知识学习,热衷于通过实际动手能力来获得知识。作为高职高专教育,实践教学是其一大特色,可以利用学生对实践性环节的学习兴趣明显高于理论课程学习这一特点,通过加强实践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国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以知识的传授为主,忽视应用与掌握;教学内容以课本为主,缺乏技能与实际需求的衔接。教学以课堂为中心,缺乏企业实际经验。这种传统教学的弊病就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到企业实际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参与率低,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结合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培养目标,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思路。以学生为中心,以企业需求为目标,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工作能力为核心,大力培养技能型适用人才,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生到企业的零适应期,学生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理论知识够用、实用,通过综合性的职业技能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将职业素质教育贯穿于实训全过程,全面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2 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实训教学思路
2.1 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实训教学内容的设计
职业教育是为服务当地经济建设为根本任务,所以实训内容应结合当地大多数企业的实际需求,从通用基本技能的培养着手,根据学生的吸收消化能力,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设计实训教学内容。由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高工和教师代表组成实训教学开发小组,由于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学生的就业范围广,涉及行业多,这就需要对企业进行调研。以学院校企合作的企业为主要调研对象,搜集企业工业分析与检验岗位群工作任务、能力要求,分析得到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然后,从实际工作任务中选取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教学法处理,设计成为符合教学认知规律的教学情境,完成从职业行动领域到实训教学领域的转换。实训教学内容由简单到复杂,以专业基本技能、专业通用技能和专业核心技能三段式进行设计。专业核心技能实训设计以综合性职业能力培养为主,学生选择任一实训课题,由6~8人组成一组,小组利用三周时间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与实训教师讨论实训方案的可行性,讨论审核通过后小组批准进入实训基地进行课题实训。
2.2 任务导向教学模式
行动导向法是根据完成某一职业工作活动所需要的行动、行动产生和维持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以及从业者的内在调节机制来设计、实施和评价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行动导向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德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成果,对德国的职业教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果。目前在我国高职教育中也在大力提倡学习和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它是以能力为本位,以行动导向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目的在于促进学习者职业能力的发展,核心在于把行动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统一。要求教师创设一种仿真工作实际的学习环境和气氛,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载体,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组织和指导学生完成具体任务;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只用脑,而是手、脑、心共同参与,通过任务驱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学习兴趣、培养专业技能、加强团结合作。选择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实验法等,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人能力集成于学生“能力的实训过程”中。在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实训教学中,根据实训内容和阶段的不同,所选取的教学方法也有所不同。
2.3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毕业直接上岗,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是“零”距离对接。这就要求高职教师既能讲授理论知识,又能进行实际操作。没有“双师”素质的教师,要想培养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型应用人才将是一句空话。在师资队伍建设和评价上要重视理论水平,更要重视实践。专业教师可以通过参与生产实践、参与教学科研工作、承担技术项目等途径使教师从“能力”和“素质”上达到“双师型”教师的要求。为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我系采取“送出去”,“请进来”和“岗位成才”等办法加强师资培训培养,以“双师型”标准建立新的教师岗位职责,实训教师既熟练操作技能,又能教授理论知识。不再按传统的办法将教师分为专业理论课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
2.4 实训条件的多样化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推动校企合作,实现校园实训内容与企业实际工况的无缝对接。校内实训基地必须保证基本的配套设施,校外实习基地要相对稳定。打造一个企业化和社会化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走向企业,让企业走进校园。校内实训基地实训设施根据实训内容不断添加和完善,不仅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更要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供平台,为学生去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岗位实习奠定基石。
3 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教学实施
根据设计的典型工作任务构建实训体系,根据学生的认知操作能力,进行实训内容设计。学生先进行必备的基本技能的训练,再以团队为单位进行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实训。让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来培养职业能力,实现学习与工作的一体化,学生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徐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8(3):18-20.
工业分析与检验范文3
关键词:中职;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虚实结合;实验实训课程;教学模式TM0-4;G642.4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高超的技能水平,符合企业岗位工作标准的,适应企业岗位工作性质的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和高技能型人才。近些年,随着我国行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这就要求学生毕业时不但要掌握一定的相关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能够胜任相关岗位的生产操作技能,从而实现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一、实训教学模式改革的背景及必要性
传统的实训教学中,学生在进入实物实验室之前,头脑中只有抽象的理论知识,缺乏感性认识,造成理论和实际的脱节,进入实验室后感到无从下手,操作不熟练、效率低,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不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与动力,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不能很好地融入课堂之中,导致实训教学效果不理想;同时,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模式使教学衔接不连贯,很多学生已将实践教学前所学理论知识遗忘,这种情况下还要花一定的时间复习理论知识然后再进行实践,不仅造成教学资源浪费,同时也降低教学效率,对学生而言这种先理论后实践,先学后做,也容易出现学、做脱节,既对及时、有效地消化所学的知识和技术要点不利,也对增强实践效果和整体的学习效果不利,难以实现“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教学目标。
近年来,很多中职院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专业课程改革,基于工作课程开发了大量的理实一体化的专业核心课程。但是,中职学生的理论基础普遍差些,一些大型仪器设备精密、昂贵,导致实训教学经常是人多机少,单纯的通过教师的操作演示讲解,大部分学生很难明确技能操作要点,学生很难有机会独立的、反复的进行一些仪器设备的实际操作演练,学生技能水平得不到显著地提升,从而导致学生的技能水平很难满足企业岗位人才的需求。学生动手能力强、操作技能强,是中职学生区别于其他院校学生的根本特点,传统的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新时期的人才培养目标,这就迫切要求实训教学进行重大模式变革,主要体现在教学模式的创新性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适应性。
二、虚实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
虚实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是在理实一体化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前提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就是将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结合成一体的课程,教学环节相对集中。整个教学环节将理论讲解和实际操作有机融合,避免将理论和实践割裂单独实施。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围绕课程教学目标设计教学项目货任务,巧妙设计教学环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虚实结合是指在课程教学实施工程中将虚拟仿真训练项目与真实的设备操作项目相结合,以虚拟仿真训练项目与真实实训操作项目为载体将理论知识与操作训练有机融合,通过虚拟仿真实训室及专业实训室实施教学的课程教学模式。虚拟实训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虚拟训练对装置、设备、工艺流程及操作产生一定认识后再进入真实操作阶段,进一步强化专业技能。
由于各学校整体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以及学校自身教学资源也各不相同,目前部分职业院校受专业实训条件的影响,在实验实训课程课堂教学过程中有限时间内只能满足一部分学生操作,而还有另一部分学生只能听和看,这些旁观的同学的学习热情受到打击,逐渐丧失学习兴趣,从而严重影响教学效果。虚拟仿真技术是在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等信息科技迅猛发展的基础上将虚拟现实技术与仿真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以其高效率、低成本、内容丰富和富有有效性、安全性等优势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和推广。将虚拟仿真技术应用在实验实训课程教学中,将虚拟训练与真实操作相结合,采用“虚实结合”的教学模式,克服了实训条件的局限,减少了硬件投入,利用虚拟仿真环境与实体互动,提高对事物的感知和认识能力,降低了错误操作设备对仪器的损坏和对人身的伤害。
三、虚实结合教学模式在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具体应用
虚实结合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以虚拟仿真训练和实际操作带动知识的学习,以知识教学指导实际动手操作,我专业的实验实训教学过程从认知学习对象开始,进入真实实训室,先熟悉仪器设备基本结构,形成感官认识,明确学习内容及实训项目,然后,根据实训项目,进入仿真实训室进行仿真实训学习演练,学生身临其境的熟悉整个实训过程,并且反复练习不熟悉的实验环。经过虚拟实训练习后,进入真实实训室学习,通过分组或独自操作,掌握实训仪器设备,完成真实实训操作环节,并出具真实实训检验报告。教师的“教”是渗透在虚拟实训系统步骤操作演示和真实实训环节中对学生的操作指导,学生的“学”和“做”是体现在仿真实训中的反复练习以及真实实训对接项目的完成。教师对学生的考核是由虚拟实训操作考评系统打分成绩和真实实训结果及教师实操考核成绩共同体现。虚拟部分实现学生的操作过程考核,真实实训实现学生岗位技能考核。合理的应用信息化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将仿真实训教学环节、学生仿真实训训练环节及仿真实训考核环节与真实实训教学、真实实训考核相融合,弥补实训教学中难以实现的自主训练、反复练习、过程考评,形成一套适合于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培养技能人才、提升人才质量的虚实相结合的实训教学模式。
四、结语
通过探索和实践,我们在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实验实训教学中有效的、有机的将仿真与实操相结合,改革了实验实训课程教学模式、探索并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对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范淇元.基于工学结合模式的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院报,2012,(1)
工业分析与检验范文4
关键词:企业;工程管理;建设;分析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概述
工程项目施工建设管理为企业制度建设提供了有利的保证,是企业发展的基石。由于市场竞争不断的复杂和激烈,企业要想获得生存就必须完善自己的管理制度,在市场中形成有效地。企业在进行日常经营和建设过程中,必须要结合整个工程的立项、规划、设计、审核到施工,乃至竣工验收,资料归档管理,将每一工作细节进行规划分析,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对于企业工程建设,施工管理是工程建设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其中,施工整体水平与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联系,施工只有按照严密的管理计划才能获得良好施工质量。因此,企业工程建设管理与研究对工程的完工保证具有着积极的意义[1]。
2 现场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工程管理水平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
随着企业经济实力不断增长,所进行的工程施工较以前更为复杂,投入资金是以前经营的几倍甚至更多,施工的科技水平也有了更大的进步。然而,我国企业未充分认识到改善管理水平的重要性,未能提出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工程管理措施,也未形成体系化的管理策略,特别是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人员组织和服务水平,远不能达到工程实际的需要,导致延误工程进度,造成无意义的成本浪费。并且,工程管理过程中不重视查阅、保留和宣传各种程序文件、岗位职责、工作手册、作业指导文件等,这就造成了管理与实际脱节,导致工程施工的步骤和措施不健全而出现漏洞[3]。
2.2 工程建设管理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强了对于工程建设的监管力度,工程管理过程涉及到施工的设计、施工、监督、检验和验收等各个环节,每一细节都必须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进行执行,然而,由于法律法规只从整体上控制,但对于具体的细节未给出有力的监督办法。例如,在工程招投标过程中,国家制定了各种限制恶性竞争、不良经济行为的规定,但缺乏可执行力,造成了企业不按照法律法规执行。一些企业在施工过程中,为了最大程度的节约成本,不惜牺牲项目的质量,从而施工工程存在安全隐患,这些都是由于国家法律法规的限制,并且针对某些发生施工问题的企业,国家不能实施严格的法律制裁,只是采取经济罚款的措施,不能从根本上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导致工程施工漏洞继续存在。
2.3 工程建设管理全局管理水平低
企业的工程建设必须在施工前就进行全局管理,全局管理水平也是指企业掌握管理的综合因素能力,能够在企业运行的全周期做出调整。在当今企业管理中,过分的重视能够直接带来经济效益的阶段,而对于施工整个过程缺乏整体的把握能力,造成了企业管理存在缺陷,从而引发由于企业施工过程的质量和安全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稳定发展。
3 企业工程建设管理分析
随着企业发展的需要,进行工程建设管理分析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进行分析建设管理的基本内容,可以有效地促使企业形成改进措施。
3.1 工程造价分析
我国工程管理事业的不断发展,进行工程造价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经济性很强的工作,工程建设规模的日渐扩大,进行工程造价分析是当今企业的首要任务。企业建设工程造价控制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在工程施工和施工设计阶段前进行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核算,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做出可行性的分析,进而提高企业的工程造价管理能力。可以看出,进行控制和降低工程造价能够切实提高企业的管理竞争能力,它增加企业管理的实际效益。
进行工程造价分析,提高企业的工程造价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工程建设管理,主要改进措施包括:
(1)严格执行国家和企业管理规定,工程造价环节涉及的企业资金的流动,如果企业监管不力,就可能造成部分企业和管理人员为获得私利采取非正当措施,从而产生企业和国家经济损失。
(2)优化工程采购和招标体系,作为工程造价重要的内容,企业应针对要采购材料和欲招标工程进行综合管理,形成优化体系。
(3)明确工程造价过程,将造价内容在一定范围内公开。针对企业某些领域存在暗箱操作和不正当操作,进行公开化的处理手段能够有效地遏止该情形。明确造价工程能够让企业的所有员工进行监督管理人员,公开化能够保证管理人员工作的公正性。
3.2 信息化工程建设管理系统
计算机网络水平与管理系统相结合已广泛的应用到企业中,在企业进行运营中,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够极大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是当今企业管理界的一项重要改革。信息化是指将企业管理中的数据输入输出转入到计算机,能够为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参考,并向各个部分传输控制信息。并且,信息化工程建设管理系统能够在企业施工前进行综合控制管理,及时的发现施工过程可能会出现的漏洞,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执行相关措施。
进行建设信息化工程建设管理系统,主要建设的内容包括:企业中心决策平台,子部门信息汇总,管理工程过程设计,成本控制,企业员工工作任务分配等。企业应制定相应的信息化管理和建设工作小组,组织一批能够熟悉工程管理知识、计算机知识、信息传输知识和网络化建设知识的高级人才,进行企业的实际调研,从而为企业开展建设任务。
3.3 工程建设施工现场管理分析
作为企业施工过程最为重要的内容,现场管理是企业进行控制施工质量、成本的重要手段。现场管理主要指企业进行施工过程的步骤、规范、标准、内容等管理,发现施工中存在不符合施工要求,与施工目标存在差距的环节,及时给予警告、要求,进而更正施工过程。现场管理除了进行施工内容的管理,还需要进行施工进度的掌控。企业的施工进度是其进行施工能力和管理能力重要指标,只有按照预定时间完成的工程才能满足要求,否则将出现因工期延误带来各种损失。
3.4 工程建设安全性管理分析
安全生产向来是企业管理中的重中之重,进行安全性分析是作为管理者的基本义务。随着现代工程施工所采用的各种机械设备、先进工艺和新材料,施工的难度不断加大,施工人员的安全性也成为了企业的重要关心内容。企业在进行施工前,首先要进行人员安全性分析、风险评估,研究出整个施工周期可能易发安全事故的环节,并提出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应急方案、风险对策,将企业工程建设的安全性降到最低。
4 总结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异常迅猛,但在此过程也也充分暴露出我国企业工程建设存在的大量诟病。随着党的十顺利召开和完美闭幕,我国的经济必将延续科学、稳定、健康发展的势头,为了应对未来经济发展的挑战,企业必须做出新的调整。工程建设管理是企业发展中尤为重要的环节,通过分析企业内部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玮,杨哲.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11).
[2] 王菊元.浅谈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如何控制投资成本[J]. 科技资讯. 2010(08).
工业分析与检验范文5
【关键词】: 检测,行业,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当前,建筑业是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支柱性基础产业。特别作为我国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我国上下都加大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加上建筑业作为拉动经济发展速度的重要力量,因此建筑业正处在大发展阶段。一方面我国的建筑市场正处在十分活跃的阶段,同时也是处在市场竞争极不规范,问题丛生。首先是导致压级压价、垫资盛行,地方保护、行业保护抬头;二是建筑领域管理体系缺乏科学性,法律性文件和管理性文件不配套,与国外先进模式相对差距较大;三是建筑队伍供需严重失衡,建筑队伍技术含量和人员素质普遍不高等。
。
作为建筑行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工程质量检测随着全民质量意识的提高而不断被人重视。检测行业从开始出现发展到今天,都是作为建筑行业的附属部分出现:一种是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实验室;一种是科研院校内部的教学科研性质的实验室;一种是各级质量监督管理部门设立的带有政府色彩的监督检测室。多种形式的检测单位一直以来按照各自的工作领域开展检测工作,并且一直按照附属于母体的部门形式进行运作,还没有形成独立企业运作的理念。
二、行业概述
(1)行业背景
检测行业现状
检测行业从形成到今天大约经历了十五年~~二十年的历史,十几年时间已经使检测行业规模由小变大,工作类型由单一到综合,检测市场化概念从无到有,从暗到明,如今全国各种建筑工程检测机构近5000家,其中企业实验室数量大约占40%,监督检测机构占30%,科研院校检测力量占30%。
各级监督机构设立的检测室由于有了政策上的绝对优势,由于其政策背景,使其克服成立时间短的劣势,通过垄断检测任务的形式很快在规模和检测能力上占据优势,成为目前检测市场中主流检测力量。但是垄断行业的副作用是其长期处在政策保护状态,相比其他机构效率低下,技术水平不高,服务意识差,自身竞争能力差。
检测行业特点
检测行业是政策性较强的行业。检测机构由于建设工程质量的相关管理规定应运而生,检测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受政策导向直接影响。检测机构的资格认可和行业资质管理本身就是政府政策调节的手段,检测市场的大小同样也是政府质量管理政策直接决定,因此,检测市场是不完全开放的市场,检测行业是一个政策导向性很强的行业。
检测行业是带有很强的地域性。由于检测行业是政策性很强的行业,因此各级地方行政主管部门都会根据自己地方实际制订有地方特色的管理要求,特别是行业主管部门设立的资质审查注册制度直接决定了检测机构的服务范围以所在地为主,外地机构打入本地市场受到严格限制。另外工程质量检测本身需要大型的检测设备,并且样品的检测具有明确的时效性,因此从交通、成本、运作方便性考虑,检测工作跨地区开展具有难度,从而决定了各行政区域内市场的独立性。
检测行业目前技术门槛不高。因为检测行业长期处于政府垄断经营之下,检测市场程度较差。长期处于保护之下的检测机构往往以附属部门或科室形式运作,没有形成一套独立运作发展的管理模式,特别是与国外先进的检测同行相比,在检测工作管理方面缺少科学的系统的内部管理体系和经验。由于以上原因,通常的检测单位对设备场地等硬件和技术培养等硬件的投入较少,以至于长期停滞在低水平重复发展的态势,因此造成目前虽然政策垄断成分高,但技术门槛低的现状。
三、行业困境
(1)行业面临困难和挑战
作为建筑行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工程质量检测随着全民质量意识的提高而不断被人重视。检测行业从开始出现发展到今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来自各方面。
政策风险
检测行业是受政府影响程度很高的行业。它的产生和发展都是政策导向的结果。而首先面对的问题就是政策风险问题。我国的检测类的标准、规范的制定和执行与国际接轨程度不高。我国目前使用的检测标准均为几十年前老标准,这些标准与国际标准相差很远,随着我国入世,各种标准都面临更新和接轨问题。在这种标准的演变中,原有的设备、技术力量、运作方法都会进行较大的变动。检测行业必须面对来自以上政策的变动带来的风险。
入世的挑战
从行业形成到发展到今天,检测机构中都是作为建筑行业的附属部分出现,还没有形成独立运作的管理体系。但是随着入世的冲击,而对于国内的检测机构来讲导致25的管理要求不仅仅是陌生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对于其中的管理思想是完全全新的体系,我国的检测机构在这种管理模式的经验十分缺乏。因此整个行业正面临着行业升级转型的阶段。
(2)行业种存在的主要问题
检测行业面临的不仅仅是各种风险和挑战,应该认清行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才可能作到有的放矢。
目前的检测市场十分混乱,由于部分施工单位对质量意识的认识停留在资料过关的阶段,并且检测单位目前是被动的接受施工单位的委托,因此在检测和被检测之间的关系不仅是委托被委托同时又是检测和被检测,在经济关系和公正性的看似矛盾的两者,许多检测单位很难把好关。
目前的检测单位大部分面临如何从母体脱离,是否脱离、脱离以后如何生存的困扰。部分已经脱离的单位实质上的名义上的脱离,从行政策管理和经济来往上仍然不是独立的。因此,作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运作的检测机构如和管理、如何生存发展还没有太多可借鉴的经验。
切。
四、行业对策
建筑业在我国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随着全国质量意识提高,检测行业充满发展的潜力和希望。社会一方面对检测的要求会更迫切。同时会更高要求。因此作为检测行业的出路必须将检测变成产业化,最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公正性的中介机构。作为检测机构为了适应将来的发展必须作到以下几点。
提高检测质量意识
全面引入国际通用的实验室的管理要求成为大势所趋。我国检测行业最缺乏是通过质量体系的运作来保证检测公正性和权威性。国内的检测机构要与国际接轨必须坚定不移地执行各项要求。我国检测行业普遍的检测质量意识不高,在内部质量管理方面的经验不多,但是不能因为目前执行困难而放弃,而是应该一方面努力向国外同行学习实验室管理方面先进的经验,一方面因地制宜的逐步摸索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质量管理模式。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摸索尽快缩短我们与国外同行之间的差距。
树立服务观念,找到自己真正的定位
我国的检测业由于长期以往将检测工作的公正性和严肃性的服务性对立起来,检测人员也习惯于“检查团”的角色定位,但是随着检测行业与国际接轨,检测市场化的推进,以前做惯了“检查团”角色的家侧人员必须改变观念。因为检测将来的定位就是服务,一项特殊的技术服务,既然是服务就必须讲究信用、态度和服务质量,这种服务不是指牺牲检测公正性去迎合某些客户的需要,而是在确保检测公正性的前提下提高检测服务的满意度。只有提供满意服务的检测单位才能在公平的检测市场环境下生存发展。
工业分析与检验范文6
关键词:建筑施工;投标风险;风险对策;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程投标作为工程承包的重要方式,涉及工程设计、监理、施工、勘察以及工程设备和材料的供应,关系着市场竞争自身实力发展以及企业效益。因此,在实际工程中,我们必须根据投标阶段风险内容和特征,在投机风险和纯风险的基础上,运用相应的区间概率以及区间数的性质,明确风险要素,根据对比择优,将对应结果和方案、成本费用、进度以及投标报价总风险费用确定,从根本规避投标风险。
二. 建筑工程招投标风险管理的意义
1.规范市场。
实行建筑工程招投标,深入分析投标可能存在的风险分析及管理,使建筑产品得到了市场化,是我国的建筑事业从以前的任务分配形式发展到了如今的市场交易形式,从而使工程造价更加的合理规范,在进行建筑工程投标推广的过程中,我国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投标市场进行了规范,这样有利于国家对建筑行业市场进行监督和管理。
2.提高管理水平。
通过推行建筑工程投标制度,能够有效的加强各个投标人之间的竞争,而投标的风险分析和管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市场经济前提下,如果想要在竞争中笑到最后,就要从公司内部的实力、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企业信誉等多方面进行增强,进而提出更有竞争力的工程报价。投标制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推行了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革新速度。相关施工企业通过对这四方面科研的投人可以有效的改善施工中的成本投人,保证报价的优势。
三.建筑施工企业投标风险
1.施工技术风险
设计方案确定之后就需要考虑施工方案,并且施工是工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客观地说,考虑到施工方案本身存在的独有缺点和局限性,任何施工方案都不能保证不出任何差错。可以说,不管是传统的还是新型的方案,由于施工方案不合适导致的变更和索赔经常出现。特别是工程过程中由于采用新的施工方法和技术就会使风险加大。因此,适合的方案一定要因地制宜,考虑实际情况。目前业主比较重视工程造价,在此基础上,也对施工方案进行不断地分析论证,以保证工程质量。
2、市场风险
对于一个招投标项目而言,可能对施工工程产生影响的因素众多,例如工程所在国的经济实力、经济条件及潜力等。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竞争内容涉及面越来越宽广,竞争方式也日渐趋于多样化。必须高度重视来自市场方面的风险。对于承包商而言,在投标阶段所面对的市场风险主要有:业主的经济实力及支付能力;承包商能不能按时回收贷款;所在地区物价上涨水平;分包风险;外汇的风险;自身的信誉、施工经验、装备水平等方面条件。承包商要想识别这些风险就必须对各竞争对手的真实情况做全面的了解。
3. 施工技术风险
设计方案确定之后就需要考虑施工方案,并且施工是工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客观地说,考虑到施工方案本身存在的独有缺点和局限性,任何施工方案都不能保证不出任何差错.可以说,不管是传统的还是新型的方案,由于施工方案不合适导致的变更和索赔经常出现.特别是工程过程中由于采用新的施工方法和技术就会使风险加大.因此,适合的方案一定要因地制宜,考虑实际情况.目前业主比较重视工程造价,在此基础上,也对施工方案进行不断地分析论证,以保证工程质量.
4.自然及环境风险
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存在着地震、洪水、台风、暴雨等多种不可抗力,尤其是对建筑影响较大的未知的水文气象条件、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的影响等都是潜在而又不可避免的风险因素,因此,招标文件必须充分考虑这些不可抗拒的因素.所以,在投标文件中必须要求承包商充分考虑到自然环境对工程的影响,并且依次进行这些风险级别的界定.因为不可抗力的界定影响到工程实施过程中的风险分担问题,这点必须明确说明.超过合同规定等级的诸如地震、雨、雪以及海啸等均属于不可抗力的范畴.属于不可抗力的风险,应该由合同(或投招)双方共同承担.其中,作为承包商来讲,能够得到延误工期的补偿款就是避免或分散风险的一种解决方式。
5. 合同风险。
合同对当事人利益起着一种保护作用,它是工程招标投标工作必须重视的方面。所以,合同中出现的问题,对当事人也会产生深刻影响。(1)合同缺陷。合同文件中的错误、遗漏、条款含糊不清等都将损害当事人的经济利益。(2)合同条件公正性不高。设置合同条款时没有考虑到国际惯例,特别是责任条款、工程变更条款、验收条款、索赔条款等。风险责任主体不明确,技术规范要求太过于严格,这些都会对承包人产生很大风险。(3)合同翻译问题。我们在翻译合同文件时,可能会出现失误或者违背合同本意,这也可能引发合同风险。
四.建筑施工企业投标风险防范对策
1. 业主要明确招标范围,承包商要认真分析招标文件
在招标前,业主应在通过组织有关人员对拟建项目进行详细研究的基础上,详细了解、认真审核设计图纸及其附带内容,进而清楚、具体地确定招标范围,尽量避免“除另有规定外的一切工程”,“承包商可以合理推知且为本工程实施所需的一切辅助工程”之类含混不清工程内容说明的语句出现。而承包商在取得招标文件后,应先检查招标文件的完备性,并对其招标条件、技术文件、合同文本、双方责权利平衡性等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然后再做出是否投标的决策。
2. 规范招标文件编制及合同管理
首先,对招标文件中的评标办法、废标条件、重大偏差、投标承诺、主要合同条款、技术标准、工程量清单、主材标准、安全和文明施工措施、从业人员持证上岗、预防围标和陪标措施应作为编审重点,对于安全和文明施工措施费要单独列项报价,以保证招标文件的合法性、针对性及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
3.报价失误风险防范对策。
报价失误风险及防范处理措施所谓报价失误风险,就是因为报价失误因素而引起的一种风险。所以,就会出现低于成本价指标等这样的问题.因此,为了防范这样的报价失误风险,就要采取以下的措施来进行预防:(1)建立企业投标报价数据库,根据不同工程类别和工程地理位置等详细测定价格子目。(2)在一般情况下,不要以低于成本价的总价或者是单价去报价(除非有特殊原因)。(3)对清单竞争性项目报价要充分考虑到施工方案的选择是否合理这样的因素,如施工排水、降水费等都可能影响投标方的报价。保护性条款是不公平的,会对一方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对于投标方来说就需要尽量对其进行降低或是避免。具体的处理措施如下:(1)在投标报价时应该适当的报高有利于索赔的项目的价格.(2)工程款的支付因素等一定要在在报价时要充分考虑。如,可以制定先支付的可以报价高一点,后支付的可报价低一点这样的迂回方式来保证自己的最大利益。(3)在签约阶段就要考虑到去降低其危害产生的范围。
五.结束语
工程招投标的风险管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项目的某些不确定性,在经过正确分析之后,实行一套行之有效的完善的管理办法,将风险造成的损失减到最低。
参考文献:
[1]许娟.建筑施工企业招投标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J].工程与建设,2011,25(1):131-133.
[2]金玉珍.建筑施工企业投标风险的特点及防范[J].建筑,2013,(8):45-46.
[3]刘凡.建筑施工企业投标风险分析浅谈[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8,(5):160-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