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协会工作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物联网协会工作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物联网协会工作计划范文1

关键词:新图书馆 规划 运行 创新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9.256;G255.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0(b)-0253-02

1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和新图书馆概况

自治区政府2006年8月决定在西夏区建设宁夏职业技术教育园区,我校经过五年的建设,终于建成占地1583亩,一期投资规模6亿元,建筑面积17.5万m2规模的新校区。新馆建筑面积2万m2,2012年4月建成使用。新馆共使用四层楼,一层设置有自主学习区,400座位、书吧、自然书库、基本书库、采编部、图书修补室、读者协会活动室;二层设置有文学书库、社科书库、报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230座位、服务器机房、网络技术部;三楼设置为自习区,座位400个;四层设置为办公区,会议室、多媒体报告厅。图书馆硬件设施大为改善。现有馆藏文献:学校图书馆现馆藏图书78万册。其中纸质图书22万册;纸质期刊285种;报纸38种。VCD教学光盘等音像资料3587盘;数字图书32400种。已建成书目数据库和公共查询系统,实现了计算机网络化管理。书目数据库、数字图书和中国知网—— CNKI数据库与学校千兆的校园网链接,并以百兆光纤接入教育科研网,45兆光纤接入宁夏电信公网,校内师生均可登陆本院(校)图书馆主页使用馆藏信息资源。学校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是中央财政支持的数控技术示范基地、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2 结合学校规划做好新图书馆规划,指导图书馆更好发展

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的通知》(教高[2002]3号)文件精神,以及我院(校)“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当前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背景下,社科情报事业及学科发展给我馆带来了机遇与挑战,要以知识、服务、创新为动力,以“读者第一,服务育人”为宗旨,不断改善办馆条件,加强和改进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队伍建设和读者服务工作,加快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步伐,最大限度的满足读者需要,为教学科研和管理提供切实有效的文献信息保障。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广播电视大学是以职业技术教育、开放教育和继续教育并举的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既要为普通高等、中等职业教育服务、又要为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和继续教育、终生教育服务。为了适应学院(校)办学特点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加快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更好地为教学科研和科学管理提供支持服务。

3 新馆运行具体创新措施

读者主动服务工作。实施“主动服务”策略,创新服务[1]模式,新馆内部要人性化结构布局规划与设计,优化阅览环境。积极开展面向教学科研服务,面向地方经济建设等多层次服务体系的开拓,服务工作以读者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坚持效益性、公益性,坚持以人为本,突出重点与兼顾一般等原则,加强服务理论与用户研究,通过实地参观和联系区内外各高校图书馆,获取先进的思想理念和服务方式,建立和健全服务评价体系,促进服务工作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实现优质服务的目标。具体措施如下。

3.1 编印新的图书馆读者导航手册

我馆在2007年5月,根据我馆的实际情况,由任玉林担任主编、付宁康任编辑,特编印了《读者导航》小册子,发给教职工和入学新生使用,对读者了解图书馆、检索和借阅起到了很好促进作用。现新图书馆运行,将编印新的图书馆《读者导航手册》,结合新生入馆实地引导讲解,更快的让学生了解、熟悉亲近图书馆。

3.2 开通图书馆微博服务

现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移动互联网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体。在当今及以后,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两大业务,它们的增长速度都是增长最快的,所以移动互联网可以预见将会创造广阔应用。微博作为新兴事物已成为信息传递最方便最快捷的方式,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就可进行消息传播、互动交流。我馆已开通了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服务,充分利用微博方便快捷地为读者互动交流服务,亲近读者。

3.3 图书馆开设公共选修《信息检索》课

自2008年起我馆就开设了信息检索课,现新馆建成后更要主动与教务处联系,积极开展《信息检索》课教学工作。增加《科技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社科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的教学;具有副研究馆员以上专业技术人员都要积极参与新生入馆教育和数据库使用专题讲座以及学生素质拓展课教学工作,并与各系部积极互动,参与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的写作指导和答辩工作。深化文献检索课和素质拓展课的针对性,不断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素质。

3.4 增设文献咨询专职研究员,为教师及学校重点专业进行文献检索服务

负责图书馆读者信息咨询、文献传递、馆际互借、同时开展学科馆员服务。对每年新生进行图书馆入馆教育;负责日常参考咨询工作,包括直接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负责实际读者和系统意见箱反馈服务;网上馆际合作和文献传递服务;网上协同信息咨询等网络服务;负责学院重点专业及学科带头人专题类定题服务;包括将读者委托的定额服务定期发送给读者,以及主动和校内相关部门和科研人员联系,为他们开展专题文献服务。

3.5 建立读者服务考核监督保障体系,督促检查各业务工作小组有效开展工作

读者服务是图书馆工作的核心任务。要改变坐等读者上门,你需我借,你问我答的被动服务状态,必须建立一整套读者服务保障和评价体系,形成严格的考核监督和奖惩机制,从制度和程序上严肃保证读者服务的高效开展,以确保文献利用率逐年提高,真正达到评估标准。从新馆运行的实际需要出发,成立业务工作小组2010年上半年已成立了信息工作、读者咨询、科技查新、文献推送、新书通报、馆际互借工作小组,建立各业务小组所开展工作情况的定期汇报制度,做好督促检查和落实工作。

3.6 建立读者协会 拉近读者扩大图书馆影响力

这是图书馆与读者交流服务的延伸和拓展。成立图书馆读者协会,要认真做好新生入会的宣传动员和新会员发展登记工作,读者协会会员要经常保持在300人以上。定期做好协会换届。每年召开1次会员大会,总结当年协会工作并提出来年工作计划。配合做好每年一次的世界读书日和图书馆宣传周活动以及中央电大组织开展的各类读书活动。继续办好图书馆简报,每月编发1期。主动配合图书馆做好其他宣传报道工作和文献推送工作。

3.7 创建富有宁夏区情特色的书画艺术展览室

我校开设有工艺美术系,要与他们联系成立书画艺术展览室,系统收集宁夏史志(含各市县地方志)和西夏文化、回族文化研究成果;综合收集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成果和统计资料;主动收藏宁夏文物古迹资料、宁夏区情资料以及宁夏旅游景观图片、文字解说资料和名人字画等。力求系统展示和反映宁夏历史、宁夏多元文化和宁夏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为师生了解宁夏,研究宁夏,认识宁夏,从而更好的建设宁夏提供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并作为学生素质拓展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

3.8 建好书吧阵地和多功能厅,开展特色服务

充分利用新馆条件,建设好书吧阵地和多功能厅,实施特色化服务。书吧布置(如家具、设备配置),向杭州市图书馆、宁夏图书馆学习,尽量体现人性化,为读者提供比较温馨的文化休闲场所。购置一些畅销书和特价书,为师生提供买书、现场阅览一体化服务。同时提供饮料、咖啡、面点、果品等一系列特色有偿服务,使师生有到馆如到家的感觉。

3.9 新建益智室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目标,要求是高素质技能人才,其动手和动脑能力要强,为加强这方面能力,广泛收集各种益智玩具、寓教于乐。如摩方、九连环、华容道等。新增建成益智室[2]。

参考文献

物联网协会工作计划范文2

传播规则

1)确定有影响力的个人群体,如论坛斑竹和BLOG主人及圈主,为他们提供额外的服务和联系。整体来说:传播人分两类,一类是网络化所特有的一类网络内行:斑竹、编辑、BLOG主等;这些传播人掌握着一些网络热点内容和展示,他们甚至是网络化社会的风向标,营销经理们应该创建一个工作计划,和适合自己宣传的站点编辑以及论坛斑竹定时联系,因为这群人天天接触网民,了解网民习惯和爱好;在我营销工作中,很多编辑朋友给过我营销工作上很大的帮助,他们甚至能预测一个文字连接内容如何改几个字将增加多少关注,所以咨询一些专业的编辑,能帮助我们把握整个营销活动中各个细节。不要小看这些细节,他很可能能让整个活动效果提升20%以上。斑竹之于网络社区,就象是我们社会里的热点人物,他们不光是社区管理员,他们的观点被一帮人所关注,是相对拥有人格魅力的角色。所以充分与这两类人沟通,并获得他们的支持,将使活动传播传递的更快更有效。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互联网企业喜欢召开斑竹讨论会的原因。

2)设计具有较高传播性的(传播体),或是较高谈论价值的信息内容、或是幽默性的可传播性强的内容,如果我们针对的某个行业或某个职业的人群,如果能提供出与受众群体职业相关的幽默内容,将会得到在同行中的广泛传播,相当精准。关键的是,我们的内容是否符合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否体现了产品的特征,人家是否看得明白;第二,是否有传播欲望,传播对象是否是我们的准人群。

3)传播细节关注:将我们的创意传播体提供给某些人以产生意见带头人,或社会团体中有影响力的人,如某些兴趣团体的领头人,这些人有时候在网络上各个兴趣团体都已经拥有自己的圈子,很容易找到。但让他们参与是有艺术的,如果是金钱的引诱,肯定达不到什么很好的效果。只有他们愿意主动分享的,才是被传播者也愿意分享的。有的甚至还为用户把自己的视频内容转发到百度帖吧制作了专门的代码。企业如果能在在互联网传播过程中,充分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充分把握网络环境和网络人群的力量,才能真正发挥网络营销的威力。

基本方式

口头传递

最普遍的口头传递病毒营销方式是“告诉一个朋友”或“推荐给朋友”,这也是大部分网站使用的方法。对这种方法,各种网站的使用率是不一样的。对于一些娱乐网站,“告诉一个朋友”的使用率可能会高一些。但对其它大型内容网站,这种方法是不够的。使用率主要取决于所推荐内容的类型和用户群特点。但这种病毒营销可以低成本并快速执行,其效果还可以通过引入竞赛和幸运抽签得以增强。

传递下去

对大部分email用户来说,这是一个很受欢迎的活动。每当我们收到有趣的图片或很酷的Flash游戏的附件,我们通常把它发给朋友。而他们也顺次把该附件发给他们的联系者。这种滚雪球效果可以轻松创建起一个分销渠道,在几小时之内,到达成百上千的人们那里,而起始不过是一封电子邮件。

这里要谈到如何实施“传递下去”的病毒营销:用Flash创建一个有趣的游戏,按地址薄中的地址把它发出去。Flash中要包括你的网站地址及邀请人们点击你的网站。同时,要让该游戏在你的网站上也可以下载。接下来就等着看它如何象病毒一般扩散出去。

要成功地实施“传递下去”的病毒营销,你必须创建一些人们想和其他人分享的东西,比如用PowerPoint制作的幻灯片、有趣的图形和小小的应用程序等。

以服务为基础

最成功的以服务为基础的病毒营销先驱是Hotmail。一开始他们很少促销活动,但在它们发出的每封邮件底端都使用一个收尾线,该收尾线包括一个短小的玩笑以及他们的网址。公司由此获得显著发展。现在设想一下每天发出去的email的数量,以及这些email如何帮助Hotmail获得更多用户——这些用户又导致更多的email发出去。下一个例子是Blue Mountain的网络问候卡。当有人发出一封Blue Mountain的网络问候卡,接收者必须去Blue Mountain的网站才能收看,这就带来另一个发贺卡的潜在用户,而这个用户会又发出更多贺卡。

再举一个例子:BraveNet网络服务商。BraveNet为用户提供一些诸如访客登记、论坛、在线调查和email表格的工具。当人们在一个会员网站上使用BraveNet的访客登记时,就会看见BraveNet的广告,邀请他们注册BraveNet获得服务。

还有是微软的i‘m Initiative慈善计划,每位MSN用户(必须使用的是Windows Live Messenger 8.1版本以上)只要在自己的呢称前输入指定的九家慈善组织的代码,如*sierra(地球环境协会),那么自己的呢称前就会出现“I’m”小旗帜,乍一看就让人以为是:I‘m XXX,一点都也不突兀。每次MSN用户使用i''''m进行交谈时候,微软都将把这次活动的广告收入中的一部分捐赠给由这名客户自己选择的参与i’m活动的组织。

病毒营销的六个基本要素:

美国著名的电子商务顾问Ralph F. Wilson博士将一个有效的病毒性营销战略归纳为六项基本要素,一个病毒性营销战略不一定要包含所有要素,但是,包含的要素越多,营销效果可能越好。

这六个基本要素是:

(1)提供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

(2)提供无须努力地向他人传递信息的方式;

(3)信息传递范围很容易从小向很大规模扩散;

(4)利用公共的积极性和行为;

物联网协会工作计划范文3

关键词:市政工程;信息化管理;工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工程建设开始进入到了信息化、数字化时代,且首先在各大设计院校发展起来。直至20末期,我国政府有关部门也开始加快了信息化进程,尤其是在北京、深圳、上海等大型省会城市已经逐步普及市政工程建设的信息化管理。目前,相较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我国在市政工程信息化管理方面依然存在有相当大的差距,且已经无法适应我国经济的发展需要,因此,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市政工程建设的信息化管理问题中,以提高整个工程项目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一、市政工程建设实行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市政工程,主要是指在城市、乡镇地区规划建设范围内,为居民提供有偿或者无偿公共产品或服务的各宗构筑物或设备。一般情况下,市政工程是国家的基础性建设工程,例如给排水、城市防洪、交通设施、照明等。市政工程施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居民大众的生活水平。具体来说,市政工程建设管理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涉及面较广。市政工程建设是一个涉及多专业、多部门的综合性、全面化的管理。其不仅包括施工过程管理,还包括质量管理、技术管理、计划管理以及安全管理等管理内容;第二,需要的信息流较大。市政工程建设各方面的管理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只有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和交流才能够在复杂的管理工作当中找到建设所需的信息;第三,工作量大。一个市政工程的建起,需要耗费的物资种类十分繁多、施工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繁重程度也可想而知。

事实上,市政工程建设过程当中对信息化的应用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工程建设需要畅通的信息渠道,从而快速响应居民生活的的客观需求;工程建设中所使用的信息要准确、及时,并具有可追溯性;工程施工人员要能够按时,并保质保量的完成施工任务;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要能够实施高效、动态的监控管理。由此可知,只有实现信息化管理,市政工程建设才能真正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

二、市政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的措施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逐步普及,GIS作为一种集信息存储、管理、分析和应用于一体的信息处理系统,在近几十年里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其可以广泛应用到公共设施管理、环境评估、资源调查等多个研究领域,因此,市政工程建设可以采用GIS结合其他计算机辅工具来进行信息化管理。

(一)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准备工作

在对市政工程进行项目管理之前,首先要针对该工程项目的建设内容,实现项目管理人员和实施人员的相互配合,并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做好建设之前的准备工作。具体来说,首先,要准确的确定出该市政工程的施工工序,并根据施工工序来确定项目的施工过程;其次,在网络中明确建设工期等时间参数,并指出不同参数的含义;再次,工程建设要结合以往的施工经验,标出关键作业以及关键路径;最后,要明确工程项目管理与网络技术相结合对该工程实施动态控制的方法。

(二)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的系统化管理

市政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分支十分庞大,笔者认为,可以将工程项目进行系统化管理,具体来说可以将其划分为五大系统:设计管理系统、经营计划系统、资源库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信息流转系统。设计管理系统是该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中心内容和核心环节。在该环节中可以实现市政工程项目从接收到完成输出的全部设计过程。包括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过程管理、进度计划管理、质量控制管理、文件版本管理、后期服务管理等模块;经营计划管理是市政工程建设部门与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窗口,包括项目完成情况报出、工程信息查询、统计分析等;资源库系统主要是储存市政工程建设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电子工程图及相关文件,并设置资源库的查询、管理以及下载功能,方便信息使用者及时调出所需资料;办公自动化系统可以提高日常办公效率,实现市政工程管理和建设部门的标准化办公,从而使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信息流转系统是公文流转、即时信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集成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实现了数据接收、文件传输、系统对接、信息自动归档等信息管理方式。

(三)市政工程质量管理方面

众所周知,市政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城市体系能否正常运作。随着信息管理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变革,传统的质量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且显露出了许多弊端。例如,项目施工部门与管理部门之间来往不及时、信息沟通不畅、办公效率底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加强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市政工程运营的安全性。

(四)数字化管理与标准化管理相结合

在市政工程管理部门要建立内部局域网,利用现代化通讯技术,建立管理部门与项目部门之间的联系,并建立信息快速汇集反馈系统。对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大量数字信息要进行分类管理,划分施工进度、施工成本、施工质量、管理费用、人机料和资金的投入等类别,分别对不同类别进行分类归档,以便后续查询调用。在对市政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过程中要学会运用数据设置施工定额,这是制定市政工程建设项目工作计划、下达任务书、实行内部经济核算、控制人机料消耗以及实行奖惩考核的量化标准,把项目工程量以系统施工任务单的形式分别下达到项目部门,明确工程任务、工期、人机料定额消耗量、质量完成程度等,并将这些要求责任到人。

(五)引入市政工程信息化管理的监理体制

国际上确保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的一种通行惯例叫做工程监理制度,其已经被广泛运用到许多国家和众多领域。信息化管理系统也需要引入监理体制,从而实现市政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的公正性。事实上,谁能担当监理的角色是建立监理体制的中心内容,施工企业、咨询服务商等很难保持公正性,因此,并不适合成为监理机构,想要引入工程信息化管理的监理机制需要首先找到相对较为独立的第三方作为监理机构,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公平、公正的监督该市政工程项目的实施情况,才可以促进信息化监理市场的规范化建设。因此,笔者认为,由政府部门牵头,联合行业协会、施工企业、咨询商等共同制定规范化标准,并由政府支持的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独立第三方中介服务机构来担任监理角色,对于市政工程信息化建设是最为合理的。市政工程在整个实施过程中都需要监理方进行确认,包括工程前期监理、工程施工阶段的监理。监理方要针对该工程项目的实施情况在系统中提交详细的分析报告,公开评定该市政工程项目实施是否成功。

总结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市政工程信息化也迎来了更广阔的发展机遇。在对市政工程进行信息化建设之时,要注意循序渐进、逐步建设,不管未来市政工程建设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如何,最重要的是其要能够解决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毛一海.市政工程信息化管理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1).

[2]高大利.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科技广场.2006(19).

物联网协会工作计划范文4

2011年全市经信工作总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大力实施传统产业提升、新兴产业倍增和节能减排攻坚三大工程,突出抓好经济运行、技术改造、自主创新、市场开拓、企业管理、淘汰落后,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军民融合,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成果,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2011年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以上,销售收入、利税、利润增长16%以上;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5%以上;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3.66%以上。

一、加大扶持力度,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1、实施新兴产业倍增工程。按照国家和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安排部署,结合我市实际,设立新兴产业专项资金,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全力支持新材料、新医药、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精细化工、电子信息、汽车和机电装备等6大新兴战略性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尽快形成千亿产业,加快培植形成新兴产业的技术优势、品牌优势和规模优势,基本形成结构布局合理、自主创新能力强、能源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经济效益好的新兴产业体系。力争到2012年,新兴产业总量在2009年基础上翻一番。

2、加大创新成长型企业培育力度。坚持分类指导,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探索建立创新成长型企业事务督办制度,督促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及时解决企业日常生产经营中的难题,逐步建立和完善系统化扶持培育创新成长型企业的新机制。进一步扩大扶持培育面,组织开展第三批创新成长型企业筛选工作。引导企业发挥新兴产业引领作用,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力争2011年创新成长型企业各项经济指标增幅均在40%以上。

3、加快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落实首台套扶持政策,从财政、金融等方面加大对重点领域装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集中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推动我市装备制造业水平实现面上提升与重点跨越。2011年,力争有5个装备产品列入省首台(套)技术装备。重点抓好年产30万辆汽车及零部件、医疗器械生物检测(监测)、超级电容动力汽车等项目建设。

4、努力打造特色产业基地。加快产业集群发展,按照“大项目—龙头企业—产业集群—品牌特色产业集群”的思路,切实抓好东岳氟硅材料产业集群、唐骏欧铃轻卡和“电动汽车”、泰宝射频识别等一批新兴产业重大项目策划实施,培育重大整机和终端设备企业,构建完整产业链条,在生物医药、先进陶瓷、功能玻璃、先进制造业等部分特色产业领域打造国家、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

5、全力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全面落实《市物流业发展规划》,制定规划实施方案,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意见》,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抓好重点物流产业项目建设。加快建设鲁中公铁物流园区、齐鲁化工物流园区、保税物流园区、鲁中商贸物流园区及一批物流中心、专业物流园和专业市场,明确重点物流园区和物流企业相关发展思路,引导物流企业和物流项目进专业园区和专业中心,规范管理,实现集群式发展。吸引国内外知名大企业到我市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物流项目,通过抓项目建设培育一批社会化、专业化、规模化、具有品牌优势和综合竞争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二、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启动新一轮技术改造计划。传统产业以提升装备水平,优化工艺技术,推进信息化应用,拉长产业链,降低能耗排放为重点,全面提高产业层次和水平;新兴产业以高新技术带动,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加速规模扩张为重点,全力推动实现规模化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项目规范管理,突出发挥技术改造在传统产业提升、新兴产业倍增和节能减排中的主导作用。力争2011年实现技术改造投资670亿元。

2、进一步加强规划引导。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围绕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高端化、传统特色产业品牌化目标,制定《关于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工作的意见》和《市技术改造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推进技术改造的政策文件,明确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制定工业发展导向目录,确定“鼓励、限制、禁止”发展的产业政策,在部分行业中制定高于国家、省要求的市场准入标准,严格限制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单纯扩大产能的传统产业项目建设。

3、抓好重点工业项目建设。编制2011年技改项目导向计划,围绕传统产业提升、新兴产业发展和节能减排,精心筛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集中优势资源,重点予以扶持。加强项目管理,开发建立项目调度管理系统,实现项目进度网上直报,及时掌握项目实施情况,促进项目开工建设。同时,加强重点项目策划,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储备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提前着手完善手续,力争更多的关键项目、重大项目列入国家、省财政扶持范围。

4、加快提升技术标准和工艺装备水平。以建材、冶金、机械、纺织、轻工等行业为重点,依托相关行业协会,分行业制订技术改造工作计划,引导企业通过技术改造,积极运用先进技术、工艺和装备,加快淘汰落后设备工艺,努力推进全市工业装备水平不断提高。鼓励企业用好国家增值税转型、首(台)套等政策,不断提高用于工艺和装备更新改造的投资比重。使重点企业技术装备居国内领先水平的达到70%,其中居国际先进水平的占到40%以上。

5、抓好产业链发展。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熟悉行业、密切企业的优势,按照研究、打造、扶持、发展、完善和务实的原则,从具体产品入手,围绕氟硅材料、生物质气发电和煤矿乏风装置、电动汽车、地源热泵、磁悬浮电机应用、功能玻璃、钛及钛合金制品、集成电路、电力电子和头孢产品等重点产业链,深入研究,找准影响产业链发展的瓶颈环节,采取整合资源,难题招标,技术引进,产学研联合以及招商引资等方式方法,重点予以突破解决。

6、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格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7号)和工信部颁布的《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设备和产品指导目录(2010年本)》(工产业〔2010〕第122号)要求,认真制定落实2011年淘汰落后产能计划。加大建材、钢铁、轻工、纺织、有色金属等行业落后产能淘汰力度,2011年完成400立方米及以下炼铁高炉和30吨及以下炼钢转炉、电炉淘汰任务;用两年时间全部淘汰直径3.0米以下的水泥磨机。支持有条件的区县和企业提高淘汰标准、扩大淘汰范围。继续积极争取国家、省财政资金支持,加强淘汰落后产能督查调度,确保完成淘汰落后任务。有序推进产业转移,加快建陶、耐火材料、冶金等资源依赖型产业向外转移。支持企业发展总部经济,将生产环节向外转移。抓好石嘴山万亩工业园建设,尽快完备接受转移项目落地建设的条件,加快推进产业梯次转移进程。

三、强化自主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1、完善创新体系建设。实施企业技术中心提升培育工程。建立“市企业技术中心管理系统”,加强对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的管理,鼓励具有自主创新和设计能力的骨干企业建设技术中心,重点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技术中心,提升创新水平,发挥技术中心在转方式、调结构上的科技支撑作用,全面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力争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以上,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0家。引导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力争市级技术中心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达到3%以上,省级达到4%以上,重点企业技术中心达到5%以上。

2、加快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实施技术创新项目计划,鼓励企业积极申报省级技术创新项目,加强技术创新项目调度管理,对行业共性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创新项目,以及制约产业升级的关键技术、工艺、原材料、零部件研发项目,集中力量,重点投入,加快实施。2011年,力争组织实施省级以上企业技术创新项目200项。重点抓好高性能大直径镁合金铸棒、PVC无尘环保稀土复合高效稳定剂、开关磁阻电机等产业化项目建设。

3、加快发展工业设计产业。制定出台工业设计发展指导意见,鼓励企业建立工业设计中心,吸引工业设计创意领军人物和团队,形成我市工业设计聚集地,建立起集创新成果、设计中心和产业聚集于一体的工业设计创新体系。力争新建省级工业设计中心2家,培育工业设计优秀产品10个。组织举办“创意”2011年工业设计大赛,打造人才汇集、成果交流,产学研结合的平台。

4、推进产学研深度联合。推进企业技术中心企业与省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联盟,加强与同济大学、理工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二十九基地、西安邮电学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类型的产学研对接,重点抓好大功率磁悬浮电动机、超级电容电池、芯片封装测试及微系统器件制造等项目的合作。组织参加全省2011年产学研展洽会和产学研20周年纪念活动,对我市产学研20年取得的成果进行集中展示。

5、抓好产品质量标准工作。加快工业标准体系建设。引导企业积极参与标准化活动,积极参与国家、行业标准的制订和修订。大力推动和支持质量共性与关键技术攻关,加强企业技术改造,为提升产品质量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做好重点工业产品贯标工作,积极推动工业企业建立和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快我市质量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组织好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的申报和建设工作,增强企业产品开发和创新能力,提升产品质量。

四、深化节能减排,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1、完善两项机制。完善推动科学发展的节能减排倒逼机制。严格能耗总量控制,落实区域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和新增能源消费总量预告预警制度。探索节能量交易等相关制度,选择部分区县探索节能量交易试点。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办法,从源头控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完善节能激励机制、节能目标评价和考核体系,制定《市2011-2015年重点产品能耗定额》,启动《市节约能源条例》立法,落实节能节水、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2、积极推进节能技术进步。围绕工业锅炉(炉窑)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等开展节能技术改造,组织实施10个节能技术改造重点项目。以钢铁、有色、电力、建材行业为重点,组织实施10个关键节能技术产业化项目。重点培育博山机电泵业、桓台新能源两个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和20户环保节能骨干企业。推广实施合同能源管理,扶持和创建10个合同能源管理优秀示范项目。

3、强化重点企业和重点领域节能。建立全市重点耗能企业能耗动态监管系统和平台,实现重点用能单位月度能耗数据网上直报。在300户重点用能企业中开展节能低碳行动。以建材、化肥、钢铁、有色等行业为重点,推进能源管理中心建设。制定节能培训计划,组织培训机构对基层节能管理人员进行节能、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等专题培训,推行能源管理师制度,培训能源管理师100人以上。深化节约型机关、企业、学校、农村和社区创建活动,推进建筑、交通、农业、商贸、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

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抓好机电产品再制造、治理过度包装、废旧硒鼓回收利用、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利用、宾馆酒店限制使用一次性用品等各项工作的落实,打造循环产业发展模式。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示范,推出10个循环经济示范单位、10个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加大清洁生产审核力度,开展对标建设活动,创建一批清洁生产示范单位。

5、加大执法监察和宣传力度。理顺全市节能监察体制,加强节能执法监督检查。以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节能法律法规和标准执行情况、公共机构和公共建筑依法用能情况等为重点,组织开展日常节能监察活动。对冶金、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业主要产品能耗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做好“十一五”节能总结回顾,大力宣传各区县、行业、企业在节能减排中取得的成绩和创建的典型经验。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建设节约型城市,营造全民节能的良好氛围。

五、推进“两化”融合,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

1、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以“两链一网两基地”(集成电路产业链、电力电子产业链、物联网、电子仪器仪表产业基地、MEMS产业基地)的建设为总抓手,推动信息产业快速发展。抓好集成电路、电力电子等重点项目建设。抓好()电子元器件产业园等四个省级园区的招商工作。加强与清华大学、大学、上海交大的合作,推动集成电路、仪器仪表、电力电子向高技术、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加快建设全国以医疗电子为代表、以传感器为核心的仪器仪表产业基地和微系统(MEMS)产业基地。力争2011年,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360亿元,同比增长20%。

2、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全力推进《关于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意见》的落实,加快“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推动信息技术在企业设计、研发、生产、管理、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广泛应用。在化工、医药、纺织、陶瓷、机械等重点行业中重点扶持15家示范企业,30个信息化改造项目。扶持和培育企业在节能减排信息技术与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推进节能减排信息技术应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3、加快政府和社会信息化步伐。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做好电子政务中心机房扩建和电子政务内网升级改造。重点启动自然资源和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投资1500万元,初步建成市级基础地理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地理信息共享。建设全市协同办公平台,推进全市办公流程的自动化和无纸化,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推行网上行政审批和电子监察,加快科技防腐体系建设。推进教育科技、卫生医疗、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大力推广城市居民“一卡通”。积极推动全省互联互通,完成交警、出租车和民工安保三大系统建设,累计发卡达到60万张,建成全省最完善的示范工程。

物联网协会工作计划范文5

一、信息的含义

在当今社会,信息、物质、能源一起构成三大支柱资源,而其中的信息资源,对人们来说已不再陌生,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越显得重要,信息是一种财富,对经济的繁荣、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叫信息呢?对信息的含义,人们有着各种看法。在系统论中,信息被认为是系统内部联系的特殊形式;在控制论中,信息被理解为对外界进行调节并使调节为外界所接受时与外界相互作用所获取的东西;在经济学和管理学中,信息泛指一般对象,它能为实现目标排除意外性、增加有效性。大千世界,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作为图书情报部门,要对信息进行组织,实现无序信息向有序信息的转换,便于用户查找和利用信息。

二、当前信息资源的现状

(一)互联网技术,大大降低了信息的获取和传递难度,提高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大大拓宽了信息渠道

现在有些出版商在发行传统的书刊文献时,此前早已将其同样内容的文献以网络数字版形式面市。据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2004年联机版的一项调查表明,在近15000种学术期刊中有12000种期刊能够通过电子方式获得。据美国一个出版通信组织2004年春的一份调查显示,在回收的问卷调查表中,84%的图书馆表示,只要能订购到电子版的学术期刊,他们就不再购进相应的印刷版。更为重要是,有越来越多的学术成果已不再通过传统版途径进行传播。

(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和低廉的信息获取成本使得用户更倾向于数字文献信息

与持续上涨的传统书刊价格相比,商业化的数字文献价格在下降,图书馆可以用相对较少的费用获得比传统印刷书刊大得多的数字文献,据调查,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2003年用于文献的支出费用为660万元,其中纸质文献占72.3%,电子类图书占27.7%,从而可使用馆的文献数量上,电子类文献占大约2.5万册,占当年采购文献量的41%。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系统引进的数字文献为例。近年来,每年用大约100万经费引进的50多种社会科学类的中外数据库,比起每年用700万元购书经费购买的传统印刷书刊所涵盖的信息量要大得多,各种学术期刊数据库就包含了中外权威性的学术期刊索引或全文艺工作者达上万种之多,有些数据库收集的文献书刊历史悠久,有些过刊可以回溯至1665年;不但如此,JS-TOR的所有文章都可进行全文查寻;此外Worldcat图书资料数据库为全面调查前人成果提供了可靠途径,它是全球覆盖面最广、信息收集最全图书资料目录数据库,覆盖了从公元前1000年一直至今用400多种语言记载的资料馆,基本反映了世界范围内的图书馆所拥有的资料,可以查询到世界各国9000家主要图书馆馆藏的近6000万条书目记录,适用于有关学者寻找各时代以及各语言种图书资料,是了解某课题世界范围研究成果概况的最佳工具。再有,数据库中还包括了电子图书上万种,中外各种统计年鉴、统计资料和包含上百万人物传记的参考工具类文献。与传统书刊过长的出版周期相比,数字资源最大的优势还在于传达的最新科研成果要及时得多,有些报刊文献甚至是每日更新。

三、当前利用信息存在的问题

然而面对如此丰富的信息资源,由于各种原因,使信息资源得不到很好的利用,从而影响了信息的利用率,影响了人们的学习文化生活。

(一)用户的信息素质存在差异

什么叫信息素质呢?1974年,美国信息工业协会首先将其概括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LA)在其关于IL的权威报告中指出:“作为具有IL能力的人,必须能够充分地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有能力去有效地发现、检索、评价和利用所需要的信息。从根本上讲,他们已经掌握了学习的方法、知道如何学习,因为他们知道知识是如何组织的,如何去发现和使用信息。他们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因为他们总是能够为任何任务和决策找到所需信息。”

近年来,在对不同人群信息素质调查时表明:不同层次的人,即使是同一层次的人获取知识的能力也不尽相同,从而信息素质也不一样,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存在差异。年龄差异也会影响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就社会科学院来说,具调查,40岁以下的人主动利用网络数字文献的意识相对较强,而40岁以上的中老年群体在这方面则较弱,这部分人中仍习惯于通过印刷书刊作为获取信息的渠道,对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意识滞后,尽管办公室配备的网络环境明显改善,并且,他们有些还具有在自己家里访问网上专用数据库网络资源的权限,但是仍然有很多人没有去有效利用这一便利条件,他们中虽然偶有上网行为,也仅限于进行一般信息的浏览或简单的事实查询,在满足自身深层次的文献需求方面存在诸多障碍。另外,与世界各国相比,我国的信息能力水平处于十分低下的水平。据国家统计局的一项统计显示,尽管近年来我国的的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信息能力仍然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提高我国的信息能力应当成为当今一项非常重要的战略任务,否则,将会严重影响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发展速度。

(二)技术力量薄弱

数字图书馆建设是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许多技术上的问题仍需要技术人员去解决,比如设备的采购、系统的维护、网站的设计与制作等。但图书馆技术人员素质不够理想,正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本科学历毕业的很少。此外,人才流失严重,经过专业培养的人才流失到外单位,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捉襟见肘。

(三)信息资源建设有待加强,特别是网络资源

网上资源每日都在更新,面对海量般信息,许多图书馆网站建设信息量小,缺乏有效的信息组织,一些数据库的质量不高,客观上大大增加了读者有效查询、利用文献信息的难度,当打开一个网页,往往找不到自己需要的东西,有些用户检索到中途就离开从而影响到读者对信息的利用率。以上是造成信息资源利用率较低的原因,那么应采取怎样的途径才能改善这种状况,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从而更有效地利用信息。

四、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无论从规模还是速度,因特网的发展是信息采集传播和利用达到了空前的水平,信息用户的最终目的就是获得信息服务内容,即得到关于特定问题的解决方案,从而实现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就要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提高资源利用率。事实说明,要提高资源利用率,仅靠配备必要的计算机网络、增加信息资源的数量和品种是不够的,提高网络环境下的用户获取能力,是当今信息用户必须具备的信息能力。因此,除了用户的自身努力外,还要依赖于图书馆的帮助。图书馆作为图书情报部门,其核心价值就是“服务”,故“服务”作为重要内容。因此,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有义务和责任来帮助和提高他们的信息能力。

(一)要加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信息素质教育

21世纪的社会将是信息化社会,在信息化社会中,信息将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和主导因素,生活质量、社会变化和经济发展越来越多地依赖于信息及其开发利用的社会,人类生活的标准、工作和休闲方式、教育系统和市场都明显地被信息和知识的进步所影响,在这样的社会中,信息素质将成为每个人在社会上生存的基本素质。作为图书馆的信息工作人员来说,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信息素质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制订信息制度,可以约束他们的信息行为,培养他们的良好工作习惯,提高他们的信息能力,增强他们的信息意识,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信息道德。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来提高他们的信息素质:

1.加强培训。大家知道,个体的学习对于组织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组织必须投资既经济又实效的教育和培训方法来实现他们员工的学习过程,以此来增加组织成功的机会。这些方法不仅应该给员工获得新知识的机会,而且应该能加强他们现有的知识。通过对他们进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应用等软件的培训,使他们掌握软件的相关理论、操作方法、以及软件的管理与维护的方法,有利于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2.充分调动信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新的知识、技术的学习在无形中会增加信息人员的负担。为了使他们都投入到软件、技术学习中,必须真正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而不是靠压力和硬性规定,如果不能使他们自愿地投入实施工作,很有可能导致“出工不出力”,实施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进行良好培训;让他们参与实施过程,并给予充分的发言权,激发工作热情;制定适当的激励制度。员工的信息素养提高了,才能更好地为信息用户服务。

(二)加强用户信息素养教育,提高用户信息能力和服务水平,为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不同层次的读者进行信息能力的培养。培养具备信息能力的人才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我国的基础教育不仅要对师生进行外语水平的教育,而且更要加强师生的信息素质教育的力度,培养他们的信息能力、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从而使他们能通过图书馆主动解决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而改变那种遇到问题就向老师或父母请教的学习方式,使他们在学习上变被动为主动、创造性地学习。还要加强他们的文献检索教育,这项工作,应该从小学开始,因为文献检索教育有不同的层次,它是一个系统的、连续的、不断积累的过程。

另外信息能力的培养,光靠书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还要参与实践。图书馆的用户教育应当作为图书馆读者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把对用户的教育、培训纳入工作计划中,并要真正落到实处,并作为年度考核的一个指标。同时要做好图书馆的网页制作,广泛深入地向读者宣传、介绍如何利用图书馆,举办不同层次的图书馆的知识讲座和培训班。尤其要重视网络环境下的读者培训教育,教育读者如何以最有效的手段获取最有价值的知识信息,教育读者利用网络媒体使用多媒体教材进行远程学习。另外要做好解答读者的疑难问题和读者咨询工作等。只有真正让图书馆的馆藏资源让读者熟知,才能真正起到图书馆的作用,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查找和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

(三)加强信息资源管理水平

信息资源、信息人员、信息设施、信息用户的需求一起构成信息资源体系。信息资源作为信息资源体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信息资源的建立、维护、发展与开发摆在图书馆工作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信息资源管理的好坏,直接会影响到读者检索信息的质量,从而影响读者有效利用信息的程度。现代图书馆收藏的文献载体越来越多样化,除传统的纸质文献,还有大量的电子文献、机读文献和各种数据库,面对如此丰富的信息,图书馆应冲破传统的藏书体系,针对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的需要,精心筛选各文种、各类型、各专业、各种载体的文献信息,提高馆藏资源的利用率,满足读者对各类知识的需求。

21世纪是信息时代、网络时代。总之,要想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就必须兼顾人力、物力、财力,掌握信息技术,培养读者的信息素质,加强馆藏建设的力度,真正实现为读者服务,为有效利用信息打下坚实的基础。

物联网协会工作计划范文6

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物流管理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专业定位:服务于现代物流业,致力于信息科技与流通技术融合,培养高素质的流通管理专才。培养目标:面向徐州地区的物流企业,面向长三角经济区物流企业,培养具有良好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具有规范、安全、环保素养,具有物流企业的产品采购、运输操作、仓储管理、物流信息等岗位操作技能的管理员、业务主管或部门经理,既能进行货物运输、仓储、配送等现场组织管理以及现代物流设备的操作,又能从事物流系统优化设计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建设内容与措施

1强化校企合作,形成良性互动局面(1)以校企双边协议为基础,建设物流管理专业共建共管委员会。与相关企业紧密合作,由企业派专家、政府指导、行业参与和学院一起组成物流管理专业共建共管委员会,明确该委员会对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领导职责,建立定期会议制度,制定每年工作计划,确定工作项目,共同研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教学改革、实践环节、人才培训和技术服务,实现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质量共评,达到共同发展。(2)推行“双证书”制度。将职业标准融入课程标准、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融入课程考核,学生在取得学历文凭的同时,必须考取本专业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为此,首先开展课程改革,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开展“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等实践导向的教学方式改革;其次,从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适合从事教育工作的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组成“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

2完善基于物流职业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围绕物流行业从业要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①职业岗位分析。针对人才培养规格,开展社会调研,分析学生的就业岗位(或岗位群)和所需的职业资格,进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通过对物流企业和企业物流进行调查分析,确定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所从事的职业岗位(群)有:仓储、配送岗位,运输、装卸操作岗位,流通加工岗位,物流信息技术岗位,货物报关、报检岗位等。同时做好对物流企业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研讨物流岗位主要的综合能力,再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在此基础上重构课程体系。②构建“校内课程实习、工厂模拟、校外顶岗实习”的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根据物流企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经物流管理专业共建共管委员会共同审核,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能够充分体现企业物流、尤其是物流的技能岗位,构建以企业真实场景为教学载体,分阶段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2)确立并建设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坚持校企共同开发课程的原则,由专业骨干教师和物流企业专家组成课程建设小组,根据物流行业从业人员职业能力的要求,紧盯物联网技术发展,参照国家助理物流师职业资格标准,共同制定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做到“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对接、教学内容与岗位能力要求对接、素质教育与职业素养对接”。(3)抓好工学结合教材建设。按照物流企业工作过程、岗位能力的要求,结合合作物流公司的生产、运作、管理,设置体现物流特色的专业课程,编写具有高职特点的工学结合教材,并与企业共同开发、完成相应的实习指导书,实现与实际操作岗位的无缝对接。(4)物流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依托学院现代教学工厂,建设服务于物流人才培养和满足对外技术服务及培训的网络共享型教学资源库,主要包括工学结合核心课程相关素材-包括课程标准、课程学习情境设计、课程课件、课程试题库、物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涉及物流流程的各种国家标准,重点与企业合作开发物流工业企业案例,开设物流管理技术发展专栏、经贸信息专栏等。

3与物流企业共建“厂中校”和“校中厂”,强化实践育人依托“校中厂”、“厂中校”建设,进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运行机制建设,形成校企互动的双赢局面。(1)共建“厂中校”和“校中厂”。依托与企业的紧密合作,成立厂中校“物流管理技术培训学校”,以此为抓手,深入开展新知识新技术培训和职工技能培训工作。成立校中厂“徐工院物流管理技术服务(实训)中心”,增强科技服务能力,使之成为物流管理技术宣传中心和企业技术支援中心。(2)探索“厂中校”与“校中厂”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建立与企业定期沟通机制,与企业人力资源主管每学期沟通2次以上;与企业互聘互兼人员;每学期聘请企业专家开设专业学术讲座2场以上。在学院设立物流师工作站2个,推进企业专家学术讲座制;在企业设立教师工作站1个,推进校企融合等。(3)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在实施物流管理专业“双能并重、三元融入、四层递进、产学互动”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依托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总体框架,精心组织,认真实施,扎扎实实地推进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4开展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全面展现产品采购、仓储的各物流岗位操作流程,以突出物流岗位技能训练、职业精神养成、工作经历积累为重点,与企业共同探索和创新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物流管理人才能力层层递进。围绕物流实操项目做中学、学中做、学中教、学中说,培养物流从业人员所需的良好沟通、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岗位技能。同时,通过开设商务沟通、客户关系管理等相关课程,并开展多种形式的团队活动,例如社会公益活动、学生社团活动(如物流协会、校园快递)、专业技能竞赛、专题讲座、各类考证培训、就业指导教育等,提高学生职业素质。依托项目化的实训室、综合化的实训中心、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校外工作性的顶岗实习基地,着力项目实训模块的系统设计,通过课程单项技能训练、学期集中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和上岗见习,围绕学生职业岗位技能,由浅到深、由低到高、由单一到综合的反复训练,实现物流管理人才单项能力、综合能力、岗位能力和职业能力层层递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