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四学习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四学习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四学习计划范文1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心肌梗死;抢救措施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食管、胃、十二指肠、上段空肠以及胰管和胆道病变引起的出血,其临床表现以呕血和黑便为主,是常见的外科急症[1]。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临床上有剧烈而较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白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加快,血清心肌酶活力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2]。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急症,严重者直接危及患者生命,加之合并心肌梗死,死亡率相当高,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为了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本次研究对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20例上消化道出血并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措施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总结了其经验,为临床抢救提供依据。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自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在58―75岁之间,平均年龄(65.8±8.9)岁。出血原因: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10例,消化性溃疡出血5例,急性胃黏膜病变3例,不明原因出血2例。出血量均大于1000ml。有冠心病史2例,高血压病史5例,糖尿病史3例。20例患者入院时均有呕血、黑便伴或不伴休克,血压40―140/20―90mmHg。患者表现有典型胸痛6例,胸闷5例,上腹持续性疼痛4例,休克2例。心电图检查,下壁梗死7例,下壁心肌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2例,前间壁梗死6例,广泛前壁梗死2例,前壁梗死2例,前间壁并下壁梗死1例。血清肌钙蛋白、T肌红蛋白均呈阳性,心肌酶谱增高。

1.2方法

抢救措施:20例患者入院后全部给予积极输血治疗,以补充血容量,从而改善低血容量导致的机体组织和心肌低灌注,纠正心肌缺血。所有患者卧床休息,给予持续性吸氧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血糖、血氧、呼吸、心率、心律以及ST-T改变。给予患者口服止血药、如凝血酶、云南白药等,给予抑酸剂抑制胃酸,保护胃黏膜,及时止血。对于典型性胸痛患者给予皮下注射吗啡。给予患者使用硝酸甘油扩张冠脉,给予营养心肌治疗。患者给予静脉滴注H2受体阻滞剂和质子泵抑制剂,用法:奥美拉唑40mg/次,2次/d,法莫西丁40mg/次,1次/d,均静脉滴注。在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补液,血色素小于70g/l时及时输血,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纠正休克。所有患者均不使用静脉止血药,未进行抗凝和心肌再灌注治疗。对患者在治疗中表现出来的心衰、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积极给予处理,保证患者生命体征维持在正常稳定状态。

2.结果

20例患者中14例患者上消化道及时止血,血压恢复稳定,胸痛、腹痛等症状消失,心肌酶谱、心电图恢复正常,住院观察病情稳定后,予以转出ICU病房。6例患者因为病情严重导致心源性休克或心力衰竭,治疗无效后死亡,死亡率30%。

3.讨论

消化道大出血和急性心肌梗死都是临床上严重的急性病症,其发病急,病情重,治疗不及时随时会有生命危险,当两者合并发生时,大大的增加了死亡率,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很大威胁[3]。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临床普遍认为是消化道大出血导致低血容量,从而使机体组织和心肌低灌注,最终引发急性心肌梗死,特别是有冠心病史的患者,较为明显。研究发现当机体丢失血容量大于20%时,心脏冠状动脉、颈动脉和主动脉的供血会下降,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肌耗氧增加、血氧供应不足[4]。同时,血容量减少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加重了血容量的丢失,使心肌缺血缺氧情况加重,心肌急性缺血达到20min以上,可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另外,消化道大出血时会导致血红蛋白减少,血氧供应不足,引起心肌细胞损伤,再加上出血后机体会主动启动凝血机制,血小板聚集性增强,整个机体处于高凝状态,对于有冠心病史的患者容易诱发冠状动脉狭窄部位凝血,引起急性心肌梗死[5]。在治疗消化道出血时,药物使用不当也可能会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比如止血药使用不当,血液浓缩,血黏度过度增加,血小板聚集,最终形成血栓,引起心肌梗死[6]。

消化道大出血时,由于症状明显、病情严重,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症状容易被消化道出血原发病症所掩盖,最终导致漏诊、误诊,严重影响抢救治疗。因此,在临床诊断时必须准确,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做好完善检查,患者入院时积极给予心电监护[7]。消化道出血主要以止血为主,而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原则为溶栓和抗凝,两者治疗方案完全矛盾,因此在治疗上困难较大。止血药使用不当会导致冠状动脉内形成血栓,加重心肌梗死的病情,而抗凝和溶栓治疗不当,会导致止血不利。因此在临床抢救中必须做到两者平衡[8]。本次研究中根据以往的抢救经验,给予了合理的治疗。积极补充血容量,维持血红蛋白量,保证充足的血氧水平,纠正心肌缺血、缺氧。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提高胃内pH值,促进血小板聚集,起到止血的作用。泮托拉唑对于消化道出血效果良好,加上口服止血药,能够及时的止血,云南白药和凝血酶都是较好的口服止血药,避免了静脉止血药导致血浓度增加,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给予硝酸甘油可以有效的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状态。

本次研究中,对我院收治的20例上消化道出血并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了以统筹兼顾,解决主要矛盾为治疗原则的抢救治疗,从结果来看20例患者中14例患者上消化道及时止血,血压恢复稳定,胸痛、腹痛等症状消失,心肌酶谱、心电图恢复正常,住院观察病情稳定后,予以转出ICU病房。6例患者因为病情严重导致心源性休克或心功能衰竭,治疗无效后死亡,死亡率30%。可见上消化道出血并心肌梗死死亡率高,及时合理的抢救是保障患者生存的关键。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对上消化道出血并心肌梗死抢救措施的探讨,可以得出在抢救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时应该警惕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根据临床表现给予心功能监测,及时发现并发症,避免误诊、漏诊,在治疗时综合两种病情,合理使用止血药,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吴满辉. 上消化道大出血并急性心肌梗死34例临床分析[A]. 中华医学会(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The Chinese Emergency Medicine Society).第17届世界灾难及急救医学学术会议暨第14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中华医学会(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The Chinese Emergency Medicine Society):,2011:2.

[2]P品清,邓远兰,赖剑波,肖建青. 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护理[J]. 护理学报,2008,10:34-35.

[3]党小红,李亮成,刘近春. 老年人上消化道大出血可致急性心肌梗死[A].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下册)[C].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2007:1.

[4]王锦鸿,郭家娟,张永贵.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治疗43例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6,21:21.

[5]蒋卫红,杨侃,李静乐,钟竹青,欧阳茂,张梦玺. 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抗血小板治疗并上消化道大出血及胸腔巨大血肿一例[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12:1141-1142.

[6]张智亮,王梦洪,郑泽琪,彭景添,吴友平,黄俊,路军.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并发消化道大出血临床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2010,29:3315-3316.

大四学习计划范文2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数字化

1.引言

进入新世纪以来,信息技术广泛渗透到社会和经济的各个方面,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学习方式都在发生深刻地变化,全民教育、优质教育、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已成为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总书记在2010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2012年3月,国家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中普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信息技术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变革提供强有力的工具,信息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的认知工具,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供平台,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堂所学知识,提高教学效率。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带来了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促进教育改革,但同时也对传统的大学计算机教学的内容、模式及方法产生了巨大冲击,深化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2.国外教育信息化发展经验借鉴

2001年,日本政府制定“e-Japan战略”,推进各大学信息战略的实施。目前日本的信息技术课程主要包括专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两种,普通的信息教育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信息应用能力,学习和掌握与IT相关的基础知识,校园网的使用方法,信息伦理道德教育,信息安全,信息库的使用方法和信息检索等。2011年3月,日本出台“教育信息化愿景”报告,提出包括数字教材以及其他数字学习资源的开发与改进,并设置高速无线网络,运用数字黑板和数字电视,实现云计算信息化系统,在师生间共享辅助学习技术和数据系统,广泛利用平板电脑及数字化课本。

韩国的国家教育信息系统和教科书样本采集系统是世界上最大的两大开放学习资源系统,它在信息通信技术方面的发展是全球广泛认可的领先国家。学校为每个学生配备一台平板电脑,利用Linux操作平台。国家计划于2013年向所有中小学学生推广数字化课本。

新加坡推动学生使用ICT(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提高学生自主性和协作式学习,注重增强校内通信能力建设,推进在学校应用机器人技术、3D模拟环境等先进的前沿科技。

3.我国计算机教学资源建设原则

新技术环境下,教与学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提高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水平,必须要转变教育观念,把信息技术从学习对象转变为学习工具。在课程信息资源建设中,应注重数字化、移动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以教学的具体情况和师生的实际要求为依据,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便于师生网络互动、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的信息资源建设。

4.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措施

4.1 课程体系设计

现在高校计算机课程设计非常注重计算机技能的培训,但却往往忽视与现代信息发展相适应的科学思想教育。其实,作为现代化的技术,计算机作用的发挥不仅取决于用户的使用技能,还取决于其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因此,需要对当前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与优化,注重信息素养的培养,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对科学技术、经济、管理、社会、人文甚至思维方面的影响。此外,还需根据实际教学要求调整教学内容,设计适合不同专业、不同班级学生的教学案例和教学活动流程,也可针对专业特点灵活调整教学单元的课时安排。

4.2 教学模式设计

目前各高校校园网已基本普及,并且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还有很多院校建设了BB(Blackboard)课程资源。“BB教学网”采用美国著名的Blackboard系统构建,是一个集网络教学、数字资源管理、在线视频课堂和学习社区诸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网络平台。在BB课程中可以添加课程导学模块,包括课程介绍、课程大纲、学习方法、考核方式等内容,学生可以提前了解所学课程的概况、要求、方向及目标;教学资源模块可以共享教师的课件及案例、实践作业、课外阅读文献资源等,对于课堂上没有理解的内容学生完全可以在课后通过自学完成;基于网络的学习社区可以为师生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多种视频资源、提前阅读及学习笔记都可以共享,便于师生参与互动讨论;作业模块方便学生提交作业,各班各主题可以分目录存储,教师批阅情况一目了然,加权评分一个命令就可实现,优秀作品可以随时投票并评论,真正实现网络交互教学。

4.3 教学方法及手段多元化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所有的教学法都应以学生为中心。多媒体教学、体验式教学、小组学习等都是我们常采用的方法。我国大学生不可能像韩国、日本学生那样每人拥有一台平板电脑,但是现在大多数学生都在使用智能手机,可以充分利用手机的网络功能,下载、安装常用软件,信息检索,共享资源,协作学习,交流互动。另外,微博和微信等新媒体也是很好的教学手段,沟通轻松,易于实现。

5.结语

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发展的过程。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直接目的。我们要努力做到大学计算机教学内容合理化、教学手段科技化、教学方式现代化,综合运用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玉珊.日本教育信息化发展及其启示[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2(03).

[2]蔚蓝.日本、韩国、新加坡、以色列——教育信息化建设及应用综述[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04).

[3]梁卫权,李婷.“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建设[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07).

[4]孙峰.对教育信息化的思考[J].实践与探索,2012(01).

大四学习计划范文3

关键词 网络文化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1 大学生网络文化现状

伴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大学生作为网络最活跃的群体,最快也是最先接受的网络文化。如今高校校园内几乎处处都有网络,人人都在网络中。网络正以铺天盖地之势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言行。

大学生通过网络随时都能了解国内外新闻、阅读电子书、在线学习;享受网络娱乐;通过网上聊天、网上论坛、BBS、社区进行网络交流。网络让大学生获取知识、信息更加容易和便捷,生活更加方便。

2 网络文化语境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双重影响

2.1 网络文化环境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

(1)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一是通过网络挖掘大量丰富的教育资源,借鉴全世界优秀的教育理念,吸收更多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资料,来自不同国度的教育工作者通过网络共享思想教育的资源;二是通过网络及时发表自己的教育理念,这有利于拓宽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的视野,获得更多、更新颖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可以说网络给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2)畅通了师生之间沟通的渠道。没有互联网之前,高校都是以个人谈心、心理疏导、座谈会、主题班会等传统的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而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教育工作者通过校园论坛、BBS留言板、QQ、E-MAIL、MSN等平台与大学生在网络上沟通交流,自由宽松的网络环境,使得师生的沟通更加平等、真诚,避免了现实中谈心的种种顾虑,教育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实效性。这种交互式跨时空的网络交流取代了传统的面对面说教模式,比以往更加便捷,更有利于思想教育工作及时开展,互联网为思想教育工作提供了先进平台和前所未有的机遇。

(3)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一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网络资源进行整合,借助网络快速传播的特点,让思想政治工作与网络文化资源优势互补,进一步增强教育的影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二是利用网络资源更新快,信息量大、形式生动丰富的特点,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鲜活的素材,吸引学生积极走进教室。三是通过网络交互性特点,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舆论阵地,资源共享相互借鉴有益的素材,获取新的教育理念。四是与社会、家庭、学校建立网络沟通渠道,通过网上网下的串联整合资源,多方面关注大学生的成长,这种网络串联的网络教育方式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2.2 网络文化语境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挑战

(1)教育地位的挑战。网络信息的全球化,首先推动了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和相互融合,同时也带来的多元文化和本民族文化的冲突,来自不同国度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准则及生活方式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和碰撞,对于年轻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和价值观念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其次一些发达国家通过互联网对大学生渗透西化思想。再次是大学生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便捷,很多大学生通过网络获取信息,教师已不再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传统的教育观念已不太适用,网络削弱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与作用。

(2)教育模式的挑战。开放的网络包容着全世界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各种复杂的思想文化通过网络得到迅速传播,同时也给一些非主流文化提供了滋生的土壤。我们都知道传统的思想教育是通过教育者筛选、整理后与学生面对面地交谈、沟通后让学生入耳、入脑、入心。随着网络迅速发展,在浩瀚的网际空间里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文化蜂拥而至,让教育工作者目不暇接,喘不过气来,摆在教育者面前的正面灌输已经不再适用,传统的“堵、管、控”常规方法在网络文化话语下显得苍白无力,几乎面临着失效甚至失控的危险。

(3)教育难度的挑战。对于鱼龙混杂、内容繁杂的网络文化,一是网络空间的虚拟性让部分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和网络交友中,从网民变成“网虫”,导致一些大学生整天逃课、重修,荒废学业;二是网络混杂着大量的黄色、低俗的信息毒害着大学生的身心;三是网络传播速度快捷,大学生经常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一些敏感事件可能会让学生在论坛上跟帖发帖,开放自由的网络环境最有可能成为热点问题的聚集地和发散地,从而引发更大的矛盾,网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给思想教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难度。

3 网络文化语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

(1)用先进网络文化引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占领网络主阵地。互联网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宣传阵地,必须有科学、健康、全面、新鲜的教育内容为支撑,选取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的内容不断丰富、更新,积极加强“红色网站”及网页建设,努力掌握网上舆论引导的主动权,使互联网站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主流宣传和正面教育。

(2)加强对网络文化传播规律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研究。网络信息时代,要占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导地位,必须要掌握好网络时代的“游戏规则”。一是要研究好网络文化的传播规律,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努力学习新技术,及时总结网络传播的特点和规律,研究出一套可操作的应对网络文化负面效应的方法;二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进入大学生的心里,正确引导他们的言行。这要借鉴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把生动的网上素材用到思想政治里。

大四学习计划范文4

关键词:社会大环境;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新媒体;校园环境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受社会、社会风气和社会文化等环境的影响较大,马克思认为:“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社会环境中发生的每一次变化,其影响均会波及高校,在社会中流行的各种观念和思潮,也会渗透进学生的思想观念体系中。从社会大环境来看,一方面我国的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顺利进行,有利于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另一方面当前正处于深化改革的新时期,意识形态领域经受着更为严峻的考验,多元思想频繁交锋,普世价值难以形成统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大环境现状分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但社会多元价值观冲击校园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可靠接班人的主阵地,是广大青年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与形成的关键环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并主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学生的政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创新意识和自立意识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强化,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也是价值观的反思、裂变、更新和塑造时期,文化多元化带来的冲击造成部分大学生价值取向移位、道德失范、理想信念缺失。主要表现在:政治理想上政治信仰模糊,主张以自我发展的观点来看待政治问题;生活理想上追求物质享受,淡化艰苦奋斗;道德理想上提倡利己主义,重利益轻奉献,诚信意识淡薄;职业理想上更偏重经济和权利价值,社会责任感缺乏、团队协作观念较差等等。

1.1 新媒体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但实际运用存在不足

新媒体资源丰富、交流便捷,当前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微德育平台主题教育效果显著、特色鲜明、认可度高,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新媒体环境为新时期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赋予了科学意识、创新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等新的内涵,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即时性、效率性。

新媒体迅猛发展的同时缺乏有力筛选与监管,网络暴力、错误思想及腐朽文化等信息造成少数大学生理想信念迷茫、价值观扭曲、社会责任感差等。少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新媒体环境认识不到位,工作目标滞后新媒体信息传播的要求,使得“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理念不能有效契合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工作合力不能有效形成。

1.2 全社会重视高等教育的与时俱进性,但高校施教水平不足、手段单一

党的十报告指出高等教育方针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据调查,截止2013年底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30%,全面进入大众化稳定发展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紧随高等教育发展步伐,在体制、风格、人员、技术方面取得长足进步。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由单一化转向多元化;思想政治教育风格由防守应急转为积极主动;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由结构单一转为以专为主、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素质较高、动态平衡;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从无到有。

但由于部分高校教育资源困乏、施教水平不一等原因,普遍存在学科专业结构失调、管理观念落后等问题。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部分教师认识出现偏差,不关心国家大事;教书育人中“重才轻德”;工作缺乏主动性;缺乏事业心与责任感,重个人权威轻真情实感交流,造成师生间缺乏信任。加之部分高校校园物质环境和人文精神环境不够理想,缺乏文化底蕴和校园文化,学术氛围淡薄等等。以上因素都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大环境优化措施

复杂的社会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挑战的同时,也提供了进一步优化的机遇。要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与针对性,就必须对社会环境的积极因素进行系统整合,对不利因素找准改进和优化的方向。

2.1 政府主导,调控优化,强化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积极健康的社会大环境

党和政府应当加大对社会大环境的调控,完善高等教育相关政策制度。充分整合各类社会资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社会大环境。

首先,注重社会公平,减轻高校贫困学子的“后顾之忧”,面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困境,提出合理解决办法,维护社会稳定。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推进依法治校,完善高校章程建设,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

其次,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元文化。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使他们逐渐产生心理、情感的认同,进而内化成个人行为的道德自觉。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挣脱各种负面价值观的羁绊,做一名“责任担当、诚实守信、立志成才”的优秀大学生。

2.2 加强新媒体等传播渠道的调控和运用,弘扬主旋律,规避不利影响

高校应有的放矢的开展有针对性的新媒体环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内容上兼容包并,寓教于乐;形式上丰富多彩,集思广益;管理上监导并重,疏堵结合。建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微文化运营管理体制,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媒体应用技术水平。

首先,重视利用新媒体密切关注大学生动态。通过新媒体设立“网络舆情监测员”等,系统了解和掌握学生思想动态,进行正面引导、宣传,弘扬社会主旋律。其次,重视通过新媒体平台开展系列思想政治主题教育活动。将形势政策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生日常教育的全过程。再次,重视通过新媒体开展与大学生开展思想互动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完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互动平台的建设,通过QQ群、微博、微信等,加强思想互动,及时了解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妥善解决实际困难,有效化解矛盾,确保安全稳定。

2.3 提高国民文化素养,打造和谐校园内外育人环境

提高国民文化素养,而且要从根本上使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社会责任意识、爱国情怀等人文素质得以提高,要引导学生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奋发图强、开拓进取。

首先,加强校园周边社会环境整治,创建与大学育人理念协同发展、步调一致的校园周边社会环境。形成以政府指导落实、高校组织排查、校际完善紧密联系的齐抓共管模式,投入全社会力量净化校园周边环境。

其次,强化高校物质硬环境与文化软环境建设。教育家苏霍姆利安斯基曾说过:“努力使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高校校园文化在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完善校园物质硬环境的同时要凸显文化软环境的人文关怀,做到实用性与育人作用的完美统一。

再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做到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根据学生实际灵活设计教学方案,积极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注重课堂互动,让学生走上讲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结语

总之,社会环境是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对象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上都有很多新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和工作者要主动探寻学生特点,适应正在变革的社会大环境,充分认识到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大环境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工程,需要我们利用各种优势资源,实现对青年学生的吸引和凝聚,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廖晓衡,付小容.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与创新.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4):139.

大四学习计划范文5

关键词:多媒体网络;英语教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3)01—0031—02

一、引言

现代教育强调教育的个性化和开放化,自2003 年教育部启动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项目至今,各高校陆续引入了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英语教学模式,开始建立基于局域网的英语自主学习平台,并鼓励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广泛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和网络资源。可是,不少老师在教学中的导向作用体现得还不够充分:老师在课堂外还应给予学生一定量的指导,应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并积极探讨适合自己的个性化自主学习方式,应将教学和考核的重点从传统的知识型转向自主能力培养型。很多学生在网络环境中学习时表现出自主学习能力普遍较弱,如:英语学习观念存在片面、错误的理解,缺乏对学习活动的明确指向和具体目标,对自己的学习状况缺乏客观科学的评价,在学习过程中多侧重于语言知识的掌握,而忽略了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等等。因此,如何在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支撑下将教学与自主学习有效结合,从而促进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发展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式学习已经成为当今教改关注的一个焦点。

二、相关理论基础

随着网络教育形式的多样化、教育资源的丰富化以及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作为现代教育技术最新理论基础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可以在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化自主学习模式的运用中得以较好地体现和实践,以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自主学习理念则充分体现了信息时代对大学英语教与学的要求。

建构主义倡导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大致来讲,建构主义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者结合自己原有的经验体系来学习探索新知识,学习者所建构的是属于他们自己的较为结构化的、整合的、灵活的知识经验,这就要求学习者在一定情景中对知识形成真正有效的深层理解并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即,学习者应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还强调建构性的学习是一种自我调节的学习,学习者的认知过程存在个性化差异。也就是说,教学要促进学习,而不是控制学习,老师需要为学习者提供必要的引导和有力的支持(如,启发使用恰当的学习策略、帮助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营造支持性学习环境等),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程进行评价和反思,并促使学生自己监控学习进程、自我建构学习目标,据此,老师就应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Holec(1981)认为,自主学习是学习者管理自己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学习者自我进行语言学习的能力,就是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确定学习内容和进度,选择学习方法和技巧,监控学习过程及自我评估学习效果。学习自主性有不同的程度,可以在课堂内和课堂外的活动中形成,这也和教师在多大程度上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进程有一定关系,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自主对于帮助学生逐渐形成高效的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方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几点建议

在大学英语网络化自主学习模式中,学习者选择学习方式的自主程度加大了,这充分体现了无论是“教”还是“学”都应该是“无定式”的教学思想。但是,作为一种教学辅助工具,多媒体网络技术只可代替教师的部分工作,作为监督者和组织者的教师应在课堂内外积极发挥主导作用,而且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应该突出和强化其主导作用。为进一步完善和这种模式下的学习实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重强调教师的导向作用以及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1.教法改革与学法指导相结合,帮助学生形成良好自主学习意识,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一种互动关系。教与学双方都应遵循认知规律,深刻认识到教学应是导学,教师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以及进行学习方法和策略等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指导,理应成为导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教师应依据所授课型和教学内容的不同,为学生布置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任务,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创建有关教学内容所需的特定语言情景,并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和学习资源进行辅助学习,在必要时适当引导、帮助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活动,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学习、思索和实践的过程。

2.课堂渗透与课外指导相结合,加强教师主导性,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课堂仅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一个主要场所,教师固然要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对学生的导向作用。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资源空前的丰富,课堂的外延与内涵也在扩大,在课外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学业指导和有针对性的拓展学习,以此丰富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锻炼学习信息处理能力、有效提高自主能力和合作能力。比如,通过基于局域网的英语自主学习平台、教师个人博客、班级群等网络学习平台,教师可以随时给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学习思路和疑难解答,促进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再如,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在课外教师仍然可以指导学生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在课外建立学习小组、选择多种活动形式(如pair work、group work、project work等)开展小组讨论与小组合作学习,这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和积极性,还可以增强学习者相互协作、相互融合、相互提高的学习素养和能力。在课堂内外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通过与同伴或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完成某项任务,可以建构起与此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多种形式的小组合作与讨论也使得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得以加强;学习者同时也在合作和沟通交流中通过不同方式整理、融合、构建相关知识,增加了学习的灵活性,更能体现“学无定式”,即学习的个性化与人性化。

3.科学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激发学生自我监控与评估自主学习

学习的本质决定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总是融合了认知与情感因素,所以,教师应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克服不利于学习的情感因素,启发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有一个正确的评价和全面的认识。比如,教师应帮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并督促学生在利用学习资源和管理学习过程方面逐步做到合理安排时间,合理使用网络资源和认真筛选网络信息,独立制订学习计划和选择有效的学习途径完成任务,经常反思和总结活动任务完成的情况,及时纠正或更新对知识的理解,经常同步检测学习计划完成的情况,并最终能持之以恒努力实现每个阶段的既定学习目标等。

四、结语

2004 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明确提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应“广泛采用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中心,构建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高教司,2004)。总的来说,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模式以其特有的优势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利的物质环境。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既要科学认识自主学习目标与教学大纲的关系,注重课堂内外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又要兼顾常规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机结合,不能忽略教师在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监督和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建伟,陈琦.什么是建构性的学习和教学[J].教师之友,2004 (11).

[2]Holec,H.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 Press,1981.

[3]李曼红.多媒体环境下英语自主学习模式探究[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0(02).

大四学习计划范文6

一、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1、当前,湖北省信息技术课堂主要采用淘师湾作业平台,只是解决了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仅仅为了完成作业却使课堂变得枯燥无味,并且全省学生上课高峰时,登录速度很慢甚至一部分学生无法登录;或者另一些学校采用分发电子学习资料的模式,要么提前分发要么等学生到齐后一起分发,这些方式都消耗了教师和学生不少精力和宝贵时间。

2、与其它传统学科相比,信息技术学科学习资料少,教学资源不足,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却非常浓厚。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已经广泛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中,而随着信息技术的逐步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lunwen. 1KEJI AN. COM,欢迎您的光临普及,学生逐步具有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也转变为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与实际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综合应用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那么,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如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的硬件资源、信息技术教师的处理多媒体的能力、编程技术等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轻松获取知识的独特教学环境,把一些枯燥无味的知识有声有色的展示出来呢?

二、learnsite功能简介

信息技术作为必修课,除了基本的硬件环境外,主要是软件环境搭建,在这方面由浙江省周建达老师开发的learnsite是一个很好的信息技术学习平台,它整合了新课教学、师生互助、作业提交、作品互评、课堂测验、课程资源整合、资源下载等功能。强大的统计分析功能,使得教师从繁重的备课和批改作业中解脱出来,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研究教学方法、改进课堂教学。通过Learnsite信息技术学习系统可以灵活定制每节课:教师可以定制自己的独特的教学环境;学生可以查看自己的整个学习过程。

三、Learnsite信息技术学习系统的特点

1.备课灵活、资源共享——教师在课前准备相应的资料输入网站,使课前准备更加轻松。学生也可利用课前时间预览教师提供的各种课堂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网站上提供的资料先行进行预习。同时,面对教师因课程进度不同而产生教学任务的改变,该平台为教师提供了每一节课相对独立的教学界面,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开启或关闭相应课程。 另外不同教师可以在平台上开辟自己的教学课程内容,教师的课程资源可以实现相互之间的共享,即提供了教学资源的交流,为备课带来方便,提高了备课效率,也实现了教师之间的集体备课。

2.实时评价、延续教学——Learnsite信息技术学习系统,提供了学生上传作品功能。教师在课程设计时,需要预先设定上传作品的类型。这样学生当学生完成作品时,就可以通过平台提交作品,在作品提交过程中学生可以“自评”方式给自己的作品打分。同时当作品提交以后,学生之间可以看到别人的作品,实现了同学之间的互评打分。学生通过互评打分,发现问题找出不足,也更好的激发学习的兴趣。同时该平台还支持各类多媒体作品的直接展示,方便教师对最佳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教学结束后学生提交的作品则继续保留在平台中,为教学的延续性提供了环境支持。

3.自由组卷、随堂测验——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往往通过测验的形式判断教学效果的好坏。Learnsite信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lunwen. 1KEJI AN. COM,欢迎您的光临息技术学习系统提供了灵活组卷功能,题型有单选和多选题,通过WEBEDIT实现图文混排,使得功能更加强大。同时测验实现了自动批改,大大提高了阅卷效率。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成绩进行及时分析,使得课堂测验真正成为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4.完善作品档案,提供数据支持——Learnsite信息技术学习系统,记录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完整过程。教师可以对自己的教学过程及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如学期总评或学年总评;学生可以通过该平台对自己以前课程内容的学习,进行回顾,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予以纠正。

5.定制自己的界面、方便管理——定制教师界面、学生界面,开启自己需要的功能模块;设置机房布局,可以设定好多媒体教室每台计算机的IP地址,让每个学生的姓名直接显示在座位表上,学生信息一目了然,方便代多班的教师尽快认识每一位学生,便于沟通。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设计,促进教改创新

1.开放源码、功能定制

learnsite是net.asp编写,作者将源码开放,作为信息技术老师都有一定编程基础,我们可以编写自己独特的功能,例如:针对学生喜欢上网和我校学生机房是通过宽带连接上网的特点,通过编程将它和任务驱动法相结合,任务完成并合格的学生才能显示“宽带连接”按钮,这样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教师在备课阶段就可以将课程中所需要的知识输入平台,学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利用这些资源,或预习自学或结合资料获取知识。

2.引入评价机制、自评和互评

在Learnsite信息技术学习系统中学生可以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同学之间可以互评,教师可以对作品进行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lunwen. 1KEJI AN. COM,欢迎您的光临点评。让学生觉得自己的学习成果真正的被教师和同学重视。学生之间的互评过程也是一种相互学校交流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获得创作的灵感,自主完成自己的作品,获得一种成就感。学生学习的兴趣因而增加,极大地丰富了学习的过程性评价。

3.课程资源共享、实现高效课堂

Learnsite信息技术学习评价系统是B/S模式的网站管理系统,有着很好的适应性,教师完全可以根据教学需求,定制一节课的教学环境,让教学更有针对性。同时教师之间的课程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真正实现高效课堂。

五、结束语

未来的教育是以科技为主导的教育,其发 展趋势将会以计算机多媒体智能教育为主要特征,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只有在加强素质教育的同时,不断加强和推进多媒体技术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合理运用。在实际教学中总结积累经验的同时,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才能真正地利用多媒体这一先进手段,提高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总之,要针对多媒体教学中遇到的多种多样的问题,摸索出新的教学方法,开发出新的教学模式,要开阔思路,启发思维,强化多媒体意识,培养探索和创新精神;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中做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