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直销发言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直销发言稿范文1
很高兴与大家在这里交流。首先,我自我介绍一下。我叫**,**岁,出身于农家。91年从师范专科汉语言专业毕业;94年我完成了哈师大本科进修学习。91年——96年我**从事教育教学,同时兼任班主任工作。97年—03年,我在教育局任**。04年—09年我在教育局**任主任。2010年以来,我在任校长。十九年来,我无论在教育一线、在教育局机关,还是重返教育一线,教育工作都是我的最爱。我努力工作,不断学习,本色做人,始终享受着教育工作的快乐。我的人生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进步在成长,不断收获着自己努力工作、积极生活的果实。在**工作时,我全身心投入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之中,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在市教育局工作期间,我深入学习,开阔视野,从宏观上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撰写的文章也多次在《黑龙江教育》等期刊上发表。多次被政府记功奖励、被评为优秀党员。在工作期间,与最基层的学校、教师、学生、农民和土地打交道,是我人生最充实、最幸福、收获最多的时光。童年、少年和这段纯静的农村生活,它形成了我生命中最本质的东西,我由衷地感谢他们。
在我人生道路上,我在坚持努力工作,这是我回报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我在坚持常年晨练,这是我人生、事业和精神积极进取的保障;我在坚持诵记诗词、文章,让我的心灵纯真、激昂;我在坚守为人、为父、为夫的责任,这是我幸福快乐的源泉。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是我的人生信条。作为教育人,像孔子一样活着,传道授业解惑是我的人生追求。
我身体强健、思路开阔,不同的教育工作岗位让我对教育的本质有着宏观和微观上的深刻认识。薪火相传,国家和社会培养了我,我有责任为的教育发展贡献我的青春和力量。假如我有幸走上了校长的岗位,我将努力做到:
1、顺应时代的发展、人才成长的需要,推动教育逐步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粗放型”教育阶段转轨为“精耕细作式”的小班化、个性化教育模式。深化教育改革,办出学校特色,避免千校一面和人才培养雷同化。采取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我将以教育教学为工作中心,将主要的精力和时间专注于此。打造有效课堂,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课堂教学注重师生的情感呼应和学习效率,让学生在愉快、专注、高效的氛围中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灵活、生动地引导学生学习文化知识。
3、加强民族传统文化教育。转变观念,修改我们的教育取向。转变我们小学、初等教育就以“分数”为核心追求的思维和行为定势。我将以弟子规为切入点,组织学生像每天唱歌一样每周诵记一首诗词,学生每日、教师每周一页钢笔字或毛笔字或者一幅画,常年积累,三年、五年、八年以后,可以提高我们师生的国学素养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培养师生高雅情趣。我们学校教育在加强传承知识的同时,强化文化滋养和民族印记。可以说,我们农村不缺知识,缺少的是文化。我将努力创建特色学校,条件成熟时,开设国学、书法、艺术特长教育班级和学校,夯实学校师生文化底蕴。
4、我将尽最大努力保障教师有尊严的工作和生活,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老师,不是现实社会中的强者,但是我们国家的中流砥柱。物质上我将创造条件,建设教师高品质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认真积极地解决广大教师生活、工作中出现的实际困难。精神上倡导教师多学习、多读书、读好书,阅读《读者》、《论语》等高品质、优秀期刊读物。读书的厚度决定人生的高度。我相信我们老师都会随着阅读书刊、阅读社会、阅读人生而成长。
组织和引导我们教师多锻炼,多参与文体活动。倡导和组织教师晨炼、课间锻炼,凝聚教师工作、生活士气,缓解工作、生活压力,关注我们教师工作、生活过程中的身心状态。举行教师运动会或教师艺术节。每位教师将自己拿手绝活,学习心得展示出来,同喜同乐,学习提高。引导教师健康饮食、积极锻炼、快乐生活,以良好的精神面貌投入到工作、生活中去。人人享受为人师表,从事教育的自尊与快乐。
教育专家魏书生同志曾讲过:“教育没什么大事,我只是把大家想到的小事,踏踏实实地做了出来。”我将向他学习,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的把工作和生活中的事情做好。
直销发言稿范文2
小学老师植树节发言稿一
三月,细雨如丝,小树抽出了新的枝芽儿,花儿绽开了五彩的笑脸,小草儿也悄悄地探出了脑袋,同学们,你们是否闻到了春的气息。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温暖的季节;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春天更是播种的季节!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植树节)
对!树木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全世界有50多个国家规定了植树节,各个国家由于气候的不同,植树的节日各不相同,每年的3月12日是中国的植树节。很多同学都知道,在茫茫的宇宙中只有一个地球,这是人类唯一的能赖以生存的地方,但由于人类的乱砍乱伐,乱扔垃圾,乱排废气,地球上的植被正在逐渐地减少,导致土地沙漠化,全球气温上升,地球母亲千疮百孔。植树造林,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为此,学校向全体队员发出倡议,开展“我和小树交朋友”活动。要求大家从身边每一件小事做起,做一个环保小卫士,在家里,在学校,在社会上都能力所及地保护周围的环境,随手拾起地上的垃圾,劝阻不文明的破坏环境的人,保护学校的一草一木,不摘树叶,不踩踏草地,有条件的同学在家里种一棵小树或栽一盆花,让“绿在身边,花在眼前”,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做绿色的小天使。
孩子们,行动起来吧,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时时刻刻把绿化环境、美化环境放在心上。将来,我们的校园将更加美丽,我们的城市也将更加美丽!我们祖国的明天也一定会更加明媚灿烂。
小学老师植树节发言稿二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今天我在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播种绿色的希望,争做绿色小天使》
三月,细雨如丝,小树抽出了新的枝芽儿,花儿绽开了五彩的笑脸,小草儿也悄悄地探出了脑袋,同学们,你们是否闻到了春的气息?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温暖的季节;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春天更是播种的季节!同学们,你们知道3月12日是什么节日吗?(对!3月12日是植树节)
同学们,全世界有50多个国家规定了植树节,各个国家由于气候的不同,植树的节日各不相同,每年的3月12日是我们中国的植树节。我们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爱树、育树”的传统。爱白杨的挺拔,爱垂柳的柔美,爱松树不屈的风骨。除了这种精神的寄托外,人们更看重它的实用价值。有了树,才会有和谐美丽的大自然;有了树,才会有清爽、新鲜的空气;有了树,才会有高楼、房屋和铁路。
同学们,再让我们把目光扫向我们的学校,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洋溢着绿色,一棵棵小树茁壮成长;两栋宽敝明亮的教学楼紧紧相连,中间的花坛中花草树木错落有致;运动场地绿草茵茵,还摆放着我们最喜欢的各种运动器械。
学校为我们创造了这么好的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你想过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一切吗?回忆一下自己平时的一举一动,你是否做到了为保护、保持这美好的环境而努力?你有过随意踏入草坪或绿化带的行为吗?你有过随手扔下一张废纸、一个零食袋吗?你有过采摘树叶和花草的行为吗?你有过为我们四小建成优美的“学园、乐园、花园”提一个建议,出一个点子吗?
同学们,在植树节即将到来之时,学校德育办向全体同学发出倡议,开展“争做绿色小天使”活动。希望同学们积极行动起来,在校内保护花草,给花坛里的小花浇一点水,给操场上的小树培一培土,不采摘树叶,不穿越绿化带,不践踏绿地。有条件的班级还在教室里种一些绿色植物或栽一盆花,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来美化我们的校园,我相信有我们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四小必将更加美丽!
小学老师植树节发言稿三
今天是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
我们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爱树、育树”的传统。有了树,才会有和谐美丽的大自然;有了树,才有清爽、新鲜的空气;有了树,才会有高楼、房屋和铁路。树,它不仅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还能美化环境,比如绿树进行光合作用,提供人类呼吸所需的氧气。它还是吸收氮气、二氧化碳、臭氧的天然净化物,并且具有调节空气温度、湿度,吸收粉尘、噪音等功能。所有这些,都使人们高度重视绿树的作用。于是才有了这一年一度的绿色节日——植树节。如今,植树造林已成为民族风尚,绿化家园成为时代的追求。
绿色,是生命的渴望,生命的中心,生命的母亲,生命的模版。同学们,我们作为地球的一份子,在植树节到来之前也要积极行动起来,在校内保护花草树木,一起来美化绿化我们的校园。除此之外我们每一位同学更要争做绿化宣传员、环保小卫士,要爱护我们校园中的一草一木,爱护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同学们,在植树节里,让我们牢记,多走几步,不穿越绿化带,不践踏绿地,不摘花,不摘叶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从我做起,从你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做绿化、美化环境的有心人。将来,我们的校园将更加美丽,我们的地球也将更加美丽!我们祖国的明天也必将更加明媚灿烂!谢谢大家!
小学老师植树节发言稿四
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
早春三月,春暖花开。3月12日是植树节,我们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爱树、育树”的传统。爱白杨的挺拔,爱垂柳的柔美。爱松树不屈的风骨。除了这种精神的寄托外,人们更看重它的实用价值。有了树,才会有和谐美丽的大自然;有了树,才有清爽、新鲜的空气;有了树,才会有高楼、房屋和铁路。
直销发言稿范文3
【关键词】高职院校;法制教育;模拟法庭;引导模式
前言
高职院校长期肩负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质兼备型人才培育的使命,尤其是内部法制教育,一旦出现任何纰漏,都将直接约束学生法律素质水准。步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已经针对高职院校传统思政教育课程加以系统化改进,思政和法律基础课程得以有机融合。可透过实效性角度观察界定,高职院校学生法律素质强化工作并未引起全方位关注,而模拟法庭教学模式作为理论灌输和实践训练细致融合的产物,对于高职生科学性法律意识培养、综合性法律素质调整,往往产生较为强劲的支持保障功能。主动进行模拟法庭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法制教育中的设计应用方案探讨,势必令高职院校法制教育质量顺势提升至更高等级层次。
一、在高职院校法制教育中沿用模拟法庭教学模式的必要性论述
(一)高职院校法制教育质量提升方面
尽管说我国高职院校的使命,是为社会培养供应合理数量的素质、技能兼备型人才,但实际上目前高职院校发展实况已经和社会规范诉求产生严重冲突迹象,最终高职生就业前景也势必不够理想。其核心原委在于教学质量的偏差,许多高职院校法制教学中始终沿用传统鸭架式灌输手法,不能更好地反映现实,最终实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自然不能系统化贯彻。而法制教育本身注重实践性,因此需要借助模拟法庭教学引导模式开辟全新思路基础上,令教师课程创新和传授质量发生本质性变化,进一步辅助广大师生精确化掌握社会需求,保证和时展步伐的贴合性。
(二)学生法制专业应用技能和职业道德素质改善方面
第一,模拟法庭教学方式能够全面提升高职生对法制课程的感知研习兴致。事实证明,此类教学方式能够进一步激活高职生群体主观能动性,令他们在法庭模拟演练中明确个人职责,积极地透过网络、图书馆搜集和整理关键性材料,令自身法制知识结构得以有机修缮,至此真正过渡成为课堂的主人。
第二,模拟法庭教学模式能够加快法制教育理论和实践应用的融合进度。高职生在进行多元化模拟法庭教学活动中,必粗要将自身已学知识灵活地应用到现实中去,结合个人思维创新和生活化经验,逐步拆解验证各类案情细节,令高职生至此真正系统化地掌握司法审批的整个工序流程,将学校不曾涉猎的知识加以灵活地吸纳内化。
二、模拟法庭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法制教育中细致化贯穿的实践细节解析
(一)模拟法庭教学空间的精确化构建
模拟法庭教学模式必须要在专业化教学空间中予以布置,不过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因为成本限制,不能及时搭建健全化模拟法庭实验室,只是单纯地组织学生在教师中进行简易化布置,在如此熟悉的空间中,高职生根本无法引起对法律的敬畏心情,最终教学实效自然不够理想。所以说,相关高职院校必须集中一切技术、经济手段,搭建起生动化的法庭情境,同时参考人民法院相关规则进行各类角色扮演,保证审判器具的全数供应,令高职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官效应。另外,模拟法庭实验室仍有必要供应多媒体现代设施,保证相关情境演练的便利快捷性,不至于限制法制教育进度。
直销发言稿范文4
一是监督方式被动。从目前__区执法监督实际情况看,许多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监督方式主要是采用传统的处理来信来访、督办案件和执法检查等,相对复杂的监督客体还需要更新监督手段。此外,还存在诸如接受多,启动监督少;协调案件多,指导督办少;事后监督多,过程监督少;根据领导批示监督多,根据既定规则监督少等现象。
二是监督措施随意。执法监督中使用的措施比较随意,没有形成规范。例如,在监督来源上,案件协调工作中有时受理单位党组名义提请的协调,有时接受单位名义提请的协调;在具体形式上,案件指导工作中有时采用普通信函,有时采取口头方式;在监督结束的处理上,指导协调的结论有时以审批表的形式下达,有时以决定的形式下达。
三是监督职能不明。执法监督工作的范围,应当是重点监督政法机关在执法办案过程中存在的带有普遍性、倾向性和突出性的问题,通过对这类问题的监督,来促进规范执法和严格执法。但是通过对近年来执法监督状况的调查来看,__区政法委对政法机关开展执法监督主要体现在对个案的监督上,当事人寄希望于政法委通过对执法部门的监督来解决个案问题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从而使政法委执法监督部门成了涉法涉诉机构,增加了政法委执法监督部门的工作压力,也背离了设立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部门的初衷。
政法委执法监督效果不佳事实的发生,既有体制和制度上的原因,也有队伍素质和思想认识上的原因;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各个方面的原因相互影响、互相作用,制约着政法委执法监督的工作效果。
(一)执法监督工作的主体和对象认识不足
一方面,一些从事执法监督工作的同志认为,监督就是“找茬”,因此既觉得“不好意思”,又觉得“困难重重”,在工作中,心存顾虑、患得患失、畏首畏尾、缺乏勇气。究其原因是没有认识到党的执法监督之目的是要确保国家机关依法行使执法权,保障宪法和法律的正确实施,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因而不能理直气壮。其中也存在理解不全面的因素,没有意识到执法监督不仅包括制约也包括保障和支持,既是“挑刺”也是“庇护”,其出发点是确保政法部门依法独立行使执法权,归宿是实现政策和法律的崇高目标——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同时也没有认清和把握执法监督的政治属性。把“党的领导”简单地理解为“法律干预”,不能从性质上区分和处理党的执法监督和其他监督的关系,难免有“干预少了失职”“干预多了越权”的想法。另一方面,有少数政法干警把政法委的监督与本部门的执法对立起来,以强调独立行使执法权、反对办案干预为借口,应付和抵制执法监督。原因在于其对政法委执法监督的性质和作用缺乏正确的理解,没有认识到党的监督不仅是政法部门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得以实现的保障,而且是保障政法部门公正执法、防止司法腐败的需要。这种抵触情绪是完全错误的,必须坚决予以纠正。
(二)各种执法监督关系之间体制不顺
我国现行的执法监督体制中,有政法委执法监督,纪委对党员干部的纪律监督,人大的法律监督、个案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等。由此可见,现阶段我国的执法监督体制是全方位、多领域的,且呈现出多头管理、各自为政、沟通渠道不通畅、信息交流不同步等特点,因此极易发生想监督就监督,不想监督就不监督,对自己有利的就主动监督,对自己没有利的就消极监督等现象。同时由于政法委执法监督工作起步相对较晚,许多工作尚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完全理顺监督体制机制,尤其是与相关部门的关系还不够顺畅,致使目前执法监督工作手段单一、乏力,没有完全掌握执法监督的主动权,容易陷于被动,且普遍存在调查难、取证难和处理难等问题。所以目前政法委往往采用来信来访、案件督办、案件评查等一些传统方式被动对政法机关开展执法监督,从而影响了执法监督的效果,难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三)执法监督工作制度不全
政法委对法律实施监督,在现行立法上没有明确的规定和相应的保障措施。即使发现政法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出现执法不公、执法不严、程序违法等问题,要进行纠正,往往通过下发整改意见书、督(交)办函等方式交由政法机关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及程序进行自查自纠,待整改结束后上报政法委。因此,笔者个人认为党委政法委对政法机关的执法监督具有间接性,这与各级人大对政法机关的法律监督、个案监督及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有着本质的区别。二是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工作缺乏明确而具体的法律依据,同时又缺乏规范化的操作程序,这又给政法委执法监督工作增加了不小的工作难度。客观地说,近年来中政委、省委、市委政法委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规范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工作实施细则、办法等,加大了政法委对政法机关的执法监督工作力度,但如果要制定具体统一的执法监督工作规范和操作流程,却面临着与政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司法权存在潜在的法律冲突。因此,政法委对法律实施监督,无论从法律层面还是司法实务都还存在着较大的争议,亟需再作进一步调查研究。
通过对执法监督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及其原因分析,笔者认为要加大执法监督工作的力度,增强执法监督的效果,就要从加强学习、完善机制、规范制度、协调各方力量等方面下功夫。
(一)加强学习,提高队伍素质
一是要建立健全执法监督工作机构,积极选调一批懂政策、法律理论水平高、政治素质好、事业心责任心强的年轻干部充实政法机关执法监督工作一线。二是要对聘请的执法监督人员开展经常性的
教育培训,通过经常性的理论培训学习,让每一个执法监督人员充分认识加强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切实增强做好新形势下执法监督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尽职尽责,全力推进执法监督工作。同时将“三进”活动等有助于执法监督深入基层的活动常规化,借助执法监督员搭起政法机关与人民群众沟通联系的桥梁。三是通过探索建立交流任职、挂职锻炼等制度,尽量给专职执法监督人员提供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力争多岗位锻炼,促进换位思考,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法律素质和道德素质,不断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成为勇于监督、善于监督、正确监督的执法人,真正实现“内行”监督。(二)完善机制,改进监督方式
为了增强执法监督的实效,树立执法监督的权威,应建立完善监督机制并拓宽监督方式:第一,建立促使政法干警自觉接受监督和促进执法监督人员积极行使监督权的激励机制;第二,建立敦促执法监督人员不失职、不越权,依据宪法和法律实行监督、自觉维护监督秩序的自我约束机制;第三,建立对违纪的政法干警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处置机制;第四,对于带有普遍性、全局性或突出性的问题,制定“通过个案监督发现、通过执法检查确认、通过专项调查分析、通过专项治理解决”的一体化执法监督制度;第五,根据执法问题的不同种类,划定不定期监督和定期监督的范围、内容,并制定相应的操作程序,使定期与不定期监督有机结合;第六,通过对执法问题的分析,制定事前防范、事中督促、事后检验的操作规则,把事后监督与过程监督有机结合;第七,主持制定一项强化事后监督效果的操作规范,对于政法机关处理完毕的案件,设立政法委执法监督部门调阅案卷、召集专家评审、提出(非实体性)处置建议的条件和程序。
(三)制定规范,统一工作规则
首先,执法监督部门有必要制定和完善以下内部工作规范:案件检查规范,案件指导规范,案件协调规范中协调申请的受理、协调、意见形成、决议的执行等规则,案件督办规范中登记、审批、交办、督查、协助调查、报告、立卷等规则,关于建议人大组织专门问题调查委员会进行权力监督的规则关于建议人民检察院实施法律监督的规则,关于建议人民法院再审的规则,关于建议纪检监察机关启动立案调查的规则等等。其次,有必要制定各种工作文书的统一规格,例如预防警告通知书、指导意见书、纠正通知书、罢免建议书、党纪处分建议书、政纪处分建议书、立案建议书、侦查监督建议书、抗诉建议书、再审建议书、案件复查建议书、组织专门问题调查委员会建议书、错案追究程序启动建议书等等。
直销发言稿范文5
关键词:高校校园;交通管理;交通事故;法律规
中图分类号:G64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6—0191—02
一、高校校园交通管理现状
1.管理形式。目前,高校校园交通管理的形式主要有3种:封闭式校园交通的管理、半封闭式校园交通的管理、全开放式校园交通的管理。中国各高校大多都有自己独立的地理环境,由校门控制车辆、人员的出入,仅有少量的高校内有居民居住或其他单位设立,因而中国高校大都属于封闭式或半封闭式的管理,全开放式的数量很少。
2.管理主体。高校校园的交通管理由于其地点的特殊性,与普通的道路交通管理不同,一般情况下的管理都被排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下简称《道路交通安全法》)调整的范围外,从而使得它的管理不能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以下简称“交管部门”)直接依其职权进行,只能由高校保卫部门进行。当然,交管部门受高校邀请与高校保卫部门协作管理或者交管部门接到报案作为例外,可依其职权进行管理。
3.管理方式。最好的管理方式就是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效果最为显著。虽然一般情况下的高校交通管理被排除在《道路交通安全法》调整的范围外,不受一般道路交通法律法规的约束,但是许多省市都制定了相应的地方性法规进行调整,如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公安厅《关于加强学生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另外,各高校也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指示精神及维护校园公共安全的实际需要,制定了校园交通管理规定,如《西南科技大学校园治安秩序管理规定》。
4.管理效果。在地方性法规及各高校内部交通管理规定的约束下,高校校园交通秩序得到了一定的保证,避免了一定数量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了校园师生人身、财产的安全。但是我们也发现,由于具体的法律规制存在问题,高校校园交通的管理难度比较大,管理程序比较复杂,这些都不利于建立良好的校园交通秩序,因而相关的法律规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高校校园交通管理的现有法律规制
针对众多高校校园交通管理的问题,人们最关注的莫过于校内交通事故的处理问题。近年来,校园交通事故频频出现,以致社会关注度越来越大,校园交通事故的法律规制问题一时成为热点。为此,笔者着重针对校园交通事故的法律规制问题,做出简要论述。
1.负责处理的部门。负责处理高校校园交通事故的部门主要是高校保卫部门和交管部门。高校校园内的交通事故一般由高校保卫部门自行处理,但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七条规定:“车辆在道路以外通行时发生的事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到报案的,参照本法有关规定办理。”这说明,校园内的交通事故可以由学校的保卫部门处理,也可由交管部门负责处理。学校的保卫部门一般处理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情节轻微的行为,而对于违法情节严重、造成重大伤亡的行为,则由交管部门进行处理。但是,如果有人向交管部门报案,则不分轻重,由交管部门负责处理。当然,交管部门也必须依据有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接到报案后,应立即派交通警察到达现场进行处理。
2.处理的法律依据。高校校园交通事故的不同情形有着不同的处理主体、处理方式,因而处理的法律依据也有所不同。学校的保卫部门一般处理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情节轻微的行为,因此,在此情况下处理的依据通常是各高校的内部规定。交管部门负责处理违法情节严重、造成重大伤亡的行为,或者接到报案的行为,此时依据的就为《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以下简称《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法律法规。
3.校内交通肇事的处理。校内交通肇事问题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问题,它的处理方式也不同于一般道路上的交通肇事情形,值得我们的关注。谈到交通肇事,人们往往会想到《刑法》中的交通肇事罪。但是,由于校园地点的特殊性,发生在其内部的交通肇事行为尽管构成要件完全符合交通肇事罪,却不能按照该罪处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条的规定,交通肇事罪原则上只能发生在公共交通管理范围之内,在公共交通管理范围之外,如在某一些厂矿、学校、单位内部开车肇事一般不以交通肇事罪论处。因为这些厂矿内部、学校内部或者机关大院里面,不属于公共交通管理范围,在这些地方的交通肇事一般以重大责任事故罪、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过失致人死亡罪论处。
三、关于完善高校校园交通管理法律规制的建议
直销发言稿范文6
关键词:高职教育;深度校企合作;信息;实用技术信息
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我国兴起,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与企业密切联系,培养实用人才。为满足这些产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高职教育如何调整才能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是高等职业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高职院校必须认清目前存在的问题,借鉴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经验,认真分析,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建设,保证高职教育的水平与质量,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技术与人才支撑。在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经验基础上,在合作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校企互动、需求导向、共享共赢和以人为本的理念,为校企深层次合作提供了经验。
一、当前高职院校与企业校企合作情况
进入“十二五”以来,在外、内贸经济发展和强化学校技能的环境下,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将成为衡量一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标准,也是高职院校实践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当前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合作仍处于初级阶段,与深层次阶段仍有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从国有、合资和民营企业角度看,校企合作的认识还是为一个盲区。
2.从高职院校学校角度来看重视的力度还不够。主要是学校的评估、检查和企业的等级提升,出现签订纸上实务合同或协议,另外,对民办高职院校经费有限,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项目受到一点限制。
3.从高职院校大学生角度看目标冲突。好多企业追求的是经济和社会效益,总是希望利用廉价的学生劳动力,来产生效益;另外,高职院校学生考虑经济效益,其岗位稳定性极差,所以企业对于实习学生的投入与培训想加大投入,但有所保留,造成企业的人才留不住,学生学不到技术。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合作共建是培育人才的方向。创建校企合作育人机制,既彰显了高校人才培养特点,也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在当今经济形势下,学院的培养人才应该与时俱进,更新并创新培育理念,探索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新模式,是一个值得深思和研究的关键问题。
4.高职院校课程结构与产业技能结构存在错位。高职院校课程结构是学校专业知识和技能结构的主要载体,而社会企业内的中下层的岗位技能结构也是构成社会企业、行业和产业特定的方向。所以,对企业和学校进行适应性分析是对高职院校专业知识与技能结构与企业产业结构适应性问题研究的渐进。目前,高职院校教育的课程结构与相关产业的技能结构还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的差异,即:一是学校的理论基础课与专业核心课比例不平衡,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出现基础课程较多,而专业实践和核心课相对较少;二是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也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特别是一些管理类专业,虽然学院要求每学期不定期的实训周或专业岗位周的实习,但由于缺乏有针对性的课程实践与实训,使得所学专业与产业要求有点不合,表现出所学知识在实践中无法用处的缺陷;三是系部的专业教师的知识和技能结构基本都是理论知识,实践知识相对来说比较少,近年来国际较为重视高职教育,高职院校的教师实践素质在不断提高,但理论知识结构却严重限制了课程实践多元化发展。
二、高职院校的深度校企合作的发展的必然性
1.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和方针,加强高职院校和企业深度合作模式。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必须以高等职业人才培养的理念,把学生的实践教育和学生的就业放在专业教学目标上去,以高等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从专业学科方向,向职业技能岗位和就业岗位的转型,贯彻校企深度合作模式的有效途径,即:“以职业教育服务为宗旨,以职业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和要求。所以,高职院校产学结合也是促进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和企业经济效益、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措施,也是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
2.培养所需专用、实用人才是校企合作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在学生毕业顶岗实习期间,能够参与工作社会实践,学生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和应变能力等这些职业岗位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锻炼。学校和相关企业的深度合作,来培养社会与企业所需要的管理类高技能人才,也是高职学校办学的要求,也有助于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的结合,发挥高职院校和相关企业的各自专业理论和社会实践技术的优势,取长补短。高职院校与企业双方应该做到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互赢互利是实现企业和职业教育方向,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提高在校高职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的联系,那就是做到校企深度合作,来提高学生实务技能水平和能力,使高职学生能很快地走向社会人的角色,使学生在实际岗位上进行体验,帮助高职学生快速顺利进入满意和喜欢的工作岗位。工学结合、校企深度合作,也符合相关企业实际的管理和技能服务要求,让在校的高职学生直接获取实践技能的经验,掌握用人企业录用所需的工作能力和经验,培养学生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爱岗敬业的思想,提前早地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
3.充分发挥企业的信息优势。近来随着我国贸易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企业的转型,企业将急需大量能将理论科技研究成果和规范及时转化为商品、管理规范标准、生产服务的技术型人才。而交通物流领域正是长期处于学校的理论知识和企业实践技能不完善的状态,致使物流人才结构的不合理。当前流行的“产教结合、校企深度合作”模式,是学校与实际企业双方共赢的模式之一。
4.充分发挥学生在企业工作环境的优势。学生在实际工作可以切身体验员工一丝不苟的技术、要求严格的企业工作纪律和企业的规章制度等,从而提高高职学生在自己专业课程学习的进取,提高专业实践技能能力,为毕业与就业接轨和岗位确定奠定了良好基础。实践环境能让学生体会到今后工作岗位的艰辛、团队合作的价值和上升通道成功的快乐。
三、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深度校区合作的必然趋势
1.校企携手教学联动,提高学生专业基础与职业素质。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逐渐步入高速阶段,高校人才培养的着力点在于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一线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而这种能力是课堂上难以获得的。为了使学校在校内的教学过程尽量贴近企业,符合企业的实际需要,学校携手企业实现教学联动,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与职业素质。
2.搭建实践交流平台,实现教学与生产对接。目前,毕业生就业形势愈加严峻和极端。一方面是学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就业难现象愈演愈烈;另一方面则是企业找不到满意的员工,招工难现象此消彼长。其主要原因在于学校毕业生教育与企业需求存在严重脱轨现象。
3.设立校园活动基金,力促企业与学生共赢。深化校企合作内涵,引导学生培养环境适应能力,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基础。调查显示,目前高校中企业赞助并冠名的文体活动如辩论赛、文艺晚会、趣味运动会等为学生提供了丰盛的文化大餐,推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合作模式以“产、学、研”结合关系为纽带,促进企业文化悄然渗透,实现校、企合作“双赢”。
四、深度校区合作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新形势下的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为企业服务,为社会服务,培养的各类型人才,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多半是单向的,没有一个公平的利益共同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诸多弊端,这将无益于高技能人才培养和校企合作的深化。而现代的企业要求我们的学生顶岗实习时希望学生直接进入岗位的角色,在人文素质、团队素养、职业技能的实际操作水平和营销能力让企业满意,让企业重用,针对这情况,高职院校就力争对教育培养模式进行改良,加强动手能力,使学生达到服从性、团队精神、时间性和高信用度的高技能的人才。
1.建立高职“双师型”实践培训基地。高职院校的老师在岗位上还是重理论,轻实践,所以要求专业教师能定期去企业进行定岗实践,通过实践是老师具有创新型、实践型培养人才的理念,指定适应企业的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方法,并积极参与学校的教学改革与建设、进行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和技术服务与行业企业需求对接,要求院校完善实践基地和“双师型”教师培训经费制度,让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训练有机融合在一起,成为适应岗位变化的高高端技能人才。
2.专业课程与产业技能的结合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前景。上海市人才培养模式评估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习基地开放性、企业实践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增加与企业针对性强的专业核心课和与产业技能直接对接的专业课程;在基础课程放在第一学期完成,而核心课程后面学期完成,全面实施必修课程与选修课整合,健全高职学生的知识技能结构,学生在修完核心课程的情况下,可选修其他课程,符合学生的全面发展。
3.构建专业教师实践的知识结构。构建教师实践知识结构可采取如下措施:鼓励教师获取“双师型”资格,从而增强教师的岗位技能;注重引进教师专业的差异性、地域多元化、路径多元化,每年1次的进企业的顶岗锻炼;注重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基本实践技能、知识结构和教学技能。
4.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学院遵循高等职业教育规律和结合自身特点,创新构建了“校企一体化”的办学和人才培养模式。
总之,在社会经济发展十二五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必须提高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科学发展,才能“有为才有位”。
参考文献:
[1]沈四林.物流管理专业人才与企业需求的关系探讨[J].畅联物流杂志,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