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河道治理工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河道治理工程范文1
【关键词】河道;治理;建设与管理;分析研究;措施
引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水利建设事业也呈现日新月异的变化,各级政府对城市防洪、河道治理工作更加重视,明白了河道治理与城市经济的稳定发展是相对应的。但由于河道管理工作在日益凸显的社会稳定中仍存在的质量管理问题,必须要在整体质量控制上进行相应的调控,搞好河道工程建设。
一、建设程序
按照水利建设程序进行工程建设,主要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施工准备(包括招标设计)、建设实施、生产准备、竣工验收、后评价等阶段。河道管理过程中应在不违背法规的情况下对当地有关建设方面的方针政策进行有效的管理,改善工程的实施方式,并加强河道治理工程的建设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1.项目建议书阶段
为了简化一定的建设程序,主要是在原河道的整治上进行治理,这样可以依据《水利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管理暂行办法》第十六条规定,不用编制项目建议书,直接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并申请立项。
2.可行性研究阶段
把好项目的投资规模。编制一定的可行性的报告时,编制单位除了对勘测地点充分熟悉外,还应向了解现状的河道控制上进行两岸交通的灌溉、排涝等情况,严禁出现漏项、缺项或者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再增加一定的投资项目。
(1)简化审批手续
根据新规范的要求以及新开项目的通知工作进行有效地调控,这样在改善工程质量的基础上来进行可行性研究,并在审批的基础上必须申请办理规划选址、用地的预审和环境的影响评价的审批过程的手续控制。
根据《关于农业基础设施项目规划手续办理意见的函》的解释,由于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大部分河段都是在规划基础上实施的,这样在免于办理质量控制上进行调控的,也不需要办理一定的用地预审工作。
(2)提前组建项目法人
按规定,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应明确项目法人的组建方案,但为了更进一步地贯彻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让项目法人对整个工程建设有个充分的了解,并能更好地管理工程建设。建议在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前,就组建项目法人。
3.初步设计阶段
(1)调整项目前期组织者
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报告、施工图设计可由项目法人组织编制或设计招标。
(2)设计招标、限额设计
通过设计招标选择设计单位编制初步设计报告上报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初设概算上报部门批复。设计单位必须严格按批复概算进行限额设计,否则,财政审核中心不予接件审核投标最高控制价,必将导致无法进行招投标工作。
(3)调整设计阶段工作内容
根据市有关建设程序、招投标管理规定以及施工合同通常采用固定合同价款的形式签定,这就要求在施工招标前必须完成全部施工图设计,而不是按施工进度安排施工图的出图计划。
4.施工准备阶段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的通知》的要求,河道治理工程必须严格执行开工审批制度。开工报告必须上报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同时必须向工程质量监督站提出质量监督申请。
施工准备阶段关键在于落实水利工程建设“三项制度”,即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
(1)项目法人制(代建制)
建议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之前就组建项目法人,并引入代建机制,减少项目筹备组的组建手续。由具有代建资格的代建单位作为项目法人。
(2)监理招标制
监理单位的选择最好通过监理招标选定。监理招标可根据监理内容(设计阶段监理或施工阶段监理等)适时进行监理招标。
(3)施工招标制
施工单位的确定根据投资规模进行施工招投标。规定,投资规模小于等于1000万元的招投标,采用经审核合理低价随机抽取中标办法。投资规模大于1000万元的招投标,采用经评审最低投标价中标办法。
二、建设方案
建设方案应考虑到近期与远期相结合的管理规划模式,并且在符合一定的防洪规划建设中提高防洪工程的综合规划,这样在综合性的控制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改善,在治理河道防洪安全实施上一定要以安全为主要的目标,兼顾生态治河的理念,而后再考虑综合治理的方式。
1.综合考虑近期规划与远期规划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的逐渐增多,城市规划建设上逐渐吃力,因此,不仅要在河道治理上进行工程防洪标准的控制,还需要依据一定的标准将河道防洪建设规模进行有效地调控,并依据城市财政建设的发展步伐进行建设,综合考虑近期的防洪标准与远期标准相结合。
2.严格执行防洪规划与流域综合规划审批制度
在可行性研究阶段,根据《福建省水工程建设项目流域综合规划同意书、防洪规划同意书审批办法》要求,项目法人向水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签署规划同意书。
3.以防洪安全为首要目标
治理河道是为了修建堤防、稳定河势,确保防洪安全,因此必须严格依据《防洪标准》、《堤防工程设计规范》和《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的要求,确定河道防洪标准以及确定建筑物安全等级。
河道治理工程建设需要维系周边人民以及环境建设和生命财产安全,并直接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因此,在河道控制上需要以河道的安全防洪建设为主。
4.融入生态治河的理念
随着投资环境的逐步完善以及质量控制标准内的不断推进,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高,特别是在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中心的城市防洪控制上主要是在确保各个工程的综合性质量调控上进行相应的管理,这样在整体性能的质量控制上提供一处“水清、岸绿、景美”的休闲场所,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5.统筹兼顾、综合治理
河道治理工程范文2
1.损失重大
城市中的河道主要承担整个城市的防洪防水工作,随着城市占地面积的不断增加,硬地面积也逐渐扩大,其严重的缩短了由于降水汇集导致洪峰形成的时间,而且增加了洪量及峰值。通常情况下,河道治理工程的施工范围相对较小,各种管道和线路较多而且都很复杂,很容易造成工程事故的发生。我们都知道,城市是政治、文化、经济以及科学发展的核心区域,如果发生洪水灾害,将给城市带来严重的损失。
2.治理工程的防洪标准相对较低
在河道治理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要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将原始的水流引向下游区域,这个过程通常包括筑造临时挡水围堰和排水构造。施工时需要的挡水围堰都属于临时建筑,其级别为 4 或 5 级,设计的防洪标准不应超过 20 年一遇。在工程的实践过程中,其设计标准一般为 3 年或 5 年一遇,通常情况下达不到这个标准。而且,通常都起不到调蓄和分洪的作用,与永久型的建筑比较,它的防洪标准相对较低,而且风险也很大。近几年来,在河道治理工程的施工中,有很多由洪水将围堰冲毁、基坑被淹没等引起人员伤亡的事故发生等现象。因此,要编制防汛预案好,同时要建立健全的防汛应急体制,极力要做好城市河道治理的防汛工作。
二、做好防汛工作的途径
1.编制防汛工作的预案
防汛预案的编制要做到科学、合理而且适用,保证其可操作性,耐得住实践的检验。根据因地制宜这一原则,对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材料和设备充分的利用,做到就地取材。要对有可能发生的洪水灾害进行级别的划分,对其划分需根据分级处置的原则,同时根据不同级别的洪水及它的影响程度和范围,制定相应的、合理的防汛方案。而一套完整的防汛方案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了解基本情况。首先,对河道治理工程规模及建设的主要内容进行相关的叙述,然后对施工方案的设计及对工期的安排情况进行详细介绍。另外,还要说明河道治理工程的施工位置和地质情况及水文资料。不仅如此,对河道治理施工区域的洪水突况及洪水险情源进行综合分析,介绍可以影响防汛工作安全进行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对该治理工程及施工区域存在防汛安全隐患进行详细介绍。说明施工区域上下游的实际情况及工程失事后造成的影响。第二,明确组织体系。首先要明确防汛工作指挥机构的各个组成单位及职责。了解防汛工作指挥机构的组成,掌握各组成部门在进行防汛工作时的责任和义务。然后,对防汛指挥机构的组成和各工作人员应该承担的职责进行一定的了解。更要了解各组成单位及各个成员所担任的职位及责任,还有他们的联系方式。第三,制定应急对策。合理的应急对策应该包括技术方面的措施、足够的物资储备量和紧急救助方案。技术方面的措施主要是工程技术方面的措施、排泄超标洪水的方法、洪水警报系统、洪灾的分析、洪水调度及对洪水实时情况的监测等。紧急救助方案一定要科学合理,可行性强,当洪灾发生时,能及时开启救援系统,保证施工人员及附近居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第四,相关的图和表。应该具备工程施工的平面图、剖面图,还有防汛调度图及安全转移路线图等。防汛方案编制完之后,需要交给相关部门进行审批,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补充和完善。在执行的过程中,应该加大安全方面的宣传力度,加强对员工应急救援的培训。
2.建立防汛应急体制
2.1 做好防汛前的准备工作
第一,做施工围挡。在进行城市河道治理工作之前,要先做好施工围挡,对施工区域进行封闭,严格禁止外来人员随意进出,避免危险情况发生。切记要做好警示牌。第二,检查施工围堰。对施工围堰的堰体进行检查时一定要仔细,从而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汛期期间,需要定期进行巡堤检查,应该将围堰的迎水面坡脚划为检查的重点,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处理及解决。第三,对临时设施的监控工作。要严格监控临时用电、施工基坑、临时民工住房、临时工棚、施工机械等,加固容易被风吹走的临时建筑物,并合理安排室外物品,防止被大风损坏或吹走。在雷雨天气到来时,应该禁止进行高空或者室外等危险的工作,并对临时用电设施做好防水工作,防止触电。第四,管理好排水设施。疏通好排水设施,并对其进行加固,在需要的时候,适当的增加排水系统。防汛前要检查好设备的开关是否灵敏,保证其可以正常使用。
2.2 建立应有的警报系统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防汛警报系统,对河道的水流情况进行监控,防汛警报可以及时让有关部门发现并解决问题。其次,要安排工作人员进行巡逻,几个人轮流值班,保证 24 小时都有人向防汛部门汇报实时情况;最后,在各大交通要道路口也要轮班值守,城市河道治理中,有超标准的洪水发生时,路口及临时便桥是最可能发生事故的地方,因此,一定要做好监视工作。
2.3 后勤保障机制的建立
后勤保障系统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保障,即:物资保障、通讯保障、交通保障、资金保障及电力保障,只有完成五个保障,才能在危险情况发生时,真正保障人员的人身安全。
2.4 防汛组织保障机制的建立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都要为河道治理的防汛工作做好灾后恢复工作。要建立完善的防汛组织机制,组织专业的防汛抢险救援队伍,同时做好撤离现场的计划。
三、结语
河道治理工程范文3
关键词:河道治理;环境影响;环境保护
1河道治理工程的环境影响特点
1.1河道治理工程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一是河道改造及治理过程中会采用大量的建材物资,如砂土、石料等,施工组织设计时,为了减少造价成本,可能会采取就地取材的方式进行挖掘开采,从而对河道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形成河道环境污染,甚至会留下区域性的灾害隐患。二是河道治理工程会对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严重影响。河道治理工程的施工周期较长,长时间的施工作业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同时,施工中会采用大型的机械设备,还会进行爆破施工等,这些作业行为会对周围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三是河道治理施工会在一定程度上侵害耕地资源。我国的耕地资源非常紧缺,关于耕地资源已经建立了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保护,然而河道治理工程的实施,会侵占一部分耕地资源,再加上施工中的保护措施不到位,会导致耕地资源流失。四是化学物资材料也是河道治理过程中需要采用的物资类型,化学材料的使用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土壤、空气质量,并且化学材料造成损害后,其修复起来较为缓慢,严重的还会造成不可逆的破坏。五是就河道治理施工而言,大多数的项目施工处于水域环境下,如堤坝施工、护岸施工、河道清淤等,都是具有破坏性的建设项目,从而会严重破坏河道的水环境,给水域中的动植物带来负面影响。1.2河道治理工程对环境的污染影响。1.2.1空气污染。进行河道治理要开采石料物资、运输施工建材、实施爆破作业等,实施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聚集在空气中的粉尘形成空气污染,而且持续作业的情况下,空气污染会更加严重。1.2.2水环境污染。河道治理施工产生的水污染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施工污水。在就地开采砂石材料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施工污水,污水如果没有进行处理就排放,会导致河道水环境污染。二是生活污水。河道治理施工时,通常施工人员采取驻地生活的方式,日常生活中的污水直接进行排放,也会使水环境受到破坏。三是机械保养废水。施工机械维护保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清洗机械设备时,产生的废水会含有大量的污染物,相应的污染性较强,排放到河流中会危害水体健康。1.2.3废弃物污染。废弃的土方、建材垃圾、清理河道产生的淤泥等,都是河道治理过程中存在的废弃物,废弃物的放置、处理不当,会给河道治理工程区域内的土壤带来污染,从而制约植物生长,影响到整体的生态环境。1.2.4噪声污染。由于时间特性的原因,河道治理有必要选择在非汛期进行施工改造,而为了在非汛期内顺利完成任务,施工单位会实施夜间作业,夜间作业势必给周边居民造成噪声影响,干扰到人们的休息和正常生活。
2加强河道治理环境的保护措施
2.1河道治理与生态保护相互协调与促进。实施河道治理工程,相关人员务必要认识到河道治理与生态保护协调促进的重要性,综合考量河道治理工程的周边环境,从多维度进行规划和组织设计,从而使河道治理工程顺利实现的同时,实现生态环境保护。这就要求河道治理工程的管理人员在实施作业前对工程周边的河道情况和环境状况有所了解,进行全方位考虑与分析研究后,制定完善的施工方案及保护措施方案,并将其落实在治理工程的实践中。河道治理实施阶段,不但要保证河道清理、治理的有效性,还需对河道生态环境的完整性进行评价,一旦出现破坏,要尽快启动生态修复方案,确保河道治理与生态保护同步进行,共同推进。2.2加大施工控制力度。施工单位有必要在施工过程中保护河道治理工程区域土壤、水体等方面的环境。因此,要求施工单位提高全体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通过加大引导教育力度,使得施工人员在意识和责任方面具备较强的素质。针对水体保护,要保证污水、废水实施科学处理的情况下再进行排放。针对土壤保护,对开采挖掘做好合理规划,同时应尽可能减少梅雨季节的开采施工,以减少水土流失;废弃物堆积要集中管理,避免过多的侵占耕地资源,给植物生长造成破坏;另外,合理处理施工废弃物及生活垃圾;对已经造成土地资源污染的,要及时采取修复措施。针对噪声污染,要科学部署施工作业的时间,一些大型的、高噪声的机械设备施工选择在白天进行,而午间、夜间施工可以组织景观绿化、植被回填等一些低噪音作业内容,不但能够确保工期进度,还可以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噪声污染。针对空气环境保护,要在砂石、土方运输的过程中做好运输防护措施,避免出现扬尘,在施工现场设置抑制扬尘的喷洒系统,并对运输车辆进行及时清洗,可以减少扬尘污染,并避免其越来越严重。2.3加强对生态系统的保护。2.3.1种植水生植物。为了使受到破坏的生态系统得到及时修复,可以采用种植水生植物的方式,避免河道水质出现富营养化的现象。例如,在河道中种植、投放金鱼藻、美人蕉、灯芯草等水生植物,其可以有效消纳河道中的有机营养物质,还可以发挥清洁、净化水环境的作用,为水体环境的生态平衡提供一定的保障。另外,也可以在河道浅水区域投放菖蒲、芦苇等植物,一方面发挥减弱水体冲刷、侵蚀河岸的作用,另一方面提升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提高河道的美观度。2.3.2建设生态护坡。河道治理施工对于周边水环境、土壤环境、生态动植物环境中的物质能量循环的影响是较大的,会导致河道水质降低。对此,应进行生态护坡建设,从而保护生态系统。通过选择透水砖、杉木桩、治理块石等材料,并配置适量的绿化物种,进行生态护坡建设,从而加强水体和土壤之间的生态循环,不仅确保了河道水环境具备良好的自我净化功能,还实现了河道生态环境保护。2.4加强河道治理环境保护的宣传。针对河道治理环境问题,不仅要从施工和修复保护方面着手,还需保证广大群众参与其中。因此,要加强河道环境治理保护宣传工作,特别是对于河道治理工程周边的居民,要提高其对河道治理必要性及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程度。相关管理部门可以在宣传工作中采取微信推送、宣传讲座等方式,深化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提高居民参与河道治理及环境保护的责任感,从而使广大群众更加依从与配合河道治理工作,共同携手,实现治理与保护的“双赢”。
3实例分析
祖厉河三期工程是一项河道疏浚治理工程,要求在不干扰河道原有系统功能的情况下,建立生态化的河道体系,打造水体与绿化相结合的系统工程。因此,祖厉河三期工程非常注重河道整治过程中的环境影响问题,实践中对工程的兴建和运行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以防止水土流失,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一是科学组织施工,合理调配,尽量做到挖填平衡,减少对植被的破坏。施工场地料场尽可能选在河滩上,以减少对青苗不必要的损坏。二是工程产生的废渣主要为水泥弃渣,在施工过程中应统一规划,及时进行现场清除,可在回填基础过程中,直接填入地槽内,以防污染土地。三是加强施工区、生活区生活废水及垃圾的管理,严禁向河道中倾倒垃圾。对施工废水应集中排入沉淀池,经沉淀后循环使用。洗砂料废水排至沉淀池中自然沉降,达标后排放,废水在沉淀池中停留时间在30min以上,出水水质要满足《污染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的要求。生活废水应经化粪池处理后进入污水处理设施,达到(GB8978—96)一级标准要求后用作绿化用水,不外排。在施工人员的生活区设置排水沟,使得生活污水实现集中排放处理,污水排放到周边的农田坑中,采取沉淀处理后进行农田灌溉使用;工程施工的机械设备实行集中清洗管理,将集水沟设置在设备车辆等的维修停放区域,机械设备清洗后的废水由集水沟收集,再实施有效的沉淀、处理,达到标准后再排放到河道中。针对生活垃圾采取集中收集、集中处理的方式,统一运输到周边的垃圾处理场。四是在村庄近处施工时,可限制工作时间,禁止夜间施工,以防止扰民情况的发生。施工现场的车辆严禁高音鸣笛,针对大型机械设备要配置噪声消声器。与此同时,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也要做好噪声防护措施,可以采取轮换作业的模式,减少施工人员在噪声环境下受到长时间影响,避免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受到伤害。五是由于扬尘影响程度与路面种类、天气状况、设备完好程度、操作使用情况以及汽车运行速度等因素有关。因此,施工中要充分利用已有公路运输,对路况不好的道路加以修整,限制行车速度和车流量;对于不适宜行车的施工场地,采用人工推车运料;施工现场洒水降尘;对混凝土拌和机经常维护和检修,使其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在水泥运送、保管、拆包使用等环节,做好密闭措施。装卸可能造成扬尘的物资时,分析好受风方向,减少受风概率,避免产生过多的扬尘。
4结束语
河道治理工程范文4
关键词:河道治理工程;问题
前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综合国力得到了不断的提升,人们越发注重水文、河流等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此,我国的水利行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尤其是河道治理工程。然而,在河道治理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和不足,这就需要相关从业人员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措施。
1 河道治理工程存在的问题
目前,虽然我国河道治理工程的发展较为迅速,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和不足。在开展河道治理工程工作时,没有全面地考虑到生态环境的因素,没有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此外,在治理过程中,所采用的水利措施也有很大的局限性,治理方法不得当,这些都会对水资源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产生不利影响。
1.1 对水文情势的不利影响
河道治理对河道的水文情势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尤其是分洪河道,分洪河道在河道治理中的作用是分担主河道的洪水量,减轻洪水对河道造成的压力,分洪河道在洪水期对水文情势的影响十分明显,有可能会造成排水出路的堵塞,或者导致水位下降,影响周边居民的正常用水。尤其是在周边有其他引水或蓄水工程时,可能会出现水源分流方面的问题。另外,河道治理还可能会带来土壤的问题,造成土壤盐碱化问题加重,对河两岸的植物生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也会对周边居民的用水需求和用水质量产生影响。
1.2 对河流生态的不利影响
河道治理工程是一项长期的而且意义深远的工程活动,尤其是在施工中,经常会跨越很长的地理区域和范围。因此,河道的治理工程十分特殊,在河道的治理过程中,经常会对河道的周边环境以及其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破坏生态平衡,导致生态循环体系不稳定,对植物和动物的生长与栖息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尤其是对河道内的水生动植物的影响十分巨大,甚至会由于河道治理工程造成一些植物的大面积灭绝等严重的生态问题。
1.3 对居民生活的不利影响
由于有的河道工程是在村庄附近或者城镇周围,不但是人口密集的地方,还生长着大量的经济作物,比如烤烟、甘蔗、瓜果蔬菜等,而在河道治理工程中,势必会用到各种大型的机械设备,这种机械设备会产生噪声污染、粉尘污染,严重影响着居民的正常生活。此外,因为河道治理涉及的范围较广,所以可能会占用耕地面积,但占用单位会给其一定的补偿,这个因素对居民的影响不是很大,但是也要安置好被占用耕地的居民,以免居民的生活、学习,以及工作等日常活动收到限制,甚至是安全受到威胁。
1.4 对环境空气和噪声的不利影响
河道治理工程是一项非常复杂的过程,在治理的过程中,并不是所有工段施工都是一起进行的,而是根据不同的标准分段、分期进行。有的施工工程位于村庄或是城镇周围,属于人员密集的区域,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废气、噪声等污染问题,会对他们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与此同时,施工中所产生的扬尘、施工机械设备产生的废气等不仅会影响周围居民的生命健康,还会对附近的农作物等产生影响,使其生长缓慢或者枯萎。现今时代,噪声污染成为我国的第二大污染源,当施工工程是在居民区、学校、医院等比较敏感的场所周围时,会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学校的教学秩序、医院的正常工作等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1.5 底泥二次污染带来的不利影响
工业上排放的废水是污染河道的重要原因,其所产生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在排放到河道中时,会沉积到河道的底泥内,从而形成重金属污染,这种污染不仅会污染环境,还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很大的危害。此外,人们生产生活中所产生的污水也是河道受到污染的主要原因。因此,如果在疏通河道时不对河道内的底泥进行处理,而是直接排放到河岸的两侧,那么就会污染周围的环境、土壤,以及地下水,最后形成底泥二次污染。
2 河道治理工程的优化措施
2.1 合理治理堤坝
众所周知,我国传统的治理堤坝措施是通过采取渠化和硬化的手段来实现和完善堤坝的行洪排涝功能,过度的重视工程性,忽略了堤坝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因此,要创新新的治理方法,以保护周围环境为基础,提出科学合理的治理措施,研究污染性较小的工艺和材料,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毁坏,争取为河道治理做出积极贡献。
2.2 科学治理河道
在从事河道治理工程时,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治理,以此避免破坏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例如在治理水中的藻类时,可以使用国内的先进技术,也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方法进行治理,如气浮法、磁法、超声波法、微生物法等等,最终达到提高水质的目的。
2.3 保护水资源与水环境
建立健全合理的有关保护河道水资源的相关法律和制度,着重保护河道水资源。对分洪水位和当地防洪排涝水位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探究其可能受到的影响程度与范围。科学合理地布置分洪道,优化分洪道断面和水位设计以及分洪闸的调度工作。按照实际情况合理地增加排涝工程,以免发生因洪致涝的不利现象;在修筑堤坝之前,首要考虑的是工程布局和开发规模,合理建设和修筑堤坝,确保水资源能够可持续利用,严禁过度的开发;在治理上游集水区域时,要找出污染源,对于有闸控制的分洪道进行防污调度,对无闸控制的分洪道调整设计方案,避免或减轻不利影响;优化闸坝蓄水位,做好河道两岸的防渗处理,在进行施工导流之前,要确定是否有敏感目标,优化施工导流的路线和保护措施,严格控制污水扩散;在对底泥污染比较严重的河道进行挖泥工程时,要采用先进的挖泥设备和铰吸设备,尽量减少悬浮物的扩散,防止取水口受到污染。
2.4 人人参与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河道治理不仅是相关工作人员的职责,而且也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在治理河道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治理上游的污染源,采取必要手段从根源上阶段污染,比如控制有关工厂的废水排放量、禁止人们乱倒垃圾、生活中产生的污水要进行分流处理等措施。另外,还可以建立监查小组,使河道随时保持清洁状态,根据事态的发展,随时完善保护措施,加强管理力度,在以保护自然生态进行治理的前提下,着重重视河道治理工程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3 结束语
综合文章的论述可知,河道治理工程是一项极其复杂繁琐的系统性工程,涉及的范围较广,影响因素也很多,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同时还需要科学的治理方法。在治理的过程中,要本着以“预防为先,综合治理”的原则,并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对不利影响因素进行防治。做好河道治理工程不仅是对水利行业的必然要求,也是利国利民的重大举措。因此,相关从业人员必须要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专业的技能知识以及高度的责任感,对当前的河道治理工程进行科学治理,并积极探索适合我国河道治理工程的新的方法和措施。
参考文献
[1]林炎烽.对河道治理工程的分析研究与采取的措施[J].水利建设与管理, 2010,6(2):89-90.
河道治理工程范文5
关键词:橡胶坝;河道治理;施工;建议
一、橡胶坝的概念及作用
橡胶坝是用胶布按设计要求的尺寸,锚固于底板上成封闭的坝袋,通过连接坝袋的管道和控制设备, 用水或气将坝袋冲胀形成的袋式挡水坝。橡胶坝即可充坝挡水,又可坍坝过流,起到水闸的作用,用于防洪、灌溉、发电、供水、航运、挡潮、地下水回灌以及城市园林美化等工程中。
二、橡胶坝的主要优点
(一)橡胶坝结构简单新颖,坝的跨度大,适用范围广;
(二)与同规模的常规闸比较,橡胶坝的造价较低;
(三)橡胶坝带是用合成纤维织物和合成橡胶制成的薄壁柔。PI二结构,代替钢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结构简单,三材用量减少;
(四)实施周期短,橡胶坝袋可在厂制造,然后运到现场安装,因此,实施速度快,实施周期短。
三、橡胶坝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
(一)橡胶坝设计标准
由于橡胶坝在泄洪期间基本保持原河道断面,区别于其他形式的壅水坝,标准一般为四、五级工程建筑物。但为保证泵房和其他辅助结构的安全,根据有关标准规定采用10~20a 一遇洪水设计,100~200a 一遇洪水校核。
(二)坝袋材料的选择
橡胶坝是横卧于河床,长期受水流、杂物、砂石冲刷或摩擦,且经受大自然老化,所以要求坝袋强度高、重量轻、耐老化、耐磨、耐水、耐油污、耐化学腐蚀、耐微生物、耐寒等。而高强力的锦纶帆布具有强力高,干湿强力差别不大,不怕水腐蚀等特性,因此可选其为骨架层。用作保护层的橡胶,可选择综合性能较好的氯丁橡胶,其不但具有与天然胶相似的物理机械性能,且有优良的耐大自然老化、耐化学腐蚀、耐油、耐磨耗的特性,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室外使用胶料。
(三)橡胶坝工程的施工
在橡胶坝施工过程中,它主要包括:基础底板、橡胶坝袋的安装、充水试验。施工时,务必严格履行报验程序,合理安排,以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及进度。具体如下:
1、基础底板
基础底板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工艺流程为:基础开挖垫层混凝土供排水管道安装钢筋制作及安装锚固槽预埋螺栓及压板安装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拆模养护。其中,锚固槽预埋螺栓及压板安装是重中之重,直接关系到后期坝袋安装的精度和质量,而锚固槽施工的主要要求就是保证锚固槽内预埋螺栓尺寸准确、表面平整。在预埋螺栓时,可采用活动木夹板固定螺栓位置,用经纬仪测量,螺栓中心线要求成一直线,用水准仪测定螺栓高度,无误差后用木板支撑将活动木夹板固定于槽内,使螺栓首先牢固不动。
2、橡胶坝袋的安装
(1)双锚线型坝袋底垫片就位,对准底板上的中心线和锚固线的位置,将底垫片临时固定于底板锚固槽内和岸墙上,按设计位置开挖进出水口和安装水帽,孔口垫片的四周作补强处理,补强范围为孔径的3倍以上;为避免止水胶片在安装过程中移动,最好将止水胶片粘贴在底垫片上。
(2)底垫片就位后,将坝袋胶布平铺在底垫片上,先对齐下游端相应的锚固线和中心线,再使其与上游端锚固线和中心线对齐吻合。
(3)双锚固线锚固型坝袋安装按先下游、后上游、最后岸墙的顺序进行。先从下游底板中心线开始,向左右两侧同时安装,下游锚固好后,将坝袋胶布翻向下游,导水胶管,然后再将胶布翻向上游,对准上游锚固中心线,从底板中心线开始向左右两侧同时安装。锚固两侧边墙时,须将坝袋布挂起撑平,从下部向上部锚固。
(4)砼楔块锚固施工时,将坝袋胶布与底垫片卷入木芯,推至锚固槽的半圆形小槽内逐个放入前楔块,一个前楔块在两头处打入木楔块,在前楔块中间放入后楔块,用大锤边打木楔块,边打后楔块,反复敲打使后楔块达到设计深度并挤紧时,才将木楔块撬起换上另两块后楔块,如此反复进行,当锚固到岸墙与底板转角处,应以锚固槽底高程为控制点,坝袋胶布可在此处放宽300mm左右,这样坝袋胶布就可以满足槽底最大弧度要求。
3、充水试验
坝袋安装完成后,需进行充水试验,以检验坝袋锚固及充水管路的施工质量。橡胶坝袋在充水试坝时,不得一次将坝袋充至设计高度,宜将坝袋分级进行充胀,每级充胀后停留时间不少于半小时。充水过程中及停留时间内派专人检查坝袋的伸张受力情况,检查坝袋有无变形、坝袋拼缝、螺栓压板及堵头边角处有无渗漏、上游无水情况下坝袋充胀后的形态是否正常等。在上游无水情况下,坝袋充胀高度最高不超过设计坝高的80%,预留安全高度。坝袋充排水试验合格后,将其内水放净,逐个螺母进行检查按以上程序再一次拧紧后,在槽钢内用沥青将螺栓及螺母浇上,再用厚一点的塑料布将其盖上,以便下一次更换坝袋时螺栓能正常使用。最后用1∶2 水泥砂浆将锚固槽其余部位封死抹平,即封锚。
四、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一) 施工前,做好质检工作
施工单位必须按要求,成立质检小组,设专职质量监督员,对工程质量层层把关,做到责任到人,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办事。对施工中所需的钢材、坝袋、水泥、土工膜、木楔块、通信电力器材等,从定货、运输、加工到安装使用,都要经过层层把关,检测完全合格才允许使用。
(二)施工期间,专职人员做检查工作
检查范围包括坝袋、锚固螺栓或楔块标号及外形尺寸、安装构件、管道、操作设备的性能等。要检查施工现场提供的质量检验记录和分部分项工程质量评定记录,同时需进行抽样检查。对关键部位的施工,要经过反复研究后才组织实施,以免造成返工和浪费,同时加快工程进度,提高工程质量。
(三)坝袋安装后,进行全面检查
先进行全面检查在无挡水的条件下,应做坝袋充坝试验;若条件许可,还应进行挡水试验。检查的项目主要有:坝袋及安装处的密封性;嵌固构件的状况;坝袋外观观察及变形观测;充排、观测系统情况;充气坝袋内的压力下降情况。
(四)充水检查后,应排除坝袋内水体,重新紧固锚固件
四、对橡胶坝建设与未来发展问题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附属设施方面投资力度
1、管理房建设面积要满足人员办公、设备布置、文化娱乐等方面需要,同时还要满足设计新颖、造型美观、与周边环境发展相协调的要求;
2、环境建设要从环保、景观、旅游等方面综合考虑,加大投入力度;
3、工作桥、墩上装饰要美观,使它即方便运行管理又能与坝体形成一个景区。
(二)把水利工程建设成为景观工程
从工程设计到施工,在保证工程效益的前提下,应大力提倡工程美化与环境美化建设,适应人们旅游观光的需要,彻底扭转以往水利工程单一的局面,把橡胶坝建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三)全力打造围水经济
橡胶坝在征地时应将旅游项目等用地一同考虑,要学习山东烟台市、辽宁沈阳市,在橡胶坝建设时把综合开发项目也列为征地范围,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牡丹江橡胶坝右岸现有可开发面积3万m2,已初步规划建设以养殖、餐饮、旅游、观光等综合项目为主的旅游区,形成以橡胶坝为中心,全力打造围水经济,为做好工程管理、稳定职工队伍、扩大社会效益等方面创造条件,可为一举多得、事半功倍。
六、结束语
橡胶坝作为一种新型水工挡水建筑物,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期短,在宽河道上使用效益明显等特点,它已在河道治理工程中被广泛推广于水利工程中,同时,在河道综合治理中,根据橡胶坝的作用及特点,它可以发挥其特有的治水功能,达到人水和谐、充分利用水资源的目的。
七、参考文献
[1]甘肠庆和水工建筑物[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2001.
[2]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橡胶坝技术规范[M]J匕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8.
[3J林益才,王世夏.水工建筑物.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2000.
河道治理工程范文6
一、河道生态建设思路
河道是水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要考虑生物的多样性,为水生、两栖动物创造栖息繁衍环境,这样既有利于保护河道水生态环境,又有利于提高河流自净能力。除满足宣泄洪水的要求外,还应尽量保持河道的自然特征及水流的多样化,只有水流的多样性才有水生物的多样化。例如宽窄交替,深潭与浅滩交错,急流与缓流并存,偶有弯道与回流,岸边水草、礁石大量存在的多自然型河流,为各类水生物提供栖息繁衍的空间。为此,河道整治要从生态、经济、人文、社会效应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多方面来考虑,既要恢复自然河道的功能,又要满足人类依赖生存的要求,以“回归自然”与“以人为本”相结合为河道治理思路。“回归自然”是恢复河道原有的自然功能,满足行洪、蓄水、航运、水生态等要求,具有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特性;“以人为本”是满足人类活动的需求,处理好人水和谐相处的环境,具有亲水、安全的特性。
二、治理措施
1.山溪性河道治理
(1)滩地的保留和利用
滩地是山溪性河道的特有产物。一般河道滩地较开阔,洪水期水流漫滩,利于行洪滞洪,应保留其功能,并充分开发利用。流经城区的河道,在维持滩地行洪功能的同时,利用滩地设置绿化地、公园、交通辅道和运动场所,开发其休闲、亲水功能,成为市民娱乐、健身、游玩的好地方。整治中,顺应河势,因河制宜,保留河滩和弯道,恢复河道的天然形态,减少河床的坡降,降低洪水位,减少洪峰压力,同时可降低防洪堤的高度。另外,弯曲的水流更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为各种牛物创造了适宜的生存环境。
(2)复式断面的设计
山溪性河道一般河滩开阔,河道断面设计可采用复式断面形式。枯水期流量小,水流归槽主河道;洪水期流量大,允许洪水漫滩,过水断面大,洪水位低,一般不需修建高大的防洪堤。枯水期根据河滩的宽度和地形、地势,结合当地实际充分开发河滩的功能:如滩地较宽阔,一般可开发高尔夫球场、足球场等大型或综合运动场;河滩相对较窄的可修建小型野外活动场所、河滨公园或辅助道路等。河滩的合理开发利用,既能充分发挥河滩的功能,又不因围滩而抬高洪水位,加重两岸的防洪压力。
(3)防冲不防淹的矮胖型堤坝设计
山溪性河流具有河床坡降陡、洪水暴涨暴落的特点,高水位历时短,流量集中,流速大,对沿河堤坝、农田冲刷严重:通过规划,采用防冲不防淹的矮胖堤型设计,保护区下游堤段开口.还河流以空间,给洪水以出路,允许低频率洪水漫坝过水,确保堤坝冲而不垮,农田冲而不毁。以防洪为主要功能的农村河道,堤防基础冲刷严重,可采用松木桩基础,投资省、整体性好、抗冲能力强,以提高堤防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4)采用生物固堤,减少堤防硬化
对于乡村田间河道,除个别冲刷严重河岸需筑堤护坡外,应尽量维持原有的自然面貌,保持天然状态下的岸滩、江心洲、岸线等自然形态,维持河道两岸的行洪滩地,保留原有的湿地生态环境,减少由于工程对自然面貌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在堤防建设中,可采用大块鹅卵石堆砌、干砌块石等护岸方式,使河岸趋于自然形态。个别受冲河岸堤防内侧可采用种植水杉等根系为直根的树种或草坪护坡等植物护堤措施。
2.平原河网治理
(1)生态护堤
采取自然土质岸坡、自然缓坡、植树、植草、干砌、块石堆砌等各种方式护堤,为水生植物的生长、水生动物的繁育、两栖动物的栖息繁衍活动创造条件。对于河岸边坡较陡的地方,采用木桩、木框加毛块石等工程措施,这种护岸工程既能稳定河床,又能改善生态和美化环境,避免了混凝土工程带来的负面作用。在应用草皮、木桩护坡时也可以运用土工编织物,袋内灌泥土、粗沙及草籽的混合物,既抗冲刷,又能长出绿草。平原河网水位一般变幅不大,对于没有通航要求的河道,土堤可采用植树、种草等生态工程措施,防止水土流失。有通航要求的河道,在河道断面设计时,正常水位以下可采用干砌石挡土墙,正常水位以上采用缓于1:4的毛石堆砌斜坡,以增加水生动物生存空间,削减船行波对河道冲刷的影响,有利于堤防保护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2)提倡缓坡、减少直立式护坡
梯形断面一般适用于城镇乡村等人居密集地周边的河道,结构简单实用,是农村中小河道常用的断面形式,一般以土坡为主。为便于河道管理,防止河岸边坡耕作,河道两岸保护范围内用地采用征用或借田租用等方式,设置保护带,发展果树、花木等经济林带或绿化植树,防止周边农户耕作,确保堤防安全。平原河道堤防高度一般不高,设计中可根据不同的地形、地势,考虑挡土墙与河岸景观相结合,采用不同形式和造型的挡土墙,突出水景设计,掩盖堤防特征,使人走在堤边而又无堤之感觉。要从当地的风土民情、地域特色的水文化出发,降低河道的护岸高度,建设亲水平台,塑造以石、水、绿、物、路等要素结合的园林式滨水景观。
(3)保护湿地,保留水面,避免围河湖造地
湿地是指天然、人工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和水域地带,包括河流、湖泊、滩涂、水库、稻田以及低潮时水深浅于6m的海域地带。要保留独具特色又珍贵、被视为荒滩荒地的植物和生物的栖息地,这些地方往往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和休闲价值,对维护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水生动植物是水体的净化器,湿地是城市环境的肾.湿地对城市及居民具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和社会经济价值,在抵御洪水、控制污染、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方面发挥很重要的作用,又有众多野生动物、植物资源,并为动植物提供丰富多样的栖息地。在具有
生物多样性的河网湿地,要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保留水域面积,避免围河湖造地,防止湿地面积减少,为鸟类的迁移、湿地动植物生长繁衍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也为人类生存改善环境。(4)修筑人工鱼巢,营造水生动植物生存繁衍环境
在满足行洪、排涝、通航等要求的前提下,有条件的地方应考虑修建人工异型块鱼巢,尽量采用毛石护坡,正常水位以下的护岸衬砌采用空心异型块、预制鱼巢等结构形式,提供鱼类等水生动物安身栖息的地方。在河道中用堰坝拦蓄河水时,应留有一定宽度的辅陡坡输水道,以便水生动物上下游交流,有利于鱼类生长。局部河段设置两栖动物上下岸的通道,为两栖动物的栖息繁衍创造条件,从而保护河道的生态环境,维护河流生物多样性的自然环境条件。
3.城镇村集居地河道治理
(1)建立“水景观体系”概念
水景观体系是集水资源综合调度、景观和观景、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景观水系。城区河道两岸以及旅游景点的河流,是人们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需充分考虑城市对河道景观和环境和谐的要求,构造具有亲水理念的景观河道,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氛围。城镇建设与规划要突出亲水文化,郊区突出自然和生态,使河道防洪工程与河道两岸景观融为一体,与城市文化、风格、历史、人文相协调。
(2)在达到防洪要求的基础上,突出休闲、亲水、生态功能
水是江南独特魅力所在,在江南水乡城镇建筑布局规划和整治方案中必须坚持“回归自然”和“以人为本”,突出亲水和生态。对于绿化工程的平面布置应结合城市景观设计,结合城镇绿化和园林建设,因地制宜,采取植物种植、植被保护等生态工程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对于穿越城市繁华地段而且水质较好的河道,可以采取双层断面的箱涵结构,下层暗河主要是泄洪、排涝的功能,上层明河具有安全、休闲、亲水等功能,一般控制0.2m左右的水深,河中放养各种鱼类,河道周边建造戏水池、喷水池、凉亭等休闲配套设施。城镇区域内建双层河道,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亲水性,可提高河道两岸环境和街道的品位,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治水理念的体现。
(3)要具有人类活动安全保障
矩形断面由于离水面较高,需设置扩栏等保护措施,同时沿直立护墙设置两岸交错上下台阶,满足上岸和下水的要求。梯形断面的河道边坡要考虑游人行走安全要求,留足马道宽度,并采用草坪缓坡或错落有序的毛石堆砌等方式以达到亲水要求。亲水平台或亲水台阶的护岸,需根据水位变幅,在亲水平台中设置水下平台,水下平台应有足够宽度,以保护游人在亲水、戏水过程中的安全。设计时允许小洪水淹没某些岸边设施,使河道的常水位尽量贴近人们,让人能走到水边则更好,长时间保持一定水深,洪水来时让其上滩。
(4)沿岸古迹开发与保护
河道治理中,文物保护始终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浙扛省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有些河道沿岸文物古迹众多,整治中,应通过开发、保护,挖掘这些古迹的内涵韵味,恢复古迹,并将其融合到工程之中,设计成风格各异,却又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形成一处一景。如绍兴市正在进行的对具有1700多年历史的古运河的整治,从整条古运河文化特色考虑,运河之间布置了纤道石塘、缘木古渡、贺循塑像、浪桨风帆等内容。通过对古纤道等景观遗迹的保护开发与运河环境的综合治理,在提高河道防洪能力的同时,再现了绍兴古运河悠久历史文化,把古运河建成碧水长河、生态绿园、文化走廊,充分显示江南水乡、历史名城的无限风光。
4.污染源的控制处理与水体改善
(1)截污治污,加强管理
河道整治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水利、环保、城建、规划、土地管理、航运、园林等多个部门的协作。在河网水质严重污染的地区,必须控制点源污染、减少面源污染、治理内源污染,针对实际情况,采取截污和改善河网水质的综合措施。对于城镇村集居地要加快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将沿河两岸的企业单位及居民区的排放污水纳入污水管线内,同时提高居民的素质,规范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改变人们将垃圾往河道倾倒的陋习。
(2)水体置换,吐旧纳新
通过河道清淤、水面保洁、控制排污等工程措施,削减进入河道的污染物总量,防止河网水体的恶化,但要从根本上提高水资源的承载能力,逐步改善水体质量,还需采取水体置换、引水配水工程,使水体流动起来,变“死水”为活水,并充分利用现有河道的滩地、水面(湿地),保护河道水生态环境,提高河流水体自净能力,达到吐旧纳新、流水不腐的效果。杭州市为了彻底改善西湖水质,实施控制上游环境和引水工程等措施,开展了西湖西进工程。由于湖西人口密集,水体保护受到威胁,采取疏散人口和建筑密度,完善基础设施,治理污染源,阻止污水进入溪流再流往西湖,新开挖水域千亩,将原先分散的水面互相贯通,并完善西湖引水设施等措施,使现在一年换2次水,达到每年换12次,基本解决丁西湖的水质污染问题。
(3)用生态方法解决生态问题
通过采取疏浚、截污和引水等工程措施后,湖泊中的富营养化、湖水浑浊、透明度难以提高这些问题就摆在我们面前,西湖就是一个典型例子。50年前,西湖湖底水草丛生,水质清澈见底,之后西湖进行了大规模疏浚,水生维管束植物大面积灭绝,水生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湖泊从草型转变为藻型,浮游植物控制整个水生生态系统。因此,对湖泊的富营养化问题还应采用生态方法解决。湖泊的水生生态修复是利用生态学方法进行湖泊污染治理,利用各营养生物种群间的生态关系,控制(增加、减少或引入)某些种群,改善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调节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通过种植一定面积的高等水生植物,如美人蕉、旱伞草、万寿菊等,在水陆交错带,配备其他的水生植物群落,包括湿生植物、挺水植物(如芦苇)、浮水植物等,可以去除水体中的营养物,使水质得到改善,水体透明度提高,水生动植物多样性得到自然恢复,使富营养湖泊的水体变清。
三、探讨性技术措施
1.超级堤坝
堤宽约在堤高的30倍以上,堤顶可建设交通道路及住宅、商业街等。由于堤身较宽,即使发生洪水漫溢也不致危及堤身安全。目前日本已在城市河段、沿海城市的诲塘推广超级堤坝建设。
2.利用河道滩地净化水质
对于一些小型城镇和村落,难以对生活污水全部通过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排入河道后将使水质恶化。在河道两岸滩区埋没大型污水处理槽,内填卵石,利用附着在卵石表面的细菌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污水经过生物处理后再排人河内,可明显地改善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