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进教师培训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进教师培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高校 青年教师 培训体系 研究 探索
教师培训是提升教师整体素质、促进高校人力资源开发、加快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快速发展,高等学校数量和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总数由1999年的42.57万人增至2010年的134.31万人。随之而来,对教师培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建立健全有效的教师培训长效机制,已成为高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教师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政策理论指导
《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规程》、《高等学校岗前培训暂行细则》和《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教学指导纲要》颁布实施15年来,各地方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搭建了系统性的培训管理网络,构建了统一的课程和教材体系,取得了显著的培训规模和效果。但是,随着这几年高校教师急剧增加,特别是大量非师范类毕业生和具有丰富实践能力的科研人员进入教师队伍,教师培训对象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与改革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也对教师培训工作提出了“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新要求。在这样的内因外因环境条件下,原有的政策规章已不适应新形势下教师培训工作,急需对其进行修订,完善政策体系,为下一步教师培训工作指明方向,提供政策理论指导。
2.培训工作任务重
一方面,教师总量增长迅速,培训工作量大。近年来,随着在校生数的剧增,专任教师总量增长迅速,以2010年为例,普通高校增加专任教师4.79万人,平均每所高校增加20人左右,有的学校甚至增加过百人。如何让新进教师尽快融入到教学、科研工作中,对教师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另一方面,教师综合能力亟待提升,培训工作任务重。1999年高校扩招后,普通高校在校学生增加了4.4倍,由1999年的413.42万人增至2010年的2231.79万人,而专任教师总数只增加了2.2倍,生师比由13.41增至17.33,教师教学任务增大。同时,教师在承担大量教学任务外,还要从事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这都要求亟待提高现有教师综合能力,进一步加重了教师培训工作任务。
3.培训内容、形式单一
目前教师培训主要由岗前培训和业务培训组成。其中,岗前培训主要为教育理论课程学习,在培训形式上多以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讲授课本内容为主,形式过于单一,缺少教学实践技能的训练。虽然近几年部分省份在教师资格证的办理过程中,增加了教学技能测试环节,但是仍未对教学实践技能训练提出实质性的指导意见。业务培训主要由学校组织开展,多以集中式培训讲座为主,由于培训人数多,培训内容不能结合各专业具体的教学、科研要求,无法满足不同学科教师的不同需求,不利于青年教师个性化发展。
4.缺乏健全的考核评价体系
岗前培训主要以四门理论课程的考试作为考核评价手段,这种以一次理论考试成绩来检测评价培训效果的终结性考核机制,形成了“老师讲重点,学生划重点,课后背重点,考试考重点”的怪圈,使青年教师产生了轻视培训过程的心理,存在很大的片面性。而学校组织的业务培训,考核评价要么没有开展,要么往往以培训总结报告作为依据,没有量化考核标准和依据,且缺乏切实可行的奖惩措施,使业务培训考核流于形式,缺乏健全的考核评价体系。
现阶段高校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虽然和体制机制不健全有一定关系,但究其根源还是由于高校自身重视程度不够,措施不当造成。面对这些问题,必须转变思路,开阔视野,探索新模式,搭建新体系,开展青年教师培训工作。
二、高校青年教师培训体系建设的探索
目前国内高校40岁以下青年教师占学校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普遍在60%-70%,其自身发展情况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针对青年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各高校都在研究、探索一条适合本校青年教师发展的道路。我校高度重视青年教师培训工作,多部门积极协同工作,以通识培训和业务培训为抓手,通过转变思路,丰富培训手段和内容,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构建了适应我校青年教师发展的校院两级培训体系。
1.转变思路,丰富培训手段与内容,做好通识培训
所谓通识培训就是指对青年教师进行共性知识培训,包括岗前培训、政策宣讲等。在通识培训过程中,学校改革原有培训方式单一、内容单调的情况,做到三个注重:注重前期准备、注重落实实施、注重考核反馈,从岗前技能培训、政策宣讲、校园文化教育、职业道德修养等方面,系统地对新进青年教师培训。
在每学年青年教师培训前,精心筹划、编排培训课程表,主动联系校内外专家和校内行政主管部门领导,以报告、研讨会、教学观摩等形式开展青年教师培训。如在岗前培训过程中,除了组织新进教师参加4门理论课程的学习外,邀请国家级教学名师开展教学方法、技巧培训,邀请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举办“说普通话,写规范字”讲座,开展教师教学用语用字规范培训;在校园文化教育过程中,邀请退休老领导开展校史校情教育,参观校史馆,培育校园文化精神;针对近年来高校学术造假现象的增多,开展师德师风、党风廉政教育等等。这些培训内容的增加,有助于新进青年教师加快完成身份转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其尽快融入到学校教学、科研环境中。
在通识培训的考核过程中引入问卷调查,由青年教师对培训内容、效果等提出反馈意见,及时了解青年教师的心声,并实施调整培训内容。如青年教师反映近几年出国研修的增多,需要了解外交礼仪及国外生活习惯。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学校邀请外事主管部门举办了“外事礼仪与国际视野”报告,并在每年的公派出国交流会上邀请留学回国人员介绍国外生活注意事项。反馈评价体系的构建,使青年教师通识培训更能切合青年教师培养需要,有的放矢,提高培训效果。
2.拓展方式,以项目为抓手,开展业务培训
学校统筹考虑各学科间差异,拓展培训方式,在学校集中组织业务能力培训的基础上,以项目为抓手,从2010年起投入专项经费设立“青年教师培训项目”,鼓励基层单位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符合广大青年教师需求的培训活动。
“青年教师培训项目”开展过程中,从申请、立项、考核三个方面入手,做到“随时申请、审核立项、经费监督、激励考核”,使青年教师业务培训工作落到实处。一是不明确限定项目申请时间,各单位根据教师队伍实际、培训方案制定情况和工作计划随时申请;二是各基层单位要根据自身学科特色和青年教师实际情况,从培训目标、培训计划、经费预算等方面制定详实的项目实施方案,经学校人事部门审核报主管校领导审批立项;三是为了保障经费使用到位,制定独立的经费使用审批单,加强经费使用监督和管理,实现专款专用;四是考核过程中,将考核对象由教师转为基层单位,根据项目实施方案,会同相关部门检查监督,对效果较好的培训方式和内容在全校宣传、推广并给予表彰奖励。
以“青年教师培训项目”为纽带,有机的将通识培训与业务培训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学校抓通识培训、学院抓业务培训的校院两级培训体系,推动学校青年教师培训工作稳步开展。
三、高校青年教师培训工作改革的思考
随着近年来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学校要充分认识到教师队伍建设已由数量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变,认识到教师的培训培养已成为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内容,切实将青年教师培养作为“人才强校”战略实施的重要手段,构建政策保障体系,注重能力培养,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推动青年教师培训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1.加强政策研究,构建保障体系
教育规划纲要的出台为青年教师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要加强政策研究,更新思想观念,注重经验总结,注重经验借鉴,根据国家、地方新近或即将出台的政策文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完善政策文件、规范培训管理,加大专项经费投入、构建保障体系,使青年教师培训有章可循、有钱可用。
2.注重能力培养,丰富培训内容
目前高校教师来源的主要渠道为非师范类院校,以综合型大学或理工类院校为主。这些教师就读期间多从事的是科学研究工作,没有进行过系统的从教能力培养,缺乏教师基本业务能力。因此,在青年教师培训工程中,要注重从教能力培养,通过教育教学知识技能课程培训、教学方法研讨、讲课竞赛等方式,使其了解大学教师职业的特点和要求,掌握基础的教育科学知识、教学技能和方法。同时,加强外联,丰富培训内容。如利用教育部高校教师网络培训平台的丰富资源,搭建校级网络培训平台;加强校际间合作,选派青年教师赴国内外高校进行短期进修学习,把握最新科研动态等等。通过多种形式,丰富青年教师培训内容,加强从教能力、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培养。
3.加强过程监控,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重视和加强青年教师培训的过程控制与质量监控,完善青年教师培训电子档案,建立培训进修认可机制,将培训考核评价与岗位聘任管理和职务晋升有机结合在一起,探索学校、基层单位、教师三方共同承担培训成本的分担机制,使青年教师认识到培训工作的迫切性与重要性,变被动为主动,能够自发参与、申请培训,逐步实现培训工作由单纯的组织行为与个人行为相结合的转变,实现自我培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通过加强青年教师培训工作的研究,转变观念,理顺机制,丰富内容,加强考核,构架适合本地区高校青年教师发展的培训体系,提升高校自身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推动“人才强校”和“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实施。
参考文献:
[1]李强.新时期高校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天中学刊,2009,5:87-88
[2]王宇钢,孙鹏.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培训工作创新[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35-36
[3]吴丽琼.加强高校教师培训工作的对策探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9:148-150
新进教师培训总结范文2
回顾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的工作,人事处在分管院长的领导下,在全处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较好的完成了本学期的工作任务,现将我处工作情况简要总结如下:
人事科
(一)招聘工作:
结合我院教改及师资队伍现状,制订了《制定20XX—20XX学年度人才引进方案》,通过前程无忧、中国研究生人才网、各高校就业网等渠道招聘信息;选择东北五校、山大、山师、山建筑、海大等部分重点高校参加其校园招聘会或举办专场招聘会;有选择的参加了济南、青岛人才市场招聘会。
认真完善招聘流程,一是通过多种渠道收集简历,及时审阅、筛选简历,对符合要求的简历尽快送用人部门再审核;二是及时组织试讲,尽量减少因时间过长导致的人才流失;三是建立较为完善的招聘工作记录,如各部门收取简历总数、同意试讲/面试人数、合格人员名单等信息均建立了较为详细的档案,以便查询和分析。
截止20XX-3-4,我院共收到简历5386份,同意并通知试讲727人,到校试讲276人,同意录用79人,已签协议51人(附表)。招聘任务完成过半。
(二)新进人员接收工作:
为完成学院本年度人才引进计划,做好新进人员接收工作,本学期主要完成了学院引进人才信息上报;大中专毕业生接收、改派、二次派遣、落户及外地在职人员的引进;全院劳工合同的新签、续订、招工表劳工合同的整理归档四个方面的工作。截止20XX-12-29,已办理完毕32位省内外各高校应届毕业生协议书。
(三)档案管理工作:
为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人事科在完善纸质档案的同时,进一步建立了教职工个人电子档案。同时,通过多次与学院网络中心沟通交流,人事管理软件开发工作基本结束,基本信息登陆完毕即可使用。
(四)其他日常工作:
坚持周一工作例会及每周工作总结、汇报制度,提高了工作人员的业务工作能力及理论、政策水平,明确了工作分工,增强了工作配合,提高了工作效率,收到很好的效果。组织了暑假管理干部培训班,收到较好效果。完成了行政部门科室设置及科长考察、任命工作。对个别违纪人员分别作出批评教育、通报批评及解除合同等处理工作。此外,在新进教职工接收、调动、请销假与离职管理、科室间协调等方面,人事科各位老师也做了大量工作,基本按要求完成了工作。
(五)认真完成了院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师资科
(一) 教师培训工作:
本学期师资科工作以教师培训工作为重点,逐渐探索符合学院实际的教师培训工作。
1、进行骨干教师精品课程培训
在骨干教师培训上,探索尝试,组织参加了骨干教师精品课程培训。共有16名教师参加,教师反馈效果极好,相关总结已交学院。
2、组织新教师参加省岗前培训
本学期省岗前培训工作于8月22日-8月 27 日进行,我院共参加教师100人,89人取得合格证书。
(二) 教师考核工作、辅导员考核工作
为做好教师考核工作,本学期对现实行的教师考核办法执行情况进行了多方面征求意见建议,了解了教师的考核办法执行现状,教师考核办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和修改,收到较好效果。
同时对重新修订的辅导员考核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了总结。
对外聘教师和校内兼课教师亦进行了综合评议。
(三)教师资格认定等工作。
本年度经过审查,共有82名教师获得高校教师资格。顺利完成其他职业资格的审核报名工作。
(四)教师进修。
完成了教师在职进修的审核和管理工作,11年共组织23名教职工进行了在职进修,收到较好效果。
(五)教师的转正定级工作和教育人才考核工作。
本学期进行专业技术职务初级确认24人。包括教师、实验、图书资料、工程四个系列。其中助教16人、助师4人、助工5人和助管1人
本学期按规定适时进行专业技术职务中级职称确认工作,共确认26人,均为讲师。
本学期完成上级年度考核334人
(六)职称评审工作。
10年1月4日我院召开11年度职称评审工作会议。共46人参加职称评审,通过37人。此项工作正在备案整理中。
(七)外联工作。
完成3位台籍教师及6位外籍教师的出入境管理、专家证办理等外事工作。
(八)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工资科
(一)完成了收集、核实各部门考勤及相关资料(假条、新进及离职员工信息表、后勤各种情况报表)核发全院教职工工资的工作;
(二)完成了专兼职教师的课时费发放工作(包括上课课时费、公选课时费、重修课时费、实验课时费等)。
(三)完成了全院教职工个人所得税从网上申报工作;
(四)完成了全院教职工的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的缴纳及相关工作;
(五)发放工资条,回答教职工提出的关于工资的各种问题。
二、下学期工作计划
经过人事、师资、工资三部门讨论研究,初步提出以下工作计划人事科
(一)招聘工作:
结合上学期招聘情况,认真总结,查找不足,完成本学期招聘工作。初步计划如下:以建筑系、土木系、机电系、外语教改中心及辅导员为本学期招聘工作重点,一是继续通过多种渠道招聘信息,二是有针对性的参加部分院校校园招聘会,三是完善招聘流程,减少优秀人才流失的可能性。力争在六月中旬之前全面地、保质保量地完成招聘任务。
人事处工作总结及新学期工作计划,
(二)人事管理制度建设:
在前期工作中,虽然在人事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仍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一是制度仍需健全,我们将根据学院发展管理工作的需要适时地制定新的规章制度,在最大程度上规范教职工行为,使广大教职工“有规可依”。二是确保制度的全面性、科学性、可行性。每项新制度出台前,要进行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
(三)档案管理工作:
按照学院档案管理要求,配合学院搞好档案管理工作。本学期“人事管理软件”投入使用后,要开发利用好软件,做到信息准确、全面。
(四)人事科其他工作
一是继续坚持实施周工作总结、汇报的做法,统筹全科工作;二是继续做好人事科日常工作,如新进教职工接收、调动工作,教职工请销假与入离职管理工作等。
(五)认真完成院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师资科
(一)相关师资制度的建立
拟制定师资发展近期规划,根据学院发展需要确立师资培训重点。逐渐探索师资培训的有效方式,将师资的培训培养提高制度化,挖掘积累培训师资源,建立培训师队伍。
09-10年度第二学期培训师资重点,拟加强对各系部教研室主任的培训。通过对教研室主任的培训,提高教研室主任的政治理论水平、业务水平、管理水平,发挥教研室主任更大的作用。制定培训方案,明确培训目标、培训方式方法。此项工作拟会同教务处共同进行。
(二)教师考核工作。
继续对现行的考核办法进行调研,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对教师考核办法进行修改。
(三)职称管理。
制定相关的职称管理制度,做好教师的职称聘任与续聘工作,充分发挥位职称管理的激励作用。
(四)通过听课、座谈等方式熟悉了解教师的工作状态,加强师资业务学习,加强工作配合。
(五)做好师资档案,每个工作人员熟悉教师队伍基本状况。
(六)关注教学改革师资情况。
工资科
工资科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人事科、师资科、教务处的配合和支持,以便能够清楚的理出一套与之配套的工作流程,这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失误,具体的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加强与本处人事科、师资科的联系,建立相互配合的工作程序
1、及时准确的提供教师所获的各项职称,奖励情况;
2、及时准确的提供教师的进出时间、请销假情况;
3、及时提供新进教职工的身份证及相关证件;
(二)加强与教务处的工作联系
1、了解本学期所开设的课程,掌握每门课程的教学计划,如理论课时数、上机课时数、实验课时数等。只有清楚掌握学时数,才能更好的核查并计算出教师的工作量
2、实验课的教学计划与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学生与教师人数、课时量计发标准工资科的工作和人事科、教务处的配合尤为重要,这两个部门提供的材料直接关系我院教职工的切身利益,这要求我们要与这两个部门积极沟通,及时掌握人员变动情况,了解学校课程的开设情况,在现行计算办法的基础上,积极探讨更好的计算办法,提高工作效率,维护好教师和学校的正当权益。
新进教师培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新入职教师;校本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168-021
导师带徒、徒弟拜师是中小学对新入职教师的一种惯常的培训方式,与其它培训方式相比,它更直接、更具体,可操作性也更强,为此,“师带徒”作为青年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被广大中小学广泛应用。然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随着新生代教师走出校门,踏上工作,传统的口授身传的培训模式受到了巨大的挑战。优化新入职教师的校本培训模式成为中学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当务之急。
一、导师带徒的困惑
新教师职业社会化和引导的研究表明,教师最初的经历对其教学生涯的影响最大,并且在适应期内遇到的观点和价值观会内化并贯穿在教育工作者的整个生涯中,为此,各个学校为满足新入职教师对职业发展的需要,往往指派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担任指导工作,通过导师带徒的培训模式促进新教师的成长。其理论基础就是,新教师能够在观察指导教师和被指导教师观察的过程中获得大量的信息,而且自己的成长能从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那里得到及时反馈。
调查发现,多数新教师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能较快地适应学校工作和生活,摘要在听评课活动中成长,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反思提高,逐步完成角色转换。然而,我们也发现不少新入职的教师在初步熟悉工作环境后对这种模式产生质疑,甚至不屑一顾。单一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成长的速度和质量。概括起来,师带徒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问题一:高密度培训出现消化不良
刚毕业的大学生满怀着对新生活的期盼,走进可能相处一生的工作场所,接踵而来的就是省市校级的各种培训,教育政策、教育法规、职业道德、教师素养,学校制度、教学技能、班级管理等等,高密度、高强度的培训,理论、框架式的指导,往往让新入职的教师有一种隔靴搔痒的感觉,甚至会有一种无所适从的茫然。
问题二:管理失控造成成长失衡
多数学校,新入职教师在培训时拜过师父,领过教材,认了班级就走马上任,自然就成为一名“准教师”,说是“准”,是因为他们要经过一年的实习期,合格后才成为真正的教师。实际上他们背着实习的名义,干的是正式教师的工作:一般是满工作量的课,甚至是超工作量的课,外加班主任或其它兼职。这样,“徒弟上课前必须听师父的课,师父必须对徒弟的教学设计进行指导”的要求就形同虚设,光是班级管理就让他们焦头烂额了,哪还有时间天天听课呢?开始提要求,结束写总结,中间成长就靠自己。
问题三:跟进性培训的无序状态形成了新入职教师的发展不均
入职的头三年,是一个教师教学生涯的关键时期。他们在接受完通识培训后,往往是跟着感觉走:指导教师是这样教的,或者他上学时的老师是这样做的。凭着他人的经验走进课堂,去架构自己的经验,至于教材如何把握、课堂如何驾驭等教学技能是很少有针对性的跟进培训的。所以,当理论走近实践,他人经验遇上现实问题时就出现了同一个教师的不同的成长和不同教师的发展不均的问题。
二、新入职教师培训途径探索
怎样培训才能使新入职教师迅速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呢?换句话说,如何提升培训的效度呢?一般说来,国内外通用的不外是三种培训形式:集中培训、校本培训、个人研修。
我认为,对于新进教师最有效的培训方式就是立足学科教研组而开展的校本培训。为此,要进一步优化师带徒培训模式,在此基础上多渠道、多层面适时开展培训,从而形成立体式、互动式培训模式。
1、愿景激励 裹挟式培训
卡尔・格里克曾经使用集体性自治(collective autonomy)这一术语来描绘教师的行为方式。他说,集体性这一术语指的是一个学校的教师对学校发展并追求共同愿景的承诺。①倘若教研组内的每一个成员都能自觉地参与教研组文化建设,培育教师团队成长的民主的、合作的教研文化,形成良好的研究氛围,达成共同的愿景,那么,新教师就会在这个文化场中不自觉的受到影响,实现裹挟式发展,丛林式成长,就如同一个新生婴儿,有了大家的呵护,想不好好长大都不可能。
教师育人技能的培训依托学校政教部门、年级组来进行,政教处可对新教师进行集中培训,重在管理文化、班级管理制度及学校要求,而年级可指派经验丰富的班主任进行适时指导,比如如何建立班级纪班规,如何开好班会,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等等。调查发现,每年新进教师会有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的教师入职就担任班主任工作。担任班主任工作的老师一般都会比同期入校者表现出色,更容易受到师生的认可。究其原因,恐怕是担任班主任和学生朝夕相处,从而有了较强的职业认同感,有强烈了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共同愿景,特别是有内在深度的愿景,确实能够激发人们的热望和抱负。
2、同行指导 小组互助
为避免“一师一徒”式师带徒培训的弊端,可采用“一徒多师”集体培养的培训形式,说白了就是,把新进教师交给教研组(备课组),而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做为新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一责任人,责任人可以集全组之力全方位适时培养,培训形式可灵活多变,新教师可在集体备课时主动请教,也可以是“师父们”随时因势利导,培训内容可以是教材的理解,课堂的把握,也可以是班级管理,或者是师生关系的处理。这样,师带徒从过去的契约式培训逐步转向以受训主体有效成长为主的小组集体式培养。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说,把愿景和清晰的现实图像并列在一起,就产生了所谓的“创造性张力”,一个人要实现自我超越,学习在生活中如何不断生发和保持创造性张力。(下接第169页)
(上接第168页)3、个人反思 主动融入
培训范式的改进只是为新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创造了条件,教师自我学习与提高的内在动力是新教师快速成长的前提。从长远的角度看,长时间的维持指导与被指导、培训与受训的关系是很难的,所以原来师带徒1-3年的周期值得商榷。美国教育学家理查德・萨格为新教师有效成长给出了一个发展性策略,即新进教师要利用自身优势主动参与到小组的合作性探究方面,这样他才有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角色互换。
三、新入职教师培训模式的再思考
1、要把准新教师成长的真正需求
新教师的培训必须立足于受训者自身的需要,要多关注他们在课堂教学技能、师生关系的处理等方面的培训。从新教师个人职业规划看来,绝大多数老师把站稳讲台,做一名合格的学科教师当做入职三年内的首要发展目标,为此,备课组、教研组就备、讲、辅、批、考、评诸环节要有计划地进行指导培训,做中学,学中做。
2、对新教师的培训要重视生成性,关注差异性
对新教师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的培训时,要重视基于情景的实践性知识的传授。
鉴于实践性知识比较零碎,同行指导时一定要重视生成性培训,顾及需求者的差异性,从而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日本有些地方的研修式培训规定,新教师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在教课、担任班主任的同时,要学习研究制订教学计划、编写教案,研究教材以及学习研究如何管理班级、如何进行道德指导和保健安全指导等,以此来培养新教师的任教的使命感,获取广博知识,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
3、立足学科教研(备课)组,实施教师培训
教研活动其实就是教师实践知识的培训,为此,学科教研组要通过教研活动的组织和策划,以课例为载体,通过听评课、观课议课等形式对新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给以全方位的指导;以活动为抓手,在说课大赛、说课标说教材、同课异构等活动中让新教师赛中培,以赛代培,快速成长。总之,要通过多样化教研活动来提高活动的针对性、参与性、生成性和实践指导性,把教研组建设成建设专业成长的乐园,校本培训的基地。
参考文献:
[1] 《行动研究与学校发展》美Richard Sagora著.卢立涛等审校
[2] 《第五项修炼》彼得・圣吉.中信出版社
新进教师培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普通高校;转型;高校教师;培养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1-0034-02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应对近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国家提出了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的发展战略,目前全国已有150多所地方普通院校报名参与了试点改革。不过,普通高校要想转型成功,其面临的问题与困难不仅来自其外部环境,更来自于转型高校本身。教师作为高校发展的基本条件,其能否适应应用型高校的教学需要,成为普通高校转型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尽管高校教师的培养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但是要想真正在教师培养上做到“学术”与“实践”并重,在方法和途径上还需要不断探索完善。
一、我国高校教师现有培养模式
我国现有高校教师培养模式主要是依据教育部的《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规划》进行,培训项目主要有岗前培训和其他继续教育培训。
(一)从岗前培训方面来看
当前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的主要目标是培养提高新进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但是无论是从教学内容还是从考核方式上来看,均是以理论为主。内容上主要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思想道德修养以及法律法规四门科目,该四门科目均是由其他教师讲授为主。考核方式上也是以传统的笔试作为主要的考察方式。尽管近年来由于不少普通院校开始了转型进程,高校教师的实践能力也越来越被重视,因此在岗前培训中也会涉及案例,甚至增加了实际操作项目,但是总体来看,实践环节的比重仍然较少。
(二)从继续教育培训方面来看
尽管当前的继续教育培训仍然看重培养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但在“学术”导向的引导下,教师的科研能力水平往往更被看作是普通高校教师能力高低的评判标准。而在“实践”方面,虽然不乏提高普通高校教师外语应用能力以及教学技巧与能力等方面的培训,但是即使是针对实践性较强学科的教师培训,也鲜有帮助教师提升其自身相关课程(专业)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
二、现有普通高校教师培养模式与转型后对教师要求的契合度
现有高校教师培养模式是否符合普通高校转型后的要求,并不是能够简单判断的。针对现有高校教师培训运行问题,有学者曾对浙江省48所高校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进行调查,发现在培训项目的选择上,大多教师选择到重点高校做访问学者或者在职攻读硕博学位等能够提高“学术”水平和能力的培训。与此同时,从教师的培训意愿上来看,教师希望提升自身科研能力的意愿也最强。另外,该调查还发现接受教师进修的高校对培训重视不够以及教师本身工作任务繁重,是培训中面临的两个重大问题。如此看来,当前高校教师的培养模式与转型后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一)培养目标的差距
传统高校教师培养目标主要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学术能力,而在普通高校转型为应用型的背景之下,传统的片面强调学术能力的教师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在当前背景之下,对于普通高校来说,更需要“双师型”的教师,即在学术和实践应用方面都能够独当一面的教师。这就要求普通高校教师的培养,必须重视其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二)普通高校教师观念需要转变
多数教师希望通过培训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这种观念的形成主要来自社会以及学校:在人们的普遍认识中,高等学校教师的主要工作就应该是科研与课程教学,忽略了高校教师十分重要的任务――引导学生走向并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这一任务也是当前普通高校转型为应用型的原因之一),尽管未来社会上也需要从事理论研究的人才,但是相比对具有实际动手能力的人才的需要是少之又少;从学校方面来看,尽管部分普通高校已确定未来转型为应用型学校,但是仍然不断片面强调教师的科研能力和任务,加之教学任务繁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普通高校教师观念的转变。
(三)培训机构(高校)的局限性
当前主要接受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机构是在该地区有影响力的高校,即重点高校。由于该类高校仍然是以学术、理论教学为主,而无法满足普通高校培养教师学术与实践并重的需要。另外,在培训中主要培训教师同样也来自这些重点院校,其研究导向与培养目标不同,再加上现有设施设备无法满足培训需求,所以普通高校教师在培训中很难使自己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尤其是相关课程(专业)的实践能力。
三、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改进转型高校教师培养模式
曾有学者指出,高等教育与高校教师培养之间的关系与供应链管理理论如出一辙。在供应链管理中提到,通过对各个环节和资源的合理计划、控制和优化,可发挥供应链的最大功效,从而能以最小的成本满足客户的需求。而在普通高校转型为应用型与高校教师培养之间也存在着这样的关系,也就是如果将普通高校转型为应用型当作最终目标,将高校教师培养当作供应链中的重要环节。那么,对高校教师培养目标、方式乃至效果的优化,都将决定着普通高校转型为应用型高校能否成功,因此如何优化高校教师培训培养模式显得尤为关键。
(一)借鉴国外大学的教师培养模式,提高普通转型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与我国相似的是,美国也曾经历过以科研成果作为大学教师评价标准的时期。但是由于美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美国高校逐渐意识到教学能力及方法的重要性,加之高校教师的角色在不断发生转变,为了适应这样的转变,许多负责教师培训的机构相继建立起来。这些机构的主要职能是探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同时也让高校教师培训更加制度化。尽管中国也存在着类似的培训中心,但是长期以来的培养模式及内容并没有随着时代的要求而发生重大的变革。相反,美国培训中心的培养模式和内容会因为不同时期教师角色的转变而不断变化。例如,20世纪90年代的教师角色从之前的“指导者”转向为“引导者”,相应地,在培训中也更为注重培养教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能力。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大学,美国建立了不同的教师培训组织模式,例如集中化的教学培训中心通常作用于研究型综合大学,而支持教师培训的咨询委员会仅适用于规模相对较小的文理学院。
因此,对于我国普通高校来说,要想转型成功,在教师队伍的培养上面可以借助培训中心的力量。培训中心不仅应承担协调高校教师的各种培训项目,还应当不断探索并调整其培养内容和模式以适应普通高校转型为应用型的需要。另外,转型普通高校的培训也可以与其他高校区分开来,例如可以建立专门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培训中心。除此以外,在培训内容上应尽量做到多元化,特别是在岗前培训中,不仅应当涉及到高等教育相关的理论知识、多媒体的操作技巧等,还应当引导新进教师思考未来职业发展方向,了解自学以及与学生互动的方式等。
(二)建立校企联盟,搭建提高转型高校教师实践应用能力的平台
目前,校企联盟通常是通过行业协会而达成的,其运行的方式是学校可以将企业作为实习实训基地,培养学生以及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而企业也可以到学校去选择人才,最终达成企业与学校双赢的局面。具体来说,相关青年教师会被分配到企业相关部门进行观摩实习。在此期间,教师基本不参与学校的教学工作,这为参与观摩实习的教师减轻了教学压力,使其能够全心全意投入观摩实习中。
尽管这样的校企联盟目前多是高职院校与企业的联盟,而转型高校与职业院校具有不同之处,但是校企联盟确实有利于培养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参与过该项培训的职业院校教师表示教师到企业观摩实习不仅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提升实践能力,还能够帮助他们了解相关学科前沿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其学术水平的提升。由此看来,这样基于校企联盟,教师到企业观摩实习的方式很有可能成为转型高校教师同时提高“学术”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
四、总结
普通高等院校转型为应用型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教师作为普通高校转型中的重要因素,其培养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在现有条件下,高校教师培养方式、内容以及考核方式都较为固定,并且没有和其他院校区分开来。无论是在实际操作中,还是教师的观念中,高校教师的培养仍然更为注重其学术能力。其原因有来自于社会认识,也有来自于接受培训的教师自身,同时还有目前培训条件的不完善。
针对转型高校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问题,可以采取校企联盟的方式为教师提供学习提升的平台;而高校教师培训中心的完善,不仅是教师提升实践教学能力的途径,也能帮助教师以及社会各界转变高校教师应单纯以“学术”为重的观念。
参考文献:
[1]舒志定,鲍聪,黎保锋.高校教师培训项目运行问题及发展策略解析――对浙江省48所高校的调查[J].教师教育研究,2010,(7).
[2]和东芹,郭庆祥,杨爱花.SCM视角下的高校教师培训[J].教育与职业,2012,(8).
[3]李欣,严文蕃,谢新水.美国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中心的发端,历程及模式[J].江苏高教,2013,(1).
新进教师培训总结范文5
五莲县教育局以机制创新为重点,以素质提高为核心,以能力增强为目标,实施教师素质提高工程,构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将师德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工程来抓,切实增强教师职业道德素质。通过组建学科教研工作室、实施联片教研、实施教研资助等,打造有自主发展意识和能力的研究型教师队伍。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教师培训工作,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创建了经费保障、教师补充、城乡交流、骨干管理等四大保障条件,有效破解教师队伍建设难题。
五莲县把教师专业发展作为提升教育发展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对全县的教师队伍建设进行长远规划,确立了“以教师专业化推动区域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思路,着力实施师德提升工程、名师名校长建设领雁工程、全员专业素质发展工程,打造教育人才培养高地,通过内外对接多路构架教师培训“立交桥”,教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为推进五莲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了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一、以师德建设为根本,培育教师职业精神
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没有高尚的师德,即使专业素质再高,教师也难以承担起教书育人的重任。我县根据师德建设实际,实施师德提升工程,创建师德工作新体系,将师德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工程来抓,切实增强教师职业道德素质。
以“作风建设年”“三力建设年”等为载体,开展“教书育人做楷模,创先争优求突破”“修德立行,为人师表”等师德教育活动,积极在全县教师中倡导“厚德、博学、笃教”的五莲教育精神,坚定扎根山区教书育人的理想信念,定期开展“师德标兵”“十佳青年园丁”“十佳老教师”等评选,并通过网上专栏、事迹报告团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宣讲典型事迹,引领教师见贤思齐。在9月份日照市委宣传部等多部门联合主办的2013年“立德树人·感动日照好教师”活动中,我县共有四位教师获奖,两名教师人选2013年“立德树人·感动日照好教师”,两名教师获提名奖。县教育局积极组织各校教职工观看了“立德树人·感动日照好教师”颁奖典礼,依托五莲教育信息网,全程跟进“立德树人·感动日照好教师”评选活动的重要环节,并上传获奖教师优秀事迹让全县教师学习,全县教职工从思想深处得到洗礼,大大激发了干事创业的激情。下一步还将组织“立德树人·感动日照好教师”师德报告会,在全县中小学校巡回做报告。连续三年五莲教育的社会满意率超过90%,位居日照市各区县首位。
二、以课题研究为基础,提升教师科研能力
县教研室以课题牵动为载体,组建不同的专题研究团队推进全员培训。针对学科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研训教师以教研活动为主阵地,加强教研训一体化建设,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并加以持续跟踪和认真研讨,将教学疑难问题转化为教学研究专题,通过课题立项,打造有自主发展意识和能力的研究型教师队伍。
一是建立学科教研丁作室。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学科教研工作室建设的意见”,从全县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校和县教研室选拔109名骨干教师作为“领雁人”,成立学科教研工作室,以网络平台为依托,分为小学、初中、高中学科教研工作室和论坛服务四个板块。其中学科教研工作室板块又分别包含备课研讨室、作业设计室、咨询答疑区、教学案例区、精品资源库五个子板块。教师跨越时间、空间的限制,参加所属学段、学科的教研工作室研讨活动,采用“每周一文”理论学习、“每月话题”专题研讨、工作室成员集体备课、骨干教师在线答疑、教师案例评析、反思交流、教学随笔等形式开展网络教研工作,对教研的动力、教研的质量进行了深度催化。二是实施区域教研互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科联片教研活动的实施意见”,把全县中小学按地理位置、办学条件、管理水平、教研能力和教学质量等因素综合考虑,初中13个学科、小学9个学科各划分为4个教研联片,县教研室选聘82名骨干教师为教研联片学科兼职教研员,片内学校每学期至少承办一次教研活动,通过送课下乡、名师魅力课堂展示、城乡教师同上一节课等形式实现了城乡联动、区域互动、以强带弱,使教研活动由“独唱”变为“大合唱”,发挥了“集团”优势,促进了全县教学工作的均衡发展。三是实施教科研资助机制。 出台“五莲县教育教学研究资助管理办法”,从全县各学校申请资助的145个课题中确定了59个具有较高应用与研究价值的课题进行分类立项,并根据研究成果产生的效益按A、B、C 三类标准(A类1200元,B类1000元,C类800元)予以资助。目前对已到期的所有课题进行了结题鉴定,并发放教科研资助金15余万元 四是加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一县教研室把高效课堂建设当作一项长期任务来落实,将相关活动纳入高效课堂建设的范畴。组织各种县级活动,促进高效课堂建设。教研员坚持一线指导法,深入学校指导教学。学校作为高效课堂实施的主阵地,立足实际,严格执行程序,强化关键环节建设,构建了适合校情的高效课堂模式。
三、以加强培训为重点,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教师培洲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足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我县把培训作为第一任务优先规划,建立教师培训长效机制,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教师培训工作,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实行分层次梯度培养模式,对全县中小学校长、中层干部、领雁工程人选、农村中小学等不同层次的教师,做到因人、因岗、因需施训。二是“请进来”集中培训。聘请在国内有影响的徐长青、张伟、张学政、陈雨亭、高金英等名师名家到五莲讲学,实现高端引领,解决全县教育改革重大思想认识问题和操作的方向性问题。三是“走出去”高级研修。2012年外派局机关干部、中小学校长和中层干部260人次到北师大等高校参加学校管理、特色发展等专题学习;选派550名领雁丁程人选、教坛群英系列、优秀班主任等参加课程开发与应用、班级文化建设与治班方略、心理健康咨询等20项省市级专题培训,组织中小学校长到我省的乐陵实验小学、北宋一中、临朐海尔希望小学和江苏海门中心学校等名校考察或挂职锻炼,借鉴成功经验,重点解决办学方向、办学品位问题。四是“借外力”远程研修。利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中小学校长培训平台和省教师教育网,对全县近500名教育干部和3600多名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进行全员远程培训。远程研修,根据学科特点和培训内容编班,实行班级管理,并精心选拔班主任、指导教师,全程管理,全面负责,参训人员表现记入结业考核。培训结束后,实施训后跟踪问效,采取校长论坛、教师讲坛、理论测试、评选优秀学员等方式,检验整个假期的培训成果,确保培训实效性培训期问,实施“一天一调度”“一天一公布”“一天一总结”三个一”制度。即将省教育厅研修的任务和市教育局最新精神及时传达,及时做出调整,做到“一天一调度”。将指导教师和学员的一L作情况每天一汇总,和省厅、市局反馈的意见一起公布在“教师培训简报”,做到“一天一公布”。督促指导教师和学员自我加压、积极工作。指导教师每天将工作情况及时汇总,形成文字材料,反馈给管理人员或上传至班级简报中,做到“一天…总结”。五是实行“量体裁衣”式个性化培训。精心组织了6期农村学校教导主任、政教主任、总务主任“影子培训”、新招考教师集中培训、举行了全县中小学管理骨干精品管理论坛、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育政策和理论考试:
四、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构建发展长效机制
我县为着力解决中小学教师年龄老化、师资学科结构不配套和学校师资配置不均衡等突出问题,从落实保障措施人手,创建了经费保障、教师补充、城乡交流、骨干管理等四大保障条件,为以县为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提供了制度和机制保证,有效破解教师队伍建设难题。
一是建立培训经费保障机制。把教师培训经费作为第一保障优先投入,要求各学校在经费使用上优先保障教师培训经费,规定各学校每年用于教师培训的经费不得低于公用经费的5%。并以教育督导为平台,建立起培训经费检查制度。目前,全县各学校每年用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经费平均达公用经费的7.9%。二是建立城乡教师交流机制。制定出台《五莲县城乡教师交流管理办法》,建立交流机制,采取城乡对口支援、定期交流、城镇教师到农村任教、薄弱学校教师到优秀学校观摩学习、紧缺专业教师流动教学等措施,逐步解决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进一步优化县域内教师结构,促进城乡教师共同发展。三是创建教师补充保障机制。坚持“逢进必考”,加大招聘力度,按照新进、退出大体相当原则,每年补充一定数量的中小学教师,近几年新招考教师429名,有效实现-教师队伍知识结构和年龄的最优化。四是出台“中小学领雁工程系列教师评选与管理办法”本次评选分为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和教学新秀三个层次。县教研室负责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评选工作;学校负责教学新秀评选工作。首次学科带头人评选每学段每学科l~2人,教学能手根据全县教师总数的10%分配名额350名。评选任期三年,今后任期届满进行考核,并视差额情况进行补选。
目前,我县形成了以名师为龙头,以教学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为梯队的骨干教师队伍结构。在2012年省教育厅公布第八批山东省特级教师名单中,我县推荐的三名候选人全部榜上有名。近三年来,全县共涌现出市级以上优秀教师282人,有一人被评为正高级教师。
新进教师培训总结范文6
2016高中教师暑期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一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找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以及与一名优秀教师的差距所在,对于今后如何更好的提高自己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将以此为起点,让差距成为自身发展的原动力,不断梳理与反思自我,促使自己不断成长。
一、专家指导使我思想变化很大
在专家的引领下,我的思想受到极大的震撼:作为一个普通中学的化学教师,我们平时思考的太少!平常我们在学校中,考虑地都是如何上好一堂课,对于学生的长期发展考虑地并不多,更勿论着眼于教育的发展远景,作为新时期的教师,这方面实在太欠缺了!
二、自身素质方面不断提高
通过学习,自身素质方面不断提高,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更深刻,平时教学中的困惑得到有效的解决,加强了认识和理解。其他方面也有很大收获,如教师的专业发展一般可分为四个基本阶段,即新手阶段、胜任阶段、熟手阶段、专家阶段。分析自己情况,应该属于胜任阶段,或是由胜任阶段向熟手阶段的过渡过程。专家对学员提出问题的解释全面、具体、耐心,从中学习到很多知识。
三、同行交流,共同成长
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成为每位培训人员提高自己数学教学业务水平的一条捷径。在培训过程中,我积极尝试与其他学员之间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了解到各学校的新课程开展情况,并且注意到他们是如何处理新课程中遇到的种种困惑,以及他们对新课程教材的把握与处理。在培训中,我们不断地交流,真正做到彼此之间的相长。在讨论中,老师们畅所欲言,许多提出的观点和问题,都是化学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教师们提出的问题也得到专家们的重视,他们的回答也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对于我们今后的教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最后,通过学习使我对一堂课的重新思考、一个知识点呈现方式的灵活多变也比以前思考得更深刻、更透彻些了。但我认为,要把国培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至少需要几年的时间去实践和沉淀。目前全方位的新课程改革很多时候让我们基层老师无所适从,我们很多时候感到茫然,感到束手无策。而这次培训学习犹如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使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开朗。其实,培训的过程就是一个反思进步的过程。培训学习是短暂的,但是给我的记忆和思考却是永恒的。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学到了新的教学理念,找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把培训学到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思想应用到自己实际教学中去。
2016高中教师暑期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二
学校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的素质,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逐步提高教学质量,举办了青年教师培训班。青年教师的培训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希望学校能把此项工作固定化、制度化、长期化。而且要针对学校教师的实际情况,在培训模式上有所创新。
本学期青年教师培训从xxxx年10月19日开始,至xxxx年1月7日结束,总共开办了三次讲座,包括xxxx年10月19日杨新华主任的教学反思教师进步的阶梯、xxxx年11月12日崔敏主任的如何适应职业教育工作、xxxx年1月7日张校长的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应用。每个讲座都是经过精心准备的,分别在各个方面讲授了青年教师应具备的各种能力和修养,其中有很多是肺腑之言和经验之谈,使年青教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非常有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学校将来的发展。
一、培训课的认识体会
我毕业来学校工作,以为做好教师的教书工作,只要对得起学生、对得起学校就行了。通过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培训,我了解到当一个好教师并不容易。
首先是在理论课方面:教师应该博览古今中外典籍使自己成为饱学之士,俗话说得好: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师必须勤奋进取,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丰富自己,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教好学生。我要按照学校规定的教学要求进行工作,在教授课程之前,先把教材读通读透,弄懂教材的每一个细节,制定一个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授课计划,然后认真进行备课,尽量多理论联系世纪,多讲一些适合学生今后工作的内容,讲课时注意基本概念准确,思路清晰,还要积极进行改革,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上课时,尽量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多和学生进行交流,给学生讲解疑难问题,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每次上完课认真总结,写好课后记,以便改进自己以后的教学工作。
其次是学生管理工作方面:我除了教学工作之外,还担任对口高考班(高三电(2)班)的班主任,我严格按照学院的班主任工作细则进行工作,努力想要把班级工作做好,有人曾经说过:班主任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基本合格的班主任;班主任不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班主任在,学生仍不能做好,则是一个失败的班主任。我所带的班级参加高考的,高一高二不学习基础比较差,不自觉不能吃苦最令我头疼。我今后要更加严格要求学生,培养学生自控能力,培养学生自育能力。重视与家长的联系,共同管好孩子。要使学生感到亲切,可以信赖,要风趣幽默又有耐心,希望自己成为一名智慧爱心型的优秀班主任。
我还认识到教书育人德先行。高尚的师德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是为人师表的起码条件,是学校高水平规模化发展的重要战略内容。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师德,我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有一个体会,教师应作到有三心,就是事业心、责任心、平常心。
我作为一名年青教师,应该认清形势,使自己尽快适应学院的各项工作。做到正确分析自己、认识自己,确立高尚的人生奋斗目标,从心里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不怕吃苦,认真做好每一件事,主动向指导教师请教一切问题,每节课认真做好课后教学体会和辅导学生发现问题的记录,着重调查研究,尽量坚持挤时间看书学习。在管理学生时要严格认真,宁可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骂你,而不能让学生毕业后骂你。
个人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息息相关。张校长的多元智能理论构建多元成才学制体系将成为我们学校乃至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我们要认真学习研究探索,为学校的发展增添一份力。
二、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方向
通过这次培训,我感到自己距离优秀教师还有很大差距,虽然态度认真,但缺乏经验,在各个方面都有不足之处。
(1)在教学方面
在理论课讲授知识时应该多与学生互动,注重教学设计,多实行启发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多让学生来发现和解决问题,多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对学生的其他学习情况也应在了解得多一些,还要扩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多讲一些学生感兴趣和对学生今后工作有帮助的内容,尽自己的最大努力让课堂内容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指导实验课时,要争取亲自将每个实验多做几遍,争取多让学生做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和对今后工作有帮助的实验,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2)在学生管理方面
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对学院学生的情况不够了解,虽然工作充满热情但对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估计过高,导致在有些时候管理不够严格;班级有些学生自律性很差,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耐心,也向其他经验丰富的班主任请教方法,但是由于本人经验不足,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够成熟使问题解决得不够圆满,导致班级在系里的排名靠后,自己也觉得很是伤心上火,我决定今后应该更多的向经验丰富的班主任请教经验,更加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友耐心和爱心,多多了解学生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的问题,帮助学生学会独立生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争取使班级名列前茅。
以上是我在这三次培训课所得的体会,以及自己在的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希望多多批评指正,感谢学校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感谢三位老师为年青教师所做的精心准备和精彩的演讲,我在这次培训中获益良多,我要努力做到最好,争取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青年教师。
2016高中教师暑期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三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体育课作为学生最喜爱学科也随之深入。由于体育课程的特殊性,体育学科的改革也存在一定风险。
通过全市高中教师网络培训学习,在这里我就体育学科的改革有这样几点认识与想法:
一、健康第一,施(适)用于每一个人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兴趣是发展的动力这样最最通俗的一句话表明了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对一个人生存的重要性。强壮的身体不是坐享其成就可以得到的,必须要经过积极、持久的锻炼才能造就。那么,对于每一位学生来说,最好的锻炼机会就是在体育课堂上。所以体育教师必须要坚守的原则不仅是坚持健康第一还要施(适)用于每一个人,举例:
二、体卫艺是一家
体育课不仅要传授体育技能,而且要让学生掌握一些最为感兴的趋运动项目,我们学校篮球、乒乓、羽毛球、健美操等是同学们最喜欢的健身项目,校园各场所条件完全具备,为什么还不开设选修选项呢?为什么还不把选择权交给高中生自己呢?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普通高中学分制计划出台已多时了,我们完全可以音体美整合先行,先吃螃蟹者鲜。这样的课程在学校的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这些内容的穿插一定会大大增加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学会自己塑造自己,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在高中开选修课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大三年级的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性的学习。我们高中也应该采取这种措施。高三教学形式不变,高一下学期报名所选体育项目,高二开学就上自己所选修的课程,高三再恢复以前。这样的话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也对他们自己所喜爱的项目有了更进一步的掌握。
四、体育课改不能忽视体质测试达标
学生的惰性是比较大的,如果一味的以学生为主导,让他们以游戏、以快乐为最终的目的,让他们觉得体育课是可上可不上的话,这样就会大大的增长了他们的惰性。这项课改不仅要以让学生选项为主,还要有要达标的项目或在一些内容学过之后的一个考核评定给予学分。这样不会加重他们的负担,反而让学生们觉得高兴之余还有所得。在这里的达标标准可以下调,或按各选项改变达标项目,但绝对不能不达标。
五、实行等级评价制
以往的测试都是百分制,这样对先天体育就不是很好的学生来说是一种刺激。体育课程以应该淡化分数,将百分制改用A(优秀90-100分)、B(良好75-89分)、C(中等60-74分)和D(尚需努力60分以下)四个档次。以鼓励学生为主。
六、多媒体教学引入课堂
在其它学科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是常而易见的,而我们体育学科很少走进教室。显而易见,体育学科的多媒体教学很容易分解动作使学生加深理解,掌握技术结构、了解裁判法等。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体育也在呼唤室内的多媒体教学。
七、进行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堂教学创新改革,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分层次教学目的就是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实践中,按学生水平的差异分好层次,再因人而异地制定学习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各自不同的要求和教学方法,有效地解决课堂上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充分发挥和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优的发展,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效果。例如同一个项目可开设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等(或A、B、C、D班,今年暑期腾龙夏令营形式是好的例证)。
八、体育课也要有爱心
在各门学科的教学中,我们体育教育者与学生的接触是最为密切的,了解也是最多的。当今的学生希望老师和他们象朋友一样。我们作为教育者,让他们学有所得是最基本的,但在教学中付诸于爱心却是不容易做到的。例如,在平日的教学上,多帮助保护一下,多说一句安慰、鼓励的话语等,这些看起来是微乎其微的细节却对学生有着很深的影响。
如何进行体育课改、怎样能够成功?这也为我们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课改的同时,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也要更好的学习,不断的完善自己,不断的创新来迎接新课改的到来。
以上是我继续教育的几点想法。
2016高中教师暑期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三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对新进教师继续教育的总体要求,按照年初毕节地区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工作安排,举办了毕节地区新进教师培训班。
本次新进教师培训从2015年11月20日开始,至2015年12月17日结束,总共开办了三期。共包括师德规范教育专题;公民与教育法规教育专题;教学常规专题;课程教材教法专题;教育科研专题以及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每个讲座都是经过专家精心准备的,分别在各个方面讲授了新进教师应具备的各种能力和修养,其中有很多是肺腑之言和经验之谈,使年新进教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非常有利于新进教师的成长和学校将来的发展。下面就自己的学习谈一下心得:
一、培训课的认识体会毕业来学校工作,以为做好教师的准备工作,教书只要对得起学生、对得起学校就行了。通过学校组织的新进教师培训,我了解到当一个好教师并不容易。
首先是在理论课方面:教师应该博览古今中外典籍使自己成为饱学之士,俗话说得好: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师必须勤奋进取,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丰富自己,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教好学生。我要按照学校规定的教学要求进行工作,在教授课程之前,先把教材读通读透,弄懂教材的每一个细节,制定一个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授课计划,然后认真进行备课,尽量多理论联系实际,多讲一些适合学生今后工作的内容,讲课时注意基本概念准确,思路清晰,还要积极进行改革,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上课时,尽量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循序渐进。课后,多和学生进行交流,给学生讲解疑难问题,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每次上完课认真总结,写好课后反思,以便改进自己以后的教学工作。总之,在熟读课程标准的前提下避免题海战术,精讲精练。
其次是学生管理工作方面,严格要求学生,培养学生自控能力。使学生感到亲切,可以信赖,语言风趣幽默同时兼备耐心。希望自己成为一名智慧爱心型的优秀教师。我还认识到教书育人德先行。高尚的师德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是为人师表的起码条件,是学校高水平规模化发展的重要战略内容。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师德,我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有一个体会,教师应作到有三心,就是事业心、责任心、平常心。而要作为良师,则要做到爱事业、教学好、出成果。
我作为一名年青教师,应该认清形势,使自己尽快适应学校的各项工作。做到正确分析自己、认识自己,确立高尚的人生奋斗目标,从心里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不怕吃苦,认真做好每一件事,主动向指导教师请教一切问题,每节课后认真做好课后反思,尽量坚持多看书学习,养成善于读书、善于思考的习惯。
二、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方向教书育人:教书是重心,育人是核心;教书是过程,育人是目的。通过这次培训,我感到自己距离优秀教师还有很大差距,虽然态度认真,但缺乏经验,在各个方面都有不足之处。
(1)在教学方面在理论课讲授知识时应该多与学生互动,注重教学设计,多实行启发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多让学生来发现和解决问题,多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对学生的其他学习情况也应在了解得多一些,还要扩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多讲一些学生感兴趣和对学生今后工作有帮助的内容,尽自己的最大努力让课堂内容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学生管理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对学生的情况不够了解,虽然工作充满热情但由于对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估计过高,导致在有些时候管理不够严格;班级有些学生自律性很差,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虽然也向其他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请教方法,但是由于本人经验不足,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够成熟使问题解决得不够圆满。我决定今后应该更多的向经验丰富的老师请教经验,多看多思考,更加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多多了解学生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的问题,帮助学生学会独立生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最后,就是在认真搞好教育工作的同时也要搞教育科研,应该让教育工作和教育科研同时得到提升。
我在这次培训中获益良多,我要努力做到最好,争取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年青教师。
以上是我在这次培训课所得的体会,以及自己在的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希望多多批评指正。
2016高中教师暑期培训心得体会范文四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这句话道出了党和国家对教师的基本要求。要达到这个要求,关键是要提高教师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
师德是教师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师德中爱与责任则是师德的灵魂。我们的爱,首先是要爱岗敬业。所谓爱岗敬业就是人们对所从事的职业的一种虔诚、一种执着、一种深情的眷恋,从而进行孜孜不倦的工作。优秀教师无不把教育事业看作是自己的生命。也许正是以这种爱与责任为出发点,他们才能不停地教育自己,完善自己,才能更靠近学生。
今年暑假,学校组织全校教师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政治、业务学习,目的是为了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科学文化素养和职业道德修养,为全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通过这次学习,我更加明确了自己所肩负的重任,认识到了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教师该如何培养崇高的职业道德呢?教师要自敬自重,必先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诚信立教,首先要做到淡泊名利,敬业爱生,在为人处事上少一点名利之心,在教书育人方面多一点博爱之心;创新施教,要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同时要不断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更新教育观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手段。个人以为,师德师风所包含的内容,自古就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但育人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有新的内容,现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要求老师具有一定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通过此次暑期间学校组织师德师风教育学习,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思想指导下,我谈下面的一点体会:
一、爱岗敬业。要随时掌握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理念,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应对可能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一定要把握好科学发展观这条正确的理念,不能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处理一些问题。对于学生的教育我们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无论是优等生还是中等生还是后进生我们要一视同仁,不能有所偏颇,只有让每一个同学都融入到班级的这个大集体中,才能发挥班级乃至学校的整体力量,才能有长期的发展。我们的教育应当是创造一种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
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在与家长联系上相互探究如何使学生发展的方法、措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科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爱心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