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范文1

学生已经掌握了角的概念、角的分类和角的度量等知识。在本课之前,学生又掌握了三角形的稳定性研究了三角形的分类。这些都为进一步研究三角形内角和作了知识储备和心理准备,为本课内容的教学作了铺垫。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它有助于理解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间的关系,是进一步学习、研究几何问题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操作活动探索发现和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并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 使学生体验数学学习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探索发现和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教学难点:

对不同探究方法的指导和学生对规律的灵活应用。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不同类形大小不一的三角形若干个  记录表

学生准备:量角器   直尺   剪刀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多媒体展示三角形

出示谜语: 形状似座山,稳定性能坚

三竿首尾连,学问不简单     (打一图形名称)

(预设:三角形)

师:谁能介绍介绍三角形?

(生1: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

生2:三角形按角分类,分为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师:你喜欢哪种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师:同学们会画三角形吗?请你在练习本上画一个你喜欢的三角形。

师:钝角、直角、锐角三角形三兄弟吵起来了?我们快去看一看。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三角形的内角和。

二、学习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的结论。

2.能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一规律,求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

3.培养动手动脑及分析推理能力。

三、自主学习(展示量角法)

1.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内角和

(1)板书展示三角形

师:要想知道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我们得先知道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三角形里面的三个角都是三角形的内角。)

师:你能过来指指吗?同意吗?内角有几个?

师:为了研究方便,我们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标上∠1、∠2、∠3。

师:你能像老师一样把你的三角形标上∠1、∠2、∠3吗?

(2)三角形的内角和

师: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

(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的和,就是三角形的内角和,即:∠1+∠2+∠3)

师:就是把∠1+∠2+∠3加起来。

师:根据我们以前的经验,我们怎么知道∠1、∠2、∠3的度数呢?(预设:用量角器量)

师:请同学们拿出量角器,量一量你画的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并算出他们的和。(4分钟)

学生测量(1分40)汇报结果(5人)。

教师填写测量汇报单。

师:观察汇报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所有三角形内角和度数不一样、三角形内角和都在180度左右)

四、合作探究

师:这是同学们亲自测量发现的,没有得到统一的结果,这个办法不能使人信服,有没有别的方法验证?老师给每个小组都提供了很多个三角形,现在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拿出三角形来研究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到底是多少度。 (8分钟)(剪拼法)

1.操作验证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的规律 (6分钟)

(1)操作验证:小组合作

拿出装有学具的信封[信封里面有老师为学生事先准备的各种类型的三角形若干个(小组之间的三角形大小都不同)];拿出自备的直尺  剪刀

(老师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保证学生能真正地试验,操作和探索,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拼一拼、画一画等方式去探究问题。)

2.学生汇报

(1)转化法:

生:两个同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每个直角都是90度,内角和就是360度,所以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360度的一半180度。

师:他们用长方形的内角和来研究今天所学的知识,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2)折拼法

生:把三角形三个内角分别向下边折叠,拼成了一个平角,平角是180度,所以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师:他们是用折拼法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动手能力真强)

(3)剪拼法

生:把三角形三个内角撕下来,拼成一个平角,平角是180,所以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师:提问怎样能很快的找到三个角?把他们做上标记。)

标记上之后再拼一拼,可见标记的方法很科学。(20分钟)

3.教师演示

师:我们再来感受一下怎么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的?

师:这是什么三角形?把他折一折。

师:这是什么三角形?我们也可以把他折一折。你有什么发现?(折完以后都有一个平角,平角是180度,所以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师分别通过剪拼法验证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内角和。

师:注意观察。

师:演示完毕有什么发现?(预设这些三角形剪接后都拼成了平角)平角是180度,所以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师:刚刚我们研究了什么三角形。他们的内角和都是180度,那我们研究的这些三角形能不能代表所有的三角形,能。(因为三角形按角分类只能分成这三种。)(22分钟)

4.演示任意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

出示一些三角形,让学生指出内角和。

师:你有什么发现?(无论是什么样的三角形他的内角和都是180度,与三角形的形状大小没有关系。)(板书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师:那我们再看看刚刚汇报的结果。为什么之前测量的时候并没有得到这样得到结果呢?(测量的不够精确,存在误差)

师:如果测量仪器再精密一些,测量的更准确一些都可以得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现在确定这个结论了吗?(25分钟)

师:除了这节课大家想到的方法,还有很多方法也能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到初中我们还有更严密的方法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早在300多年前就有一位法国著名的科学家帕斯卡,他在12岁时就验证了任何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

师:你们能用今天的发现做一些练习吗?

五、测评反馈

1.判断。

(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的和是90°。

(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可能是钝角。

(3)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与三角形的大小无关。

4. 剪一剪。

把一个三角形纸板沿直线剪一刀,剩下的纸板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六、课后作业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范文2

一、了解前测,内化于心

前测是指在学校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上课前的一段时间内,通过不同的调查方式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预备和相关方法的预先测试,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活动,并提出相应的课堂教学策略。开展课堂前测,能够很好地了解学生的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了解学生的思维共性和认知差异。

1.前测是教学设计的学情基础

对于教师设计的探究过程,如果学生不需要探究就明白了,那这种设计就是无效的;如果教师设计教学环节难度很大,学生不能回答不能操作,新旧知识之间没有建立联系,那么这个设计也是失败的。那么怎样的教学设计才是有效的呢?第一,它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第二,它必须重视新旧知识的过渡。要做到这两点,必须做好前测。

2.前测为教学行为提供数据支持

感性让数学课堂更具人性化、更精彩生动,理性让数学课堂多了一些数学化。在追求数学生活化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数学本身的东西,应让课堂多一些理性,让我们的教学行为更有效、更科学化。而前测就是让数学课堂科学化的第一步。我们在设计教案时,总是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认识不到位。而做了前测,那分析统计所得的数据,就是我们科学合理设计教学的正确依据,它能让我们的教学行为更有效。

二、设计前测,外化于行

为了在教学中做到心中有学生,教学设计有依据,需要我们走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真实认知情况,思维状态,以细致详实的前测来加强教学活动设计的实效性。设计有效的课堂前测,能够很好地了解学生的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这样才能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开展适合自己的学习。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类型的教学前测,通过前测去了解学生对已有的知识掌握得怎样?有哪些生活经验?这些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学生学习新知哪些影响?

1.预习分析法

教师安排预习内容,设计预习作业。教师通过分析预习作业,了解学生对新知自学的情况:哪些问题自己能解决,有哪些问题似懂未懂的,还有哪些根本不能解决的问题。从而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如教学五年级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五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动手能力,对长方形和正方形也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掌握了他们的基本特征,并且具备了一定的概括推理能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是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由平面计算扩展到立体计算的开始,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学生们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之前已经知道了些什么?他们学习的起点在哪里?学生学习这部分的难点到底是什么?学生的空间思维怎么样?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前,笔者对学生进行了前测。

2.个别谈话法

这个方法主要用于后继教材的教学,问题从旧知和新旧的连接点处设计,通过教师与各个类型、各个层次的学生代表的谈话了解他们新知生长点的掌握情况,确定怎样引导学生迁移或类推,从而选择最为有效的教学方式。

如教学四年级“三角形的内角和”本节课是在学生学过角的度量、三角形的特征和分类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学好它有助于学生理解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也是进一步学习几何的基础。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一些基础知识,会用工具量角、画角,具备了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与基础技能。我在课前了解到,已经有不少学生知道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既然不少学生都知道了这个结论,那是不是不用教学了呢?答案显然不是的。教师还要通过个别谈话法,了解哪些层次的学生知道了这个结论?如何知道的,怎么证明?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情,预设教学过程,教师通过与学生个别谈话进行教学前测。

教学前测如下:

教师在班级里选择了6名学生,好、中、差各三名,进行访谈。

问题1:关于三角形你了解哪些知识?

问题2:你还能清楚地记得三角形分类吗?

问题3:关于三角形内角和你了解什么?

问题4:知道三角形内角和的由来吗?你获得三角形内角和知识的途径是什么?

问题5: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三角形?你遇到过哪些生活中需要解决的关于三角形的实际问题?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范文3

小学数学

四年级下册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及学习目标设计

学习内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西师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

课程标准:

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内角和是180º。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

设计学习目标的依据,主要是学习内容、学习者特征,内容标准。

1、学习内容分析

《三角形的内角和》属于“空间与图形”的知识领域,它是在学生掌握了角的度量,三角形的认识和分类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必备知识。本节课着重抓住“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主线进行教学,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主要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问题,在“观察—猜测—验证—概括—应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充分锻炼学生动手动脑及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尝试探索的精神.

2、学习者分析

为了促进目标的达成,课前对学生进行了初步的调查,许多学生已经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但却不知道为什么。新课程强调,有效的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本节课力求通过教师的引导,为学生展现出“活生生”的思维活动过程,让学生在自己的“观察、猜测、验证、应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

3、学习目标的确定

根据学习任务和学情分析,可对内容标准“三角形的内角和”进行如图分析:

根据以上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表述如下:

⑴探索并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能利用这个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⑵学生在经历观察、猜测、验证的过程中,提升自身动手动脑及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

⑶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独特的魅力,获得成功体验,并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5、学习重点

检验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6、学习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三角形、量角器、。

7、学习方法

采用设置情境进行问题驱动

二、学习评价设计

目标⑴达成的评价方案:通过学生“观察、猜想、验证、概括”,结合电脑演示,归纳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学会将知识进行有序的整合和提取,通过课堂练习,解决实际问题。

目标⑵达成的评价方案:通过合作交流,小组成果展示汇报的形式,提升学生动手动脑、推理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目标⑶达成的评价方案:通过故事情境穿插、小组讨论表现、师生对话交流、学生推理归纳等形式,感受数学魅力,获得成功体验,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三、学习流程设计

4、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5、1、复习三角形按角分类的知识。

6、生:说出示三角形按角分的几类。

7、2、观察画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在争吵什么?

8、3、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

9、我们通常所说的角就是三角形的内角。为了便于称呼,我们习惯用∠1、∠2、∠3来表示。

10、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

11、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和”就是三角形的内角和。用一个含有∠1、∠2、∠3的式子来表示应该如何写?∠1+∠2+∠3。

12、【设计意图:由三角形的内角引出三角形的内角和,“∠1+∠2+∠3”的表示形式形象的体现出三内角求和的关系。】

13、4、这么看来,三角形的角里一定藏有什么奥秘,今天这节课啊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揭题:三角形的内角和)

14、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5、三角形的内角和到底是多少?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内角和都一样?你能肯定吗?

16、

有的同学确定了,有的同学没有把握。大家意见不统一,我们得想个办法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可以用什么方法验证呢? (量一量,把三个内角的度数量出来,再相加得出内角和,板书:量)

17、

量一量、算一算

18、

量一量、算一算不同类型三角形内角和各是多少度?

19、

2、小组合作探究

20、

那我们要对每一种三角形的内角和进行研究,下面小组合作,请

21、

看合作要求(课件出示),哪位同学能声音响亮的读一读?

22、

请同学们按照小组合作要求,开始动手探究吧。

23、

教师巡视,指导测量。

24、

【设计意图:直接测量的方法是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测量出每个角的度数,再用加法求和,加深对三角形内角和的概念的理解,就是三个内角的度数之和。】

25、

3、学生汇报交流。

26、

谁愿意把自己的成果给大家说一说?(每种找两名学生汇报)

27、

师小结:在测量的过程中可能会有误差,所以大家求出的三角形

28、

的内角和在180度左右,不够精准,求三角形内角和就是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和起来考虑问题,180度的角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角?有什么方法能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合并在一起进行验证?

29、

4、用拼一拼,折一折的方法继续验证。

30、

可以把三个角剪下来拼在一起看是不是平角,如果没有剪刀可以直接撕一撕拼起来。还可以通过折一折的方法把三个内角拼起来。

31、

折一折的方法教师提示:先要找到两条边的中点,用线连接起来,再按这条线折起来。再把另外的两个角折起来就可以了。(板书:拼、折)

32、

小组合作动手探究,学生汇报交流。(每种三角形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来演示,板书:拼、折)

33、

汇报时先还原原图,再展示验证过程。

34、

【设计意图:新课标注重学生三维目标的培养,在这里,我要求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验证,把知识的学习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融为一体,无疑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态度。小组合作是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本节课,我立足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把学习的时空还给学生,大胆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通过量、折、拼、剪、摆等操作学具活动主动掌握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同时学生的发散思维也能得到有效培养。】

35、

验证猜想

36、

刚才同学们用量、拼、折的方法对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进行了验证,得出的结论就是: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板书这句话)老师为你们的成功学习感到高兴,请你们用自豪的语气齐读: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37、

设计意图:要引导学生领悟有了猜测还要去验证,这是一种科学的研究问题的方法,是一种求实精神。】

38、

进一步感受

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三角形,说出内角和,你发现了什么?(无论三角形的大小形状怎样,它的内角和都是180度。也就是说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

39、

解决国王的难题。

回到三种类型的争吵问题,现在可以确定谁说的对?都

不对,应该是一样大

那争吵的问题我们解决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一样大,都是180°。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看图,口算未知角的的度数”。(图形题)

2、“在一个三角形中,∠1=140°,∠3=25°,求∠2的度数。”(文字题)

【设计意图:1、2两题都是检测学生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应用。已知一般三角形两角,求一角的度数。】

3、猜猜三角精灵内角的度数。

等边三角形:一个角也不知道的情况,求三角形的内角。

直角三角形:建议学生选用求直角三角形一锐角度数的最佳方法。

钝角三角形:已知三角形的一个角,求两角的度数。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与三角形的特点相结合的应用。】

6、把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截去,剩下图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⑴过顶点截取,所剩图形是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⑵不过顶点截取,所剩图形是四边形,内角和是360°.

测量法、辅助线法(最优选择)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多种截法的思考以及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推导出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

【设计意图:运用所学知识延伸多边形的内角和。】

五、梳理反思,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我们通过测量法、剪拼法和折叠法,一起研究和验证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方法的收获就是最大的收获,收获了方法,你就收获了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什么,而是我们怎么知道的。”

——毕达哥拉斯(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

在数学的天地里,在今天的这堂课上,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而是我们怎么一步一步研究出来的。

【设计意图:突出过程与方法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内角和

猜想:∠1+∠2+∠3=180°?

1

3

2

验证:测量、剪拼、折拼

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五、教学反思

《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过程的时候,我注意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的方法去量,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都在180°左右。

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选择;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探索;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飞翔。“是否所有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这个猜想如何验证,这正是小组合作的契机。通过小组内交流,使学生认识到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验证,可以量一量、拼一拼、折一折,让学生在小组内完成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过程。在测量法中,面对有些小组的学生量出内角和的度数要高于180°或低于180°,学生讨论一下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到研究结果的准确性。通过动手操作,为学生创设了解决问题的情境,剪拼法和折拼法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线,引导学生建立解决问题的目标意识,形成学习的氛围,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促进学生的主题参与意识。同学们通过自主实践、合作探究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整节课的练习设计,由易到难。在应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结论时,第一、二层练习是已知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度数,求另一个角。第三层练习是求特殊三角形内角的度数,真正做到了三角形内角和知识与三角形特点的有机结合。第四层练习是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让学生根据计算结果运用已有经验去判断思索。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范文4

关键词:四步探究教学法;小学数学;应用研究

在“自主高效课堂”培训会中开展了“同课异构”,数名教师参与研讨。探讨利用教版实验教材第八册《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质疑、引探新知、验证、拓展运用”四步教学法下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一、质疑导入,给学生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

尝试准备,质疑导入,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内容设计:猜一猜。

屏幕后藏着一个三角形,你能猜出它是什么三角形吗?为什么?学生的结论具有多样性,诸如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等。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自主学习,切入本课的知识点。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交流,验证新知

1.个体探究

首先,独立思考:拿出一副三角板,提问:你知道你的三角板上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是多少度吗?(自主学习)

其次,小组交流:小组互相说说自己的看法,相互说一说你打算用什么方法去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最后,动手验证。小组一:我们用这个三角板(90度、60度、30度) 和是:90+60+30=180(度) 。小组二:我们也是用的三角板(90度、45度、45度) 和是:90+45+45=180(度) 。小组三:我们组的问题是:任何三角形的内角和会是180度吗?因为我们组有几个同学忘了带三角板,他们剪了几个三角形,想知道它们的内角和是不是180度。

教师评析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究,鼓励孩子们说出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疑问。大胆猜想,开放式教学。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了数学思想,这种思想对学生形成“三角形形状改变,但内角和不变”的观念很有帮助。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也是《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

2.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师:这是两个什么平面图形?这两个图形有什么联系?学生回答内容,教师及时指导生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操作、实验、对折、讨论、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设计中注意体现这一理念,在主动的、互相启发的学习活动中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教师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三、动手操作,验证猜想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从特殊三角形到一般三角形的内角和,对学生来说,是富有挑战性的。特别是“钝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一开放性的问题,引发了学生思维上的冲突。这里融入了学生的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我认为,改善学习方式,重要的不是研究教师怎样讲,而是研究如何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已有经验,在思考与活动中,经历“再创造”的过程。以上教学片段倡导探究性、合作性的学习活动,改善学生学习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的能力。

四、探究深化,拓展运用

通过进一步的练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观察、归纳、概括能力和初步的空间想象力。同时,知识的应用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通过知识的应用,学生不但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同时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从观察中发现生活中存在的一些数学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经验来解决有关的数学问题,让他们感到身边处处有数学,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范文5

一、课件演示。出现两个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大的对小的说:“我三个角的度数和一定比你的大。”小的问道:“真是这样的吗?”

二、量一量。(1)引导学生用量角器量自己手殊的三角形(三角板),得出三个内角的和是180度,从而其他的三角形也有同样的一个结论,于是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师:请同学们拿出三角板,量一量三个角各是几度?然后算一下它们的和是多少度?生:老师,不用量的,因为以前量过,一块三角板上的三个角分别是45度、45度、90度,另一块三角板的三个角分别是30度、60度、90度。

这个意外的生成让我非常尴尬。

显然这是我课前备学生备得不够充分,没有注意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还一厢情愿地要求学生去量一量三角板上的角,多此一举,画蛇添足。都是照搬别人的教学设计惹的“祸”。

三、验证。师:刚才通过量一量我们发现了三角形内角的和接近180度,有没有其他办法来验证?等了一会儿,我看没有人能想出办法来,就开始推荐教材上的方法了。师:请同学们拿出老师为你们准备的三角形纸片,分别把它们三个角撕下来拼一拼……我们班的“数学王子”――孙威插嘴:“老师不用撕下来,我用三角板也能拼出来的。”本着尊重学生的原则,我硬着头皮让他到黑板上演示,没想到他真的办到了(他借了同桌的三角板一起拼的)。对于这个意外的生成,我只好自圆其说:如果只用自己的一副三角板,显然是办不到的。

课后交流时,有人对我的两个教学环节提出质疑。(1)在让学生量三角板上的角时,有学生说:“老师,不用量的……”思考:一副三角板中的六个角的度数,上学期就已经量过,学生都知道它们的度数分别是30度、60度、90度,45度、45度、90度。课上老师再引导他们量,是多此一举,这是老师没有关注学生学情引起的(其实心知肚明是照搬人家优秀教案所带来的后果)。(2)验证时,在没有学生想到用“撕”和“折”的办法时,老师介绍此方法时,一个学生插嘴说道:“老师,不用撕下来,我用三角板也能拼出来。”老师让他上去拼,结果拼成功了。思考:由于老师一开始就引导学生选择三角板作为探究对象,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因此在验证的环节里,学生很自然地又想到了三角板,由于三角板已经在学生脑海中“扎下了很深的根”,因此学生很难想到用“撕”和“折”的办法,所以出现了第二个不受欢迎的推销是不足为奇的,也是情理之中的事。综合大家的意见,我对这节课进行了重构。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同上)

1.猜一猜;2.量一量;3.说一说:发现了什么?(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相等)

二、猜一猜

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

三、量一量(先分工后操作)

1.讨论:你们想量什么样的三角形?(相机提示按角分、按边分,尽可能让学生说出所有不同的三角形)2.分工:分小组让学生选择不同类型的三角形来探究。3.操作:量一量。

四、观察发现得出结论

1.汇报量得的结果;2.观察发现得出结论。

五、验证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范文6

要】向45分钟要效益,一直是我们教学中提倡和追求的目标,但要实现这一目标,并非易事,需要采取相关策略。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实现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浅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高效课堂

课堂始终是我们的主阵地,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对我们广大教师来说,高效的课堂教学一直是我们提倡和追求的目标,也是教改的主题。要实现这一目标,笔者认为需要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教学,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一、了解学生,做到因材施教

我们知道:军事战略上讲究“知已知彼,百战不殆”。这点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也同样适用,特别是对我们的学生更应该了解,从而实施因材施教。

1.了解学生的个性。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情感表达、能力气质、需要动机都是不同的,因此,教学评价的标准、内容、方法也应该不一样。如一位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在某次作业中答对率很高或者做得比较认真,教师就应及时表扬他;而一位很少回答问题的学生这节课发言很多,我们就应真诚地夸赞他。这样针对不同个体差异的评价使学生积极向上,不断认可自我,并建立自我满足感。

2.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旧知是新知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建构新知,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容量,也缩小了课堂上的无效空间,减少了学生的学习障碍。教师应尽可能从实际中引出问题,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让他们从中提炼出数学问题,并逐步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问题。

3.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学习风格是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具有鲜明个性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一般来说学习风格有冲动型与沉思型、长依存型与长独立型、聚合型与发散型和多元型等四类。比如,冲动型的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可能反应快、灵活、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也容易出错,而且在课堂中往往在别人还在思考的时候就大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影响别的同学的思考进程。对此,我们除肯定其反应灵敏外还要引导他们向沉思型的学生学习,在想出答案后再好好反复推敲,保证准确性。反之则要鼓励沉思型的学生要敢于表达自己。

二、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当前,尽管我们教师课前都能做到认真备课,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也知道要以沉着、自信的心理状态去面对学生,但很多教师备课却只停留在对教参、现成教案的照抄照搬,不能做到根据课堂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学对象的年龄、知识、认知能力等,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与方法,也没能深挖教材和超越教材,殊不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不仅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和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以及根据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制作好教学所必须的教具或课件、学生操作的学具等。

三、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

教学设计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与技术,设计和实践解决方法,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基础上改进设计的一个系统过程。它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需要灵活、巧妙地运用教学设计的方法与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

新课程在教学设计上,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力求把新知的学习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孩子的现实数学世界出发,与教材的内容发生相互作用,创设问题情境,构建数学知识。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教师通过以下问题情境的创设,设计教学过程:概念的引入。教师演示枫叶、蝴蝶等图形,让孩子观察这些图形具有的性质。接着让学生分小组活动,先在纸上用剪刀剪出长方形,再在纸上剪出自己设计的图案,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在全班展示,以引导学生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猜想出这类图形的本质属性 ——这些图形的特征都是沿一条直线对折时,两侧正好完全重合。

2.开展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在《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中,处于核心地位,是改革学习方式成败的关键。教学中有了前面所创设的情境,学生就明确问题的指向性,从而为开展探究学习开辟了道路。

例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

(1)从特殊事例的研究开始

让学生考察两个特殊的三角形。

(如等边三角形和等腰直角三

角形,图1(1)(2))

说出它们的名称、特征和三个内角的度数,进而计算每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

(2)引导学生提出猜想

提出问题:为什么形状不同的三角形,它们的内角的和却相同?这里面是否存在值得我们去研究的某种规律?从而引导学生提出猜想。

(3)检验猜想

告诉学生:这个猜想对不对?我们可以先用更多的事例来检验。检验时,只要发现有一个事例不符合,这个猜想就被否定了。符合猜想的例子越多,猜想正确的可能性就越大。

让各组用教师给予的或自己选取的三角形检验(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组内合作交流)。

(4)全班交流检验的过程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