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化学生活常识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化学生活常识总结范文1
关键词:高中化学;新课程;校本化;实施探析
“教学就是创造生命、创造奇迹的过程。”但倘若教学课堂自身呆滞,不存在生命力,那么怎能使得学生如沐春风,怎能去教化生命呢?对于高中化学教学来说也是如此,它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教学时教师要不断地缩小高中化学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那么,怎样缩小呢?我认为可以同时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将高中化学生活化,另一方面是将生活化学化。教师有效地引导学生对旧的知识进行回顾、总结,有助于学生对旧知识的消化、吸收。
这也是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尤为关键的一点。
一、高中化学新课程校本化实施总括
如果将高中化学课程教学比作一种农作物,那么它的根本就一定要深扎土地,在教学中,这土地所指代的就是学校。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也要以高中化学教科书作为根本,但是也不要盲目、教条地将教科书上的知识点没有悬念性地全盘和出,这样会使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变得枯燥乏味,也会不经意地使学生变成了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如果学习一旦变成被动性质的,学生就不会有很好的学习效果。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不断地将教科书粗化,整理出具体的知识脉络,使高中化学知识不断地趋于整体、系统化,但是如果长久地将教科书知识粗化、系统化,就会使得学生形成思维定势。所以,教师还要将教科书细化,引导学生对每一个所涉及的知识加以咀嚼,并加以回味,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及效果。
二、探析高中化学新课程校本化的实施
1.以校为本,实践出真知
学习高中化学,不仅要勤实验,更要勤实践。高中化学是一门实验性非常强的科目,所以,化学实验课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它是高中化学教学教学目的实现的主要途径,当然它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科学探究的形式之一,给高中化学课堂增添了生机和活力。教师在开展化学实验的同时一定要以学校、教材作为根本,作为支撑点,这样化学实验课才不至于像海市蜃楼一样无根可依、流于形式。
2.以校为本,教学生活化
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都充盈着知识,一切全靠自己去采撷,对于高中化学来说也是如此。化学这一门科目科研性、理论性很强,学生掌握起来也比较难,成绩也无法提高,这就在某种程度上挫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与该科目的距离也因此拉大。这也是致使教师普遍头疼的问题之一。那么,如何改变这一问题呢?这就要求我们着眼于问题的症结所在来提出解决办法。
贴近生活的东西才容易被大众所理解,对于高中化学这门学科来说,它也能走进生活当中,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一个话题。例如,NaHCO3,俗称小苏打,学生在第一次接触这一化学物质的时候会感到陌生,在较短的时间里很难掌握其特质,但如果提到小苏打,学生就会欣然点头,并能说出它与酸发生反应的现象。同时,它也是在生活中常涉及的常识。但如果教师只将它理论化传授给学生,势必会降低这一常识本身所具有的趣味性,也势必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把他当成一个生活常识讲出来更好一些。
3.以校为本,温故而知新
心理学上分析,人的记忆可以分为四种,即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以及永久性记忆。学习知识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还为了以后事业的发展、生活的充实、知识的全面,所以对于知识,要保持永久性的记忆,但是人的记忆是有遗忘周期的,这就需要学生对知识要不断记忆、不断巩固。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一个引导者。有些教师忽视了高中化学课堂前的复习,只是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简单的提问,学生为了应付教师的提问,往往被动的机械记忆,这样就使得课堂复习流于形式。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以教材的重点为依据,根据学生的自身接受知识的能力,设定不同的复习目标。具体来说,教师可以让接受能力好一些的学生复习一些比较难的知识,而让那些接受能力稍差一些的学生复习一些比较基础的知识,这样一来,照顾到所有的学生,既使得学习能力好的同学加快了学习的进程,又使得学习能力低的同学不掉队。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不至于落后,学习能力差的学生不至于对这门学科失去信心,放弃一搏的勇气。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要做课堂教学的有心人,不断汲取源头活水,润泽每一位渴望知识甘霖浇灌的
学生。
参考文献:
[1]马志成,周志红.化学启发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验[J].武汉教育学院学报,2008(5).
[2]陈春芳.实施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1).
高中化学生活常识总结范文2
关键词: 情境教学法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应用意义 应用原则 应用途径
在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中,学生除了要理解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外,还必须学会将其运用实际生活中。《高中化学新课改标准》提出:“高中化学课,应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①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潜能,培养学生探索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融会贯通的能力,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会创设一些情境,优化教学效果。那么,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情况如何呢?本文将从应用的意义、原则和途径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一)情境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
我国素质教育别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遵循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情境教学法通过将日常生活中的实践经历引入课堂,架起学生探索化学知识的桥梁,指引学生探寻解决化学问题的途径,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在理解知识的过程中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这个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并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二)情境教学法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且能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的意识。
高中化学的教学目标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引领学生了解该学科在科技发展、国家强大、世界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关注该学科在生产领域中的重要地位。情境教学法通过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参与和亲身体验,使得化学书本中科学、技术、社会等方面的抽象概念和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依据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会、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与掌握。
(三)情境教学法有利于德育教育内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课程教学改革,关键是教育观念和方法的改变,其过程也渗透德育方面的改革。新课改的三大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运用情境教学法不仅能为学生传授化学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而且能将德育思想内化到学生的知识体系中。在情境教学法中,结合当地一些名人逸事、化学史等精彩材料,能够让学生内心既有一份自豪感,又有一份责任感,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形成健康的道德意识,与传统说教法相比情境教学法起到的作用更大。
二、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的原则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否则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通常说来,我们要遵循三个原则:第一,科学性原则,即所选取素材和创设的情境要有科学依据,教学目标清晰,能够运用高中化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和探讨,最终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第二,趣味性原则,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和知识,增设一些学生容易感悟的、或能去体验的具体情境,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第三,实践性原则,即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创设的情境在实际生活、工作中的各个领域普遍存在,或者是多数学生已经体验过的,从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能力和意识。
三、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的途径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的途径比较丰富,下面对一些常见或笔者经常使用的途径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利用生产、生活实践经验创设情境。
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互动的过程,分别承担不同的角色,并且这些角色是变化的。通常来说,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人。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学生原有经验和知识会不自觉地被带入课堂,教师适时利用生产、生活中的事情,选用丰富的感性材料,循循善诱地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化学思维中,尝试让学生用科学思路解决情境中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理解和掌握的效率。
例如,在教授氯气的物理性质时,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清晨,同学们打开自来水龙头刷牙、洗脸的时候,常常能闻到一股刺激性气味,你知道那是为什么吗?氯气有毒,为什么可以用于自来水杀菌消毒呢?在学习完氯气和碱的反应后,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如何正确使用和保存漂白粉?如此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化学背景知识,让学生懂得化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理解学好化学知识的实践意义。
(二)利用化学实验创设情境。
实验是化学的基础,通过实验可以揭下化学神秘的面纱。各种各样新奇的化学现象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反应来说,学生多种器官参与到化学实验中,提高了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有利于新旧知识的整合,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内驱力,从而强化学习效果。
例如,在观察金属钠与水反应时,可以让学生尝试做这样的实验:“滴水生火”——将一小块金属钠藏在酒精灯的灯芯内,然后用胶头滴管滴加几滴水,酒精灯被点燃。根据生活常识,水火不容,用水能将酒精灯点燃,在带给学生惊奇的同时,会造成思维上的认知冲突,利用这样的趣味实验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顺利达到教学目标。
(三)利用网络资源创设情境。
21世纪是信息时代,学生对网络上的信息十分熟悉和关注,其积极、健康的信息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增强教学的时代感,还能让学生感受化学知识的实践性。教师利用网络技术将一些影像生动、图文并茂的感性材料呈现给学生,不仅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学习氯气的知识前让学生观看2005年3月29日京沪高速公路淮安段氯气泄漏的场景图片,同时提出如下问题:
(1)氯气泄漏造成人员伤亡,说明氯气具有怎样的性质?
(2)高速公路两边的小麦一片枯黄的原因是什么呢?
(3)消防人员在现场用高压水枪向空中喷水,目的是什么?
(4)如果氯气泄漏时,你恰好在事故现场附近,你该如何自救?
使学生学习了关于氯气方面的知识,同时学会了安全自救的常识,体会到了学习化学知识的实践意义。
(四)利用经典故事等文字、图片材料创设情境。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收集这些材料,通过化学知识竞赛的方式将故事和化学知识联系起来,也可以通过故事会的形式将这些素材呈现给学生,并鼓励其展开讨论。与初中化学知识相比,高中化学知识充满了人文气息,因此除了教学知识外,还要强调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四、启示
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较强的优势,且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这个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情境教学法除了配合课程章节讲解需求外,教师要有关心时事、驾驭时事和评价时事的素养。文化素养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它使得化学课程更具有现实意义。
(二)情境教学法在运用时要自然,并且要适合相应的理论知识。问题的难度要适中,否则,容易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独立性。
(三)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合理安排好师生互动的时间和具体方式。
情境教学法是高中化学教学中往常使用的教学方法,由于教学环境、师生状况等因素不同,该方法收到的效果不同。
注释:
①王飞.高中化学课堂情境教学探究[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03).
参考文献:
[1]刘长庚.浅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2(22).
[2]王金芳.高中化学教学中情境创设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1(18).
[3]王后雄.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研究[J].化学教学,2008(7).
[4]刘秀丽.化学教学创设“问题情境”的途径[J].中国教育科研与探索杂志,2007(3).
高中化学生活常识总结范文3
关键词:高中化学;有效学习方法;探究
G633.8
在高中化W的学习过程中,兴趣是促使学生产生对化学学习愿望的重要因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乐中学、趣中悟,才能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素质教育的要求及新课改的执行,都把培养和唤起学生学习化学兴趣放在首要位置。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习的自觉能动性,是提高和保证高中化学学习成绩的必要条件,也是高中化学教师实施教育的目的。然而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还要求老师遵循教育规律,根据学生身心发育的特点和学习的心理需要,因材施教精心培育。老师要做到熟悉教材精髓,帮助学生掌握归纳知识的重点、难点的方法,帮助学生总结化学知识内在的规律性和逻辑性,建立化学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对化学概念、原理的记忆;应用高中化学知识讲解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多做实验紧密联系实际;更为重要的是老师要与学生多交流沟通。只有掌握以上几点有效的化学学习方法,才能收到高效的学习效率。
一、培养兴趣是高中化学有效学习方法的关键
兴趣是通往化学学科知识的桥梁,兴趣是掌握化学有效学习方法的关键,只有学生对化学知识有兴趣了,才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办法。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培养高中化学学习兴趣的方法如下:
1.情感激趣
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在学生和老师之间建立学生尊重、信任、喜欢、爱戴老师,老师尊重关心、喜欢学生的良好师生关系。学生才能在老师指导下,信任遵从老师,进而喜欢学习他教的的学科,养成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学习成绩可想而知会蒸蒸日上。师生间良好的情感关系表现为,互相了解沟通,互相关心体贴包容。教师爱护学生,学生尊重老师,师生间情感共鸣,才能产生和谐统一的行动,表现在教学上良好的师生关系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反之则差。教与学的过程是互动的,教学相长,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鼓舞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顺利的开展教学活动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从学生实际的成绩观察中发现,好的优秀的成绩绝不是机械的死记硬背能够取得的,都是在激发兴趣充分理解,又努力钻研的基础上获得的。因此在课堂上,按新课程要求老师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创建平等、民主、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培养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掌握高中化学有效学习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实验激趣
化学本身就是研究物质间相互反应变化的的学科,在化学实验中存在美妙的颜色、气体和其他现象,美不胜收。如实验利用FeSO4溶液和NaOH溶液制备Fe(OH)2,按要求用煮沸且冷却的蒸馏水配好FeSO4溶液和NaOH溶液,将试管改成微型注射器,先在注射器内吸入适量的NaOH溶液,紧接着吸入FeSO4溶液,在注射器内FeSO4溶液和NaOH溶液的接触处可以看到明显的白色不溶物,但如果吸入空气,白色不溶物迅续变墨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也有的物质反应后有气体生成等现象。在实验的过程中,如燃烧金属钠,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钠燃烧发出黄色火焰以及实验中生成了黄色固体,这样就能对实验的结果有更加深刻的印象与理解.通过实验过程中的丰富多彩的变化,准确反应自然界中物质之间相互变化的客观规律。在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同时,观察物质之间发生的变化,记录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在轻松愉悦的心情下完成化学学习。因此,教师要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观察实验仪器,记录实验步骤及实验现象,适时讲解,达到掌握有效学习方法和化学实验的目的。
3.生活激趣
化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在高中学生学习化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巧妙的把生活中的现象与化学知识结合起来,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从中激发学生对化学的探索欲望和兴趣。教师在化学教学实践中,要把化学知识与学生身边的各类生活情况相结合,将化学知识融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设计质朴真实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例如:氯气与水反应,利用这个知识来介绍自来水消毒知识.并且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写出氯气漂白原理的方程式,再次用实验来探究氯水的漂白性的本质原因. 这些常见的现象都与化学有关。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时遇到化学问题,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不仅有兴趣还有实用价值。
在新课改的指导下,化学不仅在课堂上要学习,生活中到处有化学的影子。学生应当认识到化学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普遍应用,同时化工产品给我们的生活也造成影响变化。例如:铁制品生锈,是因为铁与空气中的氧、水发生反应;食品中的防腐剂等生活中的现象都与化学有关。
知识学习的过程就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过程,在生活现象中体会化学美,最终达到培养兴趣掌握高中化学有效学习方法的教育目标。
二、总结归纳是掌握高中化学有效学习方法的必备技能。
化学作为一门具有自身规律性和逻辑性的自然学科,在高中学习阶段出现很多知识点,这些知识点看起来似乎散乱,实则联系密切。学生只有在学习过程中边学习边归纳,总结知识点。构建清晰完整的知识体系,才能把完整的化学知识体系框架印在脑海中,当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通过梳理体系中的知识点,找到与问题相对应的理论,才能顺利解答问题,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时,由于高中阶段各科学习内容容量大、难度深,分摊到化学学科学习的时间有限,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每逢遇到有疑难的问题和老师强调的重点问题,都要用单独的笔记本记录,学会对难点和重点的归纳总结,也是提高化学成绩的有效方法。
三、化学实验是掌握高中化学有效学习方法的重要途径之。
实验是高中化学教学的主体内容,在化学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完成化学教学目的。学生本身对化学实验就感兴趣,可以有效的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及合作协调能力。应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观察结果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对提高化学成绩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说生动有趣的实验也是学生学好高中化学的有效学习方法之一。
总之,为了更好的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技巧和方法,是为学生提高化学学习效率的利器。
高中化学生活常识总结范文4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5B-0020-02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何为“以学生为主体”?不少教师理解不透彻,认为教师少讲一点,学生多做一点练习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被主体化”。笔者结合新课改以来的教育教学经验,认为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合理情境,激发学生主体意识
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首先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首先要从课堂入手,而合理的情境导入是激发学生主体意识最重要的一点。在高中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中,我们可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知识中走进化学学习;也可以利用问题来创设疑问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化学学习。无论哪种方法都必须从学生的知识背景入手,从学生的发展规律着手,认真、细致地设计课堂导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例如,在新人教版必修一《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一课的课堂导入中,笔者首先联系学生的初中化学知识背景,设计了以下的问题情境:同学们,在初中阶段,我们都学习过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问题。质量分数可以用来表示溶液的浓度,也可以用来计算一定质量的溶液中溶质的含量。但是质量这个指标在高中阶段一般我们很少涉及,一般都是对“体积”这个指标进行分析。例如,H2SO4+2KOH=2H2O+K2SO4,如果硫酸是1mol,KOH是2mol,请问,取用两种反应物溶液时是称量质量方便还是直接量取溶液体积方便?答案当然是量取溶液体积方便。那么溶液的体积与溶质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又是怎么表示的呢?因为学生有一定的基础,问题一经提出,一下子就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转移到这个要解决的问题上来。学生不由自主地联系脑海中的旧知识以及探究课本上的新知识进行自主化的探究活动。在经过思考以及与其他同学讨论后,绝大多数学生不仅得出了问题的最终结论,还掌握了一定的探究问题的方法,充分展现了学习的主体性。
又如,在人教版化学必修一《金属与非金属反应》一课的导入中,笔者联系生活实际创设了这样的一个导入情境:同学们,金属能不能浮在水面上?很多学生大脑中的金属都是沉重的、厚实的,于是多数学生回答:不能。而当笔者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切了一小块金属钠放到水中时,学生们看到了跟生活常识不一样的现象,学习兴趣顿时变强。这时笔者又展示了几个比较典型的金属与非金属反应的案例(如“建筑工地上能用铝桶装石灰乳吗”等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们在探究金属的活泼性等问题时已经变成了一种自主的需求,很多问题迎刃而解。
二、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鼓励学生不断提出问题
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就要想方设法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不断提出问题。自主发现问题并进行提问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能分析、解决问题。但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学会提问,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教师要耐心做好引导工作。首先,要给学生有充分消化、吸收的时间。有充足的时间,学生才能够去深入思考,才能发现问题,提出的问题才有深度,对教学活动才有促进作用。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问的积极性。
例如,笔者在新人教版必修一《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一课的教学中,当教学内容到了合金一块时,因为铜合金是生活中常常出现的一种合金,而且种类繁多,笔者就鼓励学生们提出了很多问题。比如:我们常见到的铜线的颜色偏黄,这是一种铜的合金吗?去过博物馆的学生问道:我们在博物馆里常见到的青铜器是不是铜的合金呢?还有的同学在生活中碰到过类似白色的合金,使用者也称之为铜。请问这究竟是不是铜的合金的一种呢?笔者对这些提问本着积极引导、鼓励思考的原则,让学生们慎重地提出问题,根据课本以及一些阅读资料科学严谨地解决问题。学生在提问式学习中自主地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不知不觉间不仅知识得到掌握与巩固,同时学习方法、学习态度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三、构建合理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合理评价体系的建立对促进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作用很大。在高中化学教学评价中不应该只注重知识学习的结果,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学生的整个学习的过程。教学评价要能够对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起到总结作用,要能够通过评价让学生及时对学习的状态进行调整;教学评价也要起到积极的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作用,要能够通过教学评价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笔者认为教师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能够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化学教育不仅仅让学生掌握化学原理、化学知识等,还要让学生掌握对化学学习终生受益的东西。例如,在新人教版必修一《离子反应》一节的教学过程中,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还要对学生能不能从微观角度展开想象来自主分析离子反应过程进行评价,也要对学生能不能自主设计科学实验进行评价。其次,还要能够做到对教学过程的合理评价。教师在对最后的结果进行评价的同时要关注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提高。
高中化学生活常识总结范文5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演讲;教学功能;教学策略
文章编号:1008-0546(2017)03-0011-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03.003
目前正在讨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就是要培养学生完美人格和终身学习能力,指导学生从更高的视野和境界上自我发展[1]。鉴于此,笔者尝试在化学课堂上引入微型演讲,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化学信息素养、思维素养、语言素养、合作能力,引领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一、化学课堂微型演讲及其教学功能
化学课堂微型演讲的要素及程序为:第一,确定演讲的主题。如选择“化学史与化学家的故事”、 “化学在生活中的妙用”、“ 趣味化学实验”或者“化学解题策略”等等。第二,学生收集资料、准备演讲。学生除了学习课本知识以外,还需阅读化学课外书籍,留心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搜索网络信息,同学间交流讨论以提升认识。第三,教师确定演讲者与安排时间。每节课安排1-2次演讲,每次为2人演讲,每人演讲3分钟左右,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的差异安排演讲任务。第四,师生评价与反思。演讲结束后,通过小组讨论,进行评价,指出优点与不足。
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课堂微型演讲具有如下功能:
1. 微型演讲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
课堂演讲促使学生搜索知识,整理思路,锤炼语言,设计方案并且当众表达。通过这些流程,能充分暴露自己的不足之处,能对症下药,更好地提升化学信息素养、思维素养、语言素养等,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
2. 微型演讲有利于激发学生热情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课堂演讲给了学生展示个性、思想与智慧的机会,使其体会到学习的幸福感,从而点燃学习的热情,而热情与幸福感可以为终身学习提供动力。
3. 微型演讲可以帮助学生自我教育。
通过演讲,学生接触了很多化学与STS的问题,内心生出“保护环境”、 “为科学进步而学习”的责任感;演讲能让所有学生有事可做,感X自己有用;活动中获得赏识会令人产生上进心,由此促进高尚的完美人格形成。
二、实施化学课堂微型演讲的教学策略
1. 引导学生自学,收集演讲资源
教育家周培源曾经说过“自学很重要,自学历来就是成才的重要途径。”通过自学,学生能丰富见识,提升演讲质量。因为演讲是学习情况的反馈,需要准备,以确保语言的逻辑性和思维的严密性。而准备演讲离不开学生的自主学习。自学的途径可以有以下方式:第一,借助课外书籍和网络,获取广泛的信息;第二,利用生活材料或网购材料做实验,获得真实体验;第三,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加深认识,形成更好的方法;第四,去工厂参观,进行访谈,使理论与实践更好结合。
2. 合理设计教案,安排演讲时机
柏拉图曾说“一个人不论干什么事,失掉恰当的时机就会全功尽弃。”课堂演讲如果不能把握时机,难免会流于形式和适得其反。在设计教学时,需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最近发展区,预设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可能会产生的态度与情感等,选取合适的内容和时间设置演讲话题,使学生 “学有所得、思有所进”,体验成功的喜。例如在学习“SO2的性质与应用”时,若在新课引入时安排演讲 “SO2与环境污染”,学生则会把演讲重心放在SO2有害的一面。根据首因效应,学生会对SO2产生恐惧厌恶的第一印象,而这必定会影响其对SO2持客观的态度。不如在学完后,进行课堂总结归纳时,布置演讲话题:工厂尾气中的SO2可以随意排放吗?请你从“物质充分利用的角度”谈谈如何处理?引导学生全面认识其性质,学生便会想到随意排放造成酸雨等污染,可以变废为宝,收集起来用来制硫酸、做纸浆等的漂白剂、作葡萄酒防腐抗氧化剂”等。如此,有利于学生辩证认识化学物质,形成物质“合理使用、变废为宝”的价值观。
3. 关注全体学生,明确学习责任
冰心曾说 “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丰富美好的内心世界。”教师在实施课堂演讲活动时,要关注各层次的学生,让每个人都有事做、有话说,都愿意积极表达。第一,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演讲;第二,指导学生收集信息;第三,选出能胜任演讲的学生,给其余学生安排分层次的听讲与评价任务。例如话题“小苏打在生活中的妙用”,演讲前先布置三个由浅入深的任务:你认为演讲内容是否符合事实,为什么?演讲中体现了小苏打的哪些性质,写出化学方程式。所列举的“妙用”可用Na2CO3来替代吗,为什么?这样,每个学生都有了能解决的问题,便会认真倾听、记录、讨论和评价,使之更热衷于化学的学习,并积极关注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4. 善于捕捉细节,生成教学资源
化学课堂由无数个教与学的细节组成 。教师要做有心人,把握好课堂的一个个细节,追求教学的高质量。在课堂演讲时,教师可以从下列几个角度去捕捉细节。
第一,从学生表情捕捉细节。愉悦的、激动的神情体现出对知识的期待与兴趣;厌倦麻木的表情提示教师要把演讲活动暂时停顿一下,穿插一些趣味性的知识来缓和气氛;困惑的表情反映出学生的知识瓶颈,此刻教师需做好记录和思考,以设法帮助解决疑难。
第二,从不同于预设的意外捕捉细节。学生的表达有悖于教师的预设就要引起教师注意。例如“比较家庭燃气――天然气与煤气”的演讲中,教师期望学生从“毒性、燃烧产物、燃烧热值”的角度来评价。可有学生演讲时说”天然气好,因为单价更便宜”,这时就需要引导学生根据“气体密度、燃烧热、单价”来计算说明,教会他们不要只从某一方面得出草率的结论。又有学生说“天然气不如煤气,烧菜后锅底很黑,而原来用管道煤气时锅子就不会很黑。”此时可引导学生分析黑色物质的成分、造成的原因及改善的措施,通过比较两者燃烧的化学方程式,适时介绍生活常识“煤气改为天然气后,燃气灶需要调大进风口”。
第三,从错误的展示捕捉细节。例如在“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的实验演示”中,定容时,学生把胶头滴管伸进了容量瓶颈内滴水,教师要拍下该镜头,在点评时,展示该图片供学生分析,并且追问:是否滴加液体时都要让胶头滴管垂直悬空在容器上方呢?(提示:在Fe(OH)2制备时呢?)通过讨论与评价,加深对胶头滴管使用的认识。
细节来自于学生的活动,在演讲活动中,教师需收集每个有价值的细节,使之及时转化为课堂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去探究和讨论。
高中化学生活常识总结范文6
[关键词]课堂教学优化设计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40093
自从新课程实施以来,众多同行积极地将新课程理念贯穿于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中,但发现部分一线教师还是没能将“三维目标”落实好。笔者在近三年的新课程教学中,对化学课堂教学进行了优化设计,重视教学环节,开展群体探究活动,突出探究的自主性,提高了教学效率,也总结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下面以人教版必修2《高中化学》第三章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中乙醇的教学设计为例,谈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课堂教学的优化。
一、激趣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一堂课导入的成与败直接影响着整堂课的效果。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新颖、有创意的新课导入,能迅速吸引学生进入课堂教学的情境之中,使学生一上课就能把兴奋点集中到课堂上,集中在教学内容上,教者轻松愉快,使听者心驰神往。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中乙醇的教学导入,教师可以通过一个小魔术
“烧不破的神奇手帕”
引入课堂教学,接着教师提出问题:你们想知道这个魔术的玄机吗?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学生们都在想这个手帕为什么这样神奇,浸泡它的魔水是什么。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进入了课堂教学内容的学习中。
二、创设情境,构建合适的探究式教学模式
新课程理念特别强调:课堂教学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笔者设计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强调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的理念。探究式教学模式主要包含以下几个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生互动合作交流总结反思。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至关重要。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以学生学过的化学知识、生活常识和工业生产知识等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实验探究乙醇结构、乙醇与钠反应
【创设情境】“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乙醇。
【问题探究】由分子式C2H6O预测乙醇可能的结构式。
【学生活动】给学生乙烷分子的球棍模型,再给他们一个氧原子,让他们把氧原子往乙烷的模型上连接,看有几种连接方式。
学生通过对球棍模型的搭建,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a):
假设(b):
【提出问题】如何通过实验验证乙醇的结构式?
【实验探究】由学生提出实验探究方案:对比乙醇、水与钠的反应,并检验生成的气体。
乙醇与钠反应产生了什么气体?推测:H2、CO、CH4……
【学生活动】学生开展小组实验、展示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乙醇与钠反应产生了H2。
为确定它的结构式再做如下实验(如图所示)。
实验操作:取过量的钠放入烧瓶,然后加入一定量
的无水乙醇,测量钠与无水乙醇反应生成的H2体积。
数据处理:4.6g乙醇可以得到1.12LH2(已换成STP),这说明1mol乙醇与钠完全反应可以放出0.5molH2,乙醇分子中只有1个氢原子可以被钠取代,这1个氢原子与其余5个氢原子是不同的,由此确定乙醇的结构式为假设(b)的结构式,乙醇分子含有羟基。
【教师展示】展示乙醇“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让学生写出乙醇的几种“式子”及乙醇与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归纳总结】通过实验验证了乙醇能与钠反应,明确乙醇的结构,并对比了乙醇、水与钠反应的差异,乙醇羟基中的氢比水中的氢活泼,既理解醇与钠反应现象和原理,又巩固了水与钠反应的知识,领悟结构决定性质的观点。
2.探究乙醇的催化氧化
【提出问题】乙醇被氧化后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吗?
【创设情境】工业上生产乙醛。
【学生实验】探究乙醇的催化氧化。
学生分组实验,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和完成下列有关问题。
然后学生讨论分析实验现象,回答上述问题,写出乙醇的催化氧化方程式:
2CH3CH2OH+O2Cu2CH3CHO+2H2O
【讨论分析】乙醇与钠的反应和乙醇催化氧化过程中分别是乙醇分子中的哪个化学键发生断裂?
【归纳总结】乙醇与钠的反应断键位置为④处,乙醇催化氧化断键位置为②④处。
【情境创设】短片:交警查酒后驾车。
【身边的化学】检测司机酒后驾车的方法。
用“吹气法”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车,一般是用经硫酸酸化处理过的三氧化铬硅胶检查司机呼出的气体。当酒精遇到三氧化铬与浓硫酸的混合物时会将红色的三氧化铬硅还原成绿色的硫酸铬,同时乙醇被氧化为乙醛,乙醇发生氧化反应。课堂上也可以让学生以自愿为原则喝少量葡萄酒,再用交警使用的酒精检测仪进行检测。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乙醇的教学是以社会问题为中心,将乙醇化学性质的学习置于真实的情境中,使学生在解决如何用乙醇和钠为原料制备乙醇钠,酒精在人体内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交警用“吹气法”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车的化学原理是什么等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乙醇的相关性质。在解决上述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还要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使学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教学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学习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节课把“乙醇与钠的反应”和“乙醇的催化氧化”改成学生随堂实验,让学生体验到实验探究的艰辛与乐趣,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了学习兴趣,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处理实验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优势
新课程教学强调师生互动,采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增大教学容量,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新课引出乙醇时,采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各样的酒,然后演示乙醇的结构、球棍模型、比例模型和交警使用的酒精检测仪检测酒后驾车。在实验教学中,借助多媒体动画模拟,形象逼真,尤其是对“微观粒子”的动画演示教学,如乙醇与钠的反应、乙醇催化氧化反应过程中乙醇的结构变化的动画演示,可以使学生比较直观地感知微观粒子的结构和运动,从而有助于学生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采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特别是播放一些工业生产流程,效果显著。这样,
既大大提高了
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学会从微观的角度解释宏观实验现象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画龙点睛
一个精彩的结尾犹如画龙点睛,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一节课应该是“虎头―驼峰―豹尾”,课堂应迭起,课堂结束应有余音绕梁之感。精彩的结尾,可使课堂充满艺术的韵味,令学生回味无穷,终生难忘。课堂小结是对本节课重点知识的强化,把零碎的知识串起来进行重构,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保证。因此,精心设计课堂结尾这一教学环节,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课堂小结,通常运用:
①知识网络法
②充满诗意韵味法
把乙醇的性质编成打油诗,如:“与水互溶飘清香,电离水比乙醇强,钠粒投入放氢气,氧化成醛铜帮忙。”这首小诗紧扣乙醇性质,朗朗上口,方便记忆。
五、布置作业学以致用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巩固和消化课堂知识、培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最佳载体。新课标中有这样一段表述:“习题有助于巩固已学知识,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单一的题型和测试目标会限制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有效的作业可以成为学生成长的生长点、发展的促进点,甚至可以成为提升学科课程意义及学生科学素养的平台。因此,教师在注重对教法和学法进行改革的同时,不能忽视对作业的改革。
1.生活式作业
如:下列语言或应用体现了乙醇的哪些性质?
①酒香不怕巷子深;
②久置黄酒会变酸;③汽车、飞机要“喝酒”;
④乙醇浸泡中药材;
⑤高烧病人擦拭酒精或用白酒降温;
⑥75%(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用于医疗消毒;
⑦交警用三氧化铬试剂测定酒后驾车的司机体内的酒精含量;
⑧电工师傅在焊接铜漆包线的线头时,常把线头放在火上烧一下以除去漆层,并立即在酒精中蘸一下再焊接。
这些习题既是乙醇用途的体现,也是性质决定用途的本质回归。这样的生活化作业让学生不仅能结合自己平时的生活进行反思,还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学生学习情绪空前高涨,学习效果良好。同时,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从转变方法到转变态度,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2.层次性作业
作业的设计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等,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化学作业的设计,既要针对具体的化学知识,又要充分考虑不同基础、不同能力的学生实际,不能随意把“繁、偏、怪”的作业交给学生,加重其负担。高度统一的作业严重违背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不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容易导致学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使作业“低效”。所以,作业要有针对性,不要太难,最好不要出现重复性试题,作业的形式最好能多样化。教师要树立作业分层设计的意识,掌握作业分层设计的方法,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比如:可以把作业设计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个层次,“必做题”要求全体学生都做,“选做题”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学有余力的可做,对学困生可不作要求。也可以将题目按难度进行分类,比如用星级表示,一星级代表基础题,二星级代表中等题,三星级代表难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望,实现“人人能练习,个个可成功”。
总之,作业是师生每天都需要面对的工作,教师应依据新课标要求,用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来武装自己,有效地改进作业的设计,设计中突出以生为本,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合作,让作业体现出知识的价值,使学生在做作业时充满激情,快乐答题。
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只要我们能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领会新课程理念,积极探索教法,虚心学习并吸纳别人的成功做法,就会形成适合学生情况的独具特色、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