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人民币国际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人民币国际化范文1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三元悖论;金融市场;宏观调控;渐进方式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21-0172-02

1 人民币改革措施频频推出――剑指国际化

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经济总量现已超越日本跃居全球第二,并且已为世界最大外汇储备国与出口国,这些都为人民币走向国际化奠定了基础。爆发于08年的金融危机使人们反思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矛盾,中国政府自那时起就频频出台货币改革的措施,积极实施“人民币国际化”这一重大的国际金融战略!

2008年7月,国务院设立了职能包括“根据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的汇率司,正式拉开了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政策帷幕。

继2008年12月我国推出“对广东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的措施以来,最近我国政府更是将人民币结算国际贸易和服务交易的试点推广到更多省份。我国政府也频频与境外国家或地区签署货币互换协议,2008年12月中韩签订规模为1800亿元人民币/38万亿韩元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2009年1月,我国内地与香港签订规模为2000亿元人民币/2270亿港元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同年我国又分别与马来西亚、白俄罗斯签订较大规模的货币互换协议,这一系列货币互换协议的签订在推动贸易投资的同时,也推动了人民币“出关”,迈出人民币走向世界储备货币的第一步!

近期我国政府又积极推出措施以扩宽国际投资者使用人民币的范围,本年7月,政府宣布允许离岸银行之间从事人民币转账业务,显示出对人民币转移的约束已经放松,之后我国政府又宣布允许离岸银行和各国央行投资中国的银行间债券市场,这一系列的措施拉开了国际投资者投资于人民币的序幕,也推动了人民币走向国际储备货币。

我国政府今年6、7两个月份共计减持近540亿的美元国债,而于7月初,我国购买了西班牙欧元国债并增持日元国债。尽管这些决定可能出于对冲汇率风险的目的,但客观上却有利于中长期人民币有效汇率机制的形成,而这种促进有效汇率形成机制的外汇布局新举措结合前面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推进,将会逐步地推动人民币走向国际化进而成为国际储备货币。

2 人民币走向国际储备货币的障碍

自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开始受到关注,从当前国际货币格局来看,美元未来较长时期内霸主地位仍难以动摇,随着欧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提高,欧元的地位将更加稳固,而日元国际化近年来有所倒退。所以此时我们更需要理性地思考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以免做出错误的金融战略决策。现在看来,人民币走向国际储备货币尚处于萌芽阶段,人民币最终实现国际化还面临很多的障碍!

人民币能够自由兑换是其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首要条件,那么中国必须完全开放其资本账户和经常账户,这样人民币账户的开放势必会使我国更易受国际资本的冲击。首先这会使我国的金融市场受到冲击,届时金融市场上将会充斥着大量来路不明的国际投机资金,如果我们不能够很好地处理,那么就很有可能重蹈上世纪“广场协议”之后日本的覆辙。一旦中国的资本市场完全开放,那么一直对我国金融市场垂涎三尺的国际投机资本会大举向我国的金融市场入侵(2006年年底-2007年年初,工商银行这样的超级大盘股飙涨暴跌的局面让显示了国际投资资本的巨大能量),伴随着西方长达数百年的金融史,残酷性决不亚于硝烟战场的金融战场造就了大批高智商、高超资本运作手段的顶级国际投机资本巨头,而我国只有不足20年资本市场发展史,客观而言,我们缺乏与他们周旋的经验与智慧,所以现阶段看来,关好大门,限制国际投机资本的入侵以专心练好“内功”不失为明智之举!再者,人民币账户的开放会削弱我国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效果。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流通,势必会约束我国国内货币政策的实施及预期目标,也就影响到了国内宏观调控的效果,比如,人民币的自由流动,可能会对我国国内银行平稳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产生破坏作用,在经济繁荣时期国际金融投机资本借势兑为人民币制造流动性泡沫,在经济形势出现局面恶化时又将人民币兑为其他货币抽身而出,同时也切断了信贷供应,不利于经济增长的恢复,银行业再不是宏观经济调控的有效工具(正如它在危机期间遵照政府宏观调控指令,大举向市场投放流动性那样),届时银行业恐怕会成为经济动荡加剧之源而非药方。因此,目前我国不可能同时开放人民币经常与资本账户,这也就成了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首要障碍。

从当今现实来看,我国经济的发展模式与人民币国际化有着天然的矛盾。尽管“贸易立国”的说法并未提上纸面,但对外贸易依然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并且占有很大的比重(我国的贸易依存度一直居高不下可以说明这一点)。如果人民币的国际化与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相冲突,那么人民币的国际化就难以获得突破性发展。作为出口导向型经济体,我国需要对汇率做一定的干预,但是本币国际化则需要一个相对自由的浮动汇率机制。而根据国际贸易“三元悖论”,一国不可能同时实现固定汇率制、资本自由流动及独立的货币政策三大目标。货币政策独立稳定和资本自由流动是本币国际化的前提,所以人民币国际化必须要求浮动汇率制,对外经济往来中,其他国家出于储备的需要会增加对人民币的需求,也就导致在浮动汇率制下本币的升值将贯穿本币国际化的全程。从这个角度而言,人民币国际化与保证出口比较优势存在一定的对立,而这种对立的消除需要等待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但这种改变并不能一蹴而就。

人民币走向国际储备货币还面临“价值依托”的难题及外部约束。虽然布雷顿森林体系之后人类社会进入纸币制度时代,货币的发行不需要实物资产做依托,但是,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其内在价值还是要充分考虑,比如:黄金与美元价格负相关,除了黄金之外,石油和美元也有类似关系。国际储备货币要与实物资产挂钩,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为持有这种货币的人提供贬值风险的对冲工具。像美元,全世界都愿意接受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美元持有者可以用黄金或者石油来对冲手中美元的贬值风险,其实,欧元和日元之所以直到今天仍无法与美元平起平坐,这个原因占了很大比重。从这方面而言,现阶段人民币还无力扮演其作国际储备货币的角色。同时,一国货币走向国际化的过程,就是参与激烈的货币竞争的过程。一国货币的崛起,必然伴随其他货币竞争力的相对衰落。所以,在人民币走向国际化道路之后,必将会面临他国货币的强烈反击,尽管布雷顿森林体系所确立的以美元为核心的固定汇率制已经解体,但由该体系确立的美元在全世界的霸权并没有就此终结。根据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蒙代尔的研究,在银行之外流通的美元,其中大部分是美国境外国家和地区将其作为国际储备货币而持有的,只有10%-15%的美元在美国境内流通。这不仅使美国有能力承受巨额的经常收支赤字,也使美国得以影响甚至左右其他国家的货币金融政策。正因为如此,美国是最不情愿推进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国家,这同时也意味着,任何挑战美元国际货币地位的努力,均会遭到美国的反对和打压。

3 人民币宜以渐进方式逐步走向国际化

人民币走向国际化其路漫漫,面临很多问题和障碍,要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必须以渐进的方式逐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具体的实现路径,笔者认为应积极稳妥地分阶段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首先是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最初阶段,主要表现为人民币在周边国家的流通。随着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计价范围的扩大,人民币必将成为一般贸易中的计价货币和交易媒介,贸易关系的加强,贸易量的扩大必然导致非居民持有的人民币数量和对人民币需求的大幅增加。随之是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二阶段――人民币成为境外借贷资产。在境外累积的人民币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对于人民币的借贷需求必然产生,这就要求我们积极发展与完善国内金融市场,同时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合作。最后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高级阶段――人民币成为各国的主要储备资产。当人民币成为国际经贸活动和金融活动中的价值尺度和交易媒介后,人民币不仅会成为个人和企业的储备资产,也将成为政府调控市场的干预资产,人民币成了储备货币的组成部分,人民币的国际化达到了高级阶段,。但是,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要求中国政府要承担更大的金融稳定的责任;要在关键时能够承担最后贷款人的角色;中国的金融市场要更加开放,人民币将自动成为一些国家货币的名义锚。

参考文献

人民币国际化范文2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助推人民币国际化。央行最新公布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累计2.1万亿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累计发生1109亿元。人民币跨境使用迅速扩大。一方面,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另一方面,全面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跨境人民币业务从经常项目扩展至部分资本项目。此外,央行还启动了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试点工作。与14个国家或地区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总规模达到1.3万亿元人民币。2012年央行工作会议也指出,今年要顺应市场需求,稳步扩大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品种和范围。进一步做好跨境贸易和投资人民币结算工作。这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迈上了新的台阶。

人民币的回流渠道也在进一步增加。2011年10月,央行《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管理办法》,该项政策进一步解决了境外人民币的去向问题,并使跨境人民币投资更具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在一定程度上,人民币FDI可以说是人民币区域化和国际化提速的重要标志。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迅速发展。首先,通过香港处理的人民币贸易支付占人民币外贸支付的比例超过八成以上。第二,香港人民币存款余额从2010年初的630亿元,到2010年底的3200亿元,乃至2011年9月底已经猛增至6200亿元。

由是,纵观目前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与脉络,主要如下:边贸结算协定、货币互换协议、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跨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离岸市场融资、在岸金融市场开放等;而短期发展趋势则包括扩大跨境人民币结算、建设人民币离岸中心、逐步开放在岸金融市场,比如RQFII的开闸便是例证;以及将在A股市场推出国际版,允许境外企业与金融机构到境内发行A股;扩大熊猫债券发行规模,允许境外企业与金融机构到境内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等。

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人民币国际化不仅是中国经济保值增值的需要,更是掌握更大国际政治经济话语权的要求。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截至2011年9月底,中国外汇储备已达3.3万亿美元;较之2009年的2万亿美元,短短一年多激增了60%多。积累此等巨额外币财富实属无奈之举,人民币的非国际化当属主要原因之一。

为切实维护国家经济利益,将我国过高的外汇储备降下来,摆脱进出口贸易对外币的依赖,人民币国际化势在必行。而中国目前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在国际金融、政治领域,中国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还远远不及,这与人民币非国际化也有很大关系。

虽然成绩昭彰、前景光明,但仍需居安思危。自2010年6月下旬汇改重启以来,人民币在震荡中不断升值,18个月的时间,升值幅度已经超过7%。进入2011年后,人民币升值速度相对稳定;但8月以后,人民币升值一度加速,对美元中间价屡创新低,与此同时,波动幅度也在加大。期间,美国国家信用评级降低和欧债危机不断恶化成为主要的推动因素,前者推动人民币升值加速,后者使得全球避险资金回流,热钱流出,给人民币带来贬值压力。

颇引人关注的是,去年9月以来,人民币海外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市场罕见地出现人民币汇率的贬值预期。此前,这种情况只是在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爆发初期出现过。这可能意味着人民币汇率或许将进入了新的时期。主要机构开始纷纷调低对2012年人民币升值速度的预测,大多调降至3%左右。人民币汇率已经开始逼近均衡汇率。新兴市场国家自9月以来出现货币贬值,这种背景下,人民币一味升值会加大境内企业的生存压力。

不过,人民币的国际化究竟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应该经由何种路径?在国际化的过程中政府的角色该如何定位?央行行长周小川强调的“人民币能否成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取决于很多条件,但首先取决于市场参与者对人民币的态度,取决于它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而不是哪个人的主观愿望”,或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官方的态度,也与民间对人民币国际化速度的看法基本一致,亦即不能拔苗助长。

重新考量人民币汇率制度。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两个问题,其一,在国际化的过程中,人民币币值是该稳定还是持续升值;其二,国际化的终点,是否就是浮动汇率制。目前,多数专家认为,人民币应该升值,需要关注的只是升值的快慢和幅度;未来中国汇率制度的方向,将会是融入当今国际经济主导的浮动汇率体系。

其实,由于一直以来存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使得人民币国际化面临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即非对称性。这种非对称性表现为,中国对外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的主要是进口而非出口;中国政府和机构发行的人民币债券很受欢迎,但海外机构发行人民币债券的意愿却不强;香港人民币存款多,贷款相对较少。

如果升值预期一旦消失,国际化进程或将受到重大冲击。9月,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就因人民币的贬值预期遭到了单边冲击,清算银行的人民币贸易结算购售配额很快用尽。虽然此后香港金管局将配额翻了一番,但市场参与者仍然保持谨慎。

一种货币国际化的前提是币值稳定,因此,国家应分化市场对人民币单边的升值预期,保持汇率稳定,让投机资金无机可乘。对比二战后采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30年与1971年美国单方面放弃本位货币国责任后的牙买加协议体系,可以发现,前者是全球经济发展最为快速的30年,是几乎没有金融危机的30年,而后者则是使得全球进入了金融危机周期性爆发的历史阶段。

从国家层面而言,人民币汇率波动是正常的市场反应,没有哪个货币会只升不降或者只降不升,这是中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要经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应当警惕的是,不要把人民币完全当成一种投机性货币,而应当注重人民币在国际贸易支付、结算、储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紧紧抓住人民币国际化的主导权,主动防范投机性货币扭曲市场价格带来的风险。

货币走向自由兑换是个漫长的过程,一下子放开的话风险很难预料。针对此前出现的人民币汇率“触及跌停”现象,笔者建议,在适当的时机也许可以增大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围绕中间价的波动幅度。

人民币国际化范文3

亚洲开发银行数据称,2012年印尼、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等东盟5国的平均经济增长率为5.9%,比2011年的4.6%有较大提高,全球企业和资金的潮头已开始渐渐转向东南亚。

当西方发达国家引领全球经济增长依旧无望之时,新兴市场被寄予厚望,“小荷才露尖尖角”的东盟表现将格外抢镜。

2013年时逢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借这股强劲的东盟之风,在2015年东盟经济体成立之前,加筑人民币区域化的“东南亚链条”。

“”首站

如同四月的天气,新加坡的人民币业务正逐渐升温。

2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工商银行新加坡分行担任人民币清算行,新加坡可不再依赖于中银香港或内地的往来银行进行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

这一“通行令”使新加坡成为中国以外第一个拥有人民币清算行的区域金融中心,也使其朝着人民币离岸中心的目标又迈进一步。

一直以来,伦敦对人民币离岸中心这一头衔虎视眈眈。新加坡大华银行经济分析师全德健表示,伦敦非常希望成为人民币离岸清算中心,这次可以说是被新加坡抢到了“头香”。

新加坡是亚洲第二、全球第四大外汇交易中心,也是亚洲石油和大宗商品的主要交易市场,目前业界普遍认为新加坡吸收的人民币存款规模仅次于中国内地和香港。

拥有人民币清算行后,新加坡将可在不断扩张的人民币计价交易及金融产品市场上,更积极地与香港展开竞争。业界分析人士认为,这样的竞争有利于推动人民币的区域化进程。

作为东盟的重要门户,新加坡对东盟国家具有很强的辐射作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的很多大型企业把财务、运营中心设在新加坡,他们与中国之间密切的贸易投资关系,使得每年都有大量的人民币流入东南亚。

此前早有外媒称,新加坡或助人民币“东盟化”。全德健认为,此次人民币清算行落户新加坡,给新加坡的商业银行和商家带来了便利,节约了交易成本,可吸引更多企业、商家使用人民币结算。新加坡将起到人民币流动的枢纽作用,对于人民币区域化的推动作用显而易见。

从区域到全球,是任何一种货币国际化的必由之路,而东南亚正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首站。

“货币锚”

“IT精英”谢立新早年以“特殊人才”的身份,从广州移居香港,由于工作原因经常穿梭于香港、曼谷、广州等地,“人民币在东南亚的认可度很广”他说。

在广西大学东盟研究所副所长范祚军看来,人民币有潜力成为东南亚地区的“货币锚”。

范祚军指出,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为了避免美元币值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东南亚国家在与中国的双边贸易中更多选择人民币进行结算。

人民币的“稳定”形象以及中国政府在金融危机中表现出的高度责任感,使人民币在东南亚国家的流通初具规模。目前,人民币在东南亚地区已成为继美元之后的第二大重要货币,在缅甸、老挝、柬埔寨更是成为事实上的民间流通货币。

谢立新介绍,遍布泰国街头的ATM,基本都能用中国的银联卡提取泰铢,还有中文界面。“只不过银行要通过国际结算网络,汇率很不划算。”此外,商场的很多柜台可以受理中国银联卡,曼谷一家有名的连锁货币兑换所还特地开设了人民币兑换窗口。

如今,中国游客携带大量美元现金出行东南亚的现象已不多见,新加坡的一些珠宝店甚至欢迎顾客直接使用人民币进行购买,还别出心裁地在橱窗里贴出一张百元人民币来吸引中国消费者。

东南亚的一些企业、商家逐渐认识到,在与中国之间的贸易结算中使用美元已经越来越不划算,汇率损失很大,导致成本增加。

央行数据显示,2012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超2万亿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累计发生1109亿元。此外,本币互换规模及数量也在不断扩大,自启动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试点工作以来,已与14个国家或地区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总规模达到1.3万亿元人民币。

中国政法大学经济学教授杨帆表示,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生产力的持续提高,人民币仍然有20%的预期升值空间。只要升值空间存在,周边经济体就会乐意持有人民币。他预计,人民币将率先在东南亚范围内畅通无阻。

日元梦断东南亚

未来3年,人民币将迎来“突破式”发展的历史机遇。

泰国商务部前部长谢杰奎认为,人民币欲加快走向东南亚,关键是在突破东南亚国家“个体障碍”的同时,加快突破“集体障碍”,在2014年之前实现与东盟所有国家签署本币互换协议,并持续扩大规模,进而到2015年东盟经济体成立时,作为储备货币纳入其中,形成人民币国际化的“东南亚链条”。

到目前为止,越南是最不愿接受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的东南亚国家,菲律宾也算是比较难啃的一根骨头。相当一部分专家学者认为,如果以“中国”名义直接注资或入股越南、菲律宾等国的银行和资源型企业,很可能刺激到这些国家内部的敏感神经。

想当年,日元国际化的努力就没能使其跨越东南亚这道"门槛"。在1997年那场席卷东南亚的金融危机中,日本本来有机会稳定日元汇率,但选择了逃避,致使日元国际化最重要的东南亚市场彻底丧失了信心。

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丁建平评价日本这一行为时表示,日本在其中扮演了很不好的角色,日本将东南亚的资金全部抽回,同时还伴随严重的日元贬值,当时东南亚国家对日本的做法是群起而攻之的。

东南亚金融危机后,一部分国家就已经开始放弃盯住日元而随美元浮动的做法,转向了浮动汇率制。

中国应充分吸取日元国际化夭折的教训,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巨额外汇储备、稳定的币值以及东盟国家所依赖和向往的巨大市场,加快对东南亚国家的突破。

美国的“阻击”

毫无疑问,人民币区域化首先触碰的就是强大对手美元的利益。

自2009年人民币加快国际化进程以来,美国已经采取多种手段,力图弱化、淡化以及遏制人民币在区域市场的影响力,使其不能上升为全球通用的储备货币。

美国多次在不同场合释放“人民币升值”和“购买东盟”的言论,妖化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的扩张效应。

美国剑桥能源咨询公司表示,基于人民币升值后中国强大的采购能力,有必要提醒美国在东南亚的盟友高度警惕,中国将利用人民币在当地的影响力,对周边国家和地区进行掠夺性采购。

尽管印尼、泰国、马来西亚等国都希望与中国加大本币互换量,但美国多次向东南亚央行、储备银行发出“谨慎从事”的信号。

2010年以来,包括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皇家壳牌集团、日本三井等多国石油公司均被要求,在与东南亚国家进行石油、天然气领域的结算过程中,必须坚持以美元或日元作为结算单位。2011年以来,这一结算要求延伸至橡胶、棕榈油等东盟国家的优势产品中。

不难看出,美元对人民币的抵制不会单纯地从金融领域着手,而是从原料端、供应链及结算手段等进行多方施压。

此外,美国试图利用其“影子货币”——日元来遏制人民币的强势崛起。在美国的“担保”下,日本已采取资金注入的方式与越南、缅甸、柬埔寨、菲律宾等国开展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

近年来,美国持续不断地对越南进行经济、政治“投资”,包括对其注入外汇储备帮助其渡过通胀难关,都是为了绑定越南作为美国的“金融同盟”,构成人民币东南亚行程中的“短板”。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认为,在2014年下半年甚至更早,东盟经济体就将确定其储备货币或结算货币的选择范围,以及不同币种之间的比例。

人民币的加入并提高相应比重,更利于充分发挥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巨大市场作用。但美国的战略构想是,参与到东盟经济体中,给人民币留出极小的空间。东盟金融界高层甚至被游说:“人民币即将崩盘,宁可用黄金结算也不能给人民币留下作为储备货币的空间。”

领衔“优势国家”

为了阻挠人民币挺进东南亚,美国人可谓煞费苦心。

“面对美国高调地‘重返亚洲’,以及企图利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离散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日趋紧密的经济合作关系,中国需理性应对东南亚国家经济领域的‘亲美化’现象,并在金融领域采取‘去美元化’战略,见招拆招。”范祚军提醒说。

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都是热衷于推动人民币成为结算货币的国家,中国应支持这些核心的“优势国家”打造人民币离岸中心。

对于像越南这种“难啃的骨头”,中国可以采取“欲擒故纵”的战术,加快与越南周边的缅甸、老挝、柬埔寨签订本币互换协议,形成强大的“围攻”之势,迫使越南在未来接受人民币结算。

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橡胶进口国,泰国、菲律宾、越南等国80%以上的橡胶被中国所采购,中国连续6年成为马来西亚最大的棕油客户。“因此,中国完全可以将庞大的需求作为博弈的砝码,要求供应商以人民币进行结算,削弱美元在东南亚大宗商品的定价权和交易权。”印尼橡胶协会执行主任TJIA ERWIN TUNAS这样建议。

同时,中国应加快建设中国银行业在东盟的分支机构,畅通人民币结算渠道,注重对小微企业的服务。这部分企业虽然块头小,但是数量多,在东南亚国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话语权,在增加当地就业率、刺激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毛细血管”的作用。

以这种民间认可度“倒逼”东盟国家对人民币的全面认可,不失为一计良策。

此外,由于欧债危机和美国经济尚未走出泥潭,未来几年将是东南亚国家金融机构并购重组的关键时期。中国不仅要参与,还要“领衔”,布局中国-东盟银行,吸引有实力的东盟国家进驻其中,在基础设施投资领域形成强大的融资能力,赢得东盟国家对人民币的认可。

深海有浪

当今的金融世界并不太平,问题太多,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成为现实诉求。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认为,由单一的货币充当国际储备货币显然已经不再适应全球经济发展的现状,储备货币发展的长期趋势是多元化。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储备货币和国际金融体系都将经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

人民币区域化有利于整个东南亚地区摆脱美元贬值的不利影响,从而摆脱由美元霸权造成的不平等的经济关系,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但同时,随着区域化的推进,相应的“防火墙”体系也要加速树起,以应对人民币跨境流通的风险。

范祚军分析称,人民币的境外流通尚未纳入到正规的金融服务体系,出境、回流大都通过“地摊银行”和“地下钱庄”进行,这不仅增加了人民币“体外”循环给交易者带来的风险,也不利于中国获得人民币境外供给和需求的准确信息。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陈道富指出,应将人民币区域化与我国宏观调控能力、金融市场发育程度相结合,避免境外人民币市场发展后,对国内政策的倒逼,切忌在对“转轨”复杂性把握不大、看不清情况下的“试一试”。

陈道富建议从货币管理、资本账户管制和金融市场开放三个层面构建风险防范体系,管理和引导海外人民币的市场供求,调节境外规模和流动渠道,控制人民币回流规模和难易程度。

人民币国际化范文4

关键词:人民币贬值 原因 国际化

2014年以来,人民币汇率由升值趋势转变为逐渐贬值,特别是2015年811汇率改革之后,人民币贬值预期不断强化。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不是一方面原因导致的,是在内因、外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的,它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真实写照,是我国综合实力的反映,同时也彰显着我国的国际地位。导致人民币贬值的原因有很多,人民币贬值带来的影响也有利有弊。

一、人民币贬值的原因

1.内部原因。

人民币贬值与中国自身的发展有着必要的联系,内因是事物发展的主要因素。

1.1我国经济步入增速换挡期。

进入“十二五”之后,我国经济增速下行趋势非常明显,总体来看,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9.3%,2012年和2013年均为7.7%,2014年进一步下降到7.4%,据最新公布数据,2015年GDP增速为6.9%,我国经济增速逐渐从高速增长阶段向中高速增长阶段换挡趋势明显。大多数专家学者预测“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维持中低速增长的可能性较大。由于宏观经济疲软,产业结构处于转型升级的阵痛中,我国的消费能力逐渐降低,为了刺激经济的发展,我国调整了银行的相关利率,下调了银行的利息以及存款准备金率,从而使整体利率下降,直接降低了我国的货币的吸引力,形成了人民币汇率下降的局面。

1.2中央银行的主动引导。

中央银行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调节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自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已历经近十年的稳步升值,这种升值是单边的,汇率的波动性很小,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者需求,引起套利风险。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化解套利风险,央行主动进行引导,购入了大量的美元,在此基础上引导着人民币进行贬值。此外,中国改革进程缓慢,经济结构性调整、系统性风险防控、实体经济下行、债市违约浪潮、失业人口增加等等都对人民币施加了贬值压力。

2.外部原因。

2.1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

2015年,全球经济依然在金融危机投射的阴影中低速徘徊,油价继续暴跌,大宗商品价格进一步急跌,欧元区通货紧缩风险日益加大,各国经济增长形势分化,金融市场担忧情绪持续蔓延。除了美国之外,其他国家经济依然乏善可陈,欧元区和日本经济复苏始终乏力,新兴经济体面临增长放缓、资本流入减少、外汇储备下降和货币贬值等压力。此外,受欧洲部分国家与ISIS交战、难民涌入欧洲、希腊债务问题等影响,欧央行可能被迫释放更加宽松的货币政策,欧元区的宽松政策会导致欧元走弱,美元走强,从而变相加大人民币贬值压力。

2.2美国的经济复苏及财政货币政策改变。

为应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美国推出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取得刺激经济复苏的明显效果后,于2014年逐渐退出这一货币政策,美元的国际地位强势回归,美元汇率阶段性升值,许多新兴经济体货币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贬值,人民币汇率明显承压。2015年美国9年来首次加息,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之后导致信贷条件趋紧和新兴市场偿债成本上升,加剧了美元的升值预期,国际资本回流明显,进一步加大了人民币贬值的压力。

二、人民币贬值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自由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长远发展策略,目的在营造一个稳定的国际货币环境,以助其经济持续发展,回避国际货币投机者对人民币进行的投机冲击而引起的货币危机。2015年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从2016年10月1日起,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pecialDrawingRight,简称SDR)货币篮。这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人民币贬值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民币跨境结算功能方面。

人民币的贬值将影响人民币的跨境结算功能的进一步发挥。从理论方面讲,人民币的贬值是不利于其跨境结算的。第一,人民币的贬值直接影响了境外企业以及个人的需求,他们降低了人民币的储存量。人民币的贬值会给境外企业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面对这种情况,境外企业自然而然的会减少人民币的使用,在结算的时候人民币就会面临着困境。此外,人民币贬值,我国的进口就会受到影响,并且在进口结算的过程中,人民币的使用率会降低。

2.人民币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综合国力、国际地位的逐渐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逐渐。2014年,在英国人民币债券被首度发放,人民币从此有了自己的储备功能。到2015年初,在整个世界上已经有40多个国家以不同的形式对人民币的储备功能进行了认可。人民币是继美元、欧元、以及日元、英镑、加元等货币之后的新的具有货币储备能力的货币,是当前全球第四大交易货币。而人民币的贬值直接给人民币的储备货币地位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人民币的贬值给储备人民币的国家带来了恐慌,对其经济带来不利影响,动摇了其储备的信心,不利于人民币国际储备货币地位的稳定。

3.中国经济控制力。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经济控制力也逐渐增强。对于中国的经济控制力来说,国外投资是最主要的控制方法,通过对外进行大量的人民币的投资,可以掌握一些境外的企业,从而实现对其经济发展的控制。人民币的贬值直接给我国对外投资带来不利影响,却给外商带来了较便利的投资渠道,有利于促进外商投资。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会通过生产成本以及财富效应这两个途径给我国的对外投资产生影响。

3.1生产成本。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国人民币贬值,相对来说在我国投资的外商的外币就会相应的有所升值,在这个基础上来说,外商投资的生产成本是降低了的,在生产的商品的销售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外商的投资利润是增加的,我国货币的贬值给外国的投资直接带来了高回报的利润,这样一来就会吸引更多的外资来我国的投资,给我国本土的企业带来挤压与激烈的竞争,加大了外商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影响,从而给我国的经济控制力带来很大的制约。而面对这种情况,我国人民币贬值却给我国对外投资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我国货币的贬值使我国的钱与原本比起来在外国不如以前那么值钱,因此要想在境外进行投资所耗费的资金是原来的好多倍,加大了投资的资本压力,从而会使我国减少对外投资,对外投资减少就会直接导致我国对外经济的控制力下降。

3.2财富效应。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国货币的投资势必会引起国外资本的进入,他们加大投资建厂,发展经济,给我国的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好处的,可以使我国市场资本主体多元化,给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带来提升,但是产生的利益和利润却转入他国。由此可见,人民币的贬值提高了我国的对外投资成本,却降低了外商在我国的投资成本,不利于我国的对外投资,却有利于外商的对内投资,使原本经济下滑的中国的对外投资面临着困境,从而制约着我国在国际上的经济控制力的增强。

三、结语

从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上来看,自2014年以来,我国的人民币汇率逐渐呈现出了下降的趋势,2015年更是出现加速贬值的迹象。造成人民币的贬值的原因有很多,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导致的,内因是主要的,外因起着推动作用,人民币汇率受到中国经济的发展、国际经济形势复杂,以及中央银行、美国的经济财政货币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人民币的贬值不仅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对人民币的国际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我国人民币的跨境结算出现了困难,对人民币的储备货币的地位造成很大冲击,使我国对外投资变得困难,不利于我国经济控制力的增强,不利于我国经济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玉锦.近期人民币贬值原因及影响分析[J].辽宁经济,2014,04:30-31.

[2]袁晓敏.人民币贬值的原因及影响[J].中外企业家,2015,08:91.

[3]郑慧敏.人民币贬值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分析[J].金融经济,2015,08:35-38.

人民币国际化范文5

【关键词】 人民币国际化;国际金融危机;美元弱化

一、一国货币国际化的必要条件

1.一国的经济实力是决定其货币国际地位的最主要的因素。“强国无弱币,弱国无强币”,一国的经济实力在很大的程度上代表了该国的信用度。正如商业银行贷款给私人或者企业时,首先要考虑和审查的就是该私人或者企业的信用情况一样,要国际交易者和投资者接受另外一国的货币也要考察该国的信用,而该国的经济实力很好的给予了本国信用的支持。

2.一国的政治实力是决定其货币国际地位的必要支撑。 一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力量越强大,国际声望和地位越高,该国就越稳定,信用度越高,其经济发展就会越快,该国的货币成为国际货币的可能性就越大。

二、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

(一)国内的经济基础

1.强大的经济实力。中国依靠着牢固的基础和得力的政策,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335353亿元,约合4.92万亿美元。虽然世界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带来了负面影响,危害不大,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率仍然位于世界前列,给予了人民币很大的经济支持。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拥有的巨大的潜力,增强了对人民币的信心。

2.充足的外汇储备。外汇储备是我国国际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了我国对外支付和清偿的能力。我国的外汇储备一直保持着高速的增长,我国国际收支也一直保持着顺差,2008年外汇储备增加到了19460.30亿美元,到2009年中国新增外汇储备4531亿美元。高额的外汇储备表明了我国具有充足的对外支付和国际清偿能力,可以很好的抵抗此次世界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冲击,是国际金融风险的防护林。

3.稳定的人民币汇率。人民币外汇汇率可以分为三个时段来讨论:1994年之前,我国人民币外汇汇率波动幅度较大,在1994年进行了汇率并轨,进行外汇管理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外汇汇率基本稳定在827左右;到2005年,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来,人民币汇率基本上是稳中有升;到2009年6月为680左右。在世界金融危机冲击波下,人民币还可以保持稳中有升的币值是很不容易,这得益于我国的经济实力与国际储备的充足水平。人民币对内价值也很稳定,通货膨胀率一直稳定的保持在低水平。

(二)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周边化

为化解金融危机带来的流动性不足,提高市场投资者信心,我国中央银行频频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签订以人民币/外币的形式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双边货币互换国家的扩大以及协议金额的提高,为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创造了机会。在清迈倡议框架下,截至2008年12月12日中国央行与韩国央行签署货币互换协议起,中国央行已与中国香港地区、韩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白俄罗斯、阿根廷等6个国家和地区的央行及货币当局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总额达到 6500亿元人民币。

受货币互换协议的鼓励,在中国和那些与中国签订货币互换协议的他国之间,以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货币将会越来越普遍。通过货币互换支持需要救助的新兴和发展中国家,既有利于中国稳定周边环境,也有助于帮助新兴和发展中国家提振信心,共同应对危机。货币互换协议不但为周边经济体提供了支持,也有助于巩固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加快其成为地区甚至全球主要货币的进程。

(三)美元国际地位呈下降趋势

纵观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演变历程,美元的国际地位与美国经济实力息息相关。随着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霸主地位的逐步降低,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等的地位也相应降低。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市场对使用人民币作贸易支付结算货币的期望与需求增加,对美元、欧元等国际贸易主要结算货币的需求减少。国际贸易中一般将美元作为国际结算货币,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元波动剧烈,如果继续用美元作为结算货币,会造成其他国家之间的汇兑损失,人民币由于币值相对稳定而倍受青睐,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可以大大降低汇兑风险。

中国应当抓住此次金融危机带来的机会,加快人民币自由化的进程,完善国内的金融体系,采取相应的战略逐步让人民币融入到国际储备货币体系中去,打破现在美元、欧元主导下的西方世界的储备货币格局,促进多极储备货币体系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人民币国际化范文6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 重要性 突破口 前景

一、关于人民币国际化

(一)货币国际化

一般来说,一国货币根据国内经济发展情况由本国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决定其发行的数量以及发行的时间,是一国独立的重要表现形式,任何国家不得干预他国货币的发行。一国货币通常并不参与它国经济活动,如果该货币参与到他国甚至是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活动,则可视为国际扩展的货币职能,或称为该货币的国际化。货币国际化的使用被定义为一种超越国界的货币,在海外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国内居民和非居民使用和持有,我们可以看到,货币的国际化包含了货币职能和使用范围的扩展,货币所执行的计价规范的实施,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存储功能都扩展到世界,即国际化的货币职能在全球范围内以上执行,广泛地在国际贸易、结算中应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国际货币定义为: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发挥类似金属货币的作用、可以为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所持有、可作为外汇平准基金干预外汇市场的货币。

(二)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的实质是对人民币跨境流通逐渐实现成为国际公认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从本质上讲,人民币国际化包括以下三方面:人民币现金在境外享有一定的流通度,在国际贸易结算的人民币交易必须达到一定比例;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成为国际金融银行的主要投资工具,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市场领域不断扩大;世界多数国家接受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这是货币国际化衡量的通用标准。也可以这么理解,结算职能,投资职能和储备职能是人民币作为一种国际化货币应该具备三种基本职能。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性

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活动的参与中有一个固有的缺陷是国家在国际贸易和外国投资或债务中是以美元或其他国家货币而不是以当地货币计价,所以在国际汇率的波动中国家经济会遭受不可磨灭的伤害。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发展中国家的这些缺陷充分暴露出来,美元持续升值,前期流入资本发规模撤离,泰国一向采取紧盯美元汇率制度出现严重贸易逆差,外汇储备已接近枯竭在放弃固定汇率制度时,这是发展中国家以非本币对外借款导致金融危机的典型案例。

不同于上个世纪,本世纪头十年,持续贬值便是美元出现的趋势,中国赢得出口和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快速增长,然而受到不小损失是亚洲国家的自我保险大规模储备美元的普遍状态,亚洲国家的自我保险大规模储备是不小的损失,疲软的货币将不会成为一种国际货币,相比较,作为已经是全球经济大国的中国,有能力通过人民币国际化来摆脱这种不利的局面。国际贸易、投资、金融资产及负债的交易中能用人民币来计价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最低目标,即发挥人民币国际的计价功能,因为只有通过计价,中国经济和中国的各类经济主体才能远离汇率波动的风险,远离美元本位制的系统性风险。发行国必须承担与国际铸币税对应的国际责任,事实上,很多小国很大程度上基于对美国的军事保护的依赖支持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如果哪天美国不再承担国际责任,美元本位制也会陷入崩溃,因此,我们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应该不单单只是铸币税的获取,还有人民币在商品和负债方面计价功能的发挥。

三、人民币国际化突破口及目前状态

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我国应当鼓励企业海外投资,应该金融先行,推动人民币资本项下可兑换,近些年来,我国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我国境外投资增速一直在加快,但是由于人民币国际化还没有走到资本账户开放程度,企业“走出去”仍受限,此外,虽然投资的加速增长,但被拒绝的公司还是常见的,同时,即使华为,中兴这样强大的实力的企业也不能幸免。人民币国际化的完成无疑是个渐进的过程,需在小范围内先行先试并逐步扩大,存贷款规模,所拥有金融机构数量,金融从业人数,证券市场交易量是一个城市是否称为金融中心最重要的几项指标,用这几指标进行比较,国内市场中无疑表现最为突出的是上海,不仅如此,上海凭借资源整合优势,独特的区位,加上其腹地辽阔,综合交通运输网络规模大等等优势拥有着无可替代的引领作用,成为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贸易区无可厚非,随着上海自由贸易区引进境外贸易企业、金融机构、物流企业等主体,以人民币计价的计价和支付手段将得到快速发展,这将加快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成为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的突破口。

大而不强的中国当前贸易,企业在贸易中没有充分的人民币结算意愿与能力,中国金融机构国际化的发展落后于中国的贸易发展,人民币与外币的直接兑换数量在外汇市场上过少,租用美元、欧元的全球清算系统使得人民币交易费用进一步提高,由于对人民币的国际使用不方便,虽然少量的中国企业在当地货币结算跨境人民币结算减少汇率风险,跨境人民币结算多用于进口,导致更为复杂化的国内资金流动,跨境人民币结算尽管让少量以本币结算的中国企业减少了汇率风险,但是它使很多结算的进口企业失去了对人民币升值的利润机会,等等这些都是目前面临的弊端。

四、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