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分数的意义练习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分数的意义练习题范文1
摘 要 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高等艺术类院校学生的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影响高等艺术类院校学生体育锻炼的因素,为高等艺术类院校组织和管理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提供理论依据,对高校开展体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高校 艺术 学生 体育锻炼 现状
一、前言
高等艺术院校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高等艺术人才的主要基地,承担着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的艰巨任务[1]。目前,艺术类院校学生身体素质和活动能力不断下降,这不但影响了自身的体质和健康状态,而且影响了学业。因此,学生身体状况是否良好已不是单纯的个人问题,而是关系到整个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与其他高校相比,高等艺术类院校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学校课程的设置都体现了其专业特殊性。通过对高等艺术类院校学生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分析,不仅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需要,还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其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代表性,为高等艺术类院校组织和管理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提供依据,对学校开展体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从四川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广西艺术学院、吉林艺术学院随机抽取40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经查阅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根据本课题研究目的,遵循体育科研方法和社会学制定问卷的原理和方法,设计了《高等艺术类院校学生体育锻炼现状调查问卷》,并进行了效度和信度检验,在四川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广西艺术学院、吉林艺术学院每所学校随机抽取100名学生发放问卷,共计400份,回收368份,回收率92%,其中无效问卷19份,共回收有效问卷349份,问卷有效率为87%。
2.文献资料法:根据本论文研究目的和内容的需要,对各种期刊数据库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和查阅,整理和搜集了有关本课题的研究资料,对其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和提炼。
3.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均取无记名形式,运用SPSS统计软件和Excel统计软件对所调查的有效数据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4.逻辑分析法:运用归纳、演绎、类比、综合等逻辑分析法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论证了有关结论和建议。
三、结果与分析
(一)高等艺术类院校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现状
体育锻炼意识是人们对体育的认知、价值观念及在体育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思维活动等思想观念的体系。体育锻炼意识的强弱对体育锻炼行为起着促进或阻碍作用,因此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是促进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重要条件[1]。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喜欢程度是开展学校体育活动的一个重要指标。经调查,喜欢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占58%且男生多于女生,不喜欢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只有8%,有34%的学生选择“一般”。这反映了高等艺术类院校学生体育锻炼的态度是积极的。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并运用课堂上所学的体育知识和技能,指导课外的体育锻炼。
(二)高等艺术类院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
1.高等艺术类院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场所
学校体育场所是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保证。通过调查可知,高等艺术类院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场所选择人数最多的是学校体育场所,占调查总人数的69%,选择营利性场地进行锻炼的占调查总人数的24%,选择社区场地的占4%,其它场地的占3%。由此看出,由于学生自身经济条件有限,大多数学生会选择学校的免费体育场馆设施,在营利性质的社会体育场馆健身的学生较少。
2.高等艺术类院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形式
通过调查,高等艺术类院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形式选择“个人锻炼”的人数最多,占调查总人数的57%;选择“与朋友同学一起”的占调查总人数的31%;选择“与家人一起”的占调查总人数的6%;选择“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的占调查总人数的6%。这一结果反映了艺术类院校的大学生个性化,风格化表现得尤为突出。艺术类专业的大学生个人本位主义较强,集体观念较弱。比较注重个人在专业及其它领域的突出能力,而不太注重团队合作。艺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将走向未来的艺术类院校大学生培养成一批受人们欢迎、社会接受的文化艺术事业工作者,而不是一个独往独来、远离社会生活的“个体职业者”。
3.高等艺术类院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频度
体育锻炼频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是衡量参与者锻炼效果的重要指标,还是反映体育锻炼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问卷表明,每周参加体育锻炼在1-2次的学生占调查总人数的63.2%;每周参加2-3次的学生占调查总人数的26.1%,4次及以上的占调查总人数的10.7%。这一结果说明目前高校艺术类院校学生参加的体育锻炼少,频度低,尚未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及生活习惯。因此,要丰富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培养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4.影响高等艺术类院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分析
影响高等艺术类院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调查显示,影响高等艺术类院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第一因素是懒惰,占调查总人数的46%,由于艺术类学生受其专业特点的影响,普遍存在一切以个人感悟、喜好为出发点,以自我为中心,集体性较差、纪律观念较淡薄、生活作风较懒散等现象;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第二个因素是体育设施不足,占调查总人数的31%,因为艺术类院校对体育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体育设施相对滞后,体育器材缺乏,没有足够的运动场地,使得原本想要运动的学生因设施问题不得不放弃,同时影响了体育教育的发展;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第三个因素是没有人指导,占调查总人数的14%,学生仅靠课堂的体育锻炼是不够的;影响最小的是身体和经济的原因,分别占调查总人数的6%和3%。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高等艺术类院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较积极;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大多数学生选择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在营利性质的社会体育场馆健身的学生较少;高等艺术类院校的学生个性化,风格化表现尤为突出,集体观念淡薄;学生参加的体育锻炼少,频度低,尚未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及生活习惯;影响高等艺术类院校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其心理因素的影响即惰性。另外,学校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校对体育的资金投入不足,体育设施相对滞后,体育器材缺乏等因素也是影响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
(二)建议
高等艺术类院校应努力提高学生的健身意识,积极营造参与加体育锻炼的氛围和环境,同时加强对体育活动的宣传、管理和引导,并培养具有艺术特色的校园体育气氛,以促进学校体育和学生个性体育的发展,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及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2]。加强高等艺术类院校学生思想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教育,培养人文精神文化。通过各种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集体主义精神。还应加大对学校体育的软硬件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提供充足的体育场馆设施,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提高体育锻炼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侯昌松,吕进.高等艺术院校学生体育锻炼现状调查与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6(3):130-131.
[2] 付玉娟.黑龙江省艺术类院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3] 韩晗,姚业戴.艺术类院校学生体育意识特征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15(11):39-40.
分数的意义练习题范文2
关键词: 根本原因分析法;住院患者;全膝关节置换;功能锻炼;满意度
根本原因分析法(root cause analysis,RCA)是一种回溯性失误分析法,对已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科学分析找出整个系统及过程而非个人执行上的过错与责任[1]。在回溯性对我科住院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满意度调查统计分析发现,平均满意度85%,低于我院的95%的规定。我科作为国家级重点专科,月平均住院约170人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全膝关节置换患者也越来越多,2015年6月起,我科针对全系关节置换患者功能锻炼过程中所发生的问题,结合本科室的工作特点,制定了全膝关节置换围术期功能锻炼指引流程,加强医护、护患、医患沟通交流及方法指导,住院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现报道如下。
1 RCA分析
回溯性分析我科室2014年6~12月患者所填写的"功能锻炼满意度调查表",针对患者不满意的地方排查整个功能锻炼过程中非个人执行上存在的问题。
1.1确认调查人员 成立功能锻炼质量改进小组,其成员包括上级医师、主治医师、责任护士各一名,由责任护士向患者提供"功能锻炼满意度调查表",护士长任督导,负责全膝关节置换功能锻炼指引流程的再造和质量改进。
1.2 确认根本原因 小组成员根据收集到的资料信息,运用鱼骨图从人医护、患者)、环境、指引流程等方面,分析功能锻炼过程中出现的护理不满意的地方。结果找出引起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满意度不高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功能锻炼指引流程;医护、护患、医患沟通交流及方法指导欠缺。
2 实施改进措施
2.1 立足根本原因制定优化功能锻炼的指引流程
2.1.1 功能锻炼指引流程 准备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入院,责任护士须进行评估,内容包括:①健康评估:受伤史、现病史、既往史;②身体评估:望、触、动、量4种方法进行身体评估;③心理、社会评估 。医护沟通,为患者量身定制功能锻炼方案,根据患者的病情及理解能力,由责任护士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功能锻炼的方法指导患者进行锻炼,最后根据患者的反馈及临床恢复情况进行效果评价。
2.2 加强医护、护患、医护间的沟通,提高患者满意度 责任护士要与主治医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为患者量身定制出功能锻炼的方案。进行功能锻炼之前,可与患者进行一些沟通,可包括生活习惯、爱好、既往的病史、住院期间的担忧等等,快速建立起信任关系。告知患者在术前、术后的一些注意事项以及功能锻炼的重要意义,将功能锻炼的方法通过语言、肢体语言、书面资料或影像资料传递与患者。护士长每日对流程实施的质量进行检查评价并做好记录。每月针对流程实施的过程出现的问题及患者反映的问题进行讨论,制定改进措施,进一步完善工作流程[2]。
3 结果
2014年6月以来,我科住院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围术期功能锻炼利用根本原因分析法进行管理,进一步优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质量,使住院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围术期功能锻炼满意度由86%提高到97%。
4 讨论
4.1功能锻炼指引流程优化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 患者初到医院,对环境不适应,同时又饱受病痛的困扰,认为手术、功能锻炼可以改善痛苦的状态,而我科的护理工作量大,尤其是上午的高峰时段,功能锻炼指引流程可以对医护人员起到提醒作用,按照工作要求一步步进行,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重复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4.2 功能锻炼中强调医护、护患、医患沟通 人性化服务,体现护理队伍的良好职业形象和素质,增强患者的整体信任感[3]。医护充分的沟通可以使患者获得更适合自己的功能锻炼方案;护患沟通可以使患者获得很好的配合,使功能锻炼工作更顺利的进行。运用RCA分析引起住院全膝置换患者围术期功能锻炼满意度不高的过程,找出最根本的原因,制定优化功能锻炼指引流程,做到患者的知情同意,而统一的标准化指引流程,又可以帮助护士把指引转化为每一个具体的措施落实到功能锻炼工作中,培养护士"脑到、心到、行为到"的习惯,使功能锻炼指引流程更标准化,提高了工作质量,提升了患者满意度[4]。
参考文献:
[1]盛佳文,金可可,曹艳佩,等,根本原因分析法实践研究[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1,18(1):20.
[2]张杰.根本原因分析法在提高门诊输液患者满意度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4,21(5):20.
分数的意义练习题范文3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扎实有效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开发智力、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如何设计合适的数学课堂练习,以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真正实现课堂练习扎实有效,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谈如何使练习的设计与应用扎实有效。
一、深度解读教材和教师教学用书,对课后习题进行深度剖析
要想设计出有效的练习,必须对教学内容的编排地位和编者的编写意图有准确的把握,对课后每一个习题进行深度剖析,并结合本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创造性地使用习题,只有这样,我们设计练习的时候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从整体上看,最新人教版教材在课后习题的编排上总量适中,层次清楚,形式多样,图文并茂,教法、学法融于一体。每一个新知过后都配有不同层次的练习。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意义》一课为例,对其课后的习题分析如下:有关百分数的读写法的练习题有“做一做”的第1、2题和“练习十八”的第1、2题占了本节课习题总量的85%左右,有关意义的习题只有“做一做”的第3题和“练习十八”的第3题,占总练习题的15%。我认为这样的练习题的比例对我们班学生来说的话不太合理,重点不太突出。理由是:百分数的读写法属于比较简单的知识点,思维含量比较低,安徘的习题量偏多;而百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习题量又不足,不利于学生理解这一重难点。综上所述:人教版“百分数的意义”一节的练习题有如下特点:题量适中、类型比较单一、基础题多、综合应用题少。
大家都知道,新课程标准或是教材,往往都是按照最为一般的学习对象来编排的。因此,作为一线教师,在练习的设计与实施上,一定要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习题,可以对习题进行再加工,要尽可能地满足不同层面学生的练习需要,这样才能使练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更强。如“百分数的意义”这节课的练习通过这样对习题分析之后就可以在设计练习的时候从题量上,思维训练上,一题多解等方面上进行调整。
二、深度挖掘教材练习题的练习功能,体现分层练习
学生是练习的主体,给不同水平的学生布置不同程度或不同要求的练习,使不同学生各得其所。如在“百分数的意义”这一课“练习十八”中第3题要求在百格图(100个小方格组成的方格纸)中自由设计一幅你喜欢的图案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最低层次的要求:你设计的是什么图案?图案占整个方格的百分之几?中等层次的要求:图案中各种颜色的方格占整个方格的百分之几?高层次的要求:在你设计的图案中找到尽可能多的百分数?这样同一个题目提出三种不同层次的解题要求,逐步递进,不断提高,允许学生选择。这样的练习要求具有弹性,以适应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三、切实遵循课堂练习设计的原则,精心设计课堂练习
首先,练习的设计要有目的性,要从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紧扣教学目标,有的放矢。不追求数量,要讲究质量。其次,练习设计要有层次性。一堂课的练习,要有多层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组成一个练习系统,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有一定数量的基本练习和稍有变化的习题,也要有一些综合练习和一些富有思考性的习题,但不要太难。再次,练习设计要有思考性。练习设计要尽可能避免机械重复,要能启发学生的思考。运用开放性习题,设计一题多问,一题多解等,题型要新颖,以便引起学生的注意,促使他们思考。最后,练习设计要有趣味性。设计的练习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教学效率。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儿歌、小故事、数学游戏、小组竞赛等练习形式,寓学于乐,增强学生的练习兴趣。
四、在练习拓展应用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日本著名的数学家米山国藏曾深刻指出:“纵然学生把数学知识忘记了,但数学精神,数学思想方法也会深深铭刻在头脑里,长久地活跃于日常的业务中。”所以,学生学习数学思想方法是学习数学的终极目标。精心设计练习也是有效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途径。一些蕴含数学思想的练习,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还能有机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在拓展应用的过程中提升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和掌握。因此,教师在设计练习的时候,要精心选取素材,并根据学生的的解答不失时机地恰当地给予评价,让学生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提高解题技能,更重要的是学生收获了数学思想方法。例如,在学习了“相遇问题”后,老师可以设计这样一道趣味习题:一只小白兔和一只小灰兔在相距100米的两棵大树旁同时相向而行,白兔每秒跳6米,灰兔每秒跳4米,一只小狗与白兔同时前进,每秒跑10米,小狗为了表示对两只兔子都很友好,当小狗遇到灰兔时,马上折回去接白兔,遇到白兔时又折回去接灰兔,小狗在两只兔子之间来回奔跑,直到白兔灰兔相遇。问小狗来回跑了多少米?这个题从文字表面上来看很复杂,但其本质是:小狗跑的路程=小狗的速度×时间,虽然小狗来来回回跑,但他跑的时间是与两只兔子的时间是一样的,从而可列出式子:10×[100÷(4+6)]=100米。这样一道看起来麻烦的问题通过化归就解决了,化归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也是一种最基本的思维策略,更是一种有效的思维方式,学生一旦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不仅能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完善,也为学生未来可持续性发展奠定智慧基础。
五、让学生在练习后,留下数学经验
分数的意义练习题范文4
关键词: 例题教学 断层 建构 拓展 提升
所谓数学“断层性”例题,是指学习内容跳跃较大,例题与练习题难度不匹配,例题肤浅、难度小,课后练习题却难度大,数学知识衔接之间存在空白。小学数学课本中的例题是数学教材的核心内容,例题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它直接影响到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实现小学数学“断层性”例题的创新教学呢?
一、在活动中主动建构
小学数学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建构主义的数学学习观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和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对象。[2]所以教学“断层性”例题,就要充分设计和利用好数学活动。
例如,“圆的认识”(人教版教材六年级数学上册)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也是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低年级教学中虽然也出现过圆,但只是直观认识。圆的教学是学生认识曲线图形的开始。教材中没有直接给出“圆是什么”的概念,教材给我们呈现的主题图是城市广场的生活场景,里面包含了很多圆形的物体。教学时教师可以把它作为圆的起点来讲授,课前让学生收集圆形的图片。实际教学中,学生可能会提出用圆规画圆的方法,教师不用回避,说明这种方法将在后面学习。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加强动手操作,先介绍用一条绳子如何围成一个圆,接着在“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时设计折圆形纸片找发现的活动,定义圆心、直径和半径的概念。然后在研究“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时,同样通过开展数学活动让学生探索发现:先让学生动手量直径长度并总结直径的特点,又提出问题:圆的半径有什么特点?有的学生采取了测量的方法,有的通过对折发现以圆心为中点的同一直径上的两条半径长度是相等的。最后提出:“同一个圆里直径和半径的长度有没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关系?”学生在经历了前面的探索过程之后,很快猜出了它们之间的长度关系,并利用直尺量长度、对折描述等方法给出了证明。
二、在练习中有效拓展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以最简分数为媒体,培养约分的技能:
要使约分过程比较简便,应该选用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约数去除。让学生写出除以公因数的步骤,再逐渐过渡到划掉分子分母的阶段。为了衔接“分数的乘法”(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如3/14×7/9=3×7/14×9=1/6中出现的“约分”知识点,还有“解比例”(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如18∶12=x∶16,x=18×16/12,x=24.解方程过程中也出现的“约分”知识点,教师有必要在教学“约分”例题时补充形如35×12/15×42的练习拓展题,比比看,谁是“约分大王”。帮助学生不仅掌握约分的方法,而且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约分。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材中,没有出现“繁分数”的概念,但到了“分数的乘法”(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和“解比例”(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中又出现了“繁分数”的约分形式。因此,教师应该未雨绸缪,架设数学知识“桥梁”,充分运用知识的迁移,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主动,同时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为学生的后续学习瞻前顾后、伏笔铺垫。
三、在整合中快速提升
小学数学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在精彩纷呈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我们数学的身影,然而生活中的这些充满生机活力的数学教学素材和内容却很难在教材中反映出来。因此,现实的生活材料和生活事例才应该是学习数学的载体,它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到处是数学,数学就在生活中。[4]
例如,教学求百分率的实际问题(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例5时关键是理解出勤率的含义。教材指出,出勤率就是实际出勤人数占应出勤人数的百分之几,把求百分率解释成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还要让学生反思:出勤率能高于100%吗?练习里出现求成活率、合格率、出粉率、普及率、命中率……教材没有解释这些百分率的含义,让学生在理解出勤率的基础上,体会并说说这些百分率的含义,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感受百分率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这样便为学生提供了数学知识的“原型”问题,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数学化过程。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现象中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事实证明,在数学“断层性”例题教学中,还要借助多媒体手段,才能将数学问题生活化,从而使例题教学能创设生活情境、摄取生活原型、再现生活现象、联系生活事实、赋予实际意义、回归生活实践。因此,我们必须关注生活中相关的信息资源,与教材中的例题有效整合,最大限度地扩充教学知识量,使学生跳出只学习课本内容的局限性。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例题的“缺失修复”要重视思维过程的指导,要全面呈现发现过程,暴露如何想,揭示怎样做。通过例题教学,教师应该采用合理的策略,运用教学机智,引导学生从例题得到启发,完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优化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金成梁.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8.
[2]李晓梅.小学数学典型课示例[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4.
分数的意义练习题范文5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03—0058—01
一、分层教学的重要意义
以前,由于班级人数过多,某些教师基本采用针对中等水平的学生进行教学,导致基础较差的学生学习更差,尖子生也没有得到提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把握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分层进行指导,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获得成功的喜悦。实践证明,进行分层教学,学生不仅能有效地提高成绩,同时还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最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得到增强,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因此,实施分层教学,无论对学生生理和心理健康,还是教学效果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在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分层教学的几点建议
1.对学生进行分层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因此,在分层教学时,首先应将学生进行分层。分层时,应根据学生平时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考试成绩等,对学生进行评定,分为基础较差、中等和尖子生三个级别。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要多加帮助,不强求他们跟其他学生一样做一些高难度的题目,而是在教师的帮助下先掌握课本上的基础内容,并给其布置一些简单的练习题目,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而对于中等层次的学生,则应该引导他们自主地掌握课本上的基础内容,要求他们独立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目,并要求他们向尖子生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对于尖子生,教师则应该对其进行专门的培养,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让其进行专门训练,让他们在巩固自己基础知识的同时,获得更大的发展。
2.对教学过程分层
在对学生进行分层之后,可以鼓励各个层次的学生向比自己高一层次的学生学习,并制订自己的学习目标。通过相互激励,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采用低起点、缓坡度的多层次化教学方式。既能使基础较差的学生能够听懂相关内容,又能够对尖子生进行拔高训练。例如,在教学中的提问环节,教师应将简单一点的问题交给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回答,而对于尖子生则应选择一些有难度的问题。对待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也要及时地帮助他们解决。另外,教师的责任并不是将自己的所有给学生,而是启发他们自己去学习,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帮助和鼓励他们。
3.对教学练习分层
数学是一门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去做的课程,无论是课堂练习还是课后作业,只有学生自己动手去做,才能够真正地理解。如果在课堂练习或做作业的过程中,给所有的学生都布置难度较大的题目,那么学习较差的学生则无法完成,打击他们的自信心。相反,如果都布置一些简单的题目,那么尖子生则达不到训练的目的。因此,教师要对练习题分层进行设计。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布置一些基础的、稍微有点难度的习题,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对于成绩优异、善于钻研的尖子生,则要布置一些难度较大的习题,从而满足他们的求知需求。
分数的意义练习题范文6
关键词:小学数学;复习方法;能力培养
复习不是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关键是要使学生在复习中把旧知识进行转化,并产生新鲜感,努力做到缺有所补、学有所得。把平时相对独立地进行教学的知识,以整理与反思、练习与实践等办法串起来,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沟通。因此,我们必须切实抓好复习工作,真正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制订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制定复习计划前我们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弄清学生在以往学习中存在的难点、疑点所在。切实把握复习的具体内容,贯彻落实课标的精神,使复习具有针对性、目的性和可行性。课标是复习的依据,教材是复习的蓝本。我们要认真研究课标,把握教学要求,弄清重点和难点,做到复习有针对性,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针对总复习的四个领域我们打算这样初步安排课时进行复习:数与代数(10课时)、空间与图形(11课时)、统计与可能性(5课时)、综合应用(4课时),当然,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
2通过“整理与反思”梳理各领域的知识点
教材设计了“整理与反思”的环节,因此,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梳理各领域的知识点,形成网络,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及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把握。以数的认识为例,我们要让学生整理与反思以下知识点:①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意义;②分数的基本性质;③小数的性质;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⑤数位顺序表;⑥数字信息表示;⑦多位数的读、写;⑧数的改写省略;⑨数的大小比较;⑩倍数和因数、奇数与偶数、素数与合数、公因数和公倍数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分数与小数、百分数的互化;探索数的排列规律,体会小数和分数的稠密性,体会有限与无限辨证统一;百分数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通过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查漏补缺,夯实基础,提高能力,促进学生发展,同时可以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3利用“练习与实践”环节巧导精练,全面提高
教材设计了“整理与反思”的环节,我们要利用这一环节组织有效的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能的重要手段;这也是复习的重要一环。特别重要的是教师要根据复习内容,适当拓展和延伸,创设问题情境,巧妙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复习过程,同时我们还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设计一些练习让学生精练,并在导和练上体现因材施教,确保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在设计练习时,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3.1培优辅差促中间。首先按照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差异,把全班学生相对分成优、中、差三个小组,优等生的复习以自主学习结合教师的点拨,中等生以小组合作结合教师的讲解,差生以教师的辅导结合优生的帮助,设计练习时可以让三部分学生进行分层练习,教师要充分把握练习的层次特点:基础题、提高题、综合开放题。在此基础上分层练习:对后进生要求完成基础题,并只求一题一解;对中等学生,除上述题外,再增做提高题;对优生,在中等生的基础上增加综合开放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3.2练习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在复习时设计的练习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要针对学生的知识缺陷、误区、重难点、疑点来设计,让学生通过比较、鉴别、互评等方法,加深理解,填缺补差,完善知识体系。
3.3练习题的选择要体现精选性原则。复习中的练习题必精心选择,题目必须有一定的基础性、启发性、代表性、综合性。要选择一些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题目让师生共同进行探究,帮助学生从中找出规律与方法,达到解一题,通一类,带一串。如,可精选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和可以引申推广的题目让学生进行训练、研究,以开阔学生的思路使学生通过复习有新的收获,新的体会和新的提高。